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药山漫稿卷之六 (自动笺注)
藥山漫稿卷之六
 敎書
  
平安道觀察使權以鎭書(代人作)
若曰
八座之列。
若遷左而委寄寔隆。
一代之才。
無出右而望實允叶
玆循廟堂之議。
庸畀鎖鑰之權。
睠彼關西名都
實我海東雄鎭
千年遠箕檀之化。
民俗麤豪
一面靺鞨之隣。
地勢要害
幣泉流之庫。
漏巵駔商
冠盖星馳之行。
歲織梭於燕薊
區畫比諸路倍劇。
憂虞往時尤深。
牧吏之處脂膏
網解而多奸蠧之穴。
健兒好身手
時泰而踈弓馬之才。
國家追思丙丁
詎忍綢繆之策。
人民呼庚癸
政深凋瘵之嘆。
戎備文治
一則不可
惟淸白幹具。
兼兩者實難。
思宿手而不計崇班
中心而疇協僉擧。
惟卿克紹名祖。
早事 先朝
戇直居官逾人。
兼才諝之汲長孺
木訥吐詞驚世
文學周絳侯
翺翔玉署胄筵。
但推以修造五鳳之筆。
剸理雄州劇邑
爭服其游解全牛之能。
操執三軍不奪。
五丁難回。
聰明七行俱下
一覽皆誦。
萊府歸槖
玉雪而暎心。
嶺臬行車
陽春而有脚。
行藏於黨臼外超拔
秉公忠。
政事自經中出來。
極有
典則
曩患萬乘國之貧匱
特命大司農超遷
天倉積如丘山
咸疑神輸而鬼運。
街童笑其輿服
可謂蘗苦而氷淸
市井謗譽俄更。
殆類子産
人世關節不到
只有包公
求之百年無與倫。
人皆嘖嘖
假以數載而究其用。
財必陳陳
軒陛賜尺天之顔。
昭洗白玉之點。
湖山散地之跡。
幾煩綠綈之招。
予欲試盤錯邊頭
卿豈擇燥濕內外
玆授卿以平安道觀察使
卿其欽承寵命
奉揚德音
范孟博登車
屛黜貪虐
陶士行運甓
綜核精微
興學校而作儒髦。
宜體菁莪之敎。
儲胥繕兵甲。
克念苞桑之謨。
八條之導齊。
足徵殷禮
七事勸課
以蘇周黎。
廉以率下
以制煩。
固無待於加勉。
大者驛聞
小者立變。
寧或緩於設施
其餘禀裁。
自有彛典
於戱
賈竪聞風震懾
遠播威明之聲。
象胥吐舌而沮愁。
焉售煽動之計。
田園嘯咏已久。
莫憚暫勞旬宣
義倉救活不弘。
曷若普濟方面
吾且召矣。
汝往欽哉
故玆敎示
想宜知悉
藥山漫稿卷之六
 䟽
  
右副承旨
伏以臣老母年迫七十。
抱病二紀
怪症疊出。
寒熱
進如瘧疾
關膈昏窒如霍亂
每當盛暑隆冬
如期發作
糜粥飮啜
一日不過數合。
衣服夾着。
俄頃至數次。
少違其節。
立致添谻。
居常凜凜
若履春氷
日守枕席
時進藥飮。
扶持看護之節。
不敢委之傍人
而今年則 國家多事
 親鞫連設。
君親恩義
以時輕重
抑情在公
歸省踈濶
故調將不及前日
舊症復發於庚熱。
昨又飮啖失宜
痛勢越添。
方寸煎灼
不可頃刻離捨
日武試才
無由進參
臣罪至此
誠萬萬矣。
玆敢疾聲哀籲於 天地父母之前
伏乞 聖明矜察情理
鐫遞臣職名
使得安意救護
以伸至懇。
千萬幸甚
臣於陳情乞免之章。
不敢贅陳他說
而臣有區區所懷
不得入侍 前席
玆敢略附於䟽末
古之聖王之爲天下國家也。
必曰賞不僭而刑不濫。
窃伏瞷 殿下愼刑罰則有餘。
而愼恩賞則不足。
臣恐 殿下徒知刑濫之爲害
不知賞僭之爲弊也。
賞之僭也。
恩竭惠褻而人皆有不滿之意。
此其爲弊。
與刑濫奚異哉。
矧今國力匱竭
又經兵革
雖使十分裁損
猶懼不給
况有尾閭
何以支。
今日恩賞之典。
不可不愼也。
顧此觀武才之擧。
特出慰悅軍兵之 聖意
試才之廣。
未有比。
只以慕
華館試記觀之。
其數至於一萬二千九百餘人
其中入格賞者
不知其幾千。
賞格之費。
可謂不貲
激勸軍情
雖是盛擧
當此調度節省之日。
亦宜斟量適宜
不可一味屑越
而此外凡係恩典之類。
伏願一切從約
毋違嚬笑之戒焉。
至於官方
尤是恩典之重者。
近來加資之 命。
相繼前後
如臣不才
在於超陞之中。
臣恐官方因此不重
人心因此浮躁
玉靑紫。
人皆謂可拾之物。
其害夫豈尠少也哉
感激 恩遇
冒沒趍承。
其所以上累 聖主明鑑
下招公議嗤點者多矣。
不敢仰首抗顔陳恩濫之戒。
愚衷惓惓
不敢自隱
伏願 殿下少加察焉。
無任云云
公元1729年
嶺南按覈使回論事疏(己酉三月)
伏以日月迅邁
 王世子襄禮已訖。
虞卒又過。
伏惟 聖情益復如何
臣於伊時。
適銜 命在途
不得於諸陪哭之班。
北望號慟
尤自罔涯。
臣於査畢封啓後。
卽爲復路。
其所經處。
宣布 恩言
至於安東大都會。
則留數日。
士林三百餘人
申誥眷眷之 聖意
而第臣於嶺南事。
窃有愚衷不能自已者。
敢冒陳於復 命之前
臣伏嶺南山川厚重
風俗
質愨
與他道有異。
所以爲人才之府庫而稱 國家根本也。
 國朝以來
儒賢輩出
其餘名臣碩輔節行功業
不可勝計
何其盛哉。
今其流風餘韻。
儀章文物
自有浹髓淪肌不可泯者。
人材降殺
習俗漸漓。
至若上道諸邑故家遺裔
門庭孝悌之行。
鄕黨忠信之風。
隱然鄒魯氣像
若使 朝家培植振作之敎則已。
如有之則一變至道
必爲諸路之首焉。
噫。
良田沃壤
鞠爲茂草
是豈地之罪哉。
人不耕耘耳。
可勝惜哉。
臣於按覈畢後。
監司臣朴文秀
相見談話之間。
因及從征時事
文秀以爲圻湖纔平。
嶺亂又起。
元帥相對失色
旣而聞賊起於安陜之間。
文秀唾手而起。
喜動顔色曰。
 國家無憂矣。
遂自請選精勇士干人
獨往坑賊。
元帥恠問其故。
