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x 页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题跋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24H 页
书退溪先生笔后
东邦之有退陶。犹中国之有孔子。孔子普四海而尊之。东国则大岭以北。不如其南也。今岭南人士字体。莫不效退陶。伸纸行墨。惟怀其人。而忘品格之高下。至今不移。其好学如此。故察其流风。能尊师敬长。不失礼让遗教。佗方不然也。昔圣人尝与门人拱立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于是二三子皆尚左。千载之下。想其气像。一静一动。趋趋步步。惟夫子是若。所以能守门法。传远而不废也。今观先生遗墨。窃有感于国俗之污隆焉。
书惩毖录后
夫进贤受上赏。古之道也。为人臣。苟使贤也。贤没而事熄。进之以贤则人亡而贤犹在焉。赏之所以无尚也。是以汉有天下。以陈平之一言而先封无知。西京之得人。于斯为盛。至于唐之狄公。亲于其躬。无所猷为。特因荐引张柬之一事。遂归之取日虞渊之功。向非狄公之知人。虽有五王之贤。亦安所容其力哉。昔者子贡问人臣之贤。子曰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子贡曰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汝闻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24L 页
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吾闻鲍叔达管仲。子皮达子产。未闻二子之达贤己之才者也。圣人之训。已炳若丹青矣。人谓壬辰之变。柳西厓先生有奔走效劳。余则曰此在先生。犹是小节。抑有大焉。当是时。邦国不丧。独有李忠武一人在也。始忠武即一个褊裨。非柳先生。只见捐命于行伍间而已。然则重恢奠安之功。果孰由而成乎。近世此道无闻。不惟不之进。又从而媢疾之。噫。
书乙巳定难记
乙巳之狱。人共冤之。至退溪李先生则曰尹任之罪。诚有之。当时士大夫不能避李下瓜田之嫌。以至于祸。此为定论。噫。中夜掩户。物物皆黑。及夫火烘。亦物物变赤。未知黑若赤。果谁为真色。事机之迁。非明智不可以易揣也。是非无常。戎好迭乘。蹉足之顷。驷舌难扪。岂不哀哉。大抵逆狱尤难为说。宽之则有护贼之咎。护贼大罪也。急之则有卫社之誉。卫社重勋也。下无顾藉之由。旁怀伺察之惧。如石寄危崖。挤下易而推上至艰。柰之何人不下石以自谋乎。极刑交下。吐款为期。一人谎辞。株连十百。织成文案。据以为问目。唯命者为承服。辨明则谓顽拒。虽有百种印證。不之许也。如此录者。备载始末。勘照有验。当时硕德重望。莫不同辞。疑若毫无可疑。然大势磨旋。南北易位。其所以刊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25H 页
书不朽之计。不过穴中虫鸣。人谁肯听之。呜呼。此亦幸矣。古今天下。戴盆而不白者。果何限哉。易曰明慎用刑。又曰无敢折狱。为人上者。所宜体究。
书韩久庵箕田图说
韩久庵百谦曰箕田遗制。与孟子所论井字之制不同。含毬正阳两门之间。区画分明。皆为田字形。田有四区。区皆七十亩。大路之内。横而见之。有四田八区。竖而见之。有四田八区。八八六十四。正正方方。其法象正类先天方图。愚按图寻究。其两门之间。横四竖四者。乃偶因地势而然者。非取义易图也。除尖斜欹侧外。其田多至百五十馀所。皆无四四成列之制。又自正阳门九亩之路。折而右。历六田。又折而历九田。直抵咏归亭。此外田间之路。皆不过三亩。岂可因两门大路之间。偶成之制。而一例辏合说乎。愚谓此正与孟子所论相合。而其不合者特分数间耳。古之井。何尝非田字形。但井则以方百步为田。此则方百四十步为田。此虽殷汤之制。而汤因夏制而益之。故方百步而二夫也。箕子无所因而刱设。故夫各方七十步。方百步之半。正与方七十步。大小相合。可知是义同而迹殊也。说在读孟编。今不复著。又按周礼夫间有遂。广深二尺。井间有沟。广深四尺。以至于方百里之一浍。其广深不过二寻二仞。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25L 页
彼六十四区。不及四井之大。岂可以九亩大路界之乎。始知两门间二路。乃因地势偶然成者也。久庵又曰刑法志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以四起数。四四成方。实与此吻合。班氏之学甚博。或恐有所沿袭来历也。愚按四丘之说。乃周礼地官小司徒之文。班氏不过祖此。非有殷人之遗意也。且四井为邑。而井有九夫则邑乃三十六区也。何云与此吻合。久庵又曰分田以井非古也。实自周人始也。愚按朱子谓殷人始为井。而夏后浚畎浍距川。以至五百里之甸服。小康有田一成云。则井牧之法。又不是殷人之始也。自先古然矣。而其三代不同者。乃因时制宜而已。初非改沟洫而设法也。久庵又曰或以朱子改治沟洫。多费人力之说有疑。此则恐未然。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无怨。愚谓自井而成。以达于畿。以渐推步。其广狭深浅。非人人各自输力者。其扰民费财。其害甚钜。苟有非此而可以善处者。则圣人岂不欲仍旧贯之为善乎。夏后氏以方五十为一夫之受。殷人若将以方七十之数为一夫之受。则并夏之二夫田为一夫田。正是七十之数也。经界正矣。井地均矣。以此行之。何害于事。又何必欠其田不方。亟改沟洫而为方然后已乎。圣人制民之政。必不容如此胶柱不通为也。今箕田之制。自城门大路之外。田间皆不过三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26H 页
亩。与古者遂沟大小之法不同。是未可知。意者其地六七里之间。非如寝大而达于畿者。故虽一例均裁。足以备旱涝也。此则不可臆说。姑识所疑。
