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044-006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易通解卷二
           江常镇道魏荔彤撰
(震下/坎上)(屯四阴二阳阳少贵阳固根乾矣然有乾坤/父母遂生长男次男男随父也根乾主阳之)
 (卦/也)
屯乾坤之后父母之位定阴阳对错而相交阳必先交
 乎阴以一阳入二阴之下而成震说卦傅所谓震一
 索而得男谓之长男也向训索为求耑以揲蓍言抑
卷二 第 1b 页 WYG0044-0063b.png
 知揲蓍之法固因易之理数而生者因有形质之𧰼
 数而求无形质之理气耳愚谓索者交也梭之上声
 音锁索之字义大绳合小绳而切撚之令𦂳乃成大
 绳为索是交之义𧰼也以乾之阳交于阴一阳伏于
 二阴之义则阳不终伏伏者必升升不遽升为阴所
 抑阳盛动于下阴开破于上而雷动于春帝出乎震
 三阳之气足出地之𧰼著此震之所以为雷因阳动
 而有声有光实无形质可求者也阳一交阴得名为
卷二 第 2a 页 WYG0044-0064a.png
 震阳再交阴何以拟议之一阳伏于二阴之下必升
 而震动一阳夹于二阴之中乃随之流行行亦动也
 为阳斯动特升而震动倏忽不测随而流行则安顺
 有常矣拟之以水附于地而趋乎下阳随阴以为流
 行之理气也说卦傅所谓坎再索而得男谓之中男
 所以继乾坤父母阴阳相交一交再交一生再生如
 人家父母配合生育男女其事显而理微事庸常而
 理极神奇者也此就先后天八卦言父母生六子以
卷二 第 2b 页 WYG0044-0064b.png
 为序卦之次以长男中男继乾坤总见阴阳相交夫
 妇倡随子女续生成家造业人事日用造物化机皆
 寓于是易所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焉矣○是以长
 次二男合体成卦而取象拟德名之为屯屯者草木
 萌芽初𤼵者也雷动春生于下云行雨施于上而百
 果草木皆甲拆屯之所以取象立名也长男中男继
 父母后有如人家初造诸事草创必得丁男继生次
 第经营代父母之劳而兴作述之事故以屯次乾坤
卷二 第 3a 页 WYG0044-0064c.png
 焉试思天地之间一气而已清者成天浊者成地天
 气上升之极必下降而入地地气下降之极必升而
 上天此雷起于地而雨沛于天昭然其可知可见者
 也何以不言水而言云水者附于地而不离乎地之
 浊气云者升于天而已得乎天之清气也水也云也
 一物也故伏于地下之阳气亦因不离地气之浊而
 成雷升于云中之阳气亦因得乎天之清气而成雨
 雨也雷也亦一物也此云雷为屯言云而在天为雨
卷二 第 3b 页 WYG0044-0064d.png
 在地为水也此屯之继乎乾坤阴阳相交阳施阴生
 之道俱就天地初建阴阳升降开始之气象言也此
 屯卦以云雷相交而成之义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辞曰屯元亨屯之为道有曲直体象焉屯者曲所
 以为直之本也故元亨天地之木气曲者必直而人
 事之占则尺蠖之屈以求伸龙蛇之蛰以存身精义
 入神以致用利用安身以崇德皆以曲为直利贞之
卷二 第 4a 页 WYG0044-0065a.png
 义也既许以元亨而又戒以利贞勿用有攸往何也
 盖动而险非利贞则无以济险开屯何庸轻动而往
 以入险乎惟利在建侯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
 得禹皋陶为己忧任己则劳勿用有攸往也任人则
 逸利建侯也此为占者体屯之德而利其用也本义
 谓筮立君者遇之则吉愚谓筮使臣者遇之亦吉○
 内动外险动而往则动而动矣心役于事非无为恭
 已之义矣动根于静则动亦静也动根于静内动者
卷二 第 4b 页 WYG0044-0065b.png
 究未尝动而外险所陷之阳必能出险𫉬济矣此即
 利贞之义也况又为任人不任己之道故不曰不利
 有攸往而曰勿用有攸往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
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凡彖传皆叶韵此传满/盈当自为句言其气之)
 (充塞两间也本义合天/造草昧为一句解误也)
 彖传明屯名义曰刚柔始交则一索得震阳来交阴
 之义本于彖传非臆说也难生者亦即再索得坎阳
卷二 第 5a 页 WYG0044-0065c.png
 再交阴之义而又别有说坎之为云在天之𧰼坎之
 为险在地之形各取一义而无非坎中自具之义象
 传言难生必根于刚柔始交者原天地之始二仪初
 分五行肇起天一地六之数先生成乎水所以谓之
 刚柔始交而难生正见屯之继乾坤而立卦之义合
 之雷而成卦者震之阳待时而发为雷坎之阳不舍
 昼夜而形乎水二卦皆以阳而伏藏附丽于阴有必
 动之理气乃合为屯卦故云动乎险中以应人事体
卷二 第 5b 页 WYG0044-0065d.png
 天道协卦德也大亨者水之下有雷水流雷𤼵天地
 之气化日新即乾元亨也然所以大亨者必本于利
 贞耳既贞而亨矣又谓勿用有攸往者仍是刚柔始
 交而难生之义以其阳升雷动于下云行雨施于上
 盈天地之间皆雷雨之气天地之为天地方当初造
 天未清于上地未宁于下下则雷阳动而云常浮于
 上上则云阴凝而雨常泄于下阴阳之体初分而刚
 柔之用互交在地则草木畅茂禽兽居之在天则浑
卷二 第 6a 页 WYG0044-0066a.png
 沌不明岁时无纪杂乱昏昧之世也此岂一耳目手
 足之烈所可理哉故必众建诸侯分任平地成天治
 历明时明农教稼烈山焚泽诸事而后可开创草昧
 生民育物以告成功也故必本以无逸之心而后能
 成无为之治不然岂躬自倦勤而事权下逮哉夫屯
 之不宁即乾之自强不息也乾以纯阳之体君子体
 之为自强不息屯以阳伏丽于阴为体其不宁也尤
 为震动恪恭而不敢一刻之稍安也
卷二 第 6b 页 WYG0044-0066b.png
𧰼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𧰼传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经纶正是不宁之心外
 著见于事业之处云满于上阴气也即震阳之升而
 为云者也雷动于下阳气也即坎阴之抑而为雷者
 也云雷二物其中互有阴阳又各有阴阳有交相为
 阴阳有上下往来屈伸变化以为阴阳君子观此𧰼
 乃用经纶之事以体之经者丝之经也纶者丝之纬
 也云雷之气上下往来横矗交互如其𧰼焉君子惟
卷二 第 7a 页 WYG0044-0066c.png
 经之使如其常纶之使合其变俾上无涸阴下无伏
 阳阳气宣畅阴气固谧阳以动感时至则𤼵育万物
 生机得振阴以静应气和则保合万物各成性命即
 乾之品物流形各正性命也非体屯之君子著经纶
 之业成辅相之功何以动乎险中而能济能亨乎按
 经纶者治丝之事以喻乎屯如虞廷诸臣禹稷益契
 分任教养各效艰难之事也此屯所以继乾坤也二
 帝以前固宜存而不论矣然九年之水非无因而生
卷二 第 7b 页 WYG0044-0066d.png
 必云雷瀰漫霪雨淋泻而后成怀山襄陵之势屯之
 经纶足以拟议之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
下贱大得民也
 初九变为比之初六在比初以阴变阳为屯系以有
 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以阴在下而比
 阳可无咎也然必盈缶诚存于中方能比于外五而
 不可知之吉终来也
卷二 第 8a 页 WYG0044-0067a.png
 本爻以阳变阴为比初为震之主爻动而变悦知有
 险焉进而不轻进磐桓者待时而动动则震𤼵而升
 腾无致阻滞矣此即居贞也此即所以为利也建侯
 同于卦辞者以屯之初九为一卦之主爻耳卦之建
 侯为天子建诸侯言初之建侯初即侯而宜建者也
 ○𧰼传曰虽磐桓志行正也正即居贞也志在居贞
 而行磐桓非迟也阳贵阴贱以阳居阴下故谓之以
 贵下贱所以得民也傅似另取义然利建侯而不自
卷二 第 8b 页 WYG0044-0067b.png
 用以君而任臣正是以贵下贱尧既得舜舜既得五
 臣而水土平稼穑兴五伦叙府修事和平章百姓黎
 民于变时雍得民为如何乎○初九在下而拟以得
 民与临以二阳居下而上临四阴一义也以上临下
 一义也以下临上即以近临远又一义也易不可为
 典要者𩔖此盖初为内卦之主故可拟议之为君建
 侯亦君𧰼也公侯之𩔖也非天子之位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
卷二 第 9a 页 WYG0044-0067c.png
乃字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二变为节之九二在节二以阳变阴为屯有不出
 户庭之凶节卦为冬令之气化变屯必当动而进以
 出险乃不出户庭所以凶也
 在本爻变阴为阳为节以女子之事拟之者震动体
 而变为柔悦之德爻虽为阴变阳而其卦化阳刚为
 阴柔矣故其取象进不能进屯如邅如焉震为马故
 象乘马坎亦为马卦凡三爻皆象以乘马此班如之
卷二 第 9b 页 WYG0044-0067d.png
 义也马者戎事之御今以阴柔乘马而群进则匪寇
 而婚媾为宜矣二与九五正应宜其速字乃因近初
 阳维系之难字二贞而不肯字者虽性柔悦而有中
 正之德所以不肯轻字也但柔顺中正以为贞焉有
 终不字者乎十年乃字虽迟久而不失其婚媾之正
 何伤乎故不系以凶悔咎吝之辞占者得此必利居
 贞以为出险致亨之道也明矣
