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贞庵集卷之十二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x 页
贞庵集卷之十二
 碑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4H 页
三江祠碑
岭南密阳之三郎江。有亭在其上。自亭稍北而东则有祠。盖乡先生闵勖斋九龄,敬斋九韶,友于亭九渊,无名堂九畴,三梅堂九叙五兄弟湛乐之地。而后人即其地立祠以俎豆之者也。高丽之末。有大提学闵公讳愉。见国政乱。退居童城以终。高风伟节。为后世称思。我朝吏曹参议讳谨。即其曾孙也。参议公之牧星州也。金江湖叔滋居于密阳。约与为昏。公之子除为江湖之女婿。才二年而殁。有腹子颎进士。有五丈夫子皆贤。自幼游于江湖子佔𠌫斋之门。以学行称。亲丧哀与礼俱尽。兄弟友爱天至。既同居一亭。扁以五友。作鹡鸰歌。相与和答。春秋各携诸子若孙几三十人。逍遥亭上。弥日欢乐。道臣任虎臣过而见之。夜中又猝至其处。见兄弟五人同被而卧。深加敬叹。乃闻于朝。由此名动当世。荐绅大夫来岭南者咸作诗以美之。真一代盛事也。朝廷除官不就而卒。 嘉靖癸亥乡人为建祠享之。自是以来。为邑宰者必访五友亭。想像兴慕。或以五友出题以试士。盖好德所同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4L 页
也。公之子孙颇蕃衍。而多居于密。今虽衰替。大抵笃于孝友。亦公之遗也。祠与亭屡有兴废。而人士修治。俾不终坏。独其遗文散失不传。吁可惜也。余尝南游。泛舟三郎之浦。谒三江祠登五友亭。览观江山之胜。徘徊感慨。久而不能去。盖余亦大提学后孙。与公为同宗之亲。而世教衰。民不兴行。如公者不可得以复见也。公之六代孙友赐七代孙涵洙,光洙等。以亭畔旧有记事碑。而毁于壬辰兵燹。今将改树。请余题其石以示后。余辞不获。略书如此云。
县监尹公政行碑
我 肃宗庚辰。尹公讳明运以义禁府都事出宰庆尚道新宁县。时新经大饥疫。民物萧然。公至则以为如人大病之后。安养可苏。为治简靖。一切不为扰民事。又曰治民者。束吏不可不严。而吏亦人耳。岂可虐使。唯威明以莅之。不能为民害则可也。捐俸聚近十斛谷。以与民充逋欠。岁时则赐老人米肉。春和邀男女耆老于县庭。设宴以娱之。贫不能嫁娶者。助其资装。俾不失时。学子武士课所业等高下。施赏以劝之。兴水利资灌溉以便民。旧例令官吏贸纳邑用百须。官不偿其半。公叹曰县徵之吏。吏不取之民。将焉出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5H 页
乎。此弊不革。民终受困。遂鸠材设厅。以备官需。罢其谬规。吏民俱称颂焉。瓜熟而归。民老少争来远将曰贤太守去。吾将奈何。盖无不涕洟而去者。已又合谋同力。立生祠俎豆之。勒大石以寓去思。祠初名遗爱。后改为尚德。公禀性宽和。持身澹泊。制行不甚刻苦。而惰慢不设于容。谐谑不加于人。平居退然若无能。而其于大节。有不可夺之勇。盖公早受业于尤庵宋先生门。己巳 圣母逊于私第。两贤黜于圣庑。凶徒之搆罪宋先生罔极。公亟申状不仕。与同门诸人陈疏卞诬。即被拿问。至于编配。甲戌 坤位复正。士类汇征。则公首蒙恩除职。其于为政。盖亦有本云。呜呼。世之号善治者。多奋其才力。以要时誉。其始也靡不赫然可称也。及其去则民已受其害矣。以此民未尝思也。若公之为治。则始至人不见其殊异之绩。而其爱民奉公。诚无愧于古所谓视民如子视官事如家事者。以故一县士民愈久而愈不能忘。凡其所以安居乐业者。推原其始。则莫不曰尹侯之赐也。至于后生之不及逮事公者。犹闻风而怀慕之不已。祠屋年久改修。运瓦于数十里外。则民皆乐于赴役。至村女亦顶戴而至曰此某侯遗祠之役也。虽吾妇人。敢不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5L 页
效力。其惠政入人之深。于此亦可见矣。然苟非公至诚。曷能臻玆哉。易曰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信矣。太史公论循吏曰身修者官未曾乱也。若公之本诸身以为政者。真可谓循吏哉。其以尚德名其祠者。亦知言矣。公去后三十有八年。县之人士将别立一碑于祠之庭。以与去思之碑并传于久远。欲备载公实迹于其阴。俾余一言。余亦素慕公醇德懿行者。于其请。不敢辞而乐为之役焉。
贞庵集卷之十二
 墓碣
  
再从兄镇安公墓碣铭(并序)
公讳承洙字士宗。姓闵氏。骊兴人。以 显宗庚戌二月二十七日生。殁于 肃宗丙申五月二十一日。春秋四十七。自少有俊望。而晚始筮仕。为童蒙教官。历长兴库主簿,掌隶院司评。为镇安县监未赴而递。以其翌年卒。呜呼。我闵肇自高丽尚衣奉御讳称道。奕世蝉嫣。入我朝有讳审言。开城府副留守。又四世而讳齐仁。议政府左赞成号立岩。又三世而讳机。庆州府尹。即公之高祖也。曾祖讳光勋。江原道观察使。祖讳蓍重。司宪府大司宪。自留守府君至大司宪府君为十一世。而世以正嫡相承。大司宪府君有长子南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6H 页
