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圆峤集选卷第八
圆峤集选卷第八 第 x 页
圆峤集选卷第八
 杂文
  
圆峤集选卷第八 第 535H 页
来道斋记
斋。余友成仲之居也。名以来道者。来道甫也。道甫者余也。盖取元美来玉楼思白来仲楼之义也。成仲于是斋。蓄奇书异文。蓄钟鼎古碑。蓄名香。蓄顾渚雨前茶。蓄端歙之石湖之颖徽之煤。为余尝置好酒。兴发辄相思。思辄以马邀之。余亦欣然而赴。入门相向。抚掌而笑。相对无他言。取案上书数局快读。展古纸模周鼓汉碣二三。则成仲己手焚香。岸巾露臂坐。自烹茶相吃。夷犹竟日。迫曛乃归。或累日不归。归辄复相思而邀。或有事经旬不相参。相为之不乐也。此吾两人相好之笃。而斋之所以名也。然成仲其才高其䪨迈。其行事动慕古人。其规摹意致。必欲效扬子江以南人。余质而野。不能拨东人陋习。成仲博洽坟籍。淹该今昔。其胸中固欲穷二酉而包五车。陵溢喷发于外者。其咳唾皆可以抵鹊矣。以至于古人姓氏字号里系事行。无不贯晓。余龊龊然谨塾师之句读。而不敢泛注于诸家。成仲于古人书画百艺。妍媸真雁(一作赝)。辨之如九方歅之相马。无得以毫发逃者。余得一书一
圆峤集选卷第八 第 535L 页
画。伏以效之。而有得则喜之。不合则舍之而已。或不辨海岳之出大令而右丞之为南宗也。成仲六经之外。又深外典而笃信之。以为三教无异道。余于儒释无所得。时以口语攘之。而不能敌成仲之快辨。成仲赴人之难。矜人之穷。如饥渴。而余未能焉。盖成仲形骸绌。毁誉高出宇宙人也。余即一守拙法腐儒也。精粗敏钝雅俗之相反。如相疾而故相悖者。然而成仲无友于世。独善余一人。余亦无友。顾独与成仲善。凡人之所以相善。必趍其气尚酸咸之相契者。而今乃以相反而独善者焉。实理之外也。余疑之而问于成仲。成仲不知。成仲复问于余。余亦不知。余与成仲既不得以知之。则世之人孰得以知之。余与成仲与世之人之所不得以知者。或乃所以为深契而不渝之道欤。癸亥夏季。完山李匡师道甫记。
读平淮西碑
韩公平淮碑。古人断谓序如书铭如诗。古今谈文章者。举谓韩公第一得意文。后人宜不敢议。第厚论之。铭亦不如序。过为文气。使有耀一世耳目。令每人说服。意殊不足。典严上逊班掾叙。传赞近愧元水部磨崖颂。大抵韩公四言诗多是病。至元和圣德诗最下
圆峤集选卷第八 第 536H 页
矣。匡师言之。不可以轻重。后固有契焉者。
题赤壁赋后
文章之妙。造化之迹也。造化之迹。无物不有。无事不体。无时不行。不可一轨测。不可一状论。有阳则有阴。有正则有奇。有夷则有险。长短钜细难易阔狭锐钝。相形而生。就一阴阳奇正。亦有万品之差万殊之错。虽巧笇不可以穷诘。山有崭极而造天者。有平袤而远走者。有如攒釖铗铍戣者。有如百鬼众兽万种动植之状。令人神駴而目瞀者。如横云如画眉。如端人好女可敬可亲者。有众山丛蔟数百千里之内。罕睹天日者。有大陆澒旷。极目四顾。而无丘䧙之限者。水有泱涆滉瀁者。有漩者有𣿬者。有砯悍而澎矗雷轰弩激触之糜碎者。有泓渟溓漪沿可游者。一山一水。咫尺而态幻。顾眄而殊候。使人心爱憎欢悸爽殢诧忏之情。造次而变。此是造化之自然。而文章亦如是也。虞夏商周。皆极其道者。司马氏之后。韩昌黎知其解。唐之季。趣于僻涩㴥险非正也。欧阳永叔亦矫其弊。其意美矣。其文佳也。矫之过亦偏矣。有宋一代之文。虽有优拙慧憨之别。要皆党于易而靡于俗。古人奇佶浑朴者不复觌矣。子瞻是赋。非不甚好也。以古
