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0044-02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易通解卷八
           江常镇道魏荔彤撰
(离下/巽上)
家人家人睽二卦相综四阳二阴之卦阴少贵阴根于坤
 也家人继大壮其象义若何大壮用阴则不用壮而
 用罔罔之为道似直之反其寔所以善行直道者用
 罔也于国与天下且无不宜况家人乎家人以仁胜
卷八 第 1b 页 WYG0044-0285b.png
 义以情胜理而又必用直道然非用罔以为直道则
 义胜于仁理胜于情非宜其家人之道矣此家人所
 以继大壮之用罔主乎阴以济乎阳必言有物行有
 恒皆用罔也观于彖辞利女贞三字思过半矣不止
 谓内外卦皆二女为阴已也○论卦变推睽卦之例
 谓变自大畜来则此卦变自无妄来以无妄外卦四
 爻之阳下行于三以内卦三爻之阴上行于四则无
 妄变家人洵得变卦之义象也无妄之茂对时育万
卷八 第 2a 页 WYG0044-0286a.png
 物何非自言有物行有恒始乎言有物行有恒修身
 也而天地时物莫能外矣本诸身而教于家乃圣人
 功能之权舆也○家人为卦以上巽下离相合亦二
 女同居也长女在上中女在下与睽之中女在上少
 女在下似无异家人则合睽则违焉何也杂卦言之
 矣家人内也睽外也家人之离明在内卦暌之离明
 在外卦三女阴卦以离为中女又以离之中爻为坤
 之元所以顺承乎天者也以坤元而得中为明乃地
卷八 第 2b 页 WYG0044-0286b.png
 道妻道之正也所以在内为主则合为家人在外而
 不得为主则睽矣均二女同居而家人不言志不同
 行者家人之二女有一志可同行者则不相睽而合
 矣此家人所以根乎坤盖得乎坤元而贵阴有自来
 焉
 卦象自无妄来有据乎此乃以四阴二阳之卦相序
 而明其变也彖传未言卦双亦不敢强为之傅会然
 无妄之象传与本卦象传有相应之义即据此言变
卷八 第 3a 页 WYG0044-0286c.png
 亦可况本卦三四二爻亦有合于变象详本爻下亦
 似有可据也
家人利女贞
 彖辞云家人利女贞因内外卦皆阴女之体象也女
 顺乎男者也故女贞为家人之利尤切焉且女之所
 以能宜家者必观型于男正身以为齐家之本不言
 而可喻矣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
卷八 第 3b 页 WYG0044-0286d.png
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
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彖传释卦名象曰家人言利女贞女止位于内也言
 位未有不本于德者德足以立乎其位岂止于朝廷
 乎即闺帏亦然长幼尊卑各有其位各有其分义德
 足以立之而位正矣此家人之利贞贞即正也得其
 正合乎利贞之辞矣然非男之德足以正位于外男
 之贞足以正乎其德女亦何由能正乎故必男正位
卷八 第 4a 页 WYG0044-0287a.png
 乎外而女之位方正男阳也本乎天女阴也本乎地
 男女德立位正而天地之大义俱正矣夫身修而妻
 知所随妻德贤而夫获其助如天之统天而资始坤
 之顺承乎天而资生其馀三男三女无有不本于乾
 坤大正之义以各尽其义者此男女一正而无不正
 之道也其义既本于天地即可通于君臣矣家人亦
 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能孝能敬又如男女六子根
 于乾坤各效其能于天地以共成大化者也推之于
卷八 第 4b 页 WYG0044-0287b.png
 日用伦常凡一家之男女由父子而夫妇而兄弟各
 尽其为父为子为兄为弟为夫为妇之道家之道遂
 各正矣既各正其道又各为一家之道无不正家正
 而国与天下亦各得其道而大定矣不言正而言定
 由于正身者正家身家得正以此正者定之也国与
 天下之人不能自正君子以其正者定之使各正也
 故变正而言定焉天下定而位天地育万物皆自此
 极其功能不外圣人之一心一身耳似与物与旡妄
卷八 第 5a 页 WYG0044-0287c.png
 之原一尽性而人物之性无不尽极之于为时为物
 亦不外乎有物有则秉彝攸同而已合之象传变自
 旡妄不为臆说矣火为风之本也家之教严明如火
 而风行于国天下矣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象传曰风自火出家人重家人之离卦在内也上之
 所行谓之风下之所习谓之俗浑而言之为风俗风
 俗之善恶行乎外教化之本原由于内国与天下之
卷八 第 5b 页 WYG0044-0287d.png
 风非自家出奚本乎圣人明其所自出而家为国与
 天下之本身心为天下国家之本昭然矣君子体此
 知言行为正心诚意以修身所见端也言必有物根
 于天命之性有物有则者也行必有恒根于率性之
 道须臾不离者也此君子自修之寔学耳而家正于
 是国与天下定于是甚矣言行为君子之枢机所以
 动天地者也所以君子观于天地之大义于言行不
 敢苟焉已也○言有物行有恒立诚之道全乎无妄
卷八 第 6a 页 WYG0044-0288a.png
 之本然者也君子盖从物与无妄本原处勘明故诚
 以成已兼成物皆本一诚之理以通天地也四时万
 物不过一诚之所统即乾元之统天也故圣人之体
 乾至诚不息必自君子之自强不息始此君子言行
 之极致也至于风自火出之义家教严明犹火之用
 也火之体则正家之一心耳心为君火如日之照物
 正是离卦本象此火为风之由生也
初九闲有家悔亡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卷八 第 6b 页 WYG0044-0288b.png
 初九变渐之初六在渐初以阴变阳为家人初渐于
 干未能习而安焉故厉有言以教之者无咎兼家人
 闲家之义也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渐系之以闲有家亦初习于家
 教而能慎于防闲者也故悔亡象传曰志未变也就
 初言幼而受教得成则长亦不能变贵于初教亦有
 渐进之象焉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卷八 第 7a 页 WYG0044-0288c.png
 六二变为大畜之九二在大畜之二以阳变阴为家
 人系以舆说輹大以为畜则不可轻进也阳变阴而
 中虚不能畜故如舆之说輹矣然二居中得乎中道
 中虚所以为畜弘量也故传言无尤焉在本爻以阴
 变阳为大畜系以无攸遂在中馈贞吉者此爻主乎
 本卦离在内而得中以坤元为离明合一家之正道
 为家人者也变大畜以阴变阳恐其主乎一家则牝
 鸡之戒宜明也所以示之无所往而可以自遂惟在
卷八 第 7b 页 WYG0044-0288d.png
 中馈以主内政合乎卦辞之利女贞吉斯得矣卦未
 系吉者利贞方得吉于主爻补示之象传曰六二之
 吉顺以巽也顺者指离二之中爻本于坤也顺乎巽
 即顺乎外也合风火为卦以巽为外象即以巽为男
 阳也巽阴而在家人为外卦象以主外焉易不可为
 典要惟变所适也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象曰家人嗃嗃
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卷八 第 8a 页 WYG0044-0289a.png
 九三变为益之六三在益之三以阴变阳为家人系
 以益用凶事使之从戎克敌亦皆益也贵于重大其
 事内必以中行在心为有孚外必告先公用圭以昭
 敬则民受益亦严慎为本之义也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益家人之心以教为切家人嗃
 嗃多言之象虽悔而厉然吉道也倘不乐于嗃嗃而
 全无教训以致于妇子嘻嘻则家道未为正而终吝
 矣象曰嗃嗃虽多言以严则未失正也妇子嘻嘻失
卷八 第 8b 页 WYG0044-0289b.png
 家教之节谓不得正矣家为教化之始尚严不尚宽
 至和之中必有节焉礼也不然知和而和不以礼节
 之何和乎象言节即以礼节和耳本爻自无妄来外
 卦乾下爻之阳下于三位变离而刚明故严厉而多
 言即以下爻论贞悔震动而明亦严厉之象义也
 以上内卦三爻离明之体德以二爻主内卦在中馈
 妇人主内之正也初附二成离所以闲有家变艮而
 知止为闲也三附二而以严治家变震而为严厉也
卷八 第 9a 页 WYG0044-0289c.png
 此皆家教之所以成也
六四富家大吉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六四变为同人之九四在同人之四以阳变阴为家
 人推家人之义于同人虽未同而乘墉弗攻以太和
 为化于同人也故吉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同人兼同人义以同人为富不
 独以家为富此所以有富家大吉之辞也象传曰富
 家大吉顺在位也明本卦巽顺之德能以同人之富
卷八 第 9b 页 WYG0044-0289d.png
 上顺乎五诚格神人之君以顺应诚顺亦诚也此所
 以忘其家而成富家之大吉者也本爻自无妄来内
 卦震上爻之阴上于四位变巽所以云顺在位也本
 动而变巽为顺于五刚健中正之君位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九五变为贲之六五在贲之五以阴变阳为家人以
 止变进有束帛贲于丘园之象巽于贤以止于善者
 正其位也
卷八 第 10a 页 WYG0044-0290a.png
 在本爻以阴变阴为贲以进变止得诚之至善而止
 之也故能假乎有家之臣视一国如一家也勿恤者
 戒之以勿恤于王之家即以一国天下臣民之家为
 家吉之道也亦就推一心之诚以正一国定天下言
 即无妄之合人已以为尽性也象传曰交相爱正谓
 四以顺在位为富家五以假有家之卿大夫而勿自
 恤其家则上以假臣为心下以富君为心交相爱即
 泰交之道所谓其志同也交泰之道宁止于君臣交
卷八 第 10b 页 WYG0044-0290b.png
 爱其家乎然言家者就家人卦名其义也爱其家正
 是爱各齐其家之身也正是交爱其正家之心也仍
 是其志相同其德相孚而后恩与义相维也家人言
 及此合国与天下以言正家其义愈明矣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上九变为既济之上六在既济上爻以阴变阳为家
 人有濡首之厉方出险而变巽乃既济而侈然更思
 进此濡首之自来也
卷八 第 11a 页 WYG0044-0290c.png
 本爻以阳变阴为既济亦恐巽进而变险阻仍以巽
 进则懦弱不克正家于终矣故戒之以有孚威如终
 吉有孚者诚身也正家之本也威如者威仪之见于
 外为刑于寡妻宜于兄弟之本也翕兄弟宜室家乐
 妻孥顺父母无不本于此有诚而共孚者家人所以
 终吉也象传谓反身大哉圣言于大学首章曰自天
 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此家人之终圣
 人垂戒凡有身家者也可不凛凛
卷八 第 11b 页 WYG0044-0290d.png
 以上外卦三爻巽体以四为主爻富家大吉之辞为
 一阴主一阳以成家顺五之在位而成富也五则附
 四王假于臣交相为爱上则正家之终有孚威如孚
 者阳也亦附于四阴以相乎也是外卦主巽合离明
 以成卦之象义也再内外卦以二四两爻分主成卦
 无通主一卦之爻上九之终吉归之反身修身正家
 言家人于卦终明其道也是以主卦不妨二四分主
 以明男女内外交修其身之义象焉
卷八 第 12a 页 WYG0044-0291a.png
 由睽之象传火动而上泽动而下推言家人则睽之
