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x 页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杂著○辨
杂著○辨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05H 页
程叔子废嫡孙立己子辨
程叔子舍明道长孙昂。而立其子端彦何居。曰。非叔子意也。然则孰为之。曰。端彦,端中皆不肖。侯师圣极粗人也。端中乱之。师圣成之也。然则先生属纩时。顾谓端中曰。立子云者何也。曰。非也。先生必曰立适。或曰立宗。而端中误以为立子也。先生若云立子。则是必指主自己之丧者而言也。非谓太中祀也。然则先生何不招昂与端彦。明告于死生之际耶。曰。先生病革。端彦亦不侍。昂之在与不在。未可知也。且明道先太中而卒。明道长子亦早殁。昂年冲幼。叔子权奉太中之祀。不旁题。不称孝子。以待昂之成人。故先生之丧。昂自信其当立。是盖先生平日旨意如此。先生之信昂之为宗。亦如昂之自信。至于端彦之乱宗。师圣之乱礼。是岂先生所可逆睹者哉。然则圣贤之教诲子弟。果安在哉。曰。尧荐舜于天。而及尧之丧。舜避尧之子。居河南。孟子曰。若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由是观之。丹朱之偃然据尧之宫。不思避舜。可知也。
程叔子舍明道长孙昂。而立其子端彦何居。曰。非叔子意也。然则孰为之。曰。端彦,端中皆不肖。侯师圣极粗人也。端中乱之。师圣成之也。然则先生属纩时。顾谓端中曰。立子云者何也。曰。非也。先生必曰立适。或曰立宗。而端中误以为立子也。先生若云立子。则是必指主自己之丧者而言也。非谓太中祀也。然则先生何不招昂与端彦。明告于死生之际耶。曰。先生病革。端彦亦不侍。昂之在与不在。未可知也。且明道先太中而卒。明道长子亦早殁。昂年冲幼。叔子权奉太中之祀。不旁题。不称孝子。以待昂之成人。故先生之丧。昂自信其当立。是盖先生平日旨意如此。先生之信昂之为宗。亦如昂之自信。至于端彦之乱宗。师圣之乱礼。是岂先生所可逆睹者哉。然则圣贤之教诲子弟。果安在哉。曰。尧荐舜于天。而及尧之丧。舜避尧之子。居河南。孟子曰。若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由是观之。丹朱之偃然据尧之宫。不思避舜。可知也。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05L 页
禹亦避舜之子。居阳城。则商均之顽然不避禹。亦可知也。天下之与夺。在于天下之人心。故朱,均不得有所措也。若朱,均舜,禹之外。兀然无傍议之人。则彼偃然顽然之朱,均。终据天下为己有。亦不难也。其可以此而为尧舜之疵耶。先生晚年。党禁日益甚。先生谢遣门徒。门徒亦不敢以祸相饷。其有声望。为世所惮者。率不得留住门墙。独师圣在焉。则先生之门。谓之无人焉可也。夫孰正其乱礼者。虽尹和靖。闻而疑之于遂事之后而不能救者。岂以其事系门内。非外人所可预。而又或力不能胜师圣。虑其徒成变故于骨肉朋友之间也欤。果若是。群小傍狺。揽以为攻陷程门之资斧。势必至也。和靖之不能救。必有帠也。然观其亲注云此段差误。则其为先生辨诬。而驳正师圣之乱礼可知也。然则若师圣者。不可谓亲灸者欤。曰。李延平闻师圣从事程门。意其有所得。进谒旅馆。见其对饭。未及撤。胡乱三起。延平知其中蔑有。怅然而归。其为人可决也。师圣处程门几年。学静坐不成。况进于此者乎。特以其久于操拔彗之故。情笃如骨肉。又滥敦先生之丧。故遂知名于后世尔。先生常云侯师圣议论。正好隔壁听。盖谓其糊涂而不明。泛忽而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06H 页
不真也。先生之听于师圣者。常在隔壁。则师圣之隔壁于先生者可知也。其平居伧楚气像。决非解人言语者。况当丧威遑遽之顷。又未知隔几重壁而听。隔几重壁而说也。其何以得先生之真诀也。又自以久于及门。其心自大。不知汰哉之讥。张皇论礼。如曰诸侯夺宗。如曰伊川立庙。要以班资崇庳。与夺二程。殆如病风者梦呓。专出于私见杜撰。而无一引先生遗旨者。是乌足凭信也。使先生而复起者。其蔽罪于师圣者。奚翅由也行诈之责而已。傍有难之者曰。子之言似矣。然端中闻之。师圣證之。遗书载之。子欲天下万世。不信其子。不信其门人。而信子之片言。有是哉。子之妄也。曰。曾参杀人。传之者三。其母踰垣而走。曾晰而在者。十至必不信。颜闵而闻者。百至必不惑。曾母妇人也。然一至而自如。再至而晏如。三而后变。今程子立子之命。传之者一端中而已。程子之贤。不下曾子。夺嫡之变。重于杀人。一人之传。不及三至。师圣之轻信。曾妇人之智之不若也。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曾子亲闻诸丈席。而有若辨其非是。颜回窃饭。子贡俄传于目击。而夫子明其有以。以端中大贤之子而可信也。则孔子之曾参。不有逾于端中不肖之子乎。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06L 页
以师圣儒门之徒而可信也。则闻性之子贡。不有逾于师圣灭裂之学乎。参之耳。赐之目。犹不可信。彼听莹不详之端。惝荡不备之成。曷足以诬先生也。客有传某也为某事。四座唯唯。独一人疑之曰。某也乡党自好者也。必不为某事。客奋然曰。吾目睹也。子之臆。孰如吾之目。疑者亦奋曰。吾知其心也。子之目。孰如吾之心。二人者示掌而较胜。及谂其事。果传者误而疑者得。乡党自好者。能令人勇保其不为非。况大贤乎。且端中,师圣之见信于后世者。以程子也。信程子之子。信程子之门人。曷若直信程子。吾闻程子之言曰。今无宗子法。故朝廷无世臣。若立宗子法。则人知尊祖重本。人既重本。则朝廷之势自尊。亦是天理。譬如木。从根直上一干。亦有旁枝。又如水必有正源。亦有分派。别子为祖。上不敢宗诸侯。祢继祢者为小宗。此程子平日定论。而其致严于宗法。乃如彼。又曰。立宗则卑幼为大臣者。必有夺宗者。以今之法。自合立庙。不可使从宗子以祭。其防微于夺宗。又如此。设使属纩之言。真如端中辈所云。固不可舍治命而从乱命。况大贤无乱命者乎。易宗。非常之事也。门内如有人所不知之大故。而迫出于万不获已之变礼。则先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07H 页
生平日旨意。必有开示于子弟门生者。端中,师圣辈。岂不执以为左契。而曾无一言半辞之可照于易宗者。只取无首无尾孤行二字立子之云。而为之證彼立子二字。果何谓耶。宗子之丧。立子则为大宗。支子之丧。立子则为支子丧主而已。立支子之子而为大宗者。非注解。不可知也。二字而无注解。则即先生向所谓分派之继祢而上不敢宗诸侯者也。其果毫近于易宗耶。世之议者又曰。兄亡弟及礼也。宋太宗舍艺祖之子而立其子。时王制礼也。先生行礼也。遵时王也。庸何伤。噫。此诚惑世诬贤之说也。弟及之礼。为兄亡无子者设也。若太宗者背母忘兄。废宗子。诚天下万世之罪人也。而程子从其制乎。时王制礼者。如三代损益之谓也。若乖礼而可遵。则西汉礼家。皆可用三年短丧之制也。东汉儒者。皆可用废嫡立少之礼也。宁有是哉。议者又疑明道适妇。有故当废。而昂不可忝宗祀。则是我东偏邦之制也。非中国通行者也。鲤妇嫁而子思主圣人之祀。伋妇出而白也为孔门之嫡。昂之不以母废。亦明矣。且人之宗仰圣贤。诚耶伪耶。虽孔子之圣。吾知其大圣。而此心无所疑然后。圣之可也。若以天下之共尊而苟同。不敢异辞。则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07L 页
