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x 页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祭文
祭文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4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48H.gif)
于皇 有明。实维父母。复我土宇。恤我其厚。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4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48L.gif)
沁都之覆。社稷以沦。有杀其躬。君子之仁。烈烈文忠。为国元臣。仪彼儒宗。质行孔驯。室家雍雍。歌以五伦。乐玆天常。懿德是遵。左右 皇祖。殚厥忠纯。 毅皇九载。兵自北邻。孑孑南城。其围四旬。孰从元孙。老成之人。保于海中。偕此万民。念我行宫。忠志莫伸。慷慨骂帅。有血沾巾。一府晏眠。反怒而瞋。赫赫 清庙。委之荆榛。有突介骑。朝济于津。陟彼谯楼。硝黄是陈。从容自烧。有俨其绅。霹雳中起。声震云旻。飞栋万里。飘瓦无垠。肃肃剑履。上跻星辰。精忠之气。感动百神。二士偕焚。大义克循。翼翼明宫。其额孔新。诸贤于配。报祀惟均。司空正直。太仆肫肫。忠穆之介。忠宪之醇。爰及忠烈。咸殪厥身。三校全节。具飨精禋。予祀 皇坛。感玆季春。嘉尔忠贞。悯章是申。遣官驰酹。牲醴藻蘋。灵如不昧。庶几其臻。
谕祭故弘文馆副提学李德重文
名义既隤。清躬者寡。初不濡趾。其终也裸。维淖维浊。孰为时洒。吏部有孙。风议不堕。蠲行淑文。䋔佩瑳瑳。既廉既简。率身不颇。皦若玉雪。其志则果。介如金石。其容则雅。殢不营泰。触不顾祸。独立自守。无如卿者。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4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49H.gif)
谕祭故掌隶院判决事南汉纪文
翼翼文宪。凉我 先王。如球如琳。有赫其章。长子清修。袭文之祥。世掌策命。令闻洋洋。我卿承之。不陨厥光。志高而介。又洁以刚。九年忧服。其孝孔彰。三世书诗。何学之疆。敝衣萧然。不御风霜。得丧荣辱。脱焉相忘。才不人知。晚而潜郎。屈于百里。气益扬扬。位虽居卑。其行则方。外典四州。不私毫芒。羸马归来。室无豆糠。幽草盈庭。有隤其墙。白首怡怡。图书在堂。清苦自守。世德弥昌。有子能养。而又显扬。孰谓廉吏。流泽不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4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49L.gif)
社稷祈雨祭文
肃肃太社。尸玆土壤。与彼媪神。居阴宣养。自昔 烈考。克恭精飨。诚之所格。如影如响。比于否德。遭天降罔。有魃蹻蹻。其虐四放。郁㶿千里。上熏辰象。百川熯竭。四郊耗荡。驿驿嘉苗。不沾沆瀁。畇畇甫田。反滋尘坱。云则繁矣。水气不上。雨则乾矣。禾役不长。苟迟三日。荼蓼盈丈。民将大饥。矧求丰穰。嗟哉农夫。匪力不彊。维是眇躬。德施未广。谓俗既成。里有抵网。谓氓既安。道有负襁。政不振枯。刑不绳枉。天用是旱。俾惩既往。将币慄慄。以逆肸蚃。神其下雨。润及野莽。
(右国社)
有严神后。克弼上帝。百灵受职。罔敢违戾。风雷出之。莫知其澨。云雨行之。不见其际。机藏于静。万族承惠。振古有土。祷祀不替。自顾德薄。 祖烈靡继。矜寡罹殃。景星则翳。天地告戒。旸气为沴。火之赫赫。维以扬厉。雷之虩虩。亦云郁滞。有稚其秬。则不成柢。有茁其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5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50H.gif)
(右后土氏)
