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x 页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跋尾(诏制考)
跋尾(诏制考)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89H 页

朕恭膺 天命。嗣承宝位。王屡遣使。奉表及方物来觐。具见至诚。玆遣尹凤等。往赐王及王妃䌽币。
右 宣宗皇帝敕书。宣德元年。遣太监尹凤等来颁。初 太宗梦 高皇帝授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既而。 诚孝张皇后生 宣宗。 太宗见之。大喜曰。英气溢面。符朕梦矣。永乐中。立为 皇太孙。 太宗每语 仁宗曰。此他日太平天子也。洪熙元年。 诏居守南京。及即位。军国大事。多禀裁于 皇太后。惇行惠政。刑部奏囚。色惨然。为废御膳。谓左右曰。说与刑官。少缓之。 德音岁下。放囚者。至三千人。当是时。海内宁泰。 皇太后尝游西苑。 宣宗衮冕。亲掖舆。登万岁山。奉觞上寿。 皇太后驾幸 长陵。 宣宗櫜鞬为前导。至河桥。下马扶辇。 陵旁民。夹道迎拜。 宣宗仁孝。闻天下。虽古之盛天子。不能过也。
王世子免朝觐敕
闻世子欲来朝觐。已见王父子忠敬之心。然世子今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89L 页

右 宣宗皇帝敕书。宣德二年。 庄宪王欲遣世子(恭顺)朝 京师。会 帝有敕。不果行。世子温文有德。性好学不倦。成忠文公三问。直集贤殿。世子尝夜手一卷。临集贤殿。讲论久之。月已堕矣。一夕世子不枉临。夜半。三问始解衣。已而。户外有履声。世子字谓三问曰。谨甫不寐否。三问惊下阶迎拜。由是。国人知世子之能下士也。
颁猗兰操敕
昔孔子自卫反鲁。隐居谷中。见兰之茂。与众草为伍。自伤不逢时。而托为此操。予虑在野之贤。有未出者。故拟作焉。
右 宣宗皇帝敕书。宣德四年。作猗兰操曰。兰生幽谷兮。晔晔其芳。贤人在野兮。其道则光。嗟兰之茂兮。众草为伍。于乎贤人兮。汝其予辅。十月丙戌。赐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少傅杨士奇,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太子少傅杨荣,太常卿兼翰林院学士杨溥等。谕以举贤之道。臣谨案。 明史传。士奇名寓。以字行。洪熙元年。擢礼部侍郎兼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0H 页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0L 页

礼待 王人无赠遗敕
自今朝廷所遣内官内使人等。至王国中。王但以礼待之。毋赠遗以物。朝廷凡取索物件。唯凭御宝敕书应付。若口传朕之言语取索及非理需求者。悉勿听。王父子敬事朝廷。多历年岁。逾久逾笃。朕所深知。非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1H 页

右 宣宗皇帝敕书。宣德四年。 庄宪王遣恭宁君栶。如 京师。请免岁贡金银器。 天子曰。金银既非本国所产。自今贡献。但以土物效诚。又下此敕书。先是。 宣宗遣内官金满。 赐磁器。谕曰。王聪明特达。恭事朝廷。足见王之至诚。朕深嘉悦。盖是时。 宣宗皇帝与 庄宪王。膺天下一治之运。故日下五色云见。景星三见西北方。甘露降于山谷。白鹊有巢林木者。中国子弟及属国父老臣民。偕飨升平。讵非幸欤。
赐绦环刀剑银币敕
王事大之心。笃于诚敬。荐历年岁。弗懈益隆。眷王之贤。良重嘉悦。今特遣中官昌盛等。赍朕所御宝装绦环及刀剑,银币诸物赐王。用示褒嘉。
右 宣宗皇帝敕书。宣德五年。遣内官昌盛尹凤。赐所御宝装绦环,刀剑,银币,磁器。十月。 宣宗奖谕曰。王至诚端恪。敬事朝廷。朕用嘉悦。今使臣回。特敕奖谕。臣谨案。宣德之世。郑靖王瞻埈,越靖王瞻牖,襄宪王瞻墡,荆宪王瞻堈,淮靖王瞻墺,滕怀王瞻垲,梁庄王瞻垍,卫恭王瞻埏。 帝之兄弟也。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1L 页

