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x 页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杂著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49H 页
居观录(并序)
 道无形象。因象而形。易之为书。所以即象而形道者也。盖圣人作易。奇偶以象阴阳。八卦以象天地风雷水火山泽。阴阳变合而万化出。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荡摩交错而万象生焉。故又自八卦重之。为六十四卦。分而为三百八十四爻。莫不各有其象也。而理亦无所不在也。天文地理。物类人事。该括不遗。即象观理。象剖理显。而书于是乎为可读也。然则易之为书。其头颅虽在于理。其材料则全在于象矣。夫欲遗象而求见理者。奚异夫抵璞而求得玉哉。余閒中读朱子本义易。其于理象之大者。固见其日月乎中天矣。顾其间有零锁未尽释处。若朱子之意。岂不曰无待于释乎云尔。而末学钝根。犹未免隔靴而爬痒。反复推究。久而后若有得焉。则又恐其不录不存也。于是随得辄录。以备遗忘。而并取朱子说可考及诸儒说可通者。参录之。名之曰居观录。盖欲以自观。非敢为资人之观云尔。壬寅三月上浣。南塘散人书。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49L 页
卦名爻辞。无非取于象者。或取阴阳二义。或取上下两体。或远取诸物。或近取诸身。盖八卦之名。本只取阴阳之象。八卦既成。则拟之于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之象。而六十四卦。又因是而取象焉。是则凡易中一卦一爻。无一不出于阴阳八物之象矣。其中如井有井象。鼎有鼎象。革有风炉之象。大过有栋桡之象。中孚有鸟卵之象。小过有飞鸟之象。是远取诸物也。颐有颐象。噬嗑有颐中有物之象。咸艮俱有人身之象。是近取诸身也。此则兼取人物之象。非不取于阴阳八物之象也。在卦既如此。则爻之取象。又可知已。虽其一事一物之微。莫非有所取而象之也。若其不可通解之者。精神知虑。自不能及。非圣人当初取象之意。元无其义也。然观象有术。文王周公所言之象。只当求之于文王周公所取之卦爻。孔子所言之象。只当求之于孔子所取之卦爻。离之为牛。求之于离。坤之为牛。求之于坤。切勿推此求彼。牵合为说。则即卦观象。象具其中矣。即象观理。理在其中矣。岂复有不可通者哉。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50H 页
易象目录
  龙(乾初潜龙 九二见龙 九五飞龙 上九亢龙 坤上龙战)
  虎(履彖虎尾 颐四虎视 革五虎变 上六豹变)
  牛(无妄三系牛 大畜四童牛 革初黄牛 睽三牛掣 离彖牝牛 遁二革牛 既济五杀牛)
  马(坤彖牝马 屯二乘马 四上同 明夷二马壮 睽初丧马 大畜三良马 贲四白马 涣初马壮 中孚四马匹)
  豕(大畜五豮豕 睽上见豕 姤初羸豕)
  羊(大壮三四五羊 夬四牵羊 归妹上刲羊)
  鹿(屯三即鹿)
  
(鼎三雉膏 旅五射雉)
  龟(颐初灵龟 益二十朋之龟 损五同)
  鱼(剥五贯鱼 姤二包鱼 井二射鲋 中孚豚鱼)
  狐(解二三狐 未济彖小狐)
  鼠(晋四貂鼠)
  禽鸟(师五田禽 比五失禽 恒四无禽 小过飞鸟 解上射隼 旅上鸟焚巢 中孚二鸣鹤 渐六鸿)
  日(晋彖昼日 震二七日 革彖巳日 复彖七日 礼彖日中 既济二七日)
  月(小畜上月几望 归妹五月几望 中孚四同 临彖八月)
  雨(小畜上既雨 睽上遇雨 夬三遇雨 鼎三方雨)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50L 页
(蒙三见金 噬嗑四金矢 五黄金 困四金车 鼎五金铉)
  石(豫二介石 困三困石 渐二渐石)
  丘陵(同人三高陵 颐二于丘 贲五贲丘 震二九陵 渐五渐陵 涣四涣丘)
  川(需彖大川 讼彖同 谦初同 颐五同 上亦同 蛊彖同 大畜彖同 中孚彖同 未济三同 益彖同 涣彖同 同人彖同)
  草木(泰初拔茅 否初同 大过初白茅 二枯杨 五同 屯三入林 坎上丛棘 姤五以杞 困初株木 二蒺藜 上葛藟 渐四渐木 剥上硕果 同人戎莽)
  穴(需四出穴 上入穴 小过五在穴)
  邑国(益四迁国 师上开国 泰上自邑 谦上邑国 复上其国 升三虚邑 明夷上四国 讼二邑人 比五邑人 无妄三同)
  
方位(坤彖西南 小畜彖西郊 随上西山 升四岐山 蹇彖西南 解彖西南 升彖南征 小过五西郊)
  耳(噬嗑上灭耳 鼎三耳 革五黄耳 鼎彖耳目)
  目(小畜三反目 鼎彖耳目 履三眇能视 归妹二同)
  口舌(颐彖口实 咸上辅颊舌 困彖尚口)
  鼻(噬嗑二灭鼻)
  人身(坎彖心亨 咸,艮皆取人身 明夷二左股 三大首 四左腹 礼三右肱 困初臀困 夬三臀无肤 姤三同)
  足(大壮初壮趾 夬初同 履三跛履 归妹初同 艮初艮趾 咸初咸拇 噬嗑初灭趾 鼎初颠趾)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51H 页
(坤上血玄黄 需四需血 屯上泣血 小畜四血去 涣上同)
  酒食(需上饮食燕乐 五酒食 渐二同 坎四樽酒 困二酒食 未济上饮酒 家人二中馈)
  服饰(坤四括囊 五黄裳 讼上鞶带 离初履错)
  轮舆(小畜三舆辐 剥上得舆 大有二大车 大畜二舆輹 大壮四大舆 睽三舆曳 困四金车 既济初曳轮 未济二同)
  弧矢(睽上张弧 解二黄矢 噬嗑四金矢)
  门闾(礼上礼屋 节初户庭 二门庭 随初出门 剥上剥庐 困三入宫 同人初于门)
  田(师五田禽 巽四田获 解二同 明夷三南狩 恒四无禽 旅五射雉 解上射隼)
  
(蒙上御寇 渐上同 需三致寇 解三同 同人三伏戎 既济三伐鬼方 未济四同)
  [乾]
乾䷀。朱子曰。天便是一。地便是二。天之形虽包乎地之外。其气实透乎地之中。故乾⚊而实。地虽一块物事在天之中。然其中实虚。容得天许多气。故坤⚋而虚。○乾之象天。坤之象地。非特取其实与虚而已也。乾⚊而奇。奇者圆而动。坤⚋而偶。偶者方而静。圆而动则天之象也。方而静则地之象也。○临川王氏曰。龙行天之物。故以象乾。马行地之物。故以象坤。○临川吴氏曰。凡卦画阳为大阴为小。以三画卦言。则二为人位。九居二故为大人。○后凡言大人。皆指阳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51L 页
居二五之位也。○彖传曰。时乘六龙。以御天。据此则六爻固皆取象于龙。但三之为龙。既离于地。而又不及天。政是危厉之地。易本假象。以晓人处于危厉。所当致戒。而恐惧自修。非龙之所可为。故不言龙而称君子。非三之独无龙象也。○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群龙。六阳之象。无首。变阴之象。龙首为阳尾为阴。无首。无阳之象也。
  [坤]
坤䷁。先天卦位。坤在北。后天卦位。坤在西南。后天八卦。东北之卦坎艮震。皆阳卦也。西南之卦兑坤离。皆阴卦也。故坤往东北则丧朋。反西南则得朋。此以后天卦位言也。文王变伏羲之卦。以为后天者。于此已自言之矣。○建安丘氏曰。马象乾。而坤言牝马者。明其为乾之配也。○六四括囊。朱子曰。阴而又阴。结塞不开。即为括囊。○直方大含章。以坤之德言。而兼言其形。坤之形。方而大也。括囊黄裳。以坤之象言。而形与德皆在其中。囊之虚中受物。裳之居下包容。皆坤之象也。而坤之形。虚中而居下。坤之德。翕受而包容也。履霜坚冰。龙战于野。以坤阴始终而言也。履霜坚冰。阴之始生而知其势之必盛也。龙战于野。阴之抗阳而致其争之俱伤也。龙指阳而言。阴盛而阳与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52H 页
