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x 页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书
  
与宋士能(甲寅)
向者乘兴之访。自仿山阴故事。然彼乃望门而返。而此则披帷而入。益知虚境实际。相去远甚。只恨溜阁之约。尚今差池。新年历款。又失迎接。为耿耿日深耳。伏惟侍馀为学。履玆益新。明钦归即多事。兼以出入时多。一切荒废。未知三十而立者。果何状尔。悼叹奈何。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7H 页
与宋士能
人物同异之辨。朱子一书殊极明快。仆尝究极庸,孟之间。自谓有见。而终不能无疑于最上一节者。今朱子皆言之矣。未知士能见之以为如何。仲思别纸送上。朱子书当考诸大全。但誊留后论。然后见还。幸甚。欲更熟思于静处耳。答稿虽不净写。何害于鄙眼。而延拖至此耶。吾辈往复。专宜著实。不比俗下长简誇耀文辞者。深望痛惩此习。以新瞻仰也。
与宋士能
示谕缕缕。可见盛意所在。而仆之欲追旧规。只为广厦藏书。可作朝夕讲诵之地。此则一愚贱斋生之职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7L 页
耳。有志可就。何论利害。为则便为。何暇观兆。然其不能当下住定。而视高明为去就者。以单居诚无益尔。亦非所以过恭也。恐高明不能尽契鄙意。然来意亦谨重有义指。敢不服膺。
答宋士能
朝书承慰。又此委问。所以提醒之甚重。仆虽顽愚。宁不知感。所苦弥日不快。是为深念。仆此来日有经理。不能读一板书。始知向来资益之为难得。如崇院宏规。昔贤之忧患后学至矣。而弦诵久绝。几何不为茂草也。意吾士能。亦应同怀。故敢有前书所云。而今奉回谕。恍然自失。天下义理。固甚无穷。然惟此一段。恐无可疑。而吾两个所见。殆乎秦越。岂不大可惧哉。从此舍置百事。益读天下之书而后。乃敢议十驾之追耳。奈何奈何。
答宋士能
被发一节。不在费说。苟以为本于夷狄。非礼之正。勿论齐,斩。断然可去。则亦明钦所服膺。如不能然而只欲乘势便宜。苟且废罢于父在之齐。而他日为斩又不能然则是终归于以被发陋俗。为隆杀之大节。而前所谓夷狄可变之义。反说不去。故鄙意以为勿论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8H 页
齐斩。去则同去。因则同因。庶几为寡过也。未知果如何。
与宋士能
挽诗本非所能。故知旧所求。每还空幅。今亦不欲强作矣。昨承谕意甚至。不敢不破戒。然太草率。不堪与于陈器之列矣。惶愧惶愧。丧家之干请挽歌。固非礼意。世之居齐斩之丧者。遽自发书于守殡之中。以干姻娅故旧之未及吊问者。尤为未安。无已则当使祝。相附请于告启期之书。使分厚者。得以携来执绋。似稍近古。顷者别纸。已认其出于此义。故于首句。特据实书之。使同志之士。有所取法。未知见者果作如何看耳。
答宋士能
自欺欺人之谕。虽涉过谦。然细推之实然。如愚怠废固不足道。虽以足下任道之勇。修己之笃。犹不免作辍相仍。则中夜自检。必有一毫不自快慊处。以是讲授于人。或至于得小为足。临深为高底。病根萌蘖于同异取舍之际。则自误误人。患亦不浅矣。年来自觉。此义较著。今亦不敢有隐。然岂谓足下必如此也。但因是而加勉于讲说之日。则于盛德。当益有光矣。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8L 页
答宋士能(丙辰)
再昨。归自法泉。贵使留书而去。开缄疾读。聊以自慰。然阙然不报。当致悬郁也。风气日恶。伏惟侍学保重。儿病安歇否。阻面且两月。心之蕴结。诚不自胜。仆从陶庵及闵叔士元,李友大心。拟登南岳。而大心重病旬馀。遂皆败兴而归。始知见高山大川。亦皆有数也。此行既甚阑珊。不能作酬唱之乐。数夜说话。亦无甚发明。要之为空往返耳。善州江山颇佳。循洛以下。多名亭。又有冶隐,笼岩之遗躅。如药哥,香娘之烈。义狗,义牛之异。令人顾望徘徊。有不胜其感奋者矣。他日对话。惟此为可说也。迁窆之仪。固多疑碍。祖遣有无。今承再谕。犹未敢信及矣。盖改葬者。为棺物毁败。改设之如葬时。则遣车苞牲。不应废阙。而不奠则无牲。此为可疑。戴德亦云。无遣奠之礼。而郑注所谓从墓之墓奠。如大敛者。何也。备要所补。未详其何据。然既明言彻奠,设奠跪告云云者。皆遣奠之礼。故当时但依此行之尔。纵使有失。非高明之误也。第更入商量。卒明示之。
答金子静(亮行)
前冬。若将邂逅骊上而不果。似若有数。至今耿结。向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9H 页
者损牍。乃得于积岁阻慕之馀。三复玩慰。不知所谢。间已盛夏。伏惟德履有相。新居亦已苟完否。择里正得亨叔为邻。此实区区一生经营而未就者。岂胜羡叹。弟妄动妄言。自速罪戾。何敢怨尤。而带累朝野。宁息无期。至于盛疏。可谓平正得体。而得罪反重。真所谓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不胜愧死。然兄则可以尤翁魁奸党之诗。自詑而自慰否。呵呵。新凉欲问舍忠州。一扣仙扉。千万递次。不敢尽意。
与姨弟任仲思(丁未)
新年忽已深春。想侍欢纳庆。学味超诣。虽昏废如此。而何日不悬恋。此顽然不死。忍见岁月之遒迈。异乡雨露。不堪丘墓之思。今将力疾而南。南北尤落落涯角矣。前秋燕鸿之恨。到此益切矣。前书辞旨眷眷。有以见求道之盛意。甚善甚善。然奈此非其人何哉。况贤既知自暴之可羞。而疑问之近道。则作圣门路。政在是矣。只宜真实心地刻苦工夫。以求向前而已。所谓工夫。莫先乎格物致知。格致莫先乎日用彝伦上理会得去。然若不读书。则难乎义利之分矣。故河南之言。以读书讲明义理。为格致之法。岂诬也哉。天下古今之书。士固不可不尽读焉。而朱子必以大学为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9L 页
