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885-034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古今说海卷十六
             明 陆楫 编
 说选十六(偏记十三/)
  滇载记(明杨慎/)
滇域未通中国之先有低牟苴者居永昌哀牢之山麓
(今金/齿地)有妇曰沙壹浣絮水中触沈木若有感是生九男
曰九隆族种类滋长支裔蔓衍窃据土地散居溪谷分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885-0344d.png
为九十九部其渠酋有六各号为诏夷语谓诏为王其
一曰蒙舍诏(今蒙/化府)其二曰浪施诏(今浪/穹县)其三曰邓𧸘诏
(今邓/川州)其四曰施浪诏(今浪穹县蒙/次和之地)其五曰摩些诏(今丽/江府)
其六曰蒙巂诏(今建/昌)兵埒不能相君长至汉有仁果时
九隆八族之四世孙也强大居昆弥川(今白崖/定西岭)传十七
世至龙祐那当蜀汉建兴三年诸葛武侯南征雍闿师
次白崖川获闿斩之封龙祐那为酋长赐姓张氏割永
昌益州地置云南郡于白崖诸夷慕武侯之德渐去山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885-0345a.png
林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诸部于是始有姓氏龙祐
那之十六世孙曰张乐进求逊位于蒙氏考其时盖唐
世也张氏或称昆弥国或称白国或称建宁国其年系
莫可推详
蒙氏始兴曰细奴罗九隆五族牟苴笃之三十六世孙
也耕于巍山之麓数有神异孳牧繁息部众日盛代张
氏立国号曰封民蒙氏伪称南诏实唐贞观三年也迁
居珑玗图山(今蒙/化)及高宗时遣子入侍朝命授细奴罗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885-0345b.png
以巍州刺史死伪谥高祖又称奇王子罗晟嗣
罗晟僭立当高宗上元元年至睿宗景云中姚州蛮先
附吐蕃御史李知古请兵击降之筑城置州县重税赋
因诛其豪隽掠其子女为奴婢群蛮怨怒引吐蕃攻知
古杀之于是姚巂路绝晟犹奉唐正朔死伪谥世宗子
晟罗皮嗣
晟罗皮之立当玄宗先天元年立孔子庙于国中死谥
威成王子皮罗阁嗣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885-0345c.png
皮罗阁之立当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受唐册封为云南王
赐名归义于是南诏寖强大而五诏微弱皮罗阁因仲
夏二十五日祭先之期建松明为楼以会五诏宴醉后
罗阁佯下楼击鼓举火焚楼五诏遂灭阁赂剑南节度
使求合五诏为一朝廷许之于是尽有云南之地因破
吐蕃卒为边患不可复制既并五诏乃卜太和形胜左
洱水右苍山山海之交结于子午遂筑太和城自蒙舍
徙居之立上下二关曰龙首曰龙尾连陷辽川永昌石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885-0345d.png
鼓沙追赕龙祛赕后遣其孙凤伽异入朝唐授鸿胪少
卿妻以宗女赐乐一部南诏于是始有中国之乐死子
阁罗凤嗣
阁罗凤之立以天宝八年故事酋长谒都督偕妻子行
凤挈家至云南太守张虔陁皆私之复多徵求凤怒反
攻云南杀乾陁取夷州三十二陷巂州获唐西泸令郑
回拜清平官(即其国/丞相也)天宝十年夏四月庚寅剑南节度
使鲜于仲通
将命致讨凤伽异及段俭魏逆战于西洱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885-0346a.png
河唐兵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封俭魏为清平赐
名段忠国以旌之遂臣于吐蕃吐蕃封之为东帝刻碑
国门之外明叛唐非得已也僭国号曰大蒙始建年号
曰赞普钟十三年剑南留后李宓将兵击之为蒙氏所
诱全军没焉唐益发兵竟不能克前后死者二十万人