之战也。非指阴为龙也。○上六言野。坤为野也。坤为众为邑国。故卦凡坤上者。皆言行师邑国大君。师上曰。大君有命。开国乘家。泰上曰。勿用师。自邑告命。谦上曰。利用行师。征邑国。临五曰。知临。大君之宜。复上曰。行师大败。以其国君凶。明夷上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升三进临于坤。则亦曰升虚邑。易中言象。皆有所取而非苟焉者。推此卦可见矣。○六五黄裳。林氏栗曰。乾为衣坤为裳。五虽尊。配乾而为下矣。○易中诸卦。六爻皆变者。皆占之卦彖辞。独乾坤二卦。占二用之辞何也。乾坤六爻皆纯。故自乾而六爻皆变者。阳气尚强。但为群龙无首之象。而坤之牝马。不足以当之。故别系群龙无首之辞而占之。自坤而六爻皆变者。阳气未盛。仅可以当乾之利贞而不足于元亨。故别系利贞之辞而占之。
  [屯]
屯䷂。二之马震也。四上之马坎也。说卦震坎皆为马。二之马乘刚。故有屯邅之象。四之马有正应而无间隔。故往吉。上之马居屯极而无正应。故有泣血之象。他卦言马。皆有震坎之体。○六三。朱子曰。此爻在六二六四之间。便是林中之象。鹿阳物指五。无虞无应也。以此触类而长之。当自见得。○鹿疑兼指初九。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52L 页
震为林木。亦为入林之象。○五之膏上之血。坎之象也。坎为膏为血。○大象本义。屯难之世。君子有为之时。屯难之世。固君子有为之时。然不遇屯难之世。君子亦无以有为矣。乱之既治矣。创业垂统。前人已为其事。后人继之而已矣。治之将乱也。主昏臣妒。人才又不得为世用矣。故非大难之世。君子不得有为也。然春秋以下。虽遇大难之世。孔孟之徒。亦不可有为矣。噫。自三代以后。天不复欲平治天下耶。
  [蒙]
蒙䷃。大象果行。如水之出山。育德。如山之钟水。○初六桎梏。坎之象也。○九二子克家。坎为中男。艮为门闾。九二刚中居下。而上应艮五。为子克家之象。○云峰胡氏曰。六五性阴有蒙象。阴应阳有妇象。位尊有父象。一爻取象不同如此。又于应爻见之。易之不可为典要如此。○六三金夫指二。二之为金夫未详。然他卦有坎离之体者多言金。疑坎之内刚。离之外光。俱有金象。○上九利御寇。寇指下坎体。坎险为寇。艮止为利御。他卦言寇者。亦皆因卦中有坎体。
  [需]
需䷄。三之寇。指外坎也。三之过刚不中。有致寇之道。曰致则罪在三矣。○四之血穴。五之酒食。皆取坎象。坎为穴为酒食。他卦言穴言酒食。亦皆因有坎体。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53H 页
朱子曰。穴是陷处。柔得正需而不进。故能出于坎陷。四又是坎体之初。有出底道理。到那上六。索性陷了。又曰。坎体中多说酒食。想须有此象。
  [讼]
讼䷅。大象天与水违行。君子作事谋始。天转西北。水流东南。行之违也。天一生水。万化兆眹。物之始也。君子观行之违。知讼之所起。观物之始。知始之当谨。讼之起。由于事之不虑其始也。事谋于始。则讼何由起乎。○九二邑人三百户。九二阳刚。为险之主。故有自下讼上之象。然不克讼。归而逋。则刚变而柔。险变而顺矣。故有邑人三百户之象。邑人坤之象。坎变则为坤矣。○上九之以讼受服。与三讼而胜也。三居坎体。故有鞶带之象。盖以服饰取诸八卦。则乾为衣坤为裳。艮为冠震为履。坎为带离为佩。巽为缨。兑为簪笏钗钿之属。
  [师]
师䷆。大象民众之聚水也。容而育之坤也。○六五田坤也。禽指下坎也。坎为寇于下而患加于己。为田有禽之象。坎为兽为豕。兽之害稼者曰田豕。禽者兽之通名。○盖以昆虫求之八卦。则乾为甲虫。坤为裸虫。坎为毛虫。离为羽虫。震为鳞虫。巽为飞而走者。艮为走而飞者。兑为水而陆者。○上六大君。坤为邑国。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53L 页
而有邑国者为大君。故坤有大君之象。
  [比]
比䷇。五之禽。指上下众阴。失前禽。上之不比于五也。邑人不诫。下四阴之来比于五也。下卦坤而互亦为坤故曰邑人。
  [小畜]
小畜䷈。西郊。建安丘氏曰。自二至四。互兑属西方。故曰西郊。○后凡言西山岐山西郊。皆因卦中有兑体。○九三舆说辐。舆乾象。大有九二大车。大畜九二舆说辐。皆在乾体中坤之为舆。以其中虚而能载也。乾之为舆。以其轮圆而能转也。易之取象无方。此可见也。夫妻反目。互为离体也。○上九雨月之取象。卦无坎体。未详其义。意卦之全体。以阴畜阳。畜极则成雨。外阳内阴。犹月以阴质受日之光。五阳一阴。几于为重乾。故为月几望之象。月望则为乾象。此盖取象于卦之全体。而必于上九言之者。取其极也。尚德载妇。巽女之乘乾舆也。君子征凶。乾刚之下巽柔而不能进也。○六四血去惕出。以其出乎乾体也。卦无坎体而亦言血。别是一例。以义言之。则本义之说尽矣。以象言之。则巽鸡遇乾金。本有伤害之象。而去乎乾则为血去惕出矣。○大象懿文德小畜有二义。一则畜之小而不能大也。一则所畜者小而非大也。本义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54H 页
懿文德。言未能厚积而远施也。此言畜之小而不能大也。朱子又尝曰。小畜只是做得这些个文德。如威仪文辞之类。此言所畜者小而非大也。合二说而释之。其义乃备。而威仪文辞之德。只可小小畜之。非可以厚积而远施者。则本义一言。亦自包得二义。然而不言所畜者何事。而只言未能厚积而远施。则其意若曰所畜宜于厚积远施而力有所未能也。然矣。微与大象文君子以之义例相戾。本义终是欠上面一句语。须取后说以足之然后。其义始著矣。
  [履]
履䷉。卦之全体。上下实而中拆。前长而后短。有履之象。又乾刚为虎。兑口为履。以兑承乾。为履虎尾之象。○六三眇能视。互体离也。跛能履。居兑体也。咥人凶。兑为口也。武人为于大君。以一阴统五阳也。武人阴象。六三承乾之体。九四居上之下。故为虎尾也。
  [泰]
泰䷊。初九拔茅连茹。泰之阳长。始于复。乾之为茅。原其初之为震而言也。震为萑苇。震之一阳来复。而二阳朋来为泰。即拔茅连茹之象也。否之阴长。始于姤。初六为茅。亦原其初之为巽而言。巽亦有茅象。二卦取象之义同。但有阴阳邪正之辨耳。○上六城隍师邑。坤之象也。坤为众为邑国。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54L 页
[否]
否䷋。初六茅茹见上。○六二包承。小人吉。当否之时。小人在内而二以阴居内。阴为小。二为人位。为小人之象。二居坤体而上应九五之大人。有大人包容。小人顺承之象。小人为大人所包。而能顺承之。则为吉之道。此盖示小人以趍吉之道也。先儒言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此言非所以尽易之道也。如此爻者。岂不为小人谋者耶。易之为教。无所不包。君子有君子用。小人有小人用。易中凡言小人之事。虽若深绝。然使小人观此。有所惩畏。亦所以为小人谋。而小人之有其用也。故系辞传曰。小惩而大诫。小人之福。即此意也。且如邵子不以易数授章惇邢恕。不使之长其奸伪。助其为恶。实亦为小人谋也。邵子之深于易。此亦可见其一端矣。○九五苞桑。互体巽也。
  [同人]
同人䷌。九三伏戎于莽。戎离象。离为戈兵。莽三互为巽。巽为林莽。升其高陵三处。地上有高陵之象。三岁。西溪李氏曰。三与五隔三爻。故曰三岁不兴。惧上之攻。伏而不兴也。○九四乘其墉。墉指三。离有城郭之象。越三求二。为乘墉以窥之象。二非正应。而已又居柔。故为不克攻之象。○初九同人于门。建安丘氏曰。两户为门。阴画偶。有门之象。同人随之初九。节之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55H 页
九二皆遇偶。故谓之门。一扇为户。阳画奇。有户之象。节之初九。亦前遇奇。故谓之户。户一而门二也。
