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渼湖集卷之四 第 x 页
渼湖集卷之四
书
书
渼湖集卷之四 第 7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78H.gif)
前询心丧人冠子之疑。当时忽记经礼问答中。有心丧中可以嫁子之说。(见昏礼论主人条。)窃疑昏重于冠。而重者犹如是。则轻者尤无可疑。故略有云云矣。更思之。心丧虽身无衰麻。宜若轻于期之未尽者。而但凡期则既葬之后。犹许饮酒食肉。又不许解官。心丧则不然。然则二者之轻重。又可知矣。古者无申心丧一节。故服尽后犹可无碍于多少吉礼。而今则服虽尽而犹心丧以终三年。固孝子之所自尽也。冠有迎宾送宾之礼。昏有醮子受馈之仪。盖皆所以周旋乎尊俎筵席之间。而为礼之盛者。是岂可以心有重哀而抑以行之。求之礼意人情。其必不然也。然则尤翁之论。恐无乃亦有难从者耶。尝与朴士洙议之。其言盖亦如此。幸审思而还以见教也。
答韩大叔
所谕期与心丧轻重之说。已悉前书。尤翁诸说。亦非不饫闻。而终未敢释然。然安敢自保其必是也。至于因丧冠别是丧中之一变礼。与今所谓必待无期以
渼湖集卷之四 第 7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78L.gif)
答南德哉(有容)
衰病相怜。岁暮益甚。不谓故人情翰远辱千里之外。惊慰之极。不啻一字万金。只调候尚未甚快。此深仰虑耳。今冬时气绝乖。不审信后起居更如何。元行廑保躯壳。素患痰症。遇寒益苦。此岁又如是消遣。区区志业。竟成濩落。徒增慨叹而已。奈何。见寄先集五册。
渼湖集卷之四 第 7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79H.gif)
答洪戚丈季信(允辅)
禫既过时不祭。则其当变除者。只于此月中取其近日。哭而行之而已。至如执事则本无禫矣。又何哭而除焉。亦只俟吉祭。以复其常可也。但吉祭又不得行。则诚亦有所碍。然礼有长孙承重者。在父丧。不得行祖母吉祭之文。不得吉祭。则改题合椟。皆不得以时。而待其丧毕而为之。则将或至于三数年之久矣。凡
渼湖集卷之四 第 7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79L.gif)
答洪戚丈季信
吉祭之摄行。是谓主祭者身有重病。至于累月经岁。而改题合椟之事。皆不可以许久延拖。则不得已而或可如此者也。如今贤咸可以起动于数月之内。则自可以躬行者。不在所论也。
答洪戚丈季信
行职赠职先后之说。曾于尤翁集似见之。而今考得不出。然朱夫子于其告考妣文。有曰敢昭告于皇考太史吏部赠通义大夫府君云云。此先行后赠之一大明證。恐无待他说矣。如何如何。此在大全八十九卷二十一板矣。
渼湖集卷之四 第 8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80H.gif)
所谕支子无吉祭。开晓至悉。幸甚。然区区于此。犹有未尽释然者。妄意以为吉祭不过终丧之别祭。凡有丧而将终者。其去凶而即吉。无不因此而行事。此实人人通行之礼。非如夫禫之或有而或无也。何也。吉祭之名。始见于士虞记,丧大记之文。其文亦但曰是月也吉祭。犹未配而已。曰吉祭而复寝而已。并不言斯礼也惟宗子得行。而支子不得行也。亦不言复寝之节。惟宗子可待乎此。而支子则无待乎此也。亦不言必有祫祀递迁然后为之。而无祫祀递迁则遂不得为也。信如来谕。则天下之为支子者。不为少矣。千古以来。何故于此。都无一言明白以晓后世之人。而直为此疏略耶。愚故以为吉祭者。不过终丧之别祭而已矣。然丧既终矣。则祖庙之祫祀。于是乎可以举
渼湖集卷之四 第 8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80L.gif)
又有一事。吉祭之说。其初只有前所引士虞记,丧大记数句而已。而都无有诸家议论。老兄且谓而今诸说未出之前。惟此数句单行之时。何处讨见得祫祀递迁等多少节文出来耶。但既是终丧而祭。而所祭者又宗子。则此二者。为终丧后第一当行底事。故后贤因说得如此耳。非谓无此二者。则遂可无终丧之祭也。此一段最好深思。如何如何。
