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x 页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跋尾(诏制考)
跋尾(诏制考)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69H 页
即位诏(洪武)
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 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馀年。今运亦终。海内土疆。豪杰分争。朕本淮右庶民。荷 上天眷顾。 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凡两淮,两浙,江东,江西,湖,湘,汉,沔,闽,广,山东及西南诸部蛮夷。各处寇攘。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已皆戡定。民安田里。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勉循舆情。于吴二年正月初四日。告祭 天地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以吴二年。为洪武元年。是日恭诣 太庙。追尊四代考妣。为皇帝,皇后。立 太社,太稷于京师。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右 太祖皇帝诏书。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即皇帝位。丙子。 诏告天下。 太祖皇帝御制也。古之帝王。以文章。震耀天下者。唐太宗,宋仁宗是也。然简而正。峻而明。纯粹广大。未有如 太祖皇帝御制诏书之为美也。诗曰。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夫云
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 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馀年。今运亦终。海内土疆。豪杰分争。朕本淮右庶民。荷 上天眷顾。 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凡两淮,两浙,江东,江西,湖,湘,汉,沔,闽,广,山东及西南诸部蛮夷。各处寇攘。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已皆戡定。民安田里。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勉循舆情。于吴二年正月初四日。告祭 天地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以吴二年。为洪武元年。是日恭诣 太庙。追尊四代考妣。为皇帝,皇后。立 太社,太稷于京师。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右 太祖皇帝诏书。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即皇帝位。丙子。 诏告天下。 太祖皇帝御制也。古之帝王。以文章。震耀天下者。唐太宗,宋仁宗是也。然简而正。峻而明。纯粹广大。未有如 太祖皇帝御制诏书之为美也。诗曰。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夫云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69L 页
汉。非有心而为文章也。昭回于天。而文章辉然自见也。 太祖之文章。何以异于云汉哉。
谕天下诏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华。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华。未闻以夷狄治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羞。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酖兄。至于弟取兄妻。子烝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义者。御世之大防。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后世哉。及后嗣沈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报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天厌夷德而弃之之时也。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当必有圣人者出。电扫胡尘。恢复中夏。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玆。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悯。
谕天下诏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华。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华。未闻以夷狄治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羞。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酖兄。至于弟取兄妻。子烝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义者。御世之大防。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后世哉。及后嗣沈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报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天厌夷德而弃之之时也。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当必有圣人者出。电扫胡尘。恢复中夏。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玆。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悯。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70H 页
方今河洛关陕。虽有数雄。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假元号以济私。恃有众以要君。阻兵据险。互相吞噬。反为生民之巨害。皆非华夏之真主也。朕本淮右布衣。因天下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胜之地。今十有三年。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汉,沔,湖,湘,两淮,徐,邳。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我有。民稍安。兵稍精。食稍足。控弦执矢。目视此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朕恭承 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逐群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反为我雠。挈家北走。陷溺尤深。故先谕告尔等。兵至所在。民人勿避。朕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尔民其体之。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国之人。抚养无异。
