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恕庵集卷之八
恕庵集卷之八 第 x 页
恕庵集卷之八(平山申靖夏正甫 著)
 尺牍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14H 页
答柳默守
即者专人。赐以长牍。恭审夜来气候万佳。慰感兼集。侄所苦火郁之病。尚未全安。以此向来文字间工夫。全然扫却。将无以仰答奖成之勤意。深用惭汗。下教考亭文字。果如来论。侄亦自以为其议论之正大严密。辞旨之浩博淳深。当与邹圣之书。并行于天地间。虽千百代。恐未能废此。而当今之时。独能接其渊源。知其议论之可尊者。唯尤翁一人而已。世虽有一种议论。放行胸臆于其间。然非狂则妄耳。何足挂齿牙间也。想惟执事不待侄言而知之。
答柳默守
来教谨领。拙藁前日乃敢露丑于执事者。盖意在于发药也。今者反承此许多过奖。已非此心之所欲闻。而恐非先生长者之所宜施于后生。愧惧歉叹。无以为喻。所云翠轩之不得为诗家上乘。侄亦不敢以为不然也。侄曩者虽嗜此老。今则束阁已久。而然此老之才。固是天纵。虽其所学。不出于诗家之正道。而乃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14L 页
其横放之气。俊逸之思。淋漓跌踼之趣。澜漫秀发之色。自是我东三百年来一人。侄以谓其学出于苏黄。而其格则又似胜之。自荪谷,石洲数巨公皆无及。妄论至此。如有不合者。毋惮回教。以开此蒙陋也。
与柳默守
伏未审数宵霜冷。气体动静万安。区区仰慰。无任下情。就许察访𤊟丈。以此月初四丧出。廿七返葬故山。执事或有闻耶。此老虽落拓半世。无所见试于世。而其平生所存于胸中者。要不可与世之龌龊者同归。所以世之数三巨公。往往忘其位势。与之相好。而执事亦尝以文字之知。成倾盖之雅矣。今其孤星。为乞挽语于数公。伏想执事亦在于求乞中。今其孤之愿。惟在于暴扬其亲平生志业之万一。有以不泯于来世。而既无仁人君子恻然动念者。唯如吾执事者于此老。契义既为不泛。而又其一言一字。足以见重于斯世。而可仰托以不朽。故今其孤欲望执事另加留意。借其齿舌。毋循世间草草塞责之例。未知如何。浼乱崇听。负荆不了也。
答柳默守
教意谨悉。大抵世道日益污下。时论日益横溃。所谓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15H 页
可骇可愕底事。无种不有。而至于今日谏长之疏而极矣。非诸葛之恪勤。固无以体先主恢复之志。而非先主之英明。亦不可以用诸葛。非尤翁之忠正。固无以遵 孝庙春秋之义。而非 孝庙之睿圣。亦不可以知尤翁。古今天下。君有其臣。臣得其君而行道者。但见其臣主俱亨其尊名。后世共谈其盛际。岂有臣与主各为一偏而不相关属也哉。今之谈尤翁之美者。正所以彰 孝庙之盛德。而彼乃以掠归为言。如此辈固不足说。独恨 圣上批旨太不严截。窃恐怪鬼为说。无所忌惮。而义理之源。日以晦塞矣。诚非细忧。闻贤关诸生。将有陈辨。未知孰能主张。而其所下语。能得明白洞快。以踵邹圣辟异之论耶。
答柳默守
来谕足见高论所在。然却不能无疑于鄙意者。天下事只有曰是曰非两个而已。是则是非则非。岂有不是不非。依违两间而可以无害于道理者耶。今以尊号之说论之。其初之出于尊崇 君父之心者是也。厥后之欲将顺吾 君谦让之盛德而不请之者亦是也。今不能将顺其美。乃于此论寝息之后。复为提起陈请。使吾 君不能有当初冲谦不居之圣德。而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15L 页
为丰亨豫大之归。则已未知其为十分的当。而况进退得失之际。亦不能无嫌者乎。来教所谓请之者未必非君子。斥之者未必非小人云者。恐不可如此糊涂说去也。且执事见谓以力主则不无迎合之讥。深斥则亦有讦直之嫌。今不于此两者执一。而将于那个立得我身也。其疏以春秋大义为言。而 圣教所谓有辞于后。岂系称号云者。诚极正当。虽使尤老当今日。恐出于将顺而不暇出于强请也。所可痛恨者。甲戌以后。老辈主一世持正之论。虽千百代。不失为君子之鬼。彼诸少者。虽变怪百出。而不敢以议论源头相抗。今后不能保此矣。几何其不为同流合污之归也。
答柳默守
