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x 页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先迹记述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76H 页
始祖太师公事迹(辛巳)
太师公载于胜览坡州人物条。官历事行。世远无徵。旧谱只传太师公谪居庆州而卒。因葬其地。失其兆。明斋先生深疑谪居之说。有所辨。戊午寻墓后阴记。亦不言谪居等语。盖未信也。间见长湍后孙私录。有坡平山龙渊云雾石函中小儿之说。事涉诞怪。但其末段以为公左右胁。有八十一鳞。两肩有赤痣似日月。足有七黑子。惠宗即位。以公之相貌非常。黜为东京留守。心实猜忌。终不召还。卒于任所。寿八十一。仍葬庆州。配柳氏合葬云云。今按黜守东京之说。最为近之辞。事似有据。不然。太师公以元勋三重。其葬也。舍坡湍之近。而远在边陲千里之外者。不近事理。史称惠宗多猜疑。此或可徵。而私记又言公之子功臣公质留松京云云。质留二字。与黜守之说相照。南原尹谱云。始祖得之池上。又与龙渊之说相照。私录所云。似不可全付齐谐。玆记以传疑。
太师公墓在杞溪县九峰山下。戊午得碎碑片。有子孙名。据以为真。改封立石。(碑片埋表石下。)置祭田。每岁十月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76L 页
上旬行一祭。子孙之居庆者主之。中间堤决田破无所收。墓下村落隔远。樵牧无禁。又器皿仪物。初无措置。贫残裔孙。收合若干物。借器村中。仅继香火。不虔不洁。见者伤之。辛未。光绍宰安东省墓。始营建坟庵祭室十数架于青龙局内。募姓尹僧数十人守之。又备置祭器仪物。(帟帐,铺席,鍮沙器皿,炉盒,祝砚,釜鼎等物。)又定为仪节品式。作一册子。并匮藏祭室。又借丁修堤复其旧。加置祭田。(子孙之作宰者。亦助之。)壬申。后孙东度按节本道。益增修之。(庵舍祭田器用。并皆增加。)守护崇奉之道。始无憾矣。
先祖功臣公墓表(己亥)
呜呼此山。即我先祖三韩功臣公讳先之两世之葬也。世远失其传。后孙家有旧传私记曰。公墓在丰德德物县南廿五里甑泽上寅向之原。公质留松京。及卒。引向庆州。踰挂龛岭。柩车中折。因葬于此。子仆射公墓同原云。然谱籍无徵。莫有能据以为真者。 今上戊戌冬。裔孙承旨塾。因事到山下。土人言尹氏始祖两墓在此。相传为尹金陵。名其峰为尹金峰。峰下盖有两冢。下冢有短表埋土中。露出尹金二字。因以为称。后有冒葬者踣而秘之云。其地名坐向。与私记不爽。而二字又仆射公姓讳。此又可徵。诸宗人咸耸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77H 页
闻。己亥春。会议验圹。果得石志。上冢刻尹先之三字。下冢刻仆射尹金刚五字。两世姓讳无差。古迹不泐。中外姓尹者。莫不驩然相庆。乃通告云仍。各出力脩墓。设石仪置祭田。俾久远不替。又掘去其逼葬数冢。适后孙守仁守是邦。实主干焉。呜呼。公寔我始祖太师公讳莘达之冢嗣也。太师公墓在庆州。私记中引向庆州者。盖从葬先兆也。抑质留一语未详。谚传丽惠宗忌太师公姿貌非常。黜守东京而卒。岂惠宗疑未已。留公为质。不幸先卒。太师公欲取葬于庆。以柩车之折。似有冥会。因而葬之欤。又谱牒只书公功臣而无职名。已可疑。今志石并与功号而不书。岂质留之际。削其勋秩而然欤。俱未可知也。犹幸旧志不泯。氓俗相传。两世茔域。得之于千载之后。岂非先灵之阴相。后孙之厚幸欤。公之嗣三世。至文肃公瓘。尤大而蕃。名硕蝉联。至今不绝。尤以见先世积庆培根之盛美也。遂略记其迹于表阴。以诏后人。
先祖文肃公墓表(甲申)
我先祖文肃公事丽朝肃,睿二王。丰功茂烈。为时贤相。既享于庙庭。我 朝又配食于崇义殿。云仍遍国中。名硕绳绳。吁盛矣。墓在坡州焚修院北枕艮之原。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77L 页
子文康公墓同原。旧谱可徵。而中世不幸失传。为沈氏所占据。土人指点一古冢。为尹侍中陵。传疑而已。今 上甲申。得断碑一段于古冢左坎。勋爵姓谥。宛然不泐。子孙以闻。 上奇之。特致祭修墓。又命移沈坟。沈氏有板援。力诉于朝。 勉许两护。文康遗兆。亦不得复寻。后裔痛冤。固无穷已。既不敢抗 圣旨。遂乃封崇旧茔。备象设以图永久。裔孙光绍谨拜手题于表阴曰。公之德学勋业著于史。杂出于传记。在人耳目。玆不更著。窃尝见成公三问记后孙恭简公烱碑阴曰。我 世宗尝谓筵臣曰。古忌为将。尹瓘亦名将也。子孙至今贵显。始知亦不在为将也。又尝问恭𥳑曰。卿尹侍中几代孙也。卿之家世。非他族比。盖公虽在异代。而 圣主钦崇而褒尚之。及于后承如此。又后孙文敬公宣举有言曰。吾宗得姓。始于太师。而实至文肃公而大焉。史称公好学。手不释卷。虽在军中。常以五经自随。好贤乐善。冠于一时。此其所以建立基本。垂贻后昆。至今七百馀年而未之替云。迹公裕躬焘后之盛业。宜其宗庙享之。子孙保之。虽衣冠之藏。隐而复显。神鬼诃护。将弥亿𥜥而不泯也。遂谨揭 圣祖之训贤孙之颂。以诏无极。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78H 页
寻墓事迹
按胜览冢墓条。曰坡州焚修院北尹某墓。旧谱又云文肃公墓在坡州焚脩院北。文康公墓同原。而今为沈政丞之源墓山。盖历世既久。宗派残微。间经兵燹。渐失守护。而为沈家所占据也。至今土人指点沈坟下一大古冢。为尹侍中墓。有石人及碑台曲墙基止。而碑则沈家掊而埋之云。子孙久欲推寻。而既无碑志的證。彷徨嗟伤。相与传疑而已。癸未间。忽闻沈家削小其坟形。改其莎草。移竖李氏古碑于冢前。诱其残孙。给土而祭之。从前情迹。于是始绽。诸子孙会议。乃执此而诘之。与沈,李共聚验圹。则上设伪圹。下露真圹。沈家之变夷冢形。立碑灭迹。尤昭著无疑。又古冢前百步许有土墩。俗传为轿子冢。文肃公所乘轿子随瘗于此云。掘之则朽木烂铁。犹可识认。其他土俗谚传。多有可据。后孙左尹勉教率诸宗。具疏上闻。请脩筑先墓。左相东度继上劄论之。 上命京兆按覈。悉烛其奸状。犹以无碑志的据为难。只 命拔去李碑。两家同护。子孙咸戚重购。诇访久之。得掊碑一段于古冢左数十步小渠中。勋爵姓谥。宛然可辨。闻者莫不耸然惊异。左尹公复联疏请亟复礼葬古制。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78L 页
又寻筑文康遗茔。(谚传。遗茔在沈相冢后。今夷之。) 上奇之。批答曰。可见乾道之昭昭。卿等之至诚。千载之下。既得旧碣。令本州助军。依请修治。噫。故相冢(沈坟)虽不下教。脩茔之后。故相灵若有知。心焉可便。若此而为其子孙者。不使其祖妥灵。则岂有人理。亦令本道助其造墓。沈廷最若不遵此意。予当严处。廷最有板援力。击鼓抗旨。乞与共山。朝臣多持两端。 上亦难之。虽严其是非。而勉许两容。亲制文致祭。左相公又陈疏申请。 上答曰。虽有勿施之命。(初命因沈供还寝)亦示微意。今则事件比前判异。沈廷最焉敢违君命。使其祖灵不便于九原乎。廷最自悟。予当为故相顾助。不然。许卿等寻见。予何复喻。前后 圣教甚严切。而廷最疏争不已。复命依前共护。沈坟阶砌。许其削成冢制。而勿为更寻遗茔。 圣旨之下。不敢抗违。闷默承命。而沈冢压临。终不可以成若斧之制。故设莎台石以封崇之。排石仪立表碣。定行一祭之礼。而文康遗茔。竟不得并寻。此为后裔无穷之恨。而不可终泯。玆略记颠末云。
