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x 页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墓志[三]
墓志[三]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71H 页
领议政睡谷李公墓志
肃庙晚年。相李公畬。公以君德世道为己任。每入对。其言根据义理。动援经训。縡时忝史职。退而叹曰。真读书宰相也。自公去国。不复闻是言矣。又尝谒公骊江江上。环堵萧然。无一点富贵气。公殁后十年。其胤台镇来属幽堂之志。呜呼。使九原可作。吾谁与归。公字子三。后改治甫。睡谷其号也。高丽中郎将敦守为上祖。考讳绅夏。礼宾寺正。 赠领议政。妣宁越辛氏。教官后元女。国朝文章。称容斋,泽堂。泽堂容斋之玄孙。公泽堂之孙也。公季父畏斋及公。凡四世继掌文衡。德水之李。隆赫莫有京者。公以 崇祯乙酉正月二十三日生。幼聪颖绝伦。尝受麦秀歌于畏斋公。伏泣不忍读。十岁议政公戒其行遽。公方读小学。自抄要语数条体行之。未数日动止安详。议政公心喜之。词学日进。未冠。诗律已行于世。十八中生员。公不以文艺自多。惟深味经传。乙卯后废举子业。躬耕稼夜读书。不以家贫而阙甘旨。庚申老峰闵文忠公以文行荐于朝。授斋郎不就。是秋擢庭试。朝野喜得人。公
肃庙晚年。相李公畬。公以君德世道为己任。每入对。其言根据义理。动援经训。縡时忝史职。退而叹曰。真读书宰相也。自公去国。不复闻是言矣。又尝谒公骊江江上。环堵萧然。无一点富贵气。公殁后十年。其胤台镇来属幽堂之志。呜呼。使九原可作。吾谁与归。公字子三。后改治甫。睡谷其号也。高丽中郎将敦守为上祖。考讳绅夏。礼宾寺正。 赠领议政。妣宁越辛氏。教官后元女。国朝文章。称容斋,泽堂。泽堂容斋之玄孙。公泽堂之孙也。公季父畏斋及公。凡四世继掌文衡。德水之李。隆赫莫有京者。公以 崇祯乙酉正月二十三日生。幼聪颖绝伦。尝受麦秀歌于畏斋公。伏泣不忍读。十岁议政公戒其行遽。公方读小学。自抄要语数条体行之。未数日动止安详。议政公心喜之。词学日进。未冠。诗律已行于世。十八中生员。公不以文艺自多。惟深味经传。乙卯后废举子业。躬耕稼夜读书。不以家贫而阙甘旨。庚申老峰闵文忠公以文行荐于朝。授斋郎不就。是秋擢庭试。朝野喜得人。公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71L 页
忧不能寐。唱名第三日被史荐。因同剡者见枳。翼年由槐院始入艺苑。序迁至奉教。玉堂最重南床。虚其位几五十年。始得公。历正字博士。赐暇湖堂升修撰。上为 慈懿大妃将进宴。同诸僚求对。极言岁饥民穷不可行。遂寝。移司谏院正言。癸亥为宣谕御史于关东。招集父老。导扬 德意。往往有垂泣者。归则奏蠲积弊。民勒碑思之。为兵吏郎,校理,应教,献纳,司谏,司宪府执义,宗簿寺正,议政府舍人。始公为北评事。未及赴。以亲疾归乡。 上矜念为褫其职。不悦者斥公图免。公不自安。久屏于外。大臣言公文学可惜。寻擢承政院同副承旨。应 旨论事。请日御便殿。听诸臣面启。以存 祖宗常参遗意。抑浮议懋实绩。以尽建极之义。移吏曹参议。差槐院副提调。拜副提学。深陈大易中正之道。 上方讲是书。仍请招集朝臣儒士习易者。以资讲确。迁成均馆大司成。为养为利川府使。在官七月。治为一道最。以副学 召。间为礼兵参议,大司谏。为吏曹者数。还玉堂。论 上躬阙失曰。群下言涉后宫则疑其谤讪。论及近宗则疑其构害。常若有愤郁不平之气。藏蓄不去。窃想 圣心必以为我无此事。而妄相揣度。以招 君上之过。然此无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72H 页
可怒。无则曰尔言误矣。有则速改之。 殿下之有过无过。群下当仰之如日月矣。今 殿下之威怒日加。而群情之疑惑方甚。四方传闻。始以 殿下为真有偏系之累。自古未有上下阻隔而国不亡者。若有谗邪间之。岂不危哉。 上嘉其忧爱。是后 天怒少霁。忤 旨者稍牵复。己巳为大谏吏议。皆辞褫归骊上。无何士祸作。公方侍议政公疾。仍杜门自靖。翼年丁忧。衰麻不去身。三年如一日。甲戌特升刑曹参判。时坤圣复位。公当撰进 教命文。进诣江郊辞职。仍举议政公遗戒曰。臣父见臣受 恩踰涯。毫无报效。冥行不已。终必偾败。临殁戒臣勿复为进取。念知子莫如父。 上批不许。既应制。陈母病归。拜大司谏。国贼希载当诛。领相南九万判义禁。柳尚运瞻顾祸福。故缓其狱。儒生朴尚絅抗疏痛斥。坐编配。公驰章救之曰。尚絅虽狂疏。其言则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兼弘文馆提学。 别谕敦召。复申先戒益恳。 上勉以世禄之义。为礼户吏工参判,汉城右尹,大司成,副提学,都承旨兼经筵宾客。陪大夫人赴伯氏报恩县。时大饥。公疏请痛省 御供。以下需用。丙子春又乞发仓以纾民急。附论去朋党和朝廷凡累百言。公间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72L 页
赴 召而不肯久于朝。大臣以公老母在远白。 上换授伯氏邑果川。寻擢拜判尹曰。卿不喜矫激。忠悫可尚。移礼曹判书。 世子嫔将谒 永昭殿。公难之曰。古者天子诸侯。宗庙之事。后夫人实尸之。后世不得行矣。 嫔宫展谒。不于 宗庙而于 别庙。以古礼则不备。以今礼则非有受于 祖宗也。公笃信尤庵先生。以为华阳洞。朱子之武夷也。请特宣院额。尤庵所述心经释疑。尝遭焚毁。公白 上复刊行。正言甲公銋劾正大臣柳尚运,徐文重。出补塞邑。公疏论疑阻之患。且言文重敦府疏受谤最甚。文重遽自辨。上以不韪斥公。朝臣右文重者交诋之。公解职径归。连除判尹,大司宪。辄引妄言之咎。 上慰解之曰。察其本心。决非喜事。以知中枢还朝。拜京畿观察使。公每谓国家将以无食亡。累陈节省积储。以遵王制。圻民适饥困。公竭诚赈救。劳极而疾。拜吏曹判书。力辞褫。由艺文提学进拜两馆大提学。人以为迟。历参赞,都宪,礼书。遭内艰。年衰尚能以筋力为礼。服阕自礼书迁吏曹。大臣以公每举遗戒。引卞壸奏语请勉出。上然之曰予方为铨衡。喜得人矣。父戒与臣义。孰重孰轻。公胥 命哀吁。累牍不已。 批曰使卿亲在世。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73H 页