  [大有]
大有䷍。九二大车。解见小畜。
  [谦]
谦䷎。初六用涉大川。以前有坎体而言。○上六行师邑国。坤之象。
  [豫]
豫䷏。震阳加于坤土。建侯之象也。坤众附于震刚。行师之象也。又建侯震也。行师坤也。屯有震无坤。故只言建侯。不言行师。○六二言石。互为艮也。六五言疾。互为坎也。艮为山石。坎为疾病。
  [随]
随䷐。初九言门。居互艮之下也。艮为门闾。震动故谓之出。○六二系初。初为震体。则是为丈夫而反谓之小子。六三系四。四互为艮。则是为小子而反谓之丈夫何也。盖易之取象。不全取卦体。而或只取爻位之阴阳上下。初虽震体。居下则可谓之小子。四虽互艮。居上则可谓之丈夫也。其言夫妇。尤多如此。卦虽阴而爻阳则谓之夫。卦虽阳而爻阴则谓之妇。读易观象者。切不可执一拘滞而不知变通也。○上六西山。兑也。
  [蛊]
蛊䷑。大象振民。如风之动。育德。如山之静。
  [临]
临䷒。九二象未顺命。本义未详。萃彖传曰。顺天命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55L 页
也。疑此象辞亦同。而顺天音相似而倒。未天字相似而讹耶。临之二阳浸长。进临众阴。乃天运之自然。则君子体是者。岂非顺天命也耶。○复称七日。临称八月。复言阳复之期故称日。临言阴长之期故称月。日阳而月阴也。又喜阳之来复而欲其速则以日数。恶阴之浸长而欲其迟则以月数。日近而月远也。○六五大君。以君位而居坤体也。云峰胡氏曰。夫子知光大言于坤。周公爻辞。独于临之上体曰知临。五常之德。知藏于内。坤以藏之故也。
  [观]
观䷓。大象方与民。坤也。省观设教。风也。
  
[噬嗑]
噬嗑䷔。颐中有物。狱中闭人。其义与象同。故卦名噬嗑。而辞曰利用狱。○初上为颐体。中四爻为颐中。故初上不言噬。中四爻皆言噬。肤肉在外而骨在中。近齿易噬而远为难。故四爻言噬之难易。以其内外远近为别也。○初之趾震也。二之鼻。互为艮。艮为鼻。上之耳离也。坎之为耳。以其耳属肾而坎为穴也。离之为耳。以离之中虚外实。有耳之象也。○九四金矢。互为坎也。乾为金坤为土。坎得乾爻于坤体之中。为土生金之象。坎体中直而上下虚。亦为矢贯弧之象。○六五黄金。离为金而五为黄。金性善丽物而色能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56H 页
鉴形。有离之象。○云峰胡氏曰。噬而言肤腊胏肉者。取颐中有物之象。六二柔居柔。所噬象肤。六三柔居刚。所噬象腊。三至五互坎。坎有毒象。九四离为乾卦。故为乾胏。胏肉带骨者。骨因九取象。肉因四取象。腊肉肉藏骨。柔中有刚。六三柔居刚。故所噬如之。乾胏骨连肉。刚中有柔。九四刚居柔。故所噬如之。六五乾因五取象。肉因六取象。○卦有狱之象。校是拘人者。故初上为校。
  [贲]
贲䷕。咸艮下体皆非震。而咸初言拇。艮初言趾者。以其全卦之体。皆取人象。而拇与趾。皆在下者也。是虽无震体。其所取象亦切矣。若此卦及大壮夬。既无震体。又非人象。而初皆言趾者。只取其阳在下而动者耳。卦中又无兑体。而六二言须。亦初之例也。易之取象不一。盖如此矣。○六四白马。互为坎也。六五丘园。艮之象也。束帛离之象也。布帛成章。有离明之象。五以柔中为贲之主。而二以文明之德相应。则有束帛来贲之象。
  [剥]
剥䷖。节斋蔡氏曰。床者上实下虚。故取以象剥。○剥之卦体。有贯鱼之象。而五为最上。故于五言之。临川吴氏曰。五统群阴。如后统众妾。众阴戴阳。如后以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56L 页
众妾进御于王而获宠爱之象。平庵项氏曰。六五君位。五为王后。与君同处。四为夫人。佐后者也。三为九嫔。以主九御。下卦之长也。二为世妇。初为御妾。○上九。临川吴氏曰。五阳皆剥。一阳在上。如木之果实皆落。独一硕大之果。不为人食。而犹在木末。君子谓一阳。坤为舆。五阴乘载一阳。如人之在车上。一阳下覆五阴。有庐之象。奇变为偶。则如庐之破坏。
  [复]
复䷗。卦于阳之始生。谓之复。复者返也。返者返乎本也。阴之始生。谓之姤。姤者遇也。遇者非所期也。阳言其固有而喜其来之返本。阴若其本无而恶其至之不期。圣人扶抑之意微矣。○上六行师国君。坤之象也。终败以凶。复之迷也。○大象震为大涂。坤为邑国。则有国中通衢之象。雷在地中。动而未出。则有闭关不行之象。○乾之初曰。潜龙勿用。护其微也。复之初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喜其速也。坤之初曰。履霜坚冰至。忧其盛也。姤之初曰。系于金柅。羸豕孚踯躅。防其进也。圣人致谨于阴阳淑慝之分。而因象晓人之意。可谓至矣。○朱子曰。一阳方动。万物未生。未有声臭气味之可闻可见。所谓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也。又曰。天心无改移。年年岁岁是如此。月月日日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57H 页
是如此。
  [无妄]
无妄䷘。大象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子思天命之性。孟子性善之说。皆本于此。天与之者命也。物受之则性也。天所与物所受。只是一个无妄。则夫岂有不善者哉。○六三言牛。九五言疾。而卦无坤离坎体。未详其取象。意三本坤体。坤为牛。所谓或系之牛也。坤变为震。震为大涂。是为邑人失牛。行人得牛之象也。坤为邑。变震之动。是谓邑人灾也。坤变为震。非三之为。而三居震极。反受其灾。则是谓无妄之灾也。九五重刚。承乘皆刚。有疾之象也。然当无妄之时。而有中正之德。则是谓无妄之疾而勿药自愈矣。
  [大畜]
大畜䷙。九二舆说輹。解见小畜。○九三良马。乾之象。○六四童牛。六五豮豕。取象之义未详。然牛豕初二之刚也。牿豮四五之为也。四应于初。而初阳未进。则为牿童牛之象。五应于二。而二阳已进。则为豮豕牙之象。牛之角豕之牙。皆刚而害物。故以象爻刚。只取爻象。不取卦象。易中盖多此例矣。○上九天衢。艮为径路。而在乾体之上。为天衢。上为天衢。三为良马。而三上相应。为马驰天衢之象。
  [颐]
颐䷚。初九。进斋徐氏曰。颐二体合。似乎离体之中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57L 页
虚。离为龟。惟虚故灵。故曰灵龟。○六四。南轩张氏曰。艮有虎象。○六五不可涉川。五居艮体。而与二为应。皆互为坤。坤陆艮山。皆非涉川之象。○上九利涉大川。上与三应。而上为艮主。三居震体。木动于下。而阳止于上。则为利涉之象。
  [大过]
大过䷛。卦之全体。阳刚在中。上下阴柔为木之象。阳过而老。阴少而弱。为枯木之象。二在下。为生根之象。五在上。为生华之象。老木生根。生意复续。所以有生育之功。枯树生华。凋落不久。所以无生育之象。○初六。中溪张氏曰。茅柔物也。巽为白。○九二枯杨。云峰胡氏曰。巽为木兑为泽。杨近泽之木。故以取象。枯杨大过象。稊初在下象。○蓝田吕氏曰。九二在初六之上。老于初六。故曰女妻。女未嫁者也。九五在上六之下。少于上六。故曰士夫。士未娶者也。○上六灭顶。泽灭木也。○二以初为稊。五以上为华。三四居中。远于初上。故只为栋象。
  [坎]
坎䷜。坎之一卦取象甚多。曰心。取其卦体中实也。曰窞。取其卦德险陷也。曰樽酒。取其坎为水也。曰簋曰缶曰牖。取其体自二至五。中虚外实。有器皿窗牖之象。曰徽纆。取水之象。曰丛棘。说卦坎为木之坚多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58H 页
心。荀九家坎为丛棘。○坎之中爻。阳之根于阴也。离之中爻。阴之根于阳也。二卦相对。可见其阴阳二气分立而对峙。互藏而流行也。河图先天太极之图。其妙皆不外是矣。○大象德行勉诸己。如水之必往。教事及于人。如水之润物。常者不息之谓。习者继续之谓。如川流不息。接续无间之象也。