 𧰼传言六二之难去声读可作平声读亦可以其乘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44-0068a.png
 刚所以欲字正应而又为初阳所系能不轻动而居
 贞以待字女之正道也如此之女宜其速字而至于
 十年乃字则似反乎经常之道矣不知变易者时也
 而不易者贞也虽反乎常而十年亦必字焉常之所
 以不可易哉○屯之为卦原以震阳上升得出险为
 济屯之义今二复以不急进为贞何哉以其阴柔而
 具悦体恐所以为动者不出于贞则虽出险能济何
 取乎故又以女贞不字以明其理为后世妄以柔悦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44-0068b.png
 之道取媚济险以为功者示戒也十年乃字既戒之
 复劝之也果能久贞何险不出何必失守妄字或反
 不能出险者多矣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象曰
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六三变为既济之九三在既济之三以阳变阴为屯
 震变离以火之阳进济坎阴即以火之刚明以克坎
 之柔险也因三邻于外卦故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44-0068c.png
 之之𧰼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既济亦邻于外卦不言进克出
 险乃言知几遂舍者何也屯之为义以震阳之升升
 于坎中而后引坎中之阳下济则雷动于下雨施于
 上之𧰼也斯能成品物咸亨之功今三爻之阴虽随
 震阳上升乃入于险中阴盛而阳不能流充祗助云
 气之凝塞不能成雨泽之和畅故𧰼以即鹿而无虞
 也鹿阳物也有虞则能𫉬今无以为具鹿自入于林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44-0068d.png
 中阴幽之域矣故戒占者当见几而舍另图得虞方
 可即鹿而致𫉬耳必震阳充盛而坎阳斯能流通震
 阳衰弱坎阳闭陷险必不能出舍而不即免其悔吝
 莫此为宜矣舍非终舍也培此元阳以元致亨而已
 𧰼传言即鹿无虞岂可名为从禽乎君子舍之者非
 怯也以知往穷之义故必思六月之息以养图南之
 翼所谓培万里之风也○以上内卦三爻震体以初
 阳为主震之爻盘桓居贞则阳足而出震建侯辞同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44-0069a.png
 卦者正见主卦经纶必自初初必阳足而后可开屯
 也二以阴乘阳必随初阳方可动故阳起薄阴似寇
 而为婚媾又必守正为从虽迟无咎也三则邻外卦
 有外慕之𧰼义不如守同于二随初阳而开屯故有
 见机而舍之辞总以初阳充裕为屯开险平之义象
 焉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𧰼曰求而往明也
 六四变随之九四在随之四变阳为屯系以有𫉬贞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44-0069b.png
 凶随而执固所以虽有𫉬而贞亦凶也必有孚而在
 道以明乃无咎有孚且明合乎道矣何咎乎兼屯义
 四必附五有孚方合道也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随系以乘马班如坎亦为马两
 阴夹阳随之而流行故亦为乘马班如之𧰼随阳而
 动不同于二之应阳而来二乃震体故动而不可知
 其情遂有匪寇之辞四则直许以求婚媾为吉而已
 二所疑为寇者惟恐其比于初之阳而婚媾之情不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44-0069c.png
 耑四则随阳居险不必更言寇惟求婚媾而已四附
 五之爻以阴与为婚媾往而吉无不利自足相为济
 险无难矣𧰼传恐人认爻辞之求为四往求五失女
 之贞故明示之以求而可往谓必待阳之求而四阴
 方可往而得吉见婚媾之事和而有别方为夫妇正
 理待求而往与不求而往或反求彼而往焉其明晦
 何如乎在险中者必以明为本明而后能贞此又戒
 占者婚媾之失贞同于六二者也臣妾之道舍此安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44-0069d.png
 从乎○贞悔二爻辞传皆言明以坎险必闇然一阳
 在二阴中为明乃暗中存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𧰼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九五变为复之六五复五以阴变阳为比坤体故曰
 敦复以其变屯故欲阳之在阴中者充足隆厚而后
 能流行不息也所以无悔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复中阳变阴而不能流行闭塞
 凝固则雨泽之膏屯而不能下逮矣更系之小贞吉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44-0070a.png
 大贞凶者何也小者阴也屯之利贞为卦之阴爻言
 也阴无不从阳而在屯卦之阴爻更主于从阳在震
 则从初阳而上升在坎则从五阳而下降故婚媾为
 主而守贞不字待求而往无不吉焉此小贞吉也至
 于大者阳也阳主施者也帅乎阴者也如亦贞固而
 不流行则屯膏之凶在雨泽尤显著者天下何事阳
 不流行而不凶乎此大贞凶也凡元亨之德阳也利
 贞之德阴也四德在乾首卦如此六十四卦三百八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44-0070b.png
 十四爻皆如此也此大小之义也本卦之阳爻惟初
 与五在初不震动则阳不升起而伏于阴下在五不
 流动则阳不充周而陷于阴中故初虽磐桓而必勖
 其进五戒屯膏而以贞为凶二爻皆阳也大也在屯
 贵于𤼵动流行也此大贞凶之义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𧰼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上六变为益之上九在益之上爻以阳变阴为屯有
 莫益或击之戒正变屯而泽不下益当损上益下之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44-0070c.png
 时惟思益已必反致人击矣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益系以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者
 乘马合诸爻为象血阴𩔖也上阴居五阳之上正赖
 此阴以从顺者为卫护使阳行阴中鼓荡周流而成
 云行雨施之化今上变阴为阳是变坎为巽五阳之
 上复加一阳阳无所屯但上升而不复下济矣云散
 风行雨从何施占者得此泣血涟如以阴伤也盖人
 心为至阴心伤而泣血亦阴𩔖故曰泣血涟如谁谓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44-0070d.png
 圣人系爻不取于𧰼数哉特人不能窥测其涯际而
 已𧰼传曰何可长也阴伤则阳亦无所附丽阴阳离
 散岂能久乎○外卦三爻坎体以下震卦之阳升而
 入云则坎体之中阳足复降为雨泽水雷转为雷水
 解以开屯也四爻近五故𧰼以婚媾随阳行化亦必
 遇合以正五爻则主外卦者阳不足而屯膏则施不
 光矣小贞以畜阳则吉大贞而阳亢则不能雨而凶
 矣上爻居极无济阳行化之能亦得凶焉总见坎阳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44-0071a.png
 在中贵足而以二阴济之行化方吉又必震阳振起
 而坎阳方流动也此五之主外卦为外卦之主爻而
 初爻又为通卦之主爻也屯之为卦虽欲阳动而升
 升而出险然其经纶之功能则贵于使之升降往来
 也故经纶者皆使之连络交互而成物利用非谓解
 散开破云雷之势方出险而济屯也于下卦之震阳
 必期之进而上升于上卦之坎阳又必期之俯而下
 降二阳爻既交四阴爻亦必期乎随阳以为升降正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44-0071b.png
 与大象传经纶之义象相符也再云雷之起止聚散
 何非阴阳之气相上下然为屯为解不同矣得其和
 而万物以生失其和而万物以死则圣人以肃乂哲
 谋为雨旸寒燠之调剂者何非经纶之功用耶
(坎下/艮上)(蒙与屯综亦四阴二阳之卦阳少贵阳根乾/固然有长男次男遂有中男少男男俱随父)
 (根乾主阳/之卦也)
蒙长男中男相协而理则家业开创其始矣中男之继
 艮三索而得男是谓之少男少男中男续起庶而且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44-0071c.png
 富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此蒙之所以序屯后也
 一家者天下之本也经纶草昧之后兴修德教洵急
 务哉○艮之为卦一阳居二阴之上阴培积而厚盛
 之气也厚者阴而盛则阳艮上一阳亦阴之培积所
 生耳以高山崇土取𧰼最确合乎水而成蒙者山在
 上而水在下山之高可见水之深难测且山愈高而
 水必愈深水愈深则险愈极山之高虽可见亦不可
