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崧岳集卷之三
崧岳集卷之三 第 x 页
崧岳集卷之三
 论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26H 页
养亲论[上]
经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仁义礼智。天命之性。父慈子孝。率性之道。而仁为万善之长。孝为百行之源。父天母地。万物生焉。人于天地之间。父生之母育之。欲报其德。天地无极。不啻寸草之于春晖。孝子事亲。虽过于大舜曾子。亦非过分之事也。夫天既以五常之理均赋之。人未尝有贤愚贵贱之殊。而人皆有之。孝子特率其天命之性。以行人道之当然者也。则是人子本然平常之行。而非高人别人高远难行之事。亦非虑而后知。学而后能者也。然而不能然者。非禽则兽已。禽鸟犹有反哺者。而况秉彝之最灵者乎。人而不孝。亦可谓人乎哉。是故。自天子至于庶人。此道苟阙。国不国。家不家。人不人。覆亡丧败之不及者。未之有也。故用力用劳不匮。虽有大小浅深之不同。其所以爱其亲。供其职。一也。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三者分言。虽有王公士庶人之别。而各有以尊养弗辱之职。其所以为孝。未尝异也。舜之尊瞽瞍。武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26L 页
王之尊文王。尊之至也。而张齐贤之尊孙氏。孙舍人之尊嘉之。亦所以尊亲也。至于闾阎匹夫。以一艺一官。立名显扬。皆所以尊之也。爱敬尽于事亲。德教加于百姓。而刑于四海。弗辱之至也。而尊仁安义。忠于事君。信于朋友。莅官敬。战陈勇。皆所以弗辱之也。博施备物。以四海养之者。养之至也。而五鼎三鼎。力耕负薪。皆所以养之也。孝非一道。或能于此。弗能于彼。而孝子之心。未尝务此而忽彼也。然事有先后。养为事亲之先。
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人孰无父母。而不可久侍者。父母也。喜莫喜于父母之耇老。而惧莫惧者。亦父母之耇老也。人无我有。人孤我不孤。黄发鸠杖。无恙在堂。则南面天下之贵。不足以与此喜也。晋楚季氏之富。不足以动此喜也。戛球击石。不能以喻其喜也。少艾之色。舐犊之爱。亦不能以夺其喜也。念其寿考。其喜不可极。而积微成损。从强及艾。从艾及耆。耆而耄。耄而期。馀日渐短。如水之赴壑而不可回也。如日之颓山而不可返也。君子念其衰也。惴惴焉恐恐焉。汲汲于逮亲而尽我事亲之道。养之若不可及焉。然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27H 页
则为人子者。其于父母之年。可不念念永思哉。逮亲供职。其可缓乎哉。
曾子曰。往而不可还者。亲也。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故。椎牛而葬。不如鸡豚之逮其亲存也。
 凡人贫也。思以养其亲。家饶而亲不在焉。贱也。思以荣养。禄得而亲不在焉。幼少也。思其壮。用力以养。及壮而亲不在焉。或恃其父母之康壮。游宦千里。锦还而亲已不在焉。去而不可住者。岁也。往而不可还者。亲也。子虽欲养。亲不待矣。叫叩天地。已无及矣。焦裂肝肺。已无及矣。凭尸而擗。临圹而踊。已无及矣。瞿瞿然皇皇然。欲求而不可求矣。汲汲然望望然。欲从而不可从矣。入门弗见。入室又弗见。慨然反息而不可见。其还矣。霜露履之。雨露濡之。悽怆而已。怵惕而已。寝苫枕块。怅惚而已。庐墓泣血。哀慕而已。入庙周旋。僾忾而已。晨慕夕思。千悲万悔。俱莫逮矣。是故。方丈盛俎。不如一箪之逮亲也。椎牛侈葬。不如烹鸡之逮亲也。馨香黍稷之丰。不如菽水之逮亲也。肥腯牲牢之备。不如藜藿之逮亲也。亲往而不还。养既莫逮。则人子穷天地之悔恸。曷有其极。故为人子者。欲养其亲。宜汲汲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27L 页
于逮亲之存也。
扬子曰。孝子爱日。