文秀曰。
不敢起於上道
窃發下道
畏憚上道士大夫也。
其勢之不能鴟張可知
何足憂乎。
元帥亦然之。
遂長驅踰嶺。
賊已平矣云云
文秀繡衣時。
審知嶺南物情
故臨亂揣摩
有此符合
而臣於是始知君子遺澤
 邦國有永賴矣。
噫。
上道士大夫者。
不過白丁耳。
有何氣力可以憚壓淮南凶謀
而能使賊徒戢影遠迹
不敢肆其滔天之勢者。
豈非三百年浸漬
養之有以致之耶。
由此觀之。
則 國家他日
脫有緩急
必得力於嶺南矣。
臣於辭 陛時。
昵侍 前席
仰見 殿下慨然扶植嶺南之意。
十行 絲綸
丁寧懇惻
在庭之臣。
果能仰體 聖意
無使大哉 王言歸於一塲觀美之資。
則以如許山川風俗流風餘韻。
養得幾箇好人才耶。
臣旣承學問之士親往訪見。
亦聞于朝之 聖敎
故臣安東李栽
尙州李萬敷
於聞慶見申弼貞。
皆嶺之望也。
李栽學問操行
卓然嶺南第一人
李萬敷生華顯之家。
文章之藝。
而早謝擧業。
硏窮學問
著書百餘卷
其所可知也。
申弼貞德器弘然。
望之知其非淺丈夫
讀書求志。
以至白紛
識力量。
足以擔重。
而此三人年皆六七十。
惜乎其虗老林泉而事君之日短也。
安東又有進士金聖鐸
志操經學
爲後翹楚
溫良粹潔。
可謂其人金玉
而性甚謙退
不肯學問自處
方從事塲屋
 朝家若不待其釋褐而別爲簡用
則誠得人矣。
此外又有永川葵陽學問著。
而此人曾已剡薦於朝者。
臣又未及往見。
不敢詳焉。
臣又訪問故家子孫。
則先正臣文純公李滉之後裔。
有守約,守淵。
正臣文元公李彦廸之後裔。
有德祿,精中。
正臣文敬公金宏弼之後裔。
有繼遠。
正臣獻公鄭汝昌之後裔。
煕運
此則從祀儒賢之後也。
忠公柳成龍之後裔。
聖和
忠公金誠一之後裔。
鉉。
文莊公鄭經世之後裔。
有胄源。
文穆公鄭逑之後裔。
有履欽。
文懿公盧守愼之後裔。
有啓元。
文康公張顯光之後裔。
大智
文貞公金宇顒之後裔。
有南粹。
忠定公權橃之後裔。
故參判朴彭年之後裔。
有命履。
副提學李埈之後裔。
有性至,增燁。
貞簡公鄭琢之後裔。
有遊蓮。
司諫洪汝河之後裔。
大龜
故處成運之後裔。
爾鴻
故參判姜大遂之後裔有趾殷。
此皆儒賢名臣之後
其中洪大龜,李守淵
學行
煕運,姜趾殷。
變亂行義上 
而尙不沾 一命
然此特其著焉者耳。
名臣不得與於俎豆之典者不書
儒賢無後不書
雖有後而甚陵遅
不能繼其家聲不書
此外又有臣未及不能書者。
嶺南之謂人物冀北也宜矣。
天之爲 王國多士
何其偏富於嶺南耶。
此皆我 列聖所與共 國家而享天心者。
我 殿下繼 列聖之志。
述 列聖之事。
追配 列聖盛德大業
而乃於 列聖舊臣之後裔。
獨無收拾
公元1176年
奬拔之典耶。
孟子曰。
所謂故國者。
非爲喬木之謂也。
世臣之謂也。
世祿之家。
義共休戚
其所忠愛眷係於 君國者。
承之於家庭
根之於心性
是豈以窮達有間耶。
今宜隨才甄錄
俾無幽滯
豈非所以扶 國家之元氣。
一代風聲者耶。
至於文官
嶺南之士。
優占於科目
稀掛於政眼。
少年登第
白首無官名而飢死者
比比有之。
先賢設敎嶺南也。
難進易退爲勉。
干祿媒進爲恥
至今無官而踰嶺者。
不齒鄕里
流俗
銓官。
安能擧之於聲聞杳茫之中。
而爲 國家䟽通寃欝耶。
噫。
以 聖上至公
豈不一視同仁
而此皆群臣黨論之罪也。
噫。
忠志之士。
不以爵祿而加勸。
節義之臣。
不以窮阨而忘君。
而其爲 聖世之累則大矣
伏願 殿下深留聖意
特爲申飭於銓官焉。
伏念今此調用嶺南之 敎。
實出於蕩平之 盛意
蕩平之道得然後
一事在於綱擧目張之中矣。
臣請言蕩平之道可乎。
大抵蕩平之本。
在於 殿下一心建極
發之於萬般施爲者。
無不至公無私
無不至正無偏
一世自歸蕩平之域耳。
此則 殿下聡明稽古
不待臣言而知之。
只在 殿下眞實加功
臣不欲以 殿下所已知者
文備數也。
至若今日之言蕩平者。
以此爲保合黨論之題目
固已失蕩平之眞面。
而破朋黨人才
未必不爲蕩平中大件事。
則臣請陳破朋黨人才要道也。
今夫諸般黨目。
固非臣子所敢陳於 君父之前者。
名色已定
窠窟已固。
欲諱而不可得
諱此名而陳其弊。
則有不得語涉眞境者。
臣敢歷擧而論之。
今日朋黨
元無君子小人之別。
春秋所謂無義戰者。
無論西老少緩峻。
各於其中
自好者則有之。
何如而謂自好者耶。
盖其律己頗嚴。
奉公亦勤。
雖或不免爲黨習所病。
居家苞苴不行
在官則聲績能著。
事君則敢言不諱
當此人才眇然之世。
亦可強稱之曰色目名流
此等許多諸色目中。
不過三人
分以言之。
則雖曰數三人
合以用之。
則將至於十許人之多。
豈不足了一世之事哉。
其所自好者。
互相忌貳。
甚於他人
惟其自恃才行
志高意亢。
好爲鷄口不相爲下
是以此進則彼退。
彼用則此捨。
楚越燕鴻
不相爲謀
不知何日何時
同寅協恭之望哉。
 殿下誠能諸色目中。
各取其自好者。
布列朝廷之上。
感之以誠意
責之以忠義
使之融化於蕩平之
陶冶
各自陳力然後
其餘者亦隨其才而用之。
則方可見蕩平之効也。
不然而只取其腹下之毳背上之毛。
而責之以六翮高飛
則雖多。
亦奚以爲哉。
其所消融之策則無他道焉。
 殿下堅持聖志
毋撓國是
嚴飭羣下
無論彼此
不得提說旣往事。
而只就目前
曰可曰否。
推車子。
