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悔轩集卷之十五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x 页
悔轩集卷之十五
 序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45H 页
赠甥侄李坪序
冠之礼大矣。冠之责重矣。夫人既长则冠。冠则成人矣。成人则便有君子当行底道理。此古人所以大其礼而重其责者也。李坪吾甥也。早孤无兄弟。姊氏惟渠是依焉。今年十五。元月冠。余时屏蛰郊居。不得与亲党之会。越翌日。姊氏率坪来。使之拜。余观其人。俨然一丈夫也。余于是乎一喜一怆。而心焉期望者。又有倍于前日。噫。姊氏我先君子之所钟爱也。坪乃姊氏之出。而今既长且冠也。先君子而有今日。则其所嘉悦于渠。勉戒于渠者。当如何哉。悲夫悲夫。余乃言曰。坪。人之百行。无大于孝。孝固不一其道。而亦无大于顺适亲志。我姊氏。哲母也。其育之也必有义矣。教之也必有方矣。姊氏之忧汝疾病。则寒暑节宣之宜慎。酒色戕伐之宜戒也。姊氏之劝汝文学。则悠泛之习可改。刻苦之工可做也。姊氏之畏世俗而思汝谨饬。则交游之不得不择。枢机之不得不审也。姊氏之念门户而望汝荣显。则煤帐之训。在所当服。板舆之养。在所当愿也。至于立 朝移孝。作一世之名德君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45L 页
子。则不但为汝父母之荣而已。昔赵文子冠。请教于诸大夫。智武子称成季之文宣孟之忠以勉焉。君子以为善规。乃祖林原公。宽厚恭俭。浊世之佳公子也。乃考仲晦氏。慈仁恺悌。贵家之贤子弟也。其遗风馀法。罔非后人所可继述者。而汝既外氏。我家为诸孙之长。使汝而行乎世。则人必曰某相公之外孙也。汝岂可但以外氏视之也。呜呼。我先君子危忠大节。可以有辞于天下后世。而未死者之抱至痛久矣。余之心即姊氏之心也。汝是姊氏之子。则其可不以姊氏之心为心也哉。况姊氏向年所遭。尚忍言哉。党祸之及于妇人。古亦未闻。姊氏之享得晚福。见汝之长且冠者。莫非天日之照。神明之佑也。为人子而念及乎此。则其所腐心痛骨。不欲与贼俱生者。宜与余同一心事矣。顾何待余之一二言也。见今世道日下。伦彝渐晦。不复知有 君父之雠。则如汝者亦宜视余之出处屈伸。而毋或差一步于今日世界也。坪。汝其勉之哉勉之哉。
李白川梅花诗序
李白川一源。以诗名于世。余少辈也。待之以长者。而未尝从游于翰墨之场。只见其挽语赆章于侪友间。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46H 页
余虽非诗人。亦知其为作者体格。辄留眼于卷轴之中。而犹欠澜漫看过。欲一玩其全稿而未果矣。辛亥春。余在龙山。始得李君梅花诗三十律。诚一壮观也。自古诗家之咏梅者。不胜其纷然。而自有林逋月黄昏一句。不复有佳作之对称者。近世诗人。虽或有咏。不出于蹈袭前套。过数篇则只益露丑而已。一笔三十咏。逾出逾奇。能令人开眼者。独于李君。见之矣。余闻李君。癖于诗。一生用力。所作不知几千篇。可想其无景不吟。无物不咏。而观乎此诗。则其所癖于梅者。反甚于诗。岂不清且高哉。梅之为花也。其性贞白。其德馨香。凌霜傲雪。有似乎君子之节。是以古之人多爱之。爱之不足。而有托为兄弟。称为丈人者矣。又有造次必于颠沛必于者矣。此皆高人清士。取其臭味之相近。志操之相类故也。李君之爱梅也。与古人同一意致。李君独非今世人耶。自少不汲汲于举子业。虽为亲为贫。从荫仕任刍牧。而惟萧然。高咏于簿领之暇。到处诗束。大于牛腰。及夫时运否塞。世道污下也。则闭门于北麓之下。所与居者。只是雪窗间一树寒梅。人与梅可谓相得矣。李君而不得梅。则无以托其襟。梅而不得李君。则亦无以播其芬。此其所以信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46L 页
笔吟成。极意写出。至于三十篇之多。而犹有馀意者也。其取材之赡博。运意之幽妙。已有他人之评。而余之爱此诗者。非但爱诗也。乃爱其人也。彼青纱遮面之句。适足为梅之羞梅之辱。陋矣不可说。而况其失脚于桃李之蹊者。比之李君。依然是仆奴矣。余故书此数语。以寓感叹之意云。
赠梅上人序
昔东坡序惠勤之卷。盛称其从游于欧阳子。盖勤以佛者之徒。能爱慕当世之贤士大夫。于欧阳子。则穷达死生。无异焉。勤固无求于世。岂为利也哉。念余于壬寅。从先子居停于沃州。沃绝海也。时且祸色。人客之来问者甚稀。有海南僧照淑。袖疏斋李相国谪中书。谒先子而曰。尝受疏斋公知久。有燃指意。所以跋涉远途。起居于处厄之日。疏斋公之付以赫蹄者。亦谓便使之信。无如贫道。且使之藉此蹑门。一觌大人之德容。仍而语及时事。歔欷几欲涕。先子赐坐而善视之。由是渠常往来请候。自处以门墙之人。及余遭祸变也。渠又匍匐来哭。攀绋于海上。其义不可忘也。余顽不死。以言获罪。又迁于耽罗。辛亥冬也。到康津渡口。访照淑消息。则殁已久矣。感念前事。不觉悒悒。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47H 页
无何。浮屠颖梅者来见。梅即照淑沙弥。而持钵从师于昔年海中者也。呜呼。俯仰之间。沧桑屡变。而空门浩劫。又经一存殁矣。殊可悲也。余乃留梅数日。语亹亹。渠亦不忍舍去。欲同舟渡海。余止之曰。余则罪也。尔则蹈险海无义也。梅固请。而余终不许。余自耽罗。将移配他地。则梅取商船越海。访余于未及出陆之前。耽罗。天下之险也。人之涉者。辄为生死之忧。而梅乃视如平地。不少疑难。与余跌宕海山。穷汉挐绝顶。而一帆千里。又共大海之壮游。诚一异事也。梅宜其为照淑之衣钵。而淑真惠勤者流也。然勤之于欧阳子。易也。淑之于疏斋公与吾先子。难也。盖时势之险夷。人情之趋避。不翅相悬。则彼此之易与难。从可见矣。而其不出于求利二字则均矣。况梅之拚死涉险。从余耽罗者。比之于淑。其难倍筛矣。无亦梅之意。欲述其师好义之美。以其师之服从先子者。施之于不肖者耶。不知惠勤。亦有沙弥。能爱欧阳子之子如梅之爱余否耶。舟泊告别。书此以赠。
送朴生大观归咸从序
余于丁卯暮秋。在城西。病谢客。忽有关西士人朴君大观。袖其祖赫蹄。踵门请见。盖其祖。咸从一乡之善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47L 页
