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x 页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行状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46H 页
右赞成琴轩李先生行状
公讳长坤。字希刚。姓李氏。号琴轩。上世有碧珍将军悤言。显于丽朝。自是世袭官冕。十世至讳坚干。官进贤馆大提学。世称山花先生。又三世至讳希庆。官中枢府事兵马都元帅。是为公高祖。曾祖讳慎之。 赠吏曹判书。祖讳好谦。知兴海郡事。考讳承彦。汉城参军 赠议政府左赞成。妣完山李氏。吏曹参判春阳君徕之女。以成化甲午生公。状貌奇伟。才兼文武。乙卯。中生员壮元。间游太学。与李阴厓耔诸公。磨砻问学。壬戌。登第。燕山朝。以弘文馆校理。窜巨济。燕山常疑其有拨乱之才。公惧重得罪。遂越海鸟鼠窜。至关北之咸兴。托迹于水尺。一人有奇其状貌。妻以兄子。居一年。有传言 主上新立。开狱门罢诸役。公闻色变。借衣冠往府中。以小纸付营卒。少顷。官隶四出寻李校理何在。公踞门隅自应。监司诸官。倒屣趋迎。握手涕泣。各解衣以赠。 朝廷特授校理。令所在护送。由是声名耸动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46L 页
一世。穷村僻巷。莫不艳叹也。公豪迈清介。备尝艰险。出入将相。咸称其职。乙亥。金冲庵净,朴讷斋祥请复 慎氏位。朝论分贰。互相攻斥。静庵赵公以正言救金朴。公为大司宪。与慕斋金公安国。力伸赵公之议。识者韪之。己卯。北方有变。 上特命公为北道节度使。吏判申鋿 启曰。贰公重地。不宜久旷。如承旨柳庸谨年少可遣。 上曰。予欲以重臣镇服。卿言亦当。十一月。公以兵曹判书兼判义禁府。南衮瞰公之亡而三往投刺。十五日夕。衮驰书曰。国有大事。走马入来。公苍黄驰赴。衮曰。洪判书景舟承 密旨待命神武门外。公随景舟,金铨,高荆山入阙。都总沈贞。参知成云。亦自直所来会 閤门外。请 上御便殿。令内库军器陈 陛前。景舟等 启曰。赵光祖等交相朋比。盘据权要。诬 上挟私。罔有顾忌。引诱后进。乖激成习。使国势颠倒。朝政日非。在朝之臣潜怀愤叹。而畏其势焰。莫敢开口。侧目重足。事势寒心。请付有司明正其罪。又请 命囚政院玉堂入直官。于是承旨尹自任等诣 閤门进问曰。宰相入阙而不使政院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47H 页
知。果是何事。左右相视不语。公且坐且立。欲语而不敢发。俄而。内竖出召成云入。少顷。云以小纸出授公曰。入直承旨,注书,检阅,修撰等皆下狱。盖以公判义禁也。时漏鼓三下。以可怖可愕之事。大恐动之。密引诸宰入侍。录诸臣名。请速 命宣传官金吾郎。领军逮捕。拿致阙下以诛之。公始知当夜格杀之议。愕然进 启曰。人君不可以行盗贼之谋。亦不可讳首相而行国家大事。与大臣共议罪之未晚也。反复切谏。景舟欲 启事或作起动之势。公辄挥手却之曰。何为若是。使不得离席以售其奸计。 天威少霁。命召领议政郑光弼。光弼入。涕泣极谏。 上遽起还内。领相趋进。引 御裾叩头。事得少缓。于是请推鞠定罪。公与金铨洪淑台谏承旨。同推入 启。 命以时推照律。赵光祖金净金湜金絿四人拟死律。领相与左相安瑭。面对极谏。乃 命减死杖流。未几。公辞递禁府。台谏论公前日推鞠不严。致罪人呼字呼名。请罢。遂寓居骊州。与金慕斋,申光汉诸公。每会神勒寺。倘佯啸咏。群小以为诽讪朝政。公还昌宁旧居。弦歌燕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47L 页
饮。优游以卒世。墓在县之合山向午之原。配清州庆氏。郡守祥之女。无子。有庶子德男。孙忠恕。先赞成公游佔毕之门。与寒暄先生相友善。而公又受学于寒暄。周旋庭训。服习师教。所以薰陶渐染。以成就其德器者。固有以异于人。自太学以至立朝。所与交游。皆极一时之选。与阴厓慕斋诸公。刮摩道义。而冲斋权公橃。使其子受春秋于公。则其深于经学。又可知已。我 朝治教之盛。莫尚于己卯。群贤并起。陶铸三代之化。而公膺贰公之位。兼管本兵之任。身都将相。倚毗方隆。则一时朝廷之所推重。果何如哉。及其运值大往。宵小煽祸。使诸贤骈首就戮。赖公临几进言。极力争救。得以少缓其雷霆震剥之威。其仓卒斡旋之力。非忠义奋发知有国而不知有其身。乌能办此于呼吸死生之际哉。当时记事者。有谓公见卖于衮而参北门之 启。噫。公方带本兵义禁之任。而衮辈乃以国有大事见招。则其势不可以不往。既往而称受 密旨。则其义不可以不参。斯固事理之所不得已也。至其事几危迫。挺身独 启。谓人君之不可行盗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48H 页
谋。首相之不可不共议。反复极论。以致首相牵裾之谏。以少纾危几。盖亦因公之力而得以为之地耳。论者以公为己卯之首功。亦岂过也哉。又谓公晚年置琴歌丰酒肉。以燕乐鹰犬为事。极一生富贵之乐。是亦未足以知公之心事也。公身经士祸。目见善类之齑粉。含冤抱痛。聊凭琴歌尊酒。少抒其感慨壹郁之气。亦因以混迹同尘。以避群小睥睨之奸耳。是岂可易与俗人语哉。公既没而文籍散佚无传。凡立朝言议章疏。与夫平日美行懿迹。率沈湮而莫之徵。为可慨已。然其大节。既卓荦如此。则其细固可略也。昌之人士相与尸祝于畏垒而享公父子。以慰百代之思。亦见秉彝好德之诚愈久而有不亡者矣。公之旁后孙瑞龙氏属象靖曰。家世多故。尚未有纪德之状。盍惠以一言焉。象靖以贱弊无能。辞不获。谨依己卯录为按本。而参以一二传记。第次成文。略系平日感慨于中者。以俟异日秉笔者之考信云。谨状。
健斋朴公行状
公讳遂一。字纯伯。号健斋。朴氏本新罗宗姓。公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48L 页
子有食采于密阳者。子孙因氏焉。中世有讳华。仕丽朝。位三重大匡都佥议右政丞。又几世至讳宗元。进士号默斋。是为公高祖。祖讳云。进士号龙岩。师朴松堂先生。以德行问学重于世。退溪先生实铭其墓。考讳灏。生员号恒斋。有贤行蚤卒。妣广陵李氏。宗谔之女。公以嘉靖癸丑十二月二十八日生。幼有至性。八岁。生员公㬥没。公惊奔号踊。仆地而稣。执礼如成人。九岁龙岩公授小学。该通文义。佩服遵省。龙岩喜曰。异日能扶持吾家者。必此儿也。壬戌。龙岩公卒。公随侍诸父于庐侧。慈闱定省。亦不废。甲子。就学于李上舍仁寿。恪受师训。寒暑不辍。庚午。往谒退溪先生于陶山。辨论奥义。见解超诣。先生亟加奖叹曰。某资性颖悟。龙岩有孙矣。辛未。游卢苏斋门下。多所质问丙子。赴汉城别试。辄不利覆试。自是弃举子业。专意学问。笃志励精。夜则悬髻以警睡。重修龙岩公明镜堂。左右图史。杜门静养。与旅轩张先生,卢公景泌,崔公山立。交相讲磨。乙酉。公遘疠危甚。仍遭赵夫人丧。强病扶起。哭抚殡敛。咸称情礼。未几。母夫人继染。公执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49H 页
