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x 页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家状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8H 页
家状[从子秉休]
先生姓李氏。讳瀷字子新。居广州之瞻星。故自号星湖。本骊州人也。八世祖讳继孙。以文学起家。仕至兵曹判书。 赠左参赞谥敬宪。尝著文翁之教于北道。北人为建书院。祀以先师之礼焉。曾祖讳尚毅。议政府左赞成。 赠领议政谥翼献。祖讳志安。司宪府持平。 赠吏曹参判。考讳夏镇。司宪府大司宪。当 肃庙朝。力扶清议。请留许文正公穆之去国。以此出补晋州牧使。继值时论大变。捃摭微事。谪云山郡而卒。前妣 赠贞夫人龙仁李氏。留守后山之女。继妣贞夫人安东权氏。大后之女。先生权夫人所生也。肃庙八年辛酉十月十八日。先生生于大宪公谪所云山郡。翌年壬戌。大宪公即世。先生既早孤。且清羸多疾。权太夫人常身佩药囊而饵之。由是未尝就傅受书。然生有异质。颖悟绝人。稍长从仲兄剡溪公学。则自奋刻意读书。群居讲业。众皆喧笑嬉戏。而独默坐手卷。终日不辍。太夫人窥见喜曰是儿不待课督而嗜学如此。吾无忧矣。既而博览群书。强记前言往行。又善属文。作诗多惊人语。同学诸人皆自以为莫及焉。性至孝。每事必顺适太夫人之心。无所违拂。又自幼时。不喜华美。太夫人强令著新衣则虽不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8L 页
敢违。而辄羞赧若无所容。盖其资性近道。固已如此也。乙酉 朝家设增广科。先生以策发解。因试所录名违式。不赴会试。明年丙戌仲兄遭祸。自是无意于世。遂弃举子业。复从第三兄玉洞先生及从兄素隐先生游。慨然有求道之志。奉太夫人在家。朝夕定省之外。危坐一室。即取圣经贤传及有宋程朱之书及我国退溪之文。俯读仰思。反覆参考。盖其明睿所照。精神所存。无奥不透。无微不释。虽一字之讹。一义之舛。无不明辨详识。用功精敏。前儒罕及。平居绝无矫异之行近名之事。惟以自修力践为务。律己既严。刑家以正。接人有礼。处乡有道。士林之间。已翕然推重焉。乙未遭太夫人丧。毁容叶礼。三年之内。只食疏饭苦盐。不近滋味。缞绖未尝去身也。服阕远近从学之士渐众。先生为之各随其才而施教。是以居门下者。虽其所得之浅深不同。而莫不有蛾述之效。 今上丁未。朝廷闻先生名。除缮工监假监役。先生为一谢 恩命至京。则监吏告无谢 恩例。当投刺于本监提调。先生曰今来只为谢恩。既无仕进之意则何投刺为也。即日弃归。因而终老于星湖庄。践履益纯。造诣益深。讨论经传。著书满家。若举其大要则其于经学。由集注以溯六经之旨。而间多先儒之所未发。皆出于深思自得也。其论礼。必弃奢而从俭。其论经济。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9H 页
必损上而益下。皆探本挈要。各有科条。可举而措。异乎世儒陈腐无用之空言也。癸未先生年八十有三。适值 国家举优老例典。升资授佥知中枢府事。其年十二月十七日。以微疾启手足于寝室。袭用常服。敛用纸衾。铭旌尝有亲书星湖徵士骊州李公之柩十字于纸者。用铺柩上。棺不用漆。涂以松脂。属纩后即设馀阁奠。殡前不废朝夕馈。此皆先生平日所定也。成服之日。门弟子皆吊服加麻。诸族人虽在袒絻之外。皆布巾布带。既葬而除之。先生禀赋既正。气清而神朗。性峻而貌洁。眼视瞭然。英彩射人。天之笃生。固异于众矣。加以涵揉之深。修省之笃。工夫真积。德性纯固。不见一毫矜持之迹。而齐庄中正。动合矩绳。言笑衎衎。不至太拘。威仪简重。便如天成。其成德之容有如此也。先生孝友根于性。生才二岁。大宪公不讳。常以不识先考面为至恸。后遇大宪公不讳之岁。欲行追服。与门人商论其义。终以非先王之制而不果行。然哀毁之容。无异持缞者。事太夫人尽其孝敬。当其病剧。割指出血。滴沥口中。得少延。虽在衰老之后。语及大宪公及太夫人。未尝不戚然垂泪。咽不成声。又恸念仲兄之无嗣。为之置后。其庶出子孙亦皆为之收养嫁娶。第四兄早卒。有孤儿数人。携置家中。教养无异己子。或有疾病。为之寻医求药。不避晨夜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9L 页
风雪。第五姊早寡无子。为之悯念。邀置太夫人侧。恩爱曲至。待其家立后而归之。至于宗族之疏远。常加轸念。其贫弊孤弱婚嫁失时者。或主其婚。或助其具。无异家内事。其饥饿者必探其急而馈之。其疾病者必诊问之。其死葬者必赙吊之。不计家之窘绝。不恤身之勤劳也。其于故旧。不以其在患难穷厄而贰其心。不顾时讳。曲意周恤。以见平昔之义也。其奉先也则家距小宗之庙稍远。而远讳之祭。朔节荐享。非甚病必躬往将事。虽疾风猛雨。未尝或废。又曾祖以下墓各异处。或在三数百里外。而办装往省。甚老以前未之废焉。又十一世祖以下高祖以上墓皆不远。而近代有墓田者外。多不能祭。先生谓其在子孙追远之情。或祭或不祭。甚不安。又远代外祖墓与先兆相近。先生谓若以祖先之心推之。不可独阙。于是方便鸠财。各置墓田。令每岁十月上丁。逐位行事焉。又以大宪公遗意。家奉叔父暨叔母吴氏之祀。殚诚虔奉。一如为后者。其次则姊有殇死者。忌祭墓祭。未尝或阙。又其次则庶母有无后而外孙奉祀者墓祭时或不来。则亦令分馔祭之。又高祖侧室墓岁久崩颓不可识。增筑封茔。访其墓田而托宗人。俾不绝香火。又乳母有死而无子者。筑坛屋侧而祭之。因令岁一奠卮。此盖孝思之所推而旁及遍逮者也。其居家严而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80H 页
