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x 页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立朝纪绩
立朝纪绩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6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64H.gif)
庚戌正月十七日。疏辞鞫囚。 优批许之。
时。本厅罪人世国设鞫严问事。亲承 圣教。不敢辞避。替当按覈。已多时日。而捉致所告两缁徒之后。狱体之重大。有倍于当初。终有所不敢冒当者。故与左捕将联名陈疏。(见疏) 批曰。玆事已谕于大臣宪臣之 批。非更持难。欲先知其人之真伪矣。卿等之辞。事体是矣。依大臣劄。请令金吾举行。
四月一日。拜训鍊大将。
常参时。 上曰。故相臣徐文重。不知以何事递训将。而以故事言之。文宰无久带之事矣。当之者为悯。亦非异也。训将当以武臣差出。揔戎使亦有以文宰兼带之例。训将赵文命。今姑许递。揔使之代。仍为除授可也。 特除公是职。
十三日。上疏乞递。 不许。
训将除 命。宜即控辞。而时有埋凶逆狱。宫婢顺贞伏法。端绪遂绝。公方带捕将。设机捕道昌,之洛,玉贞诸贼。继有中旬举行之 教。俱系紧急公务。未暇陈暴私义。黾勉行公。至是。狱事已为究竟。故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6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64L.gif)
五月一日夜。入侍兴政堂。寻递捕将。
时昌庆宫失火。公与御将张鹏翼。请对入侍。 上曰。何处起火耶。公对曰。昌庆旧内班院近处起火。内乘李玗断其中间。以救延烧之弊云。而臣遣执事。授以扑灭之方。来诣阙外矣。(公时带修理堂上) 上曰。使卿等入侍者。近来人心危疑。虑有奸细之徒闯发之弊。欲使严饬军兵而使之入侍矣。公对曰。臣入来时。恪别申饬矣。 上曰。时方发送宣传官者。非徒欲知失火之意。兼为申饬也。自门考其长标。使之出入。无得浑杂事。亦为分付焉。公对曰。灭火之后。不即开门出入。诇察阙内。然后开门事。使宣传官分付何如。 上从之。 上曰。昌德宫则奉安 先朝真殿。事体至重矣。俄者训将所达。诚甚得宜。明朝晚后开门。搜检出入。可也。咸原府院君鱼有龟奏曰。宫城外训鍊都监禁卫营入直军兵将官。领率排列宫墙外。限天明着实巡检事分付。何如。 上曰。训将出去。分付后入来。公趋出。 上曰。训将兼带捕将。或可许递乎。领相李光佐对曰。当此钩劾购情之时。捕将猝难挠改矣。然而此后以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6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65H.gif)
二日。因闵镇远疏。待 命金吾。
判府事闵镇远疏论。略曰。无端易将。又值变故之荐仍。人心转益危疑。莫不朝夕待变。臣窃慨然。公闻之。胥 命金吾门外。 传曰。勿待 命事分付。 命召还给。
三日。仍为待 命金吾。
传曰。将任不宜撕挨。勿待 命事分付。还给 命召。又曰。业已洞烛。再次给焉。则一向引嫌。事体未安。 命召还给。勿待 命事分付。○时。三司请对入侍。 上曰。今番有放火之说。而毕竟果有失火之事。予心窃笑之。空阙。异于时御所。保无他念。而系是深夜。故适有奸细之徒乘时闯发之弊。欲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6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65L.gif)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6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66H.gif)
传曰。有下教事。使之来待。又曰。勿待 命事分付。催召入来。○三司请对时。 上曰。训将李森。若令仍佩 命召而入来。则其所不安。不是异事。而当此庭鞫之时。身为将任。不可一向撕挨。从重推考。催促入来。 左副承旨李春跻启言。训将李森。依 下教催促入来。则始自金吾门外。进伏红马木外。免冠席藁待罪。俄又还为待 命于金吾门外。送言臣等。至请自本院请罪。而终不膺 命。所纳 命召。尚置院中。何以为之乎。 上曰。若令还佩 命召而入来。则其所不入。容或可也。而今此召命。不过欲 面谕。则身为将任。当此庭鞫之时。一向撕挨。事体未安。从重推考。更为催促入来。
五日。承 牌入对帐前。退伏 阙下。上疏辞职。 优批不许。
