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x 页
渼湖集卷之十一
书
答柳知养
庶子不受吊。在大夫之丧。则其礼固宜然矣。未知通士庶。果皆如此否。兄不在而或有请吊者。则是所谓为尔哭者也。孔子曰。为尔哭也来者拜之。知伯高而来者勿拜也。是于朋友之丧。人吊则尚拜之。况在亲之丧而为尔哭者。安得以不拜。
练服一从仪礼之制。则负适衰自当不去。不然而只从家礼之制。则亦得去之而已。恐无他说也。
答柳知养
尤翁亦有笠既白。巾亦白无妨之说。然沙溪则以骇俗难之。毕竟诸贤所行。或以粗騣。或以皂布。已成一世通行之礼。程子曰。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众可也。无乃此类之谓乎。
妇人头紧。亦当视男子网巾为黑白。
祔庙时祠堂告辞中。恐当以明日跻祔之意添入。
卒哭既行祔祖之礼。而犹不忍全以神事之。故姑复于寝而以事生之礼事之。至三年而遂迁于庙。然亦只是依旧祔祖而已。今何必叠告耶。
书
答柳知养
庶子不受吊。在大夫之丧。则其礼固宜然矣。未知通士庶。果皆如此否。兄不在而或有请吊者。则是所谓为尔哭者也。孔子曰。为尔哭也来者拜之。知伯高而来者勿拜也。是于朋友之丧。人吊则尚拜之。况在亲之丧而为尔哭者。安得以不拜。
练服一从仪礼之制。则负适衰自当不去。不然而只从家礼之制。则亦得去之而已。恐无他说也。
答柳知养
尤翁亦有笠既白。巾亦白无妨之说。然沙溪则以骇俗难之。毕竟诸贤所行。或以粗騣。或以皂布。已成一世通行之礼。程子曰。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众可也。无乃此类之谓乎。
妇人头紧。亦当视男子网巾为黑白。
祔庙时祠堂告辞中。恐当以明日跻祔之意添入。
卒哭既行祔祖之礼。而犹不忍全以神事之。故姑复于寝而以事生之礼事之。至三年而遂迁于庙。然亦只是依旧祔祖而已。今何必叠告耶。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19L 页
主人以下哭从之序。祥如祔。祔如朝祖。期功以下。虽已除服。必以亲疏为先后耶。
家礼既如是。则恐不可不以亲疏为序也。
禫祭虽不用卜日之礼。必以前月下旬。预告以某日行事。似合礼意。
时祭虽亦不用卜日之礼。而下旬预告。则知礼之家皆行之。今亦用此礼。恐得之。
禫事当一依时祭。诣祠堂序立再拜。焚香读祝。奉主以出耶。且禫事与祥祭以前有异。不行参神。未知如何。
如用丘仪。则奉主一节。恐当如示。禫祭参神。家礼既言厥明行事。皆如大祥。则于此恐难异同。
吉祭日。若迁奉亲尽之主于长房。则当于前一日。与高祖以下同时改题耶。若然则告辞中。当告以迁奉与改题之由。恐不可只以亲尽当祧四字泛说。
当祧二字。依合祭埋主祝小注。改以将迁于某亲某之房似当。至于改题。则尤翁以为凡祧主改题。自是迁奉者之事。非旧主人之所当与。既迁之后。亦当有酒果告由之礼。其时改题似宜云。此说在礼疑递迁
家礼既如是。则恐不可不以亲疏为序也。
禫祭虽不用卜日之礼。必以前月下旬。预告以某日行事。似合礼意。
时祭虽亦不用卜日之礼。而下旬预告。则知礼之家皆行之。今亦用此礼。恐得之。
禫事当一依时祭。诣祠堂序立再拜。焚香读祝。奉主以出耶。且禫事与祥祭以前有异。不行参神。未知如何。
如用丘仪。则奉主一节。恐当如示。禫祭参神。家礼既言厥明行事。皆如大祥。则于此恐难异同。
吉祭日。若迁奉亲尽之主于长房。则当于前一日。与高祖以下同时改题耶。若然则告辞中。当告以迁奉与改题之由。恐不可只以亲尽当祧四字泛说。
当祧二字。依合祭埋主祝小注。改以将迁于某亲某之房似当。至于改题。则尤翁以为凡祧主改题。自是迁奉者之事。非旧主人之所当与。既迁之后。亦当有酒果告由之礼。其时改题似宜云。此说在礼疑递迁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20H 页
条。引用似宜。
答柳知养
男女不相亵。固是正终之义。而父母临绝。子女不得见。于情于理。未知如何。南溪有恐非父母之说。则子女亦当如是耶。
南溪说似是。子女恐亦当如之。
有人死于丧中。则当以衰裳或中衣复之乎。所呼恐当以丧人称之。未知如何。
复衣仍留为遗衣。不当用丧服。复古者男子称名。女子称字。栗谷则以为不可呼名。随生时所称。然则当所称为丧人者。以丧人呼之。亦不妨矣。
仪礼复而后行死事。始乃设床迁尸。以衾幠之。备要依仪节。补入以衾覆之四字于既绝之下者何也。
从仪礼之文恐是。备要所以用丘说。有不敢知矣。
始死之奠。以鬼神无象。设奠以凭依之。则不可废也。家礼及备要。俱不言何也。
始死。奠决不可阙。人家或有累日不能袭者。累日之间。使鬼神无所凭依。岂孝子之所可忍乎。
立丧主。据家礼。当各立奉奠与礼宾二主。以孝子
答柳知养
男女不相亵。固是正终之义。而父母临绝。子女不得见。于情于理。未知如何。南溪有恐非父母之说。则子女亦当如是耶。
南溪说似是。子女恐亦当如之。
有人死于丧中。则当以衰裳或中衣复之乎。所呼恐当以丧人称之。未知如何。
复衣仍留为遗衣。不当用丧服。复古者男子称名。女子称字。栗谷则以为不可呼名。随生时所称。然则当所称为丧人者。以丧人呼之。亦不妨矣。
仪礼复而后行死事。始乃设床迁尸。以衾幠之。备要依仪节。补入以衾覆之四字于既绝之下者何也。
从仪礼之文恐是。备要所以用丘说。有不敢知矣。
始死之奠。以鬼神无象。设奠以凭依之。则不可废也。家礼及备要。俱不言何也。
始死。奠决不可阙。人家或有累日不能袭者。累日之间。使鬼神无所凭依。岂孝子之所可忍乎。
立丧主。据家礼。当各立奉奠与礼宾二主。以孝子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20L 页
悲迷。不暇于礼宾而然耶。
奠是孝子之事。与宾客为礼。自是家长之事。非特以孝子之悲迷无暇而然耳。
父在父为主之论。奔丧与服问径庭。尤翁于此无论嫡庶。一主于父为主之说。然备要载奔丧之疏。庶子异宫者。似得各主其丧。未知如何。
此一义。从来最有多少窒碍。尤翁说。今不得已而且从。然亦未敢遽信得及。待异日论定。可以奉对。
人家有父祖以上亲主丧。而主丧者之妻存。则虽有亡者之妻。不得为主妇。若长子死而长孙承重。则虽长子妇在。而必以长孙妇为主妇耶。
虽父祖主宾。而主妇则当以亡者之妻。长孙承重。则其妻虽姑在。亦当为主妇。
仪礼父兄命赴者。犹称孝子名。家礼之护丧发书者。以护丧名书之。如赙奠谢状之规耶。其不赴僚友者。非但悲迷不遑。抑嫌于自名耶。备要之改仪节书式。果得朱子本意耶。
恐悲迷不遑。不欲自发书。使护丧者为之。无护丧者。则不得已而自讣于亲戚。而于僚友犹属差缓故已之耳。仪节讣书称哀子名。家礼称护丧某。今以护丧
奠是孝子之事。与宾客为礼。自是家长之事。非特以孝子之悲迷无暇而然耳。
父在父为主之论。奔丧与服问径庭。尤翁于此无论嫡庶。一主于父为主之说。然备要载奔丧之疏。庶子异宫者。似得各主其丧。未知如何。
此一义。从来最有多少窒碍。尤翁说。今不得已而且从。然亦未敢遽信得及。待异日论定。可以奉对。
人家有父祖以上亲主丧。而主丧者之妻存。则虽有亡者之妻。不得为主妇。若长子死而长孙承重。则虽长子妇在。而必以长孙妇为主妇耶。
虽父祖主宾。而主妇则当以亡者之妻。长孙承重。则其妻虽姑在。亦当为主妇。
仪礼父兄命赴者。犹称孝子名。家礼之护丧发书者。以护丧名书之。如赙奠谢状之规耶。其不赴僚友者。非但悲迷不遑。抑嫌于自名耶。备要之改仪节书式。果得朱子本意耶。
恐悲迷不遑。不欲自发书。使护丧者为之。无护丧者。则不得已而自讣于亲戚。而于僚友犹属差缓故已之耳。仪节讣书称哀子名。家礼称护丧某。今以护丧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21H 页
而不以哀子。岂非朱子之意耶。
勒帛以石林叶氏说及东坡诗观之。疑近世卒伍所带。俗号全带者近之。而但与退溪行縢之疑。沙溪所疑汉人裹足之物不合。备要又言以束胫至膝。当用何制而后。方合于古之勒帛耶。家礼与备要。俱不言腰带脚紧何也。
勒帛裹肚其制不可详。世人多以裹肚当腰带。勒帛当行縢。亦未知果如何。然如腰带足紧。俱是不容无者。不可以家礼,备要之无其文而阙也。
绖葛用粗皮。盖从尤翁说也。其说曰虽用全者。尤轻于麻绖矣。然鄙见则葛之粗恶。与麻不少异。牛溪青忽致之说。似有光鲜之嫌。未知如何。
