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知守斋集卷之五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x 页
知守斋集卷之五
 疏劄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05H 页
辞召命疏
伏以臣于往者。陈情径归。未得留参于 真殿移奉之际。诚礼俱缺。悚懔靡措。继伏闻臣迷息臣彦铉。猥随都监诸臣入侍。时 圣谕谆谆。俯及贱臣。仍命归遗以馂馀珍果。顷又迷息。偕诸司官被对。伏蒙 圣上申问贱臣去就。惟此异渥。一犹陨越。况至于再。在臣义分。宜即仰陈叩谢之忱。兼暴迫切之恳。而不但母病尚此委顿。臣亦感冒呻痛。未遑缔成文字。此际 圣旨复下。史官远临。轸念之委曲。敦召之郑重。迥出寻常。仍且有医来视疾之恩。臣尤不胜其兢惶万万。不知所出。伏念臣踪地之不敢复厕于周行。情理之末由将还于京里。前后筵白与疏吁。业已殚竭无馀。非特一世之所共谅。抑亦 圣鉴之下。照烛靡遗。今不须复有胪列。重溷聪听。而姑只以即今情理而言之。江郊之龃龉。前既屡蒙 圣教。今又俯轸及此。臣实感泣无穷。而臣之老母今年八十有一。气既日益衰。而病亦日益深。又自去冬以来。视前尤倍。或昨减而今加。或朝歇而暮㞃。委身床褥。凛凛缀缀者。已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05L 页
七朔矣。夏节渐晚。日煦渐热。而犹且重绵燠室。如御冬冱。少触风冷。辄即陡剧。以今气力。虽在户庭之间。尚难望运动。则尤何暇拟论于四十里之撼顿迁徙乎。 圣旨又以在京大臣之其几。其虽西枢闲职。岂一向处外为教。念臣一自屏野以来。不容复自居以大臣之故。曾未敢进一言论一事。奄奄无阳界上意思久矣。惟是刍荛之询。或有所及。则一得之愚。又不敢不献之意。固尝仰白。而亦 圣明之所俯许也。假使臣冒昧进身。所自效其分寸者。但有此一事耳。虽方处乡。臣又敢忘斯义哉。然则设令臣无他可引之端。言其去来。奚殊于江湖凫雁。而况今情理之万分恳迫。历数卿宰。无有臣比。以 圣上锡类之仁。孝理之化。倘一鉴烛。必垂矜念。而鸣号屡彻。开许犹靳。恩命相仍。敦迫愈严。此又臣不肖无状。诚意浅薄之致。惭痛抑塞。尚何可言。玆敢沥尽肝血。仰控于盖高之听。伏乞 圣慈亟命削臣职秩。正臣违命之罪。以安微分。则臣谨当母子相守。歌咏惠化。以毕终养之至愿。诚不胜万幸。
免丧后。辞召命疏。
伏以 王世孙患候遄安。贺仪载举。册礼期日。又已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06H 页
涓吉。中外庆抃。小大同情。念臣罪逆不天。祸延老母。冥顽苟活。奄阕丧制。俯仰惭痛。人理殆尽。不意 圣朝复烦收录。远辱召旨。臣祇奉拜稽。唯有摧咽。顾臣从前所被恩渥。罔非贱分之外。而至于臣母疾病死丧之际。药物吊赙之典。已是罕有之异数。有非人人所敢侥冒。又况哀臣之或死。则内使宣教赐膳。念臣之或病。则御医赍药来视。轸臣家计之贫窘。则再命本道题给食物。臣于苫垩号擗之中。尤不胜惶恐感泣。无地措躬。终不敢以凶故名姓。猥烦 天听。迄玆泯默。秖益陨越。矧今除命。又下于三年不呼之馀。在臣分义。宜即进伏天陛。以少伸区区叩谢之忱。而第臣甫讫祥禫。遽近城闉。叨承荣秩。自同平日。非但悲深不洎。抑亦情所不忍。且臣自七八年来。积伤于子女惨戚。仍之以遭罹巨创。其能尚延喘息。不至灭死者。实赖 天地生成之恩。而见方犬马之齿。又过六旬。只躯壳仅存。而疾恙之沈顿。筋骸之癃癈。殆无馀地。虽欲自力趍诣。其势末由。辜恩亏分。罪在罔赦。玆敢仰吁于 宸严之下。伏乞 圣明俯垂照察。亟命削臣之职。治臣之罪。以安微分。以肃邦宪。千万幸甚。
自城外退还请谴书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06L 页
伏以臣于顷者。坐违严召。分甘诛殛。善地薄窜。已出望外。又况不终日。而旋蒙恩宥。尤是前所罕闻。惊惶陨越。靡所容措。顾以罪累之踪。有不容一日迟徊于城闉之下。归伏田里。日夕懔慄。文字控吁。亦所不敢。一味泯缩。秖俟重谴之际。伏蒙 大朝特命。递解臣药院兼任。臣诚惶感万万。如新拜爵。唯是 圣教严重。有非为人臣所敢闻者。不敢偃息私次。进诣城外。泥首胥命。跼天蹐地。无所因极。不意昨夕。伏承 大朝特遣史官。谕以勿待命。臣尤五情失守。只有感泣无穷。念臣前后负犯。类非薄物细故。律以邦宪。诚万殒而有馀矣。苟不亟被重勘。其可谓国有法乎。臣实不敢以倖免为幸。而深惧夫缘臣一人之故。致刑政之无章也。且臣伏闻诸臣所陈。间有未喻于私心者。筵话严秘。虽未得其详。如非传闻之易差。岂亦记注之不的。而然而在臣贱分。悚仄不敢安深矣。臣方患暍呻楚。眩喘俱苦。不得不冒万死。仰陈肝膈之恳。仍为复寻乡路归死故山之计。臣罪至此。益无所逃。伏乞 睿慈亟令攸司。先削臣职秩。仍将臣罪戾。照法勘处。以严朝纲。以安私分。幸甚。
叙复后请谴疏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07H 页
伏以 圣上追孝 太室。加上崇号。进册 东朝。贺仪载举。遐迩均欢。动植齐抃。况臣猥以经幄旧物。未能先驱蓐蚁。及今白首垂死。获值旷世盛典。区区下忱。欣怆交集。揆以情礼。何敢逡巡于舞蹈之列。而罪戾之踪。又不敢唐突径入。进伏城外。冒控短章。未及登彻。遽承严教。罪上添罪。合被诛殛。而 圣度天大。薄施谴罢。才过一宵。旋下恩叙。臣尤惊陨懔慄。不知所措。徊徨数日。恭闻贺班既成。始敢退归乡寓。悚息以俟命者。又将两旬。而职秩依旧。刑章尚稽。臣诚跼蹐高厚。无所因极。玆不得不仰首鸣号。臣罪万死。噫。自古及今。苟非有至难强之情与病者。其孰敢后赴于无前之邦庆。而自陷于不测之诛哉。必其有万分不得已者存耳。念臣之前夏行遣。负犯深重。臣亦自分其罔赦。而况其时金吾堂郎之奉行或缓者。几不免于或诛或窜。即臣之不容于死。从可知也。当此之际。闻者莫不为之魄夺。况臣亲当。尤将如何。幸赖 圣朝好生之德。同符天地。臣之缕命。虽至今延活。而每一追想。寝惊梦愕。其不敢肆然抗颜。遽入脩门者。实非由全昧义分。即所以严畏邦宪。而日者 圣教。至责之以无臣节。臣于此益不胜其崩陨抑塞。求死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07L 页
不得。夫为人臣而无臣节。则其何以一日视息于人类之中。自立于覆载之间。而在国家肃政刑励臣邻之道。亦宜考律正名。严加诛绝。俾一世知戒。又岂可视如微眚细过。昨罢今叙。殆同一场戏剧而止哉。臣身之倖免重辟。固不敢晷刻自安。而四方听闻。其将谓国家政刑何如也。今唯臣亟被严谴然后。臣分可以少塞。臣节可以少树。而政刑亦可以少肃。敢此冒死号吁于 宸严之下。伏乞 圣明下臣司败。论断臣前后罪犯。以明君臣之义。以励群工。不胜幸甚。