时。李春跻奏曰。训将 命召。留置院中。已为经夜。事甚未安。何以为之。 上曰。出给标信。训将即为召入。宣传官持标信催召。公不得已承 命入侍。 上曰。卿之前后事。予已洞烛无馀。岂可以原任大臣一时过举。而引嫌太过乎。原任非独今日而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6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66L.gif)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6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67H.gif)
六日。待 命金吾。 命罢职。
备忘记。原任大臣之言。殊无义意。不过以往者疑阻之心。不斟量而加之者。业已洞烛而开释。则心虽不安。将臣事体。不当若是撕挨。况 面授命召之后。事体尤重。则若是还纳。无意膺 命。其在分义。极为未安。训将李森罢职。仍 传曰。勿待 命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6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67L.gif)
二十九日。叙用。
因赦令。别岁抄时叙用。
六月三日。拜咸恩君。○九日。除汉城判尹。○十七日。承 牌诣 阙陈疏。 优批不许。○十八日。 承牌肃谢。
时。公之遭言叵测。虽被罢递。不敢晏然在家。迸出城外矣。叙 命随下。京兆 恩命又降。不敢偃蹇坐违。故随 牌诣 阙。上疏乞递。(见疏) 批曰。若一毫疑卿。前后眷顾于卿者岂若此。志既定决不舍卿。卿其勿辞。从速行公。
二十九日。 景纯王后升遐。哭临成服。○同日。除训鍊大将。
时。 上命承旨。书备忘记。往者处分。不过伸廉隅。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6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68H.gif)
八月三日。上疏乞递。 优批不许。
训将除 命后。以未经 公除。黾勉行公。至是。始治疏辞职。(见疏) 批曰。开释无馀。不必追嫌。于今复授。予意非偶。卿勿过辞。从速行公。
六日。以屡 牌招不进。胥 命金吾。推考。
传曰。既已开释之后。一向撕挨。殊涉太过。从重推考。
七日。待 命金吾。
传曰。勿待 命事分付。更为 牌招。而将臣事体。不宜若是。一向撕挨。殊涉未安。此后则虽违 牌。更勿禀达。 至是。 饬教如是严重。且有往役之义。不得已只膺顿递使之任。
二十七日。罢职。
时右相赵文命启言。军门之任。何者不重。而至于训局。即朝夕待变之地。则其不可暂时旷职也明矣。训将李森。判尹则行公。而训局之任。以被罪为期。终不察任。将官作窠。至于十数。而皆不出代。致使 辇下亲兵。久无领率之人。岂不寒心。在渠情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6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68L.gif)
九月三日。拜揔戎使。仍 命叙用。
传曰。荐望落点时。 命叙而未果矣。叙用后。明朝 牌招。传授密符。
九日。上疏乞递。 优批不许。
公久为人指的。自分废伏谴罢。未几。遽蒙新 除。尤涉震越。陈疏辞职。(见疏) 批曰。业已洞释。卿何一向过嫌。揔戎新 命。意亦非偶。不忍舍卿于将任。予意固定。卿其勿辞。从速行公。仍 下揔戎使 教书。(见教书)
十五日。兼勋府有司堂上。○二十五日。兼备局堂上。
传曰。两局大将。则例兼备局。而即今训将外。无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6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69H.gif)
十一月十一日。上疏辞兼带捕将。 许递。
时慈癠转谻。有难离侧。而捕厅合坐。事体至重。不可旷日停废。故陈疏乞递。(见疏) 批曰。卿之至恳若此。兼捕将今姑许递。卿其勿辞。以便救护焉。
十二日。推考。
时右相启言。李森向者谴罢之后。则事当不为更辞。而至于将任。则自画不为行公云。判府事。闵镇远当初疏语。非指李森。向已略陈。而近因左相李㙫。闻闵判府事之言。不啻丁宁云。若然则尤不可以此每每引嫌。而军门重务。一并废却云。其在事体。极为未安。从重推考。使之察任何如。 上曰。予不知其不为行公。今闻卿言。其所引嫌。诚为太过。依为之。
十二月十七日。屡呈辞。只递判尹。○二十五日。以遭疏论。仍上卞诬疏。 优批。