而君父开释若是则必无固守之理。卿他日归告。亦有辞矣。辛巳正月始应 命。公自伤不能守初志。对家人出涕。公尝于讲筵。言人立志不坚则万事不可做。况人主一心。攻之者众。寡欲尤为切要工夫。又曰一事一念。不合天理。便是私欲。武王圣也。犹以不矜细行戒之。盖小不戒则积而至大也。又曰对越上天之道。不在于言。在乎心。大抵所论皆本诸心。而于别义利慎喜怒崇节俭之道。尤致意焉。擢判义禁。公以埤遗甚殷。累疏辞。解铨职才六日还授曰。予欲委任责成。复典文衡。九月宫中狱起。公与李相国世白同按治。希载始伏诛。 上欲贷杭死。公争之曰臣决不可与此贼俱生矣。杭遂死。壬午受暇归。复力辞本职许之。拜左参赞。是年春。 上视学取士。公实主试。媢嫉者谓考官亲属多。嗾乡人崔世镒投匦。指为用情。上命拿究。世镒自伏。遂与嗾者而窜之。盖任公埅以宿儒获中。于公为姻亲。李公喜茂以同考人。上疏言秉心之公。天日在上。 上亦曰为国赤心。予所知也。公则未尝一言自明。伈伈引咎而已。仍辞褫文衡。癸未八月。擢拜左议政。敦勉隆重。遂拜 命。王子将行吉礼。请从𥳑约。且曰 中 宣两朝螽斯盛。而出閤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73L 页
之前。外间不知有王子矣。累陈营第折受之弊。修撰赵泰一喜党比起闹。白 上黜外邑。甲申 上临筵叹曰。 大明以是年亡矣。公以朱子含冤忍痛迫不得已之义仰对。请勿恃皮币以自安。奋 圣志恢国政。以待天下事变。 上以 神宗皇帝有再造之恩。议建庙。公谓礼节多难处。建言天之于天子。天子之于诸侯。其尊等。以天子祭天之礼祭天子。则稍有可仿。祭天设坛埽地而行。以至敬无文也。禘为王者大祭。而常时不立庙。祭时设神牌。祭毕燎之。 大明会典所载可考也。诸臣咸以公言为是。遂设坛禁中。春一祭。岁为常。朴世堂异端行怪。其门徒通丧废筵馈。公以为不从朱子而从世堂甚悖理。奏定制防禁。 上在位三十年。乡儒疏请上 尊号。宫官姜履相白东宫 祖宗有行之者。 东宫即陈疏。僚相欲庭请之。公独持重。遍考故实。则 中 宣朝只有称庆一节。诘履相。不能对。遂请用陈贺旧例。 上许之。 东宫犹申前请。公从容言宜仰体 大朝撝谦之德。时廷议靡然。赖公一言以定。先是有海寇警。庙议欲筑北城。公独言都城 庙社所在。宜与民共守。乃定增缮之议。分授五军门。渐磨岁月。责其成效。入则以立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74H 页
圣志省浮费壮根本。为 上惓惓焉。及事役迟久。 上意稍倦。群小欲乘此挤公。持平朴汇登斥以任私智徼事功。人谓公当一一辨暴。公笑曰吾为大臣赞大计。有罪无罪。惟我在。 上慰释备至。待 命十数日遂归。合启发。继有壬午科拔榜之启。 上怒并黜汇登等于边邑。公连章恳扣。 上知其意不可回许之。判中枢府。公既去。都城之役仍撤。未几北汉成而国力竭矣。识者恨之。 上频有疾。公屡献清心制烦之术。及闻有 传禅命。进诣利川。驰疏以谏。寻反汗。丙戌有林溥者请召尹拯。仍告辛巳狱谋害 东宫之说出于罪人口。而鞫厅匿不闻。 命鞫问溥。溥引问事郎姜履相,吕必重知状。必重等含糊纳供。委官崔锡鼎遽曰是不过鞫厅悤扰不察耳。外若缓辞而实證成之。又白令按狱诸臣勿待 命。公对启略陈崩迫之情。不敢退。大司谏尹趾仁又操切之。及必重等受讯。乃云瞥然似闻谋害字。锡鼎直归之承款。始师尚以台谏言不问溥所告诸人。而独问溥不可。至是判义禁赵相愚,正言韩配周。以当录不录。请诸臣罪。遂罢职。相愚公平生故人。以微憾为下石计。人或为言则公笑而字相愚曰子直岂杀我者。未久特叙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74L 页
还判中枢。李潜又投疏。凶言浮于溥。 上震怒亲鞫。公颠倒诣城外俟 命。命史官趣入曰予当面谕。至三四。不得已入对。 上慰谕曰。此不独卿等不幸。实国之深忧。仍悉言师尚辈情状曰。予几堕术中矣。盖群小乐祸之志。非一朝一夕。密张机栝。将以尽赤士类。卒不得售。潜,溥既杖毙。公复还。 上累下别谕。己丑冬。闻 上候违豫。一入觐而归。庚寅三月。特拜领议政。时进宴。公进爵。宴讫祝曰愿 圣体康宁。而益谨将摄。常若在沉绵之中。邦庆无前。而愈存抑畏。常恐失上天之心。诗曰嘉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上曰卿言诚切实。闰七月。玉堂三臣及大司宪郑公浩。以尹拯事一时窜逐。公深以 君德为忧。陈戒曰七情之中。惟怒难制。今日 处分。激而又激。无复裁量。噫。朱夫子曰人君察于此理。而不以一毫私意凿于其间。则其心廓然大公。泰然行其所无事。而坐收众职之成功。君心既正则其效自如此。夫岂尝动声色费神气。切切焉以自劳哉。 圣批极严。仓皇出城。是夕暴雨。川渠涨城门塞。人皆异之。再疏即褫。一棹浩然。未几 上深悔之曰予未照察卿心事。过加疑怒矣。冬北咨至。中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75H 页
外汹汹。询筑城便否。公对曰海寇志在抢掠。非有深入之计。使我国稍有戎备则一边吏足矣。以此至议乘舆避兵之所。不可使闻于外国。臣之所忧。不在城池之不足。而在乎民志之不固也。后寇果不至。辛卯六月。 上手札勉谕。公累辞。一入对。 上强留之。公对曰臣在朝无所补。惟一退可以少补士夫风节。退而连章。卒径归。癸巳又 别谕。史官来守。时方上 徽号。以玉册制述申 召命。公入朝。 上喜甚。有疾医问。间令掖隶致膳。知公每有归意。特遣知申事敦谕。 东宫又手书。以为余昔日受学。与他大臣有异。以 上意劝留。公感激迟徊。乞致仕不许。九月申请不止。 上引戴珊事为谕。命至前。执手恳勉。又以寓舍荒寒。别致柴炭。已而 上违豫。公不敢告归。始尹拯之倍师也。 上不以儒臣遇之。己巳以后。拯复鶱腾。因坐致卿相。有语及拯者。 上辄右拯。以父师轻重为定论。拯死后遂庵权公尚夏所著跋文。有斥拯语。其徒讦诉于 上。丙申春。朝臣章甫继论拯本事。窜斥相望。公叹曰耆德凋丧。义理晦塞。吾不言。谁复言者。遂溯源而极论之曰。师者非人所皆有。而又不无轻重浅深之殊。故古圣论五伦。师生不列。然既定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75L 页
为师生。又以道义相传。则其义。与生我等也。就其中言之。父师轻重之分。臣亦不以为不然。然父子固重。师生亦岂可轻视耶。不幸父师之间有不得两全者。则固当先父而后师。其所以处之。亦宜有道。藉曰师实有过。不可操戈而反攻之则明矣。况其过未必在于师者耶。义理至公。亦何得以父子之亲而自私也。师生之绝。古未曾有。虽或相绝。是宜沬血饮泣。明白自处。既绝之后。更不敢以恶言相加。终身不失恻怛之意。则君子犹或恕之。今乃不然。一有愠憾。便成嫌隙。阳若尊敬。阴实相害。卒至视先正如仇敌。分立门户。血战求胜。及至镌党得志。而荣辱祸福。判于目前。如是而拯尚得以安于心乎。古人于曲艺之师。犹曰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况于儒者乎。是虽曰由于为亲。果必如是而后为孝乎。前后 圣教。不免执着一边。欲以是定为国是。臣恐国论愈难定。而师生之伦将自此而绝矣。愿平心易气而察之。 答曰卿忧国之忱。至老深笃。从容开陈。义理明白。予甚感叹。始公力疾草劄。子弟亲友惧祸咸止之。不听。 批下。士林耸忭。拯徒崔锡文等投疏诋公。仍出辛酉拟书。拯之肝肺。至是毕露矣。公又上劄痛辨。其言益严正。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76H 页
