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x 页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书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14H 页
答圣可(丁卯)
才返南巡。惠疏留案。慰释何可言也。前日之戒。何敢忘也。数书皆扰忙未暇复。非谓君非丧而言也。吾无子姓。视君如子。何言不尽。而犹有此疑难之意。可叹可愧。所戒者。尽至言也。吾虽衰耗。岂于垂死之年。役志于外诱。自忽于延生之诫耶。特有待而然也。待而无效。则便当已之。吾于答君也。岂用漫语耶。冬日无牒诉。真可以坐禅。而适得明史新件。日夜对卷。殆同书淫。终是多事。自笑自笑。
答圣可(戊辰)
朝启梅龛。疏英如明珠。个个欲绽。间有一萼二萼开者。相对萧然。甚思与会心人共赏。此际书至。三纸纚纚。辞理俱到。爱玩无已。邵翁诗语。固感慨有不尽之意。而天下事无可了之时。从古圣贤。多不能得时行道。借使时至而道行。亦何以净尽无憾耶。夫子假我之叹。所以发也。若欲待足以后死。则畴复有达观夜昼之理。视之为南面者哉。以此论之。邵诗亦同归于戚戚于久视之辈。若于安乐窝中。讲此一副当义理。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14L 页
想亦必一笑颔之矣。然节食服药之当慎。循欲忘生之当戒。敢不领得而自勉也。不一。
答圣可(己巳)
忽已新正。侍率迎福。老怀逢新。忽忽多感。益思见君内外而不能得。奈何。病状日来更如何。春和则或冀有间而何可必也。金吾之欲递得之。下有二位。称为交代入直者回公。虽晓夜辄往代直。其苦无异于回公矣。下仕为贫。固不可避趋。而若决性命。不能舍则可愧也。想已见递矣。不一。
答圣可(己巳)
今日在京书秩。并运来晒日。中有一帖子。即吾小像。箕营时张敬周所写也。右方有空绡。君可作赞送之。东溪称德重知我七人云。而吾常谓君之知我。几如我自知矣。所以使君作也。一妙昨到。而终当不负眷眷之意。以君眷眷。未来而犹存戒。故来即报知。此亦吾眷眷也。
答圣可(己巳)
承书如更对。前荣之坐。猝难变。疾病祸福。非闭门塞窦所可免。任之而已。
答圣可(庚午)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15H 页
既望场事得失。果如何。得之固无甚喜。而失之而不至无聊明矣。果以念日携孥作行否。满庭桃花烂开如锦。若得君坐花下软语十日。则非细幸也。
答圣可(庚午)
乍阻为怅。书带赞文至。披慰多矣。新凉可爱。而眼眵不能看读。只卧听乙得典谟之诵。君则想必对灯有味矣。赞辞甚善。未见有可改处。袍字不足为疑。而尚论人才。无或为语病否。
答圣可(庚午)
久不见书。书来甚慰。数月奔忙窘阨于场屋者。追思想亦一笑也。示事悉之。毋论奔丧不奔丧。百里与千里。为柔人讲礼。得无近于屠门说法耶。风雪长安。薪刍价益高。不如以閒奴马驮。运松山柴。免妻儿啼寒可矣。如何。无由对讨。岁晏之思。弥耿耿。不一。
答圣可(辛未)
日复良慰。夜候何似。此中所处静便。江山云物。亦可以消遣。不似山城中樊笼之愁耳。
答圣可
卫从史之设。左从史之除。上为 国家贺。下为门阑喜。想已肃命。仍为入直矣。一月十五日番虽可闷。限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15L 页
一二年勤仕可也。君范将以再明交龟。扁舟而归。浩然谁能御之。一宿金湖。便当还山。但值君禁直。不能更面去可怅。
答圣可
承慰。吾便道两日少滑。旋有收敛之意。行役蒸湿。不怪其致此。服理中二贴后。仍服补中矣。此后若或有泄意。当如戒服六神矣。台言危怖。而此是渠辈四五年伎俩。虽其言或重或歇。其律或远或近。要之一丘之貉。何足惊也。只得泯伏俟 命耳。灵兄溯流之行。其能即发耶。取见小报。兄弟之名。分载两司。还可一笑耳。
答圣可
承书审寓湖上。虽喜平安。栖屑无宁日。诚是厄会。奈何。大小科勿取笔。有定式云。今番谒 圣。必须手书也。虽参榜。若承 询或面试。则拔榜而有犯禁之罪。利害明矣。慎勿倩成君。虽季方笔。亦不可耳。此意传郑寝郎好矣。
答圣可
久阻信。逄魏督邮。作书方缄。即得初吉阳至所惠两书。盖受书人病滞而然也。长第披阅。慰可知也。女息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16H 页
之病。既未治本。宁有不重发之理。但治本末由。盖不知本之所在也。以吾病验之而后。益信医言之无所据。不啻隔靴而疤痒也。吾之病今则大抵复常矣。所以复常。非由于灸脐也。稍进夕饭。永断夜食。如此数旬。泄意顿除。祟在于隔滞。胃不和耳。以此药则停已两朔。灸亦久废。极寒后日灸三壮。使艾气入腹而已。女病固难为。而他症不可知。下泄则无或如吾之所祟否。不必统就本症而论如何。周甲之贺。人生六十。亦已多矣。况吾禀赋之至脆。居养之甚厚。岂有久视之势。以此常以为得免称夭则幸矣。转头之顷。又将逢降生之年矣。生朝隔日。孤怀悒悒。殊不自聊。日昨礼原有书。且有诗以勉摄生。和其䪨送之日。骥骐殚力鞭何益。虎豹留皮世爱看。屈子长年真妄想。太平埋骨有青山。晦相又次之。书称三复感叹。盖有感于吾言也。然毋论六十七十。保守丘垄。课教子侄。亦足乐也。世故纷纷。不知又有何奔忙。谓之奈何。鲁论已尽成诵否。
答圣可
雪寒折绵。饷牛之突。时亦有寒。时京洛可想。此时侍奉何似。女息之病。闻又有添。剧歇固无常。而忧虑亦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16L 页
无已时矣。吾入冬后。凡百颇胜。卧闻儿辈终夜咿唔声。为之忻然。木瓜是君羊枣。四枚送之。不具。
答圣可(壬午)
高柳鸣蝉。秋意有时飒然。此时政思与君一稳。不可得则怅然而已。即承书。殊慰此怀。第赵哀患弥重。发引尚尔迟退。为之悲念无已。棘人之病。如难遄苏。则何不亟行窀穸耶。君则奔走之际。能不病否。秋社是移花之节。闻坡州宅白牧丹甚多。欲乞数朵。而恐伤孝子之心。不敢言。如可言言之。不然则置。姑不宣。
答圣可
知有今日久矣。所不能割断者。至情所蔽。不能无万一之望。吉凶之争。交乱于中。今已至此。亦复奈何。前夏渠从容言于我曰。荷尊姑罔极之恩。而恐无以酬报为可悲。今乃以疾病死丧之戚。仰贻慈闱。死者其何忍。生者又岂不哀也。吾则从今以往。可以宽譬以过。保不至于西河讥也。两弟书俱见兰摧蕙枯。路人伤怜。况乎父子之情耶。
答圣可
昨书照否。靷期不远。凡具无未备之虑耶。清道上去。而病势不轻。不善治。失明可虑。急于治病。服凉药败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17H 页
胃多。受针伤气。则眼疾之外。又有深虑。而文中之病。毋论某症。意以为当剂。则必以一战收效。斩草除根为主。君须以因圣赖戒我者言之。务出万全如何。靷前欲为文以诀。而亦不忍泚笔。今夜治送清道。归卧益忽忽。若是而又值坐斋之日。则势将阙然。此亦有所不忍。昏草一纸以送。使参奉书干支。以老父告于亡女崔氏妇之柩为头辞。君读告可也。常病金仲和祭其子女。语不称情。文又张皇。身当此境。亦知农岩哀溢而然。不但役于文字之过也。吾亦所欲言者甚多。而有戒而不为。不然。殆将与此老同病矣。不一。
答圣可
前后三书。次第承慰。祭文草。见之一涕。意足情尽。善矣。古人用䪨。多不避平仄。声䪨同则取之。韩碑铭最可證矣。吾丧馀临届。怀事益难抑。长日颓卧而已。
与崔监察(弘靖)
天祸耶。此何事也。承讣号绝。宁欲溘然。死者视我如伯叔。而吾乃视之如秦越。疾病医药。既不能救死。而殡敛。又无以临视。人理尽矣。尚何言哉。想君情理心焉如割。慈闱气力。何以支持。为今之道。惟在君忍情割痛。一以慰慈念而全躯命为心然后。始可以保家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17L 页
