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885-028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古今说海卷十
             明 陆楫 编
 说选十(偏记七/)
  北边备对(宋程大昌/)
淳熙二年臣大昌备数讲官因讲禹贡寿皇问曰卿言
中国山川悉矣北方地里亦能详知之否大昌对曰塞
外无文史间有可传者多弗详实臣安敢强以不知为
卷十 第 1b 页 WYG0885-0284b.png
知也后暨绍熙大昌乃得奉祠家居无为常愧前此浅
学无以酬塞顾问追采古来中华北狄枢纽相关者条
列而推言之则北方事虽不尽知而亦可云涉猎矣初
时奉训指问者惟北狄故专主北以言不容杂举他方
也绍熙辛亥八月新安程大昌叙
  四海
四海之边中国者在山东则为东海在广南则为南海
人人得而闻见不待證说矣若夫禹迹所及西境流沙
卷十 第 2a 页 WYG0885-0284c.png
而极不言西海东北尝至碣石而北海之名不著于经
则谓外薄四海讫于四海者如之何而四也汉武帝事
远有效使命方行四表故西北二海遂有身历而目击
之者矣非道听涂说之比也于是条支之西有海焉先
汉使命固尝见之而入诸史矣后汉班超又尝遣甘华
辈亲至其地也至于西海之西又有大秦者焉(即波/斯也)
人之与海商皆尝往来若夫北海则又其甚远者矣而
霍去病之封狼居胥山也其山实临瀚海者北海也苏武
卷十 第 2b 页 WYG0885-0284d.png
郭吉皆为匈奴所幽寘诸北海之上而唐史所载又曰
突厥部北海之北更有所谓骨利干之国焉在海北岸
也然则诗书所称四海者实皆环夷夏而四之非寓言
矣若夫西北二方有西海柏海青海蒲类海蒲菖海居
延海白亭海鲜水海皆尝并海立称矣然要其实致则
众水钟为大泽如洞庭彭蠡之类故借海以名之非真
海也李吉甫辨白亭海而曰河北得水便名为河塞外
有水便名为海其说确也班固叙张掖之水曰羌水出
卷十 第 3a 页 WYG0885-0285a.png
羌中东北至居延入海则真以居延为海矣
  汉缘边九郡
五原(盐州/)朔方(夏州/)云中(云州/)代郡(雁门/)定襄(忻州/)
(平州/)上谷(易州/)渔阳(蓟州/)
  秦汉河南
汉史凡记三辅以及虏事而曰河南者非洛阳河之南
也上郡北地陇西朔方西河皆在积石丰胜龙门三河
之南故曰河南也
卷十 第 3b 页 WYG0885-0285b.png
  北边名号
北狄者太王之獯鬻宣王之猃狁幽王之犬戎桓公之
山戎也为其居四夷之北故总名北狄也至战国遂有
林胡乌桓之先也后为鲜卑至汉初东胡遂为冒顿所
并而冒顿国于东胡之西即汉世之匈奴也汉史之叙
北狄事自秦以前皆名为犬戎而史记李牧传已有匈
奴之名则狄人以匈奴为国号久矣若以时世求之则
蒙恬所郤之胡其酋长即头曼也故汉史曰头曼不胜
卷十 第 4a 页 WYG0885-0285c.png
秦而北徙头曼者冒顿之父也头曼之时已称单于后
又增称撑犁孤涂单于史著其义曰撑犁者天也单于
者广大之貌也自秦至汉在北最强者惟此一族他族
虽盛莫之与京也后魏之世蠕蠕社崙始改称单于为
可汗者其拟则皇帝也故唐高宗曰今之可汗古单于
也突厥也者本匈奴之北部居金山之阳以铁工属蠕
蠕已而益大改称突厥突厥者兜牟也以兜牟名国明
其肇迹于兵也唐初颉利大盛所据之地三垂薄海南
卷十 第 4b 页 WYG0885-0285d.png
抵大漠其地正与华夏对立而力亦相抗唐自突厥以
外其彊大能与中国抗力者薛延陀回纥沙陀吐谷浑
四种最大若吐蕃虽尝侵入北境其实西戎也
  契丹
五代史曰契丹在潢水之南黄龙之北鲜卑故地或云
亦鲜卑别种战国之世命为东胡者是也及阿保机并
小族称帝援立石晋又得其所割雁门以北幽州节度
管内十六州盖其地东北有卢龙塞西北有居庸关中
卷十 第 5a 页 WYG0885-0286a.png
国恃此以限界北狄自十六州既割之后山险皆为所
有而河北尽在平地无险可以拒守矣
  回纥(九姓/)
唐史回纥者其先匈奴也后呼铁勒薛延陀者回纥之
部落也贞观初突厥已亡惟回纥与薛延陀为最雄强
已而回纥攻薛延陀并有其地遣使献功太宗为幸灵
州次泾阳受其功乃以回纥部为瀚海部督多质葛部
为燕然部督凡六部督天宝初回纥之臣裴罗袭破拔
卷十 第 5b 页 WYG0885-0286b.png
密自称骨咄禄毗伽款可汗天子以为奉义王居突厥
故地徙牙乌德鞬山南去高阙无二千里则去塞甚不
远而又尽九姓之地九姓者曰乐葛罗曰胡咄葛为族
凡九也其后裴罗又杀白眉可汗得地愈广尽得古匈
奴地肃宗初遣兵助广平王收长安帝以幼女妻之此
在唐之中世北方最强者也
  匈奴庭
匈奴之族虽曰逐水草迁徙不常然亦择形势便利据
卷十 第 6a 页 WYG0885-0286c.png
一地以为之庭犹中国之有京邑也遇战争游猎则随
事而出事已复归其旧其设险据要略与中国同惟不
建筑城郭则大异耳
  北狄无城郭
东西南三夷皆以有城郭为固至于北夷则以不立城