昨伏承手覆。满纸辞旨谆笃。无异亲承謦欬。至慰至慰。夜来霰雪。不审起居动静更如何。鄙藁之要还。盖为其有误字。且间有欲改而未及者。故欲稍加点窜。而来教如此。姑留亦何妨也。但侄之露丑者久。而执事高文则未有琼琚之报。此殆近于王恺手里之珊瑚枝。得无吃石季伦之铁如意否。所论简牍体诚然。东人文字本陋甚。固无可论。即如 皇明济南,弇山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16H 页
诸名公之一生尽力于为文者。亦未见其可好。或窃取世说之语脉。掇拾左国之句字。荒杂无伦。浮夸不实。令人读之。或终篇而漠然不知为何等语。如此而尚可谓道情素而替面目乎。欧苏则不然。其凭几倚案。随意写出者。无一毫矜持意。其吐怀书情。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评山谈水。则云情水态。跃然在目。千载之下。口气尚喷人。有一句数字而天然为诗语者。有半篇数行而足当序记者。自有宇宙来。无此绝调矣。今执事不无病其疏简之意。其或未能好之如侄之深耶。大抵简牍之为体。简而后方有味。不当多作冗长语。但至于论义理处。不可不密。此所以考亭之为书。盛水不漏。今侄以为道情素语山水。则不可不用欧苏之简。论说义理。不可不用考亭之密。未知如何。曾见袁中郎短简否。灵心慧窍。虽非王李之比。而大抵是为文之妖。易被浸染。不宜令近眼如有竹。欲巧而反拙。尤无足开眼者尔。未知如何如何。昨书有晚得知心之教。凡有意见。不敢自隐。辄敢论如此。幸一读而置之。毋烦人耳目也。不具。
答佥正族叔(瓛)
所托亭记。敬闻命矣。以侄平生慕仰先大父之深。而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16L 页
苟能得记其遗亭。附名于方寸之木。以寓景仰之私。则其为幸不少。诚所乐为而不敢辞者。然顾今局务甚剧。终日扰扰。实无暇把笔为文。目下有难承命。若蒙少赐宽假。则俟此身脱离苦海之日。庶有以奉副。未知如何。
答金清风(鼎臣)
归程渐近仙境。渴奉谈笑。恨不飞去也。知有所苦。何可远烦旌旆耶。只用青翰舟相邀于龟岛间足矣。贵府有李措大天㘽曾从农岩先生游。颇以诗闻。未知今尚在否。若得为侄致之于官阁。何幸。如或其人高士。非折简可招。侄之到贵府日。当躬自往请耳。
答李加平
垂借诸名胜手迹。焚香展玩。足以彷佛其人于千载之下。为赐大矣。来书讶立还之语。伏用一笑。此等名迹。草草看过于顷刻间。似与古人寝卧其下之事不同矣。然靖夏从前有此等癖好。非比等閒。而今已灰灭无馀。漠然退听。只是有文字一癖。故闻人家有好书画。时虽欣然取看。而不终日而还之。盖一时览阅。犹足以评品雅俗。疏散胸怀。而至其留连累日则已心厌之矣。此所以前书以立还为告。今执事以此而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17H 页
疑其为不得真趣。则无乃过欤。览此当一笑也。诸书并纳还。检至为幸。
答李加平
送还诸画并依到。细览书意。有欲留取其一二之意。果尔。亦何难奉副耶。但前纳诸画中最上乘。多家兄所蓄。鄙所有者。不过一两本。而其馀无足挂眼者。独有郭宠所画蟠桃图。恰写得绥山物色。兼着三秀之英忘忧之萱。俱是仙家却老之物。今以奉纳。非但为画佳也。区区爱慕之意。正欲以祝长者寿尔。想必喻此意也。
答李加平
日昨伏蒙临问。已极感荷。况其髭发虽加白。而精神尚旺。谈论不衰。其慰下怀深矣。匪意又此书枉。伏审夜来体内康胜。益用仰慰。第值日昏。兼有客扰。未获上谢。得无为罪否。钞书之教。足见雅尚所在。但此近有忧冗。不能从事于书册。且时虽检看。不欲复费心力于閒漫文字。从前一二文字所深好而默诵者。今亦不能举。恐未易卒然应命。此有一书。曰文趣。即农岩先生所钞者。中多山水间趣语。与执事所欲为者。意颇相近。执事其欲取看否。其门徒为求弁文。送置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17L 页
此处。如欲一览。当纳上耳。所论王摩诘与裴迪书甚当。坡翁两赋。真可横绝古今。而但其文气太溢。神趣太泄。其幽淡韵妙。从容自得。终不若摩诘书。古来文字可以敌此者。恐无多。唯王无功。答冯子华书。冯宗伯游石门山记。自为文章家别色。而然于此书。亦觉多让耳。尝见三渊兄弟酷爱此书。诗文间。用此书中文字极多。靖亦爱之。不在数公下。今者来见。正与相同。可喜。鄙家湖庄。虽无甚胜。而亦有江有山。有洞有壑。先祖父手种木。今已为四十年物。未易轻弃。但以处地荒寂孤绝。过者至有辱以为僧刹者。昔先君子尝携朴定斋于此处。定斋自下而望见。哑然而笑曰。此岂有奇胜哉。遂欲径返。先君子曰。但且登而见。及其登览。则极赏之以为其胜无逾。盖其登览之有别如此。今执事之终不一上。岂亦斯亭之不幸耶。丁家村田园粗可乐。而但恨无滨江之胜耳。然若得此处终为执事晚年栖迟之所。而靖幸以得结彭泽南村之好。则诚可谓一段奇事。未知果可有此日否耶。贵蓝田别业。水石之胜。果如何。得大老一记。已足以发挥之矣。岂合更须芜笔。记文览已还纳。视至为幸。不宣。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18H 页
