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月谷集卷之十二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x 页
月谷集卷之十二
 墓表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34H 页
黄州牧使元公墓表(庚戌)
原州元氏。自忠壮公讳豪。世著忠荩。忠壮五世有讳命龟字瑞九。兴平尉讳梦鳞之嗣。 孝宗大王外孙。为人敦朴。严重无矫饰。内确有守不可夺。累官州郡。意不乐。退居骊江。今 上四年戊申国有难。上游大扰。世族多鸟窜。公亟装赴京师。贼定。子弟请且避地峡中。公叹曰吾世臣。蒙厚恩。誓以身报。汝自为百口计。常慷慨心忧 王室。年五十一。遽以庚戌四月八日卒。噫。世衰才难。用公材地临缓急。国必有赖。而卒无位无年。岂非天欤。公素简默。不喜交游。世鲜知其志。公律身有矩度。臧否严甚。尤笃内行。生养丧哀竭诚意。自奉甚约。倾财赡诸弟。抚孤侄一均己子。其为官廉明。执法不饶贵强。吏慑而民怀。观公所躬行。其不试者可知也。孤景夏等。葬公于原州壮岩艮坐原。直先兆可三里。刻石表墓。使其友为公重表侄者首阳吴瑗记其阴。
本生先考工曹正郎府君墓表阴记(甲寅)
呜呼。惟我吴系海州。高祖考宗亲府典簿 赠议政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34L 页
府左赞成讳士谦以孝闻。曾祖考讳䎘。用文学政术显。早卒止庆尚道观察使。亦 赠左赞成。祖考忠贞公讳斗寅。事我 仁,孝,显,肃四朝。位正卿。 仁显王后出宫。直谏受祸。追爵上相。以庚申十一月朔日生公。公字明仲。幼而老成。宽洪寡默。十岁遭家祸。妣黄夫人母仪齐肃。叔兄海昌公礼训甚备。十五就文简金先生昌协甥馆受业。行艺纯茂。名甚士林。谓必世忠贞公家。而甲午始中司马两试。明年拜 东宫洗马。五迁为工曹正郎。阶通训大夫。外则为金城令。晚谢世事。盘桓田庐。甲辰九月二十六日病卒于京第。葬于龙仁县驹兴里艮坐原。元配金氏文忠公寿恒孙。贤明服礼。有女士行。生先公一年。庚辰七月十七日卒。有一男瑗。弘文馆校理。出继海昌公。继配郑氏郡守希先女。翼宪公太和曾孙。端详慈俭。妇道谨甚。少公一岁。戊子四月二十二日卒。有一男琬。为伯父后。继配徐氏通德郎命德女。忠肃公渻六世孙。有二男瓘,瓒。瓒嗣季父忠贞公。五男四室之后实公出也。呜呼。公在家为孝子顺弟。宗族诵焉。守职廉谨。泽在吏民。端良简洁。质直无伪。人无亲疏。莫不称士君子。瑗不肖何敢私也。然其识明守确。忧思深远。拳拳怀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35H 页
忠国之志。而不幸不试于时者。知者亦鲜矣。呜呼。惟先祖忠孝积累。公蓄德受赢。宜食天施。以瑗不孝恶积。使其亲不克享有寿禄。神祇降割。犹未陨灭。顽愚无状。无以嗣扬德懿。血泣刻石。章其罪戾。且告稚幼。尚有待焉。 皇明崇祯后再癸丑季夏立。
月谷集卷之十二
 行状
  
恭人杨州赵氏行状(壬子)
恭人杨州赵氏。安东金君履健刚伯妻也。曾祖判书忠靖公讳启远。祖郡守 赠领议政禧锡。考敦宁府都正讳泰果。妣延安金氏重元女。生于 崇祯后丙子十二月七日十七。归金氏为观察使讳时杰之适孙妇。今荣川郡守令行其舅也。生三男一女。以壬子正月八日没。得年三十七。葬于洪州朝晖谷金氏兆次坐癸原。刚伯吾外兄也。吾姑尝亟称恭人孝妇。哭之甚于哭其女。既而荣川公手录恭人遗事。命余曰吾子妇之行。子所知者。然自吾述之。疑乎私也。子其次为状。呜呼。女子有家。莫难于得舅姑心。恭人之贤。人孰间于荣川公之言也。恭人幼端庄雅重。足不出闺阈。事亲长孝敬笃至。口不及人长短。喜怒不辄形辞色。绰然有丈夫器量。季父忠翼公尝曰儿容仪简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35L 页
重。而中更乐易柔和。真贵法也。惜不为男子以昌吾门。及归。舅姑爱之殊甚。恭人夙夜敬谨靡懈。凡其怡婉承奉者。一出深爱。无毫发强勉意。癸卯荣川公愠于凶党。远窜岭海。恭人虑祸不测。日夜焦灼。几废寝饭。涕泣慕舅姑。眼为之瘼。见时鲜物。辄曰岭外亦有此乎。不忍近口。其至孝如此。奉家庙寓洪州墓下。每祀必先期扫庭除。手洁笾豆。敕婢仆必服浣衣。盥濯然后。使佐烹芼。祭之日。达宵端坐。人劝假寐则曰上下皆睡。或遂失时奈何。尝曰近俗尚巫卜。求滋福弭厄。而或反忽于奉先祀。其惑甚矣。若致敬承祭。祖先神灵必当阴骘。岂比巫祝之冥报乎。间又上先茔遍谒。归而曰妇人生长京师。得见先垄罕矣。吾今得拜舅家先墓。没可无憾。刚伯从祖青松公闻而叹曰祭焉尽敬。墓焉必拜。有此孝妇。足慰吾伯氏灵矣。刚伯季弟履亿随恭人往。恭人抚育以至诚。履亿曰吾嫂爱我。无间生我。我当事之如母。而必服期以报此恩也。悯夫姊妹之贫穷。倾藏济急。不问己有无。亲党皆以为难。戊申寇乱。恭人侍舅姑洪州。时仓卒。村里波荡。而刚伯在京师。诸弟又适散处。恭人身独将护周旋。安然如常日。既而姑疟疾危甚。恭人昼夜扶侍。不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36H 页
解衣累月。尝夜仰天潜祷曰天何不移此病于我乎。荣川公窃听而感叹。荣川公继患疟益谻。恭人左右侍汤。竭诚无懈。卒以痊安。舅姑喜曰吾夫妇之得稣。孝妇之感也。其与刚伯处。遇事不忘规益。尝曰士独处无自愧。行事无可讳。斯为吉人矣。又曰取友不端。必以误身。愿交游之慎也。客去必问。或非其人。愀然曰与此辈游。何益吾行乎。又曰末路科名。坑阱也。处吾庐读吾书则门户可保。家虽不给。子可以供菽水。吾可以治裘葛。荣达非愿也。刚伯尝遭人躗言。恭人勉之曰辨谤徒益谤。不如杜门自靖。刚伯重其言。常视以畏友焉。简于言辞在舅姑侧。非有问。终日未尝开口。虽遭横逆。夷然顺受。未尝一言分疏。常曰凡言多者。必不中节。且誉人之美近于谄。言人之短伤吾德。少言虽似无味。可免招人唇舌。是以一家大小无间言焉。自病忧患。厄以至囊箧有无。一未尝置心虑。人莫窥其浅深。或讥其迂则笑曰事皆有前定。何必躁躁费心乎。平生不蓄私财。都正公屡典州郡。或有所遗。即以献于姑。始刚伯晬日及选司马。舅家有别给田僮。而终不私用。或曰舅家所赐。辞而不取何也。恭人曰衣食皆舅家。又何用私财。年少妇女私蓄产。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36L 页
