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录
目录 第 x 页
九思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诗
   除夜
   谨次密庵先生韵(己酉)
   元夜会宿晴峰
   送春日。同忍斋兄(宇汉)登晴峰。次程子韵。
   喜云若(翼溟)书至。吟寄要次。
   忍斋兄寄长律。意寄甚远。令人起懦。步其韵谢之。
   忍兄及云若送诗别。搆四韵谢之。(庚戌)
   登峨洋台口占
   东海舟游
   仲春望日讲会呼韵
   云谷用陈澕韵
   伏次族父雨溪公(命锡)
   遣怀。用仙庵寓榻韵。
   次权士安(正宅)
   元日遣怀(壬子)
   扶仲(正汉)送诗。次谢。
   落梅联句(丙辰春。阳坡柳正字丈访家君留宿。夜有是作。)
   伏次大人述怀诗(丁巳)
   伏和汉挐山歌
   伏次苦雨诗
   玉沟歌
   南海歌
   十二月十五日夜
   耽罗乌
   观猎
   伏次冬柏花韵(花如牧丹小者。四时叶不改。穷冬亦放花结子。叶如山栀。)
   裁乡书。伏次二绝。
   元朝上大人(戊午)
   今年王母八十一岁。病在床褥。自前夏祸作。凡危报不忍直告。独抱离恨。迄于今玆。 恩赦杳然。人理极矣。世之仁人孝子有闻于此。其必有动心者矣。亦以达于 天听。则 圣明或有所恻然者矣。然顾安可得耶。北望涕泣。聊成一绝。
   梦拜母氏
   元夜成一绝。拟寄舍弟季通(霁行)
   作内书。漫赋一绝。
   记济州城形。归呈大人。
   寒食日。赋长律二篇。上大人。
   自叹
   三月四日遣怀
   奉次忍斋兄古诗。呈谢寓轩。
   闻赦差已过村外积月。祝望之馀。心胆坠落。流涕赋之。
   中秋夜雨中占韵(己未)
   既望夜。伏次大人韵。
   江上漫吟
   待季通不至
   岳阳诸胜。固与巴陵真境有大小。亦自奇特。顾无人妆点。精华不呈露。致来访者怃然失图。可叹。
   花开路。次权琅轩(谟)韵。(高丽韩录事,我 朝郑文献先生旧墟。皆所经过。韩录事有始知名字落人间之句。)
   欲访苏处士凝天。闻其往湖南未归。不果。家在双溪洞门外。
   将入双溪。次琅翁韵。
   学士堂在寺上头近南。盖孤云所处云。
   朝瞻孤云影帧于香寂堂。僧为言贵人来访者皆再拜。琅翁顾余曰。拜可乎。余对曰。式瞻何妨。公曰唯。遂不拜。
   真鉴真
   八咏楼(自楼更上一层。为金堂。金堂之傍。为瀛洲阁。)
   佛日庵(自双溪金堂左肩。由山脊而上。又下而谷。又转而崖。磴磴绝处有栈道。栈凡三曲。庵距双溪可七八里。)
   谨次苍雪韵(二首)
   谨次一蠹下头流韵
   神兴庵(自双溪北七八里。有神兴庵。为头流第一。)
   洗耳岩(在神兴潭上。岩面三字。孤云笔云。)
   神兴门外。有铁佛一躯甚古。大可数十围。庇以小阁。
   山固多佳处。以秋后林壑萧条。未觉其特异。观者或怃然叹曰。难矣哉。名实之相称也。余以其言有可以比兴者。为赋一律解嘲。
   琅翁到谪馆之数日。来乐行语曰。昔先君子以取土官。谒李先生于此。仍携密翁。作头流之游。今吾将入头流。而尔适在此。事若有不偶然者。而从我行乎。乐行窃自惟念耽罗时汉挐在莽苍间。未尝一往观焉。此非但无悰况可以选胜。实以大人在栫棘之中。而独出游衍。心有所不忍故也。今又限于地界。大人不得一到彼间。以畅幽郁。而吾乃洋洋焉作此豪举。无乃不可乎。无乃与宿昔自守之义盭乎。且公之风流文彩。足以似续先徽。顾余不肖何敢效颦于密翁乎。但以名山一游。常耿耿于心。而今幸得此援据。夫岂不可而密翁为之乎。而雪爷要与之偕乎。而又老先生命之行乎。而况奉承长者杖屦。于义尤不敢辞也。遂欣然承命。而大人亦任之而已。入双溪。琅翁为游山日录。首以此意为说。命乐行写之。既写。奉阅雪爷晋役志。始知当时密翁有约而竟不赴。盖琅翁偶失实尔。密庵时有重制。岂以是为未安耶。抑有他事相牵掣者耶。抑孝子之心。终有所不忍者。故始则聊与之约。而旋复止之耶。志中不明言所以负约之故。然观密庵书所谓屈蠖哀蝉等语。可知其意之所存矣。则乐行今日之行。果何如也。岂非妄作也耶。余不孝自顷祸变之初。所以自处者甚无状。然盗不虞之誉多矣。虽亲戚。或不能悉知其实。今于此一事。亦足以败露矣。良为愧汗。虽然。自今或可因此。有以自勉者。是则不可谓不幸也。既归累日。不敢释于中。遂追赋小诗以志之。且欲早晚呈上琅翁座下。庶几察此区区警畏之意云。
