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x 页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题跋
题跋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8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80H.gif)
坡平尹凤九瑞膺来守道州之翌年。招延邑子。行乡饮酒礼。盖周公遗制也。旁郡之士闻而会者亦多。登西阶而旅酬。总之百馀员。众宾合辞曰。曾见之古纸上。今幸亲睹之。甚盛举也。此不可无记以示于后。凤九曰诺。遂记其大略礼行也。实 崇祯甲申后再丙午十月之二十二日庚辰也。郡守乌帽红团领。主阼阶位。密阳后人朴重采深衣幅巾。牖西南向。主宾位。全义后人李载白襕衫程冠。西阶上东向。主介位。幼学张庆远年七十一。进士李夏耇年六十九。幼学朴文升年六十四。以三宾长。北壁坐。众宾幼学金世章,玄禹琮年六十。北上西坐。幼学朴文恒,玄禹瑞,李德梓,金梦弼,李僖耇,玄禹璋,朴廷乔,李麟德,朴圣熙,芮长新,金孝章,芮维新,朴心克,李凤仪,徐弘渐,金光砺,李省三,李庆昌,朴履古,朴振古,李敏德,芮德章,李挺白,李震英,李震雄,潘硕梓,李震棋,朴重锡,朴寿龙,朴时龙,李硕观,朴思绚,李硕晋,俞圣钦,李庆三,朴敏道,崔处大,白龙祥,朴尚兼,李元华,朴远熙,李宜春,崔万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8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80L.gif)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8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81H.gif)
题孝子朴溯源行录后(乙巳)
孝天性也。人孰无是性。随气禀而性不能不异。自世降衰季。风气浇漓。其能全此性者。盖寡矣。然偷顽之俗。犹能见笃孝之族。此岂非气类然耶。何止气类然也。其必有家法正而闻见熟故也。朴君景洙家世以孝称。执义公讳承休。善居丧。执义公之弟尚州公讳承健。九岁。能祷母病于天。俱载尤翁大笔。而 朝家皆旌其闾。执义公子相胄。 赠官以褒。尚州公子世胄。道臣 闻之朝。亦以孝也。此其著者。而无论长幼与男女。其出于朴氏之门者。无不知孝亲之伦。至于甘毳之养。温凊之奉。一切以诚以敬。殆亦吾东之石氏欤。君执义公之曾孙也。孝行根于性。儿时出游。值父母所嗜物。辄怀而进之。家甚贫。亲厨屡空。享先无以为需。而君左右周旋。不至为两亲忧。预理寿具。世之为人子者。固多为之。若君之徒手营办者。非至诚难矣。孝衰妻子。昔人所戒。君虽贫而异居。常能不蓄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8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81L.gif)
次金元辅诗。并跋。(己酉)
敬忽元来表里仍。存心先自外持矜。知行一致宁偏废。下上工程莫躐陵。然后皇王能做去。从前贤圣用堪胜。如非主静何由定。欲静毋教欲海腾。
金君元辅贻余近体诗一篇。请闻为学之方。余学本蔑陋。且不娴于诗。为学之许多理义。何能排布于数句之诗哉。然元辅之意不可孤。乃以所尝闻于师友者。次其韵而酬之。又敷说于左末如此。盖心者。一身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8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82H.gif)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8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82L.gif)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8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83H.gif)