招隐敕
朕惟贤者。致治之具。肆即位以来。屡诏有司。举德行才智之士。将与共图治道。然林泉岩谷。必有远引而不轻出者。朕夙夜念之不能已也。夫枉己求售。非志士之本心。洁身独善。岂圣贤之中道。故尝作招隐之歌。使幽远之贤。皆知朕志。庶几幡然有奋起者。卿等为国重臣。特示观之。举贤为国。人臣之忠。其必有以勉副斯意。勿徒视为空言可也。
右 宣宗皇帝敕书。宣德六年。 御制歌曰。吾观天地化育功。四序五行实任之。轩辕尧舜致熙皞。亦有六相兼皋夔。君臣共济自往古。大厦岂是一木为。况予凉薄。资九五承大宝。四海之广兆姓繁。侧席仁贤翼王道。长林大泽。高丘巨壑。岂无怀才抱德者。萧散幽閒乐其乐。扣舷清歌弄绿水。结巢云松招白鹤。云松苍苍白鹤飞。翠萝摇曳春风时。朝镵黄独。夕茹紫芝。放歌考槃什。吟咏梁甫词。如玉在璞韬其辉。天之生才将有为。屡下求贤诏。明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2H 页

宴群臣敕
腊后五日之夜大雪。迨朝而霁。盖丰年之祥也。因作喜雪之歌。与群臣同乐之。已命光禄赐宴。其悉醉而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2L 页

右 宣宗皇帝敕书。宣德六年十二月辛巳。宴群臣。赐喜雪歌。曰一冬晴明人不厌。腊月雪飞尤所喜。从古农占重三白。来年有秋预可拟。昨夜长风广莫来。号空捲地初停雷。斯须撒玉屑。千树万树梅花开。大地平铺皆一色。光辉未数琼瑶白。四山苍翠不可寻。但见凌空耸银壁。凭高四顾真奇观。日上扶桑朝不寒。昔人劳农享腊惟此时。更说来年丰有期。村村腰鼓聚宴饮。庶几时平今见之。嗟予菲德临九五。燮理功能寄丞辅。举觞相乐拜天庥。永念 皇天与 皇祖。于乎盛矣。臣谨案。宣德六年。郭琎为吏部尚书。黄福为户部尚书。胡濙为礼部尚书。许廓为兵部尚书。吴中为工部尚书。顾佐为右都御史。盖是时。材贤最多。与三杨并列庭中。而至于翰林侍读李时勉。刚直不屈。名重天下。谥曰忠文。初时勉以庶吉士。进翰林侍读学士。洪熙元年。上疏言事。 仁宗怒。召至便殿。对不逊。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趾道御史。下锦衣卫狱。 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朕。言已勃然。其夕崩。 宣宗即位。命使者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3H 页

特赐奖谕敕
王恭事朝廷。可为卓然贤王者矣。肆朝廷待王。亦前后一诚。
右 宣宗皇帝敕书。宣德七年秋八月。特赐奖谕。是岁三月。遣太监昌盛等。 赐䌽币。谕曰。王之恭事朝廷。恪共乃职。朕已具悉。玆特遣昌盛等。赐王䌽币。至是降 敕。又褒之。 德音隆重。中朝公侯卿大夫。为之嗟叹。臣伏见 (庄宪)碑铭曰。新乐声容。 祖宗功德。会用雅乐。始斥女乐。盖自 王朝开国以来。 太宗皇帝尝 赐乐器。然声不中律。祭乐八音未备。当祭磬用瓦磬。钟亦杂悬。不具其数。洪熙元年。秬黍生于海州。宣德元年。磬石产于南阳。乃命朴堧。造编磬。堧取海州秬黍。积其分寸。案古经。制黄钟一管吹之。其声差高于中国黄钟之音。乃以蜡。燃成差大。积分成管。以一粒为一分。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3L 页

赐五经四书大全敕
览奏。欲遣子弟诣北京国学。或辽东乡学读书。具见务善求道之心。但念山川脩远。气候不同。子弟之来。或不能久安客外。或父子思忆之情。两不能已。今赐王五经四书大全一部。以为教子弟之用。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4H 页

