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头陀草册十八 第 x 页
头陀草册十八
[杂著]
[杂著]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40H 页
南游录[二]
十三日。往谒老峰祠。屯村亦配食焉。栋宇华整。庭戺间松竹交翠尤佳。斋任金寿冈宣晋复置酒相款。还饭于金氏。遂行二十里。过一岭。途中逢小雨。望山顶烟雾空濛。石峰峭如霜戟。或出或没。亦奇观也。至山下。磴道盘回几六七里。长松挺立左右。翠色浮天。不知其几万枚。吾行枫岳俗离诸名山甚众。未见植松如此之多也。松尽有飞阁跨溪。由阁中行十馀步。老木数十。盘屈如龙。皆二三百年物也。丛筱寿藤。蒙密交织。幽泉激激其下。复百许步至寺。殿阁虽不穹崇。庭除甚旷朗。中有小石塔。东西僧房。隐映于脩篁间。极有幽意。世传南方多精篮。如宝林,松广,澄光诸大刹。虽未之见。此寺亦不负精篮之称也。香火僧玉惠来谒。偕至香炉殿。老僧三四人亦相继至。谈山中诸名胜。开户见数峰罗列于前。皆土山。冠以巨石。殊之剑拔千寻之势。然石色微白。海山童赭中亦未易得也。但载聪之言太过。周览诸佛殿。至青云寮。房宇颇洁。僧供夕饭。饭已登篮舆。从寺南支径穿入深竹。绿色映人衣袂。间有山茶树长八九丈。虽未开花。雪里翠叶。尽奇树也。行四五里。忽见夕阳在山。紫翠明灭。
十三日。往谒老峰祠。屯村亦配食焉。栋宇华整。庭戺间松竹交翠尤佳。斋任金寿冈宣晋复置酒相款。还饭于金氏。遂行二十里。过一岭。途中逢小雨。望山顶烟雾空濛。石峰峭如霜戟。或出或没。亦奇观也。至山下。磴道盘回几六七里。长松挺立左右。翠色浮天。不知其几万枚。吾行枫岳俗离诸名山甚众。未见植松如此之多也。松尽有飞阁跨溪。由阁中行十馀步。老木数十。盘屈如龙。皆二三百年物也。丛筱寿藤。蒙密交织。幽泉激激其下。复百许步至寺。殿阁虽不穹崇。庭除甚旷朗。中有小石塔。东西僧房。隐映于脩篁间。极有幽意。世传南方多精篮。如宝林,松广,澄光诸大刹。虽未之见。此寺亦不负精篮之称也。香火僧玉惠来谒。偕至香炉殿。老僧三四人亦相继至。谈山中诸名胜。开户见数峰罗列于前。皆土山。冠以巨石。殊之剑拔千寻之势。然石色微白。海山童赭中亦未易得也。但载聪之言太过。周览诸佛殿。至青云寮。房宇颇洁。僧供夕饭。饭已登篮舆。从寺南支径穿入深竹。绿色映人衣袂。间有山茶树长八九丈。虽未开花。雪里翠叶。尽奇树也。行四五里。忽见夕阳在山。紫翠明灭。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40L 页
海色微茫。如千顷白云。群山缭绕。与水光互相映发。如点十数螺髻于明镜中。光景甚奇。稍上一二里。道渐巇。僧辈疲谻欲仆。篮舆往往欹侧。度绝壑怖甚。或步或舆。又行数里。有大树少息其下。仰视九精庵。尚在云际。徐行蹑磴。良久始至。庵背负大石壁。下临浚谷。极类枫岳之普德窟。有泉冷冷出石间。味甘而冽。已而月出。诸峰忽皆耸拔奇伟。俨如群仙相向拱揖。雪光又助发其奇。晶荧玲珑。作烂银色。与诸僧相顾谛视。须眉衣巾。亦皆皓然。如在冰壶中。境界幽森。神气清冷。殆不似人间世也。
十四日。日未出。篮舆僧已集。促饭行。从庵下南行约一里所。山路已陡峻。乱石横纵。冰又滑。殆不可足。舍舆而步。脚力少谻。又骑舆。如是行六七里。始至山顶。石帆峰忽当前。状若卓剑。号为卓剑宜也。僧辈每以荒诞之说诳人。故曰弥勒住世时。天风当为诸佛说法道场。世尊载八万大藏经于石舡。送之此山。帆为石帆峰。指峰傍一椭石曰此乃船也。其怪妄可笑如此。复西数十步。山忽陡起成峰。有石冠之。隆然如老龙昂头。僧称为九龙峰。上平广可坐。往往石陷如臼。僧又指以为九龙蜿蜒之迹也。通望四远。眼界空阔。
十四日。日未出。篮舆僧已集。促饭行。从庵下南行约一里所。山路已陡峻。乱石横纵。冰又滑。殆不可足。舍舆而步。脚力少谻。又骑舆。如是行六七里。始至山顶。石帆峰忽当前。状若卓剑。号为卓剑宜也。僧辈每以荒诞之说诳人。故曰弥勒住世时。天风当为诸佛说法道场。世尊载八万大藏经于石舡。送之此山。帆为石帆峰。指峰傍一椭石曰此乃船也。其怪妄可笑如此。复西数十步。山忽陡起成峰。有石冠之。隆然如老龙昂头。僧称为九龙峰。上平广可坐。往往石陷如臼。僧又指以为九龙蜿蜒之迹也。通望四远。眼界空阔。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41H 页
是日适清明。济州了了可见。汉挐屹立天半如崇墉。雪色皓然。其南天水相接。空濛青苍。不见端倪。朝日下照。海色变作万顷汞银。岛屿点缀海面。如数百凫鸭出没烟浪中。真天下壮观也。胸次快活。便有御风破浪之志。往岁三渊金丈欲汎海入济州。余力止之。至今思之。恨不能偕金丈南下。以一帆踔过八百里云涛。登汉拿绝顶。饮鹿潭水。快睹南极老人光头状也。又东百馀步。至古塔山寺。废已久。但有丛筱败础而已。有石特立亭亭。高可数十丈。即所谓阿育王塔也。复东至坤维庵。亦废无僧。前有危石。削立如台。上生紫檀木。高不盈三尺。大可合抱。枝叶四出。旁阴数亩。盖亦千馀年物也。枕根而卧。俯视南溟如杯水。汉拿又横作几案。可以挹秀色而吸灏气。子瞻所云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登仙者。殆为余今日而发也。塔山寺在其东十步。楼极高爽。栏楯缥缈出树杪。观览之胜。无让于坤维台。以名庵称者殆不虚也。复循旧道而还。过德玄,道澄二上人房。皆在竹林深处极幽净。玄师颇通经旨能诗。是修缘大师门徒也。中年患奇疾废学。退居是寺云。夜宿青云寮。月色如昼。与郑生及房僧起步塔影中。尤觉益斋先生楼台影重山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41L 页
月上辘轳声远石泉深之语为妙也。明日冬至也。身在天涯。回望故园。云山杳然。怀思不觉怅悒也。
十五日。德玄,道澄送至山门相别。登舆下山。始骑马约行十里过一领。名骨峙。又北三十里。为康津县治。山川清丽。大抵类长兴。而九十湖在县南五里所。潮来展大明镜。湖上诸山。娟翠可爱。渔舍浦树。依微点缀如画中。登听潮楼。一览可尽其胜。尤为佳。主守陈翼汉来见。略饮一杯。别陈君向南塘村。馆于金善连家。尹春卿泽奴也。乘月步至湖岸。烟涛渺然。星月影皆倒垂。又一奇也。船商赛神。鼓声鼕鼕。终夜不绝。
十六日。朝饭主人煮鳆供之。味甘脆绝美。 肃宗辛未。 先君以御史潜行至此。欲投宿村舍。主妪怒其主侵虐。拒门不许曰见两班如见雠人。 先君笑而之他。此说已曾闻之。金善连又道之如此。夕至海南白莲洞。过尹孝彦家。孝彦殁已久矣。其子德熙敬伯延入相款。夜宿绿雨堂。敬伯出示其父画卷。是平生得意笔也。孝彦画举世宝之。每一纸出。辄为人持去。家无存者。敬伯以他画易取人家所藏。择其佳者。合成此卷。以此无一凡笔云。又示笙簧及唐琴。制度极精巧。但与东琴少异。敬伯为余设酒。余素不善饮。强
十五日。德玄,道澄送至山门相别。登舆下山。始骑马约行十里过一领。名骨峙。又北三十里。为康津县治。山川清丽。大抵类长兴。而九十湖在县南五里所。潮来展大明镜。湖上诸山。娟翠可爱。渔舍浦树。依微点缀如画中。登听潮楼。一览可尽其胜。尤为佳。主守陈翼汉来见。略饮一杯。别陈君向南塘村。馆于金善连家。尹春卿泽奴也。乘月步至湖岸。烟涛渺然。星月影皆倒垂。又一奇也。船商赛神。鼓声鼕鼕。终夜不绝。
十六日。朝饭主人煮鳆供之。味甘脆绝美。 肃宗辛未。 先君以御史潜行至此。欲投宿村舍。主妪怒其主侵虐。拒门不许曰见两班如见雠人。 先君笑而之他。此说已曾闻之。金善连又道之如此。夕至海南白莲洞。过尹孝彦家。孝彦殁已久矣。其子德熙敬伯延入相款。夜宿绿雨堂。敬伯出示其父画卷。是平生得意笔也。孝彦画举世宝之。每一纸出。辄为人持去。家无存者。敬伯以他画易取人家所藏。择其佳者。合成此卷。以此无一凡笔云。又示笙簧及唐琴。制度极精巧。但与东琴少异。敬伯为余设酒。余素不善饮。强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42H 页
举数杯。主人出家奴弹琵琶佐欢。
十七日。同敬伯往游大芚山。去尹家二十里所。遍山冬柏树也。每至深冬早春之际。雪中花开烂然。尤为奇观。以此称为长春洞云。未至大芚寺数里。有二老松对立如门。翠色照溪。过溪少西。有西山大师休静及诸名僧碑。缭以垣。下马读之。又东转渡危桥。古木夹植左右。复行数百步。有飞楼据溪水极宽敞。僧舍连络。回廊曲房。迷莫知所之。居僧可万指。雄富甲于南方。僧辈示西山笔迹及金线袈裟,碧玉钵盂诸法宝。又有示寂时圆鉴图。盖一太极圈子。笔画圆满如月。可见其定力也。四溟之后。法嗣寥寥。至今藏弆寺中云。午饭已登舆。上北弥勒。磴道极险。自寺至庵约十里。坐前楹可以望海。东有巨石。刻弥勒像。仍覆椽桷。加以丹彩。规制极似枫岳之女养庵。雄丽过之。归路暂憩峻极上人房。是同庚僧也。稍识文字。赠之二诗。又二十里至白浦。夜已一鼓矣。
十八日。白浦。敬伯海庄也。其弟德勋,德煦居之。颇有池台亭观之胜。环以橘柚竹树。不无少致。但僻在海陬。荒寂殊甚。比之富春亭南塘湖。当在下风也。饭后别敬伯行。午饭于玉泉村。登石城岭。落日去海仅数
十七日。同敬伯往游大芚山。去尹家二十里所。遍山冬柏树也。每至深冬早春之际。雪中花开烂然。尤为奇观。以此称为长春洞云。未至大芚寺数里。有二老松对立如门。翠色照溪。过溪少西。有西山大师休静及诸名僧碑。缭以垣。下马读之。又东转渡危桥。古木夹植左右。复行数百步。有飞楼据溪水极宽敞。僧舍连络。回廊曲房。迷莫知所之。居僧可万指。雄富甲于南方。僧辈示西山笔迹及金线袈裟,碧玉钵盂诸法宝。又有示寂时圆鉴图。盖一太极圈子。笔画圆满如月。可见其定力也。四溟之后。法嗣寥寥。至今藏弆寺中云。午饭已登舆。上北弥勒。磴道极险。自寺至庵约十里。坐前楹可以望海。东有巨石。刻弥勒像。仍覆椽桷。加以丹彩。规制极似枫岳之女养庵。雄丽过之。归路暂憩峻极上人房。是同庚僧也。稍识文字。赠之二诗。又二十里至白浦。夜已一鼓矣。
十八日。白浦。敬伯海庄也。其弟德勋,德煦居之。颇有池台亭观之胜。环以橘柚竹树。不无少致。但僻在海陬。荒寂殊甚。比之富春亭南塘湖。当在下风也。饭后别敬伯行。午饭于玉泉村。登石城岭。落日去海仅数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42L 页
尺许。云物受其馀晖。赩然如火。潮水方退。如战败之卒。拖甲曳兵而归。亦奇观也。上灯时至万德寺宿西寮。夜深月出。湖光澹白。如横匹练也。