书心纬婚时短屏后
岁辛亥四月十六日戊申。余醮心纬。亲迎于沙川之所馆。铺房设短屏八帖。题以屏训。其妇翁金令公士重戒女之辞也。盖观各帖。书古史女戒语。即其脚下。以俗谚字演解。而又因本文义。敷成儆诫之说。其言丁宁真切。金褛珠襦之资送者。未足谕其盛矣。岂非士重承闻于家庭者有素。而教养于膝下者。不失古人之义方也耶。然朱夫子论关雎之化。而必本于文王之德。使纬妻而无违其爷之诫。能有女士之行。尔纬也颛愚不长。终不自致于修身正家之道。则顾何以有诗人宜家之美哉。惟尔心纬勉之。八月日书。
孝宗大王在沈馆时题名录跋
臣谨按此我 孝宗大王初潜。从 昭显质沈馆时。与东宫官题名故纸也。纸自姜氏出。姜氏实覆巢之馀。而此纸亦劫火遗烬。其为姜氏之宝重者宜矣。而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8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83L.gif)
臣又按 圣祖虽在初潜。以今 王之子 储君之弟。其贵尊如此。而不惮与下僚庶弁同录一纸。其愈恭愈下者。何啻如浊世之公子耶。此乃登宝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8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84H.gif)
书蔡君范游海岳日录后(壬戌)
此凤岩蔡君范东游日录也。是行也。余与南塘韩德昭。自黄江谥筵。转而东之。李君叔约从之。由酒泉入五台。泛镜湖。出入乎雪岳。而金刚则遍历外内。至峒阴之苍玉屏。判袂焉。凡行千数百里。经二十九宿矣。中间海岳之壮诡也。岩泉之清奇也。悉书之。无毫发遗。若诗酒之酬酢。诸料鞍马之困顿千状。如更一一经历矣。况随境而證说古事。不止言目下光景。则不可谓备忘而已也。先辈游海岳者何限。录其游者又何限。而其如是游之博且穷者未易有。而如是录之详且尽者。亦岂多得哉。吾知观于此者。必称其善录。然亦未有如余之同其目寓而知是录之备实也。此君范之所以必欲余之书其下方也。其亦终不可无余之一言也。呜呼。当其歧路之别。余谓二友曰。吾辈是游有二恨。枫岳之号有在。而不及见霜红。毗卢之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8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84L.gif)
书朱子语题跋下方。赠心纬,心协。(戊午)
大抵人情苦于犹豫。多致因循。一向懒废。今但心所欲为。向前便做。不要迟疑等待。即只此目下顷刻之间。亦须渐见功效。年运易往。时不待人。况中岁以后。尤宜汲汲也。
此晦翁夫子答黄嵩老书也。其勉后学真切如此。观于此。可不痛自刻责。如劄在身耶。纬也读近思几月。未了一册。协亦读孟子而告讫无期。汝辈非无欲读之心。而正坐因循犹豫。一向懒废也。盖今日因循而等待明日。明日又因循。又明日如此。终不能一跃跃出。直前勇往。则将何以断了一书。而用收一半个功效乎。年运易往。时不待人者。尤是警语。惟是纬,协已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8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85H.gif)
书 内赐小学下方。与孙儿震复晬盘。
家儿心纬主鬯先庙。而老大无子。岁甲子南至月。始得男子子。命小字震复。震也头角嵂嶷。眉目秀明。庶几有成望之久故喜之深。托之重故期之切。于其翌年初度也。手将 内赐小学一部。登之晬盘。用替蓬弧之设。此书正朱子所谓做人㨾子。不止小子洒扫六艺之习。而修身大法。已悉备焉尔。震也稍有知思。便能践岁遵服。终作成德之符。则在尔善继之义。无大于此。尔毋负老祖侈 恩赐志喜之意也。然其教之导之。又在于汝纬之以身之也。纬其勉之。老祖书于晬日之朝。即二十五日壬辰也。
书 赠赞成金公琂伸冤疏状后