药尝粪。靡不用极。及其没。哀毁攀擗。绝而后稣。泣血三年。几至丧明。遇先妣手泽之物。辄失声悲泣。壬辰。倭大举入寇。焚掠州里。公窜伏山谷。备经艰苦。遇先忌。必洁躬具羞。致如在之诚。时龙岩继夫人尚在季父家。公晨夕定省。时具酒食衣服以进。遇乱躬负舆窜匿。及丧。送终尽礼。时列邑义兵争起。公与卢公景任通谕一境。结义募兵。以与列邑相应。季父公病卒。叔母从弟次第沦丧。时当乱离苍黄。公尽力具衣襨以葬。外家荡覆于乱中。公收葬四五丧。挈养其孤孩曰。此儿得存。吾外祀不绝矣。丁酉。贼再动。为 天兵所败。径由本府。公遽遇贼迫胁。骂不绝口。遂被害。即九月二十三日也。享年四十有五。旋葬于赤林先陇向乙之原。与赵氏同茔。公气貌端严。资性温毅。平居庄敬自持。无疾言遽色。俚近之言。不出于口。势利荣达。声色游燕之好。泊然无所动于中。志意坚定。虽值逆境。从容静暇。不以外至者为欣戚。平生不苟合于人。交游有戏狎者。敛然如无睹也。不言人之是非长短。邻里有相较者。推而与之。不与争曲直。尝手书责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49L 页
成于己。听命于天及眼大乾坤小。心高岱岳卑之句。揭座右以资观省。深以安肆为戒。常诲子弟曰。幽独之中。人所易忽。用工最难。尔等慎勿自欺。事亲尽孝。承颜顺志。叱咜之声。不及于犬马。祭祀沐浴斋戒。躬视刲爓。遇忌日。竟夕悲哀。或有疾不称情礼。则惨然有不豫之色。与从弟友爱甚至。朝昼不离。教子弟使之同食共寝。以笃亲爱之情。有过则用夏楚。甚则对案不食。以致感悟于人。施与有节。而尤致勤于婚丧。赒恤穷贫。亲族多待以举火。岁时伏腊。具酒食会宗族。讲修敦睦之义。远祖外先坟茔。有代尽荒废者。辄竖碣表刻。俾不至泯没也。呜呼。公资禀既异。而入闻诗礼于家庭。出而游师友之间。擩染服习。以就其德器。使其老寿康宁。以尽其中晚之功。则饱饫充积之馀。有以绍家业而明师旨。使此学有传。而遭值离乱。饱受艰险。末乃身罹锋镝。蹈祸不测。善人无祜。自古而然。此君子所以致惑于天道也。虽然。张先生与公为道义之交。而其祭文有曰。身若不胜衣。而其自立之正有不可移者。气若不出口。而其自守之贞有不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50H 页
可夺焉。病不离身。而造诣之志。犹不已焉。困不可支。而坚守之操。自不变焉。虽在颠沛急遽之间。其自持之也。不失其常度。虽值逆境悖机之来。其酬应之也。不乱其序次。人之邪正。能察于心术之微。事之成败。能决于举措之地。善无微而不取。才无细而不惜。宽裕之中。有个规模。刚毅之用。必尚和平。心无偏系而无物不用其诚。情不泥著而无事不循其理。此虽禀赋之高而其亦就于学问之积者然也。家庭之承。师友之得。盖有所来矣。噫。张先生交公之久。知公之深而其言如此。则后之欲知公者。不待他求而可以得诸此矣。公配平壤赵氏。引仪仁复之女。有四男。长弘庆。中司马两试。次亨庆,履庆,晋庆。弘庆无子。以从子慄为后。二女。适李,金尔后。亨庆四男。㥣,,▣,▣。四女。适生员蔡以复,正字金厦梁,郑,▣▣。履庆四男。愉,愑,▣,▣。二女适金伫。▣。晋庆五男。愭,愰,悏,慄,㥠。三女。适任景尹。▣▣▣▣。慄有子曰▣▣。闻孙思沃抱公之季胤卧游公所录。张先生墓铭。属象靖撰次为行状。自惟眇然后生。无所识知。何敢属辞比事。以自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50L 页
列于作者之林。且有贤胤之手录与贤友之信笔。足以俟后世而不惑。又奚以多焉。思沃起曰。虽然。方以先祖逸稿。付诸剞劂。状行之文。不可以阙。幸吾子之终惠也。象靖乃不敢辞。以卧游公之录为按而以张先生之文为断。间附以平昔所感于心者。以塞慈孙不匮之思。且以备立言君子之考信云。谨状。
艺文馆检阅 赠弘文馆修撰近始斋金先生行状
   本贯。全罗道光州牧。
   
曾祖孝卢。成均生员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
   妣淑夫人某氏。
   祖缘。嘉善大夫江原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
   妣淑夫人某氏。
   父富仪。成均生员号挹清轩。
   妣安东权氏。
先生讳垓。字达远。金氏本新罗王者之后。有王子兴光。见国将乱。避地于光州。子孙遂为光人。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51H 页
数世至讳吉。佐丽祖有功。官大匡司空。自是世有达官伟人。参判公始卜居于礼安之乌川里。挹清公与兄后凋堂富弼。俱以德行著闻。寒冈郑先生所称乌川一里皆君子者。盖指公诸兄弟也。先生以嘉靖乙卯二月二十七日生。生七日而母夫人没。就养于后凋公。幼岐嶷异凡儿。便旋避祠庙。稍长。慨然有志于古人之学。日读书穷理。刻厉不懈。先公兄弟游退陶老先生之门。得闻为学之方。施教于家庭。先生擩染服习。不劳而有成。丁丑。后凋公卒。致心丧三年。先公患风痹。卧起须人。先生至诚扶护。积勤七八年不怠。壬午遭忧。哀毁踰制。节文一遵朱文公家礼。人有言古礼难行者。断然行之不疑。丁亥。以行义荐 除光陵参奉。不赴。戊子。又 除社稷署参奉。时适赴试入都。遂拜 命。未几。中司马试。呈辞而归。与鹤峰,西厓二先生。修整退陶先生文集。己丑夏。 除延恩殿参奉。是月登第。及拆号。百僚相贺。选补承文院正字。寻荐授艺文检阅。会有同僚焚史草事。坐罢。先生初不与是事而默不辨。拂袖而归。时逆狱起。构诬士类。先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51L 页