十九日。寺楼扁以万景。前临九十湖。风景极佳。宋延清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语。殆为此寺传神矣。先辈称其胜槩。极似灵隐。果非虚也。世传金生题寺榜。而结法与白月碑不类。恐非金生真迹。然笔势清劲。亦罗丽间名笔也。僧指楼南石砌曰此亦罗时所刱也。以杂石筑之面如削。至今累千年。坚致如故。盖寺中有三绝。金生书,西院山茶树。与此合为三耳。树亦奇。其大数抱。阴满一庭。花方半开。饭已往洗心庵。在寺后一里所。古木脩竹。幽邃可爱。开窗见湖光渺漫。直与天接。比寺楼尤奇。袁中郎盛称韬光之胜。远过灵隐。余谓此庵亦然。归路过明海房少憩。海师。岭南人。为人醇谨。略通经旨。方为香火僧云。别海师至禅门外骑马。复十里过康津北门。逢宋夏桢。班荆少话。黄昏至营村。圣章信甫自怀川昨夕至。信甫名相允。先生宗弟也。见家信。
二十日。金夏龟丧人。与其两兄来。馈以柚子,鳆鱼。金夏三亦来。今日先生生日也。只与吾辈数人。萧然相
十九日。寺楼扁以万景。前临九十湖。风景极佳。宋延清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语。殆为此寺传神矣。先辈称其胜槩。极似灵隐。果非虚也。世传金生题寺榜。而结法与白月碑不类。恐非金生真迹。然笔势清劲。亦罗丽间名笔也。僧指楼南石砌曰此亦罗时所刱也。以杂石筑之面如削。至今累千年。坚致如故。盖寺中有三绝。金生书,西院山茶树。与此合为三耳。树亦奇。其大数抱。阴满一庭。花方半开。饭已往洗心庵。在寺后一里所。古木脩竹。幽邃可爱。开窗见湖光渺漫。直与天接。比寺楼尤奇。袁中郎盛称韬光之胜。远过灵隐。余谓此庵亦然。归路过明海房少憩。海师。岭南人。为人醇谨。略通经旨。方为香火僧云。别海师至禅门外骑马。复十里过康津北门。逢宋夏桢。班荆少话。黄昏至营村。圣章信甫自怀川昨夕至。信甫名相允。先生宗弟也。见家信。
二十日。金夏龟丧人。与其两兄来。馈以柚子,鳆鱼。金夏三亦来。今日先生生日也。只与吾辈数人。萧然相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43H 页
对于穷海之滨。回想去岁此日。人事之变幻无常如此。为之一叹。
二十一日。先生论古今人诗曰文人喜用经传文字作句。如牧隐山色起予商是也。因言往岁麟坪大君赴燕。大宴于安州百祥楼。徵旁郡名妓数百人。绮罗丝管。极一时之盛。李台瑞时守安州。座上献诗曰红妆满座何多楚。玉貌倾城自择齐。息庵金公闻之曰佳句也。红妆二字改以纤腰则尤佳矣。或以此语台瑞。台瑞方卧蹶然而起曰兵判可谓知诗矣。时息庵方判兵曹云。
二十二日。▣▣今日欲往游宝林寺。雨下终日不果。
二十三日。早饭发行。向宝林寺。郑梦说,赵万瑀从焉。过大岩领五里至有耻村。文德龟所居也。德龟与其弟德麟。俱登文科。官至郡守。门临清溪。环以千挺钜竹。西有奇岩特立如覆镛。有松荫其顶。名曰舍人岩。过栗岘。沿流而东。又过一小岭。北折行数里。篮舆僧已来候。遂登舆徐行。洞壑窈窕。松栝幽森。溪流往往成潭。是汭阳江发源处也。左右眺赏。不觉其已至寺矣。制度极雄丽。历四重门。东西各有长廊。以为饭僧之所。新旧佛殿皆层阁。高数百尺。用铁二
二十一日。先生论古今人诗曰文人喜用经传文字作句。如牧隐山色起予商是也。因言往岁麟坪大君赴燕。大宴于安州百祥楼。徵旁郡名妓数百人。绮罗丝管。极一时之盛。李台瑞时守安州。座上献诗曰红妆满座何多楚。玉貌倾城自择齐。息庵金公闻之曰佳句也。红妆二字改以纤腰则尤佳矣。或以此语台瑞。台瑞方卧蹶然而起曰兵判可谓知诗矣。时息庵方判兵曹云。
二十二日。▣▣今日欲往游宝林寺。雨下终日不果。
二十三日。早饭发行。向宝林寺。郑梦说,赵万瑀从焉。过大岩领五里至有耻村。文德龟所居也。德龟与其弟德麟。俱登文科。官至郡守。门临清溪。环以千挺钜竹。西有奇岩特立如覆镛。有松荫其顶。名曰舍人岩。过栗岘。沿流而东。又过一小岭。北折行数里。篮舆僧已来候。遂登舆徐行。洞壑窈窕。松栝幽森。溪流往往成潭。是汭阳江发源处也。左右眺赏。不觉其已至寺矣。制度极雄丽。历四重门。东西各有长廊。以为饭僧之所。新旧佛殿皆层阁。高数百尺。用铁二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43L 页
千馀斤铸毗卢像安于旧殿。僧曰新罗时所造也。其栋宇之华靓。远过双溪,大芚诸寺也。憩于香火僧澈閒房。时兵营镇抚有善歌春眠曲者适来此。赐坐歌之。此乃康津进士李喜徵所作也。其声哀甚。闻者至于涕下。南人又称为时调别曲。金得三夜至。以四鹑馈之。
二十四日。步至东寮。读书声闻于户外。长兴儒生数人方来栖云。又迤北至一院。窗壁新涂。如雪净无一尘。主僧肃客而入。相对蒲团。意思萧然。浮屠庵僧戒淳适至。与语禅旨。颇有解处。年八十馀。貌亦不衰。还饭于南寮。又步至龙子阁。其东复有佛子天子二阁。缭以短垣。竹树掩映庭除。僧皆阖扉。阒若无人。开户视之。房宇明洁可爱。令人留连。殆不欲归也。骑舆出寺门至土墩上。有古木数株。前凿方池。引山泉注之。问普照禅师碑。在八相殿南。复由南寮入。又东折过一小门。门内有碑长七尺许。螭头龟趺。制作精妙。碑云文林郎守宁边府司马赐绯衣袋金颖奉教撰。儒林郎守武州昆湄县令金薳奉教书。皆新罗人也。罗之官制。仿李唐。故有赐绯鱼袋之称。碑东数十步有
二十四日。步至东寮。读书声闻于户外。长兴儒生数人方来栖云。又迤北至一院。窗壁新涂。如雪净无一尘。主僧肃客而入。相对蒲团。意思萧然。浮屠庵僧戒淳适至。与语禅旨。颇有解处。年八十馀。貌亦不衰。还饭于南寮。又步至龙子阁。其东复有佛子天子二阁。缭以短垣。竹树掩映庭除。僧皆阖扉。阒若无人。开户视之。房宇明洁可爱。令人留连。殆不欲归也。骑舆出寺门至土墩上。有古木数株。前凿方池。引山泉注之。问普照禅师碑。在八相殿南。复由南寮入。又东折过一小门。门内有碑长七尺许。螭头龟趺。制作精妙。碑云文林郎守宁边府司马赐绯衣袋金颖奉教撰。儒林郎守武州昆湄县令金薳奉教书。皆新罗人也。罗之官制。仿李唐。故有赐绯鱼袋之称。碑东数十步有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44H 页
层塔。下藏普照舍利。四面刻佛像及天王。周以石栏。亦巧匠所造也。寺记曰寺址旧为潭九龙居之。普照投以神符。龙女自潭中出拜普照。请献所居建寺。至今寺僧祀龙女云。观其画像。盖近日庸工所写也。至浮屠庵。淳师延之入室。壁上有无字颂。淳师自制也。余反其意作颂。又留一偈曰去有去处。来有来时。无去无来。惟我与师。淳师笑曰老僧住山六十年。未遇一个真解人。不意今日得见庞居士。盖目余以老庞也。余又作诗解啁。有细求无字还多事。老我平生笑老玄之句。投笔径去。淳师送至门。余戏之曰师能烧却宝林寺。打破浮屠台。方可参透机关。答曰老僧真欲烧却宝林寺。打破浮屠台。但恐寺僧阻搪不果耳。相视大笑。其为人少带风意。决非庸僧也。路逢南锡龟。偕行数里。指水西石壁曰谚传普照驱龙时。白龙最猛恶。以首触壁成潭。即此地也。壁果陷如铁钁。郑梦说,金得三先行猎鹌鹑。驻马观之。至暮而归。
二十五日。虞侯李舜佐来。盛称脩因寺之胜。要与同游。盖为余设泡有是请。其为人款曲多情如此。与信甫偕往。宋德成郑梦说亦从。至山脚始骑舆。路极险峻。盘回以上。行五里许。忽回顾九十湖。已在脚底
二十五日。虞侯李舜佐来。盛称脩因寺之胜。要与同游。盖为余设泡有是请。其为人款曲多情如此。与信甫偕往。宋德成郑梦说亦从。至山脚始骑舆。路极险峻。盘回以上。行五里许。忽回顾九十湖。已在脚底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44L 页
矣。石壁削立。周回若城。上平可坐。以风劲不得登览。至寺甚狭陋无可观。营妓数人来待。使歌春眠曲。已而雪作。飘瞥林木间。景色极奇。步至石门庵前。有危岩对峙如门。下临绝壑。气象宏阔。天风万德诸山。出没云际。海色微明。望之如一带沙岸。营城团圆若月。人家扑地鳞鳞。尤可奇也。风力晚益劲。几欲倒人。阖户拥炉。与信甫作诗。老妓白梅善歌。每诗毕辄奏一曲。极有韵致。未知欧公游龙门时亦有此否。
二十六日。将以明朝北归。▣▣▣▣▣同姓人李成夏等六七人来见。馈以柚子,民鱼。李敏郁兄弟亦来。同姓也。午后虞侯来。夜与圣章,信甫烧烛赋诗。
二十七日。郑之硕,金得三,李敏郁来别。饭已偕信甫发行。去留之际。殊觉黯然。至镇南楼少憩。■■■■马上见月出山。奇秀巉绝。颇似楼院途上望道峰也。行十五里至月南村。在月出之南。故曰月南。旧有月南寺颇胜。今废民人居之。又西五里为白云洞。承文院正字李彦烈别业也。洞壑幽邃。其木多冬柏。方开花烂然。庭中引山泉为曲水。盖旧日流觞之所。彦烈死亦废久矣。南有小冈隆然。列植长松。下
二十六日。将以明朝北归。▣▣▣▣▣同姓人李成夏等六七人来见。馈以柚子,民鱼。李敏郁兄弟亦来。同姓也。午后虞侯来。夜与圣章,信甫烧烛赋诗。
二十七日。郑之硕,金得三,李敏郁来别。饭已偕信甫发行。去留之际。殊觉黯然。至镇南楼少憩。■■■■马上见月出山。奇秀巉绝。颇似楼院途上望道峰也。行十五里至月南村。在月出之南。故曰月南。旧有月南寺颇胜。今废民人居之。又西五里为白云洞。承文院正字李彦烈别业也。洞壑幽邃。其木多冬柏。方开花烂然。庭中引山泉为曲水。盖旧日流觞之所。彦烈死亦废久矣。南有小冈隆然。列植长松。下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45H 页
为坛。可以坐见九井诸峰尤奇。安定洞在其西一里所。李恩津硕亨尝居之。圣章称道其胜。以为远过吾家悦云亭。其言太过。冈麓不能环抱。殊乏窈窕之趣。岩石涧溪。亦无可观。但以竹树妆点耳。夕至无为寺殊荒陋。南节度亟言佛殿壁画为吴道玄笔。非是。然用笔颇不俗。亦非近代人所作也。灵岩士人曹润身来。朝与约会于此。盖欲同游月出也。寺西有元觉大师碑。太半剥蚀。竟不知谁人撰也。
二十八日。崔致完相送至此告归。赠一诗与别。由寺西行二里。有领极峻。登巅可以望海。道岬寺僧持舆来迎。又北六七里至寺。栋宇壮丽。前为钟阁。两壁画佛像。阁南建长廊三十馀楹。间外有四重门。大抵类宝林寺。而规模之齐整似胜之。主僧玄应年六十馀。为人有智数能辨。示守眉大师袈裟及水晶琥珀数珠香木麈尾柄。又以水晶盒贮舍利。极宝重之。视之即蚌珠也。余驳其非舍利。应颇怃然。佛殿东有守眉碑。圣聪所撰也。文字未免有僧气。高僧堂一名旃檀林。在佛殿西。僧云道诜所刱也。房制极诡异。四周以砖筑之。高二尺许。广如之。下亦以砖筑成。上下只用一突。燃火皆温。未知其何以如此也。饭已骑舆出寺