别殿参奉讳镇夏。贤而早卒无嗣。遂取次子吏曹判书讳镇周之长子为其后。即公也。公以世家宗嫡。为当世之望。且其瑰姿远识。度越常人。是以父兄皆重之。凡有大事。必与咨度。宗党朋友亦深相器重。无不拟之于公辅。顾不得一第。沉于下僚。至如一县之长。本非所宜。而亦无所施其泽。乃阨穷连蹇。重以丧威。年未及中身而遽以殁矣。此知公者所以沉痛永伤。惜其未用于时也。然孔子引书论孝友之为政。若公之孝于亲友于兄弟。治家以严。制行以正者。亦庶几乎斯也与。公于孝有至性。八岁时出外久不返。母郑夫人召而责之。公自进槚受挞。既而出枣袖中以进曰。邻家剥枣而味绝甘。向者出外。欲得此以供母也。郑夫人大奇爱之。及承大宗。事所后母赵夫人。诚意至笃。赵夫人性严而识明。又赵氏族盛。有酸咸之异。而公既承事无违。且善处姻党间。大得赵夫人欢心。慈孝两尽。为诸亲所称。大宪府君奉先严谨。具有成法。公嗣守无怠。每于承祭之时。仪文秩然。先山远在穷峡。而时节省扫。未尝或废。至示惫而犹然。其侍判书府君之侧。左右承奉。不特囊箧无漏而已。以西关繁华。而守身若处子。以东铨请谒。而座上无杂宾。此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6L 页
其为善于子弟之职。而自判书府君殁后。所以扶持门户。奉养老亲。训诲稚弟者。责愈重而诚愈切。以至于睦宗族驭家众。恩意周遍。莫不悦服。此公行谊之实。所以为政于家者也。嗟夫世教衰。而人骛于利名。仕者一日无官则以为忧。乃公无端罢散。累岁不调。人皆为公称屈。而公则逌然。有欲为当路言之者则公辄摇手止之。其时掌铨者语人曰吾才经大政。苟仕者不自言则乃其父兄为之请。而独闵某无是也。然卒不能奖用。如程子之语韩持国者。识者非之。于此可见公操守之确与家法之美也。平居行无苟难。论不刻核。其言谈戏笑。恢然长者也。及至淑慝是非之分则辨析甚明。其疾病将殆。适值群小蔑贞。慷慨忧伤形于色辞。盖其为人如此。呜呼。我祖先以仁厚正直立门户。至于府尹,观察,大宪府君则世尤以清德质行归之。是宜获祐于天。以庇其子孙于无穷。而参奉公既早世无血属。公之亡也。百亨甫十岁。今百亨又死。而所生子未满百日。宗祀之危仅如一发。此果何理哉。古人云善恶无不报。迟速有时。吾犹有望于他日焉尔。配宜人宜宁南氏。敦宁都正宅夏女。判书忠贞吴公斗寅外孙。以庚戌闰二月二十九日生。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7H 页
生而资性端洁。年十六归于公。所以事亲奉祭。能尽诚敬。一称公孝心。屡哭子女。而先自抑以宽公悲。及公殁而宜人独秉家政十七年。事无不治。爱百亨非不至。而其于砥行课学。尤致力焉。始公葬杨州鸣牛里先山兆次。壬子宜人下世。则百亨移窆公于骊州梅柳洞负艮之原。以宜人祔。有五男六女而男皆夭。百亨官止正郎。亦以孝义廉洁称。女适县监李绶,副提学李鼎辅,参奉洪启重,郡守李权中,士人宋益钦。一亦夭。百亨尝欲树碣于公之墓。授遇洙以家状一通。令撰次成文。遇洙诺而未就。今百亨死矣。乃于葬前粗加点缀。寘其灵筵而哭之。噫其悲矣。铭曰。
世之既降。人物衰鲜。佣佣谫谫。典刑难见。大家有子。弘量伟器。既完既厚。既平既粹。既有其具。宜需于世。胡不畀位。俾民有济。才非百里。亦未施为。命不谋身。宗党所悲。曰惟贤配。齐德匹休。祔用鲁制。宁此一邱。墓门之刻。孝子夙营。我述斯铭。用慰幽明。
族叔同知公墓碣铭(并序)
公讳镇有字宗伯。骊兴闵氏。我闵以高丽尚衣奉御讳称道为始祖。圭组蝉嫣。世有闻人。入我朝有讳审言。开城府副留守。数世而有讳齐仁号立岩。议政府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7L 页
左赞成。立岩之孙赠司宪府执义讳汝佶。即公之高祖也。曾祖讳樰。赠承政院左承旨。祖讳光熽。司宪府掌令赠吏曹参判。考讳处重。 宗庙署令赠司宪府大司宪。妣赠贞夫人平泽林氏。赠承旨震乔之女。公以 显宗初即位之己亥七月十六日生。少为公车业而屡发解。卒不得志。年六十八而至今 上丙午。始授缮工监监役。翌年升为金吾郎。未几弃不仕。以子宅洙为侍从。用优老典为嘉善大夫同知中枢府事。壬戌宅洙为襄阳府使。奉而之任。癸亥四月十七日卒。享年八十五。追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以宅洙曾参原从勋也。配完山李氏。完原君𢢝之后。通德郎梧之女。先公十二年而卒。寿七十七。生一男一女。宅洙文科司谏。有二男二女。男百源,百师。女为尹挺东,赵学天妻。女适士人李恒泰。继男曰相晦。二女朴圣淳黄檠。百源一男启烈。尹挺东一子重烈。呜呼。我家法以孝友睦姻为政。忠信廉洁相传。至吾伯祖大司宪讳蓍重。以累世大宗。力行古道。谨于祭祀。恬于进取。公于大宪公为再从侄也。早受学而心悦之。为终身模范。居家遇祭祀日。辄饬婢仆浣濯衣服曰。吾自幼习见大宪公奉先之节也。既从宦。不喜交游驰逐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8H 页
曰。吾见大宪公于公故外。未尝命驾寻访侪流也。盖其爱慕则效。无异公明宣之于曾子。然则公之为人。已可知已。然公穷约已甚。至无以为礼。而祭祀则严矣。老而沉屈。久要亲党多显者。而忮求则绝矣。夫不以贫窭屈志。不以富贵动心。非刚者不能。若公其庶几于刚者欤。遇洙尝拜公于床下。异其笃老而犹康宁。神肤清令。请问何修而致此。公答曰吾无他能。只平生寡欲。虽老无癃丑之形。岂此之效耶。遇洙窃思寡欲二字。考之孟周书。可知其为养心之要诀。而于公言。亦可以得养生之说也。夫有欲则不刚。刚则不屈于欲。公之刚。亦由于寡欲也欤。然刚者或患于量狭。而若公之口未尝言人过失。一子科名大阐。而无所失喜者。可见其有雅量也。公与吾先君子同己亥生。而公后数月。故称弟。先君子仁于族党。而尤于公爱其清介。闵其窭乏。尝分俸禄以周之。公之来也。多寘酒至醉。遇洙于孤露之后。每念公岿然独存。喜瞻依之有所。亦见公与仲季两公俱白首康健。日相聚湛乐。又自悲鲜民之不见此乐也。不幸十数年间。季氏殁而公又下世。仲氏继殁。次第凋零。无复典刑。呜呼。人事之变。有可悲者。而司谏君乃以公遗事授遇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8L 页