生亦在逮中。举家惊惧不色动。饮食言笑如平日。及就对。祸将不测。赖朝廷伸救。得削秩而归。自是杜门田里。绝不言时事。益肆力于文学。不废程课。壬辰。岛夷发乱。 銮舆西狩。先生感慨涕泣。誓不与贼俱生。移书列郡。纠合同志。远近无不响应。推先生为义兵大将。以安东义将李公庭柏。裴公龙吉。为左右副。誓心戮力。团什伍募粮饷精器械。号令严明。人皆畏惧服从。会鹤峰先生受招谕之 命。移檄一路。先生复书曰。 国运否塞。蛮獠猖獗。 庙社兵燹。 銮驭西迁。臣民之痛。不如死之久矣。只以陋小之邦。昔蒙乡贤之化。徒尚儒雅。不习兵马。近来文教已至卑夷而不事武艺。如初。其义气不足以奋励。勇略不足以戡乱。琐琐庸庸。不足与有为矣。纠合章甫。仅得百馀。试艺数日。凶锋遽逼。难以未教之卒当其充斥之锋。空弮未张。血点垂臆。未久贼退。更加招集。凡得数百馀人。操弓者什无一二。虽不能奋击长驱。亦可以设伏要害。庶望伸其孤愤以遂死长之志矣。但念军旅无素。统御非才。兵孤势弱。加以饥困之色。器械荡尽。皆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52H 页
是斩木之兵。以此举事。恐难自济。然忠义之心。出于性分。守死致命。昔粗讲闻。唾手蛮云。志欲扫荡腥秽。誓心天地。不与此贼俱生云。先生因安集使。献议于巡察使。凡四条曰。立纪律。严黜陟。明好恶。谨延揽。冬。移阵于醴泉松丘村。与敌垒相对。设机抄捕。多所斩获。缚献倭酋于巡营。适当除岁日。有诗曰。孤灯旅舍铁衣寒。人道今宵岁已阑。一日能添双鬓白。百年惟有寸心丹。其爱 君忧国感愤敌忾之志。溢于言表。癸巳五月。又移阵于密阳。以遏贼锋。端人李氏讣至。母老子弱不能成丧。暂归而莅丧。即驰还阵所。行至庆州。遘疾遂不起。享年三十有九。一军号哭。士气摧沮。远近识与不识。咸赍咨涕洟。即返葬于县西知礼村。乙未。朝臣有以死国事 闻。特命复旧职。 赠承议郎弘文馆修撰。天启丁卯。奉迁衣冠于居音谷。后戊申。又迁于松音洞。后某年。又迁于安东居仁村金鹤峰坐壬之原。端人李氏。退陶先生之兄子宰之女。柔嘉静淑。配君子无违德。先先生一月卒。享年四十二。前后四迁其墓。皆与之同茔。先生天资粹美。聪颖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52L 页
绝伦。而渊源之学。得之家庭。虽未及摄齐于陶山讲席。而诚心向慕。研究遗训。反躬体验之功。日有所事而人不得窥其际。太极阴阳之辨。心性理气之说。历代理乱兴坏之迹。以及天文地志兵谋师律医方卜筮之流。无不贯穿剔抉。穷其源流。诸家注疏。先儒议论。亦皆讲究疑晦。辨析同异。或心有独得。意有未莹。则随手劄录。就正于赵月川,鹤峰,西厓诸先生。平居未明而起。盥栉衣冠。拜于家庙。省继母夫人及世母。尝就所居之南置小斋。取朱子语。扁以近始。日静处其中。左右图书。研精覃思。至忘寝食。先生事亲至孝。怡愉色养。先意承顺。奉先必尽其诚敬。虽盛寒。沐浴更衣。危坐终日。如对神明。待宗族务尽敦睦。虽疏远必致其款。处乡党和而义。虽微贱必致其恭。接朋友久而愈敬。与贲趾南先生致利。多所往复辨难。又与松巢权公宇,琴易裴公龙吉。托道义之交。讲论资益为多。尤好古礼。仪礼,礼记等书。反复参观。究极其要。当时士大夫家有疑文变节。咸就而质焉。昏礼俗弊。不行亲迎之节。先生慨然行之。告庙迎婿之仪。送女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53H 页
命戒之辞。一用家礼。乡里叹服。有慕而效之者。先生容貌端庄。辞气和平。仓卒无疾言遽色。虽处幽独。不设惰慢之容。治家有法。肃然若朝廷。闻人之善。喜形于色而因加劝勉。见其有过则从容规责。使之自改。人皆慕悦。薰炙成就者甚众。性不喜华靡。食取疗饥。衣取蔽体。轻财喜施。与朋友。有困穷无托者。或资以车马衣服焉。其在阵中。痛 国步之艰难。愤狡虏之日肆。语及必泣下沾襟。尝语人曰。吾既纠率义旅。期灭丑虏。而兵单势弱。成败利钝。未可逆睹。不幸而不能支吾。惟有一死以报 国耳。誓不偷生以苟活也。听者无不改容增气。随机制敌。义声大振。巡使金公睟。嘉其斩将献䤋。当为本道义兵之首。都义将金公沔。赞其奋忠举义。尽心讨贼。求诸古人而未易得。盖其忠义之气。设施之略。固已著于一路。庶几沮遏贼冲。奠安民生。以基 国家中兴之业。而大勋未竟。中道摧陨。志士千载之感。当复何如哉。先生尝读四书。有求益录。与高提督应陟。讲先天图于阵中。即古人横槊论道之遗意。而今皆不传于世。有行军须知一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53L 页
篇。首论为将之道。次及禁令选卒选马措粮讲武等事。而以诚信仁爱固结人心为本。又有西行日记。乡兵日记。其用兵御敌之方。倡义死事之迹。大略具焉。而皆见失于兵烬。日记亦逸其半。惜哉。诗文杂著。仅有若干卷。文章平淡典雅。辞理俱到。诗亦冲澹萧散。绝无世俗浮艳态。至于理气之辨。则辞严义精。发明李先生气随理乘之旨。而破世俗一种喜合恶离之病。夫以先生才资之美。问学之正。享有寿考。以充其中晚之工。则积累饱饫之馀。深造自得之功。庶几绍遗绪于既绝。启后学于方来。而尽瘁王事。毕竟赍志以没世。天意有未可知。然善读者。得其遗篇而览观焉。亦足以见其学问之造诣。忠孝之大致矣。而又何恨哉。先生有四男三女。男长光继。嗣闻先业。荐为教官。 赠执义。次光实,光辅生员,光岳。女适都事朴桧茂,参奉柳岩,参奉李时明。光继以弟之子𥖝为后。亦有学行。 赠左承旨。光实五男。础,砺,𥖝,𥑻,𥒜。二女婿权继,吴益勋。光辅三男。愐生员,怡,慬。六女婿。丁时泰,边之斗进士,赵頩,琴以晰,李至远,权憬。光岳三男。䂻,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54H 页
碤,𥓉。三女婿。金𡐔,蔡益夏生员,姜铭。朴都事有子炓文科。李参奉有子尚逸亦参奉。𥖝又以𥑻之子纯义为后。 赠大司宪。纯义之子曰岱同知中枢。岱之子曰智元。内外孙曾以下。多不尽载。先生弃后学且一百八十有七年。其闻孙墩。俾其从父弟莹。属象靖曰。先祖事行。仅有志传若干事。而记载之状。尚未有属笔。盍惠以一言焉。象靖藐然后生。无所识知。何敢与闻此事。仍窃惟少从先辈长者后。侧闻先生之高风远韵而有执鞭之慕焉。得以荒芜之辞。托名卷末。以少效区区之悃。亦与有幸矣。谨据家牒。第录如右。以俟夫秉笔君子之考信云。谨状。
晚翠堂金公行状
 公讳士元。字景仁。(初字景庞。)庆尚道安东府上洛人。
   曾祖讳光粹。成均进士。号松隐。
   妣英阳南氏。顺天张氏。
   祖讳溏。参奉。
   妣竹山安氏。
   父讳世佑。宣务郎通礼院引仪。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54L 页
妣义城金氏。