二十八日。崔致完相送至此告归。赠一诗与别。由寺西行二里。有领极峻。登巅可以望海。道岬寺僧持舆来迎。又北六七里至寺。栋宇壮丽。前为钟阁。两壁画佛像。阁南建长廊三十馀楹。间外有四重门。大抵类宝林寺。而规模之齐整似胜之。主僧玄应年六十馀。为人有智数能辨。示守眉大师袈裟及水晶琥珀数珠香木麈尾柄。又以水晶盒贮舍利。极宝重之。视之即蚌珠也。余驳其非舍利。应颇怃然。佛殿东有守眉碑。圣聪所撰也。文字未免有僧气。高僧堂一名旃檀林。在佛殿西。僧云道诜所刱也。房制极诡异。四周以砖筑之。高二尺许。广如之。下亦以砖筑成。上下只用一突。燃火皆温。未知其何以如此也。饭已骑舆出寺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45L 页
东门。行十许步有泉流石上。下坠为潭。僧云石有窍通于潭。丛篁被其两崖。与水色交映。康乐绿筱媚清涟之语。始觉其工也。过溪有白轩所作道诜碑。下舆读之。又沿流而东。从林杪望见。内山诸峰稍稍露其顶髻。而奇秀峭削。终不及自外观之。世称月出近看不如远看。盖此山上石下土。故自远而望则只见峰端石矗矗耳。以是为奇。及至内山。全体呈露。便觉气象浅薄。坡翁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夫内外殊观。庐山之所不免也。又何足为玆山之累耶。过栗领。山路险甚。往往舍舆而步。至龙岩寺。地势极孤绝。奇石四环。其胜无让于天风之九精庵。闻九井峰尚馀数里。遂与信甫杖而行。磴道诘曲。冰雪又滑。十步一休。至峰底仰视。巨石陡立几百尺。上平广。四面削成不可上。西有一穴口。狭甚如衣缝绽。仅容人匍匐出入。一僧先入。信甫继之。崖冻失足几堕。方瞪目却立。龙岩僧斗相忽来牵袖苦挽。遂败兴不敢前。吾辈之迂路入山者。盖欲登九井绝顶。快看海门落照耳。终不能拚命直前。当面蹉失。彼王玄冲辈独何人哉。南有动石。僧持小木梃摇之。石端袅袅然自动。舆地胜览所谓一人摇之则欲坠而不坠者。信不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46H 页
虚也。擎天台亦可观。日暮不暇往。东有孤山寺。即文谷诗所谓云梯平蹑孤山寺者是也。今废云。还龙岩宿。庵主坦识解经旨。性亦淳实。殊无南僧狡悍之习也。
二十九日。自龙岩循旧路而下。至栗岭北折行数里。悬崖百仞。线路萦回极危怖。丛筱蒙密。随开随合。尤不可行。至上见性庵。后有石峰如植圭。庵西巨石削立为台。有老木数株。婆娑影布石上。信甫先至。与老僧三四人列坐树根。望之殆不似世间人也。房宇亦极明洁。日照油窗。四壁皎然如雪洞中。蒲团禅榻香炉经卷。种种幽澹。余南来阅过名庵。前后累十。此当为第一。虽置之皆骨山中。决不在灵源真佛之下也。僧慧静为人沈静。类有操守。年八十馀。容貌如六十许人。自香山来。方与数僧参禅。留一诗。归路过大寂,竹田二庵。还道岬。日已午矣。东禅堂有文谷诗板。次韵赠应师遂行。应师送至门曰老僧五十年。为道岬寺守奴矣。明年欲以一钵一锡。遍游关东诸名山。归死足矣。又笑曰古称鸠林妓吃虾醢。道岬僧饮冷浆。今则不独道岬残败如此。鸠林亦不足观矣。其滑稽快谈多类此。又北行未二里。立石刻国长生三字。其
二十九日。自龙岩循旧路而下。至栗岭北折行数里。悬崖百仞。线路萦回极危怖。丛筱蒙密。随开随合。尤不可行。至上见性庵。后有石峰如植圭。庵西巨石削立为台。有老木数株。婆娑影布石上。信甫先至。与老僧三四人列坐树根。望之殆不似世间人也。房宇亦极明洁。日照油窗。四壁皎然如雪洞中。蒲团禅榻香炉经卷。种种幽澹。余南来阅过名庵。前后累十。此当为第一。虽置之皆骨山中。决不在灵源真佛之下也。僧慧静为人沈静。类有操守。年八十馀。容貌如六十许人。自香山来。方与数僧参禅。留一诗。归路过大寂,竹田二庵。还道岬。日已午矣。东禅堂有文谷诗板。次韵赠应师遂行。应师送至门曰老僧五十年。为道岬寺守奴矣。明年欲以一钵一锡。遍游关东诸名山。归死足矣。又笑曰古称鸠林妓吃虾醢。道岬僧饮冷浆。今则不独道岬残败如此。鸠林亦不足观矣。其滑稽快谈多类此。又北行未二里。立石刻国长生三字。其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46L 页
东又立一石。刻曰皇长生。皆道诜所为。终未知其何意也。圣基洞在其南。世传道诜生于此。所谓崔氏园。果此地欤。或云其母食大瓜生道诜。以为不祥。弃之竹林中。鸠来翼之。以此名其地曰鸠林。然则崔氏园似当在鸠林也。又西一里所。有亭临溪。殊颓败。自此为鸠林里。南北二冈。至湖而尽。交抱内向。如人张拱。中有清溪。发源于月出。乍小乍大。至会社亭左。湾环渟蓄。村家分水居住。栉比相望。古木脩竹之间。楼阁掩映。真似画也。登会社亭。前开平湖。月出诸峰罗其后。翠色满帘。老松十数。离立四面。枝干夭矫。势若虬龙。想炎夏尤佳也。壁有白轩,泽堂诗。馀不可胜纪。曹润身昨自道岬先归。闻余至。与其宗人锡恒,锡奎来见。曹斯文一龟。即从祖叔父妻弟也。曾在都下相面。是日适迎婿。伻问不来。少选过之。延入于其弟天一斋。欢然道故。饷以茶果。别曹君。与润身同至西湖亭。亭废久矣。但有遗址。暮潮初上。湖光际天。西南诸山。缥缈娟秀。远望可爱。此地形胜。大略类明圣湖。月出似灵鹫。九井峰擎天台。仿佛南北两高。圣基峰尤似栖霞岭。若得香山雪堂辈作功德主。两岸遍植桃柳。间以画栋雕栏如六桥。护养茅亭松林作九里松。闻双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47H 页
醉亭下有大陂。夏时荷花盛开。上筑长堤。种垂杨万株。下为闸通南湖水。居然又一湖心亭也。其胜何遽出武林下哉。然东人本不喜事。又未免寒乞儿生活。虽有佳山美水。其修治妆点。大不及中州人。及闻此等语。辄目以为迂。可胜叹哉。是夜宿润身茅斋。二鼓后曹锡恒偕其二弟又来。话至鸡鸣。
三十日。饭于曹氏。日高始行。至双醉亭。陂水尽冻。野色亦极萧条。但开窗正对月山苍翠。此最胜也。壁有石川诗。文谷追书以揭。诗格笔意。翩翩可观。曹君辈至此相送。从陂上行数里。回望诸人。犹徘徊不去。殊觉依依。迂路过鹿洞书院。烟村崔先生俎豆之所也。先生讳德之。事 献陵英陵。官至南原府使。退居于灵岩永保村。造一楼扁曰存养。高卧不起。 显陵以艺文馆直提学召之。赴 朝未一年即归。士大夫莫不高其志。朴醉琴,成学士作诗与文赆之。其后辛未癸酉之际。 国家多故。先生独超然物外。不罹世网。实有大雅明哲之智。虽今百载之下。其清风峻节。犹可以想见矣。配以其子山堂翁。后又配以文谷及农岩先生。两家父子同堂啜享。亦盛事也。南庑奉真容。开户视之。毛发凛然如生。盖名手所作也。所着冠制殊诡。
三十日。饭于曹氏。日高始行。至双醉亭。陂水尽冻。野色亦极萧条。但开窗正对月山苍翠。此最胜也。壁有石川诗。文谷追书以揭。诗格笔意。翩翩可观。曹君辈至此相送。从陂上行数里。回望诸人。犹徘徊不去。殊觉依依。迂路过鹿洞书院。烟村崔先生俎豆之所也。先生讳德之。事 献陵英陵。官至南原府使。退居于灵岩永保村。造一楼扁曰存养。高卧不起。 显陵以艺文馆直提学召之。赴 朝未一年即归。士大夫莫不高其志。朴醉琴,成学士作诗与文赆之。其后辛未癸酉之际。 国家多故。先生独超然物外。不罹世网。实有大雅明哲之智。虽今百载之下。其清风峻节。犹可以想见矣。配以其子山堂翁。后又配以文谷及农岩先生。两家父子同堂啜享。亦盛事也。南庑奉真容。开户视之。毛发凛然如生。盖名手所作也。所着冠制殊诡。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47L 页
狭袖袄子束鞓带亦可异也。又有文谷四十一岁像。秀眉目貌甚姣好。一见可知为善人端士也。世称归溪玲珑洞澈如水晶。文谷温润精粹如良玉。此特以容貌言之。然两公之性行。盖亦如此矣。郑梦说,赵万瑀至是告别。客中分张。殊可怅也。又二里所至灵岩南门。阍者疑其干谒主守。拒门不纳。晓谕良久始许入。穿过城内。出东门过德津桥。雪微下。午饭于扶苏院。向晚风雪益急。渡灵山江。日已昏黑。复十里至罗州。已二鼓矣。馆于军官李厚栽家。同姓人也。本牧郑觉先道甫丈遣其子锡徽相候。馈以夕饭。灵山浦菁根绝大。味甘多津。无减于天赐梨。南方食物之佳者。最称全州之姜须菹,灵岩之石花炙,德津之鲻鱼,南塘之鳆鱼。而灵山菁根亦其一也。西瓜亦以此地产者为佳。曹润身为余设鲻鱼鲙石花炙。果皆珍味也。
十二月一日。入谢郑丈。同饭于衙轩。与信甫往观锦城馆。登柳色楼。东对瑞石山。雪后尤佳。出南门西折复十五里。至会津。地形略似麻浦江面甚狭居人傅岸高下置屋类粘蚝江南一带。种柳万馀株。当夏月绿阴。正好听黄鹂也。村中只有林朴两氏居之。沧溪宅在西村。子董亦好学。能世其家。患痘疾新殁云。信
十二月一日。入谢郑丈。同饭于衙轩。与信甫往观锦城馆。登柳色楼。东对瑞石山。雪后尤佳。出南门西折复十五里。至会津。地形略似麻浦江面甚狭居人傅岸高下置屋类粘蚝江南一带。种柳万馀株。当夏月绿阴。正好听黄鹂也。村中只有林朴两氏居之。沧溪宅在西村。子董亦好学。能世其家。患痘疾新殁云。信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48H 页
甫与林迈俱高氏婿。过其城山书斋。适往邻家。独有两少年在。乃其子与侄也。遂偕至永慕堂。林氏之亭也。极高爽。月出缥缈天际依然三角诸峰也。不觉分外眼明。林迈来少话。归路谒沧溪书院水云亭。以日暮未果往。由西门入。又饭于衙轩。与郑丈论文至夜。此丈好读书。老而不倦。极可钦也。其孙年方十四。尝赋诗曰秋江水落鱼鳞缩。旷野霜清雁翼高。颇有才思。即亡友保卿子也。具盛馔相待。数鼓后还寓。
二日。本地同姓人李运植来。郑丈又遣其子相候。作家书先送礼建入京。饭已遂行出东门。李厚栽至此而别。复东三十里至南平。县监李左伯闻之来见。馈以夕饭。少顷余亦往谢。团栾至夜深。丝肉竞奏。肴核狼藉。亦客中胜事也。上马欲还。忽闻水声冷冷出篁竹间。大有幽致。盖引山泉绕除为渠也。
三日。南平邑小。三面皆野。无可观。县北有十里松。翠色如云。南有小阜如覆盂。上生丛篁。四时长青。引城滩水浚长陂。又饶菱芡鱼鳖之利。僧头扇精巧无双。他旁郡极力效之。终莫能及。称之名邑者盖以此也。平朝左伯来别。路由东门。客馆前有赵英叟泰耆去思碑。铸铁为之。迤南十里。少憩于松林。复东二十里