吾甚羞之。荣川公前后宰邑。一无所干求。公之初赴荣川。刚伯试恭人曰出马输官物。可受其贳。何不以救私窘。恭人惊曰吾若受贳价。此实本家自取也。吾何敢贻累尊舅乎。凡无名非义之物。未尝一芥取。而见亲党贫穷者。施与无悭。箧中无尺布馀。虑为姑忧。口不言贫。惟夙宵勤女红。至指生疣。犹不知疲。滫瀡之养。不务丰侈。而尽诚无缺。人不知其乏焉。尝忧姑寿服无锦裳。私自办藏箧中。虽窘甚。嫁时衣裳无一典卖。及没而敛。无取诸市者。外此惟数领弊衣及舅姑笔札。又药裹数种而已。盖亲癠所须也。其笃于诚孝而忘己之私可见也。病时人有偶及妯娌间语。瞿然不答。但曰婢仆或闻此语否。友爱之情。死犹未替。既革精神了然。命婢抱诸稚出。无悲恋容。恐伤姑心也。又请刚伯出户。使庶姊坐侧而绝。其从容于死生之际如此。刚伯诸弟哭之哀。尽曰吾嫂亡矣。谁安吾父母者。金氏众亲。咸一口曰惜也贤妇。何无年也。及窆。村人争来役曰昔恭人之寓吾里。振贫济穷之恩。何可忘乎。其仁心之孚于远近。又可知矣。刚伯幼育于先大夫。与余有同胞情。恭人之归。先大夫喜而亟赏之曰吾妹有此贤妇。其无忧矣。恭人之贤。果不负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37H 页
先大夫之知。而独不幸夭阏。不能卒承舅姑之养。以毕其孝心。使刚伯中道而失嘉耦。伥伥焉无与左右。呜呼。岂非命欤。余谓恭人之孝。固足为世之事舅姑者法。而其识明心弘。勤谨自饬。虽读书君子。盖不必过之。岂闺閤褊性所可及也。世有秉彤史之笔者。采恭人言行之懿。列而书之。宜无愧焉。故余于恭人一言一事。无不备记。虽繁而不杀。以应荣川公命。首阳吴瑗谨状。
从叔父左尹公行状(丙辰)
公讳重周字子厚。我吴系海州。自上祖高丽军器监监讳仁裕。代有官阀。至我 穆陵之世。有讳定邦。魁武科。庆尚右道兵马节度使。历光海昏乱。持正不挠。为名臣。公之高祖也。曾祖讳士谦。宗亲府典簿 赠议政府左赞成。以孝闻。祖考讳翔。笃行有文。官止司仆寺主簿 赠吏曹判书。考讳斗兴。早卒。以公贵 赠兵曹参判。我王父忠贞公之兄也。妣善山金氏。高丽忠臣澍之后。高灵县监宗沇之女。以 崇祯甲午四月十一日生公。幼而峻茂恢达。嬉戏异凡儿。乙巳遭参判公忧。哀毁如成人。金夫人挈诸子守丧于安山田舍。公已能相诸兄干治家事。一夕劫盗至。公急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37L 页
扶太夫人出。而伯仲公被驱几殊。公复冒刃入救。中创伤左肩。伯仲公竟不起疾。而公亦创甚几废。因以失学。年十七始奋自誓曰。大丈夫安能与草木朽也。遂请于忠贞公。决志习武事。累举辄屈曹偶。忠贞公亦不能禁也。庚申中庭试丙科。公顾不事候谒。日侍忠贞公侧。恂恂修子弟职甚勤。诸公卿造忠贞公门者。必招公与语。公容貌隽伟。周旋应对。敏而有常度。诸公见者无不期以远大。清城金公锡胄尤器重之。贺忠贞公曰公家出武人。非可贺者。是将为国大器。乌得无贺。因劝公数来访。而公故不往。金公屡为言。公谢曰非不欲谒相公。而顾不忍媚相公阍人以求谒耳。金公家纪纲者。有豪悍恃势名。故公对如此。忠贞公亦难之。明年赴防北关。方伯尹公阶一见公奇之。留置幕下。遇事必召公与议。使其子弟同游处曰此汝益友。无以武人视也。壬戌居金夫人忧。乙丑始除宣传官。 肃宗拜 先陵还。阅武于郊次。时令出仓卒。坛上执事未具。诸僚惶遽失色。公从 驾后趋进摄事。传布 命令。作止中节。一军相顾称叹。 上亦目属者久之。丁卯升训鍊院主簿。迁都总府都事。出为输城道察访。严守法禁。驿路为之肃然。有属驿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38H 页
吏豪健乱法。官不敢何问。公立毙之杖下。翌年竟坐擅杀。对理解职。己巳 仁显王后出宫。而忠贞公以直谏受祸。公涕泣护诸孤。躬治丧葬。俾无憾焉。当祸初。公亦坐禁锢。既又 命解之。而公杜门削迹。不与人往还。辛未始除兼宣传官。迁训鍊院判官,佥正,都总府经历。虽黾勉从仕而非其志也。明年出为草溪郡守。以善荒政。再被 锡马之褒。公居官裁事。若不费心力。而事无艰钜。率先期以办。临下凝默。不威而严。豪猾吏屏气莫敢仰视。其罪重当死者。正坐令施杖。告毙乃止。亦未尝大声色也。谨守三尺法。其有可争。虽上官以威临之。终不挠也。丙子解归。丁丑由训鍊都监把总除定平府使。又以赈政居最 命锡马。己卯内移训鍊院正兼备边司郎厅。时北溪李公世白在庙堂。以公才宜大用而久沉下僚。力为奖引。李公素以严峻见惮。公尝因公事争难。李公盛怒以胥之。公抗辨终日不为屈。李公卒乃悟从公言。愈益重之。是岁升折冲阶授洪州讨捕使。未及赴。翌年移内禁将。冬除江界府使未赴。明年由禁卫千揔授全罗右道水军节度使。行至天安。升本道兵使。公在外阃。纪律严整。人莫敢干。而抚卒伍有恩数。试炮射厚赏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38L 页
赐。以耸动其心。由是所在军校无不爱戴。既去而又无不追颂者。癸未瓜满还。为御营别将。复移内禁将。明年复由禁卫千揔拜宣传官。授咸镜南道兵使。病不赴。乙酉由训鍊都监千揔出为宁边府使。 朝家申滥率法。公以长子病剧。挈子妇之官。即自首解绶归。明年由训鍊都监别将复拜宣传官。丁亥擢除禁军别将。升嘉善阶。带都揔府副总管。寻为禁卫中军。自后周流诸营中军。入揔府尤数。不可悉记。是秋荐授统制使。大修海防。因李忠武公龟船。益新其制以驾海。尤便利。事闻 命颁其制于诸海路。明年秋台臣李正臣劾公以酒失。语多爽误。 上不听。而公竟辞递。公少喜乡居。官暇必寻田庐。耕渔射猎以为乐。至是自以官高涯分已足。归而筑室于阳城天德山下先墓傍居焉。吾先考海昌府君取司空表圣语。手书其扁曰二宜堂。公喜曰是吾志也。既而累有除命。不敢乞身以退。而其无官则未尝不即还也。庚寅以训鍊院都正。荐授平安道兵使。拜辞日。 上召见教曰安州西路要冲。而城池颓废。军政尤疏漏。予甚忧焉。卿其相机措置。以称予委寄之意。公拜受 教。赴任之明日。躬审城堞。日督营下卒。输土石缮治。身莅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39H 页
