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x 页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神道碑[二]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54H 页
左议政老峰闵公神道碑
崇祯末。 孝宗大王首明大义。以奖 王室。于是二宋文正公位宾师。图议朝政。而文忠闵公鼎重以帷幄侍从。实先后之。既而 王薨。国家多故。公周旋 两朝。位益隆道益孤。卒赍志以殁于边州谪徙之中。君臣之际。其始终遭遇有可感者。而天下之事。顾非人之所能为者欤。公字大受。骊兴人。庆州府尹 赠领议政讳机之孙。江原观察使 赠领议政讳光勋之子。骊阳府院君文贞公维重之兄。公为人严峻光明。其学以敬为主而好敢言。砥砺名行。以率士大夫。始公以进士登上第。年二十二。补成均馆典籍。时 孝宗新即位。迁兵曹佐郎 世子侍讲院司书。有直言。 上嘉惮之。由司谏院正言拜弘文馆修撰。转校理。充湖南御史。时久旱。公上书请直 昭显世子嫔姜氏之冤。又言浮海汉人不宜解送虏中。 上引见具言姜氏狱不可遽原状。寻 命按行湖西。复还校理。初姜氏在 先朝坐事废死。其子女幼孩悉编海岛。国人哀之而莫敢言。公独首论之。 上知其忠。不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54L 页
之罪。群臣皆惊。公之遇知于 上。盖自此始云。公以高材隽望。从诸君子受任于艰难之际。单心一力。以规大事。于是以立志懋学。用贤材恤穷民重边防。为恢复之要。尝言于 上曰。 殿下志气太锐。而无专一坚确之实。规模虽大而有颠倒数变之失。久处深宫。不免于燕安之习。非所以立本制治之法也。 上遽召见谢之。已而虏遣使查责朝廷事情。公又疏言虏使狎至。辱国甚矣。臣愤痛欲死。诚宜开张聪明。审别臧否。先奋有为之志。不畜充位之臣。以励节义而责忠力。无使吾 君徒受困于虏人为也。 上报曰读之令人气涌如山。改应教司谏院司谏。复为御史行岭南。还拜司宪府执义。用庙荐出为东莱府使。府管接岛倭。而倭素狡悍犯约束。公一以法从事。倭恨甚。尝因宴饮露刃掷公座。公不为动。则相率阑出馆门。公勒军以待之。倭后慑伏不敢犯公命。 召拜礼曹参议。未几 孝宗薨。公请依古礼百官具丧服。议不行。移兵曹参议。丁父忧。服除拜司谏院大司谏。湖南守臣言有佛像出汗者。公请碎其像以绝神奸。由承政院同副承旨迁成均馆大司成。请以两尼院材瓦增修太学斋舍。今丕阐堂一两辟入等斋是也。公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55H 页
日处其中。诚心讲课。士风大振。后常兼带。以至正卿焉。承 命改量畿内田。民以为便。又请 上频御经筵。尽罢宫庄不听。转吏曹参议兼管筹司,槐院。进吏曹参判。寻谢病归忠州。除咸镜观察使。按行障徼。修器械平赋徭。北人之知冠昏丧祭。自公始也。入为弘文馆副提学,司宪府大司宪。擢户曹判书。使虏中还。知中枢。判工刑礼兵曹,汉城府。参赞政府。随事尽职。不懈益虔。然朝议多歧。时事益乖。公不能久安于朝。甲寅 肃宗嗣位。明年加崇政大夫。俄判吏曹即递。于是尹镌,许积等用事。二宋文正公或栫棘或追谪。公请与同罪。遂坐削职。己未配长兴府。明年镌党坚,桢等谋反诛。公起谪中。途拜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时金文忠公寿恒为上相。同心辅政。进左议政。居四年免。公之为相。务在杜私径拔淹滞。谨天灾察民隐。以辅 幼主而立治体。尝言金益勋机密上变。罪人既得。不宜引他事而过罪之。又痛斥尹拯背师之罪。群小遂不悦。时后宫张氏新有宠。镌积之党复起用事。己巳春。宋文正,金文忠公并窜海。寻受 命以卒。及 仁显王后废处私第。吴忠贞公斗寅谏死于朝。公亦徙碧潼郡而栫棘之。公素病风痹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55L 页
不能起。闻 命即行。言动如平日。无几微色。凶徒继请按律不听。壬申六月二十五日。卒于累舍。享年六十五。后三年甲戌。 上大悔悟。 王后复位。遂 命复公官秩。礼官致祭。有司庀葬事。始葬杨州。后迁骊州大居戌坐之原。公凡再娶。申氏洗马昪女。洪氏观察使处尹女。皆为贞敬夫人。男镇长右议政。女适李寅烒。诸孙在洙正郎,启洙判官。安洙,学洙,德洙皆蚤夭。女三人为正郎洪重锡,判书朴师益,牧使李浤妻。縡文贞公之外孙。尝以文志公之墓。今嗣曾孙百男又属以铭刻之辞。乃序而诗之曰。
文忠之始。自我 宁考。翼翼 宁考。闵有不造。侯在于庭。孰恤予蓼。事有至难。一言受知。勤劳忠正。 王国之毗。一心上下。江汉于宗。经纬有密。帷幄从容。难平者事。中途而殂。送往事居。身与道俱。白发 三朝。既踬而起。维匡调娱。爰整我纪。有饕维凶。莫熸其机。山塞幽荒。公去无归。 王衋于衷。闵锡有章。骊水悠悠。有俨其岗。密迩 乔邱。魂魄洋洋。虽公不幸。其存则永。立懦廉顽。尚论景行。刻铭墓隧。以视千亿。匪公攸思。 宁考之德。
判书聋溪李公神道碑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56H 页
昔 宣庙问筵臣曰。李滉弟子有立朝者乎。柳希春以郑惟一,郑琢,金就砺为对。栗谷先生论此事曰彼数人者。树立无素。名之曰弟子则岂不为退翁之辱乎。推是义也。若聋溪李公秀彦者。真可谓尤庵宋文正先生弟子。而于先生亦有荣矣。盖公秉心制事。刚严峻洁。嫉恶如雠。趋义如渴。常于论是非辨邪正之际。必先其大处曰若取其小节。缴绕较量。则终至于利害胜而义理乱。凡百事为。最恶苟且弥缝。虽一事而十改。一物而十毁。终必明白正当而后已。其事君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引君当道为主。以承颜苟容为耻。遇事直前。如水临壑。不以进取利害动其中。不惟天性为然。其得之师门者如此。使公进而见用则先生之道可以少行于世。惜乎。流离窜逐之馀。复蒙收召。而不得一日安于朝廷之上。当其时也。小人秉国。君子在野。平陂不常。卒得成就公元祐完人而止。玆岂非斯文世道之不幸也欤。公字美叔。韩山之李。始于稼,牧。显于麟斋。至观察使蓄。 光庙时闭门高阳墓下。不出三十二年而终。尤庵称其贞操不让于六臣。公其几世孙也。曾祖讳德游。成均生员早卒。祖讳圣渊。原州牧使。考讳东稷。全罗道观察使。公生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56L 页
而气度已不羁。识者皆知为远器。从曾祖怡愉公每置膝叹赏曰。大吾门者。必此儿。庚子进士。戊申登第。因科题有人言见罢。寻擢翌年庭试。公处得失之际。欣戚不少见于色辞。永安尉洪公柱元称公河海之量。选翰苑。序升待教奉教。遘奇疾几危而苏。尤庵以为学力所致。甲寅始升六品。拜司谏院正言。以疾辞。有郭世楗者丑辱尤庵罔有纪极。公知士祸将作。日夕忧愤。寝食几废。适拜司宪府持平。抗章极言群小构诬之端。义理明白。疏入 天怒震叠。祸将不测。因玉堂劄救。罚止特递。时观察公在湖营。闻而喜之曰。汝之论事。实获我心。明年递还。公先往乡里。修葺旧庐。以为奉归终老之计。是冬丁观察公忧。因归清州。庚申权奸迸黜。朝著清明。公拜正言。被 召入朝。首论相穆之罪。改持平入玉堂。屡为副校理,校理,修撰。移吏曹佐郎。进退通塞。一循公议。白用三学士及宋泉谷后孙。以励忠节。凡有 上躬阙遗。朝事得失。率先言之。不避忌讳。用都监劳升通政。以未准格还收。改掌乐院正。即日移应教。寻以庙堂荐超受庆尚道观察使。公才长剸剧。簿书堆积几案。而耳听口酬。指顾之间。裁决殆尽。一路咸称神明。岭俗好武断。仁同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57H 页
尤甚。公初则晓谕。中则施罚。及其不悛而后严刑以惩之。有一二死者。李元祯之徒撰星山志。诪张虚妄。诬辱尤庵。元祯之弟元禄又倡为丑诋沙溪之疏。募徒敛钱。贻害列邑。公状闻毁板。且请痛禁恶习。由是怨谤朋兴。而公则不顾也。秩满拜礼曹参议。移拜承政院承旨。屡为大司谏。间除兵曹参知。为乞养出补安东府使。铨长奏言教胄非此人莫可。遂还拜成均馆大司成。时论议歧贰。公在职。一以正士习明义理为先。士趋稍定。复移大司谏。时 上悯旱疏决。郑维岳亦在宥中。公力言维岳罪恶甚重。不可径释。遂还寝。历兵曹参议。甲子冬。擢拜咸镜道观察使。公以文教为先。诘戎为次。遴择六镇之秀才与健儿。留置营下。或讲学或鍊艺。一年之间。成就者众。又均赋役革弊瘼。大得一路民心。谓老峰以后始有之。有异己者论公崇饮废事。 上不许。西河李公时秉铨。斥补其人于边邑。以示公议。然公犹不自安。会有犯越事。革职还朝。丙寅以后。周流六曹参判。为都宪者最多。校理闵公镇周论右相赵师锡加卜事被 严旨。公上疏力救。仍陈言路崎岖之失。 备忘严责。李公选被柳成运等论劾惨毒。吾叔祖打愚公为人所丑诬。至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57L 页