时判府事闵镇远疏斥公以信幸臣。左尹李縡。提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6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69L.gif)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7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70H.gif)
时诸承旨入侍。 上曰。顷者李縡疏语极怪异。故欲为 下教而未果矣。咸恩既递本职。已伸其廉隅。而将任则不可一向引入。即为 牌招察任。
九日。上疏辞职。 不允。寻递揔戎使。
时公以血症。真元消铄。前后 陪祭之班。 大庭起居之礼。俱未进参。又于备局进不进单子还给之 教。尤有万万震悚。故呈疏乞递。兼陈病情。(见疏) 批曰。卿其勿辞。调理行公。○后次对时。右相奏曰。揔戎使李森。尚不行公。实病外有所引嫌矣。 上曰。病今不愈。亦有引嫌乎。右相对曰。所谓引嫌者。闵镇远疏中。有信幸臣等语也。 上曰。信幸二字。出处何如。右相对曰。此乃韩信与陈豨问答之辞。而有曰人言公叛初不信。再告必疑。三告自将击之云云。出处则如此矣。臣于辛壬年间。亦以李森为非矣。自经戊申变乱以后深知其人之一心向国。舍之诚可惜。然当之者。甚为不安。思其保全之道。许递其职似宜矣。 上曰。宋太祖保全功臣。古今所罕有。递将任而置之闲地。则其效力奚但于重任耶。揔使自是闲任。勉从其志。许递焉。当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7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70L.gif)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7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71H.gif)
二月三日。试官违 牌后。仍上辞职疏。 优批不许。
时公病馀。筹司之任。一未进参。方切闷䠞之际。即因试官变通。 天牌下降。故呈疏丐递。(见疏) 批曰。卿之疾恙若此。其用念焉。卿其勿辞。调理行公。仍 传曰。咸恩君家。遣医看病。 赐药材。
同月。复拜判尹。○二十五日。上疏辞职。 优批不许。
时公递京兆。未满三朔。今又复除。且以南德夏事。尤有所不安。引嫌呈疏。兼陈病状。(见疏) 批曰。卿之疾恙。若是弥留。予用念焉。疏中引嫌。元非于卿可嫌者。卿其勿辞调理。俟间即出行公。(南德夏。即延年之子。其父子经公幕属。而公之庶侄。即德夏之庶妹夫也。情义不泛。自遭戊申清州惨变之后。凡所顾济之道。倍加惕念。及其阕服。以禁军别将。自乡上来。亦为来见。曾无纤介之嫌。据此可知。而自除黄海水使之后。终不历辞。以为得罪名教为虑云。故公疏及之。)○时备边司启。略曰。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7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71L.gif)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7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72H.gif)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7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72L.gif)
三月九日。承 牌肃谢。 特命入侍。仍下 手书。
药房入诊时。 上曰。判尹进来。公进伏。 上曰。卿病弥留。心甚虑念矣。今见肃拜单子。病势快愈乎。公对曰。臣自昨年。获缰重疾。出入死生矣。即今则少有间歇。故入谢 恩命。而病症尚未快解矣。 上曰。入来时见之。病未快苏矣。卿以将任之难安为嫌。故黾勉递副矣。一番出仕。则欲为面谕。今闻入肃。故有命矣。卿年尚不高。可期勿药之效。予有数语 下教。卿其念矣。仍降 手书一丈。命承旨传给公。(手书见附录。)公对曰。 上教如此。臣无所恨矣。 圣上曲谅。递解将任。臣之所遭。岂敢毕陈于 殿下之前耶。 圣上引用太祖故事。 教谕眷眷。岂但臣也。多少臣民。亦将感泣。但今日病状。 殿下既已洞烛矣。惟愿退处江郊。国有事故。则当趋赴效力。虽不敢退处远地。而以勋府散秩。自在江郊。以毕馀生。则 圣恩罔极矣。 上曰。前后与卿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7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73H.gif)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7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73L.gif)