  [离]
离䷝。坤之为牛。不别牝牡。盖只取其顺也。离之为牝牛。既因其顺而又取其虚中丽物。有孕育之象。双湖胡氏曰。文王于坤取牝马象。于离取牝牛象。固自不同也。后之言象者。但见说卦乾为马坤为牛。于是坤之马。反欲求之乾。离之牛。反欲求之坤。未免胶泥而不通。岂知夫子于说卦取象。又自有所见。本不必尽同于先圣。岂可以夫子之象。为文王周公之象哉。胡氏此论。可谓读易观象者之法矣。○初九履错。离虚中而丽于物。初又居下。有履之象。
  [咸]
咸䷞。咸艮二卦。皆取人象。而咸象人面。故初言拇而上言颊舌。拇向前而口在面也。艮象人背。故初言趾而五言辅。趾在后而辅后见也。
  [恒]
恒䷟。大象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震巽皆木。巽根入于下。震干立于上。物之有恒。莫如木也。君子所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58L 页
以观木之植而立不易方也。○九四田无禽。离为田猎。故卦凡言田狩。皆因卦有离体。此卦无离体而亦言田何也。他卦言田。皆有获。此卦言田。独无禽。此其所以有异耶。四居震体。是为离之上拆。则网之有缺也。初为四应。而为二三所隔。则禽之不至也。此其为田无禽者耶。○恒益两卦。其象同是风雷。而大象之辞。或取于风雷。或取于木何也。各取于其卦名也。迁善改过。益之大也。立不易方。恒之至也。同是风雷之成卦。而卦之取名不同。何也。风自外而入。雷自内而动。风雷相助。益之义也。三阳在中。为干之实。一阴在下。为根之入。二阴在上。为枝叶之敷。而木植不拔。恒之义也。
  [遁]
遁䷠。大象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远小人。恶艮阴之浸长也。不恶而严。体乾刚之临下也。○六二黄牛之革未详。意六二以阴居阴。柔顺固守。有似乎革。盖其取象之意。只在于革之柔韧坚固。而不必在于黄牛也。
  [大壮]
大壮䷡。九四大舆。四互为乾也。○六五丧羊。羊性刚躁好牴触。壮于进者也。六五以柔居中。不能牴触。失其壮也。在羊则为失其所以为羊者矣。故曰丧羊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59H 页
于易。○颐损益之为龟。以其卦体似离也。大壮之为羊。以其卦体似兑也。此易中取象之一例也。○大象非礼不履。礼是乾之健也。履是震之动也。震为足履之象。
  [晋]
晋䷢。云峰胡氏曰。彖言侯者三。屯豫建侯震也。晋康侯坤也。坤有土有民有安之象。锡马蕃庶。坤为牝马为众之象。昼日三接。离为日为中虚之象。○云峰胡氏曰。艮为鼠。晋互体艮。艮上一阳故称鼫鼠。
  [明夷]
明夷䷣。大象莅众用晦而明。莅众。内离明而外坤众也。用晦而明。上坤地而下离日也。○初九。云峰胡氏曰。飞离鸟象。○六二马壮。互为坎也。九三南狩。离为田狩也。○云峰胡氏曰。腹坤象。坤偶有门象。○四互为震。震为大涂。进于涂则出门庭矣。○云峰胡氏曰。明夷取手足心腹为象。初二为股。三四为心腹。五上为首。○三言得首。指上六为首也。○大象晋之自昭明德。用明于己也。明夷之用晦而明。用明于人也。治己则不厌其明。而莅众则有时而当晦。用晦所以为明也。
  [家人]
家人䷤。大象言有物而行有恒。火炽则风生。言出则躬行。言之宣。火之扬也。行之进。风之动也。物实物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59L 页
也。言易于虚诞。故欲其有物。行难于持守。故欲其有恒。君子观火之明。则知言之当有物。观木之植。则知行之当有恒。○六二在中馈。云峰胡氏曰。居下卦之中。故曰在中。互为坎。故有饮食之象。○六四富家。云峰胡氏曰。小畜九五称富。泰六四称不富。阳实而阴虚也。家人六四阴也而称富。阳主义阴主利也。
  [睽]
睽䷥。卦中互为既济。为睽中有合之象。故六爻皆言先睽后合之义。○六三舆曳牛掣。二互为离。四居离体。离为牛。离之虚中。亦有舆之象。二在三后则为舆曳之象。四在二前则为牛掣之象。○上九见豕载鬼遇雨。皆指三而言。三互为坎。坎为豕为鬼为雨。张弧。自上之为离而言。离为兵戈。离之虚中。又有弯弧之象。○初九丧马。指四而言。四互为坎马。四非正应。故有丧马之象。然以同德相应。故有勿逐自复之象。见恶人无咎。人必见恶人然后。有所畏戒耻恶。而能与正人合矣。初之所谓恶人。即三之不中不正。当睽之时。以其柔说。欲为间于四之应初者也。○大象每事而同则阿世之行也。每事而异则拂人之性矣。故君子可同而同。可异而异。
  [蹇]
蹇䷦。蒙之水在山下。出而无碍。故君子以之果行。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60H 页
蹇之水在山上。流而反下。故君子以之反身。反身。水之润下也。修德。山之蓄聚也。
  [解]
解䷧。九二言田。二互为离。离为畋猎。获狐。坎为狐也。三狐。重坎三阴也。黄矢。亦坎之象也。○六三致寇。三在坎体。而阴柔不中正。则为自致之寇矣。○上六射隼。隼鸷鸟。能搏物震击之象也。射之者。九二之得黄矢也。
  [损]
损䷨。损损下卦之阳。益上卦之阴。则是自泰而趍否也。益损上卦之阳。益下卦之阴。则是由否而为泰也。此损益之所由分也。○二簋。取上卦艮内互震之象也。艮覆震仰。有簠簋筐篚之象。○大象。朱子曰。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六五十朋之龟。朱子曰。易象自是一法。如离为龟。则损益二卦。皆说龟。此类甚多。汪彦章说离为龟。故卦言龟处。皆有离象。如颐之灵龟。损益十朋之龟。以其卦虽无离。而通体似离也。
  [益]
益䷩。益之二。即损之五。故二卦爻辞皆同。然彼以受下之益而言。此以受上之益而言。故损五不言王用享帝。而益二独言之。○六三凶事之益。以上九而言。三与上为应。而上九过刚。不中不正。其所以应之者。皆非道。三因是而警戒震动。增益其所不能。则所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60L 页
谓凶事之益也。诗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者。政谓是尔。○六四迁国。四互为坤。而居震体之上。为迁国之象。下应初九之阳刚。则为得所依之象。○大象。朱子曰。迁善如风之速。改过如雷之猛。
  [夬]
夬䷪。大象居德则忌。本义未详。窃意泽上于天。有溃决之势。君子以之。只可施禄及下。至于居德则忌其如此。盖居德贵于凝聚定静。故忌其溃决也。○九二暮夜有戎。九三独行遇雨。皆指上而言。上之阴邪。于二非为应。而兑属酉则为暮夜之戎。于三独为应。而兑为泽则为独遇之雨。二刚中。故有惕号勿恤之象。三不中。故有若濡有愠之吝。○九四牵羊闻言。兑之象也。○上六无号。号者兑之口也。无者阴之穷也。
  [姤]
姤䷫。初六羸豕。豕阴物而蹄偶。初阴之象也。九二包鱼。亦指初而言。鱼亦阴物而尾分两角。亦初阴之象也。如乾之为马坤之为牛。固取健顺之德也。而马蹄奇而圆。牛蹄偶而方者。亦未尝不取象于其形。盖万物之生于两间者。内自性情。外至声色貌象。无一不禀于阴阳故也。○九五乾体而取象于木者。说卦乾为木果。则木之高大坚实者。亦可拟于乾耶。○初六。云峰胡氏曰。巽为绳。有系之象。○金柅止车之物。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61H 页
指二而言。二互为乾。乾为车也。○豕阴物云云。中溪张氏曰。初六取象非一。于本爻观之则曰豕。于二四观之则曰鱼。于九五观之则曰瓜。大抵皆取阴物而在下之象。
  [萃]
萃䷬。用大牲吉。言萃有祭享之义。而坤兑牛羊具。故曰用大牲。