圆峤集选卷第八 第 536L 页
人律。有其趣而不有其䪨。得其语而不得其气。古人词赋。贵在枝离蔓延。横骛而不可已。使下士读之。娄欠而思睡。而雄厖奇逸。隐发于字句之外。是赋不然。不可以减一句捐一语。语皆切比人情。如选举文。是以近世学欧苏者。苶然颓靡。如九候俟绝之语。反是者标窃惼絙。入王李鬼道。顾安得俱长不偏之人。能解造化之妙者而与之哉。
古人碑志例
古人碑状。虽小署小官。尽书其职甚长。我东人。只曰吏判曰吏参。相亦曰拜相。不言某司而只书某官。后世何繇知其时官制。判书即尚书。参判即侍郎。若只曰吏尚曰吏侍。成说乎。与是何异。古人书生年日者无一焉。只谨于亨年及卒葬年月日及葬地。盖以碑以卒葬成。非取重于生也。故葬地亦不书坐向。坐向之必书。后世重方术故也。古人只书子女婿。而不书子妇及孙子女。我所生不可不书。不书婿。无以知其女。馀略之例也。例不书母某氏及外系。或有事于母则书。亦不言某氏者多。韩公以格外书母数处耳。古人详略之意可见。柳州先君墓表。备道奉养其母而不言某氏。书一子一女而不言嫁𡣞。其母夫人志亦
圆峤集选卷第八 第 537H 页
然。妻杨氏志只书母。而不书嫁年夫名夫家世系舅姑名姓。韩柳凡作夫人碑志皆然。以其有夫志故也。必书某地人者。重其所生地也。妻世系则以同葬。故明之。子女虽殇必书。此皆不甚关于文章。而后人多失其例。不可不知也。或谓古今异宜。却不然。
君公语例
古人相语。君尊而公贱。范睢谓守者曰公。郑安平诈为卒。谓王稽曰君。范睢敝衣见须贾。贾谓睢曰公。谓贾曰君。贾入相府谢罪曰君。睢谓贾曰公或汝。王稽以谒者。谓相睢曰君。袁盎兄子种。语盎辄称君。盎以吴相。见丞相申屠嘉。言皆称君。吴相从事谓盎曰君。盎谓从事曰公。盎骂安陵富人曰公。梁刺客告盎曰君。韩安国以梁内史。谓狱吏曰公等足与治乎。史记五十二万言。皆一律。姑举数处例焉。后世反是。不可不知也。
题班固评贾马赞中论秦亡得失后
齐湣王骄猘惛憃。饕燕宋。贼帝号。乐毅策圮烬馀残。旬月复燕故。下齐七十馀城。齐人饿。毙湣王立法章。榰二城于覆灭。柅雷击席卷之锋。终得间而集旧业。田单之才。不及乐毅。莫难于扶亡。莫易于推倾。田单
圆峤集选卷第八 第 537L 页
能其难。而乐毅乃不能其易。中材决死守之。虽神威固不可夺也。贾谊司马迁论秦之亡曰向使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地可全而有。班固惎之。谓不通时变曰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朝之才。无所陈其巧。责一日之孤误矣。贾生之才。子长之识。去秦亡不远。筹之审矣。非孟坚所量也。殽函之险。非拟于莒即墨。其富疆不啻百筛。刘项新造之师。难望乐生乘胜之势。秦之恶虽浮于齐湣。馀威尚在。秦之故地犹全。据守之势。非已亡之齐之比也。周朝尚矣过矣。但使如刘季者守之。乘位之日。输至诚暴哀痛。罢戍漕转。作除苛虐之法。崇诗书先王之教。开仓庾挻府库。振穷民而赉战士。举能贤而备御。其立四十六日。人心已翕然。虽有百沛公。无奈秦何矣。余固谓贾马筹之审。而班生失之。武王渡盟津。若受辛死。微子立。辅以箕子。假使武王董十乱八百诸侯。力战而争之。果可济乎。何以异此。