是伪也。世以程子之大贤。不容议也。遗书之昭载。不敢辨也。遂于立子一事。委曲为之辞。而不敢言废宗之乱礼。于是乎端中,师圣之罪。以其间而倖逭。若然者。世之尊程子者。伪也非诚也。程子道德。如日星山河。万代瞻仰。而独此一事。不可以服贩夫灶婢之心。是岂程子也哉。非程子而以所慕程子者饰其事。是诬程子也。乌乎可也。载古人之言者书也。非书。无以观古人。然尽信书。不如无书。二程语录。虽高弟亲闻者。时有差误。况此段出于拾遗。其为纰谬。无足慅者。噫。得古人之言。不如得古人之行。得古人之行。不如得古人之心。不得其心。则岂惟颜曾程子之可疑。虽孔子。亦可疑也。得其心。则岂惟颜曾程子之可信。虽乡党自好者。亦可信也。得其心而信之者。诚而彻者也。有所疑而求得其心者。诚而未彻者也。知足以疑之而不敢疑。又从而为之辞者。伪也。人曰圣。吾亦圣之。人曰贤。吾亦贤之。蒙然不知所以疑之者。下愚也。愚与伪。非所与论于尊圣贤者也。尊生于信。信生于疑。始于疑而终于信。而一于尊者。诚也。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杂著○训诫
训子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杂著○训诫
训子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08H 页
吾先高朗令。闻保世以滋远。至晚翠,默斋两先生。辉光尤宣著焉。文学清名。为世矜式。又多贤子孙。罗立为国器。政古所谓一门之内。朱轮十二。牙笏满床者。何其盛哉。噫。极盛而衰。物之理也。疾偾之来。宠禄过也。不幸吾宗人。或及于世祸。遂衰而不振。诚使宗人。皆能守翠默家范。祸何从而至哉。反顾门户盛衰祸福之际。其为宗党鉴戒者深矣。惟吾高祖竹南先生。华而养素。盛而执谦。忠信惇朴。以遗我子孙。吾曾王考王考。皆早世。不克食其报。吾亲谢公车弃仕宦。恬泊自守。不克施于世。以我默斋,竹南之积德。与曾王考以后不克享而锡衍者言之。意者其后衰者也。余性隘才疏。自知不可用于世。而以亲教从科第。遂致迩列。不敢与时俗沉浮为进取。决然奉身而退者。不敢忝吾先也。祖先辛苦立门户。子孙善守之。虽百世可也。不能守。一举手而毁之。可不哀哉。吾之子二人。弟之子三人。其幼者贤愚未可知。已长者三人。皆可教也。惧不教。不能持其世。以贻吾先祖羞。以重吾不肖罪。遂作诫七条以授之。
其一曰。戒科举。科举者。拔身第一步也。一于此而不免私邪。万事皆不正矣。以此启轫。虽有惊世之声名。
其一曰。戒科举。科举者。拔身第一步也。一于此而不免私邪。万事皆不正矣。以此启轫。虽有惊世之声名。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08L 页
轩天之事业。何足息黥而补刖哉。举子之干私。考官之循私。其罪一也。为举子而不干私。然后可以为考官而不循私也。吾子孙如有惰游疏书册者。父兄勿令赴举可也。
其二曰。戒朋党。古者朋党。有邪有正。故君子者不苟避朋党之目。今世则不然。分门割户者。如春秋无义战。其患得患失。忘君负国一也。环顾一世。无一片乾净土。为君子者。惟当特立独醒。无所浸染。立于朝则目中只见一个是。而不见色目。是在甲边。则是甲论而身未尝甲也。是在乙边。则是乙论而身未尝乙也。一人而前是后非。一事而半是半非者。不以是而恕其非。不以非而掩其是。则可免欺心而欺君。若言不见信。道不可行。则卷以怀之。沛然孰能御之。今世朋党。所以资进取也。苟有豪杰之士视名利如腐鼠。则其视党论。宁不如脂垢乎。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噫。安有祖先而以患得患失。遗其子孙者哉。其诬祖先甚矣。世之论者。亦曰破朋党。而与吾言名同而实异。吾欲去诸党之非而合其是。以为一大是。彼不肯去其非。而只以皮毛相合。此又不可不卞也。吾欲汝戒朋党者。岂有他哉。欲成就一个是而已。
其二曰。戒朋党。古者朋党。有邪有正。故君子者不苟避朋党之目。今世则不然。分门割户者。如春秋无义战。其患得患失。忘君负国一也。环顾一世。无一片乾净土。为君子者。惟当特立独醒。无所浸染。立于朝则目中只见一个是。而不见色目。是在甲边。则是甲论而身未尝甲也。是在乙边。则是乙论而身未尝乙也。一人而前是后非。一事而半是半非者。不以是而恕其非。不以非而掩其是。则可免欺心而欺君。若言不见信。道不可行。则卷以怀之。沛然孰能御之。今世朋党。所以资进取也。苟有豪杰之士视名利如腐鼠。则其视党论。宁不如脂垢乎。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噫。安有祖先而以患得患失。遗其子孙者哉。其诬祖先甚矣。世之论者。亦曰破朋党。而与吾言名同而实异。吾欲去诸党之非而合其是。以为一大是。彼不肯去其非。而只以皮毛相合。此又不可不卞也。吾欲汝戒朋党者。岂有他哉。欲成就一个是而已。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09H 页
其三曰。戒进取。人之重爵禄者。以其荣也。不以其道而得之。荣乎辱乎。须思一蠹,寒暄作何官。又思高位之芑,元衡作何等人。则荣辱定矣。高位寔偾踬。厚味寔腊毒。虽以道得之。君子犹且三揖而逡巡。况以非道乎。前呵后拥。以嫭里闾。皂隶之所艳也。千钟万石。百口饱煖。妻妾之所愿也。其视祖先之忝累。识者之姗笑。其果孰重而孰轻。不特此也。一以进取挠心。则不知罟擭陷阱之在前。小则流窜。大则诛殛。可不惧哉。尔等须以低一头退一步为心。可以进可以不进。则决以不进。可以去可以不去。则决以去。内重外轻。多少快活。可以全节。可以全身。可以事君。可以事祖先矣。
其四曰。戒奢侈。夫车马服饰。一时华鲜。其人可知也。凡为此者。欲奉车马服饰耶。欲奉其身耶。欲奉车马服饰。则吾不敢知。欲奉其身。则使人艳其车马服饰而贱其身。一何愚也。甚矣。奢侈之祸也。吾尝取酒色之人与奢侈之家。互举而数之。其人之必死。其家之必亡。盖略相当也。天下万事。何尝不自刑妻始。而俭约之政尤系焉。近世士大夫家。侈风日盛。婚姻宴集。妇人以珠翠锦绣。斗华竞胜。而为丈夫者。不之禁焉。
其四曰。戒奢侈。夫车马服饰。一时华鲜。其人可知也。凡为此者。欲奉车马服饰耶。欲奉其身耶。欲奉车马服饰。则吾不敢知。欲奉其身。则使人艳其车马服饰而贱其身。一何愚也。甚矣。奢侈之祸也。吾尝取酒色之人与奢侈之家。互举而数之。其人之必死。其家之必亡。盖略相当也。天下万事。何尝不自刑妻始。而俭约之政尤系焉。近世士大夫家。侈风日盛。婚姻宴集。妇人以珠翠锦绣。斗华竞胜。而为丈夫者。不之禁焉。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09L 页
可不哀哉。汝等须先律己清严。又戒饬妇女。使不敢近珠翠锦绣。不徒不敢近。使知其不可近。不徒不可近。使知其不足近。则可以养福而远祸矣。
其五曰。戒骄矜。骄何从以生。生于不足。如使骄生于足。则周公最先骄。颜氏子傲三千同门矣。吾尝观世所谓骄者。遇胜己者。不敢骄。可不哀哉。寠人而暴富。寒门而猝贵。沾沾小艺。硁硁小才。必肠肥脑满。谓人莫己若矣。吾宗叔燕超斋弱冠。词章冠一世。吾观其人冲谦。若无才者。遇稍解操觚者。辄敬服推让。如逢大敌。以其足于己也。文章尚然。况进于是者乎。诗云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汝等须三复焉。
其六曰。戒关节。关节者。其事至微琐也。其路至难防也。其害至酷烈也。夫关节于我者。非妻妾则亲戚。非亲戚则姻娅。非姻娅则门客傔从之有积劳于我者也。却之。则一席之间。煖者冷。和者索。斯不亦难防乎。不却之。则为一人之面皮。而使我清者浊。廉者墨。公者私。直者曲。斯不亦酷烈乎。然以此较彼。孰重孰轻。须先与妻妾立法。衣馈盖藏之外。勿预他事。亲党宾客之请折简者。地主问安馈酒之外。一刀割断。则门庭潇洒。各行完全矣。
