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x 页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附录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47H 页
行状[崔重纯]
先生讳维翰。字周伯。青泉其号也。申氏系出高丽太师壮节公讳崇谦之裔。有文贞公讳贤。以国子祭酒。封宁海。遂氏于宁。为著姓。世有闻人。高祖讳应龙。隐居。以学行闻。曾祖讳龟年。以孝荐礼宾寺佥正。至南原府使。年十二。遭内外艰。庐墓终丧。龙蛇之乱。兄义士公虬年殉节。因称病不就仕。号沧海钓叟。终身不与宴饮。祖讳省吾。号竹溪。以文章载县志。考讳泰始。号密窝。生考讳泰来。号凝斋。并有文章。屡举解不利。本生妣金海金氏。三足堂大有之后。宣务郎硕玄之女。博通经史。有淑行。先生以 肃庙辛酉四月十五日。生于密城竹院里第。母夫人梦。有青鹤游竹林。傍有灵泉源出石嵌。科坎盈溢。岁虽水旱。未尝损益。而适临月。因以七日断流。岳降之夕。复溢如故。举家异之。而后先生之称号也盖以此。先生生有异质。四岁。请学于母夫人。诵琵琶行。五岁。受孝经立教诸篇。喜曰。此人子常职。其聪明孝友。盖天性也。六岁。善楷字。读离骚杜律。辄手书之。记诵不遗。县宰闻之。召使试之。无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47L 页
一字错讹。甫八岁。游乡先生门。闻讲变风者曰。此与九骚同调。乡先生大奇之。劝留就学。及长。尤喜诗书鲁论。讲究经义。不屑屑于章程业。先公劝之。举乡解。乙酉。中司马游都下。公卿士友无不愿一识。而其所与交。皆文章德望也。足迹未尝到权贵门。强邀之。亦不肯苟屈以求合。其见忤于人者多以此。丁亥。捷别试。不中第。戊子。丁生考忧。时先公选乡有司。赴洛路遘疾。卒于尚州之旅舍。路远家贫。无以奉榇归。日号泣于道。缞绖不解。夜不就寝者殆月馀。乡里感其孝。争给骑僮粮费以助。按使洪公万朝敕列邑发丁归葬。郡县多士助葬者数千人。有所著永哀录。己丑。居先妣忧。歠粥服阕。癸巳。以词赋擢增广甲科。主文闵尚书镇厚得先生所作。甚加称赏曰。间世奇才也。丁酉。除著作。时分榜未定。人有忤之者曰。未闻申某家阀。但闻洛人。以某谓行著作。李相宜显方以铨郎。素无雅。竟置其职也。人多冤之。己亥。拜制述官兼典翰。往日本。 国朝置制述官。自 宣庙朝通信后。择朝士之能词翰者。所以管使行文事。宣耀异国。而近世备员者。反受其侮。盖非文章极选。不敢副也。先生以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48H 页
亲老辞。巡相李公㙫,正使洪公致中屡辟之曰。朝野之望。尽在君。当使我国重鼎吕。勿复辞。遂行。彼国素艳慕我东文字。比至。乞诗求文者。填道塞门。先生挥洒立就。无少停蓄。又以暇馀。放观山川。谣俗地形邦制。一寓目。便纤悉无遗。名震日域。古例倭岛主邀见制述官。礼貌不等。有索诗赏金之事。先生闻之怒甚。不许相见。蛮性噪暴。或拊刃睨视。有搆衅造祸语。先生以苏中郎北海事援引责之。辞气益励。终不少屈。彼之所赏金银货物。不可槩量。皆却不受曰。吾为人臣赴 国事。岂效陆大夫橐越金营好畤耶。其酋长松浦仪,雨森东阴告其主曰。学士大人。文章中节义士。礼虽废。毋敢侮。自是其事始废。卮斋任公珽赞海槎录曰。文章一健笔。可敌千甲兵。若使秀吉辈闻此语。却将破壬辰凶胆。苍霞元公景夏赞曰。若非惊人笔力。几乎釖出鞘矣。谁知文垣帅。并传节义名。后之诵其词读其文者。皆慕义如此。是役也。正使洪公归奏 筵中。大拟展用。而因权贵忤之。(尚书某为勋戚。尝与先生有不合意。每因荐望。极力排陷。)乃得移拜承文院副正字。且 命升六。例拜成均馆典籍。迁奉常寺判官。壬寅。出茂长县。捐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48L 页
廪以济饥。宽刑以矫民。尤以育才为务。招致文士。日夕讲学。数年之间。文化蔚然。湖之举公车业者。茂为最。及归。数县多士皆以酒馔送饯。丙午。升佥正。丁未。拜平海郡守。郡滨海地泻卤。时值辛壬大歉。贡蔘之收于民者直千缗。军田税困不能偿者亦夥。遂节廪以丐之。民有死家贫未葬者。男女之及时而未嫁娶者。悉给钱米布帛以行之。民有折脚牛。半其直以卖官庖。使准价以备牛。仁恩并洽。方伯李公普赫,绣衣韩公显谟并褒 启之。加留一年。戊申逆变。湖岭鼎沸。守牧皆慑伏。莫敢婴其锋。时先生以江陵镇管。兼领平,蔚二郡。选所领兵马。誓以赴难殉 国之志。使家弟维桢奉大夫人。归留野城峡邑。驰报原营。请绝岭路要冲之地。观察使李公衡佐素知其节义也。赠诗曰。书釖论心日。风尘报国秋。那将沧海水。洗甲泻民忧。因敕鍊兵务农。以俟徵发。(先生亦有答诗与草檄文。)以故贼不敢踰岭而东。每月朔。行养老礼。虽邻乡峡谷。贱如厮仆。皆知养老之为重。船运月松亭材木于盈邑。创建先祠。及归。乡里之士民老少皆攀马遮路曰。猗我明府。更加一年。至于邻县。咸颂遗化也。已归乡第。母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49H 页
