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x 页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年谱
年谱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0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05H.gif)
九年癸丑(公四十二岁。)三月。因亲病蒙递。
六月初三日。拜刑曹参议。旋移承政院同副承旨。次对入侍。 公曰。臣离违禁闼久矣。以民事有区区所怀。广州民事。已无馀地。 国家别㨾轸念。臣亦殚竭心力。而前冬甚寒。饥冻兼至。闾阎死亡。虽不能尽知。而以各面所报观之。死亡之数。已过数百。乾粮之政。定日分等。分粜赈恤。胜于京司设粥。而往来之际。或有颠死于道上者。久饥之馀。或有得粮捧抱而死者。设赈后因乾粮而死亡者。亦过数百。不肖如臣。猥膺分忧之责。以 殿下赤子终不救于填壑者。如是过多。臣罪万万难赎。臣之得谷。优于他邑。其所被灾。亦不如他邑。而人民死亡。至此之多。则他邑之死。必非广州比也。臣之往来京城四十里之间。道上饿莩。见不下十馀名。京圻如此。三南可知。而春间又以毒疠。民人死亡相续。麦事又将大无。来七月青黄未交之节。民之死亡。又必倍蓰于春冬矣。国以民为国。而民死者如此之多。来头以何道充其簿籍乎。道臣守令。虽尽心为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0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05L.gif)
初九日。参 召对。
十一日。升右副承旨。参 召对。
十二日。升左副承旨。
十八日。升右承旨。次对入侍。
二十一日。参 召对。
讲毕。公奏曰。臣有愚贱之见。敢此仰达。夫该司官轮对。虽是循例之事。而实恐无补于治道。 圣上若于夜深万机少暇之时。或 东朝问安之后。频使承旨持公事入侍。 亲赐剖决。则似有紧效矣。在昔 祖宗朝盛际。每为常参。而召吏,户,兵,刑等判书。问以钱谷决狱。此诚美规也。今虽以刑判言之。罪人爰辞之来历本末。未能详见。若时时召见问之。则必于常时见之审矣。见之审则随事有益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0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06H.gif)
二十三日。上疏。以亲病辞职。 许递。
七月初六日。拜大司谏。翌日移左副承旨。
筵中。公奏曰。顷因备堂宋寅明陈达。有薪岛煮盐之 命。而薪岛介在义州,龙川之交。无人居生。且近彼地。若许煮盐。则亦不无潜商之弊。令道臣更加详察。状闻处之宜矣。 上曰。令庙堂更为商确也。
十五日。遭台参罢职。
湖西伯密符换错事。以该房被论罢职。陈疏引咎。还给。
二十日。叙拜户曹参议。寻呈告递。
八月十三日。拜右承旨。
九月初五日。昼讲入侍。
时讲月令。公曰。文义则玉堂陈达。几无馀蕴。而进讲大体。必以今日事。比方看之为好。见今国纲解弛。人心玩愒。若欲顺时而治之。则当从秋令奋发振厉而后。可以有为。 殿下虽不必规规于居室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0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06L.gif)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0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07H.gif)
以 陵幸时政院假家温突事也。
十月初二日。以庙荐拜吏曹参议。违 召再牌。上疏辞职。 不许。
初三日。再 召。谢 恩开政。○是月。独政七次。
初八日。再 召。诣阙上疏。引咎辞职。 不许。
以严汉重拟差奉常判官。而其人已死故也。
十六日。差承文院副提调。
以三品而差槐院提调。极选也。
十八日。上疏引咎辞职。 不许。
因礼曹送言。差出礼堂。而忘未启 禀故也。
二十四日。上疏辞职。 不许。
以李哲辅,赵迪命请叙事。承旨 筵白其有外议故也。(疏见元集。)
是后连违 召命凡七次。
十一月初一日。承三 召开政。○是月又开政二度。
初七日。以试官赴文科 殿试。
十六日。以献官往 健元陵。上疏请姑缓祈雪祭。 从之。
时冬而无雪。祈雪于 太庙。十七日冬至。行 大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0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07L.gif)
二十日。三违 召。上疏辞职。 许递。
陵祭归路得疾。病甚剧。违 召陈疏。筵臣白其实病之状。蒙递。疏无批还下。
二十二日。拜成均馆大司成。连日违 召。连呈病状。不捧。是时上下教于赵显命曰。李某不在经幄。故时闻逊耳之言矣。
三十日。违 召罢职。
筵臣奏公实病。蒙例罢。○上尝谕筵臣曰。经幄诸臣中直言。李秉泰,赵显命,李宗城若干人矣。然补阙拾遗。显命有之。从容开导。遇事无隐。宗城有之。故予曾对两臣。各勉以弦韦之戒矣。
十年甲寅(公四十三岁。)二月初十日。叙拜大司成。
十五日。上疏辞职。 不许。
以铨任时政注事。被一边人抨论。故引义乞递。 批略曰。往事不必深嫌。勿辞察职。(疏见元集。)
二十四日。以庭试试官。承再 召谢 恩。
二十八日。呈告给由。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0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08H.gif)
三月初二日。陪祭 皇坛。承 命和 进 御制七绝居魁。蒙虎皮之 赐。
初三日入侍。
时有告变人。判义禁三递。 上亦有鞫坐退行之教。公适入侍奏曰。鞫狱事体。极为严重。勿论虚实。惟当星火穷治。不可迟缓。而今番则三日内。判金吾三次递易。此由人心狃安之致。臣恐将此不已。虽有如戊申之变。亦将如是。虽以戊申观之。初头则岂能念其轻重乎。今番之不即开坐。固诸臣之罪。而 亲祭后开坐之 教。恐似未安。 上曰。今之如此。实由于狃安。承宣言是矣。公曰。臣于儿时。闻玉堂若无伴直之人。虽夜必开政差出。俾即入直。宋成明之父徵殷。亦尝于直中。有情势径出违罢。其夜开政。还除馆职。复为入直矣。今则上下番俱空。亦恬不为怪。 经筵讲官。其责甚大。宜以有学识者处之。使之久直。庶可以成就君德。而许久旷职。鞫狱之严重。 经筵之紧急。而如是解弛。岂非可恨者乎。 上曰。所达是矣。公曰。今日国势民心。至于莫可收拾之境。而 圣上起感黄卷之中。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0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08L.gif)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0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09H.gif)
初四日。请对入侍。
时鞫囚逃躲。公请对禀达。且曰。今日之纪纲法度。全为解弛。固无可言。而至于今番事。不可使闻于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0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09L.gif)
十一日。应制十䪨排律居首。蒙虎皮之 赐。
十二日。次对入侍。
十五日。参常。参差备局副提调。
以三品而与闻 庙谟。极选也。
十六日。上疏辞筹司新 命。 不许。
批曰。备局有司之任。不必过辞。
十八日。上疏请护亲病。蒙递。
批曰。尔父倚重大臣。添恙如此。深用念焉。递尔本职。以为便护焉。而安心善摄之意。将予意谕尔父。
四月初十日。参次对。