尝闻遂翁沉葛于水。出而捣之。则其粗皮自脱。而其里之薄皮则留而不去。去骨而用之。视麻则不翅为轻。而亦不至有光鲜之嫌。亲闻之遂翁之孙广兴守定性者如此。此法似最得之。
庶子不受吊。固是大夫丧之礼。而窃疑其重宗统之意。士庶亦未异焉。且兄不在。而或有请吊者。非但为知养也。盖吊先人之丧。则与为尔哭者不同。未知如何。
勒帛以石林叶氏说及东坡诗观之。疑近世卒伍所带。俗号全带者近之。而但与退溪行縢之疑。沙溪所疑汉人裹足之物不合。备要又言以束胫至膝。当用何制而后。方合于古之勒帛耶。家礼与备要。俱不言腰带脚紧何也。
勒帛裹肚其制不可详。世人多以裹肚当腰带。勒帛当行縢。亦未知果如何。然如腰带足紧。俱是不容无者。不可以家礼,备要之无其文而阙也。
绖葛用粗皮。盖从尤翁说也。其说曰虽用全者。尤轻于麻绖矣。然鄙见则葛之粗恶。与麻不少异。牛溪青忽致之说。似有光鲜之嫌。未知如何。
尝闻遂翁沉葛于水。出而捣之。则其粗皮自脱。而其里之薄皮则留而不去。去骨而用之。视麻则不翅为轻。而亦不至有光鲜之嫌。亲闻之遂翁之孙广兴守定性者如此。此法似最得之。
庶子不受吊。固是大夫丧之礼。而窃疑其重宗统之意。士庶亦未异焉。且兄不在。而或有请吊者。非但为知养也。盖吊先人之丧。则与为尔哭者不同。未知如何。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21L 页
古礼固如是。今之世不行已久矣。恐非一人之所能猝变。况宗子不在。而支子又不受吊。则无乃为来客之所怪怒乎。
答柳知养
昨因风传闻上言事之章。未知出场如何。正深忧郁。即此书辱。既审动止有胜。所俟处分。止于 恩递。此心为之释然。且蒙以疏本见示。读之甚喜。足为 圣朝贺有言。虽未便开纳。亦不害为优容之美。非诚能上格而然乎。二字之目。想甚惶蹙。然古人以为常恐作小人。不敢少忘。惟此一念。乃所以为真正君子。今左右诚亦因此 圣教。每存儆惕。异日树立。安知不由此而益光也。元病惫未苏。而亡室入地无多日。痛苦奈何。挠甚不宣。
答柳知养
顷承辱翰。喜审迩来静履超胜。但贤閤丧期已穷。情绪倍当悽廓。无可慰者。而向来罪名尽解。前涂更辟。而承欲益坚鸥鹭之盟。以为閒中读书之计。令人叹仰不已。未知 圣朝能容左右。遂此高否。观今世变无穷。士之不幸而出脚者。堕坑落堑。真在俄顷。为诸公深忧之。不敢以贤与平瑞之少伸而为喜也。如此
答柳知养
昨因风传闻上言事之章。未知出场如何。正深忧郁。即此书辱。既审动止有胜。所俟处分。止于 恩递。此心为之释然。且蒙以疏本见示。读之甚喜。足为 圣朝贺有言。虽未便开纳。亦不害为优容之美。非诚能上格而然乎。二字之目。想甚惶蹙。然古人以为常恐作小人。不敢少忘。惟此一念。乃所以为真正君子。今左右诚亦因此 圣教。每存儆惕。异日树立。安知不由此而益光也。元病惫未苏。而亡室入地无多日。痛苦奈何。挠甚不宣。
答柳知养
顷承辱翰。喜审迩来静履超胜。但贤閤丧期已穷。情绪倍当悽廓。无可慰者。而向来罪名尽解。前涂更辟。而承欲益坚鸥鹭之盟。以为閒中读书之计。令人叹仰不已。未知 圣朝能容左右。遂此高否。观今世变无穷。士之不幸而出脚者。堕坑落堑。真在俄顷。为诸公深忧之。不敢以贤与平瑞之少伸而为喜也。如此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22H 页
汉者。病伏深山。与世不相闻。而颇闻为人睢盱。无端取怒。真所谓鹿走山林。命悬庖厨者也。然亦不欲尤人。付之一笑耳。此纸望欲独看而即灭之。于贤辈不能不妄发耳。不具。
答李廷仁
前后再度手疏。披慰久益未已。惟是哀毁之剧。气力闻颇难支。此为忧虑之深耳。比日旱炎。凡百更如何。读书一事。古人亦以为不当废。未知今览何书。而礼记亦不辍前功否。相见已久。无时不相恋。而哀既不至则竟无以一叙。每念之。未尝不邑邑。所询疑礼忌祭一献。只馔品减于常时耳。亚终献侑食读祝及告利成之外。并如常祭矣。添酒虽废。扱匙不可不为。告辞则要诀所不著。勿行亦可耳。墓祭无论新旧。用单献之礼。似乎得宜。所生亲忌祀。虽参何害。忌日丧之馀。恐无可嫌。若先庙岁首之谒。姑废恐当。不具。
与李廷仁
所询礼疑告先茔。当以最尊位为主。卒哭亦待三月。似得之矣。古礼虽有士葬踰月之文。自家礼以来。必待三月。今世皆用之。恐不可不遵耳。
答李廷仁
答李廷仁
前后再度手疏。披慰久益未已。惟是哀毁之剧。气力闻颇难支。此为忧虑之深耳。比日旱炎。凡百更如何。读书一事。古人亦以为不当废。未知今览何书。而礼记亦不辍前功否。相见已久。无时不相恋。而哀既不至则竟无以一叙。每念之。未尝不邑邑。所询疑礼忌祭一献。只馔品减于常时耳。亚终献侑食读祝及告利成之外。并如常祭矣。添酒虽废。扱匙不可不为。告辞则要诀所不著。勿行亦可耳。墓祭无论新旧。用单献之礼。似乎得宜。所生亲忌祀。虽参何害。忌日丧之馀。恐无可嫌。若先庙岁首之谒。姑废恐当。不具。
与李廷仁
所询礼疑告先茔。当以最尊位为主。卒哭亦待三月。似得之矣。古礼虽有士葬踰月之文。自家礼以来。必待三月。今世皆用之。恐不可不遵耳。
答李廷仁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22L 页
阻馀获手帖。喜审行驾利税。动止佳胜。惟是中间丧戚连仍。尚无定居。悲挠可想。为之伤叹。此间今夏幸免添病。但以儿子疾忧。阅月焦遑。今才向安耳。此外远近纷纷。谓之非变怪则不可。而自我观之。实不足争较。自有今后公议。亦可以付之一笑。相爱者且不必为之忉怛。惟杜门读书。修身俟命。最为切己事业耳。李君幼宗近有书论此事甚有理。极可喜也。石院讲会。此后能得勤笃。则何幸如之。衰病最怕书役。今亦酬答已繁。气欲眩。不具。
答洪乐真
三年中墓祭。世多用三献之礼。而愚意每以栗谷单献无祝之说为胜。盖三年中练祥之外。无三献之祭。今墓祭亦如朔望殷奠行之。恐为得宜。如是则自无多少窒碍。若或并行四节。或独行两节。皆无不可矣。未知如何。
答朴瑞东
谕及性道之说。是义理精微之筑底处。子贡当年之所未闻者。谁敢容易议到。而但以朱先生所已言者观之。凡生于天地之间。无论是人是物。同得此健顺五常之理以为性。既有是性。无不皆有自然当行之
答洪乐真
三年中墓祭。世多用三献之礼。而愚意每以栗谷单献无祝之说为胜。盖三年中练祥之外。无三献之祭。今墓祭亦如朔望殷奠行之。恐为得宜。如是则自无多少窒碍。若或并行四节。或独行两节。皆无不可矣。未知如何。
答朴瑞东
谕及性道之说。是义理精微之筑底处。子贡当年之所未闻者。谁敢容易议到。而但以朱先生所已言者观之。凡生于天地之间。无论是人是物。同得此健顺五常之理以为性。既有是性。无不皆有自然当行之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23H 页
路。但到圣人设教处。以其气禀有异。所以施于人物者。始有不能尽同者耳。此义庸学章句或问之外。见于语类者。不啻明白。而人物性异之论。始起于湖中。向来宋士能亦袭南塘之论。作此见解。此友聪明学识。诚未易得。而偶于此习于所闻而然。每恨其未及一番面论。而今则已矣。禹君之说。似亦坐此。然此非一朝口舌之争所能究竟。第以此一段议论。权行倚阁。各就日用上。着实做下学工夫。力学自修。以至知行并进。理事浸融。则所谓性道之同不同。自当有涣然时节矣。如何如何。
答朴瑞东
性道说。不妨姑徐。但于下学处。着实讲明。着实践履。积累之久。自然上达。朱子亦谓人观公状貌。不离于婴孩。高谈每及于性命。如吾陋拙虽老矣。而其识犹婴孩耳。为我谢诸君。且置此事。姑取小大学。相与逊志尽力如何。
答赵有宪
所谕课业荒废。心志颓放。固亦知自谦之过。而为学而常自见不足为最好。如是而益加奋发克治之工。则其进自不能已矣。不然而只将此等作一个好话
答朴瑞东
性道说。不妨姑徐。但于下学处。着实讲明。着实践履。积累之久。自然上达。朱子亦谓人观公状貌。不离于婴孩。高谈每及于性命。如吾陋拙虽老矣。而其识犹婴孩耳。为我谢诸君。且置此事。姑取小大学。相与逊志尽力如何。
答赵有宪
所谕课业荒废。心志颓放。固亦知自谦之过。而为学而常自见不足为最好。如是而益加奋发克治之工。则其进自不能已矣。不然而只将此等作一个好话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23L 页