跋眉叟先生篆隶三帖(乙卯)
眉叟先生步步趋趋。嘐然悦古。虽尺牍漫笔。以科斗画作隶人书。虫喙鸟爪。浑然天成。信奇玩也。吾友崔君用汝亦好古者也。集以为帖。间示余余。谓此特先生之末耳。吾见其遗集。出而事君。必据经引义。非尧舜不陈。退而居家。悦周公仲尼之道。不欲以一善成名。斯其为先生也。愿君引流溯源。舍迹求心。易此嗜好。为尊经饬躬之方。则岂不姱乎。不佞行与君勉之。眉翁之篆。流遍四方。家家屏障。有宰臣某白于朝。禁其字体。翁闻之作诗曰朝日上东岭。云霞生户牖。不知山外事。墨葛写蝌蚪。人皆传诵。翁之出莅三陟府。竖东海碑。语古字奇。出神入鬼。不悦者又撞碎。后重刻焉。余得其拓本对之。辄为之庄敬。噫彼向之数子。抑何心哉。今观此帖。感而录之。
朱子敬斋箴。惟精惟一一句。出舜典。自程氏心经出。而人多读精为心。此帖改正存古则可喜。武王鉴铭出大戴礼记。曰见尔前虑尔后。今曰无于水鉴。必于人鉴。此乃酒诰文。今引作鉴之铭。未知何意。观者详焉。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26L 页
沂洛篇跋
余閒居。有一部眉叟许先生遗集在案。许先生多述近古名德大夫。其实迹莫不烂烂然在目。便是一世之良史也。如寒冈,旅轩诸老先生。叹其出处之正。言议之纯。德业之崇。如忘忧堂郭公叹其峻节高风。可以服人心而垂后世也。至东溟金公。尝抗论用事者臣。斥补岭南之玄风。在官立学校修乡约法。 朝廷令上其条制。颁行四方。亦有补于风化也。今见朴斯文尚节氏所集沂洛编者。万历丁未寒,旅两先生暨郭忘忧泛舟游于咸安之龙华山下。时从游者有 赠判敦宁朴公某。后二十八年甲戌。东溟公游于玄风之风咏台。时游从者如浣石堂朴公某。又据许先生集。浣石即敦宁公之第二子。敦宁公虽以武发身。亲近儒贤。雅尚礼节。壬辰甲子之乱。有功而不伐。至临歾戒诸子曰谨守法。无坠家训。乃浣石则遵奉不替。蔚为岭外文献。至身歾之后。行谊弥彰。有司宪持平之 赠。盖其师资之益。法守之贞。有由来矣。孔子曰不知其地。视其草木。不知其父。视其子。不知其人。视其友。于此编尤验。
跋李畏庵堂室铭
堂室铭者。李公栻之所作也。其意盖以肾为本。以心为店。而其升降出入之心。往来于二脏。其说纵横不穷。自成部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27H 页
家。当世之学者靡然趋之。余亦一再访公。颇悦其笃行纯熟。为国之钜擘。有从游补益之愿。既而得此铭而读之。不知公之所主言何在。而疑或有可以援据者。故不免以书叩发。然后知其力量路头。盖有由错也。及余再书则乃以丁先生自警文为辞而不肯答。只云心者性情之统名云者。即西山语。而朱子之所称道也。今观丁先生之言亦至矣。然世自有一种狠愎。务胜而不求义理之所在者。可以当此目。如其互资朋师。讲订而究极之者。安可一切撝抑之耶。圣贤之门。其直穷到底者。谓之善问。而为师者亦必为之叩竭。未闻以务胜为嫌。而遂不肯重答也。然则后学之疑惑滋甚。无所发难。只合私识己见。内自评骘。冀或有以发蒙可乎。其所谓西山语者。语类有之矣。朱子只曰季通云心统性情。不若云心者性情之统名也。更无所别白之是非。以此谓朱子之所称道。或者非其实乎。凡语类中朱子之平说漫语者何限。壹是谓所称道可乎。此果称道其至善者。则所谓心统性情者。必将有欠缺未稳。而不若西山此一句也明矣。然而朱子于横渠说。十分深与。重言复言不一言何也。既得其胜此的诀。而未尝为学者铺说明诲。只包笼略一及者又何也。此李公以己意取舍之。而援朱子求助。多未见其妥当。况公亦尝言性理心气。则理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27L 页
气之间。又反欲混沦之者何也。朱子曰性情皆出于心。故能统之。统如统兵之统。言有以主之也。且如仁义礼智是性也。孟子曰仁义礼智根于心。恻隐羞恶是情也。孟子曰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见得心可以统性情也。此类十分明白。而却云二程无一句似此切也。岂复有罅隙而少之者哉。然朱子又云性情上都下个心字者何也。盖亦以统之故也。比如大将统兵。或处或行。处则曰留阵。行则曰出战。阵是兵阵而将统之。战是兵战而将统之。故亦可谓将阵将战也。其实云鸟布列非将也。坐作击刺非将也。此横渠之说所以为深覈也。朱子曰仁义是性。而又说仁心义心。这是性与心通说。恻隐羞恶是情。而又说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这是情与心通说。这是性情皆主于心。故恁地通说也。然则如西山说者。只见得通说处。而朱子偶与门人言之。若曰通说无妨则然矣。或以为只此是正当。而横渠说为未尽则奚可哉。朱子必不以通说者。而反有憾乎正言。则其非所称道也信矣。夫心者何从而有此名哉。以心脏故也。如彼之说则心之云者。乃舍其家而从旅店上得名。其可乎。今有人居北溪则号曰北溪。居西山则号曰西山。其或北溪者。客过于南溪。西山者客过于东山。而便号曰南溪东山可乎。及余以方寸字为證则只言可以反隅。反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28H 页
隅者实非的快之谈。不足以发明敛字之旨。而又况朱子复卦赞云敛之方寸。包括无限。有茁其萌。有恻其隐。所敛在此。所萌在此。宁复有可以反隅于肾者乎。今其言有空舍寓佗之说则疑若有时乎一虚。有彼亦不虚等说则又疑其两常不虚。有存亡所由分之说则疑若心不合有出入。有要使出入等说则又疑其出入固心体之当然也。此皆未有准的。徒惹人恍惚处也。所谓说心转险。本于朱子答吕子约书。盖孔子之先难后获。子思之鸢飞鱼跃。孟子之勿忘勿助。程子之活泼泼地。虽其言转险。而此便是这话。非二理也。至于主心主肾则这不是此物奚。但说之有险易隐显而已哉。又况三正迭建。分明是改革损益之事。不知李公其心亦以为吾之主肾。改革损益于古人之主心耶。复以全然无考为嫌。则以康节神之寐栖肾者为祖。而凡言心必与神带说。然易所谓寂然不动者。断非熟寐黑甜时气像。而铭所谓我则存之。以立大本。一有不存。天地崩陨者。何指而言也。寐而栖肾。其亦有贤愚之别。而贤者独存之耶。彼不能存者。当其寐时。神安所顿放。而不得栖乎肾也。若然康节何以曰凡人之神云云。而不复别贤愚之有异也。其神心同异。更各商量。神者气之精英。而心乃然也。若以心为神则可也。以神为心则不可。何也。比如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28L 页