郭为武韩安国曰匈奴轻疾悍亟之兵也至如飙风去
如收电居处无常难得而制汉叙西域诸国有城郭国
有行国城郭则其筑城有守者也行国则不立城郭而
卷十 第 6b 页 WYG0885-0286d.png
以马上为国者也
  突厥建牙
匈奴屯聚之地则曰置庭突厥兵师所驻即曰建牙其
实一也
  黄河四大折
黄河自盐泽西来暨达潼关其面势所向凡四大折或
与北狄分境或当北狄来路其初一折由积石而径湟
中则鄯兰也是一折也及至灵州西南遂转北而行凡
卷十 第 7a 页 WYG0885-0287a.png
千馀里此河西岸即为凉肃甘沙四郡是又一折也迨
其北流千里而遥至九原丰州则又转而东流故丰州
北面正拄大河是又一折也丰州之东为榆林北境固
抵大河而河从此州之东又转而南故胜州北东两面
皆抵大河也自此而往直至潼关皆是河南矣此又一
折也
  长城
古来筑长城以捍北边者四世燕赵秦隋也秦制多承
卷十 第 7b 页 WYG0885-0287b.png
燕赵而隋氏不尽因秦也史记燕城起于造阳而至襄
平辽阳造阳者上谷地也襄平者辽东县也辽阳者辽
水之北也皆燕国沿边之地故其建筑亦在此地也赵
之城则自代地而西属于高阙代者雁门郡也高阙者
灵州北流河之西阴山之上游也赵武灵王国于云代
故其备胡之城但能并河而西以极乎赵境耳至秦已
并六国天下为一西自上郡北地而东至辽东西悉为
秦有故蒙恬之致役也西起临洮则中国极西之地也
卷十 第 8a 页 WYG0885-0287c.png
北属辽东则中国极东之地也自东迄西殆万馀里无
论燕赵之与岷兰其在当时盖无一地而无长城也于
是会合三制而要其所宿则秦城之长固周乎中国之
北矣然审而求之则其城不皆秦筑也秦但补筑使足
耳元和志曰开皇长城自代之繁峙县北经蔚州北十
里入飞狐县夫其自代而蔚则极北而边匈奴中国之
地不出此外秦人为城以城中夏胜地固当在此矣志
又曰开皇城起岚州合河县经幽州皆因古迹修筑夫
卷十 第 8b 页 WYG0885-0287d.png
岚州者楼烦郡也初为胡地后为赵惠文所取则合河
县固可立城矣幽州者战国时属燕地则非赵人所得
有何由可施版筑也是前乎燕赵别有筑之者史所不
传故槩言因古迹修筑也以此知古事湮落无载者多
也元和志又有大业城在灵州怀远县界河外则越积
石河而北秦无此迹矣
  大漠
汉赵信既降匈奴与之画谋令远度幕北以要疲汉军
卷十 第 9a 页 WYG0885-0288a.png
故武帝必欲越漠征之而大漠之名始通中国也幕者
漠也言沙碛广莫望之漠漠然也汉以后史家变称为
碛碛者沙积也其义一也
  玉门阳关
汉之两关皆在燉煌郡寿昌县通典曰汉龙勒县也玉
门在县之北阳关在玉门之南故曰阳一县而设两关
者自此而趋西域有南北道故也
  居庸关
卷十 第 9b 页 WYG0885-0288b.png
太行山南自河阳怀县迤逦北出直至燕北无有间断
也此其为山不同他地盖数百千里自麓至脊皆陡峻
不可登越独有八处粗通微径名之曰陉居庸关也者
即其最北之第八陉也此陉东西横亘五十里而中间
通行之地才阔五步即李左车谓井陉车不得方轨骑
不得成列其险可以类推也
  天山
天山即祁连山也又名时漫罗山又名祁漫罗山盖北
卷十 第 10a 页 WYG0885-0288c.png
语谓为祁连也时漫罗也祁漫罗也皆天也通典元和
志于张掖县既著祁连山矣而伊西庭三州皆有此山
则是自甘张掖而西至于庭州相去三千五六百里而
天山皆能周遍其地则此山亦广长矣
  阴山
汉朔方之北云中之南代郡之西高关之东有阴山焉
又有阳山焉汉书音义曰阳山在河北阴山在河南予
以史汉夲文考之始知阴山阳山皆在丰胜河之北谓
卷十 第 10b 页 WYG0885-0288d.png
为河南者误也
  燕然山
后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与耿夔出朔方鸡鹿塞至涿
山与南匈奴兵合宪分遣精骑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
八十一部俱降遂登燕然山去塞五千馀里刻石勒功
纪汉威德若夫燕然山者必在速邪乌之地而速邪乌
必在漠北而非蓟之燕山也
  焉支山
卷十 第 11a 页 WYG0885-0289a.png
霍去病元狩三年出陇西有功武帝曰骠骑涉狐奴转
战六日至焉支山千有馀里合短兵鏖战皋兰下通典
甘州删丹县有焉支山匈奴失之乃歌曰失我焉支山
使我妇女无颜色说者曰焉支阏氏也今之燕脂也此
山产红蓝可为燕脂而阏氏资以为饰故失之则妇女
无颜色其说或然也
  浚稽山
应邵曰浚稽山在武威塞北匈奴以为蔽障路
卷十 第 11b 页 WYG0885-0289b.png
  金山
隋唐间突厥阿史那氏得古匈奴北部之地居金山之

  贺兰山
贺兰山在灵州保静县山有林木青白望如骏马北人
呼驼马为贺兰
 
 古今说海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