畚锸以董之。踰月告完。而民不知其役也。又与方伯权公𢜫议。丁夫出布二疋者。皆减其半。而因为更番留屯之制。以固备御。一路兵民。已鼓舞颂惠。而会因边民犯禁。公与权公俱罢官。其经画通变。未及如公志。议者惜之。西人至今思公。刻石铭其德云。壬辰除春川府使。明年夏台臣赵鸣凤遽请罢公职。丑诋不伦。至有剥民肥己语。僚台为直其诬枉。而公屡辞递还。丙申秋出为忠清道兵使。戊戌春移授统制使。是秋又有台臣朴弼正劾公。语愈谬妄。物论大骇。公力辞解归。庚子秋除京畿水使。营素羸弊。械器朽弱。公悉力缮治。作待变厅于海上。以固防虞。水使兼治乔桐。而邑力残甚。客使往来供亿。专责民赋。民大困。公鸠钱谷以千计。设库敛散取办。民力大省。到今赖之。辛丑秋病递。入为禁军别将副总管。公自初登朝。已为诸钜公所器许。而性恬素伉直。既见世人趋竞忮求而不知愧。自悔其涉迹于仕涂也。非公事足不及贵人门庭。又见居州阃者丰馈遗而媚结权要。尤深耻之。尝曰吾虽不肖以弓马发身。而亦尝奉家先忠义之训矣。使吾忘耻丧操。以取一时之利。纵不自爱。柰辱祖先何。故自少至老。未尝少贬其志以求容于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39L 页
人。以此多不悦者。间亦屡遭躗言。人为之骇愤。而公则夷然不介意。跻宰秩二十年。愈逡巡于进取之会。少年后进多骤显。迭主中权。世皆为公称屈。而公辄笑曰是吾之福也。尝以蒙 国家渥恩。期用死报。当 肃宗寝疾。焦忧见色。累年如一日。及 大丧。哀慕若丧考。语及之。必流涕。其自畿营还舟次。闻今 上升储副。喜失声曰今而后吾死无憾。如是者再三。侍者为感动。是年冬。 景宗下教令 世弟代理。百僚造庭请还收。俄而 上有非常教。大臣与诸宰臣议停庭请。而代理之 命亦寝。及壬人用事。将杀诸大臣。而以同声唯诺。按诸宰罪。祸色甚亟。公辄自首共罪。时辈使人讽公武臣。不必自同诸人。公不应。遂被削黜归阳城。时壬寅春也。绝意世事。治园池花竹。自号野隐。将终焉。继而有远窜之 启。癸卯夏谪南原。买舍山村。日逍遥水石间。安于穷约。不以一毫累官私。每监司巡至邑。必身诣邑中。待候惟谨。乙巳春奸党黜。起谪中除禁军别将。寻拜捕盗大将副总管。始公以 上新服有 恩命。义不敢不造朝。而盖无久志也。明年以老病解官归阳城。自是连除全罗黄海道兵使,训鍊院都正,副总管,禁军别将,捕盗大将。皆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40H 页
不起。戊申之乱。贼发阳城境。傍郡皆鼎沸。道路且梗。而公饬家人无轻动。策一驽马。奔问京师。毅然无怖色。乡里赖而为安。 朝廷忧海路。复授公京畿水使。公即之任。居一年引疾递。直归阳城。庚戌除汉城府左尹。辛亥同知中枢府事。壬子兼训鍊院都正。即皆辞递不赴。癸丑以年八十升嘉义阶。公谢事以后。幅巾鹤氅坐一室。左右图书。萧然如寒士居。一切丰约得丧。不入于其心。独喜看书。其观古人忠孝节行。必击节嗟赏。为子弟诵道而劝励之。凡 国朝典故。先辈美事。以至边防险易利害。少日所闻见者。逢人辄纚纚语不倦。间亦纵言平生出处。以及辛壬之事。则高谈慷慨。忠愤激切。往往泣下沾襟。士大夫之行过畿湖者。必历寻公居而闻公谈论。未尝不洒然动色也。陶庵李公縡雅敬重公。辄命驾相访。有诗相唱和。且为二宜堂记。称引公晚节甚盛。于是一时人士。皆贤公之志。而慕尚其风节。虽异趋不相知者。亦无不服其趣操也。公既登大耋。而神气康旺。视听益聪明。日必晨起开户坐。邀集宗族。必有琴棋酒食。湛乐终夕。暇则杖屦陟林园。臂鹰驰猎。或经宿而归。祁寒风雪亦不废。闻者尤异之。乙卯冬感寒疾。十一月三十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40L 页
日考终于四友堂。享年八十二。病革自知不兴。而终无怛化之意。神识愈清。言语不少爽。以其明年二月二十日。即其家后壬坐之原。穿夫人李氏冢而合葬焉。西距先茔隔数冈。公以武进。而持己恬洁。奉 国忠谨。履正蹈义。不移于荣辱。屡阅世变。名节无玷累。晚乃守志丘园。以完名终。其出处本末。无一不合于古义。谈者谓公于是可以为节度公之孙。而不愧忠贞公家风焉。公内行实过人。以禄不逮父母为至恸。与诸子语辄泫然。尤谨于祭祀。既老矣而凡有事祖庙。自陈卓设馔。皆身莅之。必整必饬。至卒之年亦然。事仲季父母如事亲。其自草溪归也。以邑妓随。我王母黄夫人使人迎语曰娼流入门。其家必乱。若果尔。无见我也。公瞿然即遣归。终身不改。尝自伤寡兄弟。抚二孤侄若妇。恩爱笃至。姊妹之子育于家者亦数人。由衣服饮食以至嫁娶资送。一均于己子。同爨数十口。未常有纤毫间言。庶叔在比邻。年差一岁。而尊礼之甚谨。非有故。必日往视。悯其老而贫。遇美食温衣。必分之。从弟家隔一麓。无一日不相会。同案而饭。审其寒燠而授之衣。或日晏不至。辄遣人速之。不欲须臾离也。与吾先考友弟愈笃。相许为知己。有事必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41H 页
咨。言无所不从。为先考多病。日来相守。集亲党言笑欢然。以悦其心。及先考卒而公在湖西营。以未面诀。为没身之戚也。待故旧有信义。不以存没易心。为人谋而忠。甚于己私。虽素不识者。闻其沉屈。必出力而推挽之。其有罹訾谤者。必为之辨洗甚勤。尤喜施与。视货财如土芥。恤人穷急。不问家有无。见新进贫无资者。或辍其戎服鞍马而与之。其家无长物焉。屡官雄饶地。人无亲疏。归者如家而应之若流。无难色。人或意其太费。然公律己甚简。丝铢无所自免。故所过公储充溢于始至。而其纳禄而归。甔石枵然。以官粜继朝夕。世乃服其清也。壬子岁荐饥。家益窘急。而公得公私假贷。辄以食贫族之不能食者。见人饥或罄储而周之。设釜堂前。为糜粥饲仆隶。以及邻里。家人忧其难继。公曰吾犹可复借贷。彼穷者安得此。吾不忍视其死也。乡人来见者。无贤愚待之如一。口不道人是非。饬奴仆不敢出声与人争竞。以此乡党莫不悦服。及卒远近悲之如亲戚。公平居制行。坦然不为修饰。而其孝友仁厚。出于天性如此也。公与人谈笑。乐易可亲。而中实严正。见人不正。若将浼之。燕居衣冠必齐整。几席器用。必井井不乱。辞气安重。虽甚惊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41L 页