夫人金氏疾甚㞃。医言海䑋最良物。固稀产。海远天雪。不可求得。忽有人踵门谒所献。乃海䑋也。怪而问之。曰故平郡民。某年居母丧时。贫未能葬。获蒙明府恩。厚葬亡亲。镌心久矣。向得一梦。有一老人来曰。高灵明府方求此物。何不进献也云。故敢以诚献。既病剧不可为已。先生泣血祝天。即以是药灌下。有顷乃苏。得康宁岁馀。呜呼。若非诚孝之格于天心。则民何得是梦。而亦非仁爱之浃于民髓。则梦何得是药也。先是朝廷议荐燕行书状官。先生乃为书谢李相公㙫曰。吾生不逢 皇明盛际。与济南诸子下上千古。今天下毡裘。而奎璧沦丧。是犹资章甫而游于文身之俗。谁与唱酬者。以亲病为辞。癸丑。丁本生妣忧。歠粥终制。哀毁成疾。久乃获痊。乙卯服阕。谓门生曰。余起山南田亩。家无卓锥甔石。而滥叨 国恩。禄食二十馀年。便养已毕。于分足矣。岂可营口腹以自累。而计官秩崇庳哉。明年。 除校检判官。不赴。戊午。由佥正拜涟川县监。大臣 筵白。不赴。明年再 除。辞不获已。遂至县。勤于赒赈。宽于御下。为治略仿朱夫子乡约条例。以谕一境士民。绣衣林公象元 启褒曰。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49L 页
读书之暇。馀事听政。荒䄵粜籴。不用笞扑。绰有古循吏之风。涟之地。有号赤壁。山水颇爽丽。岁壬戌。与观察洪公景辅。作苏仙七月游。有赋诗。郑敾图写以传后。每月造眉叟先生旧宅。与多士讲学。而作恩居堂记。以寓平生景慕之忱。乙丑。拜扶安县监。扶以腴地。为外方清选。朝廷大臣。盖欲因此超擢也。未几辞递。即 除延日县监。延虽号残邑。于先楸地近。便于省扫。且值赈政。有给马之 命。遂强起就职。乘传到县。赈毕。移邑而新之。日与乡士。讲论为娱。远方士子盈于县斋。时先生年已老。弟维桢为之筮行藏。得遁之上九。先生乃悟曰。余少也游毗瑟山。术士相之云秀士才高性亢。勿求为天下高士。退作山中一閒翁足矣。果是也。遂解绂归伽倻精舍。扁其斋曰景云。又于槛外筑石为山。植梅菊松竹。引流凿池。种莲与鱼苗。刻石曰小伽倻。盖尝梦遇崔文昌。寓其景慕之意故也。左曰好遁窝。蓄经史琴书茶垆酒鎗。有时酣咏以寓隐居之乐。右曰养蒙轩。设讲课。俾后学肄业其中。京乡多士负笈者相续。日必冠带。益加劝勉。门庭之间。俨然若齐庐焉。时朝议以蹇滞为惜。吏判李公周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50H 页
镇,兵判李公天辅,吏议南公泰齐,承旨洪公益三及入侍诸臣。因 筵对建白以为申某文章学识。盛为蛮夏艳服。每闻南北使行。辄问申学士做何官。而我国仕路甚狭。以制述官特荐之故。而其所践历。屈于太常郎署。诚可慨也。又申某分榜。实谬荐也。太常正自古为极清选。与翰苑同。稍稍擢用何如。 上允之。 特下判事正调用之 教。明年。铨曹以成 命荐奉常判事。时本寺有 宗庙责应之务。先生以在外辞递不赴。先生归自东郡。画渊明浔江图。杜门静居。读书修行。以勉进后学为己任。每言自古文章德学。未常无学而能。日与诸生讲究六经。讨论百家。著述益多。公卿大臣方拟大用。屡致书劝之。终不肯就。每以暇日。具藤杖蹑芒屩。访山水佳处。竟日忘归。优游终老。自号为伽倻樵叟云。壬申六月九日。以疾考终于景云斋。是日早起栉沐。更衣易箦。召家人就诀。无一语及家事。与门人讲春秋数编讫。叹曰。吾平生服诗书业文章。未得北游中国。壮观于洛闽与司马氏之墟。是命也夫。命也夫。语毕。侍者属纩。忽有东南紫气一朵亘天。至晓乃灭。野人皆以为景云斋火烧。而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50L 页
