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x 页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书
书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75H 页
与崔徵士(道鸣○乙卯)
瀷再拜。瀷不敏。既闻从人栖寓近郡。岂无鼓箧请教之愿。顾求道无诚。解坠成习。仍因之境。便已发种种老矣。此圣人所以有未思何远之责。常自愧惧。不谓便风言志两篇。俨然落手。盖其辞旨之郑重。有足感激而三叹矣。无其不以瀷不肖而遽欲引之于廊庑之间耶。况凭审道体与时宜之。享此康福。下怀尤觉伏慰。且所嘱折中之书。不曾得见。虽以教意揣之。学易者之所不可不一阅也。未知侍者何从得之。瀷于此盖蔑如也。时以暇日。略考一三板。怵目骇心。诚不解其何语何义。奚啻望洋。而向若彼本非礼乐名教之俗。而大能脱剥智思。办斯奇事。天之所赋。信非华丰而夷啬矣。虽欲一绰遮眼。用副赐教之意。此既是借玩文字。恐难转挂佗手。又不闻别本之蓄者。是谓谈龙肉而不得尝者近之耶。如禹公者久要款情而往来频烦也。其行也或宽数日之限。俾有带来而带还。其间恐不至濡滞。未知如何。虽一二册犹可以染指。此不过怀袖间物。禹公亦必不以为难耳。不然就其中拣别要义。亦付此公传写十数条。转以俯惠亦一事也。仰恃厚眷。唐突至此。自知罪
瀷再拜。瀷不敏。既闻从人栖寓近郡。岂无鼓箧请教之愿。顾求道无诚。解坠成习。仍因之境。便已发种种老矣。此圣人所以有未思何远之责。常自愧惧。不谓便风言志两篇。俨然落手。盖其辞旨之郑重。有足感激而三叹矣。无其不以瀷不肖而遽欲引之于廊庑之间耶。况凭审道体与时宜之。享此康福。下怀尤觉伏慰。且所嘱折中之书。不曾得见。虽以教意揣之。学易者之所不可不一阅也。未知侍者何从得之。瀷于此盖蔑如也。时以暇日。略考一三板。怵目骇心。诚不解其何语何义。奚啻望洋。而向若彼本非礼乐名教之俗。而大能脱剥智思。办斯奇事。天之所赋。信非华丰而夷啬矣。虽欲一绰遮眼。用副赐教之意。此既是借玩文字。恐难转挂佗手。又不闻别本之蓄者。是谓谈龙肉而不得尝者近之耶。如禹公者久要款情而往来频烦也。其行也或宽数日之限。俾有带来而带还。其间恐不至濡滞。未知如何。虽一二册犹可以染指。此不过怀袖间物。禹公亦必不以为难耳。不然就其中拣别要义。亦付此公传写十数条。转以俯惠亦一事也。仰恃厚眷。唐突至此。自知罪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75L 页
咎无赎。懔悚千万。两诗不敢不和敬以胎呈。生来不閒此事。率尔芜拙。妄厕章尾。不几于佛头之污耶。
答崔徵士(乙卯)
拜承前月十九日下状。虽以尊体履道万福为伏慰。而路道隔远。尚不能抠衣趋隅。敬奉不屑之馀诲。则困蒙远实。罪咎之自知矣。时于朋友间。得见函丈绪论。益叹夫德与年卲。求进之无已。其于易说。警省尤深。虽欲著之心胸。以为未死遵行之地。顾性习下劣。瞥时光景。无柰十寒何也。况又擎读惠诗。有好我同归之意。其所以勤勉郑重。有足三叹。临便草草。未遑攀和。容俟异日。亦觉竦仄。示及卦变之义。慎友元来专主程传。而先儒所谓有些牵强者。诚若有理。今先生以本义为据。宁可改评。但涣之六四隔著一爻。朱子固自谓未安。而损益之上行下下之类。分明是往来之义。则便又隔著二爻也。朱子于此不著于卦变之例何也。此则恭待的确之命也。新传易解。既是借鸱。何敢望其转寄。若果发得新知。有不可不知。略示数端。用豁株橛之胸。亦一事。仰恃眷厚。狂僭至此。还切未安。馀更祝为道自重。益懋大业。
答崔徵士(丙辰)
向者敬拜状。并易秩送在隋城。以为讨便转上之地。不意
答崔徵士(乙卯)
拜承前月十九日下状。虽以尊体履道万福为伏慰。而路道隔远。尚不能抠衣趋隅。敬奉不屑之馀诲。则困蒙远实。罪咎之自知矣。时于朋友间。得见函丈绪论。益叹夫德与年卲。求进之无已。其于易说。警省尤深。虽欲著之心胸。以为未死遵行之地。顾性习下劣。瞥时光景。无柰十寒何也。况又擎读惠诗。有好我同归之意。其所以勤勉郑重。有足三叹。临便草草。未遑攀和。容俟异日。亦觉竦仄。示及卦变之义。慎友元来专主程传。而先儒所谓有些牵强者。诚若有理。今先生以本义为据。宁可改评。但涣之六四隔著一爻。朱子固自谓未安。而损益之上行下下之类。分明是往来之义。则便又隔著二爻也。朱子于此不著于卦变之例何也。此则恭待的确之命也。新传易解。既是借鸱。何敢望其转寄。若果发得新知。有不可不知。略示数端。用豁株橛之胸。亦一事。仰恃眷厚。狂僭至此。还切未安。馀更祝为道自重。益懋大业。
答崔徵士(丙辰)
向者敬拜状。并易秩送在隋城。以为讨便转上之地。不意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76H 页
缄款未达。而又承前月五日书。双擎三复。既以尊体循时厚养。益增遐福。为伏慰。而又可见诱导蒙吝。谆谆不倦之盛意。奉以感叹。宁有其已。瀷孤陋无闻。习痼游惰。未尝以此事自待。近癖杜门。因閒阅卷。此不过贫家之好扫。隽永何论。其于易经。尤甚黑暗。每因朋友游从之间。仄闻执事玩辞之久。阅理弥熟。向风怀仰。虽欲周旋于函丈之下。顾未之遑焉。今玆长牍荐辱。指引路径。无隐乎尔。则君子闷俗立人达人。不当若是耶。瀷前年毒疾。分知为鬼。暄煦以后。稍寻人境意思。馀證沦髓。百缠难解。自料非久于行动之物矣。易解拜领于伏枕之际。遮眼无念。到今荣卫剥丧。虽欲投隙翻绎。不过一二板。已神疲志怠。亦恐终负嘉惠寄来之意。尤以此耿耿。然既审借瓻者。不敢久滞。捲以封还。殆若朋旧之远别。何幸亟蒙姑留之教。旋即取归。尚庶可以优游而卒业矣。此书盖不容不一观。东方典籍。终觉狭小。大全之外。无缘博涉。此则其于汉唐笺释。逮至明儒一得之论。无不广采。虽未必其皆中。令人意想旁通。时见一斑。况姬经孔传。各得其序。其见识固不易。又先朱后程。布置整顿。是何阳剥之世。而乃有此力量功程乎。瀷每思本义必因文势而寻求。差有可据之地。若但一主乎理义。牵其辞而合之。虽使得十分是当。未必合古人本旨。此朱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76L 页
义所以为重也。至孔子之传。简略难晓处固多。然圣人必不肯为无益之言。其意盖谓因此可以觉彼。则求经实恐不外于传也。后之说者。往往艰深释经。又不免援其传而弥缝之。是甚可疑。此书多说易例。究传而推经。槩与本义之意略同。此未宜轻也。启蒙之附无佗。其末后数卷。悉因启蒙而演出。故必先录本书。然后可以著其所自著也。附录中杂卦之说。亦煞有见得。从来先儒未始有此也。但变卦之次。说得无根。执事以为如何。来诲以易序为非伊川笔。瀷不曾疑及此。未知何据而云然。或以不载文集为疑。然董氏已有言矣。如易春秋两书。各弁其序。撰传之首。其势宜然。况此两序俱载于近思录中。而其于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之语。不但朱夫子重言复言。当时程门诸子亦或有问难。恐不可只以文体疑之也。然謏见止此。惟愿重加开导焉。大畜豮豕之牙与童牛之牿对勘为义。亦似有理。按埤雅牙者畜豮豕之杙也。方言海岱之间。系豕杙谓之牙。然则牙非豚苙之类。即系畜之樴也。若如此说。豕去势性必驯易制。豮者虽至于形大。既驯矣。其于系而制伏。恐不必以大著义也。豮而又牙。如童而又牿。如此看何如。且豕之弄牙难制。惟山兽为然。其在畜物。虽或年久。未见有此。亦可疑也。震之亿无丧。传既云大无丧。则训亿为大。安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77H 页
知其必不然乎。上文厉与危字不相近。而亦因传推知亿之为大。古语或然。丧与得相呼唤。如既济之六二可验。既云亿度则先事而备豫也。六二之七日得。恐不包于亿度之内。且亿中不亿之类。圣人固戒之矣。互艮有陵象。已见于胡云峰之说。震又为足。以为跻陵之象者有理矣。其曰互坎为失变。互离为贝者。其以六二变而之归妹故云尔耶。坎为盗则有丧之象。离为蚌则贝之类也。其所取象。不为无据。且考程传六二之震来厉。以刚动为义则所来者指初九也。六五之震往来厉。以犯刚为义则所往来者指六五也。亦似不齐整也。俞琰之言曰以五视之。初之始震为既往。四之荐震为复来。五盖震往而复来之时也。此说如何。琰以有事为祭祀。其说亦善。主器莫若长子。无丧者彖所谓不丧匕鬯亦此意。而春秋有事太庙为證者。又是左契。然不敢臆断。恭俟明诲。昔借人得性理会通一帙。其中有萧汉中序卦说。极有条理。执事亦已看过否。至于揲蓍之法。愚鲁之见。不免畜疑。挂一之一。初揲不数。再三则数之。其术不齐。且彼一者象人者也。何与于四时成岁之数而合之耶。两奇象闰。却废其四时之数而只用此两闰。毕竟准合于三百六十之岁数者何也。过揲之数。虽曰此源而彼委。其于老少阴阳之数。过揲者。独与吻合。彼三揲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77L 页