刘忠显公韐死于靖康之难。朱夫子以秉义不屈。杀身成仁称之。仁义者。吾心所得之天理。其死不愧于吾心之理。故必称之以秉义成仁也。 赠赞成金公。昔在 崇祯丁丑。首当虏势崩腾。人有劝与逃免者。公端坐不动。骂贼不屈而死。公亦非所谓不愧于所得之天理者耶。呜呼。公之殉节。实在于义旅之所。而久播于搢绅之间。则此万目所共睹。一世所同闻者。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8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85L.gif)
同春先生疏草手笔跋
颜乐亭记曰。地不忍荒。水不忍忘。慕贤之至。其所住之地。所游之水。犹不忍荒不忍忘。况先贤之手笔心画耶。虽残藁碎幅。犹不可弃之。况手书之好文字耶。其不忍弃之者。诚亦慕敬之至意也欤。今观同春先生奏疏草本临藁行草。而自有谨严之体。其圈抹夹细。亦甚端好。真朱子所谓笔札之间。亦可见充养之厚者也。宁不敬服。余于是窃有感焉。卷中壬寅七月疏。先生因灾应 命。勉陈 君德者也。以亲近讲官。为明理进德之要。又以为凡人之情。对人则庄。独处则肆。与胜己者处。敬心生。与不若己者处。骄心生。末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8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86H.gif)
赵仲礼家藏 御笔摸帖跋
右我 圣上御笔特书朱子书卷首。 赐副提学臣赵明履。而明履谨摸移别帖者也。 上尝夜对筵臣。明履进读是书。烛光䵝微。明履信口读如常。 上知其旧诵也。曰。可诵否。明履应诵不错。曰。下篇亦所诵之书否。诵之也。明履又诵毕。 上教曰。副学曾劝予读朱书。真所谓食芹而美。献之君也。仍赐节酌通编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8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86L.gif)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8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87H.gif)
书宋君光源遗事后
呜呼。宋生海源仲河亡。余作辞以哀之。哀其孝悌清修而穷死林壑也。今见其从弟上舍君录亡伯氏讳光源遗事。何其酷肖仲河也。一言一行。一以小学律之。傥亦闻己卯诸贤之风者欤。呜呼。君家世德行。远而有双清堂隐德。继而西阜公居丧至孝。白燕巢其庐。以至睡翁公之守义励节。珍山公之仁恕简严。渊源已自深远。而若曾仲祖文正先生宏规大法。为百世师。则其家法之正。不止晁氏家有法度而已。门内子姓。观感效范。率以礼敬谨挚。同堂之间。宜有此双美矣。北平宅之鹄峙兰茁。又奚足道也。君之生也。父曰。嗟余子孝我也。弟曰。嗟余兄友我也。诸父曰。嗟余侄。诸兄曰。嗟余弟亲爱我也。老而乡党尊长。少而里闬朋侪。皆曰嗟伊人敬我也。信我也。呜呼。为子孝为兄友。为侄为弟而亲爱。事长老与朋友而能敬信。此所谓我之所以为德者也。诗不云乎。好是懿德。秉彝之人。孰不爱好乎君也。爱之。欲其富也。好之。祝其寿也。今君贫不能养亲。年不及下寿。福善者天。彼天之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8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87L.gif)
卞嘉会所藏寒水先生手笔十二字跋
毋自欺。慎其独。规模大。工夫密。
程子曰。天德王道。其要只在谨独。天德即大学之明德也。王道即大学之治平也。明明德。以至于治平。慎独乃要法。故程子之言如是也。毋自欺。是慎独之节度。而工夫到此。则正所谓愈严愈密也。独知之地。毋少自欺。毋而至于无一毫私邪容着在不得。则天理随处流行。已为治人之本而规模自广大矣。先生写此十二字。以与嘉会者。实以自治之馀法。勉进后学也。嘉会之宝藏而敬玩之者宜矣。如所命名与字与数法之手书示之者。皆无非教戒。而其为学工夫。莫如四句之亲切微密也。嘉会必于独知之地。密察其自欺与否而必审慎之。真不负先生书与之意矣。嘉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8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88H.gif)
