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归鹿集卷之十七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x 页
归鹿集卷之十七
 行状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41H 页
从兄进士君行状
进士君讳宅命。字祉叔。叔父舍人公讳▣▣第四子也。我赵籍丰壤。鼻祖讳▣。显于丽祖。时有讳▣▣。承政院承旨。讳▣。礼曹判书赠领议政。谥忠贞公。寔为高曾。忠贞生讳▣▣。进士。为伯父监役讳▣后。有盛名。早世。叔父再娶恩津宋氏。中枢府佥知奎明女。以己巳十一月十日生君。五岁。宋夫人下世。育于王母。及长。容貌清爽。文才敏达。尝学于同闬李承宣翊汉。李公奇爱之。以其女。归之。癸巳。登上庠。丁酉四月二十六日。不幸遘疠。终于长湍李公任所。此君之始终也。呜呼。叔父罹文网。阨于仕涂。君痛恨甚。欲大伸之于己。笃志为举子业。孜孜手不释卷者十数年。往往至于废栉沐而忘寝食。间又手自钞录。积成卷帙。细细绳头字。无毫发错乱。其勤苦盖如此。而所蓄积。遂益博茂。同研者或资其馀。而足用焉。为文。操纸辄成。虽未必皆精鍊如法。其赡敏则有过人者。宗中父兄为之戏曰。玉楼才。盖谓虽玉楼上梁文。必不为之逊。而唐突下笔故耳。尤用力于骈侣之作。颇得家传之妙。君性又安静。精神周足。虽卒遽之际。无甚变动。临事善为料度。能深见利害。言议不苟同。必依于事理。参以世情。不太高而迂。不太卑而俗。平稳适中。成一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41L 页
规模。夫以君之才。科第固早晚事。苟率是而立于王朝。施诸事为。则必能静以虑之。明以察之。持议以乖激推助为戒。而不苟为依违媕婀之态。敕己以皎厉近名为耻。而不陷为贪污踰滥之行。上不负国。下不失身。要可为一时佳士大夫矣。惜乎。赋礼而寿不延。志勤而功不成。卒无以需邦国之用。增门户之光。而身与名俱湮没而不彰也。李孺人先一年没。有一子。后七日而夭。夫与妻与子。相继萎折于八朔之内。典刑之托。只有孑然一女在。天之𥚁君。若是憯乎。是年春。君之叔兄学生君。亦以疠。客殁于扶江。葬已。君以其孤寡归。梦学生君谓曰。谨避水边。至是果验于湍。异哉。七月。合葬于李孺人墓右。乃湍之孔德里乾坐巽向之原也。叔父使显命状其行。显虽无文。顾相知则在诸昆弟为最深。遂抆泪。略叙其梗槩。附以区区平日所衡于中者。以备立言者之采择焉。从弟显命。撰。
海恩府院君行状
海恩府院君右议政吴公以戊申九月九日捐馆。舍同年十一月。礼葬于龙仁先茔甲坐之原。治命也。公行孚于家。功在于国。宜有墓道之刻。以诏无穷。公弟副学君命新。著为家传。授显命使之撰次为状。以备立言者裁择。呜呼。显命于公。为故人稚弟。平生受眷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42H 页
知已深。又况忝在幕佐。奉以周旋于安竹之役。既又蝇附于麒麟啚画之末。虽不文。义可得以辞乎。谨按。首阳吴氏。系出高丽军器监仁裕。十四传而有讳允谦。师事牛溪成先生浑。以经术。佐 仁祖中兴之治。官领议政。谥忠贞公。世称楸滩先生。寔为公高祖也。曾祖讳达天。官典签 赠吏曹判书。祖讳道隆。隐德不仕。 赠左赞成。考讳遂良。 赠领议政,海兴府院君。生四五岁。缀诗句。称神童。二十五。擢文科庭试。以试题前出。榜罢。仍废举而终。配 赠贞敬夫人咸阳吕氏。高丽大将军林清之后。领议政讳圣齐女。以我 显宗大王十四年癸丑四月十四日申时。生公于汉阳南部政承契寓舍。生时吕夫人梦。彩凤衔画尺入室。幼而岐嶷。孝顺若天成。庚申逆变。夜吹角聚兵城中。汹惧欲避乱。公方八岁。泣而告吕夫人。请背负神主以从。一家奇之。十四五。已诵四书二经。赋边马诗曰。北边征马有归心。大战初还瀚海阴。何日扫平骄虏尽。华山春草复相寻。识者称赏。以为远大器。壬申。丁议政公忧。制阕。以吕夫人志。勉为举子业。时士子辈。喜朋游庠序间。煽党议钓声誉。公独退然。口不言时论。士友鲜有知者。顾倜傥有大志。不事家人产业。年三十。只一破砚为长物。或讥之。则笑曰。欲为富家翁。是不难耳。甲申七夕。 肃宗大王命试士泮宫。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42L 页
得公为首。遂以 特命赐第。公将赴试。梦有人主引少主顾托云。直赴乙酉式年。丙戌。隶槐院。拜侍讲院兼说书。旷选也。敷陈文义。裨益弘多。宾师诸公。啧称为第一宫僚。始 除有不悦者。欲驳论。及闻公讲说。不敢发。三年三递。而三拜之。公议欲其久也。戊子。升司书。移持平。月馀。参弘录。直拜校理。所以待峻望也。时为 王子营第。议永安尉旧宅。公上疏论之。有曰。 殿下为两王子作室则苟安可也。何必广占甲第。以长逸欲。置产则足用可也。何必诸处折授。与民争利乎。士论多之。每侍讲讨论经旨外。国计民忧。边备戎机。指陈得失。动辄百千万言。 上必嘉纳之。己丑。拜献纳。请毁近京尼舍。庚寅。拜北评事。还拜修撰。移铨郎。乞养除龙冈县令。前令烧失火药甚多。公力为拮据充之。修军器。团束吏奴。以时鍊习。优赏以劝之。搜辑县中故事。为邑规。其在官。未十朔也。后十六年。显命宰是邑。邑人辄称吴等时例。旗帜器机。皆公之馀也。辛卯。还拜校理。壬辰。以科狱。朝议益乖张。公疏论阙门开闭。以鹿马变形为言。而时人亦不敢显斥之。冬。升应教。移执义。皆不应 命。癸巳春。论新录不公。时论大恚。枳望数月。夏。拜掌乐正。移校理,舍人。又移应教。甲午。再乞养。得安岳。安。武乡也。捐官用。立养士库。以待诸生。又以钱谷。立一库。补民役。安民至今赖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43H 页
之。乙未。还拜应教。论铨曹用舍不公。又论良役偏苦。言甚切。 上嘉纳之。冬。擢拜银台。丙申。移户曹参议。又移承旨。仍拜庆尚监司。不赴。时一番人方用事。以文字。诬美村尹公。士论大激。欲上搢绅疏卞之。公以搢疏体重。难之。疏事既集而施已。人多愤诋。公无动也。自是。累拜诸曹参议。皆不应 命。丁酉秋。拜广州府尹。广。保障地。而事多颓废不举。公至。皆经纪而新之。兵粮十万斛。皆入逋欠。公按簿严督。府库立盈。豪右造谤如山。不恤也。设军需库。积千斛米。以时敛散。又储谷城中九寺百馀斛。以备缓急。戊戌。移拜江原监司。守御使白 上请仍。 上特允之。且曰。某有老母。予已虑之矣。未几辞递。后有绣衣过境。归语人曰。在路多闻谤讟。细讯之。皆关防要务。某殆过人乎。秋。以兵议。出拜灵光。不赴。己亥春。复 除岭南伯兼均田使。岭俗喜讼。文牒日云委。公剖决如流。得漏结数万。 国用赖裕。民亦称平焉。有七山城。皆称关防。而守备甚疏虞。先为造置火器。各储万馀贯钱。营门防纳取剩。贻害于民者。尽革之。时吕夫人先已还京。患疾滨危。 上以标信宣传官。驰往别谕。使之先交龟归侍。 特恩也。公还翌日。吕夫人下世。比外除。为壬寅虎龙狱发。一镜,弼梦辈。方鸱张。公已凛凛有胥溺忧。虽间应 除命。如铨佐,国子一切清要。辄不赴。入对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43L 页
请仍郑齐斗吏曹参判。所以沮贼镜复入铨也。遂为其党所击去。及弼梦入铨。差虎龙所援。以为劝𧨝逆节者。为骑郎。公引春泽,重赫事。峻斥之。于是镜,梦辈愈不悦。排摈甚力。公不乐在朝。以匹马东游。上毗卢绝顶。遍观三日浦,五台山而归。夏。擢拜关西伯。公常患国家升平久。戎备多弛。前后任州藩。锐意修缮。至是。以西地边胡。先审关阨形便。如椵岛,身弥岛。亦皆越海周览。为之图画以上。山川险夷,道里远近,民物粮械多寡。开卷瞭然。今皆在筹司。又以无兵不可以守。简诸山城堞卒。徵布为营需者。蠲布汰冗。教鍊以法。又以财谷不敷。无以备不时需。立别饷库。积米屡万斛。馀皆分储沿海诸邑。银钱布亦称之。后度支经用告匮。多取此为赖云。甲辰。 当宁新即位。不次擢拜户曹判书。公防塞吏胥奸窦。樽节宫掖糜费。时荐饥。又当国哀。支费无算。而应之裕如也。盖公长于理财。龙冈人常言公始至。官库枵然。未数月。钱米如流云。仍兼守御使,筹司有司堂上,知经筵春秋,主管北汉。以知义禁。参鞫一镜。 上夜遣中官。监杖痕。自是。公不肯赴鞫。违七召。得遆。后以非诚信待下陈戒。乙巳春。朝廷有大进退。公屏居龙仁墓庐。累辞。遆度支及守御使。 孝章世子册礼时。公入参贺班。陈章而归。 批曰。昨于贺班。依俙见卿。心深欣悦。 上意眷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44H 页
注。盖不以进退有间也。始壬寅狱。主时议者。藉以逞愤。杀戮多滥。及是时辈新得志。则又务欲快雠怨。肆然指逼 先王。为翻案张本。有相臣进袖劄。秘甚而传说汹汹。公从县道封疏。略曰。右相密劄。虽不得其详。左领相劄继至。而事乃彰露矣。前代史牒。国朝故事。毋论冤不冤。翻狱者何限。而忍以 先王疾有无欺蔽等语。直请告 宗庙。颁示中外者有之乎。深留睿思。以绝后世之讥议焉。时辈交章请窜。 上不从。自是筑室山下。栽花竹。凿池引流。养鱼植莲。读周易。诵出师表。逍遥偃仰。若将终焉。丙午春。闻徵夏投章斥讦 先王。无人臣礼。舆疾入城。为搢绅疏。请正徵夏之罪。又上引罪疏。略曰。臣于向日衷诚。有以自结于上心。义理有以素明于一世。则今日纷纷者。岂敢至此。先儒不云乎。子之证父者。先有证父之罪。不必复问其所证之事也。臣之讦君者。先有讦君之罪。不必复问其所讦之事也。臣早得以此义理。熟陈于紸纩之下。则今日处分之罪名。窃恐不在于起闹妄言也。仲由一布衣耳。恶声不及其师。今悖说四起。直犯 至尊。是则禄之千钟。不如一束修。此皆臣罪也。其言甚悲恳。以有禁令不得彻。而时议媢嫉益甚。又发远窜启。不得售。丁未七月。 上黜一番人。更张 圣化。首拜公吏曹判书。公陈疏控辞。 上特遣备局郎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44L 页
促之。公入对。请采听舆论。明揭义理。以为荡平之本。 上嘉之。及与大臣。在 上前。论定辛丑诸臣之罪。务从严峻。斥两司言议苟且者。盖公性质直有见。不自回也。未几。擢拜判义禁。公持论。不与时俯仰。壬癸间。既不合于朝。摈于外。及是秉铨。力引壬癸人。辄以报复为戒名。论者虽争之。然未尝不服。其德量也。既而有诋之者。公遂乞解铨柄。屡疏得遆。旋又拜兵曹判书。戊申三月。盗发畿湖。先是。 肃宗大王甲戌。 仁显王后再正中壸。己巳凶孽废锢者数家。失志三十年。阴蓄异图。求有以逞之。及是与镜,虎馀党。互相和附。谋为不轨。奉朝贺崔奎瑞。耆旧臣也。知其几。一夜驰百馀里。上急变。公与诸大臣。入对请戒严。设庭鞫。 命巡讨使金重器。出镇水原。重器请待长湍兵至。公曰。郭子仪。以十三骑。入吐蕃军。周亚夫。行收兵至洛阳。吴楚破胆。重器言非矣。重器兵既出都下。益汹惧。公请不闭城门。以镇人心。又请下哀痛诏。揭榜通衢。贼捕纳其党者。重赏之。以解散贼谋。 上皆从之。公又以岭南为忧。请擢御史朴文秀为监司。 上是其言。时鞫招狼藉。魁渠多世禄士夫。族大而富厚者。或家养兵。或连结土贼。京畿两湖岭南四路相应。将约日犯阙。平安兵使思晟以智略名。亦与焉。既而。贼夜劫成欢驿。夺人马去。察访姜柏。诈称母死。披发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45H 页
走。报至。 上夜御帐殿。有忧色。顾侍臣曰。重器老将。恐误事奈何。公进曰。古人云。主辱臣死。臣虽不才。忠愤自激。老将不能振。若坐失事机。国其奚为。臣请自往坑之。群议以本兵长不可远出。难之。公曰。领议政李光佐兼本兵。可以集事矣。 上曰。兵判慷慨自当。不可尼也。即 命拜公京畿忠清全罗庆尚四道都巡抚使。以李光佐兼行兵曹事。光佐下庭免冠固辞。公适出闻。即趍入手举帽加之。厉声责曰。此何时。敢辞职为乎。光佐怃然遂膺 命。公请以朴文秀为从事。 上许之。仍曰。兵判出征。予于畿湖无忧矣。 赐太仆马。又 命赐尚方剑曰。此宋祖授剑意也。中军以下。以此从事。公曰。臣不自量。妄请重任。殿下察臣愚忠。使得效力。既以四路委臣。监司以下不用命者。将若何。 上曰。亦惟赐剑在耳。公曰。今日财穷最急。愿 殿下以大布大帛为心。 上曰。唯卿言。公曰。逆节穷凶。宜殄灭无遗。然愿 殿下钦恤。 上曰。唯卿言。仍下弓箭椒药。又曰。卿之营中。岂曰无甲冑。而予当追送。着之战阵可也。 赐酒馔。公举觞拜曰。臣无酒量。此酒不敢不尝。又当退而与军校共醉 君赐矣。又曰。连日涖鞫。劳动 玉体。愿 殿下保重。心无动然后。可以有思而得矣。上颔之。十八日戊辰。率马步二千兵。发京师。次果川。己巳。次水原。贼已以十六日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45L 页
夜。劫清州城。杀兵使李凤祥,营将南延年。据上党粮械。时不用兵且百年。将士涕泣赴伍。行不百里。已馁乏不前。及清州报至。益惊扰不能定。公即以啸聚不足虑。晓喻之。群情稍安。遂于马上搆状草。驰 启曰。臣欲直向清州。与监司合兵剿灭。但念利川,竹山两路无备。恐贼乘虚。臣已令竹山府使崔必蕃进遏。请以守御,揔戎兵助之。臣念京城宿卫单弱。使果川县监权圣徵率安山,阳川,衿川,果川四邑兵。渡露梁津阵教场。听朝廷指挥。圣徵军倘不时渡江。都民易绎骚。请先敕津将。整舟楫以待。城中恐有奸细潜伏。请令汉城府。如痘疫摘奸。尽行搜捕。贼若从上游。顺流以下。则东郊最虚。宜有备也。平安监营。有二万作队军。又有别武士颇精锐。折其半。宜使入觐。西边亦重地。其馀宜使留防也。撤各津津船。聚待一处。上游宜只留龙津船。以通关东营也。朝廷多采施。又状请以显命及李匡德,李道谦为从事官。分管京畿全罗忠清道事。时显命以巡讨从事。在金重器军中。仍从焉。庚午。次振威。阵县南野中。初更逻卒来报。有一骑将带二步卒到阵前告曰。义禁府假都事。自平泽拿罪人去。所领马步兵多。恐惊动大阵。使人先报。公令缚入问曰。发兵者。谁也。曰。县监也。是日朝。平泽县监柳重谦逃还。待罪水原阵前。故知其言诈。又其所佩筒个有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46H 页