 即矣蒙者草木畅茂之义原以山高水深成其幽暗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44-0071d.png
 蒙昧此山水为蒙之象义也然蒙岂任其蒙乎蒙必
 思亨亨不自亨必有亨之者方得显微阐幽𤼵智启
 虑而蒙不终蒙亦犹山水险阻茅塞弗通必开间披
 罅刋木导泉始而豁然久斯大通矣此亦蒙之因𧰼
 以取义之旨也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彖辞曰蒙亨蒙必求𤼵蒙致亨也彖辞不为蒙者立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44-0072a.png
 言乃为启蒙者示训何也孟子曰天之生斯民也使
 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也启蒙者之教立而蒙者
 之率谨矣既为启蒙者立训何不令其求童蒙而必
 童蒙求我乎不愤不启不悱不𤼵之义也有来学无
 往教师严道尊惟自成已而后能成物耳又以易理
 明之圣人作易开物成务犹必待占者至诚耑一之
 心来求斯一筮而即告如再三渎渎则弗告非有所
 靳也大凡占者必先定志志一则诚有筮必应若二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44-0072b.png
 三其心志中无所主徒渎扰乎鬼神何以为告乎夫
 易之筮也未有筮而不告者也筮之再三亦必再三
 告之然其间吉凶祸福进退存亡必不一其辞矣辞
 不一而无所适从虽告犹弗告也故终戒占者利贞
 贞即正而中也先就其时审其事明其理定其志而
 后徵之于筮以合乎数方能会微妙之辞𫉬中正之
 则而协其动静明其趋避焉亦如童蒙之质疑问难
 必先审于情事晰其义理或得其至当而就正有道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44-0072c.png
 或未尽于两端而深究其用中俾教者言不多指而
 学者受益实弘也如徒日事于耳目之粗迹是惟求
 乎言语纷纭耳老庄墨释且言无言为教虽俱非所
 宗而圣人天何言哉之训不更深切著明乎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
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
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彖传释卦名义曰山下有险就二卦之体言之也又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44-0072d.png
 兼以险而止者合二卦之德以言蒙也然险而止则
 愈险矣愈险则愈难测故兼体德以言蒙蒙之义更
 切平地之水流多缓山下之水流多急山下流水或
 多浅山下止水则常深矣兼二义为蒙可想见焉蒙
 所以亨者必以亨道而行其时中之教方可启蒙为
 亨非时则非中也不中则无当于时也既时而无躐
 等之施且中而无偏辟之理以此启蒙不必有意图
 亨而亨自致矣匪求童蒙必童蒙求我者童蒙之志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44-0073a.png
 先诚一为感方以诚一应之然后时中之教可以行
 不然奚望教之入而道之行乎初筮之刚中志一于
 诚再三之渎问志分而不诚欲告之岂惟渎于启蒙
 者乎恐以杂乱塞蒙之心思志虑使之狐疑犹豫将
 失其诚以漓于伪耳故不告非靳也正以慎处乎蒙
 求也何也童而蒙焉赤子之心浑然中存未有不正
 者也惟恐渎之使本正者无以养育而成全之耳倘
 能顺蒙初心之至正者而以耑一至诚之道养之则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44-0073b.png
 全乎物与无妄之体合天道矣存乎天命为性之理
 尽人道矣天道合人道尽圣人之诚德也而所以养
 之不失其正者则圣人所以为圣之功也孟子曰大
 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童以养正而为圣功以
 成圣德又何疑乎
𧰼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𧰼传曰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果行者泉之所
 以达其源也育德者山之所以登其极也四字盖山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44-0073c.png
 水并取𧰼而非耑言出之有渐而已泉以愈出而愈
 弘江河之始不过滥觞也山以渐培而愈高泰山之
 登小乎天下也此皆童蒙养正用圣功以成圣德之
 优悠渐渍者
初六𤼵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
以正法也
 初六变为损之初九在损初阳变为阴为蒙恐其昧
 于急公之义故令其遄往而复戒以酌损也皆令安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44-0073d.png
 乎愚贱之分也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损涉险初步蒙晦耑固非严竣
 之教戒如刑人之迫笃无以启诱之所谓明刑以弼
 教正此道也如童蒙之幼顽劣已甚必有惩创方能
 悔艾太甲之迁桐伯禽之被挞皆此爻之义也如宽
 缓其事说桎梏而无所防范则任情以动流于匪僻
 其吝可知矣此说似与本义异然观象传正法之辞
 似无说桎梏而纵之使往之解遵本义何如遵傅耶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44-0074a.png
 又如乱世用重典所以开𤼵顽民服驯新政耳殷盘
 庚之迁周东京之立皆尚严而不尚宽正是蒙初之
 𧰼虽太上以宽服民然必在乎重熙累洽之世非去
 染作新之令也汉以宽大除秦之弊然汉法何尝宽
 大哉勿为耳食者所误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𧰼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九二变为剥之六二在剥二以阴变阳为蒙系以剥
 床以辨蔑贞凶变顺为险剥床虽未有与而蔑贞则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44-0074b.png
 不能出险以凶矣
 本爻以阳变阴为剥何所取乎以阴剥阳未尝无配
 阳之𧰼义如剥五以宫人宠也男子生而愿为之有
 室然必有刑于之德故首曰包蒙吉者率众阴不齐
 之德而无不包于九二阳体阴用刚柔相济此家之
 所以齐也故先有包蒙之德而后能纳妇得吉也且
 包蒙亦有和众兄弟以友恭之𧰼宜于兄弟也此中
 男之所以克家而顺其父母也九二阳刚中正之德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44-0074c.png
 而能济以阴处天下国家何不宜而用之于蒙晦之
 时更为至善此舜之德服帝女仁爱傲弟而底豫顽
 嚚之𧰼也传言刚柔接正以阳爻济变于阴言必指
 为二五正应亦可然五之童蒙之吉似无下应九二
 之义易既不可为典要就纳妇之爻辞言象传似指
 本爻为有据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𧰼曰勿用取女
行不顺也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44-0074d.png
 六三变为蛊之九三在蛊三以阳变阴为蒙巽变坎
 进而阻于险矣故干蛊用进而遇险则小有悔不致
 大咎也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蛊则以取女为戒坎变巽忘险
 而思进如女之失贞静故戒以勿取也见金夫不有
 躬冒险而不知进遇应止之位含九二内卦包蒙之
 克家而应上九击蒙之为寇故戒占者以无攸利象
 传曰行不顺变巽而进为顺然在险终而冒进不知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44-0075a.png
 自止则大有不顺不可以巽进为论也
 以上内卦三爻皆言中男初教宜严包蒙纳妇则吉
 而克家如取女得见金夫不有躬之人则勿攸利皆
 家教之兴始于夫妇之义于外卦艮三爻言蒙则成
 教于外之道与家教不同故无妇女之𧰼参于其间
 盖内卦之教教子妇也外卦之教教子弟也内教何
 以言刑人乎刑人者以严训为喻耳然初爻又有初
 教之义不妨兼家国而言教况外卦之禦寇言教且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44-0075b.png
 兼兵矣兵刑皆教化所以匡其不逮者也○内卦三
 爻坎险之体德以中爻主卦初三两爻附之初𤼵蒙
 于初宜敬二包蒙克家而吉三宜内附而外应不顺
 故以包蒙为主爻焉外卦三爻六五中行之士颜曾
 也六四商之不及求之退也上九师之过由之兼人
 也凡童蒙之求者有此三种故列于外卦以为启蒙
 者致辨焉
六四困蒙吝𧰼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卷二 第 25a 页 WYG0044-0075c.png
 六四变为未济之九四在未济之四以阳变阴为蒙