而 殿下出之以天理
行之以至公。
無或一毫人僞之私參錯其間
則孰敢不同歸於皇極大中之域哉。
今日臣下之以蕩平事 殿下者。
未知其果出於此耶。
臣亦甞聞其言矣。
必曰今日少論獨爲之。
而後使老論得志
則必有禍矣。
此心源頭
已出於人僞之私。
假餙蕩平題目
以欺 殿下
又乃僕僕乞憐一邊
雖其國是之質諸鬼神無疑
建諸百世不悖者。
搖搖然如風中之㫌。
一邊之人。
氣豪意驕曰。
彼乃如此
吾之所秉把者。
未必非矣云爾
則其何以趍 殿下之表準。
而入 殿下範鎔耶。
然則使 殿下費心蕩平之道。
而其效之茫如捕風者。
臣下之罪也。
噫。
傳曰不誠無物
夫破百年黨論
一世蕩平者。
此果何等事業
可以私意做得耶。
是以蕩平之目。
不但無益而已
使一世風靡波蕩
日趍於迎合
容之域者以此也。
可不痛哉。
雖以 殿下日月之明。
深居九重之內。
亦何盡察臣下意態耶。
伏願 殿下做得蕩平
而毋設假蕩平之名。
後日追悔於爲羣下所欺也。
臣於在大丘之日。
按諸囚之暇。
偶閱周易
有感於泰卦九二之辭。
因效獻芹之忱焉。
其爻曰。
包荒
馮河
遐遺
朋亡。
得尙于中行
包荒者。
包含荒穢也。
程子曰。
若無含弘之度。
忿疾之心。
則無深遠之慮。
有暴擾之患。
馮河者。
剛勇振發也。
程子以爲泰寧之世。
人情習於久安
安於守常
惰於因循
憚於更變
非有馮河之勇。
不能有爲於斯時也。
自古泰治之世。
漸至衰替
狃習安逸因循而然。
自非剛斷之君英烈之輔。
不能挺特奮發
以革其弊也。
遐遺者。
程子以爲泰寧之時
人心狃於泰。
苟安而已
惡能復深思遠慮
及於遐遠之事哉。
又曰。
事之隱微
賢才之在僻陋
遐遠者也。
時泰則固遺之矣。
亡者
程子以爲時之旣泰。
則人習於
其情肆而失節
將約以正之。
非絶去其朋與之私則不能也。
得尙于中行者。
程子以爲配合中行之義也。
惟此五事
實是今日對症之良劑。
臣請逐條而論之。
噫。
惡逆連坐
凶孽支流
殆遍半國
充滿塞島。
則此固天之
戮民
無可奈何
而其爲 國家深憂遠慮
當復如何
經此大世變之後
宜有大曠蕩之典。
雖其從前錮廢之家。
不至於極惡大罪。
則並皆䟽通調用
豈非鎭安世道急務乎。
三百年世祿之家。
雖或一人負釁
而問其祖先
則皆 祖宗藎臣也。
豈可子子孫孫而錮之。
並其一門而廢之哉。
謂爲今日之計。
干係惡逆外。
特施包容之度。
毋使衣冠世胄永作 聖代之廢族者。
合於包荒之道也。
臣於春初入侍 筵席
聞領議政李光佐進一言曰。
願 殿下千古英雄之主自處
此其意盖欲 殿下挺特奮發
雷厲風飛
開創之君也。
大臣此言。
有得於泰爻之義。
大臣亦何不以馮河之勇。
自勉於己哉。
大臣持重萬全意大勝。
奮發剛决之勇不足
故雖如老醫用藥
不至孟浪殺人
至於滌蕩膓胃
甦起膏肓之效。
則不可望也。
顧瞻今日
何等時。
豈可雍容暇豫
逶迤平步
挽回下瀨之勢耶。
伏願 殿下以泰爻馮河之義。
自警於廈氊之上。
以此俯勉大臣焉。
噫。
雖在平泰之時。
深思遠慮之士。
必有憂治世之心。
賈生厝火積薪之歎。
况今人心世道
紀綱風俗
國儲民産
朝象士氣
無一可恃。
可哀痛。
而爲士
公元1727年
大夫者。
工於謀身
不工謀國
但知束帶彯纓
揚揚道路
所見不及眉睫之近。
智慮不出跬步之外
苟有有識之士
能解遐遺之義者。
豈不繞壁彷徨於㓒室之中哉。
至於僻陋之才。
遐遺之歎。
未有甚於近日
 殿下所用
不過京華子弟
而或有若僻陋之人。
得廁冗散
偶入 筵席
則 殿下見其魯莽樸騃
以爲人才當取於京華僻陋不足取也。
 殿下曷嘗僻陋眞才耶。
銓衡者。
未嘗素儲於藥籠
預備夾帒
而臨急取用者。
卛多踵門乞哀
傳簡關節者耳。
蘊玉深藏者。
曷嘗至於 殿下之庭哉。
噫。
八路無論
不出畿甸至近之地。
邃學高才
爲世所推。
雖使一朝拔置於 殿下之庭。
足以超羣絶類者。
亦豈無數人哉。
此皆枯項於草萊之中。
若是而能做蕩平之治耶。
調用嶺南之 敎。
雖出不遐遺之 盛意
豈特嶺南而已
西北未甞無才。
丁未之冬
伏聞領相以北道逸士一人薦聞於 榻前
臣固未知其人之如何。
若如大臣之言。
則誠不易得之人也。
至今不能致之於朝何也。
臣恐 殿下求士之誠。
有所未至而然也。
噫。
天之生才
不以遐邇有間
京華子弟所謂才者。
不過擧止
公元1728年
便利
言語捷給耳。
噫。
大事做大業者
未必於此也。
伏願 殿下深留聖意於不遐遺之道焉。
噫。
自夫破朋黨之目立。
摘發黨類
排擊或出於親知
此固好矣。
朋比所以朋比者。
以其私也。
苟未能祛其中心之私。
而惟摘發排擊之爲務。
則雖日斷壯士之腕。
日告同室之過。
其心之蓬蒿
固自如也。
一事雖或爲公
其他發於心害於事者。
不勝其夥然。
顧何益於 國家乎。
伏願 殿下導羣臣以大公
剋盡私意
以盡朋亡之義也。
洪範曰。
無偏無陂
王之義
無有作好
遵王之道。
無有作惡
遵王之路。
無偏無黨
王道蕩蕩
無黨無偏
王道平平。
其所王道者
卽泰所謂中行也。
其所謂遵者。
卽泰所謂得尙也。
盖自三代以來
至于今日
斯道也未甞亡矣。
特人不遵之也。
不尙之也。
伏願 殿下一世於皇極。
使皆得尙於中行也。
噫。
臣之職。
按覈而已
不宜贅及於他說
而臣之受 殿下之恩者。