兵营识而抹之。故疑为清州贼谍。而其来必有计。令军中戒严以待。既而。假都事请谒。又令缚入。乃武兼宣传官金声玉。将士有知面者。于是又疑其非贼。欲令出。忽阵后。喊声大起。炮矢乱发。人马扰乱。有数三白衣贼。纵横驰走阵中。一卒挺刃。直犯将坛。军官申震熽趍夺剑击之。仍获贼谍八九人。并声玉斩之。阵稍定。令教鍊官持令旗巡军。整行伍。出暗令搜捕。又缚致数将。将斩。一贼奋身超拒马木而走。夜黑不能追后。贼将李培就鞫自言。为刺客入都巡抚阵。被缚而逸。又有言贼举事时。谋先除兵判云。盖贼混列邑粮草军。潜入军中。平泽贼。又随声玉来。为挠内掩外之计而未售。然阵乱事急。声玉从贼情实。未暇诘也。始变起仓卒。一军震荡。显命仗剑后至帐前。公方凭几指麾如常。显命见甲冑在前。以剑击地曰。使道欲以此走乎。公笑曰。从事怯耳。命却之后。语显命曰。赵从事。无乃太慷慨乎。显命至今愧悚不已也。公与从事等议进兵。或欲直取清州。决死战。或欲据双树城。从间谍。散贼党。为万全计。公但曰。试进屯稷山。更议未晚也。壬申。进军到素沙。午饭讫。前队已趣稷山路。公忽倚马。呼两从事。附耳语良久。令安城郡守闵济章曰。还本郡。整待粮草。而扬言运致稷山大阵。招塘报哨官。执耳近前。发暗令。麾旗径趍安城。始公到果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46L 页
川。见旗卒方得规。精悍可任。升别武士。得其欢心。密令投清州探贼。路得规获贼谍妆盐商者。告贼自镇川分兵。约日出竹山。出安城。欲袭杀闵济章。公已欲入安城。为先人夺人之计。而恐谋泄。声言向稷山大路。在途又连得侦者四五辈。言皆合故意益决。抵安城。日已昏。阵成。见前山。举火炮喊继起。候卒急报。贼犯阵。时风雨夜黑。人马不食者过半。众心遑遑。公坚卧不动。督运柴草。燃火阵外四面。敕阵伍。毋轻发炮丸。贼近始发。设糜粥馈士。鼾睡如常。阵中赖安。翌朝。见阵外百馀步。有人马中丸死者及米屑器械委弃者。盖贼昏雾中。以为安城阵稍犯之。见阵中放神机箭。觉其为京军。始惊怯多逃散。贼魁麟佐与反贼宗元等。退屯于郡南青龙山茄之谷村中。以待竹山兵至。距我军五里。而我军殊未觉也。教鍊官权喜学获贼谍始知之。公遥见其地。阻三面。中抱大村。前临平野。令中军朴缵新。分领马步兵往击之。戒曰。偃旗鼓疾趍。由山后。先据高险。张二翼。放炮丸火箭烧之。则贼必走出前野。以马军蹴之。且令军官闵济万。率安城军。为疑兵以遏贼走路。缵新违节度。贼觉之。张红伞白旗。阵山上。官军失地利。不敢逼。权喜学获村妪。知贼将匿村中。谓军官李万彬曰。君非壮士耶。见小敌怯何也。万彬慨然曰。我其死之。跃马贾勇曰。谁能从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47H 页
我者。中哨军赵泰先等五十馀人愿从。驰入村中。反将宗元马悍不受衔。方迟回。见官军至。嗟曰。欲延晷刻命。至此耳。拔剑欲出。泰先前趍。一丸中颈仆。万彬下马斩之。又斩其军官数人。悬旗竿。噪而驰山上。贼望见气夺。弓炮皆沾湿不可用。遂走山顶。官军见贼阵乱。奋力而上。贼欲南走。见济万兵又倦而西。势益蹙。弃旗鼓四溃。官军追斩百馀人。获辎重红伞。始官军仰攻。贼在山上。进退有诱引状。及贼与官军。俱捲下山后。不知胜负。从事等从垓上望见。虑官军陷贼计。公笑曰。贼无能为矣。日未午。飞马从南来报捷。既已缵新整军奏凯而还。士马欢跃。修捷书。函宗元首。驰报京师。始贼夜犯阵中。昏雾不辨咫尺。显命请放火箭。烧邑村以为明。公不听。恐民物延烧也。癸酉。令军中赍午饭。发向竹山。左右皆叠峦深谷。及到獐项岭下。前军报警。公见岭峻。恐贼先据。促令马步军数路并进。贼马军数三哨。在岭底。望见官军。大惊溃。官军自安城之捷。气方盛。适西风从岭上倒吹。旗帜拂拂有声。贼大队方阵野中。盛帷帐。列旗鼓。击牛酾酒。望见官军。放炮麾旗。而众不应。阵角微动。官军乘风驰下峻坂。势若崩山。直抵竹山府前。贼大溃。官军四面掩杀。先擒伪副元帅郑世胤。伪竹山府使郑继胤。斩之。贼多投入避乱人中。以自混。公虑无辜被杀。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47L 页
令曰。生擒者。赏。䝱从者。皆放还。有村民。缚巨魁麟佐来献。麟佐败安城。夜走山谷。还到竹山。而阵又溃。与伪清州牧使权瑞凤,伪镇川县监李之璟,伪将军睦涵敬等。逃匿见获。所持大元帅印如斗大。从事及诸将校。皆愤欲脔杀。公曰。此贼当槛送京师。具五刑诛之。不听。时日已昏。有白衣卒从山谷往来窥觇。麟佐自言忠州兵约会。公令军中戒严。翌晓令曰。斩麟佐。悬其头旗上。大书曰。贼魁麟佐。实则他贼。非麟佐也。遂以槛车。并瑞凤,涵敬等。驰献京师。令显命草捷书。有张大语。公不悦。遂口占数句。但云臣领兵进竹山。逆贼等望见旗鼓。四散逃走。缘由驰 启。 启至。左议政赵泰亿。在 上前。叹曰。都巡抚之不伐尤善矣。所获军器马匹米布无数。朴文秀请悉以赏士卒。公曰。军器驿马。不可擅给。假差闵济万。为竹山府使。使之收拾。遣还各营。邑民之流散者。安集之。贼之逃匿者。捕诛之。发向清州。比至清州。将吏等已设机捕。斩伪兵使申天永及其徒十八人。州境肃清。公就哭李凤祥,南延年之尸。入新兵使赵倓军中。谕 上意。尽罢遣敀农。欢声如雷。 上闻捷音大悦。手书志确功高四字。仍以手札奖谕曰。数日之内。连上捷报。可谓功耀一世。名垂竹帛矣。公在军。酬应百务。不遑寝食。或虑其疲劳。请以细事委从事。公不从。日一巡阵。虽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48H 页
士卒最下者。必执手丁宁。夜不处房室。雨不被油衣。每 谕旨下。辄悲愤涕泣。一军为之感动。将吏有罪。略加诲责而已。不鞭一人。显命谏曰。不以威济宽。难以律众。公曰。国家升平久。京军素油猾。遽以刑戮加之。必有怨惧离心者。不如抚以恩意。激以忠义。得其死力之为愈也。因嬉笑曰。吾用兵。法李广也。公始至水原。以从事檄召显命。显命自巡讨阵中驰谒。时夜已深。有军吏前跪曰。军中食矣。公曰。唯。进饭。显命意其适然也。其后日如之。显命自竹山先归。以承旨奉 命。迎劳露梁江上。见公拜且起。流汗坐而手扪虱。谛视之。不改去时衣。而天热已久也。公自清州将班师。麟佐弟熊辅。与岭南人郑希亮等。又称兵反。安阴,居昌,三嘉,陜川,咸阳等邑皆陷。始公在安城。驰檄岭南。以清道郡守郑锡范,㓒谷府使柳东茂。差都副总将。率安东精炮。进遏秋风路。锡范等兵未及发。贼已起。公闻变。传令三南监,兵使。指挥方略。有 旨令留镇湖西。既又 谕令进住湖,岭间。指挥列镇。以宽南顾忧。公得 旨即发。由文义。历金山。到秋风驿。闻贼已平。盖熊辅继起岭外。欲与麟佐表里相应。为北犯之计。及闻安,竹之败俛首不食。列镇兵。又左右并进。贼益惧而逃。为麾下贼所缚。星州牧使李普赫。进逼陜川贼。贼使军校河世浩。来挑战。且觇虚实。普赫出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48L 页
示安,竹捷关。世浩大惧而敀。擒贼自效。于是湖,岭贼悉平。出师堇数十日。不损颜行一卒。四月乙酉。自知礼。历巡居昌,安阴,咸阳。招聚禁御军之从贼者。跪官庭。执朝廷 谕旨。流涕曰。汝等蒙 国家养育。何为从贼。赖 圣上不杀。得保汝首领。何面目仰见 王人乎。他日上番。能不愧于心乎。诸军伏地涕泣。左右观者。亦莫不流涕。令军中。勿扰村闾。谕士民安堵力耕如竹山。己丑。整军踰八良峙。至全州大犒。沿路民人。争以牛酒来迎。皆谢不受。初公未至安城。台臣申鲁。诬以逗留。 上严教黜之。陛辞时。请于 上曰。思晟就拿无实。即送臣军。 上曰。此时非卿。必不作此语矣。已而。思晟以逆诛。公惶恐到恩津驰 启。乞以白衣胥 命。使中军领还大军。即离军先行。星夜驰抵龙仁先茔。 上使宣传官走马回谕曰。畿辅之平。岭捷之上。悉卿之功。惹闹妄言。何必深嫌。伊日筵奏。断断无他。丹心可质神明。卿其安心。即日领军登途。用副日夕之望。戊戌。到露梁。 上遣承旨劳慰。己亥。公振旅还京。士民倾城出迎。见士卒暴露久。衣甲凋弊。往往有流涕者。 上御崇礼门。又 命知申事。劳问进露布讫。公以金冑红甲。跪献贼魁首级。 上命悬竿。仍 命入侍。 上执公手曰。扫荡凶丑。使 宗社再安。两东朝嘉悦。皆卿之功也。公对曰。此 圣上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49H 页
威德。臣何力之有。仍引罪请退。 上曰。知人。圣人其难。弼显逆心。予亦不知。以末拟除泰仁。卿何由知思晟乎。又曰。经入安城。一着奇矣。仍命与中军别将。侍卫入阙。入 侍宣政殿。 上曰。卿之不伐功。予固嘉之。然鼎彝纪功。国之典也。公曰。臣以三军之帅。旷日逗遛。有罪无功。岂膺茂功乎。臣祖故相臣某。在 仁祖朝。力辞勋名。臣恐无以归见先祖也。 上曰。非卿。得有今日乎。予但与金重万歃血乎。重万即乱初上变者也。 上命宣酝曰。都巡抚进前。亲酌大杯授之曰。与中军别将分饮。仍命录功为元勋。公力辞。 上敦勉益恳。至曰。予当以宋祖保全功臣之意待卿。公不得已应 命。策输忠竭诚决几效力奋武功臣一等。第一人海恩府院君。特拜议政府左赞成兼兵曹判书。恳辞兵判。又除揔戎使。累辞不获。六月。枚卜拜议政府右议政。公既策崇勋。即又进秉匀轴。忧惧不敢出。会有急变。 上亲鞫。不得已出肃参鞫。退言人臣可以久享此乎。速死敀拜父母幸矣。既而。台臣郑益河上疏轧公。公即迸出东郊。 上遣承旨。使与偕来。又遣知申事敦勉。 批旨。有曰。予之倚仗乎卿者。奚特栋梁也。柱石也。实股肱也。国宝也。又以 手书敦谕。公终不起。偶感微恙十数日。猝谻。易箦于东湖寓舍。 上闻而震悼。教曰。国之柱石。国之心腹。乃至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49L 页
于此耶。欲望哭于城外。群下争之。遂用 世宗朝故事。率百官。举哀于禁川桥。 上哭之恸。左右侍者莫不泣下。内赐 御衣二袭,锦段䌷疋,长生板。又 命地部买城门外近舍移殡。遣近侍临吊。 命服阕。官所后子。特遆副学君出彊之任。使管襄葬。 亲制文以祭之。缕缕千馀言。感动幽明隐卒之典。于古无比云。公早孤。事吕夫人至孝。家素窭。竭力供甘旨。及贵俸禄及外方馈遗。皆以献吕夫人。不一毫私畜。在州郡。供养极其礼盛。施及兄弟姊妹。岁给财谷。务以慰悦亲心。笃于奉先。虽远祖。必躬展墓地。置墓奴墓田。竖石以表之。以至穷族丧婚。或以万钱助之。居吕夫人之丧。哀慕如婴儿。庐于墓下。朝夕拜哭。虽大雨雪不废。啜粥以终三年。公年已五十。居养素不薄。患胃损几殊。亲爱劝姜桂万方。终不听。形神毁脱。脚痿不能起。见者为之哀动。时丧礼之乖久矣。君子益贤之。公既卒。有 筵臣言于 上。请褒之。 上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正谓此也。 命旌其门。又 命太常先谥状议谥。曰忠孝。后 上驾过公闾。语侍臣曰。在家为孝子。在国为忠臣。奇哉。公风姿魁岸奇骨。满面须髯蔚然。论徵夏时。公与诸卿宰会。予伯氏大司谏。第时废退且三年。索然若死灰之不可复燃。然公每扶掖就坐。雄浑崇深。望之若大山巨壑。众皆充然如有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50H 页
恃也。公不规规循俗。不皎皎近名。临事有湍水赴壑之勇。守志有万牛难回之确。方党习日痼。逡巡退避。如怯夫。顾于 国家缓急。毅然舍生而趍之。盖其素蓄积者然也。起自书生。仗尚方剑。专制四路。荡狂寇于方张。奠 国势于既危。蔚为干城柱石之佐。不其伟欤。今夫农者耕于野。商旅行于涂。士大夫早眠而晏起。父母安于上。妻子嬉于下。呜呼。是谁之为也。及膺大拜。首建良役变通之议。节用阜财之策。皆中兴要务也。百僚仰其仪刑。万姓望其惠泽。而乃为宵小辈巧中。席未煖而摈斥以终。悲夫。公之家人。有贸于市。市人或不受价与之。呜呼。彼其之人。独何心哉。然挟不赏。久于宠利。非公志也。固将买地湖上。浩然为长往之计。进虽不肯展布经纶。卒究霖雨之泽。退亦可以阖门养威。以增鼎吕之重。顾天不假年。使身无绿野一日之享。国失猛虎卫藿之势。呜呼恸矣。公讳命恒。字士常。永慕。庵名也。得年五十六。有女一人。适士人韩德吉。取副学君第二子彦耇。为子云。
桂处士行状
关西之宣川。边裔也。其俗尚气。其士喜驰马弯强弓。有处士桂君者。生于其间。自知为古人为己之学。盖孜孜以终其身焉。即毋论所成就如何。庶几所谓豪杰之士者耶。君所居鲁川之上。有洞曰白鹿。有潭曰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50L 页
石潭。其下东南。有方十里平湖。湖之上流。有九曲之胜。君刱立朱子书院。以李栗谷配之。每日晨兴。焚香瞻拜。退则正衣冠。危坐读司马氏居家杂仪。引诸生弦诵满前。君既没。士林即其地。立祠而祭之云。君讳泰衡。字叔权。其先。中州天水人也。有讳硕逊。以皇明礼部侍郎。漂海至。恭悯王封为遂安伯。子孙遂贯于遂安。东方之有桂氏。始此。有讳斌。国初弃官。移居宣川。至讳天机。进士。生讳中立。生讳挺明。生讳凤年。娶宁海朴氏。以崇祯后癸卯八月日生君。幼端重。不好弄。五岁受史记,小学。文理即通。六岁而孤。哀毁如成人。未成童。已有志于学。见古人嘉言善行。必改容三复焉。祖妣遘疠。闷君冲弱。劝令远避。君涕泣不去。一家数十人皆染痛。而君独不病。尝负笈远学。忽心动即归。则母夫人有疾。日夜祷天。阅五朔。疾良已。乡人以庾昆,黔娄比之。君以亲意。尝一赴举。归语人曰。适以坏人好资质耳。遂癈不为。取性理诸书。潜心讲读。虽甚病。未尝释卷。侍母夫人。有愉色婉容。每陈说古烈女言行。以娱悦其心。妹死而有幼子女。取而养之。嫁娶以时。置学庄。以资一家子弟贫不能学者。奉祭祀极其虔洁。遇国忌与释菜。必斋沐致戒。尝夜独居。有艳妓慕君风仪。来挑之。君即引避。宿于他所。或曰。何不数而挞之。君曰。我自洁身而已。彼何足罪也。其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51H 页
