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书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1H 页
答密庵李公
万再拜白。天不悔祸。令爱洪氏嫂竟不起疾。伏想情钟之痛。有难排抑。虽在丧祸惨怛之中。实切忧伤悯叹之忱。玆者令胤远赴。袖辱缄书。万罪重不死。丁壬未尽之祸。又延伯父。以数日偶感之疾。遽弃孤露。攀号扣胸。终莫逮及。尚忍何喻。尚忍何喻。数年以来。尽有厌食之症。泄泻频数。荣卫枯损。家人子侄常怀危懔之心。而亦未尝以时月为忧。今月十三。族侄正己遘疠不起。步出岩亭。举哀食素。翊日。又触冒风霾。临视治木之役。晡间乍觉寒缩。精神昏眩。浑身烘热。多试和解清补之药。而未得分效。积澌真元。与痰不敌。竟至于此。痛哭何喻。门下于伯父。相与之深。相仗之切。小子之所知。窃想闻变之初伤痛之至。易有损和之虑。玆承书意。兼闻胤兄所传。诚不胜哀陨悲悯之交切。伯父临命。无一分悽怛之意。十七日午间。问衣物有无于谟弟。又动唇欲语。而痰窒不能成音。指画数字于谟弟掌上。且因谟弟禀请。颔其请状门下之意。谟弟从傍掩抑。则又开眼徐言曰。无用过哀。遂正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1L 页
身观化。痛哭何言。痛哭何言。伏计门下欲详纩缀前梗槩。故玆敢忍泪略书。以备问故之一二耳。千万非尺牍尽诉。惟伏祝益加摄养。以副区区祷祝之忱。
答密庵李公
即日春序占半。细芽日抽。伏惟君子对时气度充泰。日昨。拜墨洞丈于浮浦。承苏湖之计中辍。此则川河士友之幸也。为振伯诸先辈。喜幸不自胜。万自宣归巢才一日。盖自前年七月。仅偷昨今休息。惫败特甚。宿疾闯见。私闷何喻。且痘发酉谷。移奉伯父几椅于弊庐。日与哀弟同侍馈奠。恍陪咳音。哀幸并剧。伯父状蒙印纳。浅禀一一添收。哀感何极。金君晋行之归。草草拜谢。
 别纸南轩语引教。仰认先辈勉励之盛意。何感如之。万平生狂率。于今四十之年。而无一分矫治之工。驯致性气不平。邪气闯见。似此以往。决不能住脚定志。其不为功利之所挠夺。而无辱己忝先之羞未可知。伏望门下特加哀怜。每书札往来。劄示古人语。如今张子启中说话切中万之病者。得奉而周旋。免为小人之归。实不肖之幸也。
上密庵李公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2H 页
即日不审静中起居何如。近来厨供匮乏之患。日甚一日。实切忧叹之至。万昨日携儿到宣城。卺礼好成。初欲自此转拜。适家有紧冗。未免径还。伏切歉怅。诗稿已一勘定否。此本虽经手校。必须痛加检精。虽后世只眼人善摘疵者。不敢开喙雌黄如何。伯父诗中晚以前。调致甚高。足以示后无疑。故必欲精加删约。速成净本耳。
上密庵李公
即日霜风。不审调中启处何似。茅山翁餐松节欲。神气清旺。谓享遐寿。不意一夜间奄归大化。先辈凋零。文山之阳。若无居人。际此木叶摇落。秋容萧索。秖切孤露转甚之悲耳。此翁平生非人家求挽。故其孤不敢送笺奉请。然门下于此葬。恶能无情。幸以清文大篇。与其清苦。而论其理气误认之失。作斯文公案。庶几后世学者有所考信。师其可师而不迷趍向。如何。
上密庵李公
逆变千古所未闻。况其一支浼我岭外。虽已剿灭。羞愤焉已。顷因倡义留府中十日既罢。又急于归宁病慈。未暇逶进拜候。迨今罪怅。乐院超除。实叶士林之望。况此时 恩命。尤令全岭有生意。其为喜耸。非比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2L 页
平时。且枝谷 特放。南中士流闻此 命。益自感泣颂祝。各自糜身粉骨。为 国家死无所辞。 大圣人处分。天地同侔。彼自干伦彝者。亦何心肠。痛矣痛矣。闻送辞吏曹。吏曹若不许。则欲何以处之。窃想迈年精力。决无趍承之势。为之慨悯。
上密庵李公
从弟归。伏承下复。谨审患候向减。不胜庆喜。其后久未承候。方深馀虑。即伏见从弟许所赐书。手毕心画。宛然平昔。但食味不能复常。是脾土尚弱。当此向寒之节。越险触冷。必有损伤。情理虽切。今年姑停海乡之行。务令温脾摄病。以副士友之祝如何。伯父墓铭集序。谨已盥读。虽以讷翁大眼。但啧啧称好。况如万者何敢有所云云耶。若序文中不能安于朝廷云者。不能无疑于滞见。盖伯父晚后通籍。壬辰以后。始除言官。而因病即递。癸卯后得一条冰衔。而未尝一登经幄。是老倦自阻。非大段尼挤而然。则不能安三字。不瑕不十分妥帖否乎。弇心二字。族侄正泰谓弇掩也。弇心云者。即以甲掩心之谓。而今此引用。与洞胸二字语意相似云。岂渠错看耶。抑弇字别有贯穿底义耶。末学谀闻。敢以此等说奉质者。亦恃雅量好察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3H 页
兼采而然。终始妄尔。不胜瞿然。
上密庵李公
即与胤兄联枕款叙。细得迩来动静之详。不翅若侍杖屦奉谭宴。何等倾慰。宅容辈次第往侍。其意自好。而容也心神未定。凡于视听之际。多有不相照管处。伏望就渠病处。洞下顶针。使他心目相管则幸矣。言行录付梓之议。士友之意盛矣。而此书有些更消详者。鄙见略及于胤兄。伏望书谕从弟。使携最初本进去。更加考准。一一勘定。免使百世后惹得喙舌然后。方议剞劂。不胜幸甚。他人勿说。如李而静有识者。亦颇胶滞。却于老先生与南,李诸公。论节要书中所谓閒酬酢紧酬酢歇后非歇后等训。似若初不窥见者。已为起闷。先生家书中责望子弟非处。自是常事。而于陶山荒废一款语。曲生讳亲之意。已请删去。今又欲删谦庵书。此书谓之不切于言行录则可矣。存而勿删。有甚大害于蒙斋公乎。人家子孙。人人皆如此。言言皆欲删没。则书之存者无几矣。既有浅见。不敢不禀于门下。此书务加商订。得为千古完书。斯文幸甚。万近来甚惹唇舌。其间不无沧浪之取。生丁此时。阅历无限忧疑。非有刘原城见识守执。则乌能免第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3L 页
二苟全之术。而中夜以思。大负平生激仰之意。政自拊心一吁耳。
答茅山李公
前日深感见教之盛意。拜书布谢。因讼自己病处及近日用心之槩。不意又辱往复。荷塘公之嘿然于言论风生处。实近来所欲学而未能者。今引警如此。益用惕然。但此气质粗暴。实难容易矫括。是为瞿然耳。至于欲唤士友。作上世人物云者。非敢欲振作倡道。如上焉者之为。向时志气亢厉且迂。凡期待人不以世俗埃𡏖间例。欲其皆真淳清疏。正大公平。无物我之太形。较计之太明。爱憎不以党。是非不以色。毋掩己短。毋忌人圣之谓也。如是者可谓厚于人也。年来稍觉得此意于人。一切无苛督勒望者似之。而反顾其身。向来许多责于人者。无一近似。诚为悚汗。伯恭能躬自厚薄责人。而万只觉得薄责人三字。其上三字。尚欠一分料理。如此做去。几何不并与所谓觉得者而失之。又以愧惧不安之至。万之无似。何足以烦先生长者之教。而门下乃不屑其诲。诚感诚愧。谨此再讼。秋凉。为道保重。