上洛之金。肇自高丽佥议中赞忠烈公讳方庆。寔为鼻祖。五世而至讳子瞻。我 恭定王。以前朝名臣。后授关北监牧官。不受。挈家入闻韶之沙村。子孙因居焉。松隐公有高志远识。尝游太学。见燕山政乱。遂辍举南归。隐居以求志。士林享于院祠。公以嘉靖己亥十月二日生。幼而天性慈仁。尝与群儿出游。见乌鸢噪集。往视有冻死人。恻然解衣以覆。归告于长者。命家丁收瘗。见邻里有贫乏者。必请于父母。极力以赒救。公事父母。承颜顺志。无故不离其侧。遇亲戚。曲有恩义。出入乡里。恭敬退让而有礼。无少长皆爱敬焉。日侍松隐公。闻义方之训。稍长。尤笃志向学。庚申。谒文纯李先生于陶山。请留受业。先生书赠武夷观善斋诗曰。君能喻吾此意否。公拜受服膺。自是绝举子业。专意为己之学。辛酉。惺斋琴公兰秀。艮斋李公德弘。议构斋于陶山。以容学徒。为书以邀公。公即具资力往会。先生以过为烦张不可乃止。甲子。先生游清凉莲台寺。公与及门诸公。从先生有诗及题名。诸公多和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55H 页
之。公诗逸不传。乙丑冬。栖于满月庵。丁卯夏。栖于莲台。戊辰春。又栖于月澜庵。盖与艮斋及赵公起伯多同游。有疑辄签标质问。有得则籍记而铭佩。又以阴阳五行人生受气清浊等说发问。先生复书条解。末又戒以苦思深求之病。公素善病。至是久寓山寺。攻苦食淡。患泄痢弥甚。先生亲自检方示剂谓曰。公气不甚实。未免寒暑之患。古人为学。虽曰勤苦。何至生病以贻父母之忧乎。庚午冬。先生弃后学。公亟往哭。门人疑于所服。公曰。古者师不立服。不可越也。以黑笠白衣带从事。葬及大祥。与同门诸公。联名致祭。三年不与宴乐。自松隐以来。不事家业。亲养往往不继。公叹曰。士子处世。不可非义干禄。惟尽力于本分。为庶几寡过。况慎言行。勤读书。务农桑三事。我师教之所存。敢不勉乎。饬躬劬书之暇。课僮力田。量入为出。稍存其赢馀。每值凶岁。使远近艰食者。计口称贷。有贫无以偿者。辄对众焚券。人号为金氏义仓云。庚辰八月。丁引仪公忧。壬午六月。母夫人卒。卜葬于县北之禾谷山下村。民仅百馀户。皆龂龂相持。谦庵柳公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55L 页
云龙。于公为父表弟。时以真宝县监来吊。或劝公以一言先容于本县。公曰。吾平生不欲以私干政。且柳公岂肯为穷乏之得我而强勉以副哉。竟不言。县宰闻之。密谕村民。遂无讼。既葬。庐于墓侧。与二弟相守。以终三年。壬辰。岛夷发乱。八路瓦解。 銮舆播越。列邑倡义纠兵。各以境内重望为整齐。将推近始斋金公垓为大将。公以义城整齐。将会于安东之一直县。行到东京。大将卒于阵。遂罢归。兵燹之馀。重以饥荒流丐载路。公倾家赀设糜散谷以赈之。妇女至则令家人接待。远迩闻风投集。所全活甚众。或有籍土田臧获以谢者。公笑曰。诸君不能自食。吾意哀而赒之。岂望其相报乎。所居沙村。累姓同闬。增损吕约。立为洞规。行之数十年。一村颇有敦厚之风。宅西有万年松。即松隐公所取号者。公构小堂其下。扁以晚翠。以寓岁寒之思焉。万历辛丑六月十四日。考终于家。享六十有三年。葬于县北马山负坎之原。公先娶英阳南氏典籍讳崧之女。生一男四女。男浚。礼宾寺直长。女适典籍权克明,士人金之善,权得善,安昌。再娶一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56H 页
直任氏。生一女。适士人李执可。后娶安东权氏。生一女。适赵纲。直长五男二女。男尚瑗护军,尚琦将仕郎,尚珏,尚玭,尚璘。女适文博,李朝鸣。并进士。权三男。碝,瑎,玓。金一男昌世。权一男稶。安三男。世瓛,世璹,世瑚。李五男。纯美,粹美,文美,全美,时美。赵五男。惟精,惟一,惟诚,惟諴,惟清。曾孙男十一人。尧佐,成佐,宏佐,梦佐,舜佐,硕佐,英佐,弘佐,良佐生员,圣佐文科府使,贤佐。至今来昆且数十百人。业文艺修问学。恂恂有古家之遗风焉。公天资粹美。德量深厚。自其幼少已有爱人及物之志。既长而济以问学之力。则其存心制行。皆本诸天理民彝而非出于强勉有为之私也。惜其抱德不售。埋没于草泽之中。不得展布其所蕴。然赒饥恤乏。仁爱有以施于物。设约立规。教化得以推于人。既有是心以为之本。则其功效之近远广狭。特在夫遇不遇如何耳。有何加损于本分哉。李先生讲道陶山。摄齐升堂之士。极一世之英材。公周旋讲席。质疑请益。盖十年之久。其得于薰陶刮摩者。必有进进而不已者。今以其见于答问之间。则五条之旨。皆探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56L 页
赜造化之原。先生前后告戒。每以苦思生病为虑。其玩心高明笃志勤励之意。犹可以想见矣。逮夫中晚婆娑涵淹之馀。必益趋于深纯平实之域。而公既不以著述自居。重以家祸荐仍。嘉言懿迹。率沈逸而不传。岂不为后世尚论之士所共慨惜哉。公盖有大学质疑,语录解诸书而今皆无有存者。五条问答。即先生手笔俱在。而其二条。载于赵公答问中。意公与赵公同栖山寺。互有质问。转相传写。以资观省。而文集收成之日。杂于赵公书中。亦无足怪者。以故公之文字。不见于门弟答问之列。而无以考其授受渊源之实。是为重可慨已。然李先生尝论朱门诸子曰。登门请业。捧书质疑。以发其师传之旨。虽其人所疑所问。随所诣所见而不同。若先生所答。抑扬进退。无非为至教。是则至教之发。由斯人而得。宁不有裨于斯道乎。夫以先生之道。即朱子之嫡传。而公之请业质疑。乃其登门捧书之伦。此五条者。亦足以发师传之旨而明抑扬进退之教。则岂非有裨于斯道而得列于圣人之徒者欤。昆孙上舍宗德甫以其诸父兄之命。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57H 页
属象靖曰。先祖事行。散逸殆尽。只有一二家牒。稽缓不敏。不能藉手以自托于先辈长德。失今不图。惧夫愈远而益无徵。吾子幸惠以一言也。窃自惟象靖藐然无所识知。何敢饰其固陋之辞以犯不韪之罪。起而辞者再焉而其见责愈勤。则又窃自惟象靖少与公之后孙游。得其家传故藏而考其师门传受之实。比他人稍详。若揣分量力。辄以退让为事。则因仍迁就之间。事或有不可知者。姑以属辞比事。备秉笔者之采择。亦无甚难焉者。遂不揆僭猥。妄加第录。至于陶山讲授答问之迹。特致其感慨之意。世之立言君子或有取焉。未必不为阐扬师门之一端云。
芝轩郑先生行状
公讳士诚。字子明。姓郑氏。世所称西原大姓者也。高丽时。有神虎卫上将军顗。有讨贼死难之节。事在列传。自是代有文章德行。焜耀国乘。中世有讳琛。少府正尹。我 朝受命。卜居于安东。不复仕。子孙遂为安东人。曾祖讳允韶。义盈库直长。祖讳彦辅。成均生员。考讳枓。司赡寺佥正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57L 页
