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x 页
䨓渊集卷之十二
序
序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6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60H.gif)
今 上三年太华公以记事官。书 肃考史。进必先退必后曰。臣之报 先王者。幸有此一事耳。其敢慢。既而大臣之得罪 肃考。 肃考之所不用者来。总裁史事。则公辞以疾。屡起之。愈益卧不起。事闻下吏治。公又昌言其罪不挠。 上卒迁公阆州。以宠藉大臣。公素善病。一月一二发。发必危。阆州极海以南。介于钜岭之外。毒雾瘴氛。自春以冬。不服而居。非死则疾。爱公者皆悲其去。惧其不反也。既行踰月则以书遗余曰。吾来此无事。读韩子书。至论佛骨表。未尝不悲其壮。及读潮州谢表。又未尝不哀其衰也。然世之疵公者亦过矣。公之平生。以周公孔子孟子之道自负。谓其道必可一试。而天下举蒙其泽。夫千金之子。犹爱其身。公之所有。岂直千金而已哉。潮州非人所居。公又老矣。惧其遂死而道终不行于天下。为是戚戚也。岂其得已哉。虽然公谓道之行也与不行也。在人乎在天乎。其不能乐天如此。其于圣人之道。亦远矣。苏氏则不然。倔强老益甚。但怪其喜名节泰甚。夫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6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60L.gif)
赘言序
余尝裒录散藁为八编。就太华求刊。汰存十之六七。其后著述稍富。而顾无所取质。则第其目次。藏诸巾笥。以俟知者鉴正焉。程子有言曰今人始执卷。以文章为先。平生所为。动多于圣人。然有之无所补。无之靡所阙。乃无用之赘言也。余当作文时。辄诵此言。为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6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61H.gif)
汉魏晋诗选序
余少学诗于太华子。子尝憩松下。有风至焉。子欣然顾余曰若知夫风乎。夫风游于太空。薄于物而后为声。然彼受之者。其性刚焉。故其为声。乃穆然而清焉。为诗亦犹是乎。余说是言也。每为诗。其心未尝不在松下也。俞子兢善为诗学于余。余为选汉魏以来汔于晋凡得百五十有四篇。则又请余为序。呜呼。子欲闻为诗之道也。则吾已举太华子之言而告之矣。子其茂学以充其质。使物之感于外者。无足轻动吾心焉可也。古者舜与咎繇相和而歌。则数言而已矣。殷人之尚质也。其为颂十二篇而已矣。成周之际。诗乃大显。删之而为三百篇。孔子之前。又不知其几篇焉。何其多也。支离于汉魏。淫于晋。自是以降者。其诗益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6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61L.gif)
金生名字序
箕子之道。大者见于洪范。小者见于八条。其为教一也。自八条设而东国之民渐于礼义。冠服先王。饮食笾豆。其风俗固异于三方矣。行之累百千年。而当三国之际。干戈滋兴。文术寖微。而间有儒者。修补典礼。以维持当世。仁贤之化远哉。至王太祖。统合三韩。而战争稍息。中国之书稍出。而诸儒得以考论经制。及其季世。文物寖备。离于夷矣。 国朝受之。益修其阙。弘道宿学之士。辅翼而浚明之。箕子之道。复行于世。而廪廪进于中国。 皇明时外夷大国十馀。独朝鲜以礼义称。岂非箕子之教。渐磨而使然也欤。箕子殷人也。孔子亦云丘殷人也。殷德之泽于后世也盛矣哉。光山金生志于道者也。请名于余曰所贵乎人者。不忘其本。吾之先。有为平章者八世。而凡为我金氏者。皆其后也。请以是名可乎。余曰善哉。人之所贵。不忘其本。世之重金氏者。岂以其族之大欤。以其人之多贤也。子之先。有文元先生者敦于礼。金氏之多贤。实文元之教。而文元之学。出于李文成。文成之前。有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6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62H.gif)
赠写真者朴善行序