氏自烈山。釐此黄茂。世为田祖。穑事是祐。承我昊天。敷广德囿。食于泰折。与昭神佑。胡为坟旱。雨不下凑。虽播嘉苗。燎方上覆。雷无殷夜。阴无曀昼。霢之霂之。不盈缺甃。稌田不耔。莱田不耨。千耦辍耜。靡不心疚。维天降灾。寔警元后。不谷践位。而政多谬。眚之积矣。曷敢自宥。哀彼赤子。胥告绝馏。达宵皇皇。惟水是候。天汉之光。犹悬西霤。云雾之气。未开阴窦。芗合曰槁。云不可秀。嘉蔬曰朽。伊谁能救。希冕涖事。奠玆清酎。皋舞既旅。灵鼓既奏。尚亦兴甘。俾禾实袖。
(右国稷)
明昭后稷。率育下民。有播有穫。有积有囷。庶氓既粒。施及鬼神。今夏之旱。胡踰月辰。沟洫无水。反使扬尘。畦塍无禾。惟见生榛。濛濛不下。奄弥三旬。炎炎不止。燔此八垠。神初蓺之。维德之纯。如何槁之。不终厥仁。有硕来牟。嘉种孔莘。上帝所贻。宜不埋湮。神有蜚云。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5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50L.gif)
(右后稷氏)
雩宗祈雨祭文
阳神昱奕。乂此仓龙。介我春祺。以启丰融。不云不霓。胡坠厥职。侯燏侯爚。亦孔之棘。嘒嘒天毕。云月斯离。若将雨之。而又晛之。嗟玆荏菽。自何能秀。毋涸畎浍。俾民卒耨。
(右句芒氏)
维火有正。曰养壮佼。辰物溃茂。靡不坚好。噫嘻南讹。维烜虫虫。瞻彼大田。其莠芃芃。水潦之泽。不液沟洫。熛怒之威。下惔杻檍。夏令既愆。厥责安归。冀歆椒馨。敷此祈祈。
(右祝融氏)
薄薄富媪。其德溥将。靖协太一。嘉盛是昌。吁嗟仲夏。何旱之虐。维此大邦。曰施不博。彼河与岳。神具载之。胡不上云。滂沱四垂。无黍无稷。则非康年。宜下时雨。膴我甫田。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5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51H.gif)
有肃白精。夷则是殷。百颖厌厌。靡实不蕡。哀此稻田。有旸无雨。譬彼孩提。日迟其乳。土脉未润。受旱既多。金气虽至。安有遗禾。炎炎之气。诞漫无垠。神苟不惠。八极其焚。
(右蓐收氏)
翕赫玄灵。居彼幽都。函养之泽。与天偕敷。虽主盖藏。实资生成。云胡国旱。瘨我稻粳。冬既无冰。不成凌阴。夏又不雨。靡有茂林。降是大灾。匪直祝融。神其悔之。以雷以风。
(右玄冥氏)
重穋翼翼。自邰家室。至今馀苞。有袖有栗。今者为旱。咎本于人。惟其不相。责在于神。虽有嘉苗。则不可耔。虽有丰草。则不可薙。靡西靡东。靡不熇熇。庶兴灵雨。茂是百谷。
(右后稷氏)
南坛祈雨祭文
穆清有神。神各有司。动之蒸之。发之润之。蕃此万物。仁及无穷。致用虽殊。鬷功则同。如何太阳。杲杲其光。于乎百谷。不苞不方。其鼓其敲。其震其濡。胥釐厥官。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5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51L.gif)
(右风云雷雨)
蔼蔼山川。可以出云。肇于肤寸。布以鼢蝹。瀼瀼者露。祈祈者雨。胡敛厥施。燎我土宇。卉木既槁。鸟无所依。渊泉既渴。鱼无所归。哀彼农夫。抱耒以泣。神如降鉴。庶救斯急。
(右国内山川)
城隍永静。与社俱宁。天旱有祷。其应则灵。闵玆田野。不被水泽。草则靡芟。木则靡柞。夭夭百禾。曷月长亩。睆睆三星。终夜在霤。民命将尽。匪神孰恤。尚速甘雨。以垂阴骘。
(右城隍)
北郊祈雨祭文
浚彼泰溟。日月所出。江河归之。无竭无溢。喷则云升。呵则雷疾。泄其觚勺。山冢为汨。夏不施雨。是神之尤。维秫不昌。维穗不酋。维饛不芬。龟龙亦羞。尚假明禋。以吐油油。
(右东方海)
南有贲海。曰骏其灵。何阳之极。而不雨零。律律者巘。邑国维宁。孰宣以燀。不震以霆。有浚其渊。维雾冉冉。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5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52H.gif)
(右南方海岳渎)
汉之涤涤。有栖其苴。岳之烈烈。有萚其樗。王畿孔旱。而无新畬。疆场卒荒。莫不空庐。自古山泽。能润百里。今则炘之。不沃一秠。圭璧既奠。朝隮甚迩。雱彼原湿。俾足浍水。