二日。本地同姓人李运植来。郑丈又遣其子相候。作家书先送礼建入京。饭已遂行出东门。李厚栽至此而别。复东三十里至南平。县监李左伯闻之来见。馈以夕饭。少顷余亦往谢。团栾至夜深。丝肉竞奏。肴核狼藉。亦客中胜事也。上马欲还。忽闻水声冷冷出篁竹间。大有幽致。盖引山泉绕除为渠也。
三日。南平邑小。三面皆野。无可观。县北有十里松。翠色如云。南有小阜如覆盂。上生丛篁。四时长青。引城滩水浚长陂。又饶菱芡鱼鳖之利。僧头扇精巧无双。他旁郡极力效之。终莫能及。称之名邑者盖以此也。平朝左伯来别。路由东门。客馆前有赵英叟泰耆去思碑。铸铁为之。迤南十里。少憩于松林。复东二十里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48L 页
至绫州。此乃静庵赵先生藏碧之所也。后人于其遗墟立碑识之。尤翁撰其文。同春书之也。下马读之。俯仰徘徊。不胜慨然。先生寓于州奴文厚从家。以此其名至今不泯。荣亦大矣。彼衮贞辈抑何心哉。牧使慎惟益汝谦闻余至。伻问再三。夕后往谢之。治酒相款。官妓四五人以琴歌侑之。少顷还寓。汝谦又踵至。剧谈而去。是日小雨霢霂。入夜始霁。
四日。信甫有事晨往和顺。约会于同福县下。汝谦来别。汝谦治郡有声。入境居民削木为碑。颂其政者满道。映碧亭在州东一里所。有溪自南来。至亭下为潭。缥碧可爱。东对连珠山。不甚高大。形如覆敦甚娟妙。遍山皆竹。自州封为官田有守者。此地最产钜竹。其贱如蓬。过石彘领。领颇峻。酉刻至同福。信甫已来矣。
五日。主守李显庆孝伯。亦鸡林人也。闻新遭台评。过其寓唁之。李斗庆应七亦在座。少时同里闬相善。中间不见者殆三十年。鬓须苍然。几不可辨。及知为应七。然后各呼小字。握手道故。盖应七丧其妇。家贫无所归。方依于孝伯。尤可念也。和顺县监沈元俊亦来。孝伯出示咏怀一绝。即于座上次之。遂别去。瓮城山在县西五里所。三峰互峙如覆鼎。望之极奇。又东北
四日。信甫有事晨往和顺。约会于同福县下。汝谦来别。汝谦治郡有声。入境居民削木为碑。颂其政者满道。映碧亭在州东一里所。有溪自南来。至亭下为潭。缥碧可爱。东对连珠山。不甚高大。形如覆敦甚娟妙。遍山皆竹。自州封为官田有守者。此地最产钜竹。其贱如蓬。过石彘领。领颇峻。酉刻至同福。信甫已来矣。
五日。主守李显庆孝伯。亦鸡林人也。闻新遭台评。过其寓唁之。李斗庆应七亦在座。少时同里闬相善。中间不见者殆三十年。鬓须苍然。几不可辨。及知为应七。然后各呼小字。握手道故。盖应七丧其妇。家贫无所归。方依于孝伯。尤可念也。和顺县监沈元俊亦来。孝伯出示咏怀一绝。即于座上次之。遂别去。瓮城山在县西五里所。三峰互峙如覆鼎。望之极奇。又东北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49H 页
行十里过一领。又西一里有石峰特立。本礼末锐。色黄赤状若刻镂。极肖鳌山。从峰下涉溪。又北半里许至降仙台。仰视赤壁。气势壮伟。拔地卓立。上入霄汉。壁面如以大斧劈之。色如浣净。少无沙土气。微带黄意。又如横展大锦屏。溪流至壁下成长潭。深可方舟。未知黄州与此果何如也。但以子瞻二赋观之。黄州临大江。水面极浩渺。风樯云帆。出没烟涛。又助其致。乃复大胜。而又观其履巉岩披蒙茸数语。则壁势之戌削雄奇。反有逊于此者。造化不以全巧与物如此哉。与信甫倾壶饮数杯。相对哦诗。俄而山风振林。素雪飘洒。有水鸟二磔磔惊起。长鸣东去。醉兴勃勃。殆欲起舞松下。吾辈虽不能乘舟汎月。令客吹洞箫。扣舷而和之。如子瞻之为。然雪中策蹇驴。不惮数百里迂道。探搜奇胜如饥渴。今世间亦几人哉。倘令山灵有知。决不以吾辈风流置诸子瞻之下也。一笑。又五里登沧浪亭。亭废久。但有乔木数四而已。溯流而西。奇岩往往挟溪立。皆赤壁馀气之结聚也。又北折行至勿染亭。罗氏物也。主人居远。亭常空。处势幽夐。苍壁四环。清流映带其下。亭前列植长松。又有古木大合抱者十数。丛竹被崖。中通小径。抵于亭。极有幽意。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49L 页
其胜大类吾家吹笛台。而洞府之宽敞过之。但溪流甚浅。又乏白沙一带。壁色亦枯燥不能润如金碧。此着当输笛台一筹也。壁有农岩先生诗。俞岦以八分书之。由亭下北行十许步。巨石陡起为台。双松在焉。下临深潭。其上若架一茅亭。夏月来纳凉尤佳。饭于罗氏之奴。日已暮矣。雪又作。促行至瑞峰寺。宿太极上人房。
六日。极公示 神宗皇帝所御笔。髹管渗金为花㨾制甚巧。松江相国盖得之燕都。归施寺中。至今藏弆。而桑海换易之馀。虽一管之微。犹可以寓匪风下泉之思。宁不慨哉。又示赵泰万济博诗。济博前年至寺。盘桓数日而去云。东西有二峰。势秀拔挟寺楼。清溪横贯其中。僧舍分水而居。极幽绝。信甫云夏月尝一过。数里行绿阴中大佳。今来非复旧观也。盖时花佳鸟。与山水本不相关。而山水之神情气韵。必资时花佳鸟而后方灵活。古人云冬山如睡。如睡二字可谓妙解也。瑞石山寺不过八九里。信甫曰山有奇观三。瑞石圭峰指空砾是也。三渊尝评南方山水。独于赤壁华严窟加圈点。华严窟亦在山中。惮于雪深不果往。若使王冕有灵。能不窃笑矣乎。饭罢别极公。至蹑
六日。极公示 神宗皇帝所御笔。髹管渗金为花㨾制甚巧。松江相国盖得之燕都。归施寺中。至今藏弆。而桑海换易之馀。虽一管之微。犹可以寓匪风下泉之思。宁不慨哉。又示赵泰万济博诗。济博前年至寺。盘桓数日而去云。东西有二峰。势秀拔挟寺楼。清溪横贯其中。僧舍分水而居。极幽绝。信甫云夏月尝一过。数里行绿阴中大佳。今来非复旧观也。盖时花佳鸟。与山水本不相关。而山水之神情气韵。必资时花佳鸟而后方灵活。古人云冬山如睡。如睡二字可谓妙解也。瑞石山寺不过八九里。信甫曰山有奇观三。瑞石圭峰指空砾是也。三渊尝评南方山水。独于赤壁华严窟加圈点。华严窟亦在山中。惮于雪深不果往。若使王冕有灵。能不窃笑矣乎。饭罢别极公。至蹑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50H 页
清阁少坐。又半里许。有松横偃如门。路由其下。僧辈指曰松门。又北十里至梁氏之园。主人梁翁与河西金先生同时。其子又先生之女婿也。翁笃于行义。文词亦高。尝作孝赋行于世。隐居不仕。脩治园亭以自娱。即此园也。园广几数亩。东南二面。缭以短垣。下通隐窦。引山泉行于岩石之上为卧瀑。上有老松覆地。甃石为涧道。承瀑之馀流。形如槽。名之曰槽泉。又自窦南刳竹通流。西行数十步下。凿方池受之。环以钜竹千馀。翠影落池。幽雅可爱。墙阴鐕着十数方。石色如漆。河西先生作绝句四十八。以粉字书之。尚不磨灭可读。先辈之风流好事盖如此。翁自号萧洒翁。南人以是称园曰萧洒园云。今属于翁之后孙翼龙。方居忧不出。使其族弟延入相见。梁敬之进士采之进士亦来。翼龙出示孝赋。文谷所书河西先生四十八咏三渊诗二纸。又有萧洒园题咏卷。列书来游者名姓诗文。余亦作一诗书其下。座人始知其为余。相顾惊叹曰曾因三渊闻名久矣。极致款。饷以霜柿。少顷告行。采之从至池上。指溪斋曰往岁三渊书来。有过夏园中之语。为三渊营建。不旬日成之。如是朴陋云。湖士之爱慕三渊者。于此槩可见矣。行未二里。有石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50L 页
临溪。可坐五六。老木荫之。皆数百年物也。西有竹坞。竹尽环碧堂在焉。自下望之。竹深密不知有堂。极有幽致。但以碎石垒为层砌植杂卉。正如古名画村学究以拙笔作跋尾。殊可厌也。此亦河西先生杖屦之所也。想像遗躅。不胜太息。过溪又东。至于息影亭。其胜出萧洒,环碧下远甚。处势颇高。前对瑞石山。雪色皓然。亦二亭所不能有也。又西五里为昌平县。复东北行十里。次玉泉寺。休于释来上人房。潭阳金八华进士来见。即金时佐道以门人也。初时不识为谁某。及通名。八华大惊曰童时在道以家累见面。又曰吾子尝答吾师书云朝事日乖。岁饥民贫。足下独何畏四月雹乎。当时爱此一句语。至今能不忘云。作一绝示之。与信甫和之。
七日。金八华又来。饭已自寺后过一领。十里至玉果县。河西先生乞养为是县。及 孝陵上宾。遂弃归。终身不起。益令人怀仰其高风也。有溪北流。入于鹑子江。洲渚萦纡。沙白如雪。沿流而东数里。两山如门。水为山所束。奔腾剽疾。色益缥碧。江中奇石错峙。可坐可钓。连峰矗天。雪蒙顶皓然。殊有深峡气象。又十里有石。平广如张大筵席。水行其上。可与巴串相伯仲。
七日。金八华又来。饭已自寺后过一领。十里至玉果县。河西先生乞养为是县。及 孝陵上宾。遂弃归。终身不起。益令人怀仰其高风也。有溪北流。入于鹑子江。洲渚萦纡。沙白如雪。沿流而东数里。两山如门。水为山所束。奔腾剽疾。色益缥碧。江中奇石错峙。可坐可钓。连峰矗天。雪蒙顶皓然。殊有深峡气象。又十里有石。平广如张大筵席。水行其上。可与巴串相伯仲。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51H 页
但石理粗浊。色如灰黑。殊败人意。不欲久坐也。午饭于鹑子院。自此为南原界。往▣村家依山带溪。松篱竹扉。幽澹如画。前辈亟称南原风土佳丽。唐人至谓之小江南。其言信不虚也。昏黑至南原府。乌鹊桥在南门外。甃石为虹蜺状。不甚缥缈。过桥少东为广寒楼。暮树远烟。景色亦佳。主守李齐尚渭叟新罢。内眷未及北还。其子世禄来余寓少话。复与世禄同出南城。至广寒楼。夜将二鼓。阴云褰尽。月色皎然。凭阑四望。神思清爽。恍如御冷风身游玉京也。已而柳生星晋偕一黄姓人至。俱世禄客也。官妓六七人亦来。蓬头历齿。状若鸠槃茶。余戏曰此楼胜槩。无减天上。而但恐汝辈不堪作嫦娥灶下婢。此着似当大输也。一座大笑。世禄为具酒肴。歌舞极欢。夜深而罢。
八日。李世禄今日欲发向汉都。出宿城南民舍。饭已过其寓少坐。又至广寒楼。制度雄丽。头流秀色。尽在栏楯间。蓼川屈曲于大野中。如铺练带。引其支流至楼下。潴为大池。每夏月菡萏盛开。作一云锦海。尤奇观。有小阁直据池心。丹雘玲珑。颜以瀛洲阁。西小岛竹林郁然。是松江所植云。风至璆然有声。亦佳致也。又有乘槎桥在其东。与乌鹊桥相对。下有支机石。黄
八日。李世禄今日欲发向汉都。出宿城南民舍。饭已过其寓少坐。又至广寒楼。制度雄丽。头流秀色。尽在栏楯间。蓼川屈曲于大野中。如铺练带。引其支流至楼下。潴为大池。每夏月菡萏盛开。作一云锦海。尤奇观。有小阁直据池心。丹雘玲珑。颜以瀛洲阁。西小岛竹林郁然。是松江所植云。风至璆然有声。亦佳致也。又有乘槎桥在其东。与乌鹊桥相对。下有支机石。黄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51L 页