洙。撰次为墓前之碣。遇洙不敢以不文辞。铭曰。
生民有欲。宜寡而无。孰察其几。而谨其初。养心养生。由此一涂。彼迷溺者。或至丧躯。嗟惟我公。宅心清虚。荤血尽涤。神明自腴。八帙康宁。皓须光肤。海山乘化。列仙为徒。居家孝友。处世恬愉。族子揭铭。匪敢为谀。
广兴守权公墓碣铭(并序)
广兴守权公。余再见于黄江之上。始丙申秋。余入东峡。拜遂庵权先生寒水斋中。公以先生之孙。执简笔左右服劳。步趍虔恭。甚得子弟职。其后三十六年辛未夏。余又过东峡。见公以白首运判。复归江上旧宅。将寻初服。盖所历世变无穷。而公亦笃老示惫矣。为之感叹久之。无何遽闻公不淑。今嗣子又以墓文为请。余迹公终始而悲其意。不忍辞也。公讳定性字敬仲。遂庵子府使讳煜之第二子也。以 肃宗丁巳六月初三日生。自幼硕大异凡儿。十三往拜尤庵宋先生。先生赏之曰大家典刑也。丙申筮仕为敦宁府参奉。丁酉丁府使公忧。辛丑拜内侍教官。已而群小用事。谢病不仕。乙巳更化。拜 光陵参奉。自后内则内侍教官,司仆寺主簿,掌隶院司评,济用监主簿,掌乐院主簿,济用监判官,掌隶院司议,广兴仓守,宣惠厅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9H 页
郎厅也。外则南平,比安县监,高城郡守,江华府经历也。最后以左水运判官。溯上黄江。以疾卒于旧舍。辛未六月二十五日也。寿七十五。以其年八月合窆于忠州孔迩谷淑人恩津宋氏之墓。公姿性淳厚。仪干魁硕。一见可知其伟人长德。然于是非臧否之辨则所守确如也。其为陵官。有例入香炭馀钱。以其无义而辞之。其为他职。亦皆主于简约。而南平之政。以诚信为本。而行之以宽简。兴学校节冗费。尤谨于狱讼。必使两造输情。而不遽加以刑威。前后四邑。率用是道焉。其出宰比安也。陛辞日。 上勉之以毋忝乃祖。岁大侵。单心赈政。境内无死者。流丐来集。亦皆赈活。而至于谷物自备则不以举于状中曰。此涉要功。非士夫所为也。其在高城。政清事简。则时放扁舟游三日湖。间与遂庵门人韩公元震,尹公凤九,蔡公之洪。遍观枫岳。翛然有尘外之趣。江华则在官未久。凶徒沈䥃为留守。公不肯为管下。遂弃归。盖公之于仕宦。虽不屑去。亦不欲苟。故其有不合于义。辄引疾而去。及其为运判则欲因此遂还故里。为终焉之计。疾益甚。方图解官自便。而公遽殁矣。噫。先正遗泽寖微。世益下俗益偷。若公者生长儒门。擩染有素。平居事亲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9L 页
从兄之间。既敬且和。且于遂庵门下诸人。虽有酸咸之不齐。而一以诚意遇之。未尝失欢。常以经史自娱。至老不释手。村里有请学者则必引而教之。终始不倦。其赴士大夫冠戒。渥颜皓须。衣冠甚伟。揖让进退。有可观者。人莫不以老成典刑称之。公亦以其所得于家庭者。教诲子弟后生。而大抵皆义理本原。学问大致。贤人君子出处言行之懿。世道斯文盛衰污隆之变。言之有味。听者钦耸。使公而得阐绎旧闻。兴起后学。则其于世道必大有益。而公既素性谦退。不欲以学自命。又见世道险巇。绝意荣宦。虽以十口之累。勉就卑冗之官。意常有不自得者。此知公者所共叹惜也。宋淑人牧使炳翼之女。同春先生之曾孙。温惠淑慎。甚得妇道。生先公一年。殁以丁巳五月十一日。有一男五女。男震应。废举不仕。专意家学。女适李东馥,参判吴瑗,正郎闵百亨判官金圣休,金亮行。震应三男五女。男中一,中立。女适李惟季,李述源。馀幼。李东馥三男信熙,俊熙,运熙。一女金德行。吴瑗一女南公弼。闵百亨一女李𤪤。金圣休无子。金亮行一男一女皆幼。余于公既有伍举声子之好。又金君亮行之状。信而可徵。据以为记。系之以铭曰。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10H 页
以质之厚。以习之美。何施不宜。而困于禄仕。乃从漕台。初服将脩。江源自东。我思悠悠。尚有遗恨。留彼山阿。素计成空。缶歌有嗟。嗣子之孝。树墓以碣。典刑所在。我铭是述。
商谷姜公墓碣铭(并序)
在昔宋之李忠定公纲。当虏骑薄城之际。以小官刺血治疏。陈天下大计。国不遂亡。而其后又以忠谟远虑。随事尽言。至于远谪遐荒。不能卒就其志。朱夫子以为一时人物如陇西公者。真是弭乱之才。而以气数之迫人事之感。不能尽用其言。又曰李丞相大义分明。极有才。今以先生之论忠定者而观乎后世人物。则如观察使姜公其始终本末。真忠定之流。而惜乎其不尽用也。公讳瑜字公献。晋州人。通亭公讳淮伯八世孙。翰林讳居礼五世孙也。曾祖讳龟寿。成均生员赠司宪府执义。祖讳信。赠承政院左承旨。考讳天民。赠议政府左参赞。三世之赠。皆以公贵也。妣赠贞夫人平泽林氏。宣务郎楫之女。锦湖亨秀之从孙。公以 万历丁酉十一月二十六日生。幼而聪颖岐嶷出群。参赞公奇爱之。六岁始入学。文理骤长。所居书塾同学循次爇薪。公于他儿所学。悉能领略。辄教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10L 页