雖磨頂粉骨
不足以盡報也。
臣於戊申之夏
敢以弘毅二字
獻之於 殿下
顧此陳腐之說。
初豈望有槪於 聖心
而今春入侍。
適因右相之勉學。
忽蒙 殿下提及於臣之所獻兩箇字。
以爲體念而不忘焉。
仰聆 天語
感淚
公元1727年
盈襟。
有 君如此
一死何惜
臣苟有懷
不敢自隱於 殿下之前也。
且於嶺南學問上聞之 敎。
不得不膺 命者。
而 殿下蕩平之治。
旣失要道
調用嶺南之 敎。
將爲無麵之不飥也。
設使誠爲調用
本領如此
調用嶺南
亦何益哉。
不忍文具之語。
欺我 殿下
不得不推原探本之論。
而旣發其端。
迤及於此
語涉支蔓
臣誠死罪
本領之中。
又有本焉。
若不本之於 殿下一心
則亦末耳。
伏願 殿下加意弘毅二字
重之以省察之工。
一言行一事。
必曰此天理耶。
人欲耶。
天理也則培養之。
人欲也則克祛之。
使淸明泰然之體。
與天地合其健同其大焉
臣之行已到嶺底。
復 命不遠
而臣禀質虛脆。
一生抱病
撼頓之際。
添得寒疾
隨劇留治。
未能趲進。
客舘中夜
耿耿國憂
達曉不寐
瀝血封章
先此塵冒於 紸纊之聽。
忠愛所激。
觸時諱。
嗔怒之來。
固自分。
若使說或槪 聖心
伏願出示臣䟽於廷臣
使之洗濯繚繞計較私意
贊成眞正蕩平至治焉。
 殿下若以臣言爲非
則請於復 命之日。
卽伏鈇鉞之誅。
以爲人臣妄言者之戒。
不勝幸甚
答曰。
省䟽具悉
䟽中所陳。
俱甚切實
深用嘉之
可不留意
至於時弊者。
洞曉矣。
所薦諸士。
令該曹各別調用焉。
予亦記于志矣。
傳曰。
吳光運䟽。
欲爲留中
遍示銓曹後還入。
備忘記。
奉命在外
眷眷封䟽
深嘉愛君之誠。
今下上絃一張
特賜副護軍吳光運
以示予嘉尙之意。
被諸臣 筵詆䟽斥後對䟽
公元1740年
伏以臣以孤弱之植。
受 聖明之知。
不自量
屢入 筵席
輒罄底蘊
斷斷血忱
天日俯燭
適因奉使
䟽論嶺南事。
而迤及於蕩平之道。
此其意不過願 聖上廓然大公
天地之無而已
自知荒蕪之語不槪 聖心
而及奉 批旨。
嘉奬太過
恩數屑越
誠惶愧。
無地自容
果然福過灾生
人言罔極
朴師洙之筵奏。
不究臣之本意
醜辱至憯。
駴機至險
人心骨俱寒。
臣旣受此誣衊
不可不暴者。
敢不煩瀆
鳴號天地父母之前
伏願少垂察焉。
師洙之奏。
多在於臣未及入侍前。
 筵席語秘。
雖未得其詳。
而槩聞師洙以爲南人庚申己巳辛巳
至于前年逆賊而極矣。
當先通老而後南人云。
有若以臣欲通南人而爲蕩平之說者。
其亦不成說矣。
臣之䟽意。
在於恢張至公
不在於保合黨目。
曷甞絲毫近似於師洙之言耶。
南人至衆矣。
其中小人焉。
逆賊焉。
西人至衆矣。
其中又有小人焉。
逆賊焉。
何關他人耶。
師洙所謂庚申者。
前於臣之生十年。
己巳則卽臣之生年
辛巳則其時臣年僅及舞勺
且臣生於韋布之家。
臣之父祖
亦非庚申己巳辛巳立朝之人。
則不臣身不受病於黨論
臣之家世
未甞少染於世路風波
今師洙憾於臣。
而拖引庚申己巳辛巳之說。
近於怒室色市也。
有人於此
發怒於師洙。
遍擧西人所出小人逆賊
以辱師洙。
則師洙其果動一髮乎。
今師洙急於搆臣。
說不得
爲此詖窘之辭。
不亦可笑甚者乎。
師洙之言曰。
賊環之招。
欲盡殺緩少。
臣等若畏禍乞憐
豈不渠輩乞憐
反向老論乞憐云云
旨意誠巧憯。
而其爲言誠亦迂矣。
臣於賊環取招時。
亦以承旨入侍 帳殿
至今有矣
賊環之招曰。
賊徒欲盡殺少論之緩者。
南人之淸者云云
時師洙若乞憐於環邊。
則如臣等輩其魚久矣
豈得今日而與之爭是非乎。
師洙之只擧緩少而不言淸南者。
出自脫陷人之意。
而有乞憐意。
則不可謂自脫矣。
鞫案在。
不可以陷人矣。
噫。
乞憐二字
豈可施於亂賊者耶。
師洙之言。
其亦可駭也。
若夫臣䟽所論朋亡一條
盖謂摘發黨類排擊親知
是爲一段公心未泯處。
臣之所勉者。
欲其因此端而擴充之。
施之事事無不皆公也。
今師洙乃反以臣言。
勒歸之於相助匿非之科。
何其曉人言。
乃至此耶。
至於宋寅明之䟽。
以爲拂拭逆家廢族云
噫噫
是何言也。
臣之所薦聞嶺士者。
出於奉行 聖敎
其所薦聞者。
亦師洙,明前日之所薦聞也。
此外元無臣之所拂拭者。
至於臣䟽所謂凡係惡逆之外
䟽通調用云者
通論廣蕩之道。
而逆家廢族。
不在其中
則逆家廢族。
豈獨明惡之。
而臣不惡之耶。
臣性甚狷狹
不能容物
平日以過疾廢族。
頗受標榜於世。
明於臣。
亦非素昧者。
臣之致嚴於廢族之防。
明亦豈不知。
一朝按釰。
其言至於如此
世道之險。
亦可見矣。
至若所謂激成變亂
復如前春
使深識亂源光運者。
已不勝其隱憂
而終至於爲 聖上不可追悔云者
其所爲言
至爲危怖
噫。
憂治危明
自是人臣進言之體。
以此而謂之深識亂源恐動之。
人臣何以開口於 君父之前哉。
至於大得意快下手等說。
不滿
一笑
不多卞。
而臣以一介孤蹤
有懷必陳而已
有何一分氣力
可以大得意快下手者乎。
同朝之間。
䂓警策勉
自是古道
一言不合
便有擠穽欲殺之心。
此等氣象
之前史。
其果佳乎。
不佳乎。
臣竊爲不取也。
噫。
心平然後百事可做。
今日之主蕩平者。
其心如此
今日蕩平
可知矣。
狂戅踈迂。
不知世路夷險
一段苦心
只在愛君如父。
知無不言
欲臻於二帝三王純然天理至治