六经四子之首者。诚以其规模之大。节目之详。使学者有所依据而兴起矣。河南之论学。必曰敬。朱子又谓致知。不以敬则昏惑纷扰。躬行。不以敬则怠惰放肆。持敬之方。莫先主一。小学大学。皆本于此。此皆吾儒家法。读书者不可不知也。大学之书。愚固反复乎冬春。非敢自谓融会。而若粗窥圣人用功之序。则此书诚有力矣。既无以报俯问之勤。敢以此进之。未知如何。愚每病世之学者。长简大幅。为沽名之具。亦自戒未曾体验而徒剽窃古纸。以犯古人鹦鹉之讥。今荷相与之厚。不觉絮缕至此。幸并谅之。讲读之间。常置小册子。随疑劄录。辄以相示。则敢不布闻狂瞽以求教焉。
答任仲思
前询深衣。果有左右边之异。为可疑。此非备要文字。实出于家礼本图。但家礼则以后图论之。故既于右旁曰云云。又就左旁曰云云者。文势为顺。似是承上文之意。互发之。然左旁此边二字。须删去。乃可通。未知其本旨果如是否乎。按家礼辑览图。只存右旁云云之说。而左旁注则无见焉。丘氏仪节。亦云当裳之两旁。自腋下至齐。前后相交处。皆合缝之。使相连续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0H 页
不开。是谓续衽。又覆缝其边。如俗所谓钩针者。是谓钩边云云。则可见其无左右旁之异。家礼图说。偶失照勘。而备要亦偶因之也。此等处。只宜活看。不以文害辞可乎。盖续衽,钩边之说。礼记郑注。大是明白。而特疏家乱之。遂有别用一幅之说。今若取考其所谓衽当旁等语。而参考乎朱子晚年定论。则可以一洗千古之谬。而洞见经文之本旨。今其说略载辑览。然懒甚不能写去。只在贤者学博见高。自当有折衷会心处。拙陋如愚。何敢妄加论说。便回。略此奉谢。
答任仲思
大学之说。果蒙不鄙。窃以为荣。然来谕若以愚言。为有藏乎身。而喻诸人者然。甚令人愧汗也。静坐二字。即程子,李子,朱子嫡传秘诀也。承此提问。可谅高学所诣。甚善甚善。但愚曾验之。收视静坐。要看未发气象。气象未易见。而浮念从以麻起。或复有昏垫颓塌莫可收拾之时。反不若䌷绎义理。优游沈灌。意味悦豫时境界也。三先生果亦如此。则必不劝人。愚盖不善为者。故未见其效。贤者苟鉴于愚而善为之。则可无忧矣。圣学辑要之为书。盖本于大学。而间采诸书。别立门目者。亦莫非大学中意也。其有裨君德则至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0L 页
矣。然学者何必舍近思而取此哉。前烦册子。蒙许印惠。厚意不敢忘也。但其中性理字义。尤所切愿。若不甚刓。而纸入在数束之内。则幸并印示。
答任仲思
来谕贪多务博四字。实中俗学之病。甚善甚善。从古讲学。贵在主一。如程朱读法可见。然所谓主一。亦非一生专靠一册。读此书如无他书。读前段如无后段者。斯所谓主一矣。天下书多。不可一书不过眼。但不可妨夺原业。朱夫子与魏应仲书。令兼业者甚多。退溪之教人也。作诗写字。无所不讲。沙翁之教始学。必兼以韩文,史家。若此皆未闻其不专者。诚以其不妨夺原业也。原业者。六经,四子,小学,近思录真经之谓也。小学,大学尤是初学入头下手处。此在贤者玩索而自得。愚不敢强其所不知也。乞须谅贳。
答任仲思(戊申)
一揖相别。实有所不能自胜者。即忽专伻赐书。若复面际。幸何可量。天下变怪。纷然杂出。未有畔岸。而人只以一心酬酢鏖战。其势诚难矣。彼其骋奇出诈者。一日千虑。常患不足。而苟有能居敬而守一者。则沛然应之有馀矣。今日吾辈。只患立脚不牢。不患外寇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1H 页
之入室也。尝见朱夫子诵延平所谓临患难到至难堪处。必思人甚于己者。则自然安泰(不能记其全段。大略如此。)者。而叹其真切。顷对李丈问避害之方。只举河南今日雨明日晴。吾所不知一句。不但士大夫立心制行。本当如此。较诸切切逆诈。逾思逾惑。不胜其纷乱者。利害亦相远矣。又况按伏心头。澄汰秽浊。必有天降生理。呈露于心目者哉。然此犹死生间说话。若将陆丞相崖海讲学底心事。早晚舒究。则可以旷然自失。无复一物系累心曲矣。愚滞迂拙。诚不足以答俯问之意。聊作快语。觊宽愁苦之一分耳。行事悤挠。不尽所蕴。只愿自爱。以副皇天玉成之意也。
答任仲思
夏间二书。宜即还答。仆先就峡。哀且北徙。两阻信息。只劳魂梦。乃蒙弘恕。复辱远疏。惊喜感愧。俱不可极。仍想霜令。侍奉支胜。学味超诣。日月逾迈。孝心哀陨。安得不然。仆涉夏徂秋。非病则事。往来纷扰。以迄于今。今则稍有间隙。而欲徒手系悍马。乌可得哉。闭门终日。只若台岳之坐驰。岁暮循省。惭悔欲死耳。仆既行底狼狈。亦尝验人。如仆者多矣。尽由筑基不固。见理不明。浸以瓦解。莫可奈何。是岂非来者之戒也。然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1L 页
察哀前后来谕。辞切意笃。类非勉强而能焉。则是诚而已。扩是以充。何事不做。愿更俛焉加工。勿贰勿参。当自有洒落处。见今所读何书。不离朱文否。仆尚废旧业。然早晚温习。当复禀扣。毋负初心也。一二可复。略见下方褫便书。多不尽意。统惟默谅。
才出于气。气有古今。故今之人才器力量。远不及古人。重以浮躁轻浅。多不济事。今须舍却万事。只读书讲明义理。为第一要。盖义理明。然后可使人欲退听。人欲退听。然后事事着实。
朱书固不可废。然当以经书为原业。若求切己。又莫若小学。
静而操存。动而省察二者。如鸟两翼。不可一刻偏废。胡氏所谓理会气象。是亦体验语。幸更详味。愚曾所言。今不记得。然不过是如此。节目之详。则心经备矣。前谕道在日用。随处点检。今谕摆脱旧习。俱着实语。服膺服膺。然恐病懒。无以当教。
答任仲思(庚戌)
顷蒙手复。始承贤閤违世。惊愕恸哭。不能已已。日月不留。先叔主祥事奄届。伏惟孝思益复罔极。贤閤葬事。如前谕甚当。未知果尔。而遂可行祥事于此月否。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2H 页
设不得已而退至来月。禫祭只当在本月。开元礼曰。未再周葬者。二十五月练。二十六月祥。二十七月禫。玄石曰。退祥是变礼。不可以此而更退禫月也。轻包重特。古礼明白。决然行之。岂不甚善。如患其骇俗。则亦奈何。
答任仲思
 虚灵。心之体也。知觉。心之用也云云。(心经心学图。)
按以虚灵知觉分体用。不见于程朱之训。而曾见心经释疑。有此语。意者。出于后来诸儒。而退溪因之。然吾先祖尝于 经筵。斥讲官之非曰。虚灵知觉。皆心之体。其曰具众理应万事者。具众理。体也。应万事。用也。(见年谱。)又考农岩。亦论此极明快。(见答道以书。)第未知哀尝讲究及此。而犹以分属者为优欤。抑只偶尔因袭欤。