南诏自是始与中国隔绝矣代宗大历十四年死伪谥
神武子凤伽异未嗣而死孙异牟寻立(僭改元赞普钟/七长寿十一)
异牟寻以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嗣立有智数善抚众居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885-0346b.png
史城(史城今/喜州也)连兵吐蕃入寇唐神策都将李晟击破之
异牟寻惧改城牟𧸘苴咩(今大/理)改国号曰大理自称曰
日东王僭封五岳四渎并立祠三皇庙春秋致祭以国
界内点苍山为中岳东川界江云露松外龙山为东岳
(在今禄劝州一名绛云露山一名云龙/山有十二峰皆峭拔其山有共命鸟穴)银生部日界蒙
乐山为南岳(在今者乐甸又名无量山其山千仞有/一殿瑶柱自空中来天帝娶天女处)
昌腾越界高黎共山为西岳(在今腾冲一名昆崙隅东/临浓江西临龙川左右有)
(平川名为穹甸草卉贯四序不凋瘴气最恶冬雪至春/方融夏秋穹甸炎炽商贾愁怨为之谣曰冬时欲归来)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885-0346c.png
(高黎共上雪夏秋欲归来无奈穹/甸热春时欲归来囊中资粮绝)丽江界玉龙山为北
(在今丽江一名耸雪山其山九峰雪贯四时玉立/万仞千里望之若在咫尺与蜀松州诸山相接也)
黑惠江澜沧江潞江丽江为四渎接点苍之颠添洱河
之永立官号曰九爽三托其地东至于铜柱铁桥蟠桃
玉榆东南至于交趾南至于骠国木落山西至于太石
西北至于吐蕃北至于神川东北至于黔巫八方之地
属以八演从中国教令都曰苴咩别都曰善阐皆中国
降人为之经画也德宗贞元三年郑回说以大义令复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885-0346d.png
归唐异牟寻然之会西川节度使韦皋招抚群蛮寻因
求内附而犹结好吐蕃皋乃为书遗寻叙其归化之诚
转至吐蕃吐蕃疑之异牟寻归附之志益坚九年上表
请绝吐蕃复臣于唐十年自将数万人袭吐蕃大破之
遣其弟献图纳贡及吐蕃所颁金印请复号南诏唐以
其功遣使册之赐银窠黄金印王北面跪受之宴使者
出玄宗所赐器物指老笛工歌女曰皇帝所赐龟兹乐惟
二人在耳使者曰南诏当深思祖考子孙勿替尽忠皇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885-0347a.png
唐对曰敢不敬使者之命死伪谥孝恒改元二(见龙/上元)
寻阁劝嗣
寻阁劝以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立死子劝龙晟立伪谥
孝文改元应道
劝龙晟以唐永贞元年立淫虐不道其臣嵯颠杀之而
立其弟劝利晟谥曰幽改元龙兴
劝利晟以唐宪宗元和元年立死伪谥靖王子晟丰祐
立改元全义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885-0347b.png
晟丰祐以穆宗长庆四年立趫敢善用其下文宗太和
三年西川节度使杜元颖不恤士卒有流入蛮境者蛮
衣食之由是尽得蜀之虚实与其臣嵯颠遂谋入寇以
蜀卒为乡道袭陷邛戎巂三州引兵径入成都取诸经
籍大掠子女工技数万人及珍货而还南诏工技文织
自是与中国埒矣丰祐乃遣使上表请罪元颖朝廷以
李德裕代之德裕保障有方索南诏所掠百姓得四千
人丰祐死伪谥昭成子世隆立改元二保和天启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885-0347c.png
世隆之立以唐武宗会昌十三年初韦皋开蜀清溪道
以通群蛮入贡又选子弟聚之成都教之书数以羁縻
之而军府不时给其饩廪南诏因是不肯入贡及世隆
立朝廷以其名同玄宗讳不行册礼谕令更名谢恩然
后遣使会世隆寇巂州事遂寝世隆乃僭称皇帝懿宗
咸通三年西寇安南四年寇交趾杀虏几十五万人留
兵二万使其将杨思缙据之溪洞夷獠皆降五年寇邕
州败还七年节度使高骈大破之复定交趾十年世隆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885-0347d.png