有法。每日晨兴盥漱。整齐冠服。谒于家庙。退与诸生课授如例。食时必以长少序坐。甚谨无敢有匙箸声。又出入以度。使外内知惧。虽子姓亲属。不得无故入内。闺门之内斩如也。又子弟弟子之经宿私次者。必令拜见。虽少出必拜辞。返必拜见。宗族亲友之镇日相见者。无得相揖。亦令各伸拜礼曰。拜为礼之始。何惮而不为。是故居门下者习于拜礼。如朝廷官府之间。其出而与人交际亦然。虽未曾相识者遇之。已知其为先生门人子弟也。下至婢仆之贱。俾不得以丑言相加。其于乡闾。如有斗鬨者。亦必正辞而禁其非。人皆敬惮。又居常斥远博奕杂戏之具曰。孔子甚斥昼寝。而谓博奕者犹贤。是必有为而发。以今观之则一入博奕之场者。耗神惑志。荡而不返。其害十倍于昼寝。断然不可为。又今俗重烟茶。举世同嗜。而先生则曰日以毒烟熏神明之舍非宜。亦断然可废。是故游其门者。未有识博奕近烟茶也。其治家俭而有制。世业甚薄。而就其中自有规模。择苍头一人任田亩之事。既穫付诸内庭。以供数口之养。种桑种棉。以供衣著之资。又种果树。以供祭祀之需。而大要主于节损俭约。食取充肚。而禁其奢。衣取掩身而禁其华。祭取芳洁而不要其丰。又朝夕馔羞有定数。自奉既约。待人亦然。不以贵客而有加。不以卑贱而或降。又无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80L 页
故未尝杀鸡犬。其佗苟可以已者无所费。故虽无别般调度。而岁计粗足。时或有赢而周穷。终无不给而干人。尝撰入俭说。讽世之好羞闇饰。每谓救饥莫过于豆。岁荒则必煮豆为粥。以赔其乏。尝设豆粥一杅豆酱一杯黄卷菹一碗。与族人终夕驩宴。名曰三豆会。又作半菽歌以自娱。子孟休尝为南县宰。以邑物送饷。先生却之。寄书戒之曰凡敛于民者。八九是非理。以此奉亲可乎。吾留吾庐。时穑吾田。足以救饥免冻。鹢鹢之肉。当出而哇之。此可以见先生之志矣。其于经学则志学之初。先读孟子。是岁子正郎生。命名曰孟休。以志喜。因撰孟子疾书。次读大学次读小学次读论语次读中庸次读近思录及心经。次读易次读书次读诗。各撰疾书。而易与诗。晚年弃其前本而改撰。家礼疾书。随阅辄录。积十数年而成。其曰疾书者。取横渠画像赞妙契疾书之义也。先生之学。不喜依样。要以自得。经文注说之间。有疑必思。思而得之则疾书之。不得则后复思之。必得乃已。故疾书中槩多前儒未发之旨。撮其大者。略为附见其论。三代井地则谓自五十而变为七十。自七十而变为百亩者。疑若易其经界。故古人亦有废坏成法。烦扰众民之疑。然余则曰不须易也。窃意田字像形。古之田必似之。我国平壤尚有箕子遗制。田皆四区。同沟如田字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81H 页
样。其必古制如此。盖以九百亩画为一井。井为九田。田方百亩。一田四区。区方五十步。夏时一夫受一区。所谓夏后氏五十者是也。殷时一夫增授二区。长百步广五十步。开方得七十步零若干。所谓殷人七十者是也。周时一夫增受四区。长百步广百步。所谓周人百亩者是也。如是则不必废坏成法。烦扰众民。而一举可办。孟子岂无所据而云尔耶。其论管仲不死则谓圣人既云沟渎之经。则彼死者即不过守咫尺之小信。可以无死而死者也。然则管仲之不死。不但无愧于召忽。召忽之处义。犹有未尽也。当乱亡之际。宗祧将绝。无论公子之孰兄孰弟。各自奉出。以待事功之立。未为不是。及君弑而贼不讨。则诸公子在外者。固当乘机返国。图存旧业。此实被发缨冠之急。奚暇论其长少哉。纵使纠兄而桓弟。当时国无主已半岁。而小白先入。名位已定。则纠不过诸公子。岂可以年纪稍长之故。而辄去争国耶。况桓公以兄先入。则国有主矣。事亦定矣。于是而自靖勿与之争。此天地之大经而不可易者也。其中钩一事。即仲之专于所事。而粗心肆行。其罪不可掩。过而改之。君子所取。岂可因其始之不是故。终亦遂非而同死乎。其论卫辄拒父则谓胡氏虽云辄辞其位以避父则卫之臣子拒聩而辅之。辄利位而拒父则卫之臣子舍爵禄而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81L 页
去之。此说未可晓。使辄真有避父之心。而群臣拒其父以辅之。则辄也其可从乎。如是而从之则便是真无是心者也。安有父来争国。而子居宫中。任群下之拒父哉。按丧服为君之父母祖父母期。先儒以为或继体之君。其父若祖有废疾不得立。今君受国于曾祖也。其卒。君为之服斩。而群臣从服期。彼灵公逐其子而立孙。则是孙受国于祖也。蒯聩而在。宜与废疾同科。夫子为政。使辄克尽子道。迎其父入。逊让而不受。然后祇栗承奉。务殚其驩心。亦晓告于聩。安享君国之养。而息争位之志。则君臣父子之间。庶几两得其道。所谓正名者必指此也。然夫子此言。其在辄之新立之际耶。至世子入戚。石曼姑围之。则圣人亦无柰何矣。其论王风则谓自郑玄诸儒。皆以为东迁以后。王室卑弱。与诸侯等。故不为雅而为风。然风与雅。体裁自别。不系于兴衰。周业方隆。亦有风。二南是也。诸侯之微而亦有雅。抑诗是也。且王泽渴而变雅作。平王纵卑弱。独不得厕于变雅之末乎。诸儒说殆非也。东都者王城也。为天子朝诸侯之所。后乃迁居焉。凡于大都会民风可观处。莫不有诗。故前焉则豳周有风。后焉则王城有风。推之于胜社则三卫有风。其例同也。王风云者。不过谓王城之风。非直为平王设也。孟子曰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以箕微之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82H 页
例推之。王之为国名可知。安知王城非本为比干之所封。而周公营之耶。其论郑风则谓集传多释以淫奔之诗。以应郑声淫之文。然圣人深恶其乱雅而必欲放之。又何存之而使人诵说之也。说者曰存之。欲令人惩创也。是未可终信。季子观乐。谓郑其细已甚。未见一毫及此。以是知周乐本无淫女自作之章也。记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此指音也。非指诗也。郑伯如晋。子展赋将仲子。郑伯享赵孟子。大叔赋野有蔓草。郑六卿饯韩宣子。子齹赋野有蔓草。子大叔赋褰裳。子游赋风雨。子旗赋有女同车。子柳赋箨兮。此皆所谓淫奔之人所作。而见善于叔向。赵武韩起不闻被讥。则其非淫奔者之所自作定矣。然则褰裳风雨之类。其义不过小序所指恶恶美刺之正俗也。其论河洛先后天之义。则谓伏羲之画卦也。河图应时而出。若合符节。所谓先天而天不违也。夏后得洛书而作范。所谓后天而奉天时也。孔子又表出天一地二一节。此又河图之本源。而若先后天及洛书三者。皆总括于河图中也。河图之数。其以奇偶者为先天图。其以配合者为后天图。其以生成者为洛书。洛书演而洪范作。其二五事之肃乂哲谋圣与入庶徵之肃乂哲谋圣相符合。天人感通之理。的然可见。而洛书中二八两数。分明交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82L 页
