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x 页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墓碣[七]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63H 页
统制使元公墓碣
孝宗大王有尊攘大志。储养武臣。元公相为内乘。最承 恩遇。数召入。推食食之。 上爱胡骢。未及驯。欲自驰骋。公极陈垂堂戒。后屡问马驯未。对如前。一日御上林。 命公骑。忽横覂入松树间。几危而免。 上叹曰尔爱我也。赐酒以劳之。公遇 孝庙讳辰。每蔬素涕泣。终身不衰。公字巨卿。原州人。上祖弘弼。高丽知门下事。我朝右正言晃。生孝然判书。四世而有司议纯辅。为曾祖。祖士说典簿。考翀 赠司仆正。妣原州李氏。仆正公命公后弟翕。翕 赠参判。公 天启甲子十二月五日生。六岁仆正公卒。哭如成人。丙子奉大夫人入江陵大美山。能左右扶持。以免于难。戊子武科。历宣传官,都总府都事,经历,训鍊院副正。出为龙川府使。省赋革弊。还副正。其在太仆。特赐貂帽。以母病请告则赐药物于便殿外。且趣其来。异数也。丙申除竹山府使。寻升通政。移晋州营将。入为内禁将。又为兴海郡守。善赈饥。又留心戎务。锡表里及马。仍留一年还。拜五卫将兼司仆将。为釜山佥使。训鍊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63L 页
大将李公浣留以自佐。又为永兴,宁边。升拜全罗左水军节度使。褫拜宣传官。朝廷新升所江防营。选授公。公至则竭心区画。屹成巨镇。又募民垦田于闲岛。以给军需。移江界还仍。及瓜复为春川。 上面谕曰。尽职如所江可也。拜庆尚左兵马节度使。庚申由宣传官为济州牧使。擢拜京畿水使。以微事被台言下理。寻昭释。用大臣金公寿恒言还授嘉善阶。差训局中军副总管。拜统制使。大治城池舸舰。广储蓄。为阴雨备。连为南北兵使。北俗犷悍。公恩威并行。廨舍戎器。不日而新。南北营至今称帅臣廉白者。必曰元公元公。戊辰同中枢兼捕盗大将。翌年时事大变。公意不乐。求出得铁原。旋引疾归原之稼亭里。葺草居之。乡里携榼来过。相对欢谑。穷日夕不厌。时或乘兴而出。款段徜徉湖山之间。有语及时事者。辄慷慨流涕。及病子弟欲还京就医药。公不听曰老死畎亩间足矣。年七十卒。赙吊如仪。夫人安东金氏。将仕郎睻女。先公六年卒。合窆于原州石隅坐艮之原。二男。长德徽统制使。次德裕。四婿都事权祐,士人金一宇,参奉李相俨,府使柳重硕。侧出德邻,德龄。女朴澄,南鼎锡。德龄佥使,澄万户。德徽以从弟之子命揆为后。公刚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64H 页
毅有志节。能善养亲。所后李夫人常曰何必自生子也。居两母丧。哀毁踰制。家贫无以为祭则力穑自给。鬻朝服以补之。仿朱子家礼作祭式。澡濯将事。不以祁寒而或废。事兄以恭。待宗党以惠。子侄不敢以惰容见。少时一名卿有妾女。强公卜姓。公终不肯。非公事。迹不及权门。性恶奢侈。终身一羊裘。不修葺第宅。或劝为子孙计则曰。吾欲遗之以清白耳。当官严恪。不饶权贵。人莫敢干私。所至有去后思。公之在宁边。方伯闵文贞公维重褒其清约。文贞吾外翁也。余不及识公。而今读公状。其内行之笃。虽读书谈道义者。未之或过。晚年一退。尤伟然。后之尚论者。孰不曰 圣祖知臣也哉。是宜铭。铭曰。
将门秉礼希闻昔。九邑五阃愈著白。白头畎亩壮泪滴。灞猎胡驴我心获。骊水汤汤郁 陵柏。于亿年拱此幽宅。
统制使元公墓碣
肃宗丙戌七月三日。平安兵使元公德徽卒于官。年六十。 上惊悼。特命沿道护丧以归。葬于原州稼亭坐酉之原。公原州人。字君美。其先本朝文靖公孝然最著。曾祖士说典簿。祖翕 赠参判。考相统制使。妣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64L 页
安东金氏。父暄。公幼而聪敏强记。读书未成名。中辛亥武科。除宣传官兼备局郎。笔翰如流。由都总府都事为海南县监。痛绳猾吏以法。竟坐罪。寻叙守三水郡。地瘠民贫。至诚抚摩。还。通信使辟以自佐。比还橐中如洗。惟史记汉书数帙而已。拜训鍊副正。乙丑擢晋州营将。拣将士教之兵法。入为兼司仆将。以禁卫千总。月试射多中。 上褒嘉锡马。永宗新升防营。公为佥使。经理得宜。以微眚编配骊州。统制公卒。 上闻而矜之。特宥还。忧吉为内禁将。拜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城中火延烧六十馀户。公与材粮。使各安堵。时大饥。全活者众。遘瘴疾。大臣惜其才。白褫之。升庆尚左道兵马节度使。营中百须责军卒。为弊久。公至则革之。别为积贮。以给其用。军情大悦。归后或设祠版。每饭必祭。辛巳擢京畿水使。迁统制使。先统制公尝置千金于战舰。以备阴雨。公又倍其数。所莅阃镇。多先公旧践。往往有大碑双竖云。以病解归。拜副总管捕盗大将者再。台臣论诸阃。混及公。公议为称冤。旋出莅西营。卒也饬子送终从𥳑约。公重迟寡言。居家谨丧祭。友于兄弟。笃于宗族。为政宽明。所至得民心。远声色。于群帅中独然。夫人宜宁南氏。忠义卫得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65H 页
