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x 页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杂著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09H 页
金沙溪疑礼问解辨疑[下]
 改葬虞。
后世既有墓祭则改葬虞。亦恐不可废。
 改葬告庙。酒果只奠本龛。
有事则告条云如朔日之仪。献茶酒告。追赠则止告所赠之龛。别设香卓于龛前。特言其别设香卓。而不言独献茶酒则恐是并献诸位也。以愚臆之。有事则告。非必本龛有事也。凡寻常出入。亦必有告。改葬家之大事。或葬祖而告父。葬父而告祖。恐不可废。虽未必遍有告辞。而独设酒果。岂合情礼。
 返魂固正礼。但人还家。妻子同处。礼防大坏。凡丧亲者自度一一从礼。则当依礼返魂。如或未然则依旧俗庐墓可也。
豫虑有男女混处之弊而俾不行正礼。殆于因噎而废食也。礼有定制。方可以一俗。各使人自度以处之。又非稳当。人固不慎者多矣。然先自不信而不敢于正礼。岂人情哉。后汉赵宣以亲墓隧道为室。行丧二十年。而服中多生子。仇香按得治其罪。苟其无行。庐墓亦无所益也。愚谓三年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09L 页
馈奠。夫妇亲之礼也。远在乡舍。内无主馈。则其于荐献。或多欠缺。是岂如事生之道哉。又况魂返室堂。神之所安。或因未必然之弊。而忘神之所安则益知其不可矣。
 反哭条云奉神主入就位椟之。
此段愚亦未深晓。但升车无敛椟之文。至是始言椟之。甚可疑也。沙溪以奉主直入就位。仍椟之。为释则未必然也。姑阙之。
 士虞礼注倚杖西序。取其便也。今家礼位次变于古。而丈夫处东则其倚杖亦于东壁下可也。或云主人升降必由西阶。倚杖之所。不必变古。未知是否。
士虞礼门外位主人西面。门内位于西阶上东面。室中则尸东向。主人西面。家礼降神则主人降自西阶也。阖门则主人立于门东也。此犹从古礼。惟室中丈夫处东北面。盖灵座南向。其势宜北面。而其男东女西则已变古为吉祭之位矣。然所变在室中之位。自堂以外。不曾有别。则倚杖于西有何疑乎。古者献酢在室中。礼讫必反西阶位。后世堂室之制。与古不同。家礼不著堂上之位。而惟升降由西阶。略存其义。则未入室前主人犹在西也。又岂可由西历东。倚杖于东壁而后入乎。沙溪以丈夫处东。混作室外位看。则抑恐未详。或者之说得之矣。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10H 页
虞祭无阶下位。
按士虞礼尸入门。丈夫踊妇人踊。注云尸入主人不降者。丧事主哀不主敬。以此推之。虞无阶下位。主哀故也。
 虞祭无参神。
退溪,沙溪之言虽似然矣。常侍之义。只通于无参神。不通于有辞神。未必得其本意也。以余观之。神未降则不可谓参神。如四时祭祢祭忌祭之类。虽未及降神。庙中先已焚香报魂则亦参于神而已。虞祭先入哭于灵座前。此时未降神。故虽不名谓参神。参则参矣。至于礼毕则辞神。宜与佗例同也。其辞则有拜。而参则无拜何也。以神则拜。不以神则不拜。参于神未降之前则不拜者。乃事之不以神也。何以知其然也。袭奠无焚香则不拜。敛奠有焚香则拜。焚香者报神也。拜不拜。只系于神之报不报也。参而不拜之义。执此可得矣。
 虞祭偶无扱匙之文。当在侑食之时矣。主人荒迷不能成礼。故执事者行之而亦无拜。
古者虞无侑食。家礼从吉祭之例补入。而又添爵不扱匙。所以简节也。据馈食礼。主人之侑拜而不言。亲也。祝之侑言而不拜。疏也。别有侑食说以辨之。此不赘。
 利成之义。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10L 页
按特牲礼。既旅酬之后。利洗散献于尸。主人出立于户外西面。祝东面告利成。注云利佐食也。言利以今进酒也。疏云利与佐食有二名者。以上文设俎启会迩敦之时。以黍稷为食。故名佐食。今进以酒。酒所以供养。故名利。利即养也。以此推之。利成者。谓献酒之礼数既毕也。
 问辞神之礼。虞与时祭不同。答未详。或曰虞祭主无迁动。故先敛后拜。时祭将奉就西阶卓敛椟。故未出先拜。未知是否。
按祔祭参神则曰参祖考妣。辞神则曰同卒哭。而更无辞之之文。此并辞于亡者神主。辞神即于主未敛之前也。反哭云奉神主入置于灵座。虞祭云出神主于座。然则灵座之前。又别有出主之座矣。既告利成。敛主匣之置故处。谓还置于灵座也。若神主自佗所至则匣主必就西阶上卓子。虞则自出主之座。还于灵座。灵座亦非佗所。则主未动。不可先辞而退矣。故既匣之后。俟动而还灵座。然后拜辞之。祔则神主将自祠堂还。必动而就西阶上然后匣之。西阶非辞神之所。故辞于未敛之前亦宜矣。至于禫祭云皆如大祥之仪。此神主自祠堂至者。而一如大祥则疑亦先敛后辞。然此文略也。决不如是。何也。禫祭云祝奉主椟置于西阶卓子上。出主置于座。其纳主之时。亦必匣之于西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11H 页
阶。既不合辞于西阶则辞神之在敛主之前明矣。家礼之文只大槩言之。若参礼固多阙文。不可详。但末云辞神而退。辞神即退则恐亦敛主于未辞之前也。或者之说。近而未详。故著之。
 问祔祭告亡者祝文。随宗子所称则哀字当不用之。答哀字不用似是。
家礼无哀字。未知何所指也。据古礼自祔以下。称孝不称哀。
 妾当祔于妾祖姑。朱子曰妾母不世祭则永无妾祖姑矣。
朱子此说不可谕。杂记主妾之丧则自祔至于练祥。使其子主之。其殡祭不于正寝。以此推之。妾之祭。其子自主。而不系于嫡子也。适子虽易世。而妾所生子存则礼宜祭之。故今适孙之妾死。祔于妾祖姑无可疑者也。设或妾母之祭。只系于嫡子之世。而适子生时适孙之妾死。则岂无妾祖姑哉。又设或永无妾祖姑之祭。然杂记云尚功衰而祔兄弟之殇。疏云已是曾祖之适。其小功兄弟同曾祖。今小功兄弟当祔于从祖之庙。其小功兄弟身及父是庶人。不合立祖庙。则曾祖适孙为之立坛。祔小功兄弟于从祖。立神而祭也。据此当祔而祔矣。不问祭之有无。虽祖妾已不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11L 页
祭。而亦且设坛以祔可矣。
 问练而去衰负版辟领。何所据。答朱子因温公书仪。若从古礼不去。未为不可。遵而行之亦可。
家礼大功以下无衰负版辟领。古者练而受大功之衰。家礼阙之。而其递减之义则不可全没。故去此三者。附大功衰之意也。若书仪未尝自中国出来。郑寒冈以不得见为恨。其门人李润雨搜之馆阁亦不在。至于沙溪辑览等书。其家礼小注所见者外。不见有全文可考处。或者沙溪亿而云尔耶。未可知。
 杂记期之丧十一月而练。郑注云此谓父在为母。为妻亦伸。疏云为妻年月禫杖。亦与母同。