未赴祭班请谴书
伏以日月其逝。 懿昭魂宫祥期奄过。伏惟 睿怀伤悼何堪。臣于前月。敢上一疏。仰请严诛。日夕悚息。而祇俟鈇钺之降者。三旬有馀。及伏奉 圣批。所以开示而慰谕之。迥出寻常万万。非如臣负罪待勘者所敢得。臣于此且感且恐。不知所以为喻也。念臣衅戾既重。虽蒙 圣朝宽恩。得免流殛。而其于抗颜复进。则又岂臣分之所敢出哉。且臣年益衰而病益深。素患咳喘。近益陡剧。委顿昏惙。不能自振。魂宫陪祭之班。大庭问候之列。俱未趍参。尤合万死。抑臣前以月廪事。屡烦吁号。伏想 离明亦已俯烛之矣。臣之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08H 页
从前素餐。固已多矣。今何敢假饰为辞逊态哉。诚以有罪而未蒙重勘。又从而冒受厚廪。揆以法义。甚非所宜。况臣之再承恩谴。在于前岁之冬。而州人乃与其时朔廪而并致之。臣虽欲畏威含恩。冒昧祇承。一身廉义。固不足言。而独奈事理之乖舛何哉。臣之所带军门提举。最称紧重。虽臣在朝。已非所堪。况今虚縻于屏野俟谴之身。在臣私分。深切兢蹙。论以国体。又甚错谬。玆敢仰陈由中之恳。冀蒙体下之恩。伏乞 离明曲垂谅察。先将臣所兼军门提举。亟行递改。收还月廪输送之令。仍令攸司削臣职秩。治臣前后负犯。以安微分。以严朝纲。千万幸甚。臣方治章欲上之际。伏闻 大朝传教。以诸重臣之不赴祭班。罢职禁推。谴罚有差。臣尤惊惶震越。莫省所措。臣与诸臣罪犯相同。而诸臣则重至坐罢。轻亦禁推。而臣独幸免。不但臣心悚愧。有不容言。其在朝家刑政。又何可一罪一舍。以贻四方之讥议乎。更伏乞 邸下即令论臣之罪。与诸臣同勘。俾无倖漏。不胜大愿。
请递沈使疏
伏以臣踪地危蹙。跧伏乡里。渎扰是惧。既不敢连章控吁。则只自日夕兢陨而已。不意日昨。沈使之命。遽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08L 页
及于臣。臣于此实不胜其万万惊惶。以臣钝庸。其于专对之任。固已太不近似。而此犹未暇言耳。念臣前后负犯。有非等闲过眚。至今保有职秩。息偃自在。诚荷天地之大造。而每一循省。寝梦犹惊。今忽自托于往役之义。弹冠结绶。驰邮驿而责厨供。则一世嗤点。姑不须论。其为朝廷之羞。当如何也。且臣素患汗渴与眩喘。俱已 圣鉴之所洞烛。不敢猥辄烦缕。而年来衰耗。日以益甚。诸症比前越添。每当暑湿。必致陡剧。假使任便静居。尚患㱡㱡欲绝。况若撼顿行役。其忧实在性命。今纵欲弁髦廉义。冒没趍承。诚恐有狼狈中路。偾误国事之虑。臣虽愚昧。岂不知出疆远役。非所敢辞。数月驱驰。非所敢惮。而乃敢干冒威尊。未遑他顾者。实以情势与病状。万分难强。玆不得不沥陈肝膈之恳。伏乞 圣慈俯垂照察。亟许递改臣使价之任。仍命论勘臣违慢之罪。以重使事。以肃朝纲。千万幸甚。
乞致仕疏
伏以臣憃愚钝劣。固不足以需世。而猥蒙 累朝恩渥。冥升至此。蔑效涓埃。徒糜稍廪。每一循省。惶愧靡容。臣今年益衰而病益深。饰巾视荫。去死无几。区区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09H 页
肝膈之恳。若不获遂。则诚恐一朝填沟壑。抱恨无穷。敢此沥血仰渎。以冀 圣明之矜许焉。臣闻隋人韦世康有言曰。禄岂须多。防满则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辞。宋臣欧阳脩告其君曰。前古为人臣者。不待伏于床笫然后称疾。不必废其支体然后辞官。但其心志已衰。筋力难强。则义当知止。臣每看书至此。未尝不三复有味乎其言之也。臣本禀赋虚薄。受伤水土。疾病缠绵。重以年来丧惨荐酷。神气日悴。视听日衰。齿落过半咯血不止。手脚瘫痪。运用艰涩。奄奄如笃老之人。此固 圣鉴之所俯烛。知旧之所共悯者。而身伏田野。名系朝籍。寤寐食息。未敢一刻自安。窃稽古人年不至。而谢事者甚多。当时以为至荣。后世传作美谈。如宋之李孝基,吕诲不及六十。范镇,王彦辅,欧阳脩仅踰六十。而俱得致仕。今臣犬马之齿。六十有五。视李,吕则殆过十年。而比范,欧三人。亦无不及。况其痼疾喘喘。衰朽凛凛。又未必昔人之皆如臣焉。则臣之宜休。尤可知也。且圣人制礼。四十强而仕。五十服官政。七十致事。以此揆之。人臣之仕于朝。自四十至于七十。以其间三十年为限者。设教垂训。意义有在。而计臣出身。恰为四十二岁。视圣训三十年之限。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09L 页
又已过一纪。则臣之齿距七十。虽不满四五岁。以此方彼。亦足相当而有馀矣。壬申冬赐对时。臣仰陈此意。伏想 圣聪亦必记有之矣。臣于其后。拟更申吁。寸心耿结。而丧病悲忧。未能得间。往岁药院之除。入朝属耳。旋即迸退。昨夏出疆之命。义在往役。不遑及他。泯嘿至今。如物噎喉。迩来臣之贱疾。逐月增加。诸般症形。渐就难医。玆不得不冒万死。疾声吁号于 宸严之下。倘蒙 圣明曲轸驱使之久。俯垂帷盖之恩。特许臣以致仕二字。窃侈暮景。则臣谨当生而歌咏 圣泽。死而衔结泉涂。伏望 圣慈天地父母。哀怜而矜允。千万至幸。
请为两亡子立后书
伏以臣命途奇衅。长子故参奉彦钦及其妻李。第三子故通德郎彦珍及其妻申。十年间。相继夭折。又俱无一点血属。臣今年老病深。死亡无日。若不趁时立后。则诚恐有靡及之悔。而臣之他子。亦未有多男。不得已欲以第二子今郡守彦铉之一子汉容。为彦钦后。以承臣父母宗祀。又欲以再从侄故成均生员彦鋿第三子汉宁。为彦珍后。率育臣家。已及三载。而彦钦彦珍。既皆夫妇俱殁。虽有所与而将无所受。且彦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10H 页
铉之一子出继。稍异常例。须臣自烦控吁。玆敢冒死仰渎。伏乞 离明俯轸微恳。特令从愿施行。以光继绝之恩。不胜万幸。
别谕后辞召命疏
伏以臣向于帐殿入侍时。遽蒙罕有之异数。 玉音悽咽。勉留谆谆。他人闻之。尚可感泣。况臣亲当。何以为心。然臣情实有不可不一暴者。而迟徊多日。未易登对。疾势添苦。遂不免径归。臣罪至此。合被重诛。归才数日。忽伏承召旨远下。谕以入来。十行辞意。万万非贱臣所当得者。臣诚惊惶陨越。不知所出。时方眩与喘交剧。草草仰对。未暇敷陈。今始冒死控吁。以冀 圣明之垂察焉。念臣不肖无似。厚被 两朝剪拂之恩。仍荷 圣明特达之知。顶踵毛发。皆归造化。陨结酬报。秉彝所同。臣虽愚迷。岂独全昧。至于李密表短长之语。臣尝屡举于筵奏章牍之间。而 圣谕今亦及此。臣于是尤不胜其感惕涕血也。𨓏岁臣母在时。 圣教屡谕以龃龉乡郊。岂比京第。每令臣将母入京。而秖缘臣母笃老沈疾。末由仰承德意。及至大故以来。回思饮食医药之节。遗憾无穷。追恨莫及。窃自拟不复尽室还京。自享安便。既以是矢于中心。又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10L 页