敕行多类此。教人先以礼让。尝戒其门弟子曰。外自韬晦。内自植立。毋汨于名利。然后方可以为士。有不善者。晓以义理。争讼者往往先听于君。退相谓曰。今日闻桂先生言。使人争心息也。君专心经学。以至象纬算数之书。亦颇涉猎。然尝以生老遐远。无明师友以资辨质。为恨曰。我善养病者。非能为读书明理也。君以丁酉十一月二十七日终。葬于家后负坎之原。葬之日。数郡毕至。君娶安阴林氏。礼宾寺主簿景儒女。配德无违。生二男二女。男万长,万春。女适白日来,李德茂。万长子。一枝,一萼。女承正朝,金熙妻。万春子。一叶,一英。白日来子。允德。馀皆幼。有诗文若干卷。藏于家。显命叔父舍人公。谪于君之乡。为君作书院记。每称君为关西夫子。显命耳熟焉。谨按家传。叙次如右云。
归鹿集卷之十七
 谥状
  
始林君谥状
公讳世俊。字子豪。曾祖讳忱 。成宗大王第九子。封景明君。祖讳寿鍊。 赠安南君。考讳健。封文城君。先是。 中宗大王子凤城君讳岏。冤死于乙巳狱。至 宣祖朝。伸冤复爵。命以文城公为后。文城公娶庆州金氏。左议政庆林府院君。谥忠翼公讳命元之女也。公生于万历庚辰三月三十日。公资性敦厚和易。世称佳公子也。例授始林副正。既已进阶。为始林君。丁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51L 页
卯虏难。 上避兵江都。公以都总府副总管。执靮从扈。多勤劳。及还都。宠遇加隆。特赐御厩马。戊辰。 上引见甲子丁卯扈从诸宗臣。宴于万象楼。优加赏赉。闻者荣之。崇祯庚辰二月二十六日。以疾卒。讣闻。 上赐赙如仪。遣礼官致祭。葬于杨州治东独井里子坐之原。先兆之次也。公笃于内行。事继妣庆夫人。甚孝。奉祭祀尽诚。祭物必亲监。务极蠲洁。其为 陵庙献官。必斋宿预戒。致其严敬也。自以幼失恃。不能持服。为终身痛。每遇忌日。哀慕如初丧。有庶母不慈。事之如母。家事一听之。遂得其欢心焉。与诸宗。约为联金稧。以讲敦睦。婚丧皆有助。独不事家人生产业。居处服用。若寒士。客至必命酒醺。然不问其有无也。配高灵申氏。封县夫人。幼学大榞之女。领议政高灵府院君叔舟后。生一男二女。男灵昌正格。女长适观察使洪命一。丙子死节。江都旌闾。次适士人金益重。灵昌生五男一女。曰齐夏,齐翼,齐尚,齐闵,齐渊。女监役洪受益。洪观察一女。适进士赵相鼎。金士人一男。曰时铉。公君阶二品。法应得谥。谨为状。献于太常。以请易名之典焉。
兵曹判书李公谥状
公讳森。字远伯。姓李氏。出咸平。远祖彦。为丽朝上将军。入我 朝。有讳从生。策敌忾勋。封咸城君。谥庄襄。光陵朝名臣也。四传而讳应星。咸礼君 赠右赞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52H 页
成。生讳瀤。府使 赠判书。光海斁伦时。以太学生。上疏斥李伟卿等。生讳师吉。监役 赠左赞成。咸平君。是为公考,祖考,曾祖考也。咸平公游美村尹先生宣举之门。己巳。 仁显后逊位。朴定斋泰辅谏而死。而公继其后。抗疏见遏喉司云。三娶清州杨氏,骊兴闵氏。并 赠贞敬夫人。南阳田氏。副提学稼生五世孙。通德郎一成女。封贞敬夫人。公田夫人出也。以丁巳正月六日生。三岁。患痘几殊。田夫人梦神人授以方。试之果验。五岁。见人谋取池鱼曰。此引泉之池决之。而堤其上流。则鱼可得也。左右惊异。十数岁。学于尹明斋拯。尝赋诗曰。大风起天中。落叶满空山。月如将率星。星如兵卫月。明斋称赏久之曰。上句有卷舒肃杀之象。下句带将相气。遂取唐人诗。兵卫森之义。命名森。赵公师锡。见公奇之。归语其子曰。某家儿他日。当与若辈同升。后其子作相。而公果对秉戎柄。勇力绝人。弱冠随季父至新宁。官运纸砧。用百馀丁。不能致。公夜独出移置官门外。翌日。人吏迭进以灾告。季父心知公所为也。金相国构判本兵。荐公胆略。加设宣传官荫窠。以公为之。癸未。 肃宗大王亲临试射。公居首。 特命直赴殿试。仍命射驺。五发五中之。 上大喜。赐文皮。勉以勤艺。又能走及奔马跃骑之。一时称为飞宣传。丁外艰。乙酉。始唱名。历训鍊主簿,判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52L 页
官,都总都事,经历兼备局郎,司仆内乘。出为昌原府使。期而递。绣衣启其治绩。民又立祠尸祝焉。以训鍊正。升内禁将。除长湍府使。北使来。通官欲窘公。急索活秀鱼及牛潼。公即以瓦盆盛白汁将进。佯跌而覆之。以重囚替跌者。杖出血。通官就地而嗅潼也。为救解。鱼亦不复索。而实非潼。乃麻子汁也。府舍颓圮久。官至无所寓。公经纪而新之。民不知其役。治理登闻。升嘉善。移拜全罗左水使。又移庆尚左兵使。既而告病。上轸其伤于水土。特许遆。由副总管。为通津府使。数月而遆。除定州牧使。定当关西大路。而旧无城。公操板锸。倡役夫。未数月城告成。财力皆自办也。升拜本道兵使。肃川有内奴出商。马归而人不归。其家状告本府及巡营。而皆不得其踪迹。则来诉于公。公即声言捕杀马商者。过数月。使人于本府市中。故往来为窥察状。遽呼曰。杀人者在是矣。有一人从人后迤走。捕之则自服以毡裹尸。投泽中。翌朝钩尸不获。而囚反前辞。公使于近泽五里搜得之。人问其故。公曰。杀人者自怯。闻虚喝而走宜也。移泽尸。乃同党之为。而一夜中势难远致。故知其在五里内也。满瓜遆。拜杨州牧使。移拜南兵使。入为禁军别将。 景庙初。除水原府使。掌令任浻以资历浅论 启。 景庙教以此人不当论。内迁捕盗大将。摘发如神。一日密招捕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53H 页
校。令曰。今日若等往板桥店。捕劫大同贼。具授方略。诸校心不信。至则果有无赖三十馀人。夜劫湖南大同。邀伏悉获之。诘朝缚致。皆不杖而服。世称神明。盗为屏息。除训鍊都正兼都监中军。任浻又论。其随弹随迁。 上不从。出为忠清兵使。内移总戎使。又拜汉城左尹。移刑曹参判兼捕盗大将。壬寅春。虎龙狱起。公以鞫厅指挥。钩得贼招所云釖货。狱竟。大臣筵白 命录功。公上疏力辞。违十三牌。得允乃已。除左尹。疏乞解职。就沐。有佩符往来之 命。甲辰。拜御营大将。今上嗣服。即除刑曹参判。告病。三度加由。异数也。其冬。李凤翼上疏。持公急。 上严批斥之。公胥 命金吾。又有崔补者。踵凤翼而起。公迸出城外。 上命来待政院。促召数辈。公不得已入侍。 上曰。予观历代谗人。每不出将相。将相权重。为人上者。易疑故耳。引周亚夫,马援事。反覆数千言。且曰。卿以名武。历事 两朝。为国之忠。岂待予言。手赐所纳 命召。使佩以出。林柱国等。又连疏搆公。公复胥命陈疏。请与凤翼等对卞。 上批优渥。三遣太医视疾。掖隶持珍剂 御膳。来问安否者。交于路。乙巳正月。大司谏俞命弘。发绝岛栫棘之 启。 上斥不受。三月。始许遆诸职。五月。因筵臣言。遂有远窜之 命。旋以廷玉诬招。就囚。时旱甚。 上祈雨社坛。回 亲临金吾。阅囚而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53L 页
首问公。公辨对甚悉。即 命移西间。大臣以下。同声争之。上皆严斥。前一日。彩虹起公第庭中。明灭者三。翌日公得释。又二日而雨。配岭南之昆阳。丁未七月。起谪中。特拜训鍊大将。 上临筵教曰。某以名武。见嫉尤甚。时人必欲搆杀。 亲临放释。知其冤也。公承召入京。上辞疏曰。乙巳以前。父母生之。乙巳以后。 殿下生之。父母之恩。人皆有之。 殿下之恩。臣独有之。 上赐优批。仍命入对。 上谕曰。向使卿陷于缧绁。予之过也。王府疏释。非但闷旱。保卿之道。不尔则难。既释之后。当复授将任。而恐重触时议。反害于卿故止也。公拜谢曰。搆臣罪者十馀事。而其中剑货一款尤罔极。乙巳秋。令捕厅更查。而迄三年尚未覆启。此尤臣难冒之端。 上顾问承宣。对曰。捕将吴重周。力为究覈而不得。大臣谓其老病而遆之。代以他将。而亦不得云。 上曰。苟有一毫近似。搆捏百计者。何不即覆启。卿之白脱一也。捕厅虽有故。不即覆启。台阁宜无不知。岂不论启。卿之白脱二也。自是。 恩眷日隆。历左尹,刑曹参判兼知训鍊院事,军器寺提调。戊申春三月。贼夜劫清州。杀兵使李凤祥,营将南延年。称兵为犯 阙计。公领兵阵阙外。都巡抚使吴公命恒。出征。大小军务。 上必咨公。一日 上召公至前。密书平大二字示之。公即取记注笔。书对曰。晟贼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54H 页
平日畏臣。不足虑也。且臣遣人。火清州军器。未知此计能行否。 上甚喜。盖西帅思晟。出贼招。而以智略名。 上忧之。故有是问也。时贼报日急。廷议将列兵守堞。兵不足则参用坊民。 上问。公对曰。今诸贼多伏城中。混坊民。闯机而逞。则为祸不少。且已伏兵于要害处。如是足矣。 上大以为然。即寝之。又欲使黄海兵使。领兵来。方发遣标信。公闻之。挽宣传官驻马。入告曰。此贼不过乌合。京兵自足扑灭。三南人心波荡。独两西稍安。徵黄海兵。则西民惊动。非计之得。 上曰。非卿几误事。 命勿徵。公在阵。昼夜不脱戎衣。拊循士卒。有病而号寒者。解衣衣之。军中感泣。贼平。 上临门受䤋。见军容整肃。谓侍臣曰。虽外寇。不难平。况小丑乎。仍目公曰。此吾良将也。吴巡抚还言。贼徒忌公。自相流言。某已被刺客所杀。今无所惮云。未久。鞫竖果有欲害公者。诬以罔测之言。既而自服。公胥命阙下。 上特送标信。使之偕入。执手慰谕。母夫人有疾。 上命间日归省。公上疏言。母有戒。不敢归。 批曰。嘉卿母训子有方。四月。策奋武二等勋。升资宪。封咸恩君。公始闻贼报。力请出征。 上倚公不欲远出。故不得与贼相当。卒以扈劳纪功。然始国内骚屑如沸。顾未有端绪。公𧨝捕贼世龙者。世龙断舌不言而毙。而贼惧机露。谋未集而遽起事。故败云。己酉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54L 页
拜判尹。夏。拜兵曹判书。正言沈星镇以骤擢论启。 上不允。公力辞不得命。勉行大政后。复力辞。称病笃。 上犹不许。后因大臣言。谕以予欲保兵判。岂可使之不安乎。告病至三度。特命许递。拜工曹判书兼都总管。未几。又拜训将。时有宫中埋凶之变。妖婢伏法。而端绪遂绝。公设机捕道昌之洛▣玉贞。次第取服正法。五月。昌庆宫失火。公急遣幕校扑灭之。驰诣昌德宫奏状。因言变乱后。巡捡不宜疏虞。请令三军门。加定将校军卒。暗行窥察。 上允之。遂为定式。相臣闵镇远上疏言甚危。公胥 命。纳 命召。还授而还纳者三。促令来待者四。而公终不进。 上于筵中。痛卞析。至曰闵相疏。殆同急书。大臣如此。奈国事何。更 命促召。遣标信。公不得已入侍。 上谕以不当以大臣过举引嫌。又曰。今闻玉贞埋凶。亦及卿家。前后被诬。可推此洞辨。仍手授 命召。公涕泣跪受。退而陈疏。复待命于金吾。久之。特下备忘。罢公职。而又 命勿出代。尝临筵教曰。戊申贼招。有受国再生之恩。决难动挠。必欲害之之语。其人岂非忠臣。虽疑嫉者。见此可以释然。而至以朝夕待变为言。甚矣。拜判尹。辞不就。 敬纯王妃升遐。未成服。 上特令承旨。书备忘。复授公训将。公恳辞屡违召。屡承严教。而终不出。时显命亡兄礼陵公。以大臣。言于 上罢之。叙拜判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55H 页
尹,总戎使。又特 命兼备局堂上。亦不肯出。礼陵公又为上言。臣于辛壬间。犹不知某之为人。自戊申后。深知其一心向国。舍之诚可惜。然思其保全之道。许递宜矣。 上曰。戊申后。始知不如予之知咸恩早也。遂引宋祖事。许递将任。手书赐公曰。曲循卿愿。许解将任。使卿作云台闲勋。脱有用于国。为干为城。体予保卿恃卿之意。成琢者。京城无赖也。诬告在朝公卿。以及于公。既廷鞫杖毙。而赵观彬继疏。构公罔极。公疏陈前后事实。凿凿有据。 上批曰。疑之勿任。任之勿疑。予知卿心。此等谗说。岂敢售于今日。除工曹判书。壬子夏。遭内艰。 上教曰。咸恩屡经事故。色养无多。今遭巨刱。予甚伤悼。该曹宜从厚顾助。翌年。 上使掖隶。赐御馔。仍问安否。翌年。又如之。服阕。诣 阙谢恩。以特进入侍。 上慰问甚挚。公哽咽不能言。秋。宴勋臣于映花堂。赐以银杯及 御制诗。询以军法车制。公对甚悉。乙卯正月十日。暴疾。卒于家。享年五十九。临没。无一语及家事。连呼 国恩未报。讣闻。 上惊悼。教曰。咸恩经历艰险。尚有筋力。暂休其身。欲为复用。岂意失吾良将。仍 命丧葬诸需。依旧例举行。待服阕。收用其后。又因筵臣言。 赠左赞成。咸恩府院君。遣礼官致祭。以其年三月。葬公于公州佳佐洞癸坐之原。前夫人祔焉。公姿貌精悍。才气英迈。䨥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55L 页
眸烱烱射人。每揽辔登阵。双肩竦耸如飞。观者畏之。弓马拳勇。世无能及者。谙熟山川道里险阨形便。至若器械制造之法。刀鎗技艺之末。无不旁通。其为将。明赏罚。慎好恶。幕府将吏。必仍旧用之。未尝换易私人。虽罪废时。蹈籍无状。或陷以危言者。往往检置幕下。不以介意也。事母夫人甚孝。出则大将军旗鼓。入则婴儿戏。以娱其意。廪禄邑馈。皆纳于母夫人。而不以私妻子。内外穷族。必收恤之。缌功之亲。待而举火者十数家。其莅邑。婚丧过时未举者。必捐捧以助。故有士族女感公德。手纺绩致衣资。闻公丧。劝其夫千里吊赙云。常感亲临放释之恩。遇其日。必设酌如晬饮。为感君恩。慨时世二阕词曰。报了报了。圣主鸿恩报了。此身虽死。何以尽报了。玆生未报恩。后生当报了。又曰。慨然者人也。一片丹心谁复知。为国一死庶几乎知。知而不之知。是以悲之。所著有关西节要。若干卷。藏于家。前夫人晋州柳氏。学生祐女。有妇道。卒于癸未五月二十二日。寿三十五。有一子希逸县监。继夫人顺天张氏。兵使汉相女。希逸一男埴县监。以太学士李公德寿所为状。谒显命。乞为请谥之状。显命忝在同盟之末。义可辞也。诗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人美文王之化。而言其育才之盛如此。恭惟我 肃宗大王简公于布韦之中。而储之于韬靲之列。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56H 页
所以培养成就之者甚勤。卒能为世良将。效缓急之用。惟其名大盛而忌随之。出入机阱。盖十死而一生焉。则又我 主上殿下明照而仁覆之力也。观公始终。而圣神继承之盛。亦可以徵矣。显命尝于筹堂。从容问公曰。公之受知于 上。有由乎。公曰。森。亦未之知也。抑 上潜邸时。以总府堂上。与森伴直。有内赐珍馔。要森共餐。森辞焉。诸僚堂。皆以王子坐府。不敢由正门。森独由之如常。 上怪而使人问。森对曰。既忝堂上。压尊而改旧例。非吾所知。此或当 上心乎否。戊申之难。公以训鍊大将。阵于阙门之南。亡兄礼陵公以御营大将。阵于阙门之东。每有急报。二公皆裹甲登殿。密勿前对。退则执手涕泣誓死。至今追思。如昨日事。而二公皆已下世。迂腐如显命者承乏。苟充于中权之寄。俯仰伤怆。涕不胜收。谨依太学士之状。撰次如右。以谂于有司。