(右中央岳渎)
灵渤在西。百源朝之。其镇斯何。维岳孔巇。承金之德。云雷不迟。膏沐箕国。跻此纯熙。天警不辟。骄魃矍矍。无山不煁。无川不涸。荐玆牲醴。以干神汋。愿降霖沥。濯是蒸灼。
(右西方海岳渎)
莫莫嶞山。殿此朔方。下有广泽。注彼茫茫。岁之方旱。何田不焬。稷苗具瘵。燩我玄黄。神居四望。曰高曰深。尸水之服。或雨或阴。曷函幽德。不泽枯林。将神骏惠。疏以滋淋。
(右北方岳渎)
介圭上青。望祀于东。其水曰泱。其山曰崧。不雷不电。不渰不风。谁遏其仁。不布其功。古之乐岁。三十六雨。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5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52L.gif)
(右东方山川)
载割骍刚。秩彼山川。炎帝所临。是浮是县。一月求雨。而不假天。百亩不甸。何以有年。念玆渊岳。其脉与通。一窍作云。千窍俱濛。哀今之旱。四野其烘。尚启灵佑。以泻泷涷。
(右南方山川)
硕牲斯黄。象地中央。维岨维泽。洁祀有常。齐明不颖。上帝不尝。匪惟民嗟。百神永伤。畿土孔瘠。犹彼冀州。岁又戎旱。阪田不耰。役车旁旁。既浚其沟。请注阴雨。阡陌是周。
(右中央山川)
蜃尊维酉。嘉玉维琥。白茅旁招。曰诚斯溥。彼箕之望。有云有雨。曷不布之。水玆焦土。视之不明。其燠则烈。言之不乂。其旸则桀。引灾自谪。神听不窒。之泓之峥。勿悭开泄。
(右西方山川)
下沉上霾。辰牡黝黝。大荒何有。明神于守。浼浼其源。弈弈其阜。酿彼甘雨。不酾菑亩。矧此北土。 烈祖龙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5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53H.gif)
(右北方山川)
永禧殿 亲祭文(戊戌)
皇矣 艺祖。肇开我东。功被厚载。德配高穹。于何瞻仰。 八彩重瞳。尚有丹青。髣髴瞳眬。深深帘阁。肃肃祠宫。 三后侍傍。神理相通。昔我 宁考。式礼深隆。又奉 晬容。五室之中。庶几悦豫。郁其葱笼。黄流玉瓒。载陈菲衷。
(右第一室)
皇矣 光庙。克配 三宗。文谟武烈。赤刀黄琮。有侐南殿。有俨 真容。长侍 艺祖。卬卬颙颙。岁时芬苾。同此肃雍。于昭 陟降。保佑嗣封。 宁考夙事。响佩瑽瑽。日月几何。 宝轴言从。瞻仰 神龛。瑞色添浓。挹彼泂酌。将以敬恭。
(右第二室)
皇矣 章庙。蕴德淳厖。天锡茀禄。如海如江。笃降 圣哲。颠扶危扛。绥我 宗社。靖我家邦。终焉飨之。柷敔楬椌。穆穆 真容。乃帘乃窗。 圣祖神孙。后先盖幢。又奉 宝帧。维锦及玒。于赫 真殿。前代鲜双。虔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5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53L.gif)
(右第三室)
皇矣 肃庙。四纪至治。贻我 燕谟。恢我丕基。有殿鼎峙。 晬容俨垂。 皇祖继述。玉轴三之。小子敉承。先志恐隳。曰 宁曰 璿。以妥以移。呜呼未遑。惟是永禧。乃蠲吉日。 宝帧绛帷。永言侍傍。于千万斯。喤喤磬笙。从以大糦。
(右第四室)
呜呼小子。曷其有依。载离 耿光。载撤 游衣。唯馀志事。式是无违。嗟玆 五室。戊辰翚飞。星霜屡更。 日表齐晖。 祖功 宗德。烂其映辉。 璿源在宫。 长宁在畿。三配 先后。在古亦稀。缛礼载备。酬报庶几。愿赐 降监。天命永祈。
(右第五室)
明陵 亲祭文
于赫 肃庙。峻德配天。刚毅有断。睿智有渊。 揄翟既复。风雷其遄。 皇坛既建。日月其燀。华阳赐额。肇祀仁贤。诒于子孙。 圣谟炳然。至化昭清。四十六年。民庶不忘。有涕涟涟。曾孙嗣位。夙夜忧悁。永怀 明训。曷敢改迁。郁彼 乔山。松柏有挻。 二妃从之。石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5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54H.gif)
永陵 亲祭文(庚子)