右 太祖皇帝诏书。翰林院学士文宪公臣宋濂撰。诚意伯臣刘基曰。此开国第一诏也。阔大雍容。有天地无私气象。冠冕焕发。真帝王一统规模。当与三代训诂。同揭日月而行于世也。猗欤休哉。臣
右 太祖皇帝诏书。翰林院学士文宪公臣宋濂撰。诚意伯臣刘基曰。此开国第一诏也。阔大雍容。有天地无私气象。冠冕焕发。真帝王一统规模。当与三代训诂。同揭日月而行于世也。猗欤休哉。臣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70L 页
谓 明之初兴。聘刘基置之帷幄。问筹策。命大将军徐达,征西将军汤和等。帅师逐元。此 太祖皇帝之所以平定天下也。如宋濂者。龙门山一布衣也。出奇决胜不如基。扬兵制敌不如达,和。然濂以儒学之士。获知于 太祖。常侍左右。备顾问。引诗书春秋之说。以干 太祖曰。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使 太祖从濂之言。则 朱氏飨国长久。与商周比并可也。岂特二百七十年而止也哉。然史称濂坐孙慎。下狱论死。 皇后马氏。为 太祖言宋濂儒者。实无罪。因不御酒肉。 太祖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 太祖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 马皇后为濂彊争。诚贤明也。而臣以为 马皇后虽不彊争。 太祖必不杀宋濂也。何者。 太祖欲授濂以政事。濂辞曰。臣无他长。得待罪帷幄足矣。已而致仕。 太祖知濂轻爵禄。不居于位。故释之。以全其身也。世之人君。不杀儒者。以 太祖为法可也。公卿大夫轻爵禄。以濂为师。亦可也。呜呼。濂如贪禄位。不知退。则 太祖虽欲曲全。其可得乎。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71H 页
谕大将军徐达敕
中原之民。久为群雄所苦。死亡流离。遍于道路。故命尔等。帅师北征。廓清中原。拯民于水火之中。昔元起沙漠。其祖宗有德格天。入主中国。将及百年。其子孙罔恤民隐。天厌弃之。君则有罪。民复何辜。自古革命之际。肆行屠戮。违天虐民。朕实不忍。尔诸将。克城之日。毋妄杀。必使市不易肆。民安其生。凡元之宗族。咸俾保全。庶几上答天心。下慰人望。以副朕伐罪安民之意。有不恭命者。罚无赦。
右 太祖皇帝德音。洪武元年。谕大将军徐达。四月。达大破元兵于洛水北。六月。朝 行在。七月。会诸将于临清。元帝趋上都。八月。达入元都。封府库。守宫门。禁士卒。无得侵暴。臣窃谓 太祖皇帝。戒将士。不伤一民。固仁矣。而终不杀蔡子英。甚盛德也。子英事元。为行省参政。元亡。单骑走关中。亡入南山。 太祖使人绘其形而追得之。辄脱械以礼遇之。授以官。固辞不就。上书曰。臣漏网。假息南山。曩者见获。而 陛下不降天诛。易冠裳。授以官爵。臣诚感恩。岂不欲自竭犬马。然名义所存。不敢辄渝初志也。臣过蒙主将知荐。仕至七命。愧无尺寸
中原之民。久为群雄所苦。死亡流离。遍于道路。故命尔等。帅师北征。廓清中原。拯民于水火之中。昔元起沙漠。其祖宗有德格天。入主中国。将及百年。其子孙罔恤民隐。天厌弃之。君则有罪。民复何辜。自古革命之际。肆行屠戮。违天虐民。朕实不忍。尔诸将。克城之日。毋妄杀。必使市不易肆。民安其生。凡元之宗族。咸俾保全。庶几上答天心。下慰人望。以副朕伐罪安民之意。有不恭命者。罚无赦。
右 太祖皇帝德音。洪武元年。谕大将军徐达。四月。达大破元兵于洛水北。六月。朝 行在。七月。会诸将于临清。元帝趋上都。八月。达入元都。封府库。守宫门。禁士卒。无得侵暴。臣窃谓 太祖皇帝。戒将士。不伤一民。固仁矣。而终不杀蔡子英。甚盛德也。子英事元。为行省参政。元亡。单骑走关中。亡入南山。 太祖使人绘其形而追得之。辄脱械以礼遇之。授以官。固辞不就。上书曰。臣漏网。假息南山。曩者见获。而 陛下不降天诛。易冠裳。授以官爵。臣诚感恩。岂不欲自竭犬马。然名义所存。不敢辄渝初志也。臣过蒙主将知荐。仕至七命。愧无尺寸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71L 页
以报国士之遇。及国亡。又复失节。何面目。见天下士乎。今 陛下创业。当挈大经。垂示子孙臣民。奈何欲以一俘囚。厕诸贤士大夫之列哉。臣不敢卖死立名。亦不敢偷生苟禄。若全臣之志。禁锢海南。毕其馀命。则死之日。犹生之年。 太祖览书益重之。馆之仪曹。子英尝夜大哭之。人问其故。曰无他。思故主耳。 太祖知不可夺。遂送之。令从故主于和林。呜呼。 太祖释子英。以劝天下之为人臣者。故 皇朝百年之间。忠臣烈士为最多。其不以此也欤。
招贤士诏
朕惟天下之广。固非一人所能治。必得天下之贤。共成之。向以干戈。扰攘疆宇。彼此致贤养民之道。未之深讲。虽赖一时辅佐。匡定大业。然而怀才抱德之士。尚多隐于岩穴。岂政令靡常而民不信欤。刑辟烦重而士怀其居欤。抑朕寡昧。事不师古而致然欤。不然。贤士大夫。幼学壮行。思致尧舜君民者。岂可汨没而已哉。今天下既定。日与诸儒。讲明治道。朕虽不敏。岂敢不以古先哲王自期乎。岩穴之士有能以贤辅朕。以德济民者。尚不朕弃。
招贤士诏
朕惟天下之广。固非一人所能治。必得天下之贤。共成之。向以干戈。扰攘疆宇。彼此致贤养民之道。未之深讲。虽赖一时辅佐。匡定大业。然而怀才抱德之士。尚多隐于岩穴。岂政令靡常而民不信欤。刑辟烦重而士怀其居欤。抑朕寡昧。事不师古而致然欤。不然。贤士大夫。幼学壮行。思致尧舜君民者。岂可汨没而已哉。今天下既定。日与诸儒。讲明治道。朕虽不敏。岂敢不以古先哲王自期乎。岩穴之士有能以贤辅朕。以德济民者。尚不朕弃。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72H 页
右 太祖皇帝诏书。洪武元年。 制有司。以礼聘致贤士。十一月。遣使者。分行天下。访求贤士。臣伏闻 太祖皇帝初即位。置翰林院。以宋濂,陶安,刘三吾等。为学士。日侍左右。著文章。又徵名儒萧子所,钱子予等十二人。充国子监博士,学录。修明经术。故洪武得贤为多。始 太祖有事北郊。 诏濂率文章之士以从焉。子所等入见 斋殿。命赋进山栀花诗。子所作最为警绝。 太祖喜。遍示群臣以奖之。江东诸门酒楼成。 赐宴其上。子予等皆赋诗谢。 太祖尝谓三吾曰。朕观天象。奎壁间。常有黑气。今消矣。文章其兴乎。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称朕意。盛矣哉。 皇朝二百有馀年。文章焕然。殆奎壁澄明之验也。
谕御史中丞陈宁敕
古人制刑。以防恶卫善。故唐虞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而民不犯。秦有凿颠抽胁之刑。参夷之诛。而囹圄成市。天下怨叛。未闻用商,韩之法。可致尧舜之治也。
右 太祖皇帝德音。洪武元年。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刘基等。定律令。御史中丞陈宁曰。法重则人不轻犯。吏察则下无遁情。 太祖谕之。盖如此。宁惭
谕御史中丞陈宁敕
古人制刑。以防恶卫善。故唐虞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而民不犯。秦有凿颠抽胁之刑。参夷之诛。而囹圄成市。天下怨叛。未闻用商,韩之法。可致尧舜之治也。
右 太祖皇帝德音。洪武元年。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刘基等。定律令。御史中丞陈宁曰。法重则人不轻犯。吏察则下无遁情。 太祖谕之。盖如此。宁惭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72L 页
而退。后 太祖尝与侍臣。论待大臣礼。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未尝轻折辱之。所以存大臣之体也。 太祖然之。敕刑部。群臣挂罪。以俸赎之。基字伯温。青田人也。少博学。明于星历。西川赵天泽。论江左豪杰。每称基曰。诸葛孔明之徒也。 太祖皇帝下金华。定括苍。闻基之名。以币聘之。基既至。上十八策。 太祖悦。筑礼贤馆以处之。宠礼甚至。是时。张士诚。据高邮。陈友谅。据蕲水。 太祖问攻取之计。基对曰。张氏一守宫虏。不足虑也。陈氏劫主以胁下。名号不正。而地据上流。宜先图之。陈氏既灭。则张氏势孤力穷。一举可定。然后北定中原。帝业可成也。 太祖大悦曰。先生有至计。勿惜尽言。会友谅兵破太平。谋东下。诸将或议降。或议奔。基张目默然不言。 太祖召入内。问之。基奋曰。议降议奔者。皆可斩也。 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友谅气骄矣。待其深入。取之易耳。乃劝 太祖诱友谅至江东桥。大破之。明年。友谅陷安庆。 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之。遂出师。自朝及暮。城不下。基建策疾趋江州。捣巢穴。友谅战败。挈妻子夜奔武昌。胡廷瑞以龙兴降。遣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73H 页