 孝子事亲。无所不爱。爱其身。恐伤父母之遗体也。爱其名。恐贻父母之耻辱也。惜费。所以节用而待养也。至于爱犬爱马。皆所以顺亲也。凡此孰非爱惜。而孝子之所当爱惜。尤有切近者。爱日是也。易过者岁月。而难久者事亲。此日不留。来日无多。则孝子于此日。直欲系影而不可得。竞厥分阴。养之而不暇焉。是故。必孝子有深爱者。然后爱日。爱日必急于逮亲之养。
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仲由此言。辄使孝子之贫不能养者。掩泪于千载之下。刺骨痛心。呜咽哽塞。而不能成读也。凡孝子养亲。虽日进三牲之羞。其心常若不足。不自知其有馀矣。甘旨毕具。不羡王公之厨。奉欢以逮老。亲没之后。尚有馀憾焉。而况家贫财匮。日不自给。供养之备。温凊之待。不能常惬于孝子之心。则生有无涯之伤。死有莫追之悔。天穷地极。此憾悠悠。孝子之情戚矣。方氏曰。以具滑毳甘美。可以为养。则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28H 页
饶于财者。皆可尽孝。而古之孝子。未必皆富也。以车马衣服。可以养身体。则崇于位者。皆可尽孝。而古之贵者。未必皆以孝称也。虽孝子之能养。固不在多财。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为孝。而贫之至也。所供多慊。则孝子伤贫之叹。乌得自已也。夫子虽以事亲之大义。慰释子路之伤。而子路至情之流出。实难豁抑也。虽然。肥甘菽水。俱大于逮亲。世之孝子。胡不汲汲。
曾子曰。初吾仕三釜。而尚欣欣而喜者。乐其逮亲也。后仕楚。堂高九尺。车马百乘。禄厚三千钟。然犹北向涕泣者。悲不逮吾亲也。
子路曰。昔者。由也为亲。百里负米。亲没南游楚。累裀而坐。列鼎而食。愿负米。其可得乎。木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逮。二亲之寿。忽如过隙。悲哉。
 三釜虽薄。吾亲存矣。不亦乐乎。爵虽尊。禄虽厚。宫室虽美。而亲不逮矣。不亦悲乎。亲不待养。如风木之不静。而前也贫贱。今也富贵。列鼎于亲没之后。不亦益感而益悲乎。逮亲孝子。须于二子之言。玩念恐惧。铭诸其心。
韩子曰。太平之时。孝子不失时以养。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28L 页
夫世治日常少。乱日常多。兵戈之抢攘。夷狄之猾乱。国家多事。人不安居。或弃绝父母。行役于四方。或王事适我。不遑于将亲。或扶携走窜。饥寒于道路。当此之时。孝子虽欲思养。其可得乎。故太平之世。固孝子之幸。而养亲之时也。于此时。为人子者。可不思及时而务养乎。故曰。孝子不失时以养。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曾子曰。众本教曰孝。其行曰养。养可能。敬为难。(两章解缺。)
孟子曰。若曾子者。可谓养志矣。
礼曰。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养则观其顺。
 人情。大抵爱之。欲其饱。好之。欲其温。宁我不食。而欲食其所爱。宁我不衣。而欲衣其所好。所爱者饱。喜胜于我饱。所好者温。喜胜于我温。是故。爱孙在前。分甘而食之。亲朋临门。倾罍而饮之。此等恒情。人子当体之。以顺父母之志焉。夫孝子之养亲。左右就养而无方。声以乐其耳。所以养耳也。色以乐其目。所以养目也。饮食。特养口体者也。然养亲。舍饮食。无以为也。必也以饮食养之。而养其志。以乐其心志为大焉。古之孝子。最称曾子。而门人问曰。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29H 页
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我直养者也。夫曾子固谦于孝。而至于养。亦言其能养。若曾子者。可谓能养矣。其养也。必有酒肉。将彻。必请其所欲与。问有曰有。孝子之体养。当学曾子矣。若曾元之养。只知养父母之口体。不知顺父母之心志者也夫。
孔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养则致其乐。