老女。有女士风。舅閒居好饮。别制小勺以进。又或怡声谏。舅曰。吾贤妇也。后公九年年六十九卒而祔。二女为李箕朝,郡守李挺卨妻。所后子曰命揆。尝走雪岳下谒余文。久而请愈恳。遂为之辞曰。
善乎先统制之言。吾欲以廉白遗汝耳。公之将死。亦曰勿累我。嗟小子。是谓无忝。呜呼可铭也已。
统制使李公墓碣
岁辛丑凶逆猖獗。金相国昌集,李相国颐命诸公并罹酷祸。统制使李公寿民。素为二公所识拔。群凶仇嫉之。白地罗织。拘系且二年。欲杀而不能得。旌义在南海中。去京师数千里。谪者鲜得还。乃以处公。公时年七十三。居一年卒。甲辰十一月十二日也。申尚书銋亦年八十馀同谪。以诗哭之曰 先朝宿将初非罪。绝域羁魂竟抱冤。闻者悲之。今 上元年乙巳。大雪冤枉。流窜者悉还。申公渡海道卒。公则不及知矣。四月还葬于龙仁窟岩。 命复爵。祭赙如仪。公字一卿。其先青海伯之兰。为我 太祖元勋。子孙仍著籍青海。传累世。同中枢麟奇号松溪。高𥳑工诗笔。为士类所重。清阴先生实铭其墓。是生明老。 赠承旨。承旨生佥正讳文柱。于公为祖考。考讳诩。宣传官。 赠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65L 页
参判。妣金沟李氏。考曰俊生。公以 崇祯辛卯生。丙辰武科。为宣传官者三。训鍊院主簿,都总府都事经历。出守高原,乐安二郡。长兴府使。辛巳擢罗州讨捕使。入为羽林司仆将。间为南虞候。病免。用厌避律。即其地充军。重臣有白其实者得解。除铁山府使,济州牧使。济州未赴褫。拜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秩满还拜宣传官。由长湍防御使拜全罗兵马节度使。升三道统制使。论者言其太骤。旋仍旧。又升会宁府使。不赴。己亥以御营中军进阶嘉善。转禁军别将兼都总府副总管。复拜统制使。公为治刚明。吏惮民怀。所至军械皆一新。御史巡抚御史屡褒闻。在统营尤得士卒心。临递祸焰燔天。人人重足。金相国南迁过营下。公出院门候之。令褊裨护行。又遍馈远近谪者无遗。或以祸福为言则公笑曰。七十翁。复何所求。为善类获罪。吾所甘心。既而凶孽谓公曲护逆党请远配。寻又以军布三百同领送京中。构罪下吏。会鞫囚有与贼镜通者。阴受其嗾。诬以训鍊大将李弘述得统布。以助成凶谋。公遂移鞫厅。初训局以财力凋弊。乞贷来公营。其数为三百之半。公又折其半。及其请荡减也。公申状违覆。且录于营簿。至是查实。一如公爰辞。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66H 页
群凶计败。公以是得不死。而犹不免于窜。仍忧愤以卒。公资性和易。无伤人害物之心。不喜芬华。被服如布素。亲疾用井华。尝冬夜躬汲。又爇薪以适寒温。不使童仆代。妹子失母。育于家。及长资其田宅。穷族之不能嫁者嫁之。其内行之笃如此。仕宦久在通塞间。人惜其屈。公则退然。老而进庸。复值阳九。卒与善类同其荣辱。至死而不悔。苟非中有所守。恶能若是哉。呜呼伟哉。夫人顺兴安氏。通德郎斗极之女。明淑有妇德。 肃庙始丧。家无男子。能哭泣以时。制服而服之。人贤之。后公五年年七十六卒而合祔。一男二女。男楫。女婿士人申思鼎,兵使崔命柱。檠及为申龟夏妻者。侧出也。楫继子庆章。申婿继子炜。一女归士人洪星汉。崔婿一子䘻。楫请铭。铭曰。
在昔党祸。莫甚东京。维时皇甫。自谓豪英。而耻不与。不欲独生。公则何幸。斯为光荣。我作铭诗。以表其茔。
统制使闵公墓碣
公讳济章字晦伯。骊兴人。其先有文景公令谟。文仁公渍。显于丽朝。曾祖汝宽。 赠执义。祖聃龄。 赠承旨。考后庆。营将 赠赞成。世居光州。妣咸阳朴氏。公身长九尺。力能挽五石弓。 肃宗乙酉中武科。未唱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66L 页