头说休了。亦何益哉。切冀鞭策无怠。终有所立。幸甚幸甚。元病躯复添感气。一卧几至五旬。三四日来似少减。以此日与令伯相对。而亦不得尽情讲讨。其衰可想。然亦赖其相观之益。为不少矣。深可慰也。向来别谕。想因伯和略闻之。又因儿子以新恩蒙 赐引对面命。尤极隆重。至 谕以今日朝鲜。惟系 世孙。何可不出。且欲见面。可以吾意传之。使之入来。而又以为四皓岂不为汉而出乎。仍至于儿子并蒙 天褒。惶陨感激。益不知死所。但区区情事。终无以变动。已上章哀恳。孤 恩负义之罪。万死难赎。奈何奈何。恐尊欲闻。猥及之耳。
答赵有宪
夜来寒甚。政以添病为忧。书至果然可念。然此非一朝一夕之发。实由于过用心力而然。岂其无可悔之端耶。父母惟疾之忧。圣人之至戒。不亦可为惕然耶。乞更无忽。书中云云。可见病里存省之切。不必更容他说。只就此端绪之呈露。愈加扩充。愈加刮磨。不令更有汨没掩蔽。则所谓因其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者是也。不尔。便是骑驴觅驴耳。
答赵有宪
答赵有宪
夜来寒甚。政以添病为忧。书至果然可念。然此非一朝一夕之发。实由于过用心力而然。岂其无可悔之端耶。父母惟疾之忧。圣人之至戒。不亦可为惕然耶。乞更无忽。书中云云。可见病里存省之切。不必更容他说。只就此端绪之呈露。愈加扩充。愈加刮磨。不令更有汨没掩蔽。则所谓因其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者是也。不尔。便是骑驴觅驴耳。
答赵有宪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24H 页
前后屡辱书问。甚荷缱绻。汨于忧冗。迄未一谢。殊深歉愧。即因尊伯氏之至。又承手告。谨审霜寒侍奉多吉。为慰良多。只每说病字。此外种种无不可为悯叹。奉念又切切。奈何。乐之数日对讨。令人披豁而犹以左右之难致为恨耳。贤辈目前穷困。一至于此。诚亦人之至难堪者。然吾辈平生学道。正要此处得力。若便尔摧沮陨穫。向人邑邑。又何足观耶。更冀随处动忍。益思竿头进步。无负区区期望之意。千万千万。
答金相进
曩惠两度书。一一承览。区区欣慰。已不胜言。况满幅缱绻之意。又出寻常者耶。即此清和。閒中动止益胜。近日又做何等工夫。读何等文字。践履玩索。觉有日新之趣。而栎泉亦时有来往。有讲问之乐否。种种驰恋不已。元粗保旧日形骸。精力则顿惫矣。日困忧冗。只如此度了。不知作何状。悼叹而已。惟是近间远朋颇集。其中不无二三可望者。孙儿又冠且娶矣。此事差慰老怀耳。前寄五伦说。义理极好。思索精密条畅。其间或不无一二牵强处。大抵不易得之文字。其有关系尤甚大。可见别来进学之功。甚喜甚喜。此中诸友。亦莫不云然也。所欲面讨者甚多。恨无以致之。奈
答金相进
曩惠两度书。一一承览。区区欣慰。已不胜言。况满幅缱绻之意。又出寻常者耶。即此清和。閒中动止益胜。近日又做何等工夫。读何等文字。践履玩索。觉有日新之趣。而栎泉亦时有来往。有讲问之乐否。种种驰恋不已。元粗保旧日形骸。精力则顿惫矣。日困忧冗。只如此度了。不知作何状。悼叹而已。惟是近间远朋颇集。其中不无二三可望者。孙儿又冠且娶矣。此事差慰老怀耳。前寄五伦说。义理极好。思索精密条畅。其间或不无一二牵强处。大抵不易得之文字。其有关系尤甚大。可见别来进学之功。甚喜甚喜。此中诸友。亦莫不云然也。所欲面讨者甚多。恨无以致之。奈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24L 页
何。继此有他议论。时时寄来如何。不具。
答金相进
才得栎泉书。知贤携书从之。坐了山水胜处。数月而归。此何等奇事。回想去年孤游。尤不禁叹羡。瓦坪金生。又袖致尊辱翰。知在彼读得大学,近思二书。讲论之间。所得必不少。喜闻之极。如履用之安吉。犹若为第二事耳。此汉病忧多端。最自己耳患。见方苦剧。若更旬日如此。虽仍成废疾不难矣。苦闷奈何。秋后一临。果无纬繣。则何幸如之。此间诸友。亦闻风愿见。而惜其来已久。将不得留待而去。所谓一二可望者。岭南有数士。皆能笃志为学。其中一人。即向所同游者。李君敏哲是已。此君自三山归后。发愤用力持守处。颇可观。非复吴下阿蒙。亦未易耳。万万留面。不具。
答金相进
栎泉门人。用郑称说。三月除之者多。而相进则以为郑说。尤庵既谓寻常未晓。则不宜遽从。未知如何。
吊服三月而除。不止郑说为然。则栎门诸贤之行之者。不为无据矣。然尤翁所以寻常未晓。必自有意义。今遵而守之。不亦宜乎。
答金相进
才得栎泉书。知贤携书从之。坐了山水胜处。数月而归。此何等奇事。回想去年孤游。尤不禁叹羡。瓦坪金生。又袖致尊辱翰。知在彼读得大学,近思二书。讲论之间。所得必不少。喜闻之极。如履用之安吉。犹若为第二事耳。此汉病忧多端。最自己耳患。见方苦剧。若更旬日如此。虽仍成废疾不难矣。苦闷奈何。秋后一临。果无纬繣。则何幸如之。此间诸友。亦闻风愿见。而惜其来已久。将不得留待而去。所谓一二可望者。岭南有数士。皆能笃志为学。其中一人。即向所同游者。李君敏哲是已。此君自三山归后。发愤用力持守处。颇可观。非复吴下阿蒙。亦未易耳。万万留面。不具。
答金相进
栎泉门人。用郑称说。三月除之者多。而相进则以为郑说。尤庵既谓寻常未晓。则不宜遽从。未知如何。
吊服三月而除。不止郑说为然。则栎门诸贤之行之者。不为无据矣。然尤翁所以寻常未晓。必自有意义。今遵而守之。不亦宜乎。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25H 页
答闵甥翼烈
出继子之女。已出嫁而遭其本生祖父母丧。当服何服耶。或者以为当服小功云。此亦有所据否。
小功是。
击蒙要诀事亲章云。出入必拜辞拜谒。虽非经夜而还。亦当拜辞拜谒耶。
要诀之意。未知如何。但于经夜处。乃行此礼似宜。
晨昏之礼。侄家则拜辞拜谒矣。曾见其处从兄。晨昏并揖而辞谒。此则见于何书。而拜揖孰胜耶。
晨昏之拜。古人多如此者。慎斋于文元先生。亦每行此礼。揖则家礼居家杂仪中有之。
父丧三年之内。祖父以上祀事。设行于其家。则虽被衰麻。事当与祭。与祭之时。当着何服耶。侄家则用布直领布带平凉子耳。
布直领孝巾布带行之。自沙溪已有此论。近世知礼之家皆然。平凉子则未闻。
答张受教
备要之引杜氏说。非以此论为正而可从也。观于上下语意可知。可更详之。父丧未尽。固不可为祖禫。而吉祭何可终废也。待父丧毕。行之而入庙可矣。
答张受教
仁院学政。闻方伯留意。多所修明。士风大兴。甚盛举也。何喜如之。大牢之飨此院。事体迥别。有不容已者。终得釐正。则诚亦善事耳。
出继子之女。已出嫁而遭其本生祖父母丧。当服何服耶。或者以为当服小功云。此亦有所据否。
小功是。
击蒙要诀事亲章云。出入必拜辞拜谒。虽非经夜而还。亦当拜辞拜谒耶。
要诀之意。未知如何。但于经夜处。乃行此礼似宜。
晨昏之礼。侄家则拜辞拜谒矣。曾见其处从兄。晨昏并揖而辞谒。此则见于何书。而拜揖孰胜耶。
晨昏之拜。古人多如此者。慎斋于文元先生。亦每行此礼。揖则家礼居家杂仪中有之。
父丧三年之内。祖父以上祀事。设行于其家。则虽被衰麻。事当与祭。与祭之时。当着何服耶。侄家则用布直领布带平凉子耳。
布直领孝巾布带行之。自沙溪已有此论。近世知礼之家皆然。平凉子则未闻。
答张受教
备要之引杜氏说。非以此论为正而可从也。观于上下语意可知。可更详之。父丧未尽。固不可为祖禫。而吉祭何可终废也。待父丧毕。行之而入庙可矣。
答张受教
仁院学政。闻方伯留意。多所修明。士风大兴。甚盛举也。何喜如之。大牢之飨此院。事体迥别。有不容已者。终得釐正。则诚亦善事耳。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25L 页
答金震秀
正心章注一有之者。何谓也。欲动情胜。欲与情异欤。
有。有无之有。情与欲。无甚异同。
心不在焉注。必察乎此之此。指视听食而言欤。指心而言欤。
此指心不在而言。退溪说如此。
昨日承教。尚有未达。私欲独蔽于爱亲而不蔽于爱子何也。
爱子之心。过于爱亲之念。非私欲之蔽而何哉。然此亦常人以下多如此。甚者亦不知爱其子矣。但此处不言孝而言慈。盖以常人之情。人所易明者而云耳。然或问则又以孝为大慈为细。而以为细者如此。大者可知。此说似更善。
答郑东翼
栎泉事。何忍言。何忍言。来谕正说尽此心中事。又不
正心章注一有之者。何谓也。欲动情胜。欲与情异欤。
有。有无之有。情与欲。无甚异同。
心不在焉注。必察乎此之此。指视听食而言欤。指心而言欤。
