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恕庵集卷之七
恕庵集卷之七 第 x 页
恕庵集卷之七(平山申靖夏正甫 著)
 尺牍
  
恕庵集卷之七 第 298H 页
上伯氏
便至。伏承下书。敬审日来侍下气味万重。伏慰区区。迨不容名言。经宿体履复如何。弟之此来。虽别无可言之乐。然亦粗有消遣日子者。大抵江山日益清旷。尘胃日以淘汰。昼则牵黄臂苍于旷野高林之间。夜则又拥数块熟炭于雪窗灯火下。或吟哦国风及马史。村客之有以博奕进者。亦不辞。殊为可乐。然此亦犹未免多事。时复尽驱除此数款。独持一帚。扫室而坐。则当此之时。令我不得閒者。唯是饮食一事耳。闻侄女所患。尚尔弥留。为之虑念不已。想兄主不成并辔之计。坐为病忧所缠绕。必不任其苦。故聊为此言。以代卧游也。馀不宣。
上伯氏
佳辰禁直。悄然独坐。忽自掌苑署。致双菊盆来。云是国朝故事。岂亦汉武赐茱萸制乎。不觉喜而有一诗。辄此录呈。览后可转示侄儿也。闻与数三高士作会。能有好诗否。
上伯氏
惠郎之拟。殊出意外。不识钱谷。故是吾兄弟本色。然万事唯当到手做得。世岂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况前头作吏不远。不妨少试手段于米盐间。以稍就鍊熟尔。如何如何。
恕庵集卷之七 第 298L 页
上伯氏
买鲜人。留此两日。终不得鱼。盖以谷雨多雨之故。今年鱼信绝晚。且连日风恶。渔舟不能出浦。虽或出浦。雨多水浑。不见鱼行。一两日。夺却众渔父衣饭碗。皆未免聚首愁叹耳。非独近日风雨为然。大抵数年来。月溪,斗湄最深处。往往突出沙阜。鱼皆远徙。旧所称数见不鲜者。今无复彷佛矣。不但人事哀乐。有异今昔。湖乡风味。亦觉顿减矣。
上伯氏
闻与奉化叔同有游览。政成事简。正好行春之乐。而亲屏吏卒。出入村落间。俯采小民之疾苦。亦是仁政之一事也。青岩龟鹤白云浮石。皆是弟昔日经行处。今闻其游。为之神往。恨不令兄主作宰少先三五年也。四部彩鞋。四小儿见此。如得奇物。一时纳足。试步乱走堂除间。静寂时忽遭一场大闹境界。令人好笑。
恕庵集卷之七 第 299H 页
觉华僧性敏者。与弟有旧。闻当来谒。伏望以弟之故。而少加款接如何。
上伯氏
龙头二乐之奇胜。闻来不觉神往。而都不被前人发挥。此即俗吏态㨾。亦何足怪也。为政之暇。想亦不无啸咏之乐。时以一二佳篇寄下。亦不妨尔。此处近始收麦。四野黄云。不减深秋景色。自亭上俯临。亦足消遣。未知其处农形何如。小舫当为妆办。以待舟飏风吹之日耳。
上伯氏
诗轴得以细看。有以知郡阁宾客诗酒之胜。就中如虹霓截雨天中起。鹳鹤翻风川上来。即是状景之善者。而如优游正好容吾拙。但问弦歌莫问碑。可谓知轻重缓急之序。内外虚实之辨。世间俗吏。何足以语此。轴中谨依教略有评点。送侄儿处。当自彼付还也。联句中曙侄所作。甚觉稳密无疵。若不经点化而自能如此。则其为长进无疑。深可慰喜也。前书有龙头二乐游览之教。未知近复再到否。此事本不相妨于郡务。而比闻民情或不无病之者。其或有闻否。衰俗人情险甚。如白苏苏杭风流。固非可言于今日。而虽
恕庵集卷之七 第 299L 页
朱文公每旬游庐阜故事。亦自行不得。曾见玄石先生。以胡康侯不见庐阜。勉先王考作郡高城时。而近年农岩公则取朱文公故事。先达之论。亦自不同。而其在今日。则要不如俯就拙法。无病败之为稳也。未知如何如何。
上伯氏
各种并伏领矣。虽以朝士为名。而连年在外。日以辞职为事。外方居官者。亦皆已知其紧歇。而随而冷暖之。绝无问遗者。山厨冷淡。几与此中村汉子无别。未知细君力量。可得久堪此否。闻此。想当发一笑也。
上伯氏
褫中拜九月廿五日下书。伏审伊时侍候万安。下怀慰极。不容名状。弟才毕覆检之行。昨自六镇还本营。身上幸免他忧耳。此处寒事。异于他年。十月晦前。则连日在途。而终不逢狞风虐雪。未知前头又复如何耳。然凡百皆不如在京时所闻者。伏想闻此。当弛下念耳。前月十五日。到愁州。于受降楼上。观搴旗。十九日。到庆源。发弓枪手八百人。观猎于土门江上。得獐鹿数十。藉草割鲜而饮之。此是北来第一得意事。恨无司马长卿,扬子云笔力。作赋以铺张之也。稳城日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00H 页