断碑文(石形上下俱折。右长左短。右两行七字。左两行六字。刓处似琢去然。)
第一行。柱国文敬(刓)(刓)。○二行。大夫推忠佐理平。○三行。肃公尹(刓)之墓。○三行。一年三月日改。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79H 页
甲申春。余以沃川守。历辞金相。(相福。沈之外孙。)语碑事曰。李命植(亦其外孙)号该博。来言坡山断碑。决是尹在仁(主事人)辈赝作也。文肃公官爵。谱无大夫阶。而碑有大夫字。史言削北征勋封。而碑有勋号字。此赝之證也。余曰。李见差矣。愚见则大夫二字。尤为非赝之證。若使赝作。必谨依旧谱书之。俾无一毫罅漏。何为添书所无二字。自生疑端也。为赝碑者。智必及此。且金紫大夫。丽初果无此阶。至睿宗中世。改定官阶。同时金缘(仁存)诸相。皆以大夫书于谱。则文肃公晚年。似得此资。旧谱则只从中间官衔。碑面则谨依末年诰命明甚。至于勋封。果因金缘论削。而翌年复秩时。似并复故。丽史庙享条。书以侍中铃平伯。此出史册。则复勋亦明甚。且有一證。碑末行有改字。上面旁行。又有文敬改三字。若赝作则又何必刻此许多衍字也。盖公初谥文敬。后避国谥改文肃。是必改谥后改其碑。故既书文敬改三字。年月下。又书改字。昭然明甚。况今七百年后断碑复出。石形字㨾。剥蚀仅辨。除非鬼创神造。尹在仁辈何能辨此。子孙亦非一人。目见石㨾。岂可不辨其真赝乎。如此躗说。相公无信也。金相曰。今闻令言似然。归而记之。以破其诬。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79L 页
先祖铃平君行述(戊辰)
公讳陟。良𥳑公讳安淑之子也。忠定王庚寅五月。拜右副代言。恭悯王壬寅正月。元帅安祐,崔莹等讨红头贼沙,刘,关。先生破斩之。收复京城。公以军簿典书。从征有功。癸卯三月。策纯诚翊戴辅理功臣二等。封铃平君。赐土田臧获。洪武十七年甲子三月七日卒。(已上出丽史。)葬于长湍东猪加士里庚坐之原。(俗名甑淄陵。葬时有谚传异徵。)郡夫人全义李氏祔焉。同茔异坟。夫人判少府事光起之女。名臣文义公彦冲之孙也。有五子二女。子承休判典仪寺事。承度判汉城事。承顺门下评理。承庆三司左尹。承礼版图判书。女适政堂文学李宝林,开城留后安瑗。孙昭靖公坤,昭度公向,宝文提学圭,贞靖公璠最显。而璠诞 贞熹王后。玄孙右议政壕。诞 贞显王后。五代孙领敦宁汝弼。诞 章敬王后。六代孙领敦宁之任。诞 文定王后。代作莘挚。五诞 圣嗣。国朝世家之所未有。呜呼盛矣。公之官历事行。世远无得而详焉。然权阳村近挽语一篇。可以见公本末。其曰循良遗爱。则典莅州牧。治庸著矣。其曰强健享稀。则寿考永年。福履绥矣。至其德誉之传。善积之多。尤可徵公厚德仁善。裕躬焘后之盛美也。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80H 页
惟其如是。故生而享五子之荣。殁而毓 四妃之祥。云仍蕃赫。为世标望。窃伏见文显,昭靖二公状文。皆以盛德长德为颂。以徵子孙之庆。今公德善之懿。亦可验家传承开之美。此又后裔之不可不知者。玆敢采摭旧记。演述先懿。以诏稚昧于无穷云。(阳村挽云。累世衣冠裔。平生富贵全。循良有遗爱。强健享稀年。一梦精魂秘。千秋德誉传。信知多积善。济济子孙贤。)
先祖忠𥳑公行述(戊辰)
公讳承顺。铃平君陟之子也。早登第。恭悯王朝。为鹰扬军上护军。(正二品)兼军簿典书。时妖僧辛肫张甚。颛恣贼虐。朝廷侧目莫敢言。丁未。公与知都佥议吴仁泽,上护军赵璘,判事姜元甫等。密议诛肫曰。辛肫奸佞阴狡。好谗毁人。斥逐勋旧。杀戮无辜。党与日盛。道诜所谓非僧非俗。乱政亡国。必此人也。将为国家大患。宜白王早除之。会元甫与判事辛贵善泄之。贵驰语肫。肫诣王告变曰。肫思欲去奸恶用贤良。使三韩百姓粗得平安。今国人将杀肫。愿王哀矜。王惊问之。肫以贵语对。乃命下公及仁泽等巡军(今禁府)鞠之。十一月。杖流仁泽等。又流公及璘等于外。后璘复谋诛肫。竟被杀。(赵璘传与班主尹某等谋去肫。)辛亥七月己未。肫果谋逆诛。王大悟。庚申。召公于贬所。复拜上护军。时赵璘死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80L 页
南裔。未归葬。公还谒璘母号痛。又以玄冠素服。收葬璘骨。闻者莫不叹之。王嘉公信义。仍遣公祭璘墓。(见赵璘传。)寻策输忠亮节辅理功臣。封铃平君。(见全思敬记。)辛祦元年乙卯。拜庆尚道副元帅。八月。倭寇湖南乐安,宝城等郡。公移兵击。斩获二十六级。丁巳。拜鸡林府尹。四月。倭又寇彦阳县。肆焚掠。公又击斩四级。累有功。(见史。)在鸡林二年。边圉不警。戎兵久闲。重修柏栗寺西楼。以饰游观。进士全思敬题记美之。(见舆览。)公尝宴客。进士桂林李桂芬等有慢语。门士以告。公临归。属之府倅沈于庆。于庆加酷刑致殒。公闻甚惨然。因逐其门士。(见沈于庆传。)己未。拜知门下省事。(正二品。)七月。坐事被流。时权奸李仁任与崔茔等。恶赞成事杨伯渊。诬以谋害。仁任图为首相治之。辞连公及成石璘等数十人。并下巡军。竟杀伯渊等。公及诸人。亦杖配。国人冤之。(见伯渊传。)未几宥还。甲子三月。丁铃平公忧。己巳。拜门下评理。(今参赞。)六月。奉使如京师。阳村权近为副。九月。还自京师。间拜判开城府事。寻递。壬申正月十一日癸巳卒。赠议政府左政丞铃平府院君。谥忠𥳑。(并见丽史。)窃惟公出领阃寄。入赞国政。励忠节著勋庸。蔚然为当世名臣。其行业可书。岂止于此。而今皆无徵焉。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81H 页
呜呼惜哉。然而诛髡葬忠。义烈焯然。人主嘉叹。史氏特书。斯为大哉。又何恨焉。墓与铃平君同原。夫人祔云。而(见玄孙师路碑记)世远失传。配郡夫人丹阳李氏。版图判书居敬之女。有三男。长曰坤坡平君。谥昭靖。次曰穆原平君。俱佐 献陵。纪勋旂常。季曰向兵曹判书。谥昭度。以文学登庸。一女适韩尚桓判汉城。昭靖之后。最繁而显。至孙右议政壕。寔诞我 贞显国母。子姓绳绳。文行忠孝。冠冕当世。至今流庆不绝。惟公忠义之蕴。有以培根而浚源者。斯可验矣。始鲁西先生得公遗事二条。欲更求逸迹以为状。未就。明斋先生记其颠末。载在遗集。今又博摭史籍。得若干条。惟散佚无传是惧。辄忘僭猥。作一通文字。俾来许子孙有所考徵焉。
先祖昭靖公行状后记(戊辰)
惟我先祖昭靖公佐 献陵。定命纪勋。流泽后裔。独恨其年代已远。事行无徵。始鲁西先生状其行。只采家谱野史及国乘一段。叙此而已。后明斋先生。又得二条于车原頫雪冤记。以补其阙。而重致恨于事迹之无见焉。然车记或传其赝作不可信。今幸十二世孙东星。以史官往赤裳。得公官历行业颇详。惜乎未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81L 页