士。而昔余按藩时。识面者也。托其孙。要使授书。意甚勤。觌其人。精详恭悫。尽是可教之孺子也。然余不学。老益荒嬉。无可以为人师。余乃曰。今之世多斯文宿儒。何必求我。朴君起而拜曰。吾祖所命。固请不已。余亦念千里远来。其意不可孤。遂许以受学。翌日。朴君携大学来。讲经一章。音释无错。能通文义。类非蒙学也。讲讫。余谓朴君曰。乐哉。此实出峡后十年久废者也。使余閒居。讲劘相长。岂非老夫之幸。而顾方求退不得。未免奔走职事。君虽久留。恐无开卷之暇。当冬滞客。徒吃寒苦。非得计。莫如未寒还乡。稳做三冬工夫。大读此书。必限三百遍。春后访余。余非深峡。必畿湖间僻村矣。为余一诵。因与相守。以资晚景之乐事。岂不美哉。今君所读十章。大旨所可先勉者。在于正心二字。正心之要。无过于收放禁妄。以复虚明之体。而外物之诱。血气之胜。尤可戒也。余尝观西土。多豪俊之人。而其能操饬检防。恰为自好之士者。盖鲜矣。无乃习俗纷华。流弊滔滔而然耶。君亦西之人也。宜痛自劼毖。知所迈征。而不读书。难以见理知义。不正心。难以立志勤业。余故以三百读期之。又以正心为笃学之本。傥能自今肆力。不负相许之意。终为北学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48H 页
之陈良。晋鄙之阳城。则余之赆君此言。安知不为他日之大效耶。君其以此归告尊王父。亦以自勉焉。
贞夫人南阳洪氏九十三岁寿序
昔泰山孙氏。著仁寿说。以明仁者得寿之理。而谓妇人比男子为尤难。盖妇人无学力。苟非得之天性。顺乎人道者。鲜能食厚报而度遐龄故也。近世妇人之久享者。多有令闻。此亦可徵。而若言其德行之最显。年寿之极长。未有如李进士国馨母夫人洪氏者矣。夫人花浦洪忠正之孙。都事应元之女。佥枢李公维新之配也。自幼孝于亲。都事公疾久剧。夫人昼夜不离侧。药饵粥饮。必亲自煎进。虽深更冽寒。亦不避。居丧。三月啜粥。三年啖素。几灭性。寅平都尉。即夫人之内从。公主闻而感叹。制送一袭衣。题其封曰。赠洪孝女。遭妣丧。哀毁如初。及其于归。以事父母者。事姑与祖姑。诚礼备至。姑常寝疾在床。凡所以护养者。未或少懈。姑亟称曰。孝哉吾妇。宗党亦一辞誉之。治家截然有法。好施与。恤贫族。常喜闻古今人节孝之迹。必击节叹赏。及见辛壬世祸。其所悲愤忧慨。无异于党籍中刚毅丈夫。谓子国馨曰。时事如此。不愿汝决科。归故里明农。吾志也。遂撤家还德山旧庄。己未。行重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48L 页
牢宴。内外子孙献寿者四十馀人。尹执义凤九氏。有一子女生四十人之句。庚申。以佥枢公寿爵。受淑夫人封诰。辛酉。佥枢公卒。夫人在大耋之年。犹以未亡人自居。凡节如礼。己巳。又以优老 恩。加封贞夫人。呜呼。夫人之懿德至行。诚可以矜式于闺门。表揭于女史。而天乃锡以遐禄海屋之筹。多至九十有三矣。噫。人之愿。无大于寿。而苟无其德。则恶得以致之。苟无其福。则恶得以享之。无此则虽或得年。不过为陈人为劳人。不足贵矣。如夫人而后。方可谓德以将之。福以绥之。不背于仁寿之说矣。夫人与余先妣。为内外兄弟。余尝承颜于昔年。仪度庄而淑。辞气和而厚。有以仰见实德之存于中而著于外矣。距今已三十馀载。而儿子荣晰。为本邑宰。拜而归为传。起居无恙。犹夫前日。余固闻而喜幸。夫人之孙郡守吉儒。以其大人意。请余为序。遂效古人祈祝之语以副。诗曰。其德不爽。寿考不忘。又曰。寿考维祺。介以景福。余以是为夫人诵之云。
悔轩集卷之十五
 记
  
三悠堂记
余与衿阳赵伯相相善。尝过其居。见有小堂。在宅之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49H 页
傍。榜以三悠。余问其义曰。嘻。此吾先祖都事公晚年盘旋之地。而吾大人所修废者也。三悠二字。盖亦先祖之揭号。而仍旧扁于新构。子欲其详。盍观吾先祖歌诗乎。仍出示之。余于是乎俯仰咏叹。始得公居閒乐志之趣。眺乎山而山自偃蹇。则是山之所似公也。頫乎水而水自澄澈。则是水之所似公也。公之去此堂。今几日月矣。而山与水之犹在。则可以挹公之气味矣。若其自号而自况者。尤可见旨意之清且远矣。夫人之于山水。若泛然看过。未得其真乐。则山之为山也。崒崒而已。水之为水也。㶁㶁而已。顾何关于人。而虽有落雁祝融之秀。鉴湖剡溪之清。亦无足言也。若公则擩染于南溪,乐静之馀。切磋于尤庵,同春之间。其志业之敦素。行谊之纯实。固何让于思皇之士。汇征之贤。而初既绝意科臼。留心经籍。及其名登荐书。再命而为金吾郎。则公有不屑意。遂乃屏迹郊居。诛茅筑室。惟山水是乐焉。遣兴于歌咏。托意于扁额。今之偃蹇者。即公之所谓悠悠也。今之澄澈者。即公之所谓悠悠也。而公于其间。朝夕起卧。且能忘物累而息机心。则公亦可谓悠悠者矣。山焉而悠悠。水焉而悠悠。人之所悠悠者。又与之同一悠悠。此公之以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49L 页
三悠名堂者。而彼各自悠悠者。皆由于主人之悠悠。则何独山水为然也。使公而遇风月。则风月亦犹是也。使公而值花鸟。则花鸟亦犹是也。然则事事而悠悠。物物而悠悠。虽以百悠为名可矣。而必拈此三字者。可想公之乐无过于山水。而公诚仁智之君子矣。至若为后嗣而述先美。葺旧庐而慕遗风。閒淡简率。髣髴前人。其亦无愧于玆堂之扁矣。伯相属余作记。遂强拙略书。以塞其勤意云。
游南溟记
余尝闻国之南。有大海。自康津至济州。凡九百馀里。程途之远。风波之险。即我国之夜郎潮州。人有获大罪而仅免于死者。则必放于济之三邑。盖以舟楫之危。甚于桎梏。瘴疠特其馀也。有此行。则其亲戚知旧。莫不涕泣而送。虽以余之饱阅险阻。而未尝不错愕于萧寺故人之别也。余于辛亥冬。以柏府长。疏论贼臣及戚臣倖臣之误 国者。疏上。 天怒遽震。即命入对前席。祸将不可测。余窃附古人折槛之义。以死力争。 上遂贷以仁恩。命窜大静地。静则曾所谓济州之属县也。余素清羸善病。且有水土之祟。送余者。皆为之恻然。而一家之所遑遑。尤在于水路之安危。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50H 页
旧客有愿从者二人。别是义气也。余乃即日作行。及到康津海口。则已数十馀日矣。从者皆病。余可知也。候风留半月。始以十二月十七日发船。抵莞岛。可百三十里。篙工为改樯木。请留数日。前洋风势之高。从可想矣。越四日。抵柏岛。可百二十里。是日作文祭海神。欲于翌晓举帆。于时也。天色澄清。篙工皆曰。可行。惟金善鍊者颇忧之。此即南塘人之善候风者。余故载去。任之如副手。自是夜。风色甚恶。仍留四日。村居潇洒可喜也。舟人请移向所安岛。岛相近。村大可容数十人。又留三日。行意已浩浩难御也。二十九日晓。善鍊云风可乘。犹欠十分底好。同舟者颇有难色。而余则已在舟上。问汉挐之在何处也。舟方行。日初出。西北风。双帆猎猎有声。见有小岛。倏过于瞥眼中。云是斜鼠。已行二百里许。自此以南。则惟见碧波接天。不复有山与岛之入望者。俄而有遥山如镰子。着在帆外。又有小岛如棋子。横在帆右。山则汉挐。岛则火脱云。而向之如镰子者。已高如屏障。向之如棋子者。已大如釜鬵。而舟之速。又不知几百里。波涛之汹欻。樯楫之颠倒。殆令人恍惚眩瞀。同舟之素许强壮者。或大呕而仆。或苦叫而卧。甚则魂𢥠气夺。不觉呼天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50L 页