父老至今传之。以是年十月十日。葬于县西二十里佐郎峰乾坐之原。京乡缙绅章甫毕至护奠。以礼窆焉。享年七十二。始先生生于忠孝之家。王考及先公皆以文章鸣世。母夫人聪敏博雅。班昭女史若孝经内则诸书。无不口传亲授。内舅苍渊金公重谦亦以文词鸣。相与教导之。盖其渊源有自矣。夫以先生之文章德器。天得家成。其容貌瑰伟。气宇轩昂。鹤癯而凤矫也。胸襟洒落。精神温雅。玉洁而冰涵也。函筵静几。论辨吟哦。有如雪壑霜松特然耸秀也。堆案积轴。左右酬唱。又如大海翻澜浩无涯岸也。所以纵横百氏。迭宕千古。其为文词也。闳博古奥。炳烺璆𤨿。光如鼎彝。音中钟吕。壮丽之极。河岳奔峙。变幻之妙。云霞照耀。吾东名流之许多品题者。未有极其全体也。昆仑学士崔公昌大论其诗曰。汉唐风调。三渊处士金公昌协得其赋曰。屈宋韵格。苍霞元公景夏赞其文曰。左氏之华。班马之典雅。弇州于鳞之简奥。槎川李公秉渊见其歌行乐府。则曰。汉魏之澹。晋宋之婉。三唐之宏丽。白下尹公淳,卮斋任公珽,南公泰良,李公㳽皆言西汉后一人而已。是皆文章博识之士所共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51H 页
评品。而即吾东则毋论也已。其在中华。直与名公钜丈方轨而并趍者。唯是先生一人而已。至于倡优伶妓。诵习其文词。愚夫匹妇市童走卒。皆言三国文章。此非后生溢美之言。通国之所共称道者然也。其后申参判炜之赴燕也。每问先生诗句。见其列国文选中。以先生词赋为弁首。评曰东方屈宋。洪老庵梓之行也。问晋阳城外水东流申先生有子孙乎。盖此诗合于中华正音故耳。洪綮祷之往日本也。见闾里屋壁。揭其诗墨。皆用纱笼金帖以货之。玆皆慎言君子所共闻睹者也。其文章声誉。自一国遍四海。而其令德实行。湮没不显。良可惜也。其在京洛。不肯媚权贵荐引。每结社修契。与当世诸君子纵谈书史。随意觞咏。以为洛下盛事。人号称诗社。为白雪楼。晚归乡第。以文酒送饯。至江上者。相属于道。其处乡曲邑宰虽雅有识者。不与从游。或有馈遗。辄修书以谢曰。澹台灭明则犹有公事。今余自弃官以来。便作田夫野老。何有于公门迎见。尝为乡试主司。多士之袖刺者盈门。皆揖退之。及归。又求见或自言其冤屈。遂使之诵其文。才举一句半节。辄继诵之曰。某句陋某词拙。以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51L 页
故不中选。如是者十数遍。皆谢服。又工于写字。虽笔翰如流。必务楷正。皆极神妙。得好文字。辄手写点圈。盈于精舍。性至孝。事亲以诚。虽官事甚烦。定省不废。饮膳必亲尝然后进之。有一弟。不使分异。燕居。常对案食联被卧。至老不相离。教二子。严而有法。常言吾欲汝曹为言行士。不愿汝作科宦人。手书忠孝勤俭四字。揭之屏幛曰。此吾祖宗家法。慎勿忝也。季妹张氏妇早寡。遂与之衣食。育其孤如己子。及长。又备田宅以居之。处宗族务敦睦。居乡党示恭俭。对官吏勉忠直。见幼少言孝悌。人有请学。必开卷讲义。竟日不懈。每与诸生论学曰。余自幼笃好古文。上自唐虞历汉唐暨皇明王李之文。喜其有生动声气。谓可学以能而卒未也。谬选科目。沉屈簿书三十馀年。是文章误我也。晚而求之六经。始悟恁地上自有吾儒正法。如洛闽诸君子性理说。是为实地工夫。彼老佛玄寂。左庄浮华。即文字上虚花幻壳。摸写不得。把捉不得。今子勿以晚逃讥我也。各自舍末取本。专精而笃于学。志道而力于行。无以词华蔽正学。无以章句乱正理。理明学纯。则其言也原泉混混。渐自有科进处。此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52H 页
吾平日所得于昆仑之门而勉乎人者也。门下士皆服其训。成就甚多。家素清寒。只有三间屋数顷田。庭宇萧然。经床琴匣。澹无尘埃。虽岁熟。常患艰食。家人或乞粜以继乏。其处之怡如。无几微色。门弟子皆言未尝闻财利产业语。居官。以廉公为度。治民。以宽裕为务。所莅县邑。咸有遗爱。癖好楼观。隙地佳处。皆有营筑。如茂之净琴。平之梧月。涟之四美。延之清明。皆极清爽而不侈丽。材用役费。并捐官廪而民不知也。其后李参判㳽为岭伯。锓其遗集而帙嬴力屈。多所阙略。后之人咸惜其未尽也。呜呼。世皆以文章称诵。而不知忠孝之可以表扬后世。才艺之协赞皇猷。德行之为百世师。节义之蹈白刃不能屈。而后之慕先生者。不过曰文章也云尔。则是岂识造诣之深也哉。天之生先生于文气衰弱之际者。似将有为。而卒未能阐扬 王休。黼黻世道。只令海外蛮丑。惊𧦬秃管之下。数郡残氓。歌颂桑麦之谣而已。其文章困厄。有关于世数而然欤。抑造物礼才啬命。有不可兼与者欤。其可悲也已。然而古人云文章之有补于世教也大矣。其权侔警跸。德配生成。布衣权至与天子争衡。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52L 页