凤辉,郑栻等既论罢遂庵。又侵诟公。公出寓郊村。七月 上命书入尹宣举墓文。又取览拯拟书。以公再劄有操切二字。 下教曰某言果是矣。仍 命诸臣论拯获罪者并宥还。自此士论大定。人谓公一言回天。 上别谕。又降手札曰。思想之极。必添予病。公感泣入城。已而 上候少胜。公决意归。知旧亦不及来别。史官追宣 批谕。不能挽。因辞疏附慎疾之戒曰。治国治病。盖无二道。及闻 东宫听政。又献戒 两宫。忠爱蔼然。累告老不许。戊戌正月己巳。考终于骊上。公感风疾匝岁。犹不废看书。临终翛然若安寝。 上震悼。庀丧如礼。越三月葬于砥平竹杖里坐甲之原。夫人丰川任氏。寺正座之女。参判义伯之孙。媲君子无违德。后公一年。年七十七卒而祔。男台镇奉事。四女婿府使朴弼文,县监洪禹谐,县监元命稷,士人金弘泽。台镇男沉。一幼。朴婿子师厚。洪婿子启百生员。元婿子景淳,景厚。金婿子相凤。沉五男皆幼。公清粹温厚。天姿近道。自少以小学自律。尝曰人能善读此一书。虽由此尧舜不难也。又曰吾于心学。略见得真的路脉。而因循懒废。卒无所得。为可愧耳。公虽不欲以学问自名。其深造自得可知已。在亲侧。色容愉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76L 页
婉。一以养志为主。年高位隆。而左右服劳如幼少时。议政公家居。坐有定处。虽不在。未或当其所。世母疾。公暇必数候。躬执药物。奉伯氏如温公之于伯康。得馈遗。必先供邱嫂。季杨口公早世。抚恤孤寡。须臾不忍舍。教其稚子。或挞之而泣。孀妹丧所后子。为之亲占葬地。以至远近宗党。曲有恩意。居取容膝。食不重味。弊冠木缨。遇之不知为相公。夫人亦布裙。相对逌然。位极公辅。而家不长尺寸。惟力穑以自给。不足则仰官粜。至秋偿还。辄先于编户。然甔石之馀。亦及穷族。伯季作宰。家人欲告急不许。与人交。久而能敬。又能忠告善导。或睽乖而无所悔。客至无疏贱。一待以和颜。子弟有过。必诲之谆谆。虽仆隶之微。未尝盛气诟詈。事君也。诚爱恻怛。出于天性。尝曰吾虽老。国有事变。当渴赴死于路而不恨也。素不喜党论。前后论治道。惟以格君心建皇极为第一义。闻一政令失则终夕忧咤。见一善类进则喜形于色。事关宫禁。正言不讳。 上亦知其忠赤。礼遇不替。然朝象益泮涣。终亦末如何矣。公叹曰吾非不知此。惟正谊明道而已。是以跋前疐后。不能大有猷为。然清裁雅望。卓然为士流宗主。阐明伦义。痛辟邪淫。其有功于斯文世教。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77H 页
岂浅浅哉。公素志谦冲。率以三让一揖为节。进而立乎朝则若鸾鹤不群。窅然有江海之思。虽眷系 恩遇。时往时来。而毕竟成就得一退。殆所谓六丁力挽而不回者矣。公于物无所好。以归去来辞作图。朝夕对之。其意远矣。泽堂公潜心性理而务自晦。公一为之准。以遗训中通明经术。敦行孝悌。为八字符。至其忧国如饥渴则又克类畏斋公。盖公平生事业。得之家学者多。而于一敬字尤用力。故虽由科目进。而中外翕然称儒相云。公为文章典雅。本之经传。又喜读韩文。长于疏劄。婉曲恳恻。明切事理。诗亦閒淡。惟遇兴陶写而已。公尝叹曰坟典之味。真知其无限。而不能静坐玩索。又语縡曰吾尝欲熟读朱子书。而今老矣。若公真老而好学者矣。今之人得一第。便不读书。目下徒见荣利。鲜知有名节。其视公何如也。诗曰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其斯之谓欤。铭曰。
坐庙堂而其容则山泽。处江湖而乃心则君民。吁嗟乎。吾不可复见斯人。敬惟德基。孝乃行源。后之尚论者。畴不曰泽翁有孙。 肃考有臣。
郡守李公墓志
公讳𧀯字子芳。左议政畏斋讳端夏之子。吏曹判书
坐庙堂而其容则山泽。处江湖而乃心则君民。吁嗟乎。吾不可复见斯人。敬惟德基。孝乃行源。后之尚论者。畴不曰泽翁有孙。 肃考有臣。
郡守李公墓志
公讳𧀯字子芳。左议政畏斋讳端夏之子。吏曹判书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77L 页
大提学泽堂讳植之孙。两世用经术文章进。德水之李益大。议政公娶清州韩氏。其考参判必远。公 崇祯乙酉生。己酉司马。尝结同志。月讲学。尤庵先生作相观会序以勉之。议政公在朝。每有退志。尝坐无妄下狱。示诸子曰。吾且归矣。尔曹能躬耕以养乎。公执书泣曰为子不能尽职。以伤吾亲志。吾罪也。是后世运平陂。议政公退多进少。公辄携书适野。身课耕耘。菽水无所阙。妻子或饥寒。不令亲知。议政公曰是善养我。辛酉除 英陵参奉。移义禁府都事。因微嫌不就。乙丑为金井察访。适大侵。公捐俸赈饥。患不给。时议政公管赈厅。公请得空名帖。广募粟。驿人以活。秋后还籴。仍设社仓于属驿。道臣上闻。有守令除授之命。有与议政公同任者。抉帖文事。欲陷公罪。以及议政公。以逞其私憾。计不行。台官又增衍其说以为言。议政公上章陈状。乞收公所蒙赏典。 温谕不许。公自伤累及家庭。投状归去。后御史又追褒之。未几升拜石城县监。即引褫。公有至行。议政公疾。斮指进血。送终务用其诚。不以微文而忽之。公私赙遗。尽归之馈奠。不家。于丧一遵泽堂公祭式。豫虑具物。器用亦别于燕私。手写遗集。只字殆不遗。修里中社仓。育外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78H 页
氏穷族。皆遗意也。甲戌为刑曹佐郎。寻监堤川县。翌年岁饥。公抄贫民九等。月三给乾粮。尤甚者粥之。又教以松叶救死方。与民约。盗起某处。转相传告。截路救援。每一警。四境响应。时道殣相枕。堤民独不死。盗又不起。丁内忧。不用邑中例赙。民为致于家。终却之。立碑以思。庚辰由翊卫司翊卫出守金堤。患风痹。解归骊江。寻就医汉师。卒于辛巳八月十七日。室南阳洪氏。进士九成女。祖曰判书处亮。柔惠得妇道。年四十五庚午殁。男义镇义禁府都事。次静镇翊卫司侍直。次龟镇毁疾早死。次厚镇。三女归正字金圣重,县监金慎行,士人金镇符。敬镇,德镇及宋巨源,郑悔。侧室子若婿也。公少负气槩。急难好义。不惜己私。作事缜密。常主于爱物。其试于邮县者。可见其大略。程子所谓一命之士。于人必有所济。岂不信然。惜乎。其不能大展厥试。以卒前人志业也。公有弟曰𤲸。早嘉遁不仕。公尝曰吾死后为文字明吾心者季也。后果然。余以侍直君之请。掇其状纳诸幽。系之以铭曰。
干蛊承考厉无咎。材钜位细命不偶。人不间言余窃取。
参奉朴公墓志
干蛊承考厉无咎。材钜位细命不偶。人不间言余窃取。
参奉朴公墓志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78L 页