神而诵观音。如余病孱者。宜其不能支吾。而犹且谈笑自如。吟咏不辍。大海壮游。惟 君恩是祝。而一声橹歌。已得解缆于别浦。海程真是九百。而夜正三更矣。岁色方除。村灯炯炯。一舟之人。无不举手相贺。或谓余曰。所忧者公。而公乃晏然。精力何其旺也。余亦自量衰病。未能预期其如此。甚是异事也。思之良久。始得其所以然。盖人之虚实坚脆。惟系于一个心字。苟能定其心。则不乱于死生祸福之际。涪江之整襟是已。余既不学。何敢望也。而余亦有自信于心者。余之始治疏也。人皆忧以鼎镬。或有裂草而力止者。而余且促书而上之。及其入对也。 尺地雷霆。糜碎在即。而亦能抗言不讳。无甚挠屈。则虽谓之不乱于死生祸福可矣。纵使风涛之恶。甚于今日十倍。亦必谈笑吟咏。如今日而已。舟中之能免昏仆者。未必非定心之效耳。岂精力之旺过于诸客而然也。客亦谓然。遂为之记。
见老人星记
星辰之丽于天者。靡不与人事有应。所以有推星之法。自太微以下。正星杂星之森列错落者。皆有躔次。仰看历历可考。而惟南极之一大星。非中国之衡山。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51H 页
我东之汉挐。则人不得见。盖此所谓老人星。而司人寿命者也。星在极南。惟春秋分乍现。春分则夕没于丁。秋分则晓出于丙。而非南天欲穷处。则不可望。春秋分前后。则辄昼出而昼没。以故见者甚稀。无异于瑞星之不常现。余之谪大静也。欲即上汉挐绝顶。而山犹寒。为居人所挽。居数月。值春分。余窃意静之南。通豁无碍。天与眼俱尽。则宜不待汉挐之高。而亦可见此星也。且尝闻白莲申尚书。于棘中望此星云。余问于居人。皆不知。有武人吴世贤者。能指之。仍言朴以文曾为本邑宰。颇通天文。此即当日所指者也。余乃泛铁。则果在丁方。其大比之火星几倍之。明如炬火。令人目夺。其为南极。十分无疑也。自古耽罗多百岁老人。素称寿乡。此尤可验矣。余居停于大静城北。门扉向南。夕天无云。则星在眼中。噫。耽罗绝域也。非官与谪。则人所罕到。使余处此地者。便是前定。况此星。乃天下人之所难见。而余则得之于咫尺相望之处。亦岂非异事耶。昔屈左。徒有长年度世之愿。其心吁可悲矣。如余者。饱阅冰霜。苟延性命。自顾馀生。生亦可羞。屈子之言。余所不愿。而若其忠愤幽郁。至有欲观世变之意。则虽谓之先获可矣。余素善病。平居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51L 页
若不保朝夕。始余之来也。人莫不忧之。以余癃疾。处此恶地。宜其耗削日甚。而犹能优游颐养。渐觉神气苏健。反胜于江村闭门之日。无乃老人星之有灵而然耶。苟其须臾无死。得以见 王纲复振。国势再安。退而歌太平于畎亩。则安知今日之见此星。不为他日之明验耶。时壬子二月二十三日。东湖居士。书于大静谪中。
游汉挐山记
余自少时。已闻汉挐在耽罗。以仙山称。尝有一游之愿。而大海间之。险且远。居常引领。如在天上。非人人所可到也。辛亥冬。余以都宪。言事忤 旨。被谪大静。即耽罗地也。岁除日渡海。舟上望见汉挐。则惟一圆山。黑立而已。窃自语曰。此山乃所谓瀛洲。而居三神之一。岂名与实之不相副耶。然此来有缘。宿愿可谐也。解缆便欲上山。居人云。四月以前。山寒不可登。余乃止。及有出陆之 命。时暮春日暖。始以廿八日。约同行诸人。将向山去。自是夜雨。三日不止。停行。殊觉泄郁。四月朔日晓。天色始霁。余乃不时促驾到山下。则阴雾忽作。骤雨欲至。同行皆劝余回辔。余谓诸人曰。安知衡岳之云。不开于默祷之馀耶。遂信马而上。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52H 页
炊饭中山。坐移时。山内渐晴。黑雾变成白云。低在山下。茫茫海面。铺尽一色白锦。已令神思清适。不复一点尘想。饭讫。促肩舆转进。迤逦向上。不甚陡峻。穹林碍日。苦竹满地。间有踯躅杜鹃。烂开左右。行可数十馀里。日方午。云尽捲。仰见石峰戌削。势欲凌空。余遂舍舆取筇。须人推挽而登。香木交萦。蔚然如画。冻雪犹积。凛然如冬。及到绝顶。从者指前峰曰。此是穴望峰。峰有窍可通望。故名焉。层峦四围。中有潭绿净。深可数丈。即白鹿潭也。俗传神仙骑白鹿。游于此潭云。俄而有白鹿。从潭边过。诚一奇事也。于时天气澄清。海色莽阔。上下相涵。浩无涯畔。东南则宁波,琉球,南蛮,日本。西北则中国之杭,苏。我东之罗,济。知在指点。而只恨目力不及。如么罗,知归,巫峡,松岳,山房,城山,白梁,青山,鲸头,楸子,斜鼠,飞扬,火脱等远近诸山。大小诸岛。历历在眺望中。但觉天益长海益阔。身摇摇如在半空。使人有飘然遐举意。余于是乎始信此山之为天下名山。而有名者必有实也。济人之从余者。皆贺余曰。自古游人之登此山者何限。而每值风雨云雾。多不免狼狈而归。未尝有快觌晴景。如今日之游也。苟非有仙分者。何能得此也。余亦自念山海之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52L 页
赏。是余平昔之愿。而使余无霜台之疏。耽罗之谪。则虽欲访此仙区。恐不可易得矣。噫。今日之游。岂非天借。亦岂非吾 王之赐耶。下山。日犹未昏。其翌日。为之记。
鹤山书院重修记
维仁川府治西。鹤山之下。笕溪之上。有庙貌岿然。享事肃若。其将千百世而不可废者。曰静观斋李先生之所俎豆。艮庵李先生之所追配也。盖静观先生于己酉。来莅玆土。修文教行儒化。菀为士林之所景慕。其后艮庵先生。以先生之贤嗣。又继弦歌之治。学校丕兴。两先生之于是邑。便似明道之晋城。晦翁之南康也。 肃庙辛巳。一郡章甫。吁于 朝。刱建院宇。仍而追 宣恩额矣。及夫艮庵先生值世祸。弃后学。多士又申配享之请。秩文如礼。玆院之设。日月未满三纪。而栋宇居然挠圮。殆不可支。在初事力之未裕。结构之未坚。盖可想已。于是院儒之执纲者。朴尊一,郑日宾,李檍,李大寿,金天佐,洪灿箕,李成梁诸人及西斋生安琚。相继经纪。自辛亥至丁巳七年而工告讫。毁者完。倾者正。疏者致。䵝者明。庙门孔侐。堂斋增敞。诸生乃具事始末。请文于余。余作而曰。诸君子之意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53H 页
甚盛。将以何辞答之哉。惟我两先生德行之纯。名节之高。 国史之纪载。儒林之称述。备矣。不学何容僭论。至于海岳溪山之胜。天设地藏。有若准备于芒藜所临。蕉荔攸奠之墟者。不但余未尝瞻谒而登览。无可摸状。设令强言。亦何足为斯院之重也。又若诸君子之慕贤而礼飨之。葺祠而力完之者。有足感叹。然今日之请余为记者。宜不在是矣。噫。自古圣王之教人。必以建学为先。今京都之太学。郡邑之乡校是已。而若书院则仿白鹿洞遗规。其来已久。亦党,庠,术,序之类。而即先贤杖屦息游之处。作后人尸祝藏修之所。其所观感而兴起者。往往有丕变蔚兴之效。书院之有关于教人者。顾不重且大哉。为士而从游于是者。徒知具衿绅执牲酌之为盛仪。不知讲经传治心身之为实地。则殊非 国家建学设教之本意也。诸君子若能以实心。尊师先贤之如两先生者。真知力行孜孜不息。以自造于高明之域。则安知他日鹤山不为海东邹鲁之乡耶。诸君子其勉之哉。