侐彼灵园。 昭考攸宁。粤自冲年。 圣谟是型。瑜佩温恭。庶几绍庭。如何懿德。未享万龄。上帝阴骘。有笃其庆。 皇祖代天。大伦斯正。眇眇小子。钦承 休命。居然受瑁。惟自祗惊。乃遵 遗训。显号始扬。 文母并祔。 宗统无疆。祥制既终。孝思则长。白露初零。深增感伤。肃肃其寝。松柏森森。 耿光虽閟。 仙驾如临。僾然 陟降。若闻 德音。荐此泂酌。用伸菲忱。
景慕宫 亲祭文(癸卯)
于赫路寝。 明灵攸临。钟鼓喤喤。亦有和琴。自予衔恤。越至于今。永言孝思。怛焉疚心。翼翼旅楹。民莫不钦。玄冕月觐。有泪其涔。瞻彼 永园。松柏森森。天监有仁。启佑则深。乃降神孙。以报 德音。爰扬 大号。用展菲忱。广牡既陈。疏勺斯斟。荐此 显册。庶几顾歆。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5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54L.gif)
小子尝过华阳洞。因从诸生入 皇庙。陪祀 二帝。窃疑于心曰。 神宗皇帝之德。虽百世宜得庙食。而并祀 毅宗皇帝何哉。盖恩莫盛于 神宗。义莫高于 毅宗。故先生遗命门人立庙宫。并祀 二帝。所以明大义于天下也。小子浅陋。不足以知先生之礼。然 皇庙既得并祀。则 皇坛亦可并祀也。于是追先生之意。建议于朝。请祀 毅宗者。将以明天下之义也。今之议者。或以为 毅宗皇帝。不当并祀于 皇坛。呜呼。先生虽不得久处 王朝。广聘贤士。以信大义。然 毅宗从食 皇庙。至今不绝。先生之功也。今 皇坛并祀 毅宗。而议者曰。 皇庙虽可并祀。而 皇坛不可并祀。岂不谬哉。自先生既没以后。学者背 中国而趋于虏。至上书请毁 皇庙。则士大夫不讲于大义久矣。今之议者。谓 毅宗不当并祀者。不足责也。夫 皇庙并祀 毅宗。此先生开大义也。 皇坛并祀 毅宗。此小子继大义也。故大义自皇庙。达于 皇坛。小子之心。自以为上绍先生也。使先生如在今世。则小子之所以建议者。庶不以为不可也。孟子曰。予未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夫所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5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55H.gif)
祭权仲辉(炜)文
余少独学而无朋友。伯父知人。为余教诱曰。今之士惟某谨厚。尔其亟见。朝夕往叩。余遂受命。与子为耦。士之始见。有雉左首。加布以饰。连索以纽。余初请交。志义不苟。岂无其贽。耿介于守。岂无其因。伯父所牖。虽不践礼。忠信则有。庶其责善。俯仰毋负。癯溪之上。翰墨为薮。余来信宿。醴盏在卣。贤俊之士。十会八九。拾级登降。与相先后。抽书讽诵。胥仆左右。或枕之股。或引之手。孰予佩刀。孰投琼玖。子于群材。逆知成否。谓余精神。最为迟久。生宜致远。死宜不朽。余岂敢当。实无可取。子犹称扬。以刮其垢。国之有难。伯父先受。民之无禄。子不克寿。苔濑之阴。有崧其阜。墓门深深。虎豹昼吼。余心恻怆。酹子以酒。宿草犹哭。其不余咎。呜呼哀哉。尚飨。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5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55L.gif)
呜呼吴公。惟古君子。进易退易。时苟合矣。可以行义。如其不合。亦能去位。凡今之仕。进退俱难。默默仰禄。非义所安。钩之缚之。去又不得。矧公之家。 王国之戚。欲将尽言。辨别枉直。徒陷罪戾。无所补益。欲将洁己。归老田庐。 王室孤危。不忍自疏。十三年间。彷徨郁悒。枫岳之厓。清平之峡。悄然独往。经月不归。孰哀公志。一二布衣。谐谑文章。左右援挈。纵酒淋漓。与俱放达。当白露之为霜。登挹清之高楼。公乃徘徊。周览中洲。酌酒大醉。泣下数行曰。余心之耿耿。尚不能一言感 王。而国势之寖微。又不可以远逝。一坐悽怆。靡不流涕。今年之夏。公执文柄。位高责大。而寖疾病。伤时忽忽。滋不欲生。遂一夕而不起。又孰怜公之忠贞。呜呼吴公。温温其气。耿耿其守。今其远矣。世不复有。公爱余作。誉不虚口。侑以玆文。公其知否。呜呼哀哉。尚飨。
又祭吴太学士文