 礼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是故。孝子之养亲也。不特以甘味丰馔。乐其口而已也。爱亲之心。溢于中而发于外。其色愉然。其容婉然。和气蔼蔚。以致父母之乐。父母怡然。其乐融融然矣。若夫严威俨恪。使其父母。望而畏之。则人虽曰善养。吾必谓之不孝矣。虽然。徒知愉色婉容之为乐亲。不知洞洞属属之为敬亲。则事亲之道。亦未至也。必也执玉奉盈之心。常存乎愉然婉然之中。爱敬兼尽然后。方可谓之能孝矣。
横渠张氏曰。若亲之故旧所喜。当极力招致。宾客之养。当极力营办。务以悦亲为事。
 独乐乐。不若与人。与少乐乐。不若与众。况宾筵所集。尽我所喜者乎。前顾后眄。皆我故旧也。左酬右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29L 页
酢。皆我亲厚也。尊酒相属。谈论莫逆。情兴畅达。永夕陶陶。视向之独饱独醉。其乐何如哉。于此。得悦亲之道者。其惟孝子欤。张子曰。若亲之所喜。极力招致。务以悦亲为事。旨哉言乎。非深得养亲之道者。道此不得。非深究悦亲之事者。亦不能道此矣。或计家有无。爱惜财贿。与其共人。宁亲专养。计宾筵一日之费。拟供亲十日之资。徒思养亲。不思所以悦亲。若此类者。养而已矣。夫张子之言。尤有切者。曰须使之不知其勉强劳苦。苟使见其为而不易。则亦不安矣。孝子之事亲也。其心虑细绎情理。而未尝粗疏者有如是。夫世之欲养者。可不细绎哉。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书曰。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又曰。元恶大憝。矧惟不孝。刑玆无赦。先王明叙人伦。教民孝悌。教之不率者。齐之以刑。于是天下昭明焉。变雍焉。及教衰俗败。民彝泯乱。或惰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30H 页
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或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或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忘生育劬劳之恩。犯三千莫大之刑。丧失其天赋同然之性。而曾禽兽之不若。岂不大哀哉。方今 圣王临御。以孝敷化。孝者褒之。不孝者诛之。敦俗之教甚明。齐民之刑甚严。凡尔人子者。可不警惕思所以革旧就新。明尔固有之明德哉。勤尔四体。力尔稼穑。以养尔父母。拖尔舟。辖尔车。善尔远贾。以养尔父母。利尔器。缮尔械。懋业尔工。以养尔父母。戒尔饮酒。投尔博奕。以养尔父母。毋好尔货财。毋私尔妻子。妻。以义合者也。岂以人。易吾天亲。子。我生者也。岂以我生者。先之生我者哉。凡财可散而复积。子可失而复生。亡一妻。得一妻。人尽妻也。亲可复得乎。以爱子好色之心。易之于爱亲。则何患孝之不至乎。且尔以尔亲。为可久侍耶。生既不顾其养。亲没之后。虽悔曷追。
养亲论[下]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食上。必在视寒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
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30L 页
夫以孝养其亲。自天子至于庶人。岂以异也。若帝王之家。宰人膳夫。各执其器。侍竖御嫔。各治其任。不言而养亲之物咸具。不劳而养亲之事已备。为其子者。若无所加力于其间。然尝其所进之寒煖。岂若吾亲尝。审其所食之多寡。岂若吾亲审哉。至如卿大夫士庶之家。亦岂无所供之人。而孝之至者。无帝王与庶人。养其亲。必身亲为之焉。古文王之养王季。食上。必在视寒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事亲若文王者。可矣。若文王。可谓能养矣。且凡人家子弟。与父兄同处一室。见父兄之事。闻父兄之言。耳目所接。习与性成。其父行之。其子则之。必然之势也。文王之事王季。既尽养亲之职。而武王之养文王。亦帅而行之。若文王可谓能养其亲。而又有能养之子矣。文王之有武王。不亦宜乎。古有厌其亲老而不能作。乃以舆舁弃之者。其子收其舆而归。父曰。焉用此凶具。其子曰。乃后父老。得以是收耳。其父大惧。乃载其父归养。有人于此。养其亲也。偃然退卧曰。夫既或治之。予何尝审哉。吾恐其子又曰。夫既或治之。予何尝审哉。其父废养。吾恐其子亦废养曰。夫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31H 页