按杂记郑注无为妻亦伸四字。所谓年月禫杖亦与母同者。非杂记。孔疏乃丧服传贾疏。而何曾言练亦同耶。丧服本无十一月练之文。故汎云皆与母同。若言其不同处。为妻或不杖不禫。若因其有同。遂并与不同者而同之。奚可哉。勉斋通解续亦引为妻亦伸一句于练条之下。甚可疑也。此沙溪所以不察而混举者乎。其不当有练则别有详辨。
 问父在为母。子既练服。侄孙仍其衰绖。何其重者轻而轻者反重。答祥禫之制。衰升之数。自与期迥别。讵以练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12H 页
变之节而还有反轻之疑乎。
为母四升衰。卒哭七升衰。练八升衰。所谓功衰也。诸侄五升衰。卒哭八升衰。至于期而除。十一月之后则均是八升衰。而为母练布也。为母除绖。而诸侄尚有绖。宜有反重之疑也。且十一月之练。若是其大节。而漏于仪礼之中。又甚可疑。然既有古来定制。只得遵之。
 小祥后上食。退溪以不哭为教。恐不可从。
家礼之文分明无哭。不但无哭。仍无上食矣。以朱子朔望归奠事观之。岂有有上食而远居坟庵之理。然后来定论既谓从厚而终三年上食。则家礼之文。又不可引矣。上食则当哭。沙溪说亦是。
 问练后晨昏展拜几筵。答似然。然以朱子说观之。三年内有常侍之义。朝夕参拜。亦未知其如何。
朱子虽释仪礼之义如此。而家礼朝夕奠及上食皆焚香有拜。已与古不同。而况其下又云父母生时。子弟欲拜。须俟起而衣服。今未忍以神事之。故不拜。然则殡宫哭奠之不拜者。未忍事之以神也。燕寝起而衣服时拜者。即事之如生也。虽不许事之以神。岂不欲事之如生耶。晨而省之。当起而衣服时则固未忍不拜。昏而定之。亦其例也。愚故曰不特练后为然。卒哭后朝夕哭。亦当有拜。已论于上朝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12L 页
夕哭条。
 兄弟行禫。追服之人不可参吉祭。
禫虽云吉祭。尚有哭泣之节。未之全吉也。兄弟行禫。神主出庙。而以有吉祭之名。故退而不参。无乃为礼胜之归耶。且丧三年废祭礼也。然朱子因时立制。遇时节之祭。墨衰入庙行事。是尚身行吉事矣。况兄弟之禫而不敢与耶。
 家礼未大祥间假以出谒者。宋时俗礼。或服此服。出以谒人。此非识礼君子者之所为。朱子移为大祥之服也。
朱子曰居丧之礼。果能一一合于古礼。即废祭无可疑。若佗时不免墨衰出入。不得已卒哭后用墨衰常。祀于家庙可也。然而朱子亦不能不祭则其有时乎墨衰出入可知。既墨其衰则巾不容不变。其亦用墨。又可推知。语类云忌日黪黑布衫则墨即黪色是也。幞头者乃四角巾。说见君臣服义。以此参互则黪纱幞头。未必非朱子出入之巾也。朱子虽以墨衰言之。此只因古义为名。其制不必如衰裳之衰。何以知之。按丧服图式。司马公曰今世俗自成服至大祥。其衰无变。故于既葬。别为家居之服。家礼亦练无变衰也。既曰其衰无变而别为服。则知常服之异于衰裳也。然则黪布衫亦未必非朱子出入之衣也。布裹角带。虽未详其如何。而不过以此为例。盖不别制。而因以此为受服。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13H 页
君子行礼。不求变俗。此类之谓也。然谓之未大祥则其必在练冠縓缘之后乎。
祥后网巾。以白黑粗鬉杂造用之。白布骇俗。且非古。白布既骇俗。而白黑鬉尤骇也。白布非古礼。而白黑鬉独古耶。黪纱幞头黪布衫礼也。黑鬉网巾。或似无妨。今俗用粗织黑鬉网巾。以素为饰。有缟冠素纯之义。不可违。
后更思大祥用黪。与古不合。不若用白布为网巾。至禫始用此制。
 毁丧服。
不肖昔遭丧。既除仍置除服于设筵之所。至久而后散之。非敢以为法。情在于斯。未知必得乎否也。
 禫不计闰。
别有辨论。
 禫祭有无。
丧服经父卒继母嫁。从为之服报。疏云为之一期。得伸禫杖。小记三年而后葬者必再祭。注云祥则除不禫。丧服图式本宗服条云心丧无禫。檀弓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疏云父在为出母亦应十三月祥。十五月禫。言期而犹哭则是祥后禫前。祥外无哭。故夫子怪之。据丧服出妻之子为母亦在禫杖章。疏说十分明白。沙溪引檀弓注汎云出母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13L 页
无禫。未知何考。若适子父卒则于出母无服。其无禫不须言矣。又小记疏贺循云杖者必庐。庐者必禫。其杖而不禫者。只有二条。外此则杖无不禫矣。沙溪所采颇有不备。故录之。
 缟纤綅皆黑经白纬。甚可疑。
按间传大祥素缟麻衣。禫而纤。注云素缟者。玉藻所云缟冠素纰。既祥之冠。黑经白纬曰纤。纤或作綅。据此纤与綅同训固也。以缟亦训黑经白纬者恐误矣。其说见诗集传。按桧风素冠。朱子谓缟黑经白纬。此非朱子之志。即因旧疏云尔也。据旧注疏郑氏引丧礼既祥祭而缟冠素纰。孔氏又引间传注云黑经白纬曰缟。其冠用缟。以素为纰。故谓之素冠。然间传注所论不过如上所云。而黑经白纬者。谓纤非谓缟也。此据文而知其误也。禫冠既黑经白纬则祥冠不应同材。此据理而知其误也。然则缟者何也。玉藻疏云缟是生绢而近吉。以其渐吉也。微申孝子哀情。故加以素纰。以素重于缟也。此只言素之重于缟。而不言其所重。则其说有未明者。曾子问缟总。疏云缟白绢也。士冠礼素积。疏云素白缯也。又旁考佗书。二者均是白色。似无轻重之别。或是有生熟精粗之不同。后世用字既混。训解杂出。不可考定。不然素是䌽之反。如素器素履之类。皆不加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14H 页
䌽饰之名也。上云缟冠玄武。是以䌽为饰也。下云缟冠素纰。白冠而白纰。故曰素纰也。又按玉藻大夫素带。士练带。居士锦带。弟子缟带。疏云用锦尚文也。用生缟尚质也。缟既是练之对则素亦恐是锦之对也。更详之。
 饮酒食肉。
檀弓云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据此疑若禫于月中。杂记云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据此分明是间一月不成说。期之丧间一月而三年则月中也。十一月练者。惟见于杂记。其说若不可信则宜都不用也。古来礼家信其十一月练。而舍其间一月禫何也。丧大记云祥而食肉。始食肉者先食乾肉。始饮酒者先饮醴酒。据此疑若大祥而饮酒食肉。间传云期而大祥。有醯酱。中月而禫。禫而饮醴酒。始饮酒者先饮醴酒。始食肉者先食乾肉。据此分明是禫而饮酒食肉。疏家以祥之鼓素琴。为大祥酒肉之證。然孟献子禫。县而不乐。夫子曰加于人一等。夫先王制礼。不敢过也。献子则至禫始县。又不乐。夫子犹以为加人何哉。礼云中月而禫。是月也吉祭。犹未配。禫若当四时正祭之月则是月又吉祭也。古者练祥不以死之日。必卜于下旬。若使下旬祥。又于旬中禫。而又或于旬中吉祭。一旬之间三有大事。未必皆卜得吉辰。而孝子哀杀之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14L 页