锦城大君谥状
呜呼。事有屈于一时。而伸于百世者。盖天道有必复之运。神理有为善之报。虽迟速有时。要其归则终于伸而已矣。锦城大君以 王室懿亲。当 庄陵揖逊之时。与六臣者相先后死。其贞忠大节可以争光于日月。何其烈也。 肃宗戊寅。命复 端宗位号。褒赠六臣而俎豆享之。甚盛举也。独公人无为之言者。忠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56L 页
义之郁于泉壤。盖二百有馀年。而今卒大伸之。所谓天道神理。于是乎可徵。而迟速之时。亦有命数存于其间也欤。谨按公讳瑜。 世宗大王第六子。 端宗大王之叔父也。 端宗即位之三年乙亥。传位 世祖。以丙子正月。出居于公之第。而六月。成三问等死之。即所谓六臣也。于是。 端宗逊于宁越郡。公则安置顺兴府。未几。公与顺兴府使李甫钦又死之。实三问等死之之翌年丁丑也。初。公至顺兴。与李甫钦相对。慷慨流涕。以珊瑚缨赠之。遂潜结南中人士。为复 上王计。一日。公召甫钦辟左右。使草檄。顺兴官奴。匿壁中听之。交通公侍女。窃檄草走。有▣川县监者闻之。遆骑三四马。急追之。夺其檄。先入京上变。于是公与甫钦被收死革。顺兴府南士坐死者亦多。此公之死事始末。而事迹不详。其见于鲁陵志。海东野言者。大略然也。 当宁戊午。公之裔震秀。投匦吁冤。 上议于大臣。始命复官褒赠。一如六臣。所以旌忠劝节者。庶几无馀憾矣。呜呼。人臣尽忠所事。往往欲力夺天定。卒至于杀身湛宗而不悔。盖天理民彝。发于至性而不容自已者也。若公与李公者。亦岂昧于天与人归之会而然。且为此者。特尽吾之性。而成吾之仁而已矣。今我 圣上特命昭雪幽冤。光加阐扬。即 肃考未遑于戊寅者。而亦所以仰体 世祖后世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57H 页
忠臣之教也。 圣神继述之盛。于乎至矣。配完山府夫人崔氏。景节公士康之女。公之被祸也。夫人有遗腹子孟汉。侧室子铜。孟汉子。连长。始子孙废锢。 中宗己卯。特命收叙。赠孟汉咸种君。封连长东平君。岂或静庵诸贤所建白也欤。自东平以后。八九传而孙仍不繁。震秀即其十世孙也。公墓无传。崔夫人墓。在清州巴岘卯向之原。即其傍。设坛祭公云。呜呼。公胚胎圣化。其生质之美。德行之懿。必多可书。而国牒家乘。皆无可考。独敬斋河相国演。为公承恩亭记。略曰。公德器清曜。有雅量高致。出辞气。无一点之尘。又曰。敬慕 先王之念根于中。而蔼然于言外。其所树之卓。岂曰无所本哉。大臣议并请褒赠李甫钦。而甫钦无子孙。震秀将以其 教旨。同藏于公庙。尤可悲也已。显命待罪铨官。尝草震秀 上言覆 启。今震秀以请谥之状。见托。有不可辞。谨序次如右云。
归鹿集卷之十七
 遗事
  
幼子巨望遗事
余年二十五乙未之十月十九日。始举一子。生有巨人象。叔氏以巨望肇锡。儿生之夜。妇翁有虹日之梦。故余则以载光名之。而常以巨望称。儿之初度。用俗例。以饮食戏玩之具陈之。儿先执册。后取笔墨。他不顾焉。余时詑于人曰。儿虽功业不及于挈金戈。取俎豆之曹王。当不失儒素家风。盖甚喜之也。儿三四岁。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57L 页
余以赵松雪所书赤壁赋与儿。指某字曰。此某字。儿时口不能言。而心受之。随问辄指。默识几数百字。余故乱其序。而杂问之。则儿必熟视而后指之。虽兴与子于字之相似。而未尝错也。余又教以书字。凡执笔行墨之法。言下即悟。而亦甚嗜之。遇纸墨。辄请书。得木筹横竖作字。而点画长短。无所失焉。儿又能知顺适亲意。余尝使之勿近阿睹中物。儿终身不敢近。或强与之。则受而投之地曰。父嗔之。病时药虽苦口。余谕之以利于病则饮之。至于涕泣而受针灸。盖其才与行。已有兆矣。余虽嫌其速成。一任其敖荡不教。而其期望之深。当何如也。庚子四月初五日。随其母之外氏第病。一日。请敀见父。及敀。知觉已昏。遂以浴佛日夭化。儿年方六岁矣。儿之去时。忽来余侧。索所受千字。长跪读数遍讫。掩卷请退。父子幽明之诀。即在是矣。儿故心动。若有恋恋意。而余顽不之觉也。呜呼痛哉。昔朱受之夭死。朱子请铭书言。其幼而好弄书册。若受之者。得年过三十。又尝受教于名父。其言行可纪者多。而此犹见称。则况吾儿未离襁褓。而其敏悟善学。非直好弄书册而已者乎。已托锡汝志其圹。而其文犹欠详尽。故又为之记。儿之藏。在杨州海村先府君墓左短麓。从兄成甫妻坟之南数十步云。
归鹿集卷之十七
 谥状
  
蔡湖洲谥状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58H 页
我国家 仁,孝,显三朝为最盛。当是时也。盖亦有所谓党目者。然其用人也。则惟贤与才是取。不以好恶同异局之。故士皆知所劝。而蔚为明良之会焉。呜呼。今之时无此道久矣。余读湖洲蔡公状。仰怀 祖宗盛际。为之三复太息也。公少年以文章进。其在当路诸公间。不苟同也。亦不苟异也。泊然若无意于进取者。顾名日益盛。位日益隆。遂以大冢宰大学士终。此在公固有以致之。亦可以观世道矣。公讳裕后。字伯昌。湖洲。其号也。蔡氏出平康。远祖松年。为高丽平章事。入我 朝。世袭簪组。高祖讳仲卿。折冲将军行龙骧卫副护军。曾祖讳兰宗。司宪府执义。祖讳庆先。弘文馆应教。考讳忠衍。成均进士。隐德不仕。以公贵。 赠吏曹判书。妣 赠贞夫人顺兴安氏。县令士说女。以己亥四月生公。公生有奇才。挺然特达。甫成童。华闻大噪。光海癸丑。李完平元翼谏废母。被谪。判书公约郑泽雷等上疏争之。适病。命公往。承旨见公怒曰。童子何知。公抗声读疏。辞气激昂。观者大惊。十七。中生员。十九。丁判书公忧。二十三。擢辛酉别试文科。时光海政乱。应榜者皆纳贿。公耻之不应。及癸亥。 仁庙改玉。始赴 殿试。擢第一人。例授成均馆典籍。迁刑曹礼曹佐郎兼知制教。自是虽他迁。常兼三字衔。以绣衣。廉察岭南还。拜礼曹正郎兼春秋馆记注官。出通津县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58L 页
监。丁母夫人忧。服除。选玉堂。为修撰,赐暇湖堂。湖堂者。所以储养文望者也。移司谏院正言,司宪府持平。转献纳,直讲。出为北评事。又以献纳。召还为校理。拜吏曹佐郎,正郎,兼校书馆校理,侍讲院司书,文学。宰星山。升礼宾寺正。移司谏,应教,辅德。间为义州。搜括御史。迁议政府舍人,兼春秋馆编修官。丙子乱。 上御崇礼门。公以执义。独 启请斩元帅逗留者。兼体府从事官。扈 驾南汉。斥和议。且言台官从事体府。为体貌所拘。不能驳正庙议之非。请递。不许。 世子北行。以宫官从。又以司成。充书状官。赴沈。夜从诸宫官饮。醉诵哀江南。相与握手泣。既又放声哭。遭虏啧。谪江西。 孝庙即位之三年壬辰。 世子将齿学。宫官李尚真疏。论大提学尹顺之不可为博士状。公以右副承旨。超嘉善阶。遂进秉文衡。时才彦林立。文苑多宿望。而莫或先之。盖公议所推者然也。自此主一世文盟者。殆十年。癸巳。撰 仁庙宲录。庚子。撰 孝庙宲录。始 仁祖。以 宣祖宲录。多贼臣诬笔。命公撰别史。以正其谬。于是三朝金匮之文。皆出公手矣。 孝庙戊戌。进资宪。 显庙初元庚子卒。得年六十六。公志操贞固。韵致萧散。平居杜门罕出。日以诗酒花竹为娱。虽处举世标榜之中。而人不能窥其通介。独以文学结主知。立朝四十年。致位崇显。而危辱不加。至今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59H 页
士大夫皆称湖洲而不名焉。何其盛也。自通政阶以后。践历益多。吏曹礼曹(十一字缺)判,工曹参判,判书,大司谏,大司成,副提学,大司宪,都承旨,汉城府左右尹,议政府右参赞。兼带则 世子副宾客,春秋成均馆,中枢敦宁都总府,内医院奉常寺提举。凡一官而屡经者。或至数十馀。不可尽书。外职则南原,全州。皆有去思碑。公尝以大司谏。谏 孝庙撤民居营建万寿殿。 上怒甚。就官案中。签黄公名以下。自是偃蹇数年。然前后奖擢。皆在 孝庙朝。其为大司成也。特下二银盘以宠之曰。非以侈矣。欲其久也。非以酒矣。欲其和也。惟尔师生。用彰厥义。式敬勿替。仍命宣酝。其恩遇类此。公病革。 显庙闻之。命内局。继珍剂。医问交道。既没。赙赠如礼。葬于杨州龟岘庚坐原。前夫人全州李氏。完礼府院君曙女。后夫人坡平尹氏。参议民献女。俱无子。取弟振后子时龟子之。后以公宁国原从勋。 赠左赞成,判义禁府事。公廉洁自贵显来。不增一椽亩。所居不蔽风雨。里巷中蹑屐往来。遇之者不省其为贵人也。所著诗文多散失。若干卷印行于世。其为诗。逼唐人。骈俪尤绝艺。先进钜公如洪鹤谷瑞凤,李泽堂植,李白洲明汉诸公。无不啧啧称赏。赵沧江涑。公得意友也。尝曰。湖洲醉后吟诗。望之若神仙人。 肃庙览公集。题诗曰。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59L 页
历事三朝礼遇殊。平生诗酒自为娱。观文益觉文章信。于此其人可想夫。呜呼。士终身搯擢为文章。不见知于世。则庶几有遇于后世之子云。而不能得者多矣。若公则生际休明。既有以大鸣国家之盛。没又蒙被衮奖。云翰炳然。可以不朽公于千载之下。又何其盛也。谨依家传。序次如右。奉以献于太常氏。
判书李公谥状
上之十三年丁巳四月六日。户曹判书李公捐馆舍。公历事三朝。甚著忠劳。少年激昂锋发。晚益老练。明习 上倚任之甚笃。讣闻。临朝悼惜。赙赠如礼。又闻有老母。 命终身赐廪曰。念旧优老之意也。公位在崇秩。法应有谥。公之孤昌元。以请谥之状。属显命。显命故人弟也。自少侍公于诗酒笔砚之间。既又周旋于廊庙吁谟之末。知公平生本末甚详。虽不文。不敢辞也。谨按。公讳廷济。字仲协。富平之李。出高丽三重大匡壁上功臣希穆。高祖讳继禄。以 宣祖朝正言。倭乱。与李月川廷馣。同守延安城。录从勋。 赠吏曹参判。曾祖讳德纯。稷山县监 赠吏曹判书。祖讳以载。隐德不仕。 赠吏曹判书。考讳世维。承政院左承旨 赠议政府左赞成。以公贵也。妣贞敬夫人潘南朴氏。学生讳澬之女。锦溪君讳东亮孙也。公天资颖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60H 页
达。始学语。能解文字。五岁。授唐诗。一日见客来曰。白玉谁家郎来矣。其敏悟类此。叔父忠肃公讳世华。爱重。公尝言大吾门者。此儿也。弱冠通经史。出游场屋。辄能屈曹偶。己卯。中司马。庚辰。擢文科。选隶槐院。时政府修舆地。辟公为司录以管之。出为栗峰督邮。荐授承政院注书。癸未。升典籍。移礼曹兵曹佐郎。又移侍讲院司书。以特命。按查北路贪污守宰事。道拜持平,司书。疏请招延正士。导迪储宫。 上嘉纳。乙酉十月。 上忽下禅位之命。公上疏争之。又求对 东宫。请至诚感回。东宫连呼司书曰。将若之何。余欲席藁。伏协阳门外以须命。公对曰。事必有渐。先以疏吁。继之泣请。不得然后出閤未晚也。东宫使之出议大臣。大臣亦以公言为是。东宫三上疏恳辞。 上始收还前命。是夜。东宫赐对曰。宫官善导。余得有反汗之命。欲与同此庆喜也。仍赐柑橘。自是不他迁者久。 上谕筵臣曰。 世子欲久留此人宫僚也。既又移台职。入谏院者三。宪府者再。丙戌。以书状。赴燕还。佐畿幕。复入为正言,持平。以绣衣。廉湖南。多所釐革。民赖之。除文学兼知制教。入玉堂。为修撰。有诋毁新录者。公辞不出。时赞成公在银台。 上面谕令劝出。公感激应命。差接慰馆。出东莱。辛卯。丁赞成公忧。服关。除星州按覈御史。时星州有疑狱。久不决。 上问大臣曰。李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60L 页
某曾按北狱。以明敏称。予意无踰此人者。特命公。公以母病辞。且言有嫌。 上特许之。升侍讲院弼善。出为宜宁县监。勤抚绥。变其犷俗。以馆职被召。民欲遮道。不能得。各持缗钱以赠。公笑不受。民敀以竖铜碑。除司仆寺正,成均馆司成。再除辅德。乞养出杨州牧。数月。以司谏内迁。时朝廷进退。公亦遭黜放。迹西湖若将终焉。戊戌。出宰洪阳。洪弊邑也。公孜孜为治。充积逋。填阙伍。改田案。修学教。废坠咸举。秩然可观。公尝自言吾于洪阳。虽谓之再造可也。 景庙朝以执义召。路改玉堂。升应教兼春坊南学教授,宲录兼春秋。取圣学辑要。敦孝友一条。演成册子。具劄以进。 上嘉奖留中。又于东宫讲筵。论文山策诚字。反复言之。 世弟欣然以为如有得也。有御史褒闻公洪阳治绩者。特升通政阶。历户礼曹参议兼宲录堂上,同副承旨。出为庆尚观察使。律己严。听讼明。戢商侩流。宫房差人怙势者。一路肃然。有不悦公者。疏诋甚丑。至谓赙问赵泰采丧。公尝论泰采有宿怨。世所知也。拜大司谏。又除兵,礼,刑三曹参议。并不就。公与一镜忤。时一镜张甚。及公拜湖南伯。为其党李师尚所劾遆。拜参知移大谏。 景庙升遐。 上初即位。公以左承旨。掌礼大丧。仅节纷氄。公酬应有条理。间为上言。初政宜敦召儒贤。以成就圣德。 上赐文皮以奖之。擢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61H 页
授平安道观察使。有论其太骤者。公力辞。 上屡降严教以迫之。不得已应命。及陛辞。面谕曰。得卿守藩。予无西顾忧。公以边地专尚武事。非所以教民亲上死长之义也。选儒生课学。饬列邑养士。有成法。购燕肆书。资士取读。设坛箕宫故址。立碑以记。买田一区。用殷尺画井田。岁收粟米。供箕庙粢盛。所荐文武士三人。上饬两铨甄用曰。此李某所进也。及罢敀。箕人立生祠以享之。丁未七月。 上黜党人。进用善类。公自坡山承召。拜汉城府左尹兼金吾备局堂上,承文活人提调。移都承旨。遆拜刑曹参判。以大司谏。疏论闵镇远罪重罚轻。又移知申时。则戊申春也。麟亮乱起。 上夜以畿辅节命公。且授卒千人。以备非常。公募壮士。置幕府。得民兵数千。分屯要害。孔岩,松坡五十里之间。旗鼓罗络。声势相应。一日城门昼闭。中外汹惧。公状请开门。以镇人心。又请遣近侍。安集畿民逃散者。凡所措画。动中机宜。 上见公状。辄称善曰。予于畿藩无忧矣。乱定。除大司宪。疏论尹得和,权赫等护党之罪。连除大司成,礼曹参判,典医监提调。己酉八月。 上召三公六卿及四五宰臣将。区别李颐命等四罪轻重。独公抗言力争。会除都宪。复疏申前说。 上严批。命补湖西伯。既已寝前命。只罢其职。叙拜户曹参判,济用监提调。 宣懿大妃丧。蕫役山陵。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61L 页