之使悟。他儿多为之代爇者。八岁已有惊人语。长者命使赋蝉而拈韵。则应口而对。词致甚佳。长者称赏曰。此必远到者也。十五初赴乡解。十六升上庠。与张溪谷,李白洲兄弟及永安尉诸公。为莫逆交。时光海政乱。雠母论起。而姻亲之居要津者。有以势利诱公。公辄唾骂。即日纳履归乡。废举十年。而值 仁庙反正始赴举。登甲子增广甲科第三。丁卯以礼宾寺直长。随大驾入江都。以国家将与虏和。疏陈 天朝不可负雠虏不可和。且曰侧耳朝端。久俟谠言。而无一个男儿。臣不胜摧肝裂胆。而言之不见用。翌年戊辰虏以走回人刷还。恫喝不已。庙堂将从之。公又以注书陈疏。极言其不可。痛斥李延平贵。反复数十言。辞气凛烈。义理明白。庙堂引罪。两司避嫌。公遂递职还乡。有此身非壮士。何以报明君。自恨平生事。徒能读古文之诗。其后延平诫其子弟曰姜某之疏。为国谠言。汝辈勿以为嫌可也。己巳命叙用。寻又忤大臣意。出为全罗都事。一时名流皆惜其去。作诗送之。癸酉为固城县监。政尚清简。丙子闻虏难。起兵勤王。行至鸟岭。知国家已与讲和。北望雪涕而还。戊寅拜黄海都事。庚辰参赞公病革。公斮指进血。庐墓三年。居丧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11H 页
一遵家礼。服阕拜户曹正郎。俄移兵曹。又拜司宪府持平。正言不讳。有古谏臣风。癸未以成均馆直讲左迁康津县监。其治如固城。丙戌丁内艰。情文备至。一如前丧。没丧拜户曹正郎。迁军器寺正。庚寅为定州牧使。时 孝庙嗣服。求才如渴。庙堂荐公文武全才。遂迁成川都护府使。旋又移拜义州府尹。癸巳又为江界府使。转咸镜南道兵使。修城鍊卒。号令明肃。甲午以军器别备。蒙赐马赏。 上又下奖谕曰姜某真将才也。超拜北兵使。辞以病。丙申拜京畿水军节度使兼三道统御使。以乔桐为沁都羽翼。专务固结民心。丁酉拜忠清道观察使。又辞以病不赴。戊戌充副价赴燕。 上方锐意北伐。故特命差遣公。盖公前后任职。多在西北。且令总管兵务。至是而又有是命者。不惟以其能专对。实欲探敌虚实也。己亥拜黄海道观察使。上疏条陈时弊。请罢戍边军。 上嘉纳。未几孝庙宾天。公制进哀挽而痛哭曰。 先王志业未就。中途殂落。此天不欲伸大义于天下。吾自此无意于世也。庚子付佥知中枢府事。拜掌隶院判决事。出为水原府使。辛丑升嘉善阶。未几以狱囚径毙还寝。壬寅拜刑曹参议。癸卯以判决事移承政院同副承旨。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11L 页
序升右副。又拜黄海监司。甲辰召拜承旨。又迁户曹参议。乙巳出为江陵府使。一年而归。拜判决事。丁未为左承旨。戊申拜户曹参议。以七月初七日疾卒于京第。享年七十二。用其年十月葬于堤川南面先茔下负乾之原。夫人全州李氏。奉事芸之女。先公殁。生一男万久。赠司宪府大司宪。亦先公殁。侧室女适金寿徵。大司宪生四男三女。长宰亮。次宰方赠吏曹参判。次宰真同知中枢府事。次宰端。女适宋基亿。次参奉金应辉。次李埱。宰亮二男二女。男湜,沃。女适洪厚相李馪。宰方三男一女。男涬同知中枢府事。次泂,泳。女黄有收。宰真二男二女。男浃,汲。女尹得弼,申光节。宰端无后。以泳为后。三女李光台,李迪源,李璛。寿泰,寿华,寿岱,寿乔湜之出。寿柏沃之出。寿根,寿标,寿桂涬之出。寿椲,寿橞,寿楷泂之出。寿艗泳之出。寿斗,寿奎,寿星浃之出。寿岳,寿说,寿发,寿稷汲之出。外裔多不能尽录。呜呼。公以眇然新进。力斥和议。以明大义。实与丙子三臣同其炳烺。及 孝庙在宥。宋文正先生赞其北伐之谟。则公又以同心同德之臣。内参幄筹。外膺藩寄。惟以明天理正人心。修内攘外。复雠雪耻为心。将有辞于天下后世。而天不佑宋。半道而辍。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12H 页
此志士之所痛恨也。然使公之言。见用于丁卯戊辰则亦安知丙丁之祸不至于糜烂生民。倾覆宗国耶。窃怪当时谋国者。不能发一策以御虏。而于秉义守正之士则必大张气势。使不能言。岂不为天下之所笑乎。公居于堤川。而舍前有所谓银谷者。公谓银与殷音相似。而以尊周之志。取戴商之义。名以商谷而自号云。公屡典州县及藩阃。而清贫无异寒士。卒之日。殡殓之具。皆资于亲旧。其亦过人远矣。公之曾孙汲将树碣墓道。来请铭。且示公两封事手草。墨迹依然。足令观者感奋。而湖幕时诸名胜别章。亦可见当时相与之重。斯足以知公矣。铭曰。
大易之象。云雷经纶。不有屯艰。曷见伟人。卓彼姜公。天赋忠义。方时大变。慷慨论事。职在微末。陋彼肉食。言虽不用。士议咸服。北伐之谋。大儒是仗。公居其间。实赞修攘。天不祚宋。志士之痛。囊封犹在。观者气耸。斯其大者。有足表章。位不称德。后孙其昌。菀彼东郡。有拱墓柏。奇气所蕴。过者宜式。
赠大司宪吴公墓碣铭(并序)
首阳吴氏宗族居于阳城之德峰。比古濂溪之周氏。盖皆孝友敦睦。彬彬有君子之风焉。若赠大司宪讳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12L 页