遽。未尝有变。其统舟师。遇大风海中。篙师无人色。舟中人皆颠仆。公神气晏然。坐板屋指麾。得泊于岸。众皆叹服。临事坚确。其心一定。人莫能夺。宁过于固执而不为改。公之所养可知也。瑗获侍公燕閒久矣。公之善行可记者甚众。而繁不敢尽书。惟略书数端。以见公所就之大者。盖不为无素云。李夫人 靖陵别子德阳君讳岐五世孙。龙安县监讳㘽女。举二男一女。男长琢次璞。女适士人金熀。琢娶士人俞命亮女。生二女适李圣洙,朴致圭。璞娶观察使韩重熙女不育。再娶正字郑徽周女生一男幼。金熀生二男载尚,载龄。公庶出三男四女。男琰女适许謇,郑震赞。馀皆幼。一女遗腹也。呜呼。世之知公贤者。不为少矣。然今之观人。类以粗迹为轻重。其能深知而笃论之亦难矣。窃惟公质行之美。既无愧于读书谈义理者。而自世道衰。廉耻日坏。学士大夫鲜能卒全其进退之节者。若公之屏退十馀年。终始一义。虽以拟之元祐完人。非誇言也。世有君子。宜大书而表明之。以为风教劝。瑗不敢私有请焉。
隐谷处士 赠司宪府持平吴公行状(丁巳)
公讳斗雄字季明号隐谷。我吴系海州。始祖讳仁裕。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42H 页
高丽军器监监。其后世有官阀。至讳定邦。官庆尚道兵马节度使。值光海斁乱。守正不挠为名臣。是生讳士谦。官宗亲府典簿 赠议政府左赞成。善居丧。竟以毁卒。是生讳翮。少以文词鸣。擢魁科。清名直道为世所重。早卒官止司宪府持平。娶原州元氏。大君师傅振海之女。庆尚道观察使鎤之孙。丽季节士天锡之后。有丈夫子三人。公其季也。公生于 崇祯戊子五月廿一日乙酉。以丙申三月八日己亥卒于阳城德山里第。家居读书六十馀年。罕有乡里之迹。而阳城之人至今诵其孝友之行。无老少如出一口。非宗族之私言也。公六岁而孤。自幼事母夫人。定省温凊之节。已能竭其诚力。亲癠未尝须臾离侧。婉愉顺适。未尝一毫违其意。其笃于孝。盖天性也。乙卯母夫人寝疾。公衣不解带者数月。及革辄尝粪验安危。时方严寒。日浴冰泉。号泣祷天。翼年春竟遭艰。昼夜哭踊。屡绝而苏。露宿柩前。不入倚庐。日所啜不过糜粥数勺。既葬常伏筵几前土阶以终晷。虽隆冬身不近絮衣。公二兄悯其寒冻。为筑土室于庐侧。公夜则处其中。枕块而寝。昼必出伏土阶如初。菜羹不入于口。哭泣无节。羸瘠甚而肢体皆肿。虽跬步须杖乃起。公仲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42L 页
父知枢公涕泣勉以姜桂。终不能强也。知枢公又毁其土室。劝公入居垩庐。公乃露处如未葬时。知枢公不得已复筑土室俾居焉。朝夕必上冢号哭。墓前常伏之地。草为之不生。墓去家稍间。而风雨寒暑。未尝一日废。值疾病。仲氏泣止。不得则辄夺其丧笠而藏之。公涕泣固请。必往乃已。每雪下必躬进。执帚扫除。不使人代之也。乡党亲戚见公之致毁过节。皆忧其不胜丧。而公亦澌缀阽危者数矣。然克终其丧制。人皆异之。以为至孝所感。公自痛幼孤未服斩。既去母忧。犹服禫居外又三年。盖追丧之意也。遇讳日。六日不肉。三日不解衣。危坐达朝。当祭号恸如袒括时。至旁亲之祭。亦斋洁甚谨。不以衰老改。及卒之年亦然。与伯氏异居。而日必晨往谒家庙。或值冬寒。僮婢未及供盥。必手取雪颒面而往。未尝差其晷刻也。事仲父及二兄。礼节甚备。就侍服勤。必终夕乃退。诚爱蔼然。观者为感叹。己未一邑人士。合辞举公实行。告于县。以申于监司。未报闻也。壬午多士又合辞言。以某之孝友至行。而未蒙㫌赏。其何以激劝衰世。于是监司具闻于 朝。政府请除官以奖其行。 肃庙可之。前后邑宰慕公之行。多贽书致礼。公辄蹙然如无所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43H 页
容曰。假使为人子而粗修子职。其何敢以此为名乎。公殁之十五年庚戌。邑中诸儒复陈公平生行义。请追加褒典。丁巳 朝廷遂 赠公司宪府持平。公性恬洁寡欲。家贫箪瓢不继。而居之晏然。少时屡从妇翁大郡。而有所与。辄辞不取。又尝从仲氏于新溪县。未尝干丝毫事。及归。官人相语曰。某公只饮新溪水而已。平居言笑甚罕。惟日夜劬书。至老不懈。口诵经传如己言。燕处亦必整襟长跪。如对大宾。所坐木榻皆穿。待人慈谅。虽童幼卑贱。与之言。惟恐伤之。恂恂然一接以诚心。尤不喜标置矜持。未尝有崖岸崭绝之行。而一乡之人。虽妇孺至愚。莫不敬而信之。终始如一。呜呼。是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公配恭人东莱郑氏。忠清道水军节度使汉骥之女。左赞成靖节公矩之后也。庄勤秉妇道。事公五十年。以丙申二月六日丁卯卒。享年七十一。有一男五女。男宗周。女适李寿颐,韩大震,沈兑殷,郑鐻,李台龄。宗周娶清州韩有箕女。生四男一女。男玮,𤫙,瑾,璥。女未行。韩大震五男一女。男后洙,后濂,后洛,后涑,后汶。女适徐命达。沈兑殷二男一女。男灦,漌。女适李鹤老。李台龄一男暹。公始葬于阳城九千里甲坐原。庚子移葬于同县天德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43L 页
山先茔右冈庚坐之原。郑恭人祔其左。公吾王考忠贞公之从父弟也。公入京师。辄馆于吾先考海昌府君。瑗虽幼尚能覸公动容起居之节。中心悦焉。既又闻吾先考辄道公内行而亟叹曰。吾叔之孝。当求之古人。瑗窃识之不敢忘。今玮致族父命。俾状公事行。自顾无似。何足以阐扬潜德。惟是乡邦之公诵。 国家之褒典。庶几质瑗言之非阿。若公岂非吾夫子所称宗族称孝乡党称弟者耶。玆敢以少日所闻睹。叙次如右。用备立言君子之取裁。噫。公之德美可书者多矣。而特详于其孝弟之行者。亦以公之所立乎本者如此。其细不必备见云。
月谷集卷之十二
 谥状
  