此指心不在而言。退溪说如此。
昨日承教。尚有未达。私欲独蔽于爱亲而不蔽于爱子何也。
爱子之心。过于爱亲之念。非私欲之蔽而何哉。然此亦常人以下多如此。甚者亦不知爱其子矣。但此处不言孝而言慈。盖以常人之情。人所易明者而云耳。然或问则又以孝为大慈为细。而以为细者如此。大者可知。此说似更善。
答郑东翼
栎泉事。何忍言。何忍言。来谕正说尽此心中事。又不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26H 页
禁哀泪满面。不知晦翁,尤翁之哭南轩,春堂。何以堪过也。苦痛而已。湖中云云。诚足慨叹。正此斯文欲丧。吾道益孤之日。惟当大家协心扶持。得一个气脉。不至断绝。是第一道理。何苦乃尔。而且士之为学。只是各明自己实事而已。又何必以外至者。为顾瞻趍避也。馀人纷纷。固不须言。惟愿吾党诸君。信道不惑。终有所立。无负平日期望尔。院享事。牛溪之于栗谷。亦极持慎重。吾辈后生。议论何敢妄到。而尊所谓真情应之者。亦大率尔矣。更加审谨可矣。但考续大典。有各道书院。不禀 朝家。擅自配享者。地方官罢职。首倡儒生。限三年停举之文。 朝禁如此。如尊无为首倡可耳。何可妄生议论。使人或疑于立异耶。此意尊亦自知之。而不必开口向人。以增哓哓也。
答郑东翼
承谕读太极图。此书素称难看。其疑晦难明固也。然以左右之聪明。读来读去。岂无涣然之日乎。古人所谓千周灿彬彬。万遍将可睹。神明或告人。心灵忽自悟者。诚是至论。第以此自验如何。
答郑东翼
最长改题。当行盛祭。寒冈先生所论虽如是。渎而多
答郑东翼
承谕读太极图。此书素称难看。其疑晦难明固也。然以左右之聪明。读来读去。岂无涣然之日乎。古人所谓千周灿彬彬。万遍将可睹。神明或告人。心灵忽自悟者。诚是至论。第以此自验如何。
答郑东翼
最长改题。当行盛祭。寒冈先生所论虽如是。渎而多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26L 页
碍。果如来谕。而尤翁只以酒果告由为说。然则只如赠职改题。如盛论是矣。愚见如是。
答郑东翼
所询礼疑祖奠之前。先行夕上食。知礼家皆如此。遣奠后朝上食。则无论道路与墓所。食时行之无疑。家礼已说此矣。庐墓非独栗翁所论。朱子于母丧。返魂而常在墓所。朔望。归奠几筵。则斯亦可为后学之法。今伯氏依礼返魂于家。而哀则又遵朱子之礼。有何不可。朝夕上食。则不得同参势也。只朝夕拜墓。为伸哀之节。而朔望则归奠。亦不为全无事矣。如何如何。
答郑东翼
久阻音闻。一念如结。明叟忽以手疏致之。不胜披豁。但祥事奄过。禫期又迫。想孝思哀廓。去益罔极。区区为之伤念。新还旧居。应接之多扰势耳。近则已得定帖。可以收心读书否。近于二三诸益。所以倚仗而期望老怀。不啻倍切。愿各加奋励。勇往力进。勿堕悠悠窠窟。以张吾党之气。此汉与有幸矣。所示礼疑。既撤几筵。而犹行朝夕上食。大违礼意。虽有寒冈先生所论。恐未可从。禫服网巾之用騣。沙翁说自无可疑。然笠用白。衣带又白。网巾从以又白。亦何深妨也。元感
答郑东翼
所询礼疑祖奠之前。先行夕上食。知礼家皆如此。遣奠后朝上食。则无论道路与墓所。食时行之无疑。家礼已说此矣。庐墓非独栗翁所论。朱子于母丧。返魂而常在墓所。朔望。归奠几筵。则斯亦可为后学之法。今伯氏依礼返魂于家。而哀则又遵朱子之礼。有何不可。朝夕上食。则不得同参势也。只朝夕拜墓。为伸哀之节。而朔望则归奠。亦不为全无事矣。如何如何。
答郑东翼
久阻音闻。一念如结。明叟忽以手疏致之。不胜披豁。但祥事奄过。禫期又迫。想孝思哀廓。去益罔极。区区为之伤念。新还旧居。应接之多扰势耳。近则已得定帖。可以收心读书否。近于二三诸益。所以倚仗而期望老怀。不啻倍切。愿各加奋励。勇往力进。勿堕悠悠窠窟。以张吾党之气。此汉与有幸矣。所示礼疑。既撤几筵。而犹行朝夕上食。大违礼意。虽有寒冈先生所论。恐未可从。禫服网巾之用騣。沙翁说自无可疑。然笠用白。衣带又白。网巾从以又白。亦何深妨也。元感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27H 页
气已至十朔而不少解。近则痰嗽又益甚。不知何时能复作完人否耳。艰草只此。
答李城辅
谕及文义。此章小注中新安陈氏说。似有意思。盖仁义与利。自是相对底。就其中又亲切言之。则义与利尤好相对为说。如大学絜矩章后面。亦初以仁义为说。而至于末端。则只言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亦是此意。于此抑可见孟子之学。的是曾子所传。不可诬也。如何如何。
与李城辅
昨面殆不如不见。而阔别仍之。令人几于陨涕。不审夜来气力何似。元归税幸无恙耳。昨者窃观哀志尚议论。殊若与前日不同。不知何故误入如此。悼叹失图。归来益耿耿。然而不远复三字符。犹不能无望焉。以哀之聪明才识。苟发轫正路。守之无贰。使所知浸明而行之益力。则中心自然有得。将不胜其亹亹悦豫。向之所谓无味者。且不翅刍豢矣。能如是。自见得天下万事举无足以易之。又何至于飏了甘桃。摘彼酸梨耶。平日或不至不信老子。愿自今除却许多閒杂意思。且只取旧所读小大学语孟中庸之书及朱
答李城辅
谕及文义。此章小注中新安陈氏说。似有意思。盖仁义与利。自是相对底。就其中又亲切言之。则义与利尤好相对为说。如大学絜矩章后面。亦初以仁义为说。而至于末端。则只言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亦是此意。于此抑可见孟子之学。的是曾子所传。不可诬也。如何如何。
与李城辅
昨面殆不如不见。而阔别仍之。令人几于陨涕。不审夜来气力何似。元归税幸无恙耳。昨者窃观哀志尚议论。殊若与前日不同。不知何故误入如此。悼叹失图。归来益耿耿。然而不远复三字符。犹不能无望焉。以哀之聪明才识。苟发轫正路。守之无贰。使所知浸明而行之益力。则中心自然有得。将不胜其亹亹悦豫。向之所谓无味者。且不翅刍豢矣。能如是。自见得天下万事举无足以易之。又何至于飏了甘桃。摘彼酸梨耶。平日或不至不信老子。愿自今除却许多閒杂意思。且只取旧所读小大学语孟中庸之书及朱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27L 页
子大全语类。虚心游泳。务要精熟。如是三五年。决然渐见功效。必不待人言。而自不能舍此而他求矣。如何如何。归湖中。可以此试问弘甫。或不以此言为不然也。此君相别久。不知其间工夫果如何。而大抵似此人。恐亦未易多得。朝暮质难。定有多少资益也。
答李城辅
顷从南城还。闻尊来留数宿。才留书以去矣。一慰一怅。殆不能为心。即玆荐问。喜审归后所患无添。且有继此源源之意。令人欣满。如有重获也。又读满幅缕缕。无非真诚感悔中出来。此所谓天命微妙之本然良心发见之全体也。苟扩而充之。如火之燃。如泉之达。其于进道也。孰御焉。即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者。正谓是耳。千万更无别话。只从此立心。居敬以存之。读书以明之。反躬以实之。默默向前。孜孜不息。毋令此心更为他物所胜。终不至为一时意气则幸矣。属方感疾。伏枕昏昏。忽承此谕。不觉蹶然惊喜。略以此先之。别纸所询。容俟少间报去耳。
答李城辅
书中自讼数语甚警切。可见省察之密。今且除却许多閒言语。扫了许多閒商量。只从今日专心致志。着
答李城辅
顷从南城还。闻尊来留数宿。才留书以去矣。一慰一怅。殆不能为心。即玆荐问。喜审归后所患无添。且有继此源源之意。令人欣满。如有重获也。又读满幅缕缕。无非真诚感悔中出来。此所谓天命微妙之本然良心发见之全体也。苟扩而充之。如火之燃。如泉之达。其于进道也。孰御焉。即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者。正谓是耳。千万更无别话。只从此立心。居敬以存之。读书以明之。反躬以实之。默默向前。孜孜不息。毋令此心更为他物所胜。终不至为一时意气则幸矣。属方感疾。伏枕昏昏。忽承此谕。不觉蹶然惊喜。略以此先之。别纸所询。容俟少间报去耳。
答李城辅
书中自讼数语甚警切。可见省察之密。今且除却许多閒言语。扫了许多閒商量。只从今日专心致志。着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28H 页