 上下不交以相疑也家人之风动而下火动而上上
 下之交以相益也相疑为睽是以相益由于相孚则
 自君子之言有物行有恒为之主也以至于家人之
 终吉亦不外于有孚此诚身之学为正家定天下之
 本也卦辞云利女贞女之正道顺也家人之女以明
 为体而自坤顺来顺以巽二爻之象言之矣顺乎外
 卦之巽即所谓贞也此家人之女贞即家人之男所
卷八 第 12b 页 WYG0044-0291b.png
 以正乎家定乎天下之道也至于二女同居志亦同
 行则以离中女之贤明主乎内纵有他女在外亦听
 此中女为政而巽顺以从之矣此又二女相交相益
 以诚之象义也与睽有间矣
(兑下/离上)
睽家人继大壮睽则继遁矣遁必全身远害早离小人
 睽而不合不乐于合乎不正也君子小人不和如二
 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焉得不遁而睽之以为守正之
卷八 第 13a 页 WYG0044-0291c.png
 道乎所以用阴主阴者遁固不触世忌以不自居德
 取名也故睽在君子必与小人有外同而内异之志
 存焉此睽必主阴也即久睽终合亦以阴道转阳方
 得合耳是虽主阴而待阳以和又为根坤而统于乾
 之象义矣○睽综家人同四阳二阴阴主贵阴根于
 坤也以卦变言则来自大畜也大畜外卦艮之下爻
 一阴与内卦乾之上爻一阳相易而成睽如家人之
 卦变自无妄来三四两爻居中相易也其大畜之象
卷八 第 13b 页 WYG0044-0291d.png
 传与睽之象传亦类于家人与无妄有合焉大畜之
 象传曰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睽之象传曰以同
 而异盖多识则异而畜德则同二女同居其志不同
 行志不同者私心也其性则一而理则同也以此异
 而睽者可以同而合亦在于各敦其德而已此畜德
 之所以合睽也杂卦传云睽外也何谓乎盖家人睽
 二卦以离主之而离以中阴主之所以为明也明在
 内则阴道也明在外则阳道也明在外多见人之非
卷八 第 14a 页 WYG0044-0292a.png
 而不见已之非明在内则见已之非而方知人之是
 也家人所以合者严治于已而宽待乎人也躬自厚
 而薄责于人也皆用明于内之象义也明在外反乎
 是而成睽家国天下无不出于此也此家人与睽离
 合之本同异也苟能知其同而致异之故则必能主
 乎以同化异异而归于大同之道矣非畜德何以能
 使异者皆同非多识前言往行何以明其理而畜其
 德乎由此言之睽之变自大畜确矣至于睽之象传
卷八 第 14b 页 WYG0044-0292b.png
 有二女同居志不同行之训者睽之二女明者在外
 不与家政少女苟以为悦者在内主政也同于泰否
 之君子在外小人在内相反而成之象也女德亦有
 贞淫邪正家人睽宁不同于泰否乎君子于此亦必
 有和家人而合睽之道矣其主乎坤者用离中爻之
 明德以坤为元也
睽小事吉
 彖辞曰睽小事吉既睽矣何事可言吉哉此象传同
卷八 第 15a 页 WYG0044-0292c.png
 而异之所本也盖睽虽不合而分中可以见合不分
 则无以见合天下事理皆如此如伦常至大者五不
 五无以见一即一伦之中宜分者正不知凡几不知
 其分何以能安其分而得合乎况万事万物来相尝
 焉我以一心应之百行成败皆在是矣必以分见合
 方于所谓一者知明处当理得而心安心安而睽者
 无不合也睽之小事吉言其分也睽既离异而不能
 得其合则姑就其分之一端以尽其一身之宜为或
卷八 第 15b 页 WYG0044-0292d.png
 一事之当理以此推之自一身而外人各尽其分之
 宜为事各求其理之得当则合分以为一合小以成
 大矣小事吉者为万殊言也大事亦必吉矣为一本
 言也万殊之异不得不异也人情也一本之同也未
 尝不同也天理也得其一本而民胞物与之量弘矣
 尽伦尽物之道大矣一篇西铭说不尽者小事吉一
 言蔽之矣由此而位天地育万物亦自此一言推广
 之所谓其次致曲曲能有诚则明著动变而几于化
卷八 第 16a 页 WYG0044-0293a.png
 矣惟天下至诚为能化与家人之君子言物行恒皆
 一心一身一事一物以为造端其功能遂不可限量
 也圣人之学一言之微关乎圣德王功天地万物岂
 可以寻常为测识乎是睽之君子以同而异谨小慎
 微至严密之心学也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
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
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
卷八 第 16b 页 WYG0044-0293b.png
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象传释卦名义曰睽之为卦合火泽而成火则炎上
 也泽则润下也上下各自为动而不相合此观气化
 于天地见睽之象义也然火愈炎而泽竭矣泽愈润
 而火灭矣火泽互相侵害其义象更难得合如二女
 同居其志不相得也此睽之成于人事本于人心近
 起于家而远行于国天下者也且女祸之烈比宦寺
 佥壬更甚者以易于狎玩难于除改者也然卦辞何
卷八 第 17a 页 WYG0044-0293c.png
 云小事吉乎则有德以为合睽之故也女之说者若
 以丽乎明是受保姆之教刑圣善之仪者也俾柔之
 自大畜来者内卦三爻之阴进而上行归于四位则
 四爻之阳仍归于下卦之三位而为大畜使离明之
 体所谓中爻之阴本乎坤元者得乎卦之中正以应
 于下卦乾二之刚则大畜变为睽以大畜成疑而致
 睽者睽之疑释而大畜之德日新矣是以云小事吉
 也小阴也阴安其位而得中以应阳阴小之道吉女
卷八 第 17b 页 WYG0044-0293d.png
 贞之利得也亦同于家人女正乎其内男正乎其外
 也家人先言女而后言男此则先言小事而阳男之
 大事无不吉从家人正家而天下定推之其义自见
 矣然后知小事之睽大事未尝不同也事有睽而理
 则一也志不同而性则一也如天地之分为睽然阴
 阳相交生成万物是资始资生虽分而坤元统于乾
 元同之至也男女分为二而相交以生人启家道正
 天下亦因其志相通为一而无不同也言志不同者
卷八 第 18a 页 WYG0044-0294a.png
 二女阴不交阴言志同者以下卦上爻之阴与上卦
 下爻之阳相交而得同也推而至于万物虽无不分
 而为睽然类聚群分二者无不合而为一也是睽之
 为义似分似小然言事必有理以主之言物必有则
 以主之何尝不一而大哉阴阳二者睽也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本天亲上本地亲下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此万事万物之二大类也然阳无阴不生阴无阳不
 成一阴一阳之谓道二大类皆归于一而已矣然则
卷八 第 18b 页 WYG0044-0294b.png
 天地今古万事万物何一不为睽之时用乎睽一时
 之义如此而亘古如斯也是睽之时用诚合高深广
 远以为大也乎○圣人之心无一时不一而万事万
 物无不自圣心化裁焉古今道理无不自圣心立准
 焉此圣心以合为睽以睽归合之象义也学者须从
 忠恕求一贯亦各尽其忠各行其恕之谓也即学者
 之忠恕也卦辞小事吉各尽忠恕小事也至于合异
 为同一以贯之矣
卷八 第 19a 页 WYG0044-0294c.png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象传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同而异者以其
 至同而知其至异也知其至异所以睽卦系以小事
 吉之辞也知其异本于同所以彖传云天地睽而事
 同男女睽而志通万事睽而事类也此孔圣释文王
 小事吉也异者小事而以同而知异则异之小乃本
 于同之大也○象传又有一义在于同中辨异如父
 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皆同中之异也即一孝
卷八 第 19b 页 WYG0044-0294d.png
 慈友恭和顺也无不同也而其中随时随人随遇又
 各有不同焉非以同而异者为同则异而不能同矣
 惟知其异而各尽其时措之宜斯能合乎大中至正
 天命率性之大同也然则异者皆小事也得其宜则
 吉也至于合异为同之大事无不合宜非圣人之时
 中不能也家人之自无妄来以无妄之诚为合也睽
 之自大畜来以大畜生疑而睽也故家人爻辞言诚
 言交而睽爻辞多言疑言不能交交则合疑则睽耳
卷八 第 20a 页 WYG0044-0295a.png
 再详家人睽之分合更有妙理存卦象中家人下卦
 初阳与二阴相交易而离成巽以上卦之四阴爻与
 五阳爻交易而巽成离矣上下卦各以阴阳二爻相
 易则内外风火二卦亦交易矣所以家人以交而合
 也本卦若以九二与六三交易则兑成离以六五与
 上九交易则离成兑内外卦之阴阳爻交易亦各成
 一火泽睽也此所以为睽而不合乎至于畜之日久
 或生疑焉在人在己皆有之疑者不合之本也释其
卷八 第 20b 页 WYG0044-0295b.png
 疑而暌者合此又为寻常用易者立训也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象曰见恶人以
辟咎也
 初九变为未济之初六在未济之初以阴变阳为睽
 险之初而悦以忘险濡尾之吝宜矣
 本爻以阳变阴为未济悦变险似有悔心矣然能虑
 则悔可亡也虽有丧马然勿逐自复不必外求也外
 求睽而不得内守则自复来矣如此自守虽见恶人
卷八 第 21a 页 WYG0044-0295c.png
 无咎盖睽之不合者皆人与我相恶也既睽而姑不
 与合焉何咎乎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见矣何以辟
 咎见而远之不与亲近则咎可辟矣此以睽为守而
 不必苟悦求和之义象也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九二变随之六二在随二以阴变阳为睽以睽而不
 知所随如系小子则失丈夫当于睽随之间知所择
 也
卷八 第 21b 页 WYG0044-0295d.png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随亦必知所遇合矣遇主于巷
 巷狭路也至此则不容辟而不得不遇也是睽之时
 亦有不容不遇之主也外合于五求合乎睽无咎之
 道也象传以为未失道盖守道以待遇道也然遇主
 于巷趋而避之泄柳申详之行圣人不取也惟遇之
 以合睽道在是矣此爻以合睽为义象也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象曰见舆
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卷八 第 22a 页 WYG0044-0296a.png
 六三变大有之九三在大有三爻以阳变阴为睽有
 亨于天子之象云小人弗克者大有之有不自有以
 所有亨于天子君子能为小人不能也盖君子以至
 诚求合小人则参以私意何能合睽乎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大有系以舆曳牛掣者有之多
 而载之重也然阴柔不能求合外阳又睽而不与之
 合则其人天且劓之矣虽然阴阳有交遇之理无初
 有终终或迟迟而得合不致终睽亦可免获咎焉以
卷八 第 22b 页 WYG0044-0296b.png
 其变兑为乾有阳刚之德故诚能合暌得中吉也象
 传曰位不当也位在内卦之终与外切近故其舆之
 重载人得而见之所以生人之疑而遭祸也然无初
 有终悦变为健自当有初睽终合之道以免咎此所
 以终合乎睽也此爻以诚为合睽之道不耑言货利
 诚敬之心乃合睽之要者也所以释疑者此耳