与李加平
夜来寒意稍似轻减。体内复如何。鄙书编入之教。毋亦近于不类耶。恐为适足暴短之归耳。文趣序文。其人求之甚恳。不得已勉应。无甚可取。不意长者见之。乃以为可也。但此书中见载者。往往有閒淡好文字。可令读者长其高情。不止閒情录之为俗书。执事若果誊取。自此可以广传于世矣。甚善甚善。鄙湖庄景致。绝似韩昌黎文章。终未免毁誉相半。如三渊丈极赏之以为三江无此胜。如李弟喜之极打之。欲伐其树而焚其室。山水间眼目之不同如此。诚难以齐其口矣。今执事则虽未极赏如渊老。而其于喜之则相远。亦可谓无过不及之差耶。然此言犹觉多事。不如以无辨为斯亭之德。而乐之者自乐耳。曾有记湖亭小文。谨此录上。一览如何。冯记亦并往。曾陪农岩。纵言及文章。农岩问靖曰。古今文字极道山水间閒趣者。何者为最。靖以颖滨武昌九曲记对。农岩然之。已又出此记曰。此作不下颖滨。观其意。盖极赏之也。当时座上。一再读默诵而归。其后言于妇翁俞尚书。赴燕时购冯集以来。而他记数十首中。无一篇彷佛此记者。信乎为文之难于得意也。但农岩于文趣一书。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18L 页
终不收此记。岂文趣之成。在于得见此记之前耶。今执事于誊取时。并录此记。则可补艺苑之欠缺。未知如何。馀怀不能悉。伏冀谅察。
与金进士
偶见渊丈大池诗。益觉其奇处。其曰呀作清池广。即体也。其曰涵来远岭奇。即用也。其曰鱼潜云影住。即静也。其曰燕掠浪花随。即动也。一诗中兼具体用动静。此从古诗人之所无。未知亦尝如此看否。
答金进士
夜雨连朝。听桐叶而眠。觉得神思颇清。但一个念终着于夕凉亭下白莲花上。朝起尚放不下。未知馀朵犹无恙否。昨来二诗敬领。七绝起句甚好。咏味不已。寻常见渊丈警处。多在用机关处。此则不机关而警。益令人深好之耳。痴字谨此叠上。而因文编之取正。又复叠成一首并纳。视至如何。
与金进士
岁晚寒甚。不审起居佳胜。向来知有西河之恸。而适属持被。继有鞍马之劳。未获就唁。迨深罪愧。见李伯温。言比奉执事。言及靖夏诗。欲见近作。至令传言。未知信否。秋间两游。各有篇什。而行色带忙。未能悉领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19H 页
佳境。松间喝道。真犯诗家之大戒。岂复有真诗哉。所以闻命拜纳。欲得发药耳。仙庄物色。近复如何。鄙家东山。想益荒茀。所幸得与贵庄相近。此身若脱苦海。以角巾藜杖。相从于林下。候月于洗锄台上。谈农于告春关前。以罄田家之欢。必有其日尔。
与黄安城
客岁奉晤。获蒙款曲。别来每想高风雅度。与园池亭台之胜。未尝不心往也。名园花木。未知近复如何。曾以分与数品为约矣。鄙湖庄所少者梅花。幸以四五本见寄。昔人以林处士湖上三百树为引客之资。谓不若无此。此非通论也。世间无爱梅俗士。栽梅致韵客。亦岂恶事耶。馀姑不具。
答郑忠州(觉先)
专伻送书。慰可知也。靖夏于执事。年辈虽曰差池。其一心相与则不以获面之早晚而有间。况此所示。出于忠告善导之意。靖夏虽不肖。岂不知感哉。所以于前书。不敢相怪而深拜其赐。今来书垂奖太过。还用惭汗也。情债此虽十分操切。而难保其必无。方以为忧。今以执事之耳长。而谓无所闻。可幸也。然勿以其无而忽之。终始着念。随闻报来。以补当事者之不逮。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19L 页
如何如何。
答李安东(正臣)
此来梦想。未尝不在于映湖临清之间。而归意忙甚。未暇再蹑仙境。只切驰神而已。此枉专告。仰审抚字安胜。欣慰多矣。靖史事已竣。当即寻归路而为见清凉之胜。作此迟留。真古人所谓风流罪过。奈何奈何。支供本不欲重烦贵府。亦不令执事知靖路出此间矣。误为宣城守所泄。有此勤念送饷。殊非所以安靖之心者。双笛每令于山水佳处。弄作穿云裂石声。足以助发诗思。为惠亦清矣。酒本不能饮。然亦有从游诗客具豪饮量者。便以灌之。使知来惠也。
