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x 页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录
录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61H 页

己巳正月七日。移拜应教。二十日就理。(以在外禁罢)
二十三日。闻有 东宫代理之 命。翌朝蒙放谢 恩。入侍于欢庆殿。
制进告 太庙文。(筵中 特命制进曰。是必能善道予意。)
二十六日。召对于欢庆殿。
与下番鱼锡胤。陈振励毋退之戒。颇详。(筵说见佚)
二十七日。参 东宫朝参于时敏堂。与诸僚联劄陈戒。
馆例无副学则应教制劄。故率十僚。开座制进。(劄见疏稿)
二月十四日。擢拜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谢 恩供职。
十九日都政。拟大司谏。(吏判郑羽良政)
二十日。参召对于欢庆殿。 大报坛追享之议起。
校理黄景源发 毅皇追享之议。盖以丙子之乱。 天朝命都督袁崇焕发兵救朝鲜之诏。载于正史。虽未及援。其字小之恩。与 万历无异故也。 上下询当否。光绍对曰。 毅皇殉社之烈。忠义之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61L 页

三月十日。上疏递职。
时院中被台推。并引嫌而退。
十五日。复拜同副承旨。(以 皇坛事也。中间屡登筵讲。定仪节。)
四月九日。陪从 皇坛。参追享之礼。
先一日。 上诣皇坛。行省牲涤器之礼。因登坛。坛上列 三皇神座。故承史侍宦不敢随。 上独登周览。呼同副承旨来。光绍历阶而进。 上历问 神座仪物及祭物名目 坛壝制度。皆令援古礼以证之。光绍随问仰对。是日百僚序立坛下。仰瞻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62H 页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62L 页

十日。入侍崇文殿。参考试。
时设泮制。故例试所。承旨入侍。而 上特召同副。使之参考。评批科券。
十三日。 命增脩 皇坛仪。
初 皇坛仪。只载 神皇事。及追享后。又 命兵判尚鲁,承旨尹光绍。设局增修。旋以专意编修。递付军衔。
二十七日。书成陪进。翌日复拜承旨。
五月十日。上疏陈情。觐韩山官衙。(寻以在外递)
六月。拜左副承旨。不赴递。
八月。又拜左副承旨。承 召入城谢 恩。
二十六日。入侍辨领相赵显命之被诬。
先是正言宋莹中。劾领相曾言 东宫横逸难制。语极危险。且论校理洪乐性虚引亲病递北评。为说无伦。而 上颇入其说。领相出城待 命。久无敦勉开释之 教。盖赵相心护善类。为一边所忌。机锋四布。故诸臣顾畏不敢救。是筵。因兵判赵载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63H 页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63L 页

九月。直中得病出。
时得痰头痛。症甚苦。不得仕进。 上将有御制。特 命牌招入侍。强病登筵。 上见其病状。 命先退多服蔘料。凡十二日而少减。因成贞疾。
十月三日。呈病递职南归。
冬寒将迫。呈递还乡。
十一月。拜右承旨。以病许递。
上问尹光绍之病近日如何。承旨具允明对曰。下乡后尚未快复云矣。 命递职。
庚午五月。寻医入城。
为就医药入城。得少效。
七月一日。拜左副承旨。
上问近日尹光绍何在。承旨赵明鼎曰。闻近为医药入城。病亦少减云矣。遂有除 命。不得已供职。
八月九日。 亲临明政殿。询问良役变通。
是日 上引诸臣问策。 询及左副尹光绍。对曰。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64H 页

九月三日。上疏陈情归乡。
五日。拜淮阳府使。(吏参赵荣国政)
十六日。 上幸温泉。赴行在谢 恩。
二十四日。 上返驾。秖送路左。
十月。上京呈状递职。
时 上命致祭于明斋先生墓。尹凤九者投疏诬辱。 上严斥。而朝臣无一人疏辨。斯文之诬如此。而适会此时。扬扬历辞。私义不安。三状递职。时伯氏以书状赴燕。送别南归。○冬。抄 御制编次人。 上曰。尹光绍可合此任。仍问在京与否。承旨对以在乡。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64L 页