公屡辞筹司之任。屡违牌 召。至是承 命。原任大臣徐命均以骑步兵额数议减事仰达。公奏曰。厘正之议。诸臣既发。今不敢烦达。而大抵骑兵与步兵有异。而各邑各以二匹。或以匹半应役。而兵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1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10H.gif)
十一日。拜弘文馆副提学。
十二日。上疏辞职。 不许。再召。谢 恩入直。参召对。
讲近思录临政篇簿佐令章。公曰。此段可玩味也。僚寀之间。必待积诚而后能动。况人臣之进言于君上者。倘无诚意之恳至。则虽于听诺之际。姑为唯唯。而实无勉从之意。措之事为。有何实效。如臣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1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10L.gif)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1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11H.gif)
十三日。参 召对。
讲警戒篇。公曰。此段方来字。圣人之存戒至矣。凡人之智。不见将然。而怠忽之间。百邪乘之。则虽欲防之。无可及矣。方今 圣明在上。臣岂敢面谩。而声色游佃之娱。实未尝有也。但恐心体之上。或不无骄侈之萌。故臣每以此陈戒。而顾今治道渐污。衅孽层生者。此已然之兆。将然之秋也。唯当及时以防。而若复时过之后。则工夫又当百倍矣。愿精察焉。 上曰。当各别留念。公曰。前者引对时。以心有忿懥之端。则不能放心为 教。今则何如。 上曰。今亦岂能不然。实欲克祛而不能也。公曰。勿论大小上下。人皆有此病痛。而人君有是病。则所关尤大。既知其病根。则极加工夫。一切刊落何如。 上曰。所言好矣。
十五日。参 召对。
讲李忠定奏议。公曰。此序文。乃朱子所作。其文顺而立论正。一篇之中。反覆致意者。专在于天生如此人。而时君不能容。以致祸乱。千载之下。犹掩卷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1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11L.gif)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1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12H.gif)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1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12L.gif)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1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13H.gif)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1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13L.gif)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1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14H.gif)
十六日。参 召对。
十七日。上疏辞职。 不许。承 批后参 召对。
时应教沈圣希以公筵请促召。发愠疏斥。故陈疏自引。
夜上短疏。还收两僚臣补外之 命。 从之。
时玉堂朴弼载,任珽不就直。有补外之 命。劄救之。(疏见元集。)
十八日。参昼夕讲。
讲乐记人生而静一章。公曰。 殿下圣学高明。其于未发 已发之分。想无滞碍。今不可赘陈矣。至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1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14L.gif)
十九日。参昼夕讲。
讲乐记。公曰。礼胜乐胜之弊。当以仁义救之。故中间说出仁义二字。为救礼乐偏胜之病。其意甚好。至于人心偏胜之病。其所以救之者。惟在变化气质。日日所讲者可事。将反之于身而致之于用也。 殿下若或有偏胜之病。而不知所以变化。则今日国纲之解弛。亦将何以矫变耶。 上曰。今闻儒臣变化气质之语。其意尤好矣。
二十日。参朝讲。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1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15H.gif)
二十一日。参昼讲。
讲坊记。论利禄先死亡之文。公曰。贾复之功。不如邓禹。而论功行封时。复已死。故光武加封三县。黄权奔魏。先主待其妻子。有加于在蜀时。此利禄先死亡之意也。盖为人臣之道。岂可望报。而中人以下。待劝而兴。凡人臣之死亡者。人君宜有先施之典。而况为国而死者。尤当轸念。虽以今日言之。忠臣之后。又安知其有无号无告者乎。愿 圣上各别惕念焉。 上曰。儒臣以贾复,黄权事陈达。予亦有感。戊申有军功人已死者。录用其子孙事。分付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1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15L.gif)
二十二日。参昼讲。○陈疏径出。违 召。
时宪臣筵斥公为党论人。故上疏自劾。 批曰。过中之斥。所非在彼。于尔何嫌。
二十三日。违 召罢职。
五月初四日。特叙拜副提学。
十三日。谢恩入直。参 昼讲。○制进故监司李真洙致祭文。○是日。又参朝昼夕三讲。
十四日。参次对。○特教复差备堂。
十五日。参常参。
十八日。承 命入侍退。上疏。
时有持平成范锡处置。而语关灵城君。公以范锡当置立科。而事涉亲嫌陈疏。 批曰。其所为嫌。极涉太过。
十九日。参 召对。
讲李忠定奏议。公曰。此下劄子专言茶盐之法。以补国用之事也。即今国用耗竭无储。实为茫然。以壬辰事言之。经乱后军资仓木绵。犹有六百同馀储。大抵禁奢侈而补国用。则不至于暴殄天物。犹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1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16H.gif)
二十日。参 召对。
讲奏议。公曰。此下末章之意尤好。是时李纲见逐之际。所奏第一策也。论事情识时务。千载之下。玩其气像则似可见矣。其时刘豫求为大官。而朝廷不许。以此敢怀不满底心。投降金人。与之南渡。卒为国家之祸祟。小臣每以愚见。累次陈达。而窃想西北之事。似不无仓卒之忧。平安六镇。皆接界于彼国沈阳处。彼虽不来。一心都在于越境。而得一州得一路之意存焉。毕竟不无可虑之端。臣意则西北两边地界。择人差送。以为着实阴雨之备则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1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16L.gif)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1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17H.gif)
二十二日。上疏辞职径出。承 批还入。参夕 讲。
时正言李光湜论铨曹事引嫌。公处置请出。而有亦宜规砭四字。吏判金在鲁以规砭二字为嫌。 圣批有过中二字。公不敢晏然。陈疏径出。 批曰。过中之斥。指李光湜也。尔之替嫌。其涉太过。因教曰。副学入来后当开讲。公不得已还入。张烛开讲。