馀奇。或约或演。不啻烦重。然后方得其数。恐与造化自然之体不相似然矣。每读至此。心气劳秏。不能窙豁。并此仰禀。前告本义卦变。不举损益者。亦乞指迷。自馀缕缕。待佗日收拾游魂。稍接旧绪。别有以就正。惟冀保摄令仪。益崇馨德。以副区区之望。
答崔徵士(丙辰)
书既辱惠。旷不拜覆。虽缘地偏便罕。向往之忱。靡日或弛。伏不审历秋入冬。尊体节宣。日见冲裕。易解一秩。草草卒业。只是重痾之馀。神气惫丧殆尽。才阅数板。瞀愦乘之。不克细入思议。今略加抄写。以为从后更考之地。未死之前。或偷暇豫。下分寸之功。则随见发愚。当有以反覆之也。易序之说。当时病里不能详察。致有答西。一笑一罪。豕牙之證。非必专以是为据。虽后出文字。容或可以参验。先儒释经。往往有此例。故妄论如此。今承明诲。又不必若是支离。以惹人疑也。师资之益。何地不有。折中谓六十四卦命名。或云羲或云文。自夫子时已疑也。此说果出何书。其羲经孔传。各还旧次。则尊经尚古之义。似无馀憾。抑又思之。今易于乾一卦。犹存旧文序例。馀皆逐节编入。用便考阅。亦或无妨。未知执事以为如何。大抵易书微奥简洁。终不可以尽解也。传义以后诸儒议论亦多。固宜博聚群言。冀或
答崔徵士(丙辰)
书既辱惠。旷不拜覆。虽缘地偏便罕。向往之忱。靡日或弛。伏不审历秋入冬。尊体节宣。日见冲裕。易解一秩。草草卒业。只是重痾之馀。神气惫丧殆尽。才阅数板。瞀愦乘之。不克细入思议。今略加抄写。以为从后更考之地。未死之前。或偷暇豫。下分寸之功。则随见发愚。当有以反覆之也。易序之说。当时病里不能详察。致有答西。一笑一罪。豕牙之證。非必专以是为据。虽后出文字。容或可以参验。先儒释经。往往有此例。故妄论如此。今承明诲。又不必若是支离。以惹人疑也。师资之益。何地不有。折中谓六十四卦命名。或云羲或云文。自夫子时已疑也。此说果出何书。其羲经孔传。各还旧次。则尊经尚古之义。似无馀憾。抑又思之。今易于乾一卦。犹存旧文序例。馀皆逐节编入。用便考阅。亦或无妨。未知执事以为如何。大抵易书微奥简洁。终不可以尽解也。传义以后诸儒议论亦多。固宜博聚群言。冀或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78H 页
有中。然胡杨之徒。去取不审。令人不快。安知许多人说话。更不有蜀之箍筒者在耶。如此书者搜集该遍。从而取衷。未必皆中。而要非积虑不能尔也。或者秦之吕览。汉之鸿烈。此其为类。而所谓对勘学士李光地。即有深造者在耶。至于论大衍则以经围句股之法当之。又未必其本意。而毕竟归之于河洛则曰河赢其五。洛欠其五。取中而应五十之数者。依稀傅会。未见著落。杂卦之图。煞有见得。而末后一段牵强难合。其曰卦之有八。如爻之有九六则似矣。而不应于贞屯悔豫皆八之文。如此类亦多。未知如何。易本为卜筮之书。然每观假年无过之语。犹疑夫尚辞尚变之多占分数。今以穷理至命一节。立为定案。又似傍證。此则恭俟进退之命耳。既闻还鸱之教。不敢一向揽留。封款拜纳。意若情朋远去。恋恋不能已也。亦曾闻别求燕市。此计果将得谐耶。
与金上舍仲镇(辛丑)
堂室之论。反覆思惟。终有所未解悟处。别来益觉疑晦。有无限合商量而未及者。此殆古人所谓心与口不相应也。此论实为学者头脑。不可不合。而但已前蒙李丈教戒。颇若有待乎愤悱求端。斯莫非教之一术也。然愚鲁者必将有以启之而后。方可以言进。不尔亦头出头没。自困于泥
与金上舍仲镇(辛丑)
堂室之论。反覆思惟。终有所未解悟处。别来益觉疑晦。有无限合商量而未及者。此殆古人所谓心与口不相应也。此论实为学者头脑。不可不合。而但已前蒙李丈教戒。颇若有待乎愤悱求端。斯莫非教之一术也。然愚鲁者必将有以启之而后。方可以言进。不尔亦头出头没。自困于泥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78L 页
淖之下而无以拔出也。今不敢唐突尊严。其相知如老兄亦必旁睨而加闷。若不以燕閒之暇。与之从容参订。以时寄答如徐子之于夷之则寸胶之功。或可以救千丈之浑。李丈之闻之也。亦将与其进而或为之直之。夫人有帝。天亦曰帝。人有心。天亦曰心。此名其先从人起。而却以天取比为称耶。抑天先有此名而移之在人耶。人心之名。其先从心藏起耶。抑心者本是神明之名。而后因以心藏并称耶。天之上帝。是指理言指气言。神明之心。亦指理言指气言。天之上帝与人神明之心。毫釐皆同耶。理在气中。未尝离也。未有气动而理未动者。亦未有气静而理自动者也。彼太微无迹之心。纵不可以粗而有迹之气论之。而亦恐不能离乎气而独自出入升降也。其上胸下腹之时。其乘乎气机而然者乎。抑或不系乎气之动静而独自运用耶。人有心藏故有应物之知觉。草木无此者。无心藏故也。所谓草木之心与天地之心者同然。故在天则四时行百物生。可见其有心。在草木则其春荣秋谢之类。自有一个运用。这便是心也。据朱子说牛不生出马。桃树上不发李花。是谓之有心。在人则幼弱而壮强。夕寐而朝寤。发落发更生。爪剪爪复长。与夫气血流行。交运不舍者。与天地草木之心吻然相符。而非系于应物之知觉也。于此亦可以下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79H 页
心字否。其喜怒哀乐之发。有可以与此打成一片耶。康节所谓寤栖心寐栖肾。其以寂然感通者言耶。彼栖心栖肾。其不容功夫在而无贤愚之别耶。若然何处讨操舍存亡看。抑人或有寐亦不能栖肾而不得立乎大本者耶。孟子所引出入无时者。集注及许多言句。皆以操舍贴解。操则固善矣。舍者非病耶。抑这出入与上面操舍字义不同。而朱子所论十数条。有可以委曲明之者耶。其答石子重书虽似可疑。以余观之。亦只是一般说。其曰兼出入两字。有善有恶。盖谓入便是善出便是恶。才入便存才出便亡。莫非心之所为。故以惟心之谓一句总结之。然则朱子所谓只说得心之病云者。盖为人多以出入两字。都作走作看。故欲明其有善有恶。而不独说心之病也。如此看有害否。借曰合当有出入。其以心肾上下言耶。以躯壳内外言耶。所谓莫知者何指耶。李丈云心者性情之统名。此出于语类。朱子只曰季通云心统性情。不若云心者性情之统名也。若以西山说为主则所谓心统性情者。果未有尽者耶。若然朱子后来何不特取西山。而一主乎横渠之说耶。比之横渠说如父有子女则谓曰父者。统子女者也。是父与子女非一物也。西山说如人中有男女。谓曰人者。男女之统名。是男女之外。非别有人矣。夫性者心之理。情者性之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79L 页
动。心者性情之主。毕竟性理而心气也。统名一句。将何以为解。朱子曰心统摄性情。非侗儱与性情为一物。而不分别也。此言何谓也。古人立言。固有通言之例。斯或然矣。善观者实亦无害。若曰西山说胜横渠则未知如何。朱子曰体具于方寸之间。用发于方寸之间。又复卦赞曰敛藏方寸。包括无限。有茁其萌。有恻其隐。其曰体具。即在用未发之前而只具于方寸。其曰敛藏。亦在萌未茁之前而只藏于方寸。此类何以看则无病耶。凡此数条。皆不立私见。惟虚己而敬叩。窃附于濯旧来新之义。伏惟老兄质之李丈。且为之发挥。逐一赐答。幸幸甚甚。
答金仲镇(壬寅)
敬承覆书。虽审当时尊履万福。其间已献岁发春。万化伊始。伏惟日用动静。与时俱新。益有冲裕否。兼奉别纸询诲及李丈批论。虽幸其警惺愚鲁。犹于静嘿数字。不能有所深悟。不有先知。孰得以导之。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亦未有愤悱而不为发者也。瀷于此殆庶几愤悱焉耳。既求之幽室。思有助于烛照。宜若不可已矣。若但用力于静嘿。不资于明师强辅。何异磨斤柏树者之或冀于一朝耶。前书所言一字不立定见。专要叩问。其意槩谓既不能直造深奥。则更欲于条目上探讨。而其本根者或庶其因此
答金仲镇(壬寅)
敬承覆书。虽审当时尊履万福。其间已献岁发春。万化伊始。伏惟日用动静。与时俱新。益有冲裕否。兼奉别纸询诲及李丈批论。虽幸其警惺愚鲁。犹于静嘿数字。不能有所深悟。不有先知。孰得以导之。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亦未有愤悱而不为发者也。瀷于此殆庶几愤悱焉耳。既求之幽室。思有助于烛照。宜若不可已矣。若但用力于静嘿。不资于明师强辅。何异磨斤柏树者之或冀于一朝耶。前书所言一字不立定见。专要叩问。其意槩谓既不能直造深奥。则更欲于条目上探讨。而其本根者或庶其因此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80H 页