长溪府院君芝川黄公谥状(丁巳)
公讳廷彧字景文。黄氏本长水人。六世祖翼成公讳喜。相我 世宗大王致太平。为国元臣。曾祖讳蟾。忠武卫大护军 赠兵曹判书。大父讳起峻。造纸署别提 赠议政府左赞成。父讳悦。肃川府使 赠议政府领议政长源府院君。公以 嘉靖壬辰四月二十六日生。自幼嬉游。嶷然异群儿。稍长聪明绝人。嗜书善属文。淹贯百家。而尤用力于经术。渊涵本原。不徒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44H 页
事章句也。壬子升上庠。戊午及第。分隶承文院。荐授艺文馆检阅。升待教。入春坊为说书。辛酉迁户曹佐郎。改礼曹佐郎。壬戌出补海美县。就授忠清道都事。以事罢。复叙为郎礼曹。 明庙末年召集贤俊。拜司谏院献纳。知制 教。选入弘文馆为修撰校理。间授司宪府持平掌令。丙寅以校理坐事罢。未几复拜。 顺怀世子既卒而 上有疾不豫。无储嗣。大臣忧惧莫敢言。公以掌令建请选文行之士。以教宗子。 上从之。为置 王孙师傅。复为校理。与辛文庄公应时议上劄。请早定 储位。翌日长官移疾不出。劄不上。及 宣庙入继大统。而公未尝一言及此。当时诸公皆为之叹服。丁卯拜献纳移校理。 宣庙新即位。励精求治。广延名儒。日三听讲。公每侍讲。据经论事。辞约而意尽。 上倾听不倦。时卢文懿公守慎与公同僚。亟称公为讲官第一。李文成公珥尝论玉堂文僚。辛君望坐不读书。其才退。而景文一意好学。才日进不可当也。君望。文庄之字也。奇文宪公大升与公讲论。亟叹其精确。归告其徒曰吾为若曹得师。他日入都。可执贽请业也。冬充书状官朝 京师。戊辰还。拜校理升副应教。上时弊十事。己巳升司宪府执义。又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44L 页
免为成均馆司成兼春秋馆编修官。与修 明庙实录。由校理移司谏。庚午还校理。忤同官被台评递。拜直讲。 上问筵臣李海寿曰。黄某久在予左右。未见有过。何遽被论耶。嗟惜久之。改宗簿寺佥正。癸酉遭母丧。乙亥服除。出牧杨州。居无何又以父丧去。居庐六年。不以毁废学。学问益进。戊寅服除。拜军器寺正。己卯拜晋州牧。未行改海州。庚辰坐事罢。入为掌乐院佥正。又拜晋州牧。未至州病还。坐罢。李文成公为言公文学出人。向实有病未之官。不宜以此久弃。即叙拜左通礼。公为学尤深于礼。精通古今常变。而不泥于节文。其在 朝而考论礼乐。众莫能难也。故事当 国哀。 太庙祝号称哀孙某。公上疏以为 殿下于 太祖称哀曾孙。则是 殿下以新丧事 太祖也。至于 列圣。莫不皆然。夫先王之礼。吉凶异施。 宗庙之祭。钟鼓铿锵。而 列圣之灵。洋洋在上。则岂以悲哀之词。乱其诚敬之心乎。 上命大臣议。皆是公言。后遂改称孝孙。癸未 上御禁苑。试文臣二十韵诗。公诗为尤特。加阶通政大夫。拜掌隶院判决事。未几出为忠清道观察使。 国初叛臣投 中朝。诬蔑我 国系。至载于祖训及会典。 列朝累奏辨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45H 页
其诬。而犹未刊正也。 上叹曰 国系受诬二百年。何可一日食息于天下乎。遂命极选文学之士以充使价。乃召公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充奏请使。将行 上谓公曰今玆奏请。惟卿是望。公起拜谢曰竭臣之力。死生以之。及至 京师。 帝览奏不省。例下礼部。公诣礼部顿首泣曰。陪臣之将命远来。为伸 先君之冤也。今事未得请。何以归见 寡君。辞气悲恻。尚书于慎行闻而为之感动。公又呈文。悉陈事情。尚书读之。击节再三亟称好文字。因取以上闻。 帝大悟。立命改其诬。又命录示会典所刊正者。将宣 敕。进公于皇极门内。鸿胪官设彩红毡。翰林学士为将礼。皆异数也。使还 上大喜。教曰中兴 祖业。匡复旧物。古以为盛。而此亦外物也。岂如今日快伸数百年至痛。使彝伦复叙。东韩再造乎。予今可以有辞乎 祖宗矣。乃告于 宗庙社稷。大赦国中。特超公同知中枢府事阶嘉善。 赐田宅奴婢。解 御裘而 赐之。迁刑曹参判兼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历礼曹参判汉城府左尹。丁亥使臣俞泓自 京师奉会典而归。其记 本国宗系。果悉正前诬无憾。 上谕公曰今日之功。予无以报卿。于是公以户曹参判遂 特升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45L 页
本曹判书。阶资宪。会岁大饥。公私俱困。公竭力筹度。俾民安业。 上且倚重。而忽有台臣及讲官相继有躗言。 上皆严批斥之。复以尽心施措奖公。公力求免。章七上终不允。后乃病递。历汉城府判尹刑曹判书兼都总管。己丑复拜户曹判书。其冬使臣尹根寿朝 京还。 宗系之雪。益有验。于是公特升判中枢府事阶崇政。公累辞谢。 上谕曰只恨卿功之大而予赏之小也。公自以受 恩致崇位。虽处冗散。而上章言得失甚众。尝言故相朴淳当贼臣郑汝立张甚。面斥汝立于 上前。身且不得容。遁荒而卒。诚可伤也。今赖 社稷之灵。汝立既伏诛。宜如唐玄宗祭张九龄故事。 遣使赐祭慰朴淳于九原。不从。后又因仲夏陨霜。进言逆狱蔓延。岂无抱冤者。宜剖释京外株连疑似之狱。以谢天戒。闻者韪之。拜礼曹判书兼知 经筵事。 上命先封元功三人。公遂封为长溪君。盗入 宗庙窃玺宝。火延烧 神御器仗。公撰进君臣变服会哭之礼。庚寅 上以宗系既正。躬祀告成于 太庙。礼甚盛而无于古者。公又傍采古今礼。草定其仪。皆尽其情文。及祭公以礼仪使导 上。进退中度。不失尺寸。 上退入幄次。语左右曰今日宗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46H 页