二十四日。参 召对。
公奏曰。臣虽识见昏暗。平日所自勉者。不能胶固于党习之事。而既无学力。臣亦未能自信其果能超拔于党臼也。至于金有庆事。臣既与吏判相对而言其非。则亦安得不置光湜于立科乎。规砭二字。世常称铨曹推缄满囊。为铨官者。既不能每事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1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17L.gif)
二十五日。以亲病上疏。参昼夕讲。出直。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1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18H.gif)
六月初二日。 上疏复申乞养之请。兼附所怀。不许。
疏末陈徐命珩论李哲辅按覈之非。且言训局将校与别军职宴饮北营。声彻禁闼。别军职入直者。称以禀旨。并皆会集宴戏。猥琐乃敢干请摘发惩治。而益勉弘毅威重之功。俾存启宠纳侮之戒。 批略曰。徐命珩斥按覈御史事。其心洞知。尔何为嫌。末端事。顷者别军职请由聚射。乃古例。本非滥矣。予之所许者。不过此也。其他等事。本非所禀。虽然随事勉戒切实。可不留意。其屑戏近禁之地。宜有惩。令攸司科罪焉。情理如此。法讲久停。尔其勿辞。抑情察职。
初三日。承再 召。参昼讲。
讲讫。公曰。臣闻甲山儒生金淑鸣。以移邑事陈疏。有禀处之命云。臣取见其疏。则乃是请设邑于惠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1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18L.gif)
参夕讲。
讲诗传何彼秾矣章。公引文义奏曰。前头翁主将出阁。凡诸服饰器用之类。务从简略。又以以贵事贱之意。申申教诲。则亦不无观感之道。 圣上以此章文义。益加有意焉。 上曰。所达切实。当留意。文义讫。公又曰。臣有所怀。敢达矣。国家治罪人之道。各有其法。如捕厅极贼外。不可滥用淫刑者。古例然矣。在王者钦恤之道。亦不可不慎重。而向在戊申。罪人甚多。故其时自捕厅治之。而即今平安道罪人。方使两捕厅合坐刑曹。滥施刑杖。如治盗之律。此路一开。则日后之弊。有不可言。而为刑官者。藉此而因为规矩。则后弊所关。不可不念。自上明为定式然后。可无此弊矣。 上曰。所达得体。当有处分矣。
参 召对。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1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19H.gif)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1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19L.gif)
初五日。参 召对。
讲奏议毕。 上曰。向者讲陆贽奏议。而深有感于三相劝勉之言。已有下教。此出于诚心。顷欲继讲名臣奏议。而劝予以李忠定奏议者。即副学也。今当毕讲。不可以言语泛然下教。故书下此纸。览之可知。仍下承旨授公。公进受跪伏展看。 御制诗一绝曰。为国丹心见理明。高宗胡不感深诚。于今展读令人慨。黄卷编中垂大名。御制序略曰。昔年三相借陆书而勉戒者。实在予偏处。今者副学劝是书而讽规者。亶在于用人。借陆书而勉予。苦心存也。借李纲而劝予。其心可谅。既讲陆书。又讫此书。岂不感动。略表其意。以示不忘之意云。公览讫奏曰。人臣劝讲君父。固出尧舜吾君之诚。而至于举某册请讲。亦望其体验往迹。感发 圣心也。 殿下于进讲陆贽奏议。即下大诰。火泉燃达。不足以喻其会。凡在臣邻。莫不鼓舞耸动。思见至治。而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2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20H.gif)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2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20L.gif)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2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21H.gif)
初九日。参 召对夜对。
始讲左传。
初十日。参昼夕 讲。
讲诗传。公曰。庄公内有庄姜之贤。外廷臣僚未知有何许人。而亦必有作此诗者矣。人主第一先务。惟在于齐家而后。推以正百官平天下。观此诗则以庄姜之事。作为监戒之资甚好矣。周公东征而还。作诗以慰归士。而前章以离家契阔为言。见此章则人情尽烛之矣。父子兄弟之相保安顿。是人之恒情。而或征戍边方。或流离远土。不保此乐。则人心当何如耶。即今良役侵徵之馀。继之以饥馑疠疫。民生不保。散亡未集。其言语之发诸讴吟者。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2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21L.gif)
十一日。参昼 讲。
讲诗传。公曰。泉水章。虽妇女之事。而诚有可观。女子出嫁。远父母兄弟。而眷眷不忘。必思归宁者。出于孝悌之心也。有怀于卫。靡日不思。而与谋诸姬。遂及伯娣者。亦非自行自止之意也。旋车言迈。遄臻于卫。我心悠悠。薄言出游。盖见其发乎性而止乎礼矣。 上曰。副学所谓孝悌之心者是矣。至情所在。宁不怀归。而犹不敢径情直行。诚有可尚者矣。公曰。 殿下于此章。教之以不敢径情直行者。可谓一言尽之矣。向者 长陵,宁陵幸行之举。虽出于出天之孝。诸臣谏止之言。为虑 圣躬之或伤。而 圣意坚定。终不挠改。从后观之则不能无径情之叹。今讲此章。宜有追悔之道矣。 上曰。副学所达是矣。每事固当以义理裁断而已。在上者不顾义理。径情直行则果非矣。其时诸臣或曰骊利可畏。或曰俗忌云。则其言实非义理。而过举在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2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22H.gif)
参夕 讲。
讲诗传。公曰。北风章。则天地闭塞。气像愁惨。危亡之▣迫在朝夕。故当时立朝之人。虑其祸乱之及己。并与相好之人。携同归。无或虚徐。此岂臣子之所可为者耶。人臣事君之道。固当夷险不避。休戚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2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22L.gif)
十二日。参昼夕 讲。
讲诗传。公曰。节义志操。男女何异。为人臣为妾妇者。义莫大于事一。耻莫甚于更二。而其所表率之者。亦在乎其夫其君矣。凡臣节不著于平时。必著于乱世。为人君当太平之日。而优容谏诤。培养节义。则临乱而自有守节尽忠之人矣。故古人曰。当求伏节死义之人于犯颜谏诤之中。此言诚有理矣。人主之威。无异雷霆。而不避忌讳。必尽直辞者。虽矢石交下。汤镬在前。而亦将视死如归。不变其操。此宜眷眷体念处矣。 上曰好矣。○是后连日参昼夕 讲。
十五日。诣 阙。抄进国朝历代名臣奏议。与同僚上劄献戒。因上命抄进我 朝奏议。为召对册子。公与诸僚议定十条。曰君德,圣学,敬天,仁民,勤政,赏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2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23H.gif)
十六日。呈告。 命还给。
二十四日。承 召入直。
二十五日。参 召对。