三月上任。(革弊政去横敛。正田政均良役。正风俗劝儒学。定为新例一卷。监司闵百祥题最目曰。文雅简约。谬敛尽涤。)
六月。拟大司成。
时新制通国子。则直拟吏议。故世称荣选。郑羽良,赵载浩一队深枳之。至是见拟。时辈益忌媢。(吏判李天辅政)
九月。行乡饮酒礼于校宫。(会者千有馀人)
壬申八月二十八日。丁生妣李夫人忧。
五月。闻病报归护。竟遭艰。○十一月。过葬于燕歧美豆村。○时 上见安东府使望。 下询惊惋曰。予久欲召之为大邑。递易而姑徐矣。今遭丧。可惜兄弟久蛰也。筵中屡称此兄弟可用。
癸酉三月。书籍事起。伯氏承旨公配海南。
赵,郑辈媢嫉已久。而壬申伯氏在玉堂时。又有疏轧逼。李相天辅三憾合势。必欲甘心。曾在壬寅伪勋。外氏有赠典书籍。削勋后拔去。忽复书一式。盖报倩人书籍。承谬旧籍而不察也。及是内从登科。以伪勋书籍得罪。郑揣摩意谓外孙亦必承用。送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65H 页

甲戌七月。捲归乡庐。(时尼城旧居。有水土疾。移卜公州锦江上松湖。)
十月制阕。付忠佐卫副司直。
赵之弟载洪为三铨。拔承旨例望。洪兵判象汉责载洪于政院曰。尹某籍事。此非株连之罪。而停望银台。如此风习。非吉祥也。遂以家大人拟差五卫将。以自见公议。赵郑又嗾安𠍱论之。并及兵判。
乙亥二月。迁所后考妣墓于尼城无等谷。(一作舞童谷)
五月十九日。闻伯氏有拿 命。上京。二十七日。遭正观之诬。蒙 恩释。
二月。有湖南挂书之变。仍成大狱。时机大变。及是又有成衍之狱。有贼正观。弘锡之孙。居在天安路旁。有世分而以其为镜党也。绝不往来。以此甚含憾。及入狱。诬平日有怨者灵城君等五六人。余兄弟亦被引。时伯氏以籍事有台启被拿。余入城胥 命。即就狱面质。正观不识面。 上曰。谋逆何等事。乃不识面而为之耶。 命更鞠。以私憾自服。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65L 页

六月十日。遭徐有良之诬。
时赵,郑之党大得志。嗾持平徐有良上书。搆诬憯毒。略曰。某对人谈性命之学。居乡有蹠蹻之行。薄有文辨。专事欺饰。坏人心陷世道。又曰。名出私铸。行身无状。交友贼䥃。路脉关通。请远窜。 东宫不从。时有傅荡辈六七人。会有良家。翚良口呼。载洪秉笔。诸人助之云。数日而书果出。时治送伯氏还配之行。南归。○后日 上语左相李天辅曰。徐有良非矣。何可驱人于此乎。尹光绍岂是私铸之人乎。天辅曰。台言则臣未知其实状。而其兄弟自是峻论人。 上曰。吾以儒臣任之。久未见其然矣。天辅曰。渠之地处。自是一边主人故然矣。天辅之挤陷如此。时辛壬峻论一队。皆置逆案。故载浩,天辅驱所不悦者。尽诬以峻论。自此尤为一边崎屹。
丙子二月。就理洗诬即归。
自徐有良之诬。 上临筵累称其冤曰。岂有私铸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66H 页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66L 页

壬午闰五月二十二日。 思悼世子丧出。入城参哭班而归。
六月二十日。遭李基敬之诬。窜珍岛。
时赵载浩赐死。而其客严弘福者同死。李基敬诬启以为尹某与弘福为戚属。营屋作邻。绸缪关通。请岛窜。 允之谪珍岛。七月到配。○基敬启禧门客也。启禧素以戕害此边为名。又挟憾而嗾之。弘福时寓邑底。而诬以作邻营屋。
八月七日。蒙放归家。十二月给牒。
既被谪。李判书益辅。于公座力言于领相洪凤汉曰。尹某之与载浩不协。通朝所知。而今乃为其所株连。天下宁有如此冤事。大臣宜一白也。领相遂筵白曰。载浩之欲杀尹某。臣亦知之。今载浩被罪。而延及尹某。公议称屈。 上曰。然则放送。十六日。发行还家。(在谪四十馀日)○时台臣又发赵甲彬之启。以缔结尹某为案。 上曰。赵自赵尹自尹。其宜单举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67H 页