子废养。安知不曰父既不孝。子安得为孝子乎耶。夫子之养亲。非为欲子之养己。而善恶相效。有若帅行者。有若收舆者。为人孰无其亲。孰不为人父。为子既不能养其亲。为父欲子之养己。不亦难乎。
皋鱼被褐。拥剑哭于路左。孔子下车。问其故。对曰。吾少好学。周流天下而吾亲死。一失也。高尚其志。不事庸君。而晚无成。二失也。交游寡于亲友。而老无所托。三失也。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返者。年也。逝而不可追者亲也。吾子是辞矣。立哭而死。
 
皋鱼之哭死。人以为过激。然百世之后。想象其情理。无怪其至此焉。夫皋鱼辞其亲。游学天下。期其成就。思以养亲。当有其日。及返而亲不在矣。向日营为。皆为养亲。而至今日尽归于空虚。无可复奈。人子于此。悔之莫逮。哀之无极。哀与悔交迫。无以自释。遂至于死。其情可谓悯戚矣。世之孝子。其监于玆。盍懋逮亲之养。
范文正仲淹。为参政时。告诸子曰。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爨。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今得厚禄。欲以养亲。亲不在矣。汝母亦已蚤世。吾所恨者。忍令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31L 页
若曹。享富贵之乐。
朱百年家素贫薄。母以冬月亡。衣并无絮。百年自此不衣绵帛。尝寒时。就同县孔思远宿。衣悉裌布。饮酒醉眠。思远以卧具覆之。百年初不知。既觉。引卧具去之。谓思远曰。绵定奇温。因流涕悲痛。思远亦为之感泣。
 亲在家贫不能养。而亲没之后。得富贵。此诚孝子之所感伤。而不忍享其乐者也。昔之养亲。无此肥甘。今得肥甘。而亲不在矣。昔之养亲。无此轻煖。今得轻煖。而亲不在矣。见厚味而思养。已无及矣。见美服而思进。已无逮矣。昔吾亲不能尝此。吾岂忍尝此。昔吾亲不能衣此。吾岂忍衣此。此范,朱所以痛恨畴昔。没身感泣者也。若夫富贵于亲在之日。玆实孝子之幸。而养亲之无憾者也。然既得富贵。而毋曰养亲尚多馀日焉。
蜀李密(缺)
包孝肃公拯。始及第。以亲老。不仕者且十年。当时莫不称其孝。
赵康靖公槩。会郊祀。当进阶封。且任一子京官。公乞以封母郡太君。宰相谓公曰。方为学士。拟封不久矣。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32H 页
公曰。母今年八十二。朝夕不可期。愿及今以为荣。许之。后为例。
 刘年八十六。事刘之日固短矣。太君郡夫人年八十二。朝夕固不可期矣。及第之始。急于仕进。人之常情。而以亲老十年不仕。若三子者。可谓知其年爱其日。识其不可缓于逮亲者欤。
唐陈叔达。为纳言。尝赐食。得蒲萄。不举。高祖问之。对曰。臣母病渴。尝求之未得。愿归奉之。帝曰。卿有母。欲遗乎。因流涕。更赐之。
 夫人之始失其亲也。如有待。若将返焉。及其终。不见返也。则见人之貌类其亲者。而其目瞿然。闻人之名同其亲者。而其心瞿然。及其愈久而不能忘也。则见人之奉其亲者。而其色戄然。闻人之养其亲者。而其涕潸然。彼有其亲。繄我独无。彼能养其亲。繄我独不得养。昊天之慕。不暨之悲。不能自已。况前贫贱而不能养。后富贵而不能逮者乎。唐高祖以天子之贵。四海之富。恨不得逮其亲。及见陈叔达之不举葡萄。其情恶得不动。其涕恶得不陨。彼叔达者。见高祖之流涕。亦能无一喜而一惧者乎。帝则流涕。我则归遗。不亦以喜乎。我之归遗。不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32L 页
可永恃。则我之异日流涕。即如今日之高祖。不亦以惧乎。世之孝子。必以叔达之归遗为喜。以高祖之流涕为惧。逮亲尽养。无致风木之永伤焉。