及两先生之世。以有所撰次也。或谓我国史法甚严。不宜私传。窃惟昭靖公书卒一段。宗老坡原公实尝得之国史。而鲁西先生书之于状。不以为讳。潘南朴文纯。亦有其例。遂敢系年编录。附之行状之后。谨按公事我 太祖七年戊寅。为上将军。间历银台。 定宗庚辰。逆臣朴苞挟芳干父子称兵。谋除 上及 太宗。(时为靖安公。)公与上党君李伫等。翊 太宗讨平之。 太宗元年辛巳(行状云庚辰恐误)正月。策推忠翊戴佐命功臣。公以嘉靖大夫义兴三军府右军同知总制。(今副总管)录三等第七人。封坡平君。教文褒以推诚戮力。累曾效忠。荫父母妻子。锡土田奴婢银段厩马。时仲弟原平君穆。参四等功。季弟昭度公向。亦位崇显。勋阀甚著。二月。参会盟于马岩坛下歃血。 上命都监使金瞻传写载书。悉颁之。 上宴佐命功臣于北亭。手授教书录券及赐牌。后复命画诸功臣像。是月。奉使如京师。及还受嗣位诰命而来。特赐鞍马。 上御清和亭锡宴。又锡土田臧获。十一月。坐事谪坡平。盖公之朝京也。 皇朝以本国产马议交易直。上马四缎。中马十绢。及诏使来。朝廷以误定马直。并右使李稷下巡军杂治之。 上以功臣。只命罢职。因台言。并本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82H 页
乡安置。未几宥归。甲申十一月。与开国,定社,佐命三功臣。会盟于大清观北。时 上虑三功臣不和协。使同盟一心。盟讫诣阙。 上各赐表里。御无逸殿。设大宴以慰之。丙戌二月。拜左军都总制。夏。坐微事罢。戊子四月。奉使如京师。谢锡赉恩也。己丑九月。原平有怨国语。论不道。减死长流。亲属皆坐。公二子亦配远地。而公以元功不坐。昭度公以忠社稷亦勿罪。皆 特恩也。癸巳七月。拜鸡林安东道兵马都节制使。时有北虞。 上以古有契丹红头卒见其祸。特遣将臣整戎备也。丙申十月。改庆州安东道兵马都节制使。丁酉二月。同三功臣献寿于勤政殿。 上命寘功臣都监。(今忠勋府)以公长子希夷为副使。九月。拜议政府右参赞。戊戌五月。闻昭度公朝京病革。请于朝往视之。八月。 世宗受禅。十二月。拜平安道都观察使。 上王及 上御燕寝饯之。 上王赐弓矢。 上赐毡笠。亲饯功臣奉使者自此始。时禁公私宴饮。 上王特命礼曹判书许稠。设宴饯之。遣知申事元肃,左副代言尹淮。宣御酝。其眷礼优异如此。己亥四月。启请罢官妓曰。东方以海外小邦。比拟中国者。特以礼义所存。今大小使臣。或溺爱官妓。耽乐纵欲。搢绅之间。或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82L 页
争妓生嫌。终身不睦。其佗败常乱俗。紊礼毁义。甚累文明之治。请一切禁断。 上命政府六曹会议。事竟不行。公之言议见识。此略可见也。己亥六月。 上王浴平山温泉。 上从幸。公遣人行在。进弓矢马妆。九月。召拜吏曹判书。时黄喜,许稠在政府。公在西时。见 太祖晬容每经霖霾湿。至是请以时温燖。 上命行之。十一月。 两上讲武于江原道。驾次骊兴。以问安官进献酒果。 恭靖王升遐。公以冢宰。摄上相率百官。奉进谥册宝。辛丑三月。同诸功臣献 上王寿于东郊。迭起为寿。极欢而罢。壬寅三月十一日戊辰卒。(行状云十日。金石一班云戊午朔。戊辰当从。)史氏书之曰。某性宽厚有风采。以功臣富贵保全。世目以福翁。谥昭靖。容仪恭美昭。宽乐令终靖云。是月壬申。 上王回驾次临津。遣内官赐祭于殡所。丧出才五日矣。丙子。 上又遣礼官赐祭文。略曰。器宇宽洪而能断。襟怀明智而不苛。或补衮银台。或连长州牧。巡问关西。权衡铨部。所在称副。绰有声名。然此则在卿犹为细行。念昔逆臣包藏祸心。搆乱国家。卿推诚戮力。翊戴 父王。遂使神器再安。至今日休。此可以得公之大槩矣。呜呼。自古善居功名难矣。国初开国诸勋。如郑道传,南訚辈。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83H 页
固勿论已。虽以佐命同盟言之。闵无咎,李叔蕃等十馀人。以骄恣跋扈。鲜克保终。怨国之狱。又不幸近出。而惟公宠遇无替。卒以功名富贵终。史氏赞以保全。太常节以令终。其旨微矣。且公以宽洪明智之姿。际会攀附。显庸内外。其风猷行业。必有伟然可述于后者。而史策无见焉。窃想其宽和退让。济以明哲。只为圣世之一福翁。噫。公其邓高密,贾胶东之流也欤。所可伤衋者。以公长德茂勋。流庆无穷。而墓道尚阙显刻。鲁西先生所谓馀泽厚幸者。卒未克就。而世体不继。禋享失虔。功宗继绝。又几于荒坠。此岂鲁西诸公当日之心哉。窃附所感。以谂同宗之为吾祖后者云。
先祖掌令公行述(戊辰)
公讳培。判汉城事讳希齐之子也。我 世宗二十三年辛酉五月。登式年文科丙科第六人。乙丑。拜司谏院正言。丙寅。启请停大慈庵佛事。时 昭宪王后升遐。将有供佛之举。政院先谏。谏院继之。 上不听。已而宪府又发。 上怒。并下禁府处之。集贤殿学士朴彭年,成三问,李垲,柳诚源等。启以言路将塞请赦之。供入。 上曰。尹培新进。供辞亦直。其罪轻矣。遂释之。戊辰。以兵曹佐郎。编管镜城。时正郎李贤老奸狡。交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83L 页
结宦官崔浥。受其赂。嘱公以其兄淳及其族金自丽。妄称仕多。升授八品。公实不知也。事觉。并贤老下吏。律专擅选用当死。 上命减等杖流。宪府争之。不听曰。尹培铃平君亲属。(驸马师路公之侄子。)岂无人情。然予岂以此轻赦。初与东宫论此事曰。尹培终不可杀。遂定配。 上问当杖与否。大臣皇甫仁,金宗瑞等曰。贤老小人也。须当重论。尹某则不可杖。 上命除杖。庚午赦还。盖庭论皆斥贤老之奸。无一言訾及公矣。 世祖元年。录佐翼功臣原从。(已上见史乘。)间选入弘文馆拜校理。(见玉堂先生案。尹某辛酉登科。)又拜承文院校理。(见子谷城公碑文)。司宪府掌令。(见孙平窝公碑文。)河相国演尝美公兄弟行谊。赠诗曰。坡山中叶出兄弟。参议为兄掌令弟。不使子孙益其过。却将田宅让贫弟。可见公友悌敦行。有古人让产之风也。配平壤赵氏。舍人雅之。女赞成事瑚之孙也。育三男四女。男长师商府使。次师殷县监。次师周生员。内外孙曾俱载谱牒。墓在长湍江南面笼洞午向之原。夫人祔焉。(双坟。)后以孙倬贵。 赠承政院都承旨。恭人从 赠淑夫人。公之践历事行。既无志状文字可徵。今得史乘数段。附以私牒所录。以补家乘之阙云。(后孙置墓田。至今奉香火。)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84H 页
先祖平窝先生年谱(戊辰)
皇明宪宗成化八年(本朝成宗三年)壬辰。先生生。
孝宗弘治四年辛亥。受业于朱溪君之门。(君讳深源。字伯渊。号醒狂。有经术。时人比之刘向。先生早孤。自知为学。乃束修其门。笃志力学。精通经术。)某年中司马试。(先生居泮时课制。每入三上考。馆中号为三上上舍。)
十四年(燕山朝)辛酉。擢式年丙科第十二人。○隶成均馆。(先是朱溪君以直谏被祸。及先生登第。以朱溪门人。斥隶成均。自博士至典籍。以教授生徒为任。侪类咸推以经学焉。)
十七年甲子。编配朔宁。(时 贞显大妃在东朝。燕山昏暴。尽窜 大妃亲族。先生以七寸侄坐谪。子兵使公年四岁。亦配长渊。○以上见家记。)
武宗正德元年丙寅。 中宗改玉。宥拜成均馆直讲。二年丁卯。拜礼曹正郎。