多以告诸亲知。今若凭依恩谕。弁髦宿志。则人谓斯何。臣岂可忍。且臣命途险衅。祸殃层积。十年间。两男三妇。四女二婿。相继夭折。殆不绝哭。其间内外诸孙之死。亦殆数十。情事之酷毒。一世之所共伤。臣非木石。其何以堪。特以顽冥颓弛。姑不至于丧心失性。而筋骸之痿癈。逐月转加。旧症新恙。日就难医。苟得潜伏乡里。屏绝百为。尚可望延活时月。而今若处城市胶扰之地。左右酬接。劳弊神精。则必将不日死亡。万无一幸矣。如使臣留在辇下。有可以万分一仰裨于国家者。则一身生死。亦何足言。而今臣义分所得以自效者。唯在起居朝贺。与有询则对而已。此则臣虽居外。固未敢无端废却。况臣所处至为密迩。有事则趍。不待移时。则实与在京。无甚分别。今乃以十六年已退屏野之身。忽复重入京城。终为生行死归之人。则岂不大有伤于 圣朝体下之仁。而于国事。又何毫发利益之有哉。臣自承恩谕。冰炭交中。诸症越添。㱡㱡欲尽。而一向泯伏。尤增死罪。仅仅经营多日。辞未尽意。而区区由中之恳。实非一分假饰。庶几 天日之明。可以俯烛。伏乞 圣慈天地父母。特轸臣悲苦迫隘之情。亟寝收召之命。俾臣得以随分调息。少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11H 页
延病喘。时奉朝请。粗伸情礼。仍又严命攸司。削臣职秩。重论臣辜恩慢命之罪。以肃朝纲。以安贱分。千万幸甚。
辞 储庆宫谥册制述疏
伏以臣于病伏昏倒之中。昨者上谥都监下吏来言。以臣启下竹册文制述官。促臣制进。臣诚且惶且骇。莫省所出。臣之空疏蔑学。固不须备论。而至于骈俪对偶之文。尤所昧昧。不知向方之故。立朝四十馀年。一未尝拟议于此等述作者。即通朝之所共知。而见方屡任馆阁。制撰典册之人。自大臣至于卿宰。多至八九。则今忽舍而差臣。不翅若责以瞽之视聋之听。臣实不识其何谓也。然而此亦未暇言。臣之所患诸症。值此潦热。饮冷失汗。无有限节。以致一倍增剧。火盛而痰乘之。眩转晕冒。尤所忒甚。乍有酬酢与起动。精神迷罔。如堕烟雾。若将顷刻陨绝。头部眉棱。疼痛异常。临食发呕。当夜失寐。暑月不巾。阖眼委顿。气息凛缀。涔涔昏昏。此盖由于劳伤既多。外感又深。辗转添㞃。视前倍蓰。镇日帐殿亲临讯囚之际。未得入参。已涉一望。数昨 驾幸 储庆宫。彻夜将事之辰。亦未能致身于末班。伏枕悚陨。生不如死。臣罪至此。无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11L 页
所逃诛。而病之甚悲。可推而知。况可论于缔成莫重之文字乎。玆不得不冒万死。仰吁于 宸严之下。伏乞 圣明俯谅臣病重实状。亟命都监。即速变通。无致大事差迟。仍令攸司削臣职秩。论臣罪犯。以肃朝纲。以安微分。不胜幸甚。
陈情请归疏
伏以臣于曩者还乡之初。伏蒙 圣明特降别谕。十行辞旨。郑重勤挚。令臣入来。继又疏批之下。复申前命。在臣义分。宜即竭蹶。入承面谕。而眩晕腰痛。适方苦剧。多日调治。犹未快减之际。得闻臣之姓名。忽入凶书。拚死苍黄。进诣城里。始伏闻帐殿下教至严。非臣子所敢承者。走伏金吾门外。恭俟鈇钺之诛。而 圣度天大。既下勿待命之教。仍令入侍。臣诚感惶交集。不知所出。虽不得不冒没登对。而深夜帐殿。既不敢缕缕烦陈。仍又贱疾辗转添加。阅月委痛。殆不可责之以生人之事。前后动驾之时。大庭嵩呼之列。俱未能趍参。病里惶陨。无地自容。噫。唯臣情事之悲切。疾病之沈顿。决无由入处城闉之状。前疏亦尝略暴。伏想 圣鉴必已俯烛。今何敢更有烦缕。而即勿论亲戚故旧。虽如儓胥之贱。辄问臣何日当归。或怪臣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12H 页
至今迟留。虽以是见之。臣之宜归而不宜留。尤可知也。夫以宋臣韩琦之元功宿德。袖进人士劝归书而求去。则神宗虽至于流涕。而终亦不得已许之。况如臣者之去留。何翅若江湖凫雁。而人之问归期怪迟留。又不啻于贻书劝归而已。则臣虽欲淟涊久留。其何可得也。又况以十六年畎亩屏退之身。乃忽还入于朝市胶扰之地。毫无所裨补。而乾没以了馀生。则是果作何状人。而不亦为千古之笑端哉。玆敢沥尽肝膈。冒万死仰吁于 慈覆之下。伏愿 圣明天地父母。曲轸臣情恳实状。特许臣退归乡寓。得以随便调息。时节起居。粗伸诚礼。千万幸甚。且臣所兼御营奉常两提调。戎政祀享。俱系紧重。而虚带已久。前亦屡乞解免。而尚未得请。深切悚惕。亦望亟命递改。俾无旷阙。仍令攸司论臣辜恩蔑义之罪。以警具僚。不胜大愿。
升付领枢乞免疏
伏以臣于春初。猥上一疏。敢请休致。而批旨筵教。万万非臣子所敢承者。臣诚至今悚陨。如负大何。顾何敢复以是二字。发诸口而闻于上哉。只缘臣文理短拙。辞未达意。区区归荜之愿。致有容光之遗照。日又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12L 页
悸恐。恭俟邮罚。贱疾腰痛。比尤苦剧。日昨召命。既不免坐违。连日帐殿。亦未得趍参。又于大政。该曹因领枢作窠。以臣升付。而见今所患如此。屈伸拜跪。俱难自力。末由入肃。尤增死罪。噫。黄发元老。忧爱进言。蔼然忠赤。令人感叹。而未概 圣衷。遽被威谴。如臣不肖。艮限有素。既未敢越分以一辞自效微忱。乃又夤缘事会。进据其位而不知耻焉。则尚可以施面目对人乎。昔在 宣庙朝。故臣李德馨言事去位。而故臣李恒福代之上劄。以未及言为恨。而至曰德馨特已言之臣也。臣固未言之德馨。究其心则一而二。论其迹则二而一也。终力辞不拜。今臣之事。恰与之相类。以此观之。臣之不容蹲冒于见衔。尤可知也。玆敢冒死仰吁于 宸严之下。伏乞 圣明亟命镌递臣职秩。勘断臣罪戾。以肃朝纲。以安微分。千万幸甚。
辞领议政疏
伏以臣疾病之癃痼。月加而岁增。至今寄在阳界上。已是怪事。踪地之兢蹙。不敢自居以大臣。而尚此淹滞于辇毂之下。尤是理外。秖因怵迫义分。逃遁不得。兼又连值国有事故。未敢猥烦控吁。窃禄枢司。时奉朝请。瞻依日月之光。粗伸蝼蚁之悃。在于贱分。已觉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13H 页
惶愧无地。诚不意千万梦寐之外。忽承此千万不敢当之新命。臣于病伏委痛之中。自不觉惊陨欲绝。五体投地。历数日而惝恍震悸。茫然不能自定也。今臣材力之万万不逮。情病之万万难强。不待臣缕陈。固已通朝之所同谅。一世之所共知。以 圣上则哲之明。宁或遗照于斯。而乃有此命。臣未敢知此时何时。此任何任。而臣是何人。其尚敢一日冒此职名而不之恤哉。噫。臣之所自知所自量。既如此。则朝议之所共骇。舆情之所同愕。不问可知。区区至愿。惟在于亟收误下之命。毋使传闻远及八方。以致贻笑于明廷。此非敢自为便身之图。实所以为国家虑者。断断血恳。尚庶几 天日下烛。伏乞 圣明勿少留难。夬赐反汗。则非臣之幸。实国事之幸也。
胥命后请谴疏