癸未二月。迁厝生妣李夫人。葬于公州儒城龙村。
六月。叙用付军衔。
八月二十三日。 特命拜工曹参议。
时李,郑,赵三憾已死。 上欲收用累示意。至是领相奏曰。臣于尹光绍事欲仰达。才开端。 上曰。予久有欲谕者。止之先进药。提调吏判阳泽捧药。进御后 教曰。予于尹光绍。欲用久矣。为时象尚今迟迟。尹光缵亦曾以都厅使之。诚可用人也。书籍事。予已察其无心。帐殿时有所谕。况兄虽在谪。而其弟无不可用者。故相李颐命。其兄得罪后至大拜。况尹光绍乎。予将放其兄用其弟。三相之意何如。领相曰。直放似如何。出陆为好。左相引亲嫌。右相金相福曰。书籍事以事理推之。于渠有所害而无所利。人情岂为自己有害之事乎。 上曰然矣。渠之纳供如此。族谱秘封又不书。故即为还配矣。领相曰。闻其外祖已有大宪赠职。伪赠不必荣矣。 上曰。如此则尤不出予所料。此兄弟予每思之。光绍则尤异于其兄矣。仍问方有何窠。阳泽曰。工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67L 页

九月初。发行入城。十一日。上疏辞职。 优批不许。
入城陈疏自劾。(疏见疏稿。) 批曰噫。任尔久矣。知尔熟矣。顷者诋尔。予已谅矣。今者甄复。既云晚矣。兄弟之间。若尔者古有。尔勿过辞。从速察职。○时承旨赵𪬵持辞疏将读。 上曰某来矣。为何语乎。读至臣父今年八十之语。 上曰。其父年已老矣。又至某也出陆某也除职之语。 上曰。情境果然。如见光景矣。又至下段不能先事照检之语。 上亟称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68H 页

十三日谢 恩。参 诞日候班。随众入 侍景贤堂。
诸臣引见时。 上望见曰。尹光绍来矣。容貌衰矣。前日不如彼矣。及当升殿。座窄伏户外。 上望见谓领相曰。工议不升。必使开路上殿也。乃升殿。○后日徐有良陈亲病疏。 上曰。可想其病急矣。其被论之人今开路。而此人又若此。理不可掩。可不慎欤。尹光绍之今番无一言相较者。可贵矣。
二十日呈告。 命还给。
初度呈辞入启。 传曰。业已开释。往事勿说。处义虽是予意。非借名而牵复。此单给之。其令察职。
十一月一日。 上疏陈情还给。违 召罢职南归。
时有赦。伯氏承旨公蒙宥。持平李益普又发还配之启以为五式书籍。 上严责之。递其职。令京兆考籍。奏以书籍一式。 上曰。如是而谓之五式。无状矣。予已洞悉。仍递连启台臣。后停启。○辞单还给后。旋遭台启缩伏。停启后上疏(疏见疏稿)乞暇。见阻喉院。违牌例罢。盖谅其情势也。○十二月。叙付军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68L 页

甲申正月。入城参贺班。
二月五日。拜沃川郡守。谢 恩辞陛。
时辈崎屹不已。吏判金相哲拟差沃川。俾遂便养。且消外议。以邑弊即 命辞朝。引见。已张烛矣。 上曰进前。不相见久矣。昨秋入来。而众会不能语。今始见之矣。光绍对曰。臣不忠无状。罪累如山。而保全性命。得至今日者。秋毫罔非 圣恩也。一缕未绝。更侍香案之前。得聆 玉音。退死沟壑。亦可以瞑目矣。 上怆然曰。不必乃尔。予已知矣。勿复以往事介怀也。仍 教曰。欲见尔面。起坐。少顷旋伏。 上曰。人情无异。起而仰瞻可也。光绍感涕被面。不敢仰视。起伏曰。 圣教及此。惟有感涕。不知死所矣。 上曰。沃川之民付之。予忘之矣。对曰。敢不竭诚。以副 圣意。仍退。翌日 上语领相曰。昨夜予见酸心事。尹光绍引见。渠亦感涕。而予心酸矣。○乙酉秋。伯氏公叙用。又被论。 上教曰。此兄弟是可用之人。他日国有事。必用此人矣。
三月上任。(为治如安东时。革弊政去横敛。○境内有赵重峰墓。往谒之。坟土将颓。发丁修改。送奠需役粮。○邑有豪班联巨室。毒虐良民。攘吞民土。三十馀年。守令不敢问。乃按查之。一从文券而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69H 页