三年戊辰。参瀛选。○三月。台谏请改正堂录。 不许。(时新录多昏朝被累人。台谏以冗杂启请改正。 上问于大臣。启曰。弘文馆荐而录之。当知为人。弘文馆启曰。尹某外。皆非本馆所荐。大臣馆閤会议为之。其人合否。臣等所未知也。累启始允。知事成希颜启曰。弘录多削。今首相以下。皆废朝承顺之人。不可以尤此等人也。 上曰言甚是。其勿削。)○拜弘文馆副校理。(先生不膺。)
四年己巳。拜成均馆司艺。
六年辛未正月。拜成均馆司成。○二月。献视学讲榻议。(时 上将视学。以讲榻仪节未详。命议之。先生与金安国等同献议。议见慕斋集。)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84L 页
九年甲戌十二月。政府荐师儒。(领议政柳洵等议择师儒可合人。荐先生及金安国,金净,李得全等十人。)
十一年丙子六月。政府复荐师儒。(上教曰。择师长务敦心学。于是政府,吏曹,礼曹,成均馆同议荐先生及赵光祖,金净,李耔,金絿,韩忠,金安国等十馀人。)
十三年戊寅(乙亥丁内艰。是年二月服阕。)五月。拜司成。○八月。升拜成均馆大司成。(朝讲。 上曰。学校当择师长。如尹倬等。大臣有言可为学官。故有是命。○先生经学精博。善于训诲。专任馆职。自博士至大司成。在成均前后二十年。赵静庵以经明行修。极其推重。馆中名儒。无不踵门受业。如宋圭庵麟寿,洪忍斋暹,元判书混等。登显之后。亦皆挟册请益焉。○在成均。对植文杏二株。每指学子曰。此树之初移也。其根盛者如彼之茂。根弱者如彼之卑。为学根基。亦犹是也。诸君可不务本乎。今明伦堂庭双杏是也。见家状。○洪弼善德演。经传则考正于大司成尹公。子史则就质于金慕斋。见退溪集。)○十一月。赴成均馆轮次。 命宣酝。(成均馆轮次堂上。左议政申用溉,同知赵光祖,工曹判书金安国,大司成尹倬来会。 上闻之。特遣承旨权拨。宣酒肉往馈。堂上及儒生令升堂讲论。前此儒生馈于庭。升饮自此始。见冲斋日记。)
十四年己卯五月。升拜同知成均馆事。(朝讲。领事安瑭曰。师表得贤者然后自然兴起。今大司成金湜移副学。诸生失望。尹某淳直博学能教诲。可为同知。若使某等久居其地。自有其效。是日升拜同知事。金湜为大司成。○六月。 上曰。近闻儒生多聚于学。然金湜一人。何能独当。他官亦择授。申鋿曰。口读之学。下官教之。义理精微之蕴。金湜,尹某可诲之矣。)○七月。 上赐成均师生酒。翌日。先生与同知事赵光祖,大司成金湜。率诸生诣阙谢。 上引见讲儒生。(上遣承旨韩忠。赐成均官员及儒生酒。又试制述。教曰。凡教诲非贵口读。向方不可不正。其各勉之。翌日。成均馆同知以下及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85H 页
儒生等诣阙上笺谢。 上引见。讲生员李世铭,朴光佐等书。金湜曰。臣本疏阔儒生。卒居师位。安能使人感化。赵光祖曰。才不借异代。金湜不可不久任。韩忠曰。赵光祖亦可久任于同知。尹某性甚淳直。于书无所不读。居家又清简。能于教诲后进。此人亦宜又任。)○九月。 上视学。命先生讲易。(上亲祀先圣。御明伦堂。视学行饮福礼。仍命同知事尹倬等。论难经义。 上御明伦堂。进尹某,金湜讲易泰卦。尹自任,朴薰讲书无逸。又进生员李若水等讲大学。环门观听者以万计。见东阁杂记。)
○十一月。拜大司成。○士祸起。以同知义禁府事。不参议谳坐免。(时北门祸作。先生过兼禁府。当议谳。诸贤谢病不出。坐免久废。先生专任成均。无与时事。故虽与静庵诸公。周旋讲席而不及于祸。见家状。)
世宗嘉靖二年癸未。叙拜大司成。(按叙复颠末无考。窃意当时去己卯已五年。 中庙盖将视学。而非先生宿望。不可任师儒。故特简久废之馀。复畀教胄之任也与。)○闰八月。 上幸太学。命先生讲易。○李退溪先生入泮问业。(按退溪年谱。癸未始游太学。而先生时长成均。故退溪问业而质疑焉。○按退溪癸巳又游泮宫。而先生时尚在成均。退溪之亲炙先生盖屡矣。○退溪书云。滉少时入成均。尹先生某时为大司成。尝问格物注极处吐。尹先生曰。当云。问是理之极处。自到吾心否。公但曰非也。不言其所以非之故。滉每以不能审问为恨。又曰。大学中物理之极处无不到。滉向问此于尹大成先生曰。所谓到者。心到理极处乎。尹先生曰非也。滉当时未解。今方觉是。见退溪集。○栗谷曰。物理之极处吐。尹大成某,金大成湜,朴瓢道人光佑皆作。李文纯初为。后从。注曰金大成尝说元判书太初所传。而元亦受业于尹先生。见石潭遗稿。)
四年乙酉二月。辞职 不许。(时讲官丁玉亨陈学校之弊。先生引嫌请更择宿儒。 传曰。今之师长已择差。其勿辞。○四月。同经筵洪彦弼曰。近来学校不如昔。以师儒不如古也。今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85L 页
大司成尹某学术专精。其所薰陶养成者多矣。请令吏曹更择司成以下久任。期以成效。)○八月。呈病递。太学诸生上疏请留。 命仍任。(先生以病乞免。 传曰。成均馆虽有同知。若大司成不勤仕。学宫必虚疏。其递之。是日生员郑世球等上疏。略曰。大司成尹某虽遘风疾。犹能执经讲说。不以师道为重而递命遽下。臣等惑焉。夫尹某之为大司成久矣。启迪成就之得其道。诱掖奖劝之尽其方。士皆耸观。若韩愈之入太学也。今其去矣。谁不叹闷。教成于悠久。效立于责专。不可以旬朔之病轻改之也。伏愿急收改职之命。更下往谐之教。则臣等抠衣席间。庶几卒业。 答曰。尔等之意可嘉。予听尔等之言。复下勿递之命。尔等亦可勉讲学业。期得其效。仍 传曰。大司成尹倬仍任。)
○九月。复陈病辞。 命议大臣。移拜同知成均馆事。(先生复以 辞职。 传曰前以病递。而儒生请留。必合于师表。其议于三公。议曰。尹某居师表七八年。教育人才甚多。以儒生愿留。特因其职。 天恩至重。病势若向歇。则岂敢更辞。 传曰。尹倬为大司成甚久。三公议亦如是。同知则非如大司成。可以调病。其升为同知。)
七年戊子五月。移拜开城府留守。大臣请仍任。 从之。(右议政李荇启曰。同知尹某经学精熟。专任成均。虽或有病时。儒生辈就家受业。立朝之人亦就而质疑。留守则虽非此人。亦必有可为者。训诲之事。非尹某不能也。请仍任。 传曰。尹倬出为留守。予亦非不料也。但此人常时有病。成均馆则勤仕之任。开城府则闲地故落点。今闻所启果当。其递之。复拜同知。○后日朝讲。领事郑光弼论学儒训诲事曰。如尹某之类。不可使为外任也。)○九月。 上视学。以侍讲官入侍。○十一月。入侍夕讲。
八年己丑。拜汉城府左尹。以京兆务繁。乞解兼任。 命递左尹。(启曰。本府事务之地。而臣兼成均。不能屡为仕进。兼带敢安敢辞。 传曰。前闻物论。成均馆同知。非人人所为。又儒生等曾为上疏。师儒之任至重。其递左尹。)○十一月。入侍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86H 页