登台章。公辄皆引避。为之伸理。罗良佐等托以为师尹宣举讼冤。侵辱尤庵。公上疏痛辨之。戊辰台臣李益寿使禁吏撞碎后宫母屋轿之入宫门者。 上震怒罢益寿职。下禁吏内寺狱扑杀之。公不胜忧慨。抗疏匡救。言甚切直。及 批下。快示悔悟之意。还 命周恤禁吏之拷死者。人始为公危之而还以为荣。己巳往省大夫人于永柔县。道闻窜配理山之 命。复过辞大夫人。到谪以书史自适。及尤庵讣至。为之服期年。且为文以哭之。其辞绝悲。元祯之子聃命有积怨于公。嗾仁同之张曾被刑死者。击鼓愿偿命。李玄逸又白 上请拿致公。意欲成狱而终不售。时李玄纪为岭伯。公与有连家谊。有欲居间缓祸者。公闻而责之曰是杀我师者。吾宁直死。不为枉生。尹以道以成川倅馈问。公曰是诬成打愚狱者。吾素恶其回邪。遂却之。虽死生危迫之顷。严于辞受。慎于交际如此。时为郡吏者百端困辱威胁。无异元城之厄于新州。而公处之怡然。江边俗甚贸贸。公不鄙夷之。教导有方。不数年而能知冠婚丧祭之礼。公归时至于涕泣而不忍别。甲戌首蒙宥还。历工刑参判。秋擢拜刑曹判书。公一心奉公。狱讼如洗。玄石白公劳绩。请久任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58H 页
勿他迁。时南九万为首相。营护国贼。政刑紊乱。惟以蠲减施惠为事。公尝于朝坐折之曰。凡为国之道。明义理正朝廷。则惠泽旁流。不求民悦而民自悦服矣。何必施此无名之惠。以要其悦乎。设遇凶岁。国储罄竭。何以拯济。九万无以应。后数岁大侵。济活无策。人服公先见。又于讲筵奏暴故相李公端夏之冤。 上教昭释。士论多之。时旧人殆尽。朝野属望。惟公一人。而时象日乖。意悒悒不乐。会台臣金德基劾吴道一。掌令金演庇护甚力。公遂言道一行己鄙悖。媚悦凶党。连得名邑之状。时道一积负疵累。冒居要津。人皆謟事无敢言者。公抗愤极言之。人皆称快。柳尚运为铨长。白 上曰。李某以老成。力扶少年台论。诚为不韪。寻左迁公为全罗道观察使。又为两出之论。吴道一得关东。公无悻悻之色即赴任。奉大夫人设寿席。为尤庵作考岩书院于后 命之地。是秋复拜大司宪。公到中路。使偏裨纳符。直还乡庐。公始自号醉梦轩。至是改以聋溪。绝口不言时事。客有来问者。辄指堂扁以示之。屡除官不赴。惟 世子嘉礼成。一造朝寻归。当路者来见。盛陈保合之道。公笑谢曰。保合非田野人所可与知也。及渡汉。农岩金公昌协来别曰。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58L 页
举世皆醉于富贵。不知有名节。公独急流勇退。以励衰俗。实为世道贺也。丁丑五月。以疾卒于聋溪精舍。寿六十二。公卒前一月。清州倅李益著来示其所居龙渊图。公诗以答之曰。绝世江山万钟富。争如老汉一瓢贫。窝庐日日相逢处。总是缌功袒免亲。及丧宗族门人加麻者五十馀人。公于縡家。实有累世之好。余尚记幼时见公与人谈笑。辄揎袖露臂。言论风生。有时引酌酣畅。风流溢发。满座为之心醉。虽幼少无知识。尚知其气宇豪爽。类非流俗人物。呜呼。今日何处得来。公内行纯备。而最善事继母。母有所生二子。皆历典州郡。而不欲一日离公。公必善为开谕而后始强赴焉。其慈孝之无间如此。顾公立朝事业甚伟。然而是岂无其本而然哉。公始葬清安。后移卜清州龟山。夫人海平尹氏。弃翁澄之之女。贤而有梱范。先公五年殁。公卒而合祔。公以弟秀隽之子思孝为后。不幸早死。有一男奎瑞亦夭。又取思悌孙硕载为后。思悌。思孝之弟也。思悌久属余以大碑之役。而病未能焉。今则公之墓木已拱。而岁月寖远。后生鲜有知公志业者。余亦老且死矣。遂力疾而为之辞。系之以铭。铭曰。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59H 页
天地中间。阴与阳并。一消一长。治乱邪正。拖泥带水。鲜或洁净。公于二者。剖判得定。好仁疾恶。盖由彝秉。直字之训。吾师所命。行之不穷。用是究竟。謇謇匪躬。廷有骨鲠。积愠群小。屡蹈危阱。外患不入。心境宁静。平陂往复。一节弥劲。万死归来。谁秉国政。平生赤憎。回遹其性。刚大无愧。不容何病。一卧丘园。名重九鼎。风流弘长。存没可敬。归拜先师。庶无颜赪。时丁调停。思公益永。铭以昭之。用树墓径。
左议政北溪李公神道碑
肃宗二十七年辛巳。 上赐后宫张氏死。时 景宗在东宫。一种凶邪之徒煽言于国曰。母死子不得安也。以是胁持上下。遂为全恩之论。举朝靡然。莫有贰者。独左相李公世白特立不挠。白 上曰。此事上关大行王妃。臣子安敢议为。既赐死。始上劄进保护 东宫之道。呜呼。钩弋非有罪也。汉武此举。先儒犹善其断。况我 圣考当国家大变故。不以私恩废公法。廓挥乾刚。雷厉风飞。使宫闱清而神人快。而卒亦无伤于止慈之德。 大圣人作为。固度越百王。然非李公为之相而将顺之。则畴能奉行天讨而树伦纪于百世哉。若公者。真可谓大臣。而古之难辅相者。盖以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59L 页
此也夫。公字仲庚号北溪。龙仁人。为人方严重厚。平居俨若有思。清阴金文正公于公为外翁之父。甚器重之。公时尚少。犹能默识其言行。以为师法。丁酉进士。丙午除义禁府都事。用荐者升义盈库主簿。由户曹佐郎监牙山县。秩满又为洪川。乙卯擢文科。公素负公辅望。人以为晚。寻弃官归。群凶满朝。踰年一除文兼宣传官。荐丁内外艰。辛酉即吉。历兵曹佐郎正郎,司宪府持平,司谏院正言,弘文馆修撰校理。时更化未久。朝论携贰。竞为标榜。而公独敛退自守。又不喜讦直。在新进已有老成名。间除成均馆直讲。又为御史湖西。癸亥以与修 显庙实录升通政。未准格还寝。为吏曹佐郎。升掌乐院正。改执义,应教。寻擢承政院同副承旨。序升至右。明年出为黄海道观察使。及瓜从民愿许留。条奏兵民积弊十馀事。其罢管饷。最为海民之惠。是冬特升工曹参判。须代未还。会边圉有警。移授平安道观察使。居一年辞递。历同中枢,大司谏。参判兵,刑二曹。都承旨,大司宪。出为广州留守。旋充燕价。朝议重保障留之。公素长政事才。通敏无括。自在小官已然。凡所施设。置水不漏。要之行久而无弊。历试外内。蔚有成绩。舆望益归之。己巳贼黯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60H 页
与宗室杭。阴结张氏兄希载。谋倾 壸位。士祸大作。文谷受后 命。退忧谪卒。皆公之舅也。公亦罢官。屏居楮江江上。慨念 王室。悲愤成疾。甲戌更化。还都承旨。无何擢汉城府判尹,知中枢,工曹判书,议政府参赞。时 壸位复正。希载阴谋毕露。柄相南九万引周礼八议不请刑。又入对乞屈法伸恩。公在金吾。与判事申公汝哲力言三尺不可挠。 上不从。九万之党外虽请讨而内实庇覆。希载得不死。辛巳之变。盖源于此。自士祸以来。善类芟刈几尽。旧人在朝者惟李公秀彦及公。既而李公左迁湖臬。公亦差傧使。仍令留掌关西别科。实则忌之也。公尝有遗惠。至是又承 命。访民疾苦以闻。罢革者多。久之还朝。权大运,郑维岳等因疏决被宥。台谏争之不从。公为言轻释重辜。非所以顺民心而格天意。维岳仍配。已而旱愈甚。相臣申翼相以疏释未尽。请召诸宰会议。公引疾不赴。当希载父号国舅也。官为立碑。甲戌后台臣有言而犹仍置。及公为礼判。始覆奏踣去之。以节使之燕还。为参赞,大宪。丙子擢判义禁。寻判户曹。西土饥。庙议将乞粜于虏。公争之不能得。后果速慢书之辱。明年移吏曹。时群小用事。政路淆乱。公慨然以激扬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60L 页
为任。登进善类。枳斥尤不靖者。柄人大衔。柳凤瑞以校理因事诬捏。 上特补边邑。公不自安。屡辞不获命。翼年夏又祈免。 上批卿之劳苦。汔可毕矣。时鼎席一空。 御笔特授公。右议政吴道一疏论新卜事比之斜封。道一即前见枳中人。 上烛其情状。黜道一。敦勉甚至。公感激应 命。公为相。务持重。不喜变更。又务实惠。不为喣沫之私。入奏出劄。一以匡君泽民为主。而于讲学正心。节财用守法令。尤拳拳焉。狡倭请行六成新银。僚相轻许之。公力言不可。竟不从。至今为弊甚。宫内火。入对陈修省之策。仍言奢侈之弊甚于天灾。 上嘉纳。升左议政。 仁显王后升遐。为总护使。杭将书 梓宫上字。公斥去之。杭退曰吾其死矣。俄而蛊咒事发。 上震怒亲鞫。宫婢皆服。首相崔锡鼎三劄请无竟其事。 上谴责甚严。时人心危疑。中外汹汹。公不动声色。终始按狱。 上亦倚以为重。希载诛杭赐死。黯之子追施逆律。盖公治狱。无一毫瞻顾之意。而亦能平停其间。卒无滥者。方诸臣为全恩之请也。或劝公一陈。而怵之以祸福。公毅然曰人臣事君。惟有一义字。死生何足计也。呜呼。死生之于人亦大矣。人能拚却一死则天下无难事。今人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61H 页