  [升]
升䷭。六四岐山。四互为兑也。○六五升阶。坤有阶象。下互震兑为东西。故有升阶之象。○大象干云之木。始于毫芒。配天之德。本于积累。○朱子曰。升南征吉。巽坤二卦。拱得个南。如看命人虚拱底说话。
  
[困]
困䷮。困字为泽中生木之象。泽无水故生木。自泽而言。则无水为困。自木而言。则生在泽中为困。是故以两象言之。则坎水下漏而兑泽上枯。为泽无水之象。以卦之全体言之。则上一爻为泽口。下二爻为泽底。而巽木居其间。为泽中生木之象。故大象以泽无水为困。爻辞多以草木言困。○初六株木幽谷。坎于木为坚多心。又坎为栋为穴。臀。泽底也。困于株木。泽底无水而生木也。三岁不觌。初方困于下。隔于二而不能往应于四。已与应与间为三位。故曰三岁不觌。刚柔相应。邪不胜正。终必有相合之时。故只言三岁。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61L 页
○九二酒食坎也。○六三石兑也。兑为金。石亦金类也。蒺藜坎也。○九四金车。指二坎为金为轮。易言金凡五。蒙之金夫。噬嗑之金矢黄金。鼎之金铉与此卦之金车。皆于坎离之体言之。他卦无坎离者。不言金。坎离之为金。信矣夫。○六二利用享祀。九五利用祭祀。皆以刚中诚实而言。然二以下之享上而言。五以上之福下而言。其位不同也。○上六困于葛藟臲卼。以其处于巽木之上也。○尚口乃穷。吴园张氏曰。兑为口。在上故曰尚口乃穷。
  [井]
井䷯。进斋徐氏曰。以卦体言。初柔为泉眼。二三刚为泉石。四柔为井中空处。五刚为泉实已汲。将出井也。上柔为井空处。有全井象。○繘。巽为绳。有繘之象。九二瓮敝漏。在巽体。巽亦有羸瓶之象。○建安丘氏曰。井卦六爻合而观之。一井也。泉井实也。先儒以三阳为泉。三阴为井。阳实阴虚之象。曰射曰渫曰洌。非泉之象乎。曰泥曰甃曰收。非井之象乎。二之射。始达之泉也。三之渫。已洁之泉也。五之洌。可食之泉也。初之泥。方掘之井也。四之甃。已修之井也。上之水。出汲之井也。初二皆在井下。不见于用。故初为泥而二为谷。三四皆在井中。将见于用。故三为渫而四为甃。五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62H 页
上皆在井上。已见于用。故五言食而上言收矣。○九二井射瓮。二之阳而实也。谷鲋漏。初之阴而虚也。以二之实。乘初之虚。则其象为井之有傍谷水之下射鲋。瓮之敝漏其底也。皆井水下泄之象也。
  [革]
革䷰。彖象固皆以水火相息为革。然金火相遇。亦为革。故卦有风炉之象。○朱子曰。郑东卿解革卦。以为风炉。亦解得好。初爻为炉底。二爻为炉眼。三四五爻是炉腰。上爻是炉口。○初九。中溪张氏曰。革下卦离黄牛象。初刚在外为革。○九三。云峰胡氏曰。革言三就。兑为口。有言象。第三爻有三就象。○九四。云峰胡氏曰。九四改命。爻在离火兑泽之交。夏令改而为秋令之时乎。○九五上六。云峰胡氏曰。虎豹皆兑象。
  [鼎]
鼎䷱。大象正位。如鼎器之定。凝命。如鼎实之聚。○巽而耳目聪明。离之为目。兼有耳象。○初六鼎颠趾。卦名鼎。既取卦之全体。有鼎象。则爻之言趾言耳。又是取鼎象之有上下。其为趾为耳。不必更求之于卦体。若又以卦体言。则初之趾。巽下坼也。五之耳。离中虚也。○九三鼎耳方雨。三居鼎腹。卦无坎体而言耳言雨。未详其义。疑三之言耳。革雉膏方雨。皆指六五。犹四之言折足。指初六也。离有耳象有雉象。而五为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62L 页
离之主。故五为耳与雉。三越五而应上。是为有耳而革。有雉而不食。是为其行塞也。然守正久则必通而和。故曰方雨亏悔。阴阳和而成雨。三与五以阴阳相和。为方雨之象。三变为坎。五互为兑。亦得雨之象。卦爻遇变为用。故亦有取象于所变之卦者。此又易中取象之一例也。○九四折足覆餗。四与初应。而折足。初之阴柔不胜任也。覆餗。四之不中。失其实也。象曰信何如也。信谓实也。○程子曰。以全体言之。则下植为足。中实为腹。受物在中之象。对峙于上者耳也。横亘乎上者铉也。以二体言之。则中虚在上。下有足以承之。亦鼎象也。
  [震]
震䷲。六二亿丧贝。本义未详。六五亿无丧。象曰大无丧。则此亿丧贝。恐亦是大丧贝之义也。九陵七日。本义又未详。云峰胡氏曰。互艮有陵象。九即初九。跻于九陵。二进在初之上也。七日得。既济六二占同。皆于六二言之者。自二至上。又自上而二七数。二中正故始虽失之。终复得之。胡说虽通。然易之取象如此等处。义不甚明。而解涉牵强。故本义不释。或称未详。○初四为震之主。而初则以阳居阳。处震之初。故能极其震而有虩虩之象。四则以阳居阴。互为艮止。故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63H 页
不能极其震而有遂泥之象。二近于初。故有丧贝之象。三远于初。故有苏苏之象。五虽近于四。四不能震。故无所丧。上居震极。故虽有索索矍矍之象。然既远于初之震。故又有不于躬于其邻之象。婚媾有言。震于邻而害及于己也。
  [艮]
艮䷳。艮其背行其庭。卦体有人背立之象。又有门庭之象。止于背。故有不获其身。不见其人之象。○三上为艮之主。而上则以阳居阴而处止之极。故能极其止而有敦艮之象。三则以阳居阳。互为震动。故不能极其止而有厉熏心之象。四五系于上之敦吉。故四无咎五悔亡。初二系于三之危熏。故初有利贞之戒。二有不极之象。然初远则能无咎。不如二之不快矣。○中溪张氏曰。诸卦惟咸与艮。以身取象。近取诸身者也。云峰胡氏曰。咸言人前。艮言人背。○六四。杨氏曰。爻曰身。象曰躬。身者伸。躬者屈也。屈伸在我而不在物。以六居四。屈而不伸。止而不行。此君子知出处之大义也。
  [渐]
渐䷴。大象居德。山之止也。善俗。风之动也。○他卦爻辞之言物。如剥之床。小过之飞鸟。皆以卦体有床与飞鸟之象。此卦六爻言鸿。非卦有鸿象。以鸿之往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63L 页
来随时。行列有序。皆有合乎渐之义也。○九三。卦以少男从长女。所谓老妇士夫也。三又无正应。故有不复不育之象。卦内止外巽。三又以刚为止之主。巽自外入。有寇之象。三以重刚止之。外巽顺而不能入。有利御寇之象。所谓顺相保也。○云峰胡氏曰。二至四互坎。故初有水涯之象。艮少男故有小子之象。或曰。鸿之飞。长在前而幼在后。幼者惟恐失其群。故危之而号呼。长者缓飞以俟之。故为小子厉。有言之象。六二艮为石。故有磐象。互坎有饮食之象。六四巽为木。而处艮山之上九三之前。三以一阳画横于下。有桷之象。鸿之掌不能握木。或得平柯处之则亦安矣。故无咎。○九五言陵。上九言逵。自三以下。皆在艮体之内。故曰干曰磐曰陆。皆不离于山之下。自四以上。皆在艮体之上。故曰木曰陵曰逵。皆在山之上矣。木是山上之木。陵是山之高处。逵则又绝于山而入于云中矣。四居巽之初。故只为木。上居巽之极。故为乘风而入于天矣。
  [归妹]
归妹䷵。初九跛能履。兑有履象也。九二眇能视。互为离也。六五月几望。五互为坎。而在兑体之上。兑为上弦。过之则几望矣。○上六。云峰胡氏曰。震有虚筐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64H 页
象。兑羊象。上与三皆阴虚无应。故有承筐无实。刲羊无血之象。○咸以少女配少男。恒以长女配长男。得其配耦。有齐体之美。夫妇之正也。其合之正。故其情为相感。其道为有恒。二卦大象之辞。所以无戒也。归妹以少女从长男。非其匹耦。盖侄娣妾媵之类也。国之乱德。家之败道。每由于妾媵。故大象戒之。其指深哉。
  [礼]
礼䷶。木在火上有二卦。巽木上覆。离火下伏。为家中有人之象。震木蔽上。离日隐下。为礼蔀见斗之象。巽为木之高。震为木之蕃。故其象不同。○九三折其右肱未详。进斋徐氏曰。三与上应。上柔暗极甚。右肱谓上也。前谓右。右肱人之所用而最便者。三欲用上之切。如右肱也。上暗益甚。失其所应。如折右肱。无所赖矣。按震本为足。此谓之肱者。取其在上而动之义耶。三画卦。一阳动于二阴之下者为足。则六画卦。震体动于一卦之上者。亦当为肱矣。