 未济至外卦既济矣离体明德变而为艮体止德故
 利于贞斯悔亡正而持久三年克敌有赏文明以止
 久而有功也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未济以艮体止德变离体明德
 似蒙而可亨矣而反为困蒙者蒙不自以为蒙而自
 以为明虚浮誇大之学术为人而不为已尚名而不
 务寔此所以为吝也且学以实为贵必止而不见异
卷二 第 25b 页 WYG0044-0075d.png
 思迁方久而有得若方蒙而恃其明不能止善而又
 妄动以为明吝何疑乎象传曰独远实也本义谓独
 远于阳亦确但远于贤知不亲近以求亨蒙则实求
 诸己之道固己自昧矣其义亦相通焉
六五童蒙吉𧰼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六五变为涣之九五在涣五以阳变阴为蒙涣变蒙
 散变止则非涣也涣其大号而天下之蒙俱𤼵矣涣
 王居而天下之养皆正养矣故无咎
卷二 第 26a 页 WYG0044-0076a.png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涣系以童蒙吉者变艮止为巽
 进止不自止必求进益乃开蒙致亨之义也故𧰼传
 言顺以巽也正言变艮为巽原存者已成之止德而
 又变为巽顺之德故为蒙卦之主位而合于童蒙养
 正之吉也养正之圣功何非巽进而顺致者乎𧰼传
 明言巽顺不言卦体非解矣○六五本有柔顺中正
 之德此已成之止德也而又为巽进正合童蒙自不
 满假就正求益之道吉何疑乎
卷二 第 26b 页 WYG0044-0076b.png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禦寇𧰼曰利用禦寇上下顺也
 上九变师之上六在师上以阴变阳为蒙师者用兵
 之道与教化辅相而行以大君之命开国成家而兼
 弱攻昧如汤之伐葛文之伐崇是也戒以小人勿用
 恐其近于兼并功利之谋耳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师有击蒙禦寇之𧰼不利为寇
 亦戒强凌弱众侮寡也必有蒙昧犯道伤义击之以
 开𤼵其蒙使之服教畏神革心向化可矣非为利其
卷二 第 27a 页 WYG0044-0076c.png
 土地人民而为寇盗之行也与师戒小人一义而互
 相𤼵明焉○𧰼传言上下顺以变坤而得顺之德耳
 禦寇亦不过启其蒙何非顺德乎如为寇则非利牝
 马之贞无论上下皆非顺也
 以上外卦三爻以艮为体四之困蒙困而不学方吝
 上之击蒙是非争辨至如聚讼甚且各秉师承以相
 排诟结为仇雠成乎朋党后世如朱陆程苏之门人
 正为寇耳与此爻之𧰼正相近而著戒切矣惟五阴
卷二 第 27b 页 WYG0044-0076d.png
 柔中正乃童蒙而可教以正养作圣之功者故得吉
 焉
 蒙卦内卦三爻所言皆教家之事而初以刑人言近
 则易玩故以刑弼教之始外卦三爻所言皆教国之
 事而上以禦寇言远则易泄故以兵振教之终然刑
 与兵圣人不得而用之究之内教家以率妻子宜兄
 弟为先外教人以勉困知求巽进为务耳且初之刑
 人以朴作教刑言也上之禦寇以蒐以讲武言也即
卷二 第 28a 页 WYG0044-0077a.png
 二三之闺门内则何非关雎鹊巢二南之风行乎四
 五之崇实励志何非忠信进德立诚居业之切功乎
 再大𧰼以果行育德取义于山水者水必达其源于
 初爻见之山必登其极于上爻有焉而中四爻则山
 之登高必自卑水之行远必自迩也皆渐致无躐等
 也以此主蒙上与二两爻分主内外卦明矣然蒙之
 教无思不服而教化乃行于至远是艮止一爻又通
 卦之主爻也
卷二 第 28b 页 WYG0044-0077b.png
 屯蒙二卦四阳二阴以阳为贵为用然其体亦阳何
 也根于乾也何谓根于乾合中男长男为屯合少男
 中男为蒙俱阳也故曰根于乾即坤亦附于乾如母
 之随父也
(乾下/坎上)(需与讼相综四阳二阴之卦阴少贵阴根坤/之卦无继也其承接者屯蒙由主阳二卦后)
 (叙主阴二卦分根于/乾坤以为易之门也)
需屯蒙无所继根于乾长男次男成屯次男少男成蒙
 所以根乾从父也需讼无所继而根坤有说乎需以
卷二 第 29a 页 WYG0044-0077c.png
 水天合而成卦水者天地初生之五行也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天地始生之物仍是刚柔始交难生之义
 故列之于乾坤之后也然何以根坤天水皆阳物也
 阳必以阴为根所以以需持其躁而归于久宁止以
 阴少主阴根阴乎此需之所以无所继而直根坤焉
 观于卦之辞传可知主阴必根坤矣以人事言屯蒙
 后序需养则明农教稼耕九馀三教则渐仁摩义必
 世后仁非需则近功小效岂王道可大可久之图乎
卷二 第 29b 页 WYG0044-0077d.png
 此需之所以为君子亲贤小人乐利将以合天下后
 世而为明新之极也然易之为书广大悉备凡事之
 应需者俱可观𧰼取德于斯
 水天相值而为需天之高也水之远也盈科而进放
 乎四海需者顺水之性也过颡在山则逆水之性而
 不能需所当需未有不躁妄而失其据矣再如云汉
 之生嗟时雨之待泽虽圣有桑林之祷礼有雩祭之
 文然升中告虔致敬尽礼究俟诚意之徐感阴阳之
卷二 第 30a 页 WYG0044-0078a.png
 自和而后云行雨施润泽万物岂容迫而致之如暴
 尪之虐戮巫之谬哉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辞曰需有孚需归一于有孚凡需非逸居肆志之
 谓正是兢业小心守静御动诚一之衷既孚于有素
 天人之应必协于当机需之正义也不言元亨而言
 光亨元亨者自然之道光者积久方至之𧰼笃实之
 久乃有光辉在上之圣人非一日之积德而能光被
卷二 第 30b 页 WYG0044-0078b.png
 四表在下之君子非一日之修身𤼵潜德之幽光需
 有孚而后能光亨占者叶此孚德乃致光亨耳此无
 他义利贞而已贞即孚也利乎贞者守乎正以为需
 不期乎光亨自得由中形外之功用矣居于夷者既
 得一以为守涉于险者自𫉬攸往之利利涉大川何
 疑乎盖有孚者乾元刚健之德也以阳德为守之体
 以主乎乾即以阳德为行之用以济乎坎坎中之阳
 即乾阳也其济险之德亦即自强不息之德也卦虽
卷二 第 31a 页 WYG0044-0078c.png
 异而阳同阳至一无二者也有此阳德而能需久所
 以用阴者在是矣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
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中正也利涉大川往有功

 彖传释卦名义首以险在前为言于彖辞已微有异
 同矣盖为占者申明当需之理数也需而名之曰须
 须待也待以为用也待而似勿用正所以为用也凡
卷二 第 31b 页 WYG0044-0078d.png
 事之遽难得理者正为艰难险阻在目前急遽苟且
 断不能倖成见小欲速反致于不达故须必待其时
 以观其变审其机而后履险如夷守静御动险不成
 险无困穷之道而得光亨之效矣何也以刚健而不
 陷也人见需而迟滞似陷溺而不振作不知刚则不
 以私意侥倖而冒险健则不以疑虑犹豫而失机不
 动则已动则出险而有功此刚健不陷之道即有孚
 而利贞之义也明乎需之为需主乎乾之德济乎坎
卷二 第 32a 页 WYG0044-0079a.png
 之用则卦义既得而彖辞之有孚光亨贞吉俱归之
 于九五以尊位而备圣德所以能有孚能光亨能利
 于贞为一卦之主爻矣刚健不陷于险似言乾体而
 乃重五爻何也乾体者阳德之备乎内者坎用者阳
 德之应乎外者也且言天位则五方足以当之德不
 可见乾之内也位乃作睹坎之外也二卦虽分内外
 而阳德则合而为一者以此德为体此位济用涉大
 川而往有功其利为何如乎彖传申明险在前固为
卷二 第 32b 页 WYG0044-0079b.png
 凡应需者立辞以尽其意但屯之水雷也蒙之山水
 也莫不以水为险故经纶草昧以开屯果行育德以
 启蒙犹必相需之久而后能成成则永永而无弊矣
 是需之次于屯蒙需之久而开天辟地遂生复性犹
 为生民之大事非旦夕可致之效也
𧰼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𧰼传曰云上于天大旱望泽必瞻云霓云上于天雨
 将至矣为需者慰其悬悬正见不必更有所为惟饮
卷二 第 33a 页 WYG0044-0079c.png
 食宴乐以需之而已饮食宴乐者非逸佚纵恣也以
 达而在上言虞之喜起周之宴镐也以穷而在下言
 则箪瓢陋巷疏食饮水也乐不以穷达有异而道则
 以时中为准时而需也需所以时止而止也将必有
 时行而行也时静而静也将必有时动而动也动静
 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光明之道非光亨乎在艮之止
 体言之正与需之得宜为止为静其理相恊也以此
 言饮食宴乐其无终食之间违仁须臾不离道之义
卷二 第 33b 页 WYG0044-0079d.png
 乎故曰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又曰君子有终身之
 忧忧即是乐也需之静止无非待动而行程子谓动
 亦静也愚谓何妨言静亦动也乎动静异而有孚则
 一至诚之纯也纯亦不已何尝有一息之间哉需之
 为需可识矣○即就常占之人言利贞以需时守静
 而待动亦与夫君子居易俟命近而去小人行险以
 侥倖远矣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𧰼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