答顾斋李公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4H 页
万顿首。年来有沧浪之诮。平生故旧耻与之游。虽自我有书。未必其相往复。而执事乃不弃于众弃之中。手书辱存于穷山寂寞之滨。于此有以见君子必察之仁。感愧之极。久益自荣。出峡后拟拜书布谢。僻居乖便。职致稽延。自外自绝。方深逋慢。不自意又广度包容。不以为罪。再枉书问。意寄勤委。三复以还。弥增赧汗。万石浦之计。非得已也。万家素贫。荐以数年涝水之齧。薄田荡然。所以入峡求田。为百口资活之计。石浦固穷深绝远。雾雨凄寒。然地宜粱黍菽麦。春烧半山。足免枵腹之忧。如苏岭鹤岩,长皋岩,正字岩等地。求之洛江下流。或不多让。近始料理家藏古琴。按谱通平调数曲。鼓之风湍云壁之间。足以消遣岁月。秋末。将尽室大归。独酉山东西壑数区松槚为大段系念处。又窃自惟不肖无状。虽在亲爱畏忌者之侧。已不胜其有多少病败。况且离群索居。自行自止。其不为禽兽之归幸耳。敢愿执事终始不废。发病投药。则万之孤陋庶有赖焉。
上玉川赵公
春序已阑。想北地亦暖。不审此时羁管中启居何似。岭底路左之辞。依然如梦中事。每想白马背风万里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4L 页
在前。未尝不悯然起怀。前月廿一。见仲胤于才峡。始审税驾后消息。冲风跼雪。行朔野四十八日。而能保无伤损。岂非神明之所扶耶。但贤閤祥期奄过。想季真哀南望叫号于道途苍黄之中者。足令天地伤和。虽以执事刚正之素操。计应伤疚倍常也。闻仲久哀阻痘。姑停北觐。真哀递还之期。又更差池。其外除一款。何以处之也。陪随父兄。虽有间于晦,苏两先生所遭。而踰期之后。服衰带绖。更时不除。恐亦乖制而侵尊。尊丈到北后。当设位除服。真哀亦已除衰断杖。抑否邪。君子处变礼之道。窃欲与闻。仪节后幸回教。玉川故里。腊末火发。书籍尽烧。想执事惊叹慨念之心。不比延和坊虫鼠之感而已也。
上讷隐李公
昨夜郑兄见访。闻门下入峡之算已熟。门下庭枣园桑。已老而生蠹。有丘墓先人之庐焉。违弃而深入。岂门下所欲哉。盖不得已也。凡受知于门下者。既不能出粟米丝麻。以衣食玉眷。则谁敢出片言半辞。为挽留峡辕之计。况鹿门有山水之胜。有山田天荒。宜木麦粱黍。春烧半山。可以为八口一岁之资。又多木。虽顽童足以煖数突。日处其中。课儿曹之业。逍遥仁石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5H 页
义石之间。题品古壁沧江。此政子西所谓太古少年而衰世之安身地位也。万亦尝乐闻。早晚作刘安鸡犬无所辞。近者因习于峡者闻之。深峡多雨。二月之中。见日才数日。峡中皆山田。无灌水插秧。田农值雨辍务。是以峡中无箬笠蓑衣。又有巨蛟咬人如爪攫。故农夫六月。不敢脱衣。服田必佩两匏。贮烟火其中以驱蛟。峡农之难如此。峡中上农夫。有子日耕几亩者。几人有腯牛利器。终岁勤业。犹不能糊口。三冬斫枫檀榆柳。手足胼胝。斲为器用。以取其直。犹患不赡。而况其中下者乎。门下作农长物。有生髯之奴。赤脚之婢。不能粪半亩平田。而况于无瘠牛破器乎。以此言之。入峡非计之得也。虽然。此则特以农家利害言之耳。文章有天分然后可能也。然非取资于人。未免有孤陋之讥。门下文章之成。岂但从残编断简得之乎。今世礼乐文物。荡然无存。而文山以南。尚有衣冠制度。是可以长子孙也。驹岭以东。树木参天。虎豹狐狸之域。无贵贱之等。尊卑之分。九旀之人。饮酒辱士夫。以毛序齿。此府南金氏之所遭者也。未知鹿门之氓。亦如此否也。峡俗大略如此。门下诸子固俊秀。又有贤父兄教诲。何患乎沦入峡俗。而一入穷山。蹉过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5L 页
数世。父祖之言寝远。诗礼之教渐衰。而所闻所见。皆农谈野事。几何其不胥而为獠獭也。名家遗胤之化为异类。不待多世。自非洁身乱伦甘心自废者。不忍也。忧爱之至。妄效所怀。伏惟心照采择。改图方便住着之策。则当继献所闻。
上讷隐李公
下书谆复。足慰昨日未尽之怀。但决意停举。此为怅惘。书中陈说。足见雅意超然。此义岂百年内诸公所能办得。小子歆尚之心。实有壤虫之愧。但念江东松槚已尽。橘林无实。为贫之仕。古之君子亦俛取。将使执事居庙堂而责世道之任。则固宜引而自遐为。冥鸿云鹄。得一微命。略庇室中啼呼。于时义无不可。何门下之遽发此言耶。愿门下降志屈节。勉副契家小子之望。赖天之灵。得策名当世。佐理 圣明。小子亦当追蹑明良之后。在端章甫之列。如其不可。亦随门下于鹿门山水之间。赞成在涧之乐。未晚也。君子不果。执事果乎哉。先人之意。奉勖门下。惟执事图之。
与金振伯
校中十日之会。虽在敌忾靡盬之中。同堂甚喜。别后觉有多少恋怀。天气凄凛。屋上生霜。此时侍省馀学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6H 页
履何似。锦阳超 除。枝谷 特原。 天恩罔极。直欲排阊阖自谢。顾无路耳。昌言欲趁五月七日。前往贵所。弟亦约与偕进。受伯父稿序引于锦里。仍与佥契为陶渊打鱼之会。未知无魔障否。
与金振伯
日昨。得朴见卿书。始知从者入海才还。宿昔。言弟送示来书。其中半以下。检举鄙人处非一再。披玩若对。岂胜倾慰。第审有侍率搬寓之挠。是深奉虑。锦哀眼眚非偶发。虽闻已用草木之滋。然以不安之心。强忍作辍。何能责效耶。但闻状草断整。托属得人。此可以安心而少纾其目力。何幸如之。来书以此事奉托。非专出于韬哀。而越咎鄙人兄弟。在执事自欿之意。无怪其悯然有不敢当之忧。然其在于今。知此老如执事。能言此老事如执事者。有几人哉。如是而先发分谤之语可乎。愿执事从早草定。使大君子德美有所考信。则斯文之幸也。八风之喻。令人大呵。然恐或未谅本意也。仆平生果从八风腾露处作家计。故尽有许多尤悔。及其阅历世变。鼻吸酽醋。则其磊磊落落之气。已减得八九分。而稍稍有残风向阳之意。此古人佩韦之意。而若执事则大是雍容酝藉人。以如是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6L 页
姿地。少带得激昴奋发底意。则于究远业承大事。大段有力。所以欲拨而置之于高明爽皑之域。非欲使之措身立脚于仆向日所立八风腾露无依据之地也。如此说则亦不害为执事佩弦之美。而执事不此之思。何处得八风字。对待残风字为说。汲汲于理会科斗而无一毫翕受底意思。君子亦如是乎。且仆向日之言。欲令从者为孔渊之游。而或虑其不能勇决。所以将残风向阳等说。为激发之地。而从者被世累缠绕。不能自拔。则乃欲掩护淟汨。不曾就事论事。却把安身立命处为说。是在仆为问种树而得养生之说。幸则有之。执事之意。无或近于口给耶。昔者窃闻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以仲尼有农山之观。元晦,钦夫有天柱之游。夫农山可以望吴门。天柱可以俯湖海。则非不嵬然为八风腾露之地。而观水观山。不害为助发仁智之一端。则圣贤亦为之。何尝作八风腾露事看耶。早晚幸一游孔渊。登莲花瞰东溟。则仆虽不足为农山之回。而亦足为天柱之林。择之也。闻方伯造门执礼而去。此时此事。实非偶然。但闻庙堂诸公。过闻执事之名。或比之管葛。好事者传相倡说。此则非好消息也。执事文雅修饬。实非流辈所可及。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7H 页