与李奉化(明弼)
侄儿辈喜作字。朝起弄笔。蚯蚓满室。似略可有成就者。第古书中如东方赞,黄庭经帖。字细刻刓。不堪临习。欲乞得执事大楷三两行与之。辄用十帖纸纳去。幸于暇时。无惜一挥洒也。与其学羲之之伪。无宁得执事之真。未知如何。此是小儿辈所临字体。盖欲其滑而不欲涩。欲其妍丽而不欲苍古尔。
答赵怀德(正纲)
伏承教帖。知鄙书辄蒙收留。殊以发愧。昔王子敬自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20H 页
爱其笔札。每有书于安石。意以为必见存录。而安石每书其背以覆。子敬若有失也。今侄书远逊于子敬。而每蒙执事存录。遂使侄有子敬之所不有。此事可为千古美谈也。
答赵怀德叔
寄下八幅。尽已伏览矣。大而如椽。小而如芒。纵横伸缩。无不可者。世之能书者多矣。至论楷正则未有若执事之工也。侄于今世有两愿。欲使洪道长不作文。恐其妨于诗也。欲使执事不作行草。恐其病楷正也。区区之意。盖欲去其短而全其长。此言非执事之高明。审于利害者。不能用也。凡艺独专则精。兼有则难。张颠之圣于草而不能以楷书见。鲁公,诚悬之号为守法象而不能得斗蛇之妙。今之才不及古人。而欲兼古人之所不能者。此最末俗之病也。如何如何。
与赵怀德叔
近年无此大热。不审起处清胜否。昨示七本书。不但爱其笔画之妙。又窃怪如此大热。何得静坐。为人作许多书。今日偶因小儿辈来迫。作行草数纸。觉得凉气拂拂从十指间出。心境移时获苏快。始知却暑之方。无如此妙。而执事之好之也有以也。红白两纸字。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20L 页
无乃为尹书耶。此书本雅妙。不可全弃。而但其斲伤天机者甚多。殊是悯人处。至有师慕往学之人。则毋亦太过欤。世人眼孔本窄。岂但书为然耶。不具。
与洪仲熊
城南攀别。迨今依然。寒事已深。不审跋涉严程。能得无事否。到彼凡百如何。南路今年凶荒。未知来头作何契活。种种贡虑。难以言悉。靖幸得苟完荐事。自此可以渐谋休閒。当为我贺也。去后频与李学士相从否。前辈言苏斋十九年海中。太半消沮其气。此在后人。正宜用以为戒。未知以此言为如何。万万书不可尽。唯冀加餐自爱。以慰区区。不宣。
答俞元之
即奉辱教。具审静履胜常。欣慰欣慰。秋至。想老兄所居园亭景物益佳。尤不能忘者。佳栗十亩也。承无骑少出。若因而省事。閒中之乐。有不可道者。欲以此贺老兄也。
与俞立卿
雨过。晴景可爱。不审旅履胜常否。如闻归骑明日当北。定是恋白云晴色耳。弟虽难于此月内供职。前头遂当为羁绊之踪。其有愧于吾兄之飘然一幅巾多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21H 页
矣。未知挹陶堂里。对吃当归菜。共谈田家之乐。当有其日否。
答俞立卿
日者片饷之奉。不足以慰积年阻思。别来瞻仰益深。忽又枉书慰问。勤挚有逾常品。奉读以还。感慰交至。罪弟顽命苟支。忍经再期。几筵已撤。朝夕哭泣之泄哀。亦无其所。心事忽忽。无所凭依。奈何奈何。忧哀疾病之馀。方有无限尤悔。稍欲收拾身心。着力于实际工夫。而惟是资性昏钝。不足有窥于此道之糟粕。数三知旧之有才学而可望开益者。亦方屈意于场屋。惟有吾人超然挺俗。不污尘垢。可与共此。而相望之远。云山杳然。顾安得致之席间耶。馀怀便忙。不暇悉布。惟雅谅。
答俞立卿
东山临饯。荷意厚矣。此情何可忘也。即于褫中拜书。兼领别序。披读开慰。不啻得一面也。序文不唯深得骈俪之体。写情与事。俱臻其妙。此处展读。大胜京里诸别语忙看者。此又是别惠也。弟昨到咸关。壮丽之观。实惬所闻。但前路尚远。行役方殷。直须税驾于白山之颠矣。自枫岳至蓬莱。皆是吾兄所经历者。时得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21L 页
题名于岩壑间。拂苔读之。以当同游耳。
与金道以(时佐)
雨冷。伏惟玆者履用增佳否。倾向之至。宠贶诗什。谨此卒业奉还。盖执事之诗。眼目开处。见识先到。纤悉之态。沉郁之气。要不为嚣浮之作。而特以材具未足。工夫未到。故往往落于肤浅。而有排沙简金之叹。然执事何尝以诗自期。靖夏亦不欲以此末技小道。望我执事。但以求之既勤。终不敢自外也。卷中固多佳作。而古诗中如雷雨篇。近体中如灾祥。默数汉唐来等作。最可喜。杜子美虽在流离困穷之中。一饮一饭。未尝忘君。诗人以来。一人而已。今见执事诗。若非勉戒子侄之语。即是忧国爱 君之辞。甚得诗人之体。读来。不觉感叹起敬也。文篇到来未久。姑未及经目。然此则要不可草草看过。惟少宽假焉。石湖三十咏。其已抽思否。所写诗笺。如见乏。当以数本寄上。士修若一向推托。亦宜劝作也。