其子来。请无散其部曲。 太祖有难色。基从其后。蹋胡床。 太祖始悟。遂许之。廷瑞降。江西皆下。友谅恚。乃治楼船。攻南昌。 太祖率师往救之。出鄱阳湖。与友谅战康郎山。 太祖督战。基侍旁。矍然而起。辄大呼。趣更御舟。 太祖惊。乃徙副舟。已而。飞炮击 太祖旧所御舟。立碎之。友谅乘高。始大喜。顷之 太祖舟复进。友谅将士皆失色。基乃请移军湖口以扼之。友谅大败。中矢死。其后 太祖取士诚。遂成帝业如基谋。洪武三年。封诚意伯。基虬髯。料事如神。每进见。 太祖常呼老先生。而不名曰。朕之子房也。基尝言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甚笃论也。然基既归。唯饮酒。终日奕棋者。何邪。基至顺中。举进士。为江浙儒学提举。盖其志本欲避名也。不然则以基之介。能不拜韩林儿而乃能北面事元哉。
正礼俗诏
天下大定。礼仪风俗。不可不正。诸遭乱为人奴隶者。复为民。冻馁者。里中富室假贷之。孤寡残疾者。官养之毋失所。乡党论齿。相见揖拜。毋违礼。婚姻毋论财。丧事称家有无。毋惑阴阳拘忌。停柩暴露。流民复业
正礼俗诏
天下大定。礼仪风俗。不可不正。诸遭乱为人奴隶者。复为民。冻馁者。里中富室假贷之。孤寡残疾者。官养之毋失所。乡党论齿。相见揖拜。毋违礼。婚姻毋论财。丧事称家有无。毋惑阴阳拘忌。停柩暴露。流民复业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73L 页
者。各就丁力耕种。毋以旧田为限。僧道斋醮。杂男女。恣饮食。有司严治之。闽越豪家。毋阉人子为火者。犯者抵罪。
右 太祖皇帝诏书。洪武五年三月。始行乡饮酒礼。又宣此 诏。诚可为万世之训也。臣伏见 大明集礼。自邦国至于乡党。凡冠服车佩威仪文章祭祀饮射巡狩朝聘乐舞之容。圭币之制。拜揖之节。升降之度。折中于周官。革元之礼。易元之俗。以复乎中国之常。故天地为之炤明。而日月为之莹朗也。虽商周受命之初。六合扫清。犹不如盛 明之始也。王侯公卿士大夫。皆释毡裘。去质孙。而复服中国之衣。其光耀可胜言哉。
求直言诏
朕本寒微。因元多事。试与群雄。并驱十有七年。艰难万状。方得偃兵息民。称尊海内。纪年洪武。已九春秋矣。迩来钦天监报五星紊度。日月相刑。于是静居。日省殃咎。在乎人君。惟诏告臣民。许言朕过。于戏。惟忠者。辅朕之不德。假公营私者。又非贤人君子。
右 太祖皇帝诏书。洪武九年。求直言。 太祖手自为此篇。布告天下。臣窃观 太祖之世。以直言。
右 太祖皇帝诏书。洪武五年三月。始行乡饮酒礼。又宣此 诏。诚可为万世之训也。臣伏见 大明集礼。自邦国至于乡党。凡冠服车佩威仪文章祭祀饮射巡狩朝聘乐舞之容。圭币之制。拜揖之节。升降之度。折中于周官。革元之礼。易元之俗。以复乎中国之常。故天地为之炤明。而日月为之莹朗也。虽商周受命之初。六合扫清。犹不如盛 明之始也。王侯公卿士大夫。皆释毡裘。去质孙。而复服中国之衣。其光耀可胜言哉。
求直言诏
朕本寒微。因元多事。试与群雄。并驱十有七年。艰难万状。方得偃兵息民。称尊海内。纪年洪武。已九春秋矣。迩来钦天监报五星紊度。日月相刑。于是静居。日省殃咎。在乎人君。惟诏告臣民。许言朕过。于戏。惟忠者。辅朕之不德。假公营私者。又非贤人君子。
右 太祖皇帝诏书。洪武九年。求直言。 太祖手自为此篇。布告天下。臣窃观 太祖之世。以直言。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74H 页
闻于海内者多矣。而刑部尚书钱唐,左副都御史韩宜可,礼部尚书门克新,刑部侍郎茹太素,监察御史周观政。最被知奖。 太祖尝读孟子书。至臣视君。如仇雠。谓非人臣所宜言。 诏罢配享。有谏者。以不敬论。唐入谏曰。臣为孟轲死。死有馀荣。群臣无不为唐惧。 太祖察唐有诚恳。遂不之罪。即诏复孟子配享。胡惟庸为左丞相。宜可慷慨言。惟庸险恶似忠。奸佞似直。恃功怙宠。内怀反侧。乞斩首以谢天下。并劾其党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太祖怒曰。快口御史。敢排陷朕大臣邪。下锦衣卫。已而释之。克新以泰州教谕。召见殿中。问政事曲直得失。克新直言无所隐。 诏授赞善。谕吏部曰。朕所以重直言也。不数岁。擢礼部尚书。太素上疏万馀言。 太祖初使中书郎王敏。诵而听之。面诘太素。杖于朝。其夕。使人又诵之。得可行者三四事。立下有司。自序其疏。颁示中外。观政尝监奉天门。有宦官以女乐入。观政止之。宦官愠。入见 太祖。出报曰。御史且休。观政又拒之曰。臣不奉 诏。不敢休。 太祖于是谕观政曰。朕已悔之。御史言是也。呜呼。 太祖岂拒谏哉。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74L 页
谕 皇太子敕
尔昨渡江。震雷忽起于东南。导尔前行。是威震之兆也。然一旬久阴不雨。占有阴谋。宜慎举动。严宿卫。施仁布惠。以回天意。
右 太祖皇帝圣旨。洪武二十有四年。谕 皇太子巡抚陕西。初 太祖以应天府为南京。开封府为北京。御史胡子祺上书曰。天下形胜地。可都者四。河东地势高。控制西北。尧尝都之。然其地苦寒。汴梁襟带河淮。宋尝都之。然其地平旷。无险可凭。洛阳周公卜之。周汉迁之。然嵩邙。非有殽函终南之阻。涧瀍伊洛。非有泾渭灞浐之雄。夫据河山之胜。耸诸侯之望。莫关中若也。 太祖称善。遣 太子往视关中。 太子既还上言。经略建都事。明年四月丙子薨。建都之议。不果行。天下惜之。
谕 属国臣民诏。
三韩之民。既尊李氏。民无兵祸。人各乐天之乐。乃帝命也。
右 太祖皇帝诏书。洪武二十五年。 康献王即位于寿昌宫。遣知中枢院事赵胖奏闻。故有是 诏。继又 赐敕。国更何号。星驰来报。 皇朝之眷
尔昨渡江。震雷忽起于东南。导尔前行。是威震之兆也。然一旬久阴不雨。占有阴谋。宜慎举动。严宿卫。施仁布惠。以回天意。
右 太祖皇帝圣旨。洪武二十有四年。谕 皇太子巡抚陕西。初 太祖以应天府为南京。开封府为北京。御史胡子祺上书曰。天下形胜地。可都者四。河东地势高。控制西北。尧尝都之。然其地苦寒。汴梁襟带河淮。宋尝都之。然其地平旷。无险可凭。洛阳周公卜之。周汉迁之。然嵩邙。非有殽函终南之阻。涧瀍伊洛。非有泾渭灞浐之雄。夫据河山之胜。耸诸侯之望。莫关中若也。 太祖称善。遣 太子往视关中。 太子既还上言。经略建都事。明年四月丙子薨。建都之议。不果行。天下惜之。
谕 属国臣民诏。
三韩之民。既尊李氏。民无兵祸。人各乐天之乐。乃帝命也。
右 太祖皇帝诏书。洪武二十五年。 康献王即位于寿昌宫。遣知中枢院事赵胖奏闻。故有是 诏。继又 赐敕。国更何号。星驰来报。 皇朝之眷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75H 页
顾属国。自此始。臣谨案。洪武二十一年。辛祦以曹敏修为左军都统使。 康献王为右军都统使。攻辽东。夏五月。次于威化。举义回军。时兵部闻辛祦之变。议欲出师以御之。 太祖亲卜于 太庙。会高丽使者来朝。遂不亲卜。臣伏见 本朝乐章曰。义旗载回。顺乃多助。天休震动。士女悦豫。徯我宠绥。壶桨用迎。既涤秽德。东海永清。此 本朝立国之正。而受命之长也。岂不徽哉。
赐 国号诏
维朝鲜之称美。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
右 太祖皇帝诏书。洪武二十五年秋。 康献王遣韩尚质。请 赐国号。 天子曰。昔殷太师始封朝鲜。其来远矣。乃 赐国号曰朝鲜。明年二月庚寅。 王教群臣父老军民曰。予以凉德。荷天休命。肇有邦国。向遣中枢使臣赵琳。奏闻于 帝。报曰。国更何号。星驰来报。即令艺文馆学士臣韩尚质。请更国号。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十五日。韩尚质赍礼部咨文以来。本部右侍郎张智等。于洪武二十五年闰十二月初九日。钦奉 圣旨。惟朝鲜之称
赐 国号诏
维朝鲜之称美。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