  [旅]
旅䷷。六二九三童仆。艮为少男也。三之焚次逼。离火也。遇焚见丧。上无应与而过刚不中也。○六五柔顺文明。旅而有此德者。为射雉之象。而以阴居阳。所处不正。少欠刚正之德。则又为亡矢之象。然又能得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64L 页
中。则为所丧不多。而终有誉命之象。○上九鸟焚丧牛。亦皆离之象。鸟焚其巢。刚而取患也。丧牛于易。失其顺道也。先笑。居上而骄也。后咷。焚丧而凶也。盖旅之为道。贵乎巽顺。故二五中顺而吉。三上过刚而凶。斯可见矣。○九四得其资斧。双湖胡氏曰。斧则离为兵象。亦互兑金。在巽木上象。离兑在四上。所以得也。巽上九丧其资斧。亦有离兑巽木象。然皆在上爻之下。所以丧也。合两卦论取象。甚明。
  [巽]
巽䷸。六四田获。互为离体也。三品。初二三也。初为已应。以充宾厨。二应君位。以充君庖。三应上爻。以充乾豆。上爻宗庙之位。而乾豆祭祀之用也。○九二巽在床下。巽有床象。史巫。二五相应。而二互为兑。兑为巫。五互为离。离为史。二巫五史杂然并用。纷若之象。盖言道达诚意。不一道也。○上九资斧。云峰胡氏曰。离为戈兵。旅九四本离体。故得资斧。巽上九在互离之外。故为丧资斧。
  [兑]
兑䷹。朱子曰。坎为川兑为泽。坎下一画闭合时。便成兑卦。便是川壅为泽之象。○兑三画卦上虚有口象。又兑字口在中。上下从八。须也。合而有口象。
  [涣]
涣䷺。初六马壮。坎为马也。九二奔机。互为震木也。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65H 页
○六四涣有丘。九五涣王居。互为艮体。艮为山为门阙。涣汗大号。巽为号令也。○上九涣其血。远乎坎也。
  [节]
节䷻。初九户庭。六二门庭。三四五互为艮。艮为门闾。则初二当为庭。初在二内则为户庭。二在初外则为门庭。○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本义此无咎。与诸爻异。言无所归咎也。本义此解可疑。不节之嗟。为能无咎义。与离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萃上赍咨涕洟。无咎同。不应诸爻无咎皆同而此爻独异也。象曰又谁咎也。义与同人初九象出门同人。又谁咎也同。亦非无所归咎之谓也。解六三象自我致戎。又谁咎也。虽是无所归咎之义。此则爻辞无无咎。非解无咎之义者。自当为别义。
  [中孚]
中孚䷼。豚鱼涉川。本义言以卦象言。则卦固有豚鱼之象。兑为羊。豚亦羊类。姤初以鱼言。则巽亦有鱼象。又卦之全体中虚外实。有外具血气。内含知觉之象。必言豚鱼者。以信之及物。至于豚鱼而后为至也。盖血气含生之类。豚鱼最为无知故也。○九二鸣鹤。荀九家震为鹄。鹤亦鹄类。○六四月几望。卦体内阴外阳。有月以阴质受日为光之象。在兑上则既望矣。马匹亡。四互为震马。四为马而初其匹也。四绝初而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65L 页
比五。则为马匹亡也。○朱子曰。郑东卿说易。亦有好处。如说中孚有卵之象。小过有飞鸟之象。孚字从爪从子。如鸟以爪抱卵也。中孚之象。以卦言之。四阳居外。二阴居内。外实中虚。有卵之象。○云峰胡氏曰。羽虫之孚。刚壳于外。其质虽实。温柔于内。其气则虚。雌伏呼啄。不违其自然之期。信之最可必者也。
  [小过]
小过䷽。六五西郊。五互为兑也。五居震体。有公侯之象。二在艮山。为岩穴之象。君臣虽相得。而才具俱柔弱。不能济大事。犹密云自西。以阴育阴而不能成雨也。○朱子曰。中间二画鸟腹。上下四阴鸟翼。云峰胡氏曰。鸟之飞在翼。故初上言飞。平庵项氏曰。初在艮下。宜止而反飞。以飞致凶。故曰飞鸟以凶。上居震极。其飞已高。动而成离。则丽于网罟。故曰飞鸟离之凶。○朱子曰。中孚有卵之象。小过有鸟之象。鸟出乎卵。此小过所以次中孚也。
  [既济]
既济䷾。初九曳轮。九居离体。离有轮象。坎之为轮。轴之实而贯轮也。离之为轮。轮之虚而受轴也。○六二丧茀。指五而言。二为舆而五为茀也。皆取象于坎离也。○九五杀牛。五互为离也。○大象事之既成。必有毁者至。故君子观象。居安而思危。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66H 页
[未济]
未济䷿。小狐汔济。濡其尾。坎为狐。狐尾大。涉水濡其尾则不能济。故狐之涉水。必卷其尾。在背上。○易之消长进退吉凶相禅之理。最于否泰损益既济未济之卦。可见矣。泰极则否。否极则泰。故泰之上六复隍。而否之上九倾否。损之过而益。益之过而损。故损之上九不损而益。益之上九莫益而击。有济则必有未济者。有未济则必有济者。故既济之中互未济。未济之中互既济。君子于此。可不知所畏而谨之哉。○既济三未济四。皆言伐鬼方三年。伐者。离之为戈兵也。鬼方。坎之为寇盗也。三年。以坎三爻而言也。○上九饮酒濡首。上居互坎之上。坎为酒。上为首。有饮酒濡首之象。
韩氏妇训(并序)
 家之兴丧。系于妇人之行。妇人之行邪正。由于教之有无。然则其教之正而不使入于邪者。可不汲汲焉尔乎。然而世乏长虑人。多狃恩忽焉。不复知以教妇人者为急。则末世齐家之难。盖莫不坐于此也。余窃叹焉。尝欲著小文字。极论天理人情之所同然而必不可已者。救其心术之蔽。指其企勉之方。以为一家妇人之训。而因循久未就也。一日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66L 页
舍妹李氏妇以小册子授余曰。请书圣贤格言以教之。余谓圣贤格言。具载方册。而其尤切于妇人之身及有家日用之常者。又莫详于朱文公小学书,栗谷先生击蒙编。妹若遍学而悉诵之。可以尽其博而识其要矣。何待于余之复事抄选而徒犯不韪之罪。贻叠床之讥哉。虽然。余之所有志于宿昔者。则不可不令妹一知之。遂即下笔略述妇人事亲奉先事夫教子接兄弟御家众之意。揔以为十一章。名曰韩氏妇训。其所论说。特详于立诚祛惑之方。而略于事为节目之间。盖要为末俗沉痼之顶门一针。而不敢复赘于圣贤格言已具之外也。苟能因此得其良心本然之发。而复进之以小学击蒙等书。一遵成规。谨于事为节目之间。则其于为妇之道。庶几无遗矣。若或以为道止于此而不复求进于他书。则是虽得其良心之发。而不知所以措诸事矣。斯亦无贵乎得其心。而非余所以撰述是书之意也。仍窃念亲为五伦之首。而孝为百行之源。故人苟有向亲诚孝之心。则其他可举而推之。而如不有是心。则他亦不足观也已。故余于此书。终始以事亲奉先者言之。庶几使观者知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67H 页
事亲之为本而终始体念于斯也。既以示之妹。余亦因以自警。而又将广之一家。垂之子孙。如得免为覆瓿之故纸而谨守之。则实吾家百世之幸也。壬辰五月。德昭书。
  统说章第一
天生斯民。其伦有五。人未有能外此而为人者也。一曰父子有亲。父子之间。亲爱之而已矣。二曰君臣有义。君臣之际。去就从违。一于义而已矣。三曰夫妇有别。谓各夫其夫。各妻其妻。不相混杂。而亦必相敬如宾。不相亵狎也。四曰长幼有序。谓弟不敢耦于兄。少不敢加于长。顺而有序也。五曰朋友有信。谓交际之间。一以诚信而不相欺负也。在家则主仆为君臣之义。而在妇人则敬接宾客。使其家长无愧于交际。是亦为朋友之信者也。此其无适而非五者。而人不可以离此而为道也。盖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禽兽无此而人独有此也。人而于此五者。一有悖焉。则是虽具人之形。即便与禽兽无别矣。然则人与禽兽之间。将孰从而孰违耶。
  事父母舅姑章第二