泉谷宋公诀书跋
孤城月晕。列镇高枕。君臣义重。父子恩轻。
右十六字。泉谷宋公莱府立慬时。血书扇面。致诀于其大人松禾公者也。精忠大节。卓乎千载。可以昭日月而泣鬼神。其事。尤庵先生已于南门碑,公谥状。大书之。凤九何赘焉。呜呼。凡人之父母存而死于国。则皆谓忠孝不能两全。公此书。亦云父子恩轻。似不能无恨焉者。其不得终孝。而死生之际。又不得奉诀于膝下。则孝子之心。安得不然。然亦有可言者。圣人不云乎。战阵无勇非孝。若公临阵殉节。不但勇而已。父母必曰吾有子矣。公岂止笃于忠。实尽其孝也。长逝者魂。傥亦有知。闻此。庶可慰孝思之无穷也耶。公七代孙尚辉以纸授余曰。先祖扇面手书。世久遗失。子其写此。足以小跋。为家藏故实也。余本昧趯勒。只以执鞭于公为荣。敢染其幅。仍书数行而归之云。时 崇祯甲申后再丙子初冬日。坡平尹凤九敬题。
书颜巷魏公德厚遗戒帖后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8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88L.gif)
书黄生大厚所藏尤庵先生七十五岁所书朱子诗后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8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89H.gif)
书尤庵先生语赠柳令镇夏塞倅之行
今日所望。不但玉门关外事而已。一部春秋。亦不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8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89L.gif)
右尤庵先生与门人朴公星锡登武科后书也。今柳令公镇夏方之任西塞。令公曾王考统制公。亦先生门人也。令公岂不是闻先生之风者耶。将行。过余于屏溪之上。余聊书此赠是行。令公识之哉。时 崇祯甲申后再己卯季夏之扐上旬。
书泉谷宋公送燕行诗后
余读先生金殿拜舜衣之诗。不觉一唱而三叹也。其平日不忘京周之念。至发于寻常短篇之间者如此。及百万狡虏伐虢之日。先生安得不死之。噫。先生此诗。今日送燕之行。谁为而一诵之也。余于是仰感先生之忠节。俯激逋臣之慨悒。因先生后孙光宝■(雨球)请写先生诗篇。兹书数行于诗后。时 崇祯甲申后再壬午仲夏日也。
书金受辅所藏尤庵,寒水两先生手笔帖末
天地生万物。圣人应万事。惟一直而已。
含冤忍痛不得已之心。吾党之士存诸胸中。
此两段。皆朱先生训门人语。直字之训。圣贤心法之要诀。含忍之说。春秋复雪之第一义。尤庵先生楚山临命时。以此传与我寒水先生者也。月城金受辅谓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9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90H.gif)
尤庵先生手笔三碧堂扁额跋
己巳尤庵先生耽罗之行。三碧玄公请书三碧堂额。先生乐闻三碧之名。奋笔书之。下方特书 崇祯年月日。而曰行卒。未题跋语。此其志也。噫。先生之志者何谓也。 崇祯二字。举世讳之。先生独书之。今士祸弥天。先生为孤注。人不敢向迩。三碧公独能逌然向慕下风。不慑不挠。至请书额。公真不负三碧大冬虐雪之中。独也青青之意也。不敢知先生之所以志者。果在此也耶。公孙命直为诵先生之语。谒余足之。噫。此岁何岁。 毅皇帝殉社之甲申再回甲也。吾党含忍之士。举切下泉之思。今闻先生有志于 崇祯二字者。益不胜感涕。敢因先生之语。书之如此。孟夏下旬。坡平尹凤九谨跋。
书虎尾春冰四大字。与水使柳令镇夏跋。(甲申)
昔余闻之寒水函丈。统制柳公。尤庵先生门人也。尝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9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90L.gif)