丙戌五月。瓜归乡庐。
是秋济州告饥。 上命近密中择送。以活岛民。 教曰。前承旨尹光绍。可畀此任。金相致仁尼之。
丁亥六月。除曹司卫将。七月。入城谢 恩。
先是赵曮兄弟。当路主论。与赵,郑合。自癸未前后主张枳塞。金相亦曮党也。赵兵判云逵掌西铨。拟卫将以示公议。官虽冗散。亦侍卫之班也。乃入谢就禁直。旧例卫将夜巡乘肩舆。余谓古人不以冥冥惰行。岂以禁中而乘肩舆乎。遂步行。前后屡入卫班。 上时已眼昏不辨。
八月十二日。以部将换卒事拿问。蒙分拣。
时 上将幸 明陵。临发。部将循谬例。换易漏卒。事觉。 命拿入卫将及部将。宣传官呼名以入。 上闻之惊曰。是谁也。承旨曰。前参议尹某也。 上曰。此人何时为此。想必侍卫。而予不识。甚矣眼昏也。因下问换卒。不是卫将事。是部将事。光绍对曰。臣既为一府长官。曹中事皆在所管。而不能照检。是臣罪也。 上曰。所对质直。然予固知部将袭谬也。 命给羽笠从驾。并赦部将。○后筵。 上曰。光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69L 页

戊子正月入城。遭致恭之诬即归。
圣寿益高。为参嵩班。趁岁入城。金相尚哲为言冬末。 上俯询尹光绍近安在。对以在乡。 上喟然显示叹惜之意云。时议以此为将复用。献纳致恭。亦曮党也。疏论出入城闉。踪迹诡秘。请投畀。语极危险。 上不听曰。向日予欲除承旨。以在外未果。又遭此矣。后日又 教曰。金致恭善于陷人。削职。
七月十七日。遭生考同枢公忧。九月。又哭伯氏承旨公。○十月。权窆于龙村。(将合葬。遇水患移厝。)
壬辰三月。还寓鲁城故乡之素谷。
六月。遭李弘稷之诬。就理原情。 特宥南归。
李本湖南微品。移居尼公之境。年前卜宅于族父大谏公三世先茔局内。又斲石为亭。甚害山理。族弟光縡诉道伯请毁其亭。得题使奴属撤之。弘稷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70H 页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70L 页

九月。付副司直。
先是己丑。 上问尹光绍近安在。领相洪凤汉对曰。闻方遭艰。 上惨然曰然乎。其人年已老矣。后又因言端。询其存没。免丧后。时辈猜媢。吏判潭枳送西。以阻收用之路。公议非之。至是有贺班。领相金相福奏曰。尹某免丧后。尚不付军衔。不得参贺仪甚矣。臣曾与作僚。其经学非凡流比。而如是沈滞可惜。请饬付军衔。 上曰。此人予知其可用。而每因时象未果。所奏见公心矣。左相金尚哲继奏曰。尹某经术。同朝所称。而亦尝编续五礼。今遵用矣。 上曰。不但五礼。又编 皇坛仪。有劳矣。右相李思观曰。尹某亦能善于治郡。沃川之治。民以为神明云矣。 上曰然乎。予知之久矣。仍 命付军职。
癸巳正月。入城参贺班。
圣寿登八十。有大贺。既付军衔。义分当进参。故不得已入城。宿患关格剧发。浃旬弥苦。不得归。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71H 页