其五曰。戒骄矜。骄何从以生。生于不足。如使骄生于足。则周公最先骄。颜氏子傲三千同门矣。吾尝观世所谓骄者。遇胜己者。不敢骄。可不哀哉。寠人而暴富。寒门而猝贵。沾沾小艺。硁硁小才。必肠肥脑满。谓人莫己若矣。吾宗叔燕超斋弱冠。词章冠一世。吾观其人冲谦。若无才者。遇稍解操觚者。辄敬服推让。如逢大敌。以其足于己也。文章尚然。况进于是者乎。诗云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汝等须三复焉。
其六曰。戒关节。关节者。其事至微琐也。其路至难防也。其害至酷烈也。夫关节于我者。非妻妾则亲戚。非亲戚则姻娅。非姻娅则门客傔从之有积劳于我者也。却之。则一席之间。煖者冷。和者索。斯不亦难防乎。不却之。则为一人之面皮。而使我清者浊。廉者墨。公者私。直者曲。斯不亦酷烈乎。然以此较彼。孰重孰轻。须先与妻妾立法。衣馈盖藏之外。勿预他事。亲党宾客之请折简者。地主问安馈酒之外。一刀割断。则门庭潇洒。各行完全矣。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10H 页
其七曰。戒讥议。昔马援戒兄子严敦书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此真格言也。余性隘疾恶太甚。见人之恶。不觉怒形于色。克治已久。尚未至平叠。此余德薄不足法也。古语曰。其父报雠。其子行劫。安知嫉恶之不流于讥议耶。此余所以深惧而戒汝曹。亦因以自戒也。
凡此七条。一有阙焉。小则以衰。大则以亡。可不惧哉。至若诗礼学问。先祖之职也。本无二事。所以不入于条目也。噫。世禄之家。鲜克由礼。栾,郤,胥,原。降在皂隶者众矣。汝曹能弛于担负。安坐而读书。乌可不知足。而又乃不知其所自耶。战战兢兢。守此七条。无或坠霣。以开罪于祖先可也。
诫学者
天地之道一而已。人之心一而已。其为学无二也。若然者。最初圣贤发一言以示人。后来者行之而已。何言之可益。然尧舜禹曰中。孔子曰仁。孟子曰性善。程朱曰诚敬。岂苟为新语也哉。盖世有污隆。习有古今。圣贤之立宗旨以牗人者。各有时义然也。唐虞三代
凡此七条。一有阙焉。小则以衰。大则以亡。可不惧哉。至若诗礼学问。先祖之职也。本无二事。所以不入于条目也。噫。世禄之家。鲜克由礼。栾,郤,胥,原。降在皂隶者众矣。汝曹能弛于担负。安坐而读书。乌可不知足。而又乃不知其所自耶。战战兢兢。守此七条。无或坠霣。以开罪于祖先可也。
诫学者
天地之道一而已。人之心一而已。其为学无二也。若然者。最初圣贤发一言以示人。后来者行之而已。何言之可益。然尧舜禹曰中。孔子曰仁。孟子曰性善。程朱曰诚敬。岂苟为新语也哉。盖世有污隆。习有古今。圣贤之立宗旨以牗人者。各有时义然也。唐虞三代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10L 页
民德方纯。辞无枝叶。执中而约矣。精一而尽矣。孔子之时。天地否塞。人心携贰。如人气脉壅阏不通。手足痿痹。于是孔子拈一仁字以觉之。以通之以生之。又降而战国人之性牿尽矣。其视道德仁义。如杯棬然。孟子有忧之。表揭性善之旨。以唤醒天下之昏梦。其尊王道黜霸功。辟异端卫圣学。皆于性善而立基焉。宋之衰季。道丧已千载矣。人之生也。自幼长敖。不知洒扫应对之为何事。豪杰之士。虽欲自奋。而无坯朴。可以自立。故程朱设教。以诚敬当小学一部。填补洒扫应对工夫。其实求仁。所以执中也。复性善。所以求仁也。主敬存诚。所以复性善也。吾见其一而不见其二三也。然孔子不言仁而言中。则子莫之不通而为中者乱之矣。孟子不言性善而言仁。则墨翟之外性而为仁者乱之矣。程朱不言诚敬而言性善。则江西之凌躐叫唤。把弄虚景。认良知为本性者乱之矣。孟子曰性善。而犹惧其未也。申之以知言养气。使诐淫邪遁者。不得逃吾明挠吾守。朱子曰诚敬。而犹惧其未也。又循循善诱于格致诚正之序。而使顿悟者。不敢肆其狂躁。君子之因时设教。如医者之对症焉。程朱以后。道学大明。极盛而衰理也。 明兴二百年间。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11H 页
陆说大行。其不染葱岭。薛文清一人而已。白沙阳明之学。波荡天下。而不能渡鸭江而东。静庵之天资高明。退溪之造诣纯深。 中朝所未有也。是殆天运之循环。而谓之吾道之东可也。不幸百馀年来。党论溃裂。彼此各有儒者。甲之所是者。甲边千百人同声曰是。而甲之儒。为其宗主焉。乙之所非者。乙边千百人和附曰非。而乙之儒。为其渠帅焉。夫人之所见。如面不同。岂有一边千百人性味意见。如合符节者乎。使之易地。则甲边义理。必徙而乙矣乙。边是非。必徙而甲矣。天下之真是非。果如是乎。盖 穆陵之世。党论始作。升平无事。士大夫各以气味亲疏为目。或以名涂通塞相激。初非黑白阴阳之相反。如汉东京,宋元祐,我朝之己卯也。其后年近二百。世且六七。党智日益长。党𥚁日益深。彼此甲乙。头出头没于得失恩怨之场。大抵皆小人也。虽或彼善于此。而仅仅如牛,李焉。余尝评历代党目曰。牛,李以下。君子不入也。今世之儒者。果有超然于其间者乎。是是非非。乃格致之一事也。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则路头第一步差矣。意可诚乎。心可正乎。步步而差。节节而错。其归奚啻千里之谬也。故其为学。率不过立标榜以收召部伍。引经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11L 页
传以缘饰党论而已。其反为世道之祸大矣。彼其立心向学之初。亦何尝有意于欺世而为之哉。以其自孩提长大。父诏兄勉。沦𦘺浃髓。如瓶瓮焉。尘土已实其中。虽以醍醐郁鬯。尽力灌注。而终不能入也。如有忧世卫道之君子。立司南于斯世者。必曰公乎。必曰明至善乎。使学者读西铭。知天德普万物而无私。则必有醒觉于党私之非天理者。遂以一公字。参前倚衡。然后读大学。以求至善之所在。不认贼而为子。不唤铁而作金。格致以求之。诚正以明之。修齐以止焉。则入头不差而下手亲切。彼前日缠绕胶固。偏执吝滞者。或一举而廓清。或日消而月融。庶几免于自欺欺人之罪。而方可与入于尧舜之道矣。或曰。订顽。中庸之理也。其地位已高。子乃先之于大学。不亦弄倒次第而误学者乎。曰不然。阴阳变化性命之说。非晚进所可骤闻。而朱子著之于近思录首卷。以授初学。欲使其知其名义有所向望焉。况西铭之旨。彻上彻下。要使今世之学者。寻讨一公字于乾父坤母同胞吾与之间。广大心胸。开拓门径。而使格致以上许多阶级。方有进步处也。循是以往。直穷天德之所至然后。方可实践于西铭之训矣。此岂先西铭而后大学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12H 页
者耶。或又曰。自古论学。曰仁曰诚曰敬。未尝闻以公而立宗旨者。岂有说乎。曰然。仁者。要之一公字也。然公者。仁之理也。以人体之故为仁。公则无情。仁则有爱。公属理。爱属人。我 国规模褊小。谚所谓人情国也。以仁为训。则彼以先入党论之心。其能免于舍理而专人。循情而流爱者几希。其何以廓然天德。亲亲仁民。无一毫之容私。无一物之不爱乎。存诚在闲邪。公则私邪退。诚者天理。公则天理明。公而不诚者鲜矣。不诚而公者。未之有也。今人陷在党臼。而要于满腔私意中。寻捉一个诚而存之。此必无之理也。余故不曰诚而曰公。公故诚。天无私䨱。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于穆不已。万古不差。果之甜者常甜。苦者常苦。花之白者常白。红者常红。非天地至公而至诚。能如是乎。今人不公故不诚。安得不黑白朱紫随意变幻乎。程子曰。公则一。主一者敬也。私则二三。二三其德而能敬者。吾未之见也。今之儒者。于敬字。稍欲下工。不至于仁诚二字之放过。然其所谓敬者。不过张拱而徐行。危坐而端言尔。自外观之。亦可谓自好者。而听其言则党论也。考其行则党习也。其所谓敬者。果是直内之敬乎。若然者。真妇人之捡押。乡曲之细行也。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12L 页