而重厚崇深。不及先辈。使执事不幸遭向时先辈向用之会。则其力量规模。恐不及先辈数等。敢愿益加工程于开物成务之地。无使名实不相副。则朋友之幸也。然自闻方伯参寻之报。为执事者反覆揣量。则残风向阳。不害为今日安身立命之地耶。戏言实谈。参互间发。想为之一笑也。
与金振伯
万家祸罔极。叔母奄忽不淑于仲父中祥之夕。哀恸摧裂。尚复何言。即者。胤君来致慰问之语。哀感无已。况审太硕人体候近获康宁。小车乘春。相羊自适于庐阜花石之间。极令人驰神。万海燕身世。来寻旧巢。感目之事非一。而昌言一春愁慑之中。毕竟折其孙孩。所系之重。伤惜之情。岂凡殇所可并言耶。韬仲妻儿捲入海上。自此一哀无可泄之地。秋来。欲趁其坟草未宿。操文一酹。然亦何可必耶。密翁遗集。讷丈非不致力。而终不若有主人提起。近仲虽难远来。宜以书诉其情事。请速整顿为有力。如有闻韶便。以此书谕近仲如何。宣城风色。至于火书之说出而极矣。闻道百便欲突过先辈。将厓,鹤以下诸儒谨记之书。率意删没。毫无顾忌。如万弃物。亦有时拊枕。况任世道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7L 页
之责。抱世道之忧者。宜如何为心也。长笺缘纸乏。今将本稿付去。览后还掷如何。书末并录二诗。此亦昔年所作。与此笺之意相似。有违前书言诗俱戒之意。还用愧汗。
与金振伯
碇开舟已发。此去何时来。万顷沧波去却回。夜半挂席声。此心难自裁。此歌者自歌耳。而昌言言前夏花府时。左右已聆此愀然。此先心而定命也。今夏揭厉之梦。漫不省悟。黄柑之梦。是从者责橘柚乡之兆。而此不善解。遂失握送之便于一日之间。前后相负。实愧秦城七旬之义。尚复何喻。在乡时。季通归自海上。送书于仆。日昨入城。从子成所得从者到泊后家书。中间坼封。极知不可。欲知过海凡耗。未免率尔犯手。心画宛然无异平日。独无一言半辞及于身上。是为悁懑耳。近能行不须人否。岛中无痘患否。素患之道。非所仰勉。而此为切忧。欲以药料送备不虞。而乍到不能拮据。仅以砂糖辰砂裹呈。藏以待用如何。下乡后两马连毙。不能往哭川前。然闻太硕人处之裕如。谓早晚相见。在吾加餐匙箸。比前颇健。益令人感叹耳。岛中无书籍。何以度日也。朝著如前。 上候平安。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8H 页
此外细锁。非逐客所宜闻。玆略之。
答金振伯
大旱之年。例有疏决。霓望既切。此祷暗至。而疏决之例。自有差等。亦不料其 恩移越例。处以内地也。 沛典才下。甘霖捷应。欢声遍野。士林同抃。况高堂感祝之心哉。去晦。传侄自府递赍致四月十三日书。并示出陆之报。披书三复。忽不知越绝之恨。诚欲奋飞相会于登岸之日而不可得也。狎吏当以月初入海。南风正长。船路方驶。一帆过海。直瞬息间事。以今而思前词所谓万顷沧波去却回者。亦吉谶先兆也。下陆果在何日。见到后况味何如。水土风俗。视济岛何如。粼近守宰有可以聊赖者否。退甫书言康海间多痘。经过之际。政有触犯之虑。然姑射仙人。沉水不滋。入火不焦。区区伯强。岂足为灾耶。晞阳是师门播馥之地。葛隐一区。有暂寓不偶之句。从者栖息之所。想不离玉龙洞一壑。其遇境啸咏之际。恐不可无庵南潭三䪨之续和也。但念晞阳距乡里。直五六百里。全释淹速。又未可预料。首路夷犹。知有尚远庭闱之叹。然处地既非绝岛之比。罪名又与在棘时有间。 恩许归养。特次第事。想亦有以自宽也。闻从者在岛之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8L 页
日。太硕人犹亲匙箸。谓子母重逢。在吾健饭。况今情境视曩差降。自爱之道。想亦有方。愿从者亦努力强餐。益亲书册。以副慈闱之望友朋之期如何。纵不能进用于时。表率乡邻。救得一分世道。非高明加意处耶。万再送旬状。期于必递。十年屏废之踪。得蒙 朝廷记念。再入脩门。累觐 耿光。三载三调。粗伸分义。若复盘桓。易致灾咎。所以决意休官。退伏岩庐。鸣琴嗅荷。庶幸无尤。不意乡象溃裂。忧虞溢目。流丸未定。未遇瓯臾。苦事苦事。千万书何能悉。惟希珍重。
与金振伯
中秋书。月前始传到。满纸辞意。不啻若相对稳讨。忽不知山川之隔道途之远。何令人倾慰也。旋闻有河鱼之灾。退甫仓皇趋觐。传者又言所苦非一时邂逅之症。似是瘴毒为祟。驰念之切。日有忧叹。前书舍龙取蟾之意。势固然矣。且得岳阳寒山形胜之详。使人飘飘乎有荆南越中想。虽无盛速。实有一鞭往从之意。而前年丧马者再。无计致身。年来又杜门简出。便作坐偶。无遐举远游之意。甚矣其衰退不能振也。德称诗妍圆可爱。甚欲次䪨奉赠。而非猝乍可办。至于长篇大作。非手分所可能。平生又未尝一游其地。虽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9H 页
欲下笔。无以状得其形胜。奈何。间从儿侄辈。得高明所为诗。如六噫等作。甚有作家声。想于岳楼登赏之馀。必有感物之兴。如范希文所云。早晚不惜投示咳唾之馀如何。废却吟咏。亦自不恶。然自古流落之人。多吟兰咏杜之什。为消忧遣兴之资。特不为怨词足矣。况歌头彻云。得爱君美题目。子瞻所以有汝州之移也。若有意为此则不可。至于处江湖而忧君自发于声音韵律之间者。又何可一切不为也。瀛洲方丈宿世仙缘等语。足见高明气分未全低处。如仆者平生有毗卢峰想。而昨年见拟关幕之首。却输筹别人。则不可谓之有仙缘。若于高明在蟾之日。得佐湖幕。庶有一晤之阶。而在人者又何敢希觊耶。书末勉励之语。诚感不遗之盛意。但此鼎器已破。无收拾盛住之望。恐终为小人之归。贻羞于朋友。奈何。日昨些有不惬于心者。使一僮抱琴。袖携国语一两册。步往孤山。与讷翁语。昼则讲鲁语齐语若干编。夜静人散。鼓平调数阕。讷翁亦不以迕意。昨日为祭月浦翁。罢还耳。朴见卿哀诗。无足送浼。其起语云停琴发长喟。喟罢泪如雨。会心无一事。身世日孤踽。忆昔癸卯春。我辈京口聚。酝藉有川翁。之子特高古。其下历叙金浦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9L 页
舟行时事及久别之恨。末云或流为孤囚。或化归鬼簿。结语忘之耳。此诗草本。不记纳处。不能誊副。可恨。闻调度极窘。而此亦家家匮乏。无出力相周之望。可叹。坠露落英。自是湘上人活计。亦奈何。
答金振伯