虚灵二字。已尽心之体用。知觉二字。亦却多了。故朱子论心。多单举虚灵。岂待神明二字。然后尽心之妙用乎。盖此图。意在该载论心名目。故俱收并蓄。不厌其多。苟要皆成脉络。则是尽慎独以下一边工夫。然后复有戒惧以下一边工夫。岂有是理。
愚于此图。未曾细玩。故亦未曾随众打毁。今读来谕。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2L 页
始觉其尽有妙处。深叹哀读书不苟如此。然要之。不过是一类聚图子耳。苟能体认受用。即戒惧慎独数者足矣。乌用是许多名目哉。且学者不可先就此等铺罗敷衍处。惯了眼目。种下种子。便如邵子数学。开眼无非数也。如何如何。
 图说详其语脉。似有各各间架。各各路子。若截然不相入者。似非少欠云云。
按图说。即发明此图之意也。盖其意固如此。故其作为图子如此。又从而为之说如此。栗谷之非之也。不亦宜乎。仍叹哀能爱而知其恶矣。
 
大人则道心为主。而人心听命。即所谓人心亦道心者云云。
愚尝窃闻。寒欲衣饥欲食。是人心。衣当衣。食当食。是道心。饥寒而妄取衣食。不饥不寒而欲好衣食。是谓人欲。盖饥寒而欲衣食。虽出于形气。而能衣食其当衣食。斯所谓听命于道心。然只可谓人心之合道心。若便曰人心亦道心则失之矣。如何如何。
 坤六二章第一段云云。
来谕大体明到。有发人所未发者。三复而有馀味矣。其间谨独是义。而所以能谨之者则敬也一段。恐有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3H 页
语病。据朱子所谓敬如镜义能照。则能谨独。政是义也。
 克复章第一段云云。
按此段反复论说。精到切实。即此可以见所存。更愿当下下手。无愧此言而已。愚尝闻诸陶庵云。人之病痛。多从长处生。长于刚果者。其病为粗㬥。长于温柔者。其病为巽软。学者宜自思长处为何。病处为何。逐旋改得。不可倚靠人。此有以发明来谕。故漫及之。
 西山以勿字当思云云。
按以动当思。分明可据。朱子下说。恐宜活看。
 
李先生体认大本之说云云。(中庸首章)
按延平此语。未易领会。故朱子所论。亦有初晚之异。然愚独甚爱此语。虽不能体认他境界。而犹知此个工夫。明无可疑矣。盖众人之心。绝无未发境界。或时有霎然可见。不足据以为大本。故处事应物。多不中节。罗先生令学者。静坐看未发之前。镜明水止底本体。而延平之服习收效如此。则其路径分明可寻。然看字犹有合商量者。若便作观见意看。则不但有心要看。便非未发。其去释氏观心见性之教几希。故朱子著体认二字。则此意又大段光明。一洗纷纷之惑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3L 页
矣。来谕既谓与苏,吕,杨不同。而乃断之以就已发上说。则恐非朱子本意。盖未发不可全无工夫。如存养提醒。皆所以体认也。朱子所谓能敬则自知此者。已明指未发之前。而后来与南轩诸公。发明此意甚勤。今若反复舒究。默验于心。则未发已发之辨。必有涣然冰释者矣。如何如何。
 西山结语含糊云云。
按朱子初不惟深非杨氏之说。于延平所教。亦颇未安。及后来深有意乎未发前工夫。然后于杨氏此说。亦有取焉。西山既论列朱子语初晚之异。而又系之曰。思虑未形而知觉不昧。性之体段。自有不可掩者。则其意盖谓未发之前。亦有可体认者云尔。恐不可谓含糊。
 霎然之际。善端不掩于气而直遂。若容周思计较。则必为欲引去云云。(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章。)
愚闻诸陶庵云。恻隐之心。见于孺子将入井时者。真无挟杂。然既救之后。则鲜不有要誉纳交底意思。此等处。当猛省。来谕曲折政同此意。可知体验之密。甚善甚善。
 篁墩之失。专在于取。草庐之说。至于初晚之分。既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4H 页
有实迹之可指。又有门人所云云。则未至于大悖云云。
按朱子之教门人。固有初晚之分。抑扬之异。然篁墩用意分列以张,陆氏者。本领已非。且其所称初晚议论。亦往往失实。退溪一切斥之。是矣。
答任仲思
正心章有所之说。春兄取圃阴说。虽非朱子本意。亦不悖于理。足以备一说。其意盖以未发以前不容说。才发之时。便是不正路头。非四者本不正也。亦不待系著而后不正也。体认于心诚亦如此。但颇恍惚迫促。不若本注之平易切实也。且圃阴谓章句或问。无系著意者。恐未安。
答任仲思
前书未复。复承惠书。教戒甚至。感佩无已。老炎侍学冲胜。尤慰驰念。仆当暑益复昏惰。所读中庸。与不读时相似。近且日诵诗数篇而已。如此而岂敢望效。犹赖诸新学秀才。相守讲习。颇得四益之义。其中姓金。是冲庵先生之后。年少而质美志笃。尽有可望。以是时或自力。不敢自㬥以误人耳。前谕欲于涵养地用力。已审体验之妙。今玆三要。益觉明切。钦叹钦叹。且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4L 页
须实用其力。毋徒言语而已。则吾道之幸。亦有可商量者。徐当有反复矣。李丈说政所谓知至而后意诚者。未见可疑。来谕引程子说。亦见得是。且置此思量计较。实践久之。自当犁然矣。敬之于学。如水之在地。谓之在格致之先者。固是。谓之在诚正之中者。亦是。谓之在治平之上者。亦无不是。如何如何。论语疑义。未及细玩。然有以见用心之专。及人之盛。敢不竭智求教。中庸劄疑数条。先此书去。然皆非所谓切问矣。可愧。仆尝喜横渠不记还塞之说。读书必有劄录。顷年被伯春兄相戒。遂绝不为。比觉所读尤卤莽不聊。始知有意以为之与有意以不为。皆非天理之正。自今欲复随分劄录。以为就正之资。公亦须知此意。此间一二同志。不幸坐病。不能著实。所望于贤者。尤不浅矣。吾辈年齿已多。无分寸之进者。只坐信之不笃。求之不诚。观朱子之于南轩诸贤。何等勤至。岁月易失。会合难得。甚可忧惧。自今欲随事相关。或轻装相就。或委人相告。不复如前日之悠悠。以冀微效。未知贤者能不相鄙夷否。此须翻然知轻重内外之分。摆脱细累乃得耳。如何如何。家弟尚作举业未还。来书当转示。吾辈处此甚难。苟不能处得。老人意贴。贴则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5H 页