乌足与议于道哉。彼儒名而墨行者。见麾于门墙。况儒名而苏张者乎。噫。为仁也存诚也主敬也。一言以蔽之。曰克己。己者私也。人有一身。便有自私之意。宜其与道难一。克己然后仁可为也。诚可存也。敬可主也。古之私者。一人各一身也。而尚患难克。今之私者。甲党累千人为一身而遂其私。乙党累千人为一身而遂其私。声势相倚。气燄可畏。今之克私者亦难矣。然私不克。则学无着手处。虽圣贤复起。对今日之症。舍公而无命剂者矣。一公字立。而四通八达。左右逢原。有如是者。然知公而公。不明夫至善而求止焉。则其所谓公者。霎然如有见于大本一原。而旋复闭塞。无以达于天德而有真知实践之妙矣。敬也诚也仁也。包在公字。而尽公之体然后。敬是敬。诚是诚。仁是仁。至善是至善。无伪也。五者各立其名。而其实一个天理是已。
诫为人子者
人子之孝。莫大于为善。立身扬名。以显父母者。非富贵利达之谓也。富贵贫贱。逆顺祸福。随所遇而尽其分。无忝尔所生者。皆可谓之立扬也。发肤小体也。犹不敢毁伤。况大体乎。世之放倒其心。徇欲嗜利者。皆
诫为人子者
人子之孝。莫大于为善。立身扬名。以显父母者。非富贵利达之谓也。富贵贫贱。逆顺祸福。随所遇而尽其分。无忝尔所生者。皆可谓之立扬也。发肤小体也。犹不敢毁伤。况大体乎。世之放倒其心。徇欲嗜利者。皆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13H 页
忘其父母者也。家贫亲老。则禄仕躬耕。负米樵牧。皆可为也。惟仕宦。非其道而得之。不可为也。辱亲之罪。重于不能养也。孟子以墦乞。譬世之求富贵利达者。世俗以为甚言之辞也。以余观之则太宽。亲老绝粮。则虽墦间之祭。容可乞以养也。若昏夜乞哀于权贵之门。非人子也。
诫为人臣者
人臣所藉手而事君者。经术也事业也名节也。经术有前著诫学者一篇。今不容赘。事业自经术推出。又各随其才分而担当大小。不可悬说也。惟名节一有玷污。虽蕴藉经术。如孔光,张禹。𦂺练事务。如胡广,冯道。百代唾骂。狗彘不若。士大夫平居。其可不宿讲也哉。考之往牒。名节大关。可数也已。大抵权势所归附之者小人。而斥之者君子。宦官宫妾通之者小人。而不知名者君子。废正后则争者忠。不争者不忠。摇国本则争者忠。不争者不忠。其赞成者为凶孽。党于赞成者为凶党。其次过隆私亲也。封禅也兵端也。掖戚滥恩也。土木也游畋也。谏者直。不谏者谀。此其大节目也。平世事故。略尽于此矣。虽有出于十条之外者。皆可触类而反隅也。其义理坦然。初非隐晦而难知。
诫为人臣者
人臣所藉手而事君者。经术也事业也名节也。经术有前著诫学者一篇。今不容赘。事业自经术推出。又各随其才分而担当大小。不可悬说也。惟名节一有玷污。虽蕴藉经术。如孔光,张禹。𦂺练事务。如胡广,冯道。百代唾骂。狗彘不若。士大夫平居。其可不宿讲也哉。考之往牒。名节大关。可数也已。大抵权势所归附之者小人。而斥之者君子。宦官宫妾通之者小人。而不知名者君子。废正后则争者忠。不争者不忠。摇国本则争者忠。不争者不忠。其赞成者为凶孽。党于赞成者为凶党。其次过隆私亲也。封禅也兵端也。掖戚滥恩也。土木也游畋也。谏者直。不谏者谀。此其大节目也。平世事故。略尽于此矣。虽有出于十条之外者。皆可触类而反隅也。其义理坦然。初非隐晦而难知。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13L 页
然凡人之见。事过则明。事至则暗。未尝不抚前人之轨辙而讥罪之。然不知后人之讥骂其身。亦如其身之讥骂前人也。有客在李尔瞻座上。有慈乌哑哑然鸣于庭树。客曰。乌亦有母子。要以感悟尔瞻。语未竟。有蜂闹于前。瞻曰。蜂亦有君臣。瞻之斁伦。而亦以君臣大义。文饰其说。末世小人。何尝不藉口义理而诳惑人心。彼动于祸福得失之心者。骤闻其说。不揣其本而循其末。则其不眩乱于真伪者几希。余故拈此十条。使世之为人臣者。只见大题目而先决其取舍。其枝辞曲说。巧于傅会牵合。切于时势人情者。摇手不闻可也。或有放过目前。而欲待后日大树立者。亦不可也。人臣之义。以王陵为正。平,勃不可学也。若夫犯上不道。干纪滔天者。是不可教诫为也。故不在十条之列。且余为平世设诫。而不及于危乱者。又有说焉。君子讲明义理于平居无事之日。而受用于危急颠沛之际。伏节死义。世人看着大事。而自君子观之则寻常尔。虽兕虎率野。白刃当前。而目中犹是山林读书时也。气像犹是殿陛雍容时也。夫岂有别事。此南轩所谓求伏节死义之士于犯颜敢谏之中者也。阿谀者反是。观于叶李留梦炎本末而可验也已。大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14H 页
凡君子小人忠邪直谀之分。只在得失关头。患得患失者。自鄙夫而至于逆乱者也。得失不得入其心者。自犯颜敢谏而至于伏节死义者也。噫。人臣策名于国。一身非其有也。只见国耳君耳。死生非所论。况得失乎。鄙夫之丧其天性。吁亦甚矣。且人臣之忘国者。为利己也。君过日长。国事日非。以及于颠隮。则同受其败。非臣子乎。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小人之腹。吁亦不思已矣。我 朝士大夫三百年世禄。君臣恩谊。奕世胶结。非前代所可比也。彼束带彯缨。平步青云。不知所谓经术事业名节为何物。而出没于得失之场。以负我 君父者。果何人哉。
诫仕宦者
世人决性命之正。以饕仕宦。尔爱其宦。我爱其性。然世之重仕宦者。我知之矣。为口腹者。且毋论其黠者。为门户子孙也。为一身荣名也。国俗以簪缨盛衰。高下其门户。俗士之求富贵利达。以为庇后图。无足异者。然自余之生。而亲见朝著之进退换易者且屡矣。其枋大权者。近则四五年。或六七年。远不过十年。辄皆夷灭。方其盛也。清衔峻秩。照耀一世。宜若子孙之可食。而及其门户凋霣。子孙见枳。求为常调冷族而
诫仕宦者
世人决性命之正。以饕仕宦。尔爱其宦。我爱其性。然世之重仕宦者。我知之矣。为口腹者。且毋论其黠者。为门户子孙也。为一身荣名也。国俗以簪缨盛衰。高下其门户。俗士之求富贵利达。以为庇后图。无足异者。然自余之生。而亲见朝著之进退换易者且屡矣。其枋大权者。近则四五年。或六七年。远不过十年。辄皆夷灭。方其盛也。清衔峻秩。照耀一世。宜若子孙之可食。而及其门户凋霣。子孙见枳。求为常调冷族而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14L 页
不可得。向所谓门户子孙计。不专在于仕宦。有如是者。而当之者逐鹿而不见泰山。悲夫。以荣名也。则不问其人之贤否。而歆艳其爵禄者。街巷愚夫之目也。非膴仕之是荣。而惟令名之为慕者。学士大夫之心也。其果孰重孰轻耶。前辈有以绣衣暗行。暮投村人所指处士家。家在溪山胜处。处士以葛巾鹤氅出迎客。琴书帘阁。极山林潇洒之趣。家又素封。膏腴遍野。僮指满前。真所谓钟鼎不换者。御史藐然丧其荣达焉。归而语诸人。其后几年。偶经委巷。见道傍矮屋。下豕栅而上绳牗。有人从其牗窥轩冕过。识其貌。即某处士也。乃大惊下车入问曰。何为于此。曰。幸为某宰记识。授某官。故旅游京师。曰。君居乐矣。何苦而易此碌碌。其人指在案邸报曰。吾居百物皆足。所欠者此纸尔。闻者陋之。然傍人只见白日豕栅之陋尔。又乌知昏夜朱门之陋甚于豕栅耶。然此特乡曲琐琐者尔。有一京华名下士。清修律身。不附权势。虽其名涂进取。差后于同侪。而士望蔼然。晚年自悔其蹭蹬。颇事俯仰。功名加进。而士类改观。不以昔之所待者待之。真所谓携持琬琰。易一羊皮者也。宋尹穑杜门读书。为李伯纪诸公所重。后附汤思退。力排张魏公。以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15H 页