右 太祖皇帝诏书。洪武二十五年秋。 康献王遣韩尚质。请 赐国号。 天子曰。昔殷太师始封朝鲜。其来远矣。乃 赐国号曰朝鲜。明年二月庚寅。 王教群臣父老军民曰。予以凉德。荷天休命。肇有邦国。向遣中枢使臣赵琳。奏闻于 帝。报曰。国更何号。星驰来报。即令艺文馆学士臣韩尚质。请更国号。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十五日。韩尚质赍礼部咨文以来。本部右侍郎张智等。于洪武二十五年闰十二月初九日。钦奉 圣旨。惟朝鲜之称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75L 页
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玆予不谷。岂敢自庆。实是 宗社生灵无疆之福也。诚宜播告中外。与之更始。可自今除高丽国名。遵用朝鲜之号。属玆初服。宜示宽恩。其在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十五日昧爽以前。已发觉未发觉。咸宥除之。噫其盛矣。
王妃讣告 慰谕敕
使者至。闻王首妃康氏薨。呜呼甚矣哉。王必晨昏。眷恋不能自已为何。昔化家为国。勤劳内助。母仪三韩。非康氏者谁。今也人亡迹在。此非眷恋不能自已者乎。况昔存时。王当宵衣之际。康氏数更而省之。旰食勤劳。康氏节之而以奉。岁月视朝之时。康氏率宫嫔以送。日暮也。康氏率宫嫔秉烛而迎。以归寝处。今也康氏长往。鸾台之清镜不张。王晨朝稀人而送。暮归寝处。顾问杳然。但目宫嫔侍儿抚棺唏嘘泪之不已者。伤如之何。呜呼。殡葬之后。岁月如流。青芜蔓冢。狐兔往来乎其间。旁近乔木。老干峥嵘。日将暮也。飞者比翼而栖于高柯。树因风而呜呜咽咽。幽阴之涧水。潺潺然而有声。人静更深。野郊寥寥然而寂寂。蒿里之神。遥歌于莽苍。当此时也。首妃康氏。神魂有知。遥
王妃讣告 慰谕敕
使者至。闻王首妃康氏薨。呜呼甚矣哉。王必晨昏。眷恋不能自已为何。昔化家为国。勤劳内助。母仪三韩。非康氏者谁。今也人亡迹在。此非眷恋不能自已者乎。况昔存时。王当宵衣之际。康氏数更而省之。旰食勤劳。康氏节之而以奉。岁月视朝之时。康氏率宫嫔以送。日暮也。康氏率宫嫔秉烛而迎。以归寝处。今也康氏长往。鸾台之清镜不张。王晨朝稀人而送。暮归寝处。顾问杳然。但目宫嫔侍儿抚棺唏嘘泪之不已者。伤如之何。呜呼。殡葬之后。岁月如流。青芜蔓冢。狐兔往来乎其间。旁近乔木。老干峥嵘。日将暮也。飞者比翼而栖于高柯。树因风而呜呜咽咽。幽阴之涧水。潺潺然而有声。人静更深。野郊寥寥然而寂寂。蒿里之神。遥歌于莽苍。当此时也。首妃康氏。神魂有知。遥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76H 页
望宫闱。宁不悽怆于窅漠之间。若此王其怀之乎。恋之乎。康氏往矣。王当自重故敕。
右 太祖皇帝敕书。洪武二十九年。 神德王妃康氏薨。 太祖降敕以慰 王。(康献)参赞门下府事安翊,同知中枢院事金希善赍来。 王妃既薨之二百七十四年。先正臣宋时烈议曰。为天下国家者。不过曰明大伦。立大法而已。所谓大伦者。父子君臣夫妇也。所谓大法者。所以行乎三者之间者也。斯三者。一有不明。则中国沦于夷狄。人类入于禽兽。故圣人之所以教人者。莫不以是为先也。自 本朝立国以来。三纲正。五常明。一变胡俗。克升大猷。故 皇朝每称礼义之国。不幸奸臣郑道传等煽动危言。密行邪谋。以致我 康献王弊屣天位。昭,悼二公。夭阏永年。彼道传等煽乱之罪。可胜诛哉。 恭定王盛德纯孝。度越前古。尧传舜受。秩然有序。其所以处变之道。无憾于当时。而有辞于后世也。独惟 神德王妃陵寝之仪有损。配侑之礼久缺。此不过当时礼官不识礼义。妄相忖度。以致如此。呜呼。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夫子。而夫子将为卫政。则以正名为先。始为鲁政。则沟昭公
右 太祖皇帝敕书。洪武二十九年。 神德王妃康氏薨。 太祖降敕以慰 王。(康献)参赞门下府事安翊,同知中枢院事金希善赍来。 王妃既薨之二百七十四年。先正臣宋时烈议曰。为天下国家者。不过曰明大伦。立大法而已。所谓大伦者。父子君臣夫妇也。所谓大法者。所以行乎三者之间者也。斯三者。一有不明。则中国沦于夷狄。人类入于禽兽。故圣人之所以教人者。莫不以是为先也。自 本朝立国以来。三纲正。五常明。一变胡俗。克升大猷。故 皇朝每称礼义之国。不幸奸臣郑道传等煽动危言。密行邪谋。以致我 康献王弊屣天位。昭,悼二公。夭阏永年。彼道传等煽乱之罪。可胜诛哉。 恭定王盛德纯孝。度越前古。尧传舜受。秩然有序。其所以处变之道。无憾于当时。而有辞于后世也。独惟 神德王妃陵寝之仪有损。配侑之礼久缺。此不过当时礼官不识礼义。妄相忖度。以致如此。呜呼。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夫子。而夫子将为卫政。则以正名为先。始为鲁政。则沟昭公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76L 页
墓而合之。盖以大伦不明。大法不行。则虽圣人为政。不可以为国。故不得不以是为先也。伏乞 圣明深留睿意焉。领议政郑太和,行判中枢府事郑致和等。率百官启曰。臣等来会宾厅。苦口力请。而每奉 圣批。只以不允为教。臣等聚首环顾。不胜闷郁之至。今玆 神德王妃。祔 庙之礼。质诸天理而当然。参以人情而不悖。诚古今不易之常经也。三司之臣。逐日论启。韦布之士。相继陈章。一国公共之论。此可见矣。岂以 殿下之圣明。有所未烛于天理人情。而强拂舆论。至于此久邪。噫。 圣明持难之意。臣等亦非不知。而事系 宗祏。礼关经常。臣等不得不以得请为期。而不避渎扰者也。况 殿下于复 陵寝建斋阁等事。既已断然快许。而至于祔 庙之请。有所持难。此群情之所以愈往愈激者也。臣等玆率百官。咸造大庭。复此号吁。伏愿 圣明亟赐俞音。速行祔 庙之礼。以答神人之望。 王(纯文)乃祔 太庙。时大旱。礼毕而雨。国人号曰洒冤雨。吁亦异矣。
遗诏
朕膺 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
遗诏
朕膺 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77H 页
益于生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御讳)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右 太祖皇帝遗诏。洪武三十一年五月 不豫。闰五月乙酉崩。葬于 孝陵。今 殿下二十五年。祀 太祖于 皇坛。献佾舞。何其隆也。臣谨案。九庙乐章。 太祖室迎神。奏太和之曲。曰于皇于皇兮。卬我 圣祖。乃武乃文。攘夷正华。为天下大君。比隆于古。粤彼放勋。肇造王业。佑启予子孙。功德超迈。 大室攸尊。首称春祀。诚敬用申。维 神格思。万世如存。初献。奏寿和之曲。曰荐帛于篚。洁牲于俎。嘉我黍稷。酌我清酤。孝孙毖祀。奠献初举。翼翼精诚。对越我 皇祖。居然顾歆。永锡纯祜。亚献。奏豫和之曲。曰籥舞既荐。八音洋洋。工歌喤喤。醇醴载羞。齐明其将之。永佑于子孙。岁事其承之。俾嗣续克承。百世其保之。终献。奏宁和之曲。曰三爵
右 太祖皇帝遗诏。洪武三十一年五月 不豫。闰五月乙酉崩。葬于 孝陵。今 殿下二十五年。祀 太祖于 皇坛。献佾舞。何其隆也。臣谨案。九庙乐章。 太祖室迎神。奏太和之曲。曰于皇于皇兮。卬我 圣祖。乃武乃文。攘夷正华。为天下大君。比隆于古。粤彼放勋。肇造王业。佑启予子孙。功德超迈。 大室攸尊。首称春祀。诚敬用申。维 神格思。万世如存。初献。奏寿和之曲。曰荐帛于篚。洁牲于俎。嘉我黍稷。酌我清酤。孝孙毖祀。奠献初举。翼翼精诚。对越我 皇祖。居然顾歆。永锡纯祜。亚献。奏豫和之曲。曰籥舞既荐。八音洋洋。工歌喤喤。醇醴载羞。齐明其将之。永佑于子孙。岁事其承之。俾嗣续克承。百世其保之。终献。奏宁和之曲。曰三爵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77L 页
既崇。礼秩有终。盈溢孚颙。显相肃雍。维 皇祖格哉。以绎以融。申锡无穷。暨于臣民。万福攸同。彻馔。奏豫和之曲。曰礼毕乐成。神悦人宜。笾豆静嘉。敬彻不迟。穆穆有容。秩秩其仪。益祗以严。矧敢斁于斯。还宫。奏安和之曲。曰于皇 我祖。陟降在天。清庙翼翼。禋祀首虔。 明神既留。寝祜静渊。介福绥禄。锡荫绵绵。以惠我家邦。于万斯年。臣以为 太祖皇帝。跻祀 皇坛。则 皇朝九庙乐章。登歌坛上也宜矣。
恤刑敕(建文)
大明律。 皇祖所定。命朕细阅。较前代往往加重。盖刑乱国之典。非百世通行之道也。朕所改定。 皇祖已命施行。然罪可矜疑者。尚不止此。夫律设大法。礼顺人情。齐民以刑。不若以礼。其谕天下有司。务崇礼教。赦疑狱。称朕嘉与万方之意。