临小利害。辄皆依违前却。苟且趋避。以之负国失身者盖滔滔。此特畏一死耳。公之一言。足令此辈知愧。而亦可以为后世为人臣者之则矣。壬午 上册继妃。公为嘉礼都监都提调。公积瘁而疾屡赐告。病中犹忧念国事。闻罢禁卫营。上劄争之。临卒。右相申公琓道达公释负之恳。 上为之涕下特许之。史官至则已不及知。癸未四月九日也。寿六十九。 上震悼撤朝。将享 太庙。儒臣金镇圭等言仲遂卒。圣人讥其犹绎。宜杀饮福受胙之节。议大臣寝不行。 世子率宫官举哀。公状貌魁梧。声如洪钟。每朝会。正色率下。望之有威。凡有大事。众论棼如。而徐一言以定之。宅心公正。务存大体。处置得宜。畏服人志。终公之世。庙堂尊而纲纪举。隐然有乔岳镇物之功。其后当国者喜用小智。纷更约束。而世道之变。又靡所不有。识者叹曰使李相在者。国事岂至于此。虽平日不悦公者。亦皆同辞。此可见人心之公矣。今 上丙午。赐谥忠正。上祖吉卷。高丽太师。曾祖讳士庆大司谏。祖讳后渊。考讳挺岳牧使。以公贵追 赠如例。外翁曰同中枢光灿。公配延日郑氏。郡守昌徵之女。右议政维城其祖也。贞淑端一。助成公清德。年八十三。后公十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61L 页
五年而卒。葬于杨州陶山坐卯之原。公始葬金村。至是移兆而祔。男宜显文科领议政。四女婿权尚明,洪德普,尹溥,参议金希鲁。议政男普文。三女适黄棆,金圣柱,申光复。权婿子燮莹校理。金婿子致万侍直。洪,尹继子曰县令得福,佐郎得重。公内行甚笃。居丧时年已向衰。而持制益固。伤伯兄有心恙。护视如婴儿。立朝四十年。田园臧获。一无所加。被服俭素。门庭无杂宾。尤谨于辞受。鞭靴不入。而亦不欲人知也。公之德美。盖不可胜书。而其于关世教民彝之重者书之特详。后之知公者。于此求之可也。亦可以知 圣考大处分之昭垂天下万世者。得公而成也夫。铭曰。
肃庙中世。公维硕辅。是惟大器。知夙成暮。斗筲钟鼎。均有限量。我心休休。愈积愈广。其在下位。未甚异众。遇益初九。大作利用。世运艰难。乃遗厥身。保养豺蝎。噫彼何人。于皇 圣妃。在天孔昭。窝窟一倾。妖孽莫逃。舒惨低昂。事有至难。众情劻勷。祸福之关。 王曰嗟相。惟汝同予。五刑五服。以讫天诛。公拜稽首。义重生轻。元首股肱。势则相成。绅笏不动。有俨具瞻。万马驻足。鲜见于今。力能胜重。气则配义。公实有之。办此大事。明明我 后。万世有辞。殆天生公。以襄一治。我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62H 页
昔见公。山泽龙虎。今其亡矣。善类谁主。世道罔极。乱逆驰骋。匪公之思。 宁考之圣。维杨之东。有屹龟趺。太史作诗。其言非谀。
判中枢申公神道碑
自古以来。文武殊涂。文臣读书。武臣不读书。故文每诋武以无识。国俗亦重文而轻武。然是亦有不可一槩论者。以余观于近世南丞相九万。多读古书。尤用力于春秋四传。阅天下之义理。非不精且熟矣。当 肃庙甲戌更化之初。国贼张希载有严刑得情之 命。则乃引八议之法。请勿问而宥之。其私党从而和之曰。此深长虑也。申公汝哲武人也。独言希载谋害国母。在法无赦。今谓 世子私亲而径宥之。则是私恩也。不可以私恩废王法。屡入对争之益力。然 上从九万言希载不诛。遂成国家无穷之祸。若公者。宜若以无识见诋于文臣者。而毕竟树立之卓然如此。彼读书宰相。真所谓虽多亦奚为者也。呜呼。秉彝之天。人所同得。惟丧与勿丧如何尔。乌可以文武轻重之也。公字季明。平山人。壮节公崇谦之后。曾祖讳砬。宣庙朝名将。壬辰之乱。以八道都巡边使。死于达川之战。祖讳景禛。策癸亥靖 社元勋。领议政平城府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62L 页
院君谥忠翼。考讳垓。敦宁都正。丙子后以质子陪 春宫。赴沈道卒。卒后朝家以忠翼之季东城君景禋无子。 特命为嗣。袭封平原君。妣汉阳赵氏。判官国俊之女。以 崇祯甲戌闰八月二十六日生公。公容貌端雅。神气颖秀。四岁孤。忠翼公每抚爱之曰。此儿必昌大吾门。 孝宗丁酉。储养将帅材。 特命劝武。显宗乙巳。以宣传官擢庭试。未放榜。扈 驾温泉。 上于路中见公叹曰。真玉堂样子也。自此宠遇非常。都总府都事,经历,训鍊院佥正副正。以养出为中和府使。旋升全州营将。丁未擢授忠清水使。距登第才三载矣。居二载升本道兵使。未赴因事罢。寻特叙拜庆尚左兵使。又三载升拜统制使。朝廷闻公有疾。虑其为瘴祟。亟 召还。已而拜平安兵使。又拜咸镜南道兵使,三道统御使。皆以病不赴。癸丑拜御营大将。时李公浣方告老。以公拟其代也。除训鍊都正,同知中枢府事。仍差备局提调。历汉城府右尹左尹。甲寅秋。阙内失火。公疾驰诣阙。承 命守金虎门。逆桢兄弟欲入。公当门呵止曰。此时虽近宗。不当阑入。人谓得体。特除兵曹参判。间移刑曹。丁巳擢授判尹。寻丁母忧。及吉复拜训鍊都正兼捕盗大将,都总府都总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63H 页
管。庚申三月。 上教以危疑多端。讹言沸腾。辇毂亲兵将领之任。不可不以国家至亲为之。特除光城府院君金万基训鍊大将。以公代为总戎使。夏兼知训鍊院事。冬授工曹判书。上疏辞。 批曰卿以 先朝宿将。名望素著。特除正卿。意非偶然。翼年升正宪。又翼年拜御将。寻移训将。丙寅 上阅武沙河里。以公队伍整齐。号令严明。 面赐内厩马以嘉之。寻又以春塘台试射发矢三中。升崇政。判敦宁府事。戊辰加崇禄。拜刑曹判书。时庚申逆党方图钻进。有欲夺公位者。日夜伺其动静。公危怖日甚。累朔祈免。至己巳春。 上始许之。群凶深忌公。不欲其在朝。出为统制使。公力疾之任。已而疾加剧辞递。台谏论启请仍任。秩满还。拜知中枢府事。居数月。复出为北兵使。统营旧有亿万库。而枵然一空。公至则重营库舍。积谷为四五年之资。大会耆老。设宴而娱之。公尝于辛亥饥岁。收瘗饿殍骸骨凡一万八千馀人。至是又有异梦。当秋夕大设酒食。分二所。以食馁鬼。民立石颂之曰泽遍生死。万世不忘。在北大修行营。城巡操时。镇堡僻小处。无不躬往。访其疾苦。日与偏裨射侯。谓沿边人士曰。尔曹登埤时。犹复高冠阔袖耶。仍叹曰。文治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63L 页
未洽。武略不竞奈何。常以戎服莅事。若方有警急者然。一日自茂山急报清人百馀骑压境。边民震扰。公亟遣人侦候。一边设宴张乐如平时。民心乃定。北方风土清凉。公瘴疾至此获苏。甲戌四月二日夜三更。上特拜公训鍊大将。宣 旨促召。公衷甲而进。以备非常。 上先使宣传官取李义徵密符而久不至。 上特下内左符使公佩之。以俟右符之来。公申严宿卫。帖然若无事者。俄又 命总察禁卫,御营事。公兼佩三符。一国兵柄。尽归于公。论者谓国朝三百年来所未有者。特除判敦宁府事兼捕盗大将。未几拜判义禁。是夏又升辅国。拜判中枢府事。公当希载之狱。终始守法。而言不见用。深以 圣诬未雪国贼未讨为痛恨。义徵与希载同谋亦当诛。而用大臣议安置绝岛。寻赐死。义徵之子弘渤怨公。必欲甘心而后已。丙子姜五章投匦告希载父坟埋凶事。以公家奴应先户牌落在墓上。 上亲鞫之。公时为兵曹判书。席藁胥 命于阙下。 上还给所纳符。且令勿待罪。而公不敢退。南九万言本兵不可久旷请递之。 上不许曰。子恶父不知。奴恶主不知者。古亦多有之矣。相臣柳尚运,申翼相等申请不已。始许姑递。应先受九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64H 页
次刑。无一言而死。时祸色叵测。亲知亦不敢相问。而公处之逌然。 上命以重赏购作变人。有告者。更设鞫。张家墓奴辈言业同裹粮留墓所。自谓数日后当有变怪。其日果得埋凶之物。业同者希载奴也。法当穷覈。而九万,尚运等以为不可以疑似成狱。 上命释业同勿问。尚运拜谢曰不胜感激。三司力请更鞫。始许之。业同被讯自服。盖言希载家自作木人。而使人诱致应先于酒家。乘醉窃其牌。意欲先祸公。去其兵权。因之网打士类。而弘渤实主其计云。于是群凶尽伏法。希载至辛巳始诛。呜呼。天日昭明。鬼蜮莫逃其形。彼密地排布。虽极巧惨。而终不得以害公也。居一月。还拜训鍊大将。上疏力辞。 上批慰谕曰。予知卿忠。卿知予心。公感激承 命。然终不能自安。累疏祈免。仍乞归埽墓地曰。三世为将。既犯道家之忌。廿载掌兵。且昧盈满之戒。 上终不许。以公引病不出。凡有职事。皆令他将代行。 命御医问疾。药物 御膳。交于道。辛巳二月十九日卒。先数日。大星陨于东方。 上震悼。官庀丧需甚厚。且赐柩材。禄俸限三年仍给。异数也。以四月十五日。葬于杨州忘忧里忠翼公墓东。军门校卒号哭之声。震动郊野。庚寅赐谥庄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64L 页