 以上内卦三爻兑悦之体德以三爻为主爻主内卦
 之悦以合离明也初不求外合而自守乃不苟悦合
卷八 第 23a 页 WYG0044-0296c.png
 睽之本也二以阴柔中正附于三即悦于遇主也三
 则以一阴临二阳阳寔取象舆曳牛掣以致天劓能
 有终者兑以阴变阳于内卦之终以合外卦之离成
 大有也是三主内卦以初二两爻附之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九四变为损之六四在损四以阳变阴为睽离明变
 艮止矣止则将合故不惟损疾而且有喜是损若以
 损疾似睽于五然无欺而犯之志可嘉喜也何咎乎
卷八 第 23b 页 WYG0044-0296d.png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损系以睽孤者上五下三二阴
 夹之俱不能交故为孤也然亦必有一遇为正遇元
 夫而交孚焉元夫者五爻也交孚者四五二爻相交
 易斯得中孚之卦也厉而无咎者恐上九之见疑也
 象传曰交孚无咎志行也志即不同行之志至四而
 交孚则志可同行可见志纵不同惟心之诚足以同
 之也四为五阴所丽之阳藉以成离体得明者也交
 于阴而共明其志足以释人之疑所以志同行矣志
卷八 第 24a 页 WYG0044-0297a.png
 在诚已行则信于人矣此爻以交孚为合睽者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六五变为履之九五在履五以阳变阴为睽睽于履
 而致其夬无调剂阴阳之术恃刚强以为动故虽贞
 而厉也履睽必从容以求合非致夬可以遂非也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睽行礼以合睽者也阴柔文明
 更能刚健中正以合睽悔所以亡也虽有多疑之人
 近在厥宗然有噬肤至切痛痒相关立意以往合焉
卷八 第 24b 页 WYG0044-0297b.png
 何咎之有乎自足以交合之而共信也象传曰厥宗
 噬肤往有庆也言具此胞与之心往而交物焉必有
 合睽之庆矣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
寇婚媾往遇雨则吉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上九变为归妹上六归妹上六阴变阳为睽婚媾之
 终而变睽睽而未可合故士女两失宜而虚情必难
 信也何攸利乎
卷八 第 25a 页 WYG0044-0297c.png
 本爻以阳变阴为归妹睽之极失明之体成悦之用
 离合亦不能自决且生疑于下矣故曰睽孤孤立于
 上之象疑心所见以虚为实豕负涂而车载鬼何一
 非生于睽孤之心乎于是先张弧后说弧讫无定主
 矣主见者不定行之进退遂莫知所从焉然疑之生
 也以不诚也诚则自无疑矣有恃明而以孤亢之心
 待下则下以惊惧而不交矣若以明而悦乎下则匪
 为寇也为婚媾也必交孚而疑释如天之亢阳而得
卷八 第 25b 页 WYG0044-0297d.png
 雨也所以遇雨则吉何所取于雨乎上卦火变为雷
 与下卦之泽合为一矣故为雨而和气布于内外也
 惟其变震所以有此义象谁谓不参看贞悔卦爻而
 可得解乎象传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炎上者润下
 矣其交合不终睽矣于是以释疑该尽通卦焉
 以上外卦三爻离体也以五爻主卦能以文明中正
 者变乾元之以仁长人厥宗皆有毛里痛切之爱往
 以合睽有庆必矣四则附五以交孚上则附五而婚
卷八 第 26a 页 WYG0044-0298a.png
 媾皆合睽之象义也四以变艮故以止存贞女而遇
 元夫上以变震故始疑而张弧终信而遇雨阴阳和
 而水火成既济矣何睽不合哉内外卦虽以三五二
 爻分主然五之筮肤仁能及物所以合睽且明以为
 止有各明其分以为合合不致渎之道又为通卦之
 主爻也
(艮下/坎上)
蹇蹇解二卦主阳根乾乃继明夷而为蹇也明夷之明
卷八 第 26b 页 WYG0044-0298b.png
 伤而入地则水山之间皆增其蹇君子行道更难得
 济矣然明夷贵以天阳助日阳返类为晋蹇则贵以
 阳开阴乎蹇亦如晋明夷之反类而可以成解也此
 蹇所以继明夷也○蹇解二卦相综四阴二阳阳少
 贵阳根于乾也乃自上经四阴二阳屯蒙二卦变来
 蒙变蹇蹇不从卦之爻变来而从卦之内外卦变蒙
 之内水外山变为外水内山是以谓之自蒙变来于
 象传有所㨿焉蒙之象传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
卷八 第 27a 页 WYG0044-0298c.png
 行育德蹇之象传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山下出泉则利于疏导其智慧而兼教育乎英才山
 上有险阻在外非可遽化反身修德自为感孚蒙以
 教言蹇以化言蒙以教近蹇以化远蒙以人已兼修
 教学相长为义蹇以笃修于已推行有渐为义有德
 有位有德无位及凡占者俱以反身修德为叶蹇之
 体德也险在外止于内望险而止蹇也即欲不止冒
 险以济无以济险开阻仍蹇而不能行也必有阳健
卷八 第 27b 页 WYG0044-0298d.png
 之德内足以奋𤼵有为以励苟止之私外足以开济
 艰虞以善平险之计此卦所以重艮上一阳爻而尤
 以坎中一阳爻为一卦之主爻也卦既与蒙上下卦
 相交易而成蒙之九二包蒙纳妇子能克家一卦之
 主也变易为蹇仍以九五为主爻是蹇之变自蒙也
 于象传犹隐于卦体甚显切矣玩之自得且蹇解二
 彖传俱不言刚柔进退上下是不以爻变为变而以
 卦交易为变亦可推而知焉况五之为利见之大人
卷八 第 28a 页 WYG0044-0299a.png
 往而济蹇有功当位贞吉以正邦国固为蹇立刚健
 中正之则以为开成之道矣奚再疑乎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彖辞曰蹇利西南不利东此东北艮之本位山也西
 南坤之本位土也卦无坤体何以利西南山上之水
 必归于地水由地中险阻自消此天地之险阻也若
 乎人事则西南坤卦之德顺也东北艮卦之德止也
 求其无蹇于行惟有顺乎柔顺中正之德而利牝马
卷八 第 28b 页 WYG0044-0299b.png
 之贞则行地无疆矣若止而不行则终蹇矣所以有
 利西南不利东北之辞也此蹇之同于坤卦辞也利
 见大人又何谓也凡蹇而不能行者德固不足而或
 亦有有德无位所谓在下位虽善弗尊弗尊弗信弗
 信民弗从也利见有德有位之大人陈谟就烈则可
 以通行无阻矣然欲利见大人非有自反克修之德
 何以格君心成大业以平险阻利攸往乎又必贞吉
 者有其德而有其位以此利蹇有其德而无其位亦
卷八 第 29a 页 WYG0044-0299c.png
 以此利见大人以利蹇即占者一身一家之事亦槩
 恃乎此贞以利蹇而吉可推矣所谓贞者不外于顺
 地之道顺水之性以行所无事耳是内卦之止德亦
 暂止而不轻进非画然以为止矣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
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
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彖传释卦名义先言不可轻进以明止德盖卦辞但
卷八 第 29b 页 WYG0044-0299d.png
 云利于行而未言利于止故孔圣于传明之蹇者水
 山相值山外又有水艰难之时事也险在前不可测
 既见险不可不止见险能止非知者何能乎是处蹇
 固贵于能止乎此知者之事也然岂苟安于止听斯
 时斯事之终蹇哉又非仁者之心矣故必利于顺西
 南之坤德能以静为知而能止者即能动为仁以往
 济何也往而得中虽蹇不能阻矣所谓静有常者西
 南坤方有主利之往而动不括者非得乎中道乌能
卷八 第 30a 页 WYG0044-0300a.png
 随时制宜以合于仁乎中何所指指外坎之九五以
 阳刚中正之德得尊位也以此中道虽如牝马之行
 地无疆实为乾之乘龙御天而云行雨施天下和平
 也如不以西南为利而以东北之止德为尚则其道
 以自止而穷矣西南坤地土也东北艮山亦土也土
 之刚而高者非顺道也土之柔而卑者大顺之道也
 蹇之时事内以中为体外以柔顺而卑牧者为用何
 时何事不大通乎至于利见大人不过借其遇合以
卷八 第 30b 页 WYG0044-0300b.png
 行吾德教原期有功于社稷民生非为一身一家之
 谋此又济世利物所推亦仁量之所暨也况蹇之九
 五有当位中正之德位而得以贞处蹇之道以此正
 邦凡蹇而难者皆平顺通达矣蹇之时虽艰难而用
 以化蹇为平开塞为通之道则甚大也以刚健之乾
 为体以柔顺之坤为用是蹇之体已通于天地矣可
 不谓之大乎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卷八 第 31a 页 WYG0044-0300c.png
 象传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是象传又补
 一义也谓蹇有至难平者虽欲通之终不易有功而
 得正也则非知之可计力之可用也反身修德德既
 纯于内蹇自消于外由近以及远由易以及难由小
 以及大以一心之易简为健顺天地万物无不位者
 位而育者育矣无论有知之民物无不感化即无知
 之山川草木亦未有不畅遂奠安于圣人之世也此
 君子反身修德守约而博也
卷八 第 31b 页 WYG0044-0300d.png
初六往蹇来誉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初六变为既济之初九在既济之初以阳变阴为蹇
 有曳其轮濡其尾以明为止不肯轻进之象义也故
 无咎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既济在蹇之初变明知险故往
 蹇而反得誉亦以不轻往得誉也不轻往者正思化
 蹇之方耳象传曰宜待也修身者居易以俟命之谓
 也
卷八 第 32a 页 WYG0044-0301a.png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六二变井之九二在井二爻以阳变阴为蹇巽变艮
 木不能入实土而上水井为谷矣然犹泥中有水故
 有鲋可射偶有汲者其瓮敝漏升乎瓮中仍漏水归
 井古之汲者以瓶□□即瓮也皆不能得井养为利
 之象义也兼蹇故如此艰难耳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井何以系之以王臣蹇蹇二当
 臣位非不知险在前难于济然蹇而又蹇进而不肯
卷八 第 32b 页 WYG0044-0301b.png
 自止者王事靡盬不遑宁处也岂以一身之故而畏
 难苟安乎初可以暂止而徐图以在下也二则必忘
 身以殉蹇应九五而位臣位也时位不同故其象义
 亦有各尽之道焉象传曰终无尤也赴公而忘私事
 君以致身虽蹇未必即平其忠诚亦可嘉矣何尤乎
 象又为人臣托言时事艰难以自便者立训也王臣
 蹇蹇岂成败利钝必算无遗策乎归于鞠躬尽瘁而
 已武侯六出祁山无功蜀卒以亡今古何人不嘉许
卷八 第 33a 页 WYG0044-0301c.png
 之哉此无尤之昭然者也
九三往蹇来反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九三变为比之六三在比之三以阴变阳为蹇惮于
 艰难为进不利见九五之大人而苟安以比匪人所
 以占凶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比亦有止于进而恋恋二阴顾
 私忘公之意系以往蹇而忽来反是虽知险为止而
 心不可问矣三临外卦蹇险切矣不思进以图功反