永柔梨花亭重修记
永柔关西之名邑。邑有梨花亭。即我 宣祖大王。昔年驻跸之所也。呜呼。当时之事。尚忍言哉。壬辰。倭寇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53L 页
猝迫。列城失守。 车驾西幸至龙湾。 宗社之危。懔如一发。幸赖 圣天子字我小邦。命将来征。先复西京。贼势大挫。癸巳春。 乘舆自龙湾进驻本邑。御此亭。是年夏。闻收复京城。始 移幸海州。一邑人士。上章请 翠华之留。民情大可见也。噫。 圣祖之乱馀停驾。其所舍他州而于是县。舍他馆而于是亭者。岂偶然哉。况回倾覆之势。迓匡恢之运。适在是时。尤岂不猗且休哉。永乃远道之一小邑。而迎得 六辔之驭。 日月赫临。父母孔迩。周旋承奉。几至半年之久。 孝庙潜邸。有丁丑沈阳之行。迤路历临。亦一异迹。斯邑之名于一国。盖以此也。而旧亭之至今岿然。为行旅之所瞻仰。父老之所向想。宜其久犹不衰矣。去戊辰。李侯秀俊。有重修之役。尤庵宋先生作记。寓没世不忘。匪风下泉之思。伊后无复有嗣而葺之者。甚至于风雨不蔽。昨岁。县令赵君荣进。捐其俸。并与馆宇而一新之。其怀往事而致敬重之意。修废务而效恪勤之诚者。殊可感叹。节使之自西还者。提奏 筵席。 御笔书梨花亭三字。 命道臣绣梓而揭之。 特旨褒县令。下升叙之命。县令余之从侄也。请余为记。事有所重不可辞。余尝于按节本道时。巡到登是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54H 页
亭。徘徊俯仰。若睹 天临之盛事。及读尤翁记文。又有一部春秋无地可读之感。从侄之以世禄守宰。尽心于是役者。可谓能继吾先向 国奉公之诚。其为政从可知矣。见今 邦运亨长。四境无虞。亭所不朽。其将永传于千万年矣。后人之继莅者。其宜随时护葺。毋或小忽也。甘棠犹戒勿剪。矧玆 圣祖所御之亭乎。亭以梨花名者。无乃旧栽多花可赏而然耶。此则不必记云尔。
悔轩集卷之十五
 题跋
  
题赵士辉(明翼)枫岳诗轴跋后
余尝题赵士辉诗轴。有期许规勉语矣。有一士友见此文字于杂录中。笑谓余曰。甚矣。子之不知人也。岂有士辉而能为子所云云者耶。余曰。虽不可保其必然。亦不可臆其未然。但当观其出场。况责善。义也。子之笑。无亦过耶。甲寅冬。余删定旧作。至题跋语。始觉前日所赠。已归空言。而士辉方超躐华膴。与一队辈流。好做荡平宰相。向者士友之言。可谓有先见之明。而余将愧服之不暇矣。然则所谓跋语削之可矣。而犹复仍留于卷中者。亦不害为忠厚之义。书牍中不削。抵洪相致中书。亦此意云尔。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54L 页
书先府君遗札帖后
呜呼。此我先府君遗札。而洪吏东硕。所帖藏者也。东硕。即吾家旧吏。而服事先府君殆数十年。先府君尝称其良善勤实。渠亦感激图报。期以死力。逮夫壬寅祸变之日。其所挺身而自效者。果不负先府君之知。而终则以家人礼。服三年。吾侪士大夫之闻此事者。靡不许之以古义士。丈岩郑相公。命属惠局吏。亦所以劝他人也。呜呼。惟此数纸手笔。乃当日居停时所寄与。而渠又能知所贵重。一一深藏。阅十馀年而犹不失。且为久传之图。使工手帖之。盖亦血诚中一事也。帖成。袖示余未死者。仍请为跋。遂泣血书。此甲寅岁除前七日也。
二阮遗稿跋
呜呼。此俞斯文叔范暨其侄景澹诗与文。而合成一册者也。顾余以世好姻谊。友叔范。常畏其才而敬其志。若景澹。年差少。虽未尝与之驰逐颉颃。而其文艺之夙进。声名之早飏。叔范亦奖之不足。而有退让语。噫。天既生是叔是侄。萃乎一室。若将琮璜黼黻。鸣 国家大门户。而终则次第夭阏。并止于上庠生。其为诗文。亦未及大肆力。遗馀篇什。两皆不成帙。虽不足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55H 页
以槩其底蕴。然以诗则叔和澹而侄清远。于文则叔典赡而侄遒劲。要之为好文字矣。若使天假其年。得以尽其才力。则其所成就。必有不可量者矣。吁可惜哉。叔范之先大人监役公。以文行名。为其子弟。宜其有擩染之工。而叔范又曾游黄江之门。景澹亦早从三渊而学。则其得于父兄师友之间者。不特佔毕之小技而已。此则余之所耳目。而尤悲其苗华之不秀实矣。人之览此卷者。毋徒视为章句之俗儒。则庶可慰九原赍志之恨云。
东宫手笔跋
惟我 东宫邸下诞降已七年。贱臣迹屏田野。未瞻 重离之辉。昨年 前席。敢陈延颈之忱。自 上有后日登筵。使东宫出临之教。恩意甚盛。而贱臣又苍黄迸郊。至恨在心。今年秋。病淹城外。适辱药院提举之 命。引私义乞免。疏中有只愿一瞻 圣嗣等语。伊后药院问 候之 批。有教曰。东宫当侍坐。同为入诊。继而 召命且至。时 禁中诸臣皆云 天意有在。至愿可谐。贱臣遂㒹倒承 命。 上已移临庆善堂。即 东宫听讲所也。入对则 东宫侍傍。贱臣请瞻望。 上许令近前快睹。 睿质岐嶷。法容温文。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55L 页
俨然天生我东大圣人也。贱臣不胜欢忭庆幸。颂以 宗社亿万年历服。献以华封人寿富多男子之祝。方贱臣之仰瞻也。 上下教曰。东宫颇熟视且笑。无亦以旧臣故耶。儿心亦似爱重矣。仍 命东宫书两纸。一则父子君臣四字也。一则忠孝二字也。 上命赐两提调。都提调金在鲁。欲取舍两纸。贱臣曰。 手书之予。异恩也。书先后字多少。宜以班秩祗受。 上笑曰。某言虽似推让。必欲取忠孝二字者。美意也。 特赐此纸于贱臣。笔画正。字法成。真所谓出寻常万万者矣。贱臣擎而拜。且袖之。以 圣人心画。可见气像。忠孝二字。亦得劝下之要道为对。 上又命东宫讲童蒙先习首章。 英音琅然。已有法讲规体也。将退。 上又曰。今日与东宫暨旧臣辈一堂会。予心欣喜自别矣。贱臣自念是日事。诚千一稀旷之盛举也。贱臣立 朝今二十八年。历事 三朝。猥被 肃庙不世之遇。雪幽枉侈显擢。亦我 圣上罔极之恩。而至今无死。获睹大禹之圣。丕诞子启之贤。 两宫同临密席亲陪。 冲年手书。又是眷顾世臣之恩章。于休盛哉。贱臣固不忠不孝。无以塞我 东宫宠异之盛意。而若其所以遵承于 大朝。饬勉于贱臣者。则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56H 页
亦已铭镂于心肺。从今至死之年。莫非怀 恩感泣之日矣。呜呼。身阅沧桑。分甘丘壑。俯仰天地。忠孝两亏。袖来 宝墨。弥增怵惕于心。惟思十袭珍藏。永世毋坏。使子子孙孙。体此二字之义。得以忠于 国孝于家。则庶可以不负我 东宫手书面赐之殊恩矣。贱臣虽死骨已朽墓木且拱。亦当以周诗瓜瓞之颂。拜献于 明陵陟降之下矣。其日登对者。金在鲁及副提调权𥛚。宫官二人,史官三人。实辛酉七月二十四日也。
题双印岩帖后