武。公为将三十年。一心奉公。赏罚分明。威惠并行。随材甄拔。各当其职。当事不喜纷更曰。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常节财用曰。众力所聚。不敢轻也。晚年名位隆赫。朝夕入相。一时登坛专阃者。皆其麾下偏裨。奔走服事于前。而公则逡巡然常存退让之心。自以武臣不欲处党目中。而进退荣辱。动与国家治乱相参。当凶党秉国之时。虽在散地。阖门养威。隐然有虎豹在山之势。朝著更新之际。未尝不以公为轻重。公之愠于群小由此益深。然或谓时当危疑。宜以诇察为事。则公终不应。是以世祸酷烈。而于公卒无所及焉。平居𥳑重。人莫测其涯涘。非公事。不一至大臣之家。不接生客。客有杂言者。坐睡而不听。以此门庭寂然如寒士家。公处心正大。死生祸福。一付之天。而未尝为趋避之计。丙子之祸。几乎灭身湛宗。而亦无所怨悔。其断断忠赤。可以质鬼神而无愧矣。岂不伟哉。公之立朝事业。盖源于内行。然大者如是。其细可略也。夫人坡平尹氏。郡守弼殷之女。男瓛佥正。女适判书金演,生员璾及李评妻。侧出也。佥正男光夏武科参判。参判二男炜旼。旼亦武科。世方以克绍先业期之云。铭曰。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65H 页
粤我 孝宗。鼙鼓兴思。勋戚之门。有 命畴咨。平阳之孙。忠翼之儿。俾辅后嗣。为我虎臣。合盛玉堂。 天笑为新。雅歌投壶。征虏风致。终日钦钦。如在营垒。腹心干城。忠信可仗。有若臣浣。 三朝宿将。曰臣当老。此子可代。遂陟戎坛。垂三十载。平陂往复。何所不有。小人有畏。君子攸守。世道翻覆。维公重轻。中夜宣 召。三军欢迎。昔苏季子。六印纵横。以口舌得。未足为荣。国贼息偃。 天诛不加。公时毅然。执正抵邪。彼读书人。虽多为何。死生祸福。一听穹苍。蜮弩潜张。于公何伤。臣族几赤。臣心愈白。惟此树立。实光𥳑策。太史作诗。以勒穹石。
判书霁月堂宋公神道碑
士君子处世。其出其处。固有时义之不同。而苟守得难进易退四字则已过人远矣。然节或移于晚。守或失于终。事或废于久。惟艮之上九。能厚于终。止道之至善者也。故曰敦艮吉。近世判书霁月堂宋公。其殆庶几乎。公讳奎濂字道源。恩津人。 崇祯庚午生。幼病羸。浙人善相者相之曰。是必大贵。受学于同春先生。至尚书期三百。一经指授。通透无碍。又璿玑玉衡传文。最号难读。读之数遍已成诵。先生亟称其才。十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65L 页
九司马。二十五取明经及第。隶承文院。旋被史荐。自检阅至奉教。每出入。丰彩动人。记事敏疾。 孝庙屡嘉奖之。升成均馆典籍。拜司宪府持平。司谏院正言。为便养乞县得茂长。经年弃归。兵曹正郎持平。又为龙潭县令。甲辰以弘文馆副修撰 召。径归怀德。是后屡除修撰,副校理校理,持平,正言,献纳,侍讲院文学,吏曹佐郎。皆不就。母夫人年高多疾。公上疏乞终养。语甚悲切。 上谅其志。亦不之强也。壬子升司艺。移应教。复出为舒川郡。兴学变俗。治理可观。直指使以闻。锡表里。甲寅 肃庙嗣位。群小以礼论酿成士祸。尤庵先生栫棘海上。同春亦被追谪。公适拜司谏。草疏极言两先生之冤。母夫人垂涕而止之。公亦泣。疏不果上。丁巳拜执义。引疾免。又拜司谏。时告 庙之论方起。公慨然曰时辈以我为不能言而连处我以言地。辱我甚矣。遂自陈私义。引宋范祖禹讼伊川及尹彦明辞召命事。仍曰两臣之冤。天地鬼神实所监临。 上始命罢职。已而削黜。群壬又加律请窜。而上竟不从。戊午丁母夫人忧。庚申改纪。首下叙命。服吉除司谏,修撰,司成。清城金公锡胄白公恬退可奖。遂超授工曹参议。递拜户曹,大司谏。时同春已复爵。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66H 页
尤庵敦 召造朝。公在野凡十九年。始起膺 命。壬戌由礼议移吏曹。又为承政院承旨。以大司谏论时弊四条。 上嘉纳。又还吏议,副提学,大司成。癸亥以吏议论 国恤时太学儒生素带之非礼。乙丑大臣请极择师儒之长。以是复授公。乞暇归乡。移大司谏。先是尹拯欲掩覆其父江都之累。引栗谷先生为比。语多诬逼。士论骇愤。四学通文斥之。史官金洪福等右袒拯而罚学儒。文谷金公寿恒奏罢洪福等职。而学儒之罚犹不解。公上疏陈请。 上从之。掌令洪受畴等论递公。屡启不 允。复拜吏曹。力辞递。朝议以公不乐在朝。授江襄监司。亦不赴。其后连有 除旨。黾勉还朝。力求外得安边府。清净为治。一境安之。移忠清监司。瓜递。复历大谏,吏议。公立朝最久。后进多致卿相。众议称屈。丁卯始特授汉城府右尹,兵曹参判,都承旨。移大司宪。李公选为群小所劾。公引避斥其倾轧之习。群小交诋被递。历工曹。又移礼曹。陪 太祖影帧往全州。比还。时象一变。群凶当国。尤庵首被祸。士流窜逐殆尽。及闻 仁显王后逊位。即日出城。比还乡。上疏乞解兼任。许之。自是杜门废人事。惟以书史自娱。甲戌 壸位复正。公首除副提学。趣令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66L 页
上来。屡辞递。连拜两司长官及同中枢,礼曹参判。己卯公年七十。筵臣为言公 三朝老臣。且以子相琦为侍从。特超资宪。入耆社。拜知枢。议政府左参赞,礼曹判书。又拜大宪,知枢者屡。卒不起。己丑又以年八十。超崇政知敦宁府事。是年六月五日。以微疾考终于乡舍。 上下教震悼。赐赙踰常例。夫人安东金氏。同中枢光灿之女。祖曰清阴文正先生尚宪。端淑有妇德。后公二年生。辛巳殁。始葬蓝浦。后改卜公州三美川艮坐之原。与公合祔。公考讳国铨。 赠吏曹判书。祖讳希远。成均馆学谕。曾祖松潭讳楠寿。公二男相琦判书典文衡。相维府使。女婿牧使李益命。相琦男必焕府使。五女归副率李夏坤,李天纪,尹得恒,参议徐命彬,参奉闵通洙。相维男必泰,必徵。三婿参奉李天辅,进士李思重,沈锈。必焕二男载福,载禧。公端重和雅。内行甚备。其侍母夫人疾。一念洞属。数十年如一日。药饵酏饘之属。手剂口尝。不使人代之。虽家居穷约。而甘旨无阙。尝为手碣于外翁墓。以成母夫人遗志。仲嫂老而孤居。护视问疾如事亲。爱诸侄无间己出。然有过则严责不之少饶。又笃于奉先。置墓田定祭式。其为政。律己以严。爱民以恕。必以学校为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67H 页
先。持论不激不随。在铨地。朝议方携贰。注拟公平。务欲调和。公退门庭萧然。𥳑出入绝造请。见人一善一能。誉之如不及。襟怀坦荡。与物无竞。每言古人百忍字固善矣。犹有蕴蓄底意。不如忘字之都无事也。博览强记。尤熟于四子五经。有来问学者。应之沛然。如诵己言。凡古今事变得失。文章学术。言议痛快。纚纚若贯珠。自幼从事两先生之门。师友渊源。盖有所自。晚年恬淡虚静。又不废省察存养之工。其于消息盈虚之理。吉凶盛衰之端。求诸天道。推之人事。往往有独见于人所未见者。盖得之邵易者深云。其言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孔,颜事虽不可易言。士大夫亦当存此心于胸中。是以通籍六十年。多退少进。己巳以后。坚卧不起。确乎有六丁莫回之勇。超然于得丧荣辱之涂。不获世之滋垢。年高德卲。宽乐令终。岂古所谓明哲保身者耶。出处大节如此。其细可略也。铭曰。
在 宁陵世。明明穆穆。公时发轫。美仪如玉。赤管如飞。屡动 上瞩。荣利之涂。众趋我徐。乐彼丘园。有翩除书。嘻臣有母。老而多恙。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间怀郡章。虽出犹处。括囊有咎。君子或恕。日有短长。时有陂平。一仪明廷。展也老成。小愠不殄。我道则贞。屠维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67L 页
之岁。 坤轴乃倾。公行勿迟。公归不复。天运复阳。臣心介石。我琴我书。我稼我穑。偃仰逍遥。永矢不告。其行其藏。古人与同。既炳于先。而厚于终。维公邃学。敢容蠡测。消息盈虚。于易独得。阅历 三朝。德全名完。我书玄石。永世不刊。
判书李公神道碑