卷八 第 33b 页 WYG0044-0301d.png
 以退为得计象传名之曰内喜之也如见其肺肝矣
 世有一种善于观望时事之人内谋有定外反作欲
 往之状及少遇蹇险即退避矣乃曰余固愿往而蹇
 不可进也反而自便臣力竭矣抑知圣人早已悬照
 于千古之上用诛心之笔以传易即作春秋之正义
 也则凡遇时事艰虞内喜乎反外饰于往以欺人者
 可以观此爻传而胆寒矣
 外卦三爻在艮原有止而不进之义象初以暂止而
卷八 第 34a 页 WYG0044-0302a.png
 许其有待三以蹇蹇为进而嘉其无尤三以临蹇畏
 避而诛其心此蹇之开平用顺以为往非用止以为
 反也明矣○再绎三爻艮止之体德当蹇则必进而
 济蹇九三一爻为内卦主爻往蹇不能济来反者欲
 邀二阴同进以平蹇也故传言内喜之也喜内多同
 志进以济蹇耳初在下不能济蹇然往蹇不如修身
 俟命之得誉二则蹇蹇而尽王臣之事固应九五然
 从三爻以进亦从本艮主爻也此为正义象前段之
卷八 第 34b 页 WYG0044-0302b.png
 说姑存为另一义可耳
六四往蹇来连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六四变为咸之九四在咸四以阳变阴为蹇兑悦化
 坎险虑险而有憧憧之念必贞吉而后可感人自不
 致于众念纷至如朋之相从则尔之思或可正已而
 喻人耳所以能贞吉方悔亡也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咸是当蹇世而开诚布公聚合
 群力以平济艰阻者险变兑之象也于是下卦之三
卷八 第 35a 页 WYG0044-0302c.png
 爻皆从而来合心同力以有为于蹇之时事矣系之
 以往蹇来连一念至诚往以通蹇而来者连接向上
 共成五爻大蹇朋来之象矣象传曰当位寔也正指
 九五阳刚中正具阳实之德而当位为宜利见之大
 人一卦之爻皆宜依附之上下合心力则功成邦正
 焉○观此爻象则一卦之爻象皆相贯通也若止言
 乘承比应亦尚未尽
九五大蹇朋来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卷八 第 35b 页 WYG0044-0302d.png
 九五变为谦之六五在谦五以阴变阳为蹇有不富
 以其邻之辞以邻为富即大蹇之朋来也至于利用
 侵伐无不利谦而仍有蹇焉则不得不反乎谦之轻
 而尚威德也亦合变卦以明谦也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谦系之以大蹇朋来合全卦之
 爻众策群力以协乎中正之德为开艰难平险阻之
 计功以此成邦以此正何非本于五之阳刚中正以
 乾元为体变谦以坤元为用者济之乎此所以主乎
卷八 第 36a 页 WYG0044-0303a.png
 蹇而为利见之大人也○取象五之变坤则利西南
 之卦辞亦有切合之义矣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
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上六变为渐之上九在渐上以阳变阴为蹇处蹇之
 终以其毛羽用于宗庙朝廷之大事明德称乎高位
 而仪型于百寮之上也故吉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渐处蹇之极其身虽不在其位
卷八 第 36b 页 WYG0044-0303b.png
 也其德则裕乎其极也往以蹇而阻者来以硕而弘
 大系之吉由于上之贞而正也以此德利见当位之
 大人辅其君长其民成其功止其邦此乃圣贤在师
 傅之位如伊尹太公其人也然亦必赖乎有德有位
 之九五方可共济时艰而开立大业也观此爻知全
 卦归于九五之阳刚中正以平蹇矣象传曰往蹇来
 硕志在内也身虽不在君臣之位而心则依中正之
 君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贵贵在上而尊贤在五此
卷八 第 37a 页 WYG0044-0303c.png
 贵贵尊贤为同一义之道也孟子曰大有为之君必
 有不召之臣上爻之谓也有师傅之德以匡扶之有
 群材之力以赞襄之九五又自有阳刚中正之德足
 以大行无阻矣况以君而用臣之德为德用臣之才
 为才君道天道也以臣道地道为用亦即利西南之
 坤顺也亦即不利东北之崇高刚亢之气象也彖辞
 无不统贯之矣
 硕寔也大也阳也即硕德也硕果不食中有仁焉以
卷八 第 37b 页 WYG0044-0303d.png
 为复之本此仁即乾元也在人心则仁也程子曰果
 核中有仁生气之所存也天地之大德曰生孰有大
 于此诚于此者乎
 以上外卦三爻坎体坎险遇山而蹇山尽水平则无
 蹇矣四在外卦之初连内卦三爻附九五之阳刚中
 正以此平蹇何不济乎上则以硕德为师傅亦附五
 平蹇者也四上夹五为坎五为一卦主爻赖以平蹇
 有德有位者也不止主外卦而已
卷八 第 38a 页 WYG0044-0304a.png
(坎下/震上)
解解根乾而继晋之卦也晋日悬地上以日之火加地
 则地中之阳气上升为雷又必携地中之阴气上升
 者复下降而为雨矣○雷水解卦成而阳气上下往
 来开通畅遂之象义也且晋之人事明君在上万事
 开济既无艰难险阻矣君子贤人竭忠尽智又得人
 君推诚置腹上下之间无诈无虞即有艰难无不平
 即有险阻无不通也是皆继乎解以用阳主阳之象
卷八 第 38b 页 WYG0044-0304b.png
 义也○解蹇相综四阴二阳阳少贵阳根于乾而变
 自屯也屯以水雷成卦上下卦变易而成雷水解亦
 以卦变为变也且亦有所取于象传屯象曰云雷屯
 君子以经纶解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云
 雷者雷之自地起者为云云之自天降者为雨当屯
 时君子之经纶正使天地之气以相通而得和自致
 云行雨施品物咸亨之效耳于屯已详言之谓经纶
 之者俾阴阳相交于上下得其条理也至解而雷起
卷八 第 39a 页 WYG0044-0304c.png
 于地云行于天雨已作矣天地之气氤氲浑沌者至
 此而解矣是阴阳既和雨泽既降之候君子以赦过
 宥罪因天地之和气布宽大之新恩所以应天道于
 人事也圣人于气之屯塞者则通之而非使其涣散
 也经纶者各致其条理以交际为通也于气之开解
 者则畜之而必使其隆厚也赦宥者广达其生意以
 养育为畜也是王道本乎圣德而圣德合乎天道皆
 出于自然无假私意安排者此解之所以变自屯乎
卷八 第 39b 页 WYG0044-0304d.png
 ○蒙教之始也变而为蹇教化之不行则反身修德
 以敦教之本屯养之开也变而为解下民居食初遂
 则赦过宥罪以广裕养之方是四卦确有源流非凭
 臆说也至于根乾在蒙固以内坎之九二为卦主及
 变易上下卦而成蹇仍以外坎之九五为卦主也在
 屯固以内震之初九为卦主及变上下卦而成解仍
 以外震之九四为卦主也二卦彖传皆不言变而于
 爻辞系之甚明矣蒙之二曰子克家蒙而成教于家
卷八 第 40a 页 WYG0044-0305a.png
 者也蹇之五曰大蹇朋来蹇而克济其难者也屯之
 初曰磐桓利居贞利建侯同于卦辞屯所以始开也
 解之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四在上卦而曰拇震之
 下爻为阳之初即彖辞之其来复也亦有合于卦辞
 四卦互变以此四爻辞观之晓然矣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彖辞曰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蹇
 之利西南取坤之顺以平蹇之难也解亦云利西南
卷八 第 40b 页 WYG0044-0305b.png
 何也亦利坤之顺以济坎之险也蹇之为难在水解
 之为险亦在水得坤土以维之水由地中不成险矣
 险消而蹇以是平解亦以是得解(上/声)也然蹇险在外
 山在内利于止而不可安于止故通卦用阳之刚健
 为体以坤之柔顺为用然后可出险也解之险在内
 动在外险已出而不可乱动故通卦亦用阳之刚健
 为体亦以坤之静顺为用然后可成解也此二卦根
 乾俱以西南为利为用实以乾元为体而已所以蹇
卷八 第 41a 页 WYG0044-0305c.png
 系以利见大人不安所止也解系以无所往不急于
 动也其来复吉俟震阳之足而自动则解矣遂有攸
 往矣不必先有欲速之心助长之力也又戒以夙吉
 阳非可以遽期于充畅亦惟培养之久盛满之极自
 然流动非优悠涵蕴保合太和则地下之雷声不易
 发而春光之弥于宇宙不能骤致也复卦之震阳在
 初曰七日来复易知解卦之震阳在四曰其来复吉
 难知试思在内卦在外卦同一震同一下爻之阳即
卷八 第 41b 页 WYG0044-0305d.png
 乾元统天者出于震为帝出乎震者也程子所谓于
 天言天于主之者言帝愚谓在天言元在震以元之
 𤼵见者为帝也虽若不同而大有相合者矣故本卦
 四爻系辞曰拇拇之名义亦可想见为在下之初阳
 矣以是立卦此解之所以为解矣(在震卦之四爻亦/以在上卦之初阳)
 (取雷之象义当/参观之自明)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
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
卷八 第 42a 页 WYG0044-0306a.png
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解之时大矣哉
 彖传释卦名义曰解者险而动内险而外动因外之
 震阳动免于内之坎险故曰解是阳已出于险动而
 有声有光布散春和于天下矣震起于东北此乃先
 天之卦位也震出于东方后天之卦位也何以利西
 南反为往得众乎此就说卦传帝出乎震一节释之
 最明震出巽齐至西南致役乎神万物于此已尽得
 长养矣传曰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何众如之
卷八 第 42b 页 WYG0044-0306b.png
 是震之阳天下雷行物与无妄者至坤而归其责于
 地此后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又于贞下起元七日来
 复成终成始于艮帝又将更出于震以至无终始也
 故于震之来复即知此阳在内在外在初在四皆为
 得中不必定在二在五而后言得中也盖初四二五
 皆位也而阳之元则中也位无定而中有定于四初
 皆中也位有定而中又无定于二于五虽为中位亦
 有中不寄于是者则以中之中为中不以位之中为
卷八 第 43a 页 WYG0044-0306c.png
 中也故四之象传曰位不当也位不当而得中象传
 已自释彖传矣此彖传得中之义明之于此以见复
 之初解之四乃乾元之中寄于不中之位者亦可以
 得中论也譬之人事忠孝节义有正位而得中者有
 不正之位亦得中者统以中兼正而正未必尽合乎
 中中庸所以难能时中所以归之圣人也以事参理
 以理会道自知人心之理世事之宜天地之化矣以
 此中者为往自有攸往矣夙吉者卦辞之所谓无所
卷八 第 43b 页 WYG0044-0306d.png
 往也及来复之期至矣得中之道裕矣以此为攸往
 之本本于夙夜养育而成吉于未往之先则往而有
 功也必矣甚矣君子之行必有所本本立而道生此
 君子务本之学也再观之天地当战乾劳坎之时成
 终始于艮之候天地之气静存于无朕之中万物以
 各正其性命保全乎太和之体觉天地万物皆无声
 无臭寂然不动也及子半之阳既足来复之机已兆
 于是由一阳之滋长至三阳而充盛奋然出地天地
卷八 第 44a 页 WYG0044-0307a.png
 之气向之闭塞蕴窿者至此而泮涣开解矣雷动而
 上地之阳上升雨作而下天之阴下降百果草木向
 为屯者至此皆甲拆矣此解之时也虽解之时不过