至是 上教曰。今日偶命披读 皇坛仪。见其编修之人尚在。此人终不可弃。令铨曹随窠调用。盖大臣筵白后。自上累问尹某何在。又数称大臣公心。朝中皆知且召用矣。适以赵荣顺事。朝廷大扰无暇。今始提教。后日吏参李重祜政。有是除。
三月十二日。上疏辞识。 许递。 特除兵曹参议。承命入侍于集庆堂。
时又发关格苦重。几一望。 恩命之下。不可寂然。病中陈疏。且陈无敦宁当递之义。(后闻当有敦宁) 批曰。今玆牵复。意非偶然。既无敦宁。许递。因 传曰。都正尹光绍既许递。真所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也。今适有窠。兵曹参议除授。牌招入侍。 恩旨郑重。不可以病为辞。扶曳入谢。登筵。 上曰。君臣复相见贵矣。年几何。对曰。六十六矣。 上曰老矣。予至八十。能复用矣。容貌须发何如。李右相思观奏曰。不甚衰白。似五十馀岁人。 上曰然乎。仍令仰瞻。起伏对曰。臣屏伏遐乡。不意今日复瞻 天颜。臣于丁亥。以卫将频得仰瞻。今七年之间。殊与昔时无异。不胜庆幸。 上曰。心如死灰何哉。因曰。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71L 页

十二日。以试官参翰注召试。仍入侍于集庆堂。
上问承旨曰。兵议久不入直何故。对曰。闻病未差。 上特差召试试官曰。此则能为之否。即牌招。强病参试。入侍读试券才数句。 上方伏枕蹶然起。引领倾听曰。其声依然讲官时。予心如逢久别人。已而还卧曰。声音果不衰矣。试罢入直。
四月三日。 特授右承旨。未几引病递。付副司直。
谢 恩后登讲筵。 上问曰。承宣几年复入也。对曰。臣己巳。蒙 恩授承旨。今二十五年矣。 上曰。予享寿故能复用矣。 上讲大学。诸臣陈文义。 上曰。参赞官何不陈文义。对曰。臣虽荷湔拂登筵。已觉猥冒。何敢渎陈赘说。 上曰。老君亲讲欲闻之。勿辞。不得已略陈数语而止。○是后或以次对。或以该房。或以 特命。入侍八九次。皆逐队而已。仕二十四日。引病丐免。 上或虑有物议。问尹光绍何以引病。元右相仁孙曰。不但实病。壬辰遭论后初职。故虽感激 恩私。不敢不出。而今欲一伸廉义。别无他事矣。 上曰。然则许递。此后不必嫌矣。因 教曰。二十五年之后。复为承旨。凡百少无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72H 页

六月。除理山府使。即日辞陛。八月上任。
五月。庙堂拟荐湾尹。已完剡。时厚谦以羽良之孙。挟母势用事。既与余有世憾。且欲任其私人。抵书大臣曰。堤防不严。大臣恐拂之徒伤人。改从其意。外言颇噂𠴲。左相语领相曰。尹某事徒致纷纭。当之者去亦有迹。甚难处。且方有病。白授西边一邑。俾屏迹服药似好。适理山有窠。领相筵白尹某才识可以镇边。请授理山。整理边务。 上曰好矣。其人亦不老矣。即令铨曹举行。牌招入侍。 上曰。予方欲更以承宣召之。大臣为言。为予一往。使予忘理山军民也。光绍对曰。猥膺边寄。敢不竭力。遂辞退。或言事同左迁。当引病免。答以何敢择官。七月。省墓鲁中。八月十六日上任。
十一月。应旨上疏陈邑弊。 圣批嘉纳。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72L 页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73H 页