节。恐不若是之无渐也。又况祥在月晦则虽欲月中禫且吉祭。其势无由矣。是以禫则欲断从间月之说。而若其既祥弹琴之类。亦恐非大祥之谓也。何也。祥者礼有以大祥言者。有以除丧言者。祥之为言吉也。言既祥则既吉之后也。十三月练也而谓之小祥。二十七月禫也而谓之禫祥。故期而小吉。再期而大吉。禫而吉之尽矣。言祥则三者举之。按楚语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若欲荐。宜不至于再期而后始荐。此则祥之称已在于大祥之前矣。以间传较之。大记则祥之称又在禫矣。然则既祥弹琴及食肉饮酒之类。当在禫祥之后。而大记间传无异旨矣。
 问告五代祖而曰玄孙。玄孙即告于高祖之称。答礼云曾祖以上皆称曾祖。以此推之。称玄孙亦可。称五代孙亦何妨。来孙之称。古虽有之。先贤所未用。
郊特牲云称曾孙某。谓国家也。郑注云于曾祖以上皆称曾孙。较此则其曰称曾祖之祖。疑孙字之误。盖曾孙之称。古礼然也。武成曰有道曾孙。曲礼曰外事曰曾孙某甫。诗曰曾孙不怒。蒯聩祷辞亦称曾孙。然后来礼家。于高祖既称玄孙则此不可复引矣。今必得高祖以上皆称玄孙之證。然后方可称玄孙于五代祖也。来孙之称。见于尔雅及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15H 页
祭法。按祭法云王下祭殇五。适子适孙适曾孙适玄孙适来孙。沙溪或未之考及耶。今于吉祭玄孙已死。玄孙之子不可祭高祖之父。故祭告而迁之。于此恐不可混称玄孙也。愚谓来孙之称。虽有所考。既于高祖之父称五代祖则玄孙之子。当称五代孙耳。
 祭必用丁亥。
家礼或丁或亥者。据礼疏而言也。按经文则云日用丁巳。盖内事用柔日。故言丁巳则乙辛之类。皆举之矣。下云来日丁亥者。如今祝文式言干而支不得不举。非贵于亥也。若但曰或丁或亥则将取亥而𨖊巳。违经文用丁巳之旨矣。疏又云亥为天仓。祭所以求福。引嘏辞宜稼于田为證。朱子亦尝云尔。然据天官书胃为天仓。于辰在酉。然则疏说亦未可全信。更别为所论。
 有产妇则不洁不可祭。
内则云妻生子侧室。夫斋则不入侧室之门。是则不以家内产生而都废祭矣。然人家堂室未必如制。或产在正室。逼近祭所则又据不入之义废之似当。纲目汉灵帝熹平六年。蔡邕上封事曰清庙祭祀。祖宗所祗奉。而有司数以宫内产生及吏卒小污。废阙不行。忘礼敬之大。任禁忌之书。拘信小故。以亏大典。此言可商量取择。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15L 页
截茅八寸。束以红丝。
士虞礼苴刌茅长五寸。束实于篚。此是藉祭黍稷者也。郊特牲缩酌用茅。左传僖公四年。管仲责楚云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缩酒之茅。其长短宜与彼无异同也。按甸师共萧茅。萧郑氏读为缩。是缩酌之茅。而注又引刌茅为證则缩茅亦五寸矣。刘氏必以八寸为式。未知何义。其以红丝亦无所考。或者当时俗尚如此耶。
 屈到嗜芰之讥。
按笾人加笾之实。菱芡㮚脯。注菱芰也。疏亦引屈到嗜芰为證。然则以此荐之。似不背礼。而以必属宗老者推之。或是当时礼典之外。故必求其祭之也。假使楚之祭典。偶无荐芰之规。而先王之制有如此则遵其遗命。岂不合义耶。子木之言曰上之可以比先王。下之可以训后世。此不但以一国为言则尤可疑也。祭统云天之所生。地之所长。苟可荐者。莫不咸在。屈氏之于芰。独不为可荐之小物耶。其所谓笾豆脯醢上下共之者。何指而言欤。以意臆之。其父设有甚恶之物。其在如事生之道。理不敢荐矣。荐其所嗜。亦可以反隅。沙溪以并设诸位为难。然可荐而荐之。何必以是为拘。又或随宜并设。皆无所妨。
 鱼肉乃鱼汤肉汤也。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16H 页
按具馔条鱼肉各一盘。羹饭各一碗。进馔条以盘奉鱼肉。以盘奉羹饭。盖以大盘奉盘碗之属也。今俗所谓汤者。即羹之类。礼有大羹铏羹。大羹即羹饭之羹。铏羹即膷臐膮是也。今之汤也。盛之当以碗。不合以盘。沙溪说恐非家礼之意。然谓非生鱼肉则似然。若以鱼肉为荐生。则家礼更无荐熟之文。岂其然乎。据郊特牲则腥肆爓腍。疑若皆不可阙者。而又按夏官小子羞羊肆。疏云天子诸侯之祭。有腥有爓有熟。故初朝践有豚解而腥之。馈献有体解而爓之。酳尸乃有熟。与大夫士不同也。然则荐腥是天子诸侯之礼。而不通于大夫士。故特牲小牢亦不见有其文也。家礼所谓鱼肉。明是荐熟者乎。
 桃鲤烧酒膏煎之物
按笾人馈食之笾。枣栗桃乾橑榛实。据此桃亦祭用。古礼然也。家语分明说祭祀不用。未知适从。鲤者食品之最佳。故神农书曰鲤最为鱼之主。尔雅释鱼。以此冠篇。诗亦谓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可见其为好羞美物也。凡鱼属之荐。异于陆产。礼只云川禽。疑奠鲜薧而已。皆不著其名。所以经中无鲤字。而既曰苟可荐者。莫不咸在。则鲤之为荐羞必矣。周颂曰鲦鲿鰋鲤。以享以祀。岂非可證。黄氏祭祀不用之说。未知何义。及考尔雅。翼觉其有由矣。唐律禁食鲤。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16L 页
违者杖六十。得鲤即放。号赤鲩公。以国氏李。讳其同音也。佩以鱼符。亦取象鲤。后之不用鲤。其必唐之遗俗乎。烧酒出于元时。㬥君以此杀谏臣。故当时谓之凶酒。性味极毒。害人滋甚者也。周颂云旨酒思柔。此实非酒醴补益之比。则君子所当斥以远之。用为礼制。或者不可耶。按既夕礼凡糗不煎。此言糗之不以膏煎。非并指庶羞也。若庶羞皆不可膏煎则何独举糗为言耶。周礼醢人羞豆之实酏食糁食。酏者小切狼臅膏。以与稻米为𩜾。糁者取牛羊豕之肉。与稻米合以为饵煎之。然则若有可煎之美味。恐不害于膏煎也。沙溪以蜜果油饼为非礼。然国家祀典有药果。小中朴桂之类。遵而用。恐似无害。而又招魂赋云粔籹蜜饵有餦餭。王逸注以蜜和米面煎作之。分明是朴桂之类。古人固为事神之用矣。
 蔬菜脯醢醋
家礼具馔条云蔬菜及脯醢各三品。是合为六品。非脯与醢又各三品也。礼云笾豆偶。故以六为式。若蔬菜与脯与醢各三品。却成奇数矣。书仪果五品。朱子改从六品。可以见矣。设馔条云设果楪于卓子南端。蔬菜脯醢相间次之。是为自南第二列。而蔬菜脯醢都在其中。家礼图所排未见违背。沙溪非之何也。按周礼醢人菹有韭菁茆葵芥菭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17H 页