不落於唐宋衰季苟且套子
不知身陷罟擭陷穽
臣身不足惜
而誠爲 聖世一嘅也。
噫。
兩臣者。
醜詆蹈藉臣。
殆無餘地。
而臣不欲如賈竪女子爭言以傷朝廷大體
故羞與呶呶以效其尤。
而旣被罔極之誣。
未及卞暴之前
無以自立天地之間。
而且臣不被罪
無以兩臣之怒。
前頭駭怕之機。
不知至於何境。
伏願 聖明重勘臣妄言之罪。
以謝兩臣
以鎭朝廷
千萬幸甚
被諸臣 筵詆䟽斥後對䟽[再䟽]
伏以臣一脫口
衆鏑叢身
臣之踪地。
不復容於朝廷之上。
而庭籲鎭設。
復方急。
臣旣身帶軍銜
不敢獨後於沐浴之義
冒沒廉隅
三簉班行
不知臣心
者。
必譏其無恥矣。
臣兢愧靡容之際。
伏見吳瑗䟽本。
則其論臣䟽者。
肆口醜辱
恣意搆捏。
有如奸壬凶狡等說。
全無倫脊
此則固當付之一笑
况 殿下天地於臣。
父母於臣。
不待臣之自言。
而 日月之明。
照燭無餘。
則臣固羞與彼較絜。
而第其所知觀孝之逆情。
而發說於上變之後云者
白地陷人。
便一急書也。
臣看未畢。
心骨俱靑。
實欲狂奔疾走
亟呼於 天地父母之前
當此百僚盈庭
仰請天討之日。
臣子之以私陳暴。
亦有所不安。
廻徨悶蹙。
過數日。
而第伏念人臣一聞此言。
無以晷刻自立覆載之間。
則臣豈可終爲泯默而已乎。
夫發觀孝之啓者
伊時諫長也。
臣則勿論 筵中與私席。
觀孝二字
未甞出於臣之口。
時發啓之臺臣在焉。
何可誣也。
彼雖急於陷人。
爲此千虗萬謊之言耶。
前春亂初。
臣與諸僚登時請對者。
不過朝家聞變之後
備御太踈。
鞫事未設故也。
豈有片言半辭之彷彿說者。
寅緣傅會
鑿空架虛
欲驅人於罔極之科。
噫。
伊時 筵奏。
史官書之。
諸臣聽之。
 聖明亦必記有之矣。
之說。
自歸脫空
而臣之所竊懼者。
時日寖遠
事實漫漶之後
以此心術手段
無爲有。
以虗爲實
市虎
車鬼。
無所不至也。
此臣所以不避累瀆。
及今一暴於 閔覆之下者也。
伏乞 聖慈許下司敗
對卞昭晰
毋置臣於䵝昧闇黮之科。
以卒 天地父母之恩。
千萬幸甚
答曰。
省䟽具悉
誣詆之言。
業已洞燭
何必深嫌。
爾其勿辭焉。
承旨
伏以臣百不肖似
受 恩如天。
榮過而灾。
鋒鏑叢身
震駭凜惕。
縮伏自屛
不意銀㙜新 命。
又下於千萬夢寐之外
誠感泣惶霣。
不知置身之地也。
噫。
蛇雀含恩。
猶思報效
朋友知心
尙許一死。
而况受 君父踰分之知。
 君父罔極之恩
而敢懷愛軀命之意。
狗彘不食其餘矣。
臣雖無狀。
區區忠愛
根於秉彛
其所欲報我 殿下者。
殞首結草
亦是歇後語耳。
豈以筋力奔走爲勞。
而敢出息自便之計哉。
伏念臣之不可復立於世。
復玷於朝者。
其義有四焉。
臣請歷陳之。
夫人臣之所藉手而事 君父者。
四維也。
四維不張。
國乃滅亡
臣若冒此四不可之義
淟涊貪冒
不知所以自處
則國之四維
因臣而不張矣。
臣雖滅身
何以塞其罪哉。
噫。
孔子曰。
鄙夫可與事君
也哉
未得之。
得之
得之
患失之。
無所不爲
無所不至者。
鄙夫也。
臣誠狷隘
若令與鄙夫立。
臣心愧恥
無異撻市
若不頃刻耐過。
以此題目
加之臣身者乎。
臣之向來所遭人言
臣不欲更提。
其所排布黨類
嘗試熒惑等說。
隱然驅人於鄙夫得之科。
若使戰國之士當之。
則其必刎頸刳腹以明其心。
而此則臣不爲也。
惟有杜門自屛
永謝明時
以至盖棺然後
可明臣言之亶出忠赤
而雖有媢嫉臣者。
不復進取題目凂臣也。
此臣之不可復立於世。
復玷於朝者。
一也。
噫。
黨論者。
衆惡淵藪
亡國資斧也。
鄙夫於此
權凶於此
逆賊於此
日熾月盛。
滔天燎原
必至禍人 宗社而後已。
臣窃痛之。
恒言于人曰。
從今而後
黨論不悛者。
非吾君臣子也。
又甞於 筵席
文義進言曰。
變亂之後
黨論二字
爲臣子者見之。
豈不毛骨竦然乎。
伊時 上敎
以爲然矣。
伏念人臣立朝
不可無是非
臣之曰是曰非者。
自信一段苦心
而人反疑臣以黨習。
持臣以黨目。
欺君欺心之罪。
何以自解乎。
今世之人。
朝請破朋於 前席
暮爲黨論私室
靦面目。
臣實恥之。
而亦安知人之視臣。
不如臣之視人
乎。
黨論二字
令人毛骨竦然
而况身陷此臼。
身冒此名。
則其爲魄悸心寒。
當復如何
從今艮趾塞兌。
不復染口於人世是非
然後可以少鎭驚魂
不欺素心
此臣之不可復立於世。
復玷於朝者。
二也。
噫。
士大夫名節爲重。
雖以 君父之尊。
一有輕蔑之心。
則如錢若水者。
尙且决意辭退
况以同朝之間。
輕蔑蹴踏醜辱之。
不少顧藉
而當之者
猶復貪戀爵祿
不能决去
則是所謂不識人間羞恥事者也。
人必罵之曰。
是夫也如此
宜其受侮於同朝自取凌藉也。
臣雖刮面
何以洗此恥乎。
此臣之不可復立於世。
復玷於朝者。
三也。
素性戅騃
不能與世推移
隨人俯仰
至於愛君如父。
知無不言
則雖九死而不悔
以此道行此世。
未知其幾蹈駴機。
犯危鋒。
如臣弱植
虀粉何難。
衆怒交加
群猜沓至
則雖以 君父曲庇之恩。
而亦難累赦也。
臣身何足惜。
但恐累 君父之知而負 君父之恩也。
無寧自屛退。
遠世禍。
而生逢堯舜
一朝永訣
亦豈臣所欲哉。
爲國一死。
所自誓。
爲人臣者。
死於國事可也
死於衆怒不可
噫。
軀命然後
 君恩可報。
臣之避世於今日。
欲報 君恩他日也。