余于昔年。闻两舅氏。于高城通川两郡之境。有题名留迹处。曰双印岩。海山分莅之胜。兄弟联游之乐。盖可想已。乙卯。余赏枫岳。迤逦四仙,丛石之间路瓮迁。仰见岩壁上。大书深刻凡二十四字。是昔者两舅氏事也。余乃下马雨立。揽往事。不觉怆悢。而窃自语心曰。世之人少知两舅氏贤者。谁复慕其名溯其迹。久而不衰。如棠棣碑耶。及过高,通两邑。则邑人无老少。纷然邀余。余退士也。閒行也。于邑人。宜不相关。而乃如是者。谓余是两舅氏之甥也。此实两舅氏廉公仁明之政。使斯民感之深颂之久。爱其甥以其遗爱。虽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56L 页
古之循良若召,杜,龚,黄者。亦未闻有此等异事也。观乎此。则山可崩海可竭。而两舅氏万口丰碑之名。其将不泯于两地矣。遗民之指点咨嗟。慕想护惜于所谓双印岩者。虽千百年。犹一日矣。凡名士大夫之东游者。苟能抚古迹而访遗俗。即其地而怀伊人。则亦必曰此岩之留题者。名守宰也。贤兄弟也。余于是乎始信岩刻之不为无助。亦不忧名与迹之或不能久传也。至若两舅氏孝友至行。余尝撰幽志。无谀辞矣。不知太史氏。亦有实记耶。然则双印岩之传名。岂特两邑当日之美政也。岩以双印名者。两公之会。尝置双印故也。沈兄明叔氏。高城公之胤也。要余题帖。遂书此以寓景慕之意云尔。
御制御笔跋
惟我 圣上至孝出天。凡诸奉 先之节。靡不用极。戊辰春。 命设都监。改摸 肃庙御容。即璿源殿所奉旧帧也。自庆德宫。 驾临宣政殿。亲董是事。贱臣以昔日法从。与敦匠之列。承 命周旋。才一旬而两本成。 尧眉舜瞳。宛若真颜。仰瞻不胜怆涕。一本卷藏于璿源殿。一本配奉于永禧殿。旷礼也。 驾还。召都监诸臣宣酝。贱臣病未登 筵甚恨。其后入谢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57H 页
赏典新资 命。引对。赐以 御制御笔。 恩教郑重。至及先故。别是异数。自顾不肖无状。不足比数。而在初诸堂之差。 特记贱臣于罢散之中。谓是 先朝之臣。乃父之子。俾之自效。从又 宠锡甚渥。荣冠诸僚。此莫非追念畴昔不弃其孤之 德意也。虽糜粉殒结。何能仰酬其万一也。贱臣之至今不死。迟徊 朝列者。只为继先臣未卒之业。答 两朝罔极之恩。而才识之全疏。运气之多否。已判久留无为。且今衰病侵寻。渐妨陈力。惟归死故山。为晚节自靖之道。字字 恩意。非不铭镂肝肺。而事多违心。恐无可报之日。但宜十袭 宝墨。传之子孙。先泽所暨。傥或有扬于 王庭。效以忠荩。能述乃祖乃父之志事者。则其亦无憾于世臣报 国之义也。呜呼悲哉。
悔轩集卷之十五
 说
  
殪恶鸟说
壬申春。余以留后在江都。正堂之南。有槐树。双鹊巢其上。一营将吏皆曰。吉兆。余亦从前屡验。颇奇之。捐柴枝而助其成。值飓风。则忧其堕。未尝不属目于桑土牖户之际。巢既完。余适决归。府吏来。余语及鹊巢。吏云。我公离营后。有不知自何来恶鸟。逐其鹊。据其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57L 页
巢。使不得安栖。鹊有时来噪而已。余闻来不觉懑然。又问厥鸟形体。乃鸱枭之属而差小。利觜尖距。别是恶种。余乃曰。鹊。灵物也。岂可使彼鸟恣其侵暴也。下令于留营幕裨。使铳手善放者。中而殪之。凡三头。其一则生擒而纳之。余观其形。果若吏言。遂嘱儿奴性悍者。缚而踢杀无赦。仍谓傍人曰。此等恶物。是凶沴所种。天理之所不宜有者也。然而虫有蛇蝎。兽有虎豹。鸟又有鸱枭之类。而此乃其甚者也。无乃大化赋物。气或错盭。以致善恶混生。恶必害善也耶。虞帝之烈山泽。周公之驱猛兽。可见大圣为生民除害之至意。而上世已远。此法久废。禽兽之凶毒者。惟意纵横。卵育繁殖。莫可剿绝。反使祥善之物罹其害。此何理也。余之为巢鹊殪恶鸟。亦体古圣烈山泽驱猛兽之义也。然此类甚夥。谁得以尽除之。铳卒之巧中者。不可无劝。以钱布重赏之。仍纵笔书此云。
改号说
余少也。自号光斋。盖先君子命余名与字。取羲易观卦四爻义。而余之号以光字者。亦出于观国之要旨。以是行于侪友之间久矣。及余屏居春峡。小艇沿洄。常在昭阳新渊之间。而翛然遗世。有永矢终老之意。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58H 页
遂以东湖退士称焉。书之笺藁。刻之章署。此亦古人吾道付沧洲之微意。而若其所自期者。比光斋二字。不翅相远矣。呜呼。余于壬申冬。在西江侨舍。雪窗寒檠。悄然不寐。点检吾生。百悔交集。先戒之未述。可悔也。 主恩之未酬。可悔也。心事之未白。可悔也。名节之未显。可悔也。此其大可悔者。而左思右量。参前倚衡。罔非可悔之端。从今至死之年。所可相终始者。惟一悔字而已。明神在傍。此心可质。于是焉又改号曰悔轩。以示儿子。吁亦戚矣。人之知我罪我。其将在于是矣。然介子所谓身之将隐。焉用文为者。在余真是实际语也。亦何必多说。
梦见陶庵李公说
余自昨年秋。谢事居閒。欲收敛心神。复绎中年所读。苦衰倦。且患肺痞眼眚。不能力课。有时开卷。不免中辍。徒哺为愧。馀日可惜。一夜梦陶庵李公来访。问余閒中事。余以实告。李公警余曰。虽病。日三板犹可。强读不废。足为晚年实地之工。语颇惓惓。余乃曰。敢不加意。觉来天欲曙。噫。余尝辱知于李公。至请执贽。李公笑谓余毋戏言。仍以心学期勉。经义质问。归语门徒。有许与意。公之殁。今已八易燧矣。士类靡所矜式。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58L 页
世道莫可救正。余之慕想遗则。佩服馀论。久犹无懈。不翅如吕晦叔之于司马君实。李公之髣髴宵寐。丁宁教戒者。无亦幽明罔间。诚意相感而然耶。余用是自励。为晚学秉烛之计。傥使余病无加。课有继。得免卤莽老死之耻。则莫非李公之赐也。昔年之未及问学。庶无遗恨矣。朱夫子自言六十后学有进。农岩金先生谓日看五板书。其工为大。李公冥冥之语。亦此意也。余于翌朝书此以识。癸酉六月二十五日也。
追忆南忠壮说
余于辛丑春。除隋城防御使赴任。南忠壮延年以该营中军。出阵上。迎余阵门。应接失次。余用军法。拿致马前。闷其衰记过。退送信地。其翌日。南公引咎求去。余乃许之。盖以南公。是前任森也所辟。谓不可同事。且其悻悻于新将规警之馀者。体统未安故也。而待之可谓太疏矣。及余遭祸变。武弁之平日相习者。无一人慰问。独南公专书远地。致意甚勤。余投绝海。又书问死生。情溢于辞。余于是乎始知公有古人之义。而深恨交公之不早。待公之未优。乙巳以后。余遂许心。不以凡类视之。逢辄款款。便有岁寒心期。逮夫戊申之变。公以清州营将。骂贼不屈而死。如南八男儿。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59H 页