族而支门户。君亦岂不念及耶。病症虽不涉疑。其在谨慎之道。即奉慈闱于别处。君亦于入棺之后。姑勿相通。以观数旬而更议之如何。初终趁时。无未尽之患否。专送一力。以探凡百。君则想无暇作书。使士完文仲辈细报如何。昏错只此。
与崔监察
日夕耿然。近闻所患向歇。亦已侍奉入城。方以为慰。即承书。尤可慰也。少愈之戒。不可少忽。而又当盛暑。馀忧尚在。切须安意调息为妙。靷葬之差迟。在今为第二件事矣。择日记见之矣。但雨水之外。又虑极热。将何以经纪。悲结而已。示事条答别纸。担军马舆之取舍。只当视事势顺便者处之。此意已言于崔康处矣。清道以尊渭阳意有书故。昨有答语。使送于君处矣。已见否。凡事无由面讨。书尺何能尽意耶。续当连有往复。病草不一。
朝祖。当以两丧魂箱与铭旌一时行之。无先后之可言。礼意以柩而朝。而人家多以铭旌行之。可从。
行丧在涂。当先外丧而后内丧。及葬。当先下内柩。次下外棺。及赠玄纁则又当先外而后内。盖葬埋是夺情之事。礼意先其轻者。虽内葬下棺时。有服之人。亦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18H 页
持外丧之服。礼也。
虞祭之不可一时行。曾子问有丧。孔子曰。葬先轻而后重。其虞也。先重而后轻。礼也。疏曰。当异日也。语类朱子曰。所以如此者。虽未详其义。其法具在。不可以己意辄增损云。而人家事势。器具无各日设行之道。故一日之内。先后而行矣。然先后行。亦难于所馆与路次行之。初再虞则两殡之间。隔以帷帐。一时陈设。而外丧初献后。始行内丧奠献。其罢也亦差后。以在礼意。三虞则还家后。始先后行矣。
  附答舍弟别纸
赵友所云为之一涕。此本吾意。特不先发者。圣真慈堂之意。难保其如此。今闻赵友之言。不但其意为然。信乎哲妇持门。所作为出寻常。斯为昆仑之冢妇。圣可之贤母无愧矣。端阳日。李匡吕委来从容。今行。其兄与李闵孝来见。始闻圣可生时。宲已属意于燕歧之次子。当其娶妻。为择其婚家。亦曾对李君兄弟。明言托重在此。故李君辈。则恨不早定。使为有主之丧耳。然姑视数年亦不妨。但既已定计。则教导成就。一日为急。即率其内外。不离于侍侧。使闻见知识。习惯成性。不容忽也。渠之夫妇既死矣。吾所以经纪其后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18L 页
事者。择立后嗣。毋绝文贞之祀。长养孤女。使有所归。收拾遗文。不至泯灭。故已作书于彦春。道此意。亦言于一二有文识者。托以弁卷与记述志行。独立后事。无以善了。耿结在中。今得来示。可以无憾矣。然渠何往矣。乃使吾作此书。恸哉恸哉。人家丧祸之馀。惟静而镇安为上。若使舍本第。东西避方。上下分张。不相统摄则其末也。未见其不为深害者也。此意不可不使圣真导达也。
与崔监察
日前有书照否。康君来。细审凡百。闻君澌缀不能振云。遭罹固宜受伤。然所贵乎君子者。刚大其心。不为七情所挠夺。孔怀之悲。即是秉彝。若循情而不能自保。贻戚慈闱。而百年文献之业。断截不续。则尚可曰为后乎。一以忘情塞悲为务也。引葬凡事。与姜君相议以送。而所可痛者。吾生而使渠夫妻同时永归。皆不能抚柩一哭而送之耳。然吾亦体亡者之意。不复作悲哀耳。姑不一。
与崔监察
前书照否。冬暖乖候。侍况更如何。文章大小新旧合七册。先送二册留之矣。文则目录拣选类皆得之。虽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19H 页
有一二出入。不须费心。惟昆仑行状,先公遗事。当有点窜。故初以朱笔。直行添删。才到数行更思之。如圣任签所论。当考本文。与吾所题册头。宲录春秋等事。须有稽證于它文籍者。便即已之。君须一一斤正。遗事则条项无可议。而只当文句间。更加陶洗。想君已始乎矣。了此两事。则诗选太简。或可更抄十数篇否。此皆于来岁初。一宿面议而决之矣。适凭信便作此。不宣。
文章之外。学术识见。当于诸策与杂识得之。万一有眼明心慧者。朝暮之遇。宜在于此。此中所留崔从史稿册中所誊三策。其不可漏审矣。特有所讳忌而不见选否。埋没巾笥。不使人见之。诚可叹也。量示之。亡女遗事。以行录祭文草。分条入录恐当。杂识君所另书为一本。即留此中一册者。编次去就。有不合于鄙意者。杂识一篇。则吾当梳洗为完本矣。东溪祭文。不当入于杂识编中。文字如无瑕。则宜同编于祭文中矣。君曾言有一文字合面商者。书不可烦则姑留面讨否。
与崔监察
久阻来信。怅恋方深。书来审慰。提举有嫌则不仕固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19L 页
也。因罢官而勤诵读。未必为塞马之失也。文章久久思之。自古有才而短年者。篇什之传。不贵其多。不但理势固然。抑以简择精而后传示久。如秋风三叠是也。是故编书之家。必用割爱之例。申韩之少恩。始称为忠臣。如先丈与先外王母遗事。若在大家巨秩。收入无疑。而寂寥数编之传。只期瑕点之无讥。此作初因翻语。务以罗列为意。初不用作家法。辄并收入。反觉有妨于元稿。而惟以慈闱之苦心。亦在于因此而著幽光。则亦难于刊去。此所以迟疑而不能决者。不知君意果如何。试以此奉禀而回示也。若以为不可不入。则势当更就元草。煞费梳洗。兀然则因本文而置之。另为家庄。以诏稚昧。亦一道也。序文之不作。亦何妨也。所写为正本者。吾意亦无别议。而亦有一二面商处。吾行或当于新元。不免一遭往来于洛。惟以此为期耳。姑谢不具。
与崔监察
阻阂既甚。岁聿亦垂穷矣。静居百感益无聊。即承书为慰。礼斜已出。吉祭已过。继绝存亡。安得不悲喜。然在求之成就善否。都在于君。须令于文词记诵之外。事神治人。正伦敦行等人之所以为人者。必使知之。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20H 页
俾本末先后早定于腔子可也。晦翁寄画狮于勉斋之儿。有令渠一吼。百兽脑裂之语。在求气性。近于柔弱。吾亦欲引此语而医其病也。如何。此意亦言之。吾呻楚过日奈何。不宣。
与郑典簿(东游○戊申七月)
数次翣奉。依然如梦中事。长日空馆。但有停云之思。即拜手帖。仰审日间兄履万相。区区慰仰无已。弟以病御史。作假监司。酬应之劳。姑不至难堪。而离亲既久。归思日催愁闷。如邑弊民瘼。果是何事。千书不如一面。未可一枉否。且今十六。即伯姑晬辰。方伯上去。弟独在营。苦干饤饾。无与共之。此时虽不可以宴集相邀。称以面禀邑事。趁望日来会也。通判外。无他客可作数宵从容。千万毋泛。都留面既。姑不宣。
与郑典簿(辛酉)
政尔瞻溯。伏承惠札。以审清秋政履凡百增相。区区慰仰无已。弟意外得西 除。而昨日。以大训请改下之意请对。时议方以为罪。毕竟勘罢。则便当还乡矣。邑弊渐有苏复之效否。归乡后当凭候。姑不宣。
与郑典簿
阻信许久。瞻恋何已。伏惟极寒。政履万相。赒赈之苦。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20L 页
逋欠之督。不瑕贻劳否。日者有客自西来言信川曾在平山里。里有碑。今闻积谤播腾。始知平山之治。涉于干誉。信川之政。为善治云。其言亦有理否。方与子厚语此。为之一笑。姑不宣。
与郑典簿
月前承拜惠翰。尚以为慰。而来介久不索答。未即回敬矣。贵星今始到来。审令爱之丧。区区惊怛。何可言也。仍惟在远闻凶。情理绝悲。何以堪抑。春寒恻恻。此时政履更如何。区区忧系。益切耿耿。弟逢新之感。已难自抑。而病状苦无差减之势。一味泯伏。又被推勘催还之 命。惶蹙不知所出。欲趁三月入学之期。始一往来。而一入京洛。还乡未易。是为闷扰。邑事已尽修杀。子厚在近。鲁卫之政。果复如何。想有还往之喜耳。下惠诸种。即备享祀之需。拜谢无已。何间当有赴哭之行否。经由叙阻。为之企企。姑不宣。
与郑典簿(戊午)
昨日终夕在陪从之班。今又晓赴备坐。薄暮始归。惠札留案。经宿未复。殊切歉叹。示意先稿适无可据之文。只以鄙见杜撰仰对。惟在裁处。寒食上冢。为其雨露之濡。墟墓之感。合窆之期。既值冷节。申时以前。即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21H 页