宣政殿。讲论大学。(上御宣政殿。讲儒生讫。命洪彦弼,尹倬以一部相论难。李荇谓先生曰。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文王止于至善之意。其详陈之。先生奏曰。大学所以言文王之事如是者。为其止于至善也。以朝王季日三省之事见之。文王之止于孝者可知。而三分天下有其二。率商之叛国以事纣。则为人臣止于敬者。亦可知矣。文王之治。本于明德。关雎麟趾之化。洋溢于天下。故人变恶为善。如虞芮之君。欲质厥成。而入其境则田者让畔。入其国则大夫士相让焉。两君不争田而退。江汉之间。习俗之污。卒然尽变。男女以正。婚姻以时。闺门之化。覃被四方。可见文王明德新民之功。极于至善之地也。此皆本于文王缉熙敬止。而令闻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纯亦不已之言。皆缉熙敬止之所致也。荇问彦弼以累矩之道。彦弼曰。尹某理学精通。臣则本不知理学。何敢为说。)
十一年壬辰三月。拜大司成。(时上教曰。尹倬自典籍至为同知事。能为师表之任故也。大抵用人如良匠用木。随其长短而用之。以此饬吏兵曹。)○送权冲斋拨之任密阳。(六月。冲斋除密阳。肃恩日。历见大司成尹某。辞陛日。大司成尹某等来饯路傍。○先是己卯六月。冲斋赴三陟。出东门。尹大司成某来饯别。并见冲斋日记。○录此以见先辈交游之谊。)
十二年癸巳六月。复拜大司成。(已上见史乘。)○拜开城留守。(松都称利窟。劫盗无虚日。囚系常满狱。先生赴任三日。招戒之曰。尔辈为恶不悛。在位者不欲释汝。为良民害。若等能悔过自新。我当释之。皆叩头服命。尽释。皆欢呼而出。人情大洽。见家记。)
十三年甲午十一月二十八日。卒于任所。
  后识(戊辰)
惟我九世祖平窝先生经学德业。为士林宗师。立朝大致。已载碑状。独惜其乱后家藉散佚。官历言行。皆无徵焉。今八世孙东星以柱下官。晒史赤裳。得先生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86L 页
事迹颇详。一二微言。亦可以仰寻遗绪。诚后裔之厚幸也。谨依年谱例遍录。附以外史传记。总若干言。噫。是可以传而无憾矣。第惟先生始与静庵。周旋讲席。终以不议谳。为群小斥免。固亦己卯之善类也。乃于癸未。复任师儒。则浅识拘见。无或致疑于苋陆之感欤。噫。当北门之祸。群贤骈首犴狴。奸凶砺刀锯。以胥异己。而先生乃毅然不赴于断谳之席。则其视晦斋之按狱。亦严且正矣。又复何心褰裳于匪人之世乎。窃想当时士林惴惴。以学为讳。黉舍放废。人材坏丧。一脉微阳。将剥尽于众阴。而衮,贞之祸。永流于后世。若能讲授引掖。深夜发箧。有以潜扶暗植。庶有硕果之兆。是固先生之所欲也。况 中宗在上。犹欲作兴儒教。复起前日之师儒。再畀前日之生徒。 圣主此举。安知非一线之萌。则先生可不为斯文一出也。若其官不过宿趼。秩不增一级。十馀年在成均而终。先生之复出。其志义所在。益可见矣。以故前后数十年间。成就人才甚多。圭庵为乙巳之宗匠。退翁作百世之儒宗。而如线之绪。不至熄灭。使斯道复明于世者。实自先生发之。其功不可诬也。倘使先生退然卷怀。不思小贞之吉。则此个气脉。谁使之扶。吾党摧丧。谁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87H 页
使之振。而物格妙旨。李文纯亦何从而得闻哉。况自癸甲以后。禁网渐解。士类稍进。郑文翼复秉匀轴。权冲斋,朴冶川诸公。重登显涂。是皆己卯馀人。则先生之起废膺叙。其义何异也。不然。出处君子之大节。于此而或不审焉。则退翁岂讲服称诵。久犹不已。栗翁亦岂尊尚。而并美于静庵乎。推此可以定论矣。玆敢不揆猥陋。表扬先生出处之义。系之后焉。
五代祖八松先生墓表追识(乙未)
先生殁后。 孝庙甲午树墓表。 显庙辛丑立牲碑。墓隧之事。益无憾矣。第表石有横理。岁久渐泐。子孙惧中折。议改竖。顾旧石未折。亦不宜遽而易也。乃具石摹刻之。立于墓左。盖石体方而大。宜傍不宜前。假两石俱存。尤足以传示无彊。此义起也。石既成。敢记碑表未及载者。在 肃庙己丑。用筵臣言。追奖先生斥和节。 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带如式。谥文正。章甫又建院所居地。 命赐额致祭。 圣朝褒崇备矣。成夫人从 赠贞敬夫人。子姓蕃以昌。至今五六世。殆三百馀人。其以道学被 徵礼者七。科第显于朝者十三。荫至州县者十七八云。
记高祖童土先生逸事(戊辰)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87L 页
先生少时受业于舅氏沧浪翁。已闻坡山渊源。丁丑后。与龙西,鲁西诸兄弟。废举遁世。实倡家学。同时两宋,权,李诸公及尹镌。亦杜门为学。乱后十年。名论竞起。先生知其末弊将生士林之祸。遂托病弛外面工夫。出膺师傅之命。混迹吏隐。以避名自晦。晚年宪职之出。亦此意也。平日深知宋相病处。又深斥尹镌。每戒鲁翁曰。去尔之英甫,希仲也。鲁翁不甚领悟。每以两人病痛。归之气质。及将送明斋于怀川。受朱子书也。先生力止之曰。吾辈亦足以讲授朱书。何以英甫为也。此人不可以托子也。鲁翁以慎斋所命竟送之。先生叹曰。后必悔之。吾观其人。气粗心忮。末流必至于病世道害国家矣。及礼讼初起。先生时仕在京。鲁翁亦以 国葬来赴。士友问服制当如何。鲁翁曰。骤入看之。则似为三年矣。先生笑曰。吾意虽出而观之。亦当三年矣。(出入二字。当以方言解看。)平时虽斥镌。而服制则以齐衰三年为是。凡此数端言行。当时有碍。不及于状碑文字。光绍尝闻于判尹公如此。又尝见一庵所录曰。尝以童土,龙西,石湖三先生造诣浅深。禀于祖考。良久答曰。童土府君末年气像甚清高。此皆后人之不可不知。故并记以传之。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88H 页
先生虽以亲命赴举。而不以得失累心。所制写或不满。则辄摺券而出。外舅九畹公尝尤其不能尽意见屈。一日入场写制俱美。先生袖券出曰。当以示妇翁。其澹然于科场如此。以故累举不中。及鲁西长成。同入会围。先写券而坐。先生既写赋十三句。以所制不满。又将摺之。鲁翁取其券。若将见之。因袖向佗处凑成。续书以呈之。先生不得已呈鲁翁券而出。及榜出。兄弟俱中。考官李庆全初得先生券。批之曰得魁元也。过十三句。叹曰此儒生必病发。同接续其馀也。嗟惜不已。以朱笔圈其下而题三上高选之。时人服其文鉴云。此虽小事。亦见先生天分甚高。超脱物累处。故记之。
生考同知中枢公家状(丙申)
先公讳东辂。字质甫。我尹氏出于坡平。上世累蝉联。后徙尼城尤大著。八松文正公讳煌。有斥和大节。重开门户。童土先生讳舜举。以八松之子。为世父府使 赠承旨讳燧之后。官掌令。 赠吏曹判书。文德为士林诵慕。是生讳晢。副脩撰。雅望倾朝。不幸早世。是生讳仁教。鸿山县监。两世俱 赠吏曹参判。寔公之高曾祖祢也。妣公州李氏。正郎公权之女。领议政吕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88L 页