 赠汉城右尹。妣安东权氏。司直轼之女。持平徵之曾孙。以嘉靖乙巳二月二十九日生公。自幼少颖悟方严。已有成人仪度。七岁。受业于惟一斋金公彦玑。既而。又就具柏潭金芝山学。才思俊敏。讲解精详。诸先生亟加奖许。年十七。谒李先生于陶山仍请业。先生曰。敬是入道之门。必以诚然后不至于间断。仍命名与字。手书以赠之。右尹公为公构小斋于陶山。使之居学。先生名其斋曰童蒙。顾谓公曰。尔须刻厉用工。毋负亲庭之望也。先生尝月夜携公上天渊台。命诵武夷九曲诗。仍占一绝以赠。公尝栖莲台。质易通疑义。先生条析以答。公处门下十年。经史子集。皆经口讲指画。研精深思。以蓄其有。庚午。李先生弃后学。公侍疾治丧。会葬皆极其诚。年二十四中进士。丙子。应大比入洛。承右尹公讣。星夜奔赴。居丧一遵家礼。丁亥。以遗逸荐。除 泰陵参奉。公重违亲志。黾勉就职。辛卯。移授东都 集庆殿参奉。翌年。岛夷发难陷莱釜。东都朝夕且危。同任洪汝栗欲埋置 御容。公毅然曰。此臣子所不忍为。不如陪向 京城。若有擅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58H 页
动之罪。吾请自当。遂间关颠顿。过乡家不入。行到堤川郡。闻 大驾西狩。道路梗不通。即驰报湖西伯。还向岭南。权奉于退溪书斋。本道监司韩孝纯来到奉审。 启达于 行朝。甲午。吏曹 启曰。郑士诚与洪汝栗保护 御容之功。实为一体。而监司奉审之日。郑某留 奉安所。洪汝栗随往安东。修 启时。只书渠官衔姓名而脱漏郑某姓名。以至差出他参奉。后因监司状禀。仅得因任。而汝栗已升六品。同任一体之人。不可异同。 上依启。升内赡寺主簿。数月。 除杨口县监。未几。以亲老辞归。杜门观书。惟以训诲子弟为事。丁酉。倭寇再动。忘忧郭公再佑入火旺山城。倡义讨贼。公往赴。有应募同苦录。戊戌。丁贞夫人忧。公已踰不毁。守制如前丧。丁未二月十六日寝疾卒。享年六十三。四月己巳。祔葬于右尹公墓右负庚之原。配英阳南氏。部将舜孝之女。判书晖珠之后。有四男一女。男长𬽾从仕郎。次佺以学行荐 除义禁府都事。次俛,伸俱生员。女适士人具文纪。从仕三男。基善,基敬,基业。都事二男。基德,基绩。生员四男。基弘,基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58L 页
寿,基中,基隆生员六男。基发,基博,基立,基益,基硕,基达。基善之长子曰鑂。曾玄以下不尽载。公德器深厚。襟怀坦荡。事亲色养。务顺适其意。早游陶山之门。得闻君子行己之方。先生尝手书箴铭以畁之。又谓曰。儒家意味自别。工文艺非儒也。取科第非儒也。公奉而周旋。罔敢失坠。与鹤峰,西厓为同门友。倾心相与。又尝与柳谦庵,李艮斋,琴日休诸公。期会山寺。讲启蒙朱子书。亲没不复应举。筑室芝山之阳。因自号芝轩。远近学者多就质焉。教诲三弟。皆得成就。梅窗公士信擢第。光显于朝。公尝以忠孝二字勉戒。笔法亦臻妙。 天将幕下。有解书法者。见公司马试券。截其半以去曰。此天下至宝也。壬辰之奉 晬容也。同僚处事。多不叶人意。坐是沈滞而处之晏如无愠色。及吏曹 启达。 筵臣禀白。遂得迁升而亦无喜色。尝谓子弟曰。凡事内省不愧。则得丧非所恤也。公虽栖迟下位。不得展布所蕴。然临乱处事。措置皆得其宜。劝列邑守宰。倡义合兵。塞鸟竹二岭。以遏贼路。则其规模施设。亦略可见矣。艰难颠踣。屡濒九死。而爱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59H 页
君忧国之意。跬步不忘。往往至于痛哭。盖忠义之气得于天性。而亦其学力所到耳。公信古好礼。冠昏丧祭。必遵古礼。有疑则禀质于师门。病中顾谓诸子曰。吾于李先生。有生三之恩。吾虽死。先生忌日。不设荤。不与宴乐。以副余景慕之诚也。及疾革。犹口诵先生所与箴铭一过。盖佩服师训。以终其身云。公有遗文。散佚于家火兵乱。尝以纪德之状。托于苍石李公埈而亦失于火。荏苒数百年。嘉言美行。率湮没而无传。惟其懿德之在乡人者久而未泯。盖尝设俎豆于玉溪而见撤于 邦制。岂非后学不尽之憾哉。公曾孙鍹掇拾遗迹。为家传一通。藏之巾衍久矣。六世孙重默,重燮等。大惧愈久而益无徵。旁搜远裒。得诗文杂著若干篇。附以年谱挽诔师友简札为二卷。并以授象靖。俾撰次其德美。自惟后生蔑学。未及供洒扫于当日。何敢属辞比事以自纳于不韪之罪。第其请益勤。有不敢终辞。谨因家牒。第录如右。间附以所感于心者。以备立言君子之考信云。
月涧李先生行状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59L 页
先生讳腆。字叔载。号月涧。其先兴阳人。高丽末。有议政府左赞成舒原。子垠入 本朝。官司宪府大司宪。又三世至讳寿川。举遗逸官司宪府执义。寔为先生高祖。曾祖讳兆年。仪仗库判官。祖讳琢。从仕郎。考讳守仁。 赠宣务郎司赡主簿。以子苍石先生贵。加 赠承政院左承旨。累世德行事治。具在家牒。妣金山金氏。处士涟之女。蚤卒。妣高灵申氏。处士守泾之女。府使松舟之曾孙。俱 赠淑夫人。先生以嘉靖戊午四月十四日生。幼聪颖。善属文。稍长。就学于石川金公觉。不烦程督而业日进。既而复从郑公国成,西山闵公汝谐。通五经四子。庚辰。西厓柳先生莅商山。先生执贽登门。得闻君子行己之方。自是从游河上。柳先生。深加期许。勉以陶山遗绪。先生励志笃学。至忘寝食。壬辰。倭奴大举兵入寇。尚为贼冲。先生约同志募村兵。据鞍岭以备贼。贼猝至。再合而师溃。承旨公与淑夫人没于军中。愚伏郑先生同在阵。丧其母夫人。先生相持而泣曰。吾辈力弱纵不能刳肝以毙贼。其忍一日偷活。与共戴一天乎。遂倡义纠兵。得数千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60H 页
人誓复雠讨贼。设义阵于钴鉧潭。修器械给馈饷。间设方略。斩获甚多。土贼剽劫之患。亦得平。癸巳二月。贼陷义阵。先生与苍石公仅得脱。将避于白华山。苍石公猝病癨眩仆。谓先生曰。吾病且死矣。兄可图免以血我先祀。先生握手泣曰。古有兄弟争死贼者。吾岂忍舍尔而独生。遂背负而上山。忽遇二贼抽刃而前。先生号天曰。天若有知。我辈无罪。又仰山而祝曰。愿山灵活我。遂弯弓射贼。喑呜奋骂。声气俱厉。贼骇走不敢近。因负上绝顶。时先生方持服毁瘠已甚。而精诚所感。能却贼卫弟。竟得全活。语具在苍石所著急难图。癸卯。中生员。戊申废朝初。五贤从祀议起。岭士推先生为疏首。遂诣 阙陈请。未久蒙许。是岁。荐 除翊卫司洗马。未几弃归。庚戌。 除平陵道察访。未周岁而归。邮人追思立碑以颂德。自是谢绝世故。杜门求志。癸亥。 仁庙改玉。擢授知礼县监。时新去乱。邑残民惫。先生至诚抚摩。应 旨上疏陈弊。略曰。绝户之赋。徵于邻里而馀存萧然。阙兵之充。皆以襁褓而苛政肆出。一人而应百人之役。一年而徵数年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60L 页