是在殡之时。墓祭无可论。以后则才讫宲土。即行安神之虞。阙行恐无可疑。忌祀。仲和哀略设之云。亦恐未安。破坟成殡之后。即是初丧。适长子与妇在殡。毋论异宫同宫。废祭者礼也。兄之出往时。想必告辞于家庙。还后又当有哭庙之节。虽为废行。礼义则恐无憾。犹以初丧改葬。尚有差等。减馔行之。亦何至大伤耶。兄既主丧。不可离殡侧。使在京兄弟替行至当。更与和哀相议处之如何。縻职匏系。无由躬慰。益觉怅恨。对灯力草。不能尽。谨谢。
与郑典簿
岁暮空谷。怀人政苦。匪意季兄贲然来叩。袖致惠翰。慰满已不可言。而况伏承先状之下投。再拜敬受。感愧交并。区区托名之幸。非不切矣。只以迹巨文陋。不足以阐发幽光。副孝思之万一为惧耳。弟病遇寒益剧。成一蛰虫理也。奈何。多少都留李君口申。
与郑德山(东明○庚午)
隔水盈盈。瞻悬良勤。伏惟辰下。兄履何似。弟驮病而来。呻病而卧。客馆为伴。惟有梅兄。而谁复怜我。许借一盆耶。海内亲朋。惟兄可以此言进。玆以一壶红露。乞换数条苍玉。且举一大白。侑花神而送之也。弟之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21L 页
所欲。即前冬所教大丛查。虽不真也。不妨也。弟固无似。曾蒙文字之托。古人润笔之义。兄必知之。玆不复缕布。若明示可否。则即当送小舠移来计耳。姑不宣。
与郑德山
雪屋中呻病。怀人益苦。惠札忽坠。阳春在玆。况审臈寒。閒履增胜。梅事不须说也。前来者已折而为薪。弟虽无清气。岂忘一日对此君也。甚矣兄之吝也。以此不欲更送一勺酒。忽念春江归棹。历载老查大丛。不能无望。故方欲效白衣故事。人马到来可喜。虽然所送。不过渊明所折腰者。是可叹也。何当贲临辕门如蓬户。人皆掉臂而入。况以兄而虑阻阍耶。多少都留面悉。患感倩草。不宣。
与郑德山(乙亥五月)
阻恋如结。即拜惠札。仰审秋清。政履增胜。何慰如之。丧故窜谪。彼此俱不得拜问。今年人事自当尔也。惟是科行奉晤。又失企想。此为恨恨耳。弟病淹京口。归田不得。奈何。
与郑德山(丙子)
兼旬处陋。意或有从轻勘律之望矣。毕竟终至于越海。忧叹不可言。配所已定。而在于何处。发程亦在于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22H 页
何日耶。到配后继粮却无策。将何以支活。念之惘惘。弟废绝人事久矣。虽是兄之此行。亦不能往别。不可谓留在世上。只愿烟瘴窟中。面始红玉。以副亲爱之望。十简四烛。送助行需。不宣。
答圣可(在南汉时○庚午冬)
三昨书。再昨承见为慰。而无便未即答矣。满纸责诲。如针劄月。殊令人发深省。然亦叹其不少讲于老者安之之义也。李陇西,文文山。声伎满前。未必是薄于忧世。过于兴况。则况于今日之吾耶。吾固五日京兆。不曾奉祠板而携眷属。君所许也。遇遁之后。自至于滚过三冬。六十寄公。有谁治栖。率来一女使。岂遽使人发痛哭也。吾于一官。固视以谪宦。亦有间于韩潮与范惠。然两公未尝无人乎侧。理势然尔。君必以其人无异妖蛇。笏碎其首云。则请姑舍是。更卜贤德。如何如何。君于此事。前后苦口者。至情也深爱也。然引义过高。陈辞太深。吾非骋辩而拒谏也。亦其言也。大相径庭。不近人情云耳。山雪皓然。铃阁如僧舍。恨君不在。令渠雪水烹茶。挥尘谈玄也。好笑好笑。一寒如此。妻儿能免波咜否。可念不具。
上亲庭(戊申四月)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22L 页
离膝多日。且已踰岭。下怀瞻怅。殆不自抑。伏不审此时气候若何。而连为直宿否。区区伏慕。日夕无已。子趱程作行。昨到闻庆。而发开前路。茶餤挟床。一并停罢。前排亦半减。只以官属待令。凡可以省弊之端。无不除减。而至于安抚镇定等事。不知何以则可善区处。不至于辱 命。夙宵懔惕。不敢自安。亦不无一二可论列者。而姑待数日。更费商量。从后驰 启计耳。才到扰甚。不备。
上亲庭
在闻庆上书。伏想已下览矣。日夕瞻慕。日远而日切。下怀殆不自堪。今明。都巡抚想还朝入直。其已罢否。子自闻庆来时。历见申君弼贞。宿咸昌。十九到尚州。童子所游。触目依然。怆焉疚思。情理可涕矣。李万敷,成尔鸿。俱委访从容。且邀致校院诸斋任。为之折节善待。兼以 圣上大荡涤大涵容之意。敷演为说。兼申以敦礼饬行亲上事长之义。俾之训诲后生。不迷趋向。其说丁宁反复。至有座上涕下者。若遇村民则又必以 朝廷至诚轸恤之盛德。委曲陈说。虽是至愚且顽者。油然有爱戴感悦之色。人心之从善。有如是者。若于此时。真有宲惠之固结者。则宲为转移之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23H 页
一大机。(缺)
上亲庭(戊申七月)
即于朴兄行中。传来初三所出下书。伏审气体万安。下情伏慰。何可尽喻。日间起居之节。更若何。逐日 候班。易致伤损。伏切仰虑。子自得新凉。神气稍健。若可以酬应百务。而长日营中。印篆欲苔。愁寂可闷。或传御史神明。以致使无。伏呵伏呵。在色之戒。何待下教。自受是 命。已有定算。戛过楼观水石之胜。而敢依朱子不登衡岳之遗规。一不眺览。日对红粉繁华之娱。而又以澹庵黎涡之贻讥。痛加存戒。至于声乐。则曾以请停 进宴之说。尤不敢一听。朴兄本自好事。踵子行而送讥察。终无以吹觅。往往亲知以行色如僧之句相嘲。弃宿志而贻亲忧。虽甚不肖。安敢为耶。为备閒中下览。纵白如此。亦自伏笑。奉朝引对 筵教。窃伏仰知臣之 明。立朝事 君。终不失此二字。庶乎可矣。人言之哓哓。只当任之而已。留营之日。则既受兵符。经宿之地。何敢动耶。不备。
上亲庭(己酉八月)
昨踰磨云。京国益杳然。南望驰思。怀不自已。伏不审日来。体履动止更若何。 陵幸。或膺留都之 命。其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23L 页
更入引疾否。下情恋慕。与日俱积。子在路连得安健。而到处民忧。不翅孔棘。目下惨切处。不得不伤心出涕。甲山水灾不甚大。姑无必入之事。来时 圣教以嗣服之后。未遣绣衣于北路。故送尔为 命。若以被灾之不甚。独漏穷绝之三,甲。宲有惮劳之嫌。方此自端府首路向北。第闻黄土岭路大水之后。水石填塞。六十里之地。将不免中路露宿。其艰关可知矣。亦以叱驭之义。不敢为前却之计矣。洛奇近复如何。乞身之请。虽未即准。一递之义。参前倚衡。伏望毋但以撕挨为惶闷。极力祈免如何。只冀气体万相。不备。
上亲庭(己酉八月)
再昨在黄土岭底。伏承望日所出下书。伏审气候万安。下情伏慰。不啻千万。终宵披复。如在膝下。风寒稍紧。此时体履更若何。区区瞻虑。日夕靡已。子自入峡中。既无目下应酬之劳。心界稍安。眠食凡百。视在南关时差胜。昨到甲山。咫尺胡山。日与健儿勇夫。谈说边事。聊亦有飞前天山之意。此地年事。视昨年稍不及。而赒赈不至甚费力。岭阨关防之最为紧要处。身既到此。不可不一见。明欲转向云龙,惠山诸镇堡。历三水至厚州接境旧茄波。知而归。亦可谓壮游矣。路涂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24H 页
之艰险。不但身所未经。抑亦闻所未曾。重以大水之馀。径途尽剥落。再昨六十里之内。十颠九倒。辛楚万状。民居土俗。亦是一别区。人家皆盖桦皮。覆以土石。岁久生草。如大冢然。人有自其中出来者。皆皮服楚声。骤见骇愕。不欲相近。而徐而叩之。间有识事理。可与语者。及到邑底。将校之属。身手技艺。依然一样。得此曹于此中。别是奇事。从容接引。存抚慰恤。渠辈亦以为大庆幸。最是寒无一丝。食无咸味。狗皮衣裤。自是豪富人所有。其甚贫残者。积雪单布裤。上体则赤脱。出门无人色。村民之佐饭者。即山梨之酸者。粟饭三四匙后。以梨一片嚼而助味。契活如此。而为长吏者。间亦有非理侵虐。如三水之金礴者。人皆欲食其肉而甘心焉。痛矣。寒候比所闻少逊。而四面高山。雪色已皓然。川流流澌。而岐路之间。马蹄时有踏冰声。要之比他地。不翅数倍。食物则耳麦饼色如碧玉。芥菜大如指。馀项鱼山猪。俱可加餐。日未能得健饭。客中得一饱。亦可幸。近为资破寂。辄敢缕白。白弟值此多事之会。独当论思之任。能无得失否。时事大略计之。 处分之非常。要是将欲有为也。义理苟不泯蚀。得有以扶植。则其馀何足言也。毕竟此可为更张之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24L 页