卷二 第 34a 页 WYG0044-0080a.png
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初九变为井之初六在井初以阴变阳为需系以井
 泥不食禽所弗居正须急淘汰其泥以滋其养何也
 井变需需以养物宜速勤其功也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井系以需郊用恒无咎以乾变
 巽巽进以为用阳体阴用也宜郊远以为用恒心以
 期孚方无妄动躁进之咎焉且需而变井郊乃宜井
 之地也井田之经界必自郊遂始又利用恒亦三代
卷二 第 34b 页 WYG0044-0080b.png
 分田制禄之法耳○𧰼传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初
 以阳德乾体不肯轻进合于刚健不陷之卦德矣不
 犯难即不行险也又曰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居易
 俟命不失日用常行之道即需也奚咎哉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𧰼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
有言以吉终也
 九二变为既济之六二在既济之二以阴变阳为需
 系以动而丧茀已有轻动之羞矣勿逐七日得反乎
卷二 第 35a 页 WYG0044-0080c.png
 阴柔中正则得茀必济矣正为变需不应急动也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既济乾体变离不能刚健而有
 忧惧之心幸其离明遂有商𣙜之言然能以阴柔之
 退济其阳刚之进则需于沙而中立于不夷不险之
 间不陷之义晓然洞悉亦必能仍全其阳刚健不陷
 出险能济不致困穷也终吉者亦七日得之义也变
 爻彼此参看其理数方备筮之久方得之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𧰼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
卷二 第 35b 页 WYG0044-0080d.png
敬慎不败也
 九三变为节之六三在节三以阴变阳为需兑变乾
 柔金变刚金泽竭之𧰼故应节不节则有嗟若之占
 无咎者无所咎也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节乾体变兑阴柔而具悦德又
 邻于险失其爽垲之据次于下湿之险需于泥之𧰼
 也需泥泥未入而陷于险然兑体上缺傍乎润泽自
 决其堤防则犯难矣决口受水开门揖盗也致盗之
卷二 第 36a 页 WYG0044-0081a.png
 至必矣不言凶咎者不自丧其防维但需亨于险阻
 犹可免凶咎也所以𧰼传曰虽需于泥矣灾外震邻
 而不切肤果能敬慎以守有孚之戒徐待光亨之吉
 则仍不致于覆败凶咎耳以上内卦三爻阳刚之体
 德初变巽以巽顺为不犯难利用恒常初需之时正
 宜从容暇豫以退为进也二变离以明为健虽无勇
 者之不惧而有知者之不惑惟守乎贞孚而仁全则
 知勇俱优矣三变兑以健为悦有以悦为进之𧰼兑
卷二 第 36b 页 WYG0044-0081b.png
 为口或以言语争胜而思济险者尚口乃穷所以寇
 至必敬慎为守仍以刚健贞孚为不陷也故不言凶
 咎以改悔而免之也内卦乾之三爻以中爻为主卦
 二需于不险不夷之间得中道也故终吉初三两爻
 附之成卦初附而三不附分言见中为主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𧰼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六四变为夬之九四在夬四以阳变阴为需需于险
 中阴柔不决次且而疑阻牵羊而难进夬不当用壮
卷二 第 37a 页 WYG0044-0081c.png
 夬悔反亡者以需为夬得夬之正也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夬刚健不陷之德既有孚矣虽
 需于血杂乎阴险之中而自出穴已入群阳之𩔖终
 归于不陷出谷迁乔之义也亦不言凶咎需得宜耳
 𧰼传言以顺听也顺者阴德听乎五阳之命以为不
 陷而出险也在夬四臀无肤亦血之𧰼血乃阴之盛
 臀而无肤肤者阳也臀者阴体在上之下也夬四闻
 言不信阳变阴无所信从需四顺听阴而从阳听之
卷二 第 37b 页 WYG0044-0081d.png
 义也二爻参看其义愈明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𧰼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九五变泰之六五在泰以阴变阳为需为归妹元吉
 阴变阳以从阳而济阳故元吉也
 本爻以阳变阴为泰能持盈保泰于既泰之后由于
 能有孚利贞于致泰之前也未泰而求泰既泰而终
 不敢自以为泰饮食以需即大𧰼传之饮食宴乐守
 贞以为吉也即彖辞之贞吉也此所以位乎天位以
卷二 第 38a 页 WYG0044-0082a.png
 正中之德立刚健之体为本卦之主爻焉𧰼传曰饮
 食贞吉以正中也一终食之间贞吉不违仁也非得
 正中之心无以存仁德而居君位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𧰼曰不速
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上六变而为小畜之上九小畜之上以阳变阴为需
 阴盛阳衰既雨既处阴德已能载矣若更济阴妇厉
 月望阴盛则阳德之君子征斯必凶矣
卷二 第 38b 页 WYG0044-0082b.png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小畜阴虽盛极险极入于穴中
 然变阳则阳必应不速之客三人来思济险以拯阴
 于穴耳敬之与阳合德何弗吉乎九三之阳上正应
 也然乾体以二为主初三附之来则阳𩔖俱来君子
 之所与也敬之何所失哉位不当指来客内卦三爻
 言非谓上六也本义疑之以为未详指三则无可疑
 试再玩小畜之上九尚德载正合于需上六云敬终
 也小畜以一阴畜五阳上变阴而附阴则险终于险
卷二 第 39a 页 WYG0044-0082c.png
 矣故戒女阴盛而尚德至需之敬则与三阳以敬慎
 往来主客相与久要之道也正以变小畜群阳畜于
 阴不可不相交以敬信敬信乃阳德之中主者也尚
 德主孚俱一义也在三虽视外为寇而必敬慎以自
 持在上虽入于穴中而必以敬为出险敬慎之交洵
 处终之道乎需卦以敬之义为内外之终正与大𧰼
 饮食晏乐无不敬而安所止之义相照○小畜为密
 云不雨至上九而既雨既处则自密云以致既雨皆
卷二 第 39b 页 WYG0044-0082d.png
 阴德之厚尚之而足以载物也合之需𧰼云上于天
 需其自雨是二卦皆以雨喻阴勉小畜之阴敦其厚
 德戒需之阴失于敬慎无非为阴谋即无非为阳谋
 也
 二𧰼传言需于沙衍在中也来易谓衍为水朝宗按
 衍之为义水之行于中者也又水之衍乎中而溢于
 外亦谓之衍如衍文之衍是其义也此二爻之衍则
 行于中耳需于沙非郊非泥故谓之中小有言而能
卷二 第 40a 页 WYG0044-0083a.png
 需以出险以明济刚终吉可知
 以上外坎三爻以五之阳刚中正主乎通卦所以辞
 同大𧰼以安贞为需道所以待德成业者乃无为而
 天下平之义𧰼也四以顺听于五而出穴上以助得
 于阳而终吉皆主阴以从阳为吉焉
 卦四上二爻阴也以从阳为义何主阴根坤乎需者
 阴道也五爻主卦阳也而需必贞焉则阳贵以阴济
 故论卦体德必主阴根坤耳
卷二 第 40b 页 WYG0044-0083b.png
(坎下/乾上)(讼与需综阴少贵阴主阴根坤无所继也序/乎需后与屯蒙二根乾之卦分根乾坤阴阳)
 (之卦皆自乾/坤缊焉耳)
讼养与教虽继起而养厚者必争教衰者讼起所以综
 需者饮食宴乐之间敬慎不存而衅隙已肇矣需以
 水远天高而安居静守讼以天高水远而欺公竞私
 需以险在前而刚健不陷以处事言也讼以险居中
 而刚强思逞以存心言也杂卦傅需不进以不进为
 进讼不亲不亲而贵使之亲也
卷二 第 41a 页 WYG0044-0083c.png
 讼亦无所继而根坤何说乎讼者阴险之事自天水
 阳德中生出人生有性性理也阴也转生出情阳也
 遂有公私其私者为阴公者为阳又自一太极中生
 出两仪也故讼之中有是非听断之者有明闇皆以
 情求情之义𧰼也圣人无讼之原在无情者不得尽
 其辞是情而虚伪如无情也情虽有公私以私情为
 无情究之情亦有公无私孟子云乃若其情则可以
 为善矣论其与性合一之情也人之性情不能皆公
卷二 第 41b 页 WYG0044-0083d.png
 故于听讼可明其是非审其公私是以讼首四阳二
 阴之卦列于乾坤之后而根于坤就人之性情明其
 行诣之邪正亦为主阴之𧰼义也与需相综根坤亦
 有养与教之义象需所以待养之甚久讼所以彰教
 之不逮也天水本皆阳由继善而成性性命于天情
 发于性本为中和也变为讼而阴邪参之曲直是非
 明则仍复乎阳之本体此大学所言大畏民志谓之
 知本也然情也志也皆阴也故主阴根坤无疑(不外/阳多)
卷二 第 42a 页 WYG0044-0084a.png
 (阴少贵/阴之义)
 天高听卑监临微闇然日月离明不照深险无情者
 掩不善以著其善藏其隐曲而表其公直于是是非
 淆惑刑赏倒置讼之所以不能无也圣人忧之立讼
 卦以明其象刚健中正阳德也而的然日亡之道未
 尝不假托焉外则正大光明内寔城府机械听讼而