昌周字文仲。以行谊器局。尤为亲戚乡党之所重。知公者许以国器。而顾无意进取。屏处邱樊。年四十一而终。君子悲之。然公有五丈夫子。次第长成。以至貤赠公亚卿之秩。子姓繁衍。又能自力于文行。人知其馀庆之未艾也。至是而天之报施于公者真不爽矣。吴氏以高丽军器监监讳仁裕为鼻祖。世袭冠冕。我朝有捕盗大将讳定邦。当光海废母时。献议立节。为世名人。即公之高祖也。曾祖讳士谦。宗亲府典簿赠议政府左赞成。祖讳翮号百千堂。擢魁科。以清名直道重于世。早卒官止司宪府持平。赠弘文馆应教。考讳斗龙。工曹佐郎赠承政院左承旨。妣赠淑夫人居昌慎氏。生员之宪之女。公以 肃庙丙辰二月二十日生。生而器宇宽弘。性度醇美。承旨公奇爱之。稍长文艺夙就。盖得之家庭。而天分亦高也。始家于京。以承旨公有疾沉淹。调养不便。遂决意乡居。竭力医治一年。竟遭丧。哀毁踰制。营葬于客地。而百需俱能及期。又皆自取办。无求于人。见者咸服其诚孝与干局焉。公以大夫人年高家贫。无以为养。课僮仆力耕稼以自给。乡人或谓公曰上奉慈闱。下有五男。居止又安闲。真福人也。公辄逊辞以谢。朴尚书权雅器重公。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13H 页
尝曰君才可任大事。而久淹乡曲。余甚惜焉。再从兄海昌公亦劝公留京曰。吾家群从如君者。岂宜终老于乡乎。公皆以亲老辞焉。丙申大夫人又殁。公毁极疾作。方营襄葬。而自知其不能起。哀痛曰彼天胡不少延。以卒窆事。仍顾语家人曰吾平日所着袍裤不至甚污。用是亟敛。勿更造新衣。盖以其方在重哀。亦恐袭敛愆期。或不能全归也。竟以是年四月十一日卒。葬于龙仁器谷面负壬原。南距承旨公墓隔一岗也。公仪貌秀伟。疏髯炯目。一见可知其为重厚君子人也。平居夜寝早起。净扫庭宇。不留一尘。穆然清坐。观者洒然易虑。与人处。坦易和厚。不设畦畛。而毅然有不可夺之志。不喜狎玩。不设博奕杂技。辞气绝去鄙倍。惟兢兢于修身践言。常曰人能孝弟忠信。虽曰未学。不害为善人。不然则虽高谈义理。岂足贵哉。亲在事无自专。既孤而犹必禀于太夫人。居家妻子常内困。而苟太夫人所需者则尽力致之。得其喜色然后乃安。幼被养于庶祖母赵氏。后赵遘疠疾。躬自扶护。终始不离侧。及其殁以礼敛殡。设祭三年。与伯季父同居一巷。日必造候。非有疾病事故。未尝废焉。公无兄弟。独有一姊。友爱深笃。常以居处稍远。不得源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13L 页
源相见为至恨。此皆平日事行之孚感于人者。惜乎。公以如是之美质。备经忧戚。寿又不永。无所表见于世。此宜为当世爱重人才者所叹恨也。夫人咸阳吕氏。同知敦宁府事讳必时之女。掌令赠参判讳曾齐之孙。判书肃宪公讳尔载之曾孙。庄懿勤俭。绝无世俗妇女态。及归吴氏。一门翕然称誉。而承旨公尤奇其骨相曰是必能寿考。以昌大吾门者也。太夫人既老则凡事必咨于夫人。有欲施与则夫人曰固已念及于此。夫人之有所禀请。太夫人辄曰吾意亦然。或有太夫人未及思者。夫人常先意施之。盖其情志交孚如此。自公之奉亲居乡。夫人顺其孝心。滫瀡之供。未尝或阙。其于宗党。无间亲疏。敦睦备至。其孤煢无依者育于家。疾病而糜粥不继者。周极其力。其人至死感德。自丧所天。屡欲自引。而顾念诸孤。低回未忍。且恐袭敛愆期。有违遗志。凡其附于身者。无不手自针线。俾得及时。既而含恤忍哀。抚育遗孤。期有以成就之。于舅姑没身追慕。每当丧馀。哀恸如一日。膳羞必力求平日所嗜者。至老犹不衰。性勤治业。尤孜孜于蚕绩。丧变之馀。诸子次第婚娶。而其被服咸出于手中。及其笃老而犹不暂废。子弟忧其劳。则曰我自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14H 页
好之。不为疲。且非此则无以寓怀也。盖其意深有得于敬姜之遗义也欤。夫人以癸丑三月初七日生。殁于丁卯七月十九日。寿七十五岁。夫人常语诸子曰吾之不死于丙申。以有汝辈也。又曰汝辈他日为吾远具。则必悉去其华美者。盖丙申治丧。只用时服。故为终身痛也。葬于安城金谷面丑坐原。子男五人。长瓆早卒。次顼。次未冠而夭。次𪼁武科庆尚道左兵使。次璲出继族父后。女适德水李馨镇。瓆一男一女。男载一。女适进士郑汉斗。顼五男一女。男载德,载衡,载徽。馀幼。𪼁三男二女。男长载能。女长适李东植。馀幼。璲一男一女。男载绩。女幼。李馨镇二男四女。男澋,瀁。女适元重寅,尹寿颐。洪相直一女幼。载一三男二女。男长胤锡。馀幼。癸酉以𪼁之贵。推恩赠公司宪府大司宪。夫人从赠贞夫人。今将树碣于墓道。诸子以家状请余撰次为文。既辞不获。遂为之铭。铭曰。
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斯圣人谓之士。釐以女士。从以孙子。斯诗人咏其美。我述斯铭。援古之义。嗟后之人。尚克是似。
县监延公墓碣铭(并序)
故安阴县监延公讳忠秀字诚伯。谷山人也。始祖讳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14L 页
寿昌。以中朝弘农人。来仕丽代。为门下大将军。仍居谷山。遂为本贯焉。自后世袭冠冕。六世祖讳柱南京汉城右尹。见丽季政乱。退居咸兴。我 太祖屡召不起。后赠辅国崇禄大夫谷城君。五世祖讳嗣宗。以佐命功臣议政府赞成事谷山府院君。赠议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观象监事谥靖厚。 太祖 太宗两朝名臣。以孝旌闾。高祖讳荫。淮阳府使。曾祖讳井洌。延安府使。是生讳侹。忠佐卫副司果。是生讳定远。妣月城李氏格之女。公以 嘉靖丁巳正月十八日生。生有异质。颖脱不群。既长出为仲父讳定宇后。诚孝笃至。人无间言。出入郑寒冈逑之门。笃志力行。讲习经传。不事科业。一时士友皆敬重焉。壬辰倭贼犯清安。清安即公世居乡也。奋义募兵。斩获甚众。贼势稍却。乃徒步往觐于永柔 行在。时公年三十馀。气貌清爽。忠义奋发。 宣庙见而嘉之。癸巳特拜礼宾寺参奉。超授内赡寺主簿。甲午又移军资监主簿。除重林道察访。驿人久犹颂德。乙未弃还。与一家子弟讲授性理书。又以县经乱离。文教废坏。修治学校。劝课儒生。远近人士多兴起者。徐乐斋思远时为邑宰。荐公于朝曰。孝友之风。夙著乡党。廉谨之德。驿人立碑。望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15H 页