吾仲父归乐公,季父观察公。当己巳祸后。以布衣挈家归高阳之花田。时朴公汝兴出居江榭。相去不十里。暇日招邀。每击鲜置酒以为娱。二父又喜游中兴山水。一岁数三至。公辄与之俱。余以童子随焉。如是者四五年。公子叙揆。又余友。与同笔研。公卒后一年。公之子又殁。后十馀年。余过幸湖。公榭已邱墟。吾二父亭子在于公榭之左右。而亦既无主。或易主。顾余独留人世。须发已皤如矣。盛衰存没之不可常如此。悲夫。公字起夫。咸阳之朴。为世名族。逍遥堂讳世茂,潜冶讳知诫。以儒学有名。潜冶之子讳由东。坡州牧使。是公祖考。考讳彭祖。早卒。妣完山李氏。司艺晚吉女。公十九失怙恃。能自力成家。弟妹之未婚嫁者。皆不失其时。少治举业。中岁散漫江湖。气豪不羁。不苟合于世。言人过恶。略无惮。是以嫉之者众。尝为凶党所齮龁。谪于南陬。晚以荫补 庆基殿参奉。又被弹免。庚寅十月二十八日卒。年五十八。葬于杨州神穴里先山向巳之原。配韩山李氏。牧隐之后。考曰宣教郎尚稷。温恭聪敏。甚有妇德。生于己丑。殁于辛丑。与公祔。公一子叙揆。二女李益亮,李阳元。叙揆三男。凤阳进士,景阳,挺阳。女适赵汉寔,辛命三,李观迪,李庆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79H 页
章。皆士人。凤阳尝托余以志文。未及就。凤阳又死矣。韩愈氏所谓哭其祖子孙三世者。方知其为悲切语也。略叙其少日从游之乐。人事俛仰之变。以授景阳兄弟。使纳诸幽云。
监司李公墓志
公讳万稷字子长。平安道观察使泰渊之子也。近世人才。莫盛于 宁陵之际。而其论著绩方面则必先数观察公。公少落拓不遇。 肃宗己卯成进士。越二年始筮仕。时公年且五十。士大夫咸目之曰是荫监司也。盖公沉毅迟重。有公辅器量。且以观察公为父也。公初为 厚陵参奉。以微事免。复除典设司别检。叙嘉礼都监劳升活人署别提。司宪府监察,工曹佐郎。外则临陂县令。永川郡守。清州牧使。间由宣惠郎出为善山府使。以善其职还仍。又为罗,原二州。治理常为诸郡最。藩阃直指诸使者相继褒闻。有 宠锡。其升通政者。以在罗时赈功也。大臣尝以干具举公。己亥擢广州府尹。任满许留一年。壬寅逆党柄国。即弃归。今 上元年。召拜江原道观察使。还为掌隶院判决事,刑曹参议。公之为政。宽而不弛。威而不伤。详而不苛。又不求近功。不喜小惠。所至皆大治。每日洞
监司李公墓志
公讳万稷字子长。平安道观察使泰渊之子也。近世人才。莫盛于 宁陵之际。而其论著绩方面则必先数观察公。公少落拓不遇。 肃宗己卯成进士。越二年始筮仕。时公年且五十。士大夫咸目之曰是荫监司也。盖公沉毅迟重。有公辅器量。且以观察公为父也。公初为 厚陵参奉。以微事免。复除典设司别检。叙嘉礼都监劳升活人署别提。司宪府监察,工曹佐郎。外则临陂县令。永川郡守。清州牧使。间由宣惠郎出为善山府使。以善其职还仍。又为罗,原二州。治理常为诸郡最。藩阃直指诸使者相继褒闻。有 宠锡。其升通政者。以在罗时赈功也。大臣尝以干具举公。己亥擢广州府尹。任满许留一年。壬寅逆党柄国。即弃归。今 上元年。召拜江原道观察使。还为掌隶院判决事,刑曹参议。公之为政。宽而不弛。威而不伤。详而不苛。又不求近功。不喜小惠。所至皆大治。每日洞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79L 页
开重门。簿牒四集。挥霍立尽。斤斤守法。尤慎于狱讼。以至公二字。焚香自誓。又辄决遣无滞。罪无大小。首实者或贳之。欺诈者痛绳之。奸猾慑伏。民亦自以为不冤。不劳料办而财用自足。不事蠲免而民力自纾。作事必通下情集众虑。大而城池甲兵。小而仓廒馆传。一皆修举。公则晏然若无所事者。湖南麦大熟。公曰丰年之后。必有大凶。预贸累千石以待之。至秋果然。公复尽捐官用。竭心赒恤。以至绝屿穷浦。亦皆船粟而往哺之。一境无饥。咸戴如父母。及居藩府。不以宦成而小怠。益持大体。袪弊兴利。若嗜欲然。虽往往格于庙议。而利泽之及人者亦深矣。公长于吏事。至老愈练熟。百事井井。绰有功绪。大率一本于观察公成规云。黄判书龟河尝使从南还。为余盛道公政绩。余叹曰譬之用兵。岂所谓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欤。呜呼。其亦异于今之所谓能者矣。丁未时事一变。公又大归。以是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卒于公州村舍。去其生甲午七十四。葬州之茁洞。公韩山人。牧隐先生穑之后。 赠执义洎, 赠承旨涛,义禁府都事德泗。观察公以上三世也。观察公夫人文化柳氏。其考观察使景缉。公凡三娶。东莱郑氏参议载岱之女。领议政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80H 页
太和之孙。贞静谦慎。甚得妇道。年三十而卒。与公同兆而异坟。潘南朴氏光山金氏。别有志。男秀辅郑出牧使。参奉秀得,府使洪晋猷,士人慎必遇妻金出。侧出二女柳福基,朴新源。长房二男二女。思重参奉,思弘为次房后。女归士人金亨泽。一未字。思重男奎英。公为人勤俭质实。内行甚备。常以早孤为至痛。事兄如严父。事邱嫂如母。笃于奉先。恭于接人。厚于亲党。斯其为政事之本也欤。汉时多以循吏入为卿相者。若公者不可谓不用。而用亦不能尽其才。惜哉。然人家子弟世其职者固不易矣。而守其法为尤难。况兼有之乎。此柳仲郢家法所以见取于朱子小学书者也。以此观之。观察公诚有子。而公可谓能子矣。铭曰。
吾犹及古之循良兮。此其藏。嗟后之人兮无或伤。
牧使宋公墓志
公讳炳翼字稚举。同春文正先生之孙也。宋氏出恩津。而世居怀德之白达村。村以宋名。考讳光栻。正郎赠左承旨。妣白川赵氏。乐静文孝公锡胤之女。凡四丈夫子。公最季。 崇祯乙未生。生而容貌娟秀。及长沉静寡言笑。侪友重之。甲戌除缮工监监役。叙劳调司䆃寺主簿。出监牙山县。寻以方伯亲嫌褫。未几宰
吾犹及古之循良兮。此其藏。嗟后之人兮无或伤。
牧使宋公墓志
公讳炳翼字稚举。同春文正先生之孙也。宋氏出恩津。而世居怀德之白达村。村以宋名。考讳光栻。正郎赠左承旨。妣白川赵氏。乐静文孝公锡胤之女。凡四丈夫子。公最季。 崇祯乙未生。生而容貌娟秀。及长沉静寡言笑。侪友重之。甲戌除缮工监监役。叙劳调司䆃寺主簿。出监牙山县。寻以方伯亲嫌褫。未几宰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80L 页