七月书。披玩已十回。顾无由更接音书也。秋序向尽。行吟中起居何如。川庭向有胃气之症。旋即平复。岂非天佑耶。此中月前。掩宗子之坎。万事已矣。乡邻长老知此子者。颇有诔文以哀之。执事虽在牢愁中。幸无惜数语塞悲也。来书出于既望之翊。岂于书发前夕。作泛舟之游否乎。想亦有望美人天一方之句。恨不能得见也。茁浦丈言左右戒勿向仆道洞庭如杯君山如丸。但道所见胜似所闻。是左右欲使仆牵动湖山千里之兴。作天涯团会之资。其语则可笑。其意则可感而又可悲也。但仆出无驴马。秋来又病右臂。左胁不便运动。已无鞍马出入之望。虽使洞庭君山不让巴陵。亦没奈何矣。似闻朝著一变。未的事端所由。人得人失。无关我事。左揆再昨年。虽不能力为左右地。亦未见有时宰待子瞻意。放还之期。自此愈似杳然。每读来书萍踪无止泊之期。对西景心折等语。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0H 页
为之悯然。
答金振伯
得书。为一喟然。天涯变服。已非人理之所堪。况再昨为即吉之日。其号呼莫逮之痛。尤宜如何也。今年疠疫交炽。金仲鸿,金得舆之歾。俱系不幸。至于金显甫父子之同日殒命。直欲吁天而不可得。此岂但德门之所关而已哉。恬静博雅。谨守前烈。求之岭中。岂复有此父子耶。惜哉惜哉。与景文向来交书。鄙意本为文章繁絮之弊而发。欲令一世英材如景文及贤胤退甫等辈。先用力于六经四子。以立其根基然后。方看洛闽诸书。以达其归趣而已。若夫问学上次第。岂如仆流放者所敢妄论耶。然学问之道。亦不必先从洛闽书入头。何则。先从洛闽。虽无门路差误之患。于思索工夫。太似任便。必也先读六经。次读四子。凡有疑义。以己意反复穷究。阅历许多辛苦不快事。然后始取程朱书。以證吾说之同异得失。方是实见得而体验有力矣。仆近阅中庸。到鬼神章以下无中庸语意处。忽不知此书之为中庸。且于训诂之间。若有不能尽当于心者。反复数回。有稍稍觉悟处。而其终不能觉悟。亦多有之。及取或问书参考然后。前之疑者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0L 页
十去八九。信乎朱书之不可不看。然先看中庸。后看或问。次序固然。今之学子往往先或问而后中庸而可乎哉。夫六经四子源也。洛闽关建其派流也。从源达派。似难而实易。溯派穷源。似易而实难。今人皆溯流而逆上矣。以洛江梢工言之。挂帆金海龙塘之口。顺风溯上。敛楫整栀。歌笑中流。不多日。到尚州大津。自谓无难及。桧洞以上。湍益驶而水益不盛。则已落帆持楫。左右撑过。转欢作愁。河丰以上。多石而不可舟。则已便回棹矣。况石浦穿川黄池发源之地哉。仆尝闻造舟者之言。写材于黄池。左右山水浅则个个浮下。褰裳持捧。碍则捃挑。备阅无限辛苦。历穿川鹿门之险。过夫麓眠𪆽。则已束筏鳞属而下。到宣城上下。便刳剖成舟。待水浮下。水盛舟驶。不举帆而自有沛然之势。特遇湾曲。用楫略棹而中流自在。达之金海而无难。何则。顺水也。今仆既不能褰裳穿川。又不能挂帆龙塘。凡江水横带处。仅窥一二。而皆凌躐而得之耳。是以景文轻我。援枹贾勇。有一战遂有之志。天王虽甚衰微。其言则顺。特不能命将出师耳。向者尝求助退甫。勉以桓文之事。而退甫不肯。今高明又却为景文助势。寡助多助。亦因材之理如此耳。讷门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1H 页
难易之说诚确论。然此亦就方进自画者所占地位而论之耳。若直下不得不措。人一己百之工。则难者岂不能到易底境界。而萧瑀之马。一向蹇躗。末由追蹑阮于之尘。则一进一退。终亦止于商赐而已。奈何。仆之前书。欲使从者读韩碑王,曾文。正以前头有受用处而言。如仆者虽倒诵此等书。尽得其体裁。何用焉。景文非但文章赡逸。其言论风旨。决非流俗。昔年尝向我针砭病处。能劄得心术隐微之会。使人发汗沾背。是他于心学上有实工而然。非腾口之言也。仆于景文。其爱重钦服如此。今书所云回棹梢工。非指景文。实汎论俗弊之语。萧,阮,商,赐之叹。亦恨其不能追蹑而发。非欲以蔑裂之工。突过顶上而然也。
答金振伯
昨年重午书。至今稽复。愧愧甚甚。即日行吟中况味何如。八年湖外。又见降生之年摄提重回。能不怅然以感也耶。且念贤内子往从之后。似不免有接济之挠。心地清凉。恐不如在天际孤庵时也。天既使吾兄作一头陀。备尝无限苦行。而乃接引妇人。作维摩室解禅之天女何也。为一喟然。闻退甫以旬后往侍。以定省之暇。雇田作农。为奉养二亲计。恐非失计耶。中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1L 页
古以前。凡责逐之士。官给粮料。苏斋珍岛之日。地主受柄臣旨。凌窘备至。以粟换米。而犹不废给粮。未知此法废于何时。而至使士大夫子弟躬执犁锄也。可叹。前书累数千言。义理明白。辞采烂然。反复讽玩。足令昏者有开发之意。其中中人以下。皆在金海者。一转语尤切而有味。敢不服膺焉。但仆之初意以为才俊如李景文者。其于朱书用工已深。更取六经四子。熟读而有得焉。则为文章。尤似简切而免烦猥之弊。以学问言之。亦不外于六经四子云尔。是其意欲先六经而后朱书。非以朱书为不可读。而景文大煞费力。致令此说流入于高明之耳。示以入德之次第。曰朱书当先读。赐则有之。非所以谅本情也。梁王公谷毛郑夏侯之云。似矣而有不然者。之数子者。出于程朱之前。各以其说谈经。故固不能无舛错傅会之失。然近世学者烂习朱解者。其成就胜似数君子者。有几人哉。六经非朱书。而其注解皆程朱之言也。学者若真用力于六经四子。则虽不读朱书。而朱书便在是耳。何必读汪尚书,刘丞相,台端,詹帅所往复书而后。谓之读朱书哉。纳款之馀。又发拗言。高明将视我以榻下之孙皓矣。呵呵。曹幼清事迹。系是先亭故事。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2H 页
后更咨示。亦一事耶。
答金振伯
五月初吉书后。连见退甫书。可知胃气已回。腰脾龈腭等症。节次就平。慰仰不已。但前书中所引孔苏二公语。何其悽惋之甚。与晦翁答储行之书中语意象不侔也。景文要见高明答此间书甚切。故因便送示其答书。深服其文赡义正耳。春间阅中庸。有所疑碍。辄劄记。将以送质座下。夏里虎溪之行。先以示退甫要砭勘。渠果一一批示。其见解甚精。后辈中有此等人物。真是可畏。但此无心得于渠说。但见其是当。未觉其纰缪。故不敢有所违覆。今又因渠索还。并其珠椟而还之。是渠意欲呈似鲤庭。故请并送鄙说。盖无鄙说则于渠说。或似有领会不得处故耳。非敢以两说讼得失而然也。近又读易。亦随见劄录。未及脱稿。早晚当续呈请教也。理气说。是景文枉听。如有之。岂敢相秘耶。
答金振伯
此际退甫见访。询得春来动静之详。一慰一唏。春分已过。日气一向凄阴。遥想洞庭君山之间。浊浪排空。无景明佳色。其何以度日也。中庸疑义。闻有辨破文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2L 页