 朝家大加褒赠。谥以忠壮。享以俎豆。公之大节。可与日星争光。垂万世竹帛而不朽矣。凡有血气者。孰不景仰悲咤。久犹不衰。矧余与公相善。其所悯公而钦公者。有倍他人。呜呼。公在平时。白首抹摋。世无知公者。及公树立卓绝。人莫不惊异。而余则谓公办此。自有一副素讲矣。公之处余幕。不过数日。余且昏不识。无甚视遇。公犹不忍忘余于祸网弥天之际。义之所在。将卒亦然。况君臣之大经乎。余之始疑以凶弁亲客。终许以穷途义交者。虽有先后之异。而亦未能力荐于乙巳诸公。其敢谓知人乎。若使公。早被奖用。为当日三军之帅。则戊申诸贼。其必畏公所仗。不敢为内外猖獗之计。惜哉。近余自北还。尤有所缅想而感慨者。公之殁。日月几何。而时势世道。去益难救。忠义大关。看作弁髦。趋舍于利害。向背于冷暖者。举世滔滔。武人忒甚。余之罹罪在谪也。前日幕属之做官西北者。视若籧篨。靡不自疏。如公之不怕祸色。厚视旧将者。不复见矣。他日脱有事变。则尚何望不负大义。视死如归。若公之为者也。噫。先儒所云义无轻重。事有难易者。正谓此等关头矣。今余泚笔为说。惓惓于公者。不但尚其义烈。欲使蹶张者流。知有君臣将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59L 页
卒之义云。
感木梳说
余在昔乙酉。委禽于归窝俞公之门。回想如昨日事。而余今老白首。室人之亡已二纪。婢使之从来者。亦无馀。只有一木梳。留在纸贴中。即当日东床所设也。噫。其久矣哉。余自中年以来。阅家难万死。绝海穷塞之窜谪。深峡荒野之流离。凡所传家者。并与书籍。而靡不散失。惟此一物。与余五十年无恙。尚为余用。理短发愈便。余于甲戌冬。在安山。灯下梳。以此语座客称其久。且曰。寿则寿矣。从余阅百艰。岂不穷哉。客曰。不然。若使此物。在世俗富贵家。必为象齿玳瑁侈制之所贬。归于仆奴。又莫之爱惜。折则纳于灶矣。不遇我公。岂保有今日哉。物亦因人贵贱。公今晚节。决退林下。老且读书。而此梳为公手中物。岂曰穷哉。术家所谓器用成毁。亦有数者。尽非虚语也。余闻客说。信笔书此云。
读李中丞封事说
乙亥。 朝家申禁酒之令。必欲痛加防绝。至有告 宗庙用醴酒之举。 圣意之深轸酒祸。槩可仰揣矣。凡在听闻。莫不钦颂。而第酒之用于飨祀。肇自三代。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60H 页
诗书周礼所载可考也。历代禁防间多严重。而未尝废酒于太室之享。盖神道之降格。在于气臭。气臭之芳洁。无过于酒。牲币犹可无也。惟酒不可无也。古圣之论酒行酒辜。莫如沬邦之诰。而亦曰。祀玆酒。又曰。惟元祀。所重在祀。犹不禁庶士之致酒。况 清庙祼献。 陟降在上者乎。在今如欲酒弊之必祛。只宜严立禁条。一切勿挠。虽贵戚大官。有犯则以法重绳而已。何必遽废享 庙之用。庸作禁民之本也。 圣上于奉 先之节。诚孝笃至。卓越百王。若使承弼之臣。即席开陈。则 圣聪其必翻然回悟。还寝前旨。而大小诸臣。思不及此。惟以将顺为事。在外儒臣。亦无一言良可慨然。余则虽有大于此者。目下处义。宜不敢以朝绅自居。有所陈论。不可谓生在地上矣。李君敏坤。以中丞。上书 东宫。言是事。辞意之剀切。文翰之赡健。真是挽近台阁第一封事。其言虽未蒙 开纳。其义亦可使有识者耸闻。李君乃黎湖朴先正门生。而先正尝称许其文学。其有渊源。不可诬矣。余读其章。不胜敬叹。遂书此以识之。
悔轩集卷之十五
 箴
  
慎口箴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60L 页
枢机之失。君子所忧。舜谓兴戎。说云起羞。易诞烦支。肆忤悖违。圭玷尚磨。驷舌难追。灾或无妄。患辄不测。羞辱既极。尤悔何益。语树之戒。属垣之惧。在古犹然。矧尔末路。我则输心。人多侧目。昔者朋类。今为仇敌。难施一针。可法三缄。作箴揭壁。用备省监。
上 东宫箴(并序)
伏以我 邸下方在冲年。初开讲筵。 宗祧之付托重矣。臣民之期望大矣。凡厕宾师僚属之列者。孰不殚心竭虑。思尽辅导之责。而如臣无似。亦忝宾客之任。闻识謏浅。晚益荒陋。虽未足以仰裨 邸下在初典学之功。而若其义重世禄。诚切延颈。区区一念。必欲效忠者。实有倍于羁旅疏远之臣。况念臣曾于庆善堂入对之日。猥承 邸下手书面赐之恩。窃想 离明谓臣亦一 累朝旧物。有此优异之宠章。臣诚感泣铭结。不知攸报。今臣之出入 胄筵。固臣至愿。萤爝虽微。庶可以自效万一。而臣既迹甚崎岖。病且缠绵。频陪 法讲。亦未能自期。怀 恩念义。尤不胜耿耿恋系之忱。敢以 冲年急先之要。作为八箴。用效野人献芹之诚。言虽浅近。义在辅翼。先儒所谓幼而习之。习与知长者。其亦不外于是矣。箴曰。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61H 页
为子之道。孝敬而已。彝则攸同。矧我 圣嗣。体遇物 诲。秉因心德。其行在经。圣训孔晢。(右尽孝敬)
贻哲在初。典学念始。心性之德。事物之理。非讲不明。非问不裕。昕夕开筵。有僚有傅。(右勤讲问)
山雷著象。饮食有节。适则为养。过必生疾。宁少毋多。宁淡毋滋。阿保有责。尚慎在玆。(右节饮食)
六气攸行。百脉相关。触冒则沴。节宣斯艰。值时祁盛。加意畏慎。 至慈惟忧。尤宜体认。(右慎寒暑)
弱好游嬉。纵曰常事。耽必妨学。久则移志。凡人犹戒。 贰君责重。毋自暇豫。进德是勇。(右罕游嬉)
玩物丧志。召保有训。虽器用微。侈则毋近。昭俭怀永。厥有 家法。毋曰冲年。宜戒幼习。(右去玩好)
导善补过。是谓忠规。内而亵御。外而宾师。言虽逆耳。效实格心。有从无咈。勖哉自今。(右纳忠规)
深宫与居。朝夕近习。严必见惮。亵则易狎。恩意春温。威容秋肃。不必远法。 祖宗是则。(右戒狎昵)
悔轩集卷之十五
 铭
  
砚匣铭
骊山之族。于玆卜宅。毛公玄子。于焉寄客。其交维何。云孙之白。动辄相须。言则千百。我亦有契。四友是择。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61L 页
尚赖尔辈。披我郁塞。
竹笔筒铭
我有友。毛先生。号管城。海之外。同我行。太多情。我则谪。尔亦羁。吁可悲。乃馆尔。使居斯。性相宜。岂无材。必以竹。取其直。友之道。资厥德。穷益确。
古钱铭(并序)
余之投大静也。朴生泰晦访余居停。即南溪先生之胤子。而与余有戚谊。同是象村申公外裔也。以科案。谪济州。已三十年。吁亦可悲矣。话间。出示古钱五铢三枚曰。此乃象村公掷占之钱。而吾先祖中峰公得于甥馆者也。入岛时携得家中旧物。此钱亦与焉。甲辰遭回禄灾。所藏荡然无遗。而此钱为村儿所拾得。问其由。盖在于火焰不及之处。而及其还也。则宛然是旧日手中物。岂不奇异哉。子其为文而记之。余尝闻古说云。物之成毁。皆有数。此钱之传。亦久矣。自西汉以来。不知几千年。自象村以后。又将数百载。而犹不磨灭于桑海屡变之馀者。固可谓稀贵矣。甲辰之灾。非人力之所可救。而亦能远逃虐焰。无恙自在。则其必有神明之扶护。而至今不毁者。亦有数而然耶。而况象村公。名祖也。物自公传。手泽犹存。则其为后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62H 页