换。箕子岂欺我哉。此其大槩。其详则在易经疾书可考。以上诸说。古未之有。发自先生。而其中管仲卫辄二条。辨嫌疑扶伦纲。大有裨于世教。尤不可以不表著者也。其佗性命之理。学问之道。发挥传注之意。而正其讹误者。未暇录焉。其在我东先贤。谓退溪之学。独传朱子之道而最盛。尊慕退溪。无异于朱子。其日用践履之际。仿而行之者居多。既取其言行之见于遗集及其门人所记者。编辑如近思录之例。名曰李子粹语。使后学得而诵法。又于遗集中抄出论礼书札。分类编摩。名曰李先生礼说。使行礼者有所考据。又退门群弟子事迹多逸。为之博考。各立小传。俾不湮没。此可见卫道之意也。又如四七理气之说。见于朱子语类。而中国之人未闻有疑之者。至我东退溪。取其语载于郑秋峦之云天命图。奇高峰始疑之曰四七之分属理气者非是。与退溪往复难辨。其说许多。末乃悟其说之非而归一。其后李栗谷则为说益浩汗。而大要与高峰之初见无异。于是主退溪者谓栗谷有理气为一之病。主栗谷者谓退溪有理气互发之差。两相诋议。未有定案。先生谓今之所争者。皆非朱子之意也。朱子尝注大禹谟曰道心发于义理。人心发于形气。又于语类曰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与禹谟注同一语脉。则其言理之发气之发者。犹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83H 页
曰义理之发。形气之发云尔。其义本无可疑也。栗谷不察乎此。乃云发者气也。所以发者理也。此只以方寸间发动之理与气言。其与语类理发气发之义。有何交涉耶。又云四端即七情之善一边。若然则四在七之中。此岂语类四理七气之本旨耶。遂撰四七新编。发挥晦庵之旨。而羽翼退溪之说。逮其晚年。复与门人讲求新编之馀意。穷尽底蕴。尤为详备。其说俱在集中。此不烦录。其于礼则常谓朱子家礼。便是一王之制。今之行礼者。所当必遵。然其古今异宜。贵贱殊分者。又不容不变。故乃撰家祭法丧威前后录。俾为一家之礼。其言曰 国制六品以上祭三代。先儒如稣斋栗谷从之。不用文公家礼。又七品以下祭二代。庶人只祭考妣。商其意六品以上用大夫之礼。七品以下用士礼也。今人不论官品高下。以家礼为诿。通用四世之规。而至于无官匹庶。皆效颦为之。宁有是理。且大夫三世有两说。祭法及于曾祖。王制一昭一穆与始祖为三。商其义王制为得也。今制别子之外。有功勋者又许立宗而不祧其主。则有始祖矣。恐不可祭始祖。而又添曾祖一位也。家礼虽许四世。此不过当时不立始祖之庙故也。若祭始祖。与公侯何别。然朱子已自道其僭。又况朱子登朝显仕之身。居丧时作家礼。其意岂并与无位之士通言也耶。七品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83L 页
以下三世。 国制之所不许。况敢四世乎。然今士之无官者。恐与庶人有别。按丧服传大夫与学士知尊祖矣。疏云学士谓庠序及国之大学小学之士。虽未有官爵。得与大夫同。此犹可以援例。惟庠序之士祀及祖祢。不为无考。或后升为六品大夫。方从时制。及其曾祖可也。又曰长房之例。自家礼始。今大夫士家疑义难处者。太半在此。恐不可以不变也。朱子之论。亦有可證。大全答李尧卿曰此事只合谨守礼文。未可遽以义起。答胡伯量曰虽觉人情不安。别未有以处。此两条不知与家礼孰为先后。语类答沈僩曰也只得如此。圣人立法一定而不可易。考之目录。此为戊午以后所闻。而朱子易箦于庚申。则岂非最后之定论耶。惟答包扬曰大宗法既立不得。亦当立小宗法。祭自高祖以下。亲尽则请出高祖。就伯叔位服未尽者祭之。此则与家礼同。然国无大宗法然后方许如此。非可与论于大宗法立之后也。今之礼。乃守家礼之文。而失朱子之心者也。然则宜以后定之论为主。宗子亲尽之后。则长房依伊川说只以纸榜行事于其家可矣。其定馈羞之数则悉依家礼。而参以俗制。斟酌损益。定为六笾六豆三铏。又羞豆二品。即今俗所谓肝南也。与饼面饭羹酒炙共为二十三品。而曰家礼十九品。而朱子后乃谓温公十五品。费钱难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84H 页
办。余之为此。不啻过矣。惟惧不称贫家。后若凋落益甚。只用四笾四豆一铏。又去羞豆。则与温公礼合矣。其记身后定礼则不用大敛布。不用柩衣。绷用稿索。窆用葛茀。又衾旌之外。亦多以纸为之曰。东京以前无纸。故礼无所见。人却贱之。其实可贵。敛以纸衾何害。昔周太祖命世宗曰敛以纸被。不然吾不福汝矣。今俗生不崇养。而死必饰葬。甚可恶也。凡此训辞。不知者或疑其过俭难行。然此习俗之见也。孔子之答子游曰有毋过礼。苟亡矣。敛手足形还葬。县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朱子之作家礼也。曰略浮文敷本实。窃附于从先进之意。彼岂知先生之训。深得孔朱之心也哉。噫。先生之为此。岂但为一家发也。今俗之奢僭日甚。无位匹庶。慕效贵势。繁文缛仪。耻或不及。滔滔一辙。莫知攸届。此由于 国无定制故。又曰有王者作。必损益节中。别为庶人家礼一篇。俾不得踰分。然后化行而俗美矣。其眷眷乎忧患斯世之意。使人三叹也。又以其创制于一门者言之。则 我朝宗法不明。公子勋臣外。无百世不迁之宗。故庶姓大族。散无统属。先生据王制疏异姓为大夫者亦得为太祖之文。谓我八世祖敬宪公。宜为始基之祖。立祠于宗子之家。置祭田若干。为享祀之需。帅诸宗人岁一祭之。于是士大夫间闻风而从之者颇众。先是族人之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84L 页