实读书。着实持敬。着实力行。此外了不见一物。真使天下无以尚之。如此真积力久。自然入得圣贤门庭。从前小大病痛。到此都没了。此虽老儒陈腐之谈。然舍是而恐别无方法也。果以老子为可信。试以此用数月工夫。更来言如何也。
答李城辅
加服心制之说。尤庵集中。有可考录往。依此行之为宜。心制之或期或三年。惟在自量而处之。服色则本服尽后。只得素服素带。以终月数而已。至于不与宴乐不赴举。似情理之不容已者矣。
尤庵答李景和书曰。有服之人。虽有收养之恩。服不敢加者。以有服者自有收养之道。服不必加也。此先儒说也。外曾祖收养。亦自是道理。我自是其子孙。而今乃比之他人。服以报之。则其所以厚之者。还为似薄矣。且无于礼而创为义起。非盛德者。有所不敢。或伸私情。如心丧者之为。则不至大戾否。幸更问于知礼者而处之也。
答李城辅
诚原是通实理实心而言。如诚者自成。诚者物之终始是也。然诚之道。须人自行。故其解自道。则曰人之
答李城辅
加服心制之说。尤庵集中。有可考录往。依此行之为宜。心制之或期或三年。惟在自量而处之。服色则本服尽后。只得素服素带。以终月数而已。至于不与宴乐不赴举。似情理之不容已者矣。
尤庵答李景和书曰。有服之人。虽有收养之恩。服不敢加者。以有服者自有收养之道。服不必加也。此先儒说也。外曾祖收养。亦自是道理。我自是其子孙。而今乃比之他人。服以报之。则其所以厚之者。还为似薄矣。且无于礼而创为义起。非盛德者。有所不敢。或伸私情。如心丧者之为。则不至大戾否。幸更问于知礼者而处之也。
答李城辅
诚原是通实理实心而言。如诚者自成。诚者物之终始是也。然诚之道。须人自行。故其解自道。则曰人之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28L 页
所当自行。于不诚无物。则又曰这不字是谁。不须有个人不他方得。盖皆主人言之。所谓诚以心者以是耳。上下三个自字。当一般作自己看。丘月林所说极是。在下方可考。语类中自然之意。恐别是一义。程朱所解。未见其不同。朱子兼实理实心。而其归则要在于心。恐不必深疑耳。
丘月林云。以自成之自。作自然看。则章句云则为有以自成及末节非自成已两自字。亦俱为自然。盖只是自己耳。人禀来原有此诚。方自成得个人。自然之自。尚在自字外。而自道之自。实因此而生。
答俞汉纪
三十而立。行之始也。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行之极也。然而其间岂无行之进处乎。不惑以下。虽专言知。而知益进则行亦随而进矣。以此看了如何。
志学是知之始。要行(诚意正心)而以知(格物致知)为主。立是行之始。本于知(物格知止)而以行(意诚心正)为重。不惑知天命。是知之至。(行亦在这里熟。)从心所欲不踰矩。是行之至。(由知之至而至于此。)志字最要紧。直须结裹在从心不踰矩上。志是一志于学。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不至于圣人则不已。
丘月林云。以自成之自。作自然看。则章句云则为有以自成及末节非自成已两自字。亦俱为自然。盖只是自己耳。人禀来原有此诚。方自成得个人。自然之自。尚在自字外。而自道之自。实因此而生。
答俞汉纪
三十而立。行之始也。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行之极也。然而其间岂无行之进处乎。不惑以下。虽专言知。而知益进则行亦随而进矣。以此看了如何。
志学是知之始。要行(诚意正心)而以知(格物致知)为主。立是行之始。本于知(物格知止)而以行(意诚心正)为重。不惑知天命。是知之至。(行亦在这里熟。)从心所欲不踰矩。是行之至。(由知之至而至于此。)志字最要紧。直须结裹在从心不踰矩上。志是一志于学。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不至于圣人则不已。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29H 页
不如是。不可谓之志。
答徐有邻
胎教。○太姒之圣。必谨胎教。而有管蔡之恶。宣姜之恶。岂有胎教。而生子寿之贤。且季世胎教既废。而亦有贤有不肖。然则胎教固不足信耶。
天下之理。有常有变。有胎教者。生子必贤是常也。如太姒之于武王周公是也。无胎教者。生子必不肖亦常也。如宣姜之于朔是也。虽有胎教。而或生子不肖是变也。如太姒之于管蔡是也。虽无胎教。而生子或贤亦变也。如宣姜之于寿及文公是也。然则太姒之懿焉。而有武王周公之圣。宣姜之丑焉。而有朔之恶。其气固有自矣。管蔡之无良。不类于武王周公。而寿及文公之令德。不类于朔者。其气亦有自而然欤。人虽生于父母。而其贤愚善恶。往往有绝异者。此得于天地之游气者然也。有胎教而有管蔡。无胎教而有寿及文公。非所谓游气之所禀者乎。虽然。其本于父母之气者常也。感于天地之游气者变也。变者非人之所能与。而常者在人之所当勉也。不可以有胎教者之未必尽善。而不谨其所感之机也。
择于诸母与可者○仪礼经传通解。可当作阿。栗
答徐有邻
胎教。○太姒之圣。必谨胎教。而有管蔡之恶。宣姜之恶。岂有胎教。而生子寿之贤。且季世胎教既废。而亦有贤有不肖。然则胎教固不足信耶。
天下之理。有常有变。有胎教者。生子必贤是常也。如太姒之于武王周公是也。无胎教者。生子必不肖亦常也。如宣姜之于朔是也。虽有胎教。而或生子不肖是变也。如太姒之于管蔡是也。虽无胎教。而生子或贤亦变也。如宣姜之于寿及文公是也。然则太姒之懿焉。而有武王周公之圣。宣姜之丑焉。而有朔之恶。其气固有自矣。管蔡之无良。不类于武王周公。而寿及文公之令德。不类于朔者。其气亦有自而然欤。人虽生于父母。而其贤愚善恶。往往有绝异者。此得于天地之游气者然也。有胎教而有管蔡。无胎教而有寿及文公。非所谓游气之所禀者乎。虽然。其本于父母之气者常也。感于天地之游气者变也。变者非人之所能与。而常者在人之所当勉也。不可以有胎教者之未必尽善。而不谨其所感之机也。
择于诸母与可者○仪礼经传通解。可当作阿。栗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29L 页
谷亦已考订。当从之否。
可作阿。朱子引列女传文有是说。固不敢不从。但依本文作可。亦无所不通。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则百姓不亲可知。而先言百姓不亲者。有别般意否。
方命以教百姓之事。故先言百姓不亲。理当如此。
六德。○仁义礼智。人性之纲也。今言六德。当先仁后智。而乃以智首称者何欤。
是论其德。不论性也。
贤贤易色。○贤贤固是难事。然不必先于事君亲。而此乃首称。何也。
好善有诚则以下数者。皆可能。首称贤贤。其或以此也欤。
恒言不称老。○本注曰。老是尊称。称老是自尊。黄氏曰。人子对父母言。则须避讳老字。一则伤父母之心。一则不忍斥言。非人子自称。二说孰优欤。
亲老而其身又以老自处。则是尊同于亲矣。故不敢也。避讳不忍斥言者非是。
父母在。不许友以死。○亲在虽不许友以死。事若有可死则死。义有不可。则亲虽没。亦当不许矣。然
可作阿。朱子引列女传文有是说。固不敢不从。但依本文作可。亦无所不通。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则百姓不亲可知。而先言百姓不亲者。有别般意否。
方命以教百姓之事。故先言百姓不亲。理当如此。
六德。○仁义礼智。人性之纲也。今言六德。当先仁后智。而乃以智首称者何欤。
是论其德。不论性也。
贤贤易色。○贤贤固是难事。然不必先于事君亲。而此乃首称。何也。
好善有诚则以下数者。皆可能。首称贤贤。其或以此也欤。
恒言不称老。○本注曰。老是尊称。称老是自尊。黄氏曰。人子对父母言。则须避讳老字。一则伤父母之心。一则不忍斥言。非人子自称。二说孰优欤。
亲老而其身又以老自处。则是尊同于亲矣。故不敢也。避讳不忍斥言者非是。
父母在。不许友以死。○亲在虽不许友以死。事若有可死则死。义有不可。则亲虽没。亦当不许矣。然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30H 页
则亲在不许。指何等死也。亲不在许以死者。亦指何等死欤。
在平时。父母在而与人约死。是笃于友而忘其亲也。故谓之不可耳。若不幸而猝同患难。则其义何可避乎。死于人大矣。亲不在则亦有可许之理。然可许与否。惟视其义与非义耳。