终非道理。伊川之教和靖是也。李丈尝曰。贤之不应举为至当。而亦不敢一直教人皆如此。要在渠自处而已。此言尽有深意矣。
答任仲思
干禄章注。程子引耕也馁在其中以明之。此段极难看。若以耕对学。以馁对不得禄。则固切于对或者之问。而有学以求禄之嫌焉。须依孔子本文。以观程子之意。盖曰学者。本以求道也。非求禄也。其不求而有时乎至者。无怪其有时乎不至也。此等处正宜活看。不以辞害意也。
三纲五常。礼之大体。按此礼。即夏礼,殷礼之礼。兼本末而言也。盖三代相承。因其本而损益其末。三纲五常。即其大体。而制度文为。即其末尔。如此看则两礼字。恐不相妨。而农岩所谓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皆礼之节文。而仁之爱义之宜礼之敬智之别信之实。则乃其大体者。已得本旨。来谕犹以为疑。何欤。
怀土怀居骤看之。似有异。然土犹位也。怀土。言不能徙也。恐与怀居同义。
与任仲思
愚夫愚妇。与造端之夫妇。未有不同。注中近自居室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5L 页
之间者是也。
费隐之理。只可求于道器二字。盖即理之用。而言理之体也。程子曰。洒扫应对。是其然。必有所以然之故。其然。即当然。理之用也。所以然之故。即理之体也。鸢飞而鱼跃。气也。理之用付焉。其所以飞所以跃之故。则莫之见也。理之体也。朱子所谓即此当然之理。冲漠之无眹者也。栗谷所谓当然者。费也。所以然者。隐也者。未始不泯然相合也。
答任仲思(甲寅)
山行才返。惠复恰至。开缄疾读。顿失疲病。仍审久住华阳。读尽中庸。所见超诣。此实静居精思心灵自悟。而抑亦大老神明。有以默告之也。虽不能一一参闻。柏悦之情。何能已已。深愿勿以石火自喜。益加奋发。以求禅家所谓大信根大疑情。方可谓善读矣。如何如何。中庸仆所难读。未知脱洒者如何。而滋惑者何处。凭便幸不惜录示。以启昏蒙。来谕不命一端。甚强人意。近世一种此论。与气质之说。均为败志。如仆固常猛省。及此而犹觉往往自沮。此亦命耶。悠悠之病。意仲思不若仆之甚。而屡加悼叹。殆所以警仆也。佩服佩服。常窃自念孔子之发愤。颜子之拳拳。曾子之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6H 页
日省。是何等工夫。学者苟见得义理无穷。岁月有限。必有欲罢不能者。而惟此一时志气。不能耐久。故益思与彊辅。一处商量。而不可得矣。奈何奈何。
答任仲思(乙卯)
月首耑翰。是别后经年第一信。披释之极。甚恨来使径归。未即布谢也。即于意外。又承十七所遣书。新春侍欢均庆。所读诗经。益有新功。区区奉贺。仆新年幸亦无疾。而霜露之感。老大之悲。俱有不自胜者。奈何奈何。锦行归后。住怀乡十馀日。日以扰扰无所事。上元后始入山间。更取中庸。一边诵习。一边劄录。庶几不失向者提诲之赐。而单居困于偷心。倍费功力。未知何时获免此破屋光景。每废卷太息而已。承谕存省不废。深为钦叹。然讲习之乐。不可久撤。天气稍和。终毋忘离岳之约也。士能以亲癠。不能来此。渠愿吾二人先会某所。则便当偷隙相随。从此勇决。惟在吾二人耳。中庸愈读愈难知。命性诸旨。尤觉疑情麻起。恐须用没世工夫。前此看得彷佛。便欲立言者真大妄尔。公亦须会此意。盖以天命为太极。而超出于性。则是以阴阳为性也。与朱子所谓太极性也。动静阴阳心也者。不啻径庭。尤翁亦云性之体。仁义礼智也。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6L 页
仁义礼智。即是理也。安得并与气而为说乎。盖所谓性者。只于气质中。剔出理一边而言也。又曰。所谓性恶者。亦是于发时。随其气之或刚或柔。而发之不中。亦非于未发之前与善相对而立也。栗谷先生以牛溪所谓未发亦有不善之苗脉者。为千万不是者。真可谓不易之定论矣。即此一书。可明气中之理。便是单指。而未发之前。有善无恶矣。今之为单指各指未发善恶之说。而谓出于尤翁者。岂不皇恐乎。吾辈之论太极全体于命性心情之内者。固未有失。而其论天命人受。为一地位处。虽亦简直得。其大意。然亦有合更商量者。朱子有曰。未有形气。浑然天理未有降付。故只谓之理。已有形气。是理降而在人。具于形气之中。方谓之性。已涉乎气矣。便不能超然专说得理也。程子曰。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又曰。在天曰命。在人曰性。是也云云。此则就赋受毫釐之间。打开说出。恐天人之际。本自如此。而吾辈见不到也。且更熟读大全语类。然后断得一是一非也。如何如何。通局说。何不条示勉斋语。仆亦不记本文。而似云太极动而阴阳形矣。近见朱子论性静情动处。或推入微眇。而终不言太极静阴阳动。且胡子本然之静。不与动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7H 页
对之论。已见深斥。则其差谬可知。而士能不能放下者。执滞之过也。于此。益知知圆行方。为铁定道理。少有差异。便堕魔道矣。前书所谕实字。参以前日发挥知字之意。深觉有味。已与士能三复矣。今来克己二字。较益明快。可见日新之功。有不自已者矣。千万努力。千万努力。大抵慎独工夫。既不可白地做去。又不可专靠知见。须以实心。实著眼实下手而已。如此则立本致知躬行三者。一以贯之。而慎独之功完矣。未知此言不悖于盛意否。
答任仲思
五月遇士能。谓自得仲思书。更经痛理会一过。益觉已见玲珑透彻。攧扑不破。每自怪以妙少年纪。得见一贯地头。如此洒落。未知曾子见处果如何。仍力攻鄙见之壅塞。令与仲思。反复会通。速图归一。观此头势。决不可以吾辈寂寥数语把揽他。只是各自奋发向前。益闻所不闻。则庶有融释脱落处。在彼在此。实无一毫私意。但因此一段。使渠信得太早在。生出无限病败。此为懊恨不可说矣。向尝对渠谓朱子于未发之旨。自信甚笃。一日说与季通甚悉。而终不晓。忽自疑此说若是。则以季通聪明。必无不晓。无乃吾见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7L 页
有病耶。遂更寻思脱然。得晚来定见。吾辈正坐无西山聪明。不能动得公耳。相与一笑。然此事真实如此。吾辈所当反省处。未知仲思以为如何。
答任仲思