在乡者。族既疏远。无异路人。其在京者。宗议携异。或失和平。先生谓立宗。将以合族也。又置宗田若干。为燕会之费。先会在京族人于小宗旧第。使之敦亲崇好。次会在乡族人于大宗之家。俾知尊祖敬宗。至今诸族之修睦不替。皆先生之教也。又近世先儒所撰丧礼。其中不无错误者。而循用既久。便成通行之典。先生忧之。博考源委。折衷礼意。遂撰父为适居丧而亡。子不可代受重议。承重者之妻姑在不服祖说及禫不计闰。为妻不练等说以晓之。于是士友之间。觉其误而从先生之说者渐众矣。其于经济则虽身处畎亩之中。而未尝不以斯世为己忧。尝谓易称思不出位者。欲其安分守常也。若曰事之当为者。诿以非位而不思则未然也。圣人戒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者。谋是干与也。匹夫而干国政。固为罪矣。若平日邈然不思则授之以政。将何以处之。观于孔孟可见。是以自为学之初。留心世务。凡于国政之弊坏。民事之艰难。默究弊原。咸思救策。乃撰藿忧录。及其晚年。忧时念国。眷眷不忘。其见于杂著及与朋友门人书札者极多。而大要在于端本澄源。节用裕民。不迂不苟。必可行而无疑也。又尝慨然发叹曰世道之不复治。由于三孽。尊君抑臣。自嬴政治。汉不能革也。用人尚阀。自魏瞒始。晋不能革也。文辞科试。自杨广始。唐不能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85H 页
革也。三孽不去。不足以言治矣。三者之中。科举尤害。若曰彼善于此则唐之杨绾所论孝廉科近之。 国朝赵静庵先生贤良科抑其次也。于今国是大定。赵先生之尊上配圣庙。而无一人举而行之何也。噫。彼三者即世所谓为治之良法。而先生则深恶而痛绝之。斥以为世道之灾孽。至哉言乎。苟能如是。三代之治。庶可复见矣。其云彼善于此者。盖出于不得已而勉俗之语。非其本意也。先生遭时屯蹇。穷而在下。使其言不少施。事业不著于邦国。功泽不被于百姓。此虽当时之不幸。而百载之下。若有愿治之君。必将取而为法。其遇之早晚。又何足计也。又于读书应事之暇。或得于见闻。或得于思索。则辄随而记之。积累成帙。名曰僿说。其中有经说有史说有乐说有象数之说有经纶之说。上自天地。下至万物。远自邃古。近至昭代。内自中华。外至夷狄。无所不该。无所不论。而举皆有考有徵。有裨有用。盖有漫录以来无此比也。又尝病东国史书。如东国通鉴丽史提纲之类。卤莽纰缪。思欲下手而未果。见门人安鼎福有此意。寄书劝之曰凡事之当为者。非甲为则乙为。何别于古与今人与己耶。后复书牍往复。多所订授。卒成东史一书。今其书中规模义例。盖出于先生所定。如马韩为正统。又如马韩将周勤及丽朝赵位宠之忠节表章特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85L 页
书者。即其一二也。又其晚年。远方之士。重趼踵门。持其先代行录。以不朽见托者甚众。先生谓眉叟记言以后。文献无徵。当今立言之责。有不可辞。故勉而应之。苟其人之言行可以裨世教。事业足以载国乘者。必表而特书。要为后人之考信。至于眉叟许文正穆,南坡洪判书宇远,孤山尹参议善道,愚潭丁进善时翰诸君子。则或修其年谱。或撰碣文遗事之类。有不待其后孙之请。而自求为之。以效慕贤之诚。夫以韦布之士。而所撰墓文之盛。未有如先生者也。凡先生所撰著。有诸经疾书。文集有诗集。有四七新编。有丧威前后录。有藿忧录。有僿说。此外又有自卜编,观物编,百谚解,海东乐府等书。又所编辑有李子粹语,李先生礼说。共为百馀卷。藏于家。秉休尝侍于先生。窃见先生若闻人之择善独行则必喜见于面。咨嗟称叹。或闻人之趋时饕利则必义形于色。若将浼己。又若见人之忧患困厄则必恻然哀矜。思所以救之。或见傍人喧笑作俚语则辄默然不应若不闻也。于此知其性情之正也。又居处端肃。声气庄厉。立必竦直。行必齐遬。衣带必饬。几案必正。盥颒处不见点滴。杖屦有定所。动止有常度。于此知其自修之严也。又逐日课授群学子书。延接宾客门生之往来者。无不曲当。又于其暇。读书劄疑。又有暇则辄酬书札及其佗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86H 页
文字之役。虽卑幼有故必问。有书必答。罔或有遗。夜必篝灯对卷。分夜方寝。晨朝即起。其间不过一二时。若遇门人弟子。与之讲论经旨。则或至终夕不辍。达宵不睡者。累日而未见疲惫之色。于此复知其精力之过人也。又尝言牖蒙之道。当先正其句读。乃以▣▣方言为式。名曰句读指南。使学子考而读之。曰得其句读则义可通矣。又尝诵管子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或通之之语。告学子曰思之之久。忽然有悟者。便是鬼神通之。必待其自究不得。然后方以数语谕之。无不晓。是以受书于先生者。数月辄有效。又先生教人。火力较多。一入炉鞴。莫不速化。此则有非区区课式之所可致也。又先生于书。无所不读。六经子史之外。虽小编漫录。苟有可采。必得而阅之。然如佛氏异端术家小技稗官杂说。则未尝寓目曰。余平生所厌恶者。惟此三书也。又尝谓家子侄曰。吾腹中有多少记识。但恨无沃心法。不得传与君辈矣。此类虽若微锁。无关于大体。而其于先生之德行言议。亦有可以彷佛像想者。故不敢遗也。盖先生以上智之资。兼至诚之学。凡性分之所固有者。无一理之不究。职分之所当为者。无一事之不修。行可以通神明而其原出于戒惧慎独。道可以贯天人而其基始于铢累寸积。若语其范围之大则地载海涵也。语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86L 页
其分数之密则蚕丝牛毛也。语其操履之严则规圆矩方也。语其资性之美则玉色金声也。体用兼该。表里洞彻。醇乎醇也。又以其绪馀则经纶足以挽回邃古。文章足以黼黻一世也。总而论之。其心则学朱而其诣则希圣也。盛矣至矣。以余之所见。自有东国以来。一人而已。我东自退溪以后。非无儒贤之继作。然至先生而大备。有如有宋两程夫子之后。有晦翁之大成也。非余一人之私言。后之学者。苟求于先生之文则可知矣。秉休少长先生之门。厚被教育之恩。欲报其德则昊天罔极。而无所用诚。谨据家庭旧闻。参以得于亲炙者。乃敢撰次状文如右。而知识昏愚。文辞陋拙。不能形容我先生道德光辉之万一。惟是愧惧。然秉休于此。亦尽心焉。宁略而不敢衍。宁拙而不敢辩。一字不敢苟。一辞不敢溢。倘蒙当世大人君子肯惠墓道之文。庶或可以有采于斯焉。前配高灵申氏。正言必清之女。无子。后配泗川睦氏。天健之女。夫人亦贞顺无违。谨修壸政。先先生卒。生一男一女。男即孟休官正郎。克传家学。早卒未究。女适判官李克诚。正郎娶参判蔡彭胤女。生一男九焕判官。生一女幼。九焕娶权世檍女。生二男二女皆幼。甲申二月二十七日。合葬于瞻星里壬坐之原后配睦氏夫人之墓。又迁前配申氏夫人之柩祔焉。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行状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87H 页