以劳。升嘉义兼同春秋副揔管。辛亥。迁 长陵。以书纸榜。加资宪。拜工曹判书。移刑曹判书,左参赞。癸丑。以赈恤堂上。监湖仓赈粥。又拜刑判。多疏决滞囚。 上尝批公查启曰。举律恤刑。可谓得体。移左参赞,户曹判书,尚衣提调。乙卯冬。特旨擢授判金吾。阶崇政。 上谕诸臣曰。 先朝玉署旧臣。惟某在。故有是命。因事罢。叙复拜判尹,瓦署提调。疏陈母年笃老。乞终养。优批不许。遆拜右参赞,礼曹判书。以知中枢府事。上保圣躬疏。惓惓忠爱。有老臣体。此其绝笔也。前公卒一日。母夫人晬辰也。母夫人制送新衣一袭。公服之。将入拜。病不能兴。抚之泣曰。此吾百岁母手中线也。闻者悲之。公疏通英果。昂昂有胸中气。少从先生长者游。先生长者。多期许之。公始入堂后。 肃庙临鞫巫蛊狱。威怒震叠。诸问郎。惶怖不能出问目如 上旨。上顾公曰。尔读尔所记。公即前读。 上曰。奇才奇才。自是受眷知。公亦感激自厉。及入台。侃然持风裁。尝以正言。从上谒 文庙。升帐殿读启。至尼舍毁撤事。公慨然指一两。辟入两斋曰。此 显宗大王撤佛宇移搆者。扁额在彼。 上改容即允之。其激切动人主如此。崔相公锡鼎。以药院事被严旨。出城胥 命也。公上疏有曰。元老进退。置之相忘之域。椒房封爵。乃在静摄之中。批旨甚严。公即引避。语益峭硬迫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62H 页
曛。批不下。人皆为公惧。既而赐例批。翌日。以觐亲陛辞。 特赐九剂以宠之。人于是益知公受知之深。而逮至 当宁。公立朝已四十年。益谙习典章。闲于事务。历试内外。蔚有成绩。以此 上眷日益隆。而公遽没矣。方 景庙辛壬。一镜当涂。作气势。士大夫多附之者。公耻之。尝语亲知曰。吾辈当以辅导 圣上。保护 世弟。为第一义。今不裁抑一镜。后必思吾言。公坐中。有言一镜自许为元勋者。公奋曰。自点。独非元勋乎。其植立不挠如此。而及至丁未汇进之时。言议离合之会。则辄复逡巡曰。筋力奔凑。鞠躬尽瘁。是吾志也。公喜诗酒。往往剧醉高吟。风流谐谑。顾内行甚修。笃孝友。严于辞受。却昏夜苞苴馈。不营一椽屋。僦居以终身。其为度支。丝毫不妄费。曹储白金。增至十万。始忠肃公掌邦赋。以廉白称。人谓不坠家声云。公享年六十八。墓在长湍。公元配吕兴闵氏。后配延日郑氏。郑夫人自公没之日绝食。二十二日而终。大臣筵白旌其门。有三子景元县监。先公夭。昌元都事,会元文科正言。皆闵夫人出。略撮其家状。以请易名之典。
吏曹判书郑公谥状
公讳世规。字君则。自号东里。东莱人。其上世。有讳穆。丽朝左仆射。入我 朝。有讳可宗。礼曹判书。生讳守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62L 页
弘。大司宪。再传至讳洪孙。武科都总经历 赠左赞成。生讳振。礼曹佐郎 赠领议政。生讳彦信。右议政。尝以咸镜道都巡察使。讨平叛胡尼汤介。事载国乘。生讳慄。 赠左赞成。 宣庙己丑狱。议政公横罹不测。号哭不食。呕血而卒。李文忠公恒福。作词哀之。见白沙集。赞成公娶原州元氏。左赞成继俭之孙。 赠参判虎俊之女。 赠贞敬夫人。寔为公考妣也。以万历癸未二月十日生公。公生有异质。幼不好弄。十五六。从游先生长者。癸丑。中司马。戊午。 除禁府都事。例升司宰直长。辛酉。丁母夫人忧。先是。公入试场。试场乱。考官召公谓曰。君望士也。可以调剂乎。公辞谢而出。遂不复赴举。及服阕。益无当世意。甲子。 除礼宾直长。不肯起。适适变报至。扈 驾至公州。贼败。吏曹郎。坐客舍门。令曰。扈 驾来者。后当有赏。咸来记名。公耻不肯。后升司饔院主簿。迁司宪府监察,刑曹佐郎。拜和顺县监。以治最。连有表里之 赐。遆拜户曹佐郎。拜义城县令。未久。以亲嫌遆。除军资判官,刑曹正郎。拜安山郡守。以病遆。丙子。 命荐进人才。以德行荐公者十五人。 上欲先试方面。问议于朝。金公尚宪以吏曹判书。献议曰。德行。四科之首。论道经邦。尚且有裕。况一方伯乎。遂擢拜忠清监司。是年冬。虏兵骤至。 上入南汉山城。公闻变。即檄召兵使营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63H 页
将等。期会稷山。公自领左道兵。以右道兵隶兵使。以为连营进兵计。兵使不及期。公独以左右二营九千兵。进据水原山城。在道。军中夜惊。右营兵皆散。公据胡床不动。既已散卒复集。到龙仁望客岘遇贼。进至险川阵山上。公望见南汉帅旗。遥拜洒泣。启奏进兵状。且进御供雉鲜。时南汉被围久。八路觐王兵未有至者。内外阻绝。上下危惧。启至。 上使播告守堞将士。将士为之增气。有数百贼骑犯阵。会日暮。相对而阵。夜深贼潜遁。翌晓。贼大至。分三队前后迭进。公聚军粮作台。坐其上。号令督战。贼再进再退。既已贼腾突入阵。阵将溃。有驿卒以马呼曰。犹可以溃围出。公不应。卒既去复来。呼益急。公令曰。复如是者斩。公庶从弟世望。傍立被箭仆。仍抱持公坠悬崖。世望死。公则左臂折。绝复苏。时夜深。贼已烧阵去。有一卒过之。见公流血坐积尸中。持公泣。适有逸马自至。卒扶公上马。公创甚。骑且坠。又遇一卒扶拥以行。自安城驰入清州。将收散卒。为更举计。闻 大驾下城。驰启待罪。 上谕令安心察任。以济国事。时台阁论两南道臣败军之罪。公不自安。又上待罪疏。 上答曰。卿以书生。不顾强弱。最先赴乱。几死仅免。卿之忠义。予极嘉叹。卿少无可耻之事。勿为控辞。其后宪启。又追论公不已。 上终不允。入为户曹参议。 除安东府使。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63L 页
庚辰。遆拜五卫将。辛巳。拜全罗监司。特命加阶以送。陛辞。 上引见问丙子赴乱事。对曰。臣战败偷生。当伏军律。且臣初非有先赴之意。约与本道兵使及庆尚,全罗,江原监兵使。三路并进。以分贼势。及到水原。宣传官持体府传令。督令进兵。故臣果先赴矣。 上曰。真长者之言也。又问卿全军陷没。以卿谓必死。何以得生。公以实对。 上嘉叹。命二卒救公者免役。是年。湖南大饥。公措置有术。民赖以活。满瓜。特令仍任。未几遆归。拜开城留守。自点以大臣赴京。公据古例。不躬迎。见忤。上辞疏。 上特命超拜工曹判书。乙酉。移拜刑曹判书。以谢恩副使。赴燕还。拜全州府尹。自点欲因事搆公。嗾两司请拿。屡启不允。且赐韵会一部。盖 上知公无罪。故特颁之。以微示意也。丁亥。拜汉城判尹兼都总管。又移拜刑判。以大司宪。因微事。为不悦者所效遆。己丑。叙复。拜都宪。遆拜西枢。是年秋。 仁祖宾天。权察工曹判书。既成服。特命仍带兼山陵提调。既已拜户曹判书。自 山陵。移管 国葬都监。以大舆长杠折伤。被拿即释。以病遆。拜咸镜监司。时北路凶荒。 上召问公赈救之策。公指陈区划事宜。 上皆从之。辛卯。瓜遆。拜刑判。旋移工判兼都总管,知义禁。壬辰。拜吏曹判书。以金吾议谳。逆 上旨。被严教。夺告身。未久特叙。以知枢。复拜吏判。公三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64H 页
疏固辞。 上答曰。卿之才德。拣在先王。越至今日。理宜显庸。孰曰不可。时校理李泰渊。以侍女事上劄。 上震怒谓泰渊听侍女父请嘱。䝱制君父。公以特进官。入侍 经筵。进曰。泰渊以儒臣。有闻必陈。岂因请嘱而然也。况䝱制君父。人臣所不忍闻者。向者成以性以谏启争执。亦被䝱制之教。是两臣者。固不足恤。而勒定臣下情外罪名。诚未安。 上善之。赵公锡胤以亚铨。上辞疏。语逼公。 上怒窜赵公。公屡疏得遆。拜参赞。都宪论李应蓍关节事。与掌令成台耇议牴牾。俱引避。 上遆台耇。未几。又连除都宪,参赞。移刑判。据法争重囚出入死。被劾递。其后屡有参赞,都宪,知枢之命。皆不就。甲午。赴江都。 上召问公保障形便。公以为西南北皆有镇堡。而独东面一带。荡然无备。升天,燕尾,甲串,广成诸津。皆可设镇。不然则已事可鉴也。指划甚悉。 上称善。然众议矛盾。不能决。后皆设镇如公言。遆拜刑判。自是。五拜知枢。三拜参赞。皆力辞。而前后所历兼带诸职。不可尽书也。家居七年。以辛丑六月二十五日。考终于正寝。年七十九。葬于长湍分池川坐乙原。公初娶海州吴氏。直长启彦女。再娶全州李氏。监察以忠女。生二男六女。男长儋郡守。次侯副司果。女适崔晠,尹义美进士,李硕勋县监,李国均,申混修撰,李殷镇进士。儋三男四女。侯三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64L 页
男二女。崔晠一男二女。尹义美二男一女。李硕勋一男三女。李国均一男一女。申混二男二女。李殷镇一男三女。内外曾玄二百馀人。公幼有至性。见邻儿辱人父母。绝不与交曰。不有人亲。是必不有其亲者也。及长。敦孝友。丧祭务尽哀敬。公早孤。伯父都宪公教养之。公事之如父。其卒。服心丧三年。 国恤。使夫人望阙举哀。缟素终三年。其笃于人伦如此。公长身秀貌。言议持大体。一出和厚。顾内守严确。有不可犯者。尝于筵中。见将臣辞职。手自解命召。置 上前。进曰。殿下不威武。使将兵之臣。乃敢尔耶。左右变色。方南汉之急。方伯连帅多拥兵迟回。公以眇少书生。独能提孤军。直薄城下。战天下强寇。何其壮也。虽众寡不敌。卒至陷败。然其忠义奋发。以身殉国之志。皎然如日。若其不死则天也。自是显被两朝知遇。所以眷注而礼貌之者甚隆。当是时也。盖亦有所谓党目者。然公起荫吏。处勋贵诸公。言议同异之涂。而历践内外华膴。辄居前列。遂至于进秉铨衡之重。呜呼。 祖宗盛际。所以用人者如此。国岂有不治。士岂有不劝者。而亦以公行孚于人。忠著于国。有素故然也。猗欤盛矣。谨撮其家传为状。奉以献于太常氏。
松斋先生谥状
公讳忠。字恕卿。姓韩。号松斋。 中庙己卯辛巳间。与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65H 页
赵静庵诸贤。后先被𥚁。国人至今悲之。韩氏。出清州。以丽朝统合三韩三重大匡太尉兰。为始祖。世有闻人。有讳自强。领护军。是为公曾祖。祖讳智。监牧官。考讳昌愈。长兴库主簿 赠吏曹参议。娶生员姜哲孙之女。成化戊午生公。生而岐嶷异凡儿。七岁。监牧公指路傍堠。使赋之。应口对曰。长生几阅行行客。闻者奇之。有使星过里中。人皆聚观。公曰。彼亦人耳。何用观为。十数岁。文思日进。出入场屋。称神童。侍母夫人疾。不解带。先尝药。钓鱼以供厨馔。稍长。取小学心近等性理书。入山寺。昼夜诵习玩索。端坐如泥塑人。两膝皆穿。常曰。业精在勤。岁月不可失也。庚午。中生员第八人。癸酉。登别试壮元及第。例付成均典籍。拜司谏院正言,礼曹佐郎。己亥。又拜正言。入玉堂。为副修撰兼知制教。拜兵曹佐郎。迁吏曹佐郎。特授司宪府持平。以未准资。上疏辞免。兼陈时弊。 上嘉纳之。戊寅。升吏曹正郎。 上以铨注公平。升拜应教。时南衮以宗系辨诬使赴京。阴崖李公耔为副。公为书状。兼司宪府掌令。公素嫉衮奸邪。在道不与言。李公曰。同事万里。岂可存畦畛乎。衮有疾。至为之调药。公曰。这汉必赤士类。终不改。衮衔之次骨。至邀善卜者。问公平生吉凶。呜呼。此𥚁所从来也。时天子幸陕西榆林关。去京师千馀里。衮欲径还。公执不可曰。君命其可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65L 页
弃乎。独立阙庭。抗章不退。礼部尚书毛澄,郎中姜龙感公忠恳。议于诸阁老。公又与衮等日诣礼部。呈文辨争。公所制文。尤多诸阁老叹赏。覆题准所请。令学士杨廷和草制。戒之曰。无见笑于文献之邦也。于是中朝士大夫。皆愿识面。馆外车马填咽。莫不称啧曰。此人不合在小国。虽求诸中国。未易得云。及还。 上嘉之。赐土田臧获。衮引功归己。公亦不较也。己卯。特除弘文馆典翰。俄升直提学。七月。阶通政。拜承政院同副承旨。转至左副。公家在南山下。有洞壑之胜。公退与赵静庵,金冲庵。设大衾长枕。同寝处。讲论太极性命之理。格致修齐治平之道。尝曰。在朝与诸贤。戮力王事。在野与遗逸。讨论经史。无非行道济世之心也。荐进申灵川潜,金老泉湜,李滩叟延庆,朴江叟薰诸贤。相与左右启沃。 上亦虚心采纳。明良之会。凛凛向至治。而士林之𥚁已基矣。衮等渊毒阱狠。闯机将发。惮公刚直。先黜公为忠清水使。是年十一月十五日夜。神武门之变作。公闻静庵杖配绫城。单骑往迎锦江江上。和诗为别。而拿命继至矣。公既就狱供曰。生长草野。徒知读古书。居家孝友。立朝忠义。凡所怀抱。诚心陈达而已。与赵光祖,金净,金湜,金絿等。虽同朝相识。实无朋比盘据。诱引后进。诡激成习之事也。命减死。流配巨济。逾年。安处谦之狱起。有黄瑞庆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66H 页
者。名在告中。衮以公之字恕卿音同。遂文致之。 上亲鞠知其诬。为之泣下。即命保放。衮揣 上意欲释之。阴使守卒矫制拉杀之。公天姿疏旷。志操刚方。奔义如狂。疾恶如雠。于人鲜许可。高自标致。闻人有善言。若自其口出。见不是。虽达官贵人。不直视。于书无不读。于艺无不通。在燕馆。学七弦琴。七日能传其音。诵诗二南以和之。无不谐叶。至于阴阳卜筮天文地理。亦皆旁通。尤善射。发无不中。被选湖堂。言于 上曰。此堂之设。将以培养士学。吾东方理学。不传久矣。愿得暇数年。与同僚之好学者。日夜切磋。以讲治道。又曰。今之士君子一遇毁誉祸福。便失常性。临难其能立节乎。居家敦友睦。穷族皆归之。常慕张公艺九世同居。以乡里旧第不能容众。卜居于州之南数里。多植松栗。名曰栗村云。公配姜氏。直讲胤女。生三男。长参文副司直。次参德 赠右赞成西清君。季参才宣教郎。参文三男一女。男宇,宙,寔。女李淑。参德三男。溥察访,沉察访,渊武正郎,策扈圣功。追封清溪君。曾玄以后。不尽书也。万历辛卯。 宣庙录光国勋。公参原从一等。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弘文馆提学,艺文馆提学,同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 当宁甲子。因大臣言。有 赠谥之命。时公之殁。殆二百年。而国家所以昭释。而褒显之者。于是乎无馀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66L 页
