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直庵集卷之一 第 x 页
直庵集卷之一
诗
诗
直庵集卷之一 第 124H 页

余读书于东山溪堂。时春物方烂漫。而山中日长景暄。可以优游自适矣。遂留数十日。伏次家大人昨年与叔父唱和韵。
出得都门已兴长。来趁东山未暮春。林亭野趣依旧迥。溪榭风光一番新。怪鸟幽音警俗耳。芳草阳坡成厚茵。觞咏花间真韵事。杖行池边即閒人。山静昼永无外扰。楼上朱书日相亲。净界着身殊惬意。好得超脱汉城尘。
东山溪堂。伏次家大人韵。
吾家自有东山溪堂以来。家大人每以春秋出游。子弟宾客多从之。而小子暻未尝不参于其间。当时酬唱诗篇颇盛。而小子独不能诗。故未克有所攀和。虽有之而多忘之者。今仅录二首。
溪榭乘春至。山花满地开。燕莺和互唱。蝴蝶去还来。合坐穹林影。宜传曲水杯。情方适丘壑。归思不须催。
其二
山里秋光引兴多。不时骑马自京家。遍麓缤纷赤枫
直庵集卷之一 第 124L 页

伏呈家大人秋城任所
家大人有秋城赴任之行。伯氏拜辞于津头。舍弟至果川拜辞。暻则定以陪至任所矣。到柳川店舍。疾作落后。罪悔怅望。不自堪胜。翼日家大人自途中专伻问疾。寄下长句。敬次伏呈。
兄弟已先还。儿独骖乘去。不幸感微疾。亲教落送汝。温凊违始计。拜辞临歧路。长程逾十日。跋涉良劳苦。往复期以匝一月。此是远别非近别。定省将旷音闻疏。昼思夜梦忧虑集。侍旁无人奉杖屦。儿虽归家便是客。瞻望南云引领唏。候门迎拜定何日。
上厚斋金先生
自暻受业厚斋先生门下。每岁必一再进谒。瞻仰德仪。承奉训诲。以展其尊亲之诚依归之义矣。数年以来。荐遭丧戚。汨没病忧。久未趋侍皋比。窃不胜怅慕之私。敬次朱子韵。仰呈求教。
先生穷至道。安宅与广居。学贯博约齐。道通诚明俱。心研千古秘。眼穷五车书。德业臻昭旷。谦光实若虚。安乐自康济。门庭无马车。小子幸从游。景服当何如。
直庵集卷之一 第 125H 页

有怀金使君士重(致垕)。题寄其新安任所。
独坐穷庐怀我友。我友出宰在西邑。眉宇秀拔人如玉。早登台省著树立。自是明时贤大夫。一心爱 君兼忧国。旌忠讨逆斥佞倖。不避南窜复北谪。孤忠直道天有鉴。雄州锁钥兆牵复。随分尽职存臣道。呼喝温饱岂恋着。要路通津坏心术。只宜敛避忘荣辱。荡平缓峻何足论。调娱排抑都抛掷。羽化亭畔曾卜地。拂衣早须投遐躅。尘里更没开眼处。世外合成偕隐迹。与君别来忽匝岁。怅仰加以鄙吝积。我未可就君难逢。何由更接旧面目。拙语写出非曰诗。木桃投求琼玖获。
求和尹屏溪瑞膺(凤九)
余将定居于杨山。求诗于尹徵君瑞膺而久未得之。用弱者先手之例。以一长句寄去。未知其果有和章来否。盖余山居。不宜无夫公题咏故尔。
屏溪先生居屏溪。屏溪之水流九曲。簇拥屋后总峰峦。安排门前饶泉石。纷既有此外境好。伊人内蕴从可识。心事冰壶照秋月。身世孤云将野鹤。养真守静自收功。暮年不改韶华色。眼中穷格无遁理。胸里经
直庵集卷之一 第 125L 页