 一瞬而万古之时皆于此一瞬见其全体大用焉天
 地之化机万物之生气圣人之仁政学者之仁心无
 不于此𤼵露开示矣其时洵大矣哉非圣人何能知
 之明切如是哉屯之字义如草木之萌牙屯于土中
 至解而百果草木皆甲拆解屯之变不愈确当哉蹇
卷八 第 44b 页 WYG0044-0307b.png
 卦辞曰利西南不利东北就坤之阴方得乎顺道以
 平蹇也解象辞惟言利西南解于东北养于西南故
 不言不利东北焉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象传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盖体天道当春
 令本仁德以行王政也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
 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
 桎梏毋肆掠止狱讼季春之月田猎置罘罗网毕翳
卷八 第 45a 页 WYG0044-0307c.png
 喂兽之药毋出于九门皆随阳令以达生意于民物
 以此为养阳于既盛之后必由于此夙吉者养阳于
 未出地之前圣人贵阳惟其体立所以用行盖如此
 之静顺安和也静为动本阳自阴生畜阴正所以培
 阳耳○象传所言于解与经纶有合见于中庸矣惟
 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又云肫肫其仁则
 经纶之仁推及于赦宥其一端耳向在屯为天下经
 纶养欲给求安居粒食矣仁何大且久哉至于亲贤
卷八 第 45b 页 WYG0044-0307d.png
 乐利君子小人当日圣德孰能忘乎万世而遐永弗
 谖矣
初六无咎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初六变归妹之初九在归妹之初以阳变阴为解系
 以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者悦而在下如娣当解之
 春令可以婚媾为征吉阴贵之时贱可代贵跛亦能
 履之象也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归妹居险之初安静不动阳未
卷八 第 46a 页 WYG0044-0308a.png
 足而养晦如处女无咎之道象传曰刚柔之际义无
 咎也际者阴阳之间也泰之三爻象传曰天地际也
 与此同义然泰三之际易明解初之际难明初在内
 卦下爻与何为际而分刚柔乎盖从屯来谓二卦内
 外水雷雷水相交易初虽在解下卦初爻本无交接
 然在屯卦为四爻于内震卦正刚柔相际之位也雷
 之在下刚为柔所伏刚柔恰相际宜于随阳雷动今
 在解雷已出地不与柔相际矣于是静而为阴者宜
卷八 第 46b 页 WYG0044-0308b.png
 安于下而不动矣正位与德相合时与义胥协者也
 所以象传明为义无咎焉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九二变为豫之六二在豫二以阴变阳为解应解而
 豫不可终日虽在乐地无忘石之险阻也故以贞而
 得吉贞者不贪豫而求解也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豫以豫为解解阳之在坎中者
 向为饮食宴乐于需者也故可以从容暇豫待时而
卷八 第 47a 页 WYG0044-0308c.png
 动有田获三狐之象田之象见于二爻者屡矣乾之
 见龙在田无妄之不耕穫不菑畬本爻之田获三狐
 皆以二位为田而各取象义焉三狐即内卦之二阴
 不必定三阴方谓三狐得黄矢刚健而中正之德也
 二为内卦坎中之阳乾元也即劳乎坎而在坎中者
 也来复之正位一阳之初生也于此养之充盛至艮
 方渐以成终者为成始至震出于地而春满三才矣
 故系之以贞吉亦夙吉之义也细思乾元之阳劳乎
卷八 第 47b 页 WYG0044-0308d.png
 坎者息于坎也故在坎之中已成终成始于艮者已
 成终而又将成始也故阳在艮之上至震阳反在下
 乃就震将出地象之也震出乎地故上有二阴爻此
 二阴爻即地也亦即艮下之二阴爻也在艮一阳已
 浮于上矣在震象之则仍伏于阴下也圣人画卦之
 神妙出于自然之象槩如斯矣象传曰九二贞吉以
 得中道阳得中于坎应动而动动而不可遏所以终
 始天地生育万物者此气也此理也即天地之理气
卷八 第 48a 页 WYG0044-0309a.png
 圣人则之以成圣德王功者也中之时义大矣哉○
 彖传言中愚谓就九四一阳言之观二爻之彖传言
 得中愚说不亦悖乎抑知正以遵彖传而释彖传也
 九四之中非即九二之中乎坎中之阳非即震下之
 阳乎坎中之阳冬至之一阳生也震下之阳春分之
 三阳盛也四不当位传言之矣言不中也而阳在则
 为中也况本坎中之阳至四而成𤼵雷得解之阳为
 本卦之主爻是二象传言中四象传言位不当正言
卷八 第 48b 页 WYG0044-0309b.png
 四之位虽不当而二之中道未尝不在四也所谓中
 无定而位亦与为无定中有定而位亦与为有定贵
 中而不贵位天地古今来时位有定而道则无不寓
 有至不易者存也知此可与言中矣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
致戎又谁咎也
 六三变为井之九三在井三以阳变阴为解有井渫
 不食之象清而不食仁者测然用汲享以王明而并
卷八 第 49a 页 WYG0044-0309c.png
 受福为有其德而必有其遇者劝也亦见养阳于下
 久必自升而上也水阳气也在井为养于下汲于王
 明受福则升而上矣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井系以负且乘致寇至者三爻
 在本卦为内坎卦之上爻也乘于二爻之阳也抑知
 雷动阳升于上卦四爻之阳反乘之矣爻以阴为贱
 阳为贵今三本为负阳者反乘阳致阳起而反乘之
 如寇之至也贞而固焉必吝也岂能使负者久乘乎
卷八 第 49b 页 WYG0044-0309d.png
 此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之义也因卦有来复之辞
 乃于三上下阴阳交际之间以明之也但贞吝所该
 者大矣负乘乘负亦如泰否之反类而已凡贞而固
 皆吝又宁止于解三爻之阴乎君子知此所以无入
 而不自得也象传不过就六三之爻辞言其义负而
 乘可丑也负之者且乘之亦三自忘其阴贱而妄逞
 耳又谁咎乎爻辞不系凶咎愚所以释负乘就彖辞
 之来复言之也来复者泰否之反类乃阴阳气化出
卷八 第 50a 页 WYG0044-0310a.png
 入无疾也朋来无咎也天地无心何得何失乎即致
 寇亦作朋至反面观不贞则不吝耳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九四变为师之六四在师四以阴变阳为解变顺静
 为震动动而以顺左次之象以顺为师之柔道而用
 之也左次能退更得阴道可以解其兵祸矣
 在本爻为一卦之主爻变阳为阴为师动变为顺是
 阳动于地其气应之者如师之众也故有解其拇朋
卷八 第 50b 页 WYG0044-0310b.png
 至斯孚之辞阳震于始拇之象也一声雷奋龙蛇蛰
 起草木甲坼朋至者盛矣于解拇尚不见阳气感动
 天地万物于天地万物之阳俱动然后知此一拇之
 动虽微而所𤼵者广矣大矣此所以为孚也群阳应
 震如人心之感无不孚也故出地之震得解而开泰
 也象传曰未当位也言四之位雷在水上雷本在地
 中今在水上非其本位矣非其本位者出也出而渐
 至西南万物得养至九月三阴渐盛又收声息焰以
卷八 第 51a 页 WYG0044-0310c.png
 入于地至坎方返而复其本位矣然则象传言位不
 当者以先后天卦位言震出入反复之化机也即彖
 传之其来复吉乃得中也之说也故论于卦爻阳在
 复之初者即在屯之初位者也今动而上升于四不
 当于复之位屯之位矣然主于本卦原为屯之初在
 下者升动而即在解四之上也位虽不当而阳之元
 在是中亦在是矣○坎中之阳盛则震下之阳足震
 下之阳足则布化之阳行如人身少阴肾中阳盛则
卷八 第 51b 页 WYG0044-0310d.png
 少阳胆木阳足而百脉舒畅矣少阳胆木之阳舒畅
 则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之阳气无不周流充满而春
 溢于三十六宫矣人身之小即天地也以此卜四时
 之行顺逆百物之生荣瘁焉故阳之统天以气言之
 则天地人物之命也以理言之则天地人物之性也
 道于是乎神而诚于是乎存也观易尽可自得已○
 师之二即解之二解之二即解之四解之四即屯之
 初屯之初即复之初也○如必以二五为中益之四
卷八 第 52a 页 WYG0044-0311a.png
 何云中行乎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象曰君子有解小人
退也
 六五变为困之九五在困五以阳变阴为解悦变为
 动困而求解至于劓刖而仍困于赤绂刚变柔而不
 能用阳解困也变动失悦者徐俟及乎柔必徐有记
 利用祭事者用诚意以格神徐得说亦非苟说也诚
 者阳也言当以阳刚为出困也
卷八 第 52b 页 WYG0044-0311b.png
 本爻以阴变阳为困系以君子维有解吉君子者四
 也相维于四而得动以得解则吉也四为解卦主爻
 六五原在震体为应附四之爻故必以君子之道相
 维而后有得解之吉也小人困君子者如阴之阻阳
 以为阴也以中之德行中之事小人皆化而相孚矣
 任君子之时行无不咸宜何能致困乎故以维于君
 子以求解也象曰君子有解君子有得解之中也小
 人退者小人孚而自退如雷之𤼵声春令大行而阴
卷八 第 53a 页 WYG0044-0311c.png
 气自然消敛也此爻为人事吉而天地之化愈明矣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象曰公用射
隼以解悖也
 上六变为未济之上九在未济之上以阳变阴为解
 处未济之极有五之君子光晖得吉必将济而得解
 矣故有孚于饮酒亦可无咎然沉湎至濡其首仍云
 有孚则失有孚之义矣当既济而戒之恐其终于乱
 而不能续终耳
卷八 第 53b 页 WYG0044-0311d.png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未济系以公用射隼于高墉之
 上获之无不利者处解之极变动为明射于高墉而
 能得隼之象也所以能获者以明为动之本也精明
 强固心手器用之灵明利便也有其体有其用虽六
 艺之微如是也因而推之以阳中为体则阴阳之用
 无不获而无往之利即卦辞之有攸往夙吉之义也
 言射者中也中者得中之道也象传曰以解悖也悖
 者不顺也得中则顺矣卦辞利西南之义也爻言体
卷八 第 54a 页 WYG0044-0312a.png
 阳而传又言用阴以为解悖之方也且悖不言中中
 则不悖一得中而顺在其中一体乾而坤顺承乎天
 矣岂止在解言解悖已哉隼鸷阴鸟射而获之祛阴
 以振阳也故无不利震方出而为解故贵振阳至坤
 阳养于阴亦以裕为振也故夙吉○解卦六爻初则
 安于解阳方升之时处于下位者也二为外卦四爻
 震动得解之根本在坎中者得乾元以为中养之于
 夙发之应时斯能动而开解也乃主于内卦之爻也
卷八 第 54b 页 WYG0044-0312b.png
 三爻以向之阴柔阻阳而乘者今且阳起而薄之矣
 阴本负而乘乘而致寇亦可羞也然亦天地气化之
 正而无可以为咎也亦出入无疾之义也在人事则
 小人当之可知戒矣爻辞象传为人事言也四爻主
 乎本卦位不得当而中则得中以为震动得解之主
 阳也五乃从四阳为动得吉者也小人之阴天地之
 阴至此俱化为阳矣六五以阴爻云维阳者原从阳
 而成震也上亦附四以成二阴附一阳之象义故终
卷八 第 55a 页 WYG0044-0312c.png