一州有知州之人。有南乡之人。有北乡之人。等是人也而有上下南北之别。今以知州为人则可也。以人为知州则可乎。人之身。有心之气有肾之气有包括之气。而其精英者谓之神。故有五脏之神之名。或只指心。故有心神之名。彼心神云者。乃心脏中气之精英。故曰以心为神则可也。若佗脏中气之精英。虽亦称神。而与心何干。故曰以神为心则不可也。今李公专以神唤心。出没于康节套中。亦不曾穷到其底蕴。见人之有以方寸等为言。则诮之以不能以太微无迹看也。及其自为说则必举水火南北何哉。余于是知公之亦必从著而有迹处看心也。公既托言不答。而其书中所未尽者。不可不为朋友一道。故于是乎书。
文会书院故事录跋
天地之生民久矣。自食实茹毛。历万有馀年。尧舜兴于中邦。于是文明之至盛也。其东北一隅。犹是鸿蒙之世而檀君立。历千有馀年而箕子始东。八条诞敷。一变为礼义之国。其迤北一路。犹混混泯泯。而于民彝物则。未之或闻也。历数千有馀年。圣代肇治。声教讫于南北。时则我先祖敬宪公受命按节。首阐休明之化。设庠序颁典籍。优以养之。掖以导之。不啻若慈母之食其病儿。于是肃慎靺鞨椎髻鴂舌之俗。莫不舍其弓鞬。鼓箧而横经。以受我训迪。使延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29H 页
数千里之域。不禽兽而为人。用夷狄而之夏者。孰非敬宪公之为功哉。呜呼。入其疆访其风谣。其冠绅学究。尚自佩持遗教。父慈子孝。夫信妻贞。惟曰敬宪公。耕田凿井。著衣吃饭。亦惟曰敬宪公。至于乐利愚民。沦浃肌髓。如鱼虾之游于海而不自识知也。是岂直寻常瞽宗乐祖之比并也乎。故北路之有敬宪公。犹夫东国之有太师。中华之有唐虞。而敬宪公之巡宣效绩。又莫非我 圣祖渐被之馀泽。则其巍烈辉映。将见与宇宙而终始之也。当时北民之俎豆享祀。远迩同然。或燬于兵乱。在今修典不废者。在咸兴曰文会书院。在永兴曰兴贤书院。在安边曰玉洞书院。余所闻止此也。再从侄孙匡焕多识家乘故事。以此录见付。遂题其端。
先祖少陵公简帖跋
维我曾王考贰相公有七子四女。四子暨四女婿皆登第显仕。而长子判书公同升为上卿。世以为荣。有内外孙男女六十馀人。以至于曾玄。其丽许多。此何等德业何等福禄。必有以也。余生不及奉觞承欢矣。言语德行。耳犹可闻。气像精彩。不可得以觌也。夫气象显于传神。精彩存乎笔画。从今日摩挲遗墨瞻仰肖影。则为后孙追感大矣。此帖者裒集简札。上揭图像。其意亦密矣。为之者玄孙观休。其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29L 页
传描写真。外裔孙尹德熙。而曾孙瀷又敬为之跋。
书斗峰公宣慰帖后
壬辰寇乱后十八年己酉。日本使玄苏等至。寻旧盟也。我从祖斗峰公承宣慰之命。其辨折奸萌。宣畅 国灵。订定于礼数之间。不严而威。故筹司之启云向者天兵十万。敌之而不足。李志完以三寸舌。折之而有馀。此实事也。君子论人。必于头脑处。无小不大。故观虎之尾。亦可知其身之厖然矣。后至光海时。有金墉之变。首揭大义。横截狂澜。倡起后继。公之所存。果于是表现于八域。人至今诵之。其法筵龙象。皆此类。宣慰时倭僧玄苏能诗。有唱酬许多。其数篇流落人间。偶为野夫所得。卒归于吾仲宾。帖以藏之。苏自称东海臣。公之答诗云马州曾属我提封。其旧为属藩可證。近闻倭情浸骄。前迹堙埋。无人说起责谕如范匀之于诸戎。可慨也已。安知异日此一纸不为交邻定疆之一案否也。余则曰更须该录始末于后。以俟 国家之有事方可。
骊兴世帖跋
世称字体。必曰骊兴之李。我李之以笔鸣久矣。而从祖听蝉堂其尤著也。听蝉得之黄孤山。孤山得之张东海。东海又本乎怀素。尚论者以为草圣统绪。然人徒见听蝉有得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30H 页
于孤山。不知家学之已屡世洽矣。惟我曾王父少陵公无事乎艺。有菀其章。寻常尺牍。散在缙绅学士。人或帖藏。今世交游间。往往遇之。子孙绍业至今。莫不津津说钟王。各自辉映。如再从侄仲宾其一也。宾始学小篆文。又稍涉楷草。皆彬彬步骤。殆庶几焉耳。乃裒集少陵公以下简札为世帖。即排以行第。四世一卷。其用意已勤挚。间寄余容寓目焉。不肖才下。独不能笔。惟翻阅而默念。生也后矣。不及逮事诸父兄长老。有或绘像而传者。宁不幸哉。书者心画也。绘像在人。心画在己。手自写真。精彩不爽。其为羹墙也尤切矣。夫祖先之于子孙。犹木之有枝。撼一枝。全䕺为之陨穫。一本故也。然则一人之子孙。岂不油然亲爱。但祖先既远。后生少年浸以疏薄。敦厚之谊。未免有衰减。若得与之并世。左右列侍。笃承教诏。虽有悖子悖孙。不能不睦。苟不能然者。不乃为死其祖先也乎。今观此帖。尊卑咸在。便一小宗谱。而有缌服同爨意思。彷佛乎神之俨临。凡为我少陵公后者。孰不憬然内省。呜呼。行与宾勉之。宾求余有识。遂书其末而还焉。
跋听蝉草书
我从祖听蝉堂以章草写赠我仲父进士公。合四百六字。细较银缕。大或至于掌㨾。醉墨淋漓。若有神助。直是希宝。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30L 页
时则庚寅仲夏。距考终三月也。公自少以笔哗世。然至丁亥。与我王父书云吾笔颇进前。此书勿示人。时年已六十。一节精一节。尚若有阶级之可升。而视向来为羞吝也。夫孔子生知也。乃云吾六十耳顺。七十从心。虽草圣一艺。其理可况。亦必有独觉其进而人未之知者乎。然则此帖殆书家不踰矩之境也。堂兄素隐翁临终。不传于子而传于余。俾作传世物。
题凤川笔
笔之为艺。莫盛于晋。而右军其尤也。遗迹流散亦何限。其平生精神。在兰亭茧纸。人之爱重之至则入于九嵏之隧。播于天下之广。宝惜故也。近世之以笔鸣甚多。其真行带草。惟凤川李公得听蝉之传钵。殆遍家家屏障。惟仲宾所得太极说归去来辞二帖。乃用意之最。宾又深藏细玩。若渊龙之护珠。其不泯于尘蠹之间。传诸久远可定。即笔家一幸。