答朴士洙
有人年八十。丧其长子长孙。而欲依朱子家事传重于八岁曾孙。其祖已上三代。皆当递迁。高祖则无可迁之长房。将埋主而事甚难处。欲闻先贤定论。座下则尝以此事为何如而得耶。虽传重而别
渼湖集卷之四 第 8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81H.gif)
蒙谕礼疑。虽以尤翁之邃学。引朱子答胡书告庙文及语类难行之说。而以为谁敢是非而取舍云尔。则今日何人。乃敢于此。大开口说破耶。然尝窃疑玄石以为凡有所祔然后有所迁。因祔一主。以代数而并迁二主。揆之情礼。俱似未安云者。似已得之。而后乃自改其说。岂错数长廊柱耶。且答胡书所谓将来小孙主祀。亦当如此者。安知其必指夫子老传事而言耶。此平日所未释然者。故因亦附质。
答朴士洙(论父丧祥后行祖母丧之禫)
禫虽吉祀。而有哭泣变除之节。且如备要而着吉行事。则虽暂时之借。固有未安。而先师已于便览中。移置禫服于禫祭条。移置吉服于吉祭条。盖以变除自有次序。而备要犹有所未尽故也。然则禫祭所着黪服。非吉服。乃丧馀未大吉之服。吉祭所服。始为纯吉。借黪与借纯吉。亦岂无差等耶。谓备要所定不可变动则已。既以为未免阙略。而如是改定。则前日某友所言。亦非无可据云云。
昨来所谕。俱悉盛意。然愚之所以终未释然者。前贤所论。只言后丧之中。不可行前丧之禫而已。不更言
渼湖集卷之四 第 8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81L.gif)
答朴士洙
昨者礼疑。重违盛意。僭有所论。率尔为惧。又蒙不鄙。辱与反复。益增愧赧。夫黪为未纯吉之服。而禫亦未纯吉之祭。则以未纯吉之服。行未纯吉之祭。固亦似
渼湖集卷之四 第 8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82H.gif)
渼湖集卷之四 第 8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82L.gif)
答朴士洙
所献论性书。乃从来大议论大是非处。而率然信口说去。意必多谬误。而及承盛教。反若有开可者。愧汗不可言。所引朱先生说。便一大援證。其致疑于瞽说者。亦是矣。但愚意则亦有在。盖原其性之本然。则固是太极浑然之全体。备四德而无不贯。及其局于所乘之气。则如木仁金义。各偏一德。而不能以相通。虽其局于气。而又易其所乘。则以之为仁为义为礼为智。无所往而不可通。只易其所乘而无不通。这便见元来浑然全体。备四德而无不贯处。故书中既先言太极者。不过曰阴阳五行之理而已。谓性与太极不同则已。同则性只是仁义礼智之德而已者。正是朱子此说之意。后又言虎狼之仁。蜂蚁之义。则正是就异体上理绝不同处言之。故又须明绝不同之中有无不通之妙。此所以有易其所乘多少说了。非谓太极初无为仁为义之理。待木之气而始为仁。待金之
渼湖集卷之四 第 8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83H.gif)
答宋晦可
汎论岁字。则兼丰凶说方备。故曰岁。谓岁之丰凶也。至曰罪岁。则是专以岁之凶者为言。故又曰归罪于岁凶。上下所释之异。亦各有其义耳。
救征利则义为重。论保民则仁为主。其专言仁专言义。固各有所当。非有意于互说也。
耕耨固壮者事。亦非壮者之所独也。至于修其孝悌。事其父兄。挞秦楚之坚甲利兵。则方专是壮者事。
与宋晦可
曩日复书。想已关照久矣。霜寒。侍下学履增福。秋序忽复向尽。慕徒之感。日有难胜耳。元悲苦之外。惫病益难振。虽自数日复展旧编。甚无意趣。幸得士行一来从容讲说。殊觉胸次顿豁。益恨尊之不可共致也。某友事。甚非意虑所及。亦足伤叹。奈何奈何。世变层生。吾道日孤。惟有一二同志如晦可,仲思尚可以左右提挈。协力扶持。庶几上不负圣贤。中不负朋友。下不负自家夙昔之志。而相去仅一两日程。不能时时从游。甚则书问往复。亦至屡月阻绝。念昔朱子南轩