访巡边公遗烈。古老有能道其一二者。知弟为巡边公孙。到处争持酒肉馈之。其意良足感人。邑中诸士子发论。欲为巡边公立碑。而昧于事迹。欲得观行录文字。幸誊付一本于速便如何。前月自镜城向富宁路间。得一双峭壁。询其名。曰兄弟岩。不觉驻马吟一诗。辄此录奉。伏望俯和以替千里面目如何。
与昉
来书满幅。知渐有进步之意。可喜。若进得一步。便是达一门户。走得一路。便是达一蹊径。如此为之。渐入佳境。但觉其味无穷。如蛣蜣之自爱其转而不知止。作文之道无他。如此而已。来作虽有些病处。亦多有奇警得意处。殊不与世间一种文字相类。深觉可喜。然亦不能无惧。何也。既其所造如此。若能为之不已。自出手眼。尽翻巢窟。立古人之地步。作后生之津梁。则其英声华闻。贯满耳根。当如韩,柳,欧,苏辈事业。此可喜也。若未能有始有卒。中道而废。上之不能如文章家事业。而下之不合于科场中程式。作一世间无所当人。则又当如此叔骑两头马之势。此甚可惧也。然汝则立志坚确。趣向已定。决不如此叔终年浮泛无成也。唯早自着鞭可也。诗大体固好。而全不脱苏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00L 页
黄气习。绝无一句语类盛唐者。岂是此叔之所波染者耶。然汝才自百倍我。不须从人脚跟。转唯痛自为戒也。
与昉
此来昼猎夜读。间之以博奕饮酒。其气像。颇与帐下书生不类。可为一笑。然病意尚未全佳。且同来数子。皆耽读寂寥。未有一诗句以答江山雪月。此时尤念尔不置也。
与昉
昨日饭后体甚困。欲作策则懒不能强。方独坐无聊。忽同里恶少锡强者。以一扇求行草。欣然从之。然欲写古人名句则无味。忽思此汉从来好着赌奕。罄失家财。其母曾甚忧之。故以数句写赠曰。朝东暮西博奕场。一日挥尽千万贯。君不见南关庙里半夜寒。乞儿总是当年豪富汉。未知此汉能知其意而有以改其前行否。汝可取而一观。以发一笑也。
与昉
昨夜归卧。忽闻南巷有哭声甚悲切。久闻。颇觉不平。令儿辈止之。已而忽猛省前日与汝相对时。有一客来言。曾有一邑宰。闻其县墙外遇哀哭者。以法不当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01H 页
近官发哭笞之。吾与汝甚非之曰。凡吾民之有哀而哭者。必其中情有不自得者。为其司牧者。只可哀矜其情而已。不宜以威而抑之也。此盖当日之所甚非者。而今乃忽犯之。深可懔懔。凡人病痛在于责人太过。至于自己事。则虽犯前日之所极口排诋者。而瞢然都不省得。此盖通患也。自今凡有失处。必自我决然不以恕然后。方可以救得多过也。既叹其犯戒。卒幸其有悟。书以示汝。
与昉
昨者汝见农岩。意思何如。昔年。吾纳交于农岩。其后农岩有书乞药。吾得书喜甚。以为长者意欲亲我也。其后农岩又借马于我。则其喜甚于乞药时。盖以为药物之乞。虽于疏者可也。至于借马。非深相亲好。则不可当是。长者尤欲亲我也。夫乞药与借马。特细事耳。而后生得此于长者。其喜若斯。乃知古人之喜得御者。盖有以也。
答昉
闻以客扰。不能看书。此诚可悯。似闻美村近日亦然。想是领相家残客。炎凉之换。翻覆之际。人情世态之所随而好恶殊。可悯笑。然自吾侄待之。不可加厚。亦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01L 页
不可加薄。令见于色辞。此亦可见其平日工夫所到处也。圣瑞别来。闻有进益。可为知旧之喜。但尚不遣一纸来何也。自入此来。非但忧其职责而已。最是朋交日疏。不闻过失。此为深忧。此言当闻之于伯温诸益。俾有以频相謦欬也。虞夏亦绝不得书。因汝书始知往山寺。雪屋青灯。想可以娱岁暮心怀。因此又未免念起湖亭读书之乐。不觉怅然也。
答昉
吾侄为诗语能惊人。一登清心楼。与牧老争雄。再登石湖亭。能压倒阿叔。世之爱明远诗者。固自无罪。其不爱者。不知诗者也。今乃以归窝尚书之不采。自云惭沮。彼方于乌帽底觅诗。岂复知佳句之在布衣也。
答昉