人之爱且惜者。不翅如旧毡而已。使此物得免于烈火之中。而使余得见于绝海之外者。亦一异事也。遂记其事而为之铭。铭曰。
古人有言。物久则灵。五铢之传。几千百龄。玄翁得此。用占易林。吉凶无差。神明有临。受而藏之。中峰南溪。有孙谪海。犹自手携。人虽处厄。物则效异。郁攸方灾。鬼护何秘。谁其爱者。大静之客。非汝为美。名祖是忆。
瓷笔筒铭
法河陶。取冀土。厥器古。需文房。馆毛生。其用清。出以时。功斯普。观所主。森衮钺。焕圭璧。贤哉客。
悔轩集卷之十五
 赞
  
画像自赞(并序)
庚戌秋。东湖子将自龙山还入牛峡。使秦再奚。图其像惟肖。身既欲逃。像亦何为。况此事非德业忠节足以传于后者。则不可为也。而东湖子乃为之。无亦妄耶。然其人也。犹能义以自靖。穷且不悯。清癯简率。貌如其心。则其所以传神一幅。图不朽于百世者。情可恕而意可悲矣。再奚是不貌贼虎者。名画师也。取其笔。亦取其人之意云尔。赞曰。
尔貌何瘦。尔仪何拙。瞭然其目。肮然其骨。饭蔬饮水。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62L 页
山野之相。服绯拖金。宰相之㨾。若有所悲。悲者甚意。若有所忧。忧者甚事。贤耶未耶。忠乎否乎。百世具眼。七分斯图。
又赞(并序)
戊辰春。自 上命摸写都监。取入家藏画像 御览。入侍时。 下教曰。卿貌清而粹。摸得依然老去。多先相典刑。览图。有念旧之感。恩教郑重。不胜感泣。作画像自赞。书诸轴上赞曰。
一幅之像。猥经 圣览。曰像依然。貌粹神澹。典刑犹存。念旧而感。世传 恩言。勿坏勿黪。
烈女贞夫人全州李氏,孝子府使柳君善基,烈女淑人庆州李氏旌门赞。(并序)
人之美行。莫大于孝儿烈妇。而孝烈之卓绝者。尤在于临患难而办一死。余于柳节度就章家。见有一孝儿二烈妇。并萃一室。有人心者。孰不衋然而伤。肃然而敬也。呜呼。当日之祸。尚忍言哉。惟彼凶孽。敢怀摇树之阴计。先嘘延林之毒焰。 先朝之股肱爪牙。无一得全。而柳节度。亦冤死武臣之一也。子府使善基。性至孝。祸方急绝粒。昼夜泣搥擗。胁折而指裂。被收孥死从容。节度之夫人全州李氏。府使之室庆州李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63H 页
氏。亦不食十三日。并殁于赴配之路。乙巳。因士林呈文。道臣状请褒美。癸亥。始举旌闾之 恩典。呜呼。为子而殉于孝。为妻而死于烈。三纲该百世式。柳节度之有是妻有是子与妇。亦可以贲泉涂而光门户矣。世所云枉直屈伸。顾何足轻重也。府使之子镇夏。托余为文字。噫。余亦祸馀之人也。其所悯恻而钦叹者。有倍于人。不可无言。遂强拙略书。以寓飏美之意。赞曰。
以武夫而死士祸。与有荣兮。儿克孝而妇克烈。三节并兮。公议悯而行路悲。苍穹邈兮。 恩章备而棹楔焕。皎日烛兮。玉经灰而金阅火。弥光精兮。 国无疆而天不弊。永风声兮。祖儒门而有自来。景华阳兮。彼不逞者毋敢过。闾树纲兮。
悔轩集卷之十五
 杂著
  
戒子文
唉我险衅。遘此祸酷。忧哀侵削。不谋朝夕。自视吾生。生苦死乐。而无一儿。志业谁续。取养斯急。知所可择。非乏近亲。莫如善族。惟尔所生。派自东伯。家传美行。棹楔焕若。趋向之正。虽穷不易。尝所亲厚。岂云疏逖。夙计乃决。后事斯托。如蜾之螟。若㽕于木。父曰我儿。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63L 页
听我所祝。彝伦一定。慈爱靡极。所我望尔。惟孝是笃。肆谓行源。亦尔世德。移彼施斯。自应顺适。若言其馀。可勉者学。人不稽古。焉所知识。我有床书。足供尔读。日月不与。古人所惕。及此幼年。勖哉方册。毋荒尔志。毋怠尔力。思卒父业。免忝先泽。哀哀尔父。至痛填臆。父心为心。是固子职。暨尔子孙。世世是克。我生心嘉。我死神格。嗟嗟我儿。终始敬服。父子之初。斯用明告。
戒子妇文
舅曰我妇。天休之裔。懿美天休。风节励世。昔我先祖。赘于其门。家庭所训。妇德惟尊。绵绵宗祀。赖其馀庆。有子有孙。昭敏忠靖。式至今日。我赵诜诜。舅曰我妇。尔岂偶然。惟我两家。旧好朱陈。尚挹遗风。同祖哲人。自疏而近。厥有古训。由今视昔。事与相衬。人苟有子。其孰无妇。我则祸馀。靡不傍怖。多哉尔家。片言结亲。舅曰我妇。曷不淑仁。乃祖之贤。乃父之质。矧自婉娩。令闻有蔚。是谓贤妇。庶几我家。我穷而慰。我狂而嘉。我生则养。我死则祭。所以人情。惟妇斯爱。舅妇之初。不可无祝。舅曰我妇。听我所告。凡人有行。必有其报。于夫以顺。于亲以孝。敦族必义。御下必恩。惟服惟食。克俭克勤。哲范美则。懋遵女史。谁能行此。我祖之妣。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64H 页
尔之为妇。亦惟是若。德所相符。自应景福。多男之吉。百孙其昌。舅曰我妇。敬哉毋忘。
戒庶子荣得文(后改名荣晦)
侧出儿荣得。长而冠。筮宾三加。虽未如礼。而丈夫之冠父命之。圣训也。于嫡庶何间。余乃曰。人之冠。责以成人。家礼所谓弃尔幼志。顺尔成德者。乃其期望深切之语也。一冠而余所责于汝者。其将自此备矣。字汝以志叔者。盖取得字之义。而欲其得人之志也。孝顺于父兄。而父兄爱之。则是得志于父兄也。恭谨于乡党。而乡党嘉之。则是得志于乡党也。如或通籍补荫。做一官任一事。其能勤且简。否则顾分守业。读一架耕一壑。亦得閒且安。则无往而不得志矣。此其字冠之大旨。而苟言目前之所当先戒者。则又有说焉。汝于翼福,祖福。长数年。两儿文艺之勤惰。习性之纯杂。皆视汝而胥效之。往日不足言。汝今冠。有成人之责矣。汝宜痛袪童习。如家礼祝辞。行谊言动。先自饬身。书史翰墨。先自努力。使两儿。有所警发。得以长进成就。则余必喜而曰。汝之功也。是亦汝得志于其父之一事也。噫。汝暨两儿。皆余晚年所育。而余已老矣。其所勉以馀业趁此暮景者。比他人。岂不十分恳急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64L 页
耶。书曰。日月逾迈。若不云来。汝其念之哉。岁辛未正月念八。东湖翁在贞洞保晚窝。呼书以与。
冠仲子荣显文
余年五十。始举丈夫子曰荣显。既长以癸酉元月甲子冠。冠有古礼。宜用筮宾三加之仪。而惟我诸父及我兄弟。未尝行之。节约谦损之意。在今可遵。余乃略其礼。效古人子冠父命之法。为文以戒之曰。君子之重冠。盖所以重成人也。既成人则宜以成人之道责之。司马温公所谓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无不备焉。此其人道之大者也。汝是晚生儿也。余且衰弱。不免甚于爱而疏于教。所学无多。犹然童观。今若因其太早之冠。期以甚大之责。不亦亟且难乎。然汝之赋性。慈善敦厚。真是可教之孺子也。从今力学。终始不懈。习以诗礼子史。养以孝悌道义。自是而进。则大人之成德。其在斯矣。在家而孝。立 朝而忠。恭于乡党。信于朋友。以其馀。贻于后昆。使家声无坠。世德无忝。则方可谓能述乃父今日之训。而人亦谓乃父有克家之儿矣。三加之祝。曰弃尔幼志。曰谨尔威仪。曰以成厥德。初学入头。在于童习之勇改。而群居易嬉。可戒者仪貌之不摄。成德。即向所云。大人之事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65H 页