还建州卫人畜敕
朕已敕谕。凡察李满住等各将所抢去人口马牛头匹。尽行给还。王亦须以所得建州等卫头畜等物还之。而自今各须天道。辑和邻境。戒饬下人。勿相侵犯。庶几共享太平之福。
右 宣宗皇帝敕书。宣德八年闰八月。遣指挥佥事孟捏可来颁。先是。野人李满住与杨木答兀结党。掠辽东开原等处。军民被虏。逃来者五百六十馀人。 庄宪王解送 京师。野人恚侵扰北边。八月。 王遣崔润德往讨满住。臣先祖翼成公喜与许文敬公稠。以为不可。至是。 天子下敕书谕之如此。世谓二公有先见也。翼成公喜。字惧夫。永乐中。世子禔废。公争曰。世子年少。虽有鹰犬之失。不可遽废。 上王(恭定)怒。流交河县。已而放之南原府。 庄宪王即位。 上王谓 王曰。喜无罪。终不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4L 页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5H 页

力拒达达 奖谕敕(正统)
得奏。知力拒达达事。良用嘉悦。王之忠诚。朕所素知。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5L 页

右 英宗皇帝敕书。正统七年。脱脱不花。使女真来诱之。边将语之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今 大明统一天下。汝何发不道之言乎。遂拒不纳。 庄宪王驰奏 京师。故有此 敕。脱脱不花。故元后鞑靼长也。 皇朝称之曰达达可汗。至是移书。词绝悖。 王力拒之。甚大义也。
械送贼倭 奖谕敕
王嗣国东藩。保障边境。克体尔先王敬天事大之心。秉恭摅诚。久而弥笃。肆朝廷加恩眷待。不替益隆。可谓君臣一心。终始靡间者矣。玆复械送犯边倭贼。足见王遵奉朝命体国安民之意。亦以见守边得人而有御暴之功。朕深嘉之。特赐王䌽币表里。用答王之忠诚。
右 英宗皇帝敕书。正统九年四月。陪臣辛引孙归自 京师。 帝赐䌽币及表里。先是。倭奴四十艘袭破台州,桃渚,宁波。又陷昌国。八年五月。入海宁。 王(庄宪)擒失剌沙也门等六十人。使引孙。献于 京师。此 天子之所以奖谕也。
械送贼倭 奖谕敕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6H 页

右 英宗皇帝敕书。正统十年春正月。 奖谕益隆。是岁。东良北住兀良哈浪甫也隐豆。弑其父来朝。 王(庄宪)以为大逆之人。天地之所不容也。立诛之。野人震恐。十三年正月。 天子赐敕曰。 王世居东藩。敬天事大。克修职贡。愈久愈虔。特赐王䌽币表里。其褒之也亦至矣。
钦差尹凤,郑善 赐谥制。(景泰)。
朕恭膺 天命。君主华夷。柔远怀忠。旌贤褒德。无间四方万国之众。咸推一视同仁之心。况藩邦能尽敬天事大之诚。而朝廷(缺)举矜终恤亡之典。故朝鲜国王李(御讳)。秉礼行(缺)乐善以处。恭谨奉乎君上。惠爱孚于国人。惟朝廷之命是从。誓夷虏之诱不纳。修职贡于中国。愈久弥敦。守藩屏于东陲。益勤不懈。志同金石。义全始终。方当嘉悦之深。遽及云亡之戚。宜隆恩典。以示褒扬。特赐谥曰庄宪。虽永光于尔世。何能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6L 页

右 代宗皇帝制书。景泰元年。遣太监尹凤奉御郑善。 赐谥曰庄宪。初 庄宪王。命学士朴忠正公彭年,成忠文公三问等。直集贤殿。 躬临行酒。彭年等大醉而仆。 王脱所御蓝锦衣以覆之。及幸温泉。 命彭年等。以便服入侍 驾前。备顾问。尝抱元孙(恭懿)步殿中。谓彭年等曰。寡人千秋万岁后。卿等宜护予元孙。嗟乎。 王其知人矣。
钦差尹凤,郑善 谕祭文。
惟王东居海邦。袭承世爵。敬天事上。克秉忠诚。保境抚民。藩维用固。宜膺寿禄。永过百龄。胡遽于玆。翛然长逝。讣音远至。良用悼嗟。玆特谥尔以庄宪。遣人谕祭。并命尔子(御讳)。袭封王爵。以奉尔祀。以主国人。王灵有知。服玆荣宠。
右 代宗皇帝祭文。景泰元年。太监尹凤,奉御郑善来 赐祭。 庄宪王事 上之礼。出于至诚。凡进贡文书方物。亲自监检。故 皇朝宠眷之隆。非唐,宋二代之所能及也。
准 奏锡命诏
朕祗膺 天命。君主华夷。一视同仁。靡间遐迩。凡封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7H 页