所示三长文皆佳。从前汝文。非无佳处。而所欠者。以有小说家口气耳。新作皆不然。分明有大家意思。敬兄之见。殆是也。但语太老。故格少欠。少年为文者。不可每如此。当更有以商量也。枫岳之行。何间当为之。但是太好事。其能终成否。别语本难下手。因数昨有 国忌。无出入文书。且省中阴寒。少人客。故能得从容挥洒。并赠李美伯序已成。非久当写去也。碎金跋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02H 页
文。继当为之。伯温,虞夏辈其能同作行否。二洪皆违我向日湖亭之游。而今者俱起何也。
与昉
朝来。省中飒然有秋气。禁苑落叶初下。览物兴怀。令人有潘安仁秋兴之悲。局务虽云烦剧。然职事之外。太半是应接之劳。深夜携灯往还成风。此叔平生孤立无朋。谁与为此。除出接承传台谏外。块守局中以终日。以此比他人处此者。颇閒歇。殊惬喜静之心也。
答昉
一视朱门蓬户之云。乃是达道之称。愚叔何能当此。直是愚无识。不知朱门之荣于蓬户耳。
答昉
午书多慰。看左传。为治科文耶。向来朱书。已讫工否。此非一两年所可断手者。或恐不能沉潜看得也。此日看两板。然亦觉其无穷之味。且已似有益于身心。此言亦似轻发也。早来为俞丈北行作一序。盖其一篇精神。专在于复雠雪耻。读之。不觉眦裂发竖。恨不得如汝之慷慨者读之尔。
答昉
所示备悉。从前每言润卿为人。则远胜沧浪。今而始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02L 页
知不然也。彼沧浪者为人。虽有轻佻之病。然亦能株守一室读书。忍得三十年寒饿。润卿吾辈所期待。不如沧浪之草草。而反不能沧浪之所能。何也。润卿形势。吾亦知其在十分难支之境。而至于医译。犹或可也。如韎韦跗注之任。非特难得。亦将不堪。则乃是非分之物也。以一不忍而辄生意于非分之求者。岂是所望于平日从吾游者耶。此叔每喜扬人之美。从前对人。几番说润卿才志之高文辞之美。若使向之闻吾说者。知润卿今日之所求。则非独润卿受其无限唾鄙。此叔之口。自此将不见信于朋友矣。从前每闻润卿之忧其贫。而未见生意于非分之求。今遽如此者。必由于如此叔之为润卿所敬信而以为归焉者。不能保其素心。出入于名利关头。故润卿之意。一以为此无不可。一以为此虽不可。而彼以士夫为名者。亦既不免。则在我何必深责。如此思之。思之渐苦。未免一蹉跌而为此举。此无非此叔之过也。如金富贤金万最者。何不闻有此志也。抑载大为人甚高。故从游者。虽在下流。皆知自好。不以此等非分萌心。而独此叔之汨志名利如此。故从游者。各以其类而然耶。润卿必曰家事至此。而一向读书安坐。不得斗禄以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03H 页
养亲。则是为不孝云。而设使润卿得黑衣之任。其骨体必不堪当是任。与其不能堪当而得罪狼狈。反为亲忧。孰若姑且忍饥守业。啜菽饮水。尽其欢之为得哉。古圣贤为贫仕之意。恐不指此也。今之有意禄仕者。莫不以为亲为言。而此叔则以为此亦当有义利轻重之别。若不于此有分别。而只以为亲二字。欲望人之有恕。则是为亲二字。为钓禄做官之利术。岂不大相违背于天理乎。此则不但为润卿道。此汉之素为世道深慨者也。昔颜渊死而无椁。其父颜路请夫子所乘之车。则颜渊之贫。盖至于丧不举矣。然颜渊能安贫乐道。绝意于禄仕。今若果如润卿所言。则陋巷箪瓢。无非颜子之不孝也。未知吾侄以此言为如何。今润卿所欲之害于义理者如此。故只及此。而至其文辞。抛弃之可惜。所欲之难得。都不暇及尔。润卿有书而未暇为各幅。须邀来读此。使更商为。可惜一润卿之甚而多言如此。亦可见此叔之多事也。
与昉
入史局后。绝不得节行卓异如朴节妇者。昨来接长湍公文。士族柳氏女者年才十四。其迹颇异。可收入史笔也。汝频与外人相接。如闾巷乡曲间事为节孝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03L 页
之最。而有关系风化者。或因传闻。或经目睹者。皆可一一报来。俾有以采取也。由寸管之与夺而成万代之信史。职责所存。不敢忽尔。
与昉
每闻途间有僵死者。辄觉处燠突之不安。盖近年无此雪。近年无此寒也。
答昉