守身楼记云旧有小楼。名曰广通。府使闵恭改建。郑相国麟趾易以今名。盖后人又以乌鹊乘槎支机等号贲饰之。以象天上广寒殿也。或曰楼即黄翼成公遗址也。楼记及舆地胜览俱无是言。按翼成公家在尚州。其子孙至今尚居于尚州黄涧之间。遗址之说恐误也。壁有古今诗文甚多。独崔立之不怪便登天上楼。牵牛人亦河之头一律。当压上头。余笑谓信甫曰黄鹤,广寒。俱为二崔所占取。教太白,载大不敢更措一语。此亦千载异事也。信甫亦笑。本府有李姓盲人善唱春眠曲。邀至楼上。倚栏而歌之。声甚哀绝。使人不乐也。万福寺在西门外二里所。有铜佛高三十五尺甚可观。行色匆匆。不暇往复。由南门入。迤东一里至关帝庙。朴乃贞直卿为府使时所建也。旧庙年久颓废。直卿尝感异梦。遂为之重创。殿宇颇华整。但庸工塑像极不肖。全乏神威可恨。又西数百步有忠烈祠祀。郑判书期远,李兵使福男以下七人。想像风烈。低佪者久之。府城周遭阔大极坚致。俗说唐将因刘仁轨旧基筑之。尝见 曾大父碧梧公日记。骆云峰尚志驻劄此地者最久。其后杨总兵元又来守。未知其谁所筑也。土人曰旧时城中人家栉比。殆无隙地。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52H 页
近因荐饥。又困于邻族侵徵。流亡过半。颓垣败础。满目萧条。无复升平气象云。此则不独南原一处也。所过郡邑前后十数。大抵多如此。此皆邻族侵徵之害也。朝廷亦知其弊。尝议行户布口钱等法。终格不行。民困日甚。可胜叹哉。出西门五里。有蛟龙山城。望之极峻险。丁酉之乱。任兵使铉方为府使。素称有文武才。而不据山城。据府城。终至军败。以身殉之。殊可慨然。又北东三十馀里。至獒树驿。溪山明丽。颇似吾乡。不觉心目俱开也。世传居宁人金盖仁蓄一狗甚爱之。盖仁尝从人家饮。醉卧田间。野火延烧将及。狗以尾濡水。奔走扑灭。气尽乃毙。盖仁既醒。见狗死在旁。大感恸。瘗于山坡。植杖以志之。后忽成林。自此人称其地曰獒树云。余为作一诗曰千秋尚说义獒名。微物犹存爱主诚。借问世间卿相辈。几人为国更捐生。是夜雨。
九日。雨声终夜不断。今年冬暖异常。自前月旬后更不下点雪。又闻清皇新殂。中外绎骚。往往有荷担而立者。天时人事如此。可为于邑。晚后冒雨作行。又北二十里至任实县。日已昏矣。登碧云楼。正对高德山。峭秀可爱。馆于军官严姓人家。夜李世禄来。
九日。雨声终夜不断。今年冬暖异常。自前月旬后更不下点雪。又闻清皇新殂。中外绎骚。往往有荷担而立者。天时人事如此。可为于邑。晚后冒雨作行。又北二十里至任实县。日已昏矣。登碧云楼。正对高德山。峭秀可爱。馆于军官严姓人家。夜李世禄来。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52L 页
十日。雨下濛濛。又冒雨行至梧院朝饭。复北十里许。风益急。雨雪交作。始觉凛然有冬意也。至万马谷。两山对耸。中通一路。狭隘甚如由壶中行。虽古所称井陉倒回之险。亦不能过也。 朝廷既以云峰兼讨捕使。使守八良岭。余意又以任实县监兼讨捕使。使守此谷。南原设重镇。择文武有威望者守之。互为声援。则控御得宜矣。又四十里至全州。过寒碧堂。自下望之。势甚缥缈。其胜尤佳。抵子龙寓所。罗浚来即别去。此人少学于三渊。自称奇士。为人诡怪好大谈。人皆笑之。闻子龙言。近学行草。至以听松自况。尤可笑也。本府判官李普赫声远亦来。话至鸡鸣而罢。
十一日。早往西门外别李世禄。同闵志洙来姜必遇家。即去时主人也。李岱来。尹叔世观国宾偕康津李彦谦进士来。彦谦是彦烈从弟也。自言所居去白云洞不过十里。余之游洞之日不知。不得同游。深以为恨云。午刻信甫亦来。国宾为余设肴果。与座中人共之。约明早往 庆基殿。谒 太祖真容。国宾方以本殿参奉入直也。监司遣人相问。夕入谢。谷城人曹观夏来。此人妙风鉴术。十不失一云。
十二日。同信甫朴芝秀至 庆基殿。闵志洙亦来。国
十一日。早往西门外别李世禄。同闵志洙来姜必遇家。即去时主人也。李岱来。尹叔世观国宾偕康津李彦谦进士来。彦谦是彦烈从弟也。自言所居去白云洞不过十里。余之游洞之日不知。不得同游。深以为恨云。午刻信甫亦来。国宾为余设肴果。与座中人共之。约明早往 庆基殿。谒 太祖真容。国宾方以本殿参奉入直也。监司遣人相问。夕入谢。谷城人曹观夏来。此人妙风鉴术。十不失一云。
十二日。同信甫朴芝秀至 庆基殿。闵志洙亦来。国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53H 页
宾具纱帽红团领。典仆四人亦着紫巾朱衣。导国宾由西角门入。吾辈从之。至西閤外。典仆启钥。又导国宾入 殿内。吾辈立閤门外少须。 殿中间南向为御室一间。雕梁丹楹。下方以石甃之。涂以白灰。奉 真容于其中。前垂朱帘。左右有红绒索。系以金钩。国宾鞠躬立 御室之西。典仆洞开南閤。又二人引钩捲帘。始招吾辈入。 日表龙颜。神彩赫赫。不敢仰视。左眉角微觉浮起。盖糊褙岁久。绡纸不相贴。自然如此。不是变异。民间以此多讹言。殊可叹也。又东十许步至 别殿。观 御辇御伞御刀。由东角门入后苑。其木多柿漆。典仆云夏月草长如人。绝无虫蛇之属。虽潦雨新霁。不闻蛙鸣。亦极异事也。又北数十步。脩竹造天。阴森清冷。如造别境。前者自外望之即去。竟不知此中乃有如许佳趣也。又观 御井。还饭于斋室。李彦谦告归。复同国宾,信甫出南门。登会庆楼观市。累万人簇立。略似钟楼街午市。杂货山积。平凉子薄散半之。薄散油炒糯米饭和饴糖。为之。压以木板。匀薄如纸。切作方片稍椭。四五片叠为一饼。公私宴祭。用以饤盘。唯全州人能之。妇人皆高髻。或有以青布帕首者。南俗大抵好帕首。岭下尤甚。孝彦画卷有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53L 页
帕首村女挑菜状极肖。余诗亦有斑巾帕头前村女之语。盖以见南俗之如此。放翁入蜀记曰夷陵女子皆以青斑巾帕首。然则川蜀间亦有此风也。儿童尤姣好可爱。尝闻南人有三不如之说。谓女不如男。梨不如菁。雉不如鸡。验之果然。归路过闵志洙。又过金用谦谪居。还至于子龙之庐。曹观夏来。相余曰眉端有白气如线。必有兄弟之忧。上灯时因朴龙秀书。始闻载中以是月三日得寒疾不起。冰湖一别。奄作千古。令人不觉肠摧。
十三日。别子龙,国宾。早行午饭于参礼驿。又东北四十里宿砺山。
十四日。饭已行二十馀里。次狐谷秣马。又东二十五里至连山。金姊详道载中死时状。尤觉恸绝。闻康熙死四日。秘不发丧。以遗诏立第四子为皇帝。十四王极英勇。方统十五万兵在西边。人心疑惧。内乱非久将作云。李𤦮自高山来。与之同宿。
十五日。早行成服。饭已别金丈。将发君赫来。偕往县西。观开泰寺。旧鬵纯铁铸之。形正圆。大可四十围。渐下而杀。趺视口围半之。岁旱略为移动。辄致雷雨云。少东十里。午饭于豆歧酒店。邀金万坦针脑疖。金万
十三日。别子龙,国宾。早行午饭于参礼驿。又东北四十里宿砺山。
十四日。饭已行二十馀里。次狐谷秣马。又东二十五里至连山。金姊详道载中死时状。尤觉恸绝。闻康熙死四日。秘不发丧。以遗诏立第四子为皇帝。十四王极英勇。方统十五万兵在西边。人心疑惧。内乱非久将作云。李𤦮自高山来。与之同宿。
十五日。早行成服。饭已别金丈。将发君赫来。偕往县西。观开泰寺。旧鬵纯铁铸之。形正圆。大可四十围。渐下而杀。趺视口围半之。岁旱略为移动。辄致雷雨云。少东十里。午饭于豆歧酒店。邀金万坦针脑疖。金万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54H 页
程亦来。即棐弟规之孙也。又南二十里。路逢微雪。又东北二十里至怀川。呼灯与宋妹谈先生居谪状。相对嗟惋。宋必熙文卿与其两弟来。信甫同至梧井。先向宋村。二鼓后始来同话。
十六日。宋必恒元久与其弟必观来。宋夏时佥知亦来。饭已别宋妹。行过文卿。集仲达甫俱在。出酒相待。又东北行三十里。至渼湖谒霁月堂书院。坐前楼见江水。江西诸山。亦皆秀峭。悬云庵在绝顶。望之缥缈。宋夏桢持柿枣来馈。过荆江。次文义县午饭。信甫至此又别去。客怀殊作恶也。黄昏至清州。又馆于寿弘家。显甫来。营将亦来。话至数鼓而去。是日下微雪。
十七日。所乘骡病足。留清州。申永升兄弟来。崔泰齐亦来。邀兵营审药。又针脑疖。饭后营将来。为作大篆数纸。午刻李君春茂来。夕入近民轩。与显甫同宿。营将又来。夜分而去。
十八日。显甫借骑。行至北门楼少坐。申永升来别。宋镇重亦来。是泉谷先生后孙也。又北五十里。至溪上见家信。
策问○[稗官小说]
十六日。宋必恒元久与其弟必观来。宋夏时佥知亦来。饭已别宋妹。行过文卿。集仲达甫俱在。出酒相待。又东北行三十里。至渼湖谒霁月堂书院。坐前楼见江水。江西诸山。亦皆秀峭。悬云庵在绝顶。望之缥缈。宋夏桢持柿枣来馈。过荆江。次文义县午饭。信甫至此又别去。客怀殊作恶也。黄昏至清州。又馆于寿弘家。显甫来。营将亦来。话至数鼓而去。是日下微雪。
十七日。所乘骡病足。留清州。申永升兄弟来。崔泰齐亦来。邀兵营审药。又针脑疖。饭后营将来。为作大篆数纸。午刻李君春茂来。夕入近民轩。与显甫同宿。营将又来。夜分而去。
十八日。显甫借骑。行至北门楼少坐。申永升来别。宋镇重亦来。是泉谷先生后孙也。又北五十里。至溪上见家信。
策问○[稗官小说]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54L 页
问。稗官小说。虽曰驳杂。而亦多记正史之遗文阙事。有不可尽废者也。穆王传记盛姬之本末。山海经著贰负之名字。此可谓补史之阙事欤。虞初所记。汉史编于艺文。传奇所述。宋人称其文词。亦或有备史之遗文欤。班孟坚仍西京杂记而著汉书。房玄龄取世说新语而作晋史。则能免杂取稗说之讥欤。罗贯中据裴松之注而演三国志。施耐庵本东都事略而作水浒传。则其无混淆正史之患欤。朱晦庵之伊洛渊源,名臣言行两录。私自著述。则其可谓之稗史欤。宋真宗之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书。开局编成。则亦不可谓之小说欤。国史补能补刘煦,宋祈之阙遗而远胜于成式之杂俎欤。中兴传能有左丘,马迁之笔法而轶过于李焘之长编欤。至若野史亭之所纂。绛云楼之所著。虽未及成书。而其述作之意。可详言欤。陶九成之说郛。陈继儒之秘笈。可谓稗说之府库。而其有补于正史者。可历指而言欤。大抵文人才子。搜猎异闻。纲(一作网)罗遗事。作为稗说。或论时政之得失。或记历代之沿革。或录人才之盛衰。或述习俗之异同。或传忠臣烈妇之高节懿行。或举老成名德之嘉言至论。以至山川草木土地物产方技杂术鬼神幽怪之事。靡不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55H 页