有得矣。然鄙言之意。固不能逐一明莹。而使辨诲时有不相悉者。宜更有一转语。以申前说耳。夫天人一理。故心与帝同称。然以此较彼。使无一毫之少异。则何必纷纷然辨答为哉。以愚观之。其同之中。犹有不同者存何也。朱子曰草木亦有知觉。盖其旱则枯。遇雨而兴。此类取比于人而谓之知觉。亦似宜矣。然彼本无心藏。故欲下喜怒哀乐字不得也。所谓天地之心亦然。其于收敛发施降福降灾处。虽可谓之知觉。此特自然之理。其应如此也。故延平答朱子书云就天地之本源。与人物上推来。不得不异。此所以于动而生阳处。难以为喜怒哀乐已发言之。在天地只是理也。令天地之春生秋杀与夫休徵咎徵类。此则所谓心也。而如前书所云人之幼弱壮强。夕寐朝寤。发落发更生。爪剪爪复长及气血流行。交运不舍者。与天地之心。岂有毫发之异哉。故观其人之形色。可以知其盛衰疾病内外感召。其应如响。然如此者。在天地则谓之心。在人则否者何也。缘是心之名本从人起。而人有五藏之心。喜怒哀乐随感发见则只此是心也。虽有盛衰强弱疾病召应之类。未尝谓之心也。惟天地不能然。而只有昭明感应之理。故与人心推来较勘。命之曰心。易云复见天地之心。若以复之理谕人则或寐而复寤。或病而复稣。即此其境。而人未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80L 页
尝指为心者也。此与喜怒哀乐之心。有何干涉。今有人保养失宜。气血内病。容色可察。己犹不觉。则果何处讨心字看。使天而或有人事之感召。庶徵上见则舍此处。更无可以言心矣。以此论之。天地之心。与人喜怒哀乐之心者。其可曰毫釐皆同乎。朱子曰天地之心。不可道是不灵。但不如人恁地思虑。其所谓灵者。不过曰牛不生出马。桃树上不发李花。此与人之发落不生爪。爪剪不生发一般。既云不恁地思虑。而却以天知神知等字。勘合于人之喜怒之心。则或近于秦宓之难天乎。凡天地间有思虑者。莫非有心藏者也。如老兄所谓狗无心者。特杂家之寓言。其实不然。狗何尝无心。此如鸡心猪心。切开可见。本草中分明用狗心疗病。试取以考焉。帝之名亦不过如此。不必更为叠床。而其义可发也。心之名既从心藏起。则惟其心藏中气之神明者。固心之体。而与血肉之藏有别矣。人心妙不测。出入乘气机。则彼太微无迹之心。虽不可易以测度。心与气既云相离。不得寻其有迹。而其无迹者可推也。若知气之出入则心之出入。恐亦不外是矣。如人乘马出入。不见其人。观其马斯可见人。若曰见马而犹不知人之所存则未可。老兄试道其心肾二藏之气。寂则降彼。感则升此乎。降而心之气依旧存此。升而肾之气依旧存彼乎。这神明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81H 页
之心所乘之机。是何气而不囿于此也乎。其或初无所乘之机。不系于气之出入耶。既曰出入而未尝一虚者何也。既曰乘气而不可以气看者何也。李丈所谓充塞宇宙。遍满一身。而体固自在者。其指体存于此而神光遍及耶。又或指心之体无所不存于宇宙及一身乎。若曰心体无所不存则出亦非出。入亦非入。所谓出入升降。何指而言。若然只曰存于宇宙可矣。何必局于二藏而曰存肾之为乎。若曰体存而光遍则所存者处耶。存乎肾而或出心耶。存乎心而或入肾耶。心之体似无一时并存于二藏之理。况一身及宇宙乎。其光之所遍。瀷虽愚昧。其敢已有与闻。今之所不透一关限。只系乎体之所存矣。且老兄所引北溪质师之论。亦有可言者。朱子岂不曰寤有主而寐无主。故寂然感通之妙。必于寤而言之乎。李丈只引寐之栖肾。而其于寂然感通之妙。未有明援。何谓与康节作一般话乎。北溪问答之意则谓寤亦有动静。有思无思是也。寐亦有动静。有梦无梦是也。朱子曰魂与魄交而成寐。心在其中。依旧能思虑。所以做出梦。然则梦者是寐中之思虑。故曰夜间有梦。亦是此心之已动。而犹昼之有思也。若然者或堂中有思虑。又或室中有思虑。而其寐中之动静。将作如何说。以愚臆之。心体之存。本自有在。神运魄随而为寤则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81L 页
寂感之体。烨然呈露而为阳中之动静。魄定神蛰而为寐则寂感之体。暝然隐藏而为阴中之动静。比如人自在舍中。而或有洞开四门事至辄应之时焉。或有掩户垂帷应务不休之时焉。未尝有出堂入室之异也。故曰心也者。丽阴阳而乘其机。无间于动静也。北溪何尝有一句道心体之归肾耶。李丈前书云要使出入升降。不离于心肾。故疑其出入二字。与孟子之旨有异。今云升降属之心肾。上下出入属之躯壳内外。而贴于操舍。此则似然。而却与不离心肾之出入者有歧也。如又曰塞宇宙遍一身。未有分于枢纽大本之所在。则出而为病者。抑何义耶。既谓之出则与入时有异。而不存于躯壳内矣。独不可曰降时与升时有异。而不存于心藏之内乎。横渠云心统性情者也。西山云心者性情之统名也。二说分明迥别。如曰将者统军兵者也。是军兵皆统于将也。不可谓将者军兵之统名矣。此如横渠说。又如曰人者军兵之统名也。是军兵皆人也。亦不可谓人者统军兵者也。此如西山说。何以为义同耶。心如郛郭而性情如郛郭中许多人烟。则谓之统性情。实以此也。非谓气能统理而理为气役也。盖曰性情皆出于心。故心能统之。统如统兵之统。言有以主之也。且如仁义礼智是性。孟子曰仁义礼智根于心。恻隐羞恶之等是情。孟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82H 页
子曰恻隐之心羞恶之心。以此见得心可以统性情。其义极完备无罅漏。故曰二程却无一句似此切然。而李丈必曰西山说较精。未知横渠之所以较不精者何在。朱子又曰仁义是性。又有说仁心义心。这是性与心通说。恻隐羞恶是情。又说道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这是情亦与心通说。这是性情皆主于心。故恁地通说。以此论之。西山之意不过通说。而其要不越于性情皆主于心一句也。若曰心者性之名情之名云尔则岂不骇哉。所谓心为大极。亦有可言。按经世书云情者性之影也。心性而胆情。性神而情鬼。结之云心为大极。道为太极也。夫心非性也而谓心性何也。心以性为体而将性做饀子貌㨾则心之所以谓心有性故也。然则心为太极。亦以有性故也。以其相配为体。故只举心而性自在里也。或问道为太极。指天地万物自然之理而言。心为太极。指人得是理以为一身之主而言。朱子曰固是。推此则康节何曾说道与心同一物耶。康节则才说心为太极。便说道为太极。以明其本意。可谓盛水不漏矣。西山则以统性情者。为不若云性情之统名。此一取一舍矣。借曰道为太极。不若云心为太极则岂有此理。不若二字决非两可之意。何可强而合之耶。方寸二字见于程朱言语者。不可胜举。而鄙所引前后数条。悉皆敛藏之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82L 页
證援。所谓敛藏。即寂然不动是也。敛藏即在方寸。舍此而别求归肾气像。终不成说。此愚之所以惑也。毕竟心体与神光有别。敛心与敛肾不同。伏惟老兄于此猛加一针。剖析得尽。使鄙人有以领会于李丈立言之旨则何如其幸也耶。不宣。
与金仲镇(辛酉)
冬温春凛。俱非佳候。不审福履益重。瀷岁末岁初。再入城。浃旬而返。日待尊驾之至而卒不果焉则怅然归耳。在京时遇李汝谦云赵友光甫信宿俄过。颇说函丈绪论。畏庵丈末年自言堂室之说。终觉气一边偏重。遂有改定文字。若然前日相对。何不及之。其或老兄未之见耶。吾辈一生牖下功夫。不过一心字。后生所尊仰。又莫如畏庵。而堂室旨意。诚不能无莫适所从之叹。若如所传。其濯新之功。令人钦服快活。愿闻一转语。老兄前云畏庵亦自道此如筌蹄。可忘不必泥也。此语又三四思不得。圣门路脉。尽有阶级次第。昭揭于后学。惟恐其或迷。虽大智恒自存省。岂有入德之要。而可以既得便忘。又况一堂一室。终身由之不暇。宁容弃去如鱼兔之㢢具耶。
与尹贞伯(德根○癸卯)
不相见久矣。不审静居为学。益有馀味。而案上方何书。向
与金仲镇(辛酉)
冬温春凛。俱非佳候。不审福履益重。瀷岁末岁初。再入城。浃旬而返。日待尊驾之至而卒不果焉则怅然归耳。在京时遇李汝谦云赵友光甫信宿俄过。颇说函丈绪论。畏庵丈末年自言堂室之说。终觉气一边偏重。遂有改定文字。若然前日相对。何不及之。其或老兄未之见耶。吾辈一生牖下功夫。不过一心字。后生所尊仰。又莫如畏庵。而堂室旨意。诚不能无莫适所从之叹。若如所传。其濯新之功。令人钦服快活。愿闻一转语。老兄前云畏庵亦自道此如筌蹄。可忘不必泥也。此语又三四思不得。圣门路脉。尽有阶级次第。昭揭于后学。惟恐其或迷。虽大智恒自存省。岂有入德之要。而可以既得便忘。又况一堂一室。终身由之不暇。宁容弃去如鱼兔之㢢具耶。
与尹贞伯(德根○癸卯)
不相见久矣。不审静居为学。益有馀味。而案上方何书。向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83H 页