名遭忧。及吉除宣传官。庚寅 上试艺春塘台。公发三矢皆中。特调训鍊院主簿。移司宪府监察。翼年随通信使之日本。才泊对马岛。忽飓风作。辎重一船将覆。船中人啼呼乞命。倭操七舵入救之。见风涛掩击。皆不知所之。公奋身入海中。手拽其船。既及岸。大呼而上之。船劈土而入者几及尾焉。蛮人见者莫不惊倒。号曰将军。事闻 上大奇之。 命隶别军职。比还朝屡 召见。问以其时事。击节叹曰丈夫事也。遂加资。令不次擢用。由禁军将为茂山府使。以治行第一升嘉善。秩满还禁军将。出为所江防御使。大治战具。船舰一新。以薄眚下吏。 上闻其疾。锡药物。寻除大丘营将。移全罗左水使。褫为内乘。未及还。拜济州牧使。 肃庙讳音至。公号恸若绝。葬前食素。常涕泣曰。受 恩罔极。何以为报也。壬寅忠清兵使。大水暴至。州人皆走避。已而水益急。官吏奔走登山。公独毅然曰吾一动足则一城皆鱼矣。上谯楼。以大索及板木编作巨筏。又以绳约矢而激射之。使升屋者缘绳。攀木者引筏。得以不死。清人至今颂其德。瓜满除副总管。复出为全罗兵使。乙巳授统制使。有沮之者。大臣白令仍旧。翼年褫拜统御使。为治一如所江。尝为北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67H 页
兵使。会宁府使。皆不赴。戊申逆变。别择畿内守宰。公得安城。公时有疾。即日单骑之任。时方伯守令无一人讨贼。公至则起军驰状以闻。 上叹其忠。公又募人入贼中诇其情。归言贼分为二枝。一向竹山。一向安城。今日当至。都巡抚吴命恒军方向稷山。公跃马追及大军。请舍稷山而趋安城。命恒不肯。公指天为誓。又遣庶弟济万力争之。始改路。贼至安城。猝遇大军。皆骇散。又遇于竹山悉平之。论者谓公功为最。寻除黄海兵使。公叹曰乱贼虽平。馀忧尚大。吾有死而已。舆疾赴营。以己酉六月七日卒。年五十九。 上震悼。优恤其丧。其九月归葬于灵光某里亥向之原。公善事父母。及丧庐墓致哀。又友于兄弟。奉寡嫂恤孤侄。曲有恩意。志气慷慨。不为一身计。其为清阃也。群小方得志。欲探公意。指谓之曰君之得时。在何时耶。公曰脱有警急。手提长枪大剑。以死报国。此其时也。其人怃然曰壮哉。言也。公之素所蓄积盖如此。公凡四娶。全州崔氏,南阳洪氏,唐津韩氏,德水李氏。三夫人不育。惟崔氏有三女。尹裕绪,李重协,柳遇其婿也。取宗人镇岳子泰臣为后。泰臣有一子。铭曰。
明陵季世。听鼙思将。公奋草莱。百夫之防。荡舟登岸。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67L 页
一惊蛮人。 王曰嘻嘻。予有虎臣。公拜稽首。臣敢不死。 恩深推食。恸结褥蚁。逆竖猖獗。列郡风靡。公时受 命。血泣誓士。介于畿湖。隐若一敌。心筹默运。虏在吾目。坐速大军。一鼓而平。相乎将乎。麟阁峥嵘。夷考厥功。莫与汝京。诗歌兔罝。必本文王。匪汝之绩。 先后惟明。有来千亿。视玆铭章。
节度使郑公墓碣
节度使郑公德徵。归老于龙仁之枫溪。余自流寓以来。相去不远。虽文武殊途。而以公圃隐家贤孙。且有儒将风。一往候之。风骨清爽。图书齐整。殊少尘俗气。时黄花盛开。公出一盆示之。盖取其晚节也。公字圣由。迎日人。圃隐先生其十世祖也。曾祖讳从善。县监赠执义。祖讳侃。 赠承旨。考讳周翰。营将。勇略出伦。夙负干城之望。而性伉直不耦于世。后 赠参判。外祖绫城具旻。公少业文。旋投笔。中庚申武科。时年二十四。除宣传官。序升训鍊院主簿。转判官。公不肯随俗见政官。以是见忤。出为西生镇佥使。己巳 圣后逊位。公大归田里。混迹渔樵。戊寅出监镇安县。褫还丁外忧。执丧如礼。比服阕。仍留养慈氏。躬耕钓以供甘旨。盖公尝路逢友人之以畿宰见星者心惊。遂绝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68H 页
离亲宦游之念云。每日必亲设枕席之具。母欲梳头则躬栉之。出入或遇美味。必袖而献之。间有 除命。皆辞褫。又不赴人幕裨。坐被编配。母卒不复求仕。人问之则曰亲不在矣。复谁为荣。是以绝迹城市殆十数年。艮庵李公称以武弁中隐逸。惟一赴罗州营将。在官无大小。必尽其心。管下守宰或失体例。虽名官不少饶假。列邑皆敬惮之。罗素称剧邑。公久为兼官。剖决如流。多有惠政。罗人至今称颂不衰。尝在湖幕。用监赈劳升嘉善。辛丑为同知中枢府事兼羽林卫将。时凶人柳凤辉疏出于国本既定之后。馆学诸生将陈疏请讨。公令子孙往参。明年除定州牧使。赴官未数月。城池器械。哙然一新。俄为凶徒所劾褫。又明年除骊州牧使。以年限辞褫。隶训局。时以金姓宫人事疏启迭发。至甲辰武臣亦承望时辈旨。将联名陈疏。子缵述亦在军门。公谓义不可同参凶疏。即以拜墓请由。主将不许。遂决意下乡。缵述亦不与焉。凶徒嫉之。欲窜逐而不果。 景庙新陟。国势忧虞。公方任军门。涕泣谓同宗之为僚者曰。君亦勠力报国。无忝我先祖也。仍拔去韔弓。易之以强曰。危疑之际。戎备不可不敕。乙巳改纪。擢拜咸镜南道节度使。公日以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68L 页