详说而备录之。斯可谓之文园之查橘。史家之羽翼也。逮夫后世。伪书日滋。虚实相反。是非不公。如癸辛杂识之毁朱。陈碧云騢之诬韩富者。滔滔皆是。世之作史者。将无以考信焉。甚至架空杜撰。专务淫亵。未免讽一而劝百。使人心日坏。风俗日败。则稗说之害。可谓极矣。此果由于著书者徒尚奇邪。务悦人目而然欤。抑由于观书者溺于淫僻。专昧劝惩而然欤。今欲使作者摭实直书。虚实不错。是非不谬。可以补史氏之阙文。而亦令观者能感发其善心。惩创其邪思。一如圣人读诗之法。则其道何由欤。
送徐平甫(命均)赴燕序
余尝读元裕之中州集。明昌南渡后。诸人之诗。声调促数。气格衰弱。苶然有季世亡国之音。未几幽兰轩之祸作而金遂以亡。近又得魏宪所编清百家诗读之。其声调亦促数。气格亦衰弱。骎骎乎明昌南渡以后之音也。余窃怪康熙在位六十年。民生乐业。天下晏然。可与大定之治比隆。而其发于咏歌。形于声音者乃如此也。前年康熙死。太子废不得立。天下危疑。其乱兆矣。记曰声音之道与政通。文词声之精者也。诗又文词之精者也。故观其诗则夫其气机之升降。
送徐平甫(命均)赴燕序
余尝读元裕之中州集。明昌南渡后。诸人之诗。声调促数。气格衰弱。苶然有季世亡国之音。未几幽兰轩之祸作而金遂以亡。近又得魏宪所编清百家诗读之。其声调亦促数。气格亦衰弱。骎骎乎明昌南渡以后之音也。余窃怪康熙在位六十年。民生乐业。天下晏然。可与大定之治比隆。而其发于咏歌。形于声音者乃如此也。前年康熙死。太子废不得立。天下危疑。其乱兆矣。记曰声音之道与政通。文词声之精者也。诗又文词之精者也。故观其诗则夫其气机之升降。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55L 页
政化之污隆。风俗之淳漓。可以见矣。以清人之诗。占清国之政。天下事可知。安知数年之间。不有卫绍之变朮虎高㙋之乱欤。呜呼。自古国家之败亡也。其局虽不一。然政同道者其乱也必与之同形。德同伦者其亡也必与之同趣。夫清。金之裔也。风气之与一。习尚之与同。故其发于咏歌。形于声音者。若出一辙。余是以知清亦不久必有幽兰轩之祸也。噫。清虽亡。使我高枕无事。则腥膻之污神州。亦且百年。其亡也岂不厚幸哉。今乃有不然者。清今日亡。明日其害必中于我何也。假令清亡。蒙古方强。其势必将入主中国。蒙人得志。而侵暴我凌辱我奴隶我。一如胜国中叶以后。则我何以堪之哉。害一也。中州人以锦州之役。怨我入骨髓。观钱受之高骊今作下高骊之语。亦可知也。果有真主出。应天顺人。平定区宇。不谅我之苦心赤诚。而以我为反复不信。命一偏将。提数万众。临鸭水而阵。罪我以背 神宗。咎我以臣清人。严辞而责之。陈义而伐之。如唐文皇故事。则虽有知者。亦不能为我谋矣。害二也。且天下大乱。辽沈当中断为二。其悍夫劲卒。奋襼而起。进不得争衡关内则退将跳梁于凤城以东矣。如秦末之卫满。三国之公孙度。衰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56H 页
金之金山太子。元季之沙先生者。皆已然之验也。害三也。今之说者。或曰世运渐降。阳为阴夺。夷虏气旺。清历方亨。自今数十年可无虞矣。或曰清亡而真人起。扫清丑秽。脩明礼乐。以复三代汉唐之旧。岂非千载一时乎。夫其策清之必亡而三害之必中我者。独余之妄虑如此耳。平日相与癙忧永叹者。惟平甫辈一二人。以余之妄虑不以为妄者。亦惟平甫辈一二人。然余之策清之必亡者。特以其诗之同于金而已。其治法征谋之同不同者。有未能尽知也。今平甫北赴燕。略渤碣践幽蓟。其风谣歌诗。可以观也。治法征谋。又可以察也。未知治法征谋之同于金者。亦与其诗同欤。抑其所同者诗。而治法征谋。有不尽同者欤。独其诗同而治法征谋有不尽同焉。则又岂如亡金之忽焉也哉。平甫幸为我善觇之。他日东归。平甫诮余曰子之策。果妄矣。清之所同于金者。独其诗耳。治法征谋。固未尝同也。清无亡形。而子以为必亡何哉。吾以子为不妄人。子其妄人乎。子其结舌毋谈天下事。夫使余为平甫之妄人者。亦吾东方大幸也。然则余惟恐其不为平甫之妄人也。
题金君(光遂)所藏郑元伯辋川啚
题金君(光遂)所藏郑元伯辋川啚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56L 页
元伯有辋川图二。一为一源作。一为金君光遂作。俱非得意笔。而一源所藏。失之太精细。此又失之太烂熟。然不蹈袭郭李馀意。专取摩诘诗语。以自家胸中成法。写作小景。布置设色。笔意淋漓。每一展卷。村边杏花。寒山远火。令人恍然便若置身于欹湖南垞之间也。
余尝爱摩诘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一绝。坡翁亦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盖谓此也。今卷中独少此一段光景。抑何也。老夫他日亦要元伯作辋川啚。倘以此意补作一笔。尤岂不佳耶。
致祭庆安夫人文(代作不用)
昔我 孝庙。妙简华胄。作配庆安。 昭显为舅。婉仪淑度。为诸宗首。又以小心。历事 圣母。圣母庸嘉。曰惟贤妇。中间祸变。盖无不有。鲸涛万里。子母南走。感颂天恩。视若户牖。 宁考敦亲。终霈大宥。团聚京邸。门楣如旧。侈以郡封。 圣意非偶。履满之戒。不溺于富。肃肃梱范。众誉所辏。天佑懿德。亦畀高寿。绳绳者孙。或左而右。朝夕憘愉。有饴其口。 上褒临昌。汝郭之耦。乃悯 先嫔。久蒙翳垢。湔濯丹笔。俾昭于后。他
余尝爱摩诘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一绝。坡翁亦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盖谓此也。今卷中独少此一段光景。抑何也。老夫他日亦要元伯作辋川啚。倘以此意补作一笔。尤岂不佳耶。
致祭庆安夫人文(代作不用)
昔我 孝庙。妙简华胄。作配庆安。 昭显为舅。婉仪淑度。为诸宗首。又以小心。历事 圣母。圣母庸嘉。曰惟贤妇。中间祸变。盖无不有。鲸涛万里。子母南走。感颂天恩。视若户牖。 宁考敦亲。终霈大宥。团聚京邸。门楣如旧。侈以郡封。 圣意非偶。履满之戒。不溺于富。肃肃梱范。众誉所辏。天佑懿德。亦畀高寿。绳绳者孙。或左而右。朝夕憘愉。有饴其口。 上褒临昌。汝郭之耦。乃悯 先嫔。久蒙翳垢。湔濯丹笔。俾昭于后。他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57H 页
日九原。庶可藉手。益戴洪私。心铭骨镂。逮我 大丧。哀与诚副。三载绝粒。日就凋朽。惟厥所祟。为我心疚。颁以珍剂。遣医相守。云胡一朝。竟莫之救。临绝琅琅。勉戒诸幼。竭忠于国。少酬仁覆。予闻斯言。有泪盈袖。锡庀葬。礼数从厚。肆遣中官。式陈觞豆。灵其来格。抒辞以侑。
祭李安山叔谦(廷益)文(代加平兄作)
自识君面。盖四十春。握手萧寺。论心雪晨。不甘而淡。情先貌亲。千秋管鲍。彼亦何人。岁寒之托。而又卜邻。步屧追从。即忘朝昏。花台月榭。淋漓酒樽。吉叔梦友。辄复联茵。尹李之外。不招他宾。醉后兴狂。颠倒冠巾。白眼以睨。纷拿叫喧。杯到于手。喜溢眉间。视彼拘士。若螟蛉然。欲筑糟丘。以度长年。譬君于阮。呼我伯伦。风流跌宕。何愧昔贤。亦既同研。攻苦业专。泣玉之叹。与我一般。潦倒悲吒。老益相怜。同时佩符。湖山之滨。寻瀑玉溪。观鱼冷泉。皂盖蹁跹。互与往还。亦有琴酒。以佐清欢。交股错肘。淹日留连。迨我及瓜。君北其辕。归来洛社。胜会再圆。悲欢聚散。世事如云。相视潘鬓。同叩庄盆。诉以腹悲。老泪益潸。我落于阱。众下石焉。凡昔同好。孰不我捐。君以书慰。旧谊弥敦。相望落落。
祭李安山叔谦(廷益)文(代加平兄作)
自识君面。盖四十春。握手萧寺。论心雪晨。不甘而淡。情先貌亲。千秋管鲍。彼亦何人。岁寒之托。而又卜邻。步屧追从。即忘朝昏。花台月榭。淋漓酒樽。吉叔梦友。辄复联茵。尹李之外。不招他宾。醉后兴狂。颠倒冠巾。白眼以睨。纷拿叫喧。杯到于手。喜溢眉间。视彼拘士。若螟蛉然。欲筑糟丘。以度长年。譬君于阮。呼我伯伦。风流跌宕。何愧昔贤。亦既同研。攻苦业专。泣玉之叹。与我一般。潦倒悲吒。老益相怜。同时佩符。湖山之滨。寻瀑玉溪。观鱼冷泉。皂盖蹁跹。互与往还。亦有琴酒。以佐清欢。交股错肘。淹日留连。迨我及瓜。君北其辕。归来洛社。胜会再圆。悲欢聚散。世事如云。相视潘鬓。同叩庄盆。诉以腹悲。老泪益潸。我落于阱。众下石焉。凡昔同好。孰不我捐。君以书慰。旧谊弥敦。相望落落。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57L 页
如矢离弦。每怀昔游。为我心瘨。我守于嘉。君卧郊园。马首之东。屡叩衡门。细雨茆檐。飞觞灯前。款款情话。倾倒廪囷。屈指旧交。今几人存。黄炉虽在。邈若河山。我已老朽。君亦沈绵。非复少日。壮气横天。勖以节饮。可哀其言。君指篱菊。曰此花燃。酿酒为稻。我其子延。一笑而别。月未三团。方拟赴约。孰以讣传。惊嗥错愕。如割半身。临绝之朝。惠我长笺。泪落沾纸。岂忍再看。今我来哭。松翠满轩。像想畴昔。枕根甘眠。曾不转眄。抚迹成陈。冲襟颀䫉。曷不见君。万感萦中。吞莫能宣。念此浮生。同归灰尘。茫茫后会。期以九原。抒哀以侑。君其有闻。
上明谷别纸(当在上)
侄家祭礼之疏略。固执事之所已悉者。盖 曾王考下世后。外无尊长主丧。故申夫人专用申家祭礼。自后因循遵行。未之能改。近闻堤川宗家。专仿家礼祭仪行之云。似是 再思堂兄弟所讲定者。今当改从宗家。且侄家则又是支子别立庙者。虽变祭礼。一遵家礼。亦无不可。欲自虞祭定行家礼祭式。而其中亦有一二商禀者。故谨此奉告。
丧礼备要虞祭陈馔图。果脯饼饭。通为四行。脯在孰
上明谷别纸(当在上)
侄家祭礼之疏略。固执事之所已悉者。盖 曾王考下世后。外无尊长主丧。故申夫人专用申家祭礼。自后因循遵行。未之能改。近闻堤川宗家。专仿家礼祭仪行之云。似是 再思堂兄弟所讲定者。今当改从宗家。且侄家则又是支子别立庙者。虽变祭礼。一遵家礼。亦无不可。欲自虞祭定行家礼祭式。而其中亦有一二商禀者。故谨此奉告。
丧礼备要虞祭陈馔图。果脯饼饭。通为四行。脯在孰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58H 页