有生必有死。而形与心俱灭。此儒者之言而理之常也。佛者曰形灭而心不灭。仙者曰形与心俱不灭。二者虽非理之常。世之好怪者。或信焉。写真者之言。又曰心灭而形不灭。其为说尤神。然吾谓写真者。极其艺则耳目若视听焉。口若言焉。毛发若动焉。使百世之下。如见其为人。其于道。亦可谓夺造化之妙。而与仙佛者参矣。虽然心灭而形不灭。果何益于其人。亦何补于后世哉。今又有人焉。宗儒者而统仙佛以为道。若是者其可谓道乎。其言曰儒者曰形与心俱灭。固理之常也。然形与心既灭矣。使后世之人。何以知尧舜之为圣。桀蹠之为狂乎。于是乎记言记事之学作焉。言与事传而其心传。形或附而传焉。若书之二典三谟。非所谓形灭而心不灭者乎。乡党。非所谓形与心俱不灭者乎。若是者非所谓宗儒者。而统仙佛以为道乎。君子之所贵者。在心不在形。其心既传于后世欤。其形传之可也。不传之亦可也。其心无可传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6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62L.gif)
申孺人墓志后序
孺人申氏。元州元景游文仲之妻。而故弘文应教晰之女也。年十六归文仲。以孝称于元氏。归十二年而卒。文仲之兄景夏华伯志其墓。呜呼。世称孝于舅姑者。率多以口体之养为悦。而其于深爱笃敬。盖或歉焉。余观华伯之志曰孺人能以礼法自守。事舅姑尽其孝。夫能以礼而为孝。则孺人之孝。必有异于世俗之所谓孝者矣。三代以降。女无傅。我国之俗。妇人不读书不为之傅。又不习之以诗礼小学之言。虽有明智。将何自而知礼义哉。是以在家无教。在夫家无礼。其理则然矣。吾闻孺人自其幼时。诵班昭女诫。言动必以古贤妇为则。其在应教侧也。常窃听其所读书。略通大义。往往与之问难。纚纚可听。然独渊静自持。若无所能。其爱父母。愈长而愈甚。遇其疾。必沐浴祷于鬼神。其居应教丧也。哭辄气绝。良久乃苏。盖其在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6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63H.gif)
李幼安传后序
李幼安死六年。光山金殷泽为之传。以示士大夫之知幼安者。以余所闻。尚恨其不详。别为叙之。以补其阙云。君事母能养其志。与弟寝郎君相爱甚。终其身不异室。使其妇与弟妇一室。有亡财。毋敢尔我。戒婢㜎毋敢有违言。故闺门密若无人焉。有女弟贫不能家。君则迎而馆之母侧。遇女弟之夫。视寝郎君。君自始为郎。廪禄悉入母所。不令妇有私财。钱布虽例入。皆却之。尝严冬念母无重袄。受木绵数斤。既而悔曰曩吾不受入。今也受。是吾为母夺志也。母志则吾志。贰之何以事母。卒以绵还之。他日入见。母寒甚以咳。君泣。母曰何泣也。君曰使母寒以咳。犹谓母有子乎。母曰而之不肖。虽文绣吾身。独不病于心乎。而之贤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6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63L.gif)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6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64H.gif)
县学教条序(己未)
永春县之无学久矣。非无学也。学而无士。犹无学也。余为是惧。访于父老。简于乡党。得秀才十馀人居之。学既有士矣。无财曷以养之。于是鸠訾(一作赀)二万馀钱。入于校。立母息子。用给其牺廪。既有养矣。徒养而无教。非所以养士也。爰述教条五章以遗之。其曰斋约。盖采吕氏乡约而增损之。以言朋友进德修业之要。其曰学规。专言为学之序。其曰读法。勉其温故而知新也。其曰讲仪。所以习揖让进退之节也。其曰儒籍。所以明扬善救过之术也。文虽约而指则切。始教之大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6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64L.gif)
一曰斋约
德业相劝
德。谓见善必行。闻善即改。尊礼父老。训养幼少。敬事长上。慎择交游。为人谋忠。为众集事。崇长揖让。解释斗争。嗜好文学。攘绝货色。周赡穷约。救恤患难。
业。谓礼乐射御书数之类。传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礼也者序也。乐也者和也。长幼尊卑有序而和生焉。然后群居而不乱。故礼莫大于序。序而至于和。斯可以观君子矣。古人以书籍几案之位寘整齐。谓之礼。颠倒失序。谓之不和。繇此推之。事无大小。盖莫不有礼乐矣。何必玉帛之为礼。钟鼓之为乐哉。射御书数。亦儒者之事。礼曰射以观德。程子曰作字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6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65H.gif)