荀昌本深蒲之类。醢臡有醓麋鹿麋蠃兔雁鱼之类。皆两两相配。先儒以为气味相成也。家礼相间之义。其有所祖。其不言各有配从者。随力所荐。其物未定。故使人度宜排列也。又按醯人共五齐七菹凡醯酱之物。注云齐菹酱属。醯人者皆须醯成味也。醯即醋水是也。所以置在近。曲礼亦云醯酱处内也。
 时祭灌酒后一再拜恐阙误。
按郊特牲疏云朝践时。取膟膋燎于炉炭。入于告神于室。出以绥于主前。至荐熟之时。更取膟膋及萧与黍稷。合烧之。此家礼所以庙中焚香告辞。而至正寝更焚香也。正寝之事。非始于此而报魂。故不拜。如遣奠后奉魂帛升车。又焚香不拜也。若其庙中报魂时。似当有拜而亦阙之。是则可疑。愚谓使其有阙。阙于庙中之事。非阙于正寝焚香时也。
 启饭盖在初献之后。以特牲礼观之可知。
按特牲少牢礼皆云主妇设黍稷。祝酌奠。遂命佐食启会。此乃迎尸之前。先为阴厌也。然后迎尸始正祭而有三献之礼。今制无阴厌酌奠之节。则启盖当在进馔时。沙溪以阴厌酌奠为初献则误矣。
 古者座中上客祭酒。馀人不为祭。国子祭酒之名。由于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17L 页
此。家礼四时祭。正位皆祭酒。与古礼不同。
祭酒之职。起于荀卿。上客祭酒之说。出于索隐。于古皆无所考。但乡饮酒礼。旅酬以前。自众宾下至众工。爵则皆祭。疏云众工诸事皆不备献。酒重无不祭也。未知索隐何从而云也。至特牲少牢礼亦自宾及众宾至祝佐食之类。莫不祭而后饮。则正位皆祭。礼所当然。沙溪乃谓与古礼不同。抑其未详乎。
 一食九饭。以小器盛饭。既食又进之。又进之。
少牢礼疏曰一口谓之一饭则九饭乃九举匙也。小器更进。礼无其文。
 
家礼墓祭土神设盘盏匙箸。馀并同上则其有饭羹明矣。
所谓同上者。恐是谓序立设酒注盥盆帨巾之类。同家祭也。非设馔更有可同者也。上言鱼肉米面食各一大盘。家祭亦有此四盘。而特拈四者为言者。此外无佗也。下言设盘盏匙箸。家祭亦设此数者。而必著此然后方言并同则知并同之不在设馔也。若有饭羹则必有脯醢蔬菜之在席南端。而今以四盘当南端则知无脯醢蔬菜矣。无此四味则知无饭羹矣。其用匙何也。面食者是饼馒头之类则如馒头汤饼之属。皆合用匙也。人每以小注朱子戒子书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18H 页
为诿。然此分明与家礼之文不合。戒子书菜果等物一如墓前。而以设盘南端者推之。其无菜果也已明。何可傅会而强同之。且戒子书大全及语类皆不见有此条。未知与家礼孰为后出之论。
 初祖之祭。只设一位而并祭考妣。先祖之祭。分设考妣两位。
礼云铺筵设同几。注云精神合也。是以馈食礼只用一尸单馈。而祝云以某妣配。初祖一位遵古礼也。先祖自高祖之上非一位也。若又一位而合祭则是舅妇同席。其可乎。朱子尝以舅妇联坐为不可。况合席乎。是以分两位。沙溪之答有未尽。明者详言之。
 忌日若值正至朔望。高祖忌则祭毕行参礼。曾祖以下忌则参礼毕行祭。乃先祭始祖之义也。
行祭与其失于晏宁早。则朱子家侵晨已行事毕者。可以为法。何可待参礼之毕。
 逮事祖考妣当举哀。
丘氏所谓祖考妣近死则举哀。远死则否者。不过据小记生不及祖父母不税丧之文而云尔也。然注疏之说决是可疑。此已于上论之。夫忌日者终身之丧也。哭者哀之节也。有忌则哀。哀则哭。其义当然。故先儒谓哀心如丧时也。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18L 页
于是而祭。所以哀不忘也。不哀则果何为而祭哉。又以逮事与否。为哀不哀之节。尤有妨碍。若然或父哭而子不哭。兄哭而弟不哭。侄哭而孙不哭。一堂之中。哀节各异。求之人情。断无是理。又或子弟之于父兄。不可以异节。则父哭而子随。至佗日父死遂不哭。兄哭而弟随。至佗日兄死遂不哭。亦不得为允惬。前日之哭。非为生者也。则今日之不哭。又何居而遂变哉。愚故曰不以忌则已。苟以忌则虽曾玄皆可哭也。又若玄孙主祭而玄孙之子与孙与焉则虽五世六世之远。亦且随哭。何以言之。忌祭之于丧奠。犹改葬之于始葬也。按通典改葬。孙为祖后亦服缌。馀亲皆吊服。以此推之。其为后者曾玄亦缌矣。其吊服之馀亲。亦必临哭送葬。其礼与始葬略同。忌祭虽与丧奠有别。君子固以丧之馀处之。其可无哭乎。
 退溪曰子孙之亡。适在祖先讳日则其忌祭用肉云云。
退溪答金惇叙书曰祖先忌日。有涉所祭子孙之神。而用肉祭之云云。与沙溪所引者不同。退溪之意则以为子孙丧内遇祖先忌日。亦用肉云尔。此家家恒有者。故下云害理则古人言之矣。若如沙溪说则同日有忌。既非恒有。恐不可谓必有言者矣。引礼如此。或不免转讹。
  辨疑后说附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19H 页
我国言礼最著数家。金沙溪所撰书独多。如疑礼问解之类。莫不家藏而口诵。其亦有功于礼也。余昔看此编。以为无可疑者。遂不甚致思。又从朋友借三礼注疏全文。翻阅之际。觉有与彼异同。辄把来较勘。其不能十分是当处亦夥矣。有鄙人者遵通衢望殿阙。瓦垄榱题。无不骇眼。只见其壮丽之极。及与匠石谈然后始知矩度之间。容有介斧之痕。若三礼者。礼家之宗干。工肆之匠石也。于是不免随手劄疑。俄而成卷。盖其所问答。凡四百五十馀条。其只引古先言语。不加别白者百馀条。余所举以论者亦至累十条。而其曾已辨著成说者不复叠也。余以穷乡晚闻。率口信笔。非非而近讪。诚不期乎或得。犹且为此者。初不计乎得失。要人之开诘之之端耳。若其芸人田而稔已过则固无逃于君子之罪之也。
书郑听泉疑礼考證
 家礼疾病迁居正寝。尝疑病甚则势难迁动。今按士丧礼记士处适寝。疏曰若不疾则在燕寝。将有疾乃寝卧于适寝也。疾者齐。疏曰既有疾。当齐戒正性情也。又曰不齐不居其室也。疾病御者四人皆坐持体。注曰为不能自转侧也。男子不绝于妇人之手。妇人不绝于男子之手。疏曰君子重终也。观此注疏则有疾之初。迁居正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19L 页
寝也。齐戒正性情则慎其疾也。不齐不居其室。再致慎疾之意也。男绝于男手。女绝于女手者。正其终也。呜呼。一自迁居礼废之后。有疾而犯色误死者多矣。家礼疾病迁居。大失礼经之本意。今之君子只见家礼而临死之境。效颦迁居之礼。俗人讥而非之。不亦宜乎。今人家无正寝。君子有疾而欲迁则或于齐室。或于客室。未知如何。
古者凡有疾必齐。故死有其所。然疾未必皆死。如始有疾。先虑至死。遽处正终之室。亦或有妨也。虽慎摄于燕寝。未见不可。若至于疾革不可不变。故家礼著为法。此从病者言也。苟知其不起。强以迁居。实合正礼。其或病者之意未必如此。又或昏不能省。此非侍者所得以处者也。夫男女混居。本自非礼。死得其正抑可也。若但归之慎疾之意则不可。