菜之左。今俗祭仪则脯与食醢占一行。饭床又占一行。中有沈醢胙脯之属。而此与家礼脯醢三品之说。固不相妨。而未知家礼所谓脯醢者亦指此属而言欤。鱼肉又在饼面之内。此则似指生鱼生肉而又占一行。礼记明有鼎俎之实奇之文。今俗所用鱼汤肉汤。俱系鼎俎之实又不可废。此亦占一行。以此言之。通为六行。而沙溪此啚一仿家礼。则一卓四行之制。终不可移易不动否。以栗谷击蒙要诀观之。又为一卓五行。然则一卓四行。固不为一定之式。而两先生所行者或不无微意。而今不可知也。大抵古今异宜。家礼亦有荐以时食之说。脯食醢鱼汤肉汤之属。虽别占一行。有违图式。亦不大害于礼节。而依此用之。亦无不可否。
蜜果本出于丽末僧馔。中朝礼法家其不用明矣。我东则不然。已为时俗所尚之珍馔。公私宴飨。靡不用之。以荐以时食之义言之。似不可专废。侄意则勿用高排。限数十立平排用之如何。
祔祭是葬后殷祭之最重者。侄家则不行久矣。堤川宗家自前行之云。今段侄亦决意行之。而但祔祭宗子主之。宗侄锡祜适往义兴衙中。势难及期上来。事
蜜果本出于丽末僧馔。中朝礼法家其不用明矣。我东则不然。已为时俗所尚之珍馔。公私宴飨。靡不用之。以荐以时食之义言之。似不可专废。侄意则勿用高排。限数十立平排用之如何。
祔祭是葬后殷祭之最重者。侄家则不行久矣。堤川宗家自前行之云。今段侄亦决意行之。而但祔祭宗子主之。宗侄锡祜适往义兴衙中。势难及期上来。事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58L 页
多掣肘者。而礼注又云祔祭尊者主之。梅山叔主方为门长。又是最长房。方奉五代祖高祖两世神主。依礼注之意请梅山叔主主祭。未知如何。
南行记序
宋乾道中。陆务观为夔州通判。自吴入蜀。舟溯大江五千馀里。其所经历者。若太湖洞庭之汗漫。三竺六桥之佳丽。建业石头之形胜。匡庐九华之奇秀。瞿塘三峡之险怪。无非天下瑰伟特绝之观也。凡其间郡邑市朝琳宫道观古今之胜迹。与夫人民谣俗风土物产。无不毕书。作入蜀记。余尝爱其考据精博。文章高简。不甚经思。信手写去。而自有一段澹逸之气。超出笔墨蹊径之外。初无意于求工。而其工自然如此。若使务观有意求工。稍涉矜持。则虽欲如此。其可得乎。故作文之道。常在有意无意之间。不期工而自工。然后方可为天下之真文也。袁少修曰欧公之归田录。东坡之志林。放翁之入蜀记。皆无意于工而工者。此所以为天下之真文也。其言岂不信哉。去岁十月。余南下康津。往返不过二千里。且其山川浅薄。邑里萧条。无有瑰玮特绝之观。虽有务观之文。固无足以发挥之也。况余之拙文哉。然雪中尝入天冠临南海
南行记序
宋乾道中。陆务观为夔州通判。自吴入蜀。舟溯大江五千馀里。其所经历者。若太湖洞庭之汗漫。三竺六桥之佳丽。建业石头之形胜。匡庐九华之奇秀。瞿塘三峡之险怪。无非天下瑰伟特绝之观也。凡其间郡邑市朝琳宫道观古今之胜迹。与夫人民谣俗风土物产。无不毕书。作入蜀记。余尝爱其考据精博。文章高简。不甚经思。信手写去。而自有一段澹逸之气。超出笔墨蹊径之外。初无意于求工。而其工自然如此。若使务观有意求工。稍涉矜持。则虽欲如此。其可得乎。故作文之道。常在有意无意之间。不期工而自工。然后方可为天下之真文也。袁少修曰欧公之归田录。东坡之志林。放翁之入蜀记。皆无意于工而工者。此所以为天下之真文也。其言岂不信哉。去岁十月。余南下康津。往返不过二千里。且其山川浅薄。邑里萧条。无有瑰玮特绝之观。虽有务观之文。固无足以发挥之也。况余之拙文哉。然雪中尝入天冠临南海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59H 页
望汉挐。亦不可不谓之壮观也。恨余又无务观之文。不能摹写其胜。如务观之入蜀记也。虽然余之南行记。亦直据沿途之所见闻。不复经思。信手写去。自谓颇学务观。而或未免间有有意矜持者。此余文之所以终不能工也。呜呼。使务观者为之。其必有可观也夫。
题清人杂画小卷
夏日过一源。为设午饭。示以此卷。纸尾无题款。未知为何人笔也。随意作松竹花鸟山水人物。其渲染设色之工。犹有盛明诸名家风韵。与一源相对嗟赏。是日适小热。不觉凉意翛翛然从卷中出也。
书洪君则(重圣)枫岳录后
为诗之道。莫难于善变。故杜子美号为古今诗圣。而晦翁评其夔州以后诗曰郑重烦絮不可学。以晦翁此语观之。虽子美未可谓之善变也。况下于子美者乎。君则平日之诗。皆温雅和平。无一点浮气。无一句拗语。最可喜。今读枫岳录诸诗。又欲脱却本来面目。一意雄峭。余未知君则之文章。长得一格价而然欤。抑亦海岳崇深之气。有以助发其才思而然欤。其何以如此也。虽然世或有具眼者评君则诗。如晦翁之
题清人杂画小卷
夏日过一源。为设午饭。示以此卷。纸尾无题款。未知为何人笔也。随意作松竹花鸟山水人物。其渲染设色之工。犹有盛明诸名家风韵。与一源相对嗟赏。是日适小热。不觉凉意翛翛然从卷中出也。
书洪君则(重圣)枫岳录后
为诗之道。莫难于善变。故杜子美号为古今诗圣。而晦翁评其夔州以后诗曰郑重烦絮不可学。以晦翁此语观之。虽子美未可谓之善变也。况下于子美者乎。君则平日之诗。皆温雅和平。无一点浮气。无一句拗语。最可喜。今读枫岳录诸诗。又欲脱却本来面目。一意雄峭。余未知君则之文章。长得一格价而然欤。抑亦海岳崇深之气。有以助发其才思而然欤。其何以如此也。虽然世或有具眼者评君则诗。如晦翁之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59L 页
评子美焉。则君则其可谓善变耶。不善变耶。
书任忠简公(铉)延谥宴诗帖后
万历丁酉。清正又大举入寇。以南原最为南路要阨。先以大兵捣之。时总兵杨元留镇城中。见事急。从西门遁去。府使任公与接伴使郑判书期远。同时殉节。穆陵闻之。大加悼惜。即命 赠职旌闾。遣官致祭。土人又立祠祀之。自 朝赐号曰忠烈。其后至 肃宗朝。子孙上言。请 赠谥。 上许之。乃谥以忠简。后孙任君锡垕贫不能延谥。 先君闻而悯之。以此风于在朝诸公。诸公咸曰此义举也。各出力助之。任君乃以戊子某月日。行延谥礼。明谷崔公时以首揆。赴宴作诗以侈之。续而和者亦六七人。任君又请 先君和之。 先君亦许而未及作。未几 先君下世。不佞又屏居头陀山中。与任君不相闻者已十数年矣。前岁不佞过南原。瞻谒其所谓忠烈祠者。想像公风烈。徘徊太息者久之。今者任君忽然见过。视以此帖。谓不佞曰 先大夫之恩。锡垕至今铭在心腑。而此帖中独无 先大夫诗。此岂非缺陷事耶。吾子不可无一言。且吾子义不可辞也。不佞仍窃念公之捐躯取义。非出于形迫势急。取办于仓卒之顷也。其欲为国
书任忠简公(铉)延谥宴诗帖后
万历丁酉。清正又大举入寇。以南原最为南路要阨。先以大兵捣之。时总兵杨元留镇城中。见事急。从西门遁去。府使任公与接伴使郑判书期远。同时殉节。穆陵闻之。大加悼惜。即命 赠职旌闾。遣官致祭。土人又立祠祀之。自 朝赐号曰忠烈。其后至 肃宗朝。子孙上言。请 赠谥。 上许之。乃谥以忠简。后孙任君锡垕贫不能延谥。 先君闻而悯之。以此风于在朝诸公。诸公咸曰此义举也。各出力助之。任君乃以戊子某月日。行延谥礼。明谷崔公时以首揆。赴宴作诗以侈之。续而和者亦六七人。任君又请 先君和之。 先君亦许而未及作。未几 先君下世。不佞又屏居头陀山中。与任君不相闻者已十数年矣。前岁不佞过南原。瞻谒其所谓忠烈祠者。想像公风烈。徘徊太息者久之。今者任君忽然见过。视以此帖。谓不佞曰 先大夫之恩。锡垕至今铭在心腑。而此帖中独无 先大夫诗。此岂非缺陷事耶。吾子不可无一言。且吾子义不可辞也。不佞仍窃念公之捐躯取义。非出于形迫势急。取办于仓卒之顷也。其欲为国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60H 页
一死者。盖已素定胸内。读其答禹公伏龙书。忠义之气。郁勃于行墨间。虽百世之下。可以想见其心事也。论者至以公之南原之功。比之张睢阳之保有江淮。此岂夸言哉。然则公之风声。可以耸动后世者。岂待乎区区之声诗也哉。然任君既举百年未遑之盛事。或恐义烈之未彰。又汲汲请诸公诗。作为此帖。欲以传示无穷。其表扬先烈之意。有足尚者。不佞于是不揆芜拙。遂次其诗。又书其颠末如此。以谂夫任氏之来者。癸卯七月二十日朝。鸡林李夏坤谨书。
题赵锡汝(龟命) 御赐孟子后
惟我 圣上嗣位之三年壬寅九月十八日庚子。 王世弟入学礼也。择诸生中有文学操履者为将命。佥曰非赵龟命锡汝莫可。锡汝累让不得。及行礼。周旋应对之节。雍容可观。是日圜桥门而立者数千人。咸相顾啧啧曰赵家又有人哉。盖锡汝王考东冈相国。当 肃宗入学时为将命。故人称之如此云。礼卒。上命校书馆给四书中一书以赏之。锡汝以东冈公前有论语之赐。乃请得孟子。于是二书宛然为合壁矣。锡汝甚宝之。要尹淳仲和卷首书两世将命二部赐书八大字。又俾夏坤识其后。夏坤窃念入学是希
题赵锡汝(龟命) 御赐孟子后
惟我 圣上嗣位之三年壬寅九月十八日庚子。 王世弟入学礼也。择诸生中有文学操履者为将命。佥曰非赵龟命锡汝莫可。锡汝累让不得。及行礼。周旋应对之节。雍容可观。是日圜桥门而立者数千人。咸相顾啧啧曰赵家又有人哉。盖锡汝王考东冈相国。当 肃宗入学时为将命。故人称之如此云。礼卒。上命校书馆给四书中一书以赏之。锡汝以东冈公前有论语之赐。乃请得孟子。于是二书宛然为合壁矣。锡汝甚宝之。要尹淳仲和卷首书两世将命二部赐书八大字。又俾夏坤识其后。夏坤窃念入学是希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60L 页
世之盛事。而将命又儒林之极选也。夫以希世之盛事。儒林之极选。而人苟有与于此者。斯可谓奇矣。自肃宗之入学。至今五十馀年。 邦家之举此礼者。不过二三。而锡汝能趾美东冈公。值会盛事。躬与斯选。士友莫不荣之。至被 圣上之宠赉。此尤不奇乎。然则是二书者。固可为赵氏之宝玉大弓。而宜锡汝之珍爱郑重之若是也。然夏坤以为锡汝之所当趾美者。不特此一事而已。又有进于是者。夏坤尝从先辈长者。闻东冈公自少出入同春宋先生门下。清名雅望。为一时侪流所推重。及进位乎廊庙。则垂绅正笏于百僚之上。而望之嶷然如泰山乔岳。 朝廷为之震肃。世之称贤宰相者。必先曰东冈公。夫然则锡汝之所当趾美者。顾不在斯欤。呜呼。古人有以论语半部治天下者。七篇所载。又无非脩身治国之大经大法。锡汝益复潜心二书。探究其旨。他日出而措诸事业。卓然有可观。然后方可谓东冈公之肖孙也。能为东冈公之肖孙。然后方可谓尽其趾美之道也。锡汝其可不勉乎哉。虽然锡汝尝抵书夏坤曰平生无他长。顾视外物稍轻。岂独于此事张皇。以取识者之讥乎。其言谦恭和雅。观乎此则锡汝为人可知也。然则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61H 页