与李刚仲(彦纯)
雨意甚浓。今日计未成行。不审即辰。起居休胜。仰溯区区。宠示巍什。得与家侄细读。佳处固不一。但恨其逢场对垒。急挥忙就者。多带叉手击钵之音。疑有不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22H 页
尽本步者。未知自知亦然否。然其粗者已足以惊人。则其精者可知也。鄙作呈览已有日。高下工拙。想无以逃于具眼。而亦必有以发药者矣。第承归旆将动。不可取入行囊。烦诸人眼。如已毕阅。幸赐见还也。盛作谨此还纳。馀不宣。
与李刚仲
暮投方丈。秉烛孤坐。已有雪色数峰。来侍案外。不待振策东台。而意兴已觉超然矣。但恨会心者在远。无缘共此趣也。
与尹伊圣(得莘)
风雨寒甚。未委起止何如。顷日夏竹。以钱千易之。得常寓目。恍然如入筼筜千竿之谷。清韵满耳。奇哉奇哉。倘非吾兄为之绍介。何以得此。感佩难言。然两美必合。古人所云。弟既有其一。则此物当如延津之剑。其神气所应。必跃而相合。顾吾兄亦何力之有焉。呵呵。他怀姑此不宣。谨上谢。
与李季通
夜来直履休胜否。弟方发向果川。而雨意如此。悯悯。昨者书惠别语。未及入行囊。却被小儿辈剪作旗脚。方此乱诘室人而已无及矣。不敏之罪。负荆不了也。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22L 页
即者洪虞瑞辈以数诗见惠。不可无兄作。辄此纳去一笺。幸乞更为书惠也。
答李一源
垂借西园雅集图。病里展玩。足可以彷佛其人于千载之下。吾兄所赐多矣。盖东人不无以善画名者。而特以其有墨而无笔。故不足以娱人怀。中州人则不然。笔所未到。意已先到。其风韵气格。自然有不可及者。此非独画为然。诗文亦皆然。此东人所以终不及中州者也。今此幅。其用笔虽不甚工。而自然有风韵丰彩动人。此非院史辈所梦见也。此亦有数幅画。其二乃刘松年,仇十洲笔。其五乃庶叔所为也。轴中有数三知旧题识。辄以呈去。看来如或意到。望以数语题其上。若诗若文。无有不可者。幸毋惜一挥洒也。
答李一源
忽枉教尺。以审数日极寒。供剧起居胜常。慰幸何已。示来两画。幸获披玩。殊非小赐。但来书欲使弟高下于其间。则不几于强作解之谓耶。然细观之。所谓东画则似是金明国笔。而非其得意者。无甚可论。唐本画马卷头四匹则大妙。观其俯仰离立。嘶风振鬣。便有弄影瑶池历块八荒之思。足可与老杜曹将军画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23H 页
马引。并绝于千古。如非十洲笔。定是子昂手。盖世之善画马者有两家。子昂之笔。神韵胜之。如九方皋之相马。在于玄黄之外。十洲之笔。长于精细。如程不识之治兵。严于纪律。要之。俱为名家。未易优劣其间。而但仇则稍落于笔墨界中。视子昂不为无逊也。侧傍着两个人物。其乌帽鞓带埒须而顾语者。乃圉人之司马者。其袈裟杖锡而答问者。乃西域胡僧之善知马者。观其意态。似若评品马之高下者。而生韵动人。其为仇画益无疑。想是待诏内閤时所作。如子美诗中所云诏谓拂绢素者也。且轴末印章最小颗。依俙有十洲两字。而其下大颗。虽极漫漶。亦似仇英字。未知曾检至否。其馀八只马九头牛。大不及卷头手段。意是东画史眼目之稍开者。见此轴之空幅。乃敢大胆仿写。以为眩真并传之计。不知为适足暴短之归。爱画者宜离之为两幅。不使十洲妙笔。冤被画肉之讥也。然其笔法。亦稍细妙。疑是李澄,金埴辈所为也。未知果然否。比连见车君。未有一日不说及吾兄者。每听说吾兄扬眉吐气。撚须觅句底气像。真不减传神之笔。听之。殊不觉其人之远也。农岩藁。柳叔甚要见。连日书求故及之矣。卒业后即还为妙。
与金祯甫兄
弟佳辰。未尝不出游。游未尝不有诗。昨日踏青之游。终日无诗而归。且平生不解饮。而昨日忽倾一大白归来。满面是酒气。家人辈解衣。争相惊怪。诘朝问昨日事。皆不省。此二事殊与畴昔大不类。不觉一笑。有诗曰诗情暂浅酒缘深。执事闻此。必发一笑。耕字诗。略用删改以纳。执事巍作。其已成否。乞赐投下也。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23L 页
与金莘老