意谓必来。奴回甚惘然。即承耑翰。日来侍学均胜。慰释良深。春兄得数日留连。而值人事稠扰。未有大段讲说。士能远游湖南。仲思亦不至。始拟与数公大家商量者。皆不能焉。话间未尝不慨惋也。此兄为学。比旧益亲切。谨独无自欺之功。做得颇仔细。无复向日倚靠血气。偏主知见之病。其论中庸诸旨。极多发人处。盖其所见自超脱。不肯缠绕章句。致得如此。可敬可敬。示谕欲策励勇字。甚善。然勇亦不可别条做去。只于人伦日用当行之道。真知实践。惟恐失坠。惟恐不若人。自然有气力。孟子之论集义。朱子之言战兢临履。皆此意也。曾读浩然章。觉于此处有契。承方温习。幸益玩味。旋复教告也。春兄谓为学向前。譬如制敌。先须自鼓其勇。有小敌之气。然后可以制胜。且须谨于防闲。无轻敌之心。然后可以不败。如此说尽好。而仆又谓战阵之勇。不可靠血气。只是忠臣孝子临死生之际。惟恐一跌陷于不忠不孝。此所谓勇于为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8H 页
善。㥘于为恶。学者须就戒谨恐惧上做工夫。而养气之功。亦不可阙。持其志。无㬥其气一句。恐益完备。未知如何。
答任仲思(丙辰)
各一其性。朱子所解有两句语。见者以上句。疑其为气质之性。以下句。疑其为本然之性。愚则以谓各具一太极五字。已尽之无复可疑。若如上说。则便为人物异性之归矣。如何如何。记其间亦有多少曲折。今未及检看。容俟商量更复也。鬼神之义。鄙论固有说得不详处。然自以为比盛论。稍圆活无碍。今详来谕。似未蒙深察矣。盖此义本出于李先生。而仆所首服。今为此说。必不苟尔也。第更虚心参验以见教。则当以质诸函丈。以承可否耳。李先生为参其祧庙忌祀。旬前到连山豆溪。得以从游数日。送之孔岩而别。今番所闻。比前益觉亲切。但恨悤悤多馀怀耳。近来自觉立处颇有力。见处颇脱然。每自矢保惜残年。以冀微效矣。今又被李先生警发。方深兢兢。惟恐复有闻也。
答任仲思
俗字固难说。仆亦从甚幼。已知此字之为可耻。而至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8L 页
于今。解脱不得。岂不可怜。然此亦不可强摆脱。只是实心为己。里面重时。旧习自然消剥。有大段快活处。说得到此。极好笑。李先生评论足下病处。恐只是泛然说。然苟因是痛加省察矫揉之力。则所谓不如此是药者。不待外求。而已足以副师友之望矣。未知仲思抑有别般妙剂耶。黄山谷亦有好语云。子弟诸病。皆可医。惟俗难医。医俗莫如读书。吾辈惟患读书不力。悠悠一生。殊不济事。山谷此语。尽可思也。
答任仲思
鬼神之义。前书仓卒。未暇详复也。今于静里。再将来谕。玩绎数四。窃有未敢苟同者。复以条禀。惟高明察焉。盖天地间至大至小。有形无形。何莫非理气浑融之物。而鬼神特其妙者耳。然其不离之中。有不杂者存。故朱子之于中庸。亦分合说。其以造化阴阳。释鬼神。以性情功效。释为德。如又曰。鬼神只是气之屈伸。其德则天命之实理。曰。鬼神主乎气而言。只是形而下者。曰。鬼神是气之精英。曰。鬼神之为德。言鬼神实然之理。曰。无这理则无鬼神。此皆言理复言气。分鬼神与德者也。其曰。阴阳合散。无非实者。曰。鬼神无形与声。曰。往来屈伸。理之自然。曰。入毫釐丝忽里去也。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9H 页
是这阴阳。包罗天地也。是这阴阳。此皆言气。而理在其中。合鬼神与德者也。譬如心专言之。则包性情在其中。对性而言。则有道器之别也。
与任仲思(戊午)
心说玩绎。颇有契悟。已就来纸。略加签识。须传写一本。然后却以奉禀尔。盖从来鄙见。不甚相远。而只一神字。迄未勘破。近又见朱子一说。云气之精英者为神。金木水火土非神。所以为金木水火土者是神。在人则为理。所以为仁义礼智信者是也。此与所谓木神仁金神义者。同为本性境界。未知于单言心处。亦可如此说否。气之精英者为神一句。最难融会。幸更一明教之。此处晓得。则于来说深言处。当无复窒碍也。李先生答尹丈两纸。近又参究。觉多未甚脱然处。闻仲思曾亦有质疑长牍。可并其答语。疾速寄示也。
答任仲思
废疾老传之礼。愚意终恐如摄主之仪。不改题不递迁。苟使朱鉴改题递迁。则将升受之之主于祢室。而虚祖龛以待活。晦翁岂有是理。
答任仲思(辛酉)
西来益有思傃。而日以悲扰。未克书问。顷承先施之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9L 页
问。备审侍欢多庆。进修有序。此心慰泻。何可胜言。仆岁后。再往湖南。枉过多少日月。益无端绪可言。日用之间。尤悔山积。始觉从前悠泛于口耳之习。全没巴鼻。遇事终不得力。以故深有意于本领工夫。虽不能实切下工。目前动静。似有凑泊处。不敢不以告朋友。未知贤者以为如何。仪礼可谓大段事业。四书温习。竟皆如计。则和靖之如诵己言。便是朝夕间事。钦叹之私。何异己有。第愿益加展拓。益加涵滀。以究大业。不胜大幸。
答任仲思
秋来益复恋嫪。顷承手复。辞意谆切。殆如面谭。慰泻之极。东望喟然。阴雨乖常。侍馀为学。比复冲胜。论语复诵至几篇。颓惰之馀。每闻贤者用功节度。不觉耸然有自省处。然一时意思。旋苦消散。病困忽忽无所事。溯计丙辰以后。盖不能熟读一卷书矣。又复五年。则遂将为老聩人。四十五十而无闻。则诚末如之何矣。以是深自悼叹。欲决计一住近畿。获近师友。以资警益。而生理之外。又有许多难便。仲思试一筹之如何。曾闻亦有西计。今亦不罢否。纵不能西。此身若住缘江一奥区。得以扁舟相往来。则反胜于玉华时一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0H 页
年仅一会耳。士行书谓仲思当从近一归故山。来书殊无此语。岂误传耶。此居所恃。惟伯春兄及仲思,士能。而今皆落落。伯春兄竟不成一会。而又闻欲东移。此身日觉牢落无所赖矣。一生孤穷。朋友一道。又甚疏卤如此。岂不可悲也。仆三年周易。尚未读尽。间有翻阅之功。而皆无下落。要之为懒惰自弃耳。都无可说。
答任仲思(乙丑)
求放心章集注。从前泛看。只认所引程子语。为善解而已之义。今因来疑。更详之。集注解说。似非本义。而语类二段。为定论。勉斋说又岂无所受乎。盛见甚精。深为钦服。
与任仲思(丁卯)
迁葬。据仪礼有遣车。则恐宜有遣奠。而戴德以为无遣奠。庾蔚之谓有祖奠遣奠。开元礼。有遣奠而无祖奠。备要并无。祖奠遣奠。皆不言。所据未知何从。