臣之不可復立於世。
公元1701年
玷於朝者。
四也。
且臣於四不可之外
有情理之萬萬煎廹者。
臣之父母
年廹七十。
而母嬰奇疾。
積年沉痼
扶護諸節。
皆靠臣身
未甞一日離違
使傍人替行。
而奉 命南使之後
調將失宜
症情越加
又自數日來。
添得外感
寒戰烘熱。
胷膈關格
勺水不下
達夜不寐
人子至情
豈忍頃刻離捨
李密陳情之言曰。
事劉之日短
陛下日長
爲人子者。
至於此。
孰不感歎
而如臣實踐斯境者。
不覺涕泣之無從也。
 殿下於臣。
旣賜之以己骨之肉。
若於臣母。
又錫之以已絶之年。
闔門踵頂
將歸造化矣。
目今 太廟動駕
只隔兩宵。
而以臣情勢
萬無出肅供仕之望。
玆於 恩召之下。
不敢坐違。
隨牌詣 闕。
陳章徑退。
臣罪至此
尤萬萬矣。
伏乞 天地父母諒臣若懇。
亟許鐫削臣職。
毋使公私狼狽
仍 命選部
復檢擬。
使得扶將父母
退屛丘壑
歌咏 聖恩
以卒生成之澤。
千萬幸甚
答曰。
省疏具悉
向日筵席
開釋無餘。
何必提撕捱。
爾其勿辭。
從速察職。
承旨
朋黨勉 聖學疏。
伏以臣蹤跡臲卼
情勢危蹙
杜門自靖
念絶當世
不意銀㙜新 命。
忽下此際
臣誠驚惶
莫省攸處。
 天牌之下。
嚴畏分義
宜卽趍承。
而第臣老母宿病
入夏沉篤。
日加一日
奄奄床褥
若不保朝夕。
人子情理
實無頃刻離捨之勢。
而且晝夜憂遑。
累月矣。
心慮焦竭
神精凋霣。
尋常酬應
亦且顚錯
寧有一分供劇之望。
而且伏聞持臣者至今不已
前後 筵奏。
每以汨沒黨習引進廢族。
勘案臣云。
臣之踪地。
去益窮阨
豈可更復出脚
以犯世路之駴機哉。
不免坐違 嚴召
自速慢蹇之誅。
而 聖度天大
罰止問備。
臣一倍凜惕。
直欲鑽地以入而不可得也。
噫。
論人
必據事實
其所黨論
果是何事
其所謂廢族。
果是誰人
不肯指的
而汨蕫爲說。
容易加之以不韙之目可乎。
可恠者。
言者之每提臣事也。
輒帶庚申己巳爲說者。
抑何心也。
臣之本意
不以異同喜怒
不以親踈臧否
不以時勢推移
不以嫌疑閃避
目中惟見得天定之是非
不以人爲而雜之。
不惟無黨
而又不以無黨二字橫着肚裏
庶免世道蟊賊
而不陷於忘 君負國之科也。
伏念人臣進言之道。
追提旣往易。
觸忤當世難。
臣於庚申己巳已往之迹。
有唾其事者矣。
有罪其人者矣。
而特未甞騰之於章牘
爾。
使臣立朝於伊時。
小事䂓警
大事聲討
亦何異於輓近事耶。
若以臣之不合時論
以爲黨習。
則臣固笑而受之。
若以臣之平日痛斥者。
反以脂汚臣身
無亦近於欺 君耶。
至於臣疏中疏通調用之說。
時人亦甞爲此論矣。
同一說也。
而出於己則自謂之公。
出於人則目之以私何也。
臣旣無黨
誰引誰進。
臣又無意進取
引進他人
何爲耶。
噫。
士大夫立朝處世
自有本末
其心之公私偏正。
將有定論盖棺之後
至於一時呼牛呼馬
付之一哂
臣雖疲勞
豈足屑屑於此
而第伏念紫朱石璞
烏雄難卞。
有黨無黨
眞贗相眩。
則其爲害於世不小也。
夫破朋黨之道。
以公而不以私。
以實而不以名。
其心之不能祛私。
則雖自謂離坐於南西老之外
而此亦一私黨也。
西老少之初分也。
亦何自標其號。
必釀此黨禍而爲之哉。
不過各牽於私意
輾轉至此也。
然則如臣者。
雖自謂無黨
願 殿下毋遽信其言。
而徐察其心之公私焉。
噫。
無黨則跡孤。
跡孤則身危
非不知生斯世也。
善斯可矣。
而乃爲此踽踽涼涼
四面受鏑而不知悔者。
是豈臣病風喪心
與人反好而然哉。
於此實有痛心者存焉。
黨論之前
亦有小人焉。
公元1689年
亂逆焉。
一小而已
一亂而已
黨論以後
小人而必欲掩覆
亂逆而亦庇護
人性牿亡
天理淪斁
必將至於亡國而後已。
臣甞細究其原。
不過出於爵祿
故臣於是骨驚膽悸
决意謝世
而猶至今遅廻者。
親逢 堯舜之主。
庶見堯舜之治矣。
不意有 君無臣。
時勢乖裂
 殿下堯舜之治。
今幾息望
臣復何求於世哉。
臣於夏初
陳終養之願。
冀格 孝理之聽。
時日差久。
豈望 聖明之記有。
而今更申前懇。
仰干 宸嚴
而荐召之下。
不敢坐違。
隨 牌詣闕
拜章徑歸。
臣罪到此。
尤萬萬矣。
伏乞 天地父母諒臣至情
亟許鐫罷。
使臣得以終養老父母
以卒生成之澤。
千萬幸甚
臣旣自斷平生
復餘念。
而受 恩罔極
寸心如丹
終有耿結不能解者。
玆忘吹虀之戒。
復陳獻芹之忱。
伏願 殿下棄其身而察其言焉。
三代以後
帝王精一之傳絶。
已久矣。
漢唐宋君哲辟之不世出何限
而其於聖學路逕
未有能窺之者
惟我 殿下實心典學
自得師
不惟入其門戶
又能造其室奧。
非一賤臣虛辭贊 君德也。
實是八路臣庶之所共頌也。
臣愚死罪
於此窃有一喜而一懼者。
試以搢紳士觀之。
一號爲理學之人
則其持身甚難。
一言之或未副實。
一行之或未中的。
則人皆失望
指摘備至
其責不與常人比也。
帝王亦何以異此。
今日臣庶之望我 殿下
必以堯舜湯文而律之。
天下後世之責我 殿下
必以堯舜湯文而繩之。
苟或不中於此
則 殿下缺望臣民
受譏於後世者。
不貲也。
 殿下於此
欲爲漢唐凡主而將不可得也。
可不懼哉。
噫。
 殿下十年典學
尙未成就一箇誠。
故行不及於知。
文或有浮於實。
或有揜於公
文義透徹
終歸空言
 絲綸惻怛
不免文具
勤政無實效之著。