渼湖集卷之四 第 8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83L.gif)
答宋晦可
令子昏事。既有尤翁定训。则哀之不欲骤语权字者。诚可谓守经不苟之论矣。令人不胜叹仰。但尤翁此说。实出于一从家礼之意。而家礼论冠昏之行于服中者。立文稍异。尤翁每以此为互文而当通看。玄石则以为各是一义。尝质于尤翁。则尤翁曰。以道理言之则愚见似长。以文势观之则高见似顺。若得朱先生论昏礼以失时为重之训。则来说方得无疑。又曰。如得分明證左则幸矣。此犹若为未定之说。而至答他人。则又力主互文之说。以为冠轻于昏。而尚云父母无期以上丧乃可行。况父母有亲丧。而可以行昏礼乎。愚于此每以尤翁所论。为最直截可从。近得书仪观之。则于身及主昏本注。既备引士昏礼杂记之文。而末乃断之以今依律文以从简易。此所谓律文。即朱先生所答李继善礼律可考者是已。家礼此文。实本书仪。无一字增减。而书仪之本意乃如此。则尤
渼湖集卷之四 第 8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84H.gif)
答宋晦可
国恤中私祀行废之节。以有官无官为差。实源于古礼。而退,栗两先生。皆引以为说。岂不诚正当道理。而乃若尤翁则不然。其意盖以为古礼大夫士有君丧之服。则常在公朝而不敢行私丧之礼。今也此礼既废。不可以复举。古者庶人惟在圻内者。始得为齐衰三月。而今也于 大王丧。皆白衣白笠。以终三年。
渼湖集卷之四 第 8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84L.gif)
为士者未及出仕。则如女之未及出嫁。虽职名至而不敢以是自处者。固义也。愚则情事尤有异于人。前
渼湖集卷之四 第 8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85H.gif)
渼湖集卷之四 第 8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85L.gif)
答宋晦可
祭祀行废。近更思之。在尤翁时。则虽有官者。实无衰服。不过白帽白带。而与士庶之白笠白带者。大体无甚分别。则至于祭祀。亦不必异同。其义固有然者。此尤翁所以未能尽从石潭之说。而今则自庚子以来。有官者有服。无官者无服。界限截然。非如昔时帽笠之无甚分别也。愚意欲还从玄石之论。其所谓随笔录。论此一段。实主于退栗而为之说。似有意义。在昔则可如尤翁说。而在今则又当如玄石说。此无他。前则有官无官俱无服。后则有官者有服。无官者无服。今只以此断定。似甚简当。士庶之白衣亦不害。只为如丧之义而已。何必以此而凡事责其尽同于有服者乎。哀意于此。又以为如何。如墓祭节祀。只依沙翁所行。亦无不可。而若有官者之行练祥。则虽曰时 王之典。而终恐有不安者。闻近有人于 坤圣服未成之日。敢行其私祥。此实世道之大变。而无一人言之者。伦彝之斁灭如此。此时 君丧之礼。尤在宜厚而不宜薄也。前所上奉慰 小朝书。近因 大朝筵
渼湖集卷之四 第 8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86H.gif)
答宋晦可
祭祀行废。自有官者受衰以来。终觉栗翁说为有据。但未敢便为定论。俟更商量。时偕说。固亦昭陵之见。然曾子问注所论适子在家。自依时行亲丧之礼者。亦岂不严于君臣之礼而如是哉。恐或各有其义而非苟然耳。
答宋晦可
所谕昏礼。始亦非为一时事势。敢为无稽之言。如遂
渼湖集卷之四 第 8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86L.gif)
渼湖集卷之四 第 8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87H.gif)
更思之。古礼三族不虞之说。固是以期言。而家礼则不止言期。又必着以上二字者。可见三年之包在其中矣。注中引三族云云者。盖古者自期已不许主昏。而今以为依律从简。则亦以引此见彼。以通于以上者之皆然尔。