尚书李公光迪。 孝庙朝登别试文科。至 肃庙丙申为一周甲。时公年八十九。筵臣白其事。 上命用故臣宋纯例新造花以赐之。公适病告。诣阙庭进笺谢。 上特赐法酝。遂戴花扶醉而归。子弟仍设宴以侈 圣恩。榜首李敏迪之子颐命为相国。称觞为寿。卿宰诸公以次进酒。又作贺诗以张大之。搢绅传为胜事。公初名演。避 显宗嫌名。改以今名行。字辉古。上祖纯由。以新罗卿不受高丽命。废为吏。子孙居于星山。遂为星山人。厥后有政堂文学文烈公兆年。号为名人。国初有讳稷。领议政。 中宗朝有讳諿。右赞成。于公为六世。曾祖彦忠大司宪。祖珹典牲署奉事。当昏朝弃官归乡。考世美。隐德不仕。公以 崇祯戊辰生于宝城寓舍。学语便能知书。家有鬼物作怪。而于公不敢犯。及长文名甚盛。壬辰司马两试擢第。后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68H 页
有不悦者枳槐院。由成均馆学录。荐拜承政院注书。时 孝庙励精图治。晋接频数。公记注赡敏。笔翰如流。先辈诸公。莫不叹赏。升典籍。公素恬静自守。不汲汲于名利之涂。凡于大小官职。一任傥来。内则礼,户,兵佐郎,正郎。司宪府持平,掌令。司谏院正言,知制 教。间为司仆,宗簿,礼宾寺正。外则咸镜都事,咸平县监,海运判官,开城经历,宁越,渭原郡守。公在台。 上有过失。辄随事献规。徐必远与尤庵论议背驰。台劾已发。犹复务胜不已。公启论必远前后罪状。请罢职。甲寅礼讼之始俑祸也。领相金公寿兴首承 严谴。公缴争甚力被削黜。公之为邑。既廉且勤。率以宽民力布惠政为先。民多追思之。其为通政则以璿源录都厅劳也。历工刑曹参议。迁承政院承旨。乞为安边府使。邑吏豪悍。冒占土地。民不堪其苦。公痛加刬削。以袪积弊。一境咸服。而不悦者滋多。监司尹趾善与公有嫌。乘机构捏。以至就理。配于铁原。寻蒙宥。复除兵,户,礼参议。己卯右相李公世白以公 孝庙侍从。年踰七旬。白升嘉善。历兵,户,工曹参判。汉城左尹兼同知义禁府事。按查科狱。不顾怨谤。又当辛巳蛊狱。同李相世白参鞫悉如法究治。后林溥疏出。诬陷按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68L 页
狱诸臣。公疏陈实状。由此尤见恶。至发窜启。而 上终始照烛。得脱危祸。丁亥复用优老典升资宪。除知中枢。入耆社。仍拜判尹,工曹判书。公于经传中最深于易。每当节候。辄陈对时懋德之义。屡有褒赐之 恩。至老尤眷眷于真实无妄四字。陈戒切至。 上批嘉尚。丁酉又升崇政。以是年十二月十三日。考终于隐岩正寝。寿九十。明年二月。葬于杨州。后甲寅移卜于积城龙渊上丁坐之原。公姿性仁厚。气度和粹。悃愊少华。里襮无间。孝友之行。忠亮之节。本乎自然。不假修为也。不佞尝乘间拜候于白岳山下。门庭阒然无人。及至披帷。始见公端坐对书。终夕语。惟讨论经史。旁及古今事变。往往戒诲。无非以德之言。风流笃厚。足令薄者敦矣。然而于阴阳淑慝之别。言议截峻。祸福荣辱。决于目前。而一无计较趋避之私。故虽不当显要。而动遭颠踬。几不免祸阱。士论以此韪之。书曰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呜呼。今世虽欲复接公德仪。而何可及也。公凡再娶。珍原朴氏。察访春秀女。有一女适参奉具文河。东莱郑氏。 赠承旨锡女。从公祔。二男衡辅荫仕县令。元辅通德郎。二女郑立先,成必益其婿也。诸孙曰奎贤生员。奎臣,奎宾。铭曰。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69H 页
先王上升白云乡。于戏 盛德不可忘。公是昔时香案吏。有笔恭将谟训记。平陂往复阅 三朝。宠辱百般心不摇。身安气和九十春。世人望之如松乔。白发重簪新赐花。上堂称觞首大僚。日昃缶歌恒自适。翛然大化归青霄。绀岳之下丽牲石。太史作诗令德昭。
右议政闵公神道碑
孝宗大王有臣曰文忠公鼎重。文忠有子曰文孝公镇长。文忠以文学德望。为士林冠冕。卒相我 肃庙。文忠殁未十岁。文孝又入相。论者谓两世秉匀。古或有之。而忠孝媲美则殆未有也。夫人道莫大于忠孝。事君事亲。事则殊而理则一矣。至若尽瘁王室。死而后已。亦未尝不同。则斯又孝之大者。书曰尔惟敬明乃训。用奉若于先王。追配于前人。文孝公有焉。公字稚久。闵氏出骊兴。自高丽尚衣奉御称道。始见于谱。世有名人。讳机庆州府尹。讳光勋观察使。并 赠领议政。有清德质行。是为文忠公两世。文忠公继娶南阳洪氏观察使处尹之女。以 崇祯己丑十月乙亥生公。五岁洪夫人有疾。已能拜庭祷天。己酉司马。丙辰除 英陵参奉不就。庚申文忠公起谪籍拜相。公亦除典设司别检。用敦事劳升义禁府都事。褫拜工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69L 页
曹佐郎。外则砥平,阳川二县。丙寅魁别试文科。文忠公生于观察公壮元之岁。公之生又在文忠公壮元之岁。至是公又壮元。以资穷升通政。即日拜掌隶院判决事。冬为同副承旨。序升右副。兵曹参知。求外得杨州。未几坐微事罢。寻叙复入银台。己巳士祸大作。尤庵先生,文谷金相国寿恒相继有后 命。而凶党以文忠公为 坤宫尊属。犹有顾畏意。四月 上特罢文忠公职。已而 仁显王后逊于私第。七月李元祯之子聃命自托于复雠。嗾其私党发合启。文忠公遂栫棘于西塞。中道又有加律之请。壬申文忠公卒于谪中。公扶榇归葬。仍庐于墓。甲戌 坤位复正。 上首复文忠公爵。及公免丧。特除礼曹参判。公上疏悉陈文忠公被诬本末。 优批洞释。移都承旨,工户参判。乙亥擢刑曹判书。秋大歉。朝议以文忠公尝主辛亥赈事。忘身尽职。以公为赈厅堂上。公每晨出郊监赈。归又听讼。无顷刻休暇。公自陈才力不逮。乞解一任。 上曰知卿勤而详明。不可许也。公殚心赒活。民得以不死。每轩车过市。市民皆攒手曰。活佛活佛。两年掌狱。务持大体。常存钦恤之意。民自以不冤。朝廷方铸钱。严禁盗铸。犯者一切置死。公请区别用法。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70H 页
大臣欲稍大法杖以立威。公又执不可。人或病其太缓而终不挠焉。由汉城府判尹拜兵曹判书。积劳成疾。 上累遣医视之。大臣白解其职。拜判尹,守御使,知中枢,参赞,大司宪。复为刑书判尹。戊寅擢判义禁府事。为户曹判书。大司成宋公相琦为诸生异论者所逐。司谏郑公浩以为此事关系甚大。当先正其本。乃抗疏论尹拯背师之罪。仍及甲子事。 上怒甚。下教曰。毋论是非。既非公家文字。则当时大臣之推而上之于朝廷。大是失著。等閒平地。波澜大起。予至今悔恨。盖文忠公为相时。请勿以儒贤待拯故也。公乃上疏。悉暴当时陈奏本意。仍曰甲戌初。铨曹之宠用尹拯。全无曲折。乃循己巳馀套。视前日 君相都俞之言。不啻若弁髦。朝家之待拯。可谓太薄矣。臣尝隐痛在中。而诚不欲提起往事。重惹纷纭。泯默迟回。以至于今。今 圣教之严如此。是先臣眷眷忧世之意。反为推波助澜之归。臣之叩心号枉。当复如何。拯党赵仪祥李凤瑞等迭起诋诟。有曰今日之斥拯者。徒知师生之义。不知父子之伦。公连章辨之曰。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子主恩。君师主义。恩固有时而掩义。义亦终无所逃。假令为人臣者。其父不得于其君而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70L 页
遽自疾怨。彰君之过。公肆谤讪。则其将谓孝于亲。而恕其不忠之罪乎。又曰若使拯诚知其师之学欠于纯正。则四十年出入门下。所请者何业。而王伯义利之说。始发于私怨既形之后乎。儒贤之所以为儒贤者。以其见理明而处义精也。于是而有失焉则何可猥加以儒贤之称乎。仍呈病不出。 上温谕敦勉。时上将移御。浮费过多。公因灾异陈戒。请从俭约。 上嘉纳。以 端宗祔庙都监劳升崇禄。庚辰正月。进拜议政府右议政。五疏辞。辄 命史官勉谕。时公疾弥久。太医来视。药物交道。竟不能谢 命。以三月十六日卒。 上震悼辍朝。庀丧如仪。士大夫无识与不识。莫不衋伤。军民相吊曰。贤相亡矣。吾其奈何。初葬骊州文忠公墓后。后移卜广州。癸亥四月。复迁于骊之具富谷。公长身美髯。色温气和。自幼事亲有深爱。文忠公课读甚严。日加箠挞。而公愈益婉逊。季父文贞公常叹曰。真孝子也。每夕躬自爇火于文忠公寝所。视其冷煖而增损之。文忠公晚年患风痹。不能动作。公左右扶持。咸适其宜。衣不解带者几十年。及陪往鵩舍。又无妇女之在傍者。公于衣服饔飧之节。靡不管干。竭力疲心。夜亦不能眠。几至失明。庐墓之日。朝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71H 页