正阳寺。赠僧一修。
舍弟明寅挈余至其通州任所。为余治行具。入送金刚内山。游览数日。缘余病劣。不敢为穷探极讨之计。而第登天逸台。指点万二千峰。此乃平生快活事。岂可多求哉。昔我曾王考王考先考叔父伯氏皆游此山。故时于寺楼崖壁间。得当时题名而瞻仰之。不禁感怀流涕。临出山。有无限怅意。适正阳僧一修苦请留诗。为赋六韵。
蓬莱于我有世缘。孱骸犹能入山来。宇宙快睹昭旷界。玉峰银峦万千回。立立崖壁云外直。决决潭瀑洞里开。迢递琳宫饶异迹。锦绣春光绝尘埃。百年盘礴犹不足。三宿归骖不须催。欲去如与高人别。何年更登天逸台。
金刚山中。伏次先君子韵。得七言四首。
直庵集卷之一 第 126H 页

重峦列岫尽参差。化斧应劳奇巧为。万瀑众香最奇胜。双眸快睹夕阳时。
芙蓉秀色耸晴晖。枫韵松声坐翠微。野士山僧谭胜地。古人游迹总依俙。
先子少时游此山。杖鞋内外遍奇观。遗馀壁面题名字。日暮徘徊血涕看。
隐寂庵。次金四宰太白(镇商)韵。
自坤岩楸下。向长下峙。欲至黄骊梨厓。访金参赞太白。委托先故文字。馀美途中。闻太白来游周鱼山之隐寂庵。改路寻山。遇于野次。同入本庵。太白之侄季闻令泽,胤说泽两卿。门客朴君昌蔓,金君光河。并旁邻士友十数员齐集。为设泡会。谈叙阻怀。诚亦浮世一胜缘也。太白有七五两绝。遍求座中次韵。将成小轴。庸为日后次面之资。亦强于余。以不娴于诗力辞。不得免牵率。可笑。太白时新为耆所堂上。
疏傅馀金乐 圣时。淡成勇退已先之。叨为不速参高会。醉饱那无善颂诗。
直庵集卷之一 第 126L 页

野寺既寻春。隐庵又卜夜。高谈坐达宵。斜月欲西下。
追和金处士远观轩题咏韵
长城龙江金处士克光丈尝求其所居远观轩题咏于知旧间。自有原韵矣。余昔陪先君子。一登轩上。与金丈对叙。忽已数十馀年。今其孙必泰大来追诵原韵。求和甚勤。感伤谨次。
龙江幽筑挹先贤。绕舍梧阴满沼莲。听说遗篇增我感。登临尚记卅年前。
花山李庄留题。
洪阳鸟枝村。有故李持平彦著叔花山亭舍。昔我先王考先君子。盖尝一游而有题咏矣。今其孙命来泰叟邀余留款。共谈宿昔。感伤之馀。求有一诗。以备山中故事。义不可辞。谨次先集韵以示之。
洞府深藏旧榭台。游人寻入好颜开。山容窈窕抬头望。林籁清泠拂面来。云壑飞泉多曲折。石溪横彴几盘回。将身安得芳邻卜。临别停鞍一怅哉。
韦岩述怀
韦岩精舍在杨州治南忘忧岘下。即我先世墓庐。而远祖文节公所尝卜筑者也。王考议政府君亦
直庵集卷之一 第 127H 页

翠轩不敢忘遗址。南涧犹能蹑旧游。堂构未能成继述。伤心惟有涕凝眸。
东山述怀
东山溪堂与忘忧里相去不过十馀里。余留忘忧。借村马。时得来往矣。溪堂本我先君子所尝营立。
直庵集卷之一 第 127L 页

山色溪光浑似旧。鬓毛惟我雪霜侵。陪游杖屦当时事。孺慕何堪此日心。
石湖述怀
丙戌以后。余陪先君子。游石湖亭者。殆至十数度。恒患经过匆卒。其于江山景物之胜。每有未能究竟之叹。惟甲辰夏月。自实村墓下。避疾来留。至于数朔之久。先君子处石湖亭。余处汉上亭。朝夕侍省之馀。曳杖经行于岩峦洞壑之上。挈舟沿洄于洲渚岛屿之间。领略烟霞之卷舒。草木之行列。鱼
直庵集卷之一 第 128H 页