来诗得细看。其词意之悲伤不自得。胡乃遽至斯耶。盖吾侄胸中。秋冬之凓冽严凝太多。春夏之和荣舒畅不足。此前书所以勉其着工于和平二字也。且老亦有二义。至若古人所谓老成之老。固是好称。而如来诗所云年弱心老之老。乃是失其常之云耳。尤不宜每存此念于肚里也。如何如何。
答昉
名堂愉春诚好。但此不须形诸文字。说出议论。却能于自家肚里。常存此心。无顷刻放下。久久自当得力。盖才要张皇时。已觉少实地意思。未知如何。
答昉
书来慰甚。旧岁只馀一宵。无缘获侍大人膝下。悄然独坐。殊无欢悰也。知与车,郑相对。能有饯岁篇否。想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04H 页
亦念及病汉。为之减却高兴也。省中数日。以新岁迫近。尤觉纷纷。不得看一字书。所业朱书。未能开卷者。已多日矣。吾侄近来颇有所得否。此汉终岁扰扰。不觉于此里改岁。点检一岁所得。无一可言者。知旧中或见谓以比旧稍加泽者。想是身上刻苦工夫。不如向来。以致体逸而然也。今年自家计里。岂是草草。虽未能尽读未看书。然至如朱书一部工夫。自谓当断手。今却不如计。只了得十馀卷。其他都不得染指。此非细忧。时一抚卷。忽有髀肉之叹尔。
与昉
夜来侍事安否。吾昨日到广陵。为津路阻绝。势难辞迂路。遂取水西小路而行。曾闻黄家亭之胜而未一见。因得历访。马转数冈。渐露檐角绿阴中。风传打麦声。意殊欣然。下马叩扉。求见主人。老主人方梳头于亭上。客至喜甚。握发迎入。饷以黑豆赤樱之属。引与周视其池台亭馆。甚可人意。其天设之胜。虽略下吾亭。而人工则百倍之。坐来。殊不欲起。主人且盛言园中花果之多。四时殆无一日不花者。明春。许分我桃梅十本,枣栗五十本。其外如樱榴苍耳红杞诸种。唯我所须。他日吾亭妆点。可藉此而成也。盖初阻津路。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04L 页
患寻迂径。既得亭子。又患主人之见拒。既得其款。则又患仆辈之怨其留连。而坐见诸仆方且舍马草中。散就樱林下。恣其偷食以忘归矣。此数者皆备然后。始觉吾行之甚乐。而于世路平陂。人事忧喜。本不当用意而求。亦不当用意而违也。主人曾官安城。今老不仕。即农岩先生得意高弟黄柱河之亲也。其待我甚款。许我以忘年物外交。又约以扁舟往还。即此一事。已难令乌帽再上头也。两儿夜来俱无恙否。频探其有疾。属玄医治之。至佳至佳。
与昉
此间始至。不无看检事。心手无暇。此数日。始得看朱书。比京里倍觉入心。正有无穷之味。此心之不能无待于外境如此。可愧可愧。
与昉
数日热甚。此处江居而犹然。馀可想矣。昨今所苦加减如何。此间姑无他。但比来窘束颇甚。用度有难继之虑。以是为挠耳。都下有何声息。江乡虽暂旱而亦不至甚病。自春以来。雨晴均适。田野方望其登熟。而此数日来。所谓鼎小鸟。绕林飞鸣达夜。目今两麦已如云矣。见农家气色。欣欣待饱。此间之忧行。亦少纾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05H 页
矣。今年。朝家行大典礼。或意其为丰亨豫大之归。而未有以克当天心。今既 圣候康复。而田野之庆又如此。然则亦不可谓不出于天意耶。近日得閒读朱子书。殊觉有益身心耳。
答昉
此间只得如昨。用度亦苦不继。然麦意甚好。昨来一雨。又已催黄。腰镰看看。不远及熟。可收得十馀斛矣。坡诗云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不缘耕樵得。饱食殊少味。此是缘耕而得者。劳苦中亦觉有滋味也。应先学忍饥。虽行不得。然近以深味此语之故。粝饭菜羹。亦觉易饱。亦不可以徒嘲戏也。芭蕉丛菊。来带雨色。插地即有生意。殊有以助得庄居之趣。深喜深喜。
与昉
苦淡静寂中。坐检知旧间出处之未尽于义者。令人深觉不满意。未知此身前头作如何处置。方可免得人言也。
与昉
新相建白。有骇听闻。深可忧叹。当初自 上爰立。既云有取于公平。故彼亦以此自任。初头事业。不暇及他而先在乎此。殊不知所谓公与平者。若不纯从天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05L 页