见堂中颇有执卷者。亦能磨厉取材。有可期望否。瀷才瘗孤侄。触境生悲。柰柰何何。亡兄练祀。因丧未举矣。仲受云此与久不葬之礼异例。虞祔之后。恐可行事。其言似有理。考之礼家丧服传。只云有死于宫中者则为之三月不举祭。据此则三月之内。疑若不举矣。杂记同宫则虽臣妾。葬而后祭也。疏云吉凶不可相干。小祥之祭。已涉于吉矣。尸柩为凶。故不可相干。其虞祔则得为之。若丧柩即去者则亦祭不待于三月也。既云不待三月之久。则彼所谓三月不举者。即汎指三月葬期而云然。非必谓有死三月内则都不可祭也。故向当此事。后丧既虞祔。复择日行前丧练事。未知得乎礼否。丧服疏云首绖象缁布冠之頍项。金沙溪引此云童子不冠。何頍项之有。郑愚伏亦从此说。皆云童子首绖。不见于诸书。愚以为不然。檀弓云绖也者实也。象孝子有忠实之心也。此岂可以童子而阙之。丧服疏又云妇人吉时。虽云女鞶丝。以丝为带而无頍项。今于丧礼哀痛甚。亦有二绖与绞带。以备丧礼。今童子之绖。亦当与此为例。而沙溪独以无頍项之故。不许有绖。殊不觉妇人之亦无頍项而有绖也。奚可哉。其所谓不见诸书者。亦未然。丧服传曰童子何以不杖。不能病也。疏曰童子哭不偯不踊不杖不菲不庐。此独云不杖。其实皆无。直有缞裳绖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83L 页
带而已。凡云绖带者。谓首绖与腰绖也。童子之绖。不既明白乎。虽则然矣。疏所谓象頍项者亦可疑。其下云腰绖象大带。绞带象革带。然按丧礼二者皆成于成衰之前。而练则又先除腰绖。吉时之带。其可与衣异用。而有先带先除之道耶。是未可晓。彼象頍项云者。亦以妇人童子之服推之。愚未信其必然。未知如何。敬斋箴图分主一无适者。终是未妥。惟精之精。心经作心。退溪从之。然朱子大全及性理大全既作精字。则不容他议。寻常以万变是监者。作鉴照意看。故谓心字差胜。或虑大全有误。今详监字本非鉴照之意。凡事惟精惟一。虽万变莫不监于是。谓事事皆精一也。监如监戒之监。盖不贰参则一矣。犹无分于善恶。惟既精而一然后可以守其本心之正也。日用之间。事事监此为法。如是看方为晓然。又考语类主一无适。断无两下功夫。明者胸中以为如何。程子所谓之彼之此之东之西。有中内之别。此亦可与箴说打成一片否。俱俟切至之论。
答权台仲(甲寅)
瀷与执事神交久矣。岂不闻承 召入都。礼当拜状。替申先之于左右者。顾远蛰海堧。罕与事接。已于不当已者。惟一点向往。耿未消歇。适儿子愚騃偶尔滞京。俾先操杖导达诚衷。不意长牍远枉。赐教勤恳。有以审旅中动息几几。
答权台仲(甲寅)
瀷与执事神交久矣。岂不闻承 召入都。礼当拜状。替申先之于左右者。顾远蛰海堧。罕与事接。已于不当已者。惟一点向往。耿未消歇。适儿子愚騃偶尔滞京。俾先操杖导达诚衷。不意长牍远枉。赐教勤恳。有以审旅中动息几几。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84H 页
福履增重。伏用慰释。瀷昔曾逾岭。历安礼之间。祇谒陶山三溪祠。徘徊久之不能去也。当时亦年少知昧。不能遍走士乡。觌德而囷载矣。到今心耳所饱。如吾执事。仰钦之久而尚未有款承馀诲。则宁不负叹赍咨。虽欲强疾亟造。少抒情愿。亦缘阙骑。有未易遂者。数日之间。若或借乘。计当趋拜。姑此不备。
答权台仲(甲寅)
瀷自京将发。尊价辱札。俨然而至。不但行迈悤悤。仓卒觅片纸不得。逋谢归来。若负大何。不审数日间。体履万福。南辕何以料理。既褫旧践。归袂翩然。只有瞻怅。瀷觌德之愿。宿岁不昧。亦既觏止。未获从容。此心此恨。何日而可已耶。退集数条。非敢妄议于大论。索居蓄疑。质问无所。幸赖执事之叩发其蒙愚。只恭俟的确之教耳。其答高峰书有曰情之有四端七情之分。犹性之有本然气质之异也。本然与气质之性。非有二物。只于气质之性。指出其不杂乎气质者。谓之本然之性也。若以此为比则与四端是七情中善一边之说奚别。又曰虽不可谓七情之外复有四端云云。以愚臆之。七情之外。岂不有四端耶。至高峰后说出。先生有通透洒落之奖。而观其大旨。与前说未尝改换。谓七情之发而中节者。岂可谓是气之发而异于四端。遂以孟
答权台仲(甲寅)
瀷自京将发。尊价辱札。俨然而至。不但行迈悤悤。仓卒觅片纸不得。逋谢归来。若负大何。不审数日间。体履万福。南辕何以料理。既褫旧践。归袂翩然。只有瞻怅。瀷觌德之愿。宿岁不昧。亦既觏止。未获从容。此心此恨。何日而可已耶。退集数条。非敢妄议于大论。索居蓄疑。质问无所。幸赖执事之叩发其蒙愚。只恭俟的确之教耳。其答高峰书有曰情之有四端七情之分。犹性之有本然气质之异也。本然与气质之性。非有二物。只于气质之性。指出其不杂乎气质者。谓之本然之性也。若以此为比则与四端是七情中善一边之说奚别。又曰虽不可谓七情之外复有四端云云。以愚臆之。七情之外。岂不有四端耶。至高峰后说出。先生有通透洒落之奖。而观其大旨。与前说未尝改换。谓七情之发而中节者。岂可谓是气之发而异于四端。遂以孟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84L 页
子之喜舜之怒。为中节之达道。而非气之发也。此又何也。先生答李平叔第三书。极有难契。并乞参考。当时既无书卷。可以历举。今更录此仰溷焉。或意从者尚滞旅次。值便夜草。眼暗不成字。更觉竦仄。不宣。
答权台仲(己未)
拜款不暇言。信札亦从而旷阙。向往之私。衰境弥切。顷伏闻已解郡绂。归袂翩然。伏惟就閒养年。益崇令德。仍伏问穷秋气寒。尊体起居抚时万福。瀷胸上一疾。跨时越岁。近始蠢动为人。即初心之不到也。加之子疾绵久。忧恼熏心。自馀日用。不必烦告耳。穷闾杜门之中。时或闻岭外声息。往往魂悸。不知其间有何节拍推荡之至此。君子处世。自有言逊之戒。正宜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不然未来之事。或恐不止此。此愚钝私忧过计。不知执事以为如何。念昔仰答数条。蒙荷不鄙。俾有詅痴。自玆以还。无日不惧于获罪贤知也。是不过求教一端。本非有素定于胸内。伏乞怜而恕之。高灵郭丈千里俨访。意其有竿尺转寄之路。谨此款封附去。不知何日可达于下史也。更乞履绥加餐。为道万重。
与权台仲(辛酉)
昨年拜承辱覆之后。德音久陔。向傃难胜。伏不审此时尊
答权台仲(己未)
拜款不暇言。信札亦从而旷阙。向往之私。衰境弥切。顷伏闻已解郡绂。归袂翩然。伏惟就閒养年。益崇令德。仍伏问穷秋气寒。尊体起居抚时万福。瀷胸上一疾。跨时越岁。近始蠢动为人。即初心之不到也。加之子疾绵久。忧恼熏心。自馀日用。不必烦告耳。穷闾杜门之中。时或闻岭外声息。往往魂悸。不知其间有何节拍推荡之至此。君子处世。自有言逊之戒。正宜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不然未来之事。或恐不止此。此愚钝私忧过计。不知执事以为如何。念昔仰答数条。蒙荷不鄙。俾有詅痴。自玆以还。无日不惧于获罪贤知也。是不过求教一端。本非有素定于胸内。伏乞怜而恕之。高灵郭丈千里俨访。意其有竿尺转寄之路。谨此款封附去。不知何日可达于下史也。更乞履绥加餐。为道万重。
与权台仲(辛酉)
昨年拜承辱覆之后。德音久陔。向傃难胜。伏不审此时尊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85H 页
履动息顺序来福。近奉洪判校下状。闻有清台新筑。婆娑暮境。其乐可知。顾无翰腋可以致躬于山溪之旁。只觉永怀长嗟耳。瀷年甲已周。心与发短。九秏八荒。恨不能夕死之前。犹亲胜已游也。顷有人言尹监司复莅官安东时。老先生节要朱书初成。因以刊行。其草本尚在尹家。先生又以诗寄赠云朱门博约两功程。千圣渊源到此明。珍重手书留至教。精微心法发群英。嗟余竭力空头白。感子收功已汗青。更遣诸郎询瞽见。病中深觉负仁情。此一律不载于本集。其果然否。家无续集之类。不能遍考。其为先生作则无疑。未知心下以为如何。尝读本集。阙误太多。恐当有刊正之役。岭外诸长老。亦曾有此议否。且念孔门七十弟子序列于家语。司马史亦撰仲尼弟子。虽有或详或略之别。其攀化奉规之徒。不可没如此。鄙家有誊传退陶门生录。草草殊甚。不成头绪。每谓此不可如此而止。虽有一二搜采。穷居僻寂。无以办此一事。当时及门。八九是岭人。执事何不留心完聚。以幸后人耶。凡人情于向慕之极。必问其仪貌语笑衣履室庐。甚者并与其族姓亲识。冀幸其一认。先生之于朱门理学通录。意盖如此。若不及是图之。日堙岁磨。将无以复容心力矣。如如何何。松巢公行录。亦可因便示及耶。瀷有家藏先贤简帖。其中有松,巢公父子笔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85L 页
迹。每一展辄为之憬然钦想。亦闻其行状即权漫叟炜之所撰。果尔否。多少不能悉。
答权台仲(辛酉)
玆伏承七月十九日辱札。仰审秋令。服履增重。深用伏慰。近因洪判校住京。便信节次。亦衰境一幸。吾辈残龄。步步无前。疾又缠深。恐无以更奉颜范。诗云如彼雨雪。先集维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令人发深省。退陶门生录。沽略殊甚。不知此谁所裒聚而不能详至此。如秋峦,稣斋之类。不过一时仰慕之人。岂合在弟子之列。其佗牛,栗诸人。尤不可以门生目之。苍雪公所录想精密可玩。缘何得以一观耶。瀷非欲身任此役。其岭中诸贤外。如禹性传,金就砺,李咸亨,南彦纪,赵振,金德龙等二三君子。略纪实迹。虽甚草草。失此不举。将寖湮而无迹矣。此皆非岭人。亦恐苍雪公无以及此。从此而稍稍增益。以俟佗日执毫者采取。即一事也。随得惠寄之教。令人开心攒谢。岭外声息。杳莫闻知。赖执事有以图之。岂非大愿。松,巢两世状录。擎玩不释。家藏二纸。即皆抵月川公札。令誊传寄上耳。节要一本。尚留南州。顷遇尹监司后孙。分明言此。且传老先生诗。无可更访。且集中遗漏者。今至八九卷。则斯文之幸。然瀷家亦有先生手札一纸。无所紧要。若此之类。不必尽刊传远。又如