茅容字季伟。郭林宗见之。请寓宿。茅容朝日杀鸡为馔。林宗谓为己设。既而供其母。自以草蔬。与客同饭。林宗拜之曰。卿贤乎哉。因劝令学而成德。
陈纪字元方。寔之子也。至德绝俗。烝烝色养。不离左右。豫州刺史表上。尚书画像百城。以励风俗。
祖纳字士彦。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饷之。因取为中郎。
陈祭酒徐孝克。每侍宴。取珍果纳带中。宣帝嗟叹。
 杀鸡饷母。林宗拜。绝俗色养。尚书画。躬爨作食。平北恤。取果纳带。宣帝悦。若数子者。可谓知其逮养。能尽子职者欤。其获赏于人。行达天下。声垂后世。不亦宜乎。不亦贤乎。
汉赵子。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晋刘惔真长家贫。织芒屩以为养。
唐董生朝出耕。夜归读。或山而樵。或水而渔。入厨具甘旨。父母不戚戚。
宋胡宪。归崇安故山。力田卖药。以养其亲。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33H 页
人子之养亲。孰若以富贵侈荣哉。厚禄丰牲。列鼎方丈。固人子养亲之欲也。然富贵在天。不可以力致。则孰若勤用其力。汲汲于父母具存之日哉。是故。赵子躬耕。刘惔织屩。董生渔樵。胡宪卖药。以供其养。父母不戚戚。何必富贵而后。方谓悦亲。而谓之孝养哉。故曰。菽水尽欢。斯之谓孝。或我贫也。不能养。规望斗升之禄。不思风木之难静。禄既未得。又不用其力。年已去矣。亲已没矣。虽欲用力。已无及矣。虽立槁如皋鱼。而悲其有期哉。
东汉蔡顺。当王莽末。岁大荒。顺拾桑椹。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以问之。顺曰。黑者奉母。白者自食。贼知其孝。遗以米肉。放之。
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天下乱。盗贼并起。革负母逃难。备经险阻。采拾以为养。遇贼欲劫去。革涕泣求哀。言有老母。辞气愿款。有足感动人者。贼以是不忍犯之。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夫以二子观之。所谓太平之时。孝子不失时以养者。信不欺人哉。夫燕安之时。得以华屋重茵珍馔。备甘毳无阙。孝子之心。犹有慊然。矧值天下之乱。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33L 页
林窜草宿。备尝艰险。糗尽橐净。采拾亦艰。桑椹橡实。岂养亲之资哉。当是时。孝子之诚力尽矣。孝子之情势迫矣。彼谩过治本之时。长拟无事者。虽自悔叹于是日。抑何及哉。然二子区区掇拾。尽心备养。克免冻饿之患。得全性命于乱世。可谓人所难能。而其诚孝足以动天。况彼贼。亦人类乎。
杨范字文端。齐人也。齐宋之乱。母在贼中。采桑椹。藏于地。夜取进母。忽地中得米十斛。上有字云。十斛赐孝子杨范。以资给母。
王祥字休徵。琅琊人。性孝蚤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祥愈恭谨。母尝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有丹柰结实。母命祥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
邢渠夫失母。与父仲居。性至孝。贫无子。佣以给父。父齿落不能食。渠夫常自哺之。仲遂康休。齿落更生。百馀岁乃卒。
广平宋思礼字过庭。事后母徐。以至孝闻。时岁亢旱。川源堙绝。母有温劳之疾。非川源。不可以蠲痾。厅阶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34H 页
之下。忽有清川自生。味甘若醴。骆宾王作灵泉颂曰。顾我罔极。因心感至。冥契动天。甘泉涌地。泠泠无竭。烝烝不匮。曾是我思。永锡尔类。