理而发。而有一毫计较利害之心。则便不得为公与平。近看朱文公论范忠宣处。见得此意益真切。若睦家之得罪名义。何下于蔡确之诬宣仁耶。盖所谓调停者。其名既不恶。为此论者。亦足以收拾得一边失意人人心于后日。一身祸福。甚有相关。其遗患于国家。则有不暇顾。世之人主不能精察于此。宽恕和缓之论。易入于厌恶激讦之听。真以为忠君忧国之至言。不觉为其所误。从古人国。坐此受无限病败。今日之为。恐近于此。有识之忧。曷可少哉。西伯做错。亦极可笑。恐亦为才局所误耳。
答昉
新台本来是鹰犬之人。而今此所言。大段作气力。必有发纵之人。而未知为谁某也。非但都政不成。两相必皆引入。久事撕挨。国事极可虑也。大抵吾所为。既不能无未尽处。毋论其用意之如何。难以不来人言也。未知疏入之后。自 上处分如何。似不免一番行遣矣。然彼此转激至此。今则不但为得失之争而已。观其意思。甘心于死而后已。人之失其本心如此。良可慨然。
与昉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06H 页
金刚游历。大偿平生。但恨匆匆。不能穷探。宿榆岾夜。此心耿耿。如别情人。不能忘。内山探讨。如普德铁锁,船岩木栈之危甚者。皆杖鞋先之。履如康庄。每思尔前日逡巡畏缩之态。辄骂为钝汉肉汉怯汉。不啻啖蘡薁时。然到底终折了一白足。不如尔之无事也。然九龙终不可不一见也。
与昉
始到。戎服诣辕门谒上将。此是从军第一况。登盘诸味。皆是产海珍品。无种不有。每一对案。辄食倍于前。而陪枕席者。却少婉娈萦肠之色。凡此皆易所闻。殊为厚幸。闻此。当不忧病叔也。七宝亦自奇格。有金刚所未见者。但恨峰色不苍润耳。科期闻尚未定。今冬当下何工夫。此间留此数日。又将作检田之行。直至西水罗地尽头而方归。周流往复行役。无休歇时。始知金先生军中读易。初非小缘福。今何由羡得及耶。
与昉
前月廿八。到庆源。发六镇炮射骑士。同府使及训戎佥使猎豆满江上。所获雉兔獐鹿甚多。观其驰逐合围之状。彷佛于上林羽猎赋所见者。真足以壮心目也。行到稳城。亦有遗民古老能谈巡边公战功者。至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06L 页
或感涕曰。微将军。我辈几不免为被发左衽矣。争以牛酒饷之。其意良足感人。到处不免悬赏募射。少答其意。庶几毋负李仁老,李士安赆章见勉之意。但尔七述末章。为难副其望耳。
答暻
日热甚矣。工夫虽难刻苦。而须存古人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意思。勿浪游。至可至可。
答暻
近日作何工夫。病懒之云。殊甚泛然。事父兄之道。当以实告。不宜如此。果或近此。亦非喜消息也。病固无可奈何。而懒则宜少自警也。青岩龟鹤之胜。未知其孰为优劣。而至今想像。青岩如画图间所见。当时虽不题品。而不觉其爱之过偏而有诗。然面势之开阔则逊于龟鹤云者。来书得之矣。龟鹤则不待吾之题品。而其主人盛誇不已。故吾于其时。故意抑之。曾不言其在青岩上。今此所云。殆妄也。大抵游涉胜境。正如读书。有得其会意处。不可以语别人。不如各好其所好者而已。不必较其优劣。如品别人物之高下也。
答暻
温阳有两学者。曰尹焜,李柬。吾榜得尹而失李。方以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07H 页
为叹矣。闻与尹同事。想必有观善之效。不徒佔毕之相资而已。为慰为慰。
与暻
此来游历。大偿平生。而匆扰。绝未有看字时。太学士赆章中读易西窗之语。极为有味而无以践之。深可恨也。枫岳略有篇什。而记则无暇为之。行六镇日。怅然怀巡边公遗烈。辄有封狼居胥山之意。自恨投笔之晚。到此诗。亦兼无也。此有佳士。曰李君载亨。颇能解易理。欲从而讲讨。而恐此职事扰甚。未有暇耳。
答曙
前月游历六镇。周览山川。自恨为平世腐儒。无以自见于功名。至于鞍马撼顿。亦不敢言其劳矣。评事好处。在于以文士而兼武事。陈眉公所谓名妓翻经。老僧酿酒。书生践戎马之场。虽非本色。亦自有致云者。真不虚矣。
与曙