行状[门人尹东奎]
先生姓李氏。讳瀷字子新。居广州先墓下瞻星里。故自号星湖。其先骊兴人。八世祖兵曹判书 赠左参赞谥敬宪公讳继孙。以文学起家。尝为北伯。有文翁之教。北人至今建院祀以先师云。曾祖讳尚毅。议政府左赞成 赠领议政谥翼献公。当 宣庙朝。以谨缓持重。有名公卿间。祖讳志安。司宪府持平 赠吏曹参判。考讳夏镇。司宪府大司宪。在 肃庙时以文章节行。力扶清议。请留许文正穆。不容于朝。左迁晋州牧。继党事起。用事者必欲致重典。捃摭无所得。竟以微事诬捏。谪云山郡而卒。妣龙仁李氏。留守讳后山之女。 赠贞夫人。妣贞夫人安东权氏。讳大后之女。先生大宪公之季子。权夫人之所生也。先生以我 肃宗八年辛酉十月十八日。生于大宪公谪所云山郡。其明年壬戌大宪公弃世。先生生才二岁。清弱多疾。权夫人甚爱重。常自囊药饵。随而调护。以是不许早就傅受书。然先生自幼天资颖悟。挺拔绝人。稍长知学。不待课督。刻意自奋。群居讲学。众或在傍喧戏。而常默坐手卷。终日不撤。权夫人尝窥见喜甚曰吾儿能如此。吾无忧矣。既而文辞大进。乙酉以策发解而因录名违规。不赴会试。丙戌仲兄罹世祸。畏约屏居。无意世事。遂弃举业。游第三兄玉洞先生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87L 页
从兄素隐先生之门。习闻为学之方。朝夕定省之外。危坐一室。日取圣贤书。俯读仰思。有得必书焉。性至孝。每顺适大夫人之意。无所违拂。家用贫乏。亲自营办。不令大夫人忧。乙未遭内艰。居丧尽礼。不脱绖带。未葬食粥。既葬疏食苦盐。不使有姜桂之滋。既服阕。臧获什器之物。一无所留。尽籍归宗家。生计旁落。而处之晏如。立约家中。不许称贷求觅。惟以耕作所穫。排日自给。委任干奴。御之有法。干奴亦尽力效劳。晚岁调用。亦赖此稍裕。今 上丁未。朝廷闻先生名。有缮工监役之除。先生欲一谢 恩命上京。以前例无谢 恩。即日弃归。癸未国家有庆颁锡老之典。先生时年八十三。例授佥知中枢之衔。是年冬十一月感微疾。十二月十七日考终于寝室。袭用纸衾。去握手履。设饭含。不用平生落发为枕。剪爪以实棺角。皆纸包有铭。又以纸亲书星湖徵士骊州李公之柩十字。幎巾魂帛。亦以纸为之。而幎巾染黑。棺厚二寸许。溶松脂以代㯃。迁尸奠用馀阁。殡前朝夕之馈亦不废。及葬赠玄黄而以纸代绢。不用柩衣功翣等。绷用藁索。皆平昔所定也。门人受业及族在袒免之外者。或白布巾带。或吊服加麻。及葬而除。或有素带而终期者。其明年甲申二月二十七日。葬于家北先茔壬坐之原。前睦夫人之葬也。先生盖与门人豫度甫竁。而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88H 页
因以为日后之地。至是与睦夫人同窆。又迁前配申夫人之葬。以从三圹同穴。盖遵遗命也。前配清州申氏。正言必清之女。后配泗川睦氏。天健之女。柔顺承德。一遵无违。贞静和洽。协成内助。东奎出入先生门下数十年。未尝闻呵责婢仆之声。其闺仪之可则。如此也。男正郎孟休。女适判官李克诚。皆睦氏之出也。正郎娶参判蔡彭胤之女。有一男九焕。九焕娶权世檍女。生二男二女皆幼。判官有一女不育。先生方颜颀身。眉目炯然。英气袭人。温粹和乐。色笑可亲则春风扬休。方毅严正。辞气峻洁则烈日秋容。禀赋既正。涵养亦至。威仪攸摄。不至大拘。宽广自如。和易中节。伊川所谓非体之礼也。其色庄其言厉。其容舒而恭。其坐端而直。盥颒之所无点滴之痕。饮食之际无匙箸之声。中夜必寝。昧爽必兴。盥漱冠服。谒于家庙。退坐书室。几案必整。其读书也。清浊高低。声中音韵。其见于动静容止之间有如此者。事亲极其孝敬。虽衰老之后。或言及父母。未尝不戚然垂泪。至咽不成声。以早失大宪公。未识颜范为至恸。后遭大宪公不讳之岁。欲追服。已而曰退翁之于其先君。亦如吾之所遭。然退翁莫之行。退翁吾所师也。岂敢过也。是以不果焉。然终年哀慕。无异持衰。于兄弟子侄。恩爱备至。每伤念第二兄之无嗣。为之立后。又于其庶出子孙。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88L 页
为之收养教育。嫁娶成家。诸侄之早孤者。亦携置教养。一视己子。而疾病为之寻医救药。不避晨夜风雪。姊为郑氏妇者早寡无子。先生为之悯念。延置大夫人侧。待其立后而归之。族人之昏嫁失时者。或主其昏。或助其具。饥乏必周。疾病必问。死丧必救。惟力是视。其于僮仆。抚视惟均。尝有服勤效忠者死。为之哭临。家有畜狗。亦令待毙而埋之。盖自吾仁推以及物有如此者。家距小宗稍间。凡荐享朔节。非甚病必躬往将事。虽风雨不废。累世先茔。俗节上冢。终日奠拜。未尝怠忽。以为累世同茔。若以世代远近。墓田有无。祭近而废远。在祖先子孙之心。均为欠缺。鸠财置田。每以孟冬上丁。行岁一祭。又谓八世祖敬宪公。入我 朝为起家之祖。国法公子功臣之外。无佗立宗之文。而王制注既言虽非别子。始爵者亦然。则亦可为庶姓立宗之證。立敬宪公之庙于宗孙之家。岁一祭焉。又谓立宗将以合族。每岁京乡各一会焉。以大宪公遗教。奉叔父母之祀。定祭式。虔诚一如所生。姊有殇死。忌日不废祀。庶母死。其外孙奉祭者或路远不至。亦令分馔祭之。高祖侧室之墓崩坏不可识则更加封筑。访其墓田。付诸宗人。续其香火。乳母死无子。筑坛屋侧。为文以祭。因令岁一奠卮。其奉先敦宗。推远下逮有如此者。其处家严而有法。闺门内外斩斩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89H 页