天降吴公。为 王国祥。奕奕珩璜。其德甚良。维李及南。与相颉颃。风流跌宕。名闻四方。余钝且愚。猥被称扬。磨之琢之。偕治文章。窈彼东亭。其泉清泠。嘉客来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5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56H.gif)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5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56L.gif)
祭宋士行(文钦)文
景源少时为文辞。始得士行而与之游。士行少景源一岁。而文章高洁雅丽。有法度。景源每读其所为叙死诸篇。未始不自顾而恧也。后三四年。士行南归。景源屏居清溪山下。治孟子,司马迁书。日夜潜心。踰年然后始为文。而犹不敢示诸人也。及至京师。士行亦自湖西来。求景源所为文辞而读之。正其谬误。而纳于古之绳墨。呜呼。景源微士行。则文辞必无所就矣。士行端方。与其兄晦可力学。不干禄。事太淑人以孝谨闻。廷中尝为 王世子。选讲官。将举士行及其兄。以充其选。而士行寝疾不起。故不果。选人皆惜之。然士行学术文章。与古之所谓贤人。未尝异也。讲官之选。乌足为士行重哉。士行尝谓景源曰。 毅宗皇帝不血食。天下悲之。文正公并祀华阳。所以慰天下之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5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57H.gif)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5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57L.gif)
又祭宋士行文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5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58H.gif)
祭申成甫(韶)文
呜呼成甫。隐者避世。必求洁己。学者谋道。如何不仕。虽然颜渊。不出陋巷。显晦度时。惟中是用。子有大猷。可以有为。黯然独善。不愿人知。哀今之时。仕则不可。率此周行。居正不颇。松坛夜静。手自鼓琴。朱弦所寄。忧世之心。彼接舆之狂歌。见圣人而避之。志不在于大道。又何叹夫德衰。沮溺耦耕而不辍。与鸟兽以为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5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58L.gif)
又祭申成甫文
呜呼成甫。岂不待天下之清而归邪。始成甫与余相见于北山之阿。谓时当熙。庶见天地之澄明。而日月之晶华。孰知成甫未踰五十而终于家。岂君子得气之正。而不得年数之多。余虽不死。毛发皤皤。尚不见中国端冕粲然而交罗。岂非以阴气之盛。莫之扫除。而阳道之微。不能萌芽。方洚水之逆行。济漯未瀹。淮泗未排。兽蹄鸟迹。自朔南达于流沙。然而与其居穹庐。宁栖营窟。左鱼鳖而右龙蛇。呜呼成甫。承光芜秽。上生菼葭。方壶之墟。金露之址。惟见白塔之峨峨。夫天道不可终否。而成甫先归地下。恶睹他日中原子弟揖让而弦歌。尚飨。
祭李士毅(思弘)文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5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59H.gif)
祭李元灵(麟祥)文
凡乡党无能之人。犹得以飨其脩龄。奈何使有志之士。未老而凋零。子平生既多疾病。又不得假以岁数。虽志于久。而逝者莫之少停。当 王朝治平。俊乂光显之时。飘然远游。入丹阳而爱其山水之清泠。于是买田筑室。逍遥偃息。乃绝宾客。超万物而独宁。志意高洁。特立无牵而澹泊萧散。可以忘形。世之所尝慕子者。徒知绘画之浓妍。印刻之纤妙与声诗之泓渟。然不知其工于科斗。精于玉筋。劲直简易。纯质平正。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5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59L.gif)