过失相规
犯义之过六。酗博斗讼。行止踰越。游嬉惰业。妒嫉胜己。造言败类。营私忘耻。
不修之过六。持身傲慢。出言鄙悖。临事不恪。用财无节。渝败教条。侮弃士论。
二曰学规
月朔月望。夙兴具巾服。长幼序进。祇谒于先圣。既退分序相揖。
每日夙兴盥栉。整衣冠。端坐执业。宿止必有常处。
春读六经中一书(限三十遍)
四月至七月。读骚赋诗家。(不限遍数。时时讽诵而已。) 自四月至七月。时气蒸热。有妨于读书。日煦舒长。甚便于课制。故专以述作为务。或诗赋或义疑表策。必一日一篇。考较优劣。随等计划。十日一计。三计三最者有赏。三计三殿者有罚。(赏以纸笔。罚以槚楚。)
秋读史记诸子中一书(限三十遍○若史家诸书。不限遍数。只当熟看。一日看一编或二编。而尤致详于国家兴亡。法制沿革。贤邪进退。华夷离合之际。)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6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65L.gif)
每始读一书。必以闻于官。卒业亦以闻。俾考其勤怠。
诸生或有事归家。以单子请暇于官。毋得擅行。
三曰读法
自二月至三月。朝读书十遍。昼二十遍。自八月至正月。朝读书十遍。昼十遍夜十遍。
读书者惟耽新学。都忘旧读。则与不读何异。今一日遍数不过三十。则优优乎日有馀力矣。必取旧读文字。次第温习。限以五六遍。相与讨论义旨。务在融会贯通。又或临帖习字。或劄录古书。或看阅科文。或构缀古律。而常以馀力为之。无妨实工。
四曰讲仪
每间二月。朔日一开讲。○前一日东西训长及掌议。率诸生(入斋诸生外。有愿参者。皆许入讲。)入宿于斋舍。○翌日未明。给事(择校生中解事者为之。)设帷席几案笔砚讲子奁之具于明伦堂上。○平明。先生(古者郡国生徒。皆以守宰为师。故谓之先生。)率诸生入谒于 圣庙。○典仪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6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66H.gif)
五曰儒籍
凡入学诸生。悉录姓名本贯生年于籍。(以年齿多少为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6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66L.gif)
凡有善有过。诸生斋会发论。佥曰可然后书于籍。一岁三考籍。(以正月十五日。五月十五日。九月十五日考籍。)
计其善恶多寡。大行赏罚。(赏以纸笔。罚以槚楚。)
付黄至三则削籍。削籍而犹不悛则出斋而绝之。(削籍者以黑纸蔽其名)
凡付黄削籍者。有善则解罚。讲魁试魁。亦解罚。
纳籍于樻。固其锁钥。立司籍一人。(诸生中为之)以主其出纳。
考籍斋中一大论。两训长掌议必斋会确议。(既行赏罚。以单子具由闻于官。解罚亦闻。)
赠曹生命肇序(庚申)
善易不言易。高棋不棋。吾皆犯之。谓之智不智。虽然君与吾棋累十局。而活杀奇正。未或有获焉。与吾易惟乾坤屯蒙耳。馀六十卦象爻。略晓义例。盖于棋不志进。于易志进故也。夫热闹喜胜之如棋而不志进。奥深难透之如易而志进。推是而求君之心。必也揽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6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67H.gif)
肃宗御容摹写都监契屏序(戊辰)
我 圣考肃宗大王御真有二本。一奉安江都长宁殿。一奉安昌德宫大内。 圣考三十九年癸巳。国工秦再奚写也。于时 宝算为五十有四。而 龙髯有八九茎白。 御衮衣玉带。冠翼善冠。据髹红椅子而端拱焉。国朝 列圣御容。皆奉安于南殿。 太祖一室。 世祖次之。 元宗又次之。 当宁二十四年戊辰。 上命添造一室。移摹大内 御真。跻奉于 元宗之下。甚盛礼也。是役也。自正月甲辰。设都监于昌德宫。二月丁巳。 上自庆德宫亲幸告事由。自是日始摹于宣政政(一作殿)。越十日丁卯讫摹。 上始还宫。戊寅宝帧成。 上又亲幸焉。翌日己卯告动驾。日方中。礼克成。遂合享焉。大小臣工之凡在列者。举倾首拭目。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6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67L.gif)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6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68H.gif)