憾矣。呜呼。奸凶辈戕杀群贤。盗窃国柄。其富贵权势。盖尝震动一世。而今皆磨灭。为飞尘冷灰。其遗臭在人。人莫不掩鼻。而公之名则愈久愈光。昭昭乎如日星丽天。历万古而常新。自今视之。其得失果何如也。呜呼。为善者。可以知劝。而为恶者。可以知戒矣。谨依月沙李公所为状。撰次如右。奉以请于太常氏云。
鹤城君谥状
公讳完。字子具。姓金氏。系出金海。首露王之后也。世居灵岩。曾祖讳汉城。 赠左通礼。祖讳嗣宗。 赠工曹参议。考讳克祧。利城县监 赠兵曹判书,鹤川君。妣天安全氏 赠贞夫人。三世之赠。以公贵也。公在娠。全夫人梦虎入怀。 万历丁丑八月生公。生时白气满室。人异之。及长。气度雄伟。力扛鼎。射命中。丁酉倭寇再犯。以勇敢。隶全罗兵使李福男麾下。是年。登武科。戊戌。赴庆尚防御使高彦伯军。行至南原遇贼。与士人赵庆男等邀击。屡有斩获。转斗至獐峙下。独遌贼斩数十级。血染石上。至今称血岩云。明年。从全罗兵使李光岳。住南原。先是。判书公为韩德脩所诬。连己丑逆狱事。既白蒙 宥。未及出狱而卒。时公甫成童。誓复父雠。常切齿砺刃以胥之。至是。德脩以都元帅权慄幕裨来点兵。公将刺杀之。有为德脩泄其谋者。德脩逸去。兵使闻之。引出为德脩者。叱之曰。尔独无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67H 页
父者耶。遂逐之。辛丑。始调小坡儿权管兼团练使。掌输天朝所赐军饷。又随郑公光绩。朝京师。道遇射立刍者。射者问曰。尔国。亦有能射者乎。公曰。诺。遂取其弓。发九矢连九中。观者堵立称快。赠遗甚多。癸卯。为武臣宣传官。甲辰。除黔毛浦万户。丁未。拜南原判官。罢敀。遭全夫人忧。服阕。泣谓弟宇曰。义不与德脩共一天。所以隐忍至今者。徒以老母在尔。今复何俟哉。庚戌八月。徒步发灵岩。四日。入都。徂伏桥下。候德脩出射之。德脩坠马。呼曰。金完射我。盖德脩衷(一作裹)甲故得不死也。德脩告官。公就狱。讳不服。大臣议行查。灵岩郡距京为九百里。而德脩被射。前后数日。公实在郡中。郡守据此以讼其冤。乃得释。权石洲韠。携酒来慰曰。今之世不见此义久矣。或尤公不自首。南郭朴公东说曰。雠未复。徒死可乎。然德脩防患益密。公卒不得为其所欲为。终身以为恨。常抚釖泣曰。我死目不瞑也。乙卯。冠观武试。除高山里佥使。时西鄙有虏警。朝廷极选西北差遣。公与李演庆,李廓,金应河,李希建。一时受 命。人谓关西五虎将云。明年。升折冲。拜内禁将。寻除满浦佥使。修城池。缮器械。峙粮练兵。未期。隐然成巨防。有宰相托其私人于公者。其人怙势多不法。公杖杀之。宰相怒。与德脩党。搆公于赞画使李公时发。李公启请罪公。既已。李公悔见卖。遂与公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67L 页
交欢。庚申。解归。壬戌。除平安左道防御使。癸亥。改平安道防御使。留屯义州。冬。又改昌城防御使。时都元帅张晚。军平壤。副元帅李适。军宁边。甲子正月。适诈称有南寇。令公发所部前进。檄至薄暮。公拒不纳。翌日。乃整军徐行。至宁边界。闻适谋反。乃从间道。趍元帅府。先是。龟城府使韩明琏。以适令。率三千兵先发。使金孝信,康绰等。分领其兵。继后。孝信知明琏与适反。经趍肃川。与公会议。向帅府。被绰剑砟。不殊。公使弟宇。往喻孝信曰。公病矣。军不可一日无主将。若何。孝信解符授公。公使别将池继漼。代领其众。仍与俱诣平壤。张公握公手泣曰。我若枉杀公。岂有今日耶。盖公为满浦时。张公用谮者言。几杀公也。仍问曰。计将安出。公曰。适藉国家威灵。诱䝱其众。其中岂独无忠义之士愧恨欲自新者乎。晓逆顺。使开降附之路以携之。而我援兵日集。国事犹可为也。且适勇敢。明琏老将习兵。利在速战。其锋锐不可当。我以军蹑之。则贼势分矣。张公然之。 公为左先锋将。作书招谕。降者相续。公兵先到临津。贼已连破薪桥猪滩兵。入据都城。 上南狩公山。元帅召诸公计事。公与郑忠信,南以兴,柳孝杰,边潝,申景瑗等。班荆路次。定计。进兵据鞍岘。元帅部分诸将。以公守𡽹西。黎明。贼令其众曰。剪此而食。后两路蚁附而上。公当其冲。督战甚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68H 页
力。乘势蹙之。贼始披靡。诸将皆殊死战。贼遂大败。潜从水口门遁去。公与郑忠信,柳孝杰等。夜追及之。适已为其帐下所斩矣。 上还都。命录诸将功。封公为鹤城君。拜龟城府使。病不赴。以副揔管。拜全罗右水使。边将申宗述者。精缮军器。公以最褒闻。宗述故为内戚。台官疑公有私。劾下狱。 上遣御史朴潢覈之。一如公言。 命特释。丁卯。西寇急。监司尹暄。请公为别将。使之领兵。进保安州城。既而。复使还兵。一日夜。符三至。公未至安数里而还。则安州陷矣。朝廷将置公重律。既得实状。命以白衣从军。贼退。复副揔管。崇祯辛未。椵岛将刘兴治杀陈都督继盛。谋投虏。廷议议讨罪。除公新溪县令兼瑞兴防御使。坐事罢。甲戌。复拜副揔管,训鍊都正。旋拜黄海兵使。言者持安州事。不赴。明年。乞暇升辞。 上赐宴以饯之。还家。病数日。卒于正寝。实乙亥二月二日也。讣闻。遣官致祭。 赠兵曹判书。礼葬于海南县东北船山丙午之原。公为人沉勇慷慨。好信义。重然诺。能自立于忠孝大节。与人交。不以死生祸福易其心。其为将。赏罚信而号令严。视士卒如家人。人皆乐为用。所在得其死力。然公性刚。不能容人之过。虽达官贵人。往往面折。不少假。以故屡见摧抑。卒不克大用云。公殁之翌年。则丙子也。公与郑忠信。相先后死。于是国无干城之托。而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68L 页
虏骑已三日薄都矣。呜呼可胜痛哉。公娶灵岩崔氏。父曰复谦。生子。汝水北兵使。袭封海城君。继青松沈氏。父曰彦谦。生子。汝河忠义卫。侧室生子。汝海。女适郡守柳屹然。曾孙男女几数十馀人。多以武显。嫡孙世器。又为南兵使鹤林君。三世裂土受封。古所罕有者也。南溪朴文纯公尝铭公神道矣。谨就此檃𣕔。以为请谥之状云尔。
判书洪公谥状
公讳万朝。字宗之。礼山洪氏。始祖讳之庆。丽朝国学直学士。生讳侃。都佥议舍人。以直节著世。称洪崖先生。生讳侑。密直事。生讳演。宝文阁大提学。入我 朝。六世而有讳履详。司宪府,大司宪 赠议政府领议政。以经术德行。为 宣庙朝名臣。号慕堂。寔公曾祖也。祖讳𩆸。南原府使 赠议政府左参赞。考讳柱天。阳城县监。以公贵。累 赠至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 世弟贰师,五卫都揔府都揔管。妣 赠贞敬夫人安东金氏。同知中枢府事 赠领议政光灿之女。左议政文正公尚宪之孙。公以 仁庙乙酉十一月十八日生。生而颖秀。嶷然早就。中己酉司马。戊午增广文科。荐入翰苑。自捡阅至奉教。应 制。被高选。 赐貂帽华鞍。升典籍。迁监察,礼曹佐郎。庚申。连拜正言,持平,兵曹佐郎,北评事。出为咸平县监。以修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69H 页
撰召还。以事遭台评削黜。居数年。叙拜掌乐正。差 大王大妃殿进礼呈都监都厅。拜利川府使。旋坐罢。叙为司导寺正。拜江陵府使。未及赴。铨曹 启请。移拜安东府使。未几。还修撰。升副应教。迁检详。皆辞不就。时则己巳春也。公意不乐荣进。会有渭阳之祸。遂杜门屏居。庙议荐授义州府尹。勉赴之。既已。移拜忠清道观察使。公力辞不已。 严旨特罢。寻叙入银台。自同副承旨。转至右承旨。拜礼曹参议。时希载家延谥。会搢绅。公求差 鲁山墓致祭官以避之。拜全罗道观察使。未几。因事自劾递。拜刑曹参议。又自银台。按湖西节。旋擢拜江华留守兼镇抚使。甲戌。以微文夺告身。叙拜刑曹户曹参判。以谢恩副使赴燕。竣还。以同知中枢府事。移兵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内资提调。戊寅。连除都承旨,汉城左尹,同义禁。仍差备局堂上, 庄陵封陵都监堂上。出为平安道观察使。西关素称货窟。官吏多驵侩。府库财拥虚簿。公至则钩发。徵充如数。止诛首恶。而全活者数十人。时经乙丙大侵。养士之政。多弛废。公馆置诸生。礼饩廪。课工程。士风丕变。自中和。直走龙湾七百馀里。使星冠盖如织。沿路括牛马民间。赁载遆输无已时。民以大困。公出钱财。使各邑设厅立马。优其廪料。专责雇输之役。于是宿弊如洗。而至今踵行。遆归。西民立祠祭之。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69L 页
拜右尹,副揔管,兵曹参判,同义禁,冰库提调。以都承旨。再按湖南。俄以微事罢归。连拜刑曹参判,都承旨。皆不就。会关东大饥。择方面才。屈公授之。上临轩谕遣。公悉心区划。蕫敕属邑。凡所以扰民者。一切罢之。有军门屯监者。挟台臣作威。侵虐横城屯民。民怨诅流。移公按覈。得论军门。台臣果击去横倅。公上疏直之。 上怒致屯监王狱。重究之。党台臣者。谓公轻台阁发启。 上坚不听。因大臣言遆之。有秋曹除命。不赴。拜咸镜道观察使。北路又歉荒。公舡岭南粟哺之。民赖以活。立石颂之。遆拜礼曹参判。差 宣陵丁字阁重建厅堂上。又差备局堂上。丁亥。以都承旨。移司谏院大司谏。台臣李裕民发徽号之请。公上疏斥之。忤时议。宪启请罢职。持平林象德。即停之。为正言李乔岳所迎击。上下备忘。切责乔岳。特遆乔岳之职。连以末副拟。除公右尹,庆尚道观察使。公议洽然称盛德事。岭南素称烦剧。前此按道者。日夜不暇给。公剖决如流。案无留牍。往往清坐啸咏。老吏啧舌。以为近世所未有。公以各驿凋弊。给钱以万计。使之取息。以资人马往来道路之费。驲路少苏。居岁馀。以病乞解。上语筵臣曰。年老之人。不习水土。不可强也。遂 许遆。除礼曹参判,差备局堂上,槐院提调。移都承旨。复历兵礼刑三曹参判,同义禁,都承旨。公前后力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70H 页
辞备堂。至是因北咨有警。黾勉乍出。旋即引疾。 上特旨罢职。叙复刑礼参判,左尹,同义禁,槐院提调。拜京畿观察使。秩满。还拜左尹。是岁公年满七十。以仲子重休在侍从。推恩。进嘉义阶。月馀。以特旨。超授汉城府判尹。入耆老所。以西枢。兼知义禁, 社稷提调。丁酉。又拜参赞,判尹,典设提调。时 肃庙违豫久。 命相臣独对。仍令 世子听政。公上疏言代劳之方。不必在听政。外朝当于朝夕侍尝之馀。使之考阅文书。小事则自断。大事则禀行。自 上卧而听之。听政则姑令稍迟时月而行之。恐有得于镇安之道。疏入。 上批奖以忧爱。拜刑曹判书,右参赞。转左参赞。己亥。肃庙用 太祖故事。入耆社。临法殿。宴诸老臣。仍以法乐及 御赐金杯。送至耆社。又 命加资公。进正宪阶。 景庙辛丑。擢公为判义禁府事。旋遆除左参赞兼 世弟左宾客兼知春秋 实录备局堂上,奉常寺提调。妖宦尚俭。谋危 东宫。伏诛。公上疏言继自今。凡于近习使令之际。纤微必察。一有所犯。断不饶贷。以折奸萌。以肃 宫禁。朝夕燕闲之暇。召置 东宫于左右。随事开示。务尽委曲。 上赐批曰。随事开示。务尽委曲等说。正合 予意。可不依施。壬寅以后。连上章乞骸。未允。移拜判敦宁府事。癸卯。拜工曹判书。甲辰以年八十。又推恩。加崇禄阶。 当宁初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70L 页
政。复拜判敦宁。乙巳。除司仆提调。皆病递。是岁十二月二日。以宿恙。考终于正寝。亨年八十一。讣闻。辍朝。赗赙如例。翌年二月。窆于温阳邑东丑坐之原。己酉。以子重徵录奋武原从功。追 赠公领议政。公咨禀恬静。风仪秀伟。少卞急多暴怒。一日惕然自警。遂无疾言遽色。处己接物。坦然明白。不为矫饰之行。常曰。吾平生行事。多一恕字。欲利于己。必害于人。此吾终身诵之者也。素不喜交游。虽姻娅故旧。在要路则迹不及门。平居不问家人生业。立朝五十年。凡四典州邑。九持藩节。而田产不长毫末。所处茅庐三楹。韦布时所筑也。公居官。最恶兴作衒耀之事。专以平易镇定为务。事至即应。事过则寂然。若未始有事者。以故所至无赫赫声。而功利自有以及人。慎于刑狱。苟有一毫可原。辄傅生议。故前后所全活甚多。尝以乘怒刑人为戒曰。凡有罪者。姑囚系之。待他日怒息。更酌其轻重而处之。则刑不滥而政得其平也。呜呼。党目之生久矣。今之士大夫孰能出于摽榜之外哉。然公宅心和而持论平。于人不苟毁。亦不苟誉。独立于甲乙同异之涂。介然以守。颓然以顺。虽世局累变。而身名两完。遂以寿考福禄。终何其盛也。然公生际 肃考盛时。 肃考所以知公用公者。不可谓不至。而前后所践历。多在冗散盘错之试。不过处之方面而已。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71H 页
是岂足以尽公哉。而今我 圣上昭建极之治。破淫朋以广贤路。则呜呼。公不良及矣。公殁十年乙卯。 上问筵臣曰。洪万朝为八道方伯。政治何如而然耶。户曹判书李廷济对曰。其为政。存大体。不烦苛。守公法。严体统。虽无神奇之称。一路晏然矣。 上曰。不神奇。岂不好哉。今世安得如此人哉。予尝见其人。亦知其为谨饬人也。又于宾筵。诵 慈圣之教曰。 先王以洪万朝名位。宜不止此。而拘于色目。不克卒究大用。为可慨也。 上又曰。 先王静摄时。闻洪万朝入来。欣然曰。卿来耶。深有喜悦之色。 先王之视遇群下。盖如是也。因为之泣下。呜呼。公之受知于 两朝者如此。而至于 慈圣所诵传 先王之教。实与 宣仁后之奖苏轼者。异代而同符。观乎此则庶可以知公矣。配 赠贞敬夫人安东权氏。吉城尉大任之孙。赠参议瑱之女。四子。重亨户曹佐郎,重休弘文馆校理,重寅牧使,重徵承旨。内外孙曾玄。九十馀人。谨撮家传。叙次为请谥之状。奉以献于太常氏云。
判书徐公谥状
公讳必远。字载迩。号六谷。其先扶馀人。扶馀之徐。系出百济。始祖讳存。丽朝兵部尚书。自是八传。有讳贞寿。我 世祖时。以礼山县监。谪恩津县。后世仍居焉。又四传而有讳震男。即公高祖也。生讳益。义州牧使。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71L 页