修葺武备为事。非雨雪则无日不习射。以身先将士。又严饬烽台。以戒不虞。瓜递。差训局别将。又拜副总管。道闻时事猝变。凶人李森为主将。即谢病不出。会拟试官。三违 召坐罢。森党恚甚。至请逮问。尽夺其告身。公又归乡里。戊申春乱作。苍黄奔问。参原从勋。复除副总管。是冬出为庆尚右道兵马节度使。叹曰吾年踰七旬。今不尽职。岂复有报国之日。断置私事。专意于军器公廨修缮之役。惟日不足。别筑一库。盛为储胥。以备缓急。又号令严肃。赏罚分明。军卒立碑思之。公自是归卧故里。日以琴书自娱。穿小塘于门前。优游忘世。有咏怀一诗曰。功名如脱屣。归田世念疏。从此无所事。临渊弄游鱼。亦可见其暮年风致矣。然为国殉难之志。老而不衰。取军装置傍。且立战马曰。未死之前。不幸有急。则虽已笃老。未能奋身击贼。寸寸奔赴于 君所。气尽而死可也。丙辰公年八十。升嘉义。己未八月十一日。卒于枫溪精舍。寿八十三。遗命袭用深衣。始葬于慕贤村愚山。后八年。移卜旺谷卯坐之原。皆同县地也。贞夫人全州李氏。先公十年殁。葬而祔。淑德懿行。厥有幽志。公端重寡言笑。平居夙兴正衣冠。未尝顷刻疲卧。甚嗜书。𥳑策常不离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69H 页
手。晚年最好看礼书及朱子纲目。时或乘兴鼓琴。取古淡而已。性至孝。语及先父母则虽八耋之后。怆然兴哀。泪缘白须。人不忍见。生日禁子弟不得设馔。尤用力于追远之事。釐正祭礼之袭谬者。一以先贤定论为归。尝于圃隐墓傍。重新斋室。又为八世祖雪谷公改竖碑表。以彰节义。戒子孙以学问为先。毋为俗儒。凡厥事行。虽古读书君子。未或过之。至于晚节。尤卓然可观。其谓之圃隐家贤孙宜哉。缵述其长男。统御使。出为伯父后。次缵志。二女婿尹灿,李益谦。缵志男铸。缵述继子键。键子翼济,圣济。尹在庆,在度,在厚,李基鼎。二婿出也。缵志以乡邻之好。来请铭。铭曰。
深爱之孝。恬退之节。虽在儒行。尚少匹敌。矧伊櫜鞬。不亦奇事。甲冑干橹。忠信仁义。一壑婆娑。萧散图书。弹琴驯鹤。拄杖观鱼。驹城东北。梧槚相望。仕虽殊涂。老则同乡。黄花一盆。暮年两心。圃翁遥遥。诗礼可寻。嗟哉后人。承受勿替。我铭厥美。用视永世。
赠判书金公墓碣
在昔壬辰。倭寇大入。岭湖先溃。 宣庙降谕诸路士民。使之讨贼。四方忠义之士。奋起者众。时则有若金公万寿。起兵于凤山。公光山人。身长九尺有馀。胆略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69L 页
绝人。有弟三人。千寿,百寿,九寿。俱以壮勇闻。公方失职家居。闻变痛哭曰。吾受 国恩甚厚。曷敢不死。壮士应募者九百人。众推公为大将。千寿殿。百寿,九寿为先锋。星夜赴难。到长湍。与助防将刘克良合兵。临津之战。官军大衄。百寿死之。公与二弟。收散卒还本郡。募材勇积粮饷。为再举计。公之子光铗年十九。勇冠三军。以都总都事。护 驾而西。假一节以来。徇沿海列邑。与公会。时贼兵充斥。海西一道。沦为贼薮。长吏皆解绶逸去。巡察使李镒以公权差本郡。人心稍定。八月与诸郡兵。合击大破之。 上在龙湾。初闻海民皆从贼。及公捷音至大喜。 命学士李好闵制 教书。赐公义兵将号。以奖忠义。且除宣传官。公拜稽以受。父子兄弟涕泣自誓。时贼大军在平壤。贼酋一人领数万兵阻洞仙岭。为其声援。公军在栗津上。既而贼兵来屯富车原。公潜渡水击破之。一日三战三捷。贼惧不敢出。光铗乘夜斫营。刺杀其大将。贼死者无数。又追馀贼。败之于古井村。是日中丸死。诸将皆吊于公。公曰儿死得其所。何用吊为。翌年春 天兵拔平壤。公知贼东遁。遣九寿等伏兵砥岘。斩数十百人。是秋贼退屯岭南。朝廷重南边。举公为珍岛郡守。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70H 页
公散遣义兵。各归其乡。及赴官。抚循军民。日夜缮聚。统制使李舜臣军闲山岛。义兵将金德龄军光州。公各助其兵粮。输饷不绝。甲午递归。方录勋。有嫉公者沮抑之。置原从科。识者嗟惜。公母年九十。公无意世事。十年家食。母卒毁极成疾。甫外除。以丁未二月九日卒。年五十五。葬于本郡禹岐山向午之原。公字德老。其先出新罗王子兴光。连八代平章事。入本朝有讳南雨。吏曹参判。曾祖润河察访。祖国柅庆源判官。考大有训鍊院判官。妣乐安吴氏监察世勋之女。公配居昌慎氏。与公祔。其考县令邦祐。光铗既死。以千寿之子光铁为嗣。光铁二男。振南,玢。振南早殁。玢三男。世弘,世雄,世瑚。德任世雄出。德仁,德基,德普世瑚出。公幼而嬉戏为营阵状。及长读书。略通大义。至古人殉节处。为之呜咽。尤好韬略。往往抵掌谈兵。人莫能颉颃。平居志节如此。故当危难之际。奋身草莱。所树立卓然可观。呜呼伟哉。公 万历十二年武科。历官司宪府监察,掌隶院司评,丰川府使云。 宣庙特赠工曹判书。光铗下一阶。 肃庙戊子。郡人又为公立祠祀之。余嘉公之忠。据其状而叙之。铭曰。