本领。不能办早退。诚可追恨。今已成遂事不须言。大臣求对不能得。即是决退之机。 陵幸已过。果即寻单。不复出否。种种系虑不可言。子行九月旬望间。当还咸兴。更审近处数邑。则可以了事。固欲于十月初上京。而窃想当初差遣。既是特教。虽以私情之切迫。敢请往来。汲汲驰还。殊不诚宲。欲趁十晦入城为计。更承下教后。当定其迟速耳。崔守身一疾奄忽惨然。𥠧儿尤系念。善为看护之意。使喜弟另托于昆仑夫人如何。千万姑不备。只冀体内以时加护。虽在关塞千里之外。若承平安之报。则自当安心以遣矣。
上亲庭(己酉九月)
自入甲山。瞻望益杳然。便使又久不至。下怀耿结。日夕难聊。三水道上。拨便踵到。一食之顷。连伏承十九念日所出下书。伏审伊间体候万安。伏慰之极。殆难名状。此时此境。即平生第一欣喜处。信后已易月。此辰动止凡百。更若何。振乡之行。果已准请发程否乎。种种恋慕。寝悟靡弛。子遍审列镇。还到三水。明宿甲山。重九当出北青。历尽千山万水。厚峙岭,济人关。尚当去路。愁人愁人。然日暖如春。登眺作行。得以如意。数昨稍有凛冽之意。便即和煦。至于头不着浩巾。北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25H 页
人皆云数十年来所未有。真是福星云。伏呵伏呵。入此后。颇事廉访品官奸吏之为民害者。时复锄治。而要以慰抚为主。虽施刑者。辄开其自新之路。要得其革面改心。官吏之前后横敛。并即除去。到列堡邑治。辄试儒武。以激励之。不知果有兴起之宲效否尔。方试射挠甚。不备。
上亲庭(己酉九月)
在甲山与在三水。状 启便上书。伏想长第下览矣。晓发终人。踰三大岭。驰百二十里。才到济人关。平地始此矣。 京国稍近。如从地下登天上。对灯悄然。伏切慕恋之情。拨便际到。伏承廿八出下书。书发未一旬。区区慰喜。何可胜喻。况伏审气候万安。尤切欣。幸子今行所经历。固可谓壮游。亦可谓千辛万苦。而在路安健。眠食如常。所率驿卒。亦无一病。今已抵此。此去北青半日。咸兴二日程矣。上下相庆。殊有痛定之喜矣。甲山事。前日上书。固已槩白。道内灾邑情形。亦悉于状本。而最是北青,咸兴事。终涉可虑矣。各处谷物。既未尽到。虽使尽到。自秋不艰惜。春赈将无以成样。若一切姑置。则死亡将无数。虚宲分等。至为难定。势将更留北青数三日。定得一副当规模。始到咸山。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25L 页
要之望间则当到彼。无前却矣。时事大防已毁。百怪层出。今计惟有早退。今日之退。已恨差迟。又岂可等待可退之日耶。振行既不能决定。则宜即寻单。而今则两皆蹉过。极是失着。伏望即入焚黄之单。或闭户引疾。凡干公务。一切不与。虽是子之状 启。亦不可否。以为递解之图如何。子之归期。欲以十月念后为限。亦当即归陈情。若已办在振山。子亦当下去计矣。为白行信。夜草寄方伯。俾即入拨耳。不备。
上亲庭(己酉九月)
昨今大风。掀天动地。尽是平生所未见。伏想京洛必不然。而信后凡百更若何。区区伏慕不可言。咸事新守大儱侗。存此人。决不能办此赈事。子行离此才一月。饥死者几十许人。时方有浮气。不能出门者。又甚多。旧倅所谓不至大段云者。非谀则妄也。状本所载太半。不能模写此迫切之状。而诸宰所闻。类多以不甚为灾者。为乐闻之资。他人不足言。赵令亦不免。此殊非所望也。如更来拜。试以此意下教如何。洪原以北则悉经子所区划。便民益民。分等赈饥。区别捧籴等事。煞费精神。官民皆奉成法而行。守宰又皆得人。可以无虞。而咸邑事。事皆掣肘郎当。主人又如此。诚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26H 页
恐济活不得。奈何。姑观数月。势将更议变通。铨曹事。徒循一时情面。不念此八万生灵生死所关。令人愤懑耳。姑不备。
上亲庭
解职事。果有右揆之周章。庶可得力。而为今之计。计在不疑。先图解职。次图屏退。天下事。岂可以目下乾净。濡涊仍因。不思所以退归耶。古人之于乞退。必用十分力艰难始辨。此所以或比之于六丁之难挽者。每诵晚节难保之语。寝食不能安矣。伏乞铭念而亟图之如何。子于此事。宲有的见明智。非属疑难。故有书。辄以此仰烦。亦望下谅此苦心。如何如何。
上亲庭
政此伏慕。昨伏承廿二所出下书。伏审日间气体万安。下情伏慰不可言。不知其间职名。已蒙 恩递。而起居之节。亦复康安否。三秋已断送。边塞又早寒。瞻望恋慕。怀事日切矣。儒令得脱湿。在渠固可幸。而新到者果能如前人之尽心否。子则今行之后。情理筋力。决无再来之势。渭阳许时以此意传及。而新伯既得人。则又何用绣衣为哉。状草又此誊上。此则虽非目下急务。晦前还朝之由。不可不陈达。故不免预告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26L 页
此事。此后则似无更费陈禀之事矣。子身上益安健。前后四拜老德。院宇墙垣之崩坏者。即为修补。时又往来于山仰亭。邀集姜允朴子孙。说旧款遇。而今当离去。殊不胜怅缺耳。馀姑不备。
上亲庭
劄单俱未准请。 眷注深隆。不知费何撕挨。得以释负耶。以此系念。食息不能安。私义公体。断无更出之理。在城控免。终不能得。则当出城陈劄以若蒙 恩遆。固当依住 京阙。不然则只有归伏故山之意。恳侧为辞。庶可遂愿矣。未知如何。子将以十五发行。路文已发矣。金礴事。台启虽令子按查。子既发去。何可为耶。若于登对时 俯询。则欲毕陈所闻。而亦岂至于死耶。此事初若涉于风传之爽误。既递之官。何必烦腾于状牍耶。每念一路哭一家哭之义。自有容忍不得者矣。安边大不治。民受其害。其在按廉之道。决不可置之。既罢其子。又论其父。宜若有偏困之嫌。而若遂放过而归。则宲系负职。以此日夕计量。公私利害。参错交互。几至于心淫矣。念三四间。当到安边。如有下教者。急付拨便指教伏望。刑推两班之云。传者固过。而亦有委折。韩益达者。即咸兴甲族。而又号少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27H 页
论者。富豪积货。当此灾凶。督捧私债。怪举多端。民不能堪。故捉来严刑之后。自营府公债。一切痛禁。咸民之保存。专在此一着。且以北俗本狞顽。而从前官长专事煦濡。民习几至于骄儿批母之境。品官官吏之从中用奸。又多在赈政之际。故今番潜行。则颇事惩治。以存来头之警。自谓有弛张杀活之权。宜不知者之言如此也。要之于心无愧怍。于民事血诚做去。庶免于孤负 特简之罪矣。馀姑不备。
上亲庭
下情瞻慕。日夕为劳。昨日拨便至。伏承初八日所出下书。伏审气体万安。区区慰幸。如侍膝下。信后凡百更若何。民事大抵视前年却胜。盖以时日既久。人心渐得凝定。列邑又方专意赈事。流丐之属。并得以计口糊口。田野亦且垦辟。如非都成沙砾之场者。太半播种。各邑赈谷。既已准口趁期磨鍊备置。亦无不足之虑。而只是元民还上之数。或有不及一二巡者。督运御史所装载者。当为九千馀石。此若毕到则庶可支过。而海路迟速。有未可必。此为可虑。子到灾邑。连为监赈。且设粥馈送受赈者。仍以 朝家德意。善为宣布。而各邑赈谷。皆用岭谷者。其势尽积于海仓。山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27L 页
面之民。往来近百里。此已可虑。而监赈之行。亦因此每日有鞍马之劳。民方颠连。一己劳苦。顾何敢恤。而终日酬应。疲困难堪。亦当尽心殚力而已。身上幸无疾痛。啖食因盘腥顿减。日煮米饮。和蜜充饥。 王灵所暨。自可以无事耳。都连浦。方召募流民。一边劝农。方入者已八十馀人。北青亦有空地。已发关南兵使。看审形止。亦欲状请免税。而入处流民。未知果尽还集如计否耳。方伯为政极简。甚幸甚幸。姑不备。