右 惠宗皇帝德音。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 即皇帝位。行宽政。释黥军及囚徒。还乡里。初 惠宗为 太孙时。 太祖考定 大明律。 惠宗辄佐以宽大。改定者七十三条。天下莫不颂德焉。 太祖尝谕 惠宗曰。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尔治平
恤刑敕(建文)
大明律。 皇祖所定。命朕细阅。较前代往往加重。盖刑乱国之典。非百世通行之道也。朕所改定。 皇祖已命施行。然罪可矜疑者。尚不止此。夫律设大法。礼顺人情。齐民以刑。不若以礼。其谕天下有司。务崇礼教。赦疑狱。称朕嘉与万方之意。
右 惠宗皇帝德音。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 即皇帝位。行宽政。释黥军及囚徒。还乡里。初 惠宗为 太孙时。 太祖考定 大明律。 惠宗辄佐以宽大。改定者七十三条。天下莫不颂德焉。 太祖尝谕 惠宗曰。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尔治平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78H 页
世。刑自当轻。此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及 惠宗践天子位。恤刑如此。所以体 太祖之训也。史称闰五月乙酉。 太祖皇帝崩。辛卯。 惠宗即皇帝位。是日葬 太祖皇帝于 孝陵。臣窃疑之。礼。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而葬。同盟至。大夫三月而葬。同位至。士踰月而葬。外姻至。 太祖皇帝以乙酉崩于西宫。后七日辛卯葬之。是不待七月而葬也。同轨之国不可得而毕至焉。乌在其用天子礼也。春秋僖公二十七年六月庚寅。齐侯昭卒。八月乙未葬齐孝公。传曰。不及时而日。渴葬也。隐公八年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八月葬蔡宣公。传曰。不及时而不日。慢葬也。齐孝公三月而葬。犹称渴葬。况 太祖七日渴葬乎。蔡宣公三月而葬。犹称慢葬。况 太祖七日慢葬乎。说者曰。谋臣齐泰,黄子澄。与方孝孺。恐 燕王临于京师。乃建议。不待七月而趣葬。 太祖皇帝。使 燕王无得入临。是不然。 太祖皇帝。虽已葬。 燕王入临。不可禁也。如不可禁。则 孝陵七日之葬。不足以止燕之师也。且 惠宗盛德之主也。泰,子澄,孝孺之徒。虽建此议。臣知 惠宗必不从也。古者。天子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78L 页
七日而殡。史臣以 太祖始殡之日。为 孝陵卜葬之日。陷 惠宗于不孝。甚可痛也。
准 奏锡命制
古先哲王之为治。德穷施普。覆育万方。凡厥有邦。无间内外。罔不臣服。爰树君长。俾乂其民人。以藩屏于夷夏。朕承大统。师古成宪。咨尔朝鲜权知国事李(御讳。)袭父兄之传。镇绥玆土。来效职贡。率礼克诚。以未受封。祈请勤至。玆庸命尔为朝鲜国王。锡以金印。长玆东土。呜呼。天无常心。惟民是从。民无常戴。惟德是怀。尔其懋德。以承眷佑。孝友于家。忠顺于上。仁惠于下。俾黎民受福。后昆昭式。永辅于中国。启土建家。匪德莫宜。可不敬哉。
右 惠宗皇帝制书。建文二年。 恭定王即位于寿昌宫。明年。 惠宗遣通政寺丞章谨,文渊阁待诏端木礼。来锡 诰命。盖是时。文学博士方孝孺直文渊阁掌辞命。今读 制书。有盛宋诰训之体。无乃孝孺润色欤。
戒将士敕
昔萧绎举兵入京。而令其下曰。一门之内。自加兵威。不仁之极。今尔将士。与 燕王对垒。务体此意。无使
准 奏锡命制
古先哲王之为治。德穷施普。覆育万方。凡厥有邦。无间内外。罔不臣服。爰树君长。俾乂其民人。以藩屏于夷夏。朕承大统。师古成宪。咨尔朝鲜权知国事李(御讳。)袭父兄之传。镇绥玆土。来效职贡。率礼克诚。以未受封。祈请勤至。玆庸命尔为朝鲜国王。锡以金印。长玆东土。呜呼。天无常心。惟民是从。民无常戴。惟德是怀。尔其懋德。以承眷佑。孝友于家。忠顺于上。仁惠于下。俾黎民受福。后昆昭式。永辅于中国。启土建家。匪德莫宜。可不敬哉。
右 惠宗皇帝制书。建文二年。 恭定王即位于寿昌宫。明年。 惠宗遣通政寺丞章谨,文渊阁待诏端木礼。来锡 诰命。盖是时。文学博士方孝孺直文渊阁掌辞命。今读 制书。有盛宋诰训之体。无乃孝孺润色欤。
戒将士敕
昔萧绎举兵入京。而令其下曰。一门之内。自加兵威。不仁之极。今尔将士。与 燕王对垒。务体此意。无使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79H 页
朕负杀叔父名。
右 惠宗皇帝德音。建文四年。靖难兵入金川门。宫中火起。 惠宗皇帝自焚崩。或曰。 惠宗为僧遁。又曰。贵州罗永庵。有 惠宗律诗二篇。皆非也。初 太祖欲立 燕王为 皇太子。翰林学士刘三吾哭之恸曰。 皇太子。天下之本。 陛下若欲易之。置秦,晋二王于何地邪。 太祖不悦。降三吾为国子监博士。然易 太子事竟寝。及秦,晋二王既薨。 太祖亦崩。故 燕王卒不得为 皇太子。有如 太祖早定策。则 燕王入承大统。而 惠宗其可免矣。悲夫。
靖难诏(永乐)
高皇帝弃群臣。建文嗣位。权归奸慝。变乱宪章。戕害骨肉。祸几及朕。于是钦承祖训。不得已而起兵。以清憝恶。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焚。诸王大臣。百官万姓。以朕 高皇帝正嫡。合辞劝朕以 宗庙社稷之重。已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嘉与万方。同臻至治。
右 太宗皇帝诏书。建文四年秋七月。谒 孝陵。即皇帝位。遣都御史俞士吉,鸿胪寺少卿汪泰。来颁。初 太宗既靖难。召方孝孺。使草诏。孝孺悲痛。
右 惠宗皇帝德音。建文四年。靖难兵入金川门。宫中火起。 惠宗皇帝自焚崩。或曰。 惠宗为僧遁。又曰。贵州罗永庵。有 惠宗律诗二篇。皆非也。初 太祖欲立 燕王为 皇太子。翰林学士刘三吾哭之恸曰。 皇太子。天下之本。 陛下若欲易之。置秦,晋二王于何地邪。 太祖不悦。降三吾为国子监博士。然易 太子事竟寝。及秦,晋二王既薨。 太祖亦崩。故 燕王卒不得为 皇太子。有如 太祖早定策。则 燕王入承大统。而 惠宗其可免矣。悲夫。
靖难诏(永乐)
高皇帝弃群臣。建文嗣位。权归奸慝。变乱宪章。戕害骨肉。祸几及朕。于是钦承祖训。不得已而起兵。以清憝恶。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焚。诸王大臣。百官万姓。以朕 高皇帝正嫡。合辞劝朕以 宗庙社稷之重。已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嘉与万方。同臻至治。
右 太宗皇帝诏书。建文四年秋七月。谒 孝陵。即皇帝位。遣都御史俞士吉,鸿胪寺少卿汪泰。来颁。初 太宗既靖难。召方孝孺。使草诏。孝孺悲痛。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79L 页
声彻殿陛。 太宗下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 太宗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 太宗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 太宗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卒不屈。孝孺既死。召楼琏。属以草诏。琏不敢辞。归语妻子曰。我固甘死。直恐累若辈尔。夕自经死。孝孺尝作夷齐论曰。圣人之道。中而已矣。尧舜禹三圣人。为万世法者。允执厥中也。不及不谓之中。过亦不谓之中。请即此而论之。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父卒。叔齐逊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立而逃之。其后周武王伐商。去隐于首阳山。耻食周粟。遂饿而死。孔子尝称之曰。古之贤人。孟子尝称之曰。圣之清。谁得而议之哉。虽然。抑有说也。先君之国。受之于祖宗者也。父子传次以嫡以长。古之制也。易此必乱。昔周大王三子。长泰伯。次仲雍。次季历。大王欲传位季历。以及昌。泰伯知之。即与仲雍逃之荆蛮。以顺父志。以成王业。孔子称之以至德。且曰。民无得而称焉。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80H 页