 天人感应之理。夫岂偶然哉。忠臣击衣。鲜血溅。烈女哭夫。梁山陨。骨肉分居。紫荆变。剑客惭恩。白虹贯。诚之所至。无往不动。况孝子之至诚之格者乎。是故。彦先忧悴。石英出。王裒悲呼。柏树病。昙恭行泣。寒瓜生。恭武哀号冬笋迸。隐之哭而双鹤助哀。文让役而群乌衔土。阮子号而野鹿遗药。许孜叹而猛兽护树。夫不诚则已。有其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如桑椹藏地。杨范之诚。有足动天故天应之。锡之以粟。解衣剖冰。王祥之诚。有足动天故天应之。跃之以鲤。佣给哺养。渠夫动天。而生之以父齿。忧疾怨旱。思礼动天。而涌之以泉。天人感应之理。夫岂偶然哉。或曰。大舜,曾子。岂尝有动天之徵耶。孝之诚否。必以感应而验之欤。曰。否。世之言忠臣者。必称剖心拖肠。皋陶,稷,契。何尝剖心拖肠。世之言贤妇者。必称截耳断臂。太姒,邑姜。何尝截耳断臂哉。以所遇之异。而所行之不同尔。然人之所易能者天。而难能者人也。顽如瞽瞍。而感于烝烝之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34L 页
诚。底豫不格奸。矧苍苍昭临者乎。夫格天而天应之者。乃人所不知者。天以显之。人力所不能及者。天以助之耳。然则世之孝子。但患诚之不至。毋患天之不应焉。
汉赵徇。幼有孝诚。年五六岁时。得甘味之物。未尝敢独食。必先以哺父。父出。辄待还而后食。过时不还。则倚门啼。以俟父至。数年父殁。徇思慕羸悴。不异成人。居于冢侧。乡族嗟称。安帝时。官至侍中。
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以赐。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黄香字文强。自幼儿时。有至孝。贫无奴仆。躬执勤苦。尽心供养。冬无被裤。而亲极滋味。暑则扇床枕。寒则以身温席。
滕昙恭年五岁时。母患热病。思食寒瓜。土俗不产。历访不得。俄遇一桑门曰。我有双瓜。分一相遗。昙恭因以进母。举室惊异。(右四章。解缺。)
吴郡陈遗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制一囊。每煮饭。辄贮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崧即日便征。遗已敛得焦饭数斗。未展归家。遂带以从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35H 页
军。战于沪渎。败军。逃走山泽。皆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
巴陵人杜孝。少失父。与母居。以至孝称。后在成都。母喜食生鱼。孝乃截大筒。盛鱼二头。塞之以草。咒曰。我母必得此鱼。因投中流。后妇出汲。见筒横来触岸。异而取视。有二鱼。含笑曰。此吾夫所寄也。遂以进之。闻者叹异。
 天下之口相似。而所嗜或有偏焉者。如曾哲之嗜羊枣。孟宗之母嗜竹笋。陈遗母之好食焦饭。杜孝母之喜食生鱼。皆嗜之偏者也。夫方丈陈前。适口为悦。故豹胎熊掌。不如我所适。龙肝凤髓。不如我所悦。养亲者。不可不知也。凡所同者。人多蓄之。其求也易焉。所独者。人鲜蓄之。其求也不易焉。亲之所嗜。既有偏焉。若以所同者进之曰。味莫如是。则可谓知亲之所嗜而养之乎。若以求之不易也。以其易求者进之。亦可谓承亲之所悦而养之乎。制囊贮焦饭。归以遗母。不孝而能如是乎。逃走山泽。人皆死。而独以其饭得活。不可谓不异矣。截筒盛鱼。以寄其母。亦可谓非孝乎。投筒中流。为其妇所得。亦不可谓不异矣。其妇亦可谓知其夫矣。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35L 页
齐田稷子相齐。受下吏金百镒以遗母。母曰。安所得此。对曰。受之于下。母责曰。为臣不忠。是为子必不孝也。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稷子大惭。反其金。而自归罪于宣王。请就诛。王闻之。大赏其母之义。遂赦稷子之罪。复其相位。而以公金赐母。
陶侃少为县吏。尝监鱼池。以鲊遗母。母封其鲊还。责之曰。尔以官物遗我。不能益我。乃增我忧耳。
吴孟仁字恭武。本名宗。为监鱼池司马。自结网。捉鱼作鲊。以寄母。母还之曰。汝为鱼官。以鲊寄母。非避嫌疑也。
 