恤民無實惠之究者。
皆坐於不誠而然也。
夫誠者。
其理不二
其體不雜
其行無間
爲誠之道。
則曰無妄不欺也。
悠久不息也。
以 殿下聡明稽古
不待人言而了其名義也。
若不眞實下手
則雖將無妄字不欺悠久字。
終日諷咏
亦何益於身心耶。
臣愚死罪
以謂 殿下學問
上學處入。
而欠却下工夫
諸般病痛
從此出。
臣請就誠字。
取其最淺近樸質
不甚高妙者而陳之。
劉安世司馬溫公盡心行己之要。
溫公曰。
其誠乎。
平生力行之。
未甞須臾離也。
立身行己
俯仰無愧
安世問行之何先。
溫公曰。
自不
妄語始。
安世初甚易之。
及退而櫽栝
朝晝之所行。
與凡所言論
自相掣肘矛盾甚多
力行七年而後成。
自此言行一致
表裏相應
遇事坦然
常有餘裕。
故溫公言安世平生
只是誠字撲不破。
縱橫妙用
無處不通
噫。
溫公之誠。
下學篤實喫緊工夫也。
其於誠之全體
天地妙用
聖人極功
盖未能焉。
而其視後世學問高談性命
無益實際者。
功效何如哉。
以 殿下資質
以 殿下識見
苟能加之以篤實之工。
則其推廣誠字。
以至於天地妙用
聖人極工
參贊化育
宇宙終古者。
不止成就撲不破三字而已也。
伏願 殿下誠字入頭
第用溫公法
取日用間酬酢臣僚
渙發絲綸者。
反省櫽栝於燕閒之中。
隨其矛盾掣肘處。
痛加克治
一日二日
實踐眞積
言行表裏
粹然如一
則將見實流行
徹上徹下
不費安排
於穆不已
可以通神貫金石豚魚
天且不違
而况於人乎。
然後太和保合。
萬僞消融
朋黨不問之中。
而自底於大公至正之域矣。
其視以私攻私。
以黨破黨。
救焚而益之以薪者。
其功豈不相萬哉。
 殿下工夫
若到此境。
世道如此
黨習如此
民困如此
則臣請伏斧鉞之誅焉。
乞 聖明以人廢言
且臣於向日嶺士薦聞。
有差爽之失。
今始自列焉。
尙州副率爾鴻
入於臣疏薦剡中。
而誤以爲故處成運之後裔。
後聞之。
爾鴻非運之直孫而乃其旁孫也。
臣於訪問之際。
未詳其先來歷
有此 奏御不審
昬謬之責。
無以自解
伏願 聖明並加照察
亟施譴責焉。
答曰。
省疏具悉
疏中以問學工夫事陳戒之言。
誠甚切實
深用嘉之
可不留意焉。
至於引嫌往事
顯有侵斥
語多不擇
其體向日丁寧之卞敎焉哉。
誠甚未安矣。
勿辭察職。
傳曰。
右承旨上疏留中
公元1729年
辭刑曹參議疏(己酉)
伏以臣情地臲卼
杜門斂跡
粗守自靖之義
已絶當世之念。
積逋 恩命
罪戾山積
瞻天望雲
居常隕結。
不意秋曹 除旨。
又下此際
臣誠驚惶感激
不知所以措躬也。
噫。
之前所遭僇辱
有非士夫可堪耐。
說來說去
徒傷朝廷事體
不敢更提
以煩 聡聽
至於自畫之計。
則實有尺守之不可變者。
雖欲含 恩畏義
陳力 明時
其於四維何哉
且臣宿患痰火之症。
外感而重發。
頭疼如碎。
膈咳
如鉅。
達夜不寐
食飮專廢。
委頓床席
人鬼莫分。
顧此症狀
實無復起爲人之望。
詞訟劇地
不可久曠
玆敢疾聲哀籲於 天地父母之前
伏乞 聖慈察臣情病。
遆臣職名
因 命選部
復檢擬。
以安私分
以延殘喘
幸甚
先誣伸辨疏
公元1697年
伏以居諸迅邁
春宮祥期奄廹。
率普臣民
哀隕靡逮。
伏况 聖情止慈
益復罔極
於此時。
念銅闈之將徹。
慮 玉體或損
區區愚忠
灼然如焚。
伏念日月至明
天地至仁
構誣者照燭焉。
痛廹者閔覆焉。
罹誣而含痛也。
在其身。
猶或伸卞。
况於祖先乎。
照燭而閔覆也。
在生者。
尙賜昭晣
况於 祖宗朝故臣乎。
臣之高祖判府事臣竣。
慘被遠竄
罪人申處洙之醜辱
臣誠崩心痛骨
不得不陳暴者。
豈可以迹在罷散而自阻於 天地日月之下哉。
敢冒萬死
一伸疾痛之呼。
伏願 聖明少垂憫察焉。
噫。
丁丑之事。
言之於悒
主憂臣辱
主辱臣死
死且不避
何足言。
是以當時名臣碩輔
隱忍魯連之心。
黽勉種蠡之志。
事辱而身不辱
身屈而義不屈
所以爲 宗社也。
爲 君父也。
他日復雪計也。
今處洙乃以三田寫碑。
先臣至此
如其言。
爲我國臣子者。
 命使虜庭不肯往。
 命製北咨酬應文字不肯製。
然後可以充其操也。
毁冠裂冕。
入山林者。
容或如此
此非立 本朝事吾 君者之所敢出也。
此則以 殿下天地日月
固已洞燭無餘。
豈待微臣之陳暴。
至於處洙疏中所謂丁丑不復書士夫家墓文云者
造意虗妄
遣辭之絶悖。
未有甚於此者
先臣壽至八袠
精力不衰
搢紳麗牲之文。
或製或寫者。
晩年尤多
旣是私家文字
不可縷陳以瀆 崇聽。
至於 國家哀慶之禮。
前後書寫
多出於先臣之手。
己丑 仁祖王禮陟時。
書 幽宮誌文
己亥 孝宗王禮陟時。
題 虞主
明年四月
 練祭題主
 顯廟朝庚子四月 大王大妣殿尊崇時。
書玉冊文
又書 中宮殿冊文
辛丑七月行 孝廟祔時。
冊文
 顯廟朝丙午封 肅廟王世子時。
冊文
又於 仁廟戊寅十二月 莊烈王后嘉禮時。
婚書焉。
今處洙略不顧忌於臣子敢言之地。
肆口狂噴。
乃至於此
吁亦痛矣
噫。
先臣歷事 三朝
德望茂著。
立朝五十年之間。
未甞怨惡於世。
雖有忮心者。
不忍橫逆相加。
不意身卒六
十年之後
忽地爲處洙所誣辱
臣誠不肖不孝
罹此至痛。
寧欲溘然無知不可得也。
且臣仄伏聞 聖敎
丁丑以後貞珉書寫問啓之 命。
不敢知 聖意所在
而窃自幸因此問啓。
臣之先誣。