鹅隐帖跋
自吾听蝉公之以笔鸣。我李为书家大方。下逮丱角小子。犹知嗜家鸡而羞野鹜。莫不津津说七阵八法。盛矣哉。再从兄鹅隐公讳𤀂。听蝉之从孙也。小少积习。遂成墨苑佳品。后其子观休集楷行若章草众体。帖以藏弆。为传世物。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31H 页
孚尹旁达。可认为昆山之一片。可珍也已。
永慕帖跋
士有百行。必本诸子孝弟恭。孝或忽于恭。恭未有不孝。故观人宜先恭也。瀷与赵圣由兄若弟友。昔至家兄玉洞庄。距赵氏村近。历访焉。诸从昆季虽齿相等。尊卑之分截然。归而曰弟事兄。不当若是耶。瀷筑于海。又距圣由外氏宅不远。圣由暨其二兄频过我。叩之则其外王考妣远讳奠献也。夫人生于父母。服均三年。然推父远而推母短。服母之父母至于功衰。先王制礼。固不敢过。诚心追慕。宁可既乎。赵氏之事外氏如此。奉先可见。一日圣由袖永慕帖者来示余。盖其八姓高祖手笔之在者。无不辑也。噫。又远矣广矣。苟非龙洲先生遗范有以及之。斯焉取斯。
书禹氏家藏帖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恕也。恕之言犹宽也。宽人固难。自宽尤不易。荣启期有三乐。圣人亟称其善。君子每思不如己者。将来比勘。便觉心安。诗云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曲肱瓢饮。亦足以完养大丈夫志业。此硕人所以永矢不谖。用是处物。将无往而不裕也。是以古贤人入德路径。不必多言。昔东莱吕伯恭始卞急。或打破家事。读书至躬自厚薄责人。便觉意思一时休歇。此一宽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31L 页
字用功节度也。吾友禹氏子大来。有家藏一帖。即其先考易箦时写便面。遗命曰宽。大来时方幼齿。意其方来。或受物不弘。为适道之妨也。惟君拳拳奉持。敬承悉心。求进未已。玉成名誉士。岂非单传之得其方也。子曰幼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此奚独君之有才美哉。勉旃勉旃。
朱太史孤山图诗跋
昔万历间。我从祖斗峰公以柳西坰从事。迎朱太史之蕃东使之行于义州傧馆。太史自题便面以留别。今扇在吾家箱箧。为宝玩。太史即王凤洲高足门人云。今西坰之旁孙德祖出旧藏太史之孤山图三十六韵长篇一帖示余。孤山乃西坰之别业也。不但词藻浏亮。笔妙为墨庄奇品。东邦素称文明。明天子降诏。必命一时之望。世以为荣。故有使东者宦不达之谚。我之傧接。亦非其人不敢。从事诸贤莫非妙拣。其来往唱酬。必合成集。付达于华夏。太史之西还。亦刊布奉使朝鲜稿一编。送之西坰。即圣代之盛事也。孤山亭在今槐山县。翠壁澄江。为湖西佳境。其石崖上犹有隐屏岩霁月台大字刻。亦太史笔也。后熊天使化继至。为之记实。载在皇华集可考。然则天下人已咸知朝鲜国有此名胜。将有抚诗文而兴嗟。其居域内如我者。尚不能入其境。追蹑乎当时咳唾馀沫则可耻之甚也。余谓德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32H 页
祖诗不可以尽之矣。君既足到有得。试为我历历道之。吾将目想意准。成方寸间一片孤山图而嘿玩焉。
题董玄宰画
玄宰之画。舍迹言心。结局于方寸。寄情于毫端。一峙一流。莫非顺境。常乘一小艇。携一豹囊。笔砚自随。遇神会处。忽然而作。忽然而止。故曰笔意当时。执袂同风。或鲜得其真。况百载而寻讨纸上哉。恨不能于来仲楼中。与陈眉公鼎坐论此意。
兰亭图跋
吾友洪君文五好善人也。好善必好古。有家藏兰亭图一轴。兰亭笔妙也。非此羲之之贤未必著。其文未必传。兰亭未必见。皆赖笔而名也。公麟依文作图则兰亭之肖像也。孟頫详录显晦始末则兰亭之行状也。其好之笃如此。彼区区末技。尚犹如此。况六经文字。明明实实。一言行得一物被泽。一语不存一事有阙。求之有益于得者耶。盖世之费心于无用众矣。升之上六云冥升利于不息之贞。冥固非矣。移此求升不已之心。用于贞正不息之事则宜矣。此行当与文五共勉焉。
书兰亭图
儒士之害教有二。科文不与焉。诗律也笔法也。虽有轻重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32L 页
之别。等是无用之技。自童幼无识。舍置实行。殚心著功。精力既竭。到老只如此。董子谓凡非六艺之科圣人之言者皆去之。汉时尚然。况季叶之靡靡哉。圣王有作。必将禁绝然后此道可明矣。杨子云云言心声书心画。心因声达。言因画传。心之所存。不发于言。何以通诸人。故曰心声。言虽详。不形于书。何以传诸天下后世。故曰心画。画如画物然。如头上之天发声为佗牵切者其名也。足下之地发声为佗计切者其名也。上一下大。左土右也者其画也。周之礼大行人瞽史谕书名。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古曰名今曰字。所谓书同文是也。聘礼有百名以上之说。百名者百字也。如人之有正体表德也。其目有六。有象形焉。水象其流。火象其炎之类是也。有会意焉。日月为明。丘山为岳之类是也。有转注焉。老转为考。考转为耇之类是也。有指事焉。人在地上为上。人在地下为下之类是也。有假借焉。号令之令。借为官称。长短之长。借为老称之类是也。有谐声焉。六书之中。十居其九。泥滓之类。左形右声。观视之类。右形左声。蔬菜之类。上形下声。盘案之类。下形上声。问闻之类。内形外声。固囿之类。外形内声。其为教如斯而已矣。世益浮誇。日趋虚伪。舍其本而专于画之工拙。添删点画。辨别体裁。于是捺擪钩揭策勒撇磔之术。纷纷然争起。穷日竟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33H 页