倾国入寇陷犍为及黎雅嘉三州十一年进攻成都不
克引还僖宗乾符元年复寇西川陷黎州入寇邛崃关
胜负不常二年攻雅州闻高骈改西川遣使请和骈发
兵追至大渡河杀获甚众擒其酋长数十人四年复寇
越巂死于景净寺自世隆嗣立以来为边患殆二十年
中国为之虚耗而其国亦弊伪谥景庄皇帝子隆舜嗣
改元建极
隆舜(通鉴作法误也南诏名皆父子/相承世隆之子曰隆舜近是)之立以僖宗乾符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885-0348a.png
四年性好畋猎酣宴委国事于其臣是岁请和许之又
迭请和亲广明元年遣宗正少卿李龟年充使中和元
年上表款附三年以宗室女妻之后内嬖失道为竖臣
杨登所弑伪谥宣武子舜化真嗣改元二贞明嵯耶
舜化真之立以唐昭宗乾宁四年改元中兴上书于唐
唐欲报以诏王建言小夷不足辱诏书臣在西南彼何
敢犯塞从之立四年其臣郑买嗣夺之而灭其国追谥
孝哀蒙氏自细奴罗至舜化真十有三世立三百十年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885-0348b.png
而为郑氏
郑买嗣本唐郑回之后世为蒙氏清平唐昭宗光化三
年既灭蒙氏而自立改国号曰大长和改元曰安国死
伪谥德桓子旻嗣立攻蜀黎州王建发兵大破之俘斩
数万级溺死数万人求婚于南汉汉主以增城公主妻
之改元五曰始元曰天瑞景星曰安和曰贞祐曰初历
死伪谥肃文子隆亶嗣立改元天应未几为东川节度
使杨干真所杀郑氏三传历年二十有六而为赵氏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885-0348c.png
赵氏名善政为封民清平杨干真既杀灭郑氏遂拔善
政而立之后唐明宗之天成三年也改国号曰大天兴
立仅十月干真又夺之而为杨氏
杨氏名干真既夺赵氏而有蒙国改国号曰大义宁改
元曰尊圣贪虐无道中外咸怨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兴
师问罪干真不能禦走死杨氏立仅二年而段氏兴焉
段氏之先武威郡人有名俭魏者佐蒙氏有功赐名忠
国擢清平官六传而生思平思平生有异兆杨干真忌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885-0348d.png
之使人索捕思平逃匿得奇戟于品甸波犬村又得神
骥于叶镜湖(在云南县正南/大波铺是也)饥摘野桃剖之核肤有文
曰青昔思平拆之曰青乃十二月昔乃二十一日今杨
氏政乱吾当以是日举义乎遂借兵东方黑㸑松㸑三
十七部皆助之众至河尾是夕思平梦人斩其首又梦
玉瓶耳缺乂梦镜破惧不敢进兵其军师董迦罗曰三
梦皆吉兆也公为大夫夫去首为天天子兆也玉瓶去
耳为王王者兆也镜中有影如人有敌镜破则无影无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885-0349a.png
影则无敌矣三梦皆吉兆也思平乃决明旦引兵欲渡
莫知所从见江尾一妇被璎而浣者指曰人从我江尾
马从三沙矣尔国名大理从之得济既逐杨氏而有蒙
国遂改国号曰大理改元曰文德时后晋天福二年也
死伪谥太祖传子思英立未几死伪谥文经武(阙/)皇帝
国人立其叔思良思良以后晋开运三年改元至治死
伪谥(原阙/)传子思聪
思聪以后周广顺三年立改元三曰明德广德圣德死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885-0349b.png
伪谥(原阙/)传于素顺(素顺于思聪/未知何属也)
素顺以宋太祖建隆四年立时王全斌既平蜀欲因兵
威取滇以图进于上太祖鉴唐之祸基于南诏以玉斧
画大渡河曰此外非吾有也由是云南三百年不通中
国段氏得以睨临僰㸑以长世焉素顺十七年改元明
正死伪谥应道皇帝传子素英素英以宋太宗雍熙二
年立改元五曰广明明应明圣明德明治死伪谥昭明
传于素廉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885-0349c.png
素廉以宋真宗祥符二年立改元二曰明启乾兴死伪