书清阴先生手迹后
清阴金先生身任大义。名声满天下。与日月争光。后学之尊而亲之。敬而慕之。愈久愈深。虽先生寻常赫蹄。得之者莫不争相为宝。况此十幅心画也。又况其出于雪窖东还之后者耶。故御史朴公亲受之先生。传于季胤处士公。处士公是清阴先生伯氏仙源先生之自出也。处士公为其寿传于无穷也。既得谷云公八分大字。揭其首。退忧,文谷两相公各以小跋系之。而公尝受业于尤庵先生之门。又得先生手题数行于下方。是帖真稀世之所贵。何但朴氏世庄之宝重也。呜呼。春秋之义。天地之经。谊民之彝也。及至丙丁以来。天下左衽。我东独不变中华文物。而五尺之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9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91H.gif)
书尤庵先生授寒水先生语。赠李汝准(标)。并后跋。
学问主朱子。事业以 孝庙所欲为者志之。
右尤庵先生临命时。授寒水权先生语也。昔己巳祸作。先生自济州承拿鞫 命。至井邑。又有后 命。先生握权先生手曰。吾以朝闻夕死为期。今无闻而死。此后惟恃致道。仍诵此二句语。两先生授受之。丁宁如此也。其曰 孝庙所欲者。乃春秋之义也。朱子隆兴初年。先陈春秋复雪之意。其所主朱子学。本孔子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9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91L.gif)
书寒水先生与金公鼎三简帖后
右尤庵,寒水两先生所与药隐金公兄弟手简二帖也。老先生帖则有先师小跋。先师帖则无所题。药隐之孙同枢就行。谓余昔尝承侍笔砚之间。要余书之。如先师之于老先生也。呜呼。小子蒙陋。何敢承当。然公之兄素居华阳莽苍地。屡被先生知奖。及先师受先生遗命。经纪 皇祠。间又移设院宇。公兄弟实相与闻。此其当日往复也。笔札虽细琐文字。其事则授受也。其义则尊周也。而先师乐与之商度咨诹。公兄弟之所存。可知也。公家后孙妆护此帖。俾寿其传者。可谓得揄扬先美之一事。顾今沧桑百变。大义寝晦。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9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92H.gif)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箴
戊申元朝。次晦斋先生自新箴韵。
今日。乃戊申元朝也。昔晦斋李先生在嘉靖戊申元朝。作自新箴。盖春者一年之首。而元朝者又春之最初日也。旧换新改。阳德始布。古人进德之工。虽日新又新。靡日不新。而察天机之动。观万物之变。则其奋励自新之意。又自别于恒日矣。此先生自新之箴。所以作于元朝也。余后先生百八十载。而又值戊申元朝。年今四十有六矣。自顾蔑裂浅学。将不免为四十五十而无闻焉。则慨前哲之莫追。抚年光而自悼者。又奚啻先生察机观物。奋励自新之意而已耶。兹敢步先生箴韵十二字。盖廿四句也。聊叙感慨赪叹之意。因以寓自警云。
于天之元。在人曰仁。包礼义智。实主于身。元初赋与。无有疏亲。胡余所循。独惭古人。昔李文元。在戊申春。感兹阳昭。思新厥德。作箴示警。益励对越。况余蒙陋。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9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92L.gif)
金斯文汝四要得一言。以为新年自新之符。余谓何待余拙劣之语。晦斋先生实有元朝五箴。莫非学者顶门之针。汝四正好受而遵依。而末篇笃志箴。尤切于初学。愿汝四之益留意之。余为步其韵。用叙自警之意。因以副汝四之索而勉之焉。(丙寅)
形以气成。性气中理。性本惟善。宁有愚智。缘气不齐。善恶攸类。气机或停。性纯无失。循是谓道。曷不自勖。罔坠丝发。罔间息食。罔或泛泛。罔不仔仔。要中万变。盍精危微。尧舜犹人。我其不期。损自我损。益自我益。宜我自励。宁我自画。博约工至。心力两竭。百千其能。寔志之笃。志毋自欺。真我为己。我以自警。尔其念是。