致斋于内。散斋于外。○陈氏以一身内外言之。周氏以庙之内外言之。
祭义注曰。致斋于内。所以慎其心也。散斋于外。所以防其物也。此说恐最精。
君命召不俟驾。○朱子曰。急趍君命。行出而驾随之。行指徒行而云欤。君命虽重。圣人举措。必不若是苍黄。
朱子说为臣之礼当然。何必为疑。
有三不去。○无子妒恶疾窃盗多言。或可容置。至若不顺父母及淫。不可以三不去论。而先儒无分释语何欤。
有七去之恶而又有三不去之义。则亦只得权轻重而处之可也。
尊丈于己踰等。○既曰尊丈则踰己可知。而又曰
在平时。父母在而与人约死。是笃于友而忘其亲也。故谓之不可耳。若不幸而猝同患难。则其义何可避乎。死于人大矣。亲不在则亦有可许之理。然可许与否。惟视其义与非义耳。
致斋于内。散斋于外。○陈氏以一身内外言之。周氏以庙之内外言之。
祭义注曰。致斋于内。所以慎其心也。散斋于外。所以防其物也。此说恐最精。
君命召不俟驾。○朱子曰。急趍君命。行出而驾随之。行指徒行而云欤。君命虽重。圣人举措。必不若是苍黄。
朱子说为臣之礼当然。何必为疑。
有三不去。○无子妒恶疾窃盗多言。或可容置。至若不顺父母及淫。不可以三不去论。而先儒无分释语何欤。
有七去之恶而又有三不去之义。则亦只得权轻重而处之可也。
尊丈于己踰等。○既曰尊丈则踰己可知。而又曰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30L 页
尊丈于己踰等。指若王公大人者欤。
古人文法。自多如此。恐不必泥看。
色思温。○九思曰色思温。九容曰色容庄。何欤。
色容温亦好。庄亦好。两处各是发明一义。如圣人之温而厉则兼之矣。
毋訾衣服成器。○本注曰。訾思也。思此则疾贫。集说曰。毁其不善也。二说孰优欤。
集说是。
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本注当室。适子也。谓年未三十者。三十壮有室。代亲之端。不为孤也。然则三十后。当不称孤。而衣亦纯采耶。且吕氏曰。少而无父者。虽人之穷。然冠衣不当纯素。以遂无穷之情。惟当室为父后者行之。不当室者不然。此亦可疑。大凡人子之情。固无异于嫡庶矣。父母既没。虽庶子。何忍以不当室而纯采欤。
仪礼疏曰。指为当室者。不当室则纯采。所以然者。当室之孤。内理烝尝。外交家族。所履之事。莫非伤心。故特纯素示哀也。又曰。三十以外遭丧者。除服后即得纯采。今所言。虽是除丧。未三十不得纯采。若至三十则亦采也。此疏甚明。可以释来疑否。
古人文法。自多如此。恐不必泥看。
色思温。○九思曰色思温。九容曰色容庄。何欤。
色容温亦好。庄亦好。两处各是发明一义。如圣人之温而厉则兼之矣。
毋訾衣服成器。○本注曰。訾思也。思此则疾贫。集说曰。毁其不善也。二说孰优欤。
集说是。
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本注当室。适子也。谓年未三十者。三十壮有室。代亲之端。不为孤也。然则三十后。当不称孤。而衣亦纯采耶。且吕氏曰。少而无父者。虽人之穷。然冠衣不当纯素。以遂无穷之情。惟当室为父后者行之。不当室者不然。此亦可疑。大凡人子之情。固无异于嫡庶矣。父母既没。虽庶子。何忍以不当室而纯采欤。
仪礼疏曰。指为当室者。不当室则纯采。所以然者。当室之孤。内理烝尝。外交家族。所履之事。莫非伤心。故特纯素示哀也。又曰。三十以外遭丧者。除服后即得纯采。今所言。虽是除丧。未三十不得纯采。若至三十则亦采也。此疏甚明。可以释来疑否。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31H 页
豫让章。○豫让不过战国之一义士耳。观于范氏中行氏之说则可知。谓之为知己死可。谓之忠于君则不可。朱子取而列诸忠臣之中何欤。抑不以人而废其不怀二心之言欤。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何可以前日之不忠。而掩其今日之忠乎。不独不怀二心之言。为不可废。其主死无后。而为之报仇。至于杀身而无悔。岂不可谓之忠乎。
石奋对案不食。○此与焦千之终日不语同。然于师弟间则不害为不屑之教。而于父子间则固当正言责之。何必若是欤。
教亦多术。对案不食与正言责之。皆无不可。然父子以贼恩为戒。不食所以示其微意也。反不胜于便加声气耶。
邓攸事。○邓攸本传。史臣曰。弃子存侄。以义断恩。若力所不能。自可割情。何至预加徽纆。绝其奔走。斯岂慈父仁人之心哉。卒以无嗣宜也。若如是说。则伯道之无儿。虽谓之天道有知可乎。
邓攸之以其子缚树而去。朱先生亦谓之已甚。告刘子澄删去小学中。然原其弃子存侄之心。实出于苦心至情。有足尚者。天道有知。古人亦有如此言者。无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何可以前日之不忠。而掩其今日之忠乎。不独不怀二心之言。为不可废。其主死无后。而为之报仇。至于杀身而无悔。岂不可谓之忠乎。
石奋对案不食。○此与焦千之终日不语同。然于师弟间则不害为不屑之教。而于父子间则固当正言责之。何必若是欤。
教亦多术。对案不食与正言责之。皆无不可。然父子以贼恩为戒。不食所以示其微意也。反不胜于便加声气耶。
邓攸事。○邓攸本传。史臣曰。弃子存侄。以义断恩。若力所不能。自可割情。何至预加徽纆。绝其奔走。斯岂慈父仁人之心哉。卒以无嗣宜也。若如是说。则伯道之无儿。虽谓之天道有知可乎。
邓攸之以其子缚树而去。朱先生亦谓之已甚。告刘子澄删去小学中。然原其弃子存侄之心。实出于苦心至情。有足尚者。天道有知。古人亦有如此言者。无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31L 页
或太深否。以天理言之。挈两儿而同其死生。幸而俱全则大善。不幸而并命。此心亦可以无憾矣。惜其不出于此也。
答徐有邻
大学之书。○新安陈氏曰。三代有小学大学之教法。未有书也。若如是说。则夏殷周学校所以教人者。果从何处下工欤。规模节目之详。既不可以口授。则亦当以书籍相传。直谓之未有书也。未知何如。
虽三代之教。恐不可谓无书。来疑良是。
能尽其性。○既言尽其性则知在其中。而乃表出一知字于其上何欤。
此知字。非以性言之。而以质言。朱子解中庸。亦以为聪明睿知。生知之质也。
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按白虎通曰。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尚书大传曰。十三入小学。二十入大学。说者以为八岁十五岁。天子世子之礼。十三二十岁。则公卿大夫元士适子之礼。此说分晓甚明。而朱子通上下。以白虎通为断何也。内则曰。十年出就外傅。若如白虎通。则八岁小学。反在就
答徐有邻
大学之书。○新安陈氏曰。三代有小学大学之教法。未有书也。若如是说。则夏殷周学校所以教人者。果从何处下工欤。规模节目之详。既不可以口授。则亦当以书籍相传。直谓之未有书也。未知何如。
虽三代之教。恐不可谓无书。来疑良是。
能尽其性。○既言尽其性则知在其中。而乃表出一知字于其上何欤。
此知字。非以性言之。而以质言。朱子解中庸。亦以为聪明睿知。生知之质也。
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按白虎通曰。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尚书大传曰。十三入小学。二十入大学。说者以为八岁十五岁。天子世子之礼。十三二十岁。则公卿大夫元士适子之礼。此说分晓甚明。而朱子通上下。以白虎通为断何也。内则曰。十年出就外傅。若如白虎通。则八岁小学。反在就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32H 页
傅之前欤。
诸说之牴牾。或是世各殊制。人各异闻。皆不可知。惟是教欲及早。学忌过时。虽以今人言之。至于八岁十五岁。无不可以服习小大学之教。而顾乃迟之以七年五年之久。不进之此学。则坐失几年日月。岂不可惜乎。朱子之以白虎通为断者。必有精义。谁敢更容异说乎。其人虽非儒者。此篇则实先王教人之遗意也。宜朱子之取之也。