 不明此象何以使无讼乎故取𧰼系辞而讼之为讼
 可观玩而得其动静变化矣
卷二 第 42b 页 WYG0044-0084b.png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讼之系辞亦言有孚刚在外险在内何有孚乎然有
 刚而不能柔其用于外险而不能平其情于中见人
 之恶而不见已之恶见己之长而不见人之长执固
 乖戾而不自知且妄为己心至诚秉公人皆设伪营
 私者则其有孚非孚也窒塞不通而已矣孚者诚中
 形外身世相信之谓今讼者之有孚自以为孚不能
 感信乎人以致愤激躁妄以讦为直岂有孚之谓乎
卷二 第 43a 页 WYG0044-0084c.png
 曷亦时惕于中而自省否乎诚惕然自察所谓孚者
 理之大通于世者乎抑意之自窒于己者乎于斯尽
 克己之力屏自是之心开诚布公舍己从人焉有讼
 乎且罔不吉矣如此而横逆之来强暴之侮仍不息
 焉利见大人者使民无讼之君子可以相质也斯时
 有圣人而在位秉刚健中正之德以临民听讼利见
 之而何讼不正哉然以息争也非以长讼也欲济险
 而不为人所陷也非冒险而欲陷人也故云不利涉
卷二 第 43b 页 WYG0044-0084d.png
 川焉此川在人心方寸之间君子惕中则坦坦如也
 小人终讼崄巇莫测矣明哲保身君子以退避而自
 全者有矣倾侧奇邪小人未有不肆害善𩔖一网打
 尽者也终凶之戒盖为君子小人两示也彼小人不
 足谋矣为君子者存有孚而去窒常惕中而自克何
 有终讼之凶乎已为听讼之大人则秉公持正以断
 讼且修德化民以无讼矣若有讼而听于大人有大
 人听讼君子小人是非曲直一见而定亦无终讼之
卷二 第 44a 页 WYG0044-0085a.png
 虞倘无大人可以利见君子固有高飞远举遁世无
 闷之学矣何必与小人终讼耶此所以不利涉川济
 世惟宜括囊以远咎耳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
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
大川入于渊也
 彖传释卦名义曰上刚下险险而健讼上下该内外
 人已言刚则思凌物险则欲陷人往来侮害而讼成
卷二 第 44b 页 WYG0044-0085b.png
 矣此就二人言之然亦可就兴讼者一人言也险以
 居心刚以应事亦必致讼此义亦为占者自审果已
 刚而彼险抑己险而彼刚或刚险俱在己耶此惕中
 之吉也讼之有孚而窒所以必贵惕中以克己而后
 能审己审己而后能度物也惕中者岂舍刚以用柔
 乎用柔而近于险反不如刚之易见此又是观过知
 仁之论惟以外刚归内以得中为道如坎之体德方
 能惕中𫉬吉而释讼于有讼且消讼于无讼也乾阳
卷二 第 45a 页 WYG0044-0085c.png
 之刚本是刚健中正纯粹以精者群龙无首用九之
 道也今显露于外是亢龙矣惟内存于中如坎中之
 阳夹于二阴以阳为体以阴为用此刚来而得中之
 义也人能体阳而用阴老氏之学得之稍近于权术
 圣人之学得之自成于忠恕阳者忠也阴者恕也焉
 往而不臧哉然必戒以终凶者为占者无能叶此体
 德而言之也终在上九著其不足贵胜犹不足贵况
 不胜乎阳刚终亢讼成而知进不知退知存不知亡
卷二 第 45b 页 WYG0044-0085d.png
 知得不知丧亢龙之戒即终之凶耳利见大人乾五
 之阳刚健中正圣德而居尊位利见之而何讼之有
 为乾之体德言也不利涉川者或有不用刚之终而
 用险以为终者以为川者可陷人不知适以自陷而
 入于渊焉又为阴柔倾邪一种小人而言其终凶将
 更甚于刚之外逞者矣易为君子谋必兼为小人谋
 此等甚多非定刚为君子险为小人盖强暴之恶易
 见而奸伪之忒难测明其终凶而两示之且为辨流
卷二 第 46a 页 WYG0044-0086a.png
 品之阳恶阴恶明心术之易识难防无不前民用于
 至微也
𧰼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象传曰天与水违行又从讼之源头说见天运左旋
 水流东注违行显然似讼之𧰼然孰知其始之本一
 气以运化于无息乎天水本一物而自有私者视之
 则言天者必左言水者必东矣其间仍有执固之见
 似无私而较嗜欲之私更甚天水何与于己且天水
卷二 第 46b 页 WYG0044-0086b.png
 何尝不一左旋与东注者又何尝相违而就天言天
 就水言水不相贯通遂成执一此等意见君子学者
 谬戾于心争辨于口更甚于庸夫俗士观乎谋始之
 辞而可以恍然开悟矣讼之本私者作事谋始为凡
 人私心己见谋也讼之本公者作事谋始为君子学
 者察事中之理一本而万殊同条而共贯谋之也必
 得其性始之一而归于理之至是不执乎末物之万
 而出乎意之各成然后或舍己而从人而不为同或
卷二 第 47a 页 WYG0044-0086c.png
 因心以制物而不为异此乃知事之不一而理一理
 之末不一而理之本无不一也于此谋之方为善也
 何也一者元也元者始也易简之善配至德易简之
 理得而天地事物无不开成于圣人之一心焉乌有
 讼之可论哉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
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初六变为履之初九在履初以阳变阴为讼履之始
卷二 第 47b 页 WYG0044-0086d.png
 进而素履无文初入险而不成险故无咎
 本爻变阴为阳为履以险变说忘险故不永讼事也
 兑为口故有言初有言故言小不恃险德而能悦之
 以理此所以终吉也悦或近于以悦为险则所谓笑
 者不可测矣然以险变悦动而附乎阳爻虽不得中
 正而所尚亦可嘉矣此所以不永所事无讼终之凶
 而有无讼之终吉也𧰼传以为小有言者辨明其理
 而非讼人以口求胜也亦从悦之体德而言也不永
卷二 第 48a 页 WYG0044-0087a.png
 所事知不可长而不终讼因初六之变阴险而成阳
 刚所以能得吉占焉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𧰼曰不克讼
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九二变否之六二在否二以阴变阳为讼以一阴变
 阳而包二阴以承外卦之阳小人用以附君子则吉
 若君子则自修在己何轻承人之颜色乎故宁甘守
 否而终亨此阴变阳故能包承也
卷二 第 48b 页 WYG0044-0087b.png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否坎变坤顺则失其坎险之据
 矣变为柔顺之坤体所以不克讼非不愿讼欲讼而
 不能也更逋丧其邑众至三百户者散其党同之众
 也似有咎而寔无眚焉象传以为不克讼而归逋窜
 正见否之时力弱不足以维持众心与包承二字相
 反阳变阴则食邑斯逋阴变阳而同𩔖可包也不克
 讼无眚散其党正所以示公正无私耳大约险虽阴
 恶亦必有阳在内方心力足而成险如中无阳而但
卷二 第 49a 页 WYG0044-0087c.png
 有阴柔则为靡靡不振之人诸事颓堕人心不附不
 为所用何能讼乎(此爻为主内卦归而逋户宜就散/其党说如朋亡涣群之义为是)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𧰼曰食旧德从
上吉也
 六三变姤之九三在姤三以阳变阴为讼姤而为讼
 巽顺变险阳动阴伤臀无肤其行次且之𧰼然在姤
 变阴虽厉而无大咎也
 本爻变阴为阳为姤讼而为姤旧德可食守正虽厉
卷二 第 49b 页 WYG0044-0087d.png
 亦终吉也三在险体处极位外与乾邻以阴变阳而
 附于阳从王事之象也然宜终安其阴体守地道无
 成之义则无成而大有成正为坎险变巽顺虽进而
 不自居其功为可尚也象传以为食旧德从王事臣
 道也贵于从一以终也言从上吉者三阳在外五为
 听讼之大人而上九又为三之正应也姤以初阴取
 义三之变姤以婚媾言乃臣妾共之者故以地道无
 成以示之从君从夫一义也何可新旧移易哉旧德
卷二 第 50a 页 WYG0044-0088a.png
 足食即从一而终之义耳
 以上内卦三爻险体初变履而忘险安于素履故吉
 二变坤顺顺亦平险而不克讼且能散私存公有逋
 其邑人之𧰼所以主内卦也三变巽巽进以出险贞
 以济险虽厉终吉也在讼以险而有讼故三爻因变
 而皆得吉占也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𧰼曰复即命渝安贞不
失也
卷二 第 50b 页 WYG0044-0088b.png
 九四变涣之六四在涣四以阴变阳为讼变阳与阳
 合体群也然必亡朋化党方得元吉所以涣群而为
 聚丘者阴之柔巽而进原欲涣群而反以聚丘岂思
 所及解散同党私谋以安服反侧之义也则此聚者
 公而普矣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涣健之刚外者济以巽之顺进
 阴之柔和矣所以亦不克讼观其复而即命渝变其
 所安之贞固此所谓尚有孚而去窒惕乎中而得吉
卷二 第 51a 页 WYG0044-0088c.png
 者也复即命即惕中也本义言复就正理理即性也
 性即命也命者性之原本求正于理之原本复而即
 之复性之义也渝者变化其气质之功也安贞者平
 日安于贞固执一而不可化者也能济乎此吉何如
 之讼虽刚险兼成必竟以刚起讼故以阳变阴爻讼
 皆不克成讼焉𧰼传释复即命渝安贞但就不失言
 之不失者克全其性命变化其气质以不失其本心
 而已究之渝气质正以复性命且复即命于性无加
卷二 第 51b 页 WYG0044-0088d.png
 也亦不过复其原命于天者全而畀之全而守之盖