金景休以忮求夸毗轻惰六字。自引为病。请得警戒之辞以砭焉。兹成四言十一句。用副乞箴之意。
忮求夸毗。岂吾人病。何自点检。以此为證。第此四字。私意为祟。为本原累。莫不由是。若求良剂。惟曰克己。轻与重反。不重不固。学之不成。以轻之故。心身动静。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9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93H.gif)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铭
直庵铭并序(甲辰)
吾友平山申明允名其居曰直庵。盖取孔子所谓人生直。孟子所谓以直养之义。而亦尝敬服于晦翁夫子天地之生万物。圣人之应万事。直而已之训矣。呜呼。天地无私。其生之也能直。圣人循天理。其养之也能直。故其应之也。亦能直。吾人同禀生之之直。而既不能养之以直。以至应之不能以直。则岂所谓幸而免者非耶。不知明允之所以取于三圣贤者。其亦颜子渊舜我何人之意耶。不然。非吾之所望于吾明允者也。明允甫要余敷其义。于是作直庵铭。铭曰。
于天生物。物物付畀。其畀伊何。是天之理。人为物秀。得最完备。四亭八当。无偏无倚。无少私邪。直焉便是。惟圣性之。不为气使。此理之见。随感直遂。自下一等。禀气各异。彼善观者。必观于此。理之浑沦。下手无地。其所用力。气上致治。治之如何。先于知至。意诚心正。井井其次。勿忘勿助。事事集义。潜伏不疚。屋漏何愧。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9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93L.gif)
镜铭
尊尔瞻视。正尔衣冠。妍媸莫逃。如见肺肝。修饬虽勤。诚伪在中。尔心惟戒。鉴此空明。
醮女铺房八帖屏画铭(壬午)
朝日始旭。有灼桃夭。于归宜室。其逑窈窕。
(右之子于归)
阑阑曙星。锵锵衿佩。寝门省问。式敬无怠。
(右新妇晨省)
姑老齿脱。妇乳代粒。勤诚挚孝。积感绵福。
(右升堂乳姑)
进盘双擎。益笃礼貌。伯鸾是妻。所以德曜。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9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94H.gif)
半扉邪开。中阈相迎。男女礼别。圣训丁宁。
(右䦱门示别)
毋诳必信。蒙养之正。三迁以教。其子亚圣。
(右三迁教子)
锅鼎在后。诫尔无私。梱法之严。千载宜规。
(右见锅戒女)
二尊居北。子孙序列。寿斝盈盈。礼恭诚洁。
(右温公家宴)
赠判书梅隐朴公东命 旌闾铭
卓公大节。其萃太华。皇考花迁。倡义讨倭。清镇之役。公俱力战。逆适之变。公病在甸。激子(子名弘远)募义。驰助鞍捷。 王在围城。虏势且急。公老益壮。义旅云集。路见湖兵。同我赴觐。当敌势孤。其必将偾。义岂越视。我兵肉薄。斩获既多。非不当百。众寡悬绝。奈并挫创。义校谓公。要与退迸。公曰今日。我死无怍。握剑犹奋。终以矢复。岂但公已。一节三世。虽古无闻。在公有自。远祖春轩。醉琴弟兄。閤门七人。骈命露梁。前后义烈。千古日星。赤脚乌头。旧旌公闾。今因更修。小大要书。况公玄裔。其名之垕。黄猴上党。起义勇赴。莫云微劳。可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9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94L.gif)
朴景豹为学要语十二条铭(乙酉)
三益 三贵 三物 三省 三事 三德 四教 四礼 四勿 四维 四端 四毋
此十二条。景豹取于读书之际。请于十二条目上。各加紧切一字。而手书以赐。用揭左右。以为寓目服膺之地。余嘉其意。大笔书其目。仍以二句铭。各录于其下。俾景豹之寻常警省焉。
亲三益。 友友其德。非德奚友。直谅多闻。是亲是取。
法三贵。 外不身饬。内岂心正。靡不道在。所贵警省。
行三物。 莫云艺末。由小入大。德与行并。体用斯备。