丧服变除练祥禫。皆有受服图式。亦各有服图。通典诸说。亦皆以禫祭所受。称禫服。而家礼于大祥云。陈禫服。于禫则无陈服之文。备要仍之而添入禫祭陈吉服而已。窃意自始死以至禫祫。变服自有次第。练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0L 页
云练服。祥云祥服。禫云禫服。方可谓名正言顺。今于大祥云禫服者。未知何据。且禫者。澹澹然平安之义。则未禫之前。径取其名。亦未为稳。未知于盛见如何。父丧中母死。尤翁与玄相书。拈出一则字。愚则以为大煞明快。可据以翻千古谬案。泉翁亦尝主此而未见见成文字。故近有问此者。未敢质言。幸为剖析见教如何。
答任仲思(戊辰)
前询礼疑不得明据。然据通典射慈说。则有杖则有庐有禫。当就出母之家。若远不得往。则别为异室。变除垩室。如亲子云云。若祭则本不为除丧。虽练祥不可行祭。何独于禫而疑之乎。妇于夫党。当从夫服。降一等而已。则嫁出姑之不见于丧服。未晓其义。不敢臆说。婿为出外姑。则无厌降之义。只以谓我甥者。谓之姑。故服之欤。容更详之。
答任仲思(辛未)
顷日付慰。计已入照。春寒不解。恭惟侍奉增卫。眷集匀庆。昨见邸报。已肃命矣。未知遂已锁直否。职事甚简。居处静便。正好饫读。中秘益资辅导。仕学兼优。德业日富。欣贺之深。不比寻常禄仕也。前书所论大全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1H 页
语类诸说同异。近才检看。诚如来谕。鄙见则尝以属之天命本体者为长。盖人生而静。即好学论所谓其本也真而静者。其下又言其未发也。五性具焉。则以上不容说者。自归于成性以前。(尤翁答朴景初书。取舍甚明。见经礼,中庸。)继善本意。固为天命之流行。而程子借引以明善情之直遂。正与太极解。圣人通复之旨相表里。惟在善读者活络看出。苟于成性以后。看得钝滞。不复辨认于不离不杂之妙。则大本真成。千差万别。而与沈酱之喻同归矣。如何如何。大抵此章甚难读。自谓些费精神。早晚相对。可得契勘。远书不能尽言。不偏者。不偏向一边也。不倚者。不倚著一边也。义微不同。未知果然否。仆杜门吟病。菽水粗宜。而所带每觉关心不能脱然。是亦命之穷矣。奈何。稚共来留数日。甚慰阻思。渠言山人处义。不可因仍苟且。坐受显擢。须以还纳告身。为第一义。下此则须严立防限。如称谓邸报之类。一切谢却。方为真不仕云。此言诚是。从前每戒于打乖惊怪。未免循常袭故。拖泥带水。今欲从头理会。则又觉凹凸矛盾。未知如何为好也。幸精思见诲。辞章措语。亦望教示大意也。近读论语性相近章。于气质本然分合之际。益觉分晓。恨不得面订也。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1L 页
答任仲思(丙子)
圣庙位次事。营关又至。令于四圣之下稍后。重行以别于东西从祀。此则须如太学五间屋。可以分排。如弊邑之狭隘。终无以变通。只俟改建命下。而营门之沮格。往而益甚。至于晚许申闻。而不许一文假贷。则所谓欲其入而闭之门。不能早归。受此困殢。无以应儒生之苦问。诚可笑也。位次事。当初乐闻。只幸其因此釐正一国。则实为好机。而此邑不可不改建。故欲于改建之后。更详节目矣。不意营门。径为行下。此则终为轻率。圣庙中釐正位次事。何可不为申闻。而擅自指挥耶。太学则四圣十哲。既非同列。不可援而为说也。如何如何。
与任仲思
金生欲赴会试。有所疑问。而吾则答以百日之限。不可旁引。只当以在殡既葬为断。期服未葬。决不可冒赴云云。未知高见如何。此便。须答渠书以付也。
答任仲思
性说久知有此见。然不谓主张如此。此说浸淫于江湖之间。将大为斯文之害。极为不幸。深望熟思而亟改之。以幸斯道。如何如何。且置己见。熟读程朱书及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2H 页
中庸首章,太极解。则自当有悟处矣。
答任仲思
心性说。本非日用切近之问。而以哀聪明通达。必无滞于一隅之理。故每思学问稍进。一获从容辨难。以期烂漫同归。初非有各立相阻如向来先辈之为。故昨年与伯春兄语到此。以为仲思心公。必有同归之日矣。及见抵伯高书。则有以认商量甚熟。主张甚力。使人心胆俱寒。意思陨穫。无复前日期望之意。故伊时奉规不免略致慨惋。非敢有相外之计矣。近者一二垂谕。似若不相鄙夷。欲与反复。幸甚幸甚。然自顾衰钝拙讷。无以当相长之益。以是悼叹。中夜无寐矣。
答任仲思
性说。真所谓天下公义理。岂有人我。但旧见粗定。新知不起。无复精力可以濯旧图新。故有所云云。而比来时取程子生之谓性章,朱子太极解各一其性一条。反复参考。似于本然气质之分。脱然无疑。盖本然本不在气质之外也。横渠于此。亦大有知见。后学只当就此等玩索。以受用而已。未知果如何。
答任仲思(壬午)
黔院人传到留札。庄玩至今。仆乘閒妄动。路值酷寒。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2L 页
几致雪里冻杀。欲留调尚衙。与陟友叙阻。转入瓶泉。与黄金诸生。为半月计矣。意外闻有 召命。章皇往迎。而 恩谕非常。惶愧深深。不料衰晚。罹此迫隘也。意谓仲思最为知我。必能善为辞于公卿士友之间。今承缕缕戒诲。愕然失图。不知所言。如果于平日认我。以有许大蕴抱。可以待时需世。则是全不明也。如知其不然。而外为人事。则是全不诚也。岂数月出仕。遽尔染俗至此耶。除却閒说。仆之空疏依旧。疾病依旧。而重之以不敢当之 恩礼。虽使大胆人当之。谁敢自以为贤。而郎当出脚耶。其大略如此。若其许多难平之端。有不敢尽陈。想或默会矣。
与任仲思(甲申)
寒甚。不审德履何似。从只依昨状。勘律止于革职为民。罪大罚轻。感祝 天恩而已。然祸机日急。时议方生。似当有加罪之 命。方束装以俟处分。假使止于今律。恐不宜晏然在此。欲迁居岭外。以谢绝学子。略仿伊川龙门故事。盖晦翁所为。则不唯力量有不及。时义亦悬异故耳。未知如何。深思见教。为仰为仰。
答任仲思
悄坐听蝉。无日不怀。仰院隶来。承拜手复。以审苦热。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3H 页