上亲庭(庚戌四月)
十三日拨便。永兴官吏便金益蕃昨至。连伏承下书。伏审日来气体万安。下情伏慰。不可形喻。连参鞫坐。伤损必易。区区慕虑。又不自胜。信后兴寝之节复若何。子十八发咸兴。留洪原二日监赈。再昨到北青。昨今连为分赈兵使所受社。又将以再明监本府赈。通营府抄饥。已过万石。盖以还谷不足。赈资有裕。为此广取之举矣。要费三四日。始可毕赈。而大抵饥民形色。与咸兴为鲁卫。姑无浮黄濒危之类。盖以昨年所减田赋。大为益下之政。即停捧粜之令。犹有瓶罂之馀储。得保有今日。始知荒岁大要。无过于大蠲祖。不催科耳。赈事稍成条理。民忧少间。故得来营谷二十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28H 页
石于监司。将俟间宿山仰亭。尽会姜胤朴内外子孙。量给米粟。示以念旧之意。今将往拜祠院。俛仰畴昔。怆焉怵焉。无以为怀耳。身上连得安健。疠气固无邑无之。而不至于火炽。然监赈之际。方痛与新退热者。又不可避远。惟厚自葆啬。凭藉王灵。庶不至于生病而贻忧耳。馀姑不备。只冀连承平安之报。得以少宽此日夕驰慕之私尔。
上亲庭
鞫事惊心。凶谋之排布。视戊申愈急。不知道隆果已输情。快正王章。而馀孽并无网漏者否。连日 亲鞫。圣躬不瑕有伤之节。而参鞫劳悴之馀。气候凡百更若何。濡滞遐陬。眷系 君父。中夜不寐。怀不自聊。尹兄葬事。果以初七过行否。死者已矣。用理排遣。而姊氏贤淑。罹此险衅。每念福善之训。辄为之痛怛耳。子连得无事。在利城。因监赈力疲。少睡当风。微有寒热。或虑为痁。昨是间日之次。而了无他候。似是适然。殊可幸也。民事保不至于捐瘠。计口计粮。已成头绪。凡系赈事。则虽如咸判之相好者。勇行督责之政。俾得以顾畏。鞭策不敢遑暇。罢赈反 命。庶可以不辱责勉之 隆寄。而前月廿六至八。大雨连注。永兴,咸兴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28L 页
水边垦辟之田。举成沦垫。伤虎之馀。民心惊惧。北青饥民一口。因桥折坠水。终至不救。来头旱涝姑未能知。而要之秋事难望免凶。此最可虑。方申饬列邑。使于赈后各有储积。以备嗣岁万一之忧。终到端川后。更欲以文字陈达事形矣。方到谷口邮馆。明欲踰岭到端川。留三四日分赈。更南巡灾邑至永兴。又北行到利城都会。咸兴收聚文书。欲以流头日发行。日次一舍。到安边或淮阳修 启。期以七月旬间入城。其间两月。盖无一日閒暇。诚恐筋力不逮。中路病作。而王灵所暨。亦何至于颠仆耶。淮阳柳丈之罢官。事体固然。自家处事太着忙。以致如此。犹有由我之叹。殊觉不安。即为书相问耳。南邑一倅。所闻极不韪。方更廉问。如更得宲。势将状罢。而此是圣赖所力荐能吏者。姑秘之如何。久阙上书。恐致贻念。玆敢因拨上候。只伏祝体候连护康福。不备。
上亲庭
三昨上书。伏想已下览矣。伏不审日间。气体更若何。下情瞻慕。日夕靡已。赴公之劳。近已稍间。而渴候亦无添加之节否。当炎将摄。最难得宜。以此忧虑。宲难自抑。 圣上暑感之候。药院问安若何。违远 阙庭。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29H 页
臣子忧爱之忱。不比常日。而京报稍疏。纡郁不堪。子速得无事。岭谷连为来到。帆樯相续。譬如贫家暴富。几至冲破屋子。朴兄之添送四千石于备局定数之外者。又何㥘耶。但为北运那移上年军布作米者。则许大经远之图。因此无宲则殊可念也。民忧今几垂讫。农形近又顿胜。每到郡邑。炊白粲数十石。藿汤数十釜。日聚艰食之民。使之一饱。兼给乾粮而归。归者又莫不生出意气。瘦面复光。此行殊非恶也。六月亦不远。送了四十馀日。便当复 命。方此日算归程耳。为奏行止。先上短状。方发向定平。姑不备。只伏祝体度以日康迪。
上亲庭
日来乍沮音闻。下情瞻慕。不可言喻。伏不审此时。气体候更若何。子再昨还到咸兴。昨日设白日场。今日修 启。明日试士。再明奉审 本宫。防川处。兼访朱韩两家。十四到定平。十五分赈。十六到永兴。十七分赈。始可发程还归。而安边或淮阳。留数三日修 启。趱程作行。期以晦初归侍矣。状草誊上。酬应牒诉。引接儒生之外。又有诸邑邑守来见者。卒卒不能铺张。口呼写出事情。或欠未详否。此中年谷。大抵登稔。而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29L 页
十日风旱。颇有望雨之愿。自昨下雨沛然。恐遂仍成长霖。反害稼也。馀不备。
上亲庭
早到抱川忠州宅。历拜内外。自尔迟滞。昏抵绿扬。伏承下书。伏审日间气候万安。下情欣慰。不可状言。子趱程作行。惫劣殊甚。而上祝石岭。忽见道峰山色。惊喜之极。病如尽苏矣。明欲闻鸡而发。食时当到 阙下。若有留待之 命。则罢出后。当以短疏首言自划三司之意。附陈亲病归省之意。即为出来为计。而但虑入 侍未罢。省记先入。以致郎当矣。此则当临时处之。北路事。只陈民事之罔涯。谷物之加得。方伯之催送而已。时事似无言端。而若有之则大处分处。则子之私义。不敢言可否之状。 圣上已洞悉。盖以渭汤主金释之论。不可以为言。其馀事则自当善为说辞。而若得从容。则欲洞陈金时泓事之贻累 圣德。朴弼正停启之不识羞耻之状。而若不从容。又何必言也。馀姑不备。
上亲庭
伏慕政切。即伏承下书。伏审日间气体万安。伏慰区区。子连得无事。还谷昨已毕捧。封库数日。又厘正军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30H 页
政。则秋务几卒矣。当趁初十日入城计耳。姑徐内迁。莫非 圣恩之曲轸。感泣何极。而私计亦粗安。尤幸尤幸。骊州才送人。朴叔前。亦致书送酒壶。姑未还矣。还耗当用者。不过百石。而邑下两班李锡履诸人及至贫残官属。以耗充籴者。几四十石。巫女夫七八人在丧者为僧者。曾皆混徵钱。不但渠辈称冤。政亦不仁。并许减除。所捧不过十许两。 因山时炬烛价亦不足。乡厅辈或笑或悯而只任之耳。 国挽李台所改下。多不如旧本。且有不能审作者命意者。而今已呈纳。不须言也。郑坡州家奴处。多捧生栗。欲以此送之。而运送甚难。日寒恐冻不用。真如鸡肋矣。不备。
上亲庭
夜来气体若何。伏慕区区。昨日 召对。酉入而五更三点。始罢出矣。毕讲李忠定奏议。以夜深。文义亦不敢为支蔓之语。而仰瞻 榻上。御手执管亲书一纸。时刻颇久矣。写讫。始掩卷 下教若曰。陆书后奋发。宲是宲心。故追念劝讲之三相。有致祭之举矣。忠定奏议之劝讲。是副学。而丝纶之教。终不如文字。故玆以书下。尔其就见。即离席前伏受。即此誊上本也。 恩出梦寐。惊惶感激。略陈鸣谢罔极之忱。 上教又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30L 页
缕缕更引戊申命立 榻前事为 教。托重之意所不敢当。仍申 教曰。副学之劝此书。意在于用人。予岂不谅耶。又 教以奋发之后。无人赞予。其后次对数次。景色可知也。 圣意默谕。明有指意。诸臣虽或不能解。子岂有听莹之理也。 又教曰。予尝教之于副学曰。德宗犹用陆贽。而高宗弃李纲云云。此寓予所感处也。 又教以草衣草食之教。岂偶尔而发。予自有一副当规模。大意如此。子又涕泣呜咽而对曰。毋论臣之受 恩无涯。 圣意卓然将大有为。可以仰揣。此宲 宗社臣民之福也云云。其说颇长。退而昏不能省记。已托堂后。录出一通矣。此纸勿烦他眼。即送于云谷座下如何。既蒙此旷绝之 恩。或当以笺叩谢否。姑当嘿尔否。伏望下教。晓钟后草此。待开门出送。他不备达。
上亲庭(丁巳二月)
连因来伻。伏审日来气体万安。下情伏慰。无任下诚。子来时病气未苏矣。风日晴和。沿江行百馀里。应接者江光岳色。神气渐得清健。今则良已矣。方向砥平。姑不备。
上徐判府事书(壬戌)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31H 页