右 代宗皇帝诏书。景泰元年八月甲戌。太监尹凤,奉御郑善来宣。先是。也先大入寇。 英宗亲征。兵部左侍郎于谦。极谏不听。及 车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策。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宜南迁。谦厉声曰。珵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王以为然。议乃定。谦迁为兵部尚书。时言者请诛王振。振党马顺。叱言者。给事中王竑。发怒廷击顺。朝班大乱。 王望见。惊惧欲起。谦直前掖 王而止。众乃定。谦衣袖为之尽裂。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曰。 国家惟赖公耳。当是时。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天下倚谦以为重。 代宗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7L 页

准 奏锡命制
帝王为天下之主宰。必以天下之心为心。一视同仁。罔有内外。故简贤命德。以任司牧。因情适宜。以致化理。其有仁惠。洽于一方。胤嗣肖乎世德。父子相承。传叙惟允。所以表贤人而系众心也。故朝鲜国王李(御讳)。慈惠谦恭。聪明特达。乐善循理。纤毫能勤。敬天事上。终始一诚。仁孝孚于国人。功烈著乎边境。敬恭朝命。斯须不违。竭力殚心。惟恐不及。自朝鲜有国以来。罕有如王者也。比奄及于告终。念下人之罔属。尔李(御讳)。乃其世子。忠孝有诚。敬慎不懈。以长以贤。宜膺传袭。玆特封尔为朝鲜国王。于戏。藩国所寄。匪德不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8H 页

右 代宗皇帝制书。景泰二年五月甲子。议政府左议政皇甫仁赍来。是岁。棘城立厉坛。 恭顺王作祭文曰。理不纯阳而有阴。物不长生而有死。有来必有往。有神必有鬼。固体物而不遗。岂厉气之无主。无情之谓阴阳。有情之谓鬼神。无情则不可与言。有情则可以理晓。予惟水火养人。而或有时伤人。鬼神生人。而或有时害人。然伤人者。非水火也人也。害人者非鬼神也人也。故寒暑雨旸五味之食。天下养人之能事。而人自失其调和。则病乃作焉。故知鬼神德盛。理一天地。今之厉气。实非鬼神之作慝。抑亦人自作孽耳。然适因一人之作孽。传染寖广。积年不止。无辜横罹。殒没性命。不知其几。岂非天吏逸德。玉石俱焚乎。予以凉德。忝为一国神人之主。常惧有一物之不获其所者。况忍视吾民之横罹夭札乎。玆命有司。令于所在。择净为坛。分遣朝臣。祭以牲醴及羹。申之以丁宁之喻。使尔开悟。惟尔鬼神。思以善继善收。霁怪愤之气。以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8L 页

册 王妃权氏制
帝王推恩锡爵。而褒荣及其伉俪者。此国家之盛典也。尔权氏。乃朝鲜国王李(御讳)之妻。秉柔淑。内助有称。尔夫既袭王爵。尔宜与之偕荣。玆特封为朝鲜国王妃。尔尚恪遵妇道。以助藩邦。钦哉。
右 代宗皇帝制书。景泰二年夏五月。议政府左议政皇甫仁赍来。 王妃既薨之十年。 恭顺王即位。追册 王妃。上 尊号。后八年。领议政郑麟趾等。以 王妃父专之罪。请追废 王妃为庶人。又二十一年。布衣南孝温上疏言。臣不学无术。闻见浅鄙。固不知某事招某祥也。某事招某灾也。然稽之于事。酌之于心。则吾之心。即天地之心。吾之气。即天地之气。人心人气之顺。乃天心天气之顺。人心人气之不顺。乃天心天气之不顺。天心天气之不顺。灾之所以降也。臣愚妄意。 权氏之废。于人心未顺。天心所未顺。从可知矣。纵曰已毁之主。礼不当复入 宗庙。惟当追复 尊号。改以礼葬。一如 先后之礼。以答民心。以答天谴。岂不美哉。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9H 页