 丧服小记男主必使同姓。妇主必使异姓。注丧必有男主以接男宾。必有女主以接女宾。奔丧凡丧父在父为主。注与宾客为礼。宜使尊者。按此数语皆主接宾而言也。家礼立丧主。注凡主人谓长子。无则长孙承重以奉馈奠。按主人则先王典礼已定。岂有临丧立之之义哉。然则家礼云云者何也。赵宋之制。长子死则舍适孙而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20H 页
立次子。宗适之法。于是紊矣。先王之礼。于是坏矣。朱子于自家之礼。特书云云。以从先王之礼。
公仪仲子舍孙立子。孔子曰立孙。司寇惠子之丧。扶适子南面而立。此皆立丧之义也。
 家礼易服条妻子妇妾皆去冠被发。馀有服者皆去华饰。我东之人期功以下皆去笠。而或有据礼不去笠者。按仪礼注疏期功以下。始死素冠则不去冠。虽是礼也。而素笠猝难办也。黑笠不可著也。则俗人之去冠。从其权也。且妻子被发。既非古礼而从俗。则期功去笠。虽非古礼而从俗。其义一也。
今之缁笠非华饰。吉凶通用。忌日行事吊人不去。去此而露髻。又恐骇俗。按通典云惟父母之丧及罪人去冠。其馀有变无去。若无佗可变者。不去亦当。
 礼无被发。而始于开元。家礼取之。而妻子妇妾皆被发。为人后者及女子已嫁者皆不被发。而不言父在为母者何也。盖唐从武照疏父在为母三年。宋因而不革。故家礼从时王制。不敢言父在为母之礼也。至于大明。为母斩衰。故仪节亦不言父在为母之礼也。我东从古礼。父在为母。降服杖期则不当被发于父前也。且不得申三年者。皆不被发。亦皆推此而知彼也。姑记愚见。以俟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20L 页
知礼者云。
服降而哀不杀。故练祥毕具如始丧擗踊哭泣哀容无饰。无所不至。何独被发为异。
 家礼治棺注曰油杉为上。柏次之。土杉为下。而不言松者。朱子父名松。故讳而不书也。周公作诗不讳昌者。临文不讳也。朱子讳松者。盖自家之礼而然耶。古今不同而然耶。恐后人之致疑。记此焉。
家礼以松脂为沥青。棺材亦必变称而不没之也。其所谓土杉者果何指。其必讳而改称也。
 备要沐浴条笄用桑木。男女俱用。按士丧礼记其母之丧髺无笄。注无笄犹丈夫之不冠也。俱用之说非是。
男子髺用组乃笄。妇人无笄则只有组束发矣。
 备要铭旌条妇人无封云孺人。按礼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国制大夫妻称夫人。初仕者妻称孺人。则未仕者妻当称妇人。何必僭称孺人乎。
士即上士下士之类。非未仕者也。且妇字与长妇介妇之妇嫌。似未为允惬。无封则不书封可矣。沙溪引礼穷则同一句为称孺之證。然无封而不书封。未见其礼穷。
 士丧礼乃袭三称。注凡衣尸者左衽。疏引丧大记小大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21H 页
敛左衽结绞不纽之文以證之。愚按袭者衣尸也。敛者裹尸也。是故敛有绞而袭无绞也。然则袭与敛大相不同。不可引小大敛之文以證袭也。考诸礼经。无袭尸左衽之文。且家礼至小敛始左衽。则朱子不从。郑注之谬说。于此可见矣。
敛之用衣。与袭不同。或设于衣衾之外。只是围身。未见左右之别。意者只指敛衾而言也。若袭衣之左衽则固不是。
 丧大记君设大盘造冰焉。大夫设夷盘造冰焉。士并瓦盘无冰。设床袒笫有枕。注造犹内也。袒笫袒箦也。谓无席如浴时床也。自仲春之后。先内冰于盘中。乃设床于其上。不施席而迁尸焉。秋凉而止。士不用冰。以瓦为盘。并以盛水。疏无席迁尸。为通寒气也。圣人防患之意。至矣尽矣。家礼无设冰之文。此所谓未成书也。后学不可不知。
古所谓伐冰之家。即指大夫以上丧祭用冰之家也。无官之家既不可用冰。则盛水未见大益。故阙之耶。
 问丧或问曰死三日而后敛者何也。曰孝子亲死。悲哀志懑。故匍匐而哭之。若将复生然。安可得夺而敛之也。故曰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复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孝子之心。亦益衰矣。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可以成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21L 页
矣。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是故圣人为之断。决以三日为之礼制也。士丧礼死之日。袭而设冒。冒有缀旁。明日而小敛。敛有结绞。则孝子三日俟其复生之义安在哉。圣人以三日为礼制之义亦安在哉。丧礼义天子诸侯三日敛。大夫士二日而敛。则人子俟其复生之心。又岂以贵贱而不同也哉。家礼袭而无冒。小敛而不结绞不掩面者。盖取其三日俟其复生之义也。愚恐三日而后敛者。人子之至情。圣人之中制。是无易之道也。姑记瞽见。以俟后之君子。
今人或有小敛而未入棺。久觉体动。得以复生者。若大敛以后则无复此理。礼经之义。或者以此耶。袭而未敛。俟而未生也。小敛而未入棺。俟而未生也。渐有节次。不得已而后大敛。不敛亦所未忍也。然既曰俟生则恐不可束之坚急。如孔疏之说也。贵贱虽有迟速之不同。若其俟生。岂有异哉。此说甚当。
 士丧礼小敛条绖言首绖腰绖。散垂三尺而不言绞带。记言绞带布带。通解绖带旁通图。腰绖散垂注曰未忍即成之。绞带注曰以束衣者也。观此注文则绖不言绞带者。抑亦成服前。衣未成而无束之之义欤。不衣而带。恐无是理。姑记管见。以俟知礼者。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22H 页
腰绖亦象大带。申束衣者。而与绞带同设于凭尸之后。此类都未可晓也。
 后世礼坏。拜宾之节废之已久。家礼不录。备要补入。愚恐今之难行者有三。主人知礼而虽欲拜之。宾不知礼而怪之则似难拜一也。宾虽知礼。主人不知礼而从俗不欲拜则亦难劝拜二也。宾主虽或知礼。众皆骇而异之则猝难反古之道三也。家礼不录者。抑亦酌古参今而循俗者欤。
礼废之后。周礼恐难实举也。礼时为大。简而易行。家礼之本意。
 
家礼括发注麻绳撮髻。又以布为𢄼。按头𢄼即布总也。内则栉縰笄总。注縰以黑缯韬发作髻讫。插笄以固。髻总亦以黑缯为之。以束发之本。又曰所陈皆以先后之次。栉讫加縰加笄加总云云。观其文想其施之先后则古之总。今之网巾也。吉时以缯。凶时以布。故礼曰布总也。若不加总而只加广三寸武一绳之冠则短发皆下垂。非但骇异也。古今天下安有不敛发而加冠之礼哉。后世有孝巾则庶可以代古之布总也。葬前从俗着孝巾加冠绖。而葬后沐浴献酌则短发之垂者。不可不敛。当加布网巾。而退溪曰礼虞卒哭则免。丧事主哀。故虞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22L 页