夷也苟知父志欲立齐。当效泰伯顺父之志。隐然退避于治命之日。不当行己之志。显然辞让于乱命之馀也。叔齐亦不立而逃之。幸有中子以托国焉。苟无其人。其如先君之社稷何。汤武之征伐。即尧舜之揖让。天下归周。天之命也。洁身自远。斯可已矣。何乃耻食其粟。独食其薇也。庸非周土之毛乎。斯皆过乎中者也。于乎廉顽立懦。足可为百世师。过中失正。恐未臻乎尧舜禹之道。此孟子之所以讥乎其隘。而孔子至德之称在泰伯。而不在夷齐也。其旨深矣。呜呼。孝孺以夷齐为过乎中。然孝孺不屈其志。与夷齐无以异也。
册 皇后徐氏诏
朕荷 天地神灵。 祖宗敷佑。继承大统。华夏肃清。稽于古典。夏殷周之盛。亦资内助。以致雍熙。朕 皇考太祖高皇帝。肇修人纪。惇典庸礼。臻玆治平。薄海内外。室家相庆。功德兼隆。与天同运。亦惟朕 皇妣孝慈高皇后。效法承天。肃雍显相。德配 圣神。化家为国。朕正妃徐氏。开国元勋。中山武宁王徐达之女。达佐朕 皇考。咸有一德。格于 皇天。天惟申命用休。君臣笃庆。荣裕始终。毓玆贞淑。嫔于肇封。家政攸
册 皇后徐氏诏
朕荷 天地神灵。 祖宗敷佑。继承大统。华夏肃清。稽于古典。夏殷周之盛。亦资内助。以致雍熙。朕 皇考太祖高皇帝。肇修人纪。惇典庸礼。臻玆治平。薄海内外。室家相庆。功德兼隆。与天同运。亦惟朕 皇妣孝慈高皇后。效法承天。肃雍显相。德配 圣神。化家为国。朕正妃徐氏。开国元勋。中山武宁王徐达之女。达佐朕 皇考。咸有一德。格于 皇天。天惟申命用休。君臣笃庆。荣裕始终。毓玆贞淑。嫔于肇封。家政攸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80L 页
宁。朕恭行天讨。无内顾之忧。厚德嘉贞。姆仪懿范。同朕恭勤。保玆 天命。君临尔万姓上。是用于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命使奉金册金宝。立徐氏为皇后。正位中宫。恭承 宗庙。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右 太宗皇帝诏书。永乐元年。翰林院学士臣解缙撰。文渊阁大学士臣胡广曰。议论昌大。笔势雄浑。得诏诰之体。臣谨案。永乐之初。缙与广。在翰林院。 太宗夜宴不见月。缙乃作风落梅诗。 太宗览之。为停觯以迟。中夜月辄明。 太宗笑曰。缙夺天手也。命宫人满觯劝饮。广尝从 太宗北征。军中张灯。讲诗书。迁文渊阁大学士。撰进圣孝瑞应颂。 太宗大喜。缀其颂。为浮屠曲。令宫中人歌舞之。缙有子曰祯亮。 太宗谕广曰。缙有男子。广可以女子妻之。广顿首曰。臣妻有身。岂卜男女乎。 太宗笑曰。定生女矣。已而。广果生女。遂与约婚。后缙死。祯亮徙辽东。广欲离婚。女截耳誓曰。薄命之婚。 皇上主之。至死无二。卒归祯亮。天下皆称胡氏女为烈妇也。
钦差祁保,林观 谕祭文
惟王明达好善。出乎天性。至诚不贰。昔在 皇考太
右 太宗皇帝诏书。永乐元年。翰林院学士臣解缙撰。文渊阁大学士臣胡广曰。议论昌大。笔势雄浑。得诏诰之体。臣谨案。永乐之初。缙与广。在翰林院。 太宗夜宴不见月。缙乃作风落梅诗。 太宗览之。为停觯以迟。中夜月辄明。 太宗笑曰。缙夺天手也。命宫人满觯劝饮。广尝从 太宗北征。军中张灯。讲诗书。迁文渊阁大学士。撰进圣孝瑞应颂。 太宗大喜。缀其颂。为浮屠曲。令宫中人歌舞之。缙有子曰祯亮。 太宗谕广曰。缙有男子。广可以女子妻之。广顿首曰。臣妻有身。岂卜男女乎。 太宗笑曰。定生女矣。已而。广果生女。遂与约婚。后缙死。祯亮徙辽东。广欲离婚。女截耳誓曰。薄命之婚。 皇上主之。至死无二。卒归祯亮。天下皆称胡氏女为烈妇也。
钦差祁保,林观 谕祭文
惟王明达好善。出乎天性。至诚不贰。昔在 皇考太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81H 页
祖皇帝时。敬顺天道。效义摅忠。恭勤事大。遵承朝命。益久益虔。保恤一方之民。以臻富庶。咸遂安乐。 皇考深嘉王之忠诚。特赐国号曰朝鲜。以伸宠异。王功德之著。虽古朝鲜之贤王。无以过也。近以年高。致位于子。方当优游暮景。乃遽云亡。讣音之来。朕甚痛悼。虽然。人生世间。有令名垂于后。有子孙继其志。殁亦何憾。王作藩东土。上能畏天以事朝廷。下能造福以庇一方之民。名著于后。耿耿不磨。王之子又能继承王志。钦崇天命。忠事朝廷。畏慎小心。遵承礼度。不愆毫发。务致和辑。以福国人。保有其业。延于永世。夫死生者。古今人道之常。王虽亡。复何憾之有。玆特遣使。以牲醴祭王。九原有灵。庶几享之。
右 太宗皇帝祭文。永乐六年。 康献王薨于正寝。 太宗遣都知监左少监祁保,礼部郎中林观。赐祭。臣谨案。 碑铭曰大业既成。市肆不易。 高皇曰。咨惟尔有国。民无兵祸。乐天之乐。继赐国号。朝鲜是复。盖记实也。
钦差祁保,林观 赐谥制。
朕祗膺 天命。统御万方。弘绥靖以洽人心。表贤德而兴治理。四海内外。一视惟公。矧乃藩臣之良。当玆
右 太宗皇帝祭文。永乐六年。 康献王薨于正寝。 太宗遣都知监左少监祁保,礼部郎中林观。赐祭。臣谨案。 碑铭曰大业既成。市肆不易。 高皇曰。咨惟尔有国。民无兵祸。乐天之乐。继赐国号。朝鲜是复。盖记实也。
钦差祁保,林观 赐谥制。
朕祗膺 天命。统御万方。弘绥靖以洽人心。表贤德而兴治理。四海内外。一视惟公。矧乃藩臣之良。当玆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81L 页
殒殁之际。必隆褒恤。以示旌嘉。朝鲜国王李(御讳)秉心克庄。好善不倦。奉我 皇考。严畏天事大之心。守玆东藩。务保境安民之道。惟朝廷之是听。滋岁久而不渝。摅忠紫极之尊。覃福玄菟之地。方当谢政。以遂优閒。竟不慭遗。遽然长逝。畴其勋行。宜有褒扬。谥法抚民安乐曰康。行善可纪曰献。今特赐尔谥曰康献。灵爽不昧。庶克歆承。钦哉。
右 太宗皇帝制书。永乐六年。遣都知监左少监祁保,礼部郎中林观。来颁。 恭定王以冕服。迎入拜受。以衰服。告 文昭殿。后二百七十六年。先正臣宋时烈议曰。自生民以来。未有圣于夫子。夫子之功。未有大于春秋。而春秋之义。未有大于尊王也。斯义既明。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而三纲明。九法行。故孟子以夫子之作春秋。继大禹周公之功。而又诵子贡贤于尧舜之语。呜呼。尧舜之道。与天同其大。而夫子之所以益贤者。语其功也。春秋之义。炳然数十。而尊王之义最大。过此以往。则圣人或未之知也。是以天理明。人心正。而乱臣贼子惧。孔子之功。所以为大者。其不信矣乎。恭惟我 康献王。天锡圣智。当代暴以仁之际。所秉
右 太宗皇帝制书。永乐六年。遣都知监左少监祁保,礼部郎中林观。来颁。 恭定王以冕服。迎入拜受。以衰服。告 文昭殿。后二百七十六年。先正臣宋时烈议曰。自生民以来。未有圣于夫子。夫子之功。未有大于春秋。而春秋之义。未有大于尊王也。斯义既明。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而三纲明。九法行。故孟子以夫子之作春秋。继大禹周公之功。而又诵子贡贤于尧舜之语。呜呼。尧舜之道。与天同其大。而夫子之所以益贤者。语其功也。春秋之义。炳然数十。而尊王之义最大。过此以往。则圣人或未之知也。是以天理明。人心正。而乱臣贼子惧。孔子之功。所以为大者。其不信矣乎。恭惟我 康献王。天锡圣智。当代暴以仁之际。所秉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82H 页
者。春秋大义也。是以王业之成。犹反手焉。如建瓴然。故及第臣成三问。颂其功德曰。大义昭于日星。此岂有私于君父而然哉。事有至小。而所关者有大者。况以 宗庙之重。而深明此义。则虽隶儓下贱。其有不知者乎。呜呼。尊王之义。诚所谓天之经地之纬。不可一日而无者也。昔朱子之考松尝曰。父子君臣。天地之大经。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如人食息呼吸于元气之中。一息之不属。理必至于毙。是以。圣贤立法垂训。所以维持防范于其间者。未尝一日而少忘。朱子尝表章此说。昭明大义于南渡之时。呜呼。孔子之作春秋。岂偶然也。而孟子推之以继三圣之功者。亦岂大言以誇之哉。朱夫子继孔孟而为之说者。亦岂私于其亲而彰明其训哉。诚以此理不明。则人道入于禽兽。中国沦于夷狄。故臣欲因 宗庙有事之时。以献于圣听也。古语曰。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罪也。故敢忘渎告之罪。以尽毕义愿忠之心。惟 圣明财赦焉。王(元孝)乃上 徽号曰正义光德。从时烈之议也。
悼贤妃权氏敕
自皇后崩逝之后。令汝国权妃。管六宫事。汝国吕氏。
悼贤妃权氏敕
自皇后崩逝之后。令汝国权妃。管六宫事。汝国吕氏。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82L 页