讲左传。公曰。王伯之分。只在公私。不特此也。凡事皆然。臣于前席侍读。殆近十年。当其始讲之初。臣等之所期望者。在于唐虞三代。 圣心亦不以汉唐中主为期。熙皞盛际。若将复见。而以即事言之。则上而君德无进修之效。下而庶绩无咸熙之美。凡厥猷为。反有愧于假借仁义之时。区区愚衷。不胜忧叹闷郁之至矣。 上曰。所言予岂不知。而以十年所为之事观之。则予心亦岂无歉然。陈戒至此。当各别留念。公曰。 殿下逐日开筵。讲学之道尽矣。大诰饬励。勤政之道至矣。而朝昼讲席。虽下加意之教。未见体认之实。乙丙忧勤。不过草记与不紧文书而已。 宣祖大王尝下教曰。若得六承旨。则吾将高枕而无忧矣。承旨若得人。则凡事自不丛脞。何必过自忧劳耶。及此闲暇。 殿下但当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2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23L.gif)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2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24H.gif)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2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24L.gif)
二十六日。参 召对及夜对。
讲左传。公曰。人之为逆。亦有分数。赋枭獍之性。不夺不厌。生而逆者也。平日事君。不无可观。而及其危祸之将及。始生邪心。终至于弑逆而不自恤。则是一念为恶而至于逆者也。司马昭则生而逆者也。赵盾则恐祸及己。邪心萌而为逆者也。从前言之。虽不无彼此。及其归。终归于逆矣。此义理大关心迹。不可不细察也。 上曰。此无他。不出于义利公私之分而已。盛服将朝时则为纯臣。伏甲后则为乱臣。盖其私意反没公心而然矣。公曰。 圣上以春秋为教极好。孔子云作春秋。出于不得已也。若使孔子处君师之位。劝赏威罚。自出其手。有逆则惩讨之。何必以空言垂训也。 殿下既居南面之位。而操春生秋杀之权。其与孔子立言而垂训者异矣。区区期望之心。只以夫子之所以衮钺者。发之于刑政。为万世法程矣。 上曰。其时征讨礼乐。不能自天子出。故孔子作是书。为劝善惩恶之道。凡例毕具。在后世则惟当按而行之而已。然为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2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25H.gif)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2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25L.gif)
七月初五日。复差备堂承文副提调。
七日。上疏辞。 不许。
筹堂出于 特授。而筹堂有公座酬酢故引嫌。
十四日。以备堂再违 召罢职。
八月初五日。 特叙拜副提学。
初八日。承 召入侍。复差备堂。
初九日。入直。
初十日。参次对。
公曰。再昨 筵教。亲承责躬之教。今又伏见备忘记与下庙堂六曹手书。饬励之教。迥出寻常。求治之意。溢于辞表。入侍诸臣。孰不感激。顾今良役。宲为二百年痼弊。 列圣轸念。每勤咨度。名臣硕辅。亦且讲究。而终不得查正。以至今日。 殿下在君师之位。皇天所付卑者。惟是生民之安保。而良役为弊。邦本将蹶。此宜汲汲拯济。以解倒悬之苦。若使我国令行禁止。军额不增。则此为可救之道。而禁卫御营。古为十哨。中间减为五哨。则虽可谓大变通。名色不一。犹夫前日。外军门兵水营。良军分入者亦多。富裕者皆入于閒杂名目之中。贫贱者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2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26H.gif)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2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26L.gif)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2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27H.gif)
十一日。参昼 讲。○是日。又参朝昼夕四 讲。
十二日。以问议事访大臣。
十五日。上时务劄。
公曾因 圣志奋发。欲陈万言疏。定为十二条。一奋 圣志以审治体。二择人才以责成效。三固邦本以承天命。四节财谷以制国用。五祛偏私以振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2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27L.gif)
十六日。上疏引咎辞职。 不许。
以 批旨之严。引咎辞。
二十日。参次对。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2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28H.gif)
二十一日。查正军额成册。
时 上命公任此事。逐日赴筹司。商禀大臣裁整成册。
二十三日。 召对。承 命入侍。
上曰。查正军额事。副学已为厘正乎。公曰。已尽厘正矣。因上查额案。 上曰。先朝厘正后至今几年。而踰额如此。此不过国无纪纲之致。一遵厘正厅节目。不可有所低仰矣。良牙兵者何谓也。公曰。当初节目。守御牙兵。皆定以私奴。而近变为良丁。故今将夺良而代奴矣。 上曰。驿保则难矣。木大同。将欲何为也。公曰。举一国之田赋。归之一处者。有宣惠厅也。今欲举一国之身役。以钱布上纳者。聚之一司。名曰木大同。而分派各司者。此其槩也。公曰。俄者承宣。因文义以天人相感之理。有所陈达。至高者天也。至微者心也。泛论则一念之动。似未易孚感于上天。而诚之所激。应如桴鼓。以今年祈雨时言之。 圣上忧切焚惨。躬亲露祷。京外大小咸以为 圣上方寸之雨也。夫 圣上求雨。自常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2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28L.gif)
二十九日。参次对。
九月初五日。参次对。递本职。
上曰。禁御两营。亦有七色保。而所纳之布。用于何处耶。公曰。军兵食之矣。 上曰。马兵代充别破阵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2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29H.gif)
十六日。 上幸 长陵。回路阅武。以备堂承 命入侍。
二十日。参次对。
公曰。各道还上捧未捧。固当商量分等仰禀。而臣于军饷事。窃有慨然者。江都,南汉两处。即是 列祖之所经营。诸臣之所尽心拮据者。而江都之十六万石。今为三万石。南汉之十二万石。今为二万馀石矣。中间虽不无那移充用于经费。而大抵多是逋欠未捧之致。南汉则臣曾待罪府尹。江都则臣亦随臣父往。熟其民习矣。多受而不纳。是为痼弊。臣取见备局誊录。南汉还上尤不纳者。有定配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2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29L.gif)
拜吏曹参议。
公奏曰。今因科事。窃有区区仰达矣。亲临试士。百官陈贺。登科者初见君父之日。朝服进见可矣。身无寸衣。有同鞫囚之拿入模㨾可骇。先正臣李珥以为四馆呼新来之规。终不免夷虏之风。仓卒之际。虽难如中国胪唱之规。而使着团领。呼入 御前为宜。朝廷者礼义之所出。人臣初见君父。举措岂可褺慢。今科申饬宜矣。 上曰是矣。以此申饬可也。