造化同功。先生之生。亦岂非应国家鸿朗之运而参德教之化育者欤。重可叹也。配高阳金氏。护军鼎重女。有妇德。奉舅姑孝。虽旅仕离阔。务尽诚敬。治壸有度。人称贤助。后五年殁。葬同原。有二男一女。长梦骥。次梦骏绍季父后。女适士人金世键。毕斋之后。梦骐生四男二女。男庆集,圣集,义集,永集。女适士人李埴。馀幼。梦骏生二女无子。以永集为嗣。女适士人郑维赫,朴宗文。重纯王考杜机公亦以文章学识。亚于先生。与先生交最厚。世称唐之元白。及先生殁。为之三月服素。又不与文墨游。尝欲撰先生状草稿未就。只叙世家而以天年终。又无大人君子表奖德行。以诏来裔。呜呼惜哉。先生殁四十一年。其冑孙庆集。使其弟永集踵余门。以家乘属余为状。且曰。是君先王考遗意也。子其述之。重纯泫然抆涕曰。先生之文。传之百世。声望动于蛮夏。何以文为。然而识先生事行者。莫余若也。何敢以不文辞。遂谨阅王考所编序次。又采门下参判郑公元始言行实录及进士李晦根所记行略。不敢删增。敬书如右。顾余芜辞。奚足为表厥世德。盖将追述先志。而至于墓道文字。复俟立言君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53H 页
子之取以徵信云尔。
皇明崇祯纪元三壬子清和月哉生明。后学通训大夫前行 昭宁园参奉土木窝完山崔重纯谨状。
世家[崔成大]
青泉申先生。礼州人也。讳维翰。字周伯。其先出自平山高丽太师壮节公讳崇谦之裔。有文贞公讳贤。以德行勋业。封宁海。子孙遂贯焉。宁海即故礼州。世有闻人。自文贞四传至芸。文科兵曹参议。逮中叶讳应龙。隐德不仕。以学行闻。是生讳龟年。号沧海钓叟。以孝闻。官至南原府使。年十二。庐墓终制。及兄义士公战亡。遂不就徵。终身不与宴饮。盖以耻不得同死国事也。是为先生之高曾祖。龟年生省吾。进士。号竹溪。以文章名。省吾生泰始,泰来。并以文章载南州人物志。而是乃先生之祖若考与本生考也。泰始号密窝。泰来号凝斋。南州士以竹溪三父子。比之三苏。称之以密城三家也。先生生于是家。其传授濡染。固有异于人者。况天挺地毓。得千古鸿朗之会者乎。本生妣金海金氏。三足堂大有之后。宣务郎硕玄之女。淑德贞行。罕见于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53L 页
女史。而博通经礼。闺壸之内。俨成一家柯则。以 肃庙辛酉四月十五日。生先生于密城竹院里第。有异香绕室。经夜不歇。竹林间有泉。岁旱不减。而及厥月。七日断流。岳降之夕。复溢如故。且先是梦有青鹤游竹林。先生素爱竹。且感泉意。合而为号也。始生周岁日。知孝经二字。自四五岁。文辞日进。离骚之忠愤。孝经之诚爱。皆根于天性也。及长。尤喜诗书鲁论羲经。讲究经旨。不屑屑于章程业。以先公命赴举。乙酉。中司马游京洛。公卿贵家无不愿得一识。而其所交欢。皆文章节行。未尝到权贵门。虽强邀。亦不肯就。所以见忤者以此。癸巳。登甲科。主试闵镇厚称之以间世英才。丁酉。除著作。人有忤之者。竟置此职。己亥。拜制述官往日本。 国朝置制述官。盖自 宣庙朝通信后。俾管使行文事。宣耀异国。非文章极选。不敢副也。先生遂行。使我国重于九鼎大吕。而却岛主之无礼。立千古臣子之大节。诸公之评品俱在。及还。正使洪致中 筵对。诸臣合辞 启请。移拜承文院副正字。 命升六。例拜成均馆典籍。迁奉常寺判官。壬寅。出宰茂长县。是县也为弊久矣。最号难治。而捐廪以济饥。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54H 页
宽刑以矫民。尤以育才为务。招致文士。日夕教导。数䄵之间。文化蔚然。丙午。升佥正。丁未。拜平海郡守。时值辛壬大歉。民之贡蔘。多至千缗。军田税亦甚夥。皆节廪以丐之。贫民之未葬者。及时未嫁娶者。悉以助给。仁恩并洽。方伯李普赫,绣衣韩显谟并褒 启之。加留一年。戊申逆变。誓以赴难殉国。请绝岭路要冲之地。以故贼不敢踰岭而东。每岁行养老礼。随其年德之高下。颁厨有次。已归乡第。母夫人患候甚㞃。医者言海䑋石清最良。物固稀产。海远天雪。不可求得。忽有踵门献者。乃海䑋也。平郡民。居母丧时。蒙眷庇葬其亲。无憾矣。偶得异梦。敢此来呈。灌是药于垂绝之际。得岁馀康宁。癸丑丁忧。乙卯服阕。谓门生曰。余起山南田亩。滥叨 国恩二十馀年。便养已毕。于分足矣。岂可营口腹以自累。而计官秩崇庳哉。明年。 除校检,判官。皆不赴。戊午。 除佥正不赴。 除涟川县监。不赴。明年再 除。辞不获已。遂就职。勤于调赈。宽于粜籴。为治略仿朱夫子乡约条例。尤以养士为务。讲诵之声。闻于邻境。绣衣林象元 启褒曰。读书之暇。馀事听政。荒年捧籴。不用笞扑。绰有古循吏之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54L 页