岁。使人老死于其间。何其惑之甚也。晋之王氏。工画之尤者。王氏诸帖惟兰亭一纸只千古无对。其悦慕之深则因书而及于人。因人而及于游赏之地。龙眠为之摸写光景。松雪为之列录诗篇。同游四十二辈。亦赖以传后。辨才以秘悭名。萧翼以诡瞒名。徐僧权以押缝名。薛绍彭以劖损名。至文皇之从葬。率更之勒石。莫不凭依增光。如刘安之鸡犬。俗之难变如此。然程子有丧志之训。朱子有取妍之戒。凡握管濡毫者。一念常存乎是焉则犹庶几也。余非不知此。犹借观于人。不几于公择之送墨廷秀之求骚也耶。因一笑而题。
武夷九曲图跋
余见古今山水图。必刿目鉥心。千奇出而百诡入。惟悦人是趋。要为十分妙观。毕竟无其物。虽使神游鬼走。遍历宇内。果何处得真境看。比诸人不过捏造虚话。妆点以谩乎人。奚取焉。至如胜地名源。贤达之盘礴。高人逸士之留迹。与夫英雄杰钜之骋智办功。往往见于屏障绘素间。令人目动心壮。或庶几一睹。此即物之实。有假丹青以传信也。武夷九曲者。朱夫子所尝溯洄游赏之地。今既描成图。又书夫子诗于其上。图其写真。诗便是画像赞。殆于纤悉无遗。余迹滞海外。何幸得此而眼豁口诵。精神与之吻然合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33L 页
也。或庶几思梦不阻。一遂此诚愿则娘嬛福地。将頫瞰脚板下矣。遂咏李太白天姥吟一遍。题其轴端。
书武夷九曲图
余读武夷九曲诗。至玉女插花之句。犹疑夫语意之不侔。及谛观方觉其为谕道阶级也。一曲谓为学之初。探讨蹊径。莫适所由也。次谓既寻路脉。一意精进。不为物欲牵挽也。次谓昔人已远。流年不住。宜勉力及时也。次谓道不行于世久矣。如月自在山。水自在潭。清明不息。无人见得。惟脚踏实地然后方觉也。次谓此理高深。真解实难。虽或有独至之妙。亦无人识别。但嘐嘐悦古而已也。次谓所造既深。不求人知。物与优游。乐自在也。次谓见识益高。不拘前迹。更有新知也。次谓穷深极高。莫非妙道。只患人之自画也。末曲谓道之极处。不离乎日用人伦之间。如桑麻之常业。有或更求小道之可观。即别是一端。而非君子之所取也。圣贤目击道存。从心吐辞。自然合乎理如此。用此从事。实为乐山者节度。岂不有裨哉。夫朱夫子后学之景慕也。得其言足矣。必欲揭其帧而瞻礼焉。今此轴即武夷之写真。既诵其诗。又一一验其始终浅深之迹。不亦愉快欤。书此传与赵君圣由氏看。
陶山图跋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34H 页
东人于李先生。爱慕之极。靡不至也。读文集得其言语。读诸门人所记状录。得其制行。今又于陶山图。得其动息游憩。无不详也。凡一岩一汀。摩挲向想。僾然若须眉可数。忾然若謦咳可闻。按年谱先生生于弘治辛酉。至五十八筑天渊台。越三年而岩栖玩乐陇云次第皆成。今瀷之生。实后先生百八十一岁。第三辛酉也。亦尝游岭外。祇谒陶山祠。亲扳杖屦遗尘。徘徊顾恋。不能去之。今犬马之齿五十有九。乃天渊始筑之明年。而明年又是岩栖新成之岁。于此益觉兴感。经曰舜何人余何人。人则均也。如先生者。为法当时。可传后世。余殆乡人之不如。思量平生百为。求似于古人。而旷无一存。惟以偶同白鸡之年。为深荣大幸。呜呼。止斯而已乎。可哀也已。
书东坡软竹帖
杜甫善言画。有尤工远势。咫尺而万里之语。文与可得之。为筼筜偃竹图。寄与东坡曰。此竹数尺而有万尺之势。乃东坡善取人者也。兔起鹘落。心谕其意。故此帖幅才满尺。干必盈把。柔条嫩叶之间。时露数节。蜩腹蛇蚹。莫不有剑拔十寻之气。直是取材于筼筜。夺胎于与可也。昔先君子得于燕市。兼有南宫跋笔。可为双绝。恭斋尹孝彦见之曰此软竹图也。非坡不能。其言殆可信。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34L 页
跋家传绣帐
美须俊目。倚古松而挥麈者。钟离正阳子也。青巾佩刀。屈指唯诺者。回道人也。时有白鹤口衔箓章。飞自天下。意者长年久视。参伍大化。将有反覆于帝也耶。此绣即椵营毛帅。似于我少陵公者也。史云文龙以织造事魏珰有宠。是必天下之异品。而人以为宝。此类之谓矣。夫胤之舞衣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皆夷裔贱物。然陈之庙朝。用作传世。重古也。今毛之绣帐。未宜轻视也审矣。故录此以遗后。毛之绣又有九仙障子。绒䌽烂然。意态活动。亦奇玩也。老君高座。旁置道经。方朔长身朗目。奉桃前趋。王乔弄箫。月满鹤飞而碧桃春开。则杜牧诗可證。明皇霓裳广带。芙蓉在把则李白诗可證。下有露顶风骨。肩挂诗筒。踵随白鹿。而手翳鹿角紫芝。即谪仙其人也。又见青袍美姿。执檀居前。右顾而左手。若相揖而相邀者。又岂非卫叔卿者耶。有戴纯阳巾。佩青蛇剑。背后双髻童子两握顷刻牧丹则吕岩韩湘之师弟间也。彼丑貌短褐。胡卢放光而靠杖替脚者。所谓铁拐李洪水是也。按文龙之东渡。自天启辛酉始。而前此隶辽东巡抚王化贞麾下。屯住海口。我少陵公以甲辰丙午之间。出守成川府。意者文龙与我通好。赆币者久矣。障子之献。即其时也欤。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35H 页
书姜主簿家藏绣帖
余得退陶门生录一编。颇欠文献之未备。记载之或阙。诚心博求。随闻采补者有之矣。衿阳有姜主簿某者。复泉先生之孙也。人也强记蓄德。余䜣焉师资。一日访之则得见巾衍旧藏。因出示其王母金氏绣画红锦帖者。金氏即故奉化县监忠男之女也。县监及于退陶之门。退閒于清州之德坪庄。为行义君子。金氏在室。谚录其云为。如古所谓女史。及归侍复泉。闺壸有范一如也。殆可谓县监有息。复泉有果矣。况此红锦其先舅大宪公升朝拜赐之珍段。金氏从而绒䌽。用意独苦。类欲托此而传。非直为女红见巧也。余幸因此帖知退陶泒脉。尚多可访。而枝分叶别。梢末皆芳也。遂为之识。
跋海东画帖
画莫尚于人之肖像。传神写影。用寓其愿慕也。其次鸟兽虫鱼草木玉石。医家仿图采物。以济疾病夭死。又其次冠服器用之类。俾后人得以取法。外此皆无所用也。余观古今画谱亦多。率不过山川奇胜。烟云物态。与夫花鸟竹石。诡怪咸具。其意都只为玩物之供。君子奚取矣。多见其锦贉绣褫。适归于丧志焉耳。然物无定形。心无定用。事无定迹。在吾之手分界中化现如何也。仁者谓仁。知者谓知。百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35L 页