此间朝夕寝饭之外。无他事。六镇士子。时来挟策问字。不免少费讲说。主将颇以叛失城丁为忧。可为一笑也。
上李左相(畬)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07L 页
靖夏顿首再拜言。岁新以来。风日晴暄。不审台体起居神相增祉。哀溯区区。无任下情。靖夏日月易失。再期迫临。晨夕号慕。哀陨罔极。奈何奈何。仍禀前告曾王考墓道文字。未知今已垂成否。自惟不肖无状。获戾于天。罹此祸酷。而既不即死灭。三年之内。情文之间。宜可以自尽者。又百不一二及于古人。而岁月一往。不可复得矣。每念及此。私怀罔极。唯有收拾先人平日所著述文字。与夫克完其有志于发挥先德而未及者。庶可以差慰靡逮之痛而少赎不孝之罪矣。去夏承拜之日。敢以此泣诉。伏蒙台慈恻然而俯诺。心窃为幸。而继又以体内欠安。稍待冬间为教。则私心虽甚悯迫。有不宜更聒尊听者。故姑退而俟期。今者倏已岁易矣。比于相识处。往往见所酬应挽诔之作。可想其调摄有道。体气安完。便有馀力。及于此等閒漫酬应也。意谓前所仰托者。亦渐留意以图其成矣。尚今未有以见教者。此殆由于靖夏徒恃夏间台慈一诺之重。而复不以提请。虽情有所不敢。而迹涉于欠诚也。信乎不能自尽于其亲者。言亦不能以动人也。若蒙台慈怜其为不孝之归而毋靳下笔。则岂徒为靖夏之终始受赐而已。其令先人有知于泉下。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08H 页
亦必知感矣。仍念先人平日立朝道孤。其所尝托之以岁寒之心期者。世不多人。窃尝侍侧。听其论及友道。必先举我执事。不肖愚陋。虽不敢知其相与之所在。而盖其志同于匡 君。论合于扶正。力相推挽之日而期许斯深。同经患难之馀而契义弥笃。则无出于执事者。世之知先人者。岂有逾于执事者乎。先人平日所著诗文。靖夏既得于馈奠之暇。略加编整。而行录亦稍以构草矣。惟此弁卷之作。神道之文。亦将并以仰托于执事而图其不朽。此则执事想已念及于此言之前而不忍例拒也。前既有仰托者。而又言及此。固知僭猥之极。而如曾王考墓道文字。犹可以乞得于他处。至于先人文字。非有台慈留念。更无属笔处。此等事势。计必默赐下谅耳。然行录今虽出草。而神思荒耗。事实见遗者尚多。恐未可以时月脱藁。他日奉请。必在前日仰托文字赐惠之后矣。未知如何。此事当躬禀。似不容但以书告。而欲台慈先有以俯察此意。当俟行录之脱藁。躬造门下以请矣。多言渎扰。罪深越礼。伏纸悚仄。无以为怀。馀谨不备。
上金右相(昌集)
数日寒严。匀体起居神相万安。侍教生日昨自湖舍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08L 页
还。患疝气。尚今未苏。而老母患寒非细。方在侍汤焦煎中。未得一诣东阁以候起居。其为罪恨如何。俯嘱企华记。累承勤教。不敢终辞。昨来始泚笔。而其立论以今日归重。未知览到。以为如何。而兼以文字之芜拙如此。深有欧公污公好屋之惧耳。至于警编所托。尤非其人而冒没应命。傍观者得无为笑否。但其本书汇分甚精。殊有利益于后辈。虽未易登时开板。且宜缮写数本。俾如靖夏之有志者。得以从事。方见执事者用心之广。如何如何。见识得体。谏诤谨慎。辨诬等条。有先世事行之可入者。各用小纸书入。伏望更览一遍而取舍之。顷教先亲所作志感 御制韵。亦并书纳。视至如何。
上金左相(昌集)
李生若辞木道则旱路固好。而但闻其有马无人。可虑。昔袁中郎有名山与胜流不相凑之叹。此事閤下既已劝成矣。欲望终始其惠。俾得相见于龟岛之间。毋令如古人之为叹。如何如何。惶悚惶悚。
上农岩先生
人回。伏承下书。伏审春阴。体候康胜。区区欣耸。不任下诚。经宿起居如何。靖夏虽狂妄无用。自龆龀时。已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09H 页
知此道之可尊。目见斯世。复有大贤君子如执事者。而不能一登其门。以闻平生之过。则为此生无穷之恨。故向日辄自不揆疏贱。乃敢踵门。而犹恨其太迟。若使此诚早遂于数年之前。则其观感所得。岂但止此哉。今者伏承下书。诲谕满幅。恍然若陪接言笑。复亲风气。始知不肖非徒不见弃绝。乃能取信于长者。惊喜过望之外。又私心窃自欣耸者。从今以后。庶几复自洒濯。仰聆绪论于函丈之间。自惟不肖何以得此于执事。向日退归时有一诗。格律浅陋。固不合崇听。而亦可见向道之微诚。故谨却写纳。伏望采览焉。