伏以臣以千万无似之身。承千万匪分之命。当千万极艰之会。忱诚浅薄。既末由仰格高穹。言辞钝拙。又未能开达 宸听。兼且精神筋力日渐销亡。蹩躄班行。舆儓嗤点。决不容一刻苟冒。而只以受任此时。姑且拚死挨过。悚恐恧蹙。恭俟重诛而已。及伏承前后 圣教。所以谴责诸臣者。至为严重。苟究厥繇。罔非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13L 页
臣罪。臣既职忝百僚之首。而罪又为之首。则威罚之加。宜先于臣。而毕竟处分。臣独倖逭。臣尤震懔罔措。走伏金吾。祇待鈇钺之降。而 圣度天大。再下勿待之命。渎扰是惧。虽不敢不退归私次。而反复思惟。终未敢以 圣恩之宽贷而晏然自在。敢此冒万死。沥血仰吁于 宸严之下。伏乞 圣明亟命削臣职秩。勘臣罪犯。以肃朝纲。以安私分。千万幸甚。
雷异陈戒。仍辞职劄。
伏以前月雷电之异。已极非常。而曾未几何。昨又大作于闭藏之时。震惊不啻百里。殆是盛夏所罕。诚未敢知何等祸机。伏在冥冥。万万惊懔。不能自定。伏见 圣教夜下。戒惧修省之意。发于辞表。臣又不任钦叹无已。然臣窃见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朱夫子释之曰。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矣。噫。此固圣人之极工。而虽学者亦服膺而勉励。况人主一心。与天地相通。尤岂非猛省而加意处乎。 殿下于中庸一书。讲绎既久。圣训微义。洞贯无遗。奚待臣赘陈。而亦不敢蔓辞覼缕。唯 圣明穆然深思。上有以仰孚天心。下慰民望。不胜大愿。且伏念当此国势岌嶪。灾异荐叠之日。可言者固非一二。而最是言路几乎断绝。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14H 页
此实莫大之忧。亦愿 圣明念前圣设鼓置木之意。轸古人乌鸢不破。凤凰方至之语。以为贻燕无疆之图。幸甚幸甚。如臣无似。冒叨匪据。月才三彀。灾咎至此。若未亟蒙谴斥。必将重误国事。因灾策免。故事班班。伏乞 圣明镌臣职名。改卜贤德。以答天谴。以安贱分焉。
递付西枢后请谴疏
伏以臣抱难强之疾。负难赦之罪。疏辞未准。而长单继彻。恩谕屡降。而转身无路。日夕陨越。唯俟严谴。伏蒙 圣度天大。不赐诛罚。许递相职。俾伸廉隅。特令银台之臣。临宣批旨。至谕以勿复芥滞。即谢枢府。十行丝纶。开示 圣衷。既肃且温。丁宁委曲。不翅若慈父之诏迷子。臣祇奉恩言。且惶且感。以首顿地。自不觉汗泪之交迸也。念臣本来负犯。分甘废弃。而猥蒙谬恩。复备任使。感激图报。一念耿结。而只缘臣见识昏滞。忱诚浅薄。上未能仰体 圣意。下不免自负素心。情实未暴。咎衅益彰。静言思惟。无往非罪。苟论以有司之法。则岭海金木。犹不足以少赎其万一。纵荷 圣明曲赐包容。视同微眚。不欲遽加以严诛。在臣义分。其何敢徒恃宠贷。晏然冒进。自同无故之人乎。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14L 页
狗马贱疾。近益沈顿。精神眩瞀。末由缔成文字。泯伏多日。今始号吁于 宸严之下。伏乞 圣慈俯加谅察。将臣西枢职秩。亟行刊削。仍命重勘臣孤恩负国之罪。以警具僚。以严邦宪。千万幸甚。
辞职申辞月廪书
伏以臣情地危蹙。疾病沉痼。屏伏乡里。人事都尽。前后朝仪。一未趋参。论以邦宪。罪在难赦。冬夏考绩。有国重典。而所领枢府及兼带 社稷署殿最。俱以臣在外而不得行。瘝厥职事。尤合重勘。日夕陨越。措躬无地。且臣屡以还寝月廪之意。仰陈微恳。而忱诚浅短。尚未蒙恩许。输送之令。式月辄下。夫为人臣。有赐于上。苟非有至难安大难强。则其何敢再辞三辞。自甘违傲之诛哉。诚以上下分义。固为莫严。而辞受一节。亦系廉耻大防。顾此逋外俟罪之身。乃欲饕冒稍食。决非贱分之所敢出者。倘蒙 离明俯垂照烛。则必不俟臣言之毕。而亟有所反汗矣。矧臣今方年至。自将刊名朝籍。则虽微罪戾。尤何敢为冒承谬恩之计哉。非不知本罪之外。又添渎扰之罪。而情穷理极。玆不得不复此仰吁于 贰极之下。伏乞 睿慈亟令削臣职秩。论臣负犯。仍又令停月廪。以重国体。以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15H 页
安私分。不胜幸甚。
引年乞休致书
伏以三阳回泰。万品昭苏。伏惟 邸下睿学日进。睿德日新。臣情危病痼。蛰伏田里。迹虽阻于昕庭。心则悬于魏阙。区区下忱。窃不胜惓惓之至。仍伏念圣人制礼。四十强而仕。五十服官政。七十致仕。盖以中间三十年。为人臣仕宦之定限。而欲使仕则耆功立事。老则息劳知止。其所约之以礼而轨之于义者。可谓至矣。顾臣出身入仕。恰为四十有七年。则视圣经三十年之限。已不翅远过之矣。由是之故。越在六七年前。敢将休致之请。盖尝一白于筵席。屡吁于疏章。而未蒙允许。则又未敢一向渎扰者。诚以幸或不死。能及年至。则自应即遂微恳。不必延引时日。故因仍泯默。不敢复陈。而只自耿结憧憧于中矣。今臣犬马之齿。已满七十。揆以圣训。参以法例。决不容一日仍冒于朝籍。玆敢仰吁于 离明之下。伏乞 睿慈亟令该曹。遵依礼经明训。考据近行事例。许臣致仕。时奉朝贺。千万至愿。
引年乞休致书[再书]
伏以臣昨将肝膈之恳。猥上休致之请。揆以圣训。既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15L 页
甚有截。参以国典。亦自班班。窃意 离明所烛。必即下该司施行。一如嫌避者之照例禀处而已。及奉 睿答。大失所图。臣诚惊愧兢蹙。不知所出。此殆臣忱诚浅薄。不能仰孚 睿听。文字短拙。不能悉陈情私之致。此亦臣之罪也。夫七十而致仕。即礼经之大防也。既老而退休。人臣之至愿也。从古为人臣者。谁不欲为此。而其或精力尚强。可任职事。则上不许其退。而下不得遂其意者。固有之矣。若臣者。疾病之癃痼。与岁俱深。神精之衰耗。筋骸之痿癈。殆不似生人貌㨾。只自饰巾视荫厌厌。无复有阳界意思。而顾乃贪冒官禄。年至苟蹲。终不免为漏尽夜行之人。则非但私心之愧赧。死将不瞑。其为昭代之羞搢绅之耻。将复如何。况且自古人臣立身。最以晚节为重。念臣平生。卤莽谫劣。了无毫分可言。而到今垂死之年。又并与此一事而放倒焉。则是将为何状人也。此尤所以必欲得致仕二字。以作暮年光华者耳。唯臣此言。实出寸心。如有一分假饰。神必殛之。臣虽不肖。其何敢焉。伏乞 睿慈俯赐矜谅。道达 圣聪。即许臣依愿致仕。千万幸甚。
引年乞休致书[三书]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16H 页