仡仡金公。万夫之特。遭难奋义。为国殚力。一郡残兵。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70L 页
屹若澜柱。公有令子。有力如虎。提戈跃马。漆齿褫魄。俄以尸归。一军雷哭。公曰无吊。死得厥所。义烈弥彰。公实贤父。惜哉伟绩。湮没无闻。犹有可徵。五峰之文。我阐其幽。诗以表坟。
赠参议金公墓碣
万历壬辰。 宣庙幸龙湾。使词臣草制。奖八路义兵将。其文有曰凤山金万寿等。纠集义旅。杀贼甚众。此辈忠义。予甚嘉之。后万寿屡战有功。及卒 赠判书。厥弟三人。曰千寿曰百寿曰九寿。同时起义讨贼。九寿即公名也。余既为判书公作树墓之文矣。公兄弟勋劳义勇。自当同传。玆不复详。而盖公居战阵中。筹画居多。公之言曰兵法器械不利。以其卒与敌也。贼之长技在火炮。非我弓矢所能当。若以长枪大剑。乘夜急攻。可必胜也。判书公从其计。大铸枪剑。分给壮士。以是贼大挫。富车原之战。公先登陷阵。斩贼酋一人。一日天大雷雨夜黑。公曰刘锜乘雷雨有顺昌之捷。今夜可以劫贼营矣。果大捷。其奇策类此。乱定朝廷设军功厅。诸将或自言其功。公独不肯曰。君臣犹父子。子而救其父之急。敢自言乎。其不伐又如此。公字忠老。光山人。新罗王子兴光之后。察访润河。寒暄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71H 页
门人。庆源判官国柅。训鍊判官大有。是公三代。外祖乐安吴世勋监察。公以 嘉靖庚申生。状貌雄伟。少读兵法。有智略。又擢重试。官训鍊院佥正。公之叔兄百寿,侄子光铗。死于战阵。公心常隐痛。无意于世。归老田庐。戊午渡辽之役。起公从军。中流矢舆还。己未九月十八日卒。葬于本郡禹岐山壬坐原。 肃庙朝特赠工曹参议。乡人又配于判书公祠。公配潘南朴氏彦涵女。男光鍊。训鍊院主簿。女适尹时遇。侧出曰光铨。光鍊五男玹,瓛,琡,珽,瑗进士。呜呼。当国家抢攘之际。高官重禄。鲜或不为全躯保妻子之计。而公兄弟以遐乡韎韐之士。人主不识为何状。而俱能为国尽节。至死不贰。金氏之门。一何忠义之多也。噫亦奇矣。公后孙思集以状乞文。余掇其大略而系以铭。铭曰。
往昔寇乱。龙蛇之中。公奋草莽。一门群雄。裹疮饮血。百战与同。或生或死。各殚厥忠。然公有大。大树之风。子赴父急。敢自言功。惟此一言。可以观公。我昭厥美。刻示无穷。
赠参议宋公墓碣
湖南古称多忠义之士。而其一门双节则光山之高。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71L 页
兴阳之宋是已。然而世之人。知高而不知宋。此曷故焉。窃尝思之。国俗重文而轻武。光山南方大都会。而文物彬彬可观。兴阳僻在海隅。不沾文教。虽有节行之美。谁得以传述之。此其地势然也。谨按宋氏出砺山。而祖松礼。松礼后七世有讳侃者。受 端宗命巡抚于南。闻内禅。弃官归本乡。寻又自砺而入兴阳。子孙仍居焉。大立其六世孙也。字信伯。少读书通大义。然倜傥多奇气。不肯为拘儒。时当倭乱抢攘。人皆鸟鼠窜。而公独奋然以死国为心。遂投笔中甲午武科。荐授部将。屡转官至训鍊院副正。俄升正。盖以军功也。丁酉寇再猘。公弟希立为智岛万户。公则家居。移书喻以大义。与同赴李忠武公舜臣统制幕下。将行奉母宣夫人托于同福守宋斗南。斗南其族也。统制素闻公名。得之甚喜。公殚心筹画。辅益弘多。已而统制以湖堧为忧。与都元帅权公慄议所以协心防守。仍荐公才略。元帅以公为倡义别将。分据沿海之地。公遂还兴阳。募壮士设栅于尖山。盖当东南要路。倭舶之往来者。辄以轻锐厮抄。贼不敢近。四境倚以为重。三月寇船犯宝城。公率勇士亟往御之。一战而殪数百。贼遁去。无何又犯本县望诸浦。公移兵薄之。贼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72H 页
登岸迎敌。势若蚁附。公当前发矢。皆应弦而倒。又或叠中。有九贼逸。复单骑追及于尖山。或剑斫之。或腋挟之。尽敌而还。忽有伏兵千馀突至。急如风雨。公尺剑鏖战。左右挥霍。为之披靡。自朝至晡。气益厉。贼畏之不敢迫。乃以炮丸中公胁。公下马北向再拜遂绝。时四月八日也。年仅四十八。事闻 宣祖大王命赠兵曹参议。及策宣武勋。公又列于原从一等。公娶晋州苏氏万户琚女。举三男。讷宣务郎。谦郡守。季曰谌。崇祯丁丑。以洪原县监。领中营兵。截建虏归路。力战死之。岁亦丁而年亦四十八。人皆异之。 肃宗朝命旌公父子曰忠臣之门。国家崇报之典。至是而无憾矣。希立久在忠武公军中。立功官至本道左水使云。公墓在县北龟山向丙之原。其玄孙廷岳来乞铭。铭曰。