实兼隆。允合时用。此可见当时公议也。丁酉倭寇复充斥而势益张。公知不能格。夜列炬山上。如廉范之策。贼惧宵遁。一境赖而全安。癸卯出宰安阴。招集抚绥。公清谨约。为政五月。吏民皆讴歌。未几赋归。杜门讲学。不复有仕进意。以 天启辛酉二月九日卒。寿六十五。士林及乡人闻者莫不赍咨出涕。葬于清安法古洞辛坐之原。配晋州柳氏。察访缵之女。有一男一女。男曰沈。女为典籍赵炰妻。公天性仁厚。乐善不倦。且以忠义厉志。才猷集事。布衣居穷巷。无所资藉。而捍御剧贼。以全一乡。跋涉勤王。以尽臣子之义。邮官县宰。皆著廉谨之绩。盖公早师贤儒。从事学问。其体立用周。得力如此。酷嗜书籍。虽在伧荒中。必携卷而行。诵读不辍。其于仕宦。去就不苟。义有未可则弃若脱屣。唯讨论经旨。以教子弟。修明学范。以劝后生。其有蹉跎失业者则必激而进之。俾有成就。乡人至今称之。而所著遗文佚于兵燹。嘉言懿行。泯没无传。可胜叹哉。惟其子孙繁衍。足以彰公焘后之德。斯岂非天也。今后孙翰运袖公家状。以墓碣为请。据以论次。系之以铭曰。
学以得力。古难其人。公惟实学。作事迈伦。公议所惜。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15L 页
位不称德。有孙千百。理岂终忒。
贞庵集卷之十二
 墓表
  
从叔父学生公墓表
我伯祖大司宪赠左赞成讳蓍重与弟左议政文忠公讳鼎重,骊阳府院君文贞公讳维重。名德显于朝廷。赞成公第三子讳镇鲁。以 显宗壬寅六月初七日生。生而眉目清朗。大耳方颐。稍长慈良恺悌。沉默寡言。见者咸器之。赞成公之观察岭南也。公随之。时方八岁。病水土危殆者数。及还京师。病源已深。父兄护之如婴儿。不课责文艺。公自勉励不怠。悉通经史。为文语多隽永。文忠公奇之。时或诵传于人。盖非但立志之笃。其于文词。实天才也。年十六。荐罹钜创于一年之中。先是伯氏参奉公早歾无嗣。仲氏判书公与公摄察宗家事。公于孝有至性。又见宗祀凛然。内自伤毁者多矣。居家惟文行是务。至家人产业。虽贫不以屑意也。及至甲子则病日益甚。而常自力于人事。五月往省先墓于堤川。归辄中暑。竟以十四日终。年仅二十三。有一女方四岁。无子男。亲党益哀之。配孺人咸平李氏先一月有娠。翌年正月生男。于是公之嗣得不绝。闻者奇之。孺人工曹正郎耻庵之濂女。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16H 页
耻庵以学行称于世。孺人幼习内则女训。亦涉经史。八九岁时家失火。家人失孺人所在。方搜索。孺人先已独入庙中。收抱累代神主。避之屏处也。及长而归于公。以舅姑已殁。为终身痛。每遇讳辰。哀动傍瞻。虽困于贫窭。必助祭需。其于文忠公,文贞公。事之如舅姑。极其诚敬。文忠公亟称曰非学行家女子。能如是乎。自公殁后孺人之生事益落。然处之有道。无所苟。子女既长则慈爱非不深至。训诫甚严。不假以色辞。女嫁而不幸早没。收其五子女而鞠育之。不使有饥寒色。亦严其训课曰。无母儿易至骄惰。况其长儿有承家之责于其宗。尤不可教养无素也。呜呼。孺人之称未亡人积三十四年。其拮据捋荼以为生。而覆育其子孙。使得至于成立。其苦心劳虑。可谓甚矣。然于其间事理明而防制严。巫婆之属。未尝入庭。督债之徒。未尝在门。人以是难之。丁酉五月遘疠疾。至十四日而證益危。则频问日晷方到何时。吾命尽今日。得所愿也。俄而皋复。乃公之忌日也。时又不差。亦异事也。去其生庚子七月二十七日。得年五十八。公始葬杨州鸣牛里先茔侧。及孺人殁。迁而合窆于骊州首界里丁坐之原。实赞成公墓前麓也。男兴洙即其腹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16L 页
子也。筮仕历扶馀,开宁两县。有三男二女。男百宗生员。百宪出继。百寅。女为司评宋述相,士人李哲模妻。女婿金炯正郎。男载大都事。次载天,载文。内外曾玄总若干人。噫。县监君已老白首矣。又多子孙。历官内外。家道用成。生人之福略备。人多称之。而不知公与孺人之贤。不克有于其躬而发于其后也。独恨孺人一生勤劬。而未享专城之养。使县监君抱不洎之痛也。县监君将树表于墓道。以平日得之家庭宗党间者。为行录一通。授其从祖弟遇洙。令据而识其阴如此。若世系本末。具载赞成公墓碑。此不著云。
参判闵公墓表
骊州神勒寺后二里许。有大葬之地。旧传故参判闵公讳不贪衣履之藏。而考之谱书亦然。参判公之男大司宪讳骞继葬于其下。子孙居于傍近者至今不绝。世守其先墓云。后孙友渊,友冉等相与谋曰。吾先山旧无碑表。无以示后人。盍立小石。使过者知为公之墓乎。于是属笔于宗人以记之。盖公之世已累百年。旧籍无存者。而独 世宗朝清白吏录有传于世者。公之名实在其中。朴参判彭年又在其下。其选可知也。夫以 英庙得人之盛。而公之清名为世所重。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17H 页
都宪公以遗逸见擢。赐谥章节。亦为闻人。此其大略也。又何必多乎哉。呜呼。公之父子世济其美。显名当时。而墓无表识。后之人无得以知焉。此诸宗所慨然。而友渊兄弟有志于此。其可谓深得奉先之义也已。崇祯后百有十年。宗人遇洙谨述。