谥敬明传于素隆
素隆以宋天禧二年立改元曰明通天圣避位为僧死
伪谥秉义传于素贞
素贞以宋仁宗天圣四年立改元正治死伪谥圣德传
于素兴
素兴以宋庆历元年立改元二曰圣明天明以无道国
人废之而立思廉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885-0349d.png
思廉以宋庆历四年立皇祐中广西侬智高掠广州败
走大理狄青募死士使大理求之会智高已死于大理
函其首至京师段氏至是始闻名于中国思廉立三十
一年改元四曰保安政安政德(原阙/)死伪谥世宗传子
连义
连义以宋熙宁八年立改元二曰上德广安为其臣杨
义贞所弑杨义贞篡立自号广安皇帝凡四年段氏臣
岳侯高智升遣子升太起东方兵讨灭之而立段寿辉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885-0350a.png
(寿辉连义/之从子)寿辉立二年改元曰上明传于正明
正明以宋元丰五年立改元三曰保立建安天祐避位
为僧时国人皆归心高氏遂奉高升太为主而段氏中

高升太有功段氏为国人所立以宋哲宗之元符二年
立国改国号曰大中国改元上治临终属其子太明曰
段氏不振国人推我我不得已从之今其子已长可还
其故物尔后人勿效尤也太明遵其遗言求段氏馀子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885-0350b.png
正淳立之而段氏复兴号曰后理国高氏世相之赏罚
政令皆由之国人称为高国主波斯昆崙诸国来贡大
理者皆先谒相国焉
正淳复国改元天授以高太明为相高太连为栅主遣
太连朝宋求经籍得六十九家立十三年再改元曰开
明文安避位为僧传子正严死伪谥中宗
正严以宋徽宗大观二年立四十年改元四曰日新永
嘉保天广运避位为僧传子正兴死伪谥宪宗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885-0350c.png
正兴以宋高宗绍兴十七年立改元四曰永贞太宝龙兴
盛明避位为僧传子智兴死伪谥景宗
智兴以宋孝宗乾道八年立改元五曰利贞盛德嘉会
元亨安定死伪谥宣宗传子智连
智连以宋宁宗庆元六年立改元(原阙/)死伪谥享天传
弟智祥
智祥以宋宁宗开禧元年立改元天开仁寿死伪谥神
宗传子祥兴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885-0350d.png
祥兴以宋理宗嘉熙三年立改元道隆甲辰元兵攻之
高禾逆战败死宋遣使祭之祥兴死伪谥孝义传子兴

兴智以元宪宗元年立改元天定壬子岁元呼必哷将
兵击之分三道进自临洮经行山谷二千馀里浮金沙
江以革囊济进薄大理兴智及高太祥拒战大败兴智
奔善阐太祥就擒不屈斩于五华楼下时白日当午忽
云起雷震世祖异之曰忠臣也遂虏兴智灭其国段氏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885-0351a.png
自思平至兴智二十二主历三百五十年
元既灭段氏而有其地得五城八府蛮郡三十有七设
大理都元帅府仍录段氏子姓世守其土赦兴智封为
摩诃罗嵯管领八方兴智死元季乱中原多故段氏复
据之于是有十一总管出焉
一代总管曰信苴段实元中统二年入觐世祖嘉之赐
玺书令总管大理善阐会川建昌永昌腾越诸郡以功
累授行省参政以攻石城(今曲/靖)及仁德府(今寻/甸)功锡虎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885-0351b.png
符为总管
二代总管信苴段忠至元中随元帅伐西林破会川通
善阐平休林武定缅甸之役皆有功授金齿宣慰兼掌
军民万户府
三代总管信苴段庆元封为宣武将军妻以公主入朝
归授云南省参政
四代总管信苴段正
五代总管信苴段隆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885-0351c.png
六代总管信苴段俊
七代总管信苴段义
八代总管信苴段光时元大德中中原板荡梁王以元
宗室镇善阐与段氏分域搆隙至大二年梁王大破光