夕上食。必亲视膳。邻里妇孺。闻公哭擗。为之出涕。洪夫人当己巳之祸。忧畏生疾。仍成心恙。公始在文忠公侧闻其报。若未有闻者。既已退坐户外。涕流如血。顷刻衣袖尽湿。及复就文忠公侧则怡愉如平日。甲戌以后。奔走公务。而每天未明。就省大夫人寝室。亲为之沃盥总发。进以粥饮。告之以以某事赴某衙。公退又反面而后出接宾客。凡一家吉凶大小事。必一一告知。不以夫人之未能省识而或废之也。至诚蔼然。见于色辞。而隐痛在心。虽对人言笑。眉攒忧愁。间或醉还。辄绕膝吮乳作婴儿戏。而仍复泣下。家人不能仰视。及公下世。朝廷特致月廪于夫人。筵臣又白公至行。 命旌其闾。公有一姊。文忠公元配申夫人出也。姊之子早失怙恃。公视之如己子。吾先妣公从妹也。称公友于之行而诏之曰。吾尝患脑肿极危而无救视者。吾兄归自文忠公长兴谪所。闻即来见。时方早朝。见其发须皤如。怪问之。曰达曙奔走以寻医者。霜气凝结而如此云。举此而他可知也。故旧贫者周恤甚至。虽求丐甚数。而一不见厌色。有死者。殓尸恤孤。视为己任。以是驺直鲜或入家焉。自奉甚薄。既贵而犹然。案无重肉。身不衣裘。平生无疾言遽色。虽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71L 页
横逆之来。未尝一毫芥滞于心。步履安详。折旋中度。凡于公私会集。进止有常。尺寸无失。酒户甚宽。遇知旧辄与之共酌。虽终日饮不至沉醉。恭谨加于不醉时。平居危坐。不一欹侧。日用行事。率有一定规模。虽仓卒造次之顷。绝无苟且放过。以至当官治职。皆用是道焉。慎始慎终。不激不随。固守先宪。不喜纷更。常以至诚恻怛四字。存诸中而发于事。德化所孚。人自信服。虽奸猾之吏。亦不忍欺。是以内外大小。无适不宜。 上意倚如柱石。朝绅视为仪则。虽世道累嬗。是非无真。而疵谪之言。未尝及。惜乎。天夺之速。不能尽究其志业也。夫人宜宁南氏。判书章𥳑公二星女。聪明端庄。有女士风。家有魍魉之怪。夫人见辄叱斥之。鬼不敢近。先公二岁生。公殁后五年卒。举五男三女。男在洙正郎,启洙判官。安洙,学洙,德洙皆有才行。早死。婿佐郎洪重锡,判书朴师益,牧使李浤。长房男百男。今为善山府使。次百能出为四房后。次房男百朋,三房男百徵皆夭。季房取族子百宪为后。县监洪采辅,朴大源,进士李命集,命采,士人命来,命棨。三婿之子也。窃尝论之。文忠公刚严峻洁。公和厚宽恕。其资禀似若不同。然公于阴阳淑慝之分。未尝不严正。尝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72H 页
参校同春先生别集。集中有南九万,尹拯祭先生文。公手抹其名曰九万得罪名义。拯斁败伦纪。并不可存也。昔范忠宣以调娱自全。见讥于君子。或谓之坠落文正家风。公则以才猷见用。言议不尽见于世。而其严于辨别如此。使忠宣见公。亦必有愧色矣。世之人或只以长厚目公则非知公者也。铭曰。
生民大伦。曰忠与孝。允矣文孝。文忠克肖。匪直子孝。臣忠是效。是谓世济。厥美并耀。伯俞诚爱。粤在幼小。嵬科叶望。才德孔邵。阳九之会。六载忧悄。 圣朝更化。首膺收召。既平其陂。爰畀显要。忠谨正直。搢绅仪表。羔皮委蛇。有颙其貌。 王曰岁饥。我民有殍。尔宜疆畎。敷菑是了。公拜稽首。臣幸奉 教。奔奏宣力。若救焚燎。既糜既粥。病者以疗。民乐乳哺。载歌载笑。述事有大。继登廊庙。将究厥施。嗟天不吊。辍舂之悲。普同庶兆。尽瘁事国。如公者少。生顺殁宁。孝心克悛。若公事母。忠爱缠绕。譬古孝子。其变惟巧。吮乳且泣。观者色愀。煌煌棹楔。有光瞻眺。如范忠宣。文正是绍。彼汉韦平。曷足量较。然忠宣公。调娱有诮。公辨是非。明白峻峭。原公厚德。人莫不饱。亦尝绝去。便儇厉皎。惟其言议。痛戒笼罩。风猷日邈。典刑日藐。有来后昆。谁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72L 页
饬谁诏。课忠责孝。我思有摽。爰揭斯诗。以铭阡垗。
领议政李公神道碑
呜呼。汉廷号多贤臣。而忧国奉公者。独祭征虏一人。其君哀念之言。至令群臣怀惭。才难不其然乎。以余观于近世。其无愧于此四字者。惟鹿川李相国乎。公讳濡字子雨。我 世宗大王别子广平大君讳玙后也。曾祖讳厚载。佥枢 赠吏曹判书。即完南相公之兄。祖讳迥。掌令 赠左赞成。考讳重辉。郡守 赠领议政。妣金夫人。同知光灿女。左议政清阴先生讳尚宪之孙。公以 崇祯乙酉五月一日生。幼而气度沉远。聪悟绝人。判书公甚爱之。期以远大。十二岁丁母忧。执丧如成人。及长攻业勤劬。文艺夙就。 显宗戊申登文科。隶槐院。荐入翰苑为检阅。以亲嫌移授侍讲院说书升司书。拜司谏院正言,司宪府持平。间为文学兵曹佐郎。荐玉堂屡为校理,修撰,副校理,知制教,献纳,吏曹佐郎正郎。升副应教,司谏。戊午遭议政公丧。既吉又拜应教。为祖母乞养。为成川府使。未半年还拜应教。辛酉用嘉礼都厅劳升通政。以未准格还收。拜司仆寺正。俄擢同副承旨。壬戌出为杨州牧使。务察民间利病。多所罢行。立东仓于王山滩上。居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73H 页
民赖之。又立廨屋于弘济院。以便策应北使。他邑亦效之。入为礼,户二曹参议。 明圣大妃丧。公充告讣使。时有倭书。忧在边圉。颇修缮城池。公预虑有诘问之举。私讲应对语。及至燕。虏主果以是发问。公即据实以对。盖虏已因宁古塔帅臣上本有闻。试以问之。而公所对明直。洞释其疑。得免啧言。虏人亦称其善对。始议此事。金公锡胄以为过虑。及还叹曰其深思远虑。非吾辈所及也。乙丑朝廷议赈事。李公端夏举公句管。遂差备边司副提调兼赈恤堂上。拜江原道观察使瓜褫。复入为承旨。旋又出按湖南。殚心荒政。一道颂惠。褫拜大司谏。己巳祸作。屏居郊外。甲戌改纪之初。起拜兵曹参议。寻擢平安道观察使。将辞陛。上引见面谕。且有西北人才收用之 命。公首举黄顺承,李昌谦。皆一道之望也。时西路大饥。至于人相食。公赒赈有方。民得以不死。因微事罢。寻叙拜都承旨。朝议以公有成绩。 特命限麦秋仍任。秩满拜大司谏。复拜都承旨。迁大司宪兼备局,槐院提调。丁丑田礼曹参判特授汉城府判尹。公自在左尹。已加意松政。时流丐满城。请给帖许斫。以补生理。除去枯朽。护养稚松。至是入对。申严松禁。又论犯松。朝士抵罪。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73L 页
自后人人重犯法。 上教曰某为京兆。松事殊有效。虏使至。为远接使。在途拜户曹判书。戊寅台臣朴泰淳上疏请请粜于燕。庙堂商确决定。及虏使领米来。事端层出。两司合启请大臣罪。以公奉行。亦请罢职。上终不允。公出郊辞褫。寻拜刑曹判书。才入谢。差 端宗祔庙都监提调。移兵曹判书兼知经筵。是岁疠疫大炽。民死亡且尽。公为白掩骼疗疾之方。又定所带军门将校各令察视。都下至今颂之。己卯用都监劳升正宪兼知义禁府事同知成均馆事。公自秉西铨。大恢公道。赏罚得中。军情感服。是冬丁王母李夫人丧。公年位俱高。而执礼深固。姜桂之资。不近于口。及葬仍居庐。以卒三年。服阕。还拜大司宪。公时在墓下。墓山多花。一日掖隶来取之。谓出 内旨。公曰昔仁庙朝李相国时白。当掖隶之索取倭踯躅于其家。手碎花丛以谏。今吾方带台职。尤不可不言。遂上疏以绝玩好谨微独献戒。 上奖以忧爱。复拜兵曹判书。极陈军政之弊。请行口布法。壬午升判义禁府事。上将册继妃。特升辅国拜判敦宁府事。仍差正使。公以前例必遣大臣。辞不就。又以 特命句管良役。监视海防。移拜吏曹判书兼守御使。良役变通久未就。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74H 页
请设厅以釐正为号。公与闵公镇厚同管其事。公素性和厚。不喜矫激。临政注拟。一循平允。时论多不平。正言金万谨上疏。劾公拖引前事。语意至深。公即迸出江郊。 上黜补万谨固城县令。仍下 备忘曰。吏判一则公耳。二则国耳。炳炳之忱。无愧古人。勉谕公还朝。公惶蹙不敢承 命。俄拜右议政。十上章祈免。上不许。辄勤敦召。会 上幸 园陵。公进伏路左。 上令来待昼停所。公以为此虽异数。去就不宜自轻。谢病不进。人称得体。及 上遣承旨使之偕来。不得已入谢。 上命引见。首请放还逐臣之论己者。甲申上以 皇明运讫之岁。设坛禁苑享 毅皇。仍讲崇报 神皇之节。公请用极崇之礼。仿社坛荐俎用乐。行毛血礼。 上从之。乙酉台臣姜履相,朴汇登等。以修筑都城事为案。劾左相李公畬。公以同罪倖免为不安。引入。 上勉起之。是冬有禅位之 教。公率百官庭请伏閤。再入对力争。 上始勉从群请。既而公承 命卜相。 上方欲进用一番人。而公不循 上旨。凡三卜而皆不用。仍下 严教。政院覆逆。玉堂陈劄请收还。 上以阿好责之。公出郊乞褫。 上即许之。例判西枢。翼年以即位三十年。称庆进宴。 上命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74L 页