行期已迫。别语未知已有成否。从一源兄。得吾兄为人熟矣。所不识者。特其面而已。而既幸拜望矣。所以一面。有此乞。想被知照。不以为讶也。
答金莘老
早得手问。慰甚。弟病既无减。而兄又低垂如此。岂数昨之游。太多享清福。故造物故有此一番虐厄耶。始知金老真不可当矣。今欲学其健处。须是学得其固穷一节。方是到头处耳。
答金莘老
来诗并声三洲之云。未免为过三洲天人也。从今以往。虽千百载。恐未能复生斯人。今以弟比拟。是殆欲以有若而视孔子也。其可乎哉。
与李子雨
似闻欲买取青鹤洞。未知信否。此处与鄙所占壮元亭。为隔一麓地。若果尔归吾兄。则他时幅巾藜杖。往来相从。修裴王之故事。其必有日矣。未知终果成之否。鄙之所占亭基。亦颇爽垲。花木桑麻。皆为数十年物。泉池亦绝佳。未知鹤洞亦不乏此否。但未有屋子。欲渐以料理。以及兄家妆点时矣。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24H 页
与李德叟(凤龄)
得书慰甚。殿试何须问高下。仅居丙科耳。官身之云。好发一笑。此汉平生疾病忧患。举不足以妨吾閒。所谓官者。岂有甚于疾病也。若谓更甚。则但有不做官耳。明日无他故。诸客亦已散去。兄若有意来临。必以明日也。
与具子受(鼎勋)
昨夜书斋之景。正所谓落月如金盆者也。独无会心人来共一酌。丛菊花前。顾影独饮而已。
与具子受
秋气憭慄。登临之兴。复不可遏。此时若得一水一石。稍可以豁心目者。弟不啻如渴骥之奔川也。何论华山与妙寂也。知兄有意为弟振作。可喜可喜。
与具子受
仆湖亭有一小屋子。名之以息屦。盖湖亭所上下。石磴甚峻急。每游人之登临者。至山腰。力尽必息。故曾于其傍。创起一榭。以为往来休息之所。此息屦之所以得名。欲揭以榜额。以示其意。而仆本拙于临池。不堪作大字。谨奉以归兄。幸毋惜一挥笔之劳。俾弊居有以生色。千万至望。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24L 页
与慎敬所兄
秋至。杨花江水大涨。泛舟处距海门咫尺。商帆渔楫。无不与接。阴晴早暮。状态千万。乃知翠老之游。不于他湖而于此者。意有在也。乘暮随月色。泊小艇于砥柱下。同游有李老者善吹箫。酒酣。作数弄。弟亦放歌苏长公前赤壁赋以和之。直有凌仙羽化之思。比前日沧浪之游。何可同日语哉。
答慎敬所兄
今晓青霞。送别乡客车生。尘世聚散。不能无怅然。秉烛孤坐。遂至窗明。忽于此间。华翰落手。数四披读。一洗无聊之怀。且知有独卧之叹。令人益不禁翘想数日。园林薄有秋气。破窗孤榻萧然。恨不于此时。得奉几杖以发佳思耳。
与慎敬所兄
昨日是重九。而黄菊浊酒皆不在矣。唯块寂是处。想执事遗绝俗累。日以书史为乐。何幸如之。近者观庄子书。略窥其所谓齐物之意。亦可以汛扫身心。超然尘垢者。执事试以一言为弟开发也。
与慎敬所兄
黄花戒寒。不审閒居为乐何如。鄙文虽笃于自信。何尝妄阅具眼。唯王尊丈有命。不敢不从也。所冀乎仁人君子者。不急称扬而指其过失。望执事转告一言。为新学少辈发药也。不一一。
与慎敬所兄
弟近日得意处。全在中郎记述。凡于此老经行探历之胜。种种在目。不劳一步。不命一仆。东南数万里灵境。皆自坐而得之。弟方且跃然心喜。始叹赏音之晚也。盖弟于 皇明诸名流。无一人合意者。而所许可者。唯方先生,阳明公两人而已。若山水文章之友。则又当以此老为辅佐。此老之独于弟相入者无他。绝不随七子之脚跟。而知欧苏诸公之可尊故也。且其所乐。全在于山水文章。不禅不俗。不做县官。不作神仙。差是天地间奇伟。不可指名的人。未知曾熟读此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25L 页
集否。此世间。绝无如此习气。唯执事一人近之。馀不可多得。未知如何。
与慎敬所兄
数日内。已得栖息否。此间别无佳致。坐见枫菊。稍稍有秋意。此时若得与数朋为登山临水之游。托钵山房。结缘净侣。限以兴尽。不作归想。则为此生受用足矣。昨夕。有传妙寂之胜者。为弟细评曰。其石则枫岳。其洞则中兴。其树则龙门。水石间可置僧刹者甚多。至若鱼鸟麋鹿可作山中友朋者无数。数日后必欲去寻。弟思玆游也。不须多人与俱。别有奇胜处如此山的二人袖里有袁中郎游山记述一集是一友。百馀年后。又得有仙佛气有登临癖。其风味与中郎略同者如执事兼是二友。此二者不可缺一。未知执事其肯有意否。具子受于此山。不为生客。当与弟辈作主人。吾辈则不过只消了数日粮费了一双草鞋钱。可成此游。未知如何。详见报也。