谱图序(己巳)
惟南氏之先。出于中国。其始金氏。自英毅公东来受姓而始见于谱。英毅以上。无得以考焉。英毅之来。实当天宝十四载。是时玄宗在位久。荒于政事。杨国忠为相。与贵妃交乱内外。而其冬禄山果反。玄宗奔蜀。而天下几无唐矣。公之居东不返。安知不出于夫子居夷之义欤。是时新罗方睦于唐。岁修职贡。至遣使朝帝于蜀。若公亦可谓因不失亲矣。自公之受籍英阳。子姓蕃衍五百二十馀年。而至密直公始分籍而宜宁氏兴焉。密直以上著于谱者仅七世。其见逸者不知其几世。而七世之事迹。亦泯然无徵焉。可叹也已。今自密直以下。次为谱图。又略叙事迹。如欧阳公所为者。而特详于吾之自出。傍祖则为吾先昆弟若伯叔父者得列焉。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6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68L.gif)
始祖敏公始姓金名忠。唐凤阳府人。玄宗天宝十四载。以按廉仗奉使日本。漂到新罗礼州。今宁海地公曰天下莫非王土。愿居之。景德王以闻。天子许焉。王谓公自南来。遂赐姓曰南。改名敏。封英毅公。以英阳县为公食邑。子孙仍受籍焉。墓在县北日月山南。今亡其处。子孙为坛于山下。每十月上旬享祀之。
自公以下谱逸。至倜复见于谱。有曰大子詹事翼。曰卫尉令谦。曰检校礼宾卿淑孙。曰及第之卓。曰礼宾卿奕。曰大将军镇勇。有三子。长洪甫。次君甫,匡甫。始分籍于宜宁固城。
삽화 새창열기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6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69H.gif)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6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69L.gif)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7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70H.gif)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7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70L.gif)
密直府君葬宜宁县西门外十步。简易崔岦撰墓表。公墓始亡所在。知县黄瑄有筑于北墟。见古冢累累也。意欲夷之。一夕梦达官言樛松之下吾居。可访余武也。黄惊求得余武。乃年百馀故吏。遽曰民固知见名者。梦南相公谓民。若宰当访吾居。彼第几所是也。黄大异之。遂治其荒秽而坟焉。得紫石土中。有文为南。益信之。又得金环一带钩三。以送都下诸南。诸南相与悲泣。悉反瘗墓前。内外裔孙以观察节度来者。益大其封筑。增置墓田守户。至今祭祀不绝。
丰储府君事迹阙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7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71H.gif)
侍中府君性醇谨。国史书之。年七十六卒。谥敬烈。 忠景公府君初讳谦字敬之。高丽恭悯王二十三年同进士出身。寻佐 太祖开国。遁于野。欲辞功。 太祖物色得之。 赐名在。喜之也。遂策功一等。后又佐恭靖王定策。立 太宗为世子。 太宗即位。宠遇冠诸功臣。 世宗元年卒。 上自临吊祭。 赐谥忠景。初 太祖既定寿陵于杨州。以近陵一原 赐公。敬烈公卒。葬于是。公又继之。公虽为国元臣。家居萧然如布衣。语不及时事。所与游。惟文人释子。当世称其善居功云。
议郎府君事 太宗。官未达而卒。 太宗谓 太祖功臣惟南在家谨慎有法。以公主归公子晖。后以长子忠简公勋 赠领议政府事。墓于广州炭谷。