元帅幸州之捷。盖由天幸。忠武闲岛之战。坐镇南屏。以公雄勇。遨游两间。不能与同其功。而独当尖山之败。玆岂非命耶。然奋不顾身。欲忠国耳。战而死绥。师律则尔。不有是父。焉有是子。呜呼穷海之滨。棹楔煌煌。足以齐美于高氏。嗟后之人罔或文武之异视。
赠承旨宋公墓碣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72L 页
余既为参议公铭其墓矣。公讳谌字士允。参议公之第三子。苏夫人感龙梦而生公。龙生其小字也。参议公立慬时。公才八岁。哀陨如不欲生。居数岁。就傅学书史。一日对棋局。长者责以妨学则谢曰。深雠未复。至痛在心。薄扶桑而履蛮肠。岂曾一日忘于心也。读书欲以观古今事变。局戏欲以得运机决胜之妙尔。仍泣下沾襟。长者为之改容。甫十四。均田使权缙来检田。公犯科被逮。当刑遽呼曰。明公固守法矣。有志之儿。其可刑乎。缙阳怒而促之。公奋迅腾踔而去。追者莫能及。缙奇之。置而不问。及长习武艺。 万历甲寅中乙科第一名。归兴阳。十年犹家食。人怪而问之则曰。母老游宦非其时也。然而时当昏朝。其微意可见。及母殁居丧以礼。服吉绫城具公宏为统制使。素闻公名。即辟为幕佐。仍留之门下。视如子姓。荐授宣传官。屡迁至全罗兵马虞候。乙亥除洪原县监。翼年虏难作。 上幸南汉。召诸路兵勤 王。北兵使李沆,南兵使徐佑申等入援。公为斥堠将。行至杨根。闻诸路兵败。沆等畏慑不欲进。公以大义责之。深忤其意。及讲和虏退。朝廷命北路。截虏兵归路。以禁抢掠。公代领中营。众踰铁岭。斩虏百馀级。抵南山驿。贼屯尺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73H 页
山下。隐其精锐。示羸以诱之。沆等使公及前后营往击之。公曰虏情叵测。不可轻进。沆等曰第尝之。设有伏。以全师继之。蔑不济矣。既合战。虏骑数千自山谷突出。前后二营。不发一矢而尽没。独公力战。贼兵再三败北。而孤军无继。沆等方布阵山上。公大呼请救而终不应。官隶朴贵鹤控马而请曰大军既遁。公亦为后图。无徒死也。公呵之曰此吾死所也。吾父年四十八。死于丁酉倭乱。吾年亦四十八。死于丁丑胡乱。夫岂偶然哉。一军为之感泣。公终日发矢。手指尽落。矢尽。乃奋剑击贼。剑亦折。遂死于凶锋。陪吏姜忠老不忍去同死。实二月十五日也。沆等反诬公以轻师败绩。金公时让力为公伸理。且举正沆等罪。公议快之。盖公于金公尝有知遇之感云。后 赠承政院左承旨。又 命旌闾。公凡再娶。晋州姜氏利川徐氏。二男。文祥通德郎。隐居不出。自号二忧。以南北之雠未除也。次文祐。一女适县令李圣雨者。元配出。文祐及庶子文亨。皆武科。文祥男可澄,必澄。可澄子廷甲,廷烈,廷夔,廷翼。必澄子廷岳。文祐二子薁,荩。薁之子东岳,东锡,东哲,东辅。荩之子廷熹。公葬于本县棠山。二夫人祔。来请铭者廷岳也。铭曰。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73L 页
臣忠子孝。万世大经。得一犹难。乃萃家庭。高兴一曲。海气冥冥。孰云荒僻。允矣地灵。两世天悭。不夭之龄。岁运贤嗟。一何属丁。烈士遗恨。未填蛮溟。我壮其志。庸作斯铭。
县监郑公墓碣
公讳宅周字仁伯。晋州人。高丽文良公乙辅之后。高祖讳宗弼。掌隶院司评。曾祖讳复一。五卫将。祖讳敏得。都总府都事。丁酉之乱。守南原。城陷死之。无嗣。以从兄进士希得之子稷为后。是为公考。希得之母李氏。与其妇李氏。避寇向七山岛。遇贼船。义不辱。握手投海而死。并旌闾。稷长以罪人自处。生不欲妻子之养。死而命薄葬。月沙李相国尝荐于朝。除归厚署别提。一谢而归。公世居咸平。六岁而孤。哀毁如成人。及长习武艺。中丙辰科。由宣传官出守平南镇。迁训鍊院主簿。己巳 坤圣逊于私第。公与闵镛,具凤昌欲抗疏。遍求疏草于人而不能得。自恨其无文。即日弃官。甲戌新化。复宣传官。寻出为求礼县监。持己清𥳑。治不要誉。有猾吏犯法者杖毙之。不悦者因以构捏。台启请下吏问。闵尚书镇厚,金尚书镇龟诸公迭为公伸理。遂蒙宥。公素性肮脏。不随俗俯仰。见人有不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74H 页
是处。虽达官要人相熟者。亦不迹其门。是以仕不达。及归作数架屋。名之曰寒翠。李学士乔岳尝守是土。访公而题诗壁上。有岁寒襟期之语。公优游自适。以寿升通政阶拜佥知中枢府事。公虽从事弓马。操履如儒士。自少至老。未尝有亵慢之容。祭日必致斋。已祭而犹不懈。处宗族尽其和柔。接宾客绝去畦畛。尝戒子孙曰吾不幸失学。以至于此。所望于若曹者。太上学问。其次文辞。否则驰马试剑。未必非男子事。若夫博奕好饮。苟且营利者。非吾子孙也。公年八十四。以丙申七月五日卒。葬于县之贵美里。夫人完山李氏祔。三男四女。男德曜,德载,德润。咨议朴光一,士人罗天柱,朴光夏,柳楫其婿也。孙曰梦臣,龙臣,悫臣,翊臣,英臣,尧臣,遇臣,哲臣,弼臣,夏臣,龙臣,英臣进士,翊臣宣传官。馀不尽记。龙臣与余好。来乞铭。铭曰。