姓日用而不知。故善观者游神寓目。有得于三昧真境。其兴动意想。助益清閒。有不可少者。岂比诸痒能诓骗。奔骛不息。陪奉于采色之为悦也哉。此则吾与仲宾共之。遂举以为海东画帖后语。
跋莲潭画帖
我东文物之盛。至今日郁郁矣。虽旁技若笔薮画厨。亦莫不各臻其妙。以余所睹记。吾仲宾藏弆墨迹独富。间多有神品奇玩可观也。尝试与宾评骘之曰书自罗僧。比至于黄草韩楷之流。固彬彬家。则后素者谁可以方诸。宾曰安坚以上无考。其间名世。往往不绝。若近时金明国之老仙。浓醇圆熟。恰是石峰俦匹。其杂出于奇翎异毛。为孤山夺胎。彼将分庭。此足抗礼。何畏之有。仍示余八纸人物卷子。赏鉴之久。只觉良工心独苦耳。金号莲潭。曾随海槎到日本。日本人有展素屏要写。金蘸墨洒遍。见者色变。然后遂因而挥抹之。成古梅老竹山岩虫兽。众态备具。无复一点憾。其手閒如此云。
跋虚舟画
西洋利氏之论画云画小使目视大。画近使目视远。画圜使目视球。画像有坳突室屋。有明闇也。比年使燕还者多携西国画。其殿阙廉陛。人物器用。棱隅方圆。宛若真形。其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36H 页
言槩不诬矣。见者疑其为南海之蚌泪。沃焦之山石。幻药眩眼之类。殆非也。察之则只烟煤印本皆然。柳子久云此不过远近曲直细大隐见之势分数明故也。东人之善画。奚独不尔。今观李虚舟八景图。依然洞庭潇湘之间。斯又画家七分境界。独不晓视大视球之为何术。
兰菊帖跋
谁昔雷震金刚之石上桐。时懒士李公得之。付我家兄玉洞公。为玄鹤琴。命名蓬莱。玉洞隐居求志。抚弦动操。有谷兰遗音。瀷往侍焉。座旁常置小屏。画兰若菊各种。指示云此又故友善甫笔。善甫即懒士之表德也。瀷今头白独存。未尝不永怀先辈风流。懒士之庶子万咸。裒其先大夫手迹为兰菊图。要余一言。感而录其事。
兰竹帖跋
书画小技。世之爱玩者有矣。或尚古或尚名。未或见尚技。古者取之陈箱败纸之馀。嘐嘐是悦。名则择之时誉荣宦间。不复问其工与拙。窃窃焉宝重。本之则远矣。既书云画云。惟技者近之。赏在墨妙。何别于古今贵贱贤不肖。无己则画有兰竹。书有诗笔。气可以医俗。香无人亦芳。而发挥之者诗及笔也。万历间兰嵎朱太史之奉使至国也。惺所许筠实为馆伴。太史亲写霜竹幽兰留赠。时宗臣石阳正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36L 页
霆续其意。为雨竹风竹二丛。筠是当世才华之盛。遍求一时名胜歌咏。合成帖凡十七张。或真行章草。摸索锼巧。露结烟霏。尽觉奇观。余耽看不释手也。但筠为僇人贱行。人亦代羞。故遂没其表识图署。无以认别名姓。是甚差事。然人自人技自技。不必相掩。昔爰历作而赵高留名。閟宫成而奚斯记功。籍之诗陈寿翁以压卷首。操之书考亭用为字体。彼猾贼篡臣。何取于制行哉。吾且举其长而忘其罪。权生尚熹持示余。识其端以见其可宝。
卧游帖跋
卧游者。身卧而神游也。神者心之灵。灵无不达。故光烛九垓。瞬息万里。疑若不待于物。然生而盲者无梦。物之形色。司于视官。视未始寓则思亦不由起。故魂交彷佛。莫非目之有得也。夫天下之胜观何限。古之文人韵士。各为诗若文。摸写殆尽。人得以读之。其奇秀旷朗。绝诡极怪。风云出而鬼神入者。可以收揽在牙颊矣。为其未及亲睹。故心准意想。犹恨夫实体之不呈露也。今此帖必先画其形。次书其文。事与物互證。心与目相印。无复遗憾。于是可以宛转床席之间而心无所不之也。昔朱太史钦差至国。既献之九重。以副本贻西坰柳相公。公之宗人正字公又求当世善画善书。一一传写。则其李白之蜀道。杜甫之洞庭两篇。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37H 页
即吾先大夫笔也。先大夫与正字公生同岁行同志。当时交欢之盛。瀷亦幸与有闻也。敬录其端。俾其家宝藏而勿失焉。
画屏跋
家与国。事有大小而理则同。国之垂统。必有重器。周成王之顾命。如胤之舞衣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何与于治谟远图。而若是其勤斯付托。与扬命同科。其意可知。古人羹墙不忘。必寓其物。先圣王之所宝。而后嗣之不能守则所失多矣。在家亦然。祖先有贤行美迹。虽不及承颜受训。或几杖槃盂若咳唾手泽之留不泯者。岂不憬然追慕兴动哉。吾闻定庵郭监司。即忘忧堂之尊人也。其奉使朝京也。得一屏带归。乃画厨奇品云。传之外孙安氏。今五易世犹珍藏。瀷忝撰安氏两世碑。熟其世德有由来。不见其物。亦知家范之将不替于远矣。
四友帖跋
屈子放逐离骚作。其用物芳馨。兰荃菌桂之属。无不搜罗。说者犹有遗憾在。余读餐英贯蕊之句。舍其华盛。独有取于摧落憔瘁之馀何哉。抑遭罹废弃。怨诽难掩也。因是推之。其心未尝不在当世。或庶几以直道进。故花有明艳则嫌于媚世。气无升霏则香不远闻。皆所不载。非外此无物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37L 页
也。吾闻石滩李公。始以六行荐达。三徵然后勉就。后七拜郡邑。亦多不起。国有寇乱。集义旅赴之。廷论椓丧。抗章敢言。南北迁谪。六年围篱而不悔。后值昌辰。位至卿月。非素志也。虽遇难奋勇。事已则退。如弓之挽强。矢发便休。水之在山。不引则下。其平生困亨坎通。必寓怀花木。结四友之社。菊梅取其傲寒。松竹取其不凋。实后离骚而拾其遗。事若相反。意在旷感。不害为善学也。既又作为谚歌。韵叶心方之调。抚琴动操。乐焉而忘忧。兴而赋也。余昔过松岳之下。谒花潭祠。闵杏村实啜食。公杏村之高等弟子也。及杏村别有瞽宗之享。公又追配。其一脉渊源。以守贞自得为真传。不可诬也。今其五世孙相奎氏录其歌为帖。倩画厨高手各绘其物。千里封缄。求一语为识。义有不敢辞。遂书此而还之。
赵氏家藏赆章帖跋
赵奉事正叔。龙洲先生之曾孙。其诸父兄弟咸居抱川庄。一日忽㬥雨。山剥野溢。一邑昏垫。赵氏歾者亦数人。廊庑什器。渰没殆尽。既而闻一小函漂转数百里外。阁在长湍之岸上。为舟子所得。发之即先生奉使日本及前后莅任时朝中贤士大夫赆章也。正叔之子𪬵方为政院注书。托公事历过。访之带归。复成赵氏宝藏云。当时钜浸赑屃。鏖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38H 页