將尤有昭晣矣。
及見該曹考啓。
則列書書寫諸人
而獨於先臣寫誌文玉冊。
刪去而不載。
臣誠駭惑
莫省其故也。
己丑己亥庚子辛丑丙午書寫諸人
昭載於政院日記
可按而攷也。
焉可誣也。
伏乞 聖慈日月容光之照。
天地閔覆之仁。
特賜鑑察
快示卞晣。
以洗泉壤之辱。
以伸後裔之痛焉。
臣受 恩罔極
絲毫無報。
又以私痛
妄干 宸嚴
臣尤死罪
答曰。
省疏具悉
申處洙之言。
業已洞燭
今日判付。
洞示予意。
於爾祖何累。
傳曰。
頃者申處洙之論重臣也。
語極駭悖。
其後備忘中非徒辱重臣
事體至爲未安云者
意有在焉。
引見申處洙也。
亦以傍照下敎者。
其書之人。
予未能詳知。
國家大文字故矣。
伊後更思。
當此世道乖悖之時。
此等之處。
不可不明晢頭腦
丁丑以後大小文字書寫人
令該曹書入。
予意乃 仁廟以後
而至見書入。
自 孝廟朝
而其無有意下問之人。
竊恠
然曰。
此人之筆。
昔年命書在闕中者多。
而豈無書於大文字乎。
此外事係嘉禮文字丁丑以後
亦有不書啓者
無乃逸於書啓耶。
一下問於入侍矣。
今觀參議吳光運之疏。
二去己丑誌文庚子尊崇禮玉冊文辛丑禮玉冊文丙午冊文
虞主練主婚書哀慶大文字書寫者。
幾至十數
處洙之略無顧憚
肆意下筆之狀。
萬萬痛駭。
君父下問之時。
敢爲取捨
之無嚴。
莫此爲甚
曹郞廳。
卽爲發牌査問以啓。
備忘記。
一自朝象若此之後
只隔疑阻
不顧事重
欲誣其人。
則語不擇發。
而或必藉重。
此予所以痛駭者也。
今番處分之後
决不以此等事陳之於前。
而申處洙之當初罪名
只沮戱莫重之事。
非徒辱其人。
不顧事之至重云者。
不過染毫等說。
故此意已諭於領相箚批。
三田書寫之人。
國家大文字。
已爲詳知。
則其語不擇發。
甘心舊習之狀。
綻露無餘。
漢法論之。
以不敬。
不過矣。
噫。
士大夫不受其書之人。
於大文字
何不今日申飭之敎。
其忘君父先王
欲售舊習之罪。
其當設鞫嚴問。
快正其罪。
以勵他甘心舊習者。
而語雖絶痛。
顧其心則非凶心也。
不過
右下甘心舊習之致。
十分參酌
寬其一律
不可遠竄而止。
卽其地嚴加荐棘事分付。
公元1730年
右承旨
請寢驪州 陵幸疏。
(庚戌二月)
伏以臣頃蒙 恩遆。
救護病母
床席危喘。
得以少延。
 天地洪恩
圖報無階
不意 新除又降此際
臣誠惝怳感激
不知蟣虱賤臣
何以得此於 聖明也。
恩命之下。
固當竭蹶趍承之不暇
而第臣於向日廵廳歸路
冒風雪。
猝得寒疾
遍體如束。
頭疼如碎。
灌藥蒙被
點汗不出
嘔逆暈轉。
人鬼不分
 恩召荐降。
未免坐違。
臣罪至此
萬殞難贖。
而只推之 
再出格外
臣益切惶霣。
靡所容措之際。
 天牌復下
强策病軀
試爲起動
而眩然昏仆者屢矣。
以此症形。
决無束帶供仕之勢。
而臣有區區血忱
不能自抑者。
欲爲入 肅。
則恐有汚穢 淸禁之慮。
在家陳章
則亦有義分所不敢者。
玆乃裹束擔曳。
僅到 闕門之外
萬死一陳
而病裏艱構。
無倫脊。
惟 聖明少垂恕察焉。
自古聖人動作
必以人心爲决。
聖人行事
未甞盡善
智慮未甞不盡周。
又何資於衆人之見。
而其必稽衆詢謀
舍己以從者何哉
聖人所以聖人
以其從人也。
若聖而自聖
人爲不足聽。
三代聖王
何必謀及卿士
謀及庶人乎。
是以蘇軾有言曰。
君子未論行事是非
觀衆心之向背
今 殿下定幸 園陵
出孝思。
則其在天理人情
夫誰曰不可
而上自大臣。
下至百執事吏胥走卒之賤。
無不憂遑悶廹。
願效古人斷鞅者。
是豈沮遏 聖孝而然哉。
其必有所以也。
目今沴氣彌滿
疾疫大作
道路村閭
呻痛相繼
驪,利之間。
無乾凈
當此之時。
閭巷匹庶
尙欲愼出入戒薰染
况以 宗社臣庶付托之身。
輕犯垂堂之戒哉。
若謂聖人之資。
帝王之尊。
無所避於沴氣
則愼疾之訓。
不著魯論
堯舜禹湯之聖。
無所事於對時節宣之道矣。
豈 殿下未之思歟。
噫。
 殿下之必欲行幸者。
追遠之孝也。
群下之必欲停止者。
愛君之忠也。
 殿下必曰彼自盡臣之道。
吾當盡吾之道。
所以上下相持
以至於此。
臣請以 聖孝言之。
夫人大略相同
不以聖愚貴賤有間
今日群下之情如此
仰惟 兩東朝戒愼憂慮
亦何以異也。
然則 殿下回鑾之前
無非 兩東朝軫憂貽慮之日。
 殿下不念於此歟。
苟 殿下上體 慈念
下察群情
一下停寢之 命。
群情歡欣
不暇言。
而 兩東朝其必渙然而釋憂。
恬然而弭慮。
而 園陵陟降之靈。
亦必悅豫於上矣。
此其爲孝。
豈不踰於 展拜䟽節耶。
伏念君臣之間。
從容兪咈
務歸至當
雖或不槪於心。
何必顔色費辭氣耶。
 殿下於諸䟽之 批。
過加摧折
辭旨激惱
而今一倂還給。
不 賜可否。
此其疏厭。
不但止於訑訑之色拒人千里而已
此豈平日群下所望於我 聖上者耶。
伏願 殿下至情深思 玉體戒愼
盛氣而徐察人心大同
亟允群下之請。
以答兆庶之望焉。
且臣職忝近密
不能隨諸臣後。
叩頭於 丹陛之前
息偃在床。
有若占便宜者然。
雖緣病勢危苦
論其辠犯
實合誅戮
旬月之內。
萬無差復爲人之望。
亦乞 聖明罷臣職名
治臣罪戾
以幸公私
以勵臣工
千萬幸甚
藥山漫稿卷之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