论峄山碑
王元美曰徐散骑深于字学。而笔法未能尽工。其所抚斯相峄山碑。美则美矣。所谓残雪滴溜。鸿鹄群游之状。徒想像于荒烟榛草间。其说得矣。犹未晤其原
圆峤集选卷第八 第 538H 页
出于伪作。不惟其刻伪。并其文为伪。奚伪焉。秦时始未尝有峄山碑文。然则始皇纪。何以曰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生议刻石也。曰只立石而已。议刻而未果刻。果刻。太史公尽录后出六颂无遗。此初巡第一碑。何为不录也。以峄山始无文故也。然则何以立石也。曰秦法先立石后刻。始皇若再登峄山当刻之。考本纪。未再到峄山也。何以知先立后刻也。先云上邹峄山立石。下云议刻。非先立后刻乎。其行又上泰山。立石封祀。祠下逢风雨。禅梁父。乃刻所立石。其行又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其明年再登之罘刻石。始有辞。岂不明甚乎。六颂文各异。而法则一律。凡换䪨处。例皆以皇帝字起之。峄山文独不以皇帝字起之。伪作者未勘无疑焉。六颂皆古质。光芒不露。骤读如里谈。如小儿未了语。如绝国异俗语。如不甚切要。非熟读非大目力。未易喻其富丽绚缋。不遇子长。必不见录。峄山文不然。字字合俗。著题如老举人科程鍊语。不出秦人口气较然矣。亦有欲伪而未黠者。二世东行郡县。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从者名。今碑下只刻二世诏。不刻始皇时从者名。亦大疏矣。今观二世诏所刻。笔意尤软缓。大
圆峤集选卷第八 第 538L 页
不如前。伪中又有伪。不出于一手矣。杜少陵之老苍。不觉其文之误。只云枣木传刻肥失真。元美辈不悟。何足诘也。
读庐陵文
此老学博而心和。文亦平实纡馀。此人所不可及者。后人无其学。不得其心。徒欲效其文。故皆委靡苶然。可哀已。欲学此老者。当从此老所学处学。岂独此老文。凡学古人。当先契其人所学。
读南礼寄欧阳舍人书
所论后世铭志不实之弊。甚悉甚正。而曰非蓄道德而能文章者则书之。非公与是。不足以行世而传后。其言甚善而甚易知。世之知此者盖鲜矣。余昔见蘖溪李尚书请墓道文曰。窃见近世巨匠文槁。他文虽或伟丽。至墓道术。可观者绝希。盖人持所谓家状来。悉纪细行。覶缕庸璅。而请无漏毕见。不敢违而并檃揉籹撰。不敢自作主张。所以绝无可观者。盖东俗就人情太胜。且畏忤于人。虽有气节自厉者。不敢如韩熙载载还婢币。碑志将以传后。而此何足以传。今玆所请。唯以文简语直为事。一字无以循人情低仰也。蘖溪称善久之。因曰后世碑志之不古。不独就人情
圆峤集选卷第八 第 539H 页
而然。文气益下。不知轻重去就故也。史汉之长。每传人。先标其人性行数句。其下数百千言。皆由于此。此如画家传神。后人无是眼目。无是笔力。状每人之德。毕具百行。所以委苶无可观。余应曰是固然。此不独文人之罪。亦后世无此人也。古人必有一段偏长处。一生所为。皆从此来。其过人处。皆以此。过差得罪亦以此。后世不然。风气日𣻏。人不能自立。唯以输俗为务。性强梗者。耻其短于宽柔。示人必以宽柔。温和者。耻其短于刚直。示人必以刚直。此非若古人以弦韦矫性。