南平。居五载弃归。间为司仆寺主簿,军资监判官。皆不赴。由掌隶院司议守韩山郡。升潭阳府使。旋仍。又迁善山。再除宣惠郎。或辞或赴。又为佥正于司仆。转江华府经历。月馀移授清风。上官雅重公。亟驰启留之。俄升尚州牧使。公为治。不役私智。不干小誉。惟勤谨不倦。事举而利博。人不知其能。南平学政尤卓殊。建兴学堂。捐俸买田。以资其居业者。月朔有课。又坊置训长。人给廪米。文教蔚然。公殁后乡人祠于其堂。为尚州。尝夜烛理狱案。子弟悯其劳谏之。公戚然曰人之死生。决于片言。吾敢不尽心。属岁歉。邻邑多设赈而公独否。人问之则曰静而勿扰。不夺其所有而已。一日忽太息曰吾老且病。尚可仕耶。以文告于祧庙。即日归。公间黾勉禄仕。而不喜进取。凡官内外。意有不惬。便引去。不曾少有顾恋。尝于所居室。揭渊明乐天知命之语。其志可见也。戊戌五月二十二日以疾卒。葬于公州台山凤舞台之原。元配赵夫人祔。公内行甚笃。十岁而孤。能自力致哀。母夫人疾㞃。割指以进。既免丧。不复应举。后为官。泣曰禄虽厚。何及矣。见兄子奉母之县。亦为之泣。初为牙山。仲氏乐正公无恙。得一味。不走送。不先入口。日用百须。供给无阙。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81H 页
其疾也。夜不解带。药必先尝。在江华,尚州。迎嫠姊以往。虽公务剧。日侍食。遇其生朝。为之张宴。自起寿以歌。公之为邑。怀乡人待以举火者甚众。及褫归。视其家则屡空也。燕居端重。子弟未尝见其惰慢之容。与人语。气味温醇。容止可度。于乡党。尤和而不肆。乡党亦敬信之。咸无异辞。与宗子异宫。而宗子每祭。必就公敬问其所当具者。乃敢具。兄子治内第。稍踰旧制。公心不喜。为谒庙至。不一举目视。盖公遵奉先训。不敢失坠。凡一言一事。洞洞属属然。惟恐其或忝。故诏子弟必以学。至死不已。公秉心谦退。世亦不以家学望公。然德修于己而行孚于乡者如此。噫。子夏所谓学者。亦如是而已矣。赵夫人籍林川。考曰郡守景望。慈惠勤俭。妇德甚备。年三十八辛未卒。举三男三女。尧臣县监,尧佐郡守,尧辅县监。尧佐出后叔父。婿县监权定性,府使洪重耇,参奉洪济猷。继配完山李氏凤纪女。子尧弼,尧协及为金亨谦,进士李思勖妻者其出也。尧臣男思钦生员壮元。女适柳海宗,申㫜。尧佐男明钦,文钦进士。女适参奉尹得敬,闵克烈。尧辅男晋钦,复钦,鼎钦。女适李国辅。尧协三男一女皆幼。思钦男曰在渊。文正先生于吾先妣为外翁。小子自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81L 页
幼获侍公。赐诲谆谆。大要贵德行而贱功利。每念公见识甚高。今不可复闻斯言矣。尧辅以二兄遗志。泣请幽堂之志。义不忍辞。铭曰。
维孝与友。维德之源。我徵厥有。维色温温。而公为州。亦云邅迍。退听于乡。天爵其尊。夙兴夜寐。无忝前人。惟此一心。之死靡谖。我书其幽。文正之孙。
达城府院君徐公墓志
公讳宗悌字孝叔。徐氏出达城。世有闻人。高祖忠肃公讳渻。 穆陵名臣。曾祖讳景需。典签 赠吏曹判书。祖讳亨履。佥正 赠左赞成。考讳文道。司评 赠领议政。妣安东金氏参奉鼎之之女。公聪敏绝人。淹贯经史。为文赡蔚可观。丁卯司马两试。人谓朝暮取一第而卒不耦。甲申筮仕。历 思陵参奉, 明陵奉事, 崇陵尚衣院直长。迁掌苑署别提,义禁府都事,工曹佐郎。于外为临陂县令。信川郡守。所至有治绩。赒饥劝农。尤以养老为先。绣衣屡褒闻。公肮脏寡合。于世抹摋。老而志气不衰。往往与人饮。谈笑淋漓。胸怀坦然。自以托姻 天家。一心畏慎。杜门深居。罕言时政得失。己亥寝疾。我 中宫殿下时在潜邸。欲往省而公坚不许。及以 肃考命临视则犹不色喜也。
维孝与友。维德之源。我徵厥有。维色温温。而公为州。亦云邅迍。退听于乡。天爵其尊。夙兴夜寐。无忝前人。惟此一心。之死靡谖。我书其幽。文正之孙。
达城府院君徐公墓志
公讳宗悌字孝叔。徐氏出达城。世有闻人。高祖忠肃公讳渻。 穆陵名臣。曾祖讳景需。典签 赠吏曹判书。祖讳亨履。佥正 赠左赞成。考讳文道。司评 赠领议政。妣安东金氏参奉鼎之之女。公聪敏绝人。淹贯经史。为文赡蔚可观。丁卯司马两试。人谓朝暮取一第而卒不耦。甲申筮仕。历 思陵参奉, 明陵奉事, 崇陵尚衣院直长。迁掌苑署别提,义禁府都事,工曹佐郎。于外为临陂县令。信川郡守。所至有治绩。赒饥劝农。尤以养老为先。绣衣屡褒闻。公肮脏寡合。于世抹摋。老而志气不衰。往往与人饮。谈笑淋漓。胸怀坦然。自以托姻 天家。一心畏慎。杜门深居。罕言时政得失。己亥寝疾。我 中宫殿下时在潜邸。欲往省而公坚不许。及以 肃考命临视则犹不色喜也。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82H 页
以八月三日卒。寿六十四。例 赠左赞成。辛丑 上正位储宫。赠右议政。及 上登极。封达城府院君。进爵领议政。公事亲竭力致养。家素清贫。而甘旨未尝乏绝。亲有疾。忽然心动。自乡疾归。如黔娄故事。及丧哀毁几不全。每月必拜墓。而芟草种树。不惮身为之。其内行之笃如此。太常奏谥曰孝僖公。始葬杨根。中迁于利川。庚申五月十七日。又改卜于长湍龙头里。岑城府夫人李氏祔。夫人别有志。男命伯,命休。四女中宫殿下序居三。长次适承旨李重庚,士人申正集。季府使林蘧。命伯男德修,仁修,信修。德修死于壬寅诬狱。戊午始伸雪。仁修县监。命休男鲁修。李婿子明吾,章吾。进士泓及应夏。申,林出。德修之男有祜实尸公祀。铭曰。
达城之徐。号为显姓。公绍旧闻。有文有行。洞然浑朴。乃见天性。列宿百里。低回何病。有赫涂莘。载诞 女圣。公惟兢畏。引恬自靖。积德有报。身后之庆。 王谓吾舅。上公是命。倚伏无常。终则天定。子孙昌炽。 国休与并。我铭其幽。昭示无竟。
伯舅参赞趾斋闵公墓志
公讳镇厚字静能号趾斋。我外王考骊阳府院君文
达城之徐。号为显姓。公绍旧闻。有文有行。洞然浑朴。乃见天性。列宿百里。低回何病。有赫涂莘。载诞 女圣。公惟兢畏。引恬自靖。积德有报。身后之庆。 王谓吾舅。上公是命。倚伏无常。终则天定。子孙昌炽。 国休与并。我铭其幽。昭示无竟。
伯舅参赞趾斋闵公墓志
公讳镇厚字静能号趾斋。我外王考骊阳府院君文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82L 页
贞公讳维重之长子。闵氏出骊兴。自高丽尚衣奉御称道。圭组燀赫。曾祖讳机府尹。祖讳光勋观察使。世以质行闻。至文贞公。名德益大显。妣恩城府夫人宋氏。同春先生讳浚吉之女。 崇祯己亥正月壬寅生公。聪颖夙成。十一岁上书尤斋先生留其行。勉以春秋义。弱冠丁宋夫人忧。柴毁几不全。文贞公常称为孝子。左右服劳。馀力攻艺业。辛酉生员壮元。丙寅别试隶槐院。己巳 仁显王后逊于私第。公方居文贞公忧下吏。祸且不测。既而释。甲戌更化。始由侍讲院说书历礼,兵曹郎。迁谏省入玉堂。劄奏剀切。兼司书西学教授。出为北评事。以副应教 召。白蠲北路弊数十事。移中丞。又为御史畿内。丙子由辅德升通政。历户礼刑参议,承旨,忠清监司,兵曹参知,掌隶院判决事。累拜大司谏。大臣有低昂科法者。公斥之曰宰相可谓有权。当路者嫉之。以他事构罢。庚辰擢江华留守,兵曹户曹参判。辛巳特授汉城判尹。自后判刑,礼,兵,工四曹。又为议政府参赞知中枢。间兼经筵,春秋,成均,宾客,总管等职。乙酉正宪。丙戌以知义禁。谳狱触 上怒罢。其冬升判义禁。又忤 旨革官。戊子判敦宁。以上价使燕。辛卯因移咨事谴罢。识者以比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83H 页