号万竹轩。 宣庙朝上疏论朋党之祸。世称格言也。生讳龙甲。 赠吏曹参判。生讳云骥。 赠吏曹判书。两世之赠。以公贵也。判书公性严正。居忧过毁。不胜丧而早卒。配贞夫人李氏。县监泽民之女也。公以万历癸丑十二月。生于理山郡判书公谪所。甫四五岁。魁嶷凝重。异凡儿。判书公戏问曰。汝何所愿。对曰。愿着䌷裤。头戴紫骢马尾笠。判书公喜曰。是必能大吾门者也。九岁而孤。李夫人教以义方。读书刻苦。未成童。词业大就。十四岁。以戚谊。往谒西平府院君韩公浚谦。韩公与之言。大奇之。语人曰。是儿他日大将材也。中癸酉司马。癸未筮仕。为 昌陵参奉。戊子。例升司瓮奉事。是年秋。庭试及第。司瓮院以公所干燔造未毕。 启请仍察。有言既释褐。不可仍带荫职者。公曰。 君命也。文荫其足论乎。仍往监燔惟谨。闻者皆服。己丑。以承文副正字。移艺文馆捡阅兼侍讲院说书。例迁待教,奉教,实录兼春秋。未几。升成均馆典籍。移监察。连除司谏院正言,兵曹佐郎。壬辰。三司合 启。请放置澄,潚。此朝廷大论。而业已蒙 允矣。公以正言独 启。避嫌曰。潚之出贼口。即星老招论命一款而已。比之诸贼同声推戴之澄。不有间乎。凡人辞连。尚有疏释之举。何可以名出贼口。而不问轻重。混置一科哉。管叔,蔡叔。同是反者。而周公诛一而释一。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72H 页
良以兄弟之序。首从有间故也。以此推之。潚之不可与澄同罪。岂不有据乎。澄则固不足惜。潚稚年。远涉冲冒雾露。若不免淮南厉王之死。则虽复辍食甚哀。无可及矣。或言同出贼口。不宜异同。姑为并发以俟上裁。呜呼。国家置台臣。将以寄耳目也。唯当参商酌量。自画其职而已。何可诿之于 君父。而先为过峻之论乎。 上曰。台臣所论正直。予甚嘉尚。不有此等之言。几误我家事矣。尺布斗粟之谣。不可复见于今日。澄,潚放置之命。并令还收。俄因政院覆逆。事遂寝处置。请罢未久。 特命叙用。仍拜正言。又以言事忤旨。特递。出为全州判官。未久弃归。甲午乙未。连拜副修撰,修撰,献纳,直讲吏曹佐郎兼司书兼文学。尝入书筵。 显庙时在东宫。公因事进戒曰。宾师在前。宜恭而不宜倨也。 显庙改容曰。吾过矣。其翌日。 上宣酝。他讲官。皆止三酌。独加公六酌。所以示嘉奖之意也。 上特除南天泽为持平。天泽以时议不许。辞不就。 上令政院查问。知其议出于公。震怒促令拿问。人皆为公危之。及对。公斥言天泽为人不叶状。不少挠。 天怒乃霁。只命罢职。丙申。复拜吏曹佐郎,副校理,持平,直讲,吏曹正郎。寻以特教。擢拜忠清监司。严黜陟以肃风裁。启陈书院末弊。请量定节目。时议哗然攻之。独首相郑公太和曰。非此人。不能为此。及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72L 页
瓜还。拜刑曹参议。公以得罪斯文。屡疏力辞。 上隆批不许。历礼曹参议,承旨,大司谏。戊戌。以左承旨。上乞郡疏。 上特除白川县监。赴任未数月。移拜全南监司。时新行大同法。领相金公堉实荐之也。 上曰。湖南事。得人而付之。何忧也。己亥。湖南大饥。公昼夜经画赈事。牛疫死。民多废耕。公请得他道牛分给。又以草食方。谚释布民间。于是赖以全活者甚多。俄以微事坐罢。绣衣自南来者言于 上曰。徐某见罢之日。百姓莫不惊愕流涕。无异赤子之失慈母也。是年夏。丁母夫人忧。辛丑。服阕。拜兵曹参议。转承旨。时岁饥民困。朝野遑遑。首相郑公以微嫌。连章得遆。公上疏。略曰。今有为人操舟而遇风波者。狂奔尽气。极其力之所至。则犹可得济。缓步徐趍。欲移于他手。则胥溺之患。在所不免。今之势。何以异此。为太和计者。当竭知尽诚。以尽其为人操舟之责。稍待年礼。力辞而去。则进退岂不有据乎。愿还授前职。责以大义。终不受命。则流放窜殛。以惩其避事自便之罪可也。岂可使之享厚禄于无事之时。得优闲于有事之日。一任其所欲而已哉。疏入。 上命罢公职。以安大臣。旋因台言收还。壬寅。复连拜大司谏,承旨,大司成,礼吏刑三曹参议。其为大司成也。玉堂都堂录不公。人多窃议。而未有言之者。公上疏曰。私之一字。亡国根柢。而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73H 页
近来渐至横肆。十目所视之地。显有不公之事。街谈巷议。莫不藉藉。而未及知者。独 圣上耳。顷日都堂圈取之时。尹趾美,元万里等。俱以未参本馆录者。忽焉被选。而他人未预焉。岂都堂可录之人。只此两人而然耶。尹趾美。相臣之妹子。元万里。相臣之亲子也。都堂主席。乃是三公。而其子其侄。独得预焉。虽谓非私。臣不敢信也。大官如此。其何责小官之无私乎。崔攸之,宋奎濂。赖有婚姻之力。冒滥参录。亦何以嘿众口而厌人心乎。不可不举正以砺风节也。于是四人者。皆削荐。癸卯复拜大司成,大司谏,承旨,兵,礼,户参议。相臣元公斗杓劄荐。公可以升擢。公上疏曰。故事有 上命。然后庙堂择于佥可。敢抄 启可升者。今不待成命。不谋僚相。猝然劄陈。其为后弊当如何。士夫以风节为重。出入相门者。犹被人讥。况臣连入相荐。宁不愧心乎。由左承旨。擢拜咸镜监司。公之在政院。会北使入京。修撰金公万均。以其祖母殉虏乱。上疏乞解职。不与虏人接。公以为祖父母之雠。与父母之雠差间。此路一开。恐有纷纭。诸僚是公言。疏始捧入。而启请还给。金公屡违召。卒就理坐罢。及公赴北。宋尤庵时烈上疏非斥政院。至以为义理晦塞。人类入于禽兽。中国沦于夷狄。公上疏言金公违牌坐罢曲折。仍及父子祖孙不无间隔之义。于是。士论大激。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73L 页
两司馆学交章攻之。公又引礼记檀弓,朱子谠议序及刘珙行状等文字。力卞之。士论亦不能夺也。间赴黄海监司。复移江华留守。时朝廷议除新出身赴防。许纳鸟铳。公上疏曰。北路六镇。自罢南军入防。衣服之路顿绝。时有赴防武士。则以有易。无得以掩体。故闻有京洛设科之奇。则指日以待。今此四百武士。人持五六疋绵布。若干衣絮而去。则边民之赖以得衣者。将几人。而胜得万柄鸟铳。诚以国之所急者。在民故也。保民而后。军器可用矣。朝议是之。摩尼旧有筑城。公言于 上曰。江都之保障。以有环海之险而筑城。将以为贼入岛中后。藏身之所也。沿边不能守。使贼泊岸。则一发孤城。将安所恃。此城不毁。则民懈于守沿。必有彼此不及之患矣。 上深然之。即命毁之。戊申。拜户曹参判。公自有甲辰士论之争。不安于朝。黾勉于外藩者四五年。至是犹力辞不肯出。以疏以单。上下相持者。且一年矣。时宋尤庵入朝。一日抵书曰。试观今日朝廷缓急可恃者几人。令公之不安。由我前疏。则是岂无可处之道也。仍以疏草示之曰。欲以此请伏前日妄言之罪。公谢曰。斯已足矣。何待必进此疏。有若市井契卷为也。今可以出而仕矣。时议两贤之。己酉。移礼曹参判。仍升刑曹判书。兼总戎使,备局堂上。时尤庵力主安眠设仓贡物减价之论。公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74H 页
再疏争之曰。公舡既保其不败。私舡已定其变通。顾何略设试可之有乎。连年温幸。民有奔走供顿之劳。而又以曳运木石之役。并举于凶荒之后。民何以堪。又曰。贡人辈以减价。怨讟盈路。顾今变异叠出。宜务镇安。外而湖民困土木之役。内而都民失世传之业。臣窃闷叹焉。尤庵知议不行。遂南归。于是三司俱发。斥之以妨贤病国。至请削黜。 上只命罢职。即又特叙拜西枢。移刑曹判书。兼总戎使如故。公三上疏。力辞曰。宋时烈斥臣以宠幸。台臣目臣以妨贤病国。所谓宠幸。必如文帝之邓通。武帝之韩嫣。然后方可以当此目也。臣虽无状。铜山钱布。曾无分外之赐。贝带脂粉。又无私昵之事。且臣好执己见。不能随时俯仰。至于妨贤。本无此心。臣虽才智浅短。不能裨补国事。至于病国。断无此肠。仍请依 仁祖朝延平府院君李贵故事。令 庙堂议臣情罪。以为进退之决。疏入。启下庙堂。领议政郑太和,左议政许积议 启曰。刑曹判书徐必远章奏之间。语或不择。此其本来病痛。而若以顷日之疏。谓出妨贤病国之意。则非其本情。岂可因此。终为不仕之人乎。公不得已暂出。则台言又迭发。公连疏乞解将符。庚戌。拜判尹。又兼总戎使。辛亥春。移拜兵曹判书。公以本兵兼总戎不便。引故事请解其一。 上不许。时 上移御昌德宫。旧例兵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74L 页
曹长官。不入直内省。公以移宫之初。事异常时。遂直宿。长官直宿。自公始也。曹务繁委。公昼夜酬应不倦。感疾。以是年六月十四日卒。得年五十八。 上闻公病。遣医。持药往救。公已不省。然御医以 上命进药。则能开口受之。谆谆梦语。皆国事也。公天资魁杰。气宇卓煢。平居毅然。有不可犯之色。虽家人子弟。终日侍侧。应对之外。不敢进一言。临下严重有威。吏胥郎僚。莫敢有仰视者。入而侍大夫人。则柔婉如婴儿。大夫人若有不豫色。则必下庭请罪。侍疾。不解带。虽官显之后。徒步寻医。亲剂药以进。居丧。执礼斩斩。三年哭奠。虽病。未尝一日或废。既贵而产业不长尺寸。严于辞受。安于俭素。见人服用华侈。若不能正视。亦其天性然也。公不喜矫饰。凡有除命。义所当受者。则不辞而就之。居官莅事。一主严礭。其为之也。如湍水赴壑。其守之也。虽贲育莫夺。其长秋曹。以诸郎不事事。一启汰五人。常曰。吾何敢循吾私。以欺吾君乎。李判书庆徽。莫逆友也。公之论堂录也。李公力止之。而终不听。及李公复来。则闭门以拒之。其坚礭不挠。多类此。呜呼。士大夫言议离合之际。荣辱祸福出焉。有能特立其间。不慑不随。以自行己志者。则非所谓落落杰士也哉。公起自孤童。无所藉援。而挺然自植于同异之涂。信心而行。冲口而言。宁激而不为渝。宁过而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75H 页
不为不及。其气槩风节。凛然可畏。虽以此见忤于时。动有颠沛。然亦以此自结主知。曲庇于群讥众骂之中。授之以铨衡笠毂之重。卒以孤忠峻节。蔚为昭代名臣。何其伟也。公既殁。 上悼念不已。特命减贳家官银。又命给宫庄地以葬。隐卒之典。隆渥又如此。呜呼。观乎君臣之际。则可以知公矣。初配全州李氏。宣教郎成干之女。继配全州李氏。相礼颐贤女。一男敬祖牧使。一女适校理朴泰万。初配出也。牧使无子。取族弟敬跻子定德为后。五女。韩永运,沈廷玉,参奉金圣涣,翊赞李普寅,达城都正棡。曾玄以下。不尽记。公位跻卿月。法应得谥。谨依家传。叙为请谥之状。奉献于太常氏。
故参赞许公谥状
肃宗大王二十四年戊寅。追复 端宗大王位号。既又 命复成三问等六臣官。俎豆享之。其后五十年。当宁即祚之二十三年丁卯。命复皇甫仁,金宗瑞等官。于是领议政臣金在鲁劄请一体复故参赞许诩官。 上问于筵臣。左议政臣赵显命曰。臣兄故左议政臣文命。尝以湖西御使。据士林公议。请复许诩官。事竟寝不行。臣亦惜之也。 上遂命复其官。为资宪大夫议政府左参赞。其子孙等祗奉教旨。告墓讫。具状授显命。乞为请谥之文。显命辞不获。谨按公讳诩。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75L 页
河阳许氏。许氏之世。多闻人。有讳允昌。安文成公裕之外孙。官都官正郎。生讳贵龙。官开城府尹 赠领议政。生讳稠。左议政谥文敬。号敬庵。与黄翼成喜。佐英庙。致太平。世称黄,许者也。文敬公娶宁海朴氏。大司宪经之女。是生公。公幼有异质。笃于内行。事父母孝。居丧尽哀敬。平居恂恂若不能言者。伟然有大节不可夺也。 英庙八年丙午。中文科。出入三司。丙辰。以直提学。登文科重试。进阶通政。入银台。历同副,左副承旨,宝文阁直提学兼知制教。癸亥。升嘉善。拜礼曹参判兼同知春秋馆事, 世子右副宾客。甲子。拜京圻观察使。时大旱歉。民死亡相续。公上疏请发京仓米赈之。 上始不许。公伏阙庭哀号。声彻大内。 上感而从之。故事。凡议赈。必监司闻于地部。地部闻于 上。得旨还来。然后始得施行。以故事多淹延后时。公建言曰。若是则民安能忍死以待也。方伯度支皆朝廷重臣。请毋关由度支。以便宜从事。 上许之。于是。发京仓及义仓粟以赈之。又请湖西南计民口量田。以其所收给粮种。又请火西山茂林处。以资饥民菜食。凡可以利于民者。靡不用极。百姓歌咏公之德。闻于 上。上嗟赏不已。 文宗大王即位二年。升遐。 世子甫十二岁。有遗旨。以皇甫仁,金宗瑞。为领议政,左议政。公为左参赞。同受 顾命。辅幼主。实景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76H 页
泰三年壬申也。时 光庙在首阳邸。将赴京师。公言于 光庙曰。幼主新立。大臣未附。公子不可去朝也。光庙虽不从。心韪之。翌年癸酉。权揽,韩明浍等密赞靖难之策。首诛金宗瑞。凡廷臣不预议者。领议政皇甫仁,右赞成李穰,吏曹判书闵伸,兵曹判书赵克宽等。皆死之。郑麟趾等策靖难功。庭贺宴百官。公以前言。故得不死。召入 命坐。酒行乐作。麟趾等皆抵掌欢笑。公独愀然不乐。食舍肉。 光庙怪问之。公托辞以对。既而。 命枭仁,宗瑞等首。孥戮其子孙。公乃言曰。此辈胡大罪至此。宗瑞吾不知。仁则必不为叛逆者也。 光庙曰。君之不食肉以此也。公抗声对曰。然。朝廷元老。一日骈戮。如我者。生亦足矣。又忍食肉乎。仍泫然泣下。 光庙素重公。不忍加诛。兵曹判书李季甸力持之。始 命窜配。继有后命。公没四年丙子。有六臣事。公之侄修撰慥。又死之。遂 命籍产。禁锢子孙。毁墓道之饰。公之祸于是乎极矣。公之子孙。祸故流播。家藏文籍散佚。公之履历事行之详。不可考。状中所载止此而已。呜呼。始公之请留 光庙朝京之行也。盖不知有靖难之议。而及夫金宗瑞诸公死。则公之义不可苟然独生也。其隐忍迟回于诸勋臣酒乐之所者。岂公之志也。及其事有感。触气锋发。不能自抑也。则遂正色直言。蹈死不悔。以随二公之后。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76L 页