甲午正月。遭道伯诬状罢职。旋仍任。又遭台言就理。
麟汉为赵曮妇弟。相倚为权。素恶予。及陈疏后。曮辈尤忌嫉。与麟汉协谋倾之。麟汉诬状言仓谷一皆精实无耗欠。而府使虚张请减云云。江边列邑。又承营旨。并报以无耗缩。大臣不得已请罢职。已而北伯因 上教状闻。三水,甲山等邑。最多腐耗。请各减千馀石。 上许之。因教曰。此事既因尹光绍之疏。而今罪其人用其言。于北边王政甚不均矣。特令仍任。大谏尹得毅又发启请罢。 上命拿问。盖 圣意欲受供还任。均施减政。而忘边邑受代之例。明日见理山政望。惊问曰。理山何为出代。承旨白边邑面代之法。 上懊叹不已。
四月二日。就理原情 特宥。八月南归。
西土水冷冽。关格频发。三朔危苦。受代后留调一望。担曳作行数十日。始就理纳供。(供辞见处坎录)判付曰。以近密为边吏。其欲报效而然也。其虽勿施。亦何非也。分拣放送。○病源深重。留京调治。八月。始完苏南归。○是月。哭夫人韩氏。十月。葬于先茔。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73L 页

十一月二十一日。 特除右承旨。赴 召。
病伏乡庐。 上一日与承旨赵载俊,玉堂俞汉敬。燕语旧臣事。忽问尹光绍有子乎。承旨对曰有之。 上曰。尹光绍予所好也。因呼写传旨曰。故承旨尹光绍。承旨曰。尹某尚生存矣。 上惊曰然乎。在何处。在尼城。 上曰。尹光缵作故乎。曰然矣。 上更呼传教曰。古人云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以予暮年昏耄。兴唯者古人。忽忆尹光绍。下问其子。岂特子也。光绍尚在云。为承宣者。予莫知存没。若此而臣何依君。不胜太息。其令铨曹。即为调用。令其君暮年复见焉。噫。此人有文学。故令予思焉。又教曰。承旨适有窠。何待铨曹。尹光绍为承旨。其令乘驲上来。○二十五日。 上问承旨曰。尹光缵有子乎。对曰。闻子死有孙矣。 上嗟惜之。命书传旨曰。暮年思古人。即予心。承旨尹光绍沉滞已久。故于今复用。噫。顷年兄弟事予。今只有其弟将见。况其兄曾于太学。以掌议初见。今作古人。予庸怆惜。若有子若孙。令铨曹悬注调用。示予暮年之意。
十二月二日。入城谢 恩。入侍于集庆堂。○夕。特授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74H 页

谢 恩命。入侍进伏。 上曰。不相见几年矣。光绍对曰。西邑陛辞时入对。今三年矣。 上曰。予昏耄。谓已作故兴悼。闻筵臣言知尚在。思旧日文学之臣。有召矣。今年几何。对曰。年六十八矣。 上曰老矣。因问承旨李宅镇曰。容貌须发何如。承旨曰。不甚衰。未班白矣。 上曰然乎。予又思尔兄。有下教。知之否。对曰。已闻 圣教。恩及幽明。阖门感涕。无以为报。 上曰。闻有孙。何名而年几何。对曰。其名敬镇。而年尚幼矣。退出后。 上问承旨曰。亚卿有窠乎。对曰无之。时 东宫旁侍。语承旨曰。方有呈告骑堂。以此为对。时兵参洪乐仁初度受由故也。承旨以告。 上命在告骑堂许递。承旨尹光绍除授牌招。夕后复入谢。○是月 东宫代听。连有贺班。动驾及进宴进馔。以陪卫进参。
十二日。以试官进武试场。(勤政殿旧基。)三日。出榜诣 阙。
十八日。参本曹褒贬之座。
二十一日。参亲政。世孙代点。夜宣酝。
二十四日。以特进官。参昼讲于集庆堂。
上为东宫开讲筵。特命骑曹亚堂为特进官。入侍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74L 页

是夜又 命入侍于集庆堂。讲大学疑义。(时入直)
诊筵 命同入。 东宫在傍。 上曰。今筵讲说犹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75H 页

丙申正月一日。以祭官进 徽宁殿朔享。仍参新正候班。
二十日。参 尊号贺班。
岁后即拟呈告焚黄。值 朝家庆礼不果。至是又以增广设科。禁呈辞。
二月十日。遭台论罢职。
时掖隶踰宫垣入。巡军觉之。在法内出者兵曹当之。外入者军门当之。献纳申大年论入直当郎见罢。○感寒疾十日弥苦。未即南归。
十七日。叙用付副司直。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75L 页