钦差金宥金兴 赐谥制
朕恭膺 天命。抚有万方。褒德旌贤。无间远迩。况朝鲜国。素秉礼义。敬天事大。世守一诚。既著令名。可无厚恤。故国王(御讳)。存心既仁。乐善不倦。恭顺以事上。惠爱以及人。唯朝命之是祗。誓外诱之不纳。敦修贡献。礼敬兼全。固守藩陲。初终不解。朕方隆于眷倚。尔遽及于薨亡。宜有褒扬。以示旌异。特赐谥曰恭顺。灵其不昧。尚克钦承。
右 代宗皇帝制书。景泰三年闰九月。遣尚膳监左监丞金宥,右监丞金兴来宣。初 恭顺王寝疾时。召朴忠正公彭年,成忠文公三问等。讲论经旨。夜将半。抚世子(恭懿)背。 下教曰。予以世子付卿等。遂赐酒。 王为下榻。先执觯以劝之。彭年,三问皆醉仆。 王引貂衾。覆其上。悲夫。
准 奏锡命诏
朕恭膺 天命。主宰万邦。封建诸侯。远迩惟一。此国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9L 页

右 代宗皇帝诏书。景泰三年闰九月丙子。金宥来宣。 王(恭懿)在位三年。尊为 上王。天顺元年六月癸丑。领议政郑麟趾等。请降封为鲁山君。甲寅。逊于宁越郡。 上王夜登梅竹楼。作诗曰。月欲低蜀魄啼。相思忆倚楼头。尔声苦我心哀。无尔声无我愁。为报天下苦恼人。慎莫登春三月子规楼。国人闻之。无不流涕。
准 奏锡命制
国家奄有四海。君主华夷。一视同仁。无间远迩。命德则寄以一方之任。象贤则锡以累叶之承。所以系其众心。而俾臻于乂安也。故朝鲜国王李(御讳)。端重谦温。聪明勤俭。敬天事上。始终一诚。赞父王既已有年。致国人靡不信顺。恭承朝命。斯须不违。盖其先王之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0H 页

右 代宗皇帝制书。景泰三年闰九月。太监金宥,金兴来颁。 上王(恭懿)逊位之明年。忠文公成三问,忠正公朴彭年。与忠烈公河纬地,忠简公李垲,忠穆公俞应孚。谋复 上王。事发觉。同日死之。忠景公柳诚源。自刎死。又明年。 上王薨于宁越。后二百四十二年。县监申奎上疏言。 鲁山君。君临一邦。非一朝也。国人咸知爱戴。既逊位。犹称 上王。则当时 显号未尝去也。贯高之变。赵王敖不与同坐者。以不知其谋故也。然则当时 鲁山之不得复位者。或由事势之所使然也。而亦岂非有待于 圣明乎。何者。 圣上既嘉六臣之节。而特加褒美。许其立祠。贲赐荣额。是六臣之孤忠。受知于 圣明。而益光于百世之下也。呜呼。六臣为故主而死于节。已蒙 圣明宠美之恩。况为六臣之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0L 页

册 王妃宋氏制
朝廷锡爵。本于推恩。妃匹相家。贵于顺正。国之正典。不爽厥施。尔宋氏。乃朝鲜国王(御讳)之妻。柔顺有称。相成无忝。夫既袭乃王爵。尔宜锡以贵称。特封为朝鲜国王妃。尔尚恪遵妇道。以助藩家。钦哉。
右 代宗皇帝制书。景泰六年四月丁酉颁。七月甲申。尊为 懿德王大妃。八年六月癸丑。降封为夫人。正德十六年六月甲申薨。后一百七十七年。追复位号。
准 奏锡命诏
朕惟封建诸侯。固当谨于国序。抚安庶类。尤在顺乎人心。虽一时之宜。亦百王之法。朝鲜国王李(御讳)。早以嫡嗣。袭主东藩。自顾孱弱之躯。莫弭奸凶之患。志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1H 页