三月。遭台言。罢职旋复。继承 召牌。随诣 阙外。陈疏待罪。
时台臣以微事启劾。初 命罢职。未几牵复 牌招。公与右尹。联名陈疏。待罪 阙外。(见疏)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7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74H.gif)
时。成琢诬告公及李领相光佐,朴监司文秀,权判书以镇,李监司匡德。公闻报。与诸公待 命金吾门外。设鞫严问。琢承服纳供曰。诸人多有嫉恶之者。矣身妄揣以为色目既分之后。异色之人。似不无嫉恶之事。而李大将则疏章间。以可疑为言。不安其位。而有此援引诬陷之事。严鞫之下。不胜泄泄。亦以此臆度对之而已。其所见嫉之状。非有真实自见。则只以在谪时所见朝纸间所出。有此妄揣。不意被捉于刑曹。诬陷朝臣。的实迟晚。○ 传曰。琢招之绝悖虚无。不待 亲鞫而业已知之。而今以琢与璞之供辞观之。其色目详审之说。渠之奸状。绽露无馀。因予诚浅。不能调制。朝廷幺么之辈。敢拾时象乖激之论。欲售其计。不胜痛叹。琢招之无据。非特予之洞烛。使国人非如琢无状之辈。谁岂不知。已谕大臣诸臣。今无不安之端。并勿待 命事。更为分付。○是后备忘记。噫。世道寒心。人心巧恶。蒙宽而不知自悛。敢揣度而取舍时象。诬陷廷臣。欺罔君父。于琢极矣。渠以不过吏胥。痒其小才。不知本分。或楚或秦。举措痛骇。当初秋官之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7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74L.gif)
五月十日。入侍。
时。公与权公以镇,朴公文秀。同为入侍。公奏曰。小臣前后被诬。岂止一二。而至于今日。穷凶极恶。幸蒙 圣上至明。洞快昭雪。臣虽明日溘死。宁复有馀恨。 上曰。当初 下教。卿等想已闻之。昨日领府事处传谕。卿等或已见之矣。琢之凶惨。顾何足说。而世道人心虽如此。渠以吏胥辈。侥倖拔身之计。敢与时象。元无深究之意。允中亦不必待。而不可置卿等暗黮之科。故有所鞫问矣。今既两次取服。则于卿等。岂有毫分难安之端乎。但予欲调制时象而不能。如琢鬼蜮之辈。肆入干预。诚可寒心。公对曰。臣之今日所遭。虽老母。实无归见之面。而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7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75H.gif)
十一月三日。被赵观彬之诬。待 命金吾。仍上卞疏丐递。 优批不许。
时赵观彬上疏诬公。尤无纪极。 上严斥之。公对疏卞诬。略曰。今者所遭。即一急书。直驱之于凶逆之科。而其所搆臣有三件。其一则戊申贼招中诬告事也。其曰臣有庶侄三人。众所共知。居湖中者。年过三十。登武科者。其年亦壮。而只举十馀岁稚童者。明有隐讳云。其时臣之奏对。记注存焉。焉敢诬也。臣于戊申四月十七日入侍也。 圣上以鞫招出示。慰勉备至。臣感泣 天恩。举实仰对曰。臣只有庶兄一人而有子三人。其长登武科。以禁卫营哨官。自扈卫日。留阵该营。名在省记中。其次年才弱冠。末子未免童孩。俱在臣病母之侧。日月虽久。 圣明庶几记有之矣。其一则必雄事也。其曰必雄之变。不先不后。必待臣复掌亲兵之日。其所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7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75L.gif)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7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76H.gif)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7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76L.gif)
十五日。拜工曹判书。○二十八日。陈疏辞职。 不许。
公自遭人言。虽散秩兼带。必期罢免。而乃者水部除 命。遽出意外。故陈疏乞递。(见疏) 批曰。卿勿过辞。从速从公。