伯赞礼。不亦彬彬可观哉。 命以鞍马赐之。始 世宗时创定 太庙乐歌若干篇。其后无协律者。 列圣室无乐章。故有司以 太祖太宗之乐。分侑诸室。公建言 祖宗德美不同。成功各异。而 庙乐因以 国初所定。并侑诸室。非所以载烈象声也。请各一室撰一章。以协 神道。 上下其议不果行。以 特简兼弘文馆提学。其秋会盟册勋。 赐输忠贡诚翼谟修纪光国之号。超二阶进封府院君。 赐厩马金币田僮。再 赐宴于 阙庭及太平馆。加 恩长子升通政阶。一世荣之。兼领 经筵事。以非三公不可。寻改之。兼判义禁府事。辛卯春荐授兵曹判书。顷之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成均馆事。公上疏辞。 上不许曰予虽不学。知卿邃学高才久矣。公再辞曰臣老矣。若当 诏使之来。必以衰朽取笑。又 答曰使华人见之。尤足以知其年高德卲也。终不 许。是时 朝廷使黄允吉等通信于倭人。倭酋平秀吉复书曰 大明不许我入贡。此大羞也。明年二月直向 大明。朝鲜亦助我飞入 大明宫乎。语绝悖。 上览毕。历问廷臣曰此事当奏 皇朝否。左议政柳成龙以下诸臣。皆言不当奏。独公以为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46L 页
当奏。而顾在廷无与为助者。遂请召大司宪尹斗寿议之。 上许焉。公遂与尹公力陈不可不奏之义。其后 上复临筵问诸臣。副提学金睟希时相意。为言平秀吉不过狂悖一夫。其言出于虚喝。不可以无实之言。遽闻于 天朝。公曰不然。 国家至诚事 天朝二百年矣。今闻此不忍闻之言。安可恬然而不为之奏乎。睟曰使其言有迹则诚宜亟奏也。今不知其虚实。而遽以上闻。徒贻 天子宵旰之忧。而且或生事于封疆。恐必有后悔也。公曰此又不然。若 国家多福。使秀吉徒为大言而止。则我 国及 天朝固不害因此为备也。万一不幸。果若其书之指。而为臣子者知而不言。使 天子邈然而不知。终致猾夏之辱。则此时可得悔乎。反复固争。至夜深。 上曰卿言如此。不可不奏也。睟由是语塞。时 皇朝入琉球人言。固疑我 国与倭有谋。非当日自我先奏。则事有不可言者。其终始力赞。以屈群议。使 本国屏翰之忠。得以昭白。而卒被 天子拯救之恩者。公力居多焉。 上遣陪臣韩应寅陈奏 京师。公当撰奏文。屡言今不直陈通信之实。无以明吾君事上不欺之诚。大臣终不听。及乱作乞师 皇朝。而 皇朝已得其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47H 页
实。虑我有他情。至遣指挥黄应旸来觇。 朝廷出示倭酋嫚书。然后其疑始释。时倭寇且朝夕至。而中外晏嬉。公既劝 上饬兵戒备。又荐李舜臣可任阃寄。从下位不次拔用李公。后卒成匡复之功。时士林已分朋。李文成公力为调和。而党论益激。反攻文成公。朝著溃裂。而文成公且卒矣。郑文清公澈立 朝孤直。尤见恶于时人。独公父子与尹文靖公斗寿兄弟。终始出力以相扶翼。时人固侧目矣。至是文清公中谗。安置江界。列其罪榜朝堂。而尹文靖以下名士十九人同时斥逐。七月台谏洪汝淳等。论公以附权奸为腹心。助张声势。请罢职。 答曰兵判元勋。岂可论哉。不 许。后三日两司复劾公。 答曰兵判在本曹。施措尽职。元勋秩高之人。有何不足。而交结奸人至此乎。后又 教曰予欲保全功臣而存体貌。此实为朝廷也。然公竟亦遭罢去。退居田舍。陈奏使之至 京师也。 天子览其奏嘉之。即 御皇极殿。引使者立陛前。 面谕勤恳。 特赐银绢。降敕而奖之。及还 上大喜。以公实撰奏文。亟 命复爵。颁以 赐绢。壬辰四月贼果长驱直上。警报日急。公自野驰诣 阙。陈便宜。且言今令都民不得散出。平时无固结之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47L 页
本。而临乱欲以法绳之难矣。愿宣示德意。保合人众。固守京城。 上不省。忠州败报闻。 上决计西幸。柳成龙等请分遣 王子。号召勤 王。遣临海君咸镜道。顺和君江原道。令公父子从顺和行。盖议者虽借天宝幸蜀时分诸王节度诸道事。以为此计。然 王子实无一卒之卫。其立见陷败可决。而必使公从之者。固非善意也。夜有人传呼黄某父子。可急入听 上命。公与其子承旨赫。惊惶待 命。而 乘舆已出矣。追及于东坡馆上谒。 上命公曰卿保 王子入关东。因可号召四方。即拜号召使。当此时 车驾播越。 社稷存亡未可知。公以重臣当从 驾。而业已有 命护 王子。义不敢辞。遂行至铁原。歃血誓士。历数成龙之罪曰。此贼假道射天。逆状已著。而乃独倡议通好。及我使悉得其情而归。而又保其必无虞。玩寇怠备。使 国家一败涂地者果谁罪也。立草檄传四方。其文有曰庙堂力主和金。秦桧之肉足食。奸臣首倡幸蜀。国忠之头可悬。檄出见者缩颈。以为祸始此矣。时贼已东掠。乃从 王子入咸镜道。七月至会宁。我民鞠敬仁等叛。遂缚 王子及诸臣降于贼。公既被执。将自杀。谓其子曰吾父子须髯美好。不可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48H 页
并此受伤。即拔佩刀断其须。为逻卒所觉。防守益密。迁次南北且周岁。公以受 命护 王子。而 王子尚在。故未敢死。贼求割地。公以为诸侯土地。受之于天子。不可私割。我国自箕子受封之后。历代皆视为内服。至于 大明。委 国王御宝以治事。八道郡县。皆隶 天朝。其实中国之地。使我国治之。今天兵之来御。直以此也。贼又问曰朝鲜土地。 天子欲割与则此可为乎。公曰汝国虽无故加兵。 天子岂有割 高皇帝所锡之地以与汝乎。贼不敢复言割地事。乃归 王子以求成。明年七月。公始自釜山奉 王子还于海州 行在。公之在贼中。贼将清正幽公于别所。每有要约。必使公之子为书状。公子常为真假二状。先以假状示贼。而密传其真者。冀以达贼情。会倡义使金公千镒使人来清正。要公子为状于 行朝以乞和。其状有曰清正言 大明许和而贵国独不许。关白殿下将渡海而来。又别具状。细陈贼情。而授状者仓卒误以二状并授其人。时柳成龙为体察使。遂执其假状。以清正之所称其主者。为公子之言。又以公子之所书者移于公。比还即下狱。事将不测。赖 上明圣察其冤。然时辈持之甚急。竟坐流吉州。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48L 页