煌煌棹楔。在海一曲。公生其门。蕴奇混俗。韎韐之身。志则端士。忠义奋发。乃见己巳。莫曰无文。其亦有辞。吾爱吾庐。岁寒心期。社酒圃帿。优游终年。昃日歌缶。乘化翛然。千里谒文。孝子之诚。我阐厥幽。俾揭阡茔。
监察郑公墓碣
公讳奎徵字文伯。少好文。丙辰朝廷取万武。遂中一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74L 页
第。始由守门将历司畜别提,典狱主簿,司宪府监察,武臣兼宣传官,训鍊院判官,佥正中枢府经历,都总府都事。于外为孟山县监,庆尚右兵营虞候。己巳群凶构祸。喜侦人动静。公往问窜逐诸公不少慑。一名官在饯席目之曰郑佥正独不欲仕耶。朴学士泰辅为 国母谏死。公初不识其面。日候于金吾门外。其窜也送至露江。又哭其死甚哀。见者莫不义之。及张氏僭号。百官廷贺。公至阙下。托疾不入。 圣母居私第。过者往往不下。公辄望门而趋。公职虽卑微。以国事罔极。每语泣下如注。公盖圃隐文忠先生十世孙也。事亲孝。母病尝粪甜苦。出指血进之。居丧致毁。奉祭以诚。其内行如此。丧馀日。以家庙在乡。露处哀哭。时有寒疾求汗。家人固止之。不听。疾遂革。以甲戌三月十七日卒。年五十八。葬于龙仁慕贤村先兆乙坐之原。公姿性醇厚。当事未尝轻露声色。燕语绝不论人是非。无贵贱。待以诚悫。乡邻感服。每以未究儒业为恨。劝子弟学文。又能被服俭素。于财利不苟取。有富人杀公守庄奴。请以累百金偿之。公却其赢利。在岭营时。州有四衙。各置屠夫。击民家狗殆无遗者。公悯然曰彼亦有血气之类耳。日杀无罪。吾所不忍也。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75H 页
子弟为装笥要一皮。亦不许。其外害民之政。一切罢之。及归州民送饯者数百人。郑氏出迎日。考讳公翰。祖讳佶司果。曾祖讳从善县监。固城李楫外祖也。公凡再娶。水原崔氏天峻之女。有一男一女。男缵先婿士人李喜龟。德水李氏其考万龄。男缵绪。侧出曰缵兴,徐宗錥,权妻也。长房男镡,鋎,键,燧。女适李徵凤,韩光辅。次房一子鎏。镡男民济,仁济。鋎男应济,世济。键二男翼济,颐济。缵绪来乞铭。铭曰。
夫士平居。读书谈道义。而遇毫发利害。或一趋而一避。孰如公毅然。义形于色。虽处危世居下位。而能尽吾心而无愧。是固得于天而源于孝。亦尔祖遗风之所自。胡天不与以年。为我腹心干城之寄。文秀之山数尺之石。犹足以表素志。
府使元公墓碣
故府使元公卒几年。追 赠兵曹参判。又几年。加 赠判书。其子宅揆将树碣墓右。请铭于三州李縡曰。吾先出自原州。为丽氏知门下省者曰舜弼。吾鼻祖。我朝右正言晃。判书文靖公孝然最著。文靖后八世而为吾父。吾父之父杞 赠承旨。祖佥知中枢府事羾。黄翼成相国之后主簿孝谦外祖也。始吾父由武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75L 页
科进。兼宣传官。训鍊院判官,佥正,都总府经历。间为郎于备局。守乐安郡。以治最升通政。由五卫将除德源府使。坐杀一军校下吏自辨。 肃宗察其枉特释之。吾父事亲务顺其意。吾祖尝寝疾。药苦口不能进。吾父色甚忧。吾祖戏谓之曰汝欲吾饮。第拜之。吾父亟下堂而拜。若是者三。吾祖笑而饮之。后为邑。每自悲曰禄不逮养也。自奉以约。在官如在家。众处不哗笑。待子弟僮仆以严。惟临民则色温然也。年六十八戊子八月六日终。吾母佐郎完山李德龟之女。生于壬午。先吾父廿九年卒。始葬于原州。移于骊之三井向丑之原。与吾父而葬焉。生四子。吾其长也。 思陵参奉。百揆其次。为北道兵马节度使。又与从勋。是屡赠吾父官者。女子子归进士姜命瑞,士人申镔。侧出廷揆,复揆武科。吾无嗣。取吾弟子重采为后。重采宣传官。士人姜惠溥吾婿。李裕济吾弟婿。长婿婿进士尹得麟。次婿子思健,思民,思伋。思民武科。士人沈墡,许溭婿也。吾弟尝伐石而治之。公之客于牛梁也。吾亦既属文矣。不幸吾弟先殁。强壮者犹若此。吾老矣。朝暮且死。不获公一言。无以见吾弟于地下矣。縡作而言曰。乃族祖族父世仗阃钺。乃家号为将门。而乃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76H 页
父宦不遂。蹇滞以殁。是盖能恬于势利。退然如无能者。其食报于后也固宜。乃弟兄又能笃于孝。谋所以不朽。是可铭也。公讳始亨字大哉云。铭曰。
延霞之南。黄骊之东。节度营之。寝郎终之。有劖斯石。孝思靡穷。谁其作诗。寒泉之翁。