右 代宗皇帝诏书。景泰六年闰六月乙卯。 上王(恭懿)奏言。臣年甫十二承袭。罔知攸为。先臣母弟(惠庄)。学通古今。有功有德。令权袭军国匀当。伏望 圣鉴特降明允。明年四月己未。太监尹凤,金兴来锡 命。
复辟诏(天顺)
朕昔恭膺 天命。嗣承大统。十有五年。不虞北虏之变。惟以宗社生民之故。亲率六师御之。而以庶弟郕王监国。兵律失御。乘舆被遮。时文武群臣。既立皇太子而奉之。岂期监国之人。遽攘当宁之位。既而 皇天悔祸。虏酋格心。奉朕南还。既无复辟之诚。反为幽闭之计。旋易皇储而立己子。惟天不佑。未久而亡。杜绝谏诤。愈益执迷。矧失德之良多。致沉疾之难疗。朝政不临。人心斯愤。乃今年正月某日。朕为公侯驸马伯及文武群臣六军万姓之所拥戴。遂请命于 圣母皇太后。祗告 天地社稷宗庙。复即皇帝位。大赦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1L 页

右 英宗皇帝诏书。天顺元年。遣翰林院修撰陈鉴,太常寺博士高闰来颁。初 英宗陷土木时。也先谋逆。天大雨。雷震也先所乘马。谋不果行。也先见 帝御幄上。有神光奕奕。正赤如龙蟠。大惊异之。欲以妹进于幄中。 帝不纳。也先敬服。 代宗即位。尊 英宗为 太上皇。遣都御史杨善等。奉迎 车驾。也先置酒饯 上皇。自弹琵琶。率妻妾罗拜于下。 上皇既还。居南宫者凡八年。 代宗寝疾。武清侯石亨等。迎 上皇复 天子位。改元天顺。以薛瑄为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预机务。瑄字德温。河津人也。少师事高密儒者魏希文,海宁儒者范汝舟。潜心六艺。得洛闽正学渊源。至忘寝食。举永乐十八年进士。宣德中。擢为御史。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谨身殿大学士杨荣,翰林院学士杨溥。闻瑄之名。请相见。瑄谢曰。士不自重。是辱身也。卒不往。出监银场湖广省。正统之际。补山东提学佥事。延学者。躬自讲授。学者称为薛夫子。太监王振。问三杨曰。河东谁可为大理卿者。三杨对曰。薛夫子可。于是召瑄为大理少卿。大学士李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2H 页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2L 页

册 皇庶母九妃文
玆委身而蹈义。随 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
右 英宗皇帝册文。 皇庶母贤妃赵氏。谥曰纯静。惠妃吴氏。谥曰贞顺。淑妃焦氏。谥曰庄静。敬妃曹氏。谥曰庄顺。顺妃徐氏。谥曰贞惠。丽妃袁氏。谥曰恭定。淑妃诸氏。谥曰贞静。充妃李氏。谥曰恭顺。成妃何氏。谥曰肃僖。此 宣宗殉葬九妃也。端静贵妃何氏。亦同册。始 孝恭皇后孙氏。取宫人子为己子。即 英宗也。 英宗即位尊孙氏。为皇太后。而生母人无知者。岂 先帝九妃之中。有诞生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3H 页

承天门灾求直言敕
乃者。承天门灾。朕心震惊。罔知所措。意敬天事神。有未尽与。 祖宗成宪。有不遵与。善恶不分。用舍乖与。曲直不辨。刑狱冤与。征调多方。军旅劳与。赏赉无度。府库虚与。请谒不息。官爵滥与。贿赂公行。政事废与。朋奸欺罔。附权势与。群吏弄法。擅威福与。征敛徭役太重。而闾阎靡宁与。谗谄奔竞之徒倖进。而忠言正士不用与。抑有司阘茸酷暴。贪冒无厌。而致军民不得其所与。此皆伤和致灾之由。而朕有所未明也。今朕省愆思咎。怵惕是存。尔群臣休戚惟均。其洗心改过。无蹈前非。当行者直言无隐。
右 英宗皇帝敕书。天顺元年。翰林院修撰文肃公岳正撰。正字季方。漷县人也。薛瑄致仕。 英宗求可以代瑄者。吏部尚书王翱。以正荐。遂召见文华殿。 英宗大喜。谕正曰。尔直内阁。其尽心以辅朕躬。正顿首受 命而出。秋七月。承天门灾。 英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3L 页