栗谷先生曰。人莫不知亲之当孝。而孝者甚鲜。由不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67L 页
深知父母之恩故也。盖人子之有其身。自性命血肉。至于毛发之细。皆亲之所遗也。自怀妊襁褓。至于成长之极。皆亲之所赐也。则父母之恩。果如何哉。凡人或赐之一器之饭一匹之帛。尚皆知感其恩而思所以报之。况我身体之遗之者乎。诗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为人子者。其可昧父母之恩而不思所以报之者乎。此古之孝子。所以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而无所不用其诚者也。妇人以夫为天。而舅姑实生育我所天。则其恩之罔极。又岂与生我者有间乎。末世人心既薄。而妇人之性。又多偏塞。故于舅姑。全不知有罔极之恩。比之于寻常老人。而不思所以竭力尽诚。以报其恩者。可胜寒心哉。虽甚偏塞之妇人。莫不知爱其夫。苟能即其爱夫之心。思其生育其夫之恩。则自然有向舅姑之诚矣。且观世人姑妇之间。多失其慈孝之心。此皆为妇者不识舅姑慈爱之心故也。盖慈爱之心。禽兽亦皆有之。人虽至顽暴者。莫不知爱其子也。爱之笃故期之深。期之深故教之勤。而教之不从。则加之以责罚。此固人情天理之自然。不容已者也。责罚之施。虽或有过者。而其本心则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68H 页
出于慈爱之笃。岂有他哉。为子者乃或反以责罚为怨而不知其为慈己之至笃也。则何其迷惑之甚哉。在路人则未尝加之以此。而在子则加之。岂其爱子之心。反下于路人哉。惟其在路人。则其善恶愚智。利害休戚。不关于己。故不加。乃疏之也。在子则其善恶愚智。利害休戚。至切于心。故加之。乃亲之也。若父母而不教其子。教之不从而不加以责罚者。是无人情天理也。是至不慈者也。父母之慈爱。于此庶可知矣。父母之爱子。若是其至笃也。故凡子之所有。虽犬马车服之类。莫不爱惜。况于其为子之妻而终身仰望于子之身者哉。爱子之笃。故亦爱妇之笃。而其施以教训责罚者。亦同于子而不以嫌焉。其事虽或有过者。其心实自爱子者而推之耳。为妇者既视其舅姑。不比于生我之父母。故以此反度舅姑之心。疑其教训责罚。不出于慈爱而出于督过。怀忿蓄怼。愈肆悖逆。遂使其夫有惑而失其孝。舅姑有激而损其慈。一室勃溪。伤伦贼恩。此皆妇之罪也。虽其斥黜。可胜赎哉。罗仲素先生有言曰。天下无不是底父母。非谓其父母平生行事无不是也。谓其施于子者无不是也。非谓其施于子者事无不是也。谓其设心无不是也。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68L 页
其心既无不是。则事之或过。安可复计乎。为子妇者。苟能深知罗氏此言之真不我欺。则其向父母舅姑之心自切。而喜不忘惧无怨者。有不能已者矣。
  事家长章第三
妇人平生荣辱休戚。只系于其夫之贤不肖。其夫苟贤也。而宗族称之。乡党推之。一国天下慕之。而身享其尊荣。则为其妇者。岂不与有荣也。其夫苟不肖也。而宗族恶之。乡党贱之。一国天下弃之。而身陷于污辱。则为其妇者。亦岂不同其辱哉。男子中人以下。莫不为妇人所移。而贤不肖之间。荣辱之判如此焉。则为妇而导其夫者。其可以善乎。抑可以恶乎。其于利害之分。辨之不难矣。然而世之妇人。多不思此。只以妖媚固宠为能事。服食供奉为尽道。而不复以辅善救过为意。一言之忤己也。则虽在舅姑。必怀怨望。一利之婴怀也。则虽在兄弟。不惮争竞。而巧言诬说。左右怂恿。利害祸福。日夜诱䝱。使其夫耳熟心稔。沈浸罔觉入其邪说。丧其本心。上以忘孝于父母。下以失和于兄弟。而得罪于一家。得罪于乡邦。得罪于天下万世。而为天地间一弃人。则未知于渠妇人之身。有何光荣。有何乐利乎。是不过使其身为恶人之妇。不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69H 页
足比数于恒人。而人之观于外者。亦必知其内助之不正。而唾骂及之矣。然则彼为丈夫。不能化妇人。而反见化于妇人者。固可哀哉。而以妇人而化其夫不善者。其罪又可胜诛哉。噫嘻痛哉。其亦不思而已矣。是以妇人之贤者。必一心思辅其夫之善行。思贻其夫之令名。过则救之。善则导之。将顺其美。禁闭其邪。苟可以益其夫之善行也。则事虽至难。必果为之。苟可以损其夫之令名也。则事虽至细。必不果为。一举足而不敢忘其夫。一出言而不敢忘其夫。夙夜敬恭。惟或遗家长之羞是惧。使其夫为贤丈夫。而使其身为贤妇人。则斯可谓能妇矣。斯可谓尽妇道矣。凡为人妇者。可不以是为法哉。
  接兄弟娣娰章第四
人家兄弟。其初无不相爱。其终多有不义者。皆缘娶妇入门。异姓相聚。而娣娰之间。情疏势逼。情疏故不知相爱。势逼故专务相胜。以不爱之情。挟务胜之志。则其所相加者。岂复有所顾藉哉。是以争长竞短。忮善侮弱。造言飞语胥兴。谗谤从微至著。遂成嫌隙。以其嫌隙之人。裁其兄弟之恩。故为兄弟者。各私所爱。各溺所闻。不复究察其源。不知遏塞其流。而夫妇相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69L 页
右。兄弟交恶。分门割户。患若贼雠。此皆妇人之所为也。世间男子刚肠者几人。能不为妇人所惑乎。此其阋墙之行。多闻于世也。噫。兄弟本是一气所分。喘息呼吸。气脉相连。吉凶祸福。休戚相关。则人于兄弟。其可不相和乎。兄弟和则家道隆。家道隆则妇人亦能同享其福矣。兄弟乖则家道丧。家道丧则妇人安得独蒙其利乎。妇人之荣辱。系于家道之隆丧。家道之隆丧。系于兄弟之和乖。而兄弟之和乖。又系于妇人之相爱与不爱者。则妇人之相爱。非适爱人也。乃所以自爱也。然而未有能相爱者。岂惟情疏而已。实亦不思故也。苟能觉此而欲其相爱。其道在乎不相学而已也。人情大抵患在相学。苟要相学而不知止焉。则辗转层加。节次挨去。终至于不可说矣。兄弟娣娰之间。苟要不相学。则更何有难事乎。彼虽有慢于我。我则不学。致其敬而已。彼虽无恩于我。我则不学。笃其爱而已。彼虽不报于我。我则不学。不辍施之而已。积以诚意。惟务感回。则虽甚无良者。终必见化于我矣。娣娰既睦。兄弟相和。则家道隆而吾身亦有荣矣。我一屈己为此。而所就若是其盛。则其屈于一时者。何足恤乎。而其屈也。乃天理人事之所当然而至善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70H 页
者。则又岂真为屈哉。诗曰。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张子释之曰。兄弟宜相好。不要相学。娣娰之间。尤宜以此相勉也。
  教子妇章第五
人之善恶。皆由于其初之所习。习之善恶。又由于其导之如何。故教子当于童幼之时。而教之童幼。专在于母。盖童子自其稍有知识。已先听母之所言。而视母之所为。故童子之所学。莫先于其母。而幼之所习。便与性成。至长不忘矣。世之妇人。多不以教子为己之责。而一以慈爱为主。过则掩之。争则右之。纵其佚欲。长其骄险。恶言不惮使闻之。邪行不惮使见之。幼而习恶。长而不可教。此皆母之过也。余观自古圣贤之成德。多由于其母之贤。孟母之三迁。程母之教不少假。尤其善者也。后世为人母者。可不以是为法乎。至于教妇。亦当于始至。妇之始至。莫不怀敬。因其有谨而更加提撕则加谨。慢之则弃其初心而从其怠忽。如仕者入于治朝则德日进。入于乱朝则德日退也。大抵教子妇。当以严为主。严则子妇不敢慢。而孝敬之心益生。不严则子妇无所惮。而孝敬之心反怠矣。故易曰。家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虽然。子妇顽迷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70L 页