伏以臣再申由中之恳。竭尽底蕴。庶冀体下之仁。快赐准许。日夕颙俟。几乎心目俱穿。伏承下答。辞旨丁宁。谕之以勿复为请。臣奉读以还。且惶且感。继之以怃然自失也。夫下之于上。其分截然。殆若高穹之不可攀。而虽以匹夫匹妇之贱。凡有疾痛呼号。辄必仰天而祷祝者。岂不以生物之至仁大德。无物不遂。无微不达而然也。今臣之所祈愿。诚亦礼经之大防。人臣之大节。一日不得请。则一日得罪于礼经。二日不得请。则二日得罪于礼经。与其畏渎扰而泯默。仍遂得罪于礼经。无宁大声疾吁。期于得请而后。甘伏渎扰之罪。玆不得不冒万死而复陈之。夫休致之规。汉唐以前。则亦往往而有。而自宋始盛。迄于 皇明。年未至而得之者。且比比焉。至我 朝。既著在国典。制其廪禄。又辄随其陈列而许之。今皆班班可考。自我 圣上御极以后。诸臣之致仕者尤众。前后合为十四五人。而大臣居其半矣。是诸臣者。未必皆年至笃老。病至深痼。而亦多得之。虽以故左议政臣闵镇远之进退系国重轻。故判敦宁臣李秉常之清名雅望冠一世。俱亦才及七十。辄蒙恩许。我 圣上以礼使臣之盛意。凡在瞻聆。孰不钦仰而感叹哉。又如今奉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16L 页
朝贺臣元景夏。则任遇方隆。筋力尚强。而仅到六十。初章即许。臣则齿长于景夏者七岁。而出身之先景夏。又为二十馀年。今若徒知渎扰之为罪。顾恋宠禄之偏厚。一再陈吁。殆同应文塞责而止。则是不独为礼经之罪人。而又当为景夏之所羞。臣虽无状。其何敢为此哉。臣之眩喘旧症。逐岁渐加。前秋以来。又重以腰疼脚痿。日夜迭剧。跬步之际。颠踬相续。户庭之间。运动末由。其不能陈力就列。固已决矣。今臣之耿耿至愿。唯在刊名朝籍。静处屏伏。以俟一日符到。便还造化旧物而已。万一未蒙恩许。将不免连章累渎。不敢避其斧钺之诛。书曰。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以 邸下之仁。岂不矜而许之。而使其终于抵罪也。伏乞 离明深加照烛。道达 圣听。即许臣致仕。千万幸甚。
谢赐衣资食物疏
伏以臣于日前。伏见传教下者。以臣为庚子年玉署之臣。至有岁馔外衣资食物输送之命。恩谕郑重。宠锡便蕃。斯盖由羹墙之 圣慕。随处深笃。谓臣谫劣。亦系簪履之旧物。俯垂记念。乃至于此。昨自该司持示米豆䌷绵等物目。微分虽甚猥越。宠赉实极光荣。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17H 页
不敢不拜稽祇受。仍伏念臣支离不死。尚存视息。获睹邦家再有之大庆。叨陪于寿阁行礼之际。舞蹈于旧阙呼嵩之列。欢抃之悃。率土攸同。而区区颙祝。实倍恒品。又蒙 圣慈追惟旧日。格外殊眷。偏及贱臣。昨今年来。便同故事。衿绅相告以为至荣。况在臣心。尤当如何。唯有感泣祝 圣。陨结为期而已。臣宜即拜笺天门。叩谢异数。而左手拇指。忽生毒疖。多日未差。全废盥梳。玆敢略入文字。仰伸惶感之忱。尤切悚恐。
知守斋集卷之五
 书启
  
偕来史官疏批传谕后书启
臣所寓稍僻。而去京又远。辞本既上之后。晚始伏闻往古所未有之凶贼。肆为穷凶绝悖之说。 圣上连日亲临帐殿。严鞫正法。神人之愤。庶可以少泄。臣方冒死力辞。虽不敢以见职自居。而愤痛之极。骨惊胆裂。恨未及亟伸舆疾之义。方切惶陨之际。史官临宣 圣批。至命偕来。辞旨之谆切优渥。万万非臣贱分所敢当者。臣祇承感泣。诚不知所以自措也。念臣无似。猥蒙特达之知。隆恩异数。一至于此。糜粉陨结。顾何足仰报万一。而揣分量己。参前倚衡。决无冒承之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17L 页
望。独有更竭忱悃。复烦吁号。期于亟蒙准请而已。第当乱逆无前。鞫事未了之时。一向退处。亦有所万分惶恐。宜即进伏都门之外。仰请威命。而狗马之疾。顿添于近日霜冷。眩晕咳喘。尤方苦剧。末由趁即起动。谨当俟神气少胜。以为进诣申吁之地。
疏批传谕后书启
臣未赴特召。罪在无赦。敢陈短疏。冀蒙严诛。而伏承 圣批。不惟不加以威谴。至谕以此时何复撕挨。令即偕入。臣尤惶陨之极。不知所出。况伏闻 圣上出天之孝。上格 慈意。爱日之诚。将举缛仪。欣欢抃祝。小大同情。区区下忱。尤岂胜仰达。且伏见 圣教特降。断自宸衷。两大臣事。已有处分。则臣之所引之廉义。今何敢复言。宜即趍伏九阍之下。仰请前后难贳之罪。而狗马之疾。尚此苦剧。虽方多试药物。取煖调治。而姑难自力起动。三数日间。若得一分之减。则谨当担舁进诣。恭俟进退之命。惟是 王人之淹辱荒郊。已及三旬。此尤臣日夜兢蹙。如伏蒙 圣鉴俯察微悃。先令召还。则贱分庶可少安。
承旨敦谕后书启
臣每一封章。忧悸战灼。窃以为若不蒙谴殛。则必应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18H 页
蒙矜念矣。即者近密之臣。俨然远临。十行 圣谕。辞旨之优渥。慰勉之谆切。迥出常例。臣尤震惶霣越。不知措躬之所也。噫。臣之从前所引之罪。姑不暇言。只以即今贱疾言之。其凛凛危笃。决难望复起为人之状。即近臣之所目睹。而亦为之悯然者也。臣何敢一毫矫饰。而忱诚浅薄。皇穹高远。 圣朝之恩数愈隆。而贱臣之罪戾愈添。臣诚抚躬自悼之馀。将恐一朝溘尽。终不免为孤恩负罪之鬼也。臣祈死不得。冰炭交中。心神焦迫。眩喘尤剧。附奏之辞。亦末由敷陈万一。谨当更冒万死。以文字仰请严诛。
疏批传谕后状启
臣迫隘穷急。不敢一味泯伏。又不得不冒死渎吁。伏承 圣批。辞旨之肃温。勉谕之深切。有非罪累如臣所可承当。既不胜其惶懔万万。尤况诚浅二字。重复累形于丝纶之间。由臣无状。致至尊自损威重。一至于此。此又臣万死之罪也。至于卿果撕挨下五字。已非臣子所敢闻者。追惟昔年。岂忍为此之教。臣奉读未竟。自不觉五体投地。感泣无穷。如使臣可以一分起动。则承此教。何敢偃息迟徊哉。臣之水土之疾。自前当暑辄加。而今年危症。视前倍甚。眩晕喘咯。脚痹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18L 页
腰痛。数日来尤㞃。殆不可堪。昼夜叫苦。昏倒欲绝。将起还仆。末由自力致身于司败之下。瞻望 宸极。精爽震越。只有席藁私次。恭俟斧钺之加而已。伏地战慄。唯祈遄死。抑塞迷瞀。不省所达。
遣史官别谕偕来状启
即者千万意虑之外。史官远临。传宣 圣谕。缕缕凡三百九十有三字。其所以丁宁恳挚。开迷牖昧。慰谕而敦勉之者。万万出寻常远甚。有非积罪贱臣之所敢当者。臣祇奉庄诵。惊惶感激。自不觉其精爽之飞越。而汗泪之交迸也。噫。臣之前后负犯。实不容于倖逭。而虽蒙 天地之大造。得以息偃至今。然其震懔陨越。不敢以日月之稍久。而有所少弛者。今乃敢凭恃恩命。复入国门。则一世公议。将谓斯何。臣身非敢自恤。独奈羞朝廷而伤国体何哉。此臣所以甘伏重诛。而不敢为复进计者也。臣近遭逆理之惨戚。又方葬埋隔日。哭泣悲遑之中。疾病增㞃。神识昏惙。所对尤不成辞理。如或少得苏歇。则谨当以一疏。更暴悚灼之恳。仰冀 圣鉴之俯烛。
承旨来宣 手书后书启
臣冒死申吁。恭俟重谴。忽伏承近密之臣。临宣 天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19H 页