如也。虽子姓亲属。未尝无故入内。常诵易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有一子晚得。极其聪颖。虽甚钟爱。其教之必以义方。少有差失。严加诮责不饶曰。人家每患子弟有才。常失教导。无可畏。故致坏。虽在宗党之间。义有不可。正色严责。事已乃复勿咎。故莫不畏慕敬惮。子弟出入必告。少出必拜。返亦必拜。故门人受业者亦观化如此。下至奴仆之贱。俾不得以丑言相加。亦无敢高声喧嚣。傍及里闾。正辞禁非。一村皆敬服教诱。亦知尊信。此可见先生感化之一端。其奉祭接客。亦各有品节。笾豆有定数。洁而不丰。朝夕之馔。亦有定器。一以自奉者待人。不以宾客之贵贱而异品。衣取蔽体。俭而洁。食取充腹。粗而不奢。吉凶凡百。皆出岁用。一丝不干于人。大要务在节俭。粗足岁计而已。尝撰入俭说以叹俗弊。又谓救荒莫过于豆。岁荒必磨豆为粥。作半菽歌以自娱。尝子为南县宰。赴任也。惟许睦夫人就养。先生独留乡庐。或以月廪馀俸送饷。先生却而不受曰凡敛民。八九分非理。以此奉亲可乎。吾留吾庐。穑吾田。足以救饥免冻。只受鱼尾酒壶。与邻族门生一会共饮。其治家奉先。教子接宾。御众节财有如此者。其为学也。循先贤所定课读。以经书为先。继以史记诸子百家。无所不究。其读书也。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思之又思。要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89L 页
以深究自得为期。博学详说。随得有录。而以孟子为始。名其所著曰疾书。语学者曰妙契则吾岂敢。疾其书之义则吾窃有取焉。其序孟子曰疾书者何。思起便书。盖恐其旋忘也。不熟则忘。忘则思不复起。是以熟之为贵。疾书其次也。亦所以待乎熟也。闻之朱夫子曰初学必置册子。籍记其所得所见。斯岂欺哉。其必自七篇始者何。以世则后。以义则详。后则近。详则著。故曰求圣人之旨。必自孟子始也。朱夫子集注出而群言遂定。播之海外。举同轨一之。盛矣哉。虽然发挥诸子。林蓁海滚。未必皆中。而永乐胡广辈起身蔑学。去取无据。使笺释之意。或未免湮埋转讹。则疾书之作。胡可已也。呜呼。朱子尊孟子也。后人尊朱子也。后人之尊朱子。殆有甚于朱子之尊孟子。贤希圣士希贤。其势然也。贤者智有能及之。故于孟子气像未化处。曾不以尊之之笃而讳焉。士者困在下列。故于集注无事乎黑白。玆所谓不自信而信可信。此虽学者之正法。其或笃信之馀。疑有未释。露于讲贯。藏于毕劄。求有以自得。斯亦不得已也。人辄绳之以讪上。绳之固若有意。峻法刻刑。奚为于孔子之门。传曰事师无隐。盖不禁其有疑难也。处下欲进而便自谓涣然者。非愚则謏。余实耻之。是以画井建正之类。妄为一说。以补馀意。皆朱子所尝置疑也。置疑所以开言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90H 页
路。言之不中。罪在言者。九原可作。吾夫子必将哀其求进。而不诛其不中也。又序论语曰欲看此书。须先求此注。须先得其心。得朱子之心。夫子之心。又庶几可推也。何谓心。朱子之为此注。其于旧说。苟可以因则因之。不苟新也。或前后异见则易之。不苟留也。虽门人小子。随意发难。一曲之长。咸在采收。不苟弃也。用此知朱子之心。与天地同恢。与古今同公。无一毫系吝。而惟义之从也。然则当时取舍气像可见。其在于今。尊其书而失其心。诵其书而后其义。思量则为妄。致疑则为僭。发挥则为剽。尺尺寸寸。一切卑近。勒为禁网。愚与智无别。此岂古昔人所望于后人哉。而况论语义最奥语最简。圣人之言达则便止。不似庸学之有规矩。孟子之多敷衍。所以为难解。而余之为此书。非敢求志于笺释之外也。如朱门诸子之问目。拟待明师取正焉。盖读书解义。辨别笃志。此程朱以来为学心法。观于此二序。亦可见先生之于此学。传圣贤之心法。而继斯学之几绝。亦可以知先生之眷眷切切于悯俗学之含糊鹘突。因循无得。至于晦天理穷人欲也。是故于庸学三经近思录心经等诸书。皆以此意。各有论著。而如井田正朔考易学图书揲蓍算期中庸十章大旨管仲不死伯夷论等诸说。多有先贤未发之论。至于四七理气之辨。自退翁高峰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90L 页
以后。更有牛栗二公之争。为世大议论久矣。盖四七名义。实与舜所谓人心道心者。同实异名。而后人不知合而为说。故或拘于浑沦善一边之疑。而有此歧异之议。继以党论之盛。各主一边。不可复得而谈。而其谓尊陶舍栗者。终不免吞吐归于善一边之说。先生为之条分缕析。作新编之书以发明之。因序之曰舜有人心道心之训。学者祖此为头脑。各有所指。互明厥义。孟子主言四端。礼运主言七情。好学论述礼运。仁说述孟子。其言不翅详尽。其义若可以炳然。而末学浅识。乃复缴绕穿凿。务出新奇。求明而反晦。欲精而实乱。非圣贤牖后之意有不莹。即使之迷之者之过耳。因谓学者曰此平易非难知者。而反使为难者。自我东始也。其于礼则以家礼为上。而亦有疾书之解。因溯源而及于仪礼。旁通戴经通典等书。其序家礼疾书也曰礼者天理之节文。天有理一而已矣。而三代之不同礼何。验之于时月之代序。四时不同气。故寒而裘暑而葛。不同其养也。理何尝不同。理有所值。气不得不异。故曰礼者时也。以时为大。因以撙节。天亦不违。知此意者。可以言礼矣。是故于为妻练及祖丧中父死代服之类。博考源委。多所辨證。又慨风俗日奢。士友间贫贱既甚。而慕效贵势。莫可支吾。于是参酌古今之宜。撰冠昏丧祭之式。以为一家之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91H 页
礼。而要与亲友共之。盖出于孔圣与其不孙也宁固及朱夫子略浮文敷本实之遗意。而其规法节目。在丧威日录。可考而法也。此不详著。又谓东方之学。莫盛于退溪李子。以其常时效法之小者言之。匙箸之无声。盥洗之无滴。书札之自名是也。而其大则采遗集及语录所记言行。依近思录次第。以为李子粹言。又编论礼之说。以为礼说类编。以寓尊慕而体行之。虽处畎亩之中。以为天下事。非甲为则乙为。尝默究弊原。咸思救策。有藿忧录僿说等诸编。而僿说者馀力所及。时著为说。及其成帙。列其条例。授门人安鼎福使之整釐。上自天地下至万物。远自邃古近至昭代。内自中华外至夷狄。无所不该。无所不论。盖自有漫录以来无此比也。安鼎福之撰东史也。如范太史之修唐鉴。一遵伊川之说。以马韩为正统。其佗如表章马韩周勤丽朝赵位宠之类是也。论及乐学轨范。亦有著述。至于东邦俚谈之类切实人情者。亦皆采而解说其旨。名曰百谚解。盖亦出于听濯缨之遗意。馀事文章。赡而不繁。要而不简。远近士人之托以不朽者。亦随应不拒。至许眉叟,洪南坡,丁愚潭诸君子则有不待其子孙之请。而或修其年谱。或撰碣文遗事之类。盖出于慕贤之意也。此先生讲学撰述之大槩也。如其义安则不规规于人己。理得则不切切于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91L 页