是除谏议。公论始薄之。晚来自愧。谓周益公曰。某三十年闭户养得小名望。思之不审。所得于彼者。几何而破坏扫地。虽悔何及。怅然者久之。益公每举以为士大夫之戒。然尹穑之知罪。亦不易得。唐李赤为厕鬼所迷。每指溷厕曰。此琼宫贝阙也。终死于厕。彼所谓声利得失之场。即溷厕也。没死如李赤而不悔者。即尹穑之罪人也。噫。孟子曰。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况非义之仕宦乎。
诫当事者
君子专心学问。学成而应世。沛然有馀。非于学问之外。别有世务也。然读书穷格。亦未尝不理会天下事也。治乱安危逆顺夷险。万变于前而猝然当之。匪夫平时规模素定而智虑深远者。又孰能与于此哉。大抵天下事。须先知大局势。其次知要枢。其次真实透彻做得。楚汉之时。惟张子房识得大局势。如以关以东。捐之信越布。劝勿立六国后等说。皆关天下大势。楚所以失。汉所以兴。专在于此。陈平诸人所不能及也。何谓要枢。今夫牛非不獒然大矣。受制于二尺之童。以其穿鼻故也。何谓真实透彻做得。宗杲论禅云譬如人载一车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件来弄。便
诫当事者
君子专心学问。学成而应世。沛然有馀。非于学问之外。别有世务也。然读书穷格。亦未尝不理会天下事也。治乱安危逆顺夷险。万变于前而猝然当之。匪夫平时规模素定而智虑深远者。又孰能与于此哉。大抵天下事。须先知大局势。其次知要枢。其次真实透彻做得。楚汉之时。惟张子房识得大局势。如以关以东。捐之信越布。劝勿立六国后等说。皆关天下大势。楚所以失。汉所以兴。专在于此。陈平诸人所不能及也。何谓要枢。今夫牛非不獒然大矣。受制于二尺之童。以其穿鼻故也。何谓真实透彻做得。宗杲论禅云譬如人载一车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件来弄。便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15L 页
不是杀人手段。我则只有寸铁。便可杀人。此可谓决机做事之要诀。知此三者。其于应天下之变几矣。然天下事。非一人之智所可办。要在集众长而屈群策。故曰得人。故曰从人。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杂著○指
文指
为文章。以六经为本。本立而理达然后。可以旁参诸子。包括百家矣。六经为万古文章之祖。而系辞之动荡。书之典则。又其立论叙事之祖也。中庸酷肖系辞。孔子家文体如此。乐记未知谁所作。而亦系辞中庸体也。左氏去古未远。深得书之典则。后世辞令。当以左氏为宗。然国语藻华少实。弥漫寡力。而其立论傅会可厌。礼记诸篇。多与之相类。盖周末文胜而然也。有情而无形。人不能说道者。孟子貌象玲珑。而不出于平易之语。他作家千言而不能尽者。檀弓一句了当。而不见其裁减之迹。此其文路之津梁也欤。读庄子者。得活机于言语意想之外。则匠心敏妙。其应不穷。不善学则俳矣。学之如何。如退之,子瞻可也。战国策韩非子。皆说利害。而战国其气溢。韩非其机刻。得之战国者。苏家父子。得之韩非者晁错。皆见病于大雅。读史迁者。先观其游龙神变。次观其气雄。次观其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杂著○指
文指
为文章。以六经为本。本立而理达然后。可以旁参诸子。包括百家矣。六经为万古文章之祖。而系辞之动荡。书之典则。又其立论叙事之祖也。中庸酷肖系辞。孔子家文体如此。乐记未知谁所作。而亦系辞中庸体也。左氏去古未远。深得书之典则。后世辞令。当以左氏为宗。然国语藻华少实。弥漫寡力。而其立论傅会可厌。礼记诸篇。多与之相类。盖周末文胜而然也。有情而无形。人不能说道者。孟子貌象玲珑。而不出于平易之语。他作家千言而不能尽者。檀弓一句了当。而不见其裁减之迹。此其文路之津梁也欤。读庄子者。得活机于言语意想之外。则匠心敏妙。其应不穷。不善学则俳矣。学之如何。如退之,子瞻可也。战国策韩非子。皆说利害。而战国其气溢。韩非其机刻。得之战国者。苏家父子。得之韩非者晁错。皆见病于大雅。读史迁者。先观其游龙神变。次观其气雄。次观其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16H 页
色洁。次观其烟波之澹宕。而其盭于道理者。爱而知其恶可也。柳州得其洁而不得其游龙。六一学其烟波。而游龙气色俱未也。西汉风气雄朴。文章亦如之。二百年高文大册。固史尽之其骨力。非后世所可几。然非固也汉也。至于节制裁剸之妙而后知固也。若天放之才。无所事固。而下此而致人工者。不可不由固也。蕫相近醇而敷衍散漫。杨雄务奇而艰涩棘滞。皆不如贾生之雄隽。退之不羁。史迁后一人。而来(来恐游)龙气色大较。不能及醇。似蕫相而气逸过之。才胜固,雄而局于时代。故骨力终逊于汉。柳州得之左,国,韩非。而作非国语。殆盗憎主人也。六一为退之嫡传。长于雍容揖逊。有一唱三叹之意。而强弩末气。时有衰倦。后世才弱者。学欧鲜失。而委靡未易上达。子瞻放恣无碍。过柳州而高古屈焉。活动不乏。轶六一而雅正歉焉。门户开拓。风调豪逸。加进于乃翁。而莽苍不逮。要之乎上所陈诸君子者。其笔力足以参造化。其光燄气槩。足以笼盖天下。真百代不磨之文字也。若李翱之从容。南礼之质实。临川之矫悍。颖滨之疏畅。亦足为羽翼。 皇明二百年。得逊志,阳明二人。皆有本之文也。然逊志醇厚而精彩少。阳明警发而力量轻。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16L 页
大抵子瞻以后。文章绝矣。弇州剿赝为古。饤饾为富。以误天下。真文章之罪人。譬如夜郎王黄屋左纛僭窃可笑。而其金银珠贝。不可谓不富。宗之者非岛酋则贾胡也。荆川,遵岩,震川,文路稍近。而或小家生活。或村塾气象。何足数也。鹿门力诋弇园。矫然自处以门路之正。而以吾观之。其务采色夸声音。不知古道则一也。弇园矜持之鹿门。而鹿门衍畅之弇园。若论才力。鹿门又在弇园之内也。牧斋传奇贱品耳。虽或摸写光景。淋漓猖狂。亦自有文章步骤。而门径卑污。邪魔杂进。终不可荐丑于古雅君子。天下操觚者。一杀于弇州。再屠于虞山。此亦天地人文之阳九也。未知何代何人。有无量之力而斡旋狂澜也。山谷问作文法于东坡。东坡曰。熟读檀弓。自能知之。东坡文行云流水。与檀弓简严。若不相似。而云然者。得其文从字顺也。真鲁男子之善学柳下也。盖自周汉至唐宋。其杰者皆有神气承传。不在于句读色相之内。为文者不可不知。然周自周汉自汉。唐自唐宋自宋。其时代本色。亦不可掩。尝闻诸海滨人。见龙升者屡矣。鱼龙短以广。未尽脱于鱼之形。蛇龙长以狭。未尽脱于蛇之形。变化而至于龙极矣。犹不能脱然于本色。夫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17H 页
以今人之薰习声气。欲一变而追古人之轨辙。亦难矣。然人之灵。灵于龙远矣。且文章心声也。与形质异。或者进于龙而变化无穷。未可知也。虽使止于龙而已。其不为鱼蛇则全矣。岂可与狐假粉黛者。同日道哉。(鱼蛇指虞山辈。狐假指弇州辈。)
诗指