卒虽渐用吉礼。而反用凶饰。以此言之。虞不用布网巾似无妨。备要至祔祭加布网巾。盖从退溪之说也。
礼所以不忘其本。免即生民之始。敛发之用如此。故丧则加之。如后世束发之总。乃其遗制。而为平常之用也。按丧服图式南轩张氏曰主人及众主人皆去冠绖。以斜布巾帕头。注云参酌开元礼新修。盖通典敛发条束巾帕头。六品以下衰巾束发。启殡条衰巾帕头。古者小敛而免。启殡至虞皆然。则衰巾之为免之遗制者甚明。故朱子君臣服议云斜巾乃民间未成服时所用。既成服则去之。盖免之遗制也。然则今之头巾。不过此物也。其初以斜布帕头为敛发之用。后因作帽筒而加之。其例如四角巾之转成幞头纱帽之类也。用是推之。所谓头巾上加免者。即不得其实者也。若巾下又著布网巾。是重束发也。于礼则无考。殊不知头巾本是敛发之用也。且古者启后著免。至卒哭其服同。葬后即变。亦欠参考。
 丧服齐衰三年条经父卒则为母。疏说回曲。恐不可信。愚按父卒则为母。以见父生则不得为母三年。岂复有佗意也哉。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内则二十三年而嫁者。谓其三年服阕然后嫁也。岂指父母连死之谓也哉。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23H 页
丧服之一则字。未见得此意。疏说不过引二十三年而嫁者为證。然父丧将绝。又母死。期年而丧毕乃嫁。则是为母心丧内嫁之也。宁有是理。以此言之。疏家之谬。不攻自破。意者二月虽昏月。而或事有不得已者。而宜必不出于二十之内。则虽冬月可嫁也。其或冬月将嫁而遇丧者。其势必将退至于二十三年也。内则之言。即从极迟者言也。或云以二月正礼言则当至二十三年二月而后嫁也。亦通。
 备要曰承重孙遭祖父母若曾祖父母丧则祖母与母俱存。孙妇犹为庶。传重之服。理当在姑。庾蔚之曰嫡统惟一子妇尚存。孙妇不得为嫡。退溪曰母存则母服重服。妻不得承重。礼经及先儒之说若是其明白。而如之何创出祖母与母与妻并服承重服之说也。所引魏仁浦奏及朱子家礼及时王制礼妻从服云者。泛云夫若承重则妻亦承重也。非谓母存而妻犹得承重也。若如备要说则一则二三其适妇也。二则死其生姑而妇乃承重也。问解坚执夫妇不可异服之说。尤可笑也。礼妇为舅姑不杖期。至宋魏仁浦奏请从夫服则从夫之服。元非先王制礼也。承重之服。关于伦纪。不得不辨焉。
备要引退溪说为并服之證。然考之退集。断以为不可并服。而无此一条。可异也。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23L 页
丧中死者古今天下不可胜记。而礼不言子代服父之未终服者何也。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丧无二孤。其义一也。其子服斩而为主人。其孙又服斩而为主人。则是一丧而二孤也。且三年之内。不忍死其父之义安在哉。此所以礼无代服也。退溪先生丧祭礼问答。有甲乙之说。甲曰虞祔练祥。不可无主。不可不代服。乙曰其子代服。其孙不可追服。而断以甲说。愚按礼大功者主人之丧。为之再祭。朋友为之虞祔。若必代服然后可以主虞祔练祥则大功者及朋友亦为之代服斩衰乎。甲说之非。于此明矣。金沙溪问解引通解宋敏求议及服制令之说。以證代服。愚按通解石祖仁言祖父中立亡。叔从简成服后亡。祖仁乃嫡长孙也。乞承祖父之重。诏礼院详定。博士宋敏求议曰从简为仲子已卒。而祖仁为嫡孙。不承祖重。乃曰从简已当之可乎。请解官因其丧而制斩衰服三年。诏从敏求议。又按服制令嫡子死无兄弟则嫡孙承重。嫡子兄弟未终丧而亡则嫡孙亦承其重。观此两个说则赵宋之制长子死则舍嫡孙而立次子。次子未终丧而亡则嫡孙不可以不承。故许其追服也。引此二说以證父死丧中子代服未终服者。大失其本旨也。不揣其本而只以代服。引彼證此。正如以白雪之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24H 页
白同于白玉之白也。诚可笑矣。贺循曰父死未殡祖父死。服祖以周。服祖以周者。父尸尚在。人子之义。未可代重也。庾蔚之曰父死未殡。同乎平存。父为传重正主。已摄行事。事无所阙。况父生时祖父死。父斩衰而为传重正主者乎。今之人只信退溪之说。多有代服者。恐其陷于死其父之境。不得不辨焉。
退溪此礼以未有所考为叹。则未及见通典以前之言也。若见先儒已有此论则退溪必不如此说矣。后答高峰书有始见通典之语。较其年条则果信矣。
 问解曰练后来后者袒括发成服。一如初丧。援引荀马之说而断以马说。按荀伯子曰出后晚。异于闻丧晚。应以亡月为周。不以出后日为制服之始。司马操曰彼丧虽杀。我重自始。更制远月。于义何伤。且昔为旁尊。服不踰齐。今为其子。深浅殊绝。岂宜相蒙共为三年。愚恐荀之异于闻丧晚一言。为的确之论。而马之岂宜相蒙共为三年之说。似乖于礼意。何则礼女子子未练而出则练时更制斩衰。与前不杖期相蒙为三年。而不言袒括发更如初丧。则练后来后者受服之节。当如此礼也。若如马说则昔为旁尊。发丧袒免而服期。今为其子。发丧括发服三年。是一人之丧而再发丧也。服四年也。再发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24L 页
丧服四年。必无之礼也。问解可谓择焉而不精者也。
此说似当妇为父母既练而出则不复服也。然则当如心丧之例。齐素以奉奠而已矣。若未练而为后者。其期丧未除者宜以此至期。又受练服。其既练而为后者。亦不服而持心丧。以终三年也。然或服轻者为后。虽未练而本服已除则将柰何。亦且齐素以至练更受练服耶。此则可疑。
 愚尝疑合葬之礼。以理推之。人之死生。有万不同。假使夫妇一则青年而死。一则耄期而死。先葬者至于后葬之日。安知其不腐也。为其合葬而掘其旧葬可乎。檀弓曰合葬非古也。然则古之人岂不知夫妇之道哉。盖难于掘其已葬之墓也。按同兆而双坟。未知于礼如何。然而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则后生蒙学安敢是非乎。只在乎人子之至诚思之也哉。
古所谓合葬者。未必是合为同葬也。然今礼封土为坟。而两坟之间未必相远。故浸以崩颓。积以前塞。则水流不便。两间必成污坎。为圹中之害。此不可不念。其震动旧圹。是一时之虑。而引湿泉下。乃千载之忧。其势不得已为异圹同坟也乎。
 问解曰凡丧出于月晦则成服在于次月之初。其除服也期以上皆以死月为准。则独于大功以下以成服日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25H 页
计月数。恐无意义。亦当以死月计月数。愚按先儒曰期以上以年数者。必于祥日除服。故不计闰也。大功以下以月数者。满其月数则除。故计闰也。然则以月数者不可比于以年数者而论之。章章明矣。若如问解之说则大功以下未满月数而除也。岂有是理也哉。