上农岩先生
日昨之拜。出于积月悬慕之馀。下情迨用欣幸。伏未审数日来。道体益复康胜。门下生自辞归以来。目疾又复添剧。方此合眼块处。苦悯不可状。畴昔戒诲。深出眷爱之厚。其所以开益多矣。前日之所书论于李玮者。虽近于勇决。而终是难行。就使能行。亦不无难继之忧。而至于左右之所教诲者。不至惊动人耳目。而自然有实效。其失得甚相悬。故鄙计已有定矣。但退托近于避事。静默类于苟容。或恐于斯二者。择执未精。遂使前头之出处无有可观。而终未免获罪长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09L 页
者之归矣。此为懔懔于中尔。所留近体。其时仓卒应命。未尽敲推。归路马上。略用点改以纳。乞赐检至。所教药物三料。姑先纳去。其馀则当须新采之来。觅上伏计。馀怀不敢殚闻。伏惟鉴察。
上农岩先生
稍疏上问。不审冬令。道体若何。久违德音。向慕殊深。靖夏一自牢锁。俗状日增。病意日侵。苦不可堪。然自我致之。谁复怨尤也。日来闻侄女之恶耗。而拘于局规。不得往抚其尸以为一恸。情事殊难堪遣也。靖夏之早岁通籍。致身清要。固已犯古贤三不幸之戒。而即今情迹。尤有十分难处者。靖夏识虽矇昧。职既号史。凡其采掇时论。贬褒得失者。虽不敢以古良史自居。亦不可一向草草如近日之居此职者。而只缘近日前后鞫事颇有关系家严者。靖夏之挟翰墨行与夺于其间。得无有嫌逼不安者乎。曾见宋史。钱若水荐李宗谔。请同修太宗实录。真宗以太平兴国八年以后。皆李昉在中书日。史策本凭直笔。而宗谔以昉子秉笔。不可传信。除宗谔不与。此在古事。已如此矣。在今远嫌之道。不容泯默无言。故欲以一疏控辞。而但念史职非祈免可避者。陈吁而不得请。则愈涉难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10H 页
处。且骇俗听。宁不如不为之愈耶。不可不一取决于执事。幸望精思而教之。馀怀非笔墨可既。惟希谅察。
上外舅
定斋文章。今世无对。其诗学黄太史。得其骨髓。观此一诗。其平生所存可知。甥儿时未得详其人。今见此诗。尤增感叹。
上外舅
垂示泮制诗赋。乍已看过。谨此拜纳。甥于辞赋。素乏工夫。诗则虽不免强勉从事。亦可以其摧败低垂之无馀。知其取舍之不精。意见之背驰。今不宜强作不解之说。以咎执事之明见。而私心区区。不敢不尽。幸阔略其愚而察之。今此诸作赋则虽无大段可喜人意者。铺叙精详。句作亦似鍊熟。虽置之巍选。未见其不可。诗则毋论其生熟巧拙之如何。浑篇都是用温李窠套。嚣浮怪幻。全作眩弄人耳目语。外面虽似可喜。其实则可恶。未知以执事明鉴。此作何以入之。比闻庠士辈无能诗者。执事亦不过拔其中之尤而奖成振作。又是国子责任。故自未免如此耳。但恐多士一闻此作之预高等。则必以为执事意尚之本来如此。搜句缀篇。又将日趋于新奇眩惑之科。浮虚失实。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10L 页
终必至于无诗而后已。此在执事。又不可不顾也。家君览此言亦如此。而适有能诗数客相过见此。深以为忧。舆论不可不博采。故并此仰闻耳。
上外舅
朝者。艺苑吏以讲敕来言合坐当在于此月末。江湖一游意兴未阑。归来尘土。苦海当前。十数年来名山水好因缘。将未免为乌帽俗物坏却。何叹如之。执事闻此。想一为之抚掌也。
上外舅
甥此来。日与渔樵争席。意兴方自超然。除书昨日忽下。坐觉麋鹿鱼鸟相顾惊猜。真所谓俗物败人意者。欲用此月末上辞本。未知不太晚否。
上外舅
湖舍葺役。已始之。而百事鸠拙。难以有绪。其为耗费心力极多矣。尝闻三渊子以为屋役可减人寿。践历而后。方知其言之不诬也。本欲以庇身息躬。而反劳吾虑如此。岂不为达者之所嗤哉。杜鹃花当如戒。但此卉只足以妆点山居而已。若使托根于洛阳园里。并擅于富贵名花。不但非其所堪。恐亦非其所欲。如何如何。
与郑参判(浩)