与慎敬所兄
饯春只隔数日。落花莺语。已作早夏光景。怀人一念。此时政苦。未审日来起居如何。所看读亦在何书。弟为省先墓。日昨作松楸之行。归路转向湖庄。留五个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26H 页
日数。昨才税鞍。而行役撼顿之馀。惫惙尤甚。未即会面。怅郁可知。湖村花事。虽云阑珊。而却有无数梨桃山踯躅遍山开接。兼是恰当谷雨晴时。春流漾绿。鸥鸟翔集。登楼纵目。应接未暇。弟自入春来。苦无一诗。到此兴到。有诗十馀篇矣。但吾兄累有约而终不来。坐觉弊庄花鸟顿减颜色。此甚为恨尔。鄙作谨却写纳。乞与采览也。不宣。
与慎敬所兄
似闻执事比有临池之事。果然否。甚为吾兄不取也。盖如弟者。本于问学无见得。故未免留意于书画。此物虽足以娱悦心目。其为害于铅椠工夫及病其为人者多矣。今执事天资自高。于学早已觑破肯綮。近又诚力俱到。虽文章不朽之盛事。亦所厌薄。而今忽留意于此。抑何故也。弟之所言。出于忧爱。幸勿泛听。一切挥去也。
答慎敬所兄
闻执事之来。而因目疾甚苦。既不成一握。又并与书尺而阙之。此恨如何胜道。人来获手告。仰审经宿旅履有相。倾慰足当一面也。所云读书决科之初。果留意经史。欲有以补吾不足处。中间为垄行往返所夺。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26L 页
目今目疾如此。未敢生意开卷。奈何奈何。顷日之不即应讲。非敢为俗间修饰态㨾也。一则为将息病眼。一则为低头退步之计矣。向者。伯温以不诚规之。今来书。又责以速肖。世所谓名士。世之爱我深者。无如两公。其所以为我谋者。宜无不尽。而今其言如此。弟何敢不勉。目疾若得小间。当即起应讲尔。如闻相士辈。谓执事今年科数大吉云。信否。此却蹇拙无补于国。正欲敛避。以看贤俊之登进尔。呵呵不具。
与慎敬所兄
岁事已晚。静居看读。必有其乐。弟职事之暇。犹能日看朱书一两板。颇觉有益于身心。而唯是不得与知旧讲讨疑晦处。此为深恨耳。翰苑两月。世所谓名宦好处。已略尝之矣。终不如与吾兄伯温辈讲业之乐。以此求脱日急。而伯温远侄辈犹日书来。以汨志声利为戒。可谓过忧。然亦不可令此言久无也。
答慎敬所兄
晴雪可爱。禁中块坐。持杯独咏。但眼前都是俗物。无与晤语唱酬者。方深念闭门之袁安不已。此际书至。大慰饥渴也。承己与伯温合席。有赋雪之乐。屈首举业中。岂有此佳境。莫非作虚语来诳人耶。每有书于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27H 页
执事辈。但以此中风流事闻之。如夜来苦役。都不令知得。恐其正中执事辈欲嘲戏此汉之心也。今来示如此。未知谁为执事泄此消息也。荣名所存。辱亦随之。从古如此。以此尤不欲贤者之入此关头也。
答慎敬所兄
送示挽语。谨已伏览矣。诸处应求。无虑五十馀篇。而未有一作能写得先亲平生彷佛者。今来作则以先亲期待执事之不泛。吾兄受知之深。而所独得于言行者。尽发之于其词。无一句失实。无一字过情。幽明之间。可以两无憾焉。乍一展读。不觉哀涕渍纸。昔苏长公有书谢张益州撰其先公老泉墓文。有流涕再拜谢之语。此正道罪弟今日情事也。但第一篇。以定斋与玄翁作对。此虽无不可。而恐不如沧溪之衬着。盖先人在世时。论及友道。独举沧溪一人。盖其气味使然。定斋虽于先人为执友。若比沧溪死生之交。则亦有间矣。未知如何。
与慎敬所兄
比日工夫在何书。幸有以示及。慰此病怀也。常见朋友间。少诚实底意。虽有所工。不肯因书报来。只云不着实。甚觉悯人。以朱夫子观之。正不如此。记其答人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27L 页
书云今日读孟子滕文公篇。观其答景春之问。胸次浩然。如濯江汉而晒秋阳。然则昔贤于一日偶读之书。一时会意之处。皆有以相报。而此风之不见于世久矣。唯得李和仲甫书。其日读书则便云读书。其日做表则便云做表。甚令人开慰。他朋友则绝不然也。
答慎敬所兄