直学府君 世宗九年及第。清名重一世。人以得公一言之誉。比之千金。曾孙孝温记其遗事曰。曾祖直学公事母色养。事君守正。周人之急。患人之难。尝以忠义卫入直。夕食缺。所识内饔吏具飧以进。公却之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7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71L.gif)
监察府君墓在广州新日里。失其处。八代孙龙翼按畿辅时。因讼者而得之。树石以识焉。其后七十九年戊辰。十一世孙有容。葬其子公辅于其左麓。
进士府君字子容。为人孝慈廉直。谨于奉先。成化己酉选进士。燕山时以秋江叔父。配镇川卒。仍葬于县南成志洞。后以子孝义贵。 赠户曹判书。
判尹府君字仲柔。正德六年及第。燕山时以秋江公从弟。久不用。禁解。历玉堂通显仕。为都御史。抗章论宗人衮奸邪。士论重之。年七十。与三宰吴谦,判中枢府事元混,尚书卢稹,成世章,郑宗荣,吴祥。入耆英社。墓在杨州东海谷。子孙世葬焉。
通礼府君字祥元。嘉靖十九年 中宗三十五年。以生员登明经试。历仕清显。寿六十五终。
处士府君字施伯。少有高行。隐居不出。人劝之仕。不应。独甚喜山水。以渔钓为乐。嘉靖丙辰卒。寿三十四。世称东郊处士。李文忠公廷龟撰墓表。
茂朱府君字善初。轻财好施。所与游。多一时名胜。石洲权韠每称其急人高义。壬辰倭乱。选为邢军门郎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7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72H.gif)
都事府君字镇之。年二十七。以外祖庆林公荫补 昌陵参奉。 万历丙午选进士。历知三县。性嗜酒。年五十八而终。孙文宪公龙翼撰墓表。
仁川府君字益吾。性纯悫无伪。布衣时匹马行山中。有贼斮人。去未远。公下马视之。乃所识也。抚尸大哭。解衣敛之。走告村中。舁致之。为状告县而后去。其好义如此。公外祖副正申公有膂力。邻有丧失火。申公冒焰腋柩而出。其寡妇幼子。身诣公愿为奴婢。公皆谢遣之。终身不以语人。盖公之气义。有自来云。历知五县。一郡一府。所至清恪有声。去辄见思。为仁川。以年至弃归。先正宋文正公浚吉白 上以气力尚强。吏民信爱。 特命还任。寿七十五卒。后以子龙翼贵赠政府赞成。金文忠公寿恒铭其墓焉。
冢宰府君字云卿。 崇祯元年戊辰生。年二十一及第。仕 仁祖 孝宗 显宗 肃宗。用文章清德。大显公卿间。由玉堂 赐暇读书湖堂。魁重试。提学弘文艺文两馆。寻为大提学。阶至辅国。 肃宗十五年仁显后废。群奸用事。公谪明川。未几卒。寿六十五。越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7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72L.gif)
观察府君字伯珍。 肃宗七年选进士。寻登文科。历仕清要。在 经筵最久。 肃宗甚重之。终官岭南观察使。年五十二。君子惜其用不究。以子汉纪秩二品赠吏曹参判。
先府君字国宝。性孝友。九年居忧。亲戚乡党。咸称其善丧。无二辞。清刚寡偶。仕宦一有不合。辄引去。四典州府。不私毫发。弊衣糯食。淡泊如寒士。惟左右图书。怡然忘老焉。公制行甚高。而不求人知。人亦少知者。惟趾斋闵忠文公,艮庵李文简公,陶山李文简公,陶庵李先生甚重公。其馀槩知公清修可贵。而不能名其德焉。后以耆秩判隶院。阶嘉善大夫。寿七十四以终。
先兄 赠修撰府君字吉哉。清明孝弟。当世推为儒林第一。今 上三年及第。以记事官修 肃宗实录。忤当路谪灵岩。寻赦还。翌年卒。寿三十三。事载李文简公宜显撰墓碣。
宋氏忠孝录序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7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73H.gif)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7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73L.gif)
徐侍郎(命九)五道 教书屏序(丙子)