公圣齐之外孙也。以 肃庙甲子七月十一日寅时生公。幼长外氏第。九岁始归鲁中。受业于叔父洗马公。有从弟少数岁。文理已优。公耻不如也。刻意力学。未数月而及之。长者奇其才志。祖妣尹夫人甚爱之。不令离侧。十五。随伯父石城任所。母夫人在家遘疠。傍无人侍。公泣请往视。尹夫人严防之。石去鲁三十里。乘晓不告而归。追者至。已入室。谢还之。仍省护焉。妹及弟传痛。又救之卒无恙。闻者异之。十九发解。词艺早成。才器兼茂。先辈皆期以远大。卒蹭蹬科场。凡七解而不利大科。亦危得而屈者数。辛亥庭对。入高第见摈。考官宋公寅明嗟惜之。即拟荫仕而又不利。如是者四五。辛酉夏。始除四山监役。寻遭内忧。甲子春。复缮工。秋。用 明陵脩改劳升叙。时役甚钜且急。 上临幸语诸臣曰。始虑未及也。阶砌精固。丹雘齐整。董役谁也。 命引见曰。长者也老矣。何不早用。铨曹过也。金相在鲁曰。臣及左相累检拟。 上笑曰。是则予过也。累称得人。后日以本监。又进毓祥宫脩理之役。 上特命司钥宣馔。钥告曰。前日陵役时。有埋蛇事乎。曰有之。何问也。对曰。自 上教以此人善于 陵役。闻丁字阁禁桥边得穴蛇。盛以土筐。移置外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89H 页
坑而覆之。此仁者事也。公曰。微事何由彻闻。对曰。伊时掖隶多在 巡卫云。寻升义盈库主簿。移掌隶院司评。有豪宗讼奴。长官右之勒决。公争之不得。未几讼者击鼓。长官获罪。不及于公。乙丑夏。除金沟县令。童土先生曾莅是邑。有院享及去思碑。公为治兢兢先法。务在宽民约己仁恕之政。自有以感服人心。下吏细奸。亦不察察。惟大者不饶。勤于政事。不以老自解。政既成。推俸馀补积逋。葺仓廨修军物。官中无一弊事。褒闻。 命授准职。戊辰春。升守韩山郡。多豪族俗巧伪难治。为政比南邑稍整齐之。强悍渐化。有冤狱久滞。一讯立辨之。吏民惊服。客馆颓。久不能处。新之不以烦民。始馆经百馀年。虫虺于窟处。邑父老多难之。命为文以祭。及毁无一物。人异之。郡有士人二家嫠而穷。有当笄女。又无近亲。不以时嫁。公令远族定昏。官给昏具以成礼。且闻其家无一婢升米。又送官婢持米馔以助之。合郡颂其仁惠。庚午秋。 上幸温泉。旧例当收民户钱支拨。吏抱旧案白。 命置之。乃官办应入之需致温宫。凡有追求。随手而应。他县征调甚扰。而独邑人晏然。道伯深服。辛未冬。谢病归。旋复典设司别提。壬申。移广兴仓守。时宰之由道臣归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89L 页
者。筵白公治术殆古之循良。 上曰。此人有长者风度。余今不忘。果能循于为治。想其年已至。匪久当得好资矣。癸酉春。以两子从臣恩升绯。 除枢府佥知曹司卫将。未几遭家难。长子窜南裔。甲戌。捲寓公州之锦浒。西铨悯其冤。复授卫将。呈递。至乙亥夏。难益深。公任命顺处。不以祸福得丧关心。丙子春。以 东朝庆寿。覃恩加阶。拜枢府同知。癸未。又三推恩。秩正宪大夫。乙酉。锡宴耆老。时光绍宰沃川进酌。呜呼。兄弟无故。献寿高堂。毕于此矣。戊子七月初。忽寝疾弥一望。殁前一日。神识不乱。语后事详。招妇女诀。以十七日未时。考终于寝。享年八十有五。不幸伯子又以九月继殁。十月将合窆于贞夫人墓。遇漳泉之灾。移厝傍近。乙未。始卜吉于旧圹上向丙之原。以十月二十六日克葬。实公州儒城县仓右局龙村也。贞夫人阳城李氏。先卒祔左。别有志。先公为人。脩干丰仪。宽厚有局度。履行惇实。持己𥳑穆。身无浮薄之态。口绝俚俗之语。人皆知为法家子弟。朋辈之素习者。亦不敢加以谐戏。穷居四十年。谨约自守。处事不苟。每日蚤起盥栉。危坐如对宾友。至大耋亦不改。素无疾病。聪明到老不衰。气貌康旺。浑厖凝严。禀赋之完养如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90H 页
此。性孝友。县监公病笃。进指血。母夫人寿过八十。以家穷甘旨不尽诚为至痛。晚年再典邑。又受两子养。每戚然不以为喜。惟虔恭蒸尝。修饰墓道以自尽。大宗丧而窭。粢盛将不继。在湖邑时。割俸付子侄。经纪墓田。赖以永祀。伯氏监役公鳏而老。助衣食甚勤。及丧。公年已耋。躬往庀丧具。末年以小宗没祭田。伯氏葬在浅土心伤之。遗命光绍。俾为荐享改茔之图。为近族多穷。每念之不置。在南邑有俸馀。叹曰。吾既两子成立。何可营私为。遂取办数百斛谷。设义仓鲁中以恤之。素有需世才具。亦不衒于人。只少试两邑。而济以仁厚。人亦不甚知也。堂叔父判尹公尝语光绍曰。吾意尔爷得才能之名。乃以循良称。盖喜之也。天禀内确外和。口无雌黄。未尝有伤人害物之心。处宗族居乡党莅郡邑。一是而行之。故平生无怨恶于人。晚年连哭两孙。伯子十年在谪。而公不以动心。旷然于祸福之际。后来伯子归侍。门户再全。寿希九十。宽乐令终。人皆谓公厚德之报也。二男光缵,光绍。并联大小科。伯罹文网厄于世。官止承旨。仲以公命出后于从叔父。今兵曹参判。孙瑞基,宪基长出。俱娶而夭。晦基,鲁基仲出。晦基之子敬镇后瑞承宗。遗意也。今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90L 页
去戊子殆十年。尚阙纳隧之文。盖待完葬也。公有命勿求他人溢美文字。故玆述家庭所睹闻为家状。又最为小志。埋之圹南。昊天罔极。呜呼痛哉。
舞谷阡表
往在庚寅。先公殁。祖考洗马公葬之尼城先茔。自为志。辞甚悼痛。壬子。光绍奉先妣丧祔焉。乙亥春。以兆不利。改封于县东舞童谷枕巳之原。标阡之刻久未遑。乙未。光绍秩亚卿。 赠先公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先妣贞夫人。庶可以少纾不洎之痛矣。始乃最志揭于隧曰。先公讳东奎。字景文。坡平尹氏。蝉联名阀。至八松文正公而尤大。曾大夫童土先生讳舜举。大父副修撰讳晢。洗马公讳智教。经行重士友间。妣丰壤赵氏。公姿貌爽朗粹莹。性宽仁孝友。器度温重。聪明好学。文行兼秀。先辈皆期爱之如珍玉。不幸年二十四而卒。闻者莫不惊惜。明斋先生乃八十三岁临哭之。有诗悼之曰。惜才哀命更何言。与夺无端奈彼天。大贤一语。可以徵于后矣。配新昌孟氏。 世庙朝名相思诚之后。考讳淑章。慈顺孝谨。妇行无愆。洗马公怜其贤而无子。取从孙光绍子之。又不克逮其荣禄。呜呼痛哉。有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91H 页
二孙晦基,鲁基云。丙申二月。嗣子光绍谨记。
儒城阡表
惟戊子七月十七日。先公弃不肖等。将葬于贞夫人墓右。遇水厝浅土。乙未十月。乃克合封于旧竁上直壬之原。寔公州儒城仓右局龙村也。光绍攀号罔极。始谋表诸隧以示后。仍顾先公尝病世之崇虚美。遗命绍述缵书。呜呼。公殁才踰月。而伯氏继殡。独不肖顽然在。文成而书无人矣。尚忍言哉。先公讳东辂。字质甫。我尹氏出坡平。世名德簪组。本 朝至八松先生文正公讳煌。童土先生掌令讳舜举。两世节义文德。为士林慕仰。童土公出为世父府使讳燧之后。生讳晢副修撰。生讳仁教鸿山县监。俱 赠吏曹参判。是为公四世。妣公州李氏。公幼聪达。才器兼茂。先辈期以振绪业。卒蹭蹬科宦。晚筮监役官。叙升由司评。出宰金沟,韩山凡七年谢归。除太仓守。寻用子侍从 恩。又累覃庆寿恩五进阶。自通政至正宪。授枢府佥知同知事。及殁。寿八十有五。公风仪伟硕。宽厚有局度。履行惇谨。持己𥳑穆。虽素狎不敢加以谐戏。日必蚤起盥栉危坐。至大耋犹然。精明到老不衰。气貌浑厖凝俨。居家事亲诚。病而血指。丧而尽哀。置祭田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91L 页