直磋觚砻圭荏僿媮屑。终身无魁特非常之事。书之无可以怂动人心目者。是以世无大贤。亦无大恶。此如为味者。乞百家薧腊蔬醓之残弃觕陈者。投和靡烂而成。食之不甚爽口。实无一真味。不知为某鱼某肉也。此又与后世文章相似。古人为文。屈原长于骚。子长长于文。长卿长于赋。苏李长于诗。皆长其长而不耻其不能遍至也。后人稍知为文辞。先虑遗藁中一法之不备。皆依㨾效嚬。必欲旁治并通。而才殚力屈。无一艺之瑰奇。此后世人与文之相同。而俗之渐靡者也。蘖溪击节累叹。以为至言。偶阅子固文。有所感。并记是言。令后人知世俗之变。亦令勤苦为
圆峤集选卷第八 第 539L 页
墓隧事者。知循情求文之无益而不可传也。
崔烈妇赞
烈妇崔氏。富宁东三里人。十八适同邑富居里士人姜需世。乡邻以孝敬称。明岁冬与夫同日遘疹。自忘困剧。扶治尽方。竟不救。告其舅以仲子子德邵为嗣。敛封事皆殚力手釐。长侍筵几。号擗不停。出入。家人皆侦之。一日蚤起挻发。释丧负视事自如。固他人心。遗舅书曰天夺我良人。不使贱妇终事舅。皋(一作罪)已大。惟祝寿考康宁。遗父母书曰。女当从夫。未遑归宁。惟愿父母毋念不孝之女。藏置之。薄暮忽疾雷作。大电绕屋。家人惊视之。烈妇已自悬于櫩荣。壬申十一月二十五日也。距夫死十日。死至四日而血渍两眦不竭。邑人列于方伯。方伯上闻。命旌闾表异之。赞曰杀身成仁。古贤所难。藐玆一女。荒徼穷湾。无所观感。生性贞闲。彝则之赋。秉守专完。不有其身。见义所安。身轻如毛。义重丘山。延嗣己债。从容自拌。事舅无终。我皋靡刊。父母已远。乞哀念删。惟是冤血。终古不乾。须眉烨如。广绅峨冠。诵周公文。探性命关。见小利害。睽心易颜。闻烈妇风。可悛其顽。烈妇之烈。薰化有端。 仁圣之泽。靡远不殚。不识不知。同被赉颂(一作颁)。 恩命更贲。
圆峤集选卷第八 第 540H 页
绰楔朱丹。遐裔之人。孰不瞻观。忠孝之封。比屋可攀。
崔烈妇哀辞
崔烈妇卓绝之行。余既为之赞。其舅家即就刻而揭之闾。舅姜渭达大耋人。语至尚哽塞。乞复为文。益阐之。为作哀辞哀之。乃所以释其哀也。
洞天门兮豁閜。紫气垂兮飏肸。呵蛰雷兮御寒。激电光兮排雪。蕙质兮璚姿。洒乱发兮翳黂裳。登泰阶兮太息。控哀情兮涕为之先零。广大兮九州。人生兮各有所适。既殃福兮有司。独余仇兮此极。高台兮邃堂。张乐兮陈羞。众孙子兮锦衣。贺寿福兮缤献酬。彼何求兮何修。厚之兮终世。唉弱龄兮有归。虔余诚兮自励。眷山海兮成言。指颐期兮蕲偕。恫毒兮奈何。亶一改兮钻槐。上有老兮畴养。下无子兮谁托。万世长兮在后。遄同泉兮为可乐。后长白兮左溟渤。双楔屹兮炜煌。丹楣兮粉宇。自天降兮标章。腾声辉兮成虹。抗斗极兮焉穷。有生兮固有死。览运会兮悤悤。孰尊荣兮逸乐。溷卉木兮无显。竟谁丧兮谁获。愿轻重兮在撰。哀极而歌曰。肆岁旃蒙兮远迈斗南。夹岭蔀墨兮三光涵。海壖旁魄兮攒𣘘㯈。呃郁㿊抑兮不可淹息。亢然高举兮踂招摇。下视故处兮光气晦。朓珠在碱
圆峤集选卷第八 第 540L 页
淖兮𪑉而不荣。湮殚厚薶兮蕴彩葆晶。夜放英灵兮横绝云汉。为奋长歌兮灿发其奂。(据府状。烈妇殉节时。不第大冬有雷电之异。天若坼开。紫气下垂。既不目之者赞不举。乡人皆徵之。起二句云。)
五音正序