兵光将高蓬守罗那关梁王密招之不从乃赂蓬庖人
刺蓬以其首献梁王王并庖人戮之至治元年玉案山
产小赤犬群吠遍野占云天狗坠地为赤犬其下有大
军覆境又时雨铁民舍山石皆穿人物值之多毙谣俗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885-0351d.png
号曰铁雨
九代总管段功初袭爵为蒙化知府至正十二年继立
为总管癸卯明玉珍自楚入蜀据之分兵四掠号曰红
巾明玉珍自将红巾三万攻云南梁王及宪司官皆奔
威楚诸部悉乱功谋于员外杨渊海渊海卜之吉乃进
兵至吕阁败红巾于关滩江杀获千计红巾收合馀䘐
再战复胜杀段氏骁酋铁万户红巾屯古田寺段氏夕
潜火其寺红巾军乱死者什七八又追至回磴关大败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885-0352a.png
之红巾大呼之曰待明年来复仇时功在战间得玉珍
母寄其子书云尔征南务得之不得轻还军少粮乏我
当添补杨渊海效其书迹易之曰中国兵来急尔宜早
归遂募能入红军营者有小卒陈惠愿行玉珍得书恐
国中有变又新失利遂急收军功追之至七星关又胜
之而还红巾既退梁王深德段功以女阿结妻之为之
奏授云南平章功自是威望大著于西南梁王曲意奉
之功恋恋不肯归国其大理夫人高氏寄乐府促之归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885-0352b.png
其词曰风捲残云九霄冉冉逐龙池无偶水云一片绿
寂寞倚屏帏春雨纷纷促蜀锦半床閒鸳鸯独自宿好
语我将军只恐乐极生悲冤鬼哭功得书乃归既而复
往其臣杨智张希乔留之不听既至善阐梁人私语梁
王曰段平章复来有吞金马咽碧鸡之心矣盍早图之
梁王始启疑于平章密召阿结主命之曰亲莫若父母
宝莫若社稷功今志不灭我不已脱无彼犹有他平章
不失富贵也今付汝以孔雀胆一具乘便可毒殪之主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885-0352c.png
潸然不敢受命夜寂人定私语平章曰我父忌阿奴愿
与阿奴西归因出毒具示之平章曰我有功尔家我趾
自蹶伤尔父尚尝为我裹之尔何造言至此三谏之终
不听明日邀功东寺演梵至通济桥马逸因令番将格
杀之阿结主闻变失声哭曰昨暝烛下才讲与阿奴云
南施宗施秀烟花殒身今日果然阿奴虽死奴不负信
黄泉也欲自尽梁王防卫者乃万方主愁愤作诗曰吾
家住在雁门深一片閒云到滇海心悬明月照青天青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885-0352d.png
天不语今三载欲随明月到苍山误我一生路里彩(锦/被)
(名/也)吐噜吐噜段阿奴(吐噜可/惜也)施宗施秀同奴歹(歹不/好也)
片波潾不见人押不芦花颜色改(押不芦乃北方/起死回生草名)肉屏
独坐细思量(肉屏骆/驼背也)西山铁立霜潇洒(铁立松/林也)平章从
官员外杨渊海亦题诗粉壁饮药而卒诗曰半纸功名
百战身不堪今日总红尘死生自古皆由命祸福于今
岂怨人蝴蝶梦残滇海月杜鹃啼破点苍春哀怜永诀
云南土锦酒休教洒泪频梁王哀渊海之才绻意欲为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885-0353a.png
已用见诗痛悼之乃厚恤之令随平章槥归葬大理
十代总管信苴段宝功之子洪武元年嗣职梁王遣矢
刺平章七攻大理不克乃讲和奏升宝为云南左丞未
几明玉珍复侵善阐梁王遣叔特穆尔达尔罕借兵大理时
宝已长答书云杀虎子而还喂其虎母分狙栗而自诈
其狙公假途灭虢献璧吞虞金印玉书乃为钓鱼之香
饵绣闺淑女自设掩雉之网罗况平章既亡弟兄罄绝
今止遗一獒一奴奴再赘华黎氏獒又可配阿结妃如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885-0353b.png
此事诺我必借大兵如其不可待金马山换作点苍山
昆明池改作西洱河时来矣书后附以诗云𤇺火狼烟
信不符骊山举戏是支吾平章枉丧红罗帐员外虚题
粉壁图凤别岐山祥兆隐麟游郊薮瑞光无自从界限
鸿沟后成败兴衰不属吾梁王见之恨宝入骨平章女