孝子必以仁义之财。仁义之粟。以养父母。而不义之财。不义之粟。孝子不取焉。夫非其得而得之。谓之不义之财。非其取而取之。谓之不义之粟。若得之以不义。取之以不义。虽欲养父母。其如父母之不乐何。其父母不乐而曰。我能养。不亦戾乎。如稷子之金。陶侃,孟宗之鲊。失于厚。而其母责之。不乐以忧。况秉匀轴者。威福以货。掌铨衡者。黜陟以货。职廷尉者。生杀以货。判度支者。盗窃君之府库。任巡抚者。渔人财。夺人食。典州郡者。剥民肤。椎民髓。以养其父母曰。我能以三公养。我能以专城。养其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36H 页
父母乐而不忧者。几希矣。夫不仁而能义者。未之有也。不义而能仁者。亦未之有也。忠君孝父。本无二致。既不忠于事君。而能孝于事亲。人虽曰孝。吾必不谓之孝矣。其父母既不乐其养。则恶可谓之能养乎。或曰。迹虽违于义。而其诚心果出于养亲。则是所谓观过知其仁。何必深责也。曰。所谓观过知仁者。如可以取可以无取之类也。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杀越人于货。以养其父母。亦可谓孝乎。今之以不义取者。何以异于是哉。彼以数子之厚过。犹以不益我戒之。矧以赃滥者乎。且匹夫匹妇耕薪纴绩。以养父母。羞为穿窬之行。士君子立身行事。事君事亲。岂以苟为哉。故曰。以仁义之粟。祀之。事死不敢以不义之财。矧养生。辱其身以辱其父母乎。
严武镇蜀。颇放肆。及卒。母哭曰。今以后吾知免为官婢矣。
 今之节度使。古之诸侯也。以诸侯。养其亲。可谓荣矣。为其父母者。怡然色喜。欣然心乐。乃人之常情。而严武之母。不以其养为荣。反以其子之死为幸。何哉。武之在蜀。严酷放肆。母尝惧其祸。及武死。哭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36L 页
曰。吾今以后。免为官婢。当武之养也。珍厨华馔。岂不丰奢。而食不下咽。味不知甘。惟恐惧之心常在。既不知其味。岂知其为荣哉。严延年为河东太守。刑峻法酷。号曰屠伯。母数责曰。天地神明。人不可枉杀。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去汝养东归。扫墓地耳。岁馀。延年果弃市。是故。服仁行义。居官敬。临民宽。事其君忠。然后方为孝子。而能养其亲。人其戒之哉。无使其亲。恐惧而食不甘味焉。
孝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作婴儿戏。身着五色斑斓之衣。尝取水上堂。诈跌仆卧地。为小儿啼。弄雏于亲侧。欲亲之喜。(解缺)
吴中书令盛彦之至孝。母王氏失明。彦之暂行。敕婢食母。婢乃取蛴螬。蒸食之。母甚以为美。不知是何物。儿还。母曰。汝行后。婢进吾食甚甘。然非鱼肉。汝试问之。既而问婢。婢服曰实是蛴螬。彦之抱母痛哭。母目霍然立开。
 张横渠有言曰。事亲奉祭。岂可使人为之。以彦之之孝。离亲暂行。有蛴螬之变。事亲。果可使人为之。此人子之最可动心处也。夫与我同心事亲。孰与我同气。而孝子。未尝以昆弟之多。属之昆弟。不我
崧岳集卷之三 第 537H 页
亲也。与我共养者。莫如我妇。而妇有贤否。贤如陈孝妇,长孙夫人。属之可也。苟一毫不及。则亦不可专属。况不肖之妇乎。古有辞其母将行者。属其妻曰。母老。非肥甘不饱。箱有金。可以此善养。及还。问妻曰。金馀几。曰。尽养矣。问母曰。得无不饥乎。母泫然不答。其子心知之。后于妻箧。得金钗一枚。镂饰巧妙。问曰。何所得此。妻无以应。妻尝以其金铸此。遂出之。又有兄弟异居者。母在兄家。每令其妻。具珍羞以遗。妻阳应而实不行。久而后觉之。又有宦游者。其妻养姑不勤。及夫归勤养。夫贤之。后闻家人之窃议。而知妻之诈。且如蒸梨不熟。失饪失烹之类。何可胜数。世之贤妇少。不肖妇多。妇之不可属如此。矧婢仆乎。故孝子属得其人则行。不得其人则不可须臾行也。昔者。文王之日三在视。陈纪之不离左右。黄鲁直之未尝顷刻不供子职。皆深得事亲之道。可谓至孝也已。若夫恶婢之诬。出于暂行之间。孝子恻怛之情。直欲吁天地回日月。而人力不可得。则天地神明。讵无感怜之应耶。母目之霍然。不亦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