之赋。十室荒城。一败涂地。期以岁月。扫尽赋役。另示怀来之意。以待稣息之期。此上策也。若谓赋税之常。不可独免。调发之役。难于尽除。则革邑汰守。附于大官。藉其庇庥之力。姑免惨毒之苦。抑其次也。水火馀生。遭值盛际。如春气方至。草木将敷。岂意恻怛之 旨频颁而逋欠之涤未尽。蔀屋之冤自如而赤子之流转未已也。今若拱手坐视。不思改弦而图存。则臣亦何颜寄一县之长。上以阙贡献。下以隳字抚乎。逝将释负而归。方可安于心也。 上优批。命议处。该曹防 启。乃再上疏。语益加切。又被该曹所尼。事竟不行。先生因俗为治。听断明慎。号令平恕。栉垢爬痒。吏民俱安。每春秋简骑从。巡行境内。劝农桑问疾苦。勉以孝弟勤俭。遂为文以谕。其为政。尤以教化为先。邑中子弟劝令为学。有时聚集。考校所业。士皆乐趋之。春秋舍菜。必先期齐宿。牲币祼荐。务致诚洁。时邀邑之耆老。行燕饮之礼。有孝行者厚遇之。具申于监司。一岁中县境称治。丁卯。三辞而归。邑民追思。行过者必造门致敬。甲戌。金公尚宓莅尚。承 朝命行吕氏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61H 页
乡约。择有齿德学行者为约正。于是众推先生为正。修岩柳公副之。每月朔。读约如法。为文告约中曰。藐吾一身之微。秀出万物之众。其与禽兽异者。以有五伦之序也。人而或不能尽其伦。则人之形貌虽具。而其实则禽兽无别也。古之圣王。忧人之不能尽其性。于是而本义理以为教条。著经训以为教法。使天下之人。因其固有之理而尽此五者之伦焉。圣贤之书。无非所以明此道者。而其中小学一书。尤切于日用。此实人道之根本。四书之阶梯也。苟能熟读精思。循序渐进。心之所存。身之所履。必以体是道尽吾性为期。心志凝定。践履笃实。则有诸己者皆实行。而见诸事者皆实用也。又曰。君子之道。莫大乎孝。既尽于亲则弟可移于长。况顺乎亲者。亦能顺乎朋友矣。又曰。朋友者。纲纪人伦者也。以直谅规戒相期。以圆和软熟为戒。则其于辅仁责善之义。庶几近之矣。呜呼。天生斯民而与之以性。人所共由者谓之道。人所同得者谓之德。道出于天而行于人。德本于道而得于己。因其秉彝之天。复其降衷之理。人人同其所行。处处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61L 页
同其所向。则不美之习可变而美矣。约行数年。习俗丕变。丙子冬。狄人来侵。时先生年已八十矣。使子赴义阵而避地于青凫。及闻南汉江都次第失守。悲愤有诗。未几还。 国家用优老之典。八十以上例加资格。子弟欲具闻于 朝。先生不许曰。汝等看我所得如何。持此而归足矣。陈乞恩资。不亦可笑之甚邪。戊子春。患脾胃不和。闰三月十三日。扶掖而坐。盥漱衣冠。俄复正席而卧。默记所诵书。子弟请少止。曰吾亦欲已而不能。请进药饵。曰吾年纪亦足矣。尔等毋强请。遗戒诸子毋过毁。遂悠然而逝。寿九十有一岁。远近惊悼。皆奔赴治丧。用其年五月八日。葬于青仁之原。丙申正月丙午。改葬于州西中牟县楸洞负艮之原。前后会者皆百馀人。先生资禀粹美。操履端确。事亲笃孝。承顺和悦。居致养病致忧。及遭壬辰之变。哀毁过制。虽在干戈饥馑中。执丧谨严。不进草木之滋。倭产器玩。终身不入于家。与苍石公为天伦知己。互相博约。尝遘疠危甚。人有劝其出避者。先生辞曰。兄弟犹手足也。安忍舍之而独避乎。苍石公赖而得稣。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62H 页
先生亦无恙。苍石公先十四年而卒。先生号痛不自胜。遇生朝。子弟为寿。先生有诗曰。春萱罔极痛。常棣无穷情。酒进泪先落。何心寿吾生。其孝友之情。老而弥笃如此。奉先务尽诚敬。日必晨谒。间三四日省扫先垄。不以老病自懈。祭祀。斋沐必谨。具羞必亲。至年八十五。始以筋力不逮告庙。使子弟代奠献。治家有法。严重寡言。门庭肃然。家室之间。和而义。教子弟以孝弟信让。抚诸侄视己出。待族姻。尽其雍睦。御婢仆。曲有恩义。与人交。表里殚竭。见其善。推诩如不及。有不善则告语切至。使之自改。或有死丧穷阨。为之极力救护。其接引后进。谆谆以开明心术。变化气质为功也。盖先生学有渊源而益自勉厉。以六经四子为本而沈淹于洛建之书。尤用功于朱子书节要。讲明体验。反复融会。乃拈出其要语。汇分类辑。各为一册。曰圣学要诀。曰晦庵书切要。曰中流一壶。曰读书录。曰惧塞录。曰读书法。皆手写成帙。朝夕潜玩。受用于动静语默而发之于事为应酬之间。和靖门人所谓耳顺心得如诵己言者。先生殆近之矣。先生既不见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62L 页
用于世。无以展布其所蕴。然居官极爱民之道。处乡尽善俗之方。愚伏先生之赴天官长也。以朱夫子答留丞相书勉之。而惓惓于君子小人之分。其既行。又贻书。劝其勿循常格。恢张公道。缕缕数百言。皆为治之急务而切中当世之弊。亦可以见其学问之全。可以措诸事业。而惜乎抱道林泉。卒不能使斯民蒙其泽也。先生不喜交游。与愚伏结以道义。常往来讲磨。愚老常曰。吾自少每做事。恐有未当于理。使月涧知之。龙洲赵公絅访先生。退见愚老曰。今行见一德人。年高而色若孺子。愚伏曰。岂见吾叔载邪。先生平生不事营为。衣服居处。专务俭约。世间一切玩好。泊然不入于心。嗜学如菽粟裘褐。年八十一。作箴以自警。盖追卫武九十箴戒之意也。尝曰。王阳明以心为理。以致良知为学。罗整庵以理气为一物。以人心为已发。道心为未发。苏斋卢先生尊信此言。至于认欲为性而曰。欲者人之性。退陶先生力言其非。此乃洛建相传之旨诀。昭若日星。学者不可以不知也。又尝曰。近世学者之病。专事文词。以为科举之业。而于己分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63H 页