书。宝墨璀璨。辉映蓬茅。辞旨诲勉。迥出寻常。臣拜稽祇擎。震越惝恍。实不知何所置身。以臣之滓秽罪累。今乃误 圣恩而辱 君命。一至于此。此尤臣莫大难贳之罪。只愿即日殒灭。而有不可得。则亟宜他不暇顾。走伏脩门之外。冀蒙违慢之诛。而臣自数日以来。重感暑暍。昏惙苦痛。晕眩喘喘。殆不能省事。虽欲拚死竭蹶。实亦末由自力。臣罪尤万万矣。如得一分苏减。谨当进入文字。更暴危悃。仰请严命。
别谕敦召后书启
臣衅负至重。而尚逭严诛。危恳上陈。而未蒙准许。又不敢连章渎扰。只自跼蹐泯伏。恭俟处分之际。千万意外。史官夜半临门。传宣 圣旨。开示慰谕。丁宁勤挚。臣诚惝恍震悸。五情失守。不知措躬之所也。念臣前后罪犯。非同细故。律以邦宪。流殛亦轻。息偃田里。尚出万幸。若又敢凭恃宠灵。弹冠束带。重入脩门。则其为放肆无惮。孰甚于此。臣自屏野以来。唯时节朝贺。不敢不自伸区区。而顾今罪累之踪。亦未免一切停废。伏闻 东朝诞弥之辰。 圣上亲行廷贺之仪。遥望云天。只切驰诚。今蒙 圣谕及此。令臣入参贺班。在臣分义。犹将不命其承。况于恩召之下。曷敢迟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19L 页
徊。而踪地之万万危臲。姑舍勿论。臣之素患眩喘。遇冷添剧。肿生臀后。坐卧俱妨。虽欲自力趍承。一瞻觚棱。亦不可得。孤恩阙礼。尤合万死。呻痛瞀昏。不能陈暴一二。谨当俟神思少定。更以文字。仰请违命之诛。
别谕后书启
即于千万意外。史官远临。传宣 圣旨。十行辞意。勤挚郑重。至举顷年宣酝时所承教而缕缕为谕。臣于是奉读未竟。自不觉其感咽之极。涕泗横集。不知所以为喻也。噫。臣虽无状。亦有人心。承此教。而其何敢有一分逡巡之意哉。只是所被罪名。实是人臣之所不忍。法纪之所难容。今若以薄谴之旋宥。恩言之特下。而复欲为进身朝行之计。则是特无忌惮之甚者。堂堂国家。其何可容置此等人。而臣亦何颜复对一世之人乎。此臣所以宁被违命之罪。而不敢萌趍承之念者也。情溢辞蹙。伏地陨越。唯愿遄被威谴。少塞臣分而已。
知守斋集卷之五
 议
  
李万江一律当否议
万江情节之万万妖恶。前所未闻。置之极律。少无可惜。而考诸法文。果无必死之当律。则律外论断。处之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20H 页
以死。似宜有审慎之道。且渠既以私贱吐实。则宜先削去于大小科榜后。移囚典狱。恐不当视若朝士。仍置禁府。猥蒙俯询。辄敢附陈。伏惟 上裁。
祧庙祝辞孝曾孙书否议
臣素蔑学昧礼。且方丧戚疾患。心神愦瞀。尤何敢强所不知。而既蒙下询。又不敢不以臆对。殊切悚兢之至。曾孙之称。始见于周书。而自曾祖以下之孙。皆得称曾孙矣。今若曰不当仍称于祧后。则始建 永宁殿而祧 穆祖。乃在于 世宗三年。而 四祖室祝辞。皆称孝曾孙。至于今未或有改。以是推之。 明宗室 元宗室。祝式之犹称孝曾孙。恐无容议。似非不祧前祝式不禀仍用而然也。至于 仁宗室祝式。独称孝曾侄孙。似由于 仁祖朝所称。承沿因循之致。在今合即釐改。一如他室例矣。且臣谨稽 肃庙辛酉。追上 定宗谥号时玉册文。亦书孝曾孙。而见载于 列圣志状印本中。似可为旁照之一例。而但闻香室仪轨。则 定宗室祝式。只书嗣王臣云。此又未敢知者也。伏见 圣教。有曰此三字宜书。则各室宜一例书之。臣之愚意。 四祖室及 明宗 元宗室外。他室祝辞之不书孝曾孙。只书嗣王臣。俱有意义。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20L 页
恐未可遽议于一例书之。伏惟 上裁。
皇坛亲享。 王世子亚终献当否议。
皇坛祀仪肇行之时。 王世子亚终献间。不为磨鍊。虽未敢知有甚意义。而今若欲议定仪节。则诸大臣所对 殿下先行初亚献。而 王世子行终献之言。恐似便顺。冒昧率尔。不胜悚兢之至。
通信使礼单勿送纹缎议
今此下询。固知 圣意有在。曷胜钦叹。而第臣曾叨岭藩。备闻倭人每于莱馆宴享之际。虽在饤饾鱼果之属。亦必一一手自尺量。以校其增损云。即此细事。可知其狡狯情状矣。虽欲从今以后。定式勿给。即勿论信使一行。章服与旗帜。既不得不用云纹。至于东莱府使,釜山佥使宴享差倭之时。章服旗帜。亦将不废云纹。则独于礼单。欲代以他物。不但在我交邻。有欠诚信。以彼狡狯。其肯顺从。决未可必。与其发言而或未见从。致损国体。无宁姑仍旧例之为愈矣。又若云纹如前许给。而只以縇绫合数十疋。谓有邦禁而欲代给。则尤必不易。且自万历丙午。复通和好以来。至今一百四十年间。信使只九往。而又将行矣。自今又未知几年。方复送使。而远则二三十年。近亦当十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21H 页
馀年矣。临其时。令该曹酌贸当送之数。毋得有尺寸滥买。则恐必无因缘弛禁之虑。论以大体。迷见如此。惟在 睿裁。
望位礼闰朔行否议
通典。范宁曰。闰月者以馀分之日。闰益月耳。非正月也。吉凶大事。皆不可用。故天子不以告朔。而丧者不数。开元礼。闰月亡者祥及忌日。皆以闰所附之月为正。此说具载于先正臣金长生所撰疑礼问解。臣无容别议。伏惟 上裁。
均役改节目便否议
臣素矇于事务。近尤衰病昏顿。寻常言语文字。亦患前后忘失。况此节目。汗漫繁氄。尤岂能领会于卒乍之间哉。然而既辱俯询。不敢不臆对。均役一事。前头为弊。可忧之果如何。虽未敢灼知。而今既势不容中止。则就其中润色弥纶。差可为善后之图。而窃伏闻左相论结钱一款。深以添一挠端为虑云。臣之区区迷见。亦与之相同。且况孔路残邑。结数本少。处常时杂役所收。犹患不足。又若捐出。必益难支。倘复移之于户。不唯视他邑。斑驳不均。诚恐又添一挠于烟户。此亦不可不更加深量者也。各处分定。如以为可罢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21L 页
则斯可已矣。设或将来有不得不取用事。则虽流来库藏。亦无不可。而今乃既罢分定。复立会录一目。终甚未稳。且各处分定。虽将自明年革罢。而至如五道水军粮米。令各邑充给者。其为苟简而未正大。比他最甚。恐不可不亟先变通也。他馀条件。或全未详本末。或思虑所不能及。只据一二事。仰塞明问。不任悚兢之至。
世孙宫丧。宫僚服制议。
虽以宋时事见之。群臣则只成服一日而除。独宫僚齐衰三月。有未可晓。古礼未有所据。宋例又非明證。则今乃义起。终似重难。而所定宫僚浅淡服。入直哭临之节。又与廷臣有间。以此行之。似乎无妨。
大小丧时。习乐用乐迟速行否议。
今以领相献议见之。曾前大小丧时。习乐用乐早晏行否。俱有旧例。今只当益明定式。以作后规而已。大丧三年内。六都日习乐停止者。领相之议固当矣。而但庚申辛巳。卒哭后习乐如常。则领相议中。欲退以期年后。得无有违于旧例否也。且伏闻在昔 明圣大妃小祥后。凡于中祀。亦皆用乐。则庚申辛巳。卒哭后习乐。岂亦有所等差而然欤。若尔则戊戌。习乐之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22H 页