此来片墨不令入都。而唯有吾兄义存于胶漆。此心放下不得。才于数昨。作书付尹伊圣甫。乞其传致计。其尚未及登照矣。玆于风便。获承前月书。得审炎热。侍馈气力支持。为慰良至。盛藁奉请盖久。而未承见复。方用为郁。蒙此专书投示。得以数日洗心静读。其为开慰多矣。盖弟今日之读盛藁。既有一感焉。又有一愧焉。盖今世交游之好。能如吾兄弟者亦鲜矣。其相须之殷而相得之深。则于吾兄弟兄百年生同得之云而可见也。其往还之无间而肝肺之不隔。则于弟之推挤不去亦无憎之云而可见也。当其埙篪迭唱。宫商并宣。淋漓戏剧。几乎荒淫。方其乐之专也。不知此事之难续而有时而间断也。及今数年以来。驱之以世故。祸之以疚戚。一落海曲。一落江峡。东西相望。杳然若晨星。当此时然后。追理畴昔之事。真若酒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28H 页
醒梦觉。叹此乐之不可复得。而一读来卷。感慨继之矣。此一感也。方其濡毫命楮。对垒角胜。各矜其能。略不相逊。苍蝇之鸣。妄谓并响于钟吕。及至近日。心眼既公。妍媸自定。始觉希声之不入巴听而俗诗之过于啖名。此又一愧也。吾兄之于诗。用工如此。造妙如此。此正坡翁所谓欲逃名而不可得者。何用以不见知为病。特其有远迩久速之异耳。玄晏之托。以弟芜拙。固不合下笔以取粪污佛首之讥。则宜将逡巡辞避而不敢当矣。然吾兄特以相知之深属我。则必不肯许其辞而累命之不已也。故不得不黾勉仰承耳。但其生时序集。古无见例。而独一欧公行之于梅圣俞。盖两公之相知既深。而欧公之文。足以传后而无疑。可使梅诗增重。故梅公不免苦求。而欧公亦能任之耳。若弟之作。其何足有无于盛藁。而乃以此命之耶。吾兄既失于轻以命人。而弟又不免妄承。得无重为傍听者之笑而以为病乎。幸乞一览之后。随即藏去。须吾兄启手足日出之。庶几无争名者之不平。不肖者犹可以免得罪于世人矣。千万至祷。盛藁谨此还纳。而于卷头行间。俱有墨圈细字评点。未知其果不失良工独苦之心否。相望之远。无由会面。临书怅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28L 页
然。
答慎敬所兄
夏间一书并序文。因便付去。宜有答而久无答。岂或沉浮而然耶。吾兄弟不相见久矣。寻常欲见时得一书。犹足以豁此忧恋。而一纸往复。动经三四月。其能达者已如此。而又有因而终不得达者。后书提问彼此。不知前书之如何。所答之当何出。抱此悯郁。其何以堪得。京奴云吾兄前日有书。而误入醴衙褫中。后送书求之。乃云不知下落。甚可恨也。不知书中所言云何。如所言紧着。不妨更示也。初夏送扇便书语甚多。想必答此而不得见。尤可郁可郁。序跋两作。不知得失何居。不妨自为择耳。盖今世为诗者。类多巧下字眼。专务媚时取名。而唯吾兄无此气习。毋论其工拙长短。其用心与此一种人自别。故序文全用此意为主。自谓如此为说。庶可以尽吾兄之长。而伯温乃见谓吾兄于诗。本有好名之心。不可如此说。不甚赏其文。未知此言如何。此间随缘粗过。无足言者。而年事前月一风。已判大无。居近田野所闻见惨然。未知其处景色复如何。其能有卒岁之策否。馀怀非远书可既。姑此不备。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29H 页
答慎敬所兄
得拜前月廿六日出书。喜审孝履如宜。但书中所复。是答弟夏间书语。而初秋书无见答者。计亦未免沉浮矣。日昨得洪友兄弟过此。闻于秋间得毒肿。證形非细。今书无见及者。想亦寻得轻安矣。然其为奉虑则不能无矣。序文近复一读。亦自觉其抑扬太过。其扬处固难以默众人之口。而其抑处。亦未易令当之者甘心。今见来教。果如所料矣。但其未善处。不蒙指示。可郁。幸于后书尽发之。俾得细绎而改定也。但其专失大意之云则诚有未敢晓者。若如来教则当如何措意。方为无失耶。今虽略更改定。恐未可全然移易其本意。终恐未免非知己之谓耳。然此亦从前交游二十年之久。而相知犹浅之过。今难遽以一文字求合也。第且细为条示之其失处。弟不敢惮改也。
与慎敬所兄
前书付尹友。其果入照否。日月流易。澹然之期。又此迫临。想惟孝思痛慕。益复无穷已也。弟为承闻 玉候岁下入城。眷率亦取来。而此非久长计也。若得 上体平复。而身上或有职名。则当即理归舟矣。朋友皆言吾兄祀事过后。当挈眷入洛云。而前后书。都不
恕庵集卷之八 第 329L 页
见及何也。岂亦虚声耶。荒年盗警。无处不然。彼中既是尽室居住。不比弟湖庄独身往来。此虑最深。决计入洛。未见其失也。如何如何。前书见教。备见衷曲。伯温于此事。终不明言。平生知旧如李季通金仲礼。皆劝其出。而都不入耳矣。今者来教谆切洞快。盖如此然后。方是爱我者。非吾执事。谁复有此言也。书到时。适被洪虞瑞在座看见。亦深服吾兄之见而叹吾两人之交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