风。累造眉叟许相国旧宅。与多士讲论。而作恩居堂记。以寓景仰之忱。乙丑。拜扶安县监。扶为外方清选。朝议盖欲超擢。而时有忤之者。未几辞递。即 除延日。时值赈政。有给马之 命。遂强起乘传到县。赈毕。依民愿移建邑基。日与多士讲论为娱。时宦情泊如。决意归田。扁其所居斋曰景云。盖尝梦遇崔文昌。寓其筮遁之义也。为堂三间。而左曰好遁窝。蓄经史琴书。以资隐居养志之乐。右曰养蒙轩。设讲课处学者。以任兴起斯文之责。京乡负笈者相续。各随其才成就者益多。先是荐燕行书状官。固辞不就。朝议以蹇滞为惜。吏判以下及入侍诸臣。因 筵对建白以为我国仕路甚惬。且人心极撕挨。其所践历。屈于太常郎署。诚可慨惜。奉常正为今日极清选。与典翰同。稍稍擢用何如。 上允之。 特下判事正调用之 教。铨曹以成 命荐判事正。竟不赴职。画陶靖节浔江图。杜门静居。以奖进后学为己任。日与门生讲究六经。讨论百家。著述益多。朝廷大臣累致书劝之仕。终不就焉。每与诸生论学曰。余自幼笃好古文。上自唐虞暨皇明。喜其有生动声气。谓可学以能而卒未也。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55H 页
谬选科目。沉屈簿书三十馀年。是文章误我也。晚而求之六经。始悟恁地上自有吾儒家正法。彼老佛玄寂。左庄浮华。即文字上虚花幻壳。摸写不得。把捉不得。今子勿以晚逃讥我也。门下士皆服其训。成德者多矣。壬申六月九日。考终于景云斋。是日早起栉沐。更衣易箦。召家人与诀。与门人讲春秋一部歇。叹曰。吾平生服诗书业文章。未得北游中国。壮观于司马氏之墟。是命也夫。命也夫。语毕。侍者属纩。忽有东南紫气一带亘天。至晓不灭。噫。先生之去留。有关于气数之升沉也如此。以是䄵十月十日。葬于县西佐郎峰乾坐原。享年七十二。呜呼。先生之文章如日星。即亘万古而长存。节行如砥柱。即砺末世而激昂。其德业之薰陶士林。忠孝之表准家国。足以为百世师法。必有秉笔者揄扬。而为一时权贵之所挤陷。并湮没不显。良可惜也。噫。顾余不佞处于今世。亦是百不一遭。而惟幸得先生之一人而已。道义相规。志气相孚。推诩倚仗。已至四十馀寒暑矣。历数千百之所谓知音者。复谁如吾两人之好也。所以相期百年。与之同归。吾党不幸。至于昨夏。奄哭先生。今焉已矣。更何可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55L 页
言。只将数语。替告筵几。且惧德行之随而晦泯。略撮世家万一。以俟异日太史氏之所采而述焉。
崇祯三癸酉清明节。友人前承旨完山崔成大撰。
遗事[郑昌俞]
公之在世也。如天之有日星。其文明之气。鸿朗之会。直与天地相终始。有何显晦之可论。所以内而华夏。外而夷蛮。莫不闻风钦仰。为之弁以文选。饰以金纱。况吾东诗礼之班乎。又是自少日陪仗而艳服德义之深者乎。如余不佞。猥荷知遇之感。一念倾注。已阅数十馀寒暑矣。其为依仰。不可谓浅鲜。而何幸比年南迁之馆。窃近琴书之所。簿牒稍暇。得侍座隅。受经史之训。听为政之道。以及于公私者多矣。而又命家弟与家儿受学于门下。已有年。以渠辈慵陋之质。得蒙薰陶之力。庶期解井蛙拘矣。其奈后学无禄。奄见泰山之旋颓。为吾道之不幸。当复如何。呜呼。公之文则班马。赋则屈宋。而韵格之微婉。乐府之艳畅。尽可超乘乎欧,苏而并驾乎李,杜矣。人不敢妄揣。而至若孝友之纯至。节义之巍卓。识见之精微。学问之功化。世未有测其涯际而阐其万一矣。可不惜哉。第念返亲丧于逆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56H 页
旅辽阔之地。而人心相感。得灵药于亲癠危㞃之际。而异梦交孚。有弟同居。至老联被。孀妹全节。与共衣食。则于此数者。可以见孝友仁恩之笃也。乘槎异城。危如一发。而斥岛主之无礼。矢死不屈。荐燕书状。人所荣幸。而痛 皇明之革运。力辞不就。则其忠贞之诚。尊攘之义。可与于汉之中郎,宋之文山矣。易理之解。经学之说。家礼备览。文章衮钺。皆是见人所不及见。知人所不及知。而为法于后学。则此岂非章章尤著者耶。且夫累典郡邑。招多士于县斋。晚归乡庐。育英才于缁帷。京乡博雅之成德者甚多。而如元华伯,李仲浩诸公。皆出门下。则卫道之诚。奖学之功。不可与寻常文垣之帅。同年而语也。然则家寒迹畸。虽见忤于一时。实是望高山斗。亘万古而不朽。其为树立之大事业者。孰敢俦焉。呜呼。公之实德之可记。至行之可述。世必有秉笔者存焉。非余所敢志。而至于生平大节之闻之熟见之详。夫谁余多。玆敢略叙事业之可述者。以遗后人。若有百世之子云。庶可质之于斯言矣。
崇祯三癸酉南至日。前县监温城郑昌俞敬撰。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56L 页
言行实录[郑元始]
先生生有异质。忠孝俱全。才德兼备。其事亲爱敬之诚。为国忠贞之节。卫道,博洽之学。已自孩龄特著。而盖得于天者然也。