祭李文简公(天辅)文
自古人臣。居公相之位。隆盛也既久。则必倾且颠。亦其理之所当然。至于智者。极天下之功名。而不罹满盈之灾。翩然下世。顾何异于羽化之仙。于戏。公以独见之明。沈运之知。长虑远览。机变如神。故能享声名之美。宠禄之尊。而大节与身俱全。始公少时。坎坷郁滞。憔悴跼跧。其出也山跻水洄。尚羊而留连。其入也左文右诗。与友生而后先。及登 王朝。居百僚之上。光宠翕赫。禄位隆燀。而往往震灼忧畏。屏营徊邅。不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6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60H.gif)
又祭尤庵宋先生文
小子少读先生疏。至 先皇帝建号南方。正统有归。未尝不叹息泣下也。夫弘光,隆武,永历 三监国。皆以藩辅履 帝位。 王朝君臣。虽未有朝觐之礼。而属国臣事之义。顾安有海之内外哉。往者请置子弟卫。盖将有以养民兵而伺虏衅。酬先生复雠之志矣。议终不行。故为著陪臣列传。而附之以先生本末。将使天下。知先生之章大义也。昔孔子因鲁史记作春秋。特书春王正月者。大一统也。 三监国。承 毅宗之烈。践 天子之位。正朔未绝。而 明史列之诸王。是春秋一统之义不明也。小子愚蒙。虽不敢窃拟春秋。作一经以尊 帝室。然论次弘光以来。金文正公尚宪以下四十有五人之事。为陪臣列传。以彰正统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6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60L.gif)
祭李大学士(鼎辅)文
维岁次丙戌八月初七日甲辰。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守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黄景源。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故辅国崇禄大夫判中枢府事兼判义禁府事,礼曹判书,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成均馆事, 世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6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61H.gif)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6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61L.gif)
祭淑夫人申氏文
呜呼。夫人之哭孝子兮。煢煢靡依。耳不闻应唯之声兮。目不见慎齐之仪。觿佩兮挂寝。韠绅兮垂帏。食谁视具兮。寒谁问衣。顾影兮眇冥。想魂兮依俙。求死者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6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62H.gif)
祭亡室贞敬夫人沈氏文
凡天下为人夫妇者。孰不与之相好而相乐哉。然或不幸有哭其夫者。虽子孙罗列于堂。而粟米金帛珠贝充牣于室。不足乐也。惟夫人。结发从我五十五年。虽无子女。而侧室有子二人。虽无田园。而太仓常禄不绝。 盛世偕老。至于发白以命妇。先我而归。此自古贤姝哲媛之所不能得者。何其奇也。景源出为顺川守。后五年。出尹庆州。又四年。出守安边。夫人年才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6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62L.gif)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6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63H.gif)