请于高丽内官金得,金良。借砒礵于银匠。和胡桃茶以与权妃。因致毒死。
右 太宗皇帝宣谕。永乐十二年。 本朝译官元闵生召见棕殿。奉 旨来。臣谨案。贤妃权氏。 本朝人。 太宗遣太监黄俨。选朝鲜女子五人。充掖庭。权氏与焉。姿秾粹。善吹玉箫。 太宗怜之。封贤妃。命其兄永均。为光禄寺卿。八年冬。侍 帝北征。薨于临城。葬峄县。谥曰恭献。当 明世。外国女子入掖庭。得幸 天子者若干人。贤妃权氏及 孝穆皇后纪氏最贤。纪氏。出于蛮国。生 孝宗皇帝。尊为 皇太后。权氏出于 本朝。无子而早薨。莫非天也。
准 奏锡命制
帝王。为天下之主宰。治式广于同仁。贤德系一国之表仪。理必先于有后。朕承 天命。统御万方。绥靖怀柔。一视无间。故简贤命德。以任藩服。因情适宜。以致化理。所以重继续而系众心也。乃者。朝鲜国王李(御讳)来奏。长子禔不德。不堪继嗣。以第三子(御讳)孝悌力学。为国人之所属望。可立为嗣。且以年老不克任事。陈乞休致。传袭以位。今特允所请。命为朝鲜国王。
右 太宗皇帝宣谕。永乐十二年。 本朝译官元闵生召见棕殿。奉 旨来。臣谨案。贤妃权氏。 本朝人。 太宗遣太监黄俨。选朝鲜女子五人。充掖庭。权氏与焉。姿秾粹。善吹玉箫。 太宗怜之。封贤妃。命其兄永均。为光禄寺卿。八年冬。侍 帝北征。薨于临城。葬峄县。谥曰恭献。当 明世。外国女子入掖庭。得幸 天子者若干人。贤妃权氏及 孝穆皇后纪氏最贤。纪氏。出于蛮国。生 孝宗皇帝。尊为 皇太后。权氏出于 本朝。无子而早薨。莫非天也。
准 奏锡命制
帝王。为天下之主宰。治式广于同仁。贤德系一国之表仪。理必先于有后。朕承 天命。统御万方。绥靖怀柔。一视无间。故简贤命德。以任藩服。因情适宜。以致化理。所以重继续而系众心也。乃者。朝鲜国王李(御讳)来奏。长子禔不德。不堪继嗣。以第三子(御讳)孝悌力学。为国人之所属望。可立为嗣。且以年老不克任事。陈乞休致。传袭以位。今特允所请。命为朝鲜国王。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83H 页
世守厥服。于戏。藩国所寄。匪德不胜。惟忠可以事上。惟孝可以事亲。惟谦勤可以立身。惟仁爱可以保民。尔尚夙夜寅畏。服玆嘉命。茂延福庆。永祚邦家。钦哉。
右 太宗皇帝制书。永乐十七年春正月。遣太监黄俨,光禄寺少卿韩确,鸿胪寺丞刘泉来颁。臣谨案。永乐三年。 太宗皇帝赐乐器。编钟十六,编磬十六,琴四,瑟二,笙二,箫四。 恭定王诣太平馆。祗受乐器。 庄宪王既即位。祭祀朝会。始用雅乐。岂诗所谓昭哉嗣服也欤。
准 奏锡命敕
尔父笃厚老成。能祗敬天道。恭事朝廷。为一国之人造福。忠顺之诚。愈久不替。比者以尔孝悌力学。可以继承宗祀。主宰国人。请袭以位。特允所请。以尔为朝鲜国王。尔尚念传序之不易。思爵禄之非轻。孝以事亲。忠以事上。敬谨天道。以福一国之人。则天心悦鉴。俾尔长享富贵。延及尔之子子孙孙。世享其庆。而一国之人。亦永享其庆矣。今特赐尔宴享。尔其体朕至怀。
右 太宗皇帝敕书。永乐十七年。册 庄宪王。又遣太监黄俨来颁。 庄宪王上寿于新宫。领议政
右 太宗皇帝制书。永乐十七年春正月。遣太监黄俨,光禄寺少卿韩确,鸿胪寺丞刘泉来颁。臣谨案。永乐三年。 太宗皇帝赐乐器。编钟十六,编磬十六,琴四,瑟二,笙二,箫四。 恭定王诣太平馆。祗受乐器。 庄宪王既即位。祭祀朝会。始用雅乐。岂诗所谓昭哉嗣服也欤。
准 奏锡命敕
尔父笃厚老成。能祗敬天道。恭事朝廷。为一国之人造福。忠顺之诚。愈久不替。比者以尔孝悌力学。可以继承宗祀。主宰国人。请袭以位。特允所请。以尔为朝鲜国王。尔尚念传序之不易。思爵禄之非轻。孝以事亲。忠以事上。敬谨天道。以福一国之人。则天心悦鉴。俾尔长享富贵。延及尔之子子孙孙。世享其庆。而一国之人。亦永享其庆矣。今特赐尔宴享。尔其体朕至怀。
右 太宗皇帝敕书。永乐十七年。册 庄宪王。又遣太监黄俨来颁。 庄宪王上寿于新宫。领议政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83L 页
韩尚敬等。侍宴 恭定王曰。避位。将以贮福。而今反益尊矣。酒酣。群臣舞。 恭定王亦舞曰。付托若不得人。虽欲忘忧得乎。主上真守文太平之主也。尚敬等贺曰。由 殿下知子之明也。极欢乃罢。孔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于戏 恭定王其无忧乎。
赐宴敕
王至诚笃厚。祗事朝廷。一德一心。终始不怠。比以第三子。孝悌力学。可以继承宗祀。主宰国人。且自陈年老。不克任事。请袭以位。朕惟王识见明达。特允所请。夫继世在于有后。而传序在于得人。今王能嗣承先业。恪守藩服。而简贤命德。俾宗祀有托。以副国人之所望。良用嘉悦。玆特遣太监黄俨。赍敕赐王宴享。不惟王一家之庆。且为王一国之人庆也。王其体朕至意。
右 太宗皇帝敕书。永乐十七年。遣太监黄俨。特赐燕飨于寿康宫。 恭定王诵聂夷中田家诗。谓领敦宁府事柳廷显曰。主上足为守文之主。卿等宜尽心辅导之。廷显顿首。 恭定王凭 王之肩。辄起舞。至夜乃罢。诚可谓一国之庆也。
赐宴敕
王至诚笃厚。祗事朝廷。一德一心。终始不怠。比以第三子。孝悌力学。可以继承宗祀。主宰国人。且自陈年老。不克任事。请袭以位。朕惟王识见明达。特允所请。夫继世在于有后。而传序在于得人。今王能嗣承先业。恪守藩服。而简贤命德。俾宗祀有托。以副国人之所望。良用嘉悦。玆特遣太监黄俨。赍敕赐王宴享。不惟王一家之庆。且为王一国之人庆也。王其体朕至意。
右 太宗皇帝敕书。永乐十七年。遣太监黄俨。特赐燕飨于寿康宫。 恭定王诵聂夷中田家诗。谓领敦宁府事柳廷显曰。主上足为守文之主。卿等宜尽心辅导之。廷显顿首。 恭定王凭 王之肩。辄起舞。至夜乃罢。诚可谓一国之庆也。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84H 页
钦差赵亮,易节 谕祭文。
惟尔温纯笃厚。至诚乐善。尊敬朝廷。久而不替。顷以年高。休致于家。克享荣贵。寿考康宁。政期优游。莫景乐此太平。胡为一疾。奄然长逝。抚念远臣。良深悼痛。特隆恤典。赐尔谥曰恭靖。遣人祭以牲醴。九原不昧。尚克享之。
右 太宗皇帝祭文。永乐十七年。 恭靖王薨于正寝。十八年。 太宗遣礼部员外郎赵亮,行人易节。 赐谥祭。臣谨案。 行状言。 王从 先王。破群盗。屡立大功。在位三年。以疾。传位于 王(恭定)。德之至也。
钦差刘璟,杨善 谕祭文。
惟王笃厚至诚。聪明贤达。作藩东土。敬事朝廷。忠顺之心。终始不替。顷以年高。致休于家。方期寿考。乐此安荣。夫何婴疾。遽尔长逝。讣音远闻。良深感悼。玆特隆以恤典。赐谥曰恭定。遣使祭以牲品仪物。灵其有知。鉴此至意。
右 太宗皇帝祭文。永乐二十年。 恭定王薨于正寝。二十一年春二月。 诏遣太监刘璟,礼部郎中杨善 赐祭。初 恭定王为大君时。与复兴君
惟尔温纯笃厚。至诚乐善。尊敬朝廷。久而不替。顷以年高。休致于家。克享荣贵。寿考康宁。政期优游。莫景乐此太平。胡为一疾。奄然长逝。抚念远臣。良深悼痛。特隆恤典。赐尔谥曰恭靖。遣人祭以牲醴。九原不昧。尚克享之。
右 太宗皇帝祭文。永乐十七年。 恭靖王薨于正寝。十八年。 太宗遣礼部员外郎赵亮,行人易节。 赐谥祭。臣谨案。 行状言。 王从 先王。破群盗。屡立大功。在位三年。以疾。传位于 王(恭定)。德之至也。
钦差刘璟,杨善 谕祭文。
惟王笃厚至诚。聪明贤达。作藩东土。敬事朝廷。忠顺之心。终始不替。顷以年高。致休于家。方期寿考。乐此安荣。夫何婴疾。遽尔长逝。讣音远闻。良深感悼。玆特隆以恤典。赐谥曰恭定。遣使祭以牲品仪物。灵其有知。鉴此至意。
右 太宗皇帝祭文。永乐二十年。 恭定王薨于正寝。二十一年春二月。 诏遣太监刘璟,礼部郎中杨善 赐祭。初 恭定王为大君时。与复兴君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84L 页
臣赵胖,议政府赞成臣南在。偕朝 京师。中国之士。见 恭定王。皆敬之。 王过燕府。 太宗皇帝迎见之。礼待甚厚。及 王在道。 太宗皇帝乘舆疾行。 王下马见于路侧。 太宗皇帝为停驾。手开舆帷。温言良久。乃过行。后七年。 王即宝位。其明年。 太宗皇帝。入承大统。盖 圣人受命之运。与中国同。不亦休乎。
册 王世子敕
得奏。国人请立王之嫡子为世子。今特允所请。以(御讳)为朝鲜国王世子。王尚教以孝悌忠信。俾进于德义。以副国人之所望。玆遣少监海寿,礼部郎中陈敬。赍敕谕王。王其体朕至怀。
右 太宗皇帝敕书。永乐二十一年。册 王世子。遣少监海寿,礼部郎中陈敬来颁。 王世子(恭顺)常接宾师。动以规矩。无少怠容。性至孝。尝药视膳。必身亲之。夜分侍侧。不命之退。则不敢退。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庶几近之。
光禄寺少卿韩确制
朕惟诸卿之职。光禄为重。非德行茂著者。弗居以是任。非亲旧卓特者。弗显以是官。岂惟曰名位之荣。亦