公进爵。公辞不获入参。宴罢旋复出城。夏 上别谕曰。去秋勉留勤恳。莫回卿心。至今愧恧。卿造朝而后予心可安。仍有偕来之 命。公黾勉复入城。拜左议政兼内医都提调。白请褒赠 端宗时忠臣校理权节乙巳名臣丁熿。以 世子傅入参会讲。极言宦官之祸。语甚激切。辅德朴行义贬毁真西山。公又辨论其非。秋被台臣诋斥。陈劄引咎。 上以劄中有疑怒訾谤等语。责以不和平。公惶恐寻单而褫。李鉽狱因引喻失当。忤 上意。出城俟谴。会 圣候添加。移设药院。公闻之。苍黄诣阙。暨复常。还出江郊。 上遣史官使与偕来。复承 命入城。有台臣李东彦以父丧不亲含。为人所诬。 上欲用极刑。寻瘐死。至是 上颇悔。令大臣平议情罪。公献议历论狱案违错之端。辞意明白。即 命雪冤复爵。先是申公琓请筑城北汉。公承 命往审便否。仍上劄略曰。 孝庙尝欲筑北汉城。塞造纸署洞口。以为临乱移御之所。然则表里重城。便作金汤之固。比之南汉不啻倍胜。国家万全之计。孰过于此。今若以北汉为内城。移奉 庙社。筑荡春城。贵贱妇女。公私蓄积。并令移入。则敌兵虽多。无能为也。既据北山之险。分兵守都城。则形势自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75H 页
壮。根本益固。必无先溃之忧矣。又条陈十馀事。 上批卿以元老大臣。诚深忧国。有怀陈劄。感叹不已。凤城查官向白头山。欲借道于我。庙堂将许之。公劄论其不可。仍请别遣官劳问。观其事势。方便处之。朝廷不能尽用。而识者是之。初北汉议起。论者皆以为都城不可弃。遂修筑都城。未几为异议所沮。及北咨之至。又以北汉为计。仍下 御制诗于仪宾。以示 圣算牢定之意。 特命公主管。公受 命以来。殚竭心智。次第就绪。大为国家保障之重。而众咻犹未已。进拜领议政。无何被掌令徐命遇上疏构捏出城。 上屡遣史官承旨传谕。促令还入。公陈恳愈切。 上乃许褫。公既应 命。旋请暇下乡。久留调病。又恳乞休致。 上手书宠答不许。值 上候浸剧。力疾进诣阙下。 上欲行君臣服古礼。询及大臣。公以朱子定论为对。遂定方丧之制。又进册子论北汉便宜条录二十一事。复上劄极论时弊。 上并嘉纳之。兼禁卫都提调。 上幸温泉。特命公留都。 端懿嫔之丧议服制。公以国制对。有以 世子行练为疑者。公谓练具三年之体。不可废。并从之。升领中枢府事。时以北汉事。台官成震龄,柳复明等相继侵斥。公固已不安。而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75L 页
闵公镇厚又上章力攻荡春之筑。遂 命会议朝堂。停其筑役。公乃自劾曰。臣疏之下庙堂也。遍示诸宰。皆无异议而后行之。臣费尽心力。功役既完。而到今欲停罢之。若使重臣早有一言。庙堂防塞。则岂有公私狼狈之患哉。缘臣昏耄。未能烛几。终陷于偾误之科。此臣之罪也。仍出城。以 御宴期迫还入。是年 上春秋临六旬。依 太祖故事入耆老所。又 亲御景贤堂赐宴。耆老诸臣仍锡金杯。且 命赐梨园法乐于本所。公与参宴诸公。插花张乐。扶醉而出。一时荣之。 圣候渐就危笃。公昼夜忧煎。日造起居之班。触冒寒暑。积致伤败。至秋忽觉右边不仁。语涩神昏。自是连在枕席。庚子六月 上升遐。公哀痛废食。疾势加剧。以翼年七月二十九日卒。享年七十七。临命谆谆。皆忧国语。进诸孙告之曰。吾早登科。不能多读古书。又不能从事师友间。以广知识。此吾没身之恨。汝曹宜以此为戒。讣闻辍朝。赐吊祭如仪。命给禄终三年。礼葬于广州光秀山先兆亥坐之原。贞敬夫人咸从鱼氏祔。夫人观察使 赠赞成震翼女。配德无违。遂庵权文纯公铭其圹。男女各二人。显应县监,显崇郡守。女士人尹寭,参军元命一其婿也。诸孙时中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76H 页
佐郎,明中参奉,最中进士,存中进士壮元教官,尹继子尚靖判官,元之子景祚。公为人端良恺悌。温裕谦慎。甚有内行。常以不逮养先妣为至痛。语及必泫然。见子女辈在母傍嬉戏。辄悲叹曰我独何辜。不得此乐。善事继母金夫人。爱敬无间。夫人婴痼疾。公左右扶持。竭其心力。邀请医人。泪随言下。辞气恳恻。又虑制药不精。必步诣药肆。手剉以进。累岁如一日。夫人临绝顾公叹曰。为母子二十年。两无憾矣。其居承重丧。哭泣之哀。感动傍人。过其门者为之踯躅不忍去。至于奉先之诚。靡不用极。既营立大君庙于东门外。遍竖碑碣于累代先茔。复就大君墓下别立碑。记各泒子姓葬处。友爱深至。以仲弟患风痹。为买小宅于一洞。亲董修葺以处之。非有公故。日常团会。甘滑之味。必与共之。以末弟濂少失依怙。抚视有加。濂常曰吾兄于我。实有父子之恩。悯诸侄孤贫。分与俸禄而赡养之。推而及于宗戚。亦尽诚悃。人病则助之药。死则恤其丧。无非出于恻怛之心者。有一文官将死。托其妻子。公为加存恤。助其祭而婚其子。久而不替。常言杀人虽僮仆不可为也。以罪杖之。见血则止。桀黠不从令者必逐之。尤慎于喜怒。有恶于意。忍之又忍。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76L 页
渐成工夫。在家在邦。绝无过举。且其清慎之操。常畏人知。使燕而归。随身惟衣衾。才经大藩。子弟犹食粥。立朝五十年。田园无所增。家舍亦不葺治。位崇高而自奉如寒士。此固人所难能者。而接人和气蔼然。惰慢不设于身。出言必慎重。遇事必烂熟思量。知其无一差失而后始处之。故鲜有败事。至于革弊政恤民隐。是公平日茶饭。虽于家居之时。未尝少忘于心。或对案而遗餐。或烧烛而达宵。每贻书方伯连率。求闻兵民弊端。如见守令边将之来辞。必令录示封内积瘼。以至山川险阻城池关隘。靡不瞭然于心目之间。上凡有所询问。辄随以应对。若皆准备以待者。其以国事为己任如此。良役为国中巨害。参量讲究。定为节目。又定八路粜籴均一之法。藏诸庙堂。井井有条理。可举而行。若北汉事。世多以此咎公。然其至诚区画。亶出为国。真古所称知我罪我者矣。记余少时簪笔。惯见公奏对之际。安详周慎。诚意恳款。类非今人所可及者。闵君翼洙又尝言李公与吾先人同秉国政。书牍几乎溢宇。而后来细检。虽赫蹄之微。无一言及私。惓惓者国事。呜呼。终身忧国如家若此老者。何处得来。公殁后丁未。赐谥惠定。跻享于 景宗庙庭。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77H 页
时中将竖大碑。来乞铭。铭曰。
气质观人。刚柔各殊。含弘巽顺。坤德之符。彼哉褊隘。一小丈夫。休休有容。公其庶乎。行本孝友。才合世需。晚遇 主知。秉国之枢。勤劳 王室。捋荼蓄租。早夜周度。经远之谟。忧国奉公。诚心攸孚。难平者事。宠辱斯须。虽执仇仇。愿切桑榆。进退夷险。一节不渝。耆社高宴。丹心白须。黄扉昃日。缶歌自娱。 龙驭云远。恨不先驱。党祸溢世。万事呜呼。有福先归。达士增吁。风流笃厚。今也则无。广陵之阡。有屹龟趺。太史作诗。不朽是图。
右议政二忧堂赵公神道碑(代仲舅作)
往在壬寅之岁。群凶逞毒。士类歼焉。右议政赵公泰采继三相而遘祸。时公之骨肉之亲。擅弄权柄。使公一言丐生则不但不死而已。而乃严饬诸子。使不陷于非义。噫。死生亦大矣。而公独舍生就死。惟义之安。岂不诚毅然大丈夫哉。不佞与公交四十年。每叹公胸襟恢疏。识虑渊深。喜谐谑善谈论。风流荫映一座。常许以太平好宰相。不料其所守之卓然如此。恨不得握手一贺于就死之时也。后六年。公之胤郡守君撰次家状。泣请墓文于不佞。不佞之不文。公所知也。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77L 页
然亦何忍辞。按状公字幼亮。晚号二忧堂。杨州之赵。始自高丽判院事讳岑。曾祖讳存性知敦宁。祖讳启远判书。考讳禧锡郡守。 赠领议政。妣水原白氏。佥枢弘一之女。休庵仁杰之后。公以 显宗庚子十一月庚申生。未二期失怙。乳母馈以饭远出。饭讫索饮无应者。乃取饭器自溲溺饮之。人皆异之。 肃宗丙寅捷文科。戊寅通政。己卯嘉善。壬午嘉义。癸未资宪。乙酉正宪崇政。壬辰崇禄。癸巳辅国。盖多出 睿𥳑。而或由庙堂佥举。或以赏典例授也。其历官次序。内则承文院正字著作博士。成均馆典籍直讲。兵曹佐郎正郎。为判书者三。司宪府监察持平至大司宪。司谏院正言献纳至大司谏。弘文馆修撰副修撰校理副校理。带知制 教。吏曹佐郎参判。为判书者再。承政院同副右副承旨。掌隶院判决事。工曹参议。为判书者三。户曹参议。为判书者再。刑曹参判判书。汉城府右尹为判尹者四。礼曹参判判书。再为左参赞兼判义禁。守御使者亦再。又兼宣惠赈恤堂上。他兼不尽录。居台地则言议不苟。处经幄则启沃弘多。及至董戎理财。事皆立办。外则历沃沟县监平安监司。皆蔚有治效。士民追思之。公积忤群小。正言郑拭,李世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78H 页