莱公之敕利用云。戊戌崇禄。屡以内局提调侍药。 上尝曰惟闵某能忧予疾。拜弘文提学。力辞罢。每罢官即归墓下。盖公周流卿列二十年。为京兆司寇最久。而斩斩守法。听断如神。为司马时。注措公而纪律严。在仪曹则放淫乐正颓俗。凡有傧接赒赈釐正缮筑之役。一埤于公。庙堂筹画。非取裁公不敢行。五为守御使。兼管该司以十数。而所至尽职。绰有成效。为政精密节省。不苟一时誉。公积瘁成疾。己亥冬。大臣悯其劳。白 上解筹司。俄荐授开城留守。公犹不自逸。治事日孳孳。未几谏臣请 召还庙堂。时 上候日臻。公闻设侍药厅。力疾趣驾。至则仅一二问起居而疾益甚。卒于庚子五月十三日。寿六十二。 春宫震悼。命优给丧葬需。 上亦赐棺板。远近闻者赍咨相吊曰。国其如何。公明达刚果。慈谅正直。饬躬以礼。奉先以诚。世袭清白。而笃姻睦恤穷困。又一遵文贞公遗轨。气貌肃温。精彩遒发。与人语。洞快恳到。壹志凝神。事至沛然。其于患难富贵。不一动其心。赤心体国。任怨奉公。以肺腑之亲。有骨鲠之节。尝岁旱 上祷于 庙。词臣仿六责而其一为王子第。 上始点下。旋用其文。而役不辍。公进谏曰 殿下心不欲而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83L 页
强之。是自欺也。责躬而不知改。是欺天欺 祖宗也。其犯颜不讳如此。与大僚议。又棘棘不阿。事有关国家大体。必争之强。是以动见忤于上下。而公之一日去国。若朝无人。然斥不久辄复用。公自以义同休戚。未忍便诀而进。亦未尝不思退。晚年时势益艰危。端居累欷。须鬓尽白。或劝以休养则曰。非一死何以报君。临绝犹眷眷职事。语不及私。若公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矣。立朝大节如是。其细可略也。公初聘副提学延安李公端相之女。有一女适佐郎赵奎彬。继娶延安李氏县监德老女。二男翼洙洗马。遇洙生员。女士人金光泽。孙曾若干人。以八月十四日。穿元配李夫人墓。合葬于骊州治南金桥里午向之原。去文贞公墓十馀里。临葬仲舅判书公命縡以幽堂之志。遂掩涕而识其槩。若其发挥志业。将以俟立言君子云。
正郎郑公墓志
尤庵门下。盖多一时才彦。而若处士郑公普衍其尤者。处士志操卓荦。每以天地崩坼。冠屦倒置。士不可立于世。绝意于功名之会。放迹于山水之间。先生重义气。期与忒甚。不幸短命而死。年仅二十四。先生为
正郎郑公墓志
尤庵门下。盖多一时才彦。而若处士郑公普衍其尤者。处士志操卓荦。每以天地崩坼。冠屦倒置。士不可立于世。绝意于功名之会。放迹于山水之间。先生重义气。期与忒甚。不幸短命而死。年仅二十四。先生为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84H 页
文而哭之曰。天丧予。公其子也。讳荐字某。以 崇祯己亥生。处士公临殁。以其未离襁褓。书托于师门。当是时也。郑氏之不绝。懔如一发。而母闵孺人有达识。号为女中君子。殚心鞠养。相依为命。尤翁亦于赴朝时。源源来见。或冀其无事成长。以见处士公有后也。盖公世德有素。松江文清公讳澈。以文章节义。为士林之领袖。生讳宗溟。文科府使 赠判书。生进善讳瀁。丙子乱。与淑人李氏入江都。遇贼不屈。皆自刎而幸不绝喉。相继复苏。尤庵作传记之。后并蒙旌闾。于处士公为考妣也。公幼而岐嶷。稍长孝友出天。事王考及孺人。温凊甘旨之节。俨若成人。见者咸叹。甫十岁进善公弃世。茕然益无依。内舅老峰公三昆季相与率养。而孺人仍命学于老峰。老峰提撕抚爱。无异己出。甲子公中司马。 仁显王后方御坤极。旧例戚属登科。必私伸起居。放榜日。 后为备赐予物以待之。而公以孺人素不喜通信于阙中。既唱名。自外径归。公奉孺人教。决意废举。杜门息交。长侍于孺人侧。有时从先生于华阳之间。先生若遇高山岩岩之处则辄流涕而言曰。尔父气象政如此。处士公殁时。且以公托之尹拯。及拯狼狈之后。公独未忍遽绝。禀于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84L 页
先生则先生曰尔之处义。与尔父差异。何必绝之而后快邪。公自是只通庆吊。尹尝制送处士公墓文。公受而不用焉。尤翁之前后窜逐。公不惮险远。辄走拜于谪所。己巳耽罗之行。亦追送之中路。路过沙溪墓。先生为祭文。使公往告之。及受后 命于楚山。又星夜驰赴。奉柩以归。 圣后逊于私第。公奔诣门外。痛哭拜辞。甲戌 坤位复正。公随老峰子文孝公对门而居。不替旧欢。丙子除 长宁殿参奉。寻以亲病免。复授童蒙教官。丁孺人忧。守庐以终三年。及吉复庆安道察访。以亲嫌换省岘。壬午由司宪府监察出监永春县。政多修举。惠先穷独。峡民至今诵之。柳永庆之孙为绣衣。挟旧怨诬捏坐罢。遂归堤川旧居。遂庵权先生居于莽苍之地。而实与处士公有同门之好。公频频往候。遂翁亦时来相见。见公新构精舍于墓侧。书其额曰瞻依。吾伯舅趾斋公作诗以美之。吾亦攀和焉。后授义禁都事,礼宾主簿,平市署令,工曹正郎。为衿川县监。居一年褫。亲知多以穷峡非老人所居。劝令挈归京第。而公则以邱墓在此。不忍去。竟以甲辰九月二十九日。卒于瞻依堂。享年六十六。葬于堂东小麓坐丑之原。沈淑人年七十八。乙卯殁而祔。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85H 页
公为人宽厚恭谨。绝无伤人害物之心。本事亲之孝而在官则思尽厥职。推敦睦之谊而接人则务致诚款。见人不是处则虽不显斥。心若有所浼。或有遭患难者。力所可及。为之周旋。而绝口不道其事。常以祖先以来。俱事高尚。不为攀援进取之计曰。无忝为幸。平生以不识严颜为恸。从人得遗墨而珍藏之。每日晨谒于庙。其在墓下则又必展墓。虽衰病而不废焉。有姑寡而老。公事之如母。遇一适口煖体之资。必送之。以终其身。姊早殁。率育其遗稚。至于成立。其于疏族之无依者。助其昏丧。乡人之待以举火者亦众。进善公素有俭德。公自少擩染。逮至当室。常若衔恤。大布粗绵。至老如一。子女被服。或有近于侈靡。则痛加禁抑。鸡鸣必盥洗正坐。授家众以事。门内肃然。常敕子弟曰近来习俗。多心口不相应。吾甚耻之。遇后生少年。必举尤翁气貌老峰家法。娓娓称说。盖公一生受用。多出于此。淑人青松大家。监察 赠判书若溟之女。事姑以孝。训子以义。勤于理家。慈于御众。六亲称其德。男长泰河禁府都事。次观河方为星州牧使。次益河文科参判。次复河蚤死。女长适李荩佐。次进士李蓍德。次正郎李普万。孙曰规曰棆曰橚,朴。皆进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85L 页
士。公于吾先妣。为内外兄弟。幼时相长大。情如同气。终始不衰。今诸孤属以幽堂之文。义不敢辞。铭曰。