五言古。尚朴高旨远。故学汉魏未能则阮,左,鲍,谢。未能则陶,韦。未能而后杜,韩。七言古。尚风华才长。故以李,杜为宗。而辅以高,岑,王,李。五言绝。玄妙上于爽朗。故取右丞而配以青莲。七言绝。飘逸长于婉柔。故标青莲而次者少伯。以少陵为禁戒。五言律主神境。故型范少陵而兴趣寄于王,孟。七言律重格调。故准的王,李,高,岑而气骨参之少陵。排律推少陵为都料匠。然后雄浑壮丽。清淡间远。不失冠冕之象烟霞之气。而不落小家恶道矣。吾之基业门户已定。则下此而中晚诸家。至宋元明作者。皆可取其长而采其精。以资吾材具笔路尔。然自钱,刘以上。寘之炉锤之内而取其全体。自元,白以下。寘之炉锤之外而审其取舍可也。苏,黄,陈,陆相近者趣。而情声色为事实所掩。故流于陋。何,李,沧,弇所肖者声色。而情趣为格律所牿。
诗指
五言古。尚朴高旨远。故学汉魏未能则阮,左,鲍,谢。未能则陶,韦。未能而后杜,韩。七言古。尚风华才长。故以李,杜为宗。而辅以高,岑,王,李。五言绝。玄妙上于爽朗。故取右丞而配以青莲。七言绝。飘逸长于婉柔。故标青莲而次者少伯。以少陵为禁戒。五言律主神境。故型范少陵而兴趣寄于王,孟。七言律重格调。故准的王,李,高,岑而气骨参之少陵。排律推少陵为都料匠。然后雄浑壮丽。清淡间远。不失冠冕之象烟霞之气。而不落小家恶道矣。吾之基业门户已定。则下此而中晚诸家。至宋元明作者。皆可取其长而采其精。以资吾材具笔路尔。然自钱,刘以上。寘之炉锤之内而取其全体。自元,白以下。寘之炉锤之外而审其取舍可也。苏,黄,陈,陆相近者趣。而情声色为事实所掩。故流于陋。何,李,沧,弇所肖者声色。而情趣为格律所牿。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17L 页
故入于赝。陋与赝。诗道不由也。西昆体饤饾合扇。故江西派矫以偏枯生拗。毁格伤雅。其失尤甚。皆可取者少。而可弃者多。又降而秦小石,张打油,刘折杨。俚夫鼓掌。庄士窃笑。一入此窠。不可复与言诗也。大抵诗有六物。格也调也情也声也色也趣也。六者阙其一。非诗也。格欲如明堂制度也。调欲如和銮节奏也。情欲如天地氤氲。百卉含葩也。声欲如大钟弘亮。朱弦疏越也。色欲如瑞日卿云。疏星朗月也。趣欲如永昼炉薰。鸟啼花落。抱琴引睇閒云倦鹤也。诗有六戒。俚俗也噍急也幽怪也纤细也多引事也喜咏物也。六者犯其一。非诗也。俚俗。如妇女昵昵话产业。夸毗子津津谈名利也。噍急。如街童握拳骂人。贱夫弩眼赴閧也。幽怪。如古垒飞萤。阴崖舞魈也。纤细。如蛛丝虫窠。蚓鸣螗嘈也。多引事。如拈鬼簿獭祭鱼之类也。喜咏物。篇如老儒老妓。句如沙鸟点头之类也。引事咏物。亦各体中不可无者。但不当以材料累神韵。小巧伤雅道尔。且世人多有认意为情。认味为趣者非也。情虚而意实。情清而意浊。趣远而味近。趣高而味俗。不可不辨也。
赋指
赋指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18H 页
屈三闾千古一人。馀外无赋。相如,子云。俳优篆刻。无能为九畹灌圃之仆隶。入室之评。一何僭也。贾太傅其屈之云仍乎。陶靖节以和易平淡。学骚之幽。其江瑶柱之似荔枝乎。退之太缓。柳州胜于退之。而局小声迫。东坡赤壁。以其赋为赋。去骚远矣。然其超尘埃隘宇宙。蝉蜕挥霍之气。足为远游之羽。从回视凌云大人。真仙家之乞儿也。文章以神会为主。不拘形色。世有九方皋。必印可吾言矣。
钱币问答
客问。钱有弊。且不足。改铸大钱。以一当十。用铜少而得钱多。(时庙议如此)何如。居士曰。不可。自古铸大钱者。皆不能行。未几而废。何者。民之所以便于钱者。以其物有贵贱。价有轻重。差等万殊。钱皆曲当。而变为大钱。则用于贵而废于贱。施于重而停于轻。钱之圆机活法。变作钝碍底滞之物也。故周景王铸大钱。而单穆公以为今王废轻作重。民失其资。能无匮乎。楚铸大钱。百姓不便。皆失其业。孙叔敖罢之。百姓乃安。汉桓帝改铸大钱。百姓焦烂。卒不能行。由此观之。大钱之不可用明矣。至于以一当十。或当百或当千。虽出朝令。而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时贵时贱。虽以人主之威
钱币问答
客问。钱有弊。且不足。改铸大钱。以一当十。用铜少而得钱多。(时庙议如此)何如。居士曰。不可。自古铸大钱者。皆不能行。未几而废。何者。民之所以便于钱者。以其物有贵贱。价有轻重。差等万殊。钱皆曲当。而变为大钱。则用于贵而废于贱。施于重而停于轻。钱之圆机活法。变作钝碍底滞之物也。故周景王铸大钱。而单穆公以为今王废轻作重。民失其资。能无匮乎。楚铸大钱。百姓不便。皆失其业。孙叔敖罢之。百姓乃安。汉桓帝改铸大钱。百姓焦烂。卒不能行。由此观之。大钱之不可用明矣。至于以一当十。或当百或当千。虽出朝令。而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时贵时贱。虽以人主之威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18L 页
而不得行者。及铸之日。前之一文。今也则无矣。前之十文。即今之一文也。前之直一文者。今以粟米易之。前之直十文者。今以一文易之。则操物者不肯。求物者情急。安得不以当十者。充一文之价。当百者。副十文之用乎。昔孙权铸大钱。一当五百。则民不以五百行。又铸当十钱。则民不以当十施。但有空名。未副实价。宋元帝元嘉七年。江夏王义恭以一大钱当两。何尚之以为币轻物重。徒崇虚价。北齐建德元年。铸大钱以一当十。人不用。遂废之。唐建封元年。改铸大钱。以一当旧钱之十。明年商贾不通。米帛踊贵。复用开元通宝而后。民始安。乾元元年。第五琦以国用未足。请铸大钱以一当十。又铸重轮乾元钱一当五十。物价腾踊。斗米至七千钱。死者满道。犯法者日数百。州县不能禁。徽宗五年。监察御史沈畸言军兴锡赏不继。或以一当百。以一当千。此权时之宜。岂可行于太平无事之日。以召祸起奸乎。张商英以为当十钱。自唐以来。为害甚明。行之于今。尤见窒碍。宋崇宁之际。铸大钱以一当十。宰执家争辇钱市黄金。不数月而大钱窒碍不能行。罢命即下。时传以为讪笑。由是观之。当十钱之不可行明矣。且前代之铸大钱。皆有厥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19H 页
由。榆荚綖环。风飘水浮。随手破碎。糜烂将尽。故于是乎矫枉过直。遂作大钱而皆不能行。今日之弊。生于钱而不生于钱小。则钱之存罢论之可也。大小不必改也。自汉以来。钱币屡更。太重则有当十当百当千之类。太轻则有榆荚綖环三铢(名为三铢而实非三铢重)之属。皆不得中而废之者也。惟汉之五铢。开元之通宝。铢两多寡。最得其平。废钱则已。钱若不废。则当以五铢通宝为准。夫所谓铢。即今称之七分。汉时古秤比今称。为三之一。而今钱一文。不满今称之二十分。则五铢与今钱轻重。不甚相远。开元通宝。其时论者以为一文重二铢半以下。则亦与今钱略同。虽体㨾精密。不及于古。而若其铢两轻重之制。允得其中。何若而改铸耶。客曰。合三文铸一以当十。则馀七文之利。合五文铸一以当十。则馀五文之利。生财之术。孰有过于此者。曰。否否。古人云凡铸钱。物料火工之费。不赀千钱之利。仅得一二。而若稍加工致。则费一钱之用。始能成一钱。今铸大钱。制作当极精巧。然后可以防窃磨取鋊(音育铜屑)之奸。私冶盗铸之患。然则合五文铸一。其费亦五文。而官吏工匠设局廪料之费。又在其外。合三文铸一。其费亦三文。则其馀四文之利。果能当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19L 页