府使吴公墓碣
公讳达海字兴叔。吴出海州。七世祖塾。靖国功臣。官节度使。其孙克仁。荫补直长。直长之孙璜。是生致舜。生命说。文科礼宾寺正。公其子而寺正之弟命夔。取以为后。世居湖南之灵光。少而投笔中丙辰科。初除武臣宣传官。己巳之变。即日不仕。甲戌以后始复游宦。历都总府都事经历,训鍊院主簿副正。外则康津县监,砺山府使。神光,加德佥使。顺天,庆州营将。其升折冲阶则以加德也。寺正公尝守康津。公随往。方九岁。手植柚于庭。及公为县。树方繁茂。为寺正公上寿。取其实以佐之。人以为异事。公资性慈厚。居官能谨畏。其为营镇。善戢暴赒饥。得军民心。去后辄立石以思。戊申岭贼起。公在庆整军以待之。励以忠义。人有固志。乱旋已。公亦罢归。自是不复仕。日与亲友琴酒为娱。年七十六。卒于壬子十月二十二日。其明年葬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76L 页
郡南广石山。淑夫人骊兴闵氏。先公五岁卒。至是祔。其考将仕郎光燧。赞成讳齐仁之后。男祐天。祐天男宪朝,相稷,相卨。宪朝出。祐天将树碣。使其子来请余文。以余与公有素也。铭曰。
起身韎韐。浑迹曹偶。我观终始。人也有守。故里婆娑。昃日歌缶。我铭不华。可徵来久。
佥使朴侯墓碣
崇祯丁丑。 孝庙以大君如虏中。选壮士八人以从。朴侯安义其一也。侯字子由。密阳人。有讳崇元。汉城府判尹。壬辰之乱。卒于湾上。录扈 圣功锡封密川。生讳耆贤同知中枢。袭号密溪。侯其侧室子。生才三月能起坐。及长骁勇绝人。丁卯武科。丙子 孝庙将避虏江都。侯方持制。新丰府院君张公维素知侯。至行谓曰国危如此。未可移孝为忠耶。新丰。密川之外孙也。 孝庙亦闻其名。召使起复。侯慨然曰吾祖之孙而不死于国。是忝也。乱定侯将还乡终丧。会 孝庙有北行。 仁宣王后随之。又邀与俱。侯常不离 孝庙左右。身佩短刀。以备不虞。累经寒暑。诚赤愈至。辛巳 显庙诞降。 后使求我人有乳者。偶得密溪旧婢以为保母。侯之力也。越四岁。侯与保母潜护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77H 页
显庙以归。旋复北还。有事辄 命升堂与议。 后常呼以叔。甲申 孝庙始回辕。白 上收用入沈壮士。上可之。仍谕兵曹曰其收用先后。问于 凤林。凤林孝庙潜邸时君号也。于是侯授西生佥使。 孝庙初又除防踏。 孝庙升遐。侯食素一年。语及 两宫恩眷。每呜咽流涕。 孝庙忌辰。必致齐五日。晨起北向拜。 显庙朝除兴阳,大山二牧官。归老清乡。 后特念旧劳。常加存问。时赐衣食。年七十四壬子卒。临绝呼诸孙告之曰。吾以卑微。遭危乱受 国恩甚渥。将无以报其万一。若曹体吾意。以亡躯报国为心。则吾死且不朽矣。 后命赐丧葬需。致赙视二品云。侯性慷慨。不事生业。忠义奋发。死生以之。至于拥扈 王孙。万里潜还。虽谓功存社稷可也。而官不过节制。盖侯有不言阿保之谦德。而 圣朝不以私恩官人。亦可见矣。余于是既深感叹。而又恐侯忠勤一节湮没而不传。抒其大略。以授侯之孙泰昌。俾书于墓石。铭曰。
呜呼壮士兮。何才之杰而何命之穷。纵不能图形麟阁。亦足以裹尸马革。胡为乎老死畎亩之中。惟其退然自守。口不道前功。尚庶几乎博阳之风。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77L 页
郡守宋侯墓碣
侯讳光材字子秀。恩津人。世居怀川。父曰兴吉。大耋通政。大父曰胤昌。郡守讳应瑞之庶子。郡守公于同春先生为王考。胤昌出为族父佥枢黄生之后。佥枢父世劲。祖汝霖。皆郡守。二家同祖双清堂愉。外祖晋州柳兴龙。以学行闻乡塾。 赠监察。侯少学文不成。丙辰捷武科。由御营将官除钵浦万户。后为鱼游涧佥使。病褫升折冲。再为忠翊卫将。迁佥知中枢府事。为机张县监。未赴又为熙川郡守。居岁馀罢归。年七十。乙酉四月十三日卒于家。葬于同县通政公墓下负亥之原。室扶安金氏。别将后说之女。邻党称其贤。先十三年殁。与侯祔。三男炳宇,炳宙,炳翰。女为金命祐,朴柽,赵擎厦,罗再伦,赵龟河妻。佥枢公有园林胜致。琴酒跌宕。以是得豪名。通政公标致亦绝人。桐溪郑公蕴一见以仙风道骨称之。侯为重葺旧时池台。以奉暮年欢。通政公甚安之。侯虽从事韎韐。而自幼薰炙先生之门。居家行义多可观。作事少葳蕤而亦不踰闲。其当官也。不为势屈。不为利疚。又绝不为违道干誉之事。是以宦不遂。余及见侯老年。豪气不衰。质直好义人也。炳翰子尧济。以二父言来乞铭。余不
陶庵先生集卷三十七 第 278H 页
能辞。铭曰。
嗟宋侯兮。生老于是。死葬于是。谁其铭者。同春先生外孙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