 震而射隼得获无不利虽得解而仍震动恪恭自强
 不息焉君子之学圣人之诚俱以无息为贵也况贞
 悔相参一则饮酒濡首一则射隼攸利敬胜怠者吉
 怠胜敬者凶也此解六爻之象义无不合乎卦之德
 象也
(兑下/艮上)
损下经咸恒二卦后凡十卦三阴三阳之卦有损益如
 上经乾坤卦后凡十卦有泰否否泰杂卦传云反其
卷八 第 55b 页 WYG0044-0312d.png
 类也损益杂卦传云盛衰之始也圣人序卦皆有确
 乎不易之义象而出于自然之道者也请先以卦象
 明之泽山咸变为山泽损雷风恒变为风雷益咸恒
 相综而损益亦相综此损之继咸益之继恒之定象
 也泽山通气以为感雷风相薄以历久彖传皆释之
 曰相与泽山雷风各以其气相交虽主天地之气化
 言而人心之感应人道之恒久在其中矣损之山泽
 益之风雷亦有相与之义主人事损益言而天地气
卷八 第 56a 页 WYG0044-0313a.png
 化亦在其中天人之道无二无一时无一事不相合
 应于此四卦更为言之明切矣至于损益之名义本
 于二卦相综以为损益无所取于他卦损损下卦之
 初爻益乎上卦之上爻则为损也益损上卦之上爻
 益乎下卦之初爻则为益也是损者损下益上而益
 者损上益下也损下益上益也反名之曰损损上益
 下损也反名之曰益非圣人谓下之于上有维正之
 常供上之于下有非时之加惠乎且损下益上上以
卷八 第 56b 页 WYG0044-0313b.png
 受益招损财聚则民散矣损上益下上以自损而益
 民有人有上斯有财也千古之人君知此二卦之义
 则无暴敛横征之虐而有恭俭宽惠之仁矣以身𤼵
 财以财𤼵身大学言之与易若合符节也即天地之
 气化亦以损天之阳益地阴为贵天大地小天动地
 静天之气运于地外地之形悬于天之气中以天之
 气贯乎地以为地之气地之气即天之气也损天之
 阳即为天之益乎地而贯于其中又包于其外仍是
卷八 第 57a 页 WYG0044-0313c.png
 天之一气贯通而已如君之藏富于民民之富皆其
 富也此天地之损益也至于阴阳之损益以无所损
 益为损益无日无时不互为损益而万古终无损益
 自五帝三王以后以至百世圣人复起礼乐刑政无
 一代无损益而五常之伦万物之性明德之体新民
 之用毫无所损益也天道人事合一如是非咸之感
 通乎非恒之常久乎感于人心者通人已久于王道
 者尽性伦则损者损己之欲以感乎人益者益己之
卷八 第 57b 页 WYG0044-0313d.png
 德以久于其道此又二卦分言之以各继咸恒者也
 泽山咸以泽之在山有山之气通于泽也泽之气不
 仍下降于地乎此相与也变而为山泽损损乎下卦
 初画以益上卦之上画则为损下以与上也然或亦
 有损上之上画以益下卦之下画之时矣则损上以
 与下也仍是相与也上下之相与者在贡赋在补助
 然相感则以君民之至诚咸之虚受人亦受人益已
 也而以惩忿窒欲为心者其撙节爱养卑宫室恶衣
卷八 第 58a 页 WYG0044-0314a.png
 服菲饮食以为民养欲给求者何可量也则是君子
 之心无忿无欲方己益而人无损由于虚受善益于
 无家之臣也此损下以益上实损上以益下也此君
 德与治道日盛之始也反此则损在民生而君德与
 王化并损矣非衰之始乎杂卦传言盛衰之始见于
 损卦者如此而于益亦可推矣○本义谓损下卦上
 画之阳益上卦上画之阴反覆而求茫然不知所谓
 兑之上画非阳艮之上画非阴奈何
卷八 第 58b 页 WYG0044-0314b.png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辞曰损有孚元吉可贞利有攸往损下以益上必
 君心之诚能孚于下方得享万方之奉而元吉也既
 云元吉又云无咎无感下之德而有君公之富咎易
 集焉所以不元吉则有咎元吉斯无咎见为人上者
 非同臣庶崇高富贵吉咎之间间不容发不可不时
 为凛凛惕惕于一心以为迪吉免咎之源本也不曰
 利贞而曰可贞损下益上不宜更言利矣可贞乃必
卷八 第 59a 页 WYG0044-0314c.png
 宜于贞正而非因利始贞也以义为利孟子为时王
 言耳若夫圣君贤后则惟知义所在措之咸宜而已
 何必曰利然又言利有攸往何也攸往者受下之益
 仍以施惠布德于民井田学校礼乐征伐自上出者
 皆以为民经画遂生复性之谋以此为利利乎下非
 利于上也君天象也如乾始之以美利利天下而不
 言所利也此所以无往不利乎如此则损下益上又
 曷之用乎然如国之大事事天敬祖礼宾享贤经费
卷八 第 59b 页 WYG0044-0314d.png
 亦有必需者矣但诚敬为心恭俭为则虽二簋可用
 享也礼与其奢宁俭之道也是上虽受下之益既不
 侈然肆其嗜好自必约而槩从撙节彼聚敛为事者
 色荒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耳今既无滥于用财
 自能厚以待下曰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无所用以节
 其流不须多取无厌以裕民财源也(本义损下卦上/画之阳益上卦)
 (上画之阴未曾说出自/何卦变来详益卦后)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
卷八 第 60a 页 WYG0044-0315a.png
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
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彖传释卦名义曰损上益下其道上行损下卦初爻
 之阳益上卦上爻而成卦是益卦也却取其义象而
 名卦曰损损下益上上损德下损财故谓之损然亦
 道应如是也道应小人养君子劳心者食于人则天
 生下民作之君即应奉乎君而无所憾也然必为上
 者有孚则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如卦辞所言者
卷八 第 60b 页 WYG0044-0315b.png
 不以奉上为义而以恤下为仁取于民者还以用于
 国于民而一身之制节谨度欿然不敢肆也此所以
 无所滥用其财而二簋可以享圣享贤以敦诚尽礼
 也况年岁之丰歉无常祀享之丰约宜酌二簋之用
 有与时为隆杀者当饥馑之候省宾祭之仪固礼之
 定制也且贤君之长愿远虑亦至矣今日之损兑内
 卦之下爻以益艮外卦之上爻为损下益上者时之
 常也但水旱荐臻冻馁有告则𤼵仓廪蠲租赋省补
卷八 第 61a 页 WYG0044-0315c.png
 耕敛不足不给损上刚以益下柔者亦何尝不预筹
 有时而为变乎合国计民生天时人事以理财节用
 无非为民室家妇子谋耳何尝有利之之心乎况此
 损上益下损下益上随乎运气之乖和物力之饶绌
 亦盈虚消长自然之理数也圣王之损益于此者不
 过与时偕行顺天之运尽已之心厚民之生协时之
 宜而已是以损之世在下财用无亏而急公事上之
 道得在上惠爱既洽而劳民自养之讥亦免也上无
卷八 第 61b 页 WYG0044-0315d.png
 损于德而下无损于财也此损之所以示天下后世
 乎○损刚益柔传所言刚柔乃指内外就卦为贞为
 悔论贞为下一卦悔为上一卦也贞卦柔变为刚悔
 卦刚变为柔就此论祇是损内益外耳盖损卦原系
 损内卦之柔以益外卦之刚至益卦方是损外卦之
 刚益内卦之柔也所以彖传云损刚益柔有时也今
 必将损益二卦俱说是损刚益柔除非照内外贞悔
 而论之但有时二字终不圆通耳详益卦后
卷八 第 62a 页 WYG0044-0316a.png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象传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此又为损之
 上受下益自损乎己明根柢也忿不惩欲不窒何以
 能充损于己乎何以不致多取于人乎即为学之君
 子亦惟此二者为损德之大者耳能损乎损德之忿
 欲则德之本日固而德之量日充矣况为人上而受
 益于下忿欲是损仁爱愈隆卦虽名损实上益乎德
 而下益乎恩也皆自一念之克己始也一日克己复
卷八 第 62b 页 WYG0044-0316b.png
 礼天下归仁受益也大矣损原为受益之本象传明
 之见能损己正是能受益亦先难后获之道乎○欲
 似宜损以益理忿何亦宜惩哉不知忿欲二者常交
 互为用因欲不遂而忿忿以纵欲拒谏遂非而人己
 受损实甚矣惩忿而后可以窒欲又见欲者人心不
 免苟不以忿佐之则欲虽起可以渐消惟以忿助其
 虐则不可复制惩忿岂不与窒欲相表里乎理财节
 用其一耳
卷八 第 63a 页 WYG0044-0316c.png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初九变为蒙之初六在蒙初以阴变阳为损损其蒙
 而𤼵之用刑人之法如桎梏然损之正所以益之也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蒙取蒙刑人之义心必怀刑方
 为君子也本卦与益相损益初爻乃损以益上成卦
 者故耑言损益而怀德畏威之义在内矣初在下当
 损以益上以成益者也而在本卦言则损也初在下
 损己以奉上事之不容不尽分之不得不行者也遄
卷八 第 63b 页 WYG0044-0316d.png
 往以尽急公亲上之义自无咎矣然亦须在上者酌
 损其应损之供如用其一缓其二是也象传曰已事
 遄往尚合志也小民子来之情何以致之乎尚上也
 上之好恶同民心周民隐者至矣民之心自必忘身
 殉义先公后私如大田所咏雨我公田灵台所云不
 日成之也且在上酌损而在下遄往合志于此可见
 矣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卷八 第 64a 页 WYG0044-0317a.png
 九二变颐之六二在颐二以阴变阳为损损乎颐即
 颠颐拂经也于丘墟之地而求颐无人空野何以为
 养乎故征凶也
 在本爻变阳为阴为颐亦取颐养之义言损利乎贞
 而已矣○在初之上初己损以益上矣是不可再损
 矣故征凶损之不已所关于为损之上者甚大也财
 聚则民散民散而国墟矣故必弗损而且益之方合
 乎损下益上及有时亦损上益下之义也利贞者固
卷八 第 64b 页 WYG0044-0317b.png
 守常制常分乃为损益无过不及之则也二为人臣
 之位勿为聚敛之事且弗损于上而能益于下利贞
 之有经权者也象传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九二
 在卦之中故言中以为贞然弗损益之又有义也人
 臣在君民之间上以承流宣化下以布德施仁能弗
 损于上而有益于下方为得人臣之中道耳若言弗
 损于下而有益于上则后世言利之人藉口以营私
 邀宠也司马温公曰天下财利有数不在上则在下
卷八 第 65a 页 WYG0044-0317c.png
 未有不损民而有益于国也故弗损益之爻辞祇作
 弗损于上言恐谋利之巧宦藉口耳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象曰一人行
三则疑也
 六三变为大畜之九三在大畜之三以阳变阴为损
 兼损为大畜所以虽有良马可以驰逐必利艰贞不
 轻动以失畜也曰闲舆卫方利有攸往惟修备以为
 畜畜之大也至矣
卷八 第 65b 页 WYG0044-0317d.png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大畜兼大畜之义以畜为损三
 人行必损一人者损其多以耑一也一人行则得其
 友者损乎己而耑心取善于友也论语云三人行必
 有我师焉似读易有得之言也三人行必有我师善
 不善皆师也从易中又生一义也易则言损一人者
 损一不善之人而师乎一善也三人者甲乙与我共
 之也损一人则惟我与甲矣即甲乙二人皆善必择
 尽善者以师之矣于是耑师乎尽善之一个而我得