于是。公之所以靖献于 先王者。始无憾矣。六臣之死。 光庙有教曰。使许诩而在者。六臣当为七臣。此可为公之断案。而秋江南孝温著六臣传。序公名于其下。微意亦可见也。殷之三仁。或死或不死。而圣人同谓之仁。今以公之死。与金宗瑞,成三问诸公。差有先后。而遂欲轩轾于其间。则可谓浅之知公也。呜呼。事有屈于一时。而伸于百世者。盖天运必复。为善必报。虽迟速有时。要其归则终于伸而已。公之冤郁于泉壤二百馀年。今我 圣上所以昭雪而阐扬之者。殆无馀恨。此盖 肃考未遑于戊寅者。而乃所以仰体 光庙后世忠臣之教也。圣神继述之孝。何其盛也。公之墓。在槐山之古始安县北牛岩里向东之原。配星山李氏。安抚使兴门之女。继配全义李氏。府使悦之女。皆无子。取弟司酝署令讷之子子之。曰憺。进士。今其子孙至于八世九世。而多不尽记。公位在卿班。法应得谥。谨叙次如右。以献于太常氏。
文城君谥状
公讳健。字仲以。 成宗大王第九子景明君讳忱之孙。安南君讳寿鍊之子。母青松县夫人沈氏。广兴奉事对之女。公为后于凤城君讳岏。凤城君 中宗诸王子也。乙巳。为奸壬所搆杀。 宣祖世。释其冤。复其封爵。立后以奉其祀。公始为文城副正。至是。升二品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77H 页
封君。公乐善喜施与。善楷书。射艺绝人。 上悦之。每赏赐之甚厚。壬辰。 上西幸。公奉沈夫人避兵淮阳。间关从间途。赴 行在。 上即召见慰谕。拜厨院提调兼五卫都总府都总管。丁酉。从 懿仁王后于遂安。以劳。升崇宪阶。 上会文武宗亲。亲临试射。有一宗臣善射者。与公争胜负。私语公曰。公之绝艺。何可当也。然胜者当有赏爵。而吾有老母。将若何。公曰。诺。当射。故失的以让之。观者莫不高其义也。光海时。废母论起。有宗室数辈和附之。欲假公名为疏。日夜诣公。怵祸福百端。公叹曰。吾老且死。义不可负 先王也。自是。遂杜门谢客。慷慨悲伤。日饮醉。无何。及 仁祖反正。公已久病。扶疾入贺。病益笃。遂以癸亥三月二十六日卒。享年六十四。讣闻。 上震悼。不视朝二日。赐赙如仪。以礼葬于杨州治东独将里向南之原。公简重寡言笑。不事家人产业。笃于孝友。凤城君有一女。公欢事之。析财。必薄取而厚奉给之。公恪慎有礼。未尝以贵盛加人。居家无事。治园林植花木。乐与人饮欢。一时名誉之士。多从之游。处乱世。能力拒凶徒。贞穆自守。君子称之以为庶几乎。龟川君之亚流云。初娶庆州金氏。左议政,庆林府院君忠翼公命元女。继配清州庆氏。同知中枢府事时宏女。金夫人生一男一女。男始林君世俊。婿敦宁府都正具仁基。侧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77L 页
室男汉阳守世柱。始林君一男二女。男灵昌正格。婿观察使洪命一,士人金益重。汉阳守三男六女。男完昌令艗,甄昌令㮨,安昌令檍。婿崔洧,金益声,李纯仁,李敏培,曹一濂,卢琦谨。依家传撰次。为请谥之状。奉以献于太常氏云。
知敦宁李公谥状
正宪大夫知敦宁府事李公讳晢。字白而。我 成宗大王第七子益阳君讳怀之玄孙。 赠长川君讳寿𪊷之曾孙。阳城君讳伦之孙。坡兴君讳应顺之子。坡兴君。光海废母。杜门托病不出。善谱学。称佳公子者也。配木川尚氏。领议政震之曾孙。判官蓍孙之女。公以万历癸卯生。幼而简穆。如成人。才艺夙达。十馀岁。次昌黎南山诗。声名藉甚。弱冠。游成沧浪,李东岳诸公间。皆赏重焉。癸酉。中司马。明年甲戌。擢大第。分隶槐院。荐入承政院为注书。俄升成均馆典籍。迁礼曹,兵曹佐郎。出殷山县监。时新经兵火。公私荡残。公节蓄抚摩。民与邑俱苏。有去思碑。复拜礼,兵曹正郎。辛巳。始通台省。拜司谏院正言。试士湖南。充书状官赴沈。还。拜司宪府持平。以敬差官。检岭南田。出平安都事。还。以备局郎。兼实录春秋。乙酉。由正言。升侍讲院弼善兼春秋馆编修官。迁司宪府掌令。连除通礼院相礼,献纳,掌令,直讲。己丑。 孝宗新即位。公以掌令。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78H 页
与执义金弘郁。首论贼臣自点罪恶。遂窜之。公议称快。由司艺。复拜掌令。论铨政循私。承 命廉湖右。还。拜宗簿寺正。复拜掌令。论奇震兴削版。公尝见震兴唱第。用银绣。改饰 赐花。语人曰。是必为不轨者。后果党自点伏诛。人称公先见。移辅德。试士湖南。归。拜执义。论武臣金汝水贪污状。宫家山泽立案之弊。 上于筵中。有耳目不聪明之教。公引避。极言时政。君德之失。有曰。君比则元首也。臣比则耳目也。耳目之聪明。亦系元首。今不能养耳目。而欲耳目聪明。是何异于塞耳而求聪。闭目而责明哉。 上嘉纳。赐文皮以奖之。公上疏辞谢。 上答曰。尔之谠直。既悦予心嘉奖之典。其可已乎。又论铨通不遵政格。 上批极严。又有宫隶驱禁吏者。公于避辞。并论之甚切。辛卯。差实录兼春秋。连拜辅德,司谏。秋始选入弘文馆。拜副校理。夜对 上劝酒。公饮醉。及退。 上命小宦。挟掖以出。夜半。又下解醒酒一瓶。缙绅以为荣。移执义。递拜司仆寺正。移辅德。又移宗簿寺正。癸卯。连拜修撰,校理,兼弼善,副应教,应教。丁外艰。服阕。又连拜修撰,辅德,司谏。既而。擢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序升至右承旨。公夙夜供剧至屡朔。或劝之辞。公曰。猥蒙宠擢。丝毫无补。唯竭力奔走。以少效万一耳。以工曹参议。充冬至副使。及还。不以一燕物自随。丁酉。由佥知中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78L 页
枢。拜兵曹参知。复入银台。为左承旨。外补骊州牧使。罢归。只赍数斗米。为行粮。邑人至今称之。公之弟掌令曾。坐事下狱。竟庾死。公意谓曾既不服。朝廷未有命夺爵。铭旌书官衔。果为台阁所发。被不叙之罚。自是。公遂坐废矣。卜居于狼川之锄云洞。自号锄隐。为终焉计。间从閒人䪨士。遍游太白,金刚诸山。如是者八年。洪公命夏,朴公长远。言于 上。白公无罪。始有叙命。丁未。拜洪州牧使。公以起废蒙恩。虽黾勉赴官。非其乐也。未久罢归。又除襄阳府使。亦未满岁而归。甲寅。拜敦宁府都正。移佥知中枢。丁巳。拜工曹参议。为脩隙者所击去。戊午。筵臣有请加恩南汉扈从臣僚之存者。特进阶嘉善。拜同知中枢府事。移户曹参判。 上以星变。延访诸臣。公上应旨疏。请申冤枉恤民隐。 上嘉纳之。临昌君焜兄弟。以公言得量移。卒全释。壬戌。大臣白公年八十。特命超资宪阶。拜知敦宁府事。入耆老所。甲子冬。以 庄烈大妣周甲。推恩仁祖侍从旧臣。进正宪。赐米菽。明年则乙丑也。以正月十日。考终于正寝。寿八十三。讣闻。辍朝市。吊祭如仪。葬于安山先茔下。向卯之原。公幼有至性。坡兴之丧。公年已五十矣。结庐墓下。朝夕哭拜。不避大雨雪。三年不近姜桂味。既禫尽月而后。复常膳。抚爱诸弟妹。尤至。取诸弟女。养于家。嫁遣之如己女也。 国有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79H 页
丧。虽在乡里。朔望必走哭陪班。不以寒暑或废。追感孝庙恩遇。与子弟言。未尝不涕泣竟夕。其笃于君亲如此。公天禀刚直。言不苟合。行不苟容。平生不能屈己下人。立朝。未尝广交结为声势。虽以此坎坷。亦以此取重。公既废。无几微见色。栽花种竹。把酒吟诗。所谓荣辱得丧。无足婴其情。而晚年。天爵狎至。遂跻列卿。优游耆社。宽乐令终。此天道之报也欤。公初配星山李氏。承旨稙之女。继配宜宁南氏。佥知斗明之女。俱封贞夫人。男相夔。公没不胜丧。以孝旌闾。生一男一女。男郡守敏好。女适进士尹世元。公中年废锢。晚而低回冗散。其政迹事行之可言者。直台省时一二论事与数郡廉白之治而已。是岂足以尽公哉。然明圣如 孝庙。而奖公谠直。清阴金文正公与许沧海。格。论公亦曰刚直人也。欲知公者。求之于此足矣。谨依沧海之状及尹明斋之铭。撰次如右。奉献于太常氏。以请易名之典云。
左议政金公谥状
公讳应南。字重叔。自号斗岩。姓金氏。世为原州人。新罗敬顺王之后也。谱佚不传。以高丽吏部尚书门下省事讳巨公。为始祖。代有闻人。入我朝有讳赅。吏曹判书谥元度公。自是四传。有讳彭寿。府使 赠兵曹参判。于公为高祖。生讳末孙。忠清兵使 赠兵曹判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79L 页
书。与朴松堂英。为道义交。为己卯诸贤所重。生讳安祐。 赠左赞成。生讳珩。游履素斋李仲虎,东洲成悌元门。有师友渊源。 赠领议政。三世赠典。皆以公贵。议政公配 赠贞敬夫人善山金氏。 赠左赞成德裕之女也。嘉靖二十五年。我 明宗元年丙午三月日。公生于薰陶坊第。生而歧嶷聪颖。三岁。知读书。八岁。诵诗书通大义。十四岁。金夫人殁。哀毁如成人。丁卯。中生员。戊辰。擢文科。时则 宣庙初元也。考官黄芝川廷彧喜曰。公辅器也。选隶承文院权知正字。辛未。丁议政公忧。制阕。荐翰林。甲戌。拜弘文馆正字。序升博士,修撰。自是历正言,兵曹佐郎,献纳,校理,持平,吏曹佐郎。选知制教。赐暇湖堂。庚辰。升掌令。以御史廉海西。按赃污吏。不饶姻亲。一路肃然。辛巳。连拜吏,兵曹正郎,应教,典翰,直提学,执义。由司瓮院正。擢拜同副承旨。先是。缙绅有东西之閧。议政公常戒之曰。勿立党。恐为天下万世之罪人。公连在三司。务主保合之论。及至癸未。北边有警急。李文成公珥判兵曹。三司捃摭以倾之。 上震怒。并窜宋应溉,许篈,朴谨元等于边。其他株连被谪者数十人。公亦出补济州牧使。然公素推重李文成。实不与三司之论也。筵臣有讼之者。 上曰。宋应溉等。常称金应南有文学才望。为党人所推许。是亦党人也。且济民饥。道臣请择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80H 页
人以送。故有是命耳。及陛辞。 上赐对。慰谕曰。行且召矣。尽心救民。毋孤予意。赐貂帽,虎皮,腊剂以遣之。公至则移粟捐俸。竭诚赈救。所全活甚众。兴劝学校。氓俗丕变。及归。行李萧然。有去思碑。金清阴南程录,李太湖耽罗志。皆盛称公清德云。乙酉。以右承旨。徵还。转左副。俄特升大司宪。迁都承旨,大司谏,大司成。丁亥。连除副提学,大司宪,吏曹参判。又为副提学。己丑。又为大司成。庚寅。拜江原道观察使。李洁。公之姻亲。而死于己丑狱者也。以此为言者所持递。未几。除安边府使。在官堇数月。罢归。倭酋秀吉弑其君自立。阴欲假道犯 大明。䝱我通信使。朝廷不得已许之。然犹不敢奏闻天朝。时则万历十九年辛卯也。公以圣节使朝京。临发上疏曰。日本与安南,琉球接境。且近福建。商舶络续。天朝必已闻知有通信事。若有问。将何辞以对。 上然之。议大臣。别为奏以闻。公未到。天朝果疑之。廷议纷然。阁臣许国独曰。朝鲜礼义之邦。必不欺隐。可问于节使之来。既已。公行至。上其奏礼部。又招问公。公对甚悉。由是群疑大释。 帝下诏褒嘉。恩赐有加。公归。 上大喜。手赐金带。擢拜汉城判尹。明年夏。日本大举入寇。贼锋逼京城。 大驾西狩。柳西崖成龙以为此时本兵之长。非金应南不可。于是。递兵判洪汝谆。以公代之。又为副体察使。酬应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80L 页
旁午。而咸得其宜。朴公东亮。时为曹郎。叹曰。真经济才也。秋。承 命回镇定州。缮修城械。兼理西南舡路。冬。以副提学。召还行在。劄陈复西京之策。癸巳。移右参赞,礼曹判书。贼犯 宣,靖二陵。事有不忍言者。 命公改修陵寝。公自京城回。疏陈庙社灰烬。生民饥馑之惨。仍请罢不急之官。减常供之半。以纾民力。又移副提学,大司宪。冬。拜吏曹判书。随 驾还都朝廷。为天将胡泽所迫。有通和日本之议。公上劄力争之。甲午。升左赞成兼吏曹判书。冬。进拜议政府右议政。乙未。升左议政兼 世子傅,都体察使。公与首相柳西崖。协心辅政。西崖锐意复雪。事多更张。公独持重。务为镇安。常曰。恢复之策。不在练卒筑城。当以收人心为急耳。丙申。湖西贼宋儒真,李梦鹤等。相继反诛。辞连者多冤滥。公以委官。按覈公明。所奏释者。前后数百人。两湖人心赖定。丁酉。倭贼再逞。迫令 王子大臣入质。朝议依违。公慨然请遣郑期远。乞师天朝。及统制使元均败死。贼充斥两湖。天兵单弱。人心危惧。萧按察应宫。挟沈惟敬来。欲遣诣贼营。议缓兵。时皇朝以惟敬与贼通。议其罪。杨经理,麻提督。皆以为不可遣。西崖以事急。欲奏请遣沈。以冀幸万一。公上劄争之曰。若从按察言。恐得罪于天下公议也。上从公言。既已贼退。秋。公迎慰经理于松都。又以按抚使。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81H 页
往岭南。至礼基。疾猝谻。舆还。递相职。拜判中枢府事。戊戌十月。捐馆舍。得年五十三。讣闻。 上震悼。方与天将相对。 命去肉膳。辙朝三日。 赠赙有加。家无甔石。敛襚赖人。 上命给葬需墓军。乱离来所未有。葬于阳川斗洞丑坐原。从先兆也。追策 扈圣二等勋。封原城府院君。公身长九尺。美须髯。望之。俨然可畏。居家笃于孝友。乱后聚远近宗党。与之同爨。至室窄不能容。平生不营一椽亩。常曰。受禄而食。赁屋而居。不劳而安享。孰如我者。不重肉。不衣锦。于一切声乐玩好。泊如也。公立朝。正当党议分裂之会。每戒子弟曰。好善。加一倍。嫉恶。减一分可也。公所善友。有死于己丑狱者。公尝冤之。言于 上曰。此人必非叛 上者。臣岂敢为死友欺君父也。及台阁论己丑委官。将置之死。则公执不可曰。我朝仁厚立国。岂可使吾君有杀大臣之名也。及南北之论起。公曰。攻击加祸者。小人也。西崖被蔑。以公尝有贰于西崖者。故有藉公言以證之者。时公疾已革。闻之。蹶然起曰。此老去国。奈国事何。口呼劄论救。劄未上而公已没。其言议公平。多类此。公有鉴识。论人虑事。多奇中。方汝立负时名。公曰。此人内险外饰。不如远之。见许筠曰。令终幸矣。张玉城晚,申平灵景瑗。皆公所赏许。张可为元帅。申副帅材也。北虏侵边。公曰。倭之步卒。足以蹂躏
归鹿集卷之十七 第 81L 页
八路。铁骑长驱。将何以应之。数为 上言之。后皆如其言。公以经术进。久处帷幄。丧乱以后。由本兵。进秉匀轴。其言论规画。多可观。然撮其大节而言之。预奏倭情。以为请兵兴复之张本。力斥和议。以明春秋复雪之大义。先事而有独见之智。临难而有秉执之正。呜呼。何其伟也。公虽以羁绁之劳。啚像麟台。然百世之下。欲知公本末者。抑将不在此而在彼也欤。李完平元翼。公之莫逆友也。公没二十年。光海废母。完平叹曰。斗岩若在。必以死争。不如吾之残劣而已。世以为知言也。公配 赠贞敬夫人韩山李氏。内资寺正赠领议政之蕃之女。与公葬同茔。一男命龙郡守。侧出男命时进士。女县监许实妾。曾孙以下。不尽记。谨依家传叙次。以为请谥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