松江后孙。老峰宅相。孤童自奋。旧家未丧。晚从禄仕。犹见肮脏。堤峡云山。昔人高尚。暮年赋归。舍玆安仿。瞻依之扁。遂老攸奖。于焉毕命。宅后之葬。仁厚勤俭。善报不爽。朱轮紫绶。有炜来往。我识厥幽。永世不忘。
县监李公墓志
公讳筜字猗叔。寺正 赠领议政讳绅夏之子。领议政睡谷讳畬之弟。泽堂文靖公讳植之孙。德水之李。为东方文献家。公生而擩染家训。性又好书。探讨经史。非甚病。未尝一日释卷。于睡谷公为昆弟间知己。尝曰吾仲吾师也。事事必取则焉。且取文靖公遗训揭于屏障。以寓箴警。其在亲侧。左右服勤。虽事之鄙细者。不令僮仆代之。大夫人久疾在床。昼夜扶将。往往作婴儿戏。以赌其欢笑。前后致丧。俱如礼。尝寓寡姊家。四岁同爨。上下无一辞。人以为难。少峻急。不容人过。议政公戒之。用力剋治。一变为宽缓。仓卒颠沛。亦无遽色。以门户隆赫。常怀盈满之忧。冲挹自持。间赴公车。晚为为贫之仕。而皆非其所乐也。时俗多贪昧躁竞。而公则耻之。随分仕宦。卒得一薄县以去。虽
松江后孙。老峰宅相。孤童自奋。旧家未丧。晚从禄仕。犹见肮脏。堤峡云山。昔人高尚。暮年赋归。舍玆安仿。瞻依之扁。遂老攸奖。于焉毕命。宅后之葬。仁厚勤俭。善报不爽。朱轮紫绶。有炜来往。我识厥幽。永世不忘。
县监李公墓志
公讳筜字猗叔。寺正 赠领议政讳绅夏之子。领议政睡谷讳畬之弟。泽堂文靖公讳植之孙。德水之李。为东方文献家。公生而擩染家训。性又好书。探讨经史。非甚病。未尝一日释卷。于睡谷公为昆弟间知己。尝曰吾仲吾师也。事事必取则焉。且取文靖公遗训揭于屏障。以寓箴警。其在亲侧。左右服勤。虽事之鄙细者。不令僮仆代之。大夫人久疾在床。昼夜扶将。往往作婴儿戏。以赌其欢笑。前后致丧。俱如礼。尝寓寡姊家。四岁同爨。上下无一辞。人以为难。少峻急。不容人过。议政公戒之。用力剋治。一变为宽缓。仓卒颠沛。亦无遽色。以门户隆赫。常怀盈满之忧。冲挹自持。间赴公车。晚为为贫之仕。而皆非其所乐也。时俗多贪昧躁竞。而公则耻之。随分仕宦。卒得一薄县以去。虽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86H 页
名登州牧之荐。而不求他迁。及归甔石屡空。而亦不以为意也。公世居骊江之上。与睡谷公隔水以居。昕夕往还。日以为常。谓人曰终日讨论古书。人生至乐。岂有过于此哉。间有吟哦。其诗閒澹无俗气。如其为人。疾甚为就医入城。寻以柩归。睡谷公以文哭之曰。猗叔端良雅靖。意恭而行饬。自幼未见有子弟之过。父母嘉之。兄弟重之。呜呼。此可谓人不间之言也。公生于辛丑正月十五日。卒于壬辰十一月三十日。其筮仕在 肃宗甲申。历四山监役, 世子翊卫司侍直,副率,司仆寺主簿,义禁府都事。出为杨口县监。居四年弃归。后除义盈库主簿不拜。公才识通敏。试之一县。其治可观。清𥳑宽平。而以风教为先。民有亲戚争鬨者。先治其家长。女子有父病血指者。具资装以嫁之。厨院白土。为一邑钜害。奏罢之。该院执不肯则又以差员入对力陈。卒省其劳费之半。峡民永赖之。妣宁越辛氏。其考教官后元。公凡再娶。原城元氏右尹万春之女。朔宁崔氏佐郎容之之女。四男箕镇今为礼曹判书艺文提学。出后其伯父。奎镇郡守。翼镇,星镇。女适监役尹益东,士人朴师存,金相麟。男二女二。后配出。奎镇男湙,潚,涑。翼镇男潭。箕镇继子曰潢。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86L 页
公葬于砥平木谷先茔之傍。元令人祔。去睡谷公墓若而里。縡既为睡谷公作志。而公之诸子又以文见属。噫。余尝一拜公于桂坊直中。容貌辞气。不问可知为睡谷公弟也。公于睡谷公。素悦服之深。而睡谷公亦曰吾弟于吾言。逌然相顺。虽其穷达悬殊。而气味有大相类者。欲知公者。观于睡谷公可也。遂为之铭。铭曰。
骊湖一曲。君子攸宅。我篪尔埙。其乐无垠。彼菀者岗。松柏青苍。有来千秋。魂魄同游。我铭昭揭。睡谷之弟。
大司谏洪公墓志
洪大谏仲熊。于余为忘年。辱与同年。又辱为同僚。进退荣辱。盖未尝不同。余素不喜徵逐。比谢官閒居。朋游日益疏。出则舍公无可之者。见辄驩然忘归。有时觞咏。风流酝藉。公卒遽已十有九年矣。若余者衰疾不死。阅历百变。追思旧游。邈不可得。则不暇悲公。而又以自悲也。公之遗孤属以幽堂之志。亦既数岁。而不能自力。忽自念因循若此。一朝溘然。将无以见公于地下。遂揽涕而为之叙。公讳禹瑞号西岩。仲熊其字也。 显宗壬寅生。五岁作大字。七岁能缀文。庚午进士。选补 崇陵参奉。壬午谒圣及第。隶槐院。侍讲
骊湖一曲。君子攸宅。我篪尔埙。其乐无垠。彼菀者岗。松柏青苍。有来千秋。魂魄同游。我铭昭揭。睡谷之弟。
大司谏洪公墓志
洪大谏仲熊。于余为忘年。辱与同年。又辱为同僚。进退荣辱。盖未尝不同。余素不喜徵逐。比谢官閒居。朋游日益疏。出则舍公无可之者。见辄驩然忘归。有时觞咏。风流酝藉。公卒遽已十有九年矣。若余者衰疾不死。阅历百变。追思旧游。邈不可得。则不暇悲公。而又以自悲也。公之遗孤属以幽堂之志。亦既数岁。而不能自力。忽自念因循若此。一朝溘然。将无以见公于地下。遂揽涕而为之叙。公讳禹瑞号西岩。仲熊其字也。 显宗壬寅生。五岁作大字。七岁能缀文。庚午进士。选补 崇陵参奉。壬午谒圣及第。隶槐院。侍讲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87H 页
院说书,承政院注书,艺文馆检阅,待教奉教。始吾榜中。得人最盛。以是群小媢嫉甚。阴嗾乡人投匦而计不售。后四载贼臣詹及姜履相追发考官亲属拔去之启。 上烛其诬而痛斥之。公又以记注官事。横被构捏。与人置对交质。 上雅知公忠实。终直公。寻升成均馆典籍,礼曹佐郎,司谏院正言。辅德朴行义于离筵侮毁真西山。大司成李济与经生问难。怒其不合。捽而出之。公以疏举劾。行义罢济被推。戊子入玉堂为副修撰副校理。时 上为王子卜宅。相臣崔锡鼎与一二大官。请强买故主第。多谀说之辞。锡鼎又纂礼记类编书。背悖程,朱。朝绅章甫相续辨斥。而被谴者众。公并极论其事。 上不省。无何大觉悟。罪锡鼎而火其书。庚寅由兵曹佐郎复为修撰副校理。朴世堂之孙弼基不从朝禁。从世堂乱命。世堂死后过卒哭。废朝夕供。及对狱。诬诋先正。以上及朱子。公劄请其罪。而盛援礼典。 上奖其明快。弼基遂远配。乡儒有论斥尹拯者。 上怒甚。追咎甲子二大臣勿以儒贤待拯之奏。仍有论议无益国事之 教。公偕两僚上劄救正。有曰有国则有事。有事则有是非。曰是曰非。论议在焉。在上者公听并观。明其是非。归于至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87L 页