日三省。 忠信为人。传习为我。非私为己。诚亦曾可。
勉三德。 曾传八条。总之知行。勇即意诚。靡是曷成。
一三事。 生食与教。报死无异。师非天伦。义大一事。
崇四教。 冬夏诗书。只为读之。春秋礼乐。为或讲仪。
明四礼。 生以冠昏。死则丧祭。必明且习。以家常礼。
事四勿。 克那己私。仁便我有。四斯请事。惟此授受。
张四维。 身无是乖。世靡此戕。不独身持。于世必张。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9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95H.gif)
遵四毋。 四莫非私。一深一节。毋而至无。遵孔圣绝。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赞
寒水先生画像赞(壬申)
禀刚健纯粹之气。挺敦大毅严之姿。亲受华阳之学。上溯考亭为师。明诚之工。贯始终而惟敬。春秋之义。处丘壑而犹炳。纵不进而坐乎廊庙。尊主而芘民。终能退而著之文字。开来而继往。孰谓丹青不可以传心。观乎此俨然而肃清。庶几知先生之道之正也夫。
书画像自警
尔头圆足方。受天地之正气。尔之生也直。亦天地之所畀。尔战兢戒惧。敢或毁或坠。尔无忘明诚之训兮。曾奉规于先师。尔毋曰吾衰之甚兮。惟日新而孜孜。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婚书
儿子心纬婚纳采书
坡平尹凤章白。清风金判书执事。学有渊源。久仰斯文之德望。礼徵牢卺。恭修先人之懿规。盖谓二姓之合是欢。自幸万世之嗣有托。恭惟门下。南溪嫡统。 圣朝礼臣。战战兢兢。侃侃訚訚。治己而表里可象。父父子子。夫夫妇妇。正家而外内交修。推颜巷安贫之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9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95L.gif)
孙健厚婚书
坡平尹心纬白。达城徐奉事执事。伏以情同懿亲。方讲三世之好。礼自羲圣。聿合二姓之欢。虽愧复圭之贤。伫见宜家之乐。恭惟令从叔学士公。一代华誉。三筵讲官。爱布瓮之素风。深耻夷虏之陋。俾琴瑟之谐友。盖以臭味之同。兹承嘉命。许以学士公长女。贶室仆之男健厚。惟令再从妹。淑闻早彰。令仪寔备。而健厚以正之养。素乏于蒙。过庭之闻。亦莫之习。谓可妻也。虽乘龙之多惭。迨其吉兮。庶鸣雁之是趁。只冀鉴纳。不复敷宣。
子心约婚书(癸未)
坡平尹凤九白。金宜宁执事。(名俊材。参判云泽子。)窃附私淑之义几年。大贤之后相从。夙闻好逑之誉今日。先人之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9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96H.gif)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祝文
松禾继开祠春秋享祝文
洛闽正学。春秋大义。功存继开。教遍遐迩。
(右尤庵先生位)
经纶之具。渊源之学。业崇德尊。百代钦式。
(右寒水先生位)
德山晦庵洞朱夫子书院春秋享祝文
河海胸恢。毛丝理精。孔后一人。集群大成。霜露所坠。莫不钦师。地符旧号。益笃羹思。
巍岩影堂春秋享祝文
考亭学承。尊周义隆。群儒集成。百代是宗。三登行 殿。一方报崇。
(右尤庵先生位)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第 39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94A/ITKC_MO_0494A_A204_396L.gif)
(右寒水先生位)
凤岩书院松斋韩先生春秋享祝文
才具佐王。识昭辨奸。一死伊荣。百代之贤。
金浦牛渚书院重峰赵先生春秋享祝文
春秋之义。洛闽之学。知晢贤邪。节并山岳。兹值春秋丁。敬陈牲酌。庇牖颛蒙。百世无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