册 王世子敕
得奏。国人请立王之嫡子为世子。今特允所请。以(御讳)为朝鲜国王世子。王尚教以孝悌忠信。俾进于德义。以副国人之所望。玆遣少监海寿,礼部郎中陈敬。赍敕谕王。王其体朕至怀。
右 太宗皇帝敕书。永乐二十一年。册 王世子。遣少监海寿,礼部郎中陈敬来颁。 王世子(恭顺)常接宾师。动以规矩。无少怠容。性至孝。尝药视膳。必身亲之。夜分侍侧。不命之退。则不敢退。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庶几近之。
光禄寺少卿韩确制
朕惟诸卿之职。光禄为重。非德行茂著者。弗居以是任。非亲旧卓特者。弗显以是官。岂惟曰名位之荣。亦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85H 页
以待优宠之擢。尔韩确。禀敦实之资。怀诚悫之志。茂著才猷。实为内戚。玆特授以云云。益懋恪勤。祗服宠命钦哉。
右制书。 太宗皇帝以后宫韩氏恩泽。 命确为光禄寺少卿。 诏家京师。确不肯。已而东归。臣伏闻。故铁岭卫指挥佥事李英。始以 本朝人。仕于中国。子孙遂为中国人。玄孙成梁。有战功。封宁远伯。有子如松。以勇敢为大将军。战死辽东。 赠少保。赐谥忠烈。故李氏。世授将钺。为名家。独韩少卿以 太宗后宫亲属。不居中国贤哉。
恤刑诏(洪熙)
刑者。所以禁暴止邪。导民于善。非务诛杀也。吏或深文傅会。以致冤滥。朕深悯之。自今其悉依律拟罪。或朕过于嫉恶。法外用刑。司执奏。五奏不允。同三公大臣执奏。必允乃已。诸司不得鞭囚背及加人宫刑。有自宫者。以不孝论。非谋反。勿连坐亲属。古之盛世。采听民言。用资戒儆。今奸人往往摭拾。诬为诽谤。法吏刻深。锻鍊成狱。刑之不中。民则无措。其除诽谤禁有告者。一切勿治。
右 仁宗皇帝诏书。洪熙元年。南京地震。 仁宗
右制书。 太宗皇帝以后宫韩氏恩泽。 命确为光禄寺少卿。 诏家京师。确不肯。已而东归。臣伏闻。故铁岭卫指挥佥事李英。始以 本朝人。仕于中国。子孙遂为中国人。玄孙成梁。有战功。封宁远伯。有子如松。以勇敢为大将军。战死辽东。 赠少保。赐谥忠烈。故李氏。世授将钺。为名家。独韩少卿以 太宗后宫亲属。不居中国贤哉。
恤刑诏(洪熙)
刑者。所以禁暴止邪。导民于善。非务诛杀也。吏或深文傅会。以致冤滥。朕深悯之。自今其悉依律拟罪。或朕过于嫉恶。法外用刑。司执奏。五奏不允。同三公大臣执奏。必允乃已。诸司不得鞭囚背及加人宫刑。有自宫者。以不孝论。非谋反。勿连坐亲属。古之盛世。采听民言。用资戒儆。今奸人往往摭拾。诬为诽谤。法吏刻深。锻鍊成狱。刑之不中。民则无措。其除诽谤禁有告者。一切勿治。
右 仁宗皇帝诏书。洪熙元年。南京地震。 仁宗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85L 页
下敕。求直言。又谕有司。除苛法。天下大悦。臣谨案。仁宗本纪。 太祖皇帝尝问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曰。恃圣天子恤民之政。 太祖喜曰。朕孙。有君人之识矣。高煦,高燧。与其党伺隙谗之。或问 太子亦知有谗人乎。曰。予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及即位。建文诸臣家属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言事谪戍者。亦如之。 仁至深也。
赐少师蹇义敕
曩朕监国。卿以 先朝旧臣。日侍左右。两京肇建。政务方殷。卿劳心焦思。不恤身家。二十馀年。夷险一节。朕承大统。赞襄治理。不懈益恭。朕笃念不忘。玆以已意。创制蹇忠贞印赐卿。俾藏于家。传之后世。知朕君臣共济艰难。相与有成也。
右 仁宗皇帝敕书。洪熙元年。进义少保。赐冠服象笏玉带。倚任甚厚。又进少师。赐银章一文曰。绳愆纠缪。臣谨案。 仁宗监国。义与少保夏原吉。总军国事。义知治体。洪武中。授中书舍人。 太祖问。尔非蹇叔之苗裔乎。义顿首不敢仰对。建文时。文学博士方孝孺议更制度。义默默无所建明。 太宗即位。进吏部尚书兼 太子詹事。 太宗尝欲
赐少师蹇义敕
曩朕监国。卿以 先朝旧臣。日侍左右。两京肇建。政务方殷。卿劳心焦思。不恤身家。二十馀年。夷险一节。朕承大统。赞襄治理。不懈益恭。朕笃念不忘。玆以已意。创制蹇忠贞印赐卿。俾藏于家。传之后世。知朕君臣共济艰难。相与有成也。
右 仁宗皇帝敕书。洪熙元年。进义少保。赐冠服象笏玉带。倚任甚厚。又进少师。赐银章一文曰。绳愆纠缪。臣谨案。 仁宗监国。义与少保夏原吉。总军国事。义知治体。洪武中。授中书舍人。 太祖问。尔非蹇叔之苗裔乎。义顿首不敢仰对。建文时。文学博士方孝孺议更制度。义默默无所建明。 太宗即位。进吏部尚书兼 太子詹事。 太宗尝欲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86H 页
谕 太子。辄遣义。委曲导意。 太宗以此。敬重之。七年。北巡。 太子监国。以旧臣。最见亲信。义为人过于周慎。杨士奇尝谓义曰。何过虑也。义谢曰。吾恐卤莽为后虑耳。杨荣毁义无风节。 仁宗由是不直荣。义顿首曰。荣无他意。即左右有谗荣者。不可以不明察之。 仁宗笑曰。朕固不信也。原吉能综核。建文时。充采访使。 太宗即位。或以为原吉与义。建文时。皆得用事。不可信。 太宗不听。进原吉户部尚书。宠遇之。 赐宴便殿。谓群臣曰。 太祖养贤以贻朕。卿等欲观古名臣。义,原吉。即其人也。原吉清慎有雅量。人莫能窥其际。同列有善。即采纳之。或有小过。必为之掩覆。吏污所服金织衣。原吉曰。尔勿怖。污可浣也。又有污精微文书者。吏叩头请死。原吉不问。即入朝。躬自引咎。 帝命易之。吕震尝倾原吉锐甚。其后震为子乞官。原吉以震有城守功为之请。陈瑄少时。恶原吉。然原吉常称其才。终身不言瑄过失也。始 仁宗在东宫时。数为高煦所谗构。几不得全。义,原吉左右卫翼。及即位。同心开导。故 仁宗飨国一年。而德施被于天下。此二人匡辅之力也。秦誓曰。如有一介臣断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86L 页
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信矣哉。
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配天地敕
太祖受命 上天。肇兴皇业。 太宗中兴宗社。再奠寰区。圣德神功。咸配 天地。易曰。殷荐上帝。以配祖考。朕崇敬 祖考。永惟一心。正月十五日。大祀 天地神祗。奉 皇祖 皇考以配。
右 仁宗皇帝敕书。洪熙元年春正月己卯。 仁宗飨 太庙。告 太祖 太宗并配天地。丙戌。大祀天地于南郊。以 太祖 太宗并配。夏五月庚辰。不豫。辛巳大渐。崩于钦安殿。臣伏见 仁宗乐章。迎神。奏太和之曲。曰明明我祖。盛德天成。至治吁谋。遹骏有声。专奠致享。惟古经是程。春祀有严。以迓圣灵。惟陟降在庭。以赉我思成。初献。奏寿和之曲。曰币牲在陈。金石在悬。清酒方献。百执事有虔。明神洋洋。降歆自天。俾我孝孙。德音孔宣。亚献。奏豫和之曲。曰中诚方殷。明神如存。醴齐孔醇。再奉罍尊。福禄穰穰。攸介攸臻。追远报酬。罔极之恩。终献。奏宁和之曲。曰乐比声歌。佾舞婆娑。称彼玉
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配天地敕
太祖受命 上天。肇兴皇业。 太宗中兴宗社。再奠寰区。圣德神功。咸配 天地。易曰。殷荐上帝。以配祖考。朕崇敬 祖考。永惟一心。正月十五日。大祀 天地神祗。奉 皇祖 皇考以配。
右 仁宗皇帝敕书。洪熙元年春正月己卯。 仁宗飨 太庙。告 太祖 太宗并配天地。丙戌。大祀天地于南郊。以 太祖 太宗并配。夏五月庚辰。不豫。辛巳大渐。崩于钦安殿。臣伏见 仁宗乐章。迎神。奏太和之曲。曰明明我祖。盛德天成。至治吁谋。遹骏有声。专奠致享。惟古经是程。春祀有严。以迓圣灵。惟陟降在庭。以赉我思成。初献。奏寿和之曲。曰币牲在陈。金石在悬。清酒方献。百执事有虔。明神洋洋。降歆自天。俾我孝孙。德音孔宣。亚献。奏豫和之曲。曰中诚方殷。明神如存。醴齐孔醇。再奉罍尊。福禄穰穰。攸介攸臻。追远报酬。罔极之恩。终献。奏宁和之曲。曰乐比声歌。佾舞婆娑。称彼玉
江汉集卷之二十三 第 487H 页
爵。酒旨且多。献享维终。神听以和。孝孙在位。受福不那。彻馔。奏雍和之曲。曰牷牲在俎。稷黍在簠。孝享多仪。格我皇祖。称歌进彻。髦士膴膴。孝孙受福。以敷锡于下土。还宫。奏安和之曲。曰犆享孔明。物备礼成。于昭在天。以莫不听。神明即安。维华寝是凭。肇祀迄今。百世祗承。 宣宗室乐章。与 仁宗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