   次琅轩韵
   次韵奉别琅轩
   琅翁以五言小诗二首。留别家大人。次其韵奉赠。
   柳正字(观铉)丈委访家大人。相与倾倒晤语之暇。颇有唱酬。不佞亦尝从傍窃和之。秖以略叙区区之怀耳。不足奉浼崇览。顾长者辱令缮写以相赠。不敢终辞焉。纸窄。不得逐篇标题其命意。辄皆仿元韵。
   临当奉送。不胜怅黯。谨赋短律拜赠。
   有感漫述(辛酉京中作)
   闻越江笳鼓声。感吟。(壬戌)
   金华子庙傍兰(小序)
   朝食
   留别季通(乙丑)
   又赠
   送宗君景仁(始元)还乡
   病寓仙庵。仰念庭闱。感成一律。
   述怀(十首)
   挽河处士(德望)
   挽李丈(景翼○庚午)
   挽权江左(万)
   挽权琅翁(壬申)
   挽全阳君(李益馝)
   挽金老烛斋(龙达○甲戌)
   挽安处士(命夏)
   挽黄处士(道翼)
   挽宋丈(夏徵)
   次金潭庵遗墟韵(并序)
   挽李钟城(世泰○辛巳)
   南寺次诸丈韵
   次柏湖亭韵(并序○庚辰)
   挽权士安
   挽权上舍(锡揆○乙亥)
   挽李进士(龟焕)
   挽权戚丈慎仲(正始)
   云洞书斋会话(并序)
   夜会雨谷。扶仲口占一绝。牵率次韵。
   养拙堂。和李景文(象靖)韵。
   岁除。与扶仲分韵。得朱字。
   元日分韵。得潭字。(丙戌)
   丙戌上元茶荐毕。独坐空室。不胜孤露之感。而一妹新年安否不相闻。季通又阻雪不能来会。属此令节。思想甚切。益悄然无欢。偶阅少陵诗。见熟食日示两儿短律。与吾此日意绪有相类者。讽咏数四。遂和其韵以遣怀。
   河南三绝刻石议既定。次扶仲韵。
   雪中自陶渊步入仙庵。次扶仲韵。
   和呈李上舍公燮(台焕)
   滞客东坡。和呈公燮丈。
   赠李君信(敬和)
   昔在己酉夏。同志诸人。来会于密庵先生门下。讲近思录。一日阻雨。各留舍馆。先生以一绝投示。曰汤年甘澍慰农心。咫尺睽违思转深。珍重河南持敬说。愿从诸子细推寻。今者来寓。感念旧事。谨次其韵。
   锦水杂咏
九思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书
   上密庵李先生(己酉)
   上密庵先生(庚戌)
   上李顾斋(槾○辛亥)
   与李讷翁(光庭○壬戌)
   与李讷翁(癸亥)
   答权拙修斋(相一○甲戌)
   与权拙修斋
   答权江左(万○戊午)
   与权江左(癸亥)
   答权江左
   答权江左
   答权江左(甲子)
   与权江左论中庸疑义
   与权江左(丙寅)
   答权同知(墉)
   与李丈(文焕)
   与张进士(东载○庚午)
   与宋进士(履锡○庚辰)
   答李钦夫(猷远○己巳)
   答李钦夫
   答李公燮(台焕○丙戌)
   与权进士(莘○辛未)
   与权士安(正宅○甲申)
   答李伯实(东英○戊午)
九思堂先生文集卷之三
 书
   与李景文(象靖○壬戌)
   与李景文
   与李景文别纸
   与李景文别纸
   答李景文
   答李景文
   答李景文别纸(论朱书讲录刊补劄疑)
   答李景文
   与李景文(己巳)
   与李景文
   答李景文别纸
   答李景文
   与李景文(乙亥)
   答李景文(庚辰)
   答李景文
   与李景文别纸
九思堂先生文集卷之四
 书
   答李景文
   答李景文
   与李景文(乙酉)
   与李景文
   与李景文
   拟与李景文(丙戌)
   答李施伯(仁埙○甲申)
   答李谨夫(致远○甲戌)
   答李仲休(命远○庚辰)
九思堂先生文集卷之五