字。今番何不录寄也。读易劄疑。书在休纸。上经数十卦说。散失殆尽。今不能录奉请教。日后当补记送去也。八则阳生说。尝闻朴丈天柱氏语。知锦阳先生有所为说。而文集不载此说。座下果记其大槩耶。虽无前闻。幸自为说相示如何。讷翁则依总目中六十四卦图说去。谓少阴在八阳上面。是阳生之證也。淳伯及景文。却以讷门之说为不可。景文依河图三八木在阳方者为说。此则恐非恰当之论。如何如何。年来有若干著述书在小册者。纵不能远以奉浼。退甫来时。甚欲勘定。而渠有眼疾。不喜看文字。不能一一取质。可叹。知渠誊出数件文字袖去。可资閒中一粲耶。闻 朝家轸灾。分遣审使于八路。谪客疏放。亦节目中一事耶。僻居无闻。堪可郁郁。
与金振伯
六月于石亭。得四月十七日书二封。又得疑义覆示者。披复再三。恍如亲聆音旨。忽不知山川之阻道途之远。何等欣泻。万素患腹暑。每夏辄作。五月初。赵友弘烨以其先涧松翁集至。遂同讷爷入文山之小庵。未卒业而移栖石泉。六月中旬。始得究竟。继而诸兄弟以为先祖十年日记。先父兄盖尝留意传誊而不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3H 页
遑。失今不图。后难整顿。遂刻期移书。请讷丈雠校。又于性理群书。大学衍义。朱子大全。春秋胡传左传等书。纸头卷面。得考疑互證文字。逐一传书。亦不下数册。合而编之则可得六七册。早晚拟自溪院锓梓。而不但事力不逮。今之世与曩时不同。玆事之成。未保其无龂龂之口。只得净书一件。藏之旧箧。第请讷翁作跋语。切愿高明亦为一语以张之也。此事直至秋夕方了。讷翁以既望始还旧庐。此老操几百馀日。益见其气象和厚。心事平易。柔中有刚。虽和不流。其眼目既大而且精。求之古昔。实寡其伦。但仆坐在春风四阅月。躁戾之质不化。正所谓下愚不移者。愧愧。似此多事。疑义所覆教者。捲置一边。不能再绎。今不记其说话何如。而汤武平常之云。近于科儒揣末答问之例。如此为说。无乃太昆仑欠界分耶。庸,易表里之说。讷翁之意。以为士君子得力于中庸。而取六十四卦。观变玩占。语默不妄。则庶几寡过云尔。至于刑僇之说。亦有意而发。非谓易之道仅足以免于刑僇之云也。此外多少。当俟再阅后续报计耳。八则阳生。来书上款说好矣。而其引揲蓍法。恐非本旨。讷翁亦以为欠似衬贴。因万敦请草出小说。方忙不能书呈耳。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3L 页
葛庵集。每略绰看过。故未见其载八则阳生说。高明所云。岂草本在眼而云然耶。声䪨非吾儒急务。何必远浼崇听。暑月考校之役。颇费心力。前症闯发。跨秋愈甚。其苦可言。然炳烛残工。不宜间断。待新谷登场。拟携周礼。请学于讷门。盖周礼大海也。巨浸之中。无物不有。诚天下壮观也。三十四十之年。何故不窥其涯涘。属此白首残年。始刮昏眵而欲涉其流。其亦可笑而可哀也。退甫中庸说。曾恳并送。今却秘之何也。后便送示之意俯及也。
与郑埙叟,篪叟
大旱馀。近始涤雨。伏惟静居读书。益有生凉之趣。瞻想不能自已。三月辱书。承坼后时。无端滞留京洛。修复又后时。悚汗悚汗。闻家弟近往大田。其能数进起居否。早失教。其兄又不能以身先之。今幸得近君子耿光。幸随事规诲。渠性质驯谨。不似其兄之乐放纵。有教岂有类哉。
与柳允卿用宾
礀翁十七书未及覆。而廿七书又至。开慰之馀。并切愧悚。况审棣履均福。宾兄有国子之 命。愈令人倾喜。登第后岁星几周。而始沾一命。洪范五福。寿居贵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4H 页
先。良有以也。呵呵。阳生说。六十四卦图所排置者。足为一證。而程传不曰生于阳而曰阳生者。文字不类。故万亦不能无疑。月前丰山李持国有所云云。其语意与令兄前日之言相近。而又加分明。其言曰八则阳生者。八生九阳也。人或谓六亦生七阳。然自五以上为位。自六以下为数云云。此外又有分晓之说而万忘之。然大抵有理。从当更叩奉报耳。淳伯书。虽是一家閒酬酢者。然谈说文义。与私书有间。何妨投示耶。来书曰。蒙昧之物。不无一分所见。既不能自信。何敢向人开喙。如有所见。虽不能向高明者开喙。独不能向蒙昧者说破耶。
答姜清甫久之
牵想中。贤器袖致佥札。立翁又赆以四䪨。披领多谢。第审长公向来有针石之厄。虽已向安。犹切惊叹之心。万老亲之下。得邑非不乐矣。而似闻水灾后三千夫。只有八百夫。其民散可知。骤当弊局。令人搔首。宁欲辞递。而以亲故不敢勇决。将以端午后西上。而夫马姑不至。亦力孱而然矣。杜谷碑。辞理到而典则尊。卓乎无以议为。但此老癸亥后。已息念当世。其心事。与金溪庵一致。此政此老高处。此碑既以崇祯处士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4L 页
碑为名。则盛制范围。固宜如此。崇节义也下。轻轻搀入此款。字约而意周。则又似完备耶。韩柳以下作者。铭中重叙序中事者多。然近于重复。此铭拚去仲连姚许语。以谩笔说去三数句于文山崔崔之上。尤似粹然。其再说文王。政得作家法。叹仰叹仰。荷询聊贡瞽见。然小巫之言。何足以备大匠之用法耶。来诗尽佳。终不若以序赠言之为有补。幸为万图之也。得陇又望。不可谓廉使君。
与姜公望
昨夜明月当空。风露凄清。援琴度曲。意思悠远。其一半在龙门伊水之间。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未知能共之否乎。此时佥起居何如。万年纪渐暮而急性去益不化。尤悔多端。自怜自怜。文辞本拙。近又神精日短。潢潦夕除。存者无几。而不知者往往以状碣等事相责。大是惶愧。牢颜强副。自欺欺人。不得不披阅经子。以济孤陋。春夏来。了得一部羲经。今方读周礼。而家居酬应烦浩。未偷一日间隙。月初抱书入西洞斋庵。秋夜正长。宜亲灯继晷。方得四十五日之效。而此地油荏绝贵。今因儿子长川行。作书求荏。人必笑之。若到轩下。幸各惠升合也。他日当为松翁作碣文以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5H 页
报也。好笑。
答金仲绥
本月小望。自西里送致辱赐书。兼有数种文房之具及前后所为诗十四首。拜领珍玩。如得百朋之贶。良荷厚意。数日来。秋意乍动。不审视篆馀起居何如。承有秋来投绂之意。然梁人才脱水火。方便奠居之策。有不宜少缓者。虽使瓜期已满。民犹有借寇之请。况未瓜而归。其有不卧辙者乎。存心爱物。所济已多。刍牧之寄。恐不可不卒也。釜海诗。圆活烂熟。无极力辛苦之态。但泛舟釜口。而无一言及于壬辰事。岂中洋揽月。清致飘然。有蓬壶问仙之想。而一切兵尘腥秽之气。不到于胸次而然耶。坡翁赤壁之游。何等清致。而却致意于周公瑾曹吉利。是他胸中有俊气遇境兴怀。俛仰感慨。有不能无言者矣。使君却惜牙颊馀润。不湔平行长,清正之遗污。以少慰宋,郑二公之忠魂何也。即事十绝。亦容易打成。银河浸斗一句。又道得前人所不能道者。真是奇特。至于瑶华一句。仆不足以当此寄。岂属意他人而偶书见赠耶。今辄不揆芜拙。逐韵步呈。壬戌诗若干首并录去。幸有以斤教也。仆年来有閒漫工夫。所编书有所谓声䪨考正者。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5L 页