壬子二月四日。陈疏辞职。 不许。
时慈氏恰满八旬。气息绵缀。实难离侧。故陈疏丐递。(见疏) 批曰。卿其勿辞。调护焉。
闰五月十二日。陈疏辞职。 不许。
时慈氏患症。转益添加。情势万无供职。而水部虽称闲曹。卯酉之役。固不可废。况其筹司申饬之下。不可一日虚縻。故陈疏乞递。(见疏) 批曰。卿勿辞以护焉。
二十九日。丁内艰。
讣闻。 传曰。咸恩累经事故。色养无多。今遭巨创。予甚伤恻。其令该曹。从厚顾助。又 传曰。造墓军。依例题给。石灰亦令本道题给。(八月合附监役公墓)
癸丑七月二十九日。祗受 内赐。
鳅泡汤 赐给。仍使掖隶口传 下教曰。虽无前例。将相何异。且待 亲功臣。事体自别。而今既过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7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77H.gif)
甲寅七月二十六日。祗受 内赐。
鳅泡汤 赐给。仍 问安否。(三年内。节扇柑柚历书。 赐给。)
八月一日。制阕。○六日。以特进官。 肃谢入侍。
上命以特进官入侍。仍 教曰。衰年草土。不瑕有伤。眷眷顾问。公泪随言发。呜咽不能已。
九月十八日。 特命引见映花堂。
宣酝后。以 御笔书下七言一绝。又 赐银杯。杯心。 御笔刻面赐勋府四字。
二十八日。进谢笺。
与诸勋臣。进谢笺。(见笺文)
十月十二日。陈疏待罪。 不许。○ 特赐扁号白日。
时禁将南德夏投刺其主将。语及于公。而提起曹世枢三字。因其主将之挥斥。不得毕说。而其意盖以前日枢贼之诬招。为不见公之端云。公一闻此言。不可诿以其时凶诬自服。 圣教昭晰而无惊动之意。故陈疏待罪。(见疏) 批曰。玆事于卿。已若白日。此等甘心放肆之说。于卿何有。卿须勿辞焉。○备忘记。噫。武弁时象。即亡国之兆。在上者饬励若何。而南德夏顷日所犯。虽极无状。亦可谓令前。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7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77L.gif)
二十四日。拜都揔管。三度呈辞。
传曰。顷者南德夏之无状。业已洞知。既严处分。 批旨开释。亦且无馀。则有何毫分不安之端。而若是寻单乎。再度加由。庶可调理。原单给之。其令行公。
十一月九日。以省墓事。入启给由。寻发尼山楸行。
十二月。拜工曹判书。入京肃 恩。
乙卯正月九日。上疏辞职。 不许。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7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78H.gif)
十日。考终于济生洞正寝。
公临没。无一语及家事。连呼 国恩未报。又云。不先老亲而死。死亦何恨。(时。公之子希逸。自唐津任所奔哭。○时。有星陨之异。人皆谓之将星。而公之丧出焉。)讣闻。停朝市。吊祭致赙。依如例。○备忘记。噫。将相。国之所倚。而耆旧大臣才逝。将勋之臣遽逝。伤悼之极曷喻。况咸恩。顷年解将任之时。业已书谕。经历艰险。尚有筋力。暂休其身。终为复用矣。阕服入侍之后。衰容顿觉。心颇为闷。岂意调理之 批才下。长逝之单遽上耶。噫。失吾良将。其切痛衋。却疑非真。欲谕无语。丧葬诸需。依勋臣例举行。其待阕服。收用其后。以表予意。(三年内。节扇柑柚历 赐给。)
二月十五日。 特命赠左赞成咸恩府院君。
灵城君朴文秀启曰。咸恩君李森 赠职事。自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7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78L.gif)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7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79H.gif)
二十四日。发靷。
三月十一日。 致祭于停舆所。(祭文。见附录。)
时遣礼官朴守谨。 致祭于嘉佐洞停舆所。
十四日。葬于公山益贵谷面嘉佐洞子坐之原。
前夫人柳氏。先葬于此。至是。与公合附。后丁丑。继夫人张氏又附。 大提学李公德寿。撰行状。礼原君赵公显命。撰谥状。敬庵尹公东洙。撰墓志。族侄大司谏裕身。撰墓表。(并见附录)
庚申七月十四日。 蒙扬武功臣录孤之 命。
亲政时。 上曰。戊申带砺功臣。今几人。而功臣子孙收用者。亦有几人。每念勋旧。不觉感恻。既没之勋臣有子孙者。各别收用事。分付铨曹可也。
甲子十月七日。进宴后。祗受 内赐。