明德。○朱子答问明德是心是性者。乃引张子心统性情告之。既曰统焉。则心于明德。当为之主欤。先儒之解明德。不一其说。或曰虚灵不昧明也。具众理应万事德也。或曰明属心兼理气。德属性该体用。或不言性而言心。或不言心而言性。皆未免分裂破碎。夫明德者。乃本然之一明德也。岂可分而离之。作两端看耶。独浅说有曰夫德而谓之明者。以其虚而且灵。具仁义礼智之性。而足以应夫万事也。此说最分明。深得朱子之意。未知何如。
统性情之心。即是明德。非有二也。若以心为明德之主。则是二之也。恐不免说时差耳。其辨论诸儒说。以浅说为得朱子意者。极明白可喜。
诸说之牴牾。或是世各殊制。人各异闻。皆不可知。惟是教欲及早。学忌过时。虽以今人言之。至于八岁十五岁。无不可以服习小大学之教。而顾乃迟之以七年五年之久。不进之此学。则坐失几年日月。岂不可惜乎。朱子之以白虎通为断者。必有精义。谁敢更容异说乎。其人虽非儒者。此篇则实先王教人之遗意也。宜朱子之取之也。
明德。○朱子答问明德是心是性者。乃引张子心统性情告之。既曰统焉。则心于明德。当为之主欤。先儒之解明德。不一其说。或曰虚灵不昧明也。具众理应万事德也。或曰明属心兼理气。德属性该体用。或不言性而言心。或不言心而言性。皆未免分裂破碎。夫明德者。乃本然之一明德也。岂可分而离之。作两端看耶。独浅说有曰夫德而谓之明者。以其虚而且灵。具仁义礼智之性。而足以应夫万事也。此说最分明。深得朱子之意。未知何如。
统性情之心。即是明德。非有二也。若以心为明德之主。则是二之也。恐不免说时差耳。其辨论诸儒说。以浅说为得朱子意者。极明白可喜。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32L 页
止于至善。○明德新民。乃是二件物事。而至善乃是二件物事之极工也。宜不可与明德新民同列。而今乃并叙于纲领。为三件事何欤。
止至善与明明德新民。谓之三言则可。谓之三事则不可。盖传文中有说明德处。有说新民处。有说止至善处。皆统于此三言者。故以是为一书之纲领云尔。非谓真有三个事各占一地头也。
朱子曰。才知止。五者自然相因而见。又曰。定静安三字分节次。其实知止后皆容易进。但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最是难进处。前后之说。有难易不同者何欤。说者所谓大小层级之说。终始未妥。不知何据。
此五者。虽是功效次第自然相因而见。然其中亦不害有难易。朱子之说。未见其有前后之不同也。幸深体认之如何。
先诚其意。○朱子曰。欲其必自慊而毋自欺也。必自慊三字。诸本皆作一于善。而祝氏因文公适孙鉴言以为公绝笔改定。仍成正本。陈氏则以为一于善则欠于浑成。必自慊。实为痛快该备。吴氏则以为自慊乃毋自欺后功效。难以居先。一于善三
止至善与明明德新民。谓之三言则可。谓之三事则不可。盖传文中有说明德处。有说新民处。有说止至善处。皆统于此三言者。故以是为一书之纲领云尔。非谓真有三个事各占一地头也。
朱子曰。才知止。五者自然相因而见。又曰。定静安三字分节次。其实知止后皆容易进。但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最是难进处。前后之说。有难易不同者何欤。说者所谓大小层级之说。终始未妥。不知何据。
此五者。虽是功效次第自然相因而见。然其中亦不害有难易。朱子之说。未见其有前后之不同也。幸深体认之如何。
先诚其意。○朱子曰。欲其必自慊而毋自欺也。必自慊三字。诸本皆作一于善。而祝氏因文公适孙鉴言以为公绝笔改定。仍成正本。陈氏则以为一于善则欠于浑成。必自慊。实为痛快该备。吴氏则以为自慊乃毋自欺后功效。难以居先。一于善三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33H 页
字。不可易。附注蒙引。亦以一于善为明白。诸说纷纭若是未定。不知当何据从。
既曰实其心之所发。则便是一于善之工夫。欲其以下说其功效。故只言自慊。而一于善之意已跃如矣。且自慊自欺二者。是说一诚一伪。盖非诚便伪。非伪便诚。非自欺即是自慊。非自慊即是自欺。是反覆相褙。说要如此。不要如彼。说得周匝痛快。极令人竦动。若但曰一于善而毋自欺。则便似少精采。自欺与自慊。非有两层。而吴氏乃欲分先后看。大非朱子之意。
答徐有邻
蒙宥归税。欣贺曷已。况省觐之馀。动止佳吉。想益感祝也。此间昔疾幸少减。而日昨 严教惶悚。不知所容。但一陈私义。仍蒙 恩递。霜雪雨露。无往而非天地之仁耳。又得与左右源源讲讨。则岂复有馀念耶。丧馀入临。虽亦人情之难免。而田里放逐。其视门黜。不啻为重。门黜者尚不敢入。则今日罪名。似不宜为此而轻动也。如何如何。不具。
答徐有邻有防
客腊小晦佥惠帖。尚有馀慰。岁色忽翻。缅惟侍下动止益膺新庆。惟忧定亦快去久矣。区区遥贺。元凡百
既曰实其心之所发。则便是一于善之工夫。欲其以下说其功效。故只言自慊。而一于善之意已跃如矣。且自慊自欺二者。是说一诚一伪。盖非诚便伪。非伪便诚。非自欺即是自慊。非自慊即是自欺。是反覆相褙。说要如此。不要如彼。说得周匝痛快。极令人竦动。若但曰一于善而毋自欺。则便似少精采。自欺与自慊。非有两层。而吴氏乃欲分先后看。大非朱子之意。
答徐有邻
蒙宥归税。欣贺曷已。况省觐之馀。动止佳吉。想益感祝也。此间昔疾幸少减。而日昨 严教惶悚。不知所容。但一陈私义。仍蒙 恩递。霜雪雨露。无往而非天地之仁耳。又得与左右源源讲讨。则岂复有馀念耶。丧馀入临。虽亦人情之难免。而田里放逐。其视门黜。不啻为重。门黜者尚不敢入。则今日罪名。似不宜为此而轻动也。如何如何。不具。
答徐有邻有防
客腊小晦佥惠帖。尚有馀慰。岁色忽翻。缅惟侍下动止益膺新庆。惟忧定亦快去久矣。区区遥贺。元凡百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33L 页
只依然旧年㨾子。而殊方逢春。不耐万感。奈何。此则老病将死。竟无一成。固无足向人说。惟如尊兄弟年力富强。及此时汲汲进修。无负平昔期望之深。则老夫亦有幸焉耳。不具。
答徐有邻
前书承览已久。而比益病惫。倦于酬答。且便使绝稀。至今阙然。想深见讶。日者又因京里传到去月辱翰。喜审板舆利税。荣养动止增吉。区区欣贺曷已。为官例不免小小挠汨。然正以此时。得优游外邑。以试弦歌之治。岂不乐事。而邑子中如刘君外。有可以引而教之者否。西关自是声妓繁华之场。殷虽小邑。此事亦不应全乏。望须清心寡欲。如得暇日。专心经传。以为异日收用之基本。则吾党之幸耳。此病幸免甚添。归事为疠气所梗。将不免过夏此中。极以为挠耳。不具。
答吴鼎三
近有一奇事。松京有一士年今六十有五。自昨岁始有志此学。书来道意。辞甚恳笃。令人惊叹。因此思之。如贤辈之年壮气盛。兼有师友切磨之助。而顾不肯专心壹力策励向前者。岂不有愧于此老耶。
答郑承毅
诚者物之终始。○此诚字。章句则专主实理言。而或问则又兼实理实心而言。章句或问。皆朱子手笔之书。而言各不同何欤。
两说实相贯通。
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上物字是生物。下物字是事物耶。
不诚是主人而言。则无物之物。当以事物看。
答徐有邻
前书承览已久。而比益病惫。倦于酬答。且便使绝稀。至今阙然。想深见讶。日者又因京里传到去月辱翰。喜审板舆利税。荣养动止增吉。区区欣贺曷已。为官例不免小小挠汨。然正以此时。得优游外邑。以试弦歌之治。岂不乐事。而邑子中如刘君外。有可以引而教之者否。西关自是声妓繁华之场。殷虽小邑。此事亦不应全乏。望须清心寡欲。如得暇日。专心经传。以为异日收用之基本。则吾党之幸耳。此病幸免甚添。归事为疠气所梗。将不免过夏此中。极以为挠耳。不具。
答吴鼎三
近有一奇事。松京有一士年今六十有五。自昨岁始有志此学。书来道意。辞甚恳笃。令人惊叹。因此思之。如贤辈之年壮气盛。兼有师友切磨之助。而顾不肯专心壹力策励向前者。岂不有愧于此老耶。
答郑承毅
诚者物之终始。○此诚字。章句则专主实理言。而或问则又兼实理实心而言。章句或问。皆朱子手笔之书。而言各不同何欤。
两说实相贯通。
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上物字是生物。下物字是事物耶。
不诚是主人而言。则无物之物。当以事物看。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34H 页