始生周岁日。先把孝经。请学于母夫人。知孝经二字。五岁。读孝经立教诸篇曰。此人子常职。不可不先知。六岁。读离骚。昼夜不辍口。裤下坏烂。或涕泣慷慨。或欣耸起舞曰。此非但为词赋之祖宗。忠愤所激。不得不如此。
母夫人尝病脾。不受谷饮。先生手自日煎蔘茶以进。至于三朔绝粒。及疾良已。颜貌益礼。非药力之为然。可知诚力之有以致之也。
尝以制述官往日本。及到大坂城。关白大张威武。列植釖戟。簇立作栏。数千兵马。拥立左右。旧例制述官陪 国书轿。先驱入城矣。时上副使在后未及。夜色已深。先生深入万里殊邦。独自驰入于釖戟之中。少无怖心。 王灵是仗云。
先生累典郡县。常以除民瘼革邑弊育英才为务。不使官物营家产曰。吾家贫苦。自来世业。岂可营口腹为子孙以自累耶。虽号弊邑。未几快稣。先生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57H 页
常不乐仕进。累乞解归。而或有绣使之褒 启加留。或有大臣之 筵白强赴。且文学蔚兴。多士皆以文翁狄侯诵之。及归乡第。只有三间屋数顷田。经床琴匣。澹无尘埃。虽岁熟。常患艰食。家人或乞粜以继乏。先生处之怡如。无几微色焉。
先生尝癖好楼观。所莅县邑。皆有营筑。茂之净琴。平之梧月。涟之四美。延之清明。俱极清爽而不侈。材用役费。并捐官廪而民不知也。
宰涟川时。以朱夫子条例谕一境。频造眉叟先生旧宅。会多士讲学。作恩居堂记。以寓景仰之忱。而喜副宿昔之愿云。
宰乌郡时。语门生曰。吾少时劳苦手写数千卷。尽归于人家。无一帙。今吾有书数千卷。而世所罕见者参半。殆亦天所以见赏耶。且吾虽潦倒如此。然默数平生天之所以与我者则亦不全薄。
案上常贮朱子书,退溪集。长时披读曰。此乃吾儒家千载一心。一读有一读之效。再读有再读之力。依然如侍座隅受面命。不觉敛襟而起敬。令人警觉于百载之下。尚能如此。况于当日亲炙者乎。此不可须臾忘却也。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57L 页
每有大讼。必详查明覈。至于再三。犹有难处之虑焉。人问其故。常曰。是不惟人情之屈伸所系。其在听民之道。不可不审慎。
先生以尊周大义。愤戎狭(一作狄)之乱华。叹甲申之革运。每因北京使行。著序以寓意。盖于赵翰林明鼎,任吏议珽,李进士东望之赠行。可见矣。
先生尝曰。海东狭矣。不见蟠木之容。中国革矣。徒切乘桴之叹。则不如归卧伽倻山下。甘作樵牧间老死丈夫耳。
一日尝语元始曰。余自少游京洛。所谓交欢者多矣。及今颓唐。则数三知己外。无一人问死生。世道人心。良可惜哉。
先生志气卓荦。所与交欢。尽是文章德望。足迹未尝及权贵门。虽强邀。不肯苟屈以求合。一生见忤于人者。盖由于此。以至台臣之疏斥。禁府之拿推。皆极挤陷之计也。
尝读周易曰。此四圣人道学嫡统。天地间理气真诠。凡在后学。不可妄拟透得。然而欲知往哲之传心全诀。舍此何求。且曰。自有文字以来。尚书为鼻祖。春秋鲁国史也。论语阙里史也。左丘,公,谷,马迁,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58H 页
班固。皆可称素王家臣。此外古文之变正。如墨丝扬歧。不足殚述。
尝读周子太极图说曰。近日学者或有此图之注释。而只以动静体用纷纭穿凿。而至于理气之原头。鲜有实见得。
常戒门生以务实之道曰。近日所谓以学为名者。于传诰经义礼学等上。无所见得。而只是工于敛膝。称以收敛。岂非可耻之甚乎。声闻过情。圣师有训。诸君须勉之。
教养二子。严而有法。常言吾欲汝曹为言行士。不欲汝作科宦人。尝手书忠孝勤俭四字。揭之屏幛曰。此吾祖宗家法。慎勿忝也。
常语日用间常行之事曰。士之为学。不在高远。只是随事合宜处。徒读诗书而全废家间事务则非学也。内自心身。外至事物。无所放失。且以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及九容九思等训。时时念得。服膺不失。则虽不及圣贤地位。日用之间。鲜有失身偾事处。凡有志之士。盍加勉焉。且士之言行。若登朝班。当谏诤之任。则必抗颜直言。不避斧锧可也。若处散地。好为危言激论。自触时讳者。窃非所宜。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58L 页
各须惕念。俾无自归于悖妄之类甚善。如郭泰之超然免祸于党锢之世者。亦是难及处。
每朝夕。诵夙夜敬斋箴。且揭图于座右曰。此为警人的训。不可顷刻忘却也。
工于写字。虽笔翰如流。必务楷精。皆极神妙。得好文字。辄手书点圈。盈于精舍。
邻人当歉岁。请买僮以资活。问其直。则曰二十缗。辄倍价而还之。