三月五日寅时。 上升遐于集庆堂。哭临成服。
自月初 圣候日渐凘顿。至四日夜大渐。闻报入阙。平明哭临。留阙下六日。参朝晡哭。
十一日。 今上即位于崇政门。参贺班。
四月四日。南归。
公除前。宰臣不可归乡。故过公除即发行。
六月。遭洪檍之诬。窜灵岩。
大谏洪檍疏言尹某阴附厚谦。银台亚卿。扬扬冒出。祖述凶论。诋辱先正。无所不至。请投畀。值次对。 命檍入侍。教曰。尹某擢用事。 先王因承旨闻之。有 特除。非厚谦之言。此则予亦知之。左相金尚哲曰。年前理山外任。亦相臣金相福所奏也。升擢乃 先王思念旧臣而特命也。 上曰。凶论指近日议论耶。(其时有德师狱。)檍曰非也。乃斯文初分时。尹某(明斋)议论也。 上曰。诋辱先正。何事也。檍曰。闻某作一册子诋辱矣。 上曰。大臣见之乎。三相皆曰未闻。亦未见也。 上更问台臣。檍曰。臣亦未见。而传说如此矣。 上沈吟良久。 下教曰。台疏既曰诋辱先正。尹某远窜配灵岩。二十八日到配。馆于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76H 页

今上丁酉正月十五日。蒙 特宥。
冬。有赦不入。至是 特命放送。二月初返于鲁。
十二月给牒。
戊戌三月。入城参 国祥而归。六月叙用。(时辈以诋辱怀相。又枳军衔。)
庚子十月。 除同知敦宁府事。
先是 上临筵忽问尹光绍年几何。右相李徽之对以似过七十矣。五月。 上又问都承旨郑民始曰。尹光绍以何事见枳也。民始对曰。似以前事矣。八月。 上又问大臣曰。如尹光绍何为久不收用也。 先王每称尹光绍矣。领相金尚哲曰。臣曾与尹某为玉堂同僚。经学甚熟。如诵己言。臣常畏之矣。左相徐命善及右相俱对以年衰。示不可复用。 上曰。虽老不可弃置也。十月。吏判李福源政。授是职。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76L 页

疏中以斯文诬冤。义难从仕为辞。(见疏稿。)承旨徐有防与其同僚陈启。拗引疏章勿捧之令。退却元疏。而且曰某疏搀入丙申 处分事为说。极惊骇。捧入道臣重推。 传曰允。○盖自丙申斯文祸变后。朝中莫敢言。而是疏首及之。略曰。此两臣少讲道于林下。老不仕于朝廷。生则被 列朝之殊礼。没而为士林之宗慕。而身死百年之后。重罹泉壤之诬。私家之是非推上。斯文之幽冤久郁。臣窃伤之。时辈嫉恶。横加沮却。士论莫不愤惋。
辛丑正月。呈辞状。又见却巡营。(监司洪秉缵以重推引嫌还送。)
三月二十五日。发京行。
疏状皆退。职名虚縻。经年泯伏。分义不安。且引义之章。必欲一番入撤。发行入城。与数三亲知议疏事。先声自露。彼边睢盱。微闻狙击之说。而素患关格。行馀频发。未能及时陈章。
四月二十四日。遭李明济之诬。上及斯文。
时柳戆者主自中议论。嗾持平李明济。上疏请窜余。而槩曰丙申 处分。非但尹某背师。以其父子之语。犯 孝庙故也。尹光绍辞疏中有曰。重被泉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77H 页

五月十一日。陈辨疏仍辞职。不 许。
时关格浃月弥笃。台疏出后。亦未即对章。至是强疾草疏。大槩曰。师门新诬。去益危怖。一身罪名。尤切骇懔。略控哀吁。乞蒙威罚事呈政院。盖以八字辨诬关系重大。故徐有防辈在院。亦不敢退却入启。 批曰。省疏具悉。卿其勿辞。调理行公。(疏见疏稿)○丙申后论及斯文。一初也疏入。皆为之隐忧。 批下。朝中以为前此四字。未尝用于亚卿之批。而既省其疏言。又申以优辞。 圣意之不忤。本事之蒙谅。居然可见于言外。衿绅动色交庆。 圣意固深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77L 页