答宋晦可
髻制愚意政如所谕。又缘事力不逮。姑只依尤翁家法而为之。既去辫发椎髻之陋。则其上所着。无问某制。得一据则都无所妨。李承宣所购。其制未有所闻。如已得之。可以一纸裁成一本相示否。但向来京里士夫家。或为他制。往往有近侈者。自 上又以宫样外如为他制者。一切严禁为 教。似此私议。莫或不敢否。然 上之所禁。实在侈习。则为制之简朴者。可幸寡过否。并量教之。
答宋晦可
数日来。连有先声。方苦待贲临。书至。喜审雨水行驾利涉。起居增重。独恨不直抵此中。作一稳耳。今日之动。诚不获已者。而中外拭目。以观贤者所为。毁誉勿论。而惟尽吾义分。而无愧悔于此心为至难。不知所欲言者何事。亟欲进听一二。而闻将有史官之来。又似有宾客之挠。虽往恐未稳叙。终惜其舍此而他之耳。今夕如失临宿。则势须于归路逢迎。惟愿千万慎重。毋负士望。而卒为吾道之光也。不宣。
渼湖集卷之四 第 8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87L.gif)
昨 筵何以出入。有何说话。如有所录。示及为幸。此间室忧。尚无显减。身病又发眩气。长时苦剧。日以为闷。此际又忽被 恩谕。史官相守不去。向为左右代闷者。来逼自己。甚恨左右不念所恶勿施之义。乃至于此。虽欲无怨徐庶。果难矣。闻已以进言告归。至达筵中。信否。既不作久计。则不必复为濡滞。幸速决如何。因循之间。别生意外葛藤。亦不可知。众口嚣嚣。亦可苦耳。区区行止。已有数十年微谅。且前后 圣教。只是追念先故。一欲见面之意。则为此遽进。无或率尔否。此又勿论。今则实病如此。设有可进之义。亦无
渼湖集卷之四 第 8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88H.gif)
与宋晦可
今日去国之行。固已知之早矣。 王庶几改之。犹不能无望。而忠言未尽。遽尔至此。想不能无慨然也。出昼之驾。今税何处。累日挠攘动止益多佑否。闻复东出。恨不更请一临。作一宵输泻。尊亦何不虑此。可叹可叹。再昨所论奏。果是何事。一二窃听。亦皆人所难言。而只于义理伦常之大者。不能无馀恨。计亦仓卒未究而然。今日何人更一番出来。了此一事耶。令人苦痛。所被 恩旨。其何以为对。计不以是停滞。只得诵孟子固所愿之说否。万万只冀神会。
与宋晦可
宫村以往。更无闻。不识几日返税。风霾撼顿。起居得无甚惫否。一念忧结。不能少弛。儿归时所带答字。一怅一慰。殆无以为怀。惟是临发一疏。其昌言正议。足令孤青起拜。朋友与有光矣。虽以此千摧百败。于左右者何病。而独无补于国事。有伤于 圣德则为不少矣。人臣进言。岂愿其如是。是堪为流涕耳。元前苦痰眩。至今未快。日夕如在烟雾。惟以 召命幸即撤。职名随解差。可以优游自便。而所拟为两贤故事者。
渼湖集卷之四 第 8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88L.gif)
答宋晦可
离岳之游。年来无此快事。而贤院判袂归来尚依然。官隶回。得手字。已极披慰。郑生又致辱翰。欣审在途一向增卫。不知其间已作几处游历。枫事不衰。兴致益澜漫否。此身幸粗安。尝为贤儒所强。一为讲会。会者颇众。日短且适寒甚。不能极意讲说。殊可恨。又以不得贤者共之。甚以缺恨。多士亦无不然也。此行今方发还。不知早晚果成复至。一与之追逐于龙游葩谷之间。如前言否乎。前韵黾勉奉和。一笑而去之也。不宣。
与宋晦可
近偶见杨季达,尹屏溪论心说。率尔有赋。说得颇郎当。未知无甚谬误否。幸细评。无烦旁眼也。尹丈之以气质论心固未安。而谓心有二气者。恐同归于心善
渼湖集卷之四 第 8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89H.gif)
与宋晦可