教育薰陶之力。各因其材而笃之。其狮孙金君寿增。才钝口吃。始也受读。声音不分。街路上樵汲辈。伫立听之。相与讥笑。及其半年。声气洪畅。如鹤鸣于云霄。汲樵之前日讥笑辈。听之而忘归。其变化气质。至于如此。
居于门下者。未尝闻财利产业官政得失朝廷是非人家过失等说。未尝见便服露顶偃卧箕踞懈慢放坦之容。接人处身。一以恭俭和敬。为佩服之元符。
每当祀事。鸡鸣即起。虽隆寒必沐浴。素服素带。躬自洒扫陈设。不茹荤不出门。肃敬齐诚。至终年未尝使子弟代之曰。圣人之不与祭如不祭之训。不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59H 页
惟训人以诚奉祀之节。出于诚心之自然者。自有沮遏不得。
凡有新物。非荐于庙。则虽素甚嗜。终不近口。
早起谒庙。虽疾。不至委顿甚剧。则未尝一废。
祭物虽甚薄。不许乞贷曰。称家有无。惟以诚敬为主。乞人以祀。窃非子孙道理也。
前后居丧。执礼甚谨。非疾病。衰绖不解。庐中读礼。墓道省拜。三年如一日。歠粥行素。烟茶不近口。及服阕后。不参宴会曰。昔我曾王考南原公年十二。遭内外艰。与义士公共庐墓。及义士公战亡后。终身不与宴乐。至痛在心。与人宴饮。心所不忍。况吾家自有遗法乎。
家虽贫寒。不许斫卖丘木曰。墓道之有楸柏。如居家之有墙屋。以子孙之贫寒。毁祖先之墙垣。是岂人理上所敢乎。
每当 国家忌日。必尽诚致齐。虽退处田舍。如在典祀所。克敬克戒。
家藏书册。或有弊缺。必换章精缮。为语门生曰。田畓凡物。虽或斥卖放失。无足怪也。至于书册。若有不善守护之弊。则非徒士子之恶习。亦非为子孙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59L 页
体先之道也。
湖之茂长。最号难治。且时有自京来寓者。即势豪也。常有蠹政害民之弊。自来宰邑者莫敢诘之。先生性素刚正。审覈论断。一不容贷。竟遭暗螫。至于中考。
姻娅戚党乡里知旧。一以任恤为心。虽有不合处。未尝有较之之意。亦未尝对人语及。
婢仆或有与人过失。虽信任之汉。必严惩痛治。不少容贷曰。豪奴悍仆。实为士夫家自侮之患。岂非大可虑哉。
每敕家人汛扫门庭。萧洒精洁曰。人之居处。不可不整。若居处不整。则心神先已不正。岂可以在我之心界。自取污秽之甚哉。先圣之不愧屋漏。以至居处恭执事敬。未尝不自此推矣。
堂前凿小方塘。引流通灌。一边种莲花。一边养鱼苗。命之以天然池,活泼渊。中设石袈。植梅竹松菊。命之以四节坛。合以称之曰秋月亭。有时逍遥其上。玩花观鱼。为语门弟子曰。周子之爱。程子之乐。可以想得于千载之下。而令人有自得之趣。每当清秋霁月之时。尝临塘怡然曰。昔寒冈郑先生于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60H 页
满月潭。为语此千载心。良有以也。
读书之时。每戒学者曰。缓其节奏。详念本领。必为明辨慎思然后。方可贯通。自有渐进。若疾读乱声。则心不理会。岂可有融贯之道乎。
自延旸归后。超然林壑。几与世相忘。其忧 国爱 君之心。则发于至诚。或有 朝家撕厓之论。必仰屋叹吒。终夜不寐。
每有 朝家庆幸。必略设杯爵。与宾朋镇日欢乐。常曰。身为圣世微臣。虽老弃田庐。其为庆祝之诚。则曷可少已耶。
常戒子弟曰。为人子弟者。欲作佳子弟。不必在科宦。惟谨敕言行。拘检身心。不陷于五不孝可也。
被服饮食。必以俭薄。衣不近绮罗之属。饭不盛珍羞之味。尝曰。常时所着。不侈不污可也。饮啄不奢不乏可也。与其十时之丰盛而五时之穷乏。曷若长时之不乏乎。穷乡儒家用度。无所生财之方。而只是书农间事业。则滥衣滥食。皆是忘分。若忘其素分而欲求安靖。宁可得乎。
当周甲之日。子弟欲设宴献寿。痛禁不许曰。此日即孤露者感慕之日。置酒宴乐。有所不忍。因泣下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60L 页
沾襟。门人之侍侧者。无不感涕。
一日读寒冈心经发汇曰。尝观程翁之所纂辑。其用功于心学。非不至矣。而及读发挥。则可见程翁之疏谬甚矣。然则以粗粗所见。岂可容易说得于精微之学乎。
门人问学者进修之业。何者为先。先生曰。若论文艺。则自汉书至唐宋八大家。各有族好。不可以师法论也。至于学问上用功。则莫先于四子。且以日用间切近者言之。则莫如近思录。此是朱夫子为后学之指南而编成者也。其蹊径介然。门户洞然。令人有入道处。所以下手用功。极为明白停当。