静履增护。眷集匀庆。何等慰幸。累从一味偃息。而暑證尚苦。厌食日甚。所事全没头绪。日月诚可惜。幸时赐警策。寄示新得。以起昏惰。如何如何。碑文固欲如紫云故事。浮出大石矣。不意被庸工斲小。既难更伐。不得已为小篇之计。而此文大体虽佳。终有文胜之病。虽似褒扬。而实无发挥。改撰则决知其未易。势将以是往复修润矣。盛签太疏略。殊非所望。当俟前书见答后。更为禀去。先集修改。自亡弟在时。左右已与闻矣。近欲于未死之前。亟了此功。就兴岩院中。登梓以藏板。盖此院赀力。几可办此故耳。玆报儿辈。觅上校本若干卷。须于暇日。不住删削。以卒家弟之志。以幸斯文如何。其追抄数卷及 经筵日记。须自看以作草本。然后可以禀裁。最急者。别集之当混于原集者。猝难成书。未知如何为好也。商量见教为仰。
答任仲思
陶庵集。虽不可汲汲登梓。及吾辈在时。精校以藏。实亦不可已者。故近日始略加考校。而未详义例。不敢随意删削。盖杂著则无甚可删。而间多应卒。字句间有可议者。此不妨删润否。须先为起例更示之。诗集已经诸公点圈者。多无义意。须费年岁工夫。可得齐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3L 页
整。如或不甚催促。则欲姑留之。随隙看详。未知如何。都俟面商也。
答任仲思
谕及朝夕哭奠之非二哭。偶与鄙意合。可幸。归当细考书仪。以奉复也。盖家中已事。皆合奠哭而一之。而颇有取便之嫌矣。礼意分明如是。则可遂作通行之礼矣。金台疏尚未得见。而传闻论玄石及山林云。如请黜享。则尽是快事。
答申成甫(韶○甲寅)
家弟归言为学之详。且出手状。寄意郑重。无异面晤。适病甚迟谢。至今为罪。伏惟履用比复日胜。既无科举之累。想有以自乐矣。何不垂示以警此孤陋病懦。而每尔自虚若求助者然哉。仆以懈意自弃。不复可议于入道。实知旧之所共知。特足下偶未之省耳。近颇追悔深究。其至于此者无他。直坐立志不脱然。日用多少。多姑息冀免罪尤而已。而于谨独以上达天德一段。不敢大胆下手。悠悠忽忽。竟无依据。盖当十年以前。犹不期止乎今日也。足下妙年奇气。存心道妙。日月所进。诚不可量。而第伤虎馀悸。不能不一陈于所好。如蒙不以鄙夷。而开示所存。则当复收拾旧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4H 页
闻。以毕其说矣。
答申成甫(乙卯)
伏惟新凉。侍欢增福。进道日胜。区区瞻想。向辱惠帖。谓仆近颇有进。令诵所得。未知家弟尝如何告之。致动清听也。惭愧惭愧。然足下向道方新。误意仆亦或有辅助。前后下问至再三而不以为耻。仆虽无所知。何敢不一语。卒负盛意也。盖学问无多端。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两言尽之矣。敬则一而已。知则有两焉。是非而已。远而天下万物。近而一家一身。其阴阳善恶。人兽夷夏。邪正淑慝。义利公私之别。横竖向背。转头触目。莫非此两端。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索性寻个是处而已。是则极是。非则极非。无复半是半非。温吞暖底境界。究竟到此。方为致知。苟至静以思之。至虚以察之。不二以立之。不息以持之。不患不到上知地位。吾儒眼藏。本自简直平易。与世俗口耳。训诂支离。缠绕之学。相反如此。学者要做便做。不容迟回等待矣。仆尝谓知之真。则不力而行。近始觉其偏枯害事。盖不先之以敬。则无致知之基。不从之以行。则所知无归著。朱子尝斥胡子先知后敬之说。又以行其所知。为大段欢喜。岂诬也哉。仆病伏十馀年。只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4L 页
养得虚旷閒散之习。虽因一二朋友力与警发。略见道体流行之妙。然终是志不率气。理未胜私。忧冗偷惰。作辍不常。知不足以资行。行不足以精知。回首惝恍。自分为空生空死。如足下妙年高志。宜视仆为戒。而不足以相语也。中庸终难读。初学须熟读论语。当益有力。未知近更温习否。其中士不可以不弘毅。君子不重则不威二章。仆所甚爱。未知足下曾如何看。东游之计。能不退转否。承欲与仆伴当。实符三会心之愿。令人神旺。第田家多事。舍役未成。恐无力办远游。嗟咄无已。同行者复有几人。要以何时发轫。取途何处。第欲细闻耳。属以痁證困剧。卧山间。家弟报便甚遽。而念逋谢久矣。不可复失此便。强起为此。伏惟谅之。
与申成甫
秋暑。伏惟侍学保鍊。日者辱惠书。仍谕以湖中心说之非。有以见明理之功。日有超诣。又不鄙寡闻。乐与之反复。殆曾所未有。钦服钦服。盖心统性情。言心则性在其中。言性而不外乎心。然性即天命之理。心者气之精爽。故以性对心而言。则性为纯善。而心有善恶。以心妙性而言。则当其未发。岂有不善。剖析毫缕。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5H 页
莫尚于朱子。而卒未闻于未发本体理气筑底处。断然以恶字浑之。此说一行。太极本原。终无洁净之地。而性善尧舜之论。不可复讲矣。非少事也。盖未发。既有善恶。则明德自有分数。而今之为此说者。乃出半而讳半。反使人眩扰。不可摸捉。此尤可疑。然此与人物偏全理性通局之说。同一脉络。晚学孤陋。不敢骤加辨覈。倘以老兄真聪。一番从头理会。则自当有融释脱落处。如何如何。心说二纸。适从知旧借看。玆写去。暇日熟玩。随意镌诲。则当强策驽钝。以卒所闻也。朱书已卒业。当益有进。弟正坐昏愞。趱赶不上。今夏之课。亦因仲思,士能有故不来。等待因循。近才看得数卷。无甚开发。早晚当发疑请教也。
答申成甫
前书未及修复。又承临行所留书。感领眷厚。无以为喻。伏惟趋庭尽欢。学履益胜。区区瞻向。弟夏则病暑。冬则病痰。神昏目眩。日益偷惰。德性问学。两无所进。而岁月无停机。伯春所谓男子四十。头颅可知者。实苦痛语也。近扣士行。知兄用功甚深。其于体行。亦有次第。吾辈中未尝闻如此消息。叹悦之私。有倍他人。况承有命驾之意。岂堪翘企。朋友留约。鲜克践者。只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5L 页
仰兄勇决此一著耳。曾谕斋铭。意寄甚盛。岂敢不奉承。而平生未尝为人把笔作文字。盖不欲强所不能以自欺欺人也。今亦不能破戒立说。愿兄且将近思本文。沈潜玩索。参以程朱遗书。早晚体认。必将泯然会心。不暇思于鄙作矣。如何如何。仲思报于晦间来会。欲共入沃北。以了前课。若得吾兄作旬日对讲之乐。则素愿毕矣。千万真切。