其意欲粗解华音。窥乐府一斑。虽年老精短。此意未遂。欲缮书一通。以资字学。幸以数卷纸地。俯相斯役也。
与金仲绥
向来对吏之厄。付之徂化矣。新年。伏惟新福鼎至。起居万重。与李景文往复事。从者所闻错矣。虽甚僭妄。何敢道朱子文章不佳哉。仆主从源达派之论。谓学者宜先六经而后朱书。景文主沿流讨源之说。谓宜先朱书而后六经。讷丈主两是之说。霁翁引近思录四子阶梯之说。故仆果输款。何尝诋朱书为不佳哉。仆年来留意邃书。案上置仪礼,周礼,律吕等书。又方披阅羲文之言。而神精有所不周。可叹。顷得肥柯二绝及纪行三律。每得盛作。使人有望洋之叹。第恨倩人书示也。从者笔法。类其为人。无世俗荤血气。此后诗札。必手书以送如何。仆非博羊肉也。
答朴见卿(龙相)
茂长丈行。获承辱札。谨审閒居冲养珍卫。区区岂胜欣泻之至。万牵复已是意外。迁调又意外之意外。惟是举职不勤。属有 陵卒推论之端。此事未究竟之前。不敢呈告归觐。是为闷人。月前 献陵归路。值潦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6H 页
水盛。长新川渡。揭厉两难。乘舟鹤湍楮洲之上。登狎鸥见碧波。直到露梁。见所谓成氏俞氏柳氏朴氏之墓。午潮初上。舟行甚徐。西望杨花孔岩。桂阳一眉缥缈入眼。记癸卯春江海之赏。有七言一绝录在别纸。览到。想为之渺然起想也。霁翁虞部之 命。闻欲趁 肃。深有犯忌之忧。虽来恐不可数日淹也。鄙行似在灯后。秋末欲一游紫海。携老兄登观鱼台。以酬四十年宿债。第未知捓揄者不相戏也。
与郑子成
由台省出守小县。自他人言之则可唁。自子成私计言之则可贺。专城之养。自古为荣。保宁虽有水帅。无监有蟹。世岂有杨州鹤哉。况有永保亭之胜。讽翠翁之诗。观洪正字之巨额。知龙之不能为灾之妙。亦自不恶耶。夫马已到。而发行在何间。未前。窃欲一往叙别。幸的示也。此有诗若序数件文字。欲书赠而乏纸不能。箧中如有善纸。幸于此奚回。赍投也。
与金退甫
每与退甫言。如渴者得饮。别后常有不洽之恨。何时可得旬月之款。以罄底蕴也。今日果发还否。朋旧属望于尊家不浅。愿益努力。如仆者无足道。然无媢嫉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6L 页
之心而有乐善之意。幸勿废言。书稿谨裹呈。
答金退甫
今春滞留故居。其端不一。而其一端。乐与退甫语。虽麋鹿之性。终寻薮壑。而心未尝不悬悬于羹阁文会之所。不意珍缄远投。存问阡塍。十回披玩。如得百贝。但执礼太过。是为愧悚。以退甫之文雅见爱于鄙人。亦辱矣。而退甫却䞭巡有不敢当之意。又却力挽墨池中人。撑上雪岭之㒹。以所以待先生长者者。施之于众弃之日。此退甫殆欺心以相与也。孔子曰。亲者毋失其为亲。故者毋失其为故。退甫若终始不遗。毋金玉尔音。则但以平语相问。间为相规切责勉之语。使离群索居者。得有所警发。则退甫之赐也。龙渊之游。退甫或不能无此意。然若指期为言。恐未免有行不顾之失耶。仆近得一绝。篱边早稻向锄初。山影陂塘手自疏。灌满下田方起入。午风翻尽案头书。此仆近况也。归日。尊丈有问。以是仰对。
答金退甫
前书撝谦太胜。相悉间。何至过贬如此。窃瞷当世非但道学扫地。文章亦然。求之吾乡。惟退甫数人有前头之望。所以忘僭奉勖其欲众体俱备者。亦属意不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7H 页
浅。且识退甫优为之也。退甫乃归之无益之求。而欲从事于实地。意甚盛意甚盛。然仆之所勖于退甫者。非断置此事而专用力于文章也。道学文章。虽有本末之序。而初亦非两件事。退甫习于紫阳陶山二夫子书。其文章何如。亦何尝众体不备耶。仆之所望于退甫者此也。但在彼则操妇女之任。在此则有事务之牵云者。使人喟然发叹也。书末规勉之语。敢不服膺。但此志不率气。齿日暮而病根依然。恐终负同人谬许之意也。李景文亦于春末。有长笺论朱书事。其言切中吾病痛。文亦雅鍊可爱。往往语意有健处。仆答书少颔服语。盖欲他刬刿就约。而亦仆粗气未除而然也。他日相对。试问渠所言何说。仆所答何如也。吾党有退甫,景文。而恨无由薰袭馀馥。以化吾顽根。可叹。
答金退甫
腊月旬间。修付慰字于尊府座下。适病倦乏纸。不能致候于从者。殊以为恨。即奉前月九日书。披感之馀。第切愧汗。凭审迩来侍奉学履保重。何慰如之。腊间景象。想已觉酸噎。承喻。又一酿泪。若其黄茅石广。风雪凛然。异乡孤囚之悲。比前甚焉云者。殆令人想像。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7L 页
嘘唏累日不怡。噫乎奈何。窃闻 国家庆祥荐至。方有颁赦之举。区区攒祝之馀。并切庶几之望。未知不落莫否。来书所云孝子处此。必有其道。而乃伈伈不一用力云者。迷滞之见。未领指意之所在也。使孝子处左右所处之地。则其将奔走当路者之门。号泣诉吁。期于得力耶。抑积吾诚意。感回天心。得阴诱之力云尔耶。由前之说。则非惟无益于事。适以贻累于父兄。虽孝思切迫。无不用极。而非道理之所敢。由后之说。则左右诚意。无愧于古之孝子。若可以动得苍苍。而上天悠邈。不我肯恤。亦末如何矣。然听卑之天。亦岂终邈邈而已耶。至于悼悔弸中。发于声色云云语。实非所望于吾左右也。如仆全无学术者。居家百为。无非躁戾可愕之事。若退甫本质温润。济以庭训。平日期望。实不草草。今何故却有此等节度也。中庸所谓素患难云者。指君子自己身上说。若事系父兄。有多少迫阨。如退甫今日所遭者。则虽以圣人随遇自得者当之。似亦有排摆不得者。然事到无可奈何处。不得不处以无可奈何。只得左右承养。竭吾力之所及。以听命物者处分而已。岂得辄有愦愦为乖戾声色耶。吾知左右必无是事。而中有抑郁。有时闯形于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8H 页
不知不觉之间。有此刻责之言耶。孟子曰。德慧术知。恒存乎疢疾。又以困横拂乱。为增益之地。须于一切拂乱处。务加坚忍之工。增益其不能而进其德慧。是所望也。季通不挫。政由他心境泰然。仲默之心。必不能如乃翁之泰然。然至以义理相对怡愉。则非仲默内怀抑郁而外为怡色。以慰悦乃翁之心而已。景文前书固好。后书似较健。然不害为切磋之道。宋儒诸贤于先辈。非不极尊慕。而及其剖析义理之际。苟有差失。尽言不讳。况景文之于仆耶。独万之气势。不能抵当得他。所以欲藉退甫之援。挫动他方盛之气。而却以天王自处。将仲尼门人唤做桓文。宜退甫之不居。可呵。
与李景文
凤城别后。声闻久阻。即对希甫。承新年侍省馀学履益珍。欣慰难量。万腊间堕伤处。至今作灾。老母眩症。弥日不快。煎迫可胜喻。前冬。承有东峡求田之意。日昨。讷翁送书来。要借石庄田庐。书中赚及景文意。未知从者抵讷丈书。有甚说话也。讷翁决意东入。吾与景文。似未免腾口而已。希甫言景文以万不曾劝读朱书有所云云。万向日之云。非谓朱书不可读。谓不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8L 页