林劈石。触之皆糜碎。崖壑为之变迁。彼一小函。独奈何不败于䨓轰震虩之间。不入砂砾之深洋渤之远。而去若顾恋。止若需待。卒返故宅。奇乎异矣。或谓先生德业文章。冠冕一世。一世人尊师之。其使海外邦。殊俗仰戴。流传不衰。此物亦必为鬼道所护。或谓蛟蜃怪鼍窟在岩穴。怒而起。鼓风驱雨。如是者有灵。灵则必有惜。以理求之。皆未必然。或又曰至诚通神。金石可贯。诸赵氏之藏弆也。手手捧持。心心感格。不啻尸祝之宗祏。致爱致敬。僾然而著存。故精明所透。何往不办。赆章所以复也。此最近之。吾于是知诸赵氏之承受旧绪。佩服馀矩。有以不替于长久也。诗云君子万年。永锡祚胤。吾将以此帖为息壤焉。
敬书青枫溪帖后
岁乙卯孟春。有事于先庙。既利成。搜家传旧物。得青枫溪轴者。即我曾王考贰相公与石楼诸公。游于溪上太古亭。赋诗列书。作图示后也。距今一百一十有六年之久。而不免有残缺。于是易妆为帖。传模改画以新之。为永远之谋。呜呼。摩挲讽诵。其在后孙。孰不有缅然兴感。溪山自在而物或变迁。树木亭榭之间。按图而指点之曰。某也古有而今无也。某也今有而古亦同也。其于数公者。像想景慕之曰。彼数公者与我祖仕同朝游同迹。当时之徵逐欢宴。即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38L 页
此可见。而皆簪绂相传。为世名族。又屈指而历数之曰某也是某公之曾玄。某也是某公之云仍。或与之遇。语及旧事。而无不欢如也。此实作帖之意也。独会中崔上舍喜男无传焉。不肖之外王母安夫人之外王母。即上舍之姊妹也。布衣崛奇。有名缙绅间。竟身不显。子孙不振云。
题郑时中诗轴
古今称知人之才分浅深之难。今于诗家亦验矣。余于郑君时中久要也。君幼从外氏游。其课读句语。不甚异。既而归原州庄。益肆力迈。有场屋声。遂举进士。余时过其乡。君辄出七字律。初非经意而得之。往往清佳可赏。岁丙寅夏之孟。君又命驾至星湖。践宿诺也。时已老。益豪逸不羁。喜醉吟。与吾姓长少十馀辈。升高望洋。一杯而数篇。日未晡殆数十篇。泚笔者不停手。口号未休。即无论标致如何。玆已太煞不易矣。夫平日熟于君莫有我若。曾不知词源之若是不渴。虽况诸倒流三峡。类非过情。比如水脉藏在土里。有凿开以出之。便成觱沸槛泉。浚而潴之。为池为泽。导而泄之。沟塍皆盈。非始啬而终滥。有本故也。向余之知君。不过壶子杜德机。而今君之纵笔也。乃衡山道士。稍见活络也哉。既聚以成卷。以吾姓十馀辈者间之。余亦得以寂寥数语。搀入露拙。不几于张秘书足句于韩孟之会合乎。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39H 页
于是因君之恳而识其事。
梳翁赠行帖跋
人之所存。试诸危难之际。而其终可卜。故轻生于前者。即全节于后也。伊昔壬辰之燹。 主上去豳。至开城府。有近臣独启埋 庙社主于穆清殿庭。而群臣莫有知者。至平山始遣人奉行。当时舍命争执。奔走效劳者五人。而赵公讳公瑾其一也。后国家记其功。位至二品。及老引年休退。浩然而归。岂非向所谓全节者耶。朝中诸大夫作诗送行。盖艳之也。子孙世守而帖藏之。于此足以见斯人之本末。无愧古人云尔。
书三石说后
有山必有水。山为阳水为阴。举阳则阴包之矣。山有土石。石为骨土为肉。举骨则肉包之矣。石有美恶。精者美而粗者恶。举精则粗者包之矣。然山不可以恒居。石不可以运大。故癖于山水者。必拣其肤寸之末。携之远域。为因物兴想。推小见全之图。而往往有识别者曰此某山之石。以其精也。东邦山势。木干而水根。起自北塞。迤东迤南。傅海而止。又飞霞过脉。陡起为耽罗。提封其南北。各距数千里。间为枫岳。所谓元化洞天是也。北临乎豆满之上则边风朔气。交回骤薄。牧马悲嘶。髇夫互惊。于是抚掌长啸。缅忆先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39L 页
春故事。东入金刚则鹤栖留岩。龙气隐壁。霱霞彤霭。薰心袭骨。便有遗尘绝世从赤松游意思。南登汉挐则其北即马济遗墟。东觑日出扶桑。西通江浙。其南渺瀰浩涆。鹏鶱而鲵桓。于斯时也。两腋风生。脚板浪作。飘飘有峨艑远涉之志。今为我国人该观绝境。穷原究委盖鲜矣。惟李君万咸能之。足迹攸届。各收片石。北取圆者。东取匾而隋者。南取直者。圆曰虬卵。匾曰云斧。直曰底柱。辄带归室中。日夕对坐曰与吾为四友也。余闻而奇之。信笔为之跋。
书睦氏雪冤录
余昔曾见刑部下吏。有性虐号善讥捕。时东门外有小儿。为贼诱入深林。割势而死。儿之父告部。部命吏捕之。贼已逃无迹。吏不日而获。人称快。余心疑怪。招吏诘之。答云凡外肾治天疱疮。故行过南郊。见道傍溲溺者甚涩难。认其为有疮。急杖穷讯。果其人也。余闻而叹曰贼逸于东。旋发在南。若桴鼓之应。宁有是哉。国中患疮者何限。缘何必知为其人。毒刑火急。惟服罪为救死之道。故依其诘而顺之。既至部。威猛益重。否否为顽拒。唯唯为承款。其势但有一个死而已也。每对人言此。辄为之嗟咄。天下之横罹祸殃。奚独其人哉。亦慨夫时俗降末。事无所不有也。及读路温舒上书。云治狱之吏。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40H 页
者多后患。故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死。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捶楚之下。何求不得。囚人不胜痛。饰诬辞以示之。吏利其然则指导以明之。上奏而畏却则锻鍊以周内之奏。虽皋陶听之。犹以为死有馀罪也。呜呼。汉宣之时。殆所谓少康。其乖谬至此。况又千有馀岁之下哉。余有故人睦君大叔天任者。陷于庚戌之狱。兄弟三躯并命于榜格之下。不独朝绅无一人救。虽平生亲识。亦或言莫须有焉。非真情。畏世道也。后二十四年癸酉夏五月。 圣主忧暵乾为灾。追思其非辜。颇露悯恻之意。于是大小诸臣咸曰冤。遂快雪而复其官。余得其前后编录。不觉涕泪。夫大叔死于名者也。名从人口。吾于人何哉。至于事实洞明。为證不啻十数段。二十四年之间。家人喷血号诉不得力。及二十四年之后。人始谓十数段一一可證。彼十数段自若。而罪非罪剥换。是系之时而不干于人也。余又云彼十数段。幸之幸也。苟使无此。大叔终于罪止哉。天地之间。古与今不幸无十数段而不能自白者。又不知有几千万人。令人气塞。