一别湖亭馀廿载。重来白首旧踪迷。往时陪奉那复得。孤露感怀无东西。
石湖再述
石湖亭。寔我曾王考石湖府君昔所刱置者。而王考絅庵府君亦尝重修之矣。至叔父恕庵先生。乃复改构焉。先生雅有苦癖浓情于斯亭。喜其湖山之赏心。妆点之称意。而辄以春秋佳节。呼朋挈俦。乘兴出游。或读书雪屋。或题诗风轩。或杖藜寻花于岩壑。或理棹泛月于洲屿。迭宕游衍。澹然忘归。余之不肖。亦得侍几杖于其间。曾非一再矣。先生遗外名利。敛避荣涂。且有难安情势。每值 除书之降。则又必来卧斯亭。封章控辞。今余猥以虚名。忝叨言职。不敢偃然在城里。出郭栖迟于郊坰。遂
直庵集卷之一 第 128L 页

几陪杖屦阅江天。抚迹幽怀剧怆然。残喘畸踪飘泊甚。何缘此地送馀年。
坤岩述怀
辛壬世祸。同志士大夫皆落乡。无在京者。余亦陪先君子。寓居坤岩先茔下。留数年还京。而伊后每不能忘其时山居之乐。况自孤露以来。追感之痛。益不自制。近年与从祖云林君卜得日后可拟之地于先茔近处。遂成述怀一首。
昔陪先子此丘园。风韵何曾让鹿门。于今至痛萦风树。感旧惟馀血涕扪。
金村述怀
玄石先生昔在庚申辛酉间。寓居杨州金村者八九年。时世道清明。 肃宗大王连以学职台官及吏工佐贰招延。先生卒不得已一起膺 命。而弟子自远方来者益众。先生树茅栋数楹。以自容膝。而且置书室其旁。以接从游之徒。后先生移居坡
直庵集卷之一 第 129H 页

金村先生之故宅。习礼大树尚含情。儿孙宅相真知愧。迹则相邻奈忝生。
杨山。谨次家庭旧韵。
余居杨山精舍。感念先王考先君子先叔父及伯氏唱酬题咏旧事。不胜永慕之怀。而自量不才。无以追和。仅次其中数首。录示儿子。
晚谐考盘计。欣副此心初。南涧时携杖。西畴或命车。佩韦追祖训。介石守先庐。关户且深坐。虔披洛闽书。
其二
屏迹城闉外。楸山托雅情。梁间留语燕。树杪藏啼莺。晚萼林间得。幽泉草底鸣。尘嚣那得到。襟韵自高清。
直庵集卷之一 第 129L 页

自以不才无术。未堪仕宦。又以由荐得官。未宜冒当。自 寝郎小司。一不敢出肃行公。至于台职。尤是选择之重。每值忝授。愈不胜惶惕。出郊定居。力辞必递者。四五年所矣。且平昔意思官职之中。字牧最难。以故本无侥倖作宰之想。虽或来逼。决欲避免矣。今年四月。忽被金城 除命。再三申状于铨曹。丐其 启递之际。本省按使以设赈灾邑。状请催赴。 上特下不日下直之命。事会急迫。逃遁不得。五月。谢 恩辞朝而来。心羞面愧。茫然不知所以为政。回顾素心。判若别人。虚妄可笑。莫此为甚。况 朝家科条严密。为守令者既无便宜从事之路。又无以不行上司之指挥。左右矛盾。前后掣肘。莫如从早罢还。回授可堪之人。为公私两得。而亦未猝售矣。在邑之间。情发于辞。得数首。
闷余失性强为斯。颠倒风尘出涧扉。百事公门堪疾首。惟思日夜遂初衣。
其二
钱谷甲兵素昧事。簿书期会旁午时。徒然土偶坐公廨。清啸弘农那易期。
直庵集卷之一 第 130H 页