乙未又诬以他事再下狱。 上教曰使白首元勋久系请室。得无不可乎。郑贞简公琢亦明公无罪。还之配所。丁酉特解。放还田里。 上曰黄某乃 太祖之功臣。非予之功臣。屡 命收复。辄为言者所阻。而前后 赐御制诗及食物存问者四。及以病闻。即遣太医赍 赐药物。公辄上笺陈谢。丁未夏舆疾就医于京口露梁。其八月十四日卒于寓舍。年七十六。初葬坡州洛河上。壬子改葬于交河金绳里面兑之原。 仁祖大王二年。始雪公冤。复官封。 孝宗时 赠议政府领议政。用元勋恩例也。夫人淳昌赵氏。阳城县监诠之女。生男五人女二人。长男承旨。光海壬子为申慄所搆拷死。 仁祖即位。首雪其冤。 赠左赞成。次奭正字。壬子亦窜死。女嫁郡守李郁。馀夭。侧室女嫁判官朴由新。承旨一男坤厚。女四人。嫁佐郎尹天衢,领议政洪瑞凤, 王子顺和君𤣰,郡守辛喜业。庶子坤健死于壬子。正字一男坤载。女二人嫁府使李性恒,郡守金益烈。李郁三男。厚载佥知。厚培府使。厚源右议政。内外曾玄若干人。公为人严整。望之若不可犯。而及接其言辞。则无不爱慕者。思虑凝邃。其方物出谋。他人莫能度也。居家笃于孝友。素无嗜好。独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49H 页
以书史自娱。不喜交游为声势。晚以忠劳结 主知。遂登崇显。非藉人游扬之助也。然性不修边幅。与人言。直截无讳。故世亦多忌嫉之矣。公之文章。盖根柢六经。而雄俊有骨气。诗尤沉健。法老杜而警拔独诣。亦不蹈袭前人也。世以公与郑公士龙卢公守慎并称大家。李文成公独谓其发于经术而所自得者深。当方驾于金公宗直。而馀人不及云。所述作散佚于祸难。有芝川集四卷行于世。芝川者。公之号也。呜呼。 明宣之际盛矣。公以文学扬于 王庭。论经述礼。黼黻 词命。粲然可观。而辨 邦诬正 宗系。使商契周弃。昭载于简册。既已伟矣。守正不阿。秉忠义而嫉奸枉。卒以是横罹文罔。赍恨而没。不能究其用。君子悲之。若夫辛卯一议。守节慷慨。其尊尚 京师之义。炳然如日星。 先王事大之诚。遂大伸于天下。而实受 天子之宠奖。卒以成中兴之业。虽谓之有辞于百世可也。谨采其家录。参以学士大夫之所诵。述其大致。以告于太常。谨状。
月谷集卷之十二
 遗事(行录附)
  
先考遗事(丁酉)
府君身短丰下。美髭髯。目炯炯有彩。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49L 页
燕居静坐。容体衣冠。自然齐整。
晚年常有疾病。不能收摄。终日偃仰。而神气不暂隤惰。
平居简默。望之穆然。而及其接人。言笑怡然甚和易。○天性慈详。其待人接物。委曲周悉。无一毫未尽。且为竭其诚意。未尝少有备数塞责之意。
凡应接事物。举皆的当切实。无丝毫矫激过高。苟且徇人之事。
精力绝人。晚虽自以多病善忘为患。而平居酬应。少所遗失。虽当匆剧之际。细琐之事。亦皆著意。未尝泛过。亦未尝窘错。
居丧朝夕哭泣。未尝不涕流满面。
遇大忌。终日具冠袍。端坐啜粥。不辄言笑。
省扫先墓。号哭尽哀。尝曰吾闻张横渠常哭亲墓。盖父母丘垄。情理当哭云。
尝曰吾常吊人丧。见其哀戚极至者。中心感服。若有得也。其无戚容者。心实丑之。悔其来也。孟子所谓吊者大悦者。形容真切。非圣人不能云。
一心忧爱。出于至诚。属 圣候违豫。每小报至。虽子夜必明烛起坐视之。其有加减。忧喜辄形。连岁造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50H 页
候班。既示惫矣。而不至于颠仆则犹不少怠。
凡有朝请。虽有病。少可以自力则辄进参焉。
往来先茔。未尝辄请 恩暇曰。吾无功德而厚蒙 国恩。虽不能奔走报效。何敢以私事屡烦 上听。而贻弊于县道乎。
当官处事。必谨遵法度不挠。而使公私俱便。下情悦服。其稣残祛弊之政。可见于提举厚署时也。
见人居官。有营私屈法。欺上剥民者。不啻若浼己。唾骂不已。
接郎僚必具冠袍。未尝以燕服见。坐而迎之。未尝拜起。
人有小善。虽贱者必啧啧称道不已。闻人过失。必为之尽心戒告。虽疏远者。亦为之咄惜。其有大过恶。不啻若浼己。斥责不少假借。
一见后辈。识其贤否穷达。多所验。
闻人有穷阨患难。虽情义不相通者。必为思其周救之道。
闻人有一艺。虽文墨小事。必为之资助奖。勉欲其成就。
凡遇亲知丧。虽贱者亦必为之不肉。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50L 页
深以暴殄天物为戒。常举宋仁宗不索羊肉等事以致戒焉。
馈遗之无名者。虽细不受。却之不听则必以他物偿当焉。
御奴仆恩而威。轸其饥寒。均其劳逸。有罪则辄加箠楚。而未尝或滥。刑杖虽罕。而皆怀畏戢。
与亲旧死生不变。随其亲疏。问疾吊丧送葬致酹。非疾病事故则未尝忽废。穷者则济其医药。办其丧具。惟力所及。
教子弟。虽稚少必视以礼法。不肖丁内忧时九岁耳。禁毋读诗作文焉。
文艺夙成。十二已通四子诗书。后不复读书。而一时文人皆赏府君所作。谓之绝才。多劝其用力。府君辄谢不能。
尝揭先儒格言于壁上。看书有要切之言。必书以识之。遇可观之行则必以语人。
看书数行俱下。一览多所记忆。手不释卷。张烛至夜深。
与人言。尝告以 国朝典故。前辈言行。亹亹不已。未尝一及鄙亵之言。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51H 页
平居无事。惟以笔翰自娱。非疾病事故。终日不休。或夜分忘倦。而顾不欲示人。必纸尽墨乃已。人有求者。未尝许焉。故平日笔迹无庄弆者。
平生不喜杂术。医药之外。未尝一言及术数。
见人有服饰稍美者。心不悦之。戒子弟毋得为此。
仲父年高。府君为备寿衣。及疾革更自点检。其有未尽者。躬视办具。
仲父来留视疾。府君屡以为请曰日寒如此。愿勿临视。归第便摄焉。
先代碑碣有治石而未及竖者。且有当改竖者。及疾革。一一举以语家严。俾速就功焉。
病中教不肖曰吾志欲一死 国事。以为报效。今幸死于太平之世。而见今世道 国势多可忧者。尔其善保名节。无辱祖先云。
疾革时庶从侄适差享官。当赴 大祭。为侍疾欲求递。府君以为不可。屡饬令赴斋。
大祭后常 赐羊肝。人有以眼疾预求者。府君谓侍人曰羊肝若下。须送于某家云。是属纩之日也。
病革谓人曰吾天地间一罪人也。当死久矣。今死尚何恨哉。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51L 页
又曰吾死无所恨。只以老兄之临年。宗侄之稚弱。为耿耿耳。
病中自知不复起。手草遗训。未及就。属纩前二日。命家严执笔。口授十五条。