方行于卒哭后。恐亦无别于庚申辛巳。似合有参量定制之道矣。 殿下服未尽前。虽有贺而乐。则陈而不作。诚为合宜。但勿论卒哭前后服未尽前。同是陈而不作。则 驾前殿前一也。而或陈或否。似未得当。虽不可作而只陈之。以存礼意。亦有间于期功。奏丝竹。仍前举行恐宜。越绋行事。既有经训。有事废乐。亦乖礼意。则卒哭前 社稷祭。陈而不作。有未敢知。况 皇坛事体。非可比论于 国社国稷。则虽卒哭前。尤不容废乐。冒陈僭易。不胜悚兢。伏惟 上裁。
邦礼为长子三年服行否议
臣一自屏野以来。凡于时政国计。虽未敢出一言论一事。而惟是刍荛之询。或有所及。则一得之愚。不敢不献之意。曾已屡陈。而亦 圣明所下烛也。今玆为长子三年之制。 圣上慨然于国典之未备。而古礼之可复。有此俯问。 圣意既甚盛。而 圣教又甚切。臣苟有所知。尤何敢不对。而念臣少而无闻。老益荒顿。仪礼义例。都不通晓。经曲源委。诚所昧昧。实未曾一日用工。一番翻阅。其于服术隆煞之节。古今同异之辨。茫然无所识解。将何由考据指订。以对扬明问之万一哉。唯其如是之故。昨冬今春。亦以服制事。再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22L 页
被下询。而一不敢有对。则今与其强所不知。而以臆妄对。无宁不知为不知。而甘伏违命之罪。只自伏地震悚。
大行王妃卒哭退行议
臣谨按文敬公臣金集答崔硕儒之问。有曰昆弟之丧。同宫未葬。似不可行父母丧卒哭。文正公臣宋时烈答闵鼎重之问。有曰承重孙虽先葬祖母。而父丧在殡。则似当待父葬毕后。先行祖母虞祔。又答吴再挺之问。有曰母丧将葬。既穿圹而遭妻丧。成服后。更择日葬母。而初再虞则即行。三虞卒哭则葬妻后。择日行之。以此数条推之。重丧之卒哭。犹待轻丧之葬后。则况 大行王妃卒哭之退行于 大行大王大妃因山之后。恐为合宜。而 王朝典礼。至严且重。未可以私家问答。有所据依。唯在博询而审处。
大妃因山时。随驾展拜 旧陵服色议。
臣素昧礼。且此 因山时。 大驾随临。又是国朝未暇行之礼。则展谒 先陵时服色。有不敢臆对。而第以私家言之。祔祭时。丧人之凶服入庙。先贤之所尝许。后丧祔葬时。以衰服省先葬。又是通行之礼。则今此 圣教。恐为合宜。
大王大妃发靷。 大驾随往时出入由正门议。 
常时 大驾移还御陪奉时。俱由阙之正门。则今于陪 梓宫神辇往来时。恐不宜独由夹门。迷见如此。伏惟 上裁。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23H 页
初虞祭在 山陵过行后返虞议
五礼仪初虞条。葬之日。日中而行。或路远则但不出是日可也。若经宿以上。则于行宫行之。朱夫子家礼亦云若去家经宿以上。则于所馆行之。朱夫子定论既如此。五礼仪亦如之。岂不以急于返于室。而虞以安之。不得少迟而然也。且 因山及返虞时。 殿下随舆仪节。俱载于五礼仪。则独于初虞。不于行宫行之。而必行于 魂殿者。恐亦有精义于其间。而决不宜轻改。又伏念 明陵下玄宫吉时在卯。则返虞必不甚晚。凡诸举行。恐不迟滞。虽或稍晚。先行虞祭。次行茶礼。似为合礼。五礼仪所载。如非有甚违古礼。甚妨事势者。则恐不必容易变通。既有微见。不敢不陈。伏惟 上裁。
因山时。赠玉帛题主奠亲行议。
五礼仪所云导 殿下。至奉辞位。入小次。 梓宫入玄宫时就位。领议政以哀册赠玉帛。入跪奠之文。虽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23L 页
似少异于古礼与朱子礼之主人赠。而岂亦以有所难便于亲登躬行之节而然耶。今若如 圣教。就圹上位。近侍奉献。传于领议政。使之奉奠。则既有得于古礼。而亦无碍于诸节矣。至于题主奠时。 殿下入就位。代奠官酌酒。连奠三盏。盖亦仿朱子礼而然矣。家礼题主后。祝炷香斟酒。读祝于主人之右。而无主人奠酌之文。士大夫家所行。亦各不同。而未必躬皆奠酌者。似以自虞祭。方用躬奠之礼也。今此题主后设奠时。 殿下入就位。代奠官奠酌之节。一依五礼仪行之。恐为合宜。伏惟 上裁。
菅屦疏屦改制议
斩衰菅屦。齐衰疏屦之制。俱载古今礼典。如可仿而制造。或似彷佛。而第须先识菅与蒯之为何草然后。方可议其制㨾。且见五礼仪服制条注。菅履疏履。并代用白绵布鞋。岂亦以衰绖虽用古制。而菅蒯不可详。故代用白绵布耶。与其不知为何草。代以藁麻。而只仿不可详之制㨾。改造他屦。恐不如遵用古今所行。且依朱子说卒伍所着之制。一用见方所用之为不害于义。伏惟 上裁。
国恤发靷时。神帛朝祖议。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24H 页
朝祖诚丧之大节。而五礼仪无之。 孝庙初。文敬公臣金集所进古今丧礼辨。亦请讲而行之。而未果者也。然而古制。宗庙在于王宫左垣之内。而其出入由于宫门。虽以汉臣韦玄成所云礼庙在大门内。不敢远亲者观之。其制可知。且以 皇朝成祖文皇帝丧仪言之。梓宫至端门外。礼官奏请辞祖。皇太子奉神帛。由庙街左门入。至太庙缛位谒辞后。仍出安奉。由承天门及大明门出云。太庙之在同宫。此尤可见矣。我朝 太庙在阙门之外。与古制及 皇朝制不同。则虽欲依仿永乐间丧仪及丘氏仪节。以神帛代行。节节妨碍之端。非止一二。五礼仪之初不磨鍊。疑亦由此。区区微见。有难轻议。伏惟 上裁。
祔 太庙时祭祧先后议
横渠张子言三年丧毕。合祭太庙。迭迁神主。此为得礼。而朱子从其议。与学者书。亦云俟三年丧毕。合祭而后迁。张朱两贤之论。俱以合祭毕后。迭迁为宜。则五礼仪中。遇时享乃祔。正合古义。而只行告由。诚不免欠缺。今此先祭后祧。于礼乃备之教。至为允当。无容更议。伏惟 上裁。
徽宁殿禫祭。 东宫服玄袍当否议。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24L 页
按礼。禫而纤。祭之时。玄冠朝服。祭讫则首着纤冠。身着素端黄裳。以至吉祭。盖古礼。禫祭服纯吉。祭讫服微吉。至吉祭。又方纯吉。所以五礼仪禫祭条。内丧在先 王。世子服无扬赤色黑衣者此也。 徽宁殿禫祭。虽将未行。当禫期。 王世子设位服玄袍。哭而变除。自合于古礼及五礼仪。恐不可有所轻改。至于仍以玄袍行朔望祭。似违于持心制。而但念自练祥至禫吉。古礼初无三年期年之别。一体定制。而期年则只禫后持心制。以终三年。其谓以心制者。不以身持服。而以心持者也。若尔则禫后以玄袍行祭。固亦宜矣。若以心制中玄袍为未安。而服黪袍。则禫后服色。与祥后无所异焉。乌在其由祥及禫之意也。欲就玄与黪之间。有所裁酌。则古礼之素端黄裳。似为适中。而其文虽可识。其制今不可详。非臣卤莽所可臆对。唯在 圣明博访而审处之。伏惟 上裁。
徽宁殿禫祭后大享时。用乐当否议。
杖期之丧。自练而祥。自祥而禫。服已除矣。三年之制已毕矣。 陵殿之仍行上食。只出于权宜之近例。而非古礼非国典。其何可因是。而遽止古礼与国典所载禫后大祭之用乐乎。且伏念在昔 永昭殿 敬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25H 页