又祭亡室贞敬夫人沈氏文
景源少时。尝纵舟汎白马江。遂得疾。卧江上村。先妣皇皇抵村舍。视景源疾。命夫人侍皇考侧。夜皇考所居之室。适失火。皇考疾革。独夫人涕泣进药。是景源为丈夫子。而终孝不及夫人也。始故友宋公文钦。与景源为古文词。景源潜心司马迁,韩愈之文。往往一月不梳头。宋公至家。呼女奴。告于夫人曰。夫子不梳久矣。何不为夫子梳之。夫人谢曰。夫子专意文章。虽家人。无以梳为也。及景源居皇考忧。既免丧。犹不复寝者且一年。景源故友吴公瑗。来谓景源曰。子无兄弟。若无子则黄氏其绝世矣。一年何不复寝也。其后夫人遇疾。经遂断。终身无子。景源每思吴公之言。未尝不怵然而悔。怛然而悲也。景源病疠在城南。亲戚宾客。无一人问死生者。惟故友李公天辅临见之。与论文章。不知日之将夕也。夫人燃火。先妣煨栗。以饷李公。其后李公与人言。必称先妣与夫人之贤也。景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6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63L.gif)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哀辞
李献可(献辅)哀辞
公讳献辅。字献可。其先延安人也。初举进士。卿大夫重公之文。而称扬之。公辄笑谢。必让诸与之游者。观其容貌。益蹙蹙如执满者。明年。悉弃前所习为应有司之业者。卿大夫慕公之行。皆以为公儒家子。如能治圣人之学。则岂不为吾道之光乎。公又笑谢曰。吾何敢当。又让诸与之游者。故公之文行。卒为世俗所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6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64H.gif)
敬事父母兮。能尽其心。左右杂佩兮。有锵德音。晨适寝门兮。肃肃其衿。升降揖游兮。靡有不钦。枌榆既滑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6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64L.gif)
申成甫(韶)哀辞
成甫讳韶。姓申氏。平山人也。少好文章。与恩津宋君士行,全州李君元灵游。知名当世。已而读朱文公书。慨然发愤。穷性命敦德行。以从事于圣人之教。方是时。清有天下八十年。 中国之士。服左衽而不知耻。成甫叹曰。韶不忍为清陪臣耳。由是。卒不赴贡举。或曰。 毅宗死社稷。由李自成乱天下。非清之罪也。子何故不赴贡举也。成甫对曰。弘光时。清执 天子而弑之。隆武时。又弑 天子。至于永历。又执 天子而弑之。此 王朝百世之雠也。韶岂可赴贡举乎。卒不仕。年四十一。终焉。景源曰。夷狄之时。不可仕也。故孔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然则 中国宁无君。不可事夷狄之君也。昔蒙古氏有天下。金吉父,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6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65H.gif)
笃于内修兮。不慕尊荣。仁以为黻兮。义则葱珩。夙夜祗慎兮。其德既明。如瑚如琏兮。维器之成。子犹自晦兮。蕴其精英。不赴贡举兮。超世独行。曰惟 三帝兮。继我崇祯。正号南垂兮。奄有蛮荆。为清所弑兮。 皇统遂倾。士苟中第兮。鲜不朝清。受彼飨食兮。齿彼陪卿。义所不可兮。宁为野氓。白莲窈深兮。燕此友生。终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6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65L.gif)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碑