受业于门下者。各随其才。以书授读。抄西汉文。命以凿龙门。与任师古。又抄汉儒章奏。命以汾阴古鼎。与许汝楫。抄南华经与典谟诸书。命以宝筏。与李伯深。抄楚词。与金思则。以史记英选署曰西京一佛。授孙仲深。以韩柳文署曰鹅山桂石。授张汉师。以八大家。授朴圣光。以春秋左史。授郑幼观与孙寿声。以三家狐白。授崔天翼。以庸学。授崔岱与金敬中。以易学图说。授姜柱华,元华伯。以邹传。授元始。其因材成业。不可殚述。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61H 页
先生之纂述富矣。于永哀二何录。见诚孝之笃。于拱辰录。见忠爱之至。观枕泉录。可以知经济之术。观海槎录。知其专对之勤。观闻见杂录。知其采访之博。家礼备览。著礼学之实。文章衮钺。著文词之原。经学略说,易理粗解。见得人所不及知之妙。读书诚身诸箴。尽是学力之所蕴奥。而时人鲜有知者。世道至此。良可嗟惜。
云斋一日。语元始曰。他日诸君。必有为余妄拟于师道。欲修所谓门人录等编矣。慎勿行之也。无实妄称。不惟取人讥笑。实是死亦所恧也。
云斋一夕。赋五言绝句一首云。文章竟误我。台斥是良师。乃知实地学诚正修齐。其示元始曰。此吾生平做不得。悔莫及矣。而君惟年妙。才又可尚。勉旃自爱。毋负此期望之心云矣。小子无禄。吾道益孤。学未成矣。而竟抱梁摧之痛。呜呼惜哉。先生之嘉言善行。特为百世师表者多矣。而未尝有刊传者。重可悲也。玆敢撮其平日所见闻者。略叙如右。以寓山仰之忱云尔。
崇祯三己酉暮春三日。门人嘉善大夫吏曹参判温城郑元始敬纂。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61L 页
墓志铭[李 㳽](并序)
岭之南。多名山水。淑气之钟于人者。必生瑰伟硕德之士。如近世青泉申公是已。公讳维翰。字周伯。申氏本壮节公讳崇谦之裔。有文贞公讳贤。封宁海。子孙因贯焉。世列冠冕。高祖讳应龙。以学行闻。曾祖讳龟年。以孝闻。拜礼宾佥正。至南原府使。祖讳省吾。进士。考讳泰始。生考讳泰来。并以文章屡解不利。本生妣金海金氏。宣务郎硕玄女。公生 肃庙辛酉四月十五日。卒 当宁壬申六月九日。享年七十二。葬县西佐郎峰乾坐之原。配高阳金氏。护军鼎重女。有二男一女。男梦骐,梦骏。女适士人金世键。毕斋之后。梦骐娶生员金凤章女。柏岩先生之裔。生四男一女。男庆集,圣集,义集,永集。女适士人李埴,朴宗文。梦骏娶金天柱女。生四女无子。以永集为嗣。女适士人郑维赫,李天奎,全以孝,权寀。金世键有一男二女。男寿增。女适士人卞宅臣。馀未适。公天资豪俊。气质清粹。学识则以羲易鲁论为志道之元符。文艺则必以古人自期。不喜菽粟语。词赋记行乐府近体序跋。皆超出俗臼。而尤长于楚骚。诗句之入于娼优乐肆者多。以至蛮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62H 页
人之妆以金银。华夏之编以文选。皆名流之所目击而传者也。科宦则乙酉司马。癸巳龙头。内而正字,博士,著作,校检,佥正,判事。外而县则茂长,涟川,延日,扶安。郡则平海。所到皆有声绩。交游则昆仑崔公昌大,三渊金公昌协,白下尹公淳,槎川李公秉渊,杜机崔公成大,南参判泰良,任参判珽,李大宪世泽,金楸庵夏九,赵翰林明鼎。皆以道义讲磨也。其教诲成就则如郑参判元始,郑沧海澜,朴芝村履坤,李进士晦根。多一代名流。其廉操则贫无甔石。而未尝以官物累己。连见沉屈。而一未及权贵之门。以至环堵萧然。瓢饮累空。处之无几微色。节义则赴使日本。斥岛主私礼。却彼国例幤。以死自誓。始立后来不易之节。在戊申逆变。领平,蔚两镇。誓以赴难殉国之志。而贼不敢踰岭。孝友则遭亲丧于逆旅之中。而营邑护送。章甫毕至。延母寿于既绝之际。而海䑋施效。神人感梦。有弟同居。至老联被。诏子言行。揭示屏铭。德行则居家而敦孝悌之道。在官而懋廉平之政。待人以恭。接下以恩。养士县馆。勉学子趍向之方。归老林泉。筑琴书藏修之所。容貌奇古。气宇轩昂。谈笑论文。风采动人。
青泉先生续集卷之十一 第 562L 页
人莫不敬畏而钦仰之。是其公之大略也。呜呼。公以文章德行。策名清时。才不称职。其于苟图荣利者。何如也。可惜也已。不佞与公有三世之旧。且童年受学于公。知公者深。及余忝按岭臬。公之墓木已拱。平日景仰之馀。安得无存没之感。公之胤友梦骐以遗集行状见属。余不敢孤其请。既已刊其文。因又志其墓。铭曰。
大岭之下。洛水之滨。清淑所毓。乃降哲人。传神屈宋。并驾唐汉。家藏户玩。金玉斯焕。落笔南溟。蛮酋惊慑。累试牛刀。恩爱均洽。孝以承家。贫而乐己。无谄无屈。礭乎其志。鲁论羲图。左右几案。践履笃实。人莫或覸。有郁西麓。衣履攸藏。我铭于石。永矢不忘。
崇祯三庚寅仲冬南至日。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德水李㳽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