宁殿禫后。俱有已行仪节。尤不容轻议删改。伏惟 上裁。
内丧在先祥后。上食当否。及摄行时。祭官服色议。
内丧在先时。 魂殿祥祭后。仍行上食。以终三年。既有违于古礼及国典。则及今釐正。诚为合宜。而揆以有其举之莫敢废也之义。或似未安。第伏念内丧在先。则自 魂殿山陵虞祭。至朝夕上食四时大享。并设 王后神座。各进礼馔。亦载于五礼仪。而不知自何朝停止。或言 仁祖大王大丧时。因先正臣金集所言而止之云。盖勿论久近。五礼仪所见载。而 祖宗朝所已行者。亦既以违于礼而停止。则今此上食一段。釐正于补编。恐无不可矣。吉服与祭服轻重稍别。煞有等差。五月后。 徽宁殿大祭。 王世子摄行时。献官以下服色。用无扬黑团领。 圣教允当。而至于遣官摄行时。则献官以下服祭服。亦有意义。恐不当改易。区区微见。僭易臆对。不胜惶仄。伏惟 上裁。
先正臣赵宪宗事议
先正臣赵宪有嫡子完基。随先正。同日立慬而无后。庶子三人。长曰完堵。仲曰完堤。季曰完培。俱有后孙。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25L 页
今完堵之支孙㷜。完堤之支孙宗秀。俱称宗派。而㷜之子重国。宗秀之从叔缵文。交相呈辨。援据文籍。殆难搂计。此所以该曹之请以议定者也。今撮彼此所引中紧关者而论之。则缵文谓以完堵虽长。而即定州妓所生。完堤,完培。乃良妾所生。故完堤居次。而得以奉祀。援引国典良妾子无后。则贱室子承重之文及疑礼问解。人有问于先正臣金长生曰。贱妾子虽年长。又已从良。犹以良妾子奉祀乎。长生答曰礼律然也之语。则重国乃以为定妓所生。夭死未成长。完堵外祖。乃兵使文明遇云。故考见京兆所藏帐籍。则完堵生于己巳。而外祖丰川训导文明遇。重国之以训导谓之兵使者。换易官名。已可骇怪。赵宪戊辰。为定州教授。庚午。移坡州教授。则己巳生之完堵。明是定妓所生。且考重国所纳完堵许通公文。则有曰分备边司为许通事。 王世子下教内。义兵将赵宪奋义起兵。忘身力战。与其子同死贼手。其忠义炳炳。不可使子文无后。只有庶子一人。特令许通。不绝其祀为只为。备边司下教为良如教等用良同。赵宪子定州居幼学赵完堵矣身乙。免升许通仕路为去乎。相考施行向事。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二日。都提调二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26H 页
员。提调五员。郎厅三员。着押踏印。而其中庶子二字。幼学二字及升字。刀擦异书。今以文理推想。则庶子二字。似是贱产二字。幼学二字。似是官奴二字。免升之升字。似是贱字。而其所以刀擦改书者。出于欲讳妓产之致。诚可谓欲巧反拙矣。完堤承重奉祀之后。完堤之长子镔有废疾。而镔之子鸣凤又无后而先死。故先正臣宋时烈抵其孙故校理畴锡书。论赵宪家宗事。有曰惟其祭祀废阙久矣。今錞也又死。则益不可言矣。若依李诚哲例。权择其中稍可者。官之而以禄祀之。则若敖之鬼。不至于馁矣。铃平之功。只是寻常。而尹门择贤移宗于坡原。夫移宗是犯礼也。今不敢效。而依李诚哲例。权主其祀。殊为得中云。盖錞即完堤之次子也。完堤之长孙鸣凤死无后。而錞也又死。则先正祠宇益芜没。而无修扫之人。故其书如此。而犹以移宗谓之犯礼。只欲择其子孙中稍可者。官之而使之权主其祀焉。当是时。完堤苟非法当奉祀之人。则及其子与孙相继死亡之后。先正祠版。直当奉还于完堵后孙之家。使宗事归正。祭祀不废而已。又何为乎移宗犯礼之是虑。而至欲择其可者。权奉其祀乎。况其时完堵之孙匡汉。出入先正门下。则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26L 页
又何为舍之。而欲择权主者乎。此乃完堤自初奉祀之明證也。又于 肃庙朝戊子年间。故判书臣闵镇厚陈禀于筵中以为完堤之孙鸣凤。以长派连世奉祀。官至直长而无子。湖中士论。以鸣凤从弟瑞凤。在见存诸孙中。为最长房。权奉家庙。其为人亦合主祀。若自朝家仍以瑞凤主其祀则幸甚云。请询于大臣礼官而处之。自 上下询于入侍大臣。而使之依所达施行。自礼曹成给立案。此又中间瑞凤奉祀之公案也。当重臣陈禀之时。匡汉以前。朝官身死属耳。而曾无奉祀之事。则到今匡汉之支孙㷜。自以为当奉祀者。又果成说乎。及瑞凤与其子缵祖俱死。而先正祠版始代尽。祧迁于长房矣。到今定以不迁。则缵祖之子宗秀。自当以承重之孙。还奉其祀。而重国忽地横出。自称宗派。擅奉先正祠版于其父㷜之家。至有此争讼之举。重国之所以执言者。即上所谓许通公文。而此盖光海主分朝伊川时。所成给于赵完堵者也。先正庶子。实为三人。而此云只有一人者。盖其时完堤仅五岁。完培生未踰年。则其有无多寡。非分朝所可得而知。故只认有庶子一人。而免贱许通。俾不至于绝祀者。事理诚亦然矣。然而先正奉祀之舍完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27H 页
堵。而归于完堤者。实由于礼律之所固然。故在其时。则完堵之子若孙。俛首安分。未有抗争之端。及夫鸣凤死。而奉祀归于瑞凤。则虽由于事势之无可奈何。而宗统之重。稍异于前。又因年代久远。斯文长老之熟谙故事者。皆已沦丧。有可以漫漶事实。故㷜也出入京乡。眩乱黑白。完堵之为定妓所生。即渠诸族之所共知。而其不得承重先正之祀者。亦由于此。故㷜也必欲泯没其迹。伪书其外祖以显职。且其分朝时许通公文。为渠最大之證左。而官奴免贱等字。不可以示人。故又敢下手擦改。此其巧诈虚谎。诚极骇然。而完堵儿名之载于先正日录者。重国乃敢忍谓之非其祖而夭死无后。人之无良。又何至此。且况完堵之妾子镇有二子。长曰鸣汉。次曰匡汉。而鸣汉之长孙有赵烨者。则㷜不得为完堵之长孙矣。匡汉之长孙有赵焕者。则㷜又不得为匡汉之长孙也。设令完堵自初承重。以至于今。㷜则自是支派之支派。其不得奉先正之祀者尤明矣。此盖由于先正诸孙。勿论宗支。沦落穷乡。不学无识。不得从游于士夫之间。而㷜独往来于搢绅之门。夤缘事会。百计妆撰。其子重国。又诿其祖于夭死而无后。以致争讼情状绝痛。合
知守斋集卷之五 第 327L 页
施勘治。先正奉祀。则一依礼律所载及 先朝定夺。使瑞凤长孙宗秀承重。似为合宜。伏惟 上裁。
白头山祀典当否议
有国之于名山大川。必有以崇祀而报赛之者。从古已然。况我国诸山。总皆发脉于白头山。而山之旁近。又是 列祖陶复发祥之地。殆同周之豳岐。则立国近四百年。尚未议崇祀于是山者。恐是阙典。且以定平之鼻白山为北岳者。若以其时北路疆土。未尽入于版图也。则如镜城,吉州等邑。在丽末。已尽收复矣。庆源之豆满江。亦以北渎载祀典矣。况如长白大山。既在镜吉之界。则不以是谓北岳。而乃以自长白南距九百里之鼻白山。定以北岳者。诚有所未敢知也。今此白山之祀。臣无容别议。伏惟 上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