以永先祀。设义仓以仁贫族。接物恭而和。平生无怨恶于人。治郡釐弊事。整戎备葺馆廨。皆有成绩。尤以约己宽民为务。尝以职事侍 圣主顾问。有长者之褒。盖外占而知内也。晚年。两子罹大艰。亦卒免于祸。门户复全。人谓公厚德之报也。配阳城李氏。牧使翊周之女。英秀惠哲。妇道脩闺庭和。勤身仁族。内治甚整。壬申八月卒。寿六十有七。二男。光缵承旨。光绍前兵曹参判。孙男瑞基,宪基,晦基,鲁基。晦子敬镇以遗意后瑞奉宗云。丙申二月。出系子光绍谨记。
生妣贞夫人李氏墓志(丙子)
生妣贞夫人李氏。其先阳城人。上柱国讳匡秀为鼻祖。考海州牧使讳翊用。妣善山金氏。以 肃宗丙寅四月十五日生夫人。聪明英秀。幼有至诚。七岁。牧使公病阽危。泣祷月下。见者叹异之。兄弟八人。序居末。牧使公尝曰。子女中此儿最福相云。十六。于归我尹氏。世清贫。家君欲寓京师治举业。夫人斥簪珥营小屋。勤力持家。不以窭色见也。乙酉。家君患痘疹甚重。祖考自乡急就视。夫人内调药饮。外供甘毳。无少遗缺。又晨夕省候惟谨。祖考归语祖妣曰。年少妇女。初当剧忧煎。处事乃尔。嘉叹不已。己丑。祖考从宦。捲入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92H 页
城里。夫人始奉事尊章。蚤夜敬慎。竭诚滫瀡。既穷约甚。亦鲜婢指。乃操井臼躬烹饪。不知劳也。祖妣性严。夫人承顺无违难。鲜有不当意者。光绍幼。窃见祖考嘉爱夫人。形于色辞。盖深宜之也。处娣姒诎而能下。待子妇慈而无偏。闺庭和乐。间愬不行焉。小姑婚而无具。辄罄奁中装以办。无少吝也。季父得奇病滨危。夫人时娠满病困。乃隆冬处冷厅视药物。日夕无怠。夫党为之感叹。家君尝有火升之症。嗔怒或过节。夫人待事定。徐以理譬之。家君每言晚来宽缓。夫人助也。四十年处穷约攻苦。治丝麻以自给。晚年。家君再典邑。不肖辈幸得一日养。而夫人𥳑约自持。犹躬女工不置也。勤于身。惠于宗族。庄于婢仆。内治整则有序。中岁以劳悴过甚。抱虚羸疾。竟以是症终于京第。寔壬申八月二十八日也。以其冬。葬于燕岐美谷向辛之原。家君以寿再进秩。夫人追诰如例。二子光缵,光绍。并联大小科。及夫人在。俱服绯以见。夫人曰。此过吾分也。夫人既殁之四十日。长孙瑞基死。又十九日而绍之两女死。瑞与长女。同日从葬于左右麓。此皆夫人平日之所爱养也。呜呼酷哉。光绍不肖攀号莫逮。敢窃记事行梗槩。燔而纳之圹。昊天罔极。呜呼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92L 页
痛矣。丙子七月日。出系子光绍谨记。(后以宅兆不利。迁于公州儒城县内龙村。戊子合祔。)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遗事
  
一庵先生遗事(丁卯)
先生尝自言幼甚鲁。老先生以为生来初见云。每以是自谦。所以上告 君父。下语学子者。辄曰钝根末学。窃以为先生之学。盖以鲁得之。信之笃而守之固。又非聪明才智之士所可及。故老先生之门。多士蔚然。而能传其道者。惟先生一人而已。
先生自在童孩。未尝离老先生膝下。洒扫应对进退周旋。早已不离规矩。而凡于老先生日用起居之节。待人接物之方。一皆谛察而默识之。不待谆谆教诏。而已能师法。老先生亦钟爱之。常使侍侧。傧接宾客。代写札翰。先生服勤左右。薰陶擩染。行义学识。得于观感者为多云。
先生德性宽仁。仪度安重。祥和达于面背。慈谅形于言辞。不为崖异崭绝之行而规度无愆。不为擎跪曲拳之节而绳墨不佚。和而有制。宽而有守。动容周旋。殆无甚异于人。而默而察之。自有成法。平实冲淡。表里一致。勤谨和缓。言行无杂。盖自幼陶镕于大化之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93H 页
中。小学之功。涵养成就。而无外诱之夺者。譬如灵芝瑞菌。自生自茁于太和春风之中。而自无霜雪侵剥之患也。
其为学一遵老先生法门。而尤以小学为本。以躬行力践卑近平实为主。天人性命之蕴。未尝轻易论说。其所雅言。不过立志务实。四勿九容。三贵三省之训而已。赵友震彬尝示先生答书曰。小学六篇。果能尽行。四勿九容。行得无碍云者。可见明翁务实渊源。尤可贵也。沈丈又尝语光绍曰。余每谓学者。当先以大本大体为务。而尊先生则每主小学之功。甚以上达为非急务。议论不相合如此。对曰。务下学。正所以上达也。心无形身有形。工夫须从有形上做去。故自鲁西先生为学。专主躬行。小子之闻于亡师者。盖亦如此云。
先生东游后。闵友钰见光绍为言。今行从先生过丘山书院。瞻谒夫子真像。先生趋而前。正容竦立。端拱仰瞻。鞠躬屏息。敬畏之意。肃然见于面貌。若亲侍夫子然。始见先生持敬之功深熟如此。又言游到一处。下临千仞深壑。栈路甚狭。余与士深惶惑。进退路穷。先生从容舒行。如蹈平地。步履安详。不失尺寸。吾辈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93L 页
见先生之行。方始定心随之。既过。先生语之曰。凡遇无奈何处。只当正心勿扰。便可妥帖。何乃先自扰扰。尤觉先生平日持养之功。验于造次如此云。
先生谦不以道学自居。尝语学者曰。我不过诵家庭所闻。以传诸人而已。昔金江湖淑滋上不及圃,冶。下不及寒,静。而能为传道之阶梯。吾党苟能有大担荷斯道者。则吾其为金江湖乎。其揖逊如此。而所以自任者。亦有不可得而终辞者矣。
少承亲命。从事举业。非其志也。尝赴举。大宪公在官府。书问书手谁可者。先生答曰。朝家试士本意。令举子尽其一日之才。则少知运笔。而借手于人。恐未安。窃欲自制自写。虽不及限。亦无妨也。大宪公喜曰。此儿不以得失为意者也。一日敬庵从容语曰。君于科工甚等闲。岂欲因废之耶。对曰。顾今党论日激。世道日险。若出身而欲尽其分。则前路无非坑堑。欲免于此。则亦流俗而已。所见如此。益无心于科工也。后竟废举。专心此学。然人有问者。辄曰病不从事。
先生器度宽和。宇量崇深。人不测其涯涘。横逆之来以理遣。非意之干不婴怀。虽人所不堪。处之。怡然。几于无喜怒。光绍素狷。尝被情外谤言。有分疏语。先生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94H 页
教之曰。处谤之道。岂以校辨可息哉。吾自少或招意外唇舌。默默自守。则大谤数年。小谤数月。自起自灭。于我有何加损。汝亦勿以介意。又教曰。祖考尝言于心无愧则虽不见是于人。亦何歉焉。深味辞旨。实有濯江汉曝秋阳之气像。吾愿与子从事。其信道之笃。反躬之切如此。
其事亲。日必晨起夜寐。承事谨恪。未尝小懈。每当寝。适老先生寝所。亲铺衾簟。退而之大宪公寝所。亦如之。朝又敛襡。或夜猝寒。则起抚褥席。视其温冷。出就灶下。亲自传火。侍人或请代劳。则不许曰。古人有百里负米者。此何足为劳。当食。馔品亲自点视。食退。亦视其所进。或有事而出则必告以归期。而归不逾时。戒子弟留侍者。使勿暂离。既归必问其间兴寝饮膳加减之节。当侍汤之日。药必亲检。进必先尝。虽祈寒剧暑。不解带不就寝。终夜厅事以为常。晚来有时不脱衣。夜处冷轩。子弟或谏之。则曰。少时侍奉老人。已自成习而然也。有疾恐贻亲忧。常讳不以闻。定省不废。尝曰。人之欲事亲者。当勤谨自治。如有自便自安之心。则终无以事亲云。