退渔金公墓表
景庙代理之三年己亥。退渔金公以司书告退。屏居鸥湖之上。未几士祸作。逮乙巳更化。士大夫新经斩伐。气节刓弊。而公独确守素履。跌宕山水馀三十年。竟以完名终。世皆高仰之。公讳镇商字汝翼。改字太白。退渔其号也。系出光山。文元公沙溪先生之玄孙。参判讳益勋之孙。参判讳万埰之子。妣全义李氏执义杭之女。公以甲子三月十日生。己卯中进士。壬辰擢庭试文科。始王考参判公有勋劳于 王室。而积被凶徒所仇嫉。以及于祸。至是凶徒枳公清选。而举先故丑辱之。公之为说书。累疏卞诬。 肃庙洞烛其情状。下明旨正其是非。公在台阁。遇事敢言。无所回避。尝极论 东宫于仁章里改葬不当行望哭。时以此事关大祸福。无敢言者。人皆吐舌焉。至辛丑竟以此窜北关之茂山。翌年诬狱大起。逆臣益宽请拿鞫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17L 页
公。一日急足至。误传金吾郎将到。从人皆惊怖失色。而公则夷然也。足不出户外而熟读经书。作歌诗以寓君亲之念。北人慕其贤。修葺谪庐。至今不废。今 上初以校理召公。归到国东门。向阙拜辞。直归东湖旧舍。廷臣交请奖用。除旨连下。皆力辞不拜。 上或责以分义。或加以罪罚。而顾贤其恬退。有岁寒松柏之褒。屡加升擢。以至正卿焉。公爱上游山水。晚年卜居骊州之梨湖。四游枫岳。北登白头绝顶。足迹殆遍于八路。盖若绝意当世者。而忧时闵俗。中心壹郁。每遇会心处。浩歌以畅之。 上尝以同中枢召之曰。君臣岂有一不相面之理。欲兼问二乐之趣也。公以恩礼优异。进诣东湖。请以告退。时五品服入见。章再上。上不许。促令入侍。公叹曰上之于下。每以分义督责。实群下趍走承顺。有以导之。遂留疏径归。后又申分义之说以勉戒焉。 上虽不悦。亦不之罪也。公素强无疾。乙亥六月。忽语家人曰吾已老矣。及此无事时。翛然归化。是吾愿也。其翌日偶感疾。数日而不起。乃其二十三日也。以八月十三日葬广州樊山亥坐原。与前夫人汉阳赵氏合窆。赵氏府使龟祥之女。后夫人庆州朴氏性善之女。俱不育。取族子说泽为后。一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18H 页
子幼。公性直而好义。志节慷慨。论古今人奇节伟行。未尝不击节三叹。有忠孝至性。其在北谪。系念偏亲。殆无夜不梦。衰老之后。语及父母。亦必泫然出涕。身虽退休。闻朝廷得失。忧喜见于色。其为副学大宪。陈疏献规。言甚剀切。戊申乱。冒难奔问。道遇勤王兵。以忠义激励。约以死战。幸不遇贼。而亦可见其所存也。平居庄栗若不可犯。而坦怀接人。不设畛域。扬善砭恶。使知劝惩。而尤以正伦理笃恩义为先焉。盖公素有经济之志。既与时枘凿。不可有为。则退而自靖。以没其世。然终始树立卓然。可以砥砺一世。亦岂少补也哉。公之初入耆社。与李公箕镇,奎镇设耆老会。遇洙亦随其后。数岁而公遽下世矣。顾今世道日降。忧虞溢目。而如公者不可复见。暮途伥伥。独抱癙忧。奚但文酒游从之乐为可怀也。呜呼欷矣。说泽以墓记为请。余衰病零落。不堪作文字。而义有不得辞者。略书此以归之。
郡守申公墓表
维玆利川之东水井里负壬之原。即故礼曹判书汾厓申公衣履之藏。又其稍东而负壬者。即汾厓公之子加平郡守讳锡华之墓也。盖其岗麓演迤。松桧掩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18L 页
映。为申氏世葬之地也。汾厓公讳晸。有八丈夫子。而公居第六幼。而端序已见。温雅精详。汾厓公鉴识素明。爱而期之。以为必当贵者。公亦既长而念诸父兄多蚤世。家声稍不振。意在立扬。自力为程文。未尝顷刻休息。屡发解。终不得志于有司。由荫路冰库别检,长兴库主簿,司宪府监察,户曹佐郎。出为顺安县令。五载弃归。翌年以翊卫司翊赞除加平郡守。在郡一年卒。实甲午十月初三日也。距其生壬子十月十二日。得年四十三。公字天赉。平山人。平山之申。至象村文贞公而大显。自象村至公之第三兄承旨某。仍四世内翰。门户清华。世鲜其比。公生长名家。早负时望。朝夕大阐。而竟阨于公车。虽在小官。亦斤斤奉职。郡县之政。慈祥明决。有古循良之绩。而年才强仕遽殁。人莫不为之嗟惜焉。公孝于亲。友于兄弟。睦于宗党。平居无疾言遽色。穆然端坐。口不绝咿唔。身不设惰慢。处事曲有条理。又以宁拙毋巧。以勤补拙。为持身之要法。堂壁贴富贵易得名节难保八大字。以常目焉。公之为人。盖可知已。尝以进士主泮议。疏斥丑正者躗言。每出入泮中。泮中肃然。发言制事。泮人咸称服。久而不衰。逆宗为公至亲者。曲意结欢。而公则自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19H 页
疏。此为其实迹也。初娶骊兴闵氏。我王考骊阳文贞公之女。生二男二女。男长野方任龙仁县令。有一男景翰。次壆出为从祖叔后。有才行。早死无子。景翰之弟景岳为其后。又早死。女为士人李良臣,监役金范行妻。李子载辅,金子履铉,履镛,履銈。馀幼。继娶全州李氏学生始蕃之女。生二女。李垂,李后祥其婿也。公始葬骊州上达里野。以乙丑某月奉迁于玆。二淑人祔。虽用形家言。盖取礼所云乐乐所生。礼不忘本之意也。今将树表墓上。使某记其阴。某幼被公抚爱。又尝悦公行谊之美。略述其槩如此云。
宋生复钦墓表