二十一日。谢 恩参政。○是月。又三度参政。一度开政。
二十五日。以备堂持公事入侍。
二十八日。参次对。
十月初二日。参都政。○是月。四度开政。
初五日。参次对。
初九日。差承文副调。○初十日。入 侍春塘台。
十五日。成军米节目。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3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30H.gif)
十六日。参常参。
二十日。参次对。
二十九日。与备局诸宰承 命入侍。
十一月初二日。开政。○是月。五度开政。
初五日。参次对。
公曰。备局即丞相府。萧何入秦相府。先收图籍。则图籍之重。有如是矣。今备局元无文籍可考。如京钱谷之数。亦无以知之。虽以今番湖南还谷数爻言之。户曹赈厅誊报。与湖南状闻。大段相左。事极未安。自今以后。京各司用遗在每等。内入 御览之时。外方还上军饷每等。会案上来后。令户曹赈厅抄录其数爻。成册一件。送于备局。恐合事宜。 上曰所达是矣。京兆版籍之数。亦不可不知。一体定式施行。
初十日。参次对。
十九日。上疏辞职。不许。
以政注通塞事。长铨被亚铨起闹。公亦引嫌辞职。 批曰。玆事本非若此者。况尔何嫌。
二十八日。上疏辞职。 不许。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3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30L.gif)
十二月初一日。参启覆。
十二日。上疏论译官卜物事。
时有赍咨官卜物。今湾府出来之 命。公疏论其不当轻许。以启奸窦。 批曰。所陈当问于大臣而处之。
十七日。上疏请归护。
二十三日。因 特教参次对。
公曰。终日引接。无一事讲定者。应天之道。以宲不以文也。诸臣虽疲竭以达。而别无新奇之论。李济之疏甚好。 殿下更入其疏而详览之。清夜丙枕之间。常常留意。则不待新言而可以有补。先究其受病之源。以求治病之药。则 睿智益广而有实效。至于诸臣之奔走供职。乃末也。非有关于治国大体矣。 上曰。当各别留意焉。
二十六日。 上下教奖直。 特赏貂帽。入政院秪承而归。
备忘记。奖忠容直。王政之所先。昨日台官入侍时。留其嘉赏。以励疏远之臣事下教。此不过数事故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3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31H.gif)
二十七日。上疏献戒。仍辞职。 优批不许。
公上疏陈谢 赐貂之恩眷。仍言赏其人。不如纳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3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31L.gif)
十一年乙卯(公四十四岁。)正月初四日。参次对。
初十日。参次对。
右相以总戎使春操时军兵。施赏木绵请得事仰达。公曰。当初总戎厅新设之时。物力无出处。故自兵曹划给矣。今则本厅财力优足。何可每烦于不继之经费耶。今后定式不给宜矣。 上曰。吏议所达是矣。勿为题给。公又仍言端奏曰。孝悌为治之根本。而其义甚大。 殿下有出天之孝。语及 先朝。辄致疚怀。奉欢 东朝。诚礼备至。然奉先问寝之节。不过帝王之细行也。保 先王之遗民。延 先王之旧业。宲为继述之大孝。而我 国家三百年。 祖宗艰大之投。惟在 殿下一身矣。顾今同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3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32H.gif)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3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32L.gif)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3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33H.gif)
二十日。参次对。
二十一日。 元子诞生。参朝参。
二月初五日。参次对。
公曰。天神默佑。 元良诞生。天虽不谆谆诲谕。而今见民情。天意可知。苟有秉彝之心。孰不欢忭。而处处街路之上。儿童辈亦无不鼓舞抃跃。此无他。我 祖宗至仁厚泽。入人者深。 殿下虽无宲惠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3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33L.gif)
二月初十。与诸宰承 命入侍。
时 朝廷两党分争。 上一心调剂已累年。至是彼边又上搢绅疏。 上招见两边卿宰。洞谕彼此均失之状曰。予若洞谕则世道可镇。而诸臣亦皆觉悟乎。诸臣以为未知所欲洞谕者何事。第为洞谕则诸臣亦岂不觉悟乎。 上下教云云。诸臣齐声请止。 上因教史官不载日记。
二十日。与诸宰上疏陈辨。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3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34H.gif)
二十七日。承 命入侍。
时台臣郑亨复。复言初十日 筵教事。 上严斥之。复引见卿宰申谕。
上疏引嫌辞职。 不许。
先是校理朴弼载引嫌不出。 上命补外。公劄请还收。而以书勉出弼载。至是持平金尚鲁驳其出处之失。公上疏深引误人狼狈之咎。
二十八日。与诸宰承 命入侍。
三月初一日。参次对。
初五日。参次对。仍开政。
二十日。同入于持公事入 侍。有看审安兴之 命。翌日辞 朝南行。
湖西泰安安兴梁。水路之最险处。东南运船到此多败。有李墡者。为安兴佥使。自言出力筑堰。以防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3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34L.gif)
二十七日。到安兴。看审筑堰形址。
四月初八日。复 命。
留三日看审后。先以状驰 闻其形址。还 朝复命。以 圣候违豫。连参 候班。
十五日。参次对。
左相徐命均曰。李某新自安兴来。而所见与宋真明不同。宜使两人一处相难矣。 上曰。吏议来陈安兴形址。公曰。既已状 闻。而地形形址。若不目击则有难相度。故臣图来安兴地形矣。 上曰。筑堰事何如。公曰。安兴浦口有沙堆。即是两湖相薄。水势交尽处也。沙泥为潮头所驱。积于水尽处。而潮尽则水可行舟。潮退则袜步不濡。汇之左右。皆平下之野。故水势分而散漫。李墡则以为一边筑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3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35H.gif)
十六日。违政牌。
二十日。违 召。不参次对。上疏对卞洪启裕之疏。
洪启裕以化身趍利。为台臣金尚重所劾。 上于筵中俯询。尚重语公以疏辞殊不忠厚为对。启裕以不忠厚三字。自带搆陷之意。陈疏诋辱。无复伦理。启裕即公从弟宗迪之妇翁也。公上疏卞之曰。沧桑百变。论议多岐。泣路失脚。往往有之。苟非眼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3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35L.gif)
二十二日。再违政牌。
因洪启裕疏。连事撕挨。凡三日违 召。
二十七日。呈告受暇。
二十九日。再呈告。 特教还给。又再违 召罢职。
闰四月十五日。叙用。
十九日。复拜吏曹参议。
是日政。首拟副学。末拟吏议受 点。
二十一日。再违 召。
二十二日。上疏辞职。 不许。再违 召。复差备堂。