进宴后。以 手书赐勋臣曰。国之今日。予之到此。寔攀龙附凤扈 圣输忠之功也。昔齐桓管子。相戒钩车。晋文遗功。子推藏名。虽燕法殿。惟昔戊申麟阁记名。垂之于后。丹书铁券。铭功于史。眷眷于此。 特赐五樽 法酝。三盘御肴。黄流在樽。代以锡燕。示意写纸。代以教坊。吁嗟卿等。钦体领受。勉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7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79L.gif)
甲戌六月十六日。 致祭于家庙。(祭文见附录)
遣礼官洪受甸。 致祭于家庙。○先是。 传曰。适当今年。追惟戊申。而顾瞻勋府。几度淍(一作凋)零。其时带砺勋臣。只有四人。中夜思之。有怆然。又当今月。(英祖回甲诞辰)来头以后。难以作举。今日 特召勋臣赐对。而思已作古人者。此心一倍。在京人。遣礼官 致祭。在外人。令本官 致祭。而诸勋臣子孙中未脱服外。令该曹即为调用。若幼。京则该曹。外则本官。食物题给。以表予意。○又 教曰。岁回甲年。怆勋臣零替。 特否宣酝。即席吟成风云歌。又以诗宠之。(并见附录)
壬午十一月三十日。蒙录孤之 命。
传曰。噫。戊申带砺。其岂忘乎。 嗣服后。武将中若闻其首。咸恩君李森。而只有一子。欲为劝武。而见其父心。观其为人。真个荫官。近者沉滞已久。岂思带砺之义哉。其令铨曹。待窠悬注。即为调用。
癸未五月二十四日。又蒙录孤之 命。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8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80H.gif)
甲申四月一日。又蒙录孤之 命。
传曰。李希逸检拟事。三次申饬铨曹。而终无举论。岂有如许道理乎。洪凤汉对曰。李希逸。衰病自废。冗官散班。亦难供仕。铨官之不即收检。良以此也。其后又 教曰。咸恩之勋伐。予岂忘哉。其子令铨曹调用矣。现在何职耶。承旨李重祐对曰。才闻李希逸已作故云矣。 上惊曰。其果然否。亟称伤悼。仍问曰。其有子孙几何耶。重祐对曰。其子蚤死。但有一孙云矣。 上曰。带砺至重。予岂忘乎。至于咸恩子孙。零星沉滞。故其子屡敕铨官。使之调用矣。未及收录。遽至作故。极为恻然。闻其孙年已长成。待其阕服。即为悬注调用。仍顾谓诸臣曰。咸恩为人。良善良善。但甚数奇。子孙零星。予甚矜恻。
正宗大王十三年戊申三月一日。祗受 内赐。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8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80L.gif)
二日。 命扬武勋臣子孙入侍映花堂。
传曰。今日召见戊申忠臣子孙。出于感旧纪故之意。入侍朝官及儒武。岂可无示意之事。文荫儒。各 赐纸笔墨。武臣则给弓子一张。仍 特教瑞运曰。尔是咸恩之几世孙乎。对曰。曾孙也。 上曰。此人外貌甚好。尚未沾禄。可惜矣。又 教儒硕曰。尔是瑞运之子乎。对曰。然矣。 上曰。何人之婿乎。对曰。惠郎曹允精之婿矣。 上曰。尔之妇家能笔。尔应学习矣。试为书进。儒硕承 命。书进楷字玉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8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81H.gif)
十七日。诸勋臣子孙进笺。入侍熙政堂。
传曰。召见进笺诸臣。是日即命将推毂之日。以是日临是堂。缅惟旧甲。怆伤深深。两勋臣家嫡长无职名云。可谓欠事。幼学李瑞运,金鲁谦。初仕调用。仍 赐酒馔。又以诗宠之。(见附录)以记值旧甲感旧事之意。其后 命赐表忠纶音一件。
哲宗大王十二年辛酉三月二十日。影帧移奉于公之墓下别院。
先是己酉。因士林公议。设别厅于公之墓下。至是。建影堂于其右。春秋曝晒。以为尊慕之所。(公之真像。戊申策勋后。 恩赐二本。而一本。奉安于麒麟阁。一本。奉安于家庙矣。至是。移奉于此。又小帖二本。公之子希逸。为忠勋都事时。依 传教摸画。而一本。奉安于勋府。一本。奉安于家庙。)
高宗三十一年甲午四月二日。 致祭于家庙。(祭文。见附录。)
遣鲁城县监金靖圭。 致祭于家庙。○先是庚寅正月二十八日。 传曰。惟我 英宗大王 庙号追隆。圣功愈彰。百世不惑之论。若有俟乎今日。怆旧荣新。神人胥悦。呜呼。戊申之变。尚何言哉。 宗社之危。迫在一发。而幸赖神武之不杀。俎豆制胜。
白日轩遗集卷之八 第 18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80A/ITKC_MO_0480A_A192_181L.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