同敦宁府事宋公尧卿。实主同春文正先生之祀。有子早殁而无嗣。求之宗党。无可依昭穆立后者。于是取其从父弟庶尹尧辅之中子复钦为己子。复钦以肃宗庚寅闰七月二十九日生。为人质厚。秀眉丰额。色笑可乐。既后大宗。摄祭祀治宗族。收拾先世图籍。以虔共子弟之职。族人乡党皆称之。作事勤俭周慎。类可久长者。年三十三而殁。既殁之五年。其长子十四岁者又夭。时同敦公年八十矣。宗绪益凛凛焉。呜呼。天于大贤之家。笃降时丧。使其宗嗣屡绝。而又残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19L 页
其遗育。此何故也。君以今 上壬戌三月某日殁。初葬怀德之学堂山。明年改葬燕岐中山某坐之原。君字敬初。娶光山金氏判官元泽女。一男幼。君尝语其从弟文钦曰我幸有二子。他日必为宗兄立后尔。其识之。乃其父子相继死。无以见其志。然严宗别嫌之义。实有得于礼欤。推此而益有所闻。则其所就。岂若是而止乎。噫其可惜也已。 崇祯后百有五年戊辰四月。骊兴闵遇洙述。
金会一墓表
呜呼。此高隐金公致万会一之藏也。会一家世隆赫一门卿相至于六七。自世俗观之。可谓盛矣。会一独退然若怯懦。一室却扫。惟以坟典翰墨自娱。如是三十馀年。竟以布衣终。盖有隐君子之操焉。自古隐遁之士。类多高举远引。甘与鸟兽同群。其志诚高矣。若其隐不违亲。贞不绝俗。裁度于义理之中。迹愈近而心愈远者。又岂一节为高之比哉。会一尝因所居地名而自号高隐。夷考其平生则可信斯名之不谬也夫。会一清风人。考讳希鲁。户曹参判。妣贞夫人龙仁李氏。左议政忠正公世白女也。以 肃宗丁丑二月八日生。 景宗辛丑进士状元。以群小蔑贞。久废举。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20H 页
今 上丁未始除 康陵参奉。不就。后又除童蒙教官。亦不就。其为 世子翊卫司侍直则一肃命而竟不仕。自后遂废科宦。年五十七而殁于癸酉十月十八日。以其年十二月。葬之广州梦村祖忠宪公墓左负乙之原。距参判公墓三里而近。忠宪公有大碑。世系具载焉。配丰山洪氏。吏曹参判锡辅之女。男钟厚洗马。钟秀生员。女婿县监洪益弼,进士韩用和。呜呼会一。幼聪明文艺夙就。长益忠厚。老成有可大受者。而又蚤以伦魁。声誉播闻。人皆谓俛拾青紫。而会一乃明于取舍。审于出处。漠然无求于世。杜门靖处。味无味之味。夫富贵之淫。荣名之慕。此常情所难免者。会一生于贵盛之家。长于名利之涂。荣观在前。而燕处超然。当路有欲引荐者则辄唾骂之。此其为高世之节。而自以世臣之义。一心忧国。每见三纲不明。义理不分。感愤悲咤。如不欲生。遂至终身自废。斯可谓中行之伦。而非果于忘世者也。会一貌癯而清。望之知其有守。性度醇真。规模精约。日用言行。鲜有不合乎则者。平居善事亲。人称为孝子。其成就此者。夫岂无所本哉。呜呼。世道交丧。人心陷溺。如会一之为。亦庶几少警颓俗。而今不可复见矣。凡世之功名富贵。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20L 页
既挤以与人。而殁后身名翳如。此为可悲。然会一之心。耿然犹在。初不蕲知于人。则又何恨哉。此殆难与不知者言也。呜呼欷矣。二子皆以文行有名士友间。以余于会一有深相契者。钟厚来请书其墓石。并记其阴。余因略道其所感如此。系之以辞曰。
古人有云。操守正而识见远。便可立身。以会一所秉之正而观乎所处之义。则可得其为人大致。彼舍灵龟观朵颐之类。亦岂不知愧。
李义士墓表
崇祯九年丙子虏东抢我。我 国家剪焉倾覆。以与虏和。时则三学士以斥和议被虏杀死。明大义于天下。至庚辰虏又西犯 天朝。徵兵于我。时则清阴金文正公上疏言其死不可从。夫以外国陪臣。为 天朝效节。实天下古今所未闻。其为国家之光大矣。然此犹是士大夫之贤。读书明理。素讲君臣之义者也。若星州李义士。以卒伍之贱。不忍助犬羊而攻父母。以金文正之义。成三学士之死。不其伟欤。呜呼。此为义士之墓也。在州治之北几里。至今过者皆指为义士之墓而致敬焉。义士名士龙。本良家子。编于军籍。当训局之发精锐以应虏求。义士亦在其中。初至州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21H 页
默然逢点。及行州牧亲犒以送。酒食甚设。义士不食曰闻将以我等为虏用。以犯 皇帝国。我何忍食此。我心已有所定矣。于是直上坐州牧坐上。或偃仰或箕踞。州牧顾不禁也。既至锦州卫松山铺。虏与天将祖大寿对陈。虏爱惜我兵技精。庇马鞍下防矢石。发炮中者辄重赏之。义士发炮不丸。虏觉之。捽出而拟刃于颈曰敢如是耶。中则必有重赏。已又发炮而又不丸。虏甚怒犹不杀。至于三则遂乱斫以死。时辛巳四月十日也。天将谍知此事。即揭一大旗于陈前。大书其上曰朝鲜义士李士龙。虏亦义之。许同仇收尸归葬。年三十二。妻李氏有子曰善。呜呼。朱子尝表章唐卫士之忠烈。义士与卫士类也。大抵皆不失仁义之良心。而义士尤难矣。始义士之将行也。其时州牧即余曾祖观察使讳光勋也。我仲祖文忠公讳鼎重我祖考文贞公讳维重尚幼。方在侧见义士偃仰箕踞状。请责其无礼。观察公曰是何言也。我闻其言。不胜愧屈矣。其后文忠公以此事语于尤庵宋文正公。宋先生为之立传以示后。且告于筵席曰。衰世尤宜崇奖节义。 显庙即命除李善职。遂为漆浦万户。呜呼。今去义士之死百有馀年矣。文忠公之曾孙百男
贞庵集卷之十二 第 21L 页
为星州牧。辄慨然曰此吾先祖所莅之地。而文忠公所欲表阐义士事者。其义炳然。余何敢不力。于是蠲免其后孙贱役。官备祭需以享之。又伐取一石。以表其墓。以旧表文字太略。令记其阴。谨据宋先生传文书之如此云。 崇祯后百四年丁卯仲冬。骊兴闵遇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