答郑承毅
来谕足见切问近思之功。以是自治则病可袪矣。然上蔡有言。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如尊之不能舒缓宽大之病。岂非自家之性偏者乎。日用之间。才觉有如此證候。便就此痛与克去。则亦自归于从容不迫矣。此是直截方法。幸勿疑试之如何。用力之久。自当知其趣矣。忌日只祭当位。非愚之言。朱先生所行然耳。故愚每以此为礼之正也。两位设馔。巍岩图式。恐多可疑。不可遵。先祭酒而后奠酒。凡祭皆然。备要说恐当从。用醋。古人于饮食。以醋为最重故也。最长房。谓高祖支孙中第一长者。于宗孙未论祖行父行。其为最长者当之。不止为宗孙兄弟也。
来谕足见切问近思之功。以是自治则病可袪矣。然上蔡有言。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如尊之不能舒缓宽大之病。岂非自家之性偏者乎。日用之间。才觉有如此證候。便就此痛与克去。则亦自归于从容不迫矣。此是直截方法。幸勿疑试之如何。用力之久。自当知其趣矣。忌日只祭当位。非愚之言。朱先生所行然耳。故愚每以此为礼之正也。两位设馔。巍岩图式。恐多可疑。不可遵。先祭酒而后奠酒。凡祭皆然。备要说恐当从。用醋。古人于饮食。以醋为最重故也。最长房。谓高祖支孙中第一长者。于宗孙未论祖行父行。其为最长者当之。不止为宗孙兄弟也。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34L 页
两位设馔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此仿家礼祭始祖设馔图式而为者。饭羹各设而饼面则合设。亦出于此。鱼肉即是汤也。非鱼肉之外。更别有汤也。如欲用鱼肉脍之类。则别设为第三行亦可。果则用耦数礼也。鱼肉多寡从宜。今人以脯与佐饭为二物。而古人通谓之脯云。
答郑承毅
忽从京里传到前月初六辱书。谨审霜寒。侍履佳胜。又不废中庸温习之工。喜慰何可言也。书后恰满一朔。动止复何如。此间昔疾似少减。但苦难苏耳。栎泉奄作泉下人。痛廓久益不堪。奈何奈何。书中云云。可见策励奋发之意。殊甚叹仰。然苟无沈潜涵养之力。从容玩索之趣。有以接续而不已。则一时意气能得几时在耶。此最吾辈之所当共勉也。伽倻结庐之计
삽화 새창열기
此仿家礼祭始祖设馔图式而为者。饭羹各设而饼面则合设。亦出于此。鱼肉即是汤也。非鱼肉之外。更别有汤也。如欲用鱼肉脍之类。则别设为第三行亦可。果则用耦数礼也。鱼肉多寡从宜。今人以脯与佐饭为二物。而古人通谓之脯云。
答郑承毅
忽从京里传到前月初六辱书。谨审霜寒。侍履佳胜。又不废中庸温习之工。喜慰何可言也。书后恰满一朔。动止复何如。此间昔疾似少减。但苦难苏耳。栎泉奄作泉下人。痛廓久益不堪。奈何奈何。书中云云。可见策励奋发之意。殊甚叹仰。然苟无沈潜涵养之力。从容玩索之趣。有以接续而不已。则一时意气能得几时在耶。此最吾辈之所当共勉也。伽倻结庐之计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35H 页
善矣。而又安得弃了眼前岁月。坐待此事之成。而始做这个工夫耶。近有意外 除命。已入辞免文字。未知 批旨如何。方此悚俟耳。不具。
答郑承毅
顷得姜君书。闻将与郑李诸友约书会。殊令人喜听也。持心处身之际。必更加谨慎。士之为行。自家乡始。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如何如何。
如人欲听其言而沮败之。使其不听。欲行其道而沮败之。使其不行。欲用其人而沮败之。使其不用。皆是沮败之者。正拂戾之意。
仁者散财故得民。既得矣则财之在府库者。亦无悖出之患。此乃自然之应。不仁则终至亡身。而财非其财矣。此一段。正是因上文而反复之之辞耳。
答郑承毅
缅礼所询。似皆得之。其当服三年者必服缌。缌则必三月而后除礼也。惟吊服加麻者。既葬而即除耳。改葬之虞。丘氏虽有其说。虞所以安神也。神之在庙既久。则无事于复安。故朱子则只葬毕。设奠于墓前。哭而归。既归。又出当位之主于正寝而祭之。略如朔望之仪。有祝以告之讫。还主于庙耳。尤翁常主此说。故
答郑承毅
顷得姜君书。闻将与郑李诸友约书会。殊令人喜听也。持心处身之际。必更加谨慎。士之为行。自家乡始。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如何如何。
如人欲听其言而沮败之。使其不听。欲行其道而沮败之。使其不行。欲用其人而沮败之。使其不用。皆是沮败之者。正拂戾之意。
仁者散财故得民。既得矣则财之在府库者。亦无悖出之患。此乃自然之应。不仁则终至亡身。而财非其财矣。此一段。正是因上文而反复之之辞耳。
答郑承毅
缅礼所询。似皆得之。其当服三年者必服缌。缌则必三月而后除礼也。惟吊服加麻者。既葬而即除耳。改葬之虞。丘氏虽有其说。虞所以安神也。神之在庙既久。则无事于复安。故朱子则只葬毕。设奠于墓前。哭而归。既归。又出当位之主于正寝而祭之。略如朔望之仪。有祝以告之讫。还主于庙耳。尤翁常主此说。故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35L 页
愚亦依此行之矣。自墓而归。暂脱绖带而行。至祭于正寝时。方更着而行事。其于平时服用。只与他缌同。如屦制皮亦可。草亦可矣。
答赵时简
示意谨悉。练祥之行于墓。未之前闻。奉主于寓中而祭之。恐为得之。殇丧虽未及葬。既出殡远处。则亦不必以此为拘。盖丧在同宫。则虽臣妾。葬而后祭者。为其吉凶相错。祭不可以犯染而行之也。是以在异宫。则虽期以下。皆许既殡而祭。亦为其无相错犯染之患耳。愚见如此。未知是否。更博询而处之如何。
答赵时简
魂魄初虞后。宜埋于家庙两阶间。而城中士夫家。非但家庙非古制。鲜有屏洁处。且迁徙无常。还埋墓所何如。
似是。
宾客于祥日有来问者。则世或盛备肉馔而待之。宾主皆难免无识之讥矣。鄙见欲以饼果之属。谢其来问之意。愿承指教。
所论极是。
答金晦彬
答赵时简
示意谨悉。练祥之行于墓。未之前闻。奉主于寓中而祭之。恐为得之。殇丧虽未及葬。既出殡远处。则亦不必以此为拘。盖丧在同宫。则虽臣妾。葬而后祭者。为其吉凶相错。祭不可以犯染而行之也。是以在异宫。则虽期以下。皆许既殡而祭。亦为其无相错犯染之患耳。愚见如此。未知是否。更博询而处之如何。
答赵时简
魂魄初虞后。宜埋于家庙两阶间。而城中士夫家。非但家庙非古制。鲜有屏洁处。且迁徙无常。还埋墓所何如。
似是。
宾客于祥日有来问者。则世或盛备肉馔而待之。宾主皆难免无识之讥矣。鄙见欲以饼果之属。谢其来问之意。愿承指教。
所论极是。
答金晦彬
渼湖集卷之十一 第 236H 页
来谕有科后一出之意。良所翘企。但在我者自无为己实心。所谓师友讲论也是閒事。经历渐多。觉此意甚切。窃愿朋友之有意此事者。先于实心二字。立得基址牢固。然后方有进步处。庶免为小人之归耳。如何如何。
答李命浚
今朝与人讲说。忽思中庸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一语。真是万世学者第一义谛。而于君病痛。尤似为对證良剂。閒中幸试思之。而来时见谕如何。尤于其博审慎明等字上。一一着眼看为善。
答李济万
书中求助意甚恳至。为之感叹。但此于左右。廑草草一面。其于所存之浅深。所期之远近。皆未之有扣。今安能率尔开口。以备他山之石耶。无已则且先取小学一书。以资躬行之益。而卷首题辞。尤于初学之士。最有警发兴起之功。试朝夕讽诵。而有得力处。异日归来。正好商量也。
答李命浚
今朝与人讲说。忽思中庸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一语。真是万世学者第一义谛。而于君病痛。尤似为对證良剂。閒中幸试思之。而来时见谕如何。尤于其博审慎明等字上。一一着眼看为善。
答李济万
书中求助意甚恳至。为之感叹。但此于左右。廑草草一面。其于所存之浅深。所期之远近。皆未之有扣。今安能率尔开口。以备他山之石耶。无已则且先取小学一书。以资躬行之益。而卷首题辞。尤于初学之士。最有警发兴起之功。试朝夕讽诵。而有得力处。异日归来。正好商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