当。则论议未必可恶。而反为国家之益。若不分泾渭。断之以无益。则世道以之坏败矣。且言故相臣金寿恒闵鼎重公忠正直。 圣明所知。而追提往事。无少顾藉。恐非终始礼遇之义。 天怒大震。并削黜。寻 命远窜。公得务安。至谪坚坐读近思录。日有程课。往往赋诗。有水调遗思。是冬放还。既叙。时人齮龁不已。又黜补殷栗县。廉白恺悌。民爱之如父母。及还拥路涕送。还玉堂兼司书。时有李墩科狱。其党欲败查事。迭出眩惑。大司谏李济,校理李夏源之言为甚。公论劾之。二人或削或罢。转吏曹正郎。复还玉堂。癸巳 尊号之议起。公劝 上毋受。及见许。持平金有庆疏斥敦请诸臣。语直咈 上旨。公讽谏恳曲。 上曰爱予哉。特改未安之 教。为铨郎者屡。间移献纳兼文学。常带知制 教。一日 上命纳新牛黄。牛死者无算。公引齐宣易牛宋仁不索烧羊事以戒。 上感悟。即令停止。升军资监正。移应教。是日擢拜同副承旨。其后屡入。序至右。甲午由刑曹参议乞外得安东府。为治一如西邑。冬以大司谏 召还。历兵曹参知,礼曹参议。丙申三月八日。以风疾卒。年五十五。公聪明端雅。恭慎𥳑洁。有才美于己而绝不自满。无怨恶于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88H 页
人。而亦不苟徇。平居谈笑。真态淋漓。望之温然可亲。而即之不可狎玩。左右琴书。一室萧然。虽处城市而窅然有尘外之想。遇之者不知其为达官。立朝言议方正。一以匡 主德扶士林为主。其在讲筵。辞气雍容。善于开导。深得论思体。是以 主知日深。骎骎大用。其卒也。无知不知。莫不痛惜之。公之清裁雅量。固有以喻乎贤士大夫之心。而若乃内行之纯笃。知之者莫如余详也。余童时获侍姑夫淡圃尚书。尚书于公为季父。每语及公则曰孝子孝子。久而益闻其所不闻。盖圣人论孝。居致敬养致乐病致忧丧致哀祭致严。斯五者备矣。公能有之。而其至诚恳恻之意。未尝不贯乎其中。于是益信尚书公之言为无间。而又闻公临祭书祝。尝曰吾甚愧孝子二字。此公之所以为孝也欤。其顺乎亲既如此。则信乎朋友而获乎上也宜哉。其馀细行可略也。南阳之洪。出高丽太师殷悦。代有名人。有讳命元讳处厚。皆京畿观察使。讳受湸府使。寔公三世。静庵赵先生之玄孙郡守松年其外祖也。公葬于积城庚龙洞向卯之原。夫人青松沈氏祔。府使益善女。花浦洪忠正公翼汉之外孙。举二男三女。男启钦进士壮元直长。启铉生员。女适牧使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88L 页
金泰衍,都事赵荣曾,士人尹澲。启钦男朝海。次鹏海夭。女为士人李明焕妻。金婿子仁大,士人徐日修,赵载福其婿。赵婿婿士人朴师近。公酷嗜书。博洽过人。为文操笔立就。尤喜诗。老健有格趣。遗藁若干卷藏于家。李相国宜显为公作碣文。于夫人别有志。玆不复详。只叙其大略如右。铭曰。
绀岳之南。湘水之北。有崇四尺。其人如玉。
司御尹公墓志
景宗壬寅。凶党乘 上有疾。挟奥援擅国柄。太学生尹志述坐直言。首被酷刑。其老父在堂。当被逮也。父与之诀曰汝若死于桁杨。岂非幸也。或劝以送药狱中。使之自尽则父曰。 君命无所逃也。子婿闵遇洙见其辞气慷慨。义理明白。退而叹曰伟然真丈夫也。被刑之夕。遇洙又往拜之则气益厉而辞益严烈。无一毫陨穫之色。夜分自诵。但愿生儿愚且鲁。无才无德到公卿之句。音节悲壮。仍复就寝。鼾睡如平日。论者谓子之决死固难。而其父处变为尤难。可谓有是父有是子云。公漆原人。讳景绩字汝辉。后以季辉行。自高丽左太判事始荣见于谱。有直提学讳硕辅。以直节著于我 中宗朝。且被清白之选。曾祖讳自莘
绀岳之南。湘水之北。有崇四尺。其人如玉。
司御尹公墓志
景宗壬寅。凶党乘 上有疾。挟奥援擅国柄。太学生尹志述坐直言。首被酷刑。其老父在堂。当被逮也。父与之诀曰汝若死于桁杨。岂非幸也。或劝以送药狱中。使之自尽则父曰。 君命无所逃也。子婿闵遇洙见其辞气慷慨。义理明白。退而叹曰伟然真丈夫也。被刑之夕。遇洙又往拜之则气益厉而辞益严烈。无一毫陨穫之色。夜分自诵。但愿生儿愚且鲁。无才无德到公卿之句。音节悲壮。仍复就寝。鼾睡如平日。论者谓子之决死固难。而其父处变为尤难。可谓有是父有是子云。公漆原人。讳景绩字汝辉。后以季辉行。自高丽左太判事始荣见于谱。有直提学讳硕辅。以直节著于我 中宗朝。且被清白之选。曾祖讳自莘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89H 页
正郎。祖讳有吉郡守。考讳遇丁掌令。俱 赠参判。妣龙仁李氏。留守后山女。昆弟五人。公居其季。天姿魁硕。气宇恢弘。其视世俗龌龊者流。若将唾面也。顾以门户衰替。屈首为公车业。文辞淹博敏速。而累举见踬。与吾仲父归乐公相友善。尝同上重兴寺。夜酌咏怀。公诗有曰南郭书生期擢第。西郊学士说休官。盖自嘲也。晚而荫补司饔院参奉。升奉事。序迁平市署直长,活人署别提。为掌隶院司评。公素性杰骜。黾勉为贫之仕。而不屑应讲。自引褫。家食十馀年。戊戌用嫔宫墓所劳叙复。由汉城府判官出为海州牧通判。为治不苟干誉。而吏畏民安。事务毕举。以省墓违水操之期。被水使启罢。辛丑除翊卫司司御。未几士祸作。公挈家出城。往依从子志大温阳任所。邑有凶徒出悖言。公不欲顷刻留。遂于牙山之北。得村舍寓焉。乡邻父老悯公身世。争来问慰。或以子弟来学者。公感其意留之。又或黍酒来饷则虽不谢却。亦未忍食也。始到无庇身处。欲缚数间屋。则齐来趋事以助之。公喜其地僻。课农以自遣。而忽忽无生世念。或执杯垂涕。举匙歔欷。一日语家人曰。苟延数年之命。及见儿孙之长大则可无恨矣。未几闻兄嫂丧。舆疾奔哭。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89L 页
及还。室具淑人又不淑。公疾益甚。居数月竟不起。甲辰闰四月十六日也。享年六十三。公自幼有至行。三岁而孤。人有抚而悲之者则辄低首呜咽。若不忍闻者。每遇丧馀日。办送祭需于宗家以助之。鱼果之新出者。必荐于宗家而后食焉。诸兄及兄之子多早世。必育养遗孤于家。视之如子。闺庭无间言。家虽贫而穷人无告常多寄食。其急人穷厄恤人丧葬。如恐不及。性喜酒。乐与亲戚故旧剧饮。酒中真态淋漓。间以谐谑。醉辄高枕大鼾。未尝使酒。其气象之好。义气之高。类非季世人物。而一生穷厄。卒又遭穷天极地之痛冤。颠沛流离。以殒其身。岂曰天道有知乎哉。公至亲多附丽凶党者。公常恶之。一日有族孙某自凶党葬所来者。见公食时无饭膳。进其橐中馔。公强齧乾肉。至半哇之。遗命儿孙长大后。仍其小字以别其族。淑人参奉守祯女。其祖绫平君镒。与公合祔于阴竹。后移葬利川孝养山之北。一男一女。男则志述。女则为闵遇洙妇者也。铭曰。
昔闻孟博之母。今见老彭之翁。祸故酷烈之际。气益壮行益峻。岂不诚男子之雄。同闬少年今白首。阅历世变靡不有。哀公之穷而伟公之志兮。非敢曰文。足
昔闻孟博之母。今见老彭之翁。祸故酷烈之际。气益壮行益峻。岂不诚男子之雄。同闬少年今白首。阅历世变靡不有。哀公之穷而伟公之志兮。非敢曰文。足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二 第 390H 页
以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