某再拜言。私门不幸。共丧之妻。奄不起疾。悲悼酸苦。不自堪忍。伏蒙仁恩辱书存慰。辞旨郑重。区区感戢。何可言喻。好雨道宵。伏问此时静养体履更若何。下情瞻慕。又不敢弛。某丧病忧遑。宿疾添剧。而幼𥠧在前。蒸尝无尸。种种情绪。不徒悼死之戚而已。赴任之期。要在葬埋之后。而中间虚带。亦涉惶恐。欲待制限。陈章祈免。不知 庙议有何指挥耳。碑书承已滋笔。私心感篆。不省攸谢。下教云云。宲缘某昏谬疏泛。不早觉察。惭惶战恐。措躬靡所。窃见从古金石文字。称引先辈。以为重者。类不必书讳。自韩,欧,志碣已然。盖以鸿名盛号。自足以传诵后来。不待称讳。其人可知耳。今玆李公之文。不欲致力于句字之间。故当删而不删者。此亦其一段也。谨当以此意往复于李丈。伏乞下谅。只书先号。以卒其惠如何。姑不备。
答人书
伏承伏慰。 圣谕之降。可见奋发之至诚。忽不觉感涕之涔淫也。治道之要。固在平日素讲之一副当。自可逐段开陈。何患乎一毫不违于汲汲求助之下哉。但论事之体。诚意务曲尽。辞令宜温柔。此宜加意也。为治大本。固有在。而举而措之。惟在得人。得人之中。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31L 页
辅弼为重。而说到此处。却不能下一语。此所以(缺)
与灵城外兄书
伏惟清和供剧。体履如何。衰年役役。殊非所堪。昂念不已。期服人三千里行役。岂六十翁所可为。而幸免添病。旋又南巡。方到鹤城。欲趁端阳。过 真殿享事而归矣。即因备吏告目。以江仓之不即移入。承有推缄云。未知将何以处之耶。此事宲有关系。而朝议一任坐视而不言。执事又为奉承。则他尚何说。所谓守城之论。本是必不可成之策。而脱有缓急。毕竟以坚守为定。则数万石移入。特数日事耳。当时不患不能移。而空然唱为麦浪之说。(缺)
与赵华瑞书
别思依依。何日忘之。想已到配多日矣。此时凡百更如何。南土多店。且当炎令。兄又病湿。难乎免矣。尤为之耿然驰虑。所与玄哀小纸。即于角里奉览矣。读书千卷。不读律也非欠事。而独兄此行。特一妄男子骇举耳。未知千古载籍。可方何人耶。殊庸一笑。然古人所以处患难。虽使吾之所树立。卓然烨然。可以有辞于今与后者。罔不逊志执谦。兢战临履。以成就增益。此真英雄也。今兄之事。傍人尚论固无论。虽兄自道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32H 页
之辞。亦不过曰耐不得一时耳。若是而终不能反顾惕然。徒长其傲睨不屈之气。积累其愤懑无聊之意。使我虚明广坦之地。懊恼拂郁。浸淫矶激。日役而日迁者。都不关于自家身心。岂非惑哉。人言之罔极。虽如向来 筵臣之说者。直可处之以外至之横逆。则今日纷纷。特是过空之浮云。只堪欹枕而笑矣。如何如何。人口不多。食道不至甚艰否。南俗倾危。尤喜造言。罕见人客。慎出枢机。毋负故人之戒也。节扇四把。送乡里之应。千万不宣。
与人书(壬戌元月五日)
岁新矣。伏惟侍奉閤候增吉。虽新经丧戚。觞事增疚。喜惧欢庆之极。亦必有不暇悲者。如弟鲜民之㤯。欲羡兄而不可得。则古人所云每将不如我者譬况。心事却妥帖者。政好为今日道也。其能塞悲而垂泣否。客臈两书。长第承领。辞语每有不自堪者。则聊更牵连而发之耳。弟悰绪无可言。而疾病亦未见快苏。然计量淹洛时。觉有寸胜。而最苦者。即所询咳嗽也。吐咯入夜尤剧。殆不支持。今以后始明知为夙昔水土之所祟。流年冉冉。居然作望六翁。纵使饱此辛苦。其能几许。以此亦不欲亲近医药。一任化儿处分。是亦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32L 页
衰思否乎。抑始达观耶。兄必剖判者矣。为之一笑。西事谨当力图。而第病犹可医。长铨者之病于俗。不翅缠骨。终恐医不得也。第欲从顶门下针。一使之惺然也。今冬强半。病惫不能着宲地工课。时以锡汝文稿遮眼。而苦无开发人意思者。时得邻翁来与之对局。叱枭争道。聊以耗遣壮心。而夜中辄诵太极图,中庸序数番。以存夜气矣。第檐昼永。渐欲作衬切工夫。而病气不能耐读。所教韩范集适不在。求之洛中。觉多事将奈何。舍弟又赴朝。送去殊作急。夜裁此付其行。姑不宣。
与沈生(华镇○丁卯八月)
秋深矣。恋思益切。此时侍履何似。相别经年。所读书几许。春夏亦做诗赋否。此中四朔中。再度磨天岭。筋力尽矣。奈何。
与沈生
前后两书。恰慰别来之怀。况审霜冷。侍履增相。且闻无马。将不成过冬之计。此殊恨恨。然三馀勤工。他日相对。清文博识。长得一格。则又何必相守也。勉之。仆得寒以来。病气乍歇。篱气畦稻。颇有田家之趣耳。
与沈生(乙亥)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33H 页
疾病夬祛。德业日进。即新年之祝也。此时侍奉凡百。果何似。昔疾不更作苦否。此中又添一齿。自增支离耳。文字要当奉副。不须督责也。
与沈生
某顿首言。千万梦想之外。忽承尊生亲府君奄忽违世。惊愕忉怛。尚何言喻。讣书自京传致。不知因谁到来。而病患之何祟。初终之趁日。皆漠然不得闻。或传症候涉短。此果真传否。伏惟孝心纯至。思慕号绝。何可堪居。日月流迈。遽踰旬朔。哀恸奈何。罔极奈何。穷乡无助。孑然罹艰。医药之不得及时。殡敛之不能无憾。莫非孝思之尤难自抑者。然得为而不为。不得为而为之。均之为非礼。惟当勉抑至恸。俯从礼制。以全保性命。以慰玆念。葬祭之尽礼。志事之克述。所以为孝者大矣。惟愿节哀图全。强加𩜾粥。庸副日夕悲系之思也。情虽无穷。礼则有制。虽是葬前。于我无不可通书之义。凡有可以相议者。一一书报。如何如何。赙仪欲即付呈。而窃计哀必在慈闱之侧。承闻卜阡筮日之后。委送一力计矣。不堪纡郁。作此送鸿山衙中。俾即传送。其人还。须有答书。强疾力草。
与沈生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33L 页
恋中承拜手帖。且对徐生细悉凡百。慰虑交切。日间侍奉更如何。生为承药院问安。来到高阳已经旬。而日事撕挨。承旨相守。懔惕何可言也。徐生归时。扰未及有书。闻邑守发还。玆寄数字耳。别纸事。当考据追复计耳。惟望勿以契活之愁。妨夺读书之工至望。姑不一。
与沈生
念君之病。为之不寐。而今夏泄病。跨三朔深剧。不能以一字相存矣。只耿耿而已。乡曲无医药。又当溽暑。病岂能得间也。惟有清心善调。秋风乍动。必有良已之效矣。此中七十翁得姓孙。喜可知已。而堂侄之病。方在待变中。煼虑度日耳。
与沈生
月初见抵儿书。审所苦尚未已。忧虑何可言也。遭 严教罢官。迸出江郊。幸蒙 叙命与 恩谕。昨日还家。以此药物不即制送。恐致后时艰待。深叹。二十贴依本方精制。送置林川守家。又不知几日得达也。治病在治心。不可专责于陈根腐草。清心省虑。节嗜欲慎起居。则年少之人。何恙不已。勉之。目疾近苦。合眼不成字。姑不一。
与沈生
弘陵七虞才过。 慈圣因山又临。痛霣尤不可言。大暑流金。承书审安。极慰。吾力尽参班。喘喘无生意。奈何。示意悉之。而见方奔汨。七月以后。如可图之耳。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34H 页
与沈生
书来。已慰恋思。申甥至。又悉凡百。为之释然。初则意君失所栖遑。欲其下来。有书于金堤。俾令津送。今闻安顿于朴生家。做工不辍。工夫既宲。身计且安。则冒暑往来。来后散漫。俱可闷。吾亦不欲其即乘矣。然如欲下来。即示之。奴马已自京还。不必藉力于金堤。自当送之耳。
与沈生
非无来书。病无以作。复可叹。雨歇凉动。近能读书否。吾病作废人。而日来神气差胜。而但恐秋高风动。又复迷昧不惺惺耳。
与沈生
汝重归林川。临行请赠言。余之言岂待今日耶。盖自六七年来。朝昼而申复者。毋以贫病夺其志。毋以科名役其心。馀力学问。闇然而日章。惟在于躬修于家而德积于躬。贫固常分。荣利又外至者。非可以力而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34L 页
求之。只当勉其在家而已。苟使行修而德积。有足以自乐。慰慈闱之望。而继家传文献之传。其在乎斯矣。然必读书而后。行可修德可积。汝重勉之。
与韩掌令(宗济)