丧在岁末。服成于次岁之首。亦必练祥于亡日。然则服期者即成服除服。同在一年之内。其服三年者。亦练于岁中而除丧于次岁。然而犹曰服期服三年何也。凡丧自始丧至敛殡。皆有变服之节。未及衰裳之加而同称成服。虽功缌之轻。始死而变服矣。何可弃此不算。而别从次月数起乎。
 礼曰凡丧。父在父为主。注与宾客为礼。宜使尊者。又曰男主必使同姓。女主必使异姓。又曰丧无无主。按此三说。皆指主丧而言也。礼曰妇之丧虞卒哭。其夫若子主之。家礼曰凡主人谓长子。无则长孙承重。以奉馈奠。按此二说皆指主祭而言也。世人父在妻丧。或有以亡妇题主者。祖在父丧。或有以亡子题主者。是只见父在父为主之文。而不知有主丧主祭之义也。所谓主丧者。谓其初丧与宾客为礼也。所谓主祭者。谓其朝夕馈奠及虞卒哭练祥禫也。知此主丧主祭之义。则题主之争。不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25L 页
待辨说而决矣。或曰语类曰若是妇。须作妇名。翁主之。卒哭而祔。更立木主于灵座。朝夕奠就之。三年除之。则父在妻丧。以妇题主。乃朱子论也。后生蒙学。安敢是非乎。愚反覆详玩语类之文。则须作妇名翁主之之义。为其祔于庙而以庙之主人之称谓题之也。更立木主于灵座之义。为其朝夕馈奠及虞卒哭练祥禫。而以其夫若子之称谓题之也。虽然语类之说。不合于礼。礼祔于庙而祭毕。反于灵座。则作二主。一祔于庙。一祭于灵座。非礼也。礼支孙之父死则祔于祖而不以宗子之称谓题其主。支子之子殇而死则祔于宗子之庙。而亦不以宗子之称谓题其主。则妇之主祔于祖妣。而舅虽主之。以其夫之称谓题其主。于此明矣。况父之丧。以亡子题主。而馈奠之时。其子仰瞻父之神主则亡子之题为如何哉。悖礼乖义。莫此为甚。而世人犹未觉悟。岂不哀哉。或曰若长子之丧则三年除丧后。其主入于庙。庙之主人。乃死者之父也。显考之题。亦如何哉。礼父在则长子之主不得为正位而祔于祖也。支孙之父祔于祖。而宗子主其祭而其主之题亦显考也。支孙之无后及殇而死者祔于祖。而其主之题。或子或孙。而皆非宗子之称谓则祔位之题。无嫌于庙之主人。不待辨而章章明矣。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26H 页
服问云君所主夫人妻太子嫡妇。既主之则宜以此题其神主也。小记云妇之丧。虞卒哭。其夫若子主之。祔则舅主之。注云妇谓凡适妇庶妇也。虞卒哭祭妇非舅事。祔于祖庙。尊者宜主焉。今人错看此文。有纷争之论。其所谓凡嫡妇庶妇者。指第二以下嫡子及妾子之妻也。以嫡妻所生者之妻。故谓之嫡妇。非指长子之妻也。内则云冢子未食而见。必执其右手。适子庶子已食而见。必循其首。亦可證。语类所云更立木主者。亦岂二主之谓乎。若是长子长妇则虽有孙。不敢题主耳。
 问解曰妻丧题主。朱子称亡室。丘氏称亡妻。周元阳祭录称嫔。当依朱子所定。愚按礼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注妇人有法度之称也。礼经若是其明白。何必舍礼经而求于佗说乎。朱子亡室之称。见于焚黄。而不见于题主条。丘氏亡妻之称。亦不见于仪节题主条。未知亡室亡妻题主之说。见于何书耶。大全窦文卿问妻之神主题嫔某氏。旁注夫奉祀否。朱子答曰旁注施于所尊。以下则不必书。而不曰不题嫔。则朱子之意于此可见矣。且主者使神依之而祭于庙者也。加显字于主。显明也。事死如事生之义存焉。虽已下之主。而岂忍以亡字加于主身乎。退溪先生亦言亡字之不可也。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26L 页
或曰我国有嫔殿。私家当避嫔字。然则天子有三夫人九嫔。而古之人何不避嫔字乎。
家礼题主只称考妣。未见有皇显等字。妻之主宜因此例称亡称故。俱似未稳。据礼称嫔固当。后世网密。如禁止皇字之类往往有之。若突然称嫔。人必骇看。如不得已则称之以配或似近之。然未有经据。未知如何也。
 神主旁题左右之说。我东名儒及中华大儒各执己见。有同聚讼。其说甚长。姑舍不辨。而有一言而蔽者。盖神道以右为上。奉祀之名。在右而居上。祖考之题。在左而居下。必无是理。虽圣人复起。不易此言也。
此恐是。题以记之。非与于位次上下也。左方之说不可违。
 备要晦斋曰忌日。朱子只祭一位。程子配祭考妣。盖只祭一位。礼之正也。配祭考妣。本于情也。然则礼之正。非本于情乎。本于情。非礼之正乎。语不成说。恐非晦斋之言也。按眉山刘氏问伊川先生曰忌日祭两位否。答曰只一位。退溪先生曰忌日合祭。古无此礼也。程氏配祭之说。乃俗人之讹传也。愚不得不辨焉。
男子祔于王父则配祔非与于王母而祭必配之何也。同几之设。礼有其义。则考忌而配妣。恐亦允惬。妣忌援尊。虽曰非礼。忌日本是循情之祭。而我东先儒固皆许之。从俗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27H 页
而祭。古人所不免。虽行恐不大妨。然家礼有定论。未敢臆断。
 丧祭礼曰闰月亡者后值闰月。亦以本月为忌。而闰月死日行素。愚尝反覆思之。未晓其义。按开元礼曰闰月亡者。祥及忌日。皆以闰月所附之月为正也。盖以其无闰月故也。庾蔚之曰大月三十日亡者。后值小月则以二十九日为忌也。盖以其无三十日故也。其义同也。后值大月则当以三十日为忌也。后值闰月则当以闰月为忌也。其意亦同也。岂有值其闰月。舍其死日而用本月为忌之理哉。所谓本月为忌。闰月行素者。亦可见未有的见之意矣。
所谓后值大月者。其三十日自是正日当祭。与非正月者不可较勘为例也。然闰亦附在本月。合为一月。春秋襄二十八年十有二月甲寅。天王崩。乙未楚子昭卒。其相距四十二日而合为一月。丧不数闰。故不称闰。后值闰月者。疑亦用此为例。祝云某月某朔。闰几日干支。朔则用本月。闰则不称月。似乎可矣。盖忌祭者。古无此礼。只是后世循情而行也。礼但云忌日不乐。不乐故因而祭之。后值闰月。其不乐比诸正月。必将尤甚。于此而祭。未见大害也。凡闰月二十年而复其练祥则无此理。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27L 页
备要曰国家厚待功臣。使子孙不迁其主。则人臣不可祭五代。高祖当迁。问解曰若三代策勋则将不祭其祖时。惟始封勋不迁。后虽有勋。自当递迁。按此说祖述汉儒七庙之论。愚请细陈之。朱子曰后稷始封。文武受命而王。故三庙不毁。与亲庙四而为七者。诸儒之说也。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为七。文武为宗。不在其数者。刘歆之说也。刘说较是。愚谓以礼考之则诸儒之说。不攻自破。何则武王为天子则于礼当立七庙也。至于文武亲尽不祧。然后始立七庙则是自武王至穆王。不得用天子七庙之礼也。书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注七庙亲尽而有德则不祧。朱子祧庙议状曰宗不在数。礼之正也。然则有功德不祧迁。章章明矣。达乎上下。而况我国法不祧功臣。则为子孙者安敢违法乖礼。妄自祧迁乎。