 书
   答黄尔直(后干○甲寅)
   答黄尔直(戊午)
   答李学甫(宗洙○甲子)
   答李学甫(戊辰)
   答柳叔远(长源○癸酉)
   答柳叔远别纸
   答柳叔远
   答柳叔远问目
   答柳叔远(庚辰)
   答柳叔远
   与柳叔远(壬午)
   答权景晦(炳○庚午)
   答权景晦
   答权景晦(辛未)
   答权景晦
   答权景晦(壬申)
九思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书
   答李孟博(谦撝○甲申)
   答赵圣绍(述道)
   答申子长(体仁)
   答申子长(乙酉)
   答权伯审(应度)
   答朴汉章
   答李宇弼(甲戌)
   与李宇弼
   与族弟云若(翼溟)
   答族弟濯以(江汉)
   与濯以
   答濯以
   答濯以
   与濯以别纸
   答族君(就河)
   上大人(乙巳)
   上大人(戊午)
   上大人(庚申)
   上大人(甲子)
   上大人别纸
   上仲父(癸未)
   与舍弟季通(霁行○丁巳)
   与舍弟季通
   与从弟中立(道行)
九思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杂著
   丧服经传注疏通考
   自警编私劄
   记疑
   日课
   自警(甲寅)
九思堂先生文集卷之八
 杂著
   读易说
   改字艮夫说
   心体用说
   读法言。有感而书。(此下至泉解。丁丑北寓录。)
   织席说
   杀蜈蚣说
   记鹫栖行
   南草说
   泉解
   孝子吴后种传
 序
   与族弟濯以(江汉)
   农工说赠李学甫(宗洙)
 记
   柏湖书堂记
   养拙堂记
   移壶庵记
 识跋
   安陵世典识
   书正心说后
   书权而敬家藏法言誊本后
   书耽罗志略后
 箴铭
   自警箴
   自警箴
   质疑箴
   省身箴
   座右铭(己酉)
   镜铭
   砚铭
   纸铭(此等却似颂赞。非铭之本体。而古亦有是例。)
   灯铭
   小刀铭
   砚滴铭
   砚滴铭
   寿福枕铭
 上梁文
   孤山书堂上梁文
   云谷书堂上梁文
九思堂先生文集卷之九
 告辞
   典书先祖墓志石奉审时告辞
   万户先祖墓立石时告辞
   先祖妣广州李氏墓告辞
   宗家祠宇重修时神主移安告辞
 祭文
   祭葛庵李先生文(戊辰迁葬时)
   祭密庵李先生文
   祭李顾斋(槾)
   祭权拙修斋(相一)
   祭李讷翁(光庭)
   祭曾叔祖大司成公文(乙酉迁葬时)
   祭全阳君(李益馝)
   祭柳护军(元铉)
   祭忠孝公(赵显命)墓文
   祭柳慵窝(升铉)
   祭权江左(万)
   祭权琅轩(谟)
   祭柳参议(观铉)
   祭宗兄处士公(敏行)
   祭再从叔进士公(圣钦)
   祭十兄幼章(光汉)
   祭再从叔(世錂)
   祭三从弟季遇(骥行)
   祭三从兄忍斋公(宇汉)
   祭从弟文甫(贲行)
   祭宗侄景仁(始元)
   祭张婿(寿鹤)
 哀辞
   权翼甫(<img src='https://c.cnkgraph.com/KMDB/NEWCHAR/KC03720_16.GIF'>)哀辞(并序)
   柳士开(启休)哀辞(丙子冬。士开夫妻同时死。)
   崔以安(尚镇)哀辞(并序)
   李鲁瞻(东观)哀辞(并序)
九思堂先生续集卷之一
 诗
   古意
   元日后二夜作(丁未)
   留宿仙寺。与诸兄分韵。得山字。
   泗上寓中。次朱夫子韵。
   用仙庵寓榻韵
   伏读密庵先生诗集中有南庵会话诗一首。盖于是时。先生有移寓龟尾之计。一县人士惜其去。设会于南庵。先生作是诗以谢。而时小子适远游未还。故题末及之。三复咏叹。不觉有隔世穷途之感。遂挥涕追次。以示同志诸贤。
   元日遣怀
   与忍斋兄(宇汉)。伏次诸父老泗上联句韵。
   次扶仲韵。寄云若(翼溟)