黔院文字。略行删改以上。未知视旧或稍胜否。犹未能尽翻机轴。如仲思之旨。恐终有未快处。此则意涸笔涩。无奈他何。望更与此友烂熟相议。有可改者。不存形迹。尽情点化而更教之。则谨当奉以周旋矣。大抵两先生。自是同志同传之人。故其叙述处。自然多所相关。不如是。亦无以见两先生。愚见自来如此。如为尤翁者。必舍春翁。而务以单举为快。心常不韪。今于此亦不欲似之。但前本袭曜齐光等语。果似太繁。故并削之。虽间有一二并提处。亦未尝不谨存主客之体。愚意于此自谓煞费商量。后来必有知此意者。如可稍改而用之则用之。万一士论以为未允。则此斯文重事。不可以苟存颜面而处之。幸赐裁照也。
与宋晦可
兴阳有李忠悯遗墟碑之议。此则闻已因宋生悉之。而欲令我记之。吾于此老事。宜不敢有辞。而惟此情理。有不忍泚笔于此事者。乍闻此请。已令人欲发痛
渼湖集卷之四 第 8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89L.gif)
与宋晦可
俯寄先集。呻吟之暇。亦既累阅。愚见所及。不可不自尽其所欲去者。皆就纸头附签。而其数猥多。未知盛意云何。日记所载经说。别为抄节。亦无不可。而愚意不若尽取日记而全载之。以见讲说谟猷之俱极其盛也。或者异于手笔云云者。恐太拘。虽朝臣之寻常筵奏。例手自修整。以付堂后者多矣。况于此日记。先生岂容放过乎。其亲加笔削无疑。附之集中。少无害义。古人集中。附载 经筵讲义者。又何限耶。
答宋晦可
文集闻已就绪。斯文甚庆。寄示书牍。既成正本。宜无馀恨可容更议。而既有看详点化之教。则亦不敢不自尽。旧签始亦自疑其难蒙尽采。今盛意之不欲多删。似亦有理。谨就其中。无紧要义理事实。而最涉閒漫者。更附绿签。视前廑五之一。以俟其取舍。愚意此
渼湖集卷之四 第 9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90H.gif)
答宋时偕(益钦)
所论有所之义。愚则以为圃阴之说。终有可思者也。盖心之未发。何尝不正。才发处便是不正路头。种种不正。无不从此而生。故正心者不待其病之著。而须自此用力。其工夫尤缜密而无渗漏。以此而说经文之旨。则所谓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者。其意盖曰才有此事则便有不正。(此亦非谓一与事接必有所偏。乃程子才发便差之意也。)故使于有此四者之初。即加戒惧精察之功而有以正之也云尔。且以有所作系着看。则系着已是不得其正之甚者也。又曰。如是则不
渼湖集卷之四 第 9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90L.gif)
答李仪韶
乾之九二文言。只曰正中。而不曰中正。盖言其不潜未跃。正当中之时也。不谓其以阳居阴。亦得其正也。然传义诸说。皆以中正言之者何耶。
所谕正中言其不潜未跃。正当中之时者得之。如传所谓在卦之正中。本义所谓正中不潜而未跃之时。皆是如此。今言传义诸说。皆以中正言之者。何也。
震之六二亿丧贝之亿字。未有明释。而按此卦六五爻辞曰亿无丧。而夫子释之曰大无丧也。以此例之。则恐亦为大丧货贝之义。未知如何。
旧读此。每亦疑其如此。字书又曰亿大也。
三渊先生诗曰。未曾看系辞。知易为何物。烂诵却回看。群龙毛色别。此言与程朱所示门径。大段差别。想必有所以然者。愿闻之。
渊祖说。固与程朱所指不同。然各有一义。何也。盖系辞者。本所以明易。故不先求卦义。则看系辞不得。此所以有不看卦爻而看系辞。犹不看刑统而看刑统。序例之说。此固两先生之意也。然其理数法象之森
渼湖集卷之四 第 9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91H.gif)
答李仪韶
冠礼非如繁华设乐之仪。虽在 国恤中。因山既过。则似无不可行之义。盖昏重于冠。而嫁娶尚且许之。况其轻者乎。虽曰方丧重于私期。私期中。礼不得主昏。而持方丧者。无不得主昏之文。是方丧有时而不如私期者。可见矣。但宾主服色。则有官者用白帽白带。无官则用白笠白带。近日京里诸家。多如是行之。恐为得宜。而至如醴宾酒馔。宜亦稍从简约。以示变焉耳。
与李仪韶
春暮一书。至今披慰。而贱疾沉绵数月。殆废人事。讫未有谢语。想深讶也。天时正热。閒中起居冲适。玩索益有趣否。向因伯讷。得见太极西铭数说。皆甚好。此外亦须有多少记述。恨无以尽得而一读之也。如以一二因便垂示则幸也。蒙谕出处之义。所以牖迷者