今人之僭。在于祭四世。若革此不祭则其当祭之始祖。何疑之有。虽有数世勋臣。自是国制然也。祭之而已。
 礼无迁于最长房。而朱子以义起之。盖高祖有服。三从兄弟生存。埋其主。于情则不忍。于义则未安也。不言改题者。礼庶子不祭。明其宗也。岂可削去宗孙之名而写支孙名。以乱宗庶乎。且有势不行者。甡甡之家。三从兄弟至于四五十人。或有一年长或有二年长或有三年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28H 页
长。至于十年二十年长。今年有死者。明年有死者。又明年有死者。何可数数改题乎。沙溪既不思宗庶之分。又不量事势之如何。而创开改题之礼。著于备要。以惑后人。可胜惜哉。
此说极是。然所谓今年死明年死等语。有未察也。
 问解曰膏煎之物不用。出于仪礼。今俗必用蜜果油饼以祭。不合于礼。按仪礼遣奠条四笾枣糗栗脯。记曰凡糗不煎。注以膏煎之亵。非敬也。疏曰惟丧奠有糗。又曰丧奠无黍稷。有子曰丧奠脯醢而已。然则丧奠异于祭而不用膏煎。又无黍稷而只有脯醢欤。中庸曰脩其祖庙。荐其时食。注四时之食。各有其物。如春行羔豚膳膏香之类是也。香礼记作芗。牛膏也。煎之以牛膏。故曰膳膏香也。宗庙四时祭皆有膏煎之物。而沙溪不考礼经。率尔著书。使后人致疑。可惜也已。
煎必以膏。此所云谓糗之不煎。非谓凡食物皆不煎也。问解既不详。而此以膳膏为證。亦不亲切也。按笾人之职。有酏食𩞀食。此又糗而膏煎者。更详之。
 问解曰黄氏日抄鲤鱼。不用于祭。愚未见黄氏所谓不用者有何义欤。按字书鲤字注。说文鳣也。本草三十六鳞。鱼之贵者也。鳣字注说文鲤也。口在颔下也。鲔字注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28L 页
尔雅鳣属也。口在颔下。三月溯河上。能度龙门则为龙也。观此字书注说则鲤鳣鲔。一鱼而异名者也。月令季春荐鲔于寝庙。注曰荐以鲔者。为其时也。大者曰王鲔。夏小正曰祭鲔。鱼之先至者也。天子用于太庙祭。则黄说非是。世人畏其为龙。又信问解。不用于祭者什居八九。可笑也已。
以鲤为鲔。出古今注。古人已有非之之论矣。然按字书䱍𩶡鲔也。有度龙门为龙之说。又疑与鲤一物也。大抵鲤之不祭。始于唐俗。因国氏故也。恐未有不可祭之理。
 杂记曰父母之丧。将祭而昆弟死。既殡而祭。如同宫则虽臣妾。葬而后祭。注祭将行小祥大祥之祭。若是同宫。虽臣妾必待葬后乃祭。以吉凶不相干也。故丧服传有死于宫中则三月不举祭。按三月不举祭者。无佗义。而只为吉凶不相干也。世人因此文而或废朝夕上食。夫上食乃奠也。非祭也。先儒曰三年上食。象生时也。然则有死于宫中则三月废食可乎。
上食者不可一日废也。今礼成服前只有三奠。而全阙上食。余以为甚非。据古义而辨之。况因佗人之丧而废之可乎。一日不可废。况三月乎。然以上食为奠则不可。
 丧服记改葬缌。注臣为君也。子为父也。妻为夫也。子思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29H 页
曰父母改葬。缌而除。郑氏曰三年服者改葬缌。非三年服者吊服加麻。葬毕除之。按礼父在为母。不得申三年。则父在母之改葬。似不得服缌矣。盖凡服无有踰于主人之服者也。是故父在母丧。父为主人而服杖期。子屈于父而亦服杖期。以此义推之。则父在母丧之改葬。父为主人而不服缌。子当屈于父而不敢缌矣。
王肃云本有三年之服者。又云非父母无服。父在为母虽屈而期。练祥具焉。实是三年之体也。况此即举下缅者也。为其交于神明。不可以纯凶。故惟举五服之下者而缌。然则从厚而缌。恐似无害也。其所谓无踰于主人之服者。亦有未然。父主子丧。服止于期。而其孙为父三年。舅主嫡妇止于大功。夫为妻期。不可以一槩论也。然父在为母改葬缌则有未可立定。姑俟后考。
 曾在先朝。受教立后。后生子。以己子奉祀。而继后子论以众子。无得纷纭。罢继已为定式矣。金沙溪问解引胡文定公故事。以继后子奉祀为是。故完城君崔鸣吉立后后生子。请以继后子奉祀。上允从。而其佗士大夫皆遵先朝受教。以己子奉祀矣。 显庙朝沙溪门人布列朝廷。台臣论启。厥父遗命以己子奉祀者。夺而与之继后子。或有经三年丧而见夺者。或有数代奉祀而见夺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29L 页
者。夺与之际。多有睽乖之事。按先儒论祭祀曰吾之此身。即祖考之遗体也。因祖考之遗体。以聚祖考之气。即是祖考来格。又曰大宗无子则取族人之子为后者。取其气脉可以嗣属也。然则祖考在天之灵。舍吾之气脉。而能格于族人之气脉乎。且以祖考之主。不传于祖考之遗体。而传于族人之遗体可乎。古人立后后生子。遣所后子归宗。乃天理人情之不能已者也。
古无小宗立后之礼。丧服传云为人后者孰后。后大宗也。曷为后大宗。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者也。不可以绝。故族人以支子后大宗也。曷尝谓小宗亦立后耶。盖百世不迁之宗。有君道。而不可不立后也。如小宗则四世而迁者也。虽无后。诸孙犹可以奉其祀享。以至亲尽也。何必尔耶。故兄亡弟及。礼有明文。但后世不曾行耳。夫立后礼之大变。为后者不得父其父。有不得已也。若所后之人自有其子。则因而为子。是何意义。还宗似可。
 先王制礼。无墓祭者何也。盖人之死也。魂升于天。魄降于地。魄者骨肉也。魂者精灵也。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者。精灵也。无知无觉而归于土者。骨肉也。知此理则无墓祭之义。庶可想矣。至于秦政。起土骊山。宫室衣服饮食一如生时而墓祭起焉。朱子家礼从俗行墓祭。而三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十 第 230H 页
月上旬一年祭焉。我东风俗一年四名日。行祭于墓。而贫寒士大夫不遑于庙享。其于先王制礼为如何哉。俗人之昧于礼者。虽不足说。而好礼君子亦不能从礼。惜哉。
按礼祭墓则墓大夫为尸。孟子书有墦间之乞者。盖周人有祷则祭于墓也。家礼虽只有三月之祭。而朱子有十月思先墓之诗。其复有十月之祭者可考。然东俗四节上墓则非之是矣。
 家礼袭后立铭旌曰某官某公之柩。按无柩曰柩。似无义。恐当移于入棺之后。
铭旌表柩而不表尸。故虽设之而不置于尸。古礼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