双溪之约。初欲以十日赴会矣。历路有灾处看审事。将未免费了一日。恐难及期与会。既与长者成约而中路愆期。其为罪负如何。未知杖屦可能为靖。更盘桓一日否。此恳极知未安。而若得获奉谈笑于水石之间。得以少医此俗状。何幸如之。而非所敢望也。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11H 页
答闵判书(镇厚)
匪意手书远辱。伏审春雨。台体万安。伏深哀慰。无任下诚。妇翁丧祸。出于千万虑外。痛怛何言。晚境閒养。精力尚强。未宜止此。而一卧遂至不起。岂亦时命所关。有难容人为而然欤。早岁甥馆。受其知眷不浅。今遽失其依仰。种种私恸。难以为喻。伏惟以平日契义之笃。而殄瘁之痛。遽在于同其退之日。亦何以为怀也。靷葬今已涓吉。而后事尚未定。尤可惨然。馀荒迷不尽下怀。惟冀为国自重。保啬晚节。以慰瞻望。
答金水原(楺)
寄惠八长律。俱极奇伟。读之气作。令人有悲歌出塞之意矣。
答金海伯(楺)
褫到。获伏承下覆札。谨审春阑。旬宣体内起居万安。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11L 页
伏慰不可状。鄙疏当初见处分之失。心怀慨然。矢口成章。未及周思广议。固多未尽处。至于俞君事。则见者多归之失言。自家亦知其然矣。缕缕勉戒。此出爱余之深。伏切感叹。而至于书末之教。益有以见素养之刚。不以血气而盛衰。三复叹仰。如侍生者。本无根本田地。今虽蒙此诱掖之勤。终恐无以堪其责耳。熟芐深济所须疲疾有赖矣。伏感伏感。
与金三渊
闻杖屦还临平丘。不审动静万安否。一者参拜为计已切矣。固欲目下驰谒。而但此职名在身。不可远出。末由遂意。奈何。昔陈无己不以一官之罢。废饯苏公。顾靖夏乃未能焉。古今人不相及。若是其相远哉。然其实亦不欲以乌帽俗物。拜见执事也。当有以俯谅也。芜语顷闻入览。未知可与勉进否。今行将游四郡。此是仙舟曾经行处。未可用一诗下赆。使行李增光否。僭猥悚甚。
与金三渊
郑生之来。手致诗什。兼传比来体内佳安状。喜慰之极。殆不容名喻。即日伏暑。起居更何似也。两律是得之偶然。不劳斤锤而成者。然俱极遒绝。弊庄得此。足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12H 页
令岩壑增色。而但此俗状遂成汨没。欲归未得。致使杖屦虚过。惊叹累日。不去于心也。两诗谨此攀和。盖为留诗之惠。不可无谢也。乞采览之后。随即裂去也。高驾当留城内几日。属苦小疖。未遑趋拜。当俟少差上谒。谨姑不宣。
答金三渊
来税花江。下吏传手札。惊慰之极。如获拜晤。第闻御者以再昨过此。而缘贱疾适苦。发程未免差迟。致此鸿燕。瞻怅迨不可言。靖驮疾驰驱。劳惫无好况。昨到金水亭。值伯温之自北还归。邂逅一宵。亦一奇事。今午冒雨寻釜渊。见岩瀑奇壮。想像龙潜之德。而奔走者知愧矣。别语蒙此满副。高韵健笔。足令行李增重。感荷千万。比闻静养之久。肌发胜昔。今观笔画之如此精劲。可信其然矣。况诗札屡见北游之意。若果杖及于白山青海之间。而俾此韎韦跗注者。得与周旋于仁智之观。则庶可寻本来面目。为幸大矣。但数千里鞍马之役。非暮境所可容易办得。深恐有意而未之遂耳。
答金三渊
到青海日。罗君致手书。伏审春冷山居。静养道体康
恕庵集卷之七 第 312L 页
胜。区区岂胜欣慰。靖今番壮游。诚副弧矢宿愿。而冬末。得痰眩气升之病。滨危幸苏。此际移京职。驮疾登程。劳惫难状。本拟归日。入山历拜。而病故如此纬繣。奈何奈何。想是昨年运气不合远游。而强与金刚七宝作缘。致得如此狼狈。闻之。想为之悯笑耳。罗君闻名而未之识。得遇于逆旅中。慰豁可知。有赠序数千言。而未能有一诗相答。其病困无况。此亦可见也。寄下两律。三复以还。不觉沈痾之袪体。为惠大矣。不容无和报之作。而虽在平时。尚患高韵之难继。况此病倦神思耶。当俟还洛稍健后奉和。幸姑宽逋债也。来诗有老牛难动之语。而或云今明。御者当启北辕。未知信否。虽道体充养。难以此病脆者槩论。而春寒尚峭。此时杖屦之出山。恐非计之审者。幸更熟筹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