最,掌令吕必重等。相继诬辱。 上辄烛其构陷而开释之。及壬辰庭试。吴道一子遂元及贼臣师尚两子皆中选。提学李墩主试。显有用私之迹。李真伋后时纳券而获参。公以判义禁。承 命按覈。奸情毕露。遂元等皆拔榜。以此凶党尤欲甘心。丙申欲翻壬辰科案。将以陷公。卒无以为罪。则贼臣弼梦以持平构诬公罔极。 上召责前席。黜于边邑。于公慰释频繁。别谕有曰予思卿未已。至发于梦寐。公感激造朝。癸巳朝参。有尊号之议。公奏曰 圣德撝谦不居。而群下则不可已也。遂参庭请。间尝使燕。荒岁主赈事。全活以万数。始乙酉公入枚卜。时相崔锡鼎恶其异己削去之。欲老其才。游辞白 上。丁酉十月。乃拜右议政。公引削卜为嫌辞不拜。 敦谕甚至。会 上疾甚。勉出承命。朝廷以尹宣举文集有诬及 孝宗语。既毁板。又削职。又将毁其书院。公以为院宇非 国家所知。白 上只撤其恩额。正言成震龄因此疏诋之。公逊于郊。连章获递。例付判中枢。 上敦勉不置。复致之朝。尝赴庭班。见 王子不起于大臣出入时。招宗府录事而责之。 王子逊谢。庚子六月。 肃庙升遐。袭时 中宫命今 上问曰吾欲手自饭含。公高声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78L 页
对曰。礼领相赞 世子为之。遂止。内侍辈有不谨者。公严责之。自是见公出入辄瑟缩。因山讫。还郊庄。辛丑春。又赴燕。以一藤杖自随。铭曰一节直夷险以之。君子杖斯须不离。盖自矢也。 景庙素有疾且无嗣。中外忧之。公适出郊。闻谏臣疏请建 储。促驾入城。承 召诣閤门。谓领相金公昌集曰。 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也。今日事有死而已。遂与诸臣夜入对陈请。上即许之。诸臣请 上入禀 慈旨。退而俟。 上御乐善堂。召诸臣入。手指案上封书。中有 御笔 延礽君三字。又 慈圣谚教。有曰 孝庙血脉。 先王骨肉。只 主上与延礽君而已。有何他议。诸大臣奉读涕泣。既定策。凶党大生疑㥘。阴蓄异志。越三日。贼臣凤辉投疏。以为定策大臣。愚弄迫胁。无人臣礼。时储位不安。人心益汹汹。十月执义赵圣复疏请依 先朝事。使 东宫侍侧。参闻政令。俄而夜下 备忘曰。予有奇疾。酬应万机。诚难矣。近日症势尤痼。政事多滞。今世弟年壮英明。若使听政则国事有托。予得安意调养。大小政事。并令世弟裁断。俄而还寝。未久命二品以上会宾厅。又下代理之 命。公与诸大臣请对。不得入。有一凶党跳踉不已。公厉声叱之曰。朝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79H 页
廷非君之朝廷。何敢若是。仍率百官庭请四日而不许。最后 批旨若曰。近来火症渐升。不得觉察。一日之内频发。故将至于使左右考例举行。左右可乎。世弟可乎。时凶党已钻幽窦。气势张甚。忠贤心死。翌晓遂与领相金公昌集,领中枢李公颐命,左相李公健命陈劄曰。 备忘中大小国事并令裁断之 教。臣等决不敢奉承。至于丁酉事。自是 先朝之裁定。且有节目之区别。况 圣教出于至诚恻怛。安敢一并违拒。以伤 殿下之心哉。乞依丁酉节目。禀旨举行。劄才上。贼臣泰耇忽自宣仁门入。宦妾辈称 上教促召入。而政院不及知。诸大臣在备局闻之。苍黄随入。以前后 备忘。奉置 榻前。而更请还收。则 上颔之而已。劄亦无 批而下。方诸大臣诣阙也。公独不往。当是时。外有辉,镜,儒,梦之徒。而内有俭,道,烈,贞之属。缔结和应。必欲危 国本而戕士类。十二月镜贼等凶疏竟上。搀引梁冀,阎显事。并诬 慈圣。盖建储时既请入禀 慈旨。而庭请前后 传教则中外皆意其多出 慈旨故也。是夜 备忘屡下。尽逐士类。凶党充斥。翌日三司合启。请三大臣岛配。公远窜。俄而又加公律名。竟栫棘于珍岛。火色滔天。旁观褫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79L 页
魄。而公谐笑亹亹。一置之度外。子侄欲见一家当路人则公曰。祸福在天。岂可为苟免计也。泰耇自筵中来见。公曰兄于宣仁入对后。谓我曰窃观 上颜色。甚欲言而畏老论不敢。今则兄独入侍。不知有酬酢否。泰耇默然良久曰今亦未闻 玉音矣。公笑曰善为之。吾辈岂逆也。 慈圣国母也。 储君国本也。如有一毫未尽。奈史册何。且曰以言杀士。非国家美事。宜以一疏救之。否则亦不免为小人。盖指尹志述事也。后七日尚俭,石烈等谋逆事发。凶党径诛之。或令自毙。以掩其迹。急出三大臣按律及公移配耽罗之启。及壬寅春。册使竣事报至。谋益急。翌日使虎龙诬告三大臣家子弟门客。以上及 东宫。而师尚祸公之启亦出矣。岛中盲风瘴雾。人所不堪。而公处之夷然。惟莳花栽竹。日事吟咏。十月一镜以诬告事撰 教文。诬及 慈圣 东宫。而公名亦列于三大臣之下。公从弟泰亿时为大提学。而以公不可不入。使一镜替述。泰亿又尝入请对之中。而公绝无几微见乎色。先是公有冤泪 先朝三老相。悲歌中夜一孤臣之句。而流入都下。益挑其祸。十一月初五日申时。竟受后 命。公神色自若曰。吾无所憾。惟 先朝厚恩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80H 页
无以报可恨也。自京来者言凶党亦有请寝之劄。宜待后报。公正色曰得一死。真是快事。遂从容就命。呜呼恸哉。甲辰 上即位。首斩贼镜。翌年正月。迸黜凶党。召用旧臣。右相郑公浩劄陈四大臣冤状。 上面询大臣。诸臣莫不以为至冤。至有流涕者。 上亦泫然曰。予若一毫自嫌。不思所以伸雪。则非重 宗社之意也。 命复爵致祭。公之子女分配绝岛者并放还。太常议谥曰忠翼。成震龄复入台自劾曰。赵某孤忠大节。可以光耀竹帛。臣之前日妄论。可谓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矣。凶党之前后嫁祸者皆窜黜。至师尚则明施典刑。仍播告八方。章甫请建四忠祠于江上。赐 宗庙馀材。大抵建 储联劄之为忠为罪。惟系于 景庙疾患之有无。贱臣镇远尝进袖劄。槩言群奸曲讳 先王之有疾。阴以自脱。其簸弄无严之迹。后又再三申复。以卞 先王之诬。则 上教曰向时人之必欲秘讳 圣疾。专在于掩遮渠辈情状。又曰 大行违豫之候。妖俭作俑之状。人孰不知。辛丑事之出于尚俭之手。亦谁有不知者。 上教昭然。如揭日星。则如公断断血忠。宜亦不待百年之公议矣。公长身秀骨。风仪俊爽。居家事太夫人。一意顺适。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80L 页
岁设宴上寿。太夫人年高无齿。公手取乾鳆作屑。以备一尝。有疾则虽严冱。寝处房外。以候起居。事伯氏如严父。或示未安意则退俟厅庑。终日不敢归。奉先追远之事。靡不用极。姊氏贫。计月送粮。穷族待以举火者不知其几。凡有丧故。极力救济。无间于疏贱。以诸子失母。爱甚至而教之严。与人不求备。虚恢好善。坦荡忘怨。言不设畦畛。行不喜矫激。馈遗不甚害义则亦不辞。而亲知有急。施与无所惜。为宰相数十年。文簿山积。宾客匝室。酬应如流。无一毫厌苦色。被 肃庙特达之知。感激图报。凡所筹画。动中机窾。又不喜变更。 肃庙寝疾下教曰。诚心侍疾赵某耳。及遭大丧。语及必涕。常以国事多虞。耿耿不寐。见朝纸辄忧叹曰。群下陈禀。不过有依为之三字。万一小人用事。人将尽死于此矣。人服公先见。自甲戌以来。群从兄弟皆附邪论。而公挺焉其间。力主名义之论。 景宗初。凶人赵重遇以追隆私亲尝试之。公子观彬为谏长。公曰虽以此获罪。言不可已也。观彬遂上疏。盖公每以朋党为忧。不为已甚之论。而至于大义理关头则终始确然每如此。公之去国也。风雪昏蒙。凶启之发。丁酉饥民多攒手祷天。后 命之下。都民之欲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八 第 81H 页
上章愿赎者五十馀人。死之日。风雷晦冥。虹起屋后。葬时又有虹见之异。一路章甫攀榇号哭。争出家丁。自愿担送。以至饼女酒媪。莫不惨怛流涕。公之得于天人者若是其盛。而彼凶之必构杀乃已者。亦独何心哉。痛矣痛矣。夫人青松沈氏。府使益善女。领议政之源孙。花浦洪公翼汉之外孙。行懿具载公所撰墓表。与公同年生。先公廿三年卒。公始权厝木川。丙午三月。合窆于长湍。 命礼葬。公三男三女。鼎彬郡守,观彬参判,谦彬教官。士人李廷煐,进士朴舒汉,生员洪启百婿也。侧出男复彬。女为武科洪辅人妻。鼎彬取谦彬男荣克为子。不佞始与公同事。公死而独不死。起自炎荒。重入 脩门。国忧转深。匡济无策。何由起公于九原。共议自靖自献之道耶。每中夜泣涕。反羡公之无闻无知耳。谨就家状。略加删节。附以平日悲恨之意。系之以铭曰。
嘻公忠赤质穹苍。碧波万里名与长。白头后死忧茫茫。作诗孔哀示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