毁誉。勇往直前。不顾傍人是非。多发古人言外之意。洒落通透。冰解冻释。是则自吾东有学以来。虽谓之一人可也。此非小子阿好之言也。所论著具在。要在善读者可以知之矣。然东人之贵耳贱目。自党论以来尤甚。若非读先生论孟二序而得朱夫子集注之本心。岂能知我先生勤苦著述之意哉。先生尝有言曰无人启发。终于昧而已。则其言不过如病心狂惑。谵语郑声。向壁独说。而无人听知也。可笑可哀也已。盖亦虑及于斯而有此叹也。然昔朱夫子与南轩书曰大抵平日说得习熟。乍闻此说。自是信不及。但虚心而微玩之。久当释然耳。若稍作意主张求索。便为旧说所蔽矣。此训亦修集注之意。若以吾先生二序所谓晦庵之心为心。则当知我先生之得斯心而有功于斯道大矣。后世之子云。便朝暮遇也。莫非命也。吾何计焉。若夫先生之学则博而赡。简而核。其处己也宽栗而乐易。其处家也严正而俭节。其接人也整齐而温和。其与宗族也和厚而敦睦。其处乡党也无贵贱。不威而善教。其教人也平易易知。勿论贤愚。皆获其益。譬如群饮于河。各充其量。才周万物。识达古今。至于六经之奥义。百家之异说。研穷搜抉。判然胸中。亦于当世之务。无所不周。如有用我者则举而措之矣。然抹摋世路。不得一试。而赍志以没。虽若可恨。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92H 页
而天饷八耋之寿。著书明道。有继往开来之功。则是天于先生。存厚养得多矣。于先生有何加损。先生从子秉休状先生之行曰。先生以上智之资。兼至诚之学。凡于性分之所固有。无一理之不究。职分之所当然。无一事之不备。行可以通神明而其原出于戒惧慎独。道可以贯天人而其基始于铢累寸积。若语其范围之大则地负海涵。语其分数之密则蚕丝牛毛。语其践履之严则规圆矩方。语其资性之美则玉色金声。其心则学朱而期孔。盛矣至矣。门人慎后聃尝有言曰退翁以德造。先生以智造。皆可谓善形容矣。尝闻语曰学不厌而教不倦。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吾先生之于斯言也。亦可以庶几也云尔乎。因窃念昔年先生尝与小子论辨。有不合者。先生怃然不悦曰昔眉翁有自序。吾亦有意。盖为后人不能故也。是后先生精力已不能及此。可惜也已。今景协之状先生言行。精粗细大。悉备无蕴。不宜更架叠。而昔伊川之状明道。毕尽其意。而犹取朱范四人之叙述。勉斋之状晦翁。又有果斋之述。退翁之门。月川,鹤峰,文峰诸公各有所志。盖盛德至行。以一人之录。恐有所漏而然也。是故愚于景协之状。八九引用其语。而敢论述如右。同门之友各随所自得而有所论著。俾先生一言一行。无所遗失。是所望焉。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墓志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92L 页
墓志[从子秉休]
府君讳瀷字子新。姓李氏。骊州人。曾祖讳尚毅。左赞成。祖讳志安。持平。考讳夏镇。大司宪。元妣 赠贞夫人龙仁李氏。留守后山女。继妣贞夫人安东权氏。通德郎大后女。府君权夫人出也。以 肃庙辛酉。生于大宪公谪所云山郡。明年壬戌大宪公即世。府君既早孤。清羸多疾。稍长自刻励于学。属辞为文章。沛然不可御。已弃举子业。专用力于六经及程朱之书。研精覃思。尽钩圣人之蕴。剖辨疑义。以补先儒之阙。学既大成。士林宗师。以礼范家。尝撰冠昏丧祭之式。皆本于仪礼家礼。参以邦俗。酌古今之宜。剂贵贱之等。简而易行。信从者众。身处畎亩而每以斯世为己责。故生平论著。经国济民之策极多。其要在于损上益下。虽不能施之当世。必为后王取法。所著有星湖杂著诗稿及易诗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小学家礼近思录心经等疾书,四七新编,僿说,藿忧录,自卜编,观物编,百谚解诸书。藏于家。 今上丁未。朝廷以缮工监假监役徵。不就。癸未以大耋升资为佥知中枢府事。其年十二月十七日。易箦于广州府瞻星里舍。春秋八十三。娶高灵申氏正言必清女。无子。再娶泗川睦氏天健女。生男孟休正郎。女嫁判官李克诚。正郎先歾。有一男九焕承重。甲申二月二十七日。合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93H 页
窆于瞻星里壬坐之原后配睦氏夫人之墓。又迁前配申氏夫人柩祔焉。府君居中。前配右而后配左云。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墓碣铭
  
墓碣铭[蔡济恭](并序)
先生讳瀷字子新。姓李氏。隐居修道于广州之瞻星里。自号曰星湖以是也。先生生二岁而孤。母夫人忧其清羸善病。不使早就傅。稍长从仲兄剡溪公学。专心劬业。聪颖绝人。博览群书。及仲兄罹世祸。无意于世。弃举子业。从第三兄玉洞,从父兄素隐二公游。慨然有求道之志。危坐一室。取经传及有宋程朱我东退溪书。俯读仰思。刃迎缕解。盖其入道之门。惟敬是主。尝曰未发有静时敬。已发有动时敬。然动时之敬。亦只本于静时工夫。若静不能主敬。动如何持守得正。作敬斋箴图若说。以动静不违。表里交正。为节度焉。若其进学之方。行必以知为先。故以致知为力行之本。知之将以行之。故以力行为致知之实。病后之学者或专意言句之末。而其于实工。多未肯下手。常曰学其言而心未必谕。心虽谕而身未必行。要须体之于己。然后心可谕而身可行。其静存动察。真知力行。用工之无所偏倚有如是者。朝廷闻其名 除缮工监假监役不就。既笃老授佥知中枢府事。盖优老之典也。呜呼。先生之寿。视孟子不动心之年。加倍而尚有馀筹。凡于性分之所固有。无一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93L 页