   立春日会云谷。次忍兄韵。赠秋月兄(翼汉)
   咏雪
   瓢溪分韵。得时字。
   次忍斋兄韵
   元夜。陪诸父兄会云谷。归赋近体。呈主人兄。
   二日夜。又会云谷。叠前韵。
   仙刹归路。次柳俊三(宅铉)韵。
   次权士安(正宅)
   挽宗兄(敏行)
   谩兴
   谨次苍雪游山韵
   奉赠柳正字(观铉)还乡
   南还。留别权幼宅(正仁)
   留赠权幼平(正均)
   同寓诸亲。分散殆尽。只有三人落后。日以棋酒。消遣愁郁。醉中以将进酒三字。分韵述怀。少者占首字。盖用屠㢝酒法也。
   庚辰除夕前一日为立春。与光天兄,扶仲弟会宗家。同次七滩,质斋诸公癸丑岁立春诗。
   挽辛丈(孝良)
   挽金仲协(载应)
   次李钦夫(猷远)文岩韵(并序)
   从弟中立(道行)荣归。奉请乡先生。设宴于宗堂。临罢。口占拙句以志喜。且寓勉戒之意。(乙酉)
   扶仲以次韵非古。欲效唐以上相和之法。作诗示余。余懒不复别占韵。用其韵以谢。非扶仲之意。可愧。
   闻李上舍公燮(台焕)丈为我仲父寿席。有意寄诗。因人奉索还书。诿以失去。仍付长律一篇。步韵呈。
   次朴西溪(泰茂)
   金谷赠姜清之(世白)
   仲父母重牢寿席志喜
 书
   与权拙修斋(相一)
   答郑梅山(重器○庚午)
   答权江左(万○癸亥)
   答权江左(乙丑)
   答李钦夫
   答李公燮
   与李景文(象靖○甲子)
   与李景文
   答李景文
   答李景文,休文(光靖)
   与或人
   答李学甫(宗洙○戊寅)
   答黄尔直(后干)
   答权载运
   与张婿(寿鹤)
   答李甥(万运)
   答忍斋族兄
   与族兄
   答族兄
   答族兄
   答族弟濯以(江汉○戊辰)
   上大人
   上大人
   上大人别纸
   上大人
   上仲父
九思堂先生续集卷之二
 杂著
   朱书讲录刊补考疑
   礼论劄疑(安陵世典中诸说)
   礼说漫录
   闻见录
   勉斋五行说质疑
   心经坤之六二章附注五峰说质疑
九思堂先生续集卷之三
 杂著
   朱书爱之之理便是仁辨。(他说皆谓无天地万物。则此爱之之理。亦有亏欠。鄙说谓虽无天地万物。此理无亏欠。)
   无极太极说记疑
   禹贡梁赋三错。吴氏说辨。
   幅巾图说记疑(朱子大全图说)
   衰负版辟领说
   春秋春王正月
   左僖三十年。晋侯使医衍酖卫侯。宁俞货医。使薄其酖不死。
   书东莱博议虞叔伐虞公篇后(左传桓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袭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也。议曰。虞公以贪失国。虞叔以吝逐君。贪吝非二法也。名虽不一。而同出于嗜货焉。使虞公思吾求剑之心。即虞叔守剑之心。必不至于贪矣。使虞叔思吾守剑之心。即虞公求剑之心。必不至于吝矣。惟其不能交相恕而反相责。此其所以酿莫大之衅也。然则如之何。曰不过以贪治贪。以吝治吝而已云云。)
   读退溪先生集。得其正正其心。分体用说。
   追书正心说后
   孝狗说
 祭文
   祭逋轩权公(德秀)
   祭权季心(正传)
   祭古墓文(朴日洞先茔奉审时)
 墓碣
   徵士风乎亭申公墓碣(附遗事后叙)
 行录
   孺人金氏行录
九思堂先生续集卷之四
 附录
   行状[柳长源]
   墓碣铭[蔡济恭]
   遗事[从弟道行撰]
   祭文[李台焕]
   祭文[李象靖]
   祭文[李光靖]
   祭文[柳道源]
   祭文[李宗洙]
   祭文[权炳]
   祭文[柳长源]
   祭文[三从弟江汉]
   祭文[从弟道行]
   祭文[甥侄李万运]
   挽词[朴孙庆]
   挽词[李象靖]
   挽词[李光靖]
   挽词[金宗敬]
   挽词[权思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