先是铨郎尹汲死党伐异。政席。与判书相争。方奏记请罢。而汲冒没复入。沮尼铨通中异己三人。公以为三百年秉笔者。所无之骇举。枳铨望。公去铨后。汲复入铨地矣。至是吏参申昉忽陈疏复言尹汲事。公上疏卞之。 批曰。其所为嫌。尤甚太过。勿辞察职。
二十三日。上疏申辞。 不许。复再违 召。
随牌诣 阙陈疏。力陈难进之义。 批曰。其所为嫌太过。开政命下之后。尚未举行。事体寒心。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3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36H.gif)
连日凡五违 召牌。
二十七日。又违 召。待 命禁推。
二十九日。 命罢职。
上并罢吏曹三堂上。
五月二十日。叙用。
二十五日。复差备堂。拜兵曹参知。谢 恩入直。
二十八日。应制进七言十䪨排律及七律居魁。承文豹之 赐。移拜副提学。
六月初一日。上疏勉君德阙失。承 严批。违 召罢职。
时修理梨岘旧宫为主第。 命取用景福宫后苑枯松若干株。内官凭藉。恣斫生松。舆言藉藉。大臣 筵请禁断。 上不从。台臣金尚鲁又疏论其事忤旨。公深慨君德之日亢也。言路之将闭也。乃上疏累百言。溯源极论。语甚剀切。疏入。 上怒甚。批曰。昨者宪臣批答。不过谕予意。尔之匡辅。何费力之深哉。此虽尔伎俩。放肆护名。良可骇也。勿辞察职。 批下。朝臣莫不惊沮。公惶悚违 召见罢。○儒臣俞健基奏曰。前副学李某。职在经幄。厚蒙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3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36L.gif)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3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37H.gif)
二十九日。叙用。
因 亲享执事。一体叙用。违罢诸臣故也。
九月初二日。有拿 命。十七日蒙放。
时 上酌献永禧殿。以陪从班稀堂上军衔。不参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3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37L.gif)
十一月初六日。拜吏曹参议。上疏辞职。 不许。
备局荐望。故 下批后有叙 命。公陈辞疏。引洪启裕事。又言曾在铨任。疏通淹滞前任。以此被斥。罪无彼此。事有首从。乞递职。 批曰。铨曹往事。业已知矣。其何撕挨。尔其勿辞。
初八日。承 召出肃。开政。○初十日开政。○是月。又三度开政。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3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38H.gif)
以辅养官事。请对奏曰。臣闻 仁祖朝差出辅养官僚属。而辅养则郑经世,李廷龟,吴允谦。僚属则金长生,张显光。此皆朝廷之所尊礼。士林之所矜式者也。其后金长生加通政阶。后因带讲学官之名。其时只有辅养,讲学二层矣。今以辅养官李真望所禀定见之。则乃以辅养,讲学,僚属。分为三层。似以讲学官。乃金长生加资后所带。故因指以为堂上窠。而古规则不然。今第一急务。专在辅养 元子。辅养 元子。专在端方之选。臣意则必欲取遗逸之士耳。 上曰。古者金寿恒,朴长远俱以在朝之人。为辅养之任。今若只为观瞻之美。专以山林人差出。则招之不来。徒近文具何如。公曰。若以职务间事相烦。则林下之人。似为难进。而至于 元子辅导之任。谁复有固守素志耶。 上曰。然则林野之人。不可备望。谕善僚属。并单付可也。是政。沈公錥为谕善。尹公东源为僚属官。
十二月初十日。参次对。
是 筵。大臣议钱法变通。公陈大钱改铸之弊。以不可轻变为奏。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3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38L.gif)
闵亨洙。相臣镇远之子。而事党论人也。疏论公政注之失。至谓植党鬻权。公陈疏引义末曰。今之有大权于党论。鼓一世而从之者。夫孰如儒臣。而意不自反。反欲以此加之人。呜呼。臣又何言哉。 批曰。此不足撕挨者。其勿辞速察职。○后一日。亨洙复上再疏。搆捏至险。有曰方伯守令。微官末职。非婚姻则门客。国言喧藉。有识忧愤云云。公又上疏。逐条痛辨累百言。历举政注差拟之人。以明其非婚姻门客。 批曰。此等之习。业已洞知。其何撕挨。因 下教特罢亨洙职。付签侍从案。○后日。 上语筵臣曰。儒臣非斥李某非矣。顾此小国。无非亲旧。则许多官职。何处得来。此岂植党而鬻权者乎。其为人知之深矣。挽回即今世道。非此人莫可也。
二十五日。 特命罢职。
自公陈疏后。一边以金张奕叶数语。侵逼闵相家。谤怒汹汹。赵泰彦,赵侹辈纷纷评论。左相金在鲁以此句为讥贬之辞。称引 至尊。筵请罢职。 上允之。因教曰。李某决非负国循私人。故予甚倚恃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3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39H.gif)
十二年丙辰(公四十五岁。)二月二十六日。叙用。复差备堂。上疏辞。 不许。
疏中言金张一句。初非讥贬。门生以下。辞有廉棱。 批曰。往事何足撕挨。勿辞察职。
三月十九日。承 上命陪忠定公。入 侍熙政堂。宣酝。
时 上以两相家子弟嫌阻。思欲和解之。是日。 命引接耆社老相李,闵两公。又各 命其子扶腋入见。公到 阙外。以情势不敢入。 上闻之教曰。子弟扶腋。盖出于优老。而李某称以情势。事体未安。推考扶入。公承 命。上见之曰。李某闵亨洙扶腋其父而入。所见可贵。因教曰。予使两人各扶腋入来者。有意存焉。此皆可堪任使之臣。而所为皆非也。自今以后。一付先天。卿等劝之使即行公可也。杯酒释憾。予虽不能。赖卿等勉戒。得以解释。则良可幸也。因宣酝。 上曰。李判府事受酒以给李某宜矣。公曰。小臣素不饮。而今日则虽醉死。岂敢不饮乎。 上曰。今日前席面谕开释。虽大臣。亦当回心。先斥李某则亨洙非矣。亨洙曰。臣岂有一毫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3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39L.gif)
二十一日。拜大司谏。上疏辞职。 不许。
疏中兼引 筵席失仪之罪。 批曰。往事前席。洞为开释。其何撕挨。虽醉命杯。其何伤。其勿辞。速察职。
二十二日。 特命移拜副提学。上疏未呈。 命禁推。旋 许递。
传曰。副学李某。熟于经筵故特差。而连事撕挨。法讲将停。禁禁后 筵。左右相奏曰。李某释然于闵亨洙。而其后诸人之筵奏疏启。宲多怪异。当之者痛恨。不足怪也。 上曰。徒事撕挨。本职姑递。专意备局可也。
四月初五日。上疏辞备堂。 不许。
复呈前日未彻之疏。以勿辞为 批。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4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40H.gif)
六月初一日。叙用。○初五日。复差备堂。上疏辞。 不许。
因相臣陈白。申饬行公。疏中引义末。复引法典。陈乞养之情。 批曰。业已下教。其勿辞。
二十二日。拜兵曹参议。谢 恩入直。
七月初五日。上疏辞职。 不许。呈告遆。
弼善南泰齐有反詈之疏。盖公尝言泰齐事故也。遂陈疏乞递。略曰。臣于近者。积困啾喧。卒复为此人所诋詈。中心愧耻。若挞于市。 批曰。此非撕挨者。其勿辞。○一日夜对。 上曰。杜衍退休后。见朝报所出时政得失。忧喜辄形于色。其身虽退。心不忘国。古名臣忧国之诚。令人起感。未知即今退居在野之人。亦能如是否。予向于李某。每有一事善。则辄曰此人必以为是。有一事不善。则辄曰此人必以为非。及其登 筵也。所达果如所料。事之是者则加勉焉。事之非者则陈戒焉。斯人在朝。宲有韩休知否之意。以此观之。岂独杜衍可载名臣录乎。予若能推当时之心。则岂有误事。而素无工夫。故事过后。方始思之矣。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4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40L.gif)