卷八 第 66a 页 WYG0044-0318a.png
 其友且将并损乎我以归于尽善而已矣损至于并
 我亦损焉受善之弘取德之益何如乎象传曰一人
 行三则疑也谓是非固宜择尽善未尽善又宜损一
 以耑于一损己以耑于友耑一者主一无适之敬也
 即诚也诚则何疑乎三爻独言学问德业之损益亦
 以损为益也盖止在外悦在内如有德者止于至善
 而悦慕之以思齐也艮为山有取于高山仰止景行
 行止如诗所云乎
卷八 第 66b 页 WYG0044-0318b.png
 以上内卦三爻兑体卦之体象以损初一画益上成
 损无取乎悦德然下悦于损以奉上则民心亦可思
 矣以三爻为主所系之辞言治心取友之道者所以
 立出身加民之本也然即耑言为学亦可以主内卦
 之悦于取善矣初二两阳爻附于一阴初象损下故
 遄往无咎二则临民弗损益之方不为茧丝而称保
 障也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卷八 第 67a 页 WYG0044-0318c.png
 六四变为睽之九四在暌四以阳变阴为损取损上
 下卦交际之义有暌孤之象必从一以见元夫能交
 孚斯无咎焉
 本爻以阴变阳为暌兼暌义立乎上下损益之际为
 臣而当损之时能损乎上之疾而益乎下之喜者也
 此为臣之忠荩自矢者也何咎乎象传曰损其疾亦
 可喜也害民之政去而爱民之政生矣且此心不阿
 顺以取容惟济民以辅国诚为君为民者皆以为可
卷八 第 67b 页 WYG0044-0318d.png
 喜也四处内外损益之间故爻传之辞如此盖重在
 损上以益下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
上祐也
 六五变为中孚之九五在中孚之五以阳变阴为损
 系以有孚挛如挛如者拳拳服膺弗矢也故无咎非
 损而惩忿窒欲焉能乎
 本爻阴变阳为中孚系以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
卷八 第 68a 页 WYG0044-0319a.png
 元吉何也卦名有孚变中孚而孚存于五矣此所谓
 十朋之龟也有此灵龟以卜攸往弗违焉必大吉也
 盖上下之间所重者君心之仁周及下民耳心既能
 损己忿欲以为德益民以为事龟蓍之灵特藉以质
 诸鬼神耳书谓谋及于心先定志乃稽疑之本务也
 象传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上者凡君之上天地祖
 宗实式凭之正取龟之象义而实五之有孚以自求
 多福也然后上锡尔景福焉上下之感应与神人之
卷八 第 68b 页 WYG0044-0319b.png
 昭格一心一理而外谅无他端矣此爻全兼中孚言
 元吉
上九弗损益之元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象曰弗
损益之大得志也
 上九变为临之上六在临之上爻以阴变阳为损兼
 损义而敦临惟恐于临之终临下之道渐损也敦之
 者敦于立德弘业而已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临兼临义于损下益上之时弗
卷八 第 69a 页 WYG0044-0319c.png
 令损下而且益下见此爻乃本卦受下益之主也弗
 损益之为心即有孚于下矣无咎贞吉有攸往所以
 同于卦辞也又云得臣无家者上虽有弗损益之之
 心尤赖二三大臣相与共察民隐恤其疾苦宽其赋
 役布其德音也惟四之损其疾以绳愆紏谬惟五之
 龟弗克违以将美辅仁何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如是
 耶然非上之弗损益之为心何以集无家之臣嘉谟
 善言而受其益乎象传曰大得志也有孚之诚存于
卷八 第 69b 页 WYG0044-0319d.png
 中而无家之臣为之佐则当世之民名为损下益上
 其实身家皆君之养育伦理皆君之经纶生以遂而
 性以复受益于上弘多矣盖必如仁之分量至于无
 一物不得其所无一人不全其善损上之志方慰快
 也大得志者合天地万物以为心而自全其仁也此
 损之所以重有孚乎
 以上外卦三爻艮止之体德损下益上贵于上知止
 也取艮上一阳为上九主外卦且主乎通卦焉惟其
卷八 第 70a 页 WYG0044-0320a.png
 知止故弗损于下而且益之以此得攸往而臣下俱
 不自有其家其奉上诚矣六四附上阳损疾骨鲠之
 直臣也六五附上阳益龟无违嘉谋之智臣也有此
 二臣附上弗损益之大得志为何如乎
 本卦以损下益上取义定名初则下而当损者上乃
 上而受益者故于初则言已事遄往于上则言弗损
 益之上下各尽之义也二在内卦近于下而弗损益
 之为心为政临民之臣宜如此也三在内卦近于外
卷八 第 70b 页 WYG0044-0320b.png
 卦而损三得一言学术即为政之本也益乎德亦在
 于损乎疑焉四爻则在外卦而近于君矣损疾者争
 臣也五则在君位而本卦乃以大臣处之明德如龟
 蓍社稷之臣也同二四皆为上所得无家之臣而以
 匡君裕民者也上则居受益之即君位也损以上爻
 为君如明夷焉就其卦之象以君之也
(震下/巽上)
益损益二卦与他卦相综又不同损益俱以一爻上下
卷八 第 71a 页 WYG0044-0320c.png
 为损益是二卦原为一义盖损之损下益上究为下
 受上之益益之损上益下而上亦未尝不大有益也
 有道之世上下受益而无损反此则上下皆损而无
 益知此可以言损益之道矣损卦言继乎咸益卦自
 继乎恒损下益上乃常道也何以损上益下反继恒
 乎盖损下益上必由于人心之归斯天命是畀然后
 能合天下以奉一人之养故重在感以为应彖辞所
 以首系以有孚焉至损下益上乃人君之受天命凛
卷八 第 71b 页 WYG0044-0320d.png
 民岩当尽之责任惟其恒损上以益下斯能天命凝
 固而不移国祚绵长于百世天禄永绥于主德也此
 所以益继乎恒意谓此为上者经常恒久之道孝经
 曰高而不危所以常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常守富
 也即恒之久道化成也观彖辞并无吉凶之示亦无
 亨贞之兆惟云利有攸往利涉大川较之损更至易
 至简一损己益人而有吉无凶即此得贞而必致于
 亨可知也其卦变彖传亦未言盖损彖传已明之矣
卷八 第 72a 页 WYG0044-0321a.png
 损之损下益上损柔益刚也然亦有损上益下之时
 故曰损刚益柔有时益之为卦乃损外卦阳刚而益
 内卦阴柔者也故可以不复另言卦变也请申言其
 与恒交易内外卦以尽变象之义恒之为卦上雷下
 风益之为卦上风下雷雷风以相薄者相与为恒在
 恒己明之风雷之为益何如巽在外风自天来也震
 在内雷从地起也风行于上雷动于下如上之施德
 意𤼵仁政而下民无不身受而家被也正如春时风
卷八 第 72b 页 WYG0044-0321b.png
 起于上雷动于下万物无不畅茂条达各遂生意也
 是恒之雷风旋运于天地恒久不已者至益而圣王
 之风雷鼓荡乎太和亦益下无穷焉恒之雷风与益
 之风雷无二物也在气化为天道在政教为王道乃
 以天之道为道者也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辞曰利有攸往谓损上益下以此为利而往无不
 可往也即涉大川以济险亦无不利况安常处顺乎
卷八 第 73a 页 WYG0044-0321c.png
 不言吉利往吉莫大焉不言亨涉川亨莫阻焉盖益
 之时上能损己益人损身益世自必于上有大益故
 不须更示劝戒矣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
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
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彖传释卦名义曰益之为卦损上以益下也乃损外
 卦上画以益内卦下画取象立义以明之也损上益
卷八 第 73b 页 WYG0044-0321d.png
 下宜名之曰损而反名之曰益重益下也犹损下益
 上宜名之曰益而反名之曰损亦重损上也重损上
 以益下则下之益即上之益是以民悦无疆也下原
 有奉上之谊上原有济下之道自上下下先自损焉
 以为施也下之受益而为报者宁可量乎是上以道
 下下其道正大而光明者也利有攸往者以九五之
 君秉中正之德有孚惠心而大有庆君民胥绥福荷
 禄也利涉大川者巽震皆木德存为仁心𤼵为仁政
卷八 第 74a 页 WYG0044-0322a.png
 正合乎木之为道而大行焉如风之无远不届雷之
 无物不振也天之生意首在于春故天之木道主乎
 生长人君体此以仁心仁政覆乎天下洵合天人于
 至一也至于卦德雷动而行者风巽而进则阳气充
 周流遍也此阳气之出震齐巽者乃自劳坎成终始
 于艮而来为天之元阳也天之元统天以资始是日
 进于无疆乾元之施者不息坤元顺承乎天地之生
 者亦无尽也于是万物受资始资生之益至无方也
卷八 第 74b 页 WYG0044-0322b.png
 然则益之世凡为益下之事存益下之心皆以天道
 是则天时是宜焉与时偕行仁心仁政无不与天同
 其覆育与时同其生养也益之为益于民如天然大
 矣哉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象传另申一义为修身立德言如损之言惩忿窒欲
 以为经国裕民之本也风雷益风之来无常雷之起
 必震君子体之见善则迁如风之速于行也有过则
卷八 第 75a 页 WYG0044-0322c.png
 改如雷之警于心也迁善改过修身之要而寔敷政
 临民之本也有此迁改为志方能如风雷之震动巽
 行日进于无疆也因之推此仁德于民物自如天施
 地生其益无方矣非此笃慎好修者为之根柢何以
 能与时偕行乎且迁善改过俱非可一时少自怠斁
 以悖乎偕行也时者修内治外无一刻有违者也即
 至圣人先天弗违后天奉若亦不过偕时而已矣时
 哉时哉
卷八 第 75b 页 WYG0044-0322d.png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初九变为观之初六在观初以阴变阳为益以下观
 上无知如童子小人庶民之宜也故无咎君子当具
 与上相为流通之诚矣亦童观焉故吝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观在益之时下受上益观乎上
 之德意欲为急公亲上之事利用为大作大工大役
 不敢惮劳也竭忠竭志不敢辞瘁也乃元吉之道皆
 下之奉上所宜尽者也无咎者分尽而其咎方可自
卷八 第 76a 页 WYG0044-0323a.png
 宽也象传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下之事私也上
 之政公也益之下受益图效皆不厚其私事而厚致
 财致力于公政上既损上以益下下必薄私以厚公
 矣大作皆就仕进之君子说本义亦未耑指然在观
 之初兼君子小人说本爻亦必兼士民说为大作者
 四民各尽其应作之心之力大有为于益之世也○
 此爻乃受上益之民也而士亦在其中矣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卷八 第 76b 页 WYG0044-0323b.png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六二变为中孚之九二在中孚之二以阳变阴为益
 变兑为震震雷也不出门庭岂能相孚而说乎故凶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中孚乃士之处己得中有孚而
 可以见用于时报效于君者也其孚之在心者诚也
 诚则必明明莫如龟如或益之十朋之龟也弗克违
 而从之为用且利永贞以无渝其诚则无蔽其明矣