答权台仲(辛酉)
玆伏承七月十九日辱札。仰审秋令。服履增重。深用伏慰。近因洪判校住京。便信节次。亦衰境一幸。吾辈残龄。步步无前。疾又缠深。恐无以更奉颜范。诗云如彼雨雪。先集维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令人发深省。退陶门生录。沽略殊甚。不知此谁所裒聚而不能详至此。如秋峦,稣斋之类。不过一时仰慕之人。岂合在弟子之列。其佗牛,栗诸人。尤不可以门生目之。苍雪公所录想精密可玩。缘何得以一观耶。瀷非欲身任此役。其岭中诸贤外。如禹性传,金就砺,李咸亨,南彦纪,赵振,金德龙等二三君子。略纪实迹。虽甚草草。失此不举。将寖湮而无迹矣。此皆非岭人。亦恐苍雪公无以及此。从此而稍稍增益。以俟佗日执毫者采取。即一事也。随得惠寄之教。令人开心攒谢。岭外声息。杳莫闻知。赖执事有以图之。岂非大愿。松,巢两世状录。擎玩不释。家藏二纸。即皆抵月川公札。令誊传寄上耳。节要一本。尚留南州。顷遇尹监司后孙。分明言此。且传老先生诗。无可更访。且集中遗漏者。今至八九卷。则斯文之幸。然瀷家亦有先生手札一纸。无所紧要。若此之类。不必尽刊传远。又如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86H 页
近世金沙溪疑礼问解中载与郑寒冈一书。论嫡孙承重而孙妇姑在之服。谓当姑妇并服。此一条分明不真。以年月考之可验。不知李侍直已看到此耶。瀷昔者薄过安礼之间。得接士友。虽曰遗韵废坠。犹津津说是与非。不如京辇之但利其利而害其害。所谓一变至道者也。近有人从岭外来。言数十年来。人风亦稍变。不知果否。此由国家导养之如何。而亦岂无杰然尊足者特立于其间耶。顷书所告搅扰事。且置外至之善否。其在己分。亦恐有些未安。宜在先生长者表率而镇安之也。老先生答郑子中书云显晦语默。不可不随时消息。故以朱子之刚立不屈。晚年所以应世者。与乾道淳熙间所为大不同。非志变也。时不得不然也。此岂非可师法耶。愤世疾俗。虽曰与屈曲屏风不侔。转辗之间。辄先插脚于峣崎中。此又先生之所尝提警者。所谓我友敬矣。谗言其兴。认得诗人恳恻之意。故先生重言而申明之。未知执事以为如何。既往不说。方来之患。有不可不念。浼论至此。罪悚罪悚。过询太极图解。精粗本末无彼此一段。熊氏谓太极为精为本。阴阳为粗为末。固是可疑。而栗谷都属之阴阳。亦失之偏。阴阳异位。动静异时。而不离乎太极则阴阳之有精粗本末。由太极之有精粗本末也。若理不如此。气何自而有。是故曰无彼此。也太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86L 页
极阴阳。一彼一此也。如是看未知如何。
答权台仲(壬戌)
拜承前月三日赐牍。虽以体上动息毖重为伏慰。而德门丧威又何荐叠。更为之惊怛。仰惟慈爱隆挚。怆恍悲闷。何以堪处。瀷日觉齿数压重。只是担不起者自知之。况何与论于究竟功夫耶。勉儆之诲。抚心失图矣。家儿望外魁科。岂非庆幸。但渠涔涔疾痾。不读书许久。学未成而出身。以此应世。颠顿可惧。惟宜退处。庶几增益其不能。在今 恩数罔极。阖门感泣。虽欲报效其万一。如填海负山。寸诚难伸。用此忧懔。若将罟擭之不知避之也。俯戒之意。渠必信受。岂非畏道之顶针耶。退门金云甫先生兄弟遗事。妄有裒集成篇。今传录呈上。未知校考者何居。其佗诸门生录。虽欲完聚。得少遗多。姑未有头绪。终恐不能梳洗得出也。沙溪所载老先生答寒冈一书。分明赝传。何待访其子孙而知耶。先生辛酉答金而精。至癸亥寒冈始谒后答郑一书。与答金者同意。此戊辰以后书也。后郑又申其说曰著代别嫌。不容不然。先生只答曰似然。以书中语考之。郑遭丧于戊辰仲冬。而有论期后事。此必己巳以后书也。至庚午先生易箦。前后十年间。议论如一串贯。未知沙溪何从得此于本集之外耶。今世皆据是为断案则误矣。且承重
答权台仲(壬戌)
拜承前月三日赐牍。虽以体上动息毖重为伏慰。而德门丧威又何荐叠。更为之惊怛。仰惟慈爱隆挚。怆恍悲闷。何以堪处。瀷日觉齿数压重。只是担不起者自知之。况何与论于究竟功夫耶。勉儆之诲。抚心失图矣。家儿望外魁科。岂非庆幸。但渠涔涔疾痾。不读书许久。学未成而出身。以此应世。颠顿可惧。惟宜退处。庶几增益其不能。在今 恩数罔极。阖门感泣。虽欲报效其万一。如填海负山。寸诚难伸。用此忧懔。若将罟擭之不知避之也。俯戒之意。渠必信受。岂非畏道之顶针耶。退门金云甫先生兄弟遗事。妄有裒集成篇。今传录呈上。未知校考者何居。其佗诸门生录。虽欲完聚。得少遗多。姑未有头绪。终恐不能梳洗得出也。沙溪所载老先生答寒冈一书。分明赝传。何待访其子孙而知耶。先生辛酉答金而精。至癸亥寒冈始谒后答郑一书。与答金者同意。此戊辰以后书也。后郑又申其说曰著代别嫌。不容不然。先生只答曰似然。以书中语考之。郑遭丧于戊辰仲冬。而有论期后事。此必己巳以后书也。至庚午先生易箦。前后十年间。议论如一串贯。未知沙溪何从得此于本集之外耶。今世皆据是为断案则误矣。且承重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87H 页
者之妻姑在则不服三年。古今之通行。通典可考。何可以变动。李侍直千里神交。每拟一札替伸衷怀。顾未有遑也。此意乞传与李丈知焉。有以反覆则幸矣。诲及太极之有精粗本末一条。以具易有字。虽若尤备。有具二字亦似同义。未知如何。向者岭外骚屑。寻常闻甚忧叹。今既底定。岂非先生长者有以镇安之耶。瀷与有幸也。近时前后 筵说。亦传录奉寄。伏望详阅而细度之。有以教及于处义之如何则深幸深幸。
与权台仲(癸亥)
书往书来。动经时月。未承既承。向傃均深。玆伏审妆修仙洞。婆娑暮景。动息云为。左右俱宜。真赏在心。清福溢闾。叹仰慰释。有不可尽达。瀷雅有踰岭受廛之愿。迄三十有馀年而不能办。无缘从游于山高水深之閒。自是分薄而然尔。在今日觉衰疾。目下顿无馀步。比若疲氓对悍吏。冀免官捕。亦复柰何。理学通录亦曾见之。重付剞劂。岂不甚幸。凡刊书当为百世计。要当百分完备。无惹后来之疑。瀷何敢与议于其间耶。后学之仰先生。宜如云仍之视祖。凡有作为。以祖心为心。方是无憾。今设以身处于函丈之间。亲切儆听。则其去就之分。疑若有著手之地矣。近有人集老先生以下诸贤简札。妆为帖。求一转语。瀷题其端。云东士
与权台仲(癸亥)
书往书来。动经时月。未承既承。向傃均深。玆伏审妆修仙洞。婆娑暮景。动息云为。左右俱宜。真赏在心。清福溢闾。叹仰慰释。有不可尽达。瀷雅有踰岭受廛之愿。迄三十有馀年而不能办。无缘从游于山高水深之閒。自是分薄而然尔。在今日觉衰疾。目下顿无馀步。比若疲氓对悍吏。冀免官捕。亦复柰何。理学通录亦曾见之。重付剞劂。岂不甚幸。凡刊书当为百世计。要当百分完备。无惹后来之疑。瀷何敢与议于其间耶。后学之仰先生。宜如云仍之视祖。凡有作为。以祖心为心。方是无憾。今设以身处于函丈之间。亲切儆听。则其去就之分。疑若有著手之地矣。近有人集老先生以下诸贤简札。妆为帖。求一转语。瀷题其端。云东士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87L 页
之学。当以退陶为太祖。至于诸子。如族姓之尊属。以次排列。宛有昭穆意思。不记全文。其槩如此。此意未知如何。前书所白修整门生录者。盖亦以是。如南冥之门。已有师友录颇详备。而此独阙焉。岂非欠叹耶。此邻郡有僧轴一纸。李聋岩晚年有赠僧诗。明年僧又至则聋岩已下世矣。三子虽在忧服中。各次韵成诗。老先生若黄锦溪亦从而扳和。极是古迹。执事其有闻知耶。先生答高峰书论胡铨事云推销陷没。取辱至此。据朱子诗贪生莝豆不知羞之句。必有其事。此见于何书。语类亦有丧名失节之说。此恐不但指黎涡一著而云然。望须诲及焉。其答金而精云子之期除后。犹以心丧终三年。又云心丧之制。朱子从之。按宋服制令父在为母亦三年。家礼期条无父在为母之文则从时也。此或未及照考耶。其答禹景善有论郑西川并有丧事。据西川行状所后父丧服未成。所生母讣至。既成服。始奉讣设位。既又成服。而留重丧一日。乃奔哭本生丧。此皆有据而然耶。以意臆之则前丧成服。于是奔哭。疑若无妨。而先生之意如此何哉。又论题主怀祝云云。按家礼自虞以后置卓子设祝版于其上。故既读。还置卓子宜矣。葬礼则只云执版出主人之右。既读而返魂。不怀无以处也。未见有求神际接之意。其答金士纯论改葬缌除。子思及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88H 页