也。余亦以是祝汝也。冠而字。字汝以晦叔者。盖取显晦相须之义也。世之人。徒知扬名之为贵。不知葆光之为美。余之拈出晦字者。亦推演命名之馀意。以晢随时行藏之宜。况今世级渐降。周道多巇。大易之向晦宴息。用晦以明。寔为汝他日自勉之良箴矣。毋曰老我言耄。敬受而服膺焉。是日。东湖翁书于贞谷之保晚轩。
冠季子荣庆文
季子荣庆以乙亥十二月壬寅冠。时余屏居安山。始欲于余侧行其礼。适村阎不安。遂还送眷属于京家。用初定吉日冠之。余既迹阻都门。不得如礼为主人筮宾。三加之仪。从而阙焉。诚一欠事也。然子之冠。父不可无训。余乃为文以寄冠者。使之口诵而心佩。曰汝是余晚生少子。始抱。余已衰且病。得见今日。固非所期。而居然长而冠。余所奇幸嘉悦。顾如何。而若其望于汝祝于汝者。抑有大焉。噫。冠则成人。成人则有成人之责。大而五教。小而六艺。皆可以责之也。汝则蒙养无素。冠又太早。乃欲一举而备责。其亦难矣。虽然。冠不冠而责有轻重。则汝可不弃其童习。体玆父训。不复如往日之悠泛也。使汝能知此义。则亦有以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65L 页
知冠之重。而企及于成人之道矣。矧汝为人清而刚颖而敦。又其天性寡欲。类非俗儿。以是美质。苟能力学而无懈。则君子成德之基。其将始自今日矣。昔赵文子冠智武子。称其先美以勉焉。余则卤莽。虽不足言。而惟我赵氏世有名德。若我先君子之危忠大节。昭载 国史。人之爱汝者。其必曰某相国之孙。而期以先业之毋坠。不特如文子之成季宣孟也。其责尤岂不重且大哉。名以荣庆。字以安叔者。盖取书经荣怀惟庆之义。为臣而佐一国荣安之治。岂容易事业。而幼学壮行。亦在于诚力做去。如余之无才无德。靡所裨补。退而长吁于荒村静夜者。其情诚可悲矣。汝若述先人尽节之忠。念乃父赍志之恨。终做读书致用之功。以不负命名之意。则方可谓先人有孙。乃父有子矣。汝其勉之哉。前一日。悔轩翁呼书于秀岩閒居。
悔轩集卷之十五
 上梁文
  
春峡书斋上梁文
东峡卜一壑之居。志决谢事。西冈营数椽之舍。计成藏书。初服既修。晚学宜勉。主人东湖居士险衅于世。狂激其人。抱王裒废诗之哀。生亦腼面。励匡衡抗疏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66H 页
之节。退犹刳肝以罪为期。风霜瘴疠之屡阅。惟义是视。死生祸福之久忘。嗟穷人本宜深林而幽居。幸占胜境。顾玆凤麓下别局。实是貊墟中名村。岳形翥翔。轩窗纳一面之秀。江势环抱。床几挹半腹之清。女绩男耕。蚕宜衣而稻宜饭。水钓山采。鱼可脍而蕨可羹。葛天民厖。即村号而有验。桃源地秘。与世变而无关。盖自青绫厌直之年。已有黄冠告退之计。时际亨泰。人或谓丁酉之行何劳。身阅艰屯。吾则恨乙巳之归亦晚。拔机阱而置衽席。 恩出全生。投簪绂而秉耒锄。分甘没齿。慕右军誓墓之义。讵渝苦心。戒太傅出山之讥。久逋 圣旨。顷者奔问于贼变。久矣淹留于郊居。何负汝叛耶。每痛 宗社之几覆。欲为 君死耳。不忍城 阙之远离。十年危楼之望 宸。犬马恋系。一日轻舟之溯峡。鸥鹭盟存。虽幸有归农之弊庐。尚嫌无贮书之精舍。十数间轩楹太窄。逼处而容。百馀束卷帙亦多。散置则败。昔既胥址。质堪舆而云佳。今乃始工。命轮扁而斯亟。玆运经纶于心上。遂见突兀于眼前。病柯陈荄。久为榛芜之地。危岸高栋。便成爽垲之区。眺远岫頫平洲。莫须闻韶阁于晴日。纳清风邀明月。不必昭阳亭于炎天。万点村灯。错疑浴佛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66L 页
之节。一部郡角。枉喜献俘之声。最幸古卷之安排。惟意晴窗之点检。追匡山下帷之日。老矣吾生。趁荆江载车之时。藏之此室。欲忘寒暑饥渴。旧癖犹存。所学易礼诗书。前工可续。穷日玩赜。长对卷中之圣贤。卒岁优游。好做林下之宰相。举脩梁而及此吉日。缀短颂而愧非文人。
儿郎伟抛梁东。无数梨花篱落中。昔所手栽今结子。于斯可验溉根功。
儿郎伟抛梁西。一发清平望欲迷。僧说雨馀看瀑好。篮舆明日访招提。
儿郎伟抛梁南。霜雪精神老柏含。如不作梁支大厦。与吾终始伴孤庵。
儿郎伟抛梁北。将军古墓松杉黑。至今髣髴觌云旗。安得起公壮我 国。
儿郎伟抛梁上。苍苍天宇何寥旷。公田及我雨惟时。击壤傥闻民续唱。
儿郎伟抛梁下。主翁惟日尘编把。莫言老学太无功。古有读书五十者。
伏愿上梁之后。灾咎夬除。吉祥咸至。病体还健。屏刀圭而不烦。衰眸自明。近签帙而无斁。以其馀而教之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67H 页
儿子。如是足而视为生涯。优閒百年。莫非 圣主之赐。太平万岁。惟切老臣之祈。
秀岩新舍上梁文
义所当退则退。夙志悬车。卜其可居而居。晚计筑室。耕渔本分。饮啄亦 恩。厥惟秀岩閒人。云是悔轩居士。性未谐俗。命不侔身。少日激昂。慕贾谊献策之志。中年险衅。抱王裒废诗之哀。馀生可羞。固欲没齿于深峡。遗戒难忘。不免出脚于危途。麟经之大义未明。热涕常迸。蜮弩之潜机叵测。孤梦频惊。纵云十年在 朝。何尝一日安位。未忍便诀。迟徊于西湖东郭之间。不悔危言。流窜于南溟北塞之外。惟 圣主放还田里之日。则老臣退守丘壑之时。 累朝之深恩未酬。岂忘世臣殉 国之义。衰景之残骸难策。不待古人致仕之年。欲寻貊墟之幽栖。所妨丘墓绝远。将返牛坡之弊舍。亦嫌村阎甚稀。肆占莲城水石之居。欲效茅岭林泉之隐。小郡滨海。素称鱼盐之饶。僻村围山。兼擅烟霞之胜。距城 阙犹为近地。馀日瞻依。携家室不必深林。玆土安吉。既补半破之矮屋。更完加营之精庐。维閤维轩。内外便成一制。或茅或瓦。新旧合为十间。岩花春浓。傍吟几而送馥。溪月秋霁。趁巡
悔轩集卷之十五 第 467L 页
檐而扬辉。肯羡辋川之名庄。完矣美矣。永保香山之清节。优哉游哉。玆将短笔之谣。用助脩梁之举。
儿郎伟抛梁东。鹫峰朝日满窗红。閒翁有课开书早。老学还宜倍费工。
儿郎伟抛梁南。清川一道自成潭。幽人别有开襟处。水面无风霁月涵。
儿郎伟抛梁西。摩诃苍翠望中迷。春来海气多云雾。半湿诗窗醉墨题。
儿郎伟抛梁北。郡阁多閒稀雁鹜。为客偶逢名太守。谈文往往慰幽独。
儿郎伟抛梁上。仰视苍苍天宇旷。日月光华千载颂。老臣伫见治平象。
儿郎伟抛梁下。无事深村自在者。晚景诸儿成就望。乃翁傥得十年假。
伏愿上梁之后。灾害远屏。吉祥萃臻。世我相忘。是非毁誉之言不到。家 国俱谧。夷险休戚之义攸存。一乡之风俗渐亲。百亩之年谷屡熟。儿能养老。衣有温而食有滋。翁亦颐身。忧无挠而病无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