祭故兵部尚书忠肃公于谦文(成化)
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持。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右 宪宗皇帝祭文。成化元年。 诏追复兵部尚书于谦官。 赐祭于家。臣伏闻。 英宗皇帝。在黑河。谦誓不与也先俱生。每朝罢。留宿直庐。不归私第。大同参将许贵。请遣使。与寇讲和。谦以为 国家与寇不共戴天。义不可与之讲和也。贵为 陛下介冑臣。尪怯如此。何以御侮。法当斩。由是。边将皆请战。不敢复言讲和事。也先见 中国无衅。数遣使请归 上皇。 代宗曰。寇诈难信。宜绝之。吏部尚书王直等。议迎 上皇。 代宗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乃为卿等所推尔。谦从容言。 天位已定。岂复有他虑乎。 代宗改容曰。从汝。乃遣杨善迎 上皇。谦之力也。 上皇既还。谦犹言 国耻未雪。臣请率师讨也先。以复前仇。 代宗不许。谦俭约。 代宗赐第西华门。辞曰。 国家多难。人臣何敢求自安乎。尝病痰。 代宗躬幸万岁山。伐竹取沥以赐之。 英宗复位。徐有贞收谦下狱。将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4H 页

钦差崔安,郑同 谕祭文
唯王早膺世爵。保国海东。敬天事上。终始一诚。宜永寿年。以享富贵。婴疾遽终。闻讣增悼。玆特谥曰惠庄。遣官谕祭。灵其不昧。尚克钦承。
右 宪宗皇帝祭文。成化四年秋九月。 惠庄王薨于正寝。五年。 宪宗遣太监崔安,郑同。 赐祭于思政殿。初 恭懿王在宁越。东峰先生金时习。陷于厕中而逃之。入雪岳山。为浮屠。阳狂不逊。诸生有请受学者。辄以木石逆击之。弯弓欲射。以试其诚。故诸生能传其业者盖少矣。喜观山水。遂放旷于形骸之外。每登临故都旧墟。未尝不蹢躅悲歌。其为诗。始题于纸。亦不示人而投诸火。或白树而书之。讽诵良久。辄大哭。尽削其树。或种稻。芃然可爱。已而又哭锄去之。世人莫测其意也。 惠庄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4L 页

准 奏锡命诏
朕绍承宝历。统御华裔。丕冒海隅出日。靡不世世受命。以克受其邦土。故朝鲜国王李(御讳)。自膺封爵。忠笃不懈。文焉修觐贡之礼。武焉伸敌忾之威。朕用嘉之。谓为东藩纯臣。降年不永。倏自沦没。今特封王之世子(御讳)。袭王位以总国务。惟(御讳)早象父贤。嗣保疆域。本国大小臣民。其奉顺嗣王。以畏天事大。无或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5H 页

右 宪宗皇帝诏书。成化五年。太监崔安等来宣。
钦差金兴,崔浩 谕祭文。
惟王克嗣先猷。继守东海。方期安享寿禄。绥尔国人。恪秉忠诚。作朕藩辅。胡不逾年。遽玆长逝。讣音远至。良切悯伤。玆特谥曰襄悼。遣官谕祭。灵其有知。钦承嘉命。
右 宪宗皇帝祭文。成化六年。遣太监金兴,行人崔浩。来 赐祭。
准 奏锡命诏
朕嗣守丕图。抚御寰宇。遐方绝域。咸立君长。俾治其民。易世锡封。厥有彝典。故朝鲜国王李(御讳)。承先事大。忠孝有闻。受封未及踰年告讣。遽云即世。顾玆绪业。宜属亲贤。今特遣太监金兴赍敕。封王之侄(御讳)。为朝鲜国王。继总国政。惟尔实惠庄王之孙。本国大小臣民。其一心奉顺。用辑和东土。藩屏中朝。无替尔先王之业。斯称朕眷待尔国之意。
右 宪宗皇帝诏书。成化五年十一月。 襄悼王薨于正寝。嗣子琄幼。 贞熹王妃尹氏。定策立所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5L 页