 呜呼。先君平日事行。其大者既已备载于家大人所撰行状。而若夫一言一事之微。在后人所睹记者。皆不可忘失。而顾不肖稚騃蒙昧。既无以省识。即其一二所知。亦恐久而遗忘。玆敢私录数十条。聊以寓羹墙之慕。斯皆据耳目闻见。不敢有所臆料妄说。以自陷于古人诬亲之戒。但识蔑辞拙。挂一漏万。实不能摸写阐发。惟是之惧。呜呼。此在先君。特动静之微耳。皆足以为后人观法。而僾然如见。肃然如闻者。亦未必不在乎是也。谨识而藏之。
亡室孺人安东权氏行录(戊戌)
君年十六始入吾门。拜见之日。先府君大悦曰此妇德器。淳重老成。真是遂翁之孙也。
先君性简穆。于一家妇女。少所许可。而独啧啧称君曰德容俱备。真吾贤妇。必有以禄吾家者。
君事先君。极尽诚孝。朝昼于傍侍。非有事故。未尝暂离。言动使令。靡不合旨。先君甚安之。尝诏余曰汝妇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52H 页
之能称我意。汝顾不及也。
君事先君。一毫未尝有隐。一日归宁还。先君问来何晚。君对曰晏起未及盥栉也。先君闻而曰此其白直无隐。非今世妇女修饰者比也。称叹不已。盖嫁才月馀矣。
君在先君侧。容色和易。言笑怡然。余尝规其少严敬。君答曰事亲之道。恐不当专主于严敬也。余为之叹服。
君尝因事获过于先君。余适入见君。君有忧色。从容谓余曰子之待我。自谓惟父母是视。今余受谴于亲。亲意未解。而子于我警责不加。往来如他日。其可乎。余闻此言。不觉有愧色。
先君恒有疾。君昼夜忧焦。不暂释于言貌。必先君食乃食。必先君寝乃寝。或至添重则每子夜不睡。以承起居。
君事先君。孝爱固极至。而先君之爱之特甚焉。每君侍坐。辄欣然有喜容。对亲党虽微细事。辄举以誇之。尝曰暮年病里。幸得此妇。吾心欣悦。殆愈吾疾矣。及病革曰吾有此佳妇。吾殁无忧矣。
君事吾本生父母。如事先君。君没家人言君于母氏。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52L 页
慈孝并至。家内固无二言。或纤毫有之。君辄正色严辞折之。后即无敢发口者。故母氏尝曰此妇事余。实无异于所生。吾实感其至行云。
君尝以女子有行。恒远父母为恨。殆不能晷刻自释。且尝曰平生少所关情。独一姊齿相比。不忍暂相忘云。
君与余处。容止斤斤。言辞油油。而终未尝有失也。尝曰吾事君子。何敢望古昔贤妇。惟知以顺为正而已。然端庄自守。未尝苟循。随事劝戒。从容明畅。使人涣然易悟。
君性甚仁厚。尝自谓平生未尝有一怒字。余曰怒居七情之一。何可无也。然余与君处。实未尝一见有愠怒之色疾遽之辞。此其天性然也。若夫忌忮忿怼之意。尤不设于言容。虽激之亦不萌也。
君平生未尝自述其志愿。虽问之。辄逊谢不答。余尝问治家之道当何先。君答曰吾妇人固无知。但正上下严内外。如斯则其庶矣。
余尝言君内外门户之懿。则君辄不乐闻。余问其故。答曰吾甚稚騃。不克承门户之训。实有愧焉。顾何荣哉。凡夸眩慢傲之习。一未尝萌于中焉。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53H 页
君口不言芬华荣达。视其志亦澹如也。凡于事物。绝无歆羡固必之意。尝曰得失有数。但当任之而已。
君与余言。皆有条理可听。宁及閒说话。绝未尝论人过失及较计短长。
君雅不事边幅。而举止中度。容仪閒整。先君尝称之曰。吾妇一动静。无不合宜。其与余居。亦未或见其懈惰失仪也。
君丁先君忧。哀戚极至。饬身一以礼防。丧初得疾旋差。而伤损实深。练后病作遂不起。吾亲党皆伤之曰惟是妇为能善居舅丧。惜哉。其终以毁死也。
君病既革。每家君临诊。君必坐起。收摄如常日。临没七八日。余入视则已无可为矣。然于昏睡啽呓间。辄问家君所在而虑其贻忧焉。时君父母居忧湖中。君谓余曰吾日望母氏之来。而今病如此。虽来视秪益焦伤。不若不来视矣。临没恸哭呼母氏。声已而绝。
君既自知病不可为。而向余言惟思念父母外。终无一语及他事。家人护疾者。言君病辗转累月。痛势苦剧。傍人殆不忍睹。而绝无悲楚之色愁苦之语。只以未及见父母为恨。其性度旷达。实不类妇人云。
君病既革。精神犹不爽。临没之夜。每余候问。君辄曰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53L 页
夜已深矣。胡不就睡。余入视则君劝勿入视。盖欲远嫌正终也。顾谓侍婢曰善事新主母。以我不在而或慢也。
君既没。外姑宋氏泣谓余曰吾有五女。独此女为最贤。父母之爱之亦最甚。今乃失之。惜哉。吾女性甚孝顺。自幼时不忍暂离亲侧。处兄弟间。亦不曾较争。则于亲意盖不少忤也。及嫁推此而事舅姑。一日归家。辄不耐思慕。一言动不敢忘舅姑。口不及舅家毫末事。其至性如此云。
又言君自幼。喜愠不辄形。持身甚谨。七八岁便能深居不出云。
又曰吾女识度旷远。吾每遇事忧恼。吾女则徐一言以解之。使吾心胸开豁。性虽和柔。而实庄重。其在家则吾家婢仆无不肃然畏惮。今虽欲复见此得乎。此吾所甚恸云。
君没既数年。余之悼惜未已。姑姨诸尊见余。辄亦伤叹。且曰斯人虽年命夭阨。而令闻夙彰。死益为人嗟惜。庶足以纾悲矣。嘻。斯其所以愈可悲者欤。
 右亡室安东权氏行录二十五条。余所手录。呜呼。君其可谓贤矣。顾生为女子。复不幸早死。其令德
月谷集卷之十二 第 554H 页
至行。终晻昧于闺房之间。呜呼。其忍此耶。余于君之贤。固中心服之。而独以相与居未久。而时年稚无识虑。凡君资识志趣。犹有不能悉焉。是余恨也。于今记录之际。惧或蔽于私昵。语有丰溢。故不敢辄以己见称扬。惟先君在时所尝称许者。余既识之不敢忘。而君没后往往闻亲党家人所共颂惜之言。就以验之生平睹记。则似皆非过誉者。故今余所录。惟谨书先君之训。亲戚之诵。及余所耳目者。而不敢一语浮溢。余于是得无愧色焉。呜呼。余之知。固无以尽君。斯录也又不能悉余知。而惟其纯行懿质。与夫志识之高旷者。亦足于斯得之。而非空言称述者比也。噫。其不禄不寿。岂特君之不幸也。余既为斯录。交亲有求见者。辄出示之。皆曰惜哉。真贤妇人也。其夙闻君行者则辄曰此固实录矣。其得无所遗欤。呜呼。君之美德之孚于人。乃至如是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