七月七日。始南归。
疏中既以行寻乡路为辞。而所患沉淹。不能任行役。留调屡朔。至是归家。
癸卯正月十九日。发京行。二十八日谢 恩。
壬寅季冬。自 上有鲁西,明斋两先生复官之命。自念辛丑既以私义不出而归。今承 恩命。不可无叩谢之礼。待春开发行。入城出谢。○前冬。大臣白敦宁堂上多老病请变通。 命只递知事。又 命变通在外二品。既书入。只递他员。金领府言 圣意可见。
二月十九日。陈疏告归。仍辞职。优 批不许。
斯文复官后。右相金熤陈劄丑诬。彼边玉堂台谏连疏请还收。 上并不从。此边无一言告归。疏中附陈私义。略及党人丑正之状。又言 先大王五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78H 页

三月。闻有金相熤诬疏。又遭徐配修之诬。
金相上对章。盛气蓬勃。诬辱斯文。比初疏有加。又斥疏中书谥号先正字为滥越。且言不载宝鉴。 圣意有在。必称先正。决无是教。直断以诬 肃庙诬 先朝欺 殿下三案。谓当严处。反赐温批云云。为说悖骇。搆捏罔测。 批曰。疏中引尹光绍疏语。为自引之端。向日处分。迹虽似异。意实无他。卿乃疑予于不当疑之地。予实惭赧云云。前此 上意虑复爵之后。彼中或疑尊尚宋相有异于前。筵中屡下尊尚无前后之殊等教。今金疏无此等语。而亦以此为答。其疏中本旨。初不提起。 圣意可以仰认矣。○盖是时宋相之孙德相以逆死。诸宋多窜流。老党举怀不安。故 上每存圣虑。要为镇定之道。致祭宋相。以不累先世之意为辞。而适与斯文复爵相值。故凡慰安一边之道。加意如此。○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78L 页

甲辰正月二十九日。递付司直。
时有升资宪而无实职者。 上命在外知敦宁许递。原任徐命善继言同敦宁尹某亦在乡。当并递。 上允之。是日政。付龙骧卫副司直。
五月。又遭尹得孚之诬。
壬寅冬。得孚以儒臣筵论斯文事丑诋。请还收 恩命。旋以他事被枳。前春。余疏论党人丑正之习。得孚今始入台。又称对辨肆诬。如金熤疏旨。谓当流窜。 上不赐批。又以佗罪窜得孚绝岛。○盖自乙亥后。老与荡党。欲杀不得。合力沮枳。而其初所把持书籍等事。渠辈亦知其不成说。皆舍之。专以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79H 页

丙午正月。以回榜承 召命。升嘉义资。二月十日发行。十四日入城。十八日肃拜入侍。
正月二十二日。左相洪乐性,判府事徐命善入侍。 上教及八九十人加资事。徐相使左相白回榜人事。左相曰。闻有大小科回榜人云矣。 上曰。大科谁也。洪曰。岭南前佐郎姜杭云矣。 上曰。小科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79L 页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80H 页

十九日。 特旨升拜资宪大夫知敦宁府事。二十一日谢 恩。后五日肃拜灵寿阁。
姜杭病不上来。 上闻之教曰。大小科回榜稀贵。岂可无示意。知敦宁,知义禁有窠。尹光绍,姜杭。令该曹口传拟入。吏判金鲁镇政。知敦宁首拟。 下批。○是日即生进唱榜日也。 上以宰臣之儒服入阙终未安。不下回榜唱榜之教。诸议以为宜于是日仿回榜谢 恩之例。出谢新除。处义为是。遂入阙谢 恩。与一家生进三人同出。○正卿年过七十。例入耆社。故行肃拜礼于 灵寿阁。奉审 三朝御牒而归。
三月十日。陈疏告归。兼附引义之辞。
疏中引癸卯金熤诬语。略明谥号之书。实遵 成命先正之称。 先王有是教。引乙未两承宣为据。且斥金相以有谓无之诬。(见疏稿)疏入五日。 下批曰。省疏具悉。卿其勿辞行公。○翌日金相对章。又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 第 480L 页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