时有 亲鞫李观厚之事。故即出供职。
八月二十八日。参次对。
是日。 上痛慨世道。 召廷臣。将遍赐一杯酒。洞谕而消释之。语群臣曰。近日事事件各异。非卿引咎者。此皆予之自反处。而且今洞谕之举。出于苦心。必欲痛祛前习。革新庶政之意也。因此若得成效。则其功非如戊申勘乱之比。从前上下相阻。彼此忌疑之心。不可无消释之道。宋太祖亦有杯酒释憾之事。今则诸臣知予洞谕之意。尽忘既往之事。予之此举。亦出释憾之意。卿等毋以一杯辞焉。且念予年已晚矣。辅导元良之责。皆在卿等。故予以一杯托三尺。须知此意可也。诸臣莫不哽咽。酒将行。公起伏曰。暂停进 御之杯。少假冕旒之听。君臣之间。宁有憾之一字。而俄以释憾为 教。为臣子者。何忍饮此酒乎。 上曰。然则释憾二字拔去可也。既听 下教之后。诸臣中又有退去之意者。不饮此酒。亦可也。
九月初二日。参次对。
公奏曰。李忠定奏议毕后。有所 下教。小臣侍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4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41H.gif)
初四日。拜京畿观察使。上疏辞职。 不许。再疏申辞。还给催促。以 庙荐也。
十五日。辞 陛赴任。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4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41L.gif)
时公受 命量田畿甸六邑。以砥平县监李尚白年少手生。涟川县监李廷益,麻田郡守俞勉基政皆宽纵。难任经界之政。奏罢之。仍行量田于杨根,朔宁,涟川,砥平,积城,麻田等邑。公亲定节目二十八条。严饬各邑举行。又状请行量时凡干支费。划给储置米。以恤残邑。又亲自巡省各邑。留一日检量。以覈虚宲。未几而毕。
十二月十五日。上奉审崇义殿状。
殿即丽朝四 王享祀之所也。公秪谒。周览殿宇。涂塈剥落。厨舍倾颓。樽爵破缺。不虔不洁。俛仰起感。奏状论列。因陈五条。请划财重修。改备祭器。定界以饬禁护。揭式以严开闭。又请录用王氏子孙曰。凡今以荫入仕之臣。孰有过于王氏云云。 传曰。所陈极是。申饬铨曹。即为登对而禀处。
十三日。上疏请蠲畿甸逋欠。 许之。
时 命备局查启三南积逋。将蠲减。公陈请于于(于衍字)畿甸一体查减。均被怀保之泽。 上从之。
十二月二十三日。上疏陈南阳府使柳世复事及宗臣给马事。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4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42H.gif)
二十六日。再上疏陈宗臣事。 特教推考。
时洛昌君上疏。捏诬喷薄。 上入其说。命拿问察访。斥公以任意操纵。公上疏详陈伊时宲状。明察访非罪。 传曰。其所处分。不过重体统。而事势不然。则郑文恒勘处后陈列可也。若是烦陈。其涉屑越。推考下送。宗臣所陈。其欠白直。推考。郑文恒分拣。受由给马者。入城之后。更勿入把事。定为制令。
十三年丁巳(公四十六岁。)六月初八日。上疏辞职。 不许。再上疏力辞。因备局草记罢职。
公莅任以后。见生民困瘁。多为豪右所侵剥。一切行锄治之政。怨家揭榜诬辱。公陈疏乞解职。 批曰。闻大臣所达。痛骇人心。业有下教。其在严纪纲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4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42L.gif)
十二日。复上疏恳辞。 批曰。其在国体纪纲。决无许递之理。敕使将行。其在藩臣道理岂若是。其勿辞。即日察任。○是日备局草记。以敕行临发。事体苟简。请罢职蒙 允。
七月初四日。 特命叙用。
十二日。拜艺文馆提学,兵曹参判。再违 召。上疏辞职。还给更召。三违罢职。
二十一日。 特命叙用。
八月初一日。拜同知义禁府事。
初四日。拜兵曹参判。上疏辞本兼诸职。 不许。○复差备堂。
疏中引亲病为辞。 批曰。勿辞护焉。
初六日。参搢绅疏。
时党人尹汲上疏言此边雠代理。其为说叵测。 上于筵中教曰。雠代理三字。今日为我臣子者。岂欲闻此言耶。于是此边诸宰会议。联名陈疏。左参赞尹公惠教为疏头。使公秉笔草疏。请明正尹汲乐祸无严之罪。辞意激切明快。疏入。 传曰。此非若此者。非撕挨者。给之。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4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43H.gif)
尹汲疏后。继有韩翼谟疏。时论大激。 上始加调剂镇定而终不得。初八日。 命减膳自责。陈疏诸公。并胥 命金吾凡三日。而有削职之 命。仍 命 亲鞫尹汲,韩翼谟而荐棘之。
十一日。有削黜之 命。旋 命拿处。寻皆放送叙用。
上教以李某以知遇之臣。不思报益。甘心逐党。 特命削黜。
十六日。又与诸臣就理。十七日夜。并放送叙用。
二十日。复差备堂。
二十八日。参朝参。入 侍熙政堂。拜受赐爵。
时 上欲消瀜两党。保合世道。御仁政门。行朝参。以大诰申谕臣僚以破朋党。因 命诸臣各饮一杯酒。使之解释党心。共辅元良。
九月初二日。参次对。
是月。再参次对。
初七日。拜都承旨。
十五日。拜兼同知经筵事。
十六日。拜典牲提调。
二十三日。递本职。仍差备局有司堂上。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4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43L.gif)
二十六日。拜艺文提学。
二十九日。上疏辞馆阁备局之任。 不许。寻递提学。
公一自闵亨洙,洪启裕疏后。凡权要之地。一意巽避。及是馆阁文任,备局有司。俱系清要。上疏力辞不出。 筵中大臣陈公难进之义。请 许递一任。以开进身之路。 上命姑递提学。判书尹淳奏曰。如李某当久为文任。不可不储望。今若 许递。谁欲兼诸职乎。 上曰。重臣之意好矣。俄曰。姑递者。欲令一伸其廉隅。他臣岂可效之乎。
闰九月初三日。差承文院提调。
初十日。参次对。
公因 上教奏曰。俄者 下教中。有病入腹心。将何为之之教。病在腹心。源委既痼。则虽万般良药。固难顷刻责效。而亦岂无应验之道耶。以今之国势。比人之病形。则犹不至于无可奈何之境。何者。岁方凶荒。民虽饥馑。蒙 祖宗之厚泽。沐 殿下之深仁。固不至于离心。而王者以民为本。以天为命。 殿下必以勤恤之诚。克尽怀保之道。则古人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语。今日挽回世道。救济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4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44H.gif)
二十日。拜同知义禁府事。
二十五日。拜工曹参判。
十月初一日。因 特教入侍。
是月。四参次对。
十一月初五日。参次对。
是月。五参次对。一参启覆。
十二月初一日。上疏陈亲病受暇。
初六日。遆同义禁。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4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44L.gif)
十六日。以备堂再违 召。上疏陈情。 命还给。又违三召罢职。
二十日。 特命叙用。因差备堂。
上教以方当乏人。特为叙用。公以亲老供仕为难。连日违 召。
二十九日。复拜工曹参判。
先是复 除典牲署提调。
十四年戊午(公四十七岁。)正月初四日。因 特教入侍。