官吏工匠之费乎。吾见其费而不见其利也。政苏氏所谓以一牛易五羊。一牛之失则隐而不言。五羊之获则指为劳绩者也。且百姓输十文者。合五而得二文。合三而得三文。则工料杂费。皆自官当之。而于百姓似利矣。然民心犹且惊惑不信。及其用之而窒碍不通。则必蹙頞而告曰。朝廷欺我矣。而况分民之钱。以当其费。使输十文者。仅得当十之一二文。而所谓当十者。终不能当十。不得已又复旧钱。则国家之廪料工役。姑置勿论。百姓一费再费。其失几何。必顿足而号曰。朝廷夺我钱矣。且未知存旧钱而并行乎。取旧钱而尽改乎。欲并行乎。则陈永平年间。铸大钱而民间止用古钱。不行新钱。唐乾元时。铸重钱而民有虚钱实钱之名。新钱为虚。古钱为实。诛之而不能禁。今之新旧钱。亦何以异此。欲尽改乎。则家搜户括。云集铁炉。输来分俵。匠吏头眩。民之与官。授受不便。叶叶而翕散。安能尽归其主。人人而杂沓。安能尽推其物。遗失必多。争讼间作。一时挠烹。骚然怨咨。又有顽民臆料高丽公事三日。密藏旧钱。不肯改铸。则其能一一搜出乎。朝令不行。国体大损。此必至之势也。至于子母钱。尤不可行。夫法坦然而易知。沛然而易行。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20H 页
然后民易从焉。今子母钱。曲折迂回。捍格不便。自周之后。废阁不行者。累千百载。则其非良法。可知矣。子钱则用于分用于两而无不宜。母钱则用于重。不用于轻而有所窒。民必蓄子钱而不取母钱。母钱将为无用之钱矣。以母用两。以子用分。虽官令申严而决不能行。其可家禁而户罚乎。且古所谓子母钱。非一时之铸也。患轻则作重。新钱为母。旧钱为子。患重则作轻。旧钱为母。新钱为子。新旧并存。大小俱行。于是乎名之曰子母。今若徒泥古法。并铸子母。不几于郢书而燕说。胶柱而鼓瑟耶。且盗铸之奸。墨吏之贪。前固有之。今将倍筛。何者。南齐孔顗论铸钱。不可惜铜若费。铜多则铸钱无利。若不得利。则私铸不敢起。若徒徇小利。费铜少而为钱多。则奸民盗铸者甚众。是贪小利而失大利。此诚识务之论也。前之铸也。奸民亦岂不生心。而利寡罪重故难犯也。今若以一当十。则游手之民。一朝鼓铸无故。而得数倍之息。虽刀锯日弊而不可禁矣。虽曰画以龙凤。精妙制㨾。以防奸伪。而我能画。盗亦能画矣。钱之为质至轻。而贪官污吏犹患其重也。自夫当十之钱出。而古所谓一夫负八十千。小车载四百千者。岂非为贪吏谋者乎。泉货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20L 页
之生久矣。禹以历山之金。汤以庄山之金。皆缘凶年。周官司市。国有凶荒则作布。官(官恐管)子曰。作币救民之饥。单穆公曰。天灾降戾。资币救民。可先而不备。谓之急。可后而先之。谓之召灾。今之铸钱。何为而设也。连岁小礼。民方息肩。于是乎将鼓铸而召灾。甚非所以对天安民之道也。古人曰。利不百者。不易业。又曰。每壹易钱。民用破业。设使旧钱不如大钱。犹不可易业而病民。况旧钱者历代得中之制。而大钱者古人已废之法乎。噫。安养百姓。不夺农时。先王生财之本也。恭俭节用。无土木之妖。动静有常。无赐予之泛。先王殖财之道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通制三十年。必有九年之食者。先王备荒之法也。钱者不过权一时之宜。通四方之货而已。未闻以钱而为生殖之本也。客曰。改铸之不可。既得闻命矣。钱之存罢何如。曰。罢钱则当有嗣功者。以谷则水湿以要利。以帛则薄织以充资。且以衣食之物。分以为货。劳毁割截。以有用归无用。不如钱之便也。便之极而弊又生焉。奢侈之风。贪污之俗。欺诈之习。未必非孔方启之。我 国褊少。货路不广。虽不用钱。自可为生。尝闻长老言。无钱之时。风俗敦朴可尚也。然考之前事。钱之不用。多由于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21H 页
兵乱。废之既久。民忘机巧。率皆甘其食安其居。有太古之风焉。于斯时也。倡鼓铸之议者。其亦近于作俑者矣。今则机心已熟。贩手趍便。一朝废之。顿失其利。吾未见其万全也。大抵自质而趋于机。由朴而向于便。犹水之注下也。其势甚易。反机而复其质。舍便而归之朴。犹障颓波而回之。戛戛乎其难矣。为今之计。莫如存而勿罢。使不得翔贵以伤农而已。曰。使钱不翔贵有道乎。曰。有之。百姓之贵钱者。以朝家贵之耳。崇华竞奢。风俗靡然。贵末贱本。上下征利。衣食之外。别作观美。于是乎公私用度。非钱不行。故粟米布帛。隐没不见。而横行于世者惟钱耳。古人论蓄积。皆以谷粟。未尝论所藏钱几许者。以农桑为本故也。今若务本农则钱轻。祛奢侈则钱轻。革贪污则钱轻。又于谷贱之时。散出蓄钱。收籴农谷。待谷贵。又以贸时之直。粜散民间。则官不失钱。而钱谷有流通之利。国家操轻重之权。岂至于伤农而伤贾乎。(时庙议方自于改钱。客有锐 筵席。退言于居士。居士大忧之。遂作钱币议以讽之。)
策题
[师友渊源]
问。古人为学。必有师友渊源。未有兀然独坐。无传授无傍辅而能成就其学者也。民生于三。师居其一。而
策题
[师友渊源]
问。古人为学。必有师友渊源。未有兀然独坐。无传授无傍辅而能成就其学者也。民生于三。师居其一。而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21L 页
及列五伦。有朋友而无师生何欤。唐虞之际。八元八凯十六人。为一大朋。友道盛矣。若其所师承。略不概见何欤。圣人无常师。而举天下。无足以友其德者。则老聃,剡子之徒。不可谓之师。而蘧伯玉,晏婴之流。不可谓之友欤。梦奠之后。门弟子居陈居楚。居西河居齐。大者为人主师。小者友卿大夫。皆可指其人欤。孟子或以为受业于子思。或以为受业于子思之门人。何者为是欤。乐育英才。如是其勤也。而万章,公孙丑之徒。率皆灭裂。周游列国。如彼其广也。而未闻有友其德者何欤。荀卿师馯臂。而门徒则为李斯,韩非。馯臂之学。其粹驳何居。蕫仲舒汉儒之宗。而以为考其师友渊源。不及于游,夏者谁欤。文中子师承于何人。而唐之佐命硕辅。皆出其门下。其果信然欤。韩退之原道一篇。绰见道体。而上无所承。下无所授何欤。道丧千载。唱之者濂溪。继之者二程。而其所传受。不过寻所乐戒好猎。问庭草与点意等语。皆童年事也。濂翁之殁。逾于二程不惑之年。则独不以讲论于张,邵之际。响答于游,杨之间者。移以往复于濂溪何欤。伊川作明道墓表。直曰得不传之道于遗经者。亦何欤。横渠见二程。尽弃其学。醇如也。此固实际语。而载之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22H 页
行状者谁欤。程子之必使删去。而谓之无忌惮者何意欤。康节之学。醇一不杂。既安且成。而推其源流。实出于图南,穆李之传授何欤。濂洛师承大略如此。而若夫一时交游切磋之间。皆可历指其人欤。朱子以屏山,籍溪,延平为师。而依归则延平也。以南轩,东莱为友。而强辅则南轩也。其始疑而终契。初参差而卒烂熳者。皆可详言欤。 皇明二百年间。道术之兴。大不及于宋氏。而方逊志,薛文清,王阳明,陈白沙其著者耳。其师友渊源之淳杂偏正。可得闻欤。我 朝道学之盛。实自圃隐唱之。而师友相传。真儒辈出。渊源纯粹。门路端的。未尝有释老之教江西之派簧鼓于其间。岂非我 列圣崇儒之化卓越前代。而皇天眷佑我箕圣之旧邦欤。大抵人生于世。以先知觉后知。德不孤必有邻。梓匠巫卜。亦曰师弟。农夫有耦。红女有伴。矧乎士大夫继往开来之学。而独无师友之资可乎。是故古人求之一乡而不足。而求之一国焉。求之一国而不足。而求之天下焉。犹以为未也。求师于六经。尚友于千古。有是乎古人师友之广也。不幸百馀年来。党论分裂。士之生同世学同道者。邈若楚越。气类不感。夫以区区偏邦。举一世而求之。犹惧不足。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22L 页
而况求之于四分之一。而于其间。又有位尊卑年先后之嫌。则今人之不得良师硕友固也。世道之日下。风俗之日薄。未必不由于师道友谊之坏也。如欲挽回斯世。以复洙泗伊洛之盛。则其道何由。子诸生皆师孔,孟而友游,夏者。必有嘐嘐于平昔者。愿闻其说。
[才诚全德之士]