书郑掌令行状后
君子之忠于国。所性也。见危舍生。夫岂有所为而为之。然死者不可复生。故旌别褒崇。不过生人之意。非所以导劝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40L 页
也。顾以性命之重。博身后荣名。有是理哉。九原可作。必将含笑不暇矣。凡致死有二。敌国外患也。权奸内讧也。彼敌国咸知其可御。进有赏退有诛。胜则享禄无疆。不幸而亡。亦上下悦慕不已。至于权奸。其包藏胸臆。存亡系焉。苟触机锋。不惟身遭齑粉。朝廷嫉之。国人怒之。家族以之不保。只一种有心人吞声于荜窦之间而不敢言。此又事之尤难也。邦典隐卒。辄当官人之政。必降 旨勉取战亡者子孙。若其抗言杀身则不及焉。是以巨慝既败。忠贞毕显。而犹摧残贫弱。云仍不振。比诸编户者。往往有之。此于向所谓导劝又何如。而不能无憾于苍苍也。故掌令郑公抱冤于乙巳之祸。至今二百有馀年。人尚有扼腕流涕谈矣。始因廷臣执奏。追赠达官。呜呼。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况今世已亲尽。墓木成乔。祭告阡冈。义不飨牲鼎之礼。 国家恩恤之意。只有焚黄一片纸。飘散于荒原野草之际而已。死者之知不知。又未可知。宁不悲哉。其七世孙布衣在。携记实文字来示余。感而为之题。
题孝子洪公(重明)抆血录
人未有无亲。孝未有过分者也。使天下皆孝。天下治矣。一有不顺。从而罪之而已。其于孝也何称焉。今天下不尽职者多矣。不肖或视以为常。其见出类之行。方觉己分之有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41H 页
多少欠阙。故从而旌之。俾有以观感焉。今见洪氏抆血录。令人发深省。
李淑人行录跋
父母有美而不知。非智也。知而不传。非仁也。智与仁。人子之致意也。知之如冬裘夏葛。必服于身。传之如日升月恒。必明于人。是不独显亲为重。亦将有以裨世教也。然传必在文。文以著行。如画之肖形。增则为诬。减亦可憾。此尤孝子之所慎也。吾友赵正叔既述其先淑人行录。持示余。其言曰未死之前。常目顾諟。为祇服之图。其知之也深矣。知之在心。终于己而已。故其言曰将使子若孙。保守而慕效。其传之也远矣。尚惧夫辞不足而尽意。故其言曰此录有阙略而无崇饰。即所载者言行。而其所以为言与行。又可以识取矣。抑又恐心或不继。事易湮微。日远而日忘。故其言曰得一语之重。俾有以持循无怠。则庶不堕于罪过。盖自勉不若人儆。人儆不若书箴。此正叔之志也。诗云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吾知赵氏家免矣夫。
书云冈遗事后
易曰有夫妇而后有父子。而后有君臣。而后有上下。而后礼义有所错。礼莫重于事上临下。义莫难于捐躯殉节。苟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41L 页
办于此。无所往而不达。此推之家及于国者。故曰闺门之内。妻子臣妾。犹百姓徒役也。近世有断断名德大夫白峰子。余从祖兄也。遵法如画井。视民如赤子。民亦化之。事之以父母。去官之日。辄图像以生祀之。有孙凤焕,匡焕兄弟者可人也。匡之子曰载鼎。娶而旋殁。妻李氏不食自尽。乡党方讼。共集议。将奏之国而旌其门矣。凤之子曰载峻。从幼及长。性纯孝。事多可述。僦居杨根郡临江之舍。遘疠殁。父母适不在。妻安氏素贞静。欲以死从。屡雉经。每为婢辛金救解。乃出妆奁中佩香带之。婢怪而诘。答云我既誓死。为而阻截。将赴水。闻鱼性忌香。不忍肌体之为水虫侵蚀。婢云愿以一枚见赐。赐则藏衣袖间线缀之。是夜安氏果投江。辛金实从死。夜深雨作。家人不觉也。江上有舟子。详其状。传道。于是太守闻之。大发民拯之。潦涨湍驶。终不得。居数日婢尸自浮出。以袖香为验云。呜呼。子孝妇烈。萃乎一室。已是惊叹。况女奴之死忠。旷古稀闻也。宜乎士大夫莫不击节兴感。至于朝论。亦为之啧啧不休也。余老且病。不能往履其地。徘徊踯躅。作文以吊之也。子曰鲁无君子。斯焉取斯。言人之善。必本其先。白峰子一线清德。至于是尤有光焉。同时又有族子载熙病不起。妻郑氏饮毒殁。熙之于余。其亲与鼎峻等也。数年间一门之中有三节妇。亦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42H 页
异焉哉。
百谚解跋
谚者粗俗之谈也。成于妇孺之吻。行于委巷之间。察之人情。验之事理。有刺骨入髓。覈究乎毫芒之细者。不然其何能流而布之。传久而不泯若是哉。诗曰询于刍荛。刍荛之为言。固无据典引义。增华饰彩。可以悦耳而赏心者。然且采之。岂非蹈于实而适乎务哉。其见于经则莫知苗硕之类。即尊之丌上。播之后人。此为询之之證案。以之处家事措国政。要不可废也。苟使言而裨益。何有于古今圣愚之别。谚之不可没也明矣。余尝有闻于闾井。闻于行道。辄随而录之。既而又惧夫一时方言。久或迷指。于是加之数语为之解。目之曰百谚解。百者大数也。
鹤洞李公(光俊)家藏海东三绝跋
论东方地胜。惟金刚为天下人所萃慕。论国朝才华。崔简易文如九鼎大吕。韩石峰书如八阵六花。其纪事于斯为盛矣。万历癸卯间。两公俱出宰岭东郡。郡距山伊迩也。于是皆赴方伯鹤洞李公之约。时鹤洞公之仲子敬亭公以司书。季子紫岩公以内翰。休暇共镳来。奉晨昏。山门为之贲荣。乃使简易记行。石峰拈笔。殆艺苑无上乐事。又有画厨如石阳公子写竹于金题锦贉之间。至今帖藏。为李氏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542L 页
家传重宝云。昔王子安逐于朝。历滕阁。序有家君作宰。路出名区之语。而况鹤洞公方按一面之节。敬亭紫岩。联辉并映。陪游于神仙洞天。不其多乎。鹤洞公顾享年时已七十有三。一门之内。百福来集。是帖也吾知只千古无与偶。而不佞得以题名左方。亦庶几无逊于三墨之次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