丧服异说。朱子亦以为不可考。然三月自正礼。过三月而葬者。宜如子思说文子是也。其答郑汝仁云于本生母前曰从侄某使再从弟某。其于本生称伯叔父母出程子。于本生兄弟称从弟出朱子。然刘玶出后于季父。故兄弟之出后者与从兄弟。均是大功。此名与实相符也。凡出后者未有再降之例。而称再从弟。再从小功之亲。服大功而称再从可乎。设或三从或无服之亲则将柰何。其亦于亲于兄弟。一以是为例耶。妄意出后者无论远近。而但降一等。本生之名。终不可没。未知如何。其答郑道可论祔祝云此祭主于升祔考妣而设。故只称孝子耶。按家礼丧主非宗子则宗子行之。祝云孝子。其曰孝子。乃主祭之宗子也。或考或祖或曾或高未定。故以孝子起例。其于祖则称孙。于曾高则称曾玄。包在其中矣。其答金而精禹景善论练不受服。乃损益之宜。按勉斋图式载司马公说曰今世自成服至大祥。其衰无变。故于既葬别为居家之服。是亦受服之意也。是以家礼只去三物。寓功衰之义。而衰因其旧也。孝子不脱衰。至期弊坏极矣。如何不别授也。其答禹景善引未除服会哭之文。谓练后上食不哭之證。据家礼成于祝夫人丧内。从周礼卒哭祔庙。据朝望归奠可验也。其有练后馈食耶。郑愚伏引大记大夫士既练而归。朔日归哭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88L 页
为證。金沙溪谓税服亦在其中。其说亦当。其答郑道可引支子所得自主之文。谓忌祭节祀之类。按小记庶子不祭。殇与无后。从祖祔食。若宗子游宦四方。奉二主行者。庶子之子若庶孙之兄弟无后者可以自主。若果忌祭节祀之类。不应曰随宗子而徙也。答郑子中论降神焚香酹酒再拜一拜之异。谓不可晓。按时祭忌祭祢祭。庙中先已焚香。告辞者奉主之后更焚一炷。只接续香气而不复拜。如遣奠奉魂帛升车更焚之义也。其馀参礼虞卒哭练祥初祖先祖之祭。无出就正寝之仪者。报魂报魄。礼合各再拜。其答郑道可论参礼先降后参。谓参而设。先参则降后。都无一事。按主之出就者。先已焚香告辞则宜先参拜。其主不离次者。降而后参也。又谓虞无参神者。见常侍之意。若然何以有辞神耶。此类常所蓄疑。不可尽举。若不一质于并世君子。是内自欺诳。不得谓无隐之归矣。岭外文献。必有相传指诀。可以破此霿蔽。幸愿一一诲及也。閒中偶有随见劄录者。其中数条。亦别誊呈上。此亦无所不露之意。亦愿为此物护短。无烦于众眼。其不深谅者。亦必以为骇矣。
答权台仲(癸亥)
病伏中拜承垂牍勤恳。伏审凉节。行轩动息安重。恰慰恋忱。第就理经旬。亦为惊叹。衰年处冷。必将暗暗伤损者多
答权台仲(癸亥)
病伏中拜承垂牍勤恳。伏审凉节。行轩动息安重。恰慰恋忱。第就理经旬。亦为惊叹。衰年处冷。必将暗暗伤损者多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89H 页
矣。继庸忧虑。归装风迈。地距稍阔。无缘扳袂郑重。瞻焉浩怅。瀷背痤脓溃。七阅月弥苦。已有七分泉下意思。子疾顿顿紧重。关念分义。为旅宿供仕计。方寸为之恼乱。柰柰何何。前札所告。愚鲁未达。无地叩质。不敢不露于并世贤智。殆所谓直而勿有也。惟乞还山后有以提耳警省则幸矣。前奉赠执义公行录。朔望俗节纸榜行祭云云。此恐出于老先生之训。前书所质支子所得自主者即其一端。先生答金惇叙。引朱子木牌杀礼之说。谓远离家庙者依此权行。记善录亦云朱门有此例。然遍考不得。未知见在何书。望墓为坛。虽不可悉遵。宗家既奉神主。奠祀不废。则支庶恐不可以如此。又安得别作木牌。既祭之后将何所置牌也耶。家礼问亲丧不得行者。丧侧有子孙则为位不奠。据礼疏以其精神不存乎是也。此又可以为證也。按朱子答潘立之书曰宗子之家立主而祭。其支子则只用牌子。其形如木主而不判前后。不为陷中及两窍。不为椟。以从降杀之义。或者老先生所指指此而云耶。盖当时立庙者鲜。明道犹未及而伊川始立可以见矣。朱子之意谓宗子无庙而支子立之则其制始如此也。此则断不可为支子别居者證也。亦尝究极伊川夺嫡事。朱子但云侯师圣如此说。亦不见得是如何。侯说则曰明道先太中没。主其丧者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89L 页
伊川也。况立庙自伊川始乎。按宋制若有诸嫡子兄弟则虽有嫡孙。不得主丧也。是程昂虽在。主丧则伊川。又至和制立庙者不祧。以比始封。因众子立。而嫡长子在则祭以嫡长子主之。嫡长子死则不传其子而传立庙者之长。伊川行礼。专从时王之制。故据此两端。乃舍昂而立端彦也。师圣之说亦不外于此耳。至朱子则其于礼教大关。虽时制有时乎不从。如家礼立丧主条。无长子则长孙承重是也。故曰不见得是如何。大贤处义。亦不能无少别有如此者。此数条理义所系。未宜掩昧而止观通行典。此类之谓也。亦乞商量洞辨。俾有窙豁此株橛之胸次也。中庸或问曰侯师圣程子之内弟。按渊源录曰师圣程先生舅氏华阴先生无可之孙。然则程子之内弟之子也。二说不同何也。盖师圣则程氏异姓近族。故排群议断行。而虽嫡孙如程昂。亦不得间之也。穷居蓄疑。不遇明师强辅。有以取财。胡思狂想。亦不能韬藏而但死。此又鄙人之过也。
答权台仲(甲子)
遐瞻永怀中。覆札遽辱。纸长语谆。一读一畅。况伏审旱涝乖节。摄养万福。尤用慰释。今又时易矣。新凉入墟。体上动息若何。瀷背痤胸疽。殆浃二期。不能慎疾。全归无望。而只痛苦难堪矣。儿子带痾从宦。世味纱薄。又因宗伯奏达。专
答权台仲(甲子)
遐瞻永怀中。覆札遽辱。纸长语谆。一读一畅。况伏审旱涝乖节。摄养万福。尤用慰释。今又时易矣。新凉入墟。体上动息若何。瀷背痤胸疽。殆浃二期。不能慎疾。全归无望。而只痛苦难堪矣。儿子带痾从宦。世味纱薄。又因宗伯奏达。专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90H 页
付掌故修正之任。此非病躯所堪。益觉忧叹。回教数条。一一领意。其间容有未悉。更拟求正。身老病促。前无多日。失今不图。将携憾复土矣。比如十年贞疾。得异世良方。合则吉否便凶。贪生惧死。信与疑半。闻有传其术者在。亟就以质之。温凉轻重。索问穷到。有不当疑而疑。不当问而问者。惟恐毫分遗恨。此愚下之常性。瀷降生后先生第三辛酉。地亦隔落落岭海矣。只翻阅遗集有年岁。欲从糟粕上求谕斲轮难矣。子曰文献足则徵焉。文之不及。惟献之所在。故龂龂于洙泗之间。庶几乎夏时坤乾之益也。但愿执事哀其诚而恕其僭。细加开导也。又传闻岭外人风不免每下。非细忧也。昔者鲁之两生。杨雄氏以为大臣。诚以特立于溲溺世界之中。不渝所操。偶阅李太白嘲鲁儒一诗。未尝不三复旷感。其所以讥侮也。适所以阐扬。噫。非狂子口吻。后世何从而知有此力量。滔波劫烬。何世无有。鲁之峨冠长绅。独保于戎马之间。千古不变。圣人之馀化也。近时岭外事。亦觉懊恼。然自有尊足者存。抱经伏野。不忮不求。蹈己之分。忘人之势。宁无其道。苟以外至之故。先易内守。其自视也已轻矣。又况岭风斐然自喜。臧否务高则有之。以此往往陷于非辜。老先生平生费心以裁之者。疑若不同。此则吾党诸君子所宜共勉者也。瀷一念傃往。言不知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90L 页
择。此又鄙人之罪也。
别纸
胡邦衡黎涡一著。虽曰错事其过。恐不至此。彼本非儒术中人。而有卓然大节。其一时偷心于女色。恐不必偏嫉至此。胡尝与范伯达书云某解春秋。郑亿年为作序。范答郑不知何人。得非刘豫左相乎。请去之。又除浙东制置。般家从苏秀。迤𨓦欲归乡。因此罢。李弥逊谓胡曰人生亦不解事事可称。只做得一两节好便好。朱子谓后来丧名失节。未必非斯言有以入之也。此皆见于语类。未曾有一言肯许其大段丑差。如贪生莝豆之类。别有其事也。
郑西川留重丧一日。始奔本生丧。老先生既有定论。固合不自信而信可信。然若不究极原委则事变纷错。或不无转讹。据曾子问君未殡而臣有父母之丧则归殡。反于君所。君既殡则归居于家。君既启则归哭而反送君。君既引则遂既封而归。今所后之丧。殡而成服矣。于是便奔本生丧。成服于丧所。恐不违于归殡反君所之义。先生必使始奉本生讣。至四日成服然后又更留一日者何也。虽使即行本生。成服之后。理当反于所后丧。营葬而后更赴本生葬。不必曰千里未易归也。
题主无设奠。只因旧设而斟酒读祝而已。此为速返而虞
别纸
胡邦衡黎涡一著。虽曰错事其过。恐不至此。彼本非儒术中人。而有卓然大节。其一时偷心于女色。恐不必偏嫉至此。胡尝与范伯达书云某解春秋。郑亿年为作序。范答郑不知何人。得非刘豫左相乎。请去之。又除浙东制置。般家从苏秀。迤𨓦欲归乡。因此罢。李弥逊谓胡曰人生亦不解事事可称。只做得一两节好便好。朱子谓后来丧名失节。未必非斯言有以入之也。此皆见于语类。未曾有一言肯许其大段丑差。如贪生莝豆之类。别有其事也。
郑西川留重丧一日。始奔本生丧。老先生既有定论。固合不自信而信可信。然若不究极原委则事变纷错。或不无转讹。据曾子问君未殡而臣有父母之丧则归殡。反于君所。君既殡则归居于家。君既启则归哭而反送君。君既引则遂既封而归。今所后之丧。殡而成服矣。于是便奔本生丧。成服于丧所。恐不违于归殡反君所之义。先生必使始奉本生讣。至四日成服然后又更留一日者何也。虽使即行本生。成服之后。理当反于所后丧。营葬而后更赴本生葬。不必曰千里未易归也。