可先读。何者。经书为本为源。朱书为末为后。有志学问之士。先取三经四书。烂熳熟读。其有疑晦。勿全靠注解。以己意反复穷究。费吾心思然后。方始有进。如此则学问免腾口之患。文章亦简洁可观。而近来承学之士。先从朱书下手。故学问无心得之工。而文词亦失之太蔓。所以前此相对。关说及此。今景文云云之语。似未领仆之本意。可叹。讷翁已老矣。霁翁又漂漂涨海间。今日后辈中属望。在吾景文。而却未免有逆取顺守之意。岂不可慨也哉。往在 献斋。有高生,卢生来问读书次第。仆谓经书似茧。外家似丝。吾闻烹茧得丝。未闻烹丝有得。今景文欲舍茧而求丝于丝耶。仆平生不能烹茧得丝。从人得残线。欲补其绽裙。而却向善蚕家论茧事。宜乎其冷笑而无颔意也。
答李景文
数日残炎转炽。不审侍下学履何似。来书辞严而笔势浩漾。其文章远续稼,牧。言议髣髴葛,密。际此法门摧败之日。得闻景文跫音。岂天之有意于斯文欤。披读百回。持以示人。盖不敢私之也。但盛意于鄙生本意。似有不能究悉者。鄙生之意。欲令承学之士。先六经而后朱书而已。何尝有贬薄朱书之意哉。乃景文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9H 页
缕缕见责。末乃以中毒连累等语结之。万诚震慑汗下。不知所措。此则景文殆失言矣。且景文知仆未尝用工于六经。又未尝蠡酌朱海而外为浮浪无实之言。故有和战之说。尉佗之喻。然尉佗犹据有南越几千里之地。而仆无专门旬月之工。比之于佗。亦僭矣。今景文脚踏石坞茶市。手揽隐屏铁笛。以号令一世。其气象或近于汉末挟令者。亦尉佗所不为也。来书累数百言。唯小家稗说匍匐归来数转语。辞理俱足。使景文立意遣辞皆如此。岂不能使僭佗撤纛称臣哉。景文书。自源仲以下。皆敛手称奇。而自尚六经者观之。终有腻气。更愿加读诗书论语以约之如何。
答李景文
来书满纸所眷眷在行处。可见高明近理之工至深且切。如此做去。自然有卫道距诐之盛业。斯文幸甚。至于招引等说。大失指拟。如仆者只是依旧一狂生。焉有此等意耶。六经朱书。鄙意特分先后为说。而左右每斥以非外朱书。前后累数千言。勒加之以朱门叛卒。诚为惶恐。此事结裹。在于高明。不在于仆。晞阳曾亦关说及此。显有扶抑。此间答书。略有说话。今忙不能誊副。可恨。左右最初书。送示川上见逸。此书必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9L 页
有副本。后便勿靳誊投。俾得珍藏。如何如何。远绍髣髴等语。宜景文之不敢自居。然亦勿太拒。益加工程。期于副实。区区之望也。
答李景文
虎溪时得四月初三日书。酬应繁浩。不遑笔砚。还巢后苦无便。仍尚稽奉报。可胜惭恨。心气发作。在仆辈自是常症。景文何故却有此等根委也。是血分不足。不能滋润心肺而然。幸多试四物之剂。兼进义理浸灌之工。不失为外内交治之道耶。前书责还。未领盛意之所在。岂此无所闻。而哓哓之口。有以此书为言者乎。吾儒家于论辨义理之际。意见不合则未尝苟同。不苟同则不免费气力争执辞句之间。往往不甚温逊。虽平日尊事之地。又不肯回护为说。况景文之于仆耶。前书中挟令之答及招引以下一转语。较似不巽。然自我先以戏语相加。除非至孱劣欠骨力者。所答不得不如此。仆已忻然领受。子侄辈亦不以为嫌。薄俗虽甚险𡾟。谁复有投间酿衅。如景文所云耶。晞阳书所云。恐失和气云者。浅之知仆。而虑患忧谗等语。似亦出于惩吹过虑之意也。仆方欲取景文前后书及霁翁父子书。糊褙作帖。以资观省。虽百书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60H 页
督还。断不可奉教也。他山之石粗故能攻玉。若把已鍊之石。加以脂泽之物而使之攻玉。虽十年磨荡。无益于攻治。虽使景文书辞。十倍前书。也自不恶。而霁翁阅历风霜。志气摧颓。有此过虑之语。可叹。顷与退甫一宿水阁。知与景文有就静讲讨之约。未知退甫赴龟潭耶。抑景文入陶渊耶。退甫袖中纳一件粗谬文字。计应浼听。幸一一痛砭。毋以霁翁之戒。看作大典。则拙者之幸也。
答李景文
慕仰中。又得长笺纚纚累数百言。字字可爱。披复再三。奚啻躬奉色笑耶。从审侍奉下学履增重。尤用倾喜。万家仲室患在朝夕待尽之中。大贻老慈之忧。烛工亦复废阁。自怜奈何。中庸疑义。顷蒙退甫驳批。其语一一是当。于此益觉陋人看书之粗。今景文书。带得疑怪之意。而又却窜端。不若退甫之直截。岂前书督还之意。犹未消融。每以逊辞相加耶。不直则道不见。朋友切磋之道。务贵倾倒。如何如何。春夏来。果有羲经披阅事。其读法姑置。传义卦体。强索过十数番后。始看传注。其间亦不无一二劄记。然程朱说外。又岂有别样意义耶。仆少时。虽累百行。经眼成诵。今于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60L 页
此书。读至百遍。而经宿尽忘。神精短浅至此。读书何为。惟愿吾景文趁此好光阴。益加温理之工。终究远业。是区区之望也。尝闻宅侄之言。景文以文章为不足学。是景文有激而发。然文章亦非小事也。非圣人。盖不能发言成章。亚斯以下。不得不少加意于孝弟之暇也。近世文章家。大煞枝蔓。投口流传。真若赡富者然。其实无格力。要之学问之道。先博后约。文章亦如此。景文既博矣。幸有以约之也。
答郑道翁(重器)
索居涔涔中。蒙贤族侄见访。仍得兄手滋。兼叩閒中动静之详。奚翅承颜接辞。披露多少耶。万添以晚暑。眼视转益瞖然。虽欲寻行数字。为消遣馀年之资。亦不可得。可叹。春夏来。有图书彖象寻索之工。而前踬后窒。未窥其涯涘。此时何尝不起人远之叹耶。穷理治心。非万惰劣者所可能。而遮书送日。亦不如意。如此而岂能收敛凝定。副故人责勉之意也。晞阳连得平音。偶有长笺往复事。恨不送纳座下闻折衷之至论也。年前以六经根本朱书末派之说。与李别检象靖有所论辨。晞阳亦以先朱书后六经之说。助李君为言。所谓长笺。因此事而发也。横溪丈人安报殊可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61H 页
喜。恨不能拜书奉候耳。师门文字。已成完帙。斯文之幸。顾无由奉玩也。
与李钦甫(猷远)
递中获奉前月望日所赐复字。文辞笔画。酷类锦阳手法。披玩十回。殆不能释手也。即日木落霜清。伏惟端居讲讨䪨味。日益清适。瞻溯更切。衍义书誊本。其已断手否。迂阔之见。常谓东人独保衣冠制度于天下左衽之日者。未必非箕圣馀庥也。为东人者。宜与孔圣一体尊崇。就太学及列邑文庙。别设一庙以报祀之。如有读书宰相。謦咳于 黈纩之下。则以 圣上忧世道望荡平之盛心。必乐闻而亟行之。独世无其人耳。每读葛翁先生所为衍义序。心有所感慨。诚愿一读全书。以遣礧磊之胸而不可得。所以前后奉书请赍到讷门者。盖不但为雠校一事而发。幸有以谅之也。