 岂止为王之荩臣乎且可以为王荐之上帝以告得
卷八 第 77a 页 WYG0044-0323c.png
 人之庆矣王用享于帝吉王之享帝亦不过此心之
 诚耳臣以是格王王以是享帝无二道也即无二吉
 也象传曰或益之自外来也言自损上之君有此诚
 以感下故下之仕进者贤人君子皆坦白其衷以与
 君合心同德也诚虽自己心而具然有推诚置腹以
 召之者则自上也所以云自外来也重上之损上以
 益下也即忠臣义士之心亦与小民之财力相同必
 有以诚相孚者而后不自靳惜耳爻兼中孚义故耑
卷八 第 77b 页 WYG0044-0323d.png
 以诚孚言○此爻乃受上益下之士也而其中贤人
 君子迥异于众矣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象曰益用
凶事固有之也
 六三变为家人之九三在家人之三以阳变阴为益
 明变震而有多言嗃嗃之象此家教宜严也故以嘻
 嘻致戒于宽弛焉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家人当益之下卦亦受上之益
卷八 第 78a 页 WYG0044-0324a.png
 者益之以用凶事兵事也初为民二为士三则戎伍
 也益于农益于士皆益矣即不得已而用兵非乐于
 损之也亦求所以益之耳惟其益之所以无咎无咎
 在师之众由于帅之正而君之仁也盖内本于有孚
 之君德外尚中行之正道以此用凶事可以守可以
 战且不战屈人矣当国之大事初兴必告先公用其
 命圭者敬其凶事不敢轻用民命也必诚昭于天祖
 孚洽于国民而后可以伐罪讨乱兼弱攻昧以征不
卷八 第 78b 页 WYG0044-0324b.png
 服是上之用凶事而益下损上之心即寓于修文德
 饬武备不贪功利不纵忿欲之中矣象传曰益用凶
 事固有之也兵者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故有不得不
 用之时谦之终而用侵伐蒙之极而利禦寇修德已
 至教化己隆则顽梗不率不得不用凶事矣行间之
 人有不共谅其有孚而尽其当尽之分者乎传言固
 有谓上之用凶事有天下者固有之事也用于凶事
 之众各尽亲上死长之谊又为分之所固有耳以此
卷八 第 79a 页 WYG0044-0324c.png
 凶事使之而民以为固有所谓以生道杀民虽死不
 怨杀者也如初之大作乃以佚道使民劳而不怨也
 内卦三爻皆受上之益者分言之该括尽矣○此爻
 乃从戎之民受益于凶事而大工大役该之矣○老
 氏云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将军处左上将军
 处右此兵以凶事为名古必有此言矣且古者出师
 必凿凶门亦可据焉
 以上内卦三爻震动之体德下所以震动者因受上
卷八 第 79b 页 WYG0044-0324d.png
 之益也以初爻为内卦主爻利用大作以酬上益即
 所以益上也二三两爻随初而动二为忠志之士三
 为从戎之众文谋武略俱以益上上虽益下下之益
 上亦多矣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象曰告公从以益志

 六四变为无妄之九四在无妄之四以阳变阴为益
 乾变巽恐其沦而妄也故系以可贞斯无咎盖无咎
卷八 第 80a 页 WYG0044-0325a.png
 者无可加益可贞即全乎无妄矣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无妄无妄即中道也当损上益
 下之时遇有孚惠心之人君以无妄中道之行告于
 公焉有不从乎又云利用为依迁国者四之位乃著
 夹辅之勋寄社稷之臣也迁国依之于继世守成之
 时均有益焉益之君臣所谋者损上益下之事而社
 稷朝廷遂受益于子孙百世其损益盈虚之道不大
 可明乎象传曰告公从以益志也以益民为志者上
卷八 第 80b 页 WYG0044-0325b.png
 之心以君民均益为志者臣之责也嘉谟嘉猷入告
 乃后所以益君之志而下之受益逾弘矣无妄之四
 变巽阴爻有戒辞本爻变乾阳爻为益志可见诚之
 为用无往不宜矣○此爻乃佐上益下者本义谓周
 之东迁晋郑焉依然东京之经营非周召乎恐彼晋
 郑尚无此中行告公之德谟足以当之也(三四两爻/非中而言)
 (中则在两卦之中亦可谓中/可见中无定所合道而己矣)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象曰有孚惠心
卷八 第 81a 页 WYG0044-0325c.png
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九五变为颐之六五在颐之五以阴变阳为益系以
 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艮止变巽巽以求颐拂乎
 上止下动之经矣祇可居贞不能如益之涉大川也
 益下之道可以涉川求颐之道岂可涉川乎何也以
 公私有别耳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颐损上以益下正以颐养天下
 为心也有此诚孚之惠心则勿问而可知其元吉盖
卷八 第 81b 页 WYG0044-0325d.png
 仁政所及者犹有限而惠心所及者无穷也上之益
 下如此以为损上乎不知有孚之惠心所感天下之
 人无不有心心无不有诚诚为感者诚应之因上有
 孚惠心而下之臣民各以有孚惠君上之德也何可
 量乎上之益下在身家衣食之计下之益上在建中
 立极之德是上以心惠下而下以德惠上也德自在
 君心何人能惠乎然下之人共孚信其德则成德方
 成成己之德至于成物斯实而可验是以谓之自下
卷八 第 82a 页 WYG0044-0326a.png
 惠德究为君之惠心自成耳论惠心原自君德中推
 暨而出兹云惠心及民自民惠德不过因上下损益
 之间重在心与心孚故明其交相为益之义也○象
 传曰有孚惠心何须问其吉而元吉自致也惠我德
 由于惠心惠心既广及于天下而其志即大得矣民
 之惠德也非在上所可必也庸敢望天下之归仁哉
 然仁心存仁政著德既内外交修矣此上之自信者
 也即共信于下而上志克慰也反若自上操其惠德
卷八 第 82b 页 WYG0044-0326b.png
 之柄矣 此爻乃损上益下之贤君也
上九莫益之或系之立心勿恒凶象曰莫益之偏辞也
或击之自外来也
 上九变为屯之上六在屯之上以阴变阳为益处屯
 之极变巽为风不能成雨泽以及物所以有乘马班
 如泣血涟如之象乘马者求进也乘马而进阴散风
 行虽有泣血亦无雨矣兼益上莫益或击之义也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屯兼屯不能施泽于下之义有
卷八 第 83a 页 WYG0044-0326c.png
 莫益或击之辞上爻乃益卦之损上以益下之爻也
 变则莫益或击此益之仁君必以损上益下为心为
 政而有鉴于载舟覆舟之喻也盖上虽受天下之供
 以天下奉一人其实以一人之心养天下有孚惠心
 之所以可大可久也如有自奉之心则失济下之道
 是无恒心矣恒心者仁心也立心无恒仁不存乎中
 惠不及于下凶可立至矣夫恒心者无人不宜存而
 不失况君公之贵心之得失国之存亡系焉惟以益
卷八 第 83b 页 WYG0044-0326d.png
 下为经常之道守此惠心为恒则久道化成之恒渐
 成于损上益下之日而无难矣象传曰莫益之偏辞
 也周公之辞何偏乎传谓其若偏于下也损下益上
 之损宜使下受益损上益下之益亦宜使下受益是
 偏于益下之辞也偏于益下乃得恒久之道岂上不
 宜益乎上之所宜益者德也有德而有人有上有财
 有用一有而无不有受益多矣是以圣帝明王必先
 自居于损不求益于下惟无求益之心而终得大益
卷八 第 84a 页 WYG0044-0327a.png
 之实也反其道而自益损人人必击之亡其身丧其
 国所损何如乎传云自外来也损上画以益下则下
 为我之子民若不损而益下则近如舟中之人皆敌
 国矣自外而来未尝不由咫尺切近起也所以戒之
 者深矣观于上爻之益下为恒心则益之继恒确乎
 其不可易也上爻为损此以益下之主爻故痛切言
 之 外卦三爻巽体四为佐益之臣主乎外卦五为
 益下之主以德位主乎通卦上爻则反言之归于必
卷八 第 84b 页 WYG0044-0327b.png
 益下乃能恒居上耳损象传云损益盈虚四字该尽
 圣主庸君治乱兴亡之理而数即根于理矣损下益
 上上似受益而损者在德业在祚命损上益下上似
 受损而益者在仁心在仁泽仁心常存在身可成圣
 贤仁泽常绵子孙永荷福禄此盈彼虚彼盈此虚天
 道人事终古如斯昧者忽焉奈之何哉故杂卦传曰
 损益盛衰之始也兴亡且基于此矣岂止盛衰乎凡
 居民上者求久安长治之道于斯一言以蔽之矣故
卷八 第 85a 页 WYG0044-0327c.png
 曰继乎恒而为益继乎咸而为损也
 咸恒分根于乾坤损益亦分根于乾坤损之道重在
 止根于阳益之道重在进根于坤能止乎损下益上
 必损上益下矣能进求损上益下必不肯损下益上
 矣止为仁心说为仁政损之所以继咸而为感重在
 心也𤼵为仁政藏为仁心益之所以继恒而为常重
 在政也心政相为体用损益必合中行究仁心为仁
 政之本也此二卦之象义最明切者也
卷八 第 85b 页 WYG0044-0327d.png
 损言损泽之深以益山之高损下益上也然无平不
 陂即无陂不平不有损山之高以益泽之深乎此即
 损益盈虚之义亦即否泰之义也泰否之反类损益
 之盛衰惟心能诚感而政得恒常者能明之○损重
 在上止而下悦下悦言民悦固矣然上能知止乎损
 下益上以制私其悦方能止而不滥也此惩忿窒欲
 为损乎益重在上散而下动下动言民大作固矣然
 上能巽进乎损上益下以为利民惟动乃以有为而
卷八 第 86a 页 WYG0044-0328a.png
 愈进也此迁善改过为益乎易理无尽故绎之无尽
 焉
  附损益二卦卦变说
 损益二卦本义虽有释卦变之说却未指明自何卦
 变来闽漳詹氏提要中补出损自泰来损下卦乾之
 上爻益上卦坤之上爻为损益自否来损上卦乾之
 下爻益下卦坤之下爻为益也与损彖传损刚益柔
 合益彖传自上下下亦合但自泰变来反为损自否
卷八 第 86b 页 WYG0044-0328b.png
 变来反为益与四卦象义大不合矣不如就损益二
 卦上下自为损益为直捷了当耳盖上经三阳三阴
 之卦首乾坤而中交以泰否即以泰否二卦反类泰
 可为否否可为泰只在上下反复而已不言变动自
 别卦来也今于下经三阳三阴之卦首咸恒而中交
 以损益亦可即以损益二卦相与损可为益益可为
 损亦只在上下增减而已又何必言变动自别卦来
 乎故愚释损益二卦彖传惟就损益自为上下增减
卷八 第 87a 页 WYG0044-0328c.png
 立说乃有取于上下经阴阳分二而中交合一之象
 义也
 愚说与益彖传自上下下极合但与损彖传损刚益
 柔未得尽当前以内卦为贞为刚外卦为悔为柔亦
 不确今细绎损彖传乃知孔圣以损刚益柔一句该
 损益二卦上下增减也在损之时损乎兑益乎艮兑
 变为震为刚艮变为巽为柔固损刚益柔也然有损
 下益上不可为常之道在益之时又将损乎巽益乎
卷八 第 87b 页 WYG0044-0328d.png
 震巽变为艮为刚震变为兑为柔亦损刚益柔也故
 不惟在损当损二簋用有时即损益互变亦有时也
 然则愚说与损彖传亦大合耳历观古今损下益上
 之久以身𤼵财则必变为损上益下之世以财𤼵身
 是以下文云损益盈虚与时偕行也
 然则损益所该广大宁止君民相与之一义乎万事
 万物损益盈虚皆是用易者所当与时偕行也亦无
 所不见盛衰之始故程传全而本义专余循朱子说
卷八 第 88a 页 WYG0044-0329a.png
 经然程传究为深远耳
 
 
 
 
 
 
 
卷八 第 88b 页 WYG0044-0329b.png
 
 
 
 
 
 
 
 大易通解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