题主无设奠。只因旧设而斟酒读祝而已。此为速返而虞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91H 页
也。于是奉神主升车。不怀则无以处也。祝板者不过书告辞神。既依木主。与祝板不相干。怀之何益。若果有际接之义。宁不如与魂帛共置矣。遣奠条别以箱盛主置帛后。灵车至奉魂帛就座。主箱置帛后。皆言箱而不言椟。题主毕奉置灵座。据朔参出主身。时祭忌祭从西阶。只奉主身就座。此必同然。魂帛亦然。在座不用箱。出入始有。故朝祖乃云以箱奉帛。其出入用箱。帛与主同例也。返魂恐只以箱奉行。故曰就位椟之也。若曰魂气凭依。不可遽椟。未虞之前。亦合不椟矣。
礼云改葬缌举下缅也。服之最轻曰三月缌。而三月恐不可易。子思云然者。盖有由然。既启墓。或道远又或有佗故。过三月而葬者宜如此。按礼久不葬者。惟主丧者不除。其馀皆除。亦须收藏以待送葬。既葬而除之。然则既主丧矣。久亦不敢除矣。服止缌矣。既葬宜除矣。或未三月而葬者。岂可俄服而俄除耶。退之说有理。
凡父行。长于父曰伯父母。少于父曰叔父母。无论亲疏而汎称也。兄弟之子曰从子。父之亲兄弟曰从父。从父子曰从兄弟。从兄弟者。礼所谓从父昆弟也。再从兄弟。即所谓从祖昆弟。其称谓各有攸当。不可混也。古者只有大宗立后。百世不祧之宗也。或出后于亲绝已久之宗。而服不下
礼云改葬缌举下缅也。服之最轻曰三月缌。而三月恐不可易。子思云然者。盖有由然。既启墓。或道远又或有佗故。过三月而葬者宜如此。按礼久不葬者。惟主丧者不除。其馀皆除。亦须收藏以待送葬。既葬而除之。然则既主丧矣。久亦不敢除矣。服止缌矣。既葬宜除矣。或未三月而葬者。岂可俄服而俄除耶。退之说有理。
凡父行。长于父曰伯父母。少于父曰叔父母。无论亲疏而汎称也。兄弟之子曰从子。父之亲兄弟曰从父。从父子曰从兄弟。从兄弟者。礼所谓从父昆弟也。再从兄弟。即所谓从祖昆弟。其称谓各有攸当。不可混也。古者只有大宗立后。百世不祧之宗也。或出后于亲绝已久之宗。而服不下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91L 页
于降期。与本疏者不同。则其本生之义自在也。然而称之以亲疏无别之伯叔父母可乎。从子者亲兄弟之子也。无论远近而自称但曰从子可乎。丧服传曰侄者何也。谓吾姑者吾谓之侄。疏曰侄之名。惟对姑生。称从侄之称。尤无经见。其不可也定矣。刘玶之称从弟偶合者也。因此而为再从三从之称则至无服之亲而格不行。无论远近而均为从弟之称则本生之于所后。非亲兄弟者。名实乖当。程朱子所论皆出后于亲兄弟者也。必须推及于远近而无碍然后方可为通义也。出后本生之称。已见于礼书。此则归重于此而区别于彼。两无所憾。但不敢专以礼许人矣。伊川濮议得失。置不论。与汉宣帝史考事大异。然而纲目收载此文。中间搀入宣帝以下十七字。把作论汉事者。遍阅二程全书。亦不见有此句。伊川之意初不到此。而指东为西。恐非作史之信笔。又况宋英有入承之父。而汉宣无所后者。则将称伯父乎称叔父乎。濮王有他子。而史考只有帝一人。则使其子孙袭爵奉祀何也。伊川之疏。本谓爵秩之命。非子所敢加。史考本无官。又何谓奉以高官大国。古书之不可尽信。往往有如此者矣。愿加商量。有以反覆则幸矣。
家礼无练受之文。只去三物。以存功衰之义。家礼自大功
家礼无练受之文。只去三物。以存功衰之义。家礼自大功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92H 页
以下无负版辟领衰故也。据杨复说朱先生家所行之礼。旁亲皆无三物。以为后来定论。然则练而功衰之义亡矣。意者朱先生晚年必别有以处之也。其所以不易衰者。宋俗别为居丧之服故也。不然虽欲不别受得乎。抑又思之。祭服与时服有别。欲其洁也。孝子不脱衰。久必垢污甚矣。以此奠祭。心有不安。若别为居庐之服。使奠祭者不至秽伤。或者无害。未知如何。且三物者。以孝子哀衰等说。为旁亲不用之證。然疏又云绖者实也。孝子有忠实之心。据此则绖亦不可用于旁亲矣。所谓孝子者。举重而包轻。岂谓惟父子有此耶。丧服此类。皆著于五服之末。金沙溪疑五服皆用三物。其说亦近之。未知如何。
朱子答陆子寿书。据礼卒哭后不复馈食于下室。古今异宜。礼文之变。亦有未可深考者。李继善问既祔后惟朝夕哭拜朔奠。张先生以为有日祭。温公亦谓朝夕当馈食。与礼经不合。朱子曰此等处今世见行之礼。不害其为厚。而又无嫌于僭。且当从之。朱子初年以不馈为是。故老先生答赵起伯书云朱子云云。所谓几筵不撤者。尚有朔望奠故也。不复馈食于下室则祔后似不复上食矣。家礼之成。在朱子丧内居寒泉时。而朝望归奠。又其左契。先生答禹景善书。谓朱子守墓于寒泉。主妇进馔于几筵。此恐不然。
朱子答陆子寿书。据礼卒哭后不复馈食于下室。古今异宜。礼文之变。亦有未可深考者。李继善问既祔后惟朝夕哭拜朔奠。张先生以为有日祭。温公亦谓朝夕当馈食。与礼经不合。朱子曰此等处今世见行之礼。不害其为厚。而又无嫌于僭。且当从之。朱子初年以不馈为是。故老先生答赵起伯书云朱子云云。所谓几筵不撤者。尚有朔望奠故也。不复馈食于下室则祔后似不复上食矣。家礼之成。在朱子丧内居寒泉时。而朝望归奠。又其左契。先生答禹景善书。谓朱子守墓于寒泉。主妇进馔于几筵。此恐不然。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92L 页
圣人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岂宜有事于几筵。而恒在坟庵乎。若以晚年定论。牵合于家礼则过矣。家礼祔祭条云殷练而祔。周卒哭而祔。孔子善殷。然殷礼既亡。其本末不可考。今三虞卒哭。皆用周礼次第。则此不得独从殷礼。夫卒哭不复馈食。周礼也。朱子于此时。断从周礼也明矣。故卒哭条云哀至不哭。犹朝夕哭。小祥止朝夕哭。惟朔望未除服者会哭。所谓未除者。大夫之异宫者。税服者出继心丧者包在其中。凡居丧之礼。有事则哭。亲戚相见。虽已除服犹哭。若出主而进馈。焚香而报魂则如之何不哭。此实从周不复馈之验也。其后来从厚之论。为今通行之礼。终三年上食。而乃引未馈之例。不哭于行馈之时。恐亦未安。此大节。不宜囫囵但已。故不免更掇前说。
或问孝子于尸柩前都不拜如何。朱子曰想只是父母生时。子弟欲拜。亦须俟父母起而衣服。今恐未忍以丧变礼。若然朝哭。即生时起而衣服之顷。又何以不拜。古者奠于殡宫。馈于下室。不同其所。礼中所著。皆殡宫事。下室则惟据不复馈食一句而知之也。所谓起而衣服。亦下室事。孝子必未忍变生时于此。而朝夕有拜矣。故不复参辞于殡宫。此朱子之意也。后世馈亦行于殡宫则不独有辞。疑亦有参。凡丧礼始入哭尽哀。将退又哭尽哀。此参辞之节也。
或问孝子于尸柩前都不拜如何。朱子曰想只是父母生时。子弟欲拜。亦须俟父母起而衣服。今恐未忍以丧变礼。若然朝哭。即生时起而衣服之顷。又何以不拜。古者奠于殡宫。馈于下室。不同其所。礼中所著。皆殡宫事。下室则惟据不复馈食一句而知之也。所谓起而衣服。亦下室事。孝子必未忍变生时于此。而朝夕有拜矣。故不复参辞于殡宫。此朱子之意也。后世馈亦行于殡宫则不独有辞。疑亦有参。凡丧礼始入哭尽哀。将退又哭尽哀。此参辞之节也。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93H 页
参者参于神。故袭奠无焚香则不拜。小敛奠有焚香则拜。虞之参在于降神之前故不拜。辞在尸谡之际故拜也。若但谓常侍之义则有违。不知然否。朱子答潘立之书所谓支子只用牌子者。分明是支子而立庙者也。宗子不立庙者。当时既许支庶之得立而谓用牌子。牌子非纸榜之比。祭后必有置之之所。非庙而何。其答李晦叔及黄子耕书。虽若可疑。亦恐与答潘者同义。家礼祔祭条若丧主非宗子。而与继祖之宗异居。则宗子为告于祖而设虚位以祭。祭讫除之。古者无祖庙者有设坛以祔之礼。故权以为此例也。若果支庶而得专焉则其祔也。亦必宗子主之何也。东方匮出卵生之类。置之有无之间。按句丽自称高阳氏之苗裔。新罗自称金天氏之后。驾洛亦云轩辕之裔少昊之胤。其说在金庾信碑。其荒诞无徵若此。箕准逐马韩王自立则准之前已有韩矣。后秦人至。借其东界而与弁各统十二国。则人物已繁矣。乃后三国始兴。何谓三南鸿荒之世也。
兄弟继统。同昭穆共一位。不用父子之礼。自汉以来未之变也。惟晋之刁协。唐之杜黄裳。用左氏意旋觉其非。朱子亦有便同父子之说。卒未施行。果如此论。殷武丁祀不及曾祖。唐懿宗祀不及高祖。决知其不然也。 圣朝亦断为
兄弟继统。同昭穆共一位。不用父子之礼。自汉以来未之变也。惟晋之刁协。唐之杜黄裳。用左氏意旋觉其非。朱子亦有便同父子之说。卒未施行。果如此论。殷武丁祀不及曾祖。唐懿宗祀不及高祖。决知其不然也。 圣朝亦断为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93L 页