僧奴志恒不忘复仇将适建昌阿黎氏出手刺绣文旗
以与宝曰我自束发闻母称父冤恨非男子不能报此
旗所以识也今归夫家收合东兵飞檄西洱汝急应兵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885-0353c.png
会善阐又作诗二章曰珊瑚勾我出香闺满目潸然泪
湿衣冰鉴银台前长大金枝玉叶下芳菲乌飞兔走频
来往桂馥梅馨不暂移惆怅同胞未忍别应知含恨点
苍低何彼秾秾花自红归车独别洱江东鸿台燕苑难
经目风刺霜刀易塞胸云旧山高连水远月新春叠与
秋重泪珠恰似通宵雨千里关河几处逢后宝闻高
皇帝开基金陵遣其叔段真自会川入京奉表归款
朝廷亦以书报之(见御制/文集)时有妖巫女歌曰莫道君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885-0353d.png
为山海主山海笑谐谐园中花谢千万朵别有明主来
宝数日疾卒子明嗣
十一代总管信苴段明洪武十四年授以宣慰壬戌春
正月天兵破鄯阐梁王自鸩党属悉俘明遣都使张元
亨驰书颍川侯傅友德西平侯沐英麾下曰大理乃唐
交绥之外国鄯阐实宋斧画之馀邦难列营屯徒劳兵
甲请依唐宋故事宽我蒙段奉正朔佩华篆比年一小
贡三年一大贡友德怒拷辱其使明再上书曰汉武习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0885-0354a.png
战仅置益州元祖亲征秪缘鄯阐乞冀班师友德
答明书曰我大明龙飞淮甸混一区宇陋汉唐之
小智卑宋元之浅图天兵所至神龙助阵天地应符
汝段氏接武蒙氏运已绝于元世宽命延息以至于
今我师已歼梁王报汝世仇不降何待三月傅沐二
将分兵宵缘点苍颠绕出下关之背先树旗帜迟明
段兵惊溃大军策马乱流而济明遂就擒并其二
子仁义至金陵太祖圣谕曰尔父宝曾有降表朕不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0885-0354b.png
忍废赐长子名归仁授永昌卫镇抚次子名归义
授雁门卫镇抚大理悉定是夏六月元巴延笃复
叛据佛光寨(在邓州/东北)额森布哈叛据邓州甲子正月
十七日颍川侯傅友德复自七星关回军大理平邓川
破佛光寨因定赋法筑城隍设卫堡立学校比于中州
列郡焉
逸史氏曰史称西南夷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元封中以
兵临滇王举国降然未有称也及张氏受姓后世迭君长者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0885-0354c.png
蒙氏郑氏赵氏杨氏段氏高氏凡七姓惟蒙段最久故著称
焉夷裔盗名号互起灭若蜂蚁然不足录也然至与中夏交
绥抗陵疲我齐民世主甘心焉以无用戕有用是可嘅已汉
司马氏传西南夷诚有意哉余婴罪投裔求蒙段之故
于图经而不得也问其籍于旧家有白古通玄峰年运
志其书用僰文义兼众教稍为删正令其可读其可载
者盖尽此矣滇僰于三代为荒服汉仅剽分其方虽元
兵力胜之而不能守也于今列箐落而郡县之驯鳞介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0885-0354d.png
而衣裳之华风沃泽同域共贯昭代恢宇前是孰并传
称神农地过日月之表几近是哉夫分隔之乱昔如彼
大一统之治今若此干羽不警百五十年探言其故则
金匮秘文缙绅罕睹况荒徼乎余慕宋司马氏作通鉴
采获小说若河洛行年纪广陵妖乱志者百二十家法
孔子著春秋取群书于百二十国也因是有感遂纂蒙
段事以为滇载记其诸君子祖春秋而述二司马氏者
亦将有取于斯焉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0885-0355a.png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0885-0355b.png
 
 
 
 
 
 
 
 古今说海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