大阮寝郎。迁路相过。信宿而归。何语不及左右。况承惠翰。副以海味。尤庸慰荷。忽又阳生。閒履益胜耶。黄卷之工。想不间断。苟能味之如刍豢。则不但忘处穷之忧。有逢源之益。早晚需世出。而为酬酢万变。无不周矣。勉之。此间前月。不免作赴 召之行。添病而归。愁人愁人。
与韩掌令(宗济)
意外 严谴。令人惊叹。现告之不能区别。责在政院。而当此忧遑之日。其不能禀旨而分别。亦非异也。此系左右流窜之厄。有数存焉。亦复奈何。但念行具无以措辨。而魏君必有周变。且此所遭罔极。不敢为向人书问之事。阙然若相忘。只有耿耿而已。驰书于湖南旧伯。另托接济之道。邑倅许又令尹承旨另托。盖与尹君同宗而相亲故耳。古人之赴谪者。至有脚血。行色虽窘。不至徒步。玉成增益。在于忧戚。区区相爱之望。只在于此耳。海邑虽卤莽。必有一部经传。静对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35H 页
黄卷。三馀得力。则此亦 君恩也。勉之勉之。五管聊备赆仪。姑不宣。
与韩掌令(宗济)
海上阳生。谪履何似。前月寄候于旧伯。俾即伻传。仍托以康济客需。不知果即关照。而亦有以料赖否乎。环归想应匪久。而客土孤寄。时月也难耿。虑不能已也。此间归伏故山。不以京洛之稠忧。而 王人尚今相守。懔惕不知所出。奈何奈何。忽见新蓂。三件送去。以助乡里之求。馀冀加飧自爱。观理增益。不宣。
寄敬一(己巳)
闻汝加冠于首。喜慰何可言也。古人重成人之礼。其重之也。且将责之以成人之事也。所谓成人之事者。内以治其心。以至于诚正。外以捡其体。以至于粹盎。修之于家。则事亲敬兄。刑妻御众之道备焉。行之于国。则格王正事。化民成俗之方具焉。夫以藐然数尺之躯。举斯责而加之。可不重欤。况汝则又重之以宗子之责焉。文忠之庙祭。不得备仪。已十数年矣。继绝兴废。皆在汝一人。蒸尝之修在汝。文献之传在汝。尤岂不重也哉。然求所以尽其责。只在汝一心之诚正。而一心之诚正。又在乎读圣贤之书。讲究其义。体行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35L 页
其言而已。勉之勉之。小学已读过否。如未及读。即请于乃翁。玩绎而读之可也。此是做人样子。若于此而得力则本既立矣。凡经传谟训。举将左右而逢源矣。吾年衰病痼。万念都灰。而自念已既不肖。不足以继述先懿。后生子姓。又复鲁莽无识。不但不能以光显祖先。甚或至于添辱贻羞。颠覆门户。一心战恐。不能暂忘。闻汝成人。呼灯手书。以替三加之祝。见而藏置。时时披见。毋若伯鲁之简可也。
寄敬一
白沙集江晋两本。俱多舛误。诗文之或入或出。亦为一边人诬诋之一端。故吾于近日。方厘正两本。改成一本。而遗落原集之诗文。亦方广问搜出。以为添录之地矣。宗家或有誊置者否。养窝宅所收聚者。穷搜不能得。极可叹也。虽无誊置者。谁某家有之。则或有耳标者。亦示之。
画像致祭时。亡弟承旨奉 命而来。誊出 筵说一纸。为后考矣。此亦当入于附录中。此便见送。誊出后当还原幅耳。戊午年祭文挽辞。誊册有之否。有则送之。欲与此中本考准耳。
寄敬一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36H 页
承慰。所示甚善。厘正而已。添录而已。削删岂敢遽议耶。两册先送。 致祭时事。姑留誊出始还计耳。此去银槎录。即誊出于黄海月宅者。其处所在手笔朝天诗稿相准。不载于手笔本者。则银槎录中每篇上。表一小点送之可也。
寄敬一
一味耿念。见书甚慰。而再昨晚赴 阙。终宵达夜。归即昏倒。今日又过。丧馀悲霣无人事。不即答可叹。示意条答在后。姑不一。出继者以宗统为重。父在母丧者。以父为重。重之所在。自有压屈。所后父母虽不在。所后之宗统自如。故本生之父。服期而不服斩。初不以所后父母之存否。有所轻重也。家无二尊。丧不二斩。礼律之外。岂可斟酌损益。自陷于名教之罪人耶。墨衰之制。固难遽行。不敢以本生家衰服(虽是深衣。亦是丧布。)入庙者。古今礼说甚备。家庙朔参忌祀时。平凉笠以墨黑之。白布直领或道袍。着墨衰带可也。此人家通行之礼也。
寄敬一
前书宜覆而不答。可郁可怅。极热。侍奉何似。读书不掇否。士之读书。如农夫之耕田。努力毋怠可也。一扇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36L 页
送之。可把也。吾病益日甚。奈何。馀不一。
与灵城户判书
良役之为必亡国之端。无愚智皆知之矣。百年以来。君臣上下。又莫不思所以变通而终未能者。盖由于善变之无术。亦以人主无以洞晓利害。虽若有为而不免为浮议之所夺。宰相既无才具力量。可以办此者。而纵或有之。必如齐之管夷吾汉之诸葛孔明然后。始可以展布四体。有所作为。亦能自始及终。结梢食效矣。虽以来教子产事言之。当其倡为。谁其谷之谣也。遽又斥退。则子产岂能卒其功业。而齐国岂能致其富强耶。是故弟之前书。以君心与国纲为本此也。兄主所达诸条。可谓一一中理。件件得当。若果行之。不害为救时之良策。但未知汰冗官革镇堡。合诸司罢军门。果皆无待乎纪纲。不本于君心而可以为耶。来教所谓此则国无纲可行者。何其疏耶。李相公濡之议变良役也。 肃庙从其请而罢禁卫营。不十日而旋改之。盖缘国纲未立。民志靡定。敢于国家大处分之事。胥动浮议。以致君心有动。岂非前事之明验耶。且各营私属之徵钱徵布。渐致滥觞者。亦岂非立纪纲而可为耶。虽以统营言之。立置都厅而旋罢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37H 页
旋设。不知其几次。此又非其前事之可验者耶。然此则大纲说也。大抵国之所以为国。百官也。军兵也。财用也。一国经费。必有一定之出处。如唐之租庸租是也。量入为出。出有常数。用有常处。不可东取西那。如抟沙取砾而成之也。我国经费之出于良丁。近来閒居。深究所以然之理。东方之俗。专尚名分。至于胜国禁士族之业商工农者。犯者锢其子孙。且虑其生理之艰难。许奴婢而为其世传。割杨广一道。作为私田。士夫之骄重。其来远矣。田赋之外。财用之出处。只有户与口。而士夫之骄重待遇。本自如此。不敢为计户计口。责出财谷之道。既舍士夫。则只有常汉。常汉之中私贱。则使唤纳贡于上典。亦不可责以财谷。惟有良民可以应役矣。举一国之经费。责之于良民。其势自至于不可支。而又况立国四百年。军门日增。用度日广。安得不至此之极耶。今欲救此弊而罢此法。必下手于户与口与结而已。故先辈之论。皆就此三者而指拟者此也。兄主之议。则其收于户者至些。不足以当经费之万一。而欲节缩冗官冗费而益之。散漫细锁。未易成就。识者必有议者。况冗官冗费。其不得减耶。 君心既不许之。庙堂又不欲之。此事势事理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37L 页
之所必不成者。当初思量。虽出于救生民之倒悬。副圣意之恻怛。终未免于虑事不周。量时未熟之病也。然若以此而举户钱之议。归之于兄主则固冤矣。而其于众庶之不可尽晓。庙堂之驱而归之何哉。功首祸首。犹是利害之说也。以弟论之则不如定算以减额。而节缩冗费。使无踰此减额之外。盖为一时救急之策。而非探本之论也。所以非探本之论者。盖以大本未正。流弊必滋。而其如没策何哉。至于减一疋于良军。代一疋于结役。而一结所出。果只二十一尺。则岂不幸耶。然此亦有不可轻议者。兄主曾不主不可减疋之论耶。此不但 上心之以为是。弟亦尝以为有远识矣。今何遽为相反之议耶。夫一人二疋之役。固为偏苦。宲难支当。而人情之谋避军役。非为二疋之重也。即以役名之贱也。今虽赏以一疋一名。为军役云。则亦将避如不及。固无减疋而乐就之理。此则姑舍毋论。经费万一顿增。结捧万一旋罢。不得不至于依前加徵之日。则其势必生大变。万无挽回之势。此不可轻议者一也。虽似不多。以多结贵戚之家言。则岁将出数十疋。或数三同矣。此辈其旨不为百般沮败之术耶。易之泰传。以限田妨于贵戚垂训。限田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38H 页