到来咫尺蓬莱地。未入山中怊怅归。非必康侯衡岳意。为曾叩得正阳扉。
其四
异乡除夕故园违。去思逾多宦意微。二字 天褒当不得。误 恩恐速简书讥。(有白贱臣清白者。 上曰似是好人云。)
其五
春深忽见异乡花。尸禄歧城滞县衙。衮衮公门难了事。欣奔何日定还家。
其六
玄潭巨壁冠南川。选胜得玆非偶然。申翁渊比金公瀑。肇锡倘能后代传。
其七
当年固守东冈土。岂意再经歧县秋。嵯岳山灵应笑我。二年虚锁邺侯楼。
春日杨山。敬次先贤及家庭诗各一首。
閒窗春入涧花香。卷箔风传谷鸟声。好是静中观造化。谁人识得此中情。(右明道先生韵。)
又
春暮山中花尽开。支颐对坐不思归。回头更看云舒
直庵集卷之一 第 130L 页

又
夕月朝花聊悦目。城嚣市聒不关心。芬华未必赢贫贱。却笑世人交视金。(右退溪先生韵。)
又
驴背踏穷溪草绿。杖头看尽岸花红。语燕啼莺下上处。不妨微醉答春风。(右栗谷先生韵。)
又
泉石一山选胜地。苍厓更着瀑流悬。忽值閒花啼鸟景。藉来堤草一欣然。(右尤庵先生韵。)
又
烂蒸一壑林花攀。回抱四山野水环。不有我存清福分。何能身着此中间。(右玄石先生韵。)
又
保拙平生兼养真。山惟解爱不求人。世外宽閒容我地。优游好是百年身。(右厚斋先生韵。)
又
山斋春日娱心事。万紫千红照眼明。好保丘园静閒趣。几多人世利名争。(右先王考韵。)
又
直庵集卷之一 第 131H 页

又
好是抽身紫陌红。一春高卧百花中。纵嫌名姓登朝籍。犹喜山林继祖风。(右先叔父韵。)
又
谁复知玆閒汉子。幅巾方外自飘然。镇日登山临水兴。不妨呼我作神仙。(右伯氏韵。)
又
无人来共此中景。山气夕佳溪萼明。经卷药炉安顿处。群飞燕子报新晴。(右舍弟韵。)
又
中原变故山河异。东土修为计策慵。避世幽人藏六地。百回清涧叠千峰。(右附金士重韵。)
周甲生朝。伏次先集韵。
行年六十一年是。丙子今当周甲时。泣念劬劳恩莫报。不堪孺慕痛无涯。
书玄石先生行状后
道东文运昌。潘南间气毓。六七先正后。(六七先正。指圃隐,寒暄,静庵,退溪,栗谷,沙溪,尤庵而言。)复睹真儒
直庵集卷之一 第 131L 页

直庵集卷之一 第 132H 页

直庵集卷之一 第 132L 页

直庵集卷之一 第 133H 页

书丙子上书后
杨山孤客何如者。老而不死是为贼。少不努力壮无闻。醉梦身世同草木。父兄勉我以文行。师友勖我以德业。秪今如许蔑可称。日暮途远愧濩落。 肃庙盛际幸遭逢。不才未克登仕籍。厚翁门下夙抠衣。多少
直庵集卷之一 第 133L 页

自伊寓还居杨山。示子孙。
误作他土旅。好归杨山宅。离乡太无端。还乡讵不乐。自从返旧居。我心方自惬。旧居不可舍。乃今得归宿。举头望崇岳。游目俯脩麓。茅栋尽幽静。潇洒傍泉石。虔诚依松楸。叙怀对宗族。禾黍劝春耕。桑麻候秋熟。桃李荫阡陌。杞菊护篱落。素位在固穷。颇学忍饥法。岁月肯虚掷。床书阅朝夕。卷中慕古人。未信世代隔。文种不可绝。儿孙时课读。馀事有胜情。杖屦度云壑。花鸟供怡悦。山水当丝竹。林叟与野僧。经过亦不俗。境界自閒适。胸中无尘杂。如许可送老。胡为劳形役。安身宜逃世。名场期不入。独立人世外。庶远耻与辱。云卿与五郎。我不让汝躅。永矢在阿志。诗成聊题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