故都御史徐公。以通才敏识。受知 圣朝。在内既历扬清显矣。间尝出试于外。为 国家分忧。凡按节者四。而湖南则再焉。又莅松都留务。前后庸阀之茂著者。昭在人耳目。盖将由是而进。筦枢要以大厥施。而公遽弃斯世矣。呜呼惜哉。其藩府 教书凡五道。而皆当时掌诰之臣以王言代撰者。体辞典雅。可徵于后。观乎是则公之承宣保釐之绩。 朝廷倚毗期望之重。可推而知也。公既卒。而胤子修撰君先公一年而亡。公之后事。惟孤孙在耳。则取其 教书而第次之。联为短屏。又以致祭文一篇系其末。属余识之。呜呼。余与公友也。公之婿余弟也。余既喜其端姿雅操。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7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74H.gif)
宜宁南氏族谱序(戊寅)
宜宁南氏谱者。谱南氏之族也。南氏之籍三。英阳伯也。宜宁仲也。固城季也。谱之独称宜宁何哉。为其子孙之最大以显。且多贤也。成周之制。有德有功之世。天子表厥姓氏。以联属诸族。姓者祖宗之所自出也。英毅公之受姓于南是也。氏者子孙之所繇分也。密直公之分籍于宜是也。自英毅至密直五百年。文献盖不足徵。而密直已下汔玆五百年。图牒具存。粲然可考。本支寔繁。名显相承。有以德行勋庸焉。有以文章志节焉。旂常简册。世厥声猷。传所称宗法与治法相经纬而不废者。不其信矣乎。谱旧有二本。而裒辑不广。记载甚略。乃看诸宗相与谋所以修补者。于是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7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74L.gif)
明书正纲序
谭者谓明无史。非无史也。无信史也。有 明建国将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7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75H.gif)
东溪集序
东溪集四编诗文共若干篇者。延安李公梦与之所作也。公之二子广源,述源。以余与闻次缉来问序。呜呼。余固不足以言诗。若公之诗。非余言之。世之人固不能言也。古之作者。不志于辞。情之出。以直而无伪。闾巷妇孺之所讴吟。皆可以荐于王公。而声之管弦。陵夷至后世。辞胜而情始隐。终身诵其言而不得其人。故人所谓和愉而可乐者。识者以为病者之笑。人所谓悽惋而可悲者。识者辟之优人之泣。此皆强为耳。未足以信其内也。公自少以其诗鸣。裒然首上庠。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7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75L.gif)
晋庵集序(壬午)
始余少时。从伯氏太华治文词。所与游多知名士。若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7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76H.gif)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7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76L.gif)
寒松子集序(戊子)
凡集之行。本乎文章。然必其人德行有可以重其言。然后行之远。故曰有德者必有言。盖言无其质。文不能徒行也。虽然君子为善。不求闻于人。故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君子盖未尝有志于文。而世之尚德者。不忍废其言。此寒松子集之所以行也。寒松子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7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77H.gif)
爱懒子集序
文不徒行。必其人之贤。有可以贵其言。然后行一远。然或其人贤而无命。才志不少见于世。独其言在耳。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7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77L.gif)
䨓渊集卷之十二 第 27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13A/ITKC_MO_0513A_A217_278H.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