渼湖集卷之四 第 9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91L.gif)
与洪养之
此间廑廑支吾。积水四环。人客罕至。朝夕只取一部朱子大全。随意看读。不无意趣。其间亦多抚卷欣慨处。但傍无师友与之上下讨论。每想吾兄。为之怅然也。抑区区每愿窃有献焉。夫以吾兄天质之粹。学识之精。苟于此事。少加之意。将何远之不可到。而惜乎其不免于科宦之累。虚送过去岁月。而今不幸至于大故。古人亦于此得有以感奋自力。以进其德者多矣。盖当哀苦澹泊之中。外诱自少。善端易著。其理然也。兄于此事。今日所占。亦可谓自有六七分。所少者。
渼湖集卷之四 第 9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92H.gif)
与洪养之
此行发程翌日。无事抵松都。留憩两日。来早将寻朴渊诸胜。自此遂转而益西。仙楼失贤主人。为可叹惜。然路上相见谓已留济胜之资。而复以伊天为其兼官。亦不至太落莫矣。昨日暂上满月台。已令人不胜废兴之感。转拜崧阳庙。仍寻善竹桥。观所谓血痕处。又为之流涕。令伴游者。唱先生遗词数阕。听者无不歔欷欲绝。忠义之动人如是耶。
答洪养之
别怀与秋俱深。忽承今月初一惠书。获审霜寒行中起居神劳增福。区区欣慰。何可以笔舌既也。信后又复多日。计程想已抵营久矣。游至此亦壮矣。其览观山川。歌咏谣俗。想已富有之矣。可因风寄其一二否。但一路凶荒如彼。没兴又可知。归事因此渐迟。则殊
渼湖集卷之四 第 9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92L.gif)
答洪养之
昨往道峰一宿。素峰红叶。如坐画图中。岩泉倍添颜色。甚恨不致左右于其间。与同一乐。近来诗思全没。未有一篇。只与六七诸生。讲庸学序文。仍读两先生事实文字而归。亦令人一番感发耳。
答洪养之
晦可毕竟如此。自是分内事。所言皆所当言。又其无所挫屈。甚强人意。所惜于正名明伦数件大义理。不免留恨。 圣主缁衣之诚。不啻有不承权舆之叹。良足仰屋。区区所蒙 恩批。辞意愈极隆挚。读来不觉失声。昨于书启。略申病情万无可动之势。而方更草疏。其论不敢冒进处。更进一步为说。未知或蒙 恕察否乎。但恐如此不已。终于获罪而已。坐此穷郊。凡
渼湖集卷之四 第 9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93H.gif)
答任仲思
去冬。家弟从怀川来致手书。闻飞庵讲学之盛。后从晦可处。又得足下所为跋文一篇。其讨论之乐策励之勇。有使人闻风而起者。引领叹仰。怀不自已。乃又辱书。新元侍欢多吉。德学日新。区区慰贺。尤不容言。元行穷居百哀。逢春愈切。而丈夫四十。头颅如许。慨然不禁刘豫州之悲耳。书中缕缕。益见近日求道之切。此亦近读鲁论。文义之间。别无新得可言。但觉年来为学。虽免显然罪过。所以与古人不相似。只是事事做不彻。行也行不彻。知也知不彻。自容貌辞令。以至应事接物。无不失之于苟且流循。观其外。虽若少疵。而即其中则依然是自欺窠子。未有一事表里洞澈。真可以无憾者。苟如是而已。岂有所谓融释脱落之日耶。每一念至。未尝不愧汗沾衣也。谕及礼字。真是切至之论。学者求仁之法。莫切于此。终古圣门相传正脉。端的在此。从来非不粗识其然。而行之不力。一于苟偷。今又得仲思一番发挥痛切如此。庶几因此警策。得有所进。非少惠也。但为学固以力行为贵。不徒讲说之为尚。然苟其见处不甚洒落。则虽欲勉
渼湖集卷之四 第 9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93L.gif)
答任仲思
向者奴还。所寄手帖。获承侍欢多庆。读书亦有程课。欣泻之极。继之以叹仰无已。元行贱躯幸粗保。村中疠气大炽。移住盂山。挠攘殊甚。然得与一二村秀。随分讲学为自慰。但应接稍繁。所自读者。不能趱趁如意。近亦自意平日讲说义理。固亦疏浅。可笑其于涵养。尤无得力。所以日用事为之间。天理未甚充广。而人欲或反炽肆。无以副皇天付畀之重。自负其平生之素志。用是凛然。自此以往。思有以一意致力于一