尚然。况加赋耶。纵使帖然奉令。万一经费顿增。军布顿减。则二十一尺。其不为一疋。又不至于二疋耶。作法之初。不可不虑后。即今小民之安土而奠居者。自己田畓之自作。百无一二。所馀者。只求卖不售之薄土而已。以此薄土。岁应常赋。尚患难办。况加以二十一尺耶。又渐加以一疋耶。陈废之患。流离之弊。当在于小民。而不在于富户。乌在乎哀此茕独之义。此不可轻议者二也。烟役之量定。亦有未易言者。何等监司能有气魄精神。如具洛洲,金盘皋者。举一道而酌定。不甚贻害于民。而况监司之所定。贪官污吏其能屈首奉行。不生加徵之计耶。一经朝家定制。判行烟户之赋。则因缘侵渔之端。岂能禁耶。以此论之。欲救良役一半之役。反增结户无穷之弊。一举而生两害。岂其可乎。辛丑年。故相公李健命为相。作为册子。其所条论。一如兄主今日之论。而不能行矣。以浅见言之。此事若或主张。则其为病也。殆甚于户钱。切望深谅。如何如何。王荆公之为误国之罪人。韩,富,范,马一时名贤。群起而攻之。非他也。即以执拘不回。擅行无忌。有以激之也。所谓新法。亦非目前剥民取民之政。青苗之别。即是我国还上与关西放债之类。而诸公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38L 页
之所以出死力争之者。观其末弊之终伤国脉而然也。所教伊,周之云。谚所谓若作真谈。岂不万幸。而虽在昆弟之列者。亦岂不与有荣焉耶。好笑好笑。弟之迂见。兄主虽责以老生之谈。窃以为良役决不可罢。欲罢则反生甚于此之弊故也。是以所谓户布结布口钱等事。念不曾到。区区所尝料量。不过出于减额。而所谓减额。宲如担雪而填井。今年减额。而明年之逃故又生。如是亦不敢开口矣。至于今年则大疫之馀。物故之数。必将无算。国家若责徵其身布。则邻族又不可支堪。决非仁政也。若责以代定。则守令非唤石为羊之初乎。又安得以石木为人。得填此数耶。昼夜思度。不得不出于下策。作为疏草。而既退之人。论及时政之得失则不可为也。恐烦人耳目。亦不并送于兄主。今始上送。幸一览而如有可取者。以此意讲定于庙堂如何。以来教见之。骑步兵之制。既在思量之中。禁御两营减哨。亦必不至于不相合矣。见后教其得失如何。铸钱事。论在于疏草。览可知之。而至于以钱给贡价者。亦从钱荒救弊而言也。世岂有中外各不出动不动之钱。而欲民间之钱贱耶。我国至小。虽以米言之。一次贡物。一朔放粮。有故差迟则市价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39H 页
辄踊。毋论外营内司藏钱数百万贯。而叹钱之日贵。伤谷之日贱。其于理当乎。惠厅木钱上下外。以元米上下者。用钱九十万两。可以尽下一年之贡物。户曹亦不过十馀万两足矣。即今京外积储。果不足以当此数耶。一次如此。则贡人之齐请。当在米而不当专在于钱矣。至于木绵亦然。限一年不用于贡价。则又孰不请木耶。如是之后。始从民愿。给米给木。则两衙门每年所用之钱。岂不为储畜。而又况米贱至此。亦能几年而不至一石十两之境耶。当此际而减额散卖。则又何患钱之不复敛耶。有司之臣。辄以动不动。为长虑谋国之道。故 圣心亦以牢守不散为贤。有司孰能明言此利害。开广 君心耶。虽以兄主而亦为此言。它何望耶。然此非即今所可议者。弟之云云。欲望兄主毋主铸钱之事而发耳。至于定例则谁谓此事不是耶。又谁谓兄主不善为耶。此则皆无识童儿之见。而弟之说则非就本事而言也。即以兄主之既以此事取怨。又以户钱取谤为闷耳。文化去时。有所酬酌。渠必传之耳。夜灯揩病目。挥汗写屡纸者。盖出为兄主惓惓血忱。为万一感回之图。弟虽不忠。岂欲使兄主只为身家之计。而不念 至尊之独忧国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39L 页
事之罔极耶。特以在我之经济。既不能有补于 国。则终自归于毁瓦划墁而病于公私云耳。赵宰事。思之愤懑。数夜不能睡矣。若能执此而决退。亦有说焉。终恐不能辨此。亦非以兄主贪恋富贵而然也。上而有 君父之殊遇。下而有朋友之推挽。虽欲退归。终恐未易。若得相忘于江湖田园之间。虽十年不相见。只当有思恋之情而已。无忧虑之端矣。幸谅此苦心也。闻首揆对声远以为良役一疋之代。欲以还上耗谷代之云。何其太阔于事情也。可叹可叹。大僚之劄请。洪宰之召还。可知已变为结役矣。敢望兄主必于此议。以去就力争。期于不得成如何。其为报效于 国家。岂但止于定例而已哉。若于洪君入朝之后。始发此言。则上下必以宿嫌为疑。必于未及停当之前。明立脚跟出力图之也。
(四字缺)。兼示灵城兄。
即因延安倅历过。始闻日昨筵中。有户布新令。未知佥兄亦同入否。新令之得失。节目之如何。姑舍毋论。以今日时世气象。可以举变道沿革之政。朝家气力。可以保毕竟行得之望耶。窃想佥兄不待讲究。必知其不可。而不为之一言覆难何哉。若以为可则真所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40H 页
谓靡哲不愚也。今年疠疫。固是国家之大厄运。而远而戊寅。近而壬戌。同一为灾。生齿日繁。而兵革无警。流行之气。不能无死亡之惨。亦理之然也。岂遽至于危亡之域。而苟其处之失道。应之乖方。则其流之祸。决至于亡国而后已。今乃变通良役于百年未遑之馀。一朝断定颁新令。举措轻遽。听闻疑惑。固已有骚然惊动之虑。况举一国之众。而逐户而收钱。尚可望群情之妥帖。大乱之不肇耶。纵曰变法。宲出于为民救民之策。而悦者十万。而不悦者千万矣。悦者疲癃。而不悦者强梁矣。众寡强弱之势异。而怨诅之大小轻重。从可知也。夫以缀旒之国势。倒悬之民事。风吹草动。茫然不知事变之在于何处。而乃反添薪而沸汤。鼓风而扬澜耶。户布之议。发源于清城。政非不均。法非不古也。作为成书。可举而措之。其出而契遇于人主者。可谓深矣。处而讲求于平居者。可谓久矣。时当庚申改纪之馀。君心之奋发。如雷之震。国运之亨泰。如日之中。以金,闵在庙堂。柳,李处藩阃。上下同心。中外协力。先试于关西。以观其成效。做措之郑重难慎。议论之凝固萃合。岂复有中道变改之虑。而判下于辛酉蜡月。罢撤于壬戌二月。其时 圣教有曰节
梧川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340L 页
目未定。听闻先骇。民情之骚扰。朝廷之纷纭。已至于此。虽有良法美政。势难断然行之。从容更议处之为教。更张之难。前鉴昭然。今闻庙议。自结布而轻变为户钱。似非平素之所主张而石画者。则古今经费之多少。中外版籍之奸伪。钱荒谷贱之滋甚。侵邻徵族之依前。皆若不暇于左右较重。烂熳消商者。若是而一言断行。有若寻常然诺之为者。岂不可惜乎。凡设始更变之事。必得圣意灼见利害。坚定不挠然后。奉令承教之臣。始可以将顺赞成耳。今日之事。虽未知果出于 睿断之先定。而窃覸 圣意持重于旧法之轻变。每以灵城不可减布之论为是。今虽坚定。其不变动于噂畓之日耶。窃恐始事之后。庙议纷然。民谤朋兴。事终无成。而国必受害。静言思之。宲有无穷之悔。此老氏所云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者矣。为今之道。惟有亟劝首揆即日求姑寝成命。而病难登 筵。则劄论亦可。幸须相为出力而救止之如何。销刻之讥小。而偾误之责大。不可不自我请寝之为得矣。区区之虑以为民心向背。国家存亡之所系。玆以专伻以报。虽以此纸送于归鹿座下。亦不妨耳。
上亲庭(己酉八月)
下情悬慕方切。昨因拨便。伏承下书。百回拜玩。慰释殆难名喻。秋气日高。伏不审信后体内动止更若何。拜陵之行。势当勉出。而更即引病。毋因为供剧之计如何。私义公事。俱有十分如此者矣。子调息数日。路惫稍歇。而盈庭泣诉之民。无粟以救。当食临寝。意绪郁悒。宲有若已推纳之忧。今闻岭东数千石谷。将以此月之内。来泊原山。是真活水之沾涸。为之喜之。失寐矣。今方发向洪原。到端川后。由端川入甲山。还北青为计耳。临行忙草。他不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