与李君式(象远)
即日秋序乍冷。侍下起居何似。南谷,丹界二大爷倾逝。窃想感伤多端。有欲抑而不得抑者。奈何。仁山事。已无可言。后生崇报之道。惟校雠遗书。留待后贤。此一事存焉。日昨。朴虞卿言钦甫兄携衍义投讷田来。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61L 页
庶几从长者后。充治书苍头之役。惟日企俟。昨对若天。知钦甫之行至青凫捲还。不胜慨然。其劝令捲还。亦不害为观变玩占之道。然衍义与文集不同。无挨人眼翘祸之虑。何至过自藏秘。作巾衍中物耶。闻向日圮水之厄。贵藏千卷书。沦入海门。而独衍义廿册得全。其沦没者。亦得之泥沙之中。殆天灵默佑。使二老先生一生精力之书。得行于箕封一域也。是有欲秘而不敢秘。欲无传而不敢不传者矣。鄙意欲望钦甫擎奉一来。与讷翁商过一番。恐不可已也。且念此书已一经水患。日后水火虫鼠之患。皆未可知。单本私藏。非虑患之道。计有物力可容手者。及时贸纸。束册誊书。副本分藏于丹山或高居覆瓦之家。恐不可已也。
与李休彦(万容)
昨日得成甫书。知兄安报。慰甚。万自溪院通读所。转向洪师傅焚黄所。昨始还巢。今早又来溪院。听近思录讲读。虽事出于奉 圣教读祖书。镇日役役。应接不暇。痰嗽又复发作。良是悯人。校中藏书事。想已了毕。而家弟尚今不还。岂未及藏弆耶。闻府伯欲手书 御制诗。作悬板云。果耶。此间亦摹刻 特旨。揭板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62H 页
于岩亭。又方属笔讷丈。作近思斋记。为续揭计耳。大抵向日事。实出 圣朝伟典。其在奉行之道。为士子者所当齐会校中。讲论 赐书。不容但已。而校帑无以支供。且本府地广士众。虽校中事力有裕。实有难容之叹。莫如自列院私相讲习三经之为便。而且专宜自校中发文各院。谕以此意。不然则官家以此下帖遍谕。似不可已耶。府伯捐捧禄之馀。分属校院。为劝奖之资。足见儒吏作成之盛意。而以此不赀之财。但作科儒劝课之费而已。则或近于有名无实。若以此物。作近思,衍义,三经通读之费。则其功效尤大。幸以此意謦欬于偃室如何。想乐闻而不以为恶也。
答辛元夫(性中)
元明兄行。伏承宠翰。谨审向来静居学履珍重。欣慰则深。然无由瞻望德宇。稳承清诲。送眼南斗。渺然起怀而已。涧翁集。赖讷爷无恙。元明兄诚意笃至。有不敢以湔劣自外。始入文山深处。终又移住石泉。得以竣完苍岩文字。非但事伟文拙。年来苦多冗故。未遑犯手。若上梁文。容或措手。而记文则非万之任。更须别求他钜手而属之如何。上梁文亦待气象好时。可投笔叙得巨人名区。非有助发意思。则恐不能模写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62L 页
也。忘忧集终失编书之体。年谱亦不分主客。纲与目相紊。每见之慨然。苞山士友若有改正之议则幸矣。
与金善有(必庆)
阻面且三岁矣。不审履玆初寒。起居何如。自有 温陵追复之典。追感先冲庵先生抗疏事。取原疏及登高赋。高声大读。为之慷慨流涕。谓 国家必有崇报之典。今因化宁吕友书。得 赐祭时梗槩。又以兄意书示疏字䪨。要仆和送。吕书谓原䪨出于礼官。而缙绅章甫和者甚众。恨此居甚僻。不能致身周旋于 致祭之会。睹盛礼而和其诗。以效契家后孙咫尺之义也。但疏字作分疏读则为平声。作书疏读则为仄声。次韵诸公。若押作上疏之疏。则为失照管。此之不可不知也。事伟诗拙。不足以发挥盛举。辄以寂寥数行语。略叙首末。独恨疏逖之踪。于一切时耗。殆同聋瞽。其致祭日月。礼官姓名。皆不能知。所叙者如是草草。为可慨也。因窃惟念凡文集上下。必有世系年谱及后人挽诔等作附录然后。方可以该本末便考据。而先生文集。无文字载见者。淳昌抗疏时事。亦因他文考见。岂不慨然之甚乎。前秋起伯兄所赍示者。特都事公所从人续得之语。搀入谱中。尽多好处。以此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63H 页
而欲传示四方。则首末不具。纲目相蒙。非谱体也。起伯兄又责万编成。则大是错料。万既谢不敢。以袖稡家乘及东方子集中语及先生诸说。作为一册子。今秋更来此中。属笔于李天祥先生。起伯颔肯而归。其后更无皂白。岂以李公为无名位。而更属之当世所谓大方家耶。冲庵先生事迹。极其正大光明。中末所遭不幸。又多有奇伟悲壮处。修先生年谱于数百年之后。非可草草循例而为之。须得老练故实。像想心事。为一编好文字。如讷翁者。世无敌手。如万,谟辈虽不足有无。然亦不害为此翁门下治书苍头。从傍考论。有不敢辞者。幸兄速图之。但闻起伯言。清州曾经兵火。告身官牒。一并无存。履历年月。无由得详。是为慨然。然先生状志等作。必载其梗槩。是足可徵耶。
与金鼎甫(夏九)
京口从游。已是十数年前事。引领江海。常怀慕德之心。秋来拟与一二同志。为内延之游。仍之瞻望风标。洗此尘胄。而郤未能办焉。即对申有源。得执事近况颇详。差慰系恋。万年来入太山东谷。搆数间小屋。为暮年饮啄计。所居有苏门鹤岩之胜。每孤坐岩矶。松声度山。境与神会。若可以操琴按弦。写得风入松一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63L 页
阕。料理家藏古琴。依郑瓜亭谱。学平慢数腔。而琴亦有古今之异。背太低。其声不谐。闻有源言。执事棠岳归时。有载来之琴。挂之高堂素壁之上。而不一拂弦。固知柴桑至乐。别在弦拨之外。而自粗解指法。而未得称器者。闻之。诚有愿得之心。玆因有源之归。先以书奉请。未知执事能许之否。诚得执事之琴。鼓之风湍云壁之间。会得玉溪冷然之趣。则执事赐也。
与金孟路,季路
从氏哀兄。意外见访。叩审侍省馀佥兄起居均胜。仰慰无已。三经 御赐。实吾乡莫大之荣宠。受来者万等。而其讨论讲劘。则 圣意有望于举乡。一番讲论。尚此稽延。恐非所以奉承 圣教之道。此非府近士友之责耶。讲学。为己非为人也。而奉行 朝令事体自别。佥兄何不与邻近诸益相与消详。图所以奉行之道也。上斋再发文。而无一员来会者云。实是意外。闻府伯非久上京。还朝之日。自 上如有问安东士子讲学与否。而府伯以无之为对。则其于分义道理。何如也。佥兄须与李士安诸人相议。及时往赴校斋。邀请诸士友。讨讲三经如何。校中事力不逮。则依三溪例。自各院继之为得。
与金礼安(光遂)
穷律政履多福。约条因忧患。仅一卒业。从者为乡校致力之意。夐出前古。又其条理纤悉。行之远久而无弊。不料今世。乃见如此伟举。出于乡邻茂宰之手。感叹之极。难以笔既。第未免有抑院扶校之意。不几于因噎之废耶。老先生眷眷于白云。谓国学乡校。有科举法令之拘。不若书院可专于尊贤讲道。此意甚盛。不易之论也。况陶山易东。为老先生平日讲道之地。遗芬剩馥。不沫犹存。从者又就此数院。设施规画。如乡校之为。则岂不益有辞于斯文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