共位之礼。则父子义已不须言。盖以子承父。亦处以君臣之例。以弟承兄者。亲则兄弟。义则君臣也。更何处讨父子义看。礼君薨五属皆斩。为后皆期。所承非父子者。率遵此例。是以宋太宗之于太祖服三年。以重君臣之义。徽宗之于哲宗。亦云臣为君轩。古未尝改。皆断以君臣之服也。然则君之妻小君也。不与于母子之义。故晋孝武时褚后崩。后于帝为从嫂。博士徐藻议资父事君而敬同礼。其夫属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则夫属君道者妻皆后道矣。于是制期服小君之服也。嗣君之于兄后服止于期。兄后之为之也。宁有三年之理。按礼诸侯为昆弟之同为诸侯及姑姊妹嫁于国君者不降。尊同故也。后之于夫之姑姊妹尊同者。必小功也。从家礼则为夫之昆弟尊同者。亦必小功也。恐未有在服而妻不从之理。今嗣君既与尊同。彼既视我以后道。我岂可以子道服之耶。奇高峰所引李太后之于晋孝武。萧太后之于宋武。皆其亲子也。母为长子三年。贵贱皆然。所谓继体之服者。何从而云。此不过高峰未及详阅。率尔出言。典籍俱在。何可诬哉。老先生答高峰书云既不以弟为子。而兄弟之名犹在则嫂叔之名又不可没。若谓继体义重。不可不服。则恐当用家礼小功之服。不必避家礼而创为无据汰哉之说也。此恐先生始为无服之说。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94H 页
得高峰之辨然后改从家礼也。答郑子中书云明彦书心服不已。但其称号之辨。于鄙意不能无疑。此必有指高峰书云兄弟相继者以继体之重而持子之服。兄后之为之也。亦如母之视子。当持重服。先生之言恐指此而云也。然则先生虽许高峰之辩博。其断礼则毕竟不同。自是之后模糊臆决。咸谓先生一从奇说。至今日有转讹难处者不可救解矣。近世论礼者以先生书有如非奇明彦几不免为千古罪人之语。今考本集答李仲久书。只有自得明彦书。愧汗浃背三日不止。更不见这句。不知见于何书。更乞炤勘回教。
诗素冠。孔疏缟黑经白纬。引间传为證。间传则黑经白纬者。乃纤之注。与缟不干。此分明有误。朱子未及照考。采之集传也。既缟与纤同注。则沙溪问解以白经黑纬别之。缟冠而素纰。亦无怪。如深衣纯之以素白长衣之类亦多。
禹景善问母之收养父母。亦依外祖例服小功乎。先生答此等变礼无经据。但疑母既以为父母。子安得不以外祖服之。按服问母出则为继母之党服。为其母之党服则不为继母之党服。郑氏曰虽外亲亦无二统。小记为慈母之父母无服。慈母如母而亦不服其父母。则母之收养父母。无可服之义。
诗素冠。孔疏缟黑经白纬。引间传为證。间传则黑经白纬者。乃纤之注。与缟不干。此分明有误。朱子未及照考。采之集传也。既缟与纤同注。则沙溪问解以白经黑纬别之。缟冠而素纰。亦无怪。如深衣纯之以素白长衣之类亦多。
禹景善问母之收养父母。亦依外祖例服小功乎。先生答此等变礼无经据。但疑母既以为父母。子安得不以外祖服之。按服问母出则为继母之党服。为其母之党服则不为继母之党服。郑氏曰虽外亲亦无二统。小记为慈母之父母无服。慈母如母而亦不服其父母。则母之收养父母。无可服之义。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94L 页
父死服中。其子代受服。先生有数说。其答金而精则曰此事古无言及处。为说亦难矣。又云当广询博考而审处之。不可因瞽说以断也。其答李仲久则曰考之前籍。未有可拟。如仪礼经传无一言及此。以是益疑而不敢决。其答禹景善则曰金谨恭云此见于仪礼。问金生示及。惟答宗道只论成服之节。此皆未及见古书之可遵者而云矣。其答郑子中书云归舟借通典等书云云。此丁卯年也。己未答宗道。辛酉答而精。甲子答仲久。皆在丁卯以前。未见通典时也。郑愚伏有论此云退溪以无所考为叹。杜氏通典明言父为嫡居丧而亡。子不得传重。至不可无主之说则通典又言小祥前自有期服。练后以素服行事云云。近时每多此事。必以先生说为据。遽然接服。此执先生之文而忘先生之心也。据通典父未殡而祖死。服祖以周。父已殡而祖死三年。夫祖虽后死。犹以父未及殡。视同生存。而不敢承祖之重。况父后死者耶。愚伏又引宋朝服制令。亡在小祥后申心丧之说谓可从尤无疑。而以退溪为未及照考。此必以亡在祥后者来问。故谓可从。然老先生非未考。实愚伏错看。先生分明说仪礼无此。又问及金谨恭。岂有未审之理。按通解图式。宋石祖仁祖亡。从时制。其叔父从简主丧。从简又未终丧而亡。祖仁本是嫡孙。当承重者。许其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95H 页
接服。其议者谓礼令无文则其下服制令所载。分明是因祖仁事为之著令也。其令云诸嫡子死无兄弟则嫡孙承重。若嫡子兄弟未终丧而亡者。嫡孙亦承其重。亡在小祥前则于小祥受服。在小祥后则申心丧。并通三年而除。即封袭传爵者。虽有嫡子。兄弟皆承重。此岂孙接父服之證耶。父是一人。其谓诸嫡子若嫡子兄弟可乎。父在孙岂敢袭爵。虽袭爵。父在而敢承重耶。此谓嫡孙与诸叔者无疑。金沙溪问解中节取此文。但云嫡子未终丧而亡。嫡孙承重。遂据作不易之典。沙溪虽或偶失。而愚伏之未详亦如此。读礼之难。于此益可见矣。言不能尽。略举其槩。未知岭外通行果将如何。
答郑寒冈卒哭而讳则生前不讳固也。然生前岂敢举亲名而称之耶。按礼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宰夫以命于宫曰舍故而讳新。此以国之命令言也。君讳先而不自讳。故无讳己名之命。嗣君事之如生则卒哭前亦未敢改。既卒哭乃以木铎徇告。故者指祧主也。其意如此。岂谓子举父名乎。庶人之礼。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无庙故也。然犹讳父母尔。
答金敬夫云禫服依丘氏素服而祭。答郑则曰黪冠巾之制。其所未及行。不敢云如何。寒冈集云鄙生仿家礼黪色
答郑寒冈卒哭而讳则生前不讳固也。然生前岂敢举亲名而称之耶。按礼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宰夫以命于宫曰舍故而讳新。此以国之命令言也。君讳先而不自讳。故无讳己名之命。嗣君事之如生则卒哭前亦未敢改。既卒哭乃以木铎徇告。故者指祧主也。其意如此。岂谓子举父名乎。庶人之礼。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无庙故也。然犹讳父母尔。
答金敬夫云禫服依丘氏素服而祭。答郑则曰黪冠巾之制。其所未及行。不敢云如何。寒冈集云鄙生仿家礼黪色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95L 页
为笠。衣亦黪色。带用白布。网巾用黪。当时皆禀于李先生而为之。此必后来定论也。郑又问禫祝尚称孤哀子。答恐当如此。按士虞礼。卒哭以前称哀子。祔以后称孝子。家礼祔祭宗子行之则祝云孝子。若宗子自为丧主则祝版同前。同前云者。谓亦称孝子也。禫祭卜日。亦曰孝子。更详之。然答人书疏。通称孤哀。此为始答问丧之书。故不得已以始丧之礼为例耶。
答尹安东以已忌之故。待宾以素馔。已为未安。若受馈肉留为后日之食。尤非所当。昨当拜受。不得察其中有獐鳆等物。谨遣人奉还。按杂记三年之丧。如或遗之酒肉则受之。必三辞。大记既葬大夫父之友食之则食之。不避梁肉。若有酒醴则辞。忌日虽曰终身之丧。大夫之馈。礼不当不受。又朱子家远讳。一家固自蔬食。其祭祀食物则以待宾客。顾先生所处如此。以意推之。獐鳆之馈。姑处以三辞之义故耶。此非相对授受。既遣还。无再至之理则未知如何。伊川家葬礼客欲酒。周恭叔以告则曰勿陷人于恶。朱子已采之近思录。而远讳待宾如此。此则丧与祭有别也。先生不从者。一日之内。既以丧称。义无轻重故耶。凡此数者非敢执迷自是。凡义理盘错。必穷到底蕴而后方有观通可推之地。故繁而不杀亦极未安。适无在傍人。乱草欠敬。
答尹安东以已忌之故。待宾以素馔。已为未安。若受馈肉留为后日之食。尤非所当。昨当拜受。不得察其中有獐鳆等物。谨遣人奉还。按杂记三年之丧。如或遗之酒肉则受之。必三辞。大记既葬大夫父之友食之则食之。不避梁肉。若有酒醴则辞。忌日虽曰终身之丧。大夫之馈。礼不当不受。又朱子家远讳。一家固自蔬食。其祭祀食物则以待宾客。顾先生所处如此。以意推之。獐鳆之馈。姑处以三辞之义故耶。此非相对授受。既遣还。无再至之理则未知如何。伊川家葬礼客欲酒。周恭叔以告则曰勿陷人于恶。朱子已采之近思录。而远讳待宾如此。此则丧与祭有别也。先生不从者。一日之内。既以丧称。义无轻重故耶。凡此数者非敢执迷自是。凡义理盘错。必穷到底蕴而后方有观通可推之地。故繁而不杀亦极未安。适无在傍人。乱草欠敬。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十三 第 296H 页
尤觉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