十六日。拜成均馆大司成。
十七日。移拜副提学。
十八日。违 召。上疏辞职。优 批许遆。
疏乞护养病父。 批曰。长官非他儒臣之比。而玉署无人。其将阙直矣。为卿父。特为许递。以便护焉。
二十四日。拜惠民署提调。
二月十二日。参次对。
是月。复再参次对。
十五日。拜副提学。寻呈告。
三月初四日。设寿亲稧。会于梨园。
时忠定公寿七十九岁。公与侪友之奉老亲者。设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4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45H.gif)
初十日。参次对。
二十二日。待 命阙外。仍 上教罢归。
时有凶书挂景福宫门。将相诸宰及公名与焉。公与诸宰胥命。 上教曰。君非太暗。世非衰乱。则此等巧恶之计。何敢售焉。不过心怀不逞者。自速王法之故。岂可以此挂心。况股肱大臣。休戚勋臣。乔木世臣乎。将相外胥命之臣。自政院分付勿胥命。仍命捕厅三日内诇捕正法。
四月十二日。从忠定公出郊。上疏辞职。 不许。
时忠定公为任便栖息之计。白 筵中。出住江郊。公陪往。上疏请擅行之罪。 批曰。曾既知之。卿勿辞焉。
五月十一日。上疏陈情辞职。 不许。
筵中有 命催促还朝故也。
六月初四日。参次对。
三日。陪忠定公还京。 筵中。 上顾问奉朝贺气度近何如。公对曰。堇得支过。而昨年 东宫相见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4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45L.gif)
初九日。拜户曹参判。
初十日。参次对。
七月初一日。参次对。○是月。复三参次对。
八月初一日。参次对。
玉堂赵荣国以洪重一等事陈达。以为胁制等 教。非王言之体。 上教以渠之避嫌。以钳制为言。故予亦以胁制为答矣。公曰。臣之平日所自勉。在于有怀无隐。敢此仰达。夫台臣一措大耳。虽其避辞以钳制为辞。 殿下以千乘之尊。只当谈笑而处之。岂可效尤而又下胁制之 教耶。 上笑曰。其言则是矣。公曰。言端既发。臣虽在该司。请更申之。洪重一责谕之 教。至于蠹字。且有蠹孔之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4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46H.gif)
初六日。上疏辞职。 不许。寻遆金吾。
大臣陈亲病故也。
二十二日。参次对。
二十三日。拜吏曹参判同知经筵事。上疏辞职。 不许。
是后连七日。再违政牌。
九月初七日。上再疏辞职。九日又上三疏。并 不许。
十一日。肃谢开政。
先是 筵中。 上教曰。昔之人能以其君之教。杯酒释憾。今李某往与闵亨洙。共为登筵。赐酝解憾。则其时事宲。若冰释。而犹蓄于心。必欲遆职。此何分义。使宰臣若无往日赐酝之事。则特许遆伸廉隅。其亦礼使之道。而此则不然。从重推考。待开门牌招。○初十日。 上又下教曰。魏徵愿为良臣。不愿为忠臣。与其立节于既乱之后。不若尽忠于平常之时。即今纪纲解弛。君臣之伦则岂曰无之。而纪纲则蔑如。惟是之故。辄事撕挨。惟意所欲。昨秋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4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46L.gif)
十二日。参昼夕 讲。
王世子 侍坐于 御榻之右。 上曰。东宫适来侍。卿进见。公曰。比八月进见之时。一倍岐嶷。 上曰。前日卿醉中请瞻东宫。予知卿欲见之至意。今日卿适入侍。故使东宫见卿。卿父必泄泄欲知之。以今接见之意。归语卿父。讲春秋文义毕。公曰。传称赋于民薄。故能南摧强楚。西抑秦晋。管仲之功。专主富强。固非王道。然其为政也。一言蔽之。曰赋于民薄。故其效推以至于摧强楚抑秦晋。其九合一匡之功。皆从这里出矣。以今日言之。则节俭为先。以宲心行宲政。而薄赋于民则岂不有效乎。宜加体念。而此亦不可以徒为也。惟在得人。 上曰然矣。公曰。俄者内官挟侍 东宫之时。窃有一言欲使渠辈同聆。侍讲体重。未敢言他矣。彼辈于 东宫保护之道。亦岂不尽心。而冲年辅养之道。不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4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47H.gif)
十六日。开政。○是后凡四度开政。
二十四日。参昼夕 讲。
上曰。赦为小人之幸。而在时象。不得不为之矣。公曰。大体则然。而孔明治蜀尚严。当时不以为苛酷。后世称其识体矣。今日所望于 圣上者。非必震叠以雷霆之威。有罪者无或扰法轻赦。则纪纲可立矣。赏罚人主之大权。当罪而罪之。则人心无不服矣。即今罪当其罪者无之。故被罪者略无惩励之效矣。 上曰。其言是矣。而即今纪纲扫地。虽罪之而不惩。亦安用刑哉。公曰。 圣教至当。而纪纲非一朝可立。须 朝廷之施措皆当。人心悦服而后。纪纲立矣。刑者辅治之具。岂可放倒乎。守令赃污之律。其严重何如。而近来此法解弛。无有惩畏者。良可寒心。大抵入赃者未必皆赃。而何可一任其放弛乎。臣之此言。盖指一端。亦不可不念处也。上曰然矣。
二十五日。参次对。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4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47L.gif)
十月十一日。再违 经筵之召。
十二日。再违政 召。上疏辞职。 不许。
疏末。引金吾事为嫌。 批曰。既已行公。复事撕挨。极涉过矣。下款事亦非撕挨者。卿其勿辞察职。
十六日。以病遆吏曹参判。
时公引病辞职。寻单已过一望。期以必遆。又连日再违 召。备局草记。以宲病请遆蒙 允。连日首拟户参,都宪。未蒙 点。盖 圣意谅其病也。○三日。连违 经筵牌。
十月初二日。拜汉城府右尹。上疏辞职。 不许。
公在铨。通李寿沆大宪。拟李益炡海伯。有台论。引此为嫌。 批曰。此非撕挨者。勿辞。调理察职。
初五日。拜副提学。
呈告 筵中蒙递。
十七日。拜刑曹参判。上疏引亲病辞职。 许递。
十二月二十日。参次对。
十五年己未(公四十八岁。)正月十一日。闻有传禅之 教。同诸臣入对。收还成 命。
二十八日。参 亲耕仪。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4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48H.gif)
十三日。承 召入侍。翌日拜副提学。献议大庭。
时 朝廷有 慎妃复位之论。是日会大臣备堂议之。 上特召公入 侍。公以家庭之论仰对。翌日忠定公上劄。仍上先稿论复位文字。 上览之。 批旨隆挚。定行旷典。因 命赠谥。公以 恩批告由家庙。
十六日。呈告遆。
亲病也。
二十五日。丁忠定公忧。
忠定公休致閒居。寿享八耋。公孝养诚笃。有老莱之行。一夕忠定公独卧无聊。公学短歌一阕。上堂而唱。短涩不成调。忠定公为之解颐。公喜不自胜。虽僮仆鄙事。时亦躬亲之。务博老人一笑。及丧。号擗痛陨。人不忍见。俞相公拓基来吊。归语人曰。真孝子也。居丧执制如礼。形脱膝挛。殆不能起。迁亲墓也。负奴而上下。观者莫不感叹。
八月。被削职之 命。
先是 幸 昭宁园。有旧日山主调用之 教。灵城君感涕失对。公讥其言之无识。至是 上又幸
梧川先生集附录卷之二 第 44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09A/ITKC_MO_0509A_A214_448L.gif)
十月十一日。闻有成有烈疏。胥 命敦义门外。
先是戊午。公设寿亲宴于梨园也。适值本院肄乐。因观乐矣。至是台臣成有烈追论其事以为僭拟。辞甚危悖。公闻之。自乡苍黄奔诣城外待命。 上痛恶有烈。初命设鞫。以其非自制。只施削黜之罚。又岛配制疏人成震龄。 特命勿待命。公惶感还乡庐。
十二月。给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