渼湖集卷之四 第 9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94H.gif)
渼湖集卷之四 第 9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94L.gif)
答任仲思
第一条云云
所论两说之不相妨。甚善甚善。但前说是其正意。而后说则盖有激而言耳。若元丰大臣嗜利之说。恐未必记者之误。他日有以此疑之而问于朱子。则以为
渼湖集卷之四 第 9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95H.gif)
第二条云云
陶翁说极好。但朱子许之之论。未有所考。然观其所论范忠宣之语。亦可见蔡诗之实涉诬悖。而元城之以口语罪人。虽未为当。其心则固出于为国家诛乱贼耳。故元城之逐之也。虽非其正。而忠宣之救之。则其害于义为尤大矣。此朱子所以两非之。而若论其尽善。则不必用此诗罪之。直声其奸邪祸国之罪而正名讨之。其庶几乎。虽然。先生又言诗胡说何足道。定策谋他。又不说了。又无缘治得他。都不须问了。其本源只在开导人主心术。知不赏私恩。不罚私怨之理。则蔡何足虑。然则所谓尽善者。其又在此欤。王曾
渼湖集卷之四 第 9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95L.gif)
第三条云云
所谓凶某毒某。果是愚伏说否。可更详之。如完平之贤。固难终弃。然其后之树立虽大。而当日之所论。自不害为邪说也。既主此邪说以为目前世道之害。则岂可以将来之必有树立而可以轻用乎。必不得已而用之。处之于外职散僚尚可。而处之于经幄台阁。则其妨 圣德而害世道尤大而为不可也。若当时任用人之责者。其始也稍加枳塞。以明其好恶黜陟之义。万一遂变。则自当荡涤而用之。虽未遽变。亦不一向主张。不至于必行其说。则亦随其才而量用之。若执迷不悟。力战正论。则虽有他所长。而决不可轻用。以为 国家之祸也。
答任仲思
积岁阻违。殆相识来所始有。一念怅结。已不可胜。而至于彼此丧戚。俱不得相慰。漠然真同路人矣。此岂平昔相与之谊哉。良足悲慨。奈何。不意手书先施。欣
渼湖集卷之四 第 9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96H.gif)
答任仲思
阻阔至此。冬序又届。每念尊情事。为之悲系。忽拜辱
渼湖集卷之四 第 9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96L.gif)
与任仲思
黔院碑文曲折。想已经尊听。玆事体大。本非区区浅陋所敢当。念此非仲思笔力。无能以发挥。无论甲为乙为。惟善为则实为斯文公共之一幸事。计仲思于此必不存物我。幸为之命意措辞。略成一本见教。则窃欲依以为之。庶免致误大事。切乞不惜留神而亟就之。吾辈后学。于两宋先生受恩如何。可不共推血诚。自效于表章之万一乎。此非元行一人之私。实仲思之所宜乐闻也。千万恳祈。
与任仲思
渼湖集卷之四 第 9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97H.gif)
与任仲思
有一礼疑可质。向来孙妇之丧。当祔于亡室。而亡室尚在祔位。今又祔于祔位。未知如何。据杂记王父死未练祥。而孙又死。犹是祔于王父之文。则此妇之祔于亡室似宜。而将来四时之享。欲祔食于亡室。则祔位无祝可告。欲中一而祔食于先祖妣之位。则又似无端。将何以处之则为是耶。杂记之文虽如彼。王父自当为正位。异日丧毕祔食。亦可如礼。非如今之祔于祔位之有多少窒碍也。然则此妇初当直祔于先
渼湖集卷之四 第 9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9A/ITKC_MO_0519A_A220_097L.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