准 奏锡命敕
得奏。尔叔王(御讳)。于成化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薨逝。玆特遣太监金兴,行人姜浩。赍文谕祭。并赍诏。示尔国人。封尔(御讳)。为朝鲜国王。继主国事。并封尔妻韩氏。为王妃。尔宜敬守先业。保国安民。笃忠诚以事朝廷。敦信义以睦邻境。躬节俭以舒财用。俾东土民物康阜。永为中国藩辅之重。朕惟尔嘉。特颁赐尔及妃诰命。冕服,䌽币等件。至可领也。
右 宪宗皇帝敕书。成化六年五月颁。初 康靖王。以 王孙封者山君。 惠庄王尝谓王妃曰。是儿类 康献王。及 襄悼既弃群臣。 康靖王入承大统。于戏。 圣祖知 文孙也如神矣。行状言器度雄伟。 康靖王真天人也。
复 景皇帝位号制
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殆将八载。弥留之际。奸臣贪功。妄兴谗搆。请削帝号。 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诸奸于法。不幸上宾。未及举正。朕敦念亲亲。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号。其议谥以闻。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6H 页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6L 页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7H 页

立 皇太子敕
王素秉礼义。忠敬朝廷。玆朕建立皇储。嘉惠多方。矧惟王国尤所当厚。特遣正使户部郎中祈顺,副使行人司左司副张瑾。赍诏谕王。并赐王及妃䌽币纹锦。至可收领。用副朕眷待之意。
右 宪宗皇帝敕书。成化十二年。 赐䌽币纹锦。户部郎中祈顺,行人司左司副张瑾来颁。初万贵妃专宠。而妒后宫有娠。皆使堕。悼恭太子。亦为所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7L 页

征建州敕
建州女真。逆天背恩。累寇边陲。已令监督总兵等官。选领精兵。刻期征剿。惟尔国王。绍胙东藩。输忠于我国家。有隆无替。朕甚嘉悦。我兵压境。贼有奔窜国境。谅必擒而俘献之。王如申遣偏师。遥相应援。大奋貔貅之威。同歼犬羊之孽。逆虏既除。则王敌忾功勤愈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8H 页

右 宪宗皇帝敕书。成化十五年。建州女真。犯边塞。命 康靖王出师讨。初 惠庄王。承 英宗皇帝之命。遣鱼有沼。入建州。斩李满住及其子。焚其庐舍。乃斫树白而书之曰。某年月日。朝鲜大将鱼有沼。灭建州而还。 天子遣中官姜玉,金宝。赍白金,文锦,西洋布以 赐之。至是。 天子又降 敕勖武功也。臣谨案。礼记王制。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鈇钺然后杀。 宪宗皇帝下敕书。命征建州。以上公待 王朝也。故 王朝得专征伐。是 敕书威于弓矢。严于鈇钺也。呜呼。 王朝其进矣。
平建州敕
往年。建贼背逆。朕尝出师致讨。而尔国先王(御讳)。发兵来助。用能克捷矣。玆者。贼犹稔恶不悛。朕从廷议。仍出师讨之。王发兵来助。虽前兵。因江水冻解难济。不获与我师合势。同成厥功。而后兵。亦抵巢攻剿禽。斩其部属。焚毁其庐舍蓄峙。得其所掠我边卫人口。又遣陪臣。押赴来献。王之忠诚。于先世可谓能继。于朕命可谓无负矣。令闻宁有穷已邪。今遣内官郑同,姜玉。至王国。赐王䌽段,白金,文锦,西洋布。其领兵官
江汉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8L 页

右 宪宗皇帝敕书。成化十六年。遣太监郑同,姜玉来宣。初 康靖王遣大将鱼有沼。往征建州。有沼率师至满浦。会冰未合。班师还。 王乃更命左议政尹弼商,节度使金峤。往征之。俘获甚众。 王大喜。遂遣陪臣鱼世谦。献俘 京师。 天子下敕。奖其功臣。窃观成化之世。鱼有沼,尹弼商。皆未有将帅之材。而乃能率师深入。践女真之庭。焚建州之帐。埽清东北者。何哉。 中国方盛。而 王朝承其馀威也。至崇祯中。建州兵来围南汉。已而。又袭江都。盖当时将帅之材。非不如有沼,弼商。而江都卒莫之守。 王世子(昭显)。质于沈阳者。何哉。 中国方衰而 王朝受其馀祸也。臣每读 宪宗此敕。未尝不歔欷流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