理之不究。职分之所当然。无一事之不备。行可以通神明而其原出于戒惧谨独。道可以贯天人而其基始于铢累寸积。地载海涵。范围之大也。蚕丝牛毛。分数之密也。以之使展布于世则君而为尧舜之君。民而为尧舜之民。理在不疑。乃先生阨于时。真正抱负。不克施一二。后生之所得以见者。惟家行之严于礼律也。所可以传者。独至论之载诸纸上者。其以家行言之。每以不识先考颜范为至痛。语及未尝不泫然垂涕。至衰老亦然。后当先考不讳之岁。欲追服。已而曰退翁亦如吾幼孤。然莫之行焉。退翁吾师也。岂敢过也。终其年齐素以居。哀慕无异持缞。平居晨起谒庙。退坐书室。衣带必饬。士友相见。拜揖必恭曰拜为礼始。何惮而不为。以故门人子弟经宿私次者。入必拜见。出必拜辞。闺门斩斩如也。虽子姓亲族。不许无故入内。常诵易之家人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其于兄弟子侄。恩爱教育。一出于诚。虽族疏者。饥则周病则药。死而赙襚之。嫁娶有失时者。办其具。俾不废伦。先茔有代远不能祭者。各置墓田。用岁十月行事。创八世祖敬宪公庙于宗子家。岁率宗人一祭。著说而明其义曰。 国朝公子勋臣外。无立宗之文。故庶姓大族。散无统属。然据王制别子为祖继别为宗。注曰虽非别子。始爵者亦然。疏云异姓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94H 页
为大夫者亦得为太祖。此为庶姓立宗之證也。其以至论言之。类皆深造自得。发前未发者耳。论河洛则曰河图之数。其以奇耦者为先天图。其以配合者为后天图。其以生成者为洛书。洛书演而洪范作。其二五事之肃乂哲谋圣。互见于八庶徵。而洛书中二八交换。箕子岂欺我哉。论三代井地则曰自五十而变为七十。自七十而变为百亩者。若易其经界者。故先儒疑之。然不难析也。乃辨其一井九田。一田四区。区方五十步之制。以明夏时一夫受一区。殷时一夫增受二区。周时一夫增受四区。故夏殷周之自五十变而至七十百亩者然也。孟子岂欺我哉。论三代正朔则曰改时改月。诸说纷然。难以折衷。而考之诗书易。分明不改时月。考之春秋孟子及孟献子之言。分明改时月。然则改时月。东迁以后之末失也。有能于东迁以前。得改时月之文者哉。论王风则曰郑玄诸儒皆以为东迁以后。王室卑弱。与诸侯等。故不为雅而为风。然风雅自有体裁。不系兴衰。周业方隆。亦有风。二南是也。诸侯微而亦有雅。抑诗是也。王泽竭而变雅作。平王纵卑弱。独不得厕变雅之末乎。季札观周。王在卫下。邶鄘卫王皆东都也。东都者王城也。为天子朝诸侯之所。后乃迁居。凡大都会。莫不有诗。以观民风。前焉则豳周有风。后焉则王城有风。王风云者。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94L 页
谓王城之风。非为平王设也。于三经四书及小学近思录心经。字求其训。句索其旨。皆有疾书。盖取横渠妙契之义也。其序自孟子始曰以世则后。以义则详。后则近详则著。故求圣人之旨。必自孟子始。其于礼。原本三礼。旁通杜佑通典及历代诸儒之说。而折衷于家礼。故又有家礼疾书。至若删节冠仪嫁娶仪丧威录庙墓享祀仪诸编。著为一家之法。尊慕退溪。无异朱子。则言行之见于遗集及门人所记者。编辑如近思之例。名曰道东录。又取论礼书分类编摩。名曰李先生礼说。患退翁以后四七理气之说。与朱子所解道心发于义理。人心发于形气。语类所载四理七气。有所牴牾。撰四七新编。发挥朱子之旨。羽翼退陶之说。虽处畎亩。未尝不以斯世为己忧。撰藿忧录僿说等编。尝慨然叹曰百世无善治。由于三孽。尊君抑臣。自嬴政始。汉不能革。用人尚阀。自魏瞒始。晋不能革。文辞科试。自杨广始。唐不能革。三孽不去。不足以言治。三者之中。科举尤害。若曰彼善于此则唐之杨绾所论孝廉科近之。国朝之赵静庵先生贤良科。抑其次也。静庵既配圣庙。而无一人举而行之何也。患东史疏舛则托门人安鼎福授以义例。卒成信史一帙。所著诗文并撰辑诸书。合为数百馀卷。要之学问则去文而务实。论礼则弃奢而从俭。经济则损上而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95H 页
益下。皆探本挈要。各有条理。可举而措之。呜呼盛矣。李本系出黄骊。鼻祖曰高丽仁勇校尉仁德。八世祖讳继孙兵曹判书谥敬宪。尝为北路观察使。儒化丕彰。北人建院祀以先师之礼。曾祖讳尚毅议政府左赞成谥翼献。实为 穆陵名臣。祖讳志安司宪府持平。与眉叟许文正。游郑葱山门。道义相推诩。考讳夏镇司宪府大司宪。在 肃宗时力扶清议。为士流所重。前妣 赠贞夫人龙仁李氏。留守后山之女。后妣贞夫人安东权氏。大后之女。先生权夫人出也。先生以 肃宗辛酉生。卒于 英宗癸未。享年八十三。才属纩。即设馀阁之奠。殡前不废朝夕之馈。敛用纸衾。纸书铭旌。棺不㯃。涂以松脂。皆先生平日所定也。门弟子皆吊服加麻以至期。族人在袒免之外者。布巾布带。葬而除之。葬在家北壬坐之原。先生初娶高灵申氏正言必清女。不育。再娶泗川睦氏天健之女。二夫人祔先生墓。一男孟休文科壮元。官止正郎。克传家学。早卒未究。一女适卫率李克诚。正郎娶参判蔡彭胤女。生一男九焕。国子生员。卫率系子润夏。曾玄以下不录。济恭尝按节畿辅。行部郡县。迂其路历拜先生于瞻星里第。先生时年八十一。端坐矮檐弊屋下。眼彩炯然欲射。疏髯下垂至带。未拜已肃然起敬。即之则乐易宽广。谈说经传。扬扢古今。得闻所不闻。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195L 页
窃自恨世故驱人。不得以一瓣心香。事之于寂寞之滨。今于三纪之后。先生之从孙处士君森焕袖家状托铭于济恭。济恭直老耄耳。安能善形容有道气像。但念吾道自有统绪。退溪我东夫子也。以其道而传寒冈。寒冈以其道而传眉叟。先生私淑于眉叟者。学眉叟而以接夫退溪之绪。后之学者知斯文之嫡嫡相承。有不诬者。然后庶可不迷于趣向。以是铭先生可乎。处士君曰之言也要而不烦。知先生矣。遂敛衽而为之铭曰。
抱道而莫能致泽。一世之不幸。著书而亦足嘉惠。百世之幸。天之意无乃在是欤。一世短而百世永。铭先生而勉吾党。盍与读先生书。传统由己而由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