 以即其性命之理为复也不失二字深晓学者终身
 惕中才能不失其性命一刻怠斁失之远矣操存舍
 亡慎之哉此爻安贞就执固言斯当渝矣
九五讼元吉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九五变为未济之六五在未济六五以阴变阳为讼
 离明而得乾健所以为贞吉也得正𫉬吉何悔乎必
 且德成为君子而有外著之光晖矣然君子之有光
卷二 第 52a 页 WYG0044-0089a.png
 由于有孚诚中形外斯𫉬吉也此与讼之九五以中
 正为有孚相通也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未济系以元吉者阳刚在外而
 成讼阳刚渝柔而讼无终矣且刚健变为文明文明
 而健居于尊位以理乎讼有讼听之皆得平允必渐
 致于使民无讼元吉可知矣象传归于中正过刚则
 不中明而不刚则不正刚健文明所以为讼卦之主
 爻而为听讼之大人合天下而利见之也
卷二 第 52b 页 WYG0044-0089b.png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禠之𧰼曰以讼受服亦不足
敬也
 上九变为困之上六在困之上爻以阴变阳为讼困
 而讼斯更加葛藤危殆故有困于葛藟于臲卼之象
 然曰动悔有悔则征吉也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困居讼终健变兑外说而内健
 善于讼者也善讼必终讼而膺赏然讼已成不可复
 悔即胜而受赏犹不免焉况败负而不可测乎或锡
卷二 第 53a 页 WYG0044-0089c.png
 之鞶带绝无而仅有之事终朝三禠之乃一定不可
 移者也𧰼传言受服之贵因讼而致不足敬也总见
 不可终讼之义而已再者初在下变兑口在三爻上
 爻变兑口在本爻似有讼而尚口之象故能以喋喋
 受赏而终被禠不存马援云一资半级虽或得之众
 怒群猜鲜有存者虽不以讼言亦可想见世情矣
 以上外卦三爻健体以之成讼则刚恶也惟九五变
 离为刚健文明主乎讼卦为大人之德位四近五能
卷二 第 53b 页 WYG0044-0089d.png
 即命存理渝贞化气亦吉上则终讼得赏亦凶归于
 无讼圣人本意也
 孔子言听讼犹人使无讼为难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由于大畏乎民之志谓之为知本本者何在事物为
 道道率于性性命于天由天命人性之原求所谓本
 者而一以贯之民吾胞也物吾与也何不归于一元
 又焉有彼此物我争夺是非之私乎兹于讼之象传
 亦曰天水违行作事谋始亦知本之说也但就一事
卷二 第 54a 页 WYG0044-0090a.png
 言慎始者一事一物之始非万事万物之始也圣人
 于万事万物之始其谋之也豫故一事一物之始知
 之无不明处之无不当至于贤哲以下不能一贯则
 必求得忠恕之道忠以成已恕以通物一心为始而
 事物之始俱由此推暨此忠恕之所谋者久之亦一
 贯之道也再下此而初学之人能一事一物必谋始
 焉亦可以谨小慎微而免成讼莫悔之患矣象之谋
 始一言圣凡举莫外矣
卷二 第 54b 页 WYG0044-0090b.png
 复即命渝安贞之理不系之五而系之四者五乃中
 正成德为讼之主爻听讼之大人在上位者也四在
 下卦之上上卦之下修德为学之君子也况四多惧
 惧则德修而学懋矣盖以乾刚变巽顺刚柔济以存
 志健巽恊而用功修德为学之本也
(坎下/坤上)
师师乾坤后五阴一阳之卦与比相综而成根于乾之
 卦贵阳也在师以二爻主之在比以五爻主之 师
卷二 第 55a 页 WYG0044-0090c.png
 比二卦根于乾固阳少贵阳矣乾坤之后先叙四阴
 二阳之卦二次叙四阳二阴之卦二方叙五阴一阳
 之卦二为师为比相综成卦俱自乾坤蕴之出于其
 门亦无所继也叙卦之次第亦有另义兼明之以申
 序卦圣传之未尽者耳
 在三阳三阴四阳四阴之卦后叙以五阴一阳之师
 比师固众也比亦因众而比盖乾坤之后生人为万
 物之灵秀其性一而其质不同清浊厚薄各得于天
卷二 第 55b 页 WYG0044-0090d.png
 地不同也质不同则情异为同则党为异必争同则
 为比争则为师此师比相反映而见象义也人为三
 才之主人中有君又为人之主师比皆以一君主众
 阴师二师中之君也比五人中之君也此二卦又各
 成之𧰼义也盖师之君在下卦方伯也比之君在上
 卦天子也又各有𧰼义焉○讼之后受以师者师即
 讼之大者然于卦𧰼求之则天水讼而地水师有应
 标出者焉天水讼本一而末殊地水师体分而用合
卷二 第 56a 页 WYG0044-0091a.png
 何也坤土坎水始终相附无土则水无所丽矣故天
 一生水地六成之此理数也然则水之为水本天之
 清气所化所以成为水者正因比附于地之浊故此
 一物竟不可离地而自成形质焉此地水体分用合
 之道也何以取象为师哉乃从奠安水土随山导河
 而肇启其端禹平治水土分疆画界因山川之形势
 别原隰为九州即用水之源流以正地之区域此水
 行地中后第一位天地育万物之功能也其后井田
卷二 第 56b 页 WYG0044-0091b.png
 封建无不因地水分合而兴制立事建侯则五等授
 地分田则八家同井其间立国之广狭以里计而里
 之多寡以井计井以沟遂洫浍计民于是养赋于是
 出赋从贝者任土作贡也从武者按田出甲也众庶
 之所以聚军国之所以资何非以水土为基乎所以
 师之为师不过言众而已非必定谓为兴戎也惟众
 聚必争所争者小在婚媾饮食斯讼耳所争者大致
 于兵连祸结大抵多因水土之故是以师众而争则
卷二 第 57a 页 WYG0044-0091c.png
 为行师矣师之为义平居教民于党序学校之中戎
 兴教民于行阵进止之际盖五阴从一阳众也二居
 坎中流行之𧰼帅众行师也此所以取象立卦也
师贞丈人吉无咎
 彖辞言贞不言利师贵于贞而不尚乎利一尚利则
 非贞与他卦不同其戒天下后世深矣故汤武犹有
 惭德况争地一战杀人盈野争城一战杀人盈城乎
 丈人吉者年德俱茂者也其贞可知然所谓吉者不
卷二 第 57b 页 WYG0044-0091d.png
 过无咎而已兵凶战危无咎即吉也卦德外顺内险
 为师师与讼俱重在内险险者造讼师之本外健在
 仇则险以应之而成讼外顺在敌则险以毒之而为
 师外顺何必毒之毒夫人之不顺也斯民从而师得
 其正以义不以利也若己心不顺而毒之师不得其
 正以利动也民亦从之而终有咎秦之兼并二世而
 亡吴之破越旋踵而沼可知师之尚贞不尚利矣且
 水行地中乃民所以得粒食之𧰼治则师寓于农乱
卷二 第 58a 页 WYG0044-0092a.png
 乃农误于师地静水动地能镇安乎水治世之农尽
 众力于耕凿地不能镇安乎水水必妄行乱世之兵
 疲众力于疆场其𧰼自昭然耳兵农虽分不过此众
 地之统既异而众之生死分顺之范围乎险建德以
 抚众洵为要哉顺之为德载物之厚德也为生民托
 命者惟此厚德使众常静而不动常安而不危非安
 贞之吉应地无疆者何以尽贞之道乎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
卷二 第 58b 页 WYG0044-0092b.png
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彖传释卦名义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不为用
 师言也治众于未乱保民于常安方为能以众正刑
 以是措兵以是消此所以为王天下之本也不得已
 而成师亦以顺乎人心合乎天理者用众而已仍是
 以顺化险而全无机械权谋如后世谈兵者流利己
 损人诈伪百出方自以为神奇莫测也如此方为王
 道治民王道行师故传之释内卦险德必归之于刚
卷二 第 59a 页 WYG0044-0092c.png
 中而应九二在坎中所以主乎险者未尝不知深勇
 沈绝非我诈尔虞以刚中为德而众之应之者盛矣
 得道者多助岂必专言二五相应乎一卦五阴无不
 心悦诚服矣亦不必专言用师有时而声罪致讨仍
 以此刚中之德诛其不应者虽云行险其实大顺之
 道也所谓险者乃师之道本险凶危难知必自立于
 不败之地而不求侥倖之功是师为行险之事非谓
 当存险于心也惟其内顺乎天理之正外顺乎人心
卷二 第 59b 页 WYG0044-0092d.png
 之公而以师为至险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天下视之
 以为至顺也行师者虑之以为至险也皆其刚中之
 德主于内故天命人心无不顺应于内外上下也此
 师之所以为贞也然圣人之心终以为兵之征有罪
 不如德之化不服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征而不服亦
 不战也退修文德以来之舞干羽以格之而已矣若
 至用师乃所以毒天下之事也夫以刚中为德而天
 下响应虑险至切而仁人无敌民无不从如此而犹
卷二 第 60a 页 WYG0044-0093a.png
 谓之毒天下况乎穷兵渎武好大喜功以人命为草
 菅耑以辟土地充府库为志者毒天下而终以自毒
 其不得贞正之道有凶无吉不能免咎何待筮而后
 明哉盖自揖让以后兵事日胜春秋已无义战矣然
 犹论曲直壮老以决胜负战国以降弱肉强食屠则
 连城坑则数十百万毒之烈何如圣人之仁及于百
 世于师致警深切著明残民为心者一读易而庶几
 可以稍寡其过矣
卷二 第 60b 页 WYG0044-0093b.png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象传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见地水之相