人之声音。生于中而发于喉舌齿唇牙。是为五音。而自然合于五行。此文字之所由生。而为诗为歌。协于律以成乐。所以和神人而通政教者也。古之以书同文。为王天下之三重者以此。有国之当务。鲜有进于是者。然我东。言与文异。文之音。祗当学之中国。中国亦古乐之不传已久。五方之声音不同。各是其学。棼如聚讼。莫可适从。而北方则自燕赵来。本无入声。是边鄙之陋。失正音之尤甚者。四百年来。因为帝都。为天下所宗。故中国之学者。亦多主其音。所篹中原雅音之类。乖戾极矣。 万历皇帝读乡党篇。循北音为色背如也。张江陵厉声曰色勃如也。据此可知无入声之大谬也。北方又以侵覃咸盐䪨。合于真删寒先。通协于诗律。而遂无合口之终声。果然自唐宋以来诗律。何无一犯此者也。南文忠公所谓夷夏相杂。汨淆讹伪者得之。崔世珍全不知源委。只凭此语。作四声通解。既无入声。则只三声何以谓四声通解也。既
圆峤集选卷第八 第 541H 页
无入声而只以平声之儿字作入声读。岂不大怪乎。四声之分。始于沈休文。反切之作。始于神珙法师。君实大儒。遵二人之法而衍之。分清浊五音。以三十六母。合为二十三母。而各有所属。自通摄至咸摄并十六摄。所属字母为三千七百九十七字。凡世间文字之出切行䪨取字。皆从此字母中出。列作二十四幅图。名曰切䪨指掌。此当为学之宗而不可变也。通解只有十六母而无七母。此天下古今之所无。而但出燕赵者。此可足以为训乎。我朝 庄宪大王以天纵之圣。定字音而制谚书。时皇朝黄瓒学士以文章硕儒。谪居沈阳。遣成学士三问而学焉。凡十三往还而成。其时所撰全书。失于壬辰之乱。 惠庄朝所作佛经谚解。(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圆觉经,禅宗永嘉集。)一遵是音。遍在寺刹。今取考之。与切䪨及华人䪨书之正者。无所不合。是岂非我 圣祖声音之教。可为东方万岁法乎。东方经书谚解。皆不知 庄宪朝正音。故诖舛者过半。而独舌音齿音不相溷。犹传旧音之一斑也。盖温公之作字母。已以知彻澄娘。配于端透定泥。以照穿状审禅。配于精清从心邪。其排母之序。分声之义。乃大经之不可易也。今北方舌音甚少。故近世为䪨书者。因
圆峤集选卷第八 第 541L 页
地音之讹。而附会于字母。遂以知彻澄与照穿状。合为一声。故齿音之精清从三母。独皆以三字为配。娘母居齿音。以反无所配。凡字母之相配者。皆以二字为配。其有配字之音之内。未有不配之母。如唇音之非敷奉微与帮滂并明之相配可见。故温公齿舌音之配字皆如此。安有齿音独可以或三字相配或一字而无配。若是参差淆杂者哉。世或悯娘母之无配。乃独以泥母配娘母。则齿舌音遂分裂失序。尤不成事理矣。且凡齿舌唇音之有一母二字者。非徒为重叠。知彻之于端透。照穿之于精清。非敷之于帮滂。皆微有内外开合通局等分别故也。今之书。亦皆若此。照穿状之于知彻澄则合而为一。初不知照穿精清之有别。然则只有照穿状或知彻澄可也。何为叠作二层母乎。此尤较著矣。故今之齿音字。独倍多于牙喉唇音。而古音不及牙喉唇音之半。五音当如五采之相宣均平。而如是不齐。遂至支之三韵最多。而无一字舌音。宜无是理。字母之作。既出温公。摄母五音之所属。乃不从温公之旧。岂非乖讹之无可疑者。余今手写䪨书。凡华东声音之末弊。悉就切䪨及佛经谚解正之。名曰五音正。藏之箧衍。以俟后之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