与申成甫(戊午)
承问久矣。寒疾历冬尚未修复。每怀耿结。倏已岁改。伏惟侍欢增庆。进修益新。前书眷眷。有以见发愤求助之至意。只恨仆非其人。无以辅翼其万一。恐遂一朝溘然。为无穷之恨耳。永言兴慨。怀不自已。仆孤露不死。忽见先人降生之岁。冤慕极天。尚复何言。顷往锦峡。坠马感疾。迄未轻安。移家方急。兼有土木之役。用度百出。过费心力。偷些看些。终无所得。病与齿增。鼓作不起。将何以副亲朋责望之厚乎。念兄居然老大。必有一倍感慨者矣。吾辈有志几年。尚尔卤莽。无以异于世俗庸人者。岂有他哉。受气既薄。充养无术。因循蹉跌。将无所不至矣。近觉论语中吃紧指要。只在弘毅二字。孟子之学孔而发挥。出刚大二字。中庸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6H 页
一篇。又不外此四字。则信乎千圣眼藏。无一毫衰飒慈善。因循姑息之意。而吾辈之不进。可见其故矣。况今世道罔极。正勉斋所谓私欲一大团者。苟求拔出。岂可一刻离此四字乎。然此又不可以意气袭取。强力维持。正须持敬克己。战兢临履以得之。此虽陈言。不敢不为吾兄一诵之。盖亦退翁戒高峰以四面受敌之意也。千万默会。近日所得。亦乞一一教告。俾得接续兴起。幸甚。
与申成甫(庚申)
向闻美恙顿剧。远外忧虑。无所不有。旋知有喜。朋友相庆。然日候乖和。想少愈之戒。有不胜其兢兢矣。晦翁告人以屏人事捐书册。专精神近医药。为调病之要。然弟亦尝累经大病。病中一向废书。此心无所凑泊。反觉害气矣。且取熟面文字。早晚閒看如东莱之于论语。则反复游泳之际。必有新意犁然处。栗谷之欲赴 宣庙翼瘳之日。盖有以深见其机也。此方固甚陈腐。然歧扁箧里。不妨俱收否。弟为营坟庵。往来锦山。在家日少。士行归后。不能对讲一卷书。临别益多耿结。不但为离思之苦耳。况念此时京居。尤有许多难便。须兄辈力加提掖。语默动静。一一相管。俾免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6L 页
于尤悔。为至幸。生理固亦关心。然自古旅宦酸辛。如韩,杜诗中语。何可尽数哉。如使渠供职馀暇。杜门佔毕。饥饿不能出。而兄辈割粥以饷之。则顾不为今世清事耶。好笑。
答申成甫(乙丑)
送弟人归。伏承手复缕缕。极慰离索之怀。第闻南土多疠。至犯谪庐婢从。伏想远外焦忧。何以为心。大雪不寒。蒙曀异常。学履倍加慎卫。区区悬仰。实无穷已。直中有文有行。岂意其止于斯。窃惟眷爱必欲其生。竟不能救。当倍切伤怛也。弟奉老粗宜。只是贱疾不止。痿惫转甚。读书无力。忽忽送岁。意绪自尔不乐。奈何奈何。示谕良能妙用。虽不尽言。有以仰认自得。悦豫之深。不任叹仰。愚陋尝读中庸。忽觉此理妙用。流动光明。偪塞充满。真如朱子脚指头之语。看得。及此。不觉手舞足蹈。遂以道不可须臾离一句。必欲解作欲离而不可得之意。后来自檃栝。日间言行。表里多不相应。意气日益阑珊。更求之大学诚意章及程子四箴。然后始知向者所见终涉虚远。纵使有得。不免为佛家所谓见性观心。光烁烁地。蠢动含灵。莫非佛性者。循是而行。不几近于猖狂妄行乎。未知来谕本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7H 页
意果如何。而如或一毫近此。则便是千里之谬。如何如何。后便切仰卒教之。所与家弟论明德说话。亦愿与闻耳。家弟住近。有讲习之乐否。朋友盍簪。诚非易事。及此閒暇。能讲明一部书。方不枉一会。如世务身计。亦涉第二件事。未知以为如何。
答申成甫(庚午)
向承复状。虽在忧患焦熬之中。无一日不披复也。旱炎至此。风日异常。伏惟服履慎卫。山事闻有不虞之变。极为惊叹。按图考书曲折。如在目中。彼边所为。可谓无状。然争讼而葬。非安葬之道。且吾儒之异于贼镌辈。正在义利毫分上剖判得去。而近见儒者于山事。看作别般道理。无复顾忌。实为痛惋。知盛意已判弃去。而聊以鄙怀奉诵。然独当大事。狼狈如此。日夜悲遑。必易致疾。悲念不能已。弟亲患姑不更作。而自前月。又苦尰毒。迄未完合。闷切。士行已决解归。望间当搬眷。真如南柯太守。殊可笑耳。
答申成甫
礼郎又至。甚觉难处。适承提诲。正获我心。谨已辞谢。不敢此后可得自在否。第念有问则对。既是圣训。虽刍荛之贱。皆可通行。处父母之国。而又问之以礼。则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7L 页
尤无不可对之理。只可对者则对之。不可对者则不对。方为正理。可对而不对。则是所谓闭门踰垣。不几于过乎。若身不出而言出者。未知出于何经。而先儒以讥李渤之随事尽言。驰驿上闻。则与吾辈所处异矣。古之张公艺,田游岩。未尝出而为臣。而有问则不敢不对。此其君臣之义。不在禄仕与否故也。愚尝思量如此。窃欲随时语默矣。近日更思。所谓问之以礼者。只出于文具。而 君上又视言者为可笑。则正与晦翁所论泛问泛对者同为失言。故欲断从骊湖所处之义。哀兄之牖迷。多矣。岂胜荷幸。疏末所教。岂堪喷饭。鄙家后生。固皆无性气。亦以彼人机变如神。自知非对手。故皆望风竖幡耳。宜乎陟友辈之笑其衰懦。然临事而惧。顾不胜于㬥虎冯河乎。又堪一笑。
答申成甫(辛未)
冠戒敬悉雅意。尊兄之胤。而时偕之婿。苟可以冒当。则何敢饰辞乎。自画已固。伏想谅之。飨礼昨因仲思闻之。已布鄙见矣。从古圣贤。未闻以新去丧而杀吉礼者。恐是过礼之礼。未知如何。
答申成甫
家弟税鞍。即便持被。惫劣可知。然获从胜游。出入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8H 页
胄筵。仄闻经义发难。多出意表。此实 宗社无疆之庆。今行方不枉。为宫僚甚欲其久于其位。伫见 德学之成。而离违旬望。老人寝食。已不能甘。此甚难处耳。
与申成甫
李裨人马之回。仅付数字。计已登照矣。岁华向穷。风雪阴凝。伏惟定省增卫。静学有相。仄闻日与韎韐贱夫。较射命中。以为娱乐。此固多能之一事。且为发舒宣畅之具。然如或有一毫耽玩之意。则适足为丧志。未知果如何。上蔡举史成诵。而程子以为玩物。况于射艺曲技。陈尧咨之所尝受责于贤母者乎。区区相爱。实不以小可相期。故敢以贡愚。有改无勉。惟在盛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