其遭内艰也。年已不毁。而以制如礼。三年不解。盛暑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94L 页
不脱衰绖。其居庐也。只伴一山僧。居处甚陋。盬蔬亦不继。处之无难色。学子有来从者受小学。先生逐章口授。至颜丁善居丧。涕泪泫然。声音呜咽。良久未已。奉先之节。一依定礼。谨而无违。祭馔尚质务洁。承事甚诚敬。辛酉四月。先生遘疾症涉疑。时当鲁西先生忌辰。家人或疑其行事。先生责之曰。凡疠疫废祭。以其薰秽满室。家间不洁而然也。今吾病在外堂。且不用药。室中无不洁之嫌。何可循俗而废之。人家以病故辄废祭。非礼意也。又于大宪公忌辰。先生新经大病。元气澌铄。而食素梳洗。拜哭于庭下位。门生子弟交谏。先生答曰。吾病不至不省人事。是日岂可不哭。遂扶倚而行。门人莫不感叹。
与兄弟同室。仲氏承旨公出继而亦邻居。朝夕会于一堂。凡有过失。必温言谕之。使自底于正。怡怡然无声色之加也。闺庭之间。伦理克正。恩义并行。秩然有法而和气蔼如也。光绍出入内外。积有年所。而未尝见一事一行违于规度。虽不及见老先生时。而窃想其谨守礼法而然也。尝曰。人之外有美誉而敦睦未至者。其人未可信也。又曰。保合一家之道。无如杨椿。家庭无异言。无如忍字工夫。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95H 页
奉身调度。俭约已甚。粗衣粝饭。人所不堪。冬不易秋衣。行不持寝具。鱼肉不兼味。丙申栖坟庵时岁歉甚。寺僧或脱粟或草粥以救荒。先生命以粮米和之。僧辈固请各炊。不许曰。是亦有弊。与尔共之。数月不厌。僧徒至今传为美谈。尝戒光绍曰。汝不能耐淡食。此非士之常分也。
家族众多。自老先生时。敦亲博爱。忠以及物。宽以容众。已成一规模。先生承之。亲疏远近。恩义周遍。吉凶衰绖。人伦罔缺。少时一家尊属之丧。出于疠疫。虽在袒免。亦必躬往殡殓。不之避也。亲戚乡党。或有因事迷顽。肆怨妄诋者。先生每以族子至愚故人情厚之语。处之曰。纵彼如此。不过误也。久当自知。务加含容。待之如初。未尝形诸辞色。其人久而自服。或因而改行者亦多。以此宗族乡邻。怀仁服义。仰之如屏幪焉。待人接物。一以和敬。不以言貌悦人。不以德色示人。浑浑无畦畛。循循无表襮。己之所无。未尝求诸人。人之所求。未尝吝于己。尝言士大夫居乡。若以骄吝取谤。贪鄙得名。其人可知。又曰。贞而不失于和。圆而不离于方。最是居乡之法。
有一学子问欲之误人。货色之外。又有甚者乎。先生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95L 页
答曰。名欲甚于货色。尝见读书之士。虽不为货色所误。而为名所动者多矣。是尤可戒。又曰。计较二字。最害心术。计较分数多者。其弊将自欺而欺人。学者当于此处着力。
其教后学也。门路法程。谨守遗规。随才高下。谆谆教诱。渐磨而治之。优游而化之。小学而进于大学。日用而达于天德。讲学则先精大义而必禁躐等之弊。治心则先主收敛而必申拘迫之戒。其说平淡真实。循循有序。未尝为高奇立妙之论以夸后生也。尝曰。童子如嫩草软木。若太严束。则其气滞阏而反牾了发荣滋长之路。又曰。初学之士。节目太烦。则难于践履而易成倦怠。拘束太严。则过于矜持而终归固滞。凡教人之道。当举其大体而导之。亦在以身先之。使自得之耳。
先生潜修力学。士望日隆。而恒存谦挹。不自标置。壬寅。大臣荐拟讲院。深以为惶恧。后有卫司除 命。人皆疑其不出。先生曰。世臣之义。不可偃蹇。吾家两世之不出。自有所秉异于他人。如吾不过一荫官。岂可自高也。遂供职。自后间膺荫除。而至于宪职讲官。终以非分力辞。虽 上教敦迫。山林诸公。多不免一出。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96H 页
而先生独不变所守。 上亦谅其本意。至有不烦台职之教。戊申。 命出入经筵。而先生以法讲体重不入。唯于 召对承 命。乙卯洪阳之赴。盖为亲屈也。及丙辰永感之后。虽漫职。亦皆辞递。未尝一出山门。其出处之正。可质古贤云。
先生庚戌入 朝也。天人响合。际遇方隆。米帛侈锡老之典。讲筵延造膝之规。士类莫不想望。时宫庄滥占。多招民怨。 谅闇中。又有后宫封爵之命。先生以为目见 君父之过。不可不匡救。遂于筵席。极陈其失。 上外亦包容而意颇不悦。恩礼遂衰。儒者之出世。忠言补衮。如先生者鲜矣。徐相国命均,尹尚书淳诸公。皆叹服以为吾辈所不敢言。而某公能言之。诚不可及云。
己酉春。先生赴 孝章世子葬礼时。 上欲向骊州 宁陵。廷议皆以为骊是向来贼窟。 御驾不可轻往。李相光佐深主是议。先生独不然曰。变乱既定。更无他虑。而畿甸人心。尚怀危惧。若于此时。整饬法仪。从容巡游。省 陵而还。可以镇安民情。何必尼行为也。李公闻而止。及回 銮至南汉。以先生语仰达曰。臣始以此行为忧。而尹某以为当劝 主上一行。今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96L 页
 銮舆利旋。民情亦洽然。臣服其远识也。 上甚称善。后丁卯。光绍以讲官入侍。 上语间教曰。儒臣之师。尝论 宁陵幸行之事。有识之言。予至今叹服云。戊午。朝廷有别荐之 命。卿宰间欲以李友养源及光绍拟之。先生力止之曰。宋相门下。如宋奎祯,黄世桢诸人。初甚励志为学。而宋相汲引太早。未三十。已登荐剡。名声过情。自家亦未免为所动。不能肆力实功。末梢往往脱空。祖考每以此为言。深戒后学声誉之早出。以故从游之士。多有实地诚笃而名称未著者。后人不可不知此义也。故于光绍及李友之除目也。皆使出肃。无致难处之境。此可见先生不循名誉之实功也。
洪大邑也。俗顽弊痼。吏习奸猾。先生一以诚信相待。推心任使。分职授事。物各付物。以责其成。椽吏竞相告曰。从前官府。皆疑防我。不以人类。今官府之待我如此。尚安忍欺负。所不与吾太守者。约众摈之。以是在官半载。不劳声色。众务自理。治化大行。凡所设施。后官或有欲改之者。则吏民群起而争之。终不能改。及归磨厓颂德。遍于州里。近境多异趣者。亦相与叹服焉。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97H 页
先生既递。吏民怀之如亲戚。不能忘。鲁人之过其境者。亦为之欣迎款待非一二。去邑五年后。从兄光绪,林弟迪宪。以科行过州。暮抵一村。主人拒之甚。与奴争诘。语次闻其来自尼城也。遽曰无乃吾尹太守之族耶。奴曰是也。主人惊谢曰。吾侪思吾尹太守而不可见。今幸见其族人也。延入内堂而款接之。因娓娓说先生善政不已。见所骑病蹇。又言尹太守曾有所设立雇马。去此十里。试求贳之也。送人则养马者曰。闻是吾尹太守之族。可不借与。吾太守定贳有式。吾不敢违越也。遂出付其马曰。往返而还之。夫以乡曲一蚩氓。而或于五年后。见先生之亲戚而倾喜如此。或守先生定式。而不乘时徼利。付马于过客而不之疑也。非先生之惠泽诚信洽于民心。其何能使之如是。此虽小事。可观者多。殆二程全书少师遗事而又过之。斯民者三代之直道而行者。尤信矣。
素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