上本原工夫。全未有用心处。伎俩愈精而心术愈坏。又尝病士大夫嗜酒之失曰。崇饮之害。甚于洪水猛兽。古今亡国陨身。恒由于斯。士之稍有名字者。纵酒号呶。畔弃绳墨。转相慕效。指为达人。追随杯勺之间。放浪礼法之外。伤败风教。未有甚于此。其发明正学。警励颓俗。类如此。日必晨起。庄诵朱子书数篇及诗常棣,抑戒,程子四勿箴,吕荥公家训。有得则识之。虽中夜取烛以书。每夜与子弟讲论古书。毕则命饮酒歌诗曰。宣畅湮郁。和平志意。亦学者事也。先生不喜著述。其见于吟咏简牍者。冲淡典雅。绝无世俗浮艳态。善读者得其遗集而玩绎焉。亦可以见先生之深于学也。盖先生之学。专以朱门门路为准的。而俛焉日有孳孳。不知年数之不足。及其德器浑成。孚尹旁达。则远迩士子莫不敬慕矜式。屹然任东南麈拂之望。于乎讵不休哉。先生内子淑人广州安氏。忠顺卫守仁之女。高丽佐命功臣广陵君邦杰之后。孝敬慈惠。事舅姑处娣姒。尽其道。配君子无违德。教诸子以义方。先先生一年卒矣。葬与同原。有三男一女。男长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63L 页
一圭。司蓄署司蓄。次德圭。冰库别提。次身圭生员。女适生员金惧。又馀男蓝圭。一圭三男。基善蚤死。在博,在约。二女婿。士人郑椯,李时晋。庶子在信。德圭五男。基广,在容文科骑省郎。在定武科县监。在完,在宪生员。一女婿士人姜汉龙。身圭四男。在中武科县监。在崇,在隆,在雄。二女婿。士人金顺鸣,金砺弼。金惧有子命休。蓝圭有子在谨。曾孙男十三人。恒至,庆至,应至,万至,时至,重至,春至,昌至,长至,荣至,硕至,亨至,鼎至。玄孙以下。多不尽载。先生六世孙尧禧辱命于象靖曰。先祖事行。具有本末。而纪德之状。迄未有属笔。敢以先祖季子生员公所撰次家状。介以请。愿吾子之惠之也。象靖自惟晚生末学。识肤语绵。何敢摸拟盛德。以自纳于僭妄之诛。屡辞而其请益勤。则又自惟既未及供洒扫于当日。得以芜拙之辞。托名卷末。以慰平昔景行之思。亦愚分之幸也。且生员公之状。出于过庭薰炙之馀。言信而事核。据为按本而略加檃括。亦无甚难者。是以不敢终辞。以俟立言君子之所采择云尔。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64H 页
东溪权公行状
公讳涛。字静甫。旧为新罗宗姓。太师讳幸。事丽祖有功。赐姓权氏。累世至讳汉功。位都佥议右议政。醴泉府院君。谥文坦。寔生讳仲达。仕中朝位开府。 本朝封花原君。自是代有伟人。曾祖讳时准。 殿参奉。祖讳运。尚衣院别坐。考讳世春。司圃署别坐 赠承政院左承旨。妣淑夫人商山金氏。汲古斋讳湛之女。直提学讳后之六世孙也。公以万历乙亥六月十二日生。生有异质。颖悟超伦。五岁。授周兴嗣千字。只学字释。自以音句读无碍。十岁。以知汉书名。方伯到门请见。与之难疑。叹曰。尔吾师也。自是文辞大进。博通百家。一时侪类皆自以为不及。既长。慨然有志于问学。出入于寒冈,旅轩二先生之门。二先生亟称之。壬辰。公先几倭乱。移家黄山。众皆笑之。未几贼大抢。人始服其智。避乱人多来聚。公分资以赈。所济活甚众。承旨公起义兵。从郭忘忧再佑阵。癸巳。遘疠疟以终。既殡。人皆劝避不听。哀毁踰礼。几至灭性。及葬。奉母夫人。转客湖西。湖西人皆服公事亲居丧之节。丁酉。移寓星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64L 页
州之石田村。与李参议润雨,李承旨彦英。为道义之交。庚子。始还旧庐。庚戌。举进士。癸丑。登第。柄臣有欲荐引者。而见时事日非。浩然而归。甲寅。遭内艰。哀毁一如前丧。既葬。使宗孙执馈奠。独庐墓三年。日三上墓。风雨不废。服阕。例付权知成均馆学谕。不赴。时仁弘执朝权。势焰薰灼。而公卓立不挠。目之以伽倻老贼。人皆为公惧。公不为动。构一室于杜陵竹林中。自号东溪病隐。杜门净扫。读书玩养。有若将终身之志。一时称为颓波砥柱。丹之人无一染迹凶门。盖公之力也。癸亥 仁庙改玉。六月。除承政院注书。呈病递。冬。迁艺文馆检阅。甲子三月。兼春秋记事官。论振武录功加资过滥。爵赏不均。非信赏重名器之道。未几。参原从勋。升成均典籍。受由还乡。七月。 除监察不赴。旋拜兵曹正郎。十月。移拜正言。 启私庙亲祭时。豫为出宫齐宿。与 宗庙之节。少无降杀。非所以严举动而防私昵之道也。十二月。复 除典籍知制 教。移拜兵曹正郎。乙丑正月。拜弘文馆副修撰。兼 经筵侍讲官。此后凡有除拜。带三字衔如故。上劄子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65H 页
略曰。天下之事变无穷而制变之道不一。愚者昧于故常而智者与时推移。臣等不知 殿下以今日之事势为何如也。政如一人之身新经大病。元气未复。而客邪外感。叠见层出。有不可以言语形容。则医者之用药。不可以一槩论也。珙之希冀之念。臣等不敢以为必有。而亦不敢保其必无也。人之用心。举一则可反三隅。以子而废母。天下之极恶。而珙既以怵祸。未免称首。则其不能安分而守死。国人之所共知也。设令初无是心。实未与知。而今日出于逆招。明日又出于逆招。负莫大之名。处必疑之地。则以前日怵祸之心。能保其后日之不与知乎。不幸羝羊之触。计乃无聊。羸豕之孚。至于踯躅而不止于假以为名。则 殿下仁爱之心。亦将何以处之哉。抑臣等之私忧过虑。又有大于此者。枳枸之来巢。空穴之来风。理势之必然也。人心动则有疑。疑则有惧。惧则必危。积疑之极。至于危惧。则祸乱之作。可立俟也。目今 国事艰危。人心未靖。君臣上下。如处飞幕而指以为的者珙也。始则勋臣疑之。今则国人尽疑之矣。群疑塞胸。危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65L 页
甚累卵而所恃以为安者。讥察而已。逆适之变。弘耇之变。盖尝用之而得力矣。然而国家之有讥察。非国家之福也。上自三代圣王。下至汉唐庸君。治乱得失。不一其迹。而未闻以讥察为国者。周厉之监谤。武后之告密。虽不敢取以为今日之戒。而国体之损伤。人心之疑畏。其弊有不可胜言者。臣等身逢 圣明之际。拭目尧舜之盛。而 国家之大计。乃出于此。臣等实为 殿下羞之。今不出珙于外。则讥察不可止。讥察不止。则 国家不可保云云。俄拜持平。连上避嫌疏。二月。递授监察。旋升副校理。移拜献纳。四月。入别试试所。务以公道自持。场中肃然。五月。除典籍由还。八月。为号牌都监郎厅。九月。参会盟录靖社原从。丙寅正月。呈告还乡。十二月。以庆尚道号牌御史赴 召。拜修撰。丁卯二月。西贼猝至。 大驾巡江都。以公为庆尚右道督运御史。六月。竣事还 朝。拜掌令递归。八月。拜副修撰。未及赴。拜执义。戊辰正月。参柳孝立鞫狱。录宁社原从。仍 赐马。二月。拜司谏。论乐安郡守林庆业辞连体相金瑬。体相呈辞待罪。 上震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66H 页