不可教者。则置之不复督。不使至于伤恩贼义可也。何者。朱均之恶。尧舜之所不能化。而父子姑妇之相失。人伦之至变也。岂可为无益之教而徒致其有变耶。是以为家长而虑深远者。其初固皆教之。教之不入则已之。宁子之不有他善。不可使其忘孝于父母也。宁妇之不修他能。不可使其失顺于舅姑也。盖父子相亲。姑妇相顺。一室之内。和气融泄。则此其为大善。而虽使其子妇无他善能之脩举。亦不害其为保族宜家也。父子不相亲。姑妇不相顺。悖逆伤和。一家胡越。则虽使其子妇尽有天下之善。尽修天下之能。亦不免为乱家悖宗矣。且使其孝于亲。顺于舅姑而推之。以有他善则可矣。而使其失孝于亲。失顺于舅姑。而能有他善者。必无之理也。然则彼为子而不孝。为妇而不顺者。固不足与诛。而其教督之不已。激之使生怨。亦父母舅姑之为不善处矣。
  待妾媵章第六
妇有七去之恶。妒居其一。妒者妇人之大恶。而圣人之至戒也。是不可萌于心。而有不戒于此者。不可容于家也。况阳一而阴二。天道之常然者也。众女而事一夫。人事之当然者也。二女釐降。载于虞书。小星起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71H 页
兴。咏于周诗。嫡妾之同居。可见其古矣。夫以妇人之伏于人者。而不胜其一己之私意。欲争其天道之常然人事之当然者。则亦见其不知量也。妾而亢嫡。其罪固大。而嫡而妒妾。亦岂为善。虽使家长惑溺妾媵。疏薄正嫡。为正嫡者。但当推分委命。不思忿争。待妾媵不改于常。事家长益致其敬。则妾必知感。而夫或悔悟矣。若不出此。惟以忿争欲胜之。则不惟不能胜。是将增怨于妾。愈阻于夫。而或不免于黜辱之患矣。果何益哉。且观世间家变之作。多由于嫡妾之相争。小则内外乖隔。谴罚常行。子女不获安。婢仆无所容。而气像愁惨。家道日索矣。大则嫡妾之间。雠怨次骨。常怀鸩毒。阴图除忿。兴妖作孽。无所不至。而祸延子孙。家无噍类矣。此皆正嫡之过于妒宠而取怨之深也。可不戒之哉。
  御婢仆章第七
栗谷先生曰。婢仆代我之劳。当先恩而后威。乃得其心。君之于民。主之于仆。其理一也。君不恤民则民散。民散则国亡。主不恤仆则仆散。仆散则家败。势所必至也。此言正当有仆者之所深体念者也。大抵御仆之道。在服其心而已。其所以服其心者。在乎轸饥寒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71L 页
而优衣食。先教诲而后责罚。略细过而赦眚灾。嘉有功而矜不能。量才而使之。而力之不及。不强使之。推诚而任之。而恶之未著。不先探焉。教令不当烦。烦则下莫知所从。而必至于厌怠慢令矣。捡察不当苛。苛则下无所自容。而益巧于欺诈罔上矣。恩威不可偏操。然家长当主于严而家母当主于恩。刑赏不可偏施。然赏善当依于厚而罚恶当依于轻。使婢仆严外而怀内。荣赏而耻罚。则既无怠慢之心。亦无离叛之志矣。所谓服其心者然也。服其心则下自尽其力。而事无不集矣。不服其心则下不用其诚。而事不可以强就矣。至于好行淫乱者,离间骨肉者。尤宜痛加禁抑。若终不悛。亦当斥而远之。宁可无代劳而亲操井臼。不可蓄此辈而乱我家道矣。
  干家务章第八
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夫妇之别严者。正家之大端也。是故凡家事之涉于外者。家长皆当主之。涉于内者。家母皆当主之。不相侵越。各思尽道。然后思虑精一。举措从容。治事有法而事易就绪矣。若家母之所主。不过率众妇女众女仆。以治饮食衣服之事而已。其事甚简。其务易举。而其术不多。惟在乎作之勤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72H 页
而用之节耳。苟作之勤而用之节。则亦有白手而能成家者矣。况藉先人之遗业。承家长之外调者乎。鲁文伯之母曰。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以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烝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观于此言。则纺绩织纴妇人之功。自天子之后。亲为之不惮矣。况于庶人寒士之妻乎。今世妇人。或乐于安佚。或耻于服劳。袖手敛容。不亲家务。作之既不勤。而用之又不节。富而难继。况于素贫家资。一荡不可复生。内无以庇其身。外无以奉家长。上以坠先人之遗托。下以蔑子孙之承藉。则一人之勤不勤。而其所系家道之兴丧如此。可不惧哉。凡厥妇人。其视诸此乎。
  接宾客章第九
妇人居内。教令不出于闺门。问讯不通于外人。则其于交际之间。似无所与。而若其营办酒食。供奉宾客。以导接宾主之欢意者。是在妇人。则妇人之于交际。亦不为无与矣。古之妇人。有截发备食以供宾客者。盖为此也。贫家酒食虽有难办者。亦当称其有无。致其精洁。而又不使难办之意示于外。则物虽不礼。情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72L 页
则可见。彼宾客之来者。尤岂不感其义乎。世或有悭办酒食。厌薄宾客。遂使佳宾绝迹。厚为家长之羞者。此可戒而不可效也。
  奉祭祀章第十
祭祀之礼。所以追远报本。伸孝而寓诚者。则人家大节。莫过于此。营办之责。熟设之节。皆在于主妇。而贫窭之家。又难取次备物。则为主妇者。其可以慢心而奉之哉。见新物则不敢先食。有可用于荐者。不敢妄费。藏之坚而蓄之素。熟饪极其洁而陈荐极其诚。则物虽菲薄。神必享之矣。若不以奉先为意。而只以营办为难。不以致诚为心。而徒以塞责为主。则虽举大牢之享。神亦不顾歆矣。是将重主人之不孝。而无以为颜于入先人之庙矣。呜呼。可不戒哉。
  谨妇德章第十一
妇人之行于家者。其说备于上矣。然不先有以自治其身。则又无以为本也。此谨妇德。所以为一生事而为众事总会之极也。盖妇人之德。莫贵乎贞静和顺也。贞者。不更二夫。不受污辱。庄敬自持。不诲淫泆之类是也。静者。言语简重。动止安徐。笑不至矧。怒不至詈之类是也。和谓和于接人也。顺谓顺于伏人也。四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73H 页
者备则众善可有。而一不谨则妇德亏矣。可不敬哉。余尝窃怪人莫贵于其德。莫爱于其身。而乃有自暴其德。自暴其身者。何哉。此盖急于徇欲而不暇顾于为善也。须不知善之为也。其庆莫大。而人之所当欲。莫甚于此也。欲之徇也。其患莫大。而人之所当恶。亦莫甚于此也。彼乐于背善之庆趍欲之患者。特其不思而已矣。请详辨之。众试察焉。夫人之为善者。不自暇逸。勤修艺业而才日进矣。顺于父兄。行必忠信而德日新矣。幼而知懋。长益加勉。才日进而至于艺无不能。德日新而至于行无不修。则是谓天地之成人也。以是求福于天而天必祐之。以是求助于人而人必与之。择妇婿者。咸愿得之。扬侧陋者。争先推之。入则父母爱之。兄弟重之。而无所忤于一家矣。出则乡党称之。举世慕之。而无所愧于一世矣。言莫不信。行莫不说。常怀坦荡快乐以终。生而处于荣涂而众善皆归。殁而书诸简策而万世为法。此其为庆如何哉。人之徇欲者。惰其支体。慢弃事功而才日亏矣。欺其父兄。肆行邪僻而恶日积矣。幼而成习。长不知改。才日亏而至于无一有能。恶日积而至于无所不为。则是谓天地之弃人也。以是求福于天而天曷祐焉。以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73L 页
是求助于人而人孰与焉。择妇婿者。弃不取焉。扬侧陋者。鄙不顾焉。入则父母恶之。兄弟贱之。而无所行于一家矣。出则乡党唾之。举世背之。而无以容于一世矣。言无与答。行无与酬。常怀戚戚。包羞以终。生则处于下流而众恶皆归。死则比于梼杌而万世为戒。此其为患。又如何哉。一善一恶。荣辱判焉。一荣一辱。利害较然。此岂难辨也哉。然而犹失于趍舍。背荣而向辱。去利而取害。则是有耳莫闻。有目莫见。而有心莫知莫觉也。呜呼。于汝何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