问程子曰。天下之士。亦有其志在朝廷而才不足。才可以有为而诚不足。正须才与诚合一。方能有济。伊,周尚矣。无以议为。而伊尹曰。咸有一德。称诚而不称才。周公曰。多才多艺。称才而不称诚何欤。苌弘之诚。不克有济。才不足欤。春秋战国之世。人物亦众矣。才诚俱备。何人可以当欤。韩信有才而无诚。孔明有诚有才。而功业悬殊何欤。李固,杜乔,陈蕃,窦武有济难之诚而无济难之才欤。李,郭之克复神州。张,许之不保睢阳。抑有才诚之可以轩轾者欤。魏郑公,狄梁公才诚孰优。所济者能补其所失欤。陆敬舆,李邺侯之才之诚。可相伯仲。而一进一退。不见共贞之义何欤。裴晋公,李赞皇其才孰长。而为国之诚。亦无优劣欤。赵韩王之才略而不得为纯臣。李伯纪之忠贞而才短于用兵。若是乎才诚之难兼欤。韩,富之做庆历。马,吕之治元祐。可谓才与诚合欤。鄂武穆之遇高宗。不
[才诚全德之士]
问程子曰。天下之士。亦有其志在朝廷而才不足。才可以有为而诚不足。正须才与诚合一。方能有济。伊,周尚矣。无以议为。而伊尹曰。咸有一德。称诚而不称才。周公曰。多才多艺。称才而不称诚何欤。苌弘之诚。不克有济。才不足欤。春秋战国之世。人物亦众矣。才诚俱备。何人可以当欤。韩信有才而无诚。孔明有诚有才。而功业悬殊何欤。李固,杜乔,陈蕃,窦武有济难之诚而无济难之才欤。李,郭之克复神州。张,许之不保睢阳。抑有才诚之可以轩轾者欤。魏郑公,狄梁公才诚孰优。所济者能补其所失欤。陆敬舆,李邺侯之才之诚。可相伯仲。而一进一退。不见共贞之义何欤。裴晋公,李赞皇其才孰长。而为国之诚。亦无优劣欤。赵韩王之才略而不得为纯臣。李伯纪之忠贞而才短于用兵。若是乎才诚之难兼欤。韩,富之做庆历。马,吕之治元祐。可谓才与诚合欤。鄂武穆之遇高宗。不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23H 页
济固也。张德远之遭孝宗。而亦不能匡复旧物。责之诚欤。责之才欤。擎天之文天祥。捧日之陆秀夫。子内我外。左提右挈。而不能延国祚于箭漏。时乎运乎。不可容才诚于其间欤。方逊志之大儒。建文帝之知遇。而燕师跃入。所办者一死而已。天乎人乎。不可责之于才诚欤。我国之三韩罗丽。风气未开。人物朴茂。而赋与之才。秉彝之诚。未尝以此而啬也。厥或把持千馀年。厥或撑拄五百年。亦非一人一手之力也。岂无伟才纯诚之杰然可称者欤。天运循环。光启 我朝。膺运而生者。宜其卓荦敦实。非前代可侔。而重以我 列圣培养作成三百年所。正所谓礼水有芑。百世之仁也。其才足以斡旋天地。其诚足以贯彻金石者。前后相望。其可历指而详言欤。大抵才者应事务者也。诚者体国家者也。有才而无诚。则力可为而不肯尽。有诚而无才。则志欲为而不能办。与角与齿。生材不全。则才诚全德之士。虽未易得。而天生一代人。足了一代之事。今岂可借才诚于异代耶。独怪夫挽近以来。人物眇然。肩鸿荷钜之才。忘身殉国之诚。一何寥寥于眼中欤。以言乎廊庙。则皋益之才。固不可望。而诚心救时者亦鲜矣。以言乎经筵。则程朱之才。固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23L 页
不可得。而诚心开导者寡矣。以言乎台阁。则才如汲,魏者。虽未易得来。而诚心匡格者谁欤。以言乎守宰。则才如龚,黄者。虽不能布列。而诚心抚摩者谁欤。时平无事。犹可以牵补。设有忧虞。谁使任国家之重欤。岂光岳浇漓。人才局于时运欤。抑作兴辅翼之功。不及于前欤。子诸生母曰天下非吾辈责而悉陈焉。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杂著○奏
拟唐陆贽请许浑,瑊,李晟等诸军兵马自取机便奏(月课作)
右谨奏为。臣闻制胜之要道曰机。应机之大权曰便。夫两强相当。奇正相乘。一日之间。其机万千。事会异于跬步。而不可以先图。变化生于指顾。而不可以预算。三军胜败。判于毫釐之差。国家存亡。决于呼吸之顷。此所谓兵家之大机也。临机规画而不拘于故常。随事指挥而不牵于文法。弛张伸缩。不出其手。而各适其宜。进退迟速。惟意所欲。而皆中其窾。运奇于仓卒。制变于造次。敌国未及措置。鬼神莫测端倪。此所谓兵机之大便也。是以古帝王之命将也。寄之以震动千里之权。假之以慑伏万物之威。以六师之众。皆属于一人之心胆而提衡之。以外阃之广。皆灌于一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杂著○奏
拟唐陆贽请许浑,瑊,李晟等诸军兵马自取机便奏(月课作)
右谨奏为。臣闻制胜之要道曰机。应机之大权曰便。夫两强相当。奇正相乘。一日之间。其机万千。事会异于跬步。而不可以先图。变化生于指顾。而不可以预算。三军胜败。判于毫釐之差。国家存亡。决于呼吸之顷。此所谓兵家之大机也。临机规画而不拘于故常。随事指挥而不牵于文法。弛张伸缩。不出其手。而各适其宜。进退迟速。惟意所欲。而皆中其窾。运奇于仓卒。制变于造次。敌国未及措置。鬼神莫测端倪。此所谓兵机之大便也。是以古帝王之命将也。寄之以震动千里之权。假之以慑伏万物之威。以六师之众。皆属于一人之心胆而提衡之。以外阃之广。皆灌于一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24H 页
人之精神而运用之。随机疾应。从便夬断。不禀朝廷之旨。而人不以为专。不闻天子之诏。而人不以为慢。有功则美归于上。而彰任人不贰之明。无功则咎归于将。而无从傍引肘之讥矣。其或自上羁制。而握军柄于九重之深。悬空遥度。而援方略于千里之远。戎虏迅如风飙。而议论靡决于庭试。胜败判在晷刻。而驲书动经于时月。好机到手而蹉时于禀命之际。奇策当前而失变于须报之间。若然者。师未出而逆知其罔功。兵未交而的见其舆尸矣。噫。千匀之弩。系于数寸之机。万斛之舟。系于数尺之柁。将帅者。亦人主之机柁而三军之所系也。缄其机而欲望其发弩。缚其柁而欲望其运舟。岂不迂哉。岂不难哉。伏惟 陛下天纵圣智。神武无敌。料敌揣情。算无遗策。察机于未然。应变于未至。有非师中诸臣所可仰望其万一。则商量规画。何莫非万全之谟。安排布置。夫岂有一失之虞。而臣愚死罪。窃有所过虑者。昔我 太宗皇帝手诏李靖曰。兵事节度皆付公。吾不从中治也。 太宗皇帝之神谋圣算。夫岂李靖辈所及。而诚以传闻易差。悬算难的。以明见万里之鉴。而不可以遥制军机。以逆睹千岁之智。而不可以预授方略。故一畀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24L 页
节度。不烦圣虑。此 太宗之所以勘定祸乱。驾驭区宇。洪功盛烈。迥出百王。而圣子神孙之尤当继述者也。且伏念以堂堂 天朝之威。讨蠢尔凶逆之竖。逆顺有别。声势自倍。而晟,瑊辈又足为韬靲之选。则摧枯拉朽。宜不终朝。而犹且留时引日。不能一举扫荡者。岂有他哉。彼之号令。近出于将坛一步之地。我之节制。远听于京师十日之途。彼则临机而勇决。我则失便而迟回。以缚绁拘束之兵。而敌横佚旁羊之军。若然者。虽以圣明之殚虑。晟等之竭忠。而臣未见其十全也。噫。人臣无专。帅师则专。专亦君命也。今也不然。授之以征讨之任。而不授以节制之权。专之则蹈违傲之诛。不专则致偾败之咎。今之为将帅者。其亦难矣。今夫不见病而命剂良医不能也。不见局而定手国棋不能也。受方于扁鹊而症出于方外。则方不得不弃也。受谱于奕秋而机出于谱外。则谱不可不弃也。今者规画尽精矣。教谕尽勤矣。及夫壁垒相当。锋镝相交。胶柱不可以鼓瑟。锲舟不可以求剑。则指授之圣谟。安得不为草莽之委。而尽忠之元戎。安得免于干命之科哉。然则 陛下之所以自制威权者。适足为损威权之归。而 陛下之所以指授群帅者。
药山漫稿卷之十一 第 525H 页
适足以陷群帅之罪也。伏愿 陛下深察机变之不可预度。便宜之不可远授。而远思古帝王命将之规。近追文皇帝任人之方。收其遥制之命。假以专断之权。许随机宜。各自效忠。则三军之气。自此百倍。而游魂小寇。不日平矣。臣不胜忧国至计。谨启事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