怒。以待大臣不饶。即命补外。然自此人心肃然。苞苴不行。五月。除兴阳县监。到任。设老人宴。给八十以上者衣絮。县滨海。士不知学。公广聚生徒。亲自教导。九月。以司谏徵还。阖境攀辕涕泣。立石以颂其德。及还。体相来慰。且屈膝以拜。其见敬礼如此。十月。拜司仆正。己巳正月。为关西推考敬差官。四月。拜执义。七月。拜乐正还乡。庚午正月。拜侍讲院辅德。参会试试官。三月。为体府从事。兼迁 陵都监。四月。刘兴治杀陈副总。自领其众。 朝廷议遣李曙,郑忠信等。为征讨之举。公以为 天朝藩镇。不可擅讨。上疏请与王承鸾同事。 朝廷是其议。分付元帅。七月。以民弊时变上疏。言甚剀切。 上有未安之批。屡呈递还乡。辛未七月。以宗正还 朝。八月。拜校理。九月。拜辅德。十月。拜执义。俄还授校理。未几递还。十二月。拜司谏。移拜执义。壬申正月。又拜司谏还 朝。三月。以 元宗大王议谥事。与同僚论 启曰。古者谥法。文武成康。只一字而已。惟我 四祖。肇基王迹。功德巍荡。而 太祖只上四字之号。其法古从简之意。可谓盛矣。请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66L 页
追崇谥号。依 太祖朝例。只上四字。 上下严批。公毅然独 启曰。谥法。所以据实而易名。子不得以私其父。臣不得以私其君。名之以幽厉。而不孝之讥。不及于宣平。其义之严。有如是矣。至于 追崇之礼。德盛业茂。无迹可寻。而育德毓庆。为可称谓。则四字美名。足以尽之。不得于言而强为架虚。无亦有欠于诚实之道乎。 上震怒欲拿鞫。大臣台谏。交章论救。定配海南。直声震朝野。一时名公巨卿。多出饯于江上。县有石泉,眉庵旧宅。谕本邑人士立祠以祀之。仍聚生徒。劝课不倦。因此成名者众。癸酉八月。因 明政殿雷变。审理赦还。以诱掖后进为事。设斋舍课童蒙。又选乡里秀才。随材设科。如伊川月课之法。讲毕。教以进退揖让之节。处心行己之方。以此文才蔚然。人比之文翁之化蜀云。丙子十二月。虏骑大至。 上入南汉山城。公闻变驰进未达。从监司沈演于鸟岭下。与之筹画军务。及双岭军败。公尽心晓谕。收拾溃卒。为赴援计。闻和议已定。遂止。丁丑二月。公自阵下。星夜奔问。始叙拜应教。 朝廷以落南士民赈救。择差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67H 页
御史。公承 命南下。遍谕人士。多募粟救活。其设施条画。动中机宜。六月。竣事复 命。即除辅德。将赴沈阳。以年老递还。八月。拜执义。俄拜舍人。九月。除司仆正。又移拜执义。十月。拜舍人。以葬子呈告还乡。戊寅七月。以司谏还 朝。递拜宗正。九月。为嘉礼都监郎厅。又移拜执义。因昼讲。知事李贵引朱子引君为党之语。有失对语。公进劄略曰。吾朱子继往开来。集成圣道。横说竖说。泛应曲当。皆可为万世法。而 殿下遽疑其不能无病。系著坚固。不肯决舍。不幸而近于侮其言。其为圣学之疵累为如何哉。噫。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习。则党之一字。固可以亡人之国。而朱子所遇之时。则与今日之事自别焉。当绍熙新服。阴邪朋结。盘据左腹。形势日炽。一时端人正士不肯受其笼络者。举皆目之以朋党。一网打尽之计。机牙垂发。而宰相留正不能辨别贤邪扶植士类。而顾乃依违其间。专事调停。言路章疏稍侵奸党者。或黜之远外。或处之閒地。助其气势。酝酿巨祸。而方且晏然泯虑。欲以无党自处。则以朱子救世之心。其可不为之尽气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67L 页
而力争邪。前后往复书疏。累数千言。谆复启发。叩竭无馀。而务为调柔。规避党目。政为留相受病重处。不得不勤攻其阙而有是言也。圣贤立言之指。各有所指而发。孔子之死欲速朽。孟子之仇雠何服。若不深究微意而断取一句语。以辞害义。则其不能无疑者鲜矣。 殿下试取朱子与留书四通。燕閒之暇。反复温绎。则朱子立言之本意。庶几昭晢于 乙览之下而无复可疑矣。又上民弊疏略曰。今日之事。不止于痛哭而流涕。丧乱甫定。饥馑斯酷。三南郡邑。赤地者几半。流离之惨。有甚于安上所见。而君臣上下。方且恬然越视。未闻有救焚拯溺之政。仁爱之天。安得不动威而警告之乎。阴虹浊气。敢抗于太阳之精。竟夕氛雾。乃发于闭塞之节。冬雷夜殷。阴曀经旬。若以洪范传所载言之。此非小变云云。十二月。以都监功劳。升折冲。己卯正月。拜同副承旨。次升至左。五月。移拜户曹参议。十二月。由还。庚辰。 世子东还。遂力疾赴 朝。拜兵曹参知。迁左承旨。六月。移户议。俄拜大司谏。 朝议方拟公副学吏议之荐。竟为不悦者所沮。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68H 页
公恬然不以为意。人服其量。时公年已六十有六。累呈辞疏。退而家居。完养性情。屡有 徵命。终不起。崇祯甲申八月二十七日。考终于第。享年七十。其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葬于水清洞先夫人兆次负辛之原。配淑夫人晋州柳氏。 赠兵曹参判讳沃之女。后公六年而没。子男某某。女适某。孙男某某。公性质刚方。器局峻整。孝友之行。得之天赋。而充养之方。济以学问。审义利之辨。明出处之道。其立朝。树立卓然。操守确如。陈善格非。则雷霆有所不避。辨奸嫉恶。则权贵有所不顾。以此屡遭颠踬而处之泰然。不以荣辱介意。其居官也。仁民惠物之心。蔼然政表。立贤祠兴学校。以化民敦俗为务。及其罢归。匹马单壶。行李萧然。不以一物自随。其处家则动以规矩法度严肃。宴居之时。必整冠端坐。不设惰慢之气。教子弟必以义方。尝为文以戒曰。毋饮酒。毋从禽。毋与閒人往来。一味勤读。毋令老父忧在负羽。见宗族有过。则必恂恂教诱。使之自格而不加以声色。乡中年少之来。亦必礼貌之。如见尊宾。人之有饥寒。必资以衣食。其持己则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九 第 468L 页
一以正大光明。关节未尝施人。请托无敢及门。平生不屑功名。朝递暮归。无复有顾恋之意。经学之博。典礼之明。践履之笃。实寒,旅诸贤所推重焉。文章则在公特馀事。而一时词伯如泽堂李公。敛衽叹赏。以为癸亥后疏劄。当推公为第一云。有遗集若干卷藏于家。以再录原勋。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 世子左宾客。 显宗壬子。士林跻享于道川书院。公五世孙必忠抱遗集家牒。属象靖以校勘之役。且俾以论撰其德美。顾浅陋何敢当。徒以平日高山景行之思。不敢无一言。谨第录如右。以备异日立言君子之采择云。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