定州李先生碑
景庙三年。文简公李先生。流灵岩郡。明年冬。徙铁山府。疾且革。趣进不止。明年正月二十日。卒于定州之店舍。今上 元年。追复官爵。 赠议政府左赞成。谥曰文简。先生讳喜朝。字同甫。延安人也。少孤。师事文正公宋先生时烈。 肃庙元年。文正公安置海上。即屏居灵芝山中。著大归说。以见志。尹拯始事文正公。既而背之。先生上书文正公。斥拯甚严。由是。小人多切齿。文正公卒。先生叹曰。吾道穷矣。遂携妻子。入岭东海上居焉。及 肃庙末。先生召为大司宪。乃上疏。讼文正公。论拯益力。后六年。李巨源等。劾先生而窜之。先生年已七十矣。流迁西南。竟死于道。然学者知文正公之所以为文正者。先生之功也。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使子不在。则颜氏必从死矣。先生之事文正公。与颜氏之事孔子。无以异也。孔子遇匡人之难。能免焉。故颜氏不敢死也。文正公被小人之诬。不能免焉。及既卒。而又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6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66H.gif)
吾闻弟子死于师。犹臣死于君。子死于父。呜呼先生。承师之矩。抵彼邪说。遂离罪罟。自南垂。舆疾而行者一千七百有馀里。死于西土。先生于师。为翼为羽。亲之如考。尊之如主。先生之义。百世有补。碑于遗址。定人所树。四方学者。过其下。孰不伛偻。
浣溪庙碑
正德十五年五月壬寅。成均馆大司成文毅金公。卒于居昌县白岩下。六月某日。葬于杨州金村里。初公坐与文正公赵先生光祖等为朋党。流善山府。无何。安置海岛中。已而赐死。使者驰至善山府。公已受安置之 命。自善山。趍于海岛。客李信谓公亡命。使者还。公至居昌。始闻之。作绝命词。于是自杀。观察使申闻于朝。自古小人。以朋党。诬杀君子者多矣。李元礼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6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66L.gif)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6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67H.gif)
安边府李处士碑
处士讳庆承。字士馀。捍城人也。少举生员。后十六年。中文第。官至黄州判官。崇祯九年。南汉被围。明年讲和。处士闻之。遂不仕。躬自耕田。以养其母。尝钓鹤浦之上。处士既卒之几十年。乡党之人。以其行闻于 朝廷。然乡党人。惟知慕处士之行。而不知处士之义至高也。秦诗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此思贤之辞也。夫逆流而上。既不可从。顺流而下。又不可至。则是必离世而独立。不欲人知也。 明正朔绝。而处士终身不仕。隐居于鹤浦之上数十年。世莫之知。岂秦诗所谓在水一方者邪。夫君子遭昏乱之世。一辱其身。则虽有德行之实。功业之美。不足称也。当汉之季。周彦祖,徐孺子,姜伯淮。居深山之中。守道而不仕。诚可谓不辱其身也。然则处士之终身不仕者。其贤于今之君子。亦远矣。余尝过鹤浦之上。观处士钓鱼之所。始知草莽。未始无 明之遗民。而惜乎不闻于世也。今
江汉集卷之二十二 第 46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27A/ITKC_MO_0527A_A224_467L.gif)
鹤浦洋洋。下有石矶。谁投竹竿。处士有颀。温温处士。有襕其衣。有垂其带。维 明之仪。念彼 京师。万方所宗。自我 先王。世笃其恭。士臣秉义。莫不肃雍。正朔既改。孰献璧琮。我笠维蒲。 中国之服。见我父母。庶几无恧。鹤浦之上。有庙肃肃。史臣作诗。以扬其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