 成而济物也非以毒天下也故在师不言师而但言
 容民畜众孟子所谓乐天者保天下之义也即畏天
 者保其国亦此义也君子素位而行乐天畏天总以
 善保为义无事之日厚其生正其德养其欲给其求
 可以容畜之者内无不尽其心外无不备其政本以
 安绥而镇定此民此众也非欲其国富兵强为克敌
卷二 第 61a 页 WYG0044-0093c.png
 制胜之具也殆仰事俯育之计既足亲上死长之义
 自明善人教民七年而民可即戎况王天下者以刚
 中之德建其极而人皆为应以虑险之思守其国而
 理得其顺不用师斯已用师而一怒以安天下之民
 岂誇乎孔子云我战必克祭必受福亦此义耳孔孟
 所言乃真兵法奈后世误求之于孙武穰苴彼皆窃
 取圣贤绪论之馀而出之以诡谲不正究之能用亦
 未必济况不能用乎谈兵者非止赵括不可信矣○
卷二 第 61b 页 WYG0044-0093d.png
 容畜二字包尽治民即戎之道其𧰼原取于地水其
 德原取于厚载然必能制乎水而后可以容畜乎水
 以大事小如文王以小事大如太王孟子固有论矣
 后世如汉高听刘敬之和亲亦大事小之善策也不
 然则唐太宗之争高丽矣如钱镠之归宋亦小事大
 之善计也不然则燕丹之刺秦矣至如宋之于金元
 以为事大唐之待藩镇以为事小则靡弱倾颓不能
 立国堤防弗固河渠坏裂岂可自托于容畜乎故云
卷二 第 62a 页 WYG0044-0094a.png
 民犹水也可以载舟可以覆舟众之𧰼也土所以统
 水也地中则安澜地上则横决容畜之𧰼也故𧰼不
 言师而但言容畜就其本源明其义而已○容畜之
 道在乎厚德而坤之厚德在乎资生然则厚民之生
 为容畜第一义也明矣况土厚则水深必不横流土
 弱而水横流其涸也亦可立而待盖土弱水亦不能
 弘长矣上失其道至于民乱乱民何能久乎必有神
 禹经纶草昧另为平成一番而水方复归渠行乎地
卷二 第 62b 页 WYG0044-0094b.png
 中然社稷已墟而民已残矣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𧰼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初六变临之初九在临阳变阴为师初阳临阴取义
 咸临同九二以治四阴故曰咸亦兼变师临众之𧰼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临初阴随阳以其始进故以律
 示初出而以律与否正弗正之大关也不正则否臧
 凶可知矣初随阳而往阳即刚中刚中即律也又恐
 其否臧者险体变兑内险而诈外以苟且取悦为随
卷二 第 63a 页 WYG0044-0094c.png
 于贞之道失矣贞失即否臧矣所以凶焉故𧰼亦以
 失律言凶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𧰼曰在师中吉承天宠
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九二变坤之二在坤二以阴变阳为师系以直方大
 者有柔顺中正之德故其体直其用方合体用以言
 大也不习无不利德性成不待习有体以制用何不
 利之有
卷二 第 63b 页 WYG0044-0094d.png
 在本爻以阳变阴为坤以刚中之德而又济之柔顺
 为一卦之主爻故系之以在师之中中者正也中而
 正所以贞贞所成吉而无咎王指五言为二正应在
 二臣道也五君道也在卦体则以一阳统率五阴上
 下皆应五虽君而亦应帅师之臣矣三锡命者申命
 重叠也𧰼传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言宠来自君而
 刚中之道秉之自已者也承君宠即承天宠其寔天
 德自贞耳王三锡命岂有君营功利臣窃勋名之私
卷二 第 64a 页 WYG0044-0095a.png
 计哉所以令其怀保万邦容畜民众也怀之为怀即
 容畜也不必用师以毒天下弘宣德意化服荒远亦
 乐天者保天下也二在师中以一阳御众阴有众而
 不恃众居险而不忘险吉而无咎王因锡命皆无用
 师之辞师期无师之义云耳
六三师或舆尸凶𧰼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六三变升之九三在升三以阳变阴为师巽变为险
 而冒进贪功故有升虚邑不得其所之𧰼如宋之从
卷二 第 64b 页 WYG0044-0095b.png
 元灭金仅得空城汉之求大宛之马而师老财匮即
 此爻之戒也
 在本爻坎变巽为升在师以变升忘险而进亦此𧰼
 也爻言舆尸之凶𧰼传必大无功理有必然矣二爻
 参看于此犹的○以上内卦三爻险体在师中以二
 为阳刚中正主乎一卦以帅群阴故吉初变临戒以
 律三变升进而凶皆致谨于冒进贪功师期无师之
 道也必皆附于二爻之中初得律而三有功矣
卷二 第 65a 页 WYG0044-0095c.png
六四次左次无咎𧰼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四变解之九四在解四以阳变阴为师坤变震以
 一阳主二阴故有拇𧰼朋至即二阴也二阴相从而
 孚不言吉凶而孚即吉也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解兵以解释为吉交结为凶故
 为左次之系而以无咎明之凡阴变阳应进而退者
 惟其能进而不进如晋之避舍于楚齐之归田于鲁
 皆以弱为强以柔为刚师之善道用老氏而不远于
卷二 第 65b 页 WYG0044-0095d.png
 圣贤者也所以𧰼传以为未失常也常者师以阴道
 为常道即正道也亦得乎贞之义者也无咎即吉也
 在师为然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𧰼
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执言古本/作执之)
 六五变为坎之九五在坎五以阳变阴为师取水不
 盈满期于祇平而已亦以无咎为吉水之性至平以
 盈满则溢如恃众骄亢则危矣
卷二 第 66a 页 WYG0044-0096a.png
 在本爻以阴变阳为坎内外俱险以𧰼至险中又值
 重险为师主者不可不加谨也于此而有贪得之念
 则必忘险而失顺凶咎立至矣故系以田虽有禽而
 不可轻身从禽以贪利惟利执言命将锡命以怀万
 邦焉执本义谓抟执而言义置之无释愚谓执言即
 三锡命如吉誓诰之属反复告诫之词命也所以二
 爻系以三锡命也再释执之为义又有坚固不迁之
 说出师在乎命将命将在乎专任如乐羊之伐中山
卷二 第 66b 页 WYG0044-0096b.png
 执言而成功乐毅之伐齐不执其言而败绩执言洵
 任人之善计岂止用师阃以外原将主之耳无咎亦
 即吉也复系之长子帅师而贞则吉弟子舆尸虽贞
 亦凶老成谋国必不轻启兵衅少年好事多有躁动
 贻戚似执言又兼慎简将帅知之明方可任之专唐
 以任裴度而平蔡宋以任童贯而亡国专任之义实
 兼凶吉既云执言无咎复分其途以示戒用人惟专
 专任惟贤决审在一心而祸福在一国可不慎乎帅
卷二 第 67a 页 WYG0044-0096c.png
 师不重在贪功𫉬利而重在修德弭兵至于舆尸即
 丧败在彼仁人且恤之君子且危焉若自我而覆军
 辱国或竟尔丧亡凶何如乎皆兵凶事而易言之为
 之权舆矣圣人之意师期无师于君于帅何其恺切
 哉𧰼传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如二之刚中可以任
 之也若弟子之使必至舆尸何当于使乎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𧰼曰大君有命以
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卷二 第 67b 页 WYG0044-0096d.png
 上六变蒙之上九在蒙上以阳变阴为师辞申禦寇
 不为寇之戒兵刑皆教化之副俱不可专任也
 在本爻以阴变阳顺而能正亦师不穷渎之义也且
 师而至上放马归牛示天下以不复用武之时惟有
 封建诸侯分理民众以扩容畜之心以弘厚德之载
 耳大君于此命彼万邦群后方今征诛之事已息治
 安之谋肇行公族之国于是开卿大夫之家将继承
 焉丈人长子则必任弟子小人则勿用为君者选择
卷二 第 68a 页 WYG0044-0097a.png
 贤良而宣德布惠为臣者保守宠命而辅世长民务
 为胜残去杀久安长治之计险虽设而不恃众惟保
 以永怀斯能弭乱消兵德盛化神而师常寓于农矣
 此方为水行地中地能容畜乎水圣人修文德而不
 废武备所以虽言师而不尚师也于上之一爻不尤
 深明其训哉 用小人必首及于除君子以污朝廷
 次及于致乱亡以危社稷祸终及小人之身小人之
 被用必先言利次言刑次言兵言利则财聚民散人
卷二 第 68b 页 WYG0044-0097b.png
 心不服故言刑以督责之而民愈无所措手足再有
 开疆展界之计搆祸启衅之为而内离外叛不可复
 救覆辙固前后相继也
 𧰼传曰大君有命以正功谓功成而善守则功得正
 矣小人勿用必乱邦恐功已成邦已定而小人复乱
 也故以必乱决言之以示戒于师之终焉
 以上外卦三爻坤体以五爻柔顺中正主之变坎知
 险故知人善任归成功于修德凝道也四之左次行
卷二 第 69a 页 WYG0044-0097c.png
 师阴道之常上则功成业就而天命人心胥和矣以
 此开国承家可以终师而太平矣但勿轻用小人因
 师之外卦阴体为师创业垂统计者深矣然合观六
 爻何非师期无师之旨乎
 
 
 
 
卷二 第 69b 页 WYG0044-0097d.png
 
 
 
 
 
 
 
 大易通解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