其所以趾美者。不但止于此一事者。又可以知矣夫。癸卯八月三日。鸡林李夏坤谨书。
题一源所藏宋元名迹
小雨新霁。坐南轩见夕阳。山色极佳。高柳蝉声。又送一阵凉意。此时展一源此卷。吾未知孰为画中景。孰为景中画也。恨不唤东坡老仙相与一證之。癸卯八月三日。澹轩居士书。
今日偶阅元美文。见其宋人杂画跋。其中如赵大年,赵千里,李三城,阎次平,李嵩,夏圭,刘松年,马远辈。皆徽孝光宁间名手也。其布景设色之妙。元美又以文字极力摹写。高声一读。不觉烟云草树之气。拂拂然生行墨间也。此在元美画厨中。未足为上乘。而如吾家三代宝绘帖。视此亦不免寒乞儿生活。况一源此卷乎。一笑。澹轩书。
余见马河中画最多。太半是赝笔。此幅亦不免有此意。独吾家宝绘帖一宫纨。用笔极高妙。又具一种澹逸之致。决是真笔无疑。明人多以未脱院气讥之。然如河中者亦何可少之耶。(右题马远山水)
元美画苑。陈仲醇画画(二画字无误否)史。俱不见李在名。而独于顾谱中见之。今观其笔法。微带伧父面目。然亦自苍健
题一源所藏宋元名迹
小雨新霁。坐南轩见夕阳。山色极佳。高柳蝉声。又送一阵凉意。此时展一源此卷。吾未知孰为画中景。孰为景中画也。恨不唤东坡老仙相与一證之。癸卯八月三日。澹轩居士书。
今日偶阅元美文。见其宋人杂画跋。其中如赵大年,赵千里,李三城,阎次平,李嵩,夏圭,刘松年,马远辈。皆徽孝光宁间名手也。其布景设色之妙。元美又以文字极力摹写。高声一读。不觉烟云草树之气。拂拂然生行墨间也。此在元美画厨中。未足为上乘。而如吾家三代宝绘帖。视此亦不免寒乞儿生活。况一源此卷乎。一笑。澹轩书。
余见马河中画最多。太半是赝笔。此幅亦不免有此意。独吾家宝绘帖一宫纨。用笔极高妙。又具一种澹逸之致。决是真笔无疑。明人多以未脱院气讥之。然如河中者亦何可少之耶。(右题马远山水)
元美画苑。陈仲醇画画(二画字无误否)史。俱不见李在名。而独于顾谱中见之。今观其笔法。微带伧父面目。然亦自苍健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61L 页
不俗。一源近又得此君山水障子。尤觉莽宕淋漓。大抵不免太粗豪。论其品格。不堪佐文进辈下风也。
(右题李在人物)
缣虽坼裂。犹有古色可观。割而为二。便觉神情索然。一源于此恐不免浙僧漆杖之讥也。(右题赵子昂山水)
李赞皇尝得方竹杖极宝之。闻润州甘露寺僧戒行高。以杖赠之。及再按浙西。问僧曰杖无恙否。答曰已规圆而漆之矣。一源得子昂山水障子。嫌其上端坼裂。遂割作二片。收入卷中。此事颇类浙僧所为耳。引此以讥之也。
吴兴画神彩已剥落。无甚可观。独儒炳卷首五大字。结法萧散清媚。极可喜。此君未尝以笔家名世。而其书如此。中州人故自难及也。儒炳姓黄氏。似是明士。而不知何朝人也。(右题赵吴兴骥啚)
子昂马真笔。绝不可得。余向疑宝绘帖中子昂马为赝。尹孝彦曰此乃写意法也。其笔画精峭。如百鍊银丝。饮水二马。意态活动如生。尤为神妙云。盖孝彦亦得画马三昧。优入子昂之室矣。自此余疑颇释。而大抵子昂马如右军兰亭。虽庸工摹之。犹有韵态可观。以此赝笔最多。而最不易辨。如此幅决非子昂手作。
(右题李在人物)
缣虽坼裂。犹有古色可观。割而为二。便觉神情索然。一源于此恐不免浙僧漆杖之讥也。(右题赵子昂山水)
李赞皇尝得方竹杖极宝之。闻润州甘露寺僧戒行高。以杖赠之。及再按浙西。问僧曰杖无恙否。答曰已规圆而漆之矣。一源得子昂山水障子。嫌其上端坼裂。遂割作二片。收入卷中。此事颇类浙僧所为耳。引此以讥之也。
吴兴画神彩已剥落。无甚可观。独儒炳卷首五大字。结法萧散清媚。极可喜。此君未尝以笔家名世。而其书如此。中州人故自难及也。儒炳姓黄氏。似是明士。而不知何朝人也。(右题赵吴兴骥啚)
子昂马真笔。绝不可得。余向疑宝绘帖中子昂马为赝。尹孝彦曰此乃写意法也。其笔画精峭。如百鍊银丝。饮水二马。意态活动如生。尤为神妙云。盖孝彦亦得画马三昧。优入子昂之室矣。自此余疑颇释。而大抵子昂马如右军兰亭。虽庸工摹之。犹有韵态可观。以此赝笔最多。而最不易辨。如此幅决非子昂手作。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62H 页
而马皆腾骧磊落。有薾云追风之意。奚官相顾偶语。精神溢于须眉。可谓曲尽其妙矣。其出于摹手者亦如此。况子昂真笔耶。(右又题子昂马)
秦德明未知何时人。或曰宋人诸画谱画记俱不载。其出处不可详。然笔法遒健可喜。足可与吴小仙辈雁行。但岁久漫漶几不可辨。此可惜。虽然亦可见一源好古之笃也。(右题秦德明人物)
世称钱玉潭工于草虫翎毛。而其作人物如是都雅秀润。种种意态。无不具备。始知古人盖无所不工也。
(右题钱选人物)
题一源烂芳焦光帖(李景芳画漫漶。孟永光画间有烧火处。名之以此。)
自古高人韵士。以山水为性命。以书画为茶饭。盖欲资其清泠秀润之气。以寄吾萧散闲远之趣耳。故明囱净几。焚香瀹茗。与意中人纵谈山水。评品法书名画。此为人生第一至乐。凡为此者必高人韵士。而非高人韵士。亦不能知此乐也。一源胸中自有一段高情远韵。平生嗜山水嗜书画。其诗之妙。又能互相映发。故与之相对。澹逸之气。已自浮出眉宇间。虽不言及山水书画。而神情趣味。无非山水书画也。夫如是。故得古人名迹。虽片缣断幅。装褫成卷。珍重藏弆。每
秦德明未知何时人。或曰宋人诸画谱画记俱不载。其出处不可详。然笔法遒健可喜。足可与吴小仙辈雁行。但岁久漫漶几不可辨。此可惜。虽然亦可见一源好古之笃也。(右题秦德明人物)
世称钱玉潭工于草虫翎毛。而其作人物如是都雅秀润。种种意态。无不具备。始知古人盖无所不工也。
(右题钱选人物)
题一源烂芳焦光帖(李景芳画漫漶。孟永光画间有烧火处。名之以此。)
自古高人韵士。以山水为性命。以书画为茶饭。盖欲资其清泠秀润之气。以寄吾萧散闲远之趣耳。故明囱净几。焚香瀹茗。与意中人纵谈山水。评品法书名画。此为人生第一至乐。凡为此者必高人韵士。而非高人韵士。亦不能知此乐也。一源胸中自有一段高情远韵。平生嗜山水嗜书画。其诗之妙。又能互相映发。故与之相对。澹逸之气。已自浮出眉宇间。虽不言及山水书画。而神情趣味。无非山水书画也。夫如是。故得古人名迹。虽片缣断幅。装褫成卷。珍重藏弆。每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62L 页
亲朋至。出而相示。赏玩竟日。又俾其人题识其后。以余拙笔。前后涂抹。盖亦累矣。其风流何减于赵明诚,沈启南,王履吉辈耶。世或有以此病一源者。其亦不知一源甚矣。
景芳用笔。虽淋漓烂熟。而品韵不高。似带院气。曹礼卿所有大幅障子。亦未免此矣。或曰景芳明末人。未知是不。(右题李景芳人物)
此如蔡中郎焦尾琴。亦自有致。但僧前着二松子。不免俗气。(右题孟永光憩寂啚焦画)
乐痴生孟氏名永光。又自号月心。会稽人也。明末陷虏中。后随麟坪大君东来。出入士大夫间。多留手迹。故今好事家靡不有之。笔法师李伯时,马和之。极精细。好作人物仙佛神鬼仕女。种种有态。画端又必手自题识。或用古人语。或自作以寓其沦落异邦之感。余每见之。未尝不悲其意也。尝作(作似误为)清阴先生作渊明采菊啚。菊皆丹心。盖高先生之节。以比之渊明。而又丹其花心。以表先生尊周之赤衷。其意尤不悲哉。呜呼。昔郑所南画兰不画土。以自况也。今乐痴生写丹心菊。以尊他人之节。自外而观之。其事虽不同。及其不忘故国。托意深远。则盖未始不同也。然则夫其徊徨
景芳用笔。虽淋漓烂熟。而品韵不高。似带院气。曹礼卿所有大幅障子。亦未免此矣。或曰景芳明末人。未知是不。(右题李景芳人物)
此如蔡中郎焦尾琴。亦自有致。但僧前着二松子。不免俗气。(右题孟永光憩寂啚焦画)
乐痴生孟氏名永光。又自号月心。会稽人也。明末陷虏中。后随麟坪大君东来。出入士大夫间。多留手迹。故今好事家靡不有之。笔法师李伯时,马和之。极精细。好作人物仙佛神鬼仕女。种种有态。画端又必手自题识。或用古人语。或自作以寓其沦落异邦之感。余每见之。未尝不悲其意也。尝作(作似误为)清阴先生作渊明采菊啚。菊皆丹心。盖高先生之节。以比之渊明。而又丹其花心。以表先生尊周之赤衷。其意尤不悲哉。呜呼。昔郑所南画兰不画土。以自况也。今乐痴生写丹心菊。以尊他人之节。自外而观之。其事虽不同。及其不忘故国。托意深远。则盖未始不同也。然则夫其徊徨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63H 页
跼躅于腥膻裘马之间者。又岂其本志也哉。虽百世之下。可以想见其心事也。至其画品之高下。何必论也。又何足论也。(右题孟永光山水人物)
祭聘丈玉吾先生文
维岁次癸卯六月戊申朔初一日戊申。玉吾宋先生易箦于南康之谪所。草草牛车。间关千里。北归公州之故山。将以八月二十六日癸酉启堩。女婿鸡林李夏坤。自汉师迎哭。前三日庚午。同其妇办治觞豆。敬奠于柩前。遂告之以文曰。呜呼。去岁之冬。夏坤驰谒先生于南康。先生教夏坤曰事之无可奈何者。吾亦以无可奈何应之而已。苟有一毫计较规为者。便非君子之用心也。夏坤退而窃自私谓曰先生此言。固已置死生于度外。其视四十年富贵荣华。如太虚中浮云耳。况其区区外至之忧患穷阨哉。子瞻称王定国曰五年瘴烟窟中。面如红玉。定国亦无他法也。不过用先生此法也。先生之寿算。其将自此无穷矣。先生殆且北归欤。今年春。圣章以书来曰先生稍稍示惫矣。夏坤又曰此特六气之沴外铄之耳。其中则不迁。顾何足虑也。诚不意先生之遽至此也。而先生遽至此者何也。呜呼。孰使之然哉。谓之获罪乎天也。则
祭聘丈玉吾先生文
维岁次癸卯六月戊申朔初一日戊申。玉吾宋先生易箦于南康之谪所。草草牛车。间关千里。北归公州之故山。将以八月二十六日癸酉启堩。女婿鸡林李夏坤。自汉师迎哭。前三日庚午。同其妇办治觞豆。敬奠于柩前。遂告之以文曰。呜呼。去岁之冬。夏坤驰谒先生于南康。先生教夏坤曰事之无可奈何者。吾亦以无可奈何应之而已。苟有一毫计较规为者。便非君子之用心也。夏坤退而窃自私谓曰先生此言。固已置死生于度外。其视四十年富贵荣华。如太虚中浮云耳。况其区区外至之忧患穷阨哉。子瞻称王定国曰五年瘴烟窟中。面如红玉。定国亦无他法也。不过用先生此法也。先生之寿算。其将自此无穷矣。先生殆且北归欤。今年春。圣章以书来曰先生稍稍示惫矣。夏坤又曰此特六气之沴外铄之耳。其中则不迁。顾何足虑也。诚不意先生之遽至此也。而先生遽至此者何也。呜呼。孰使之然哉。谓之获罪乎天也。则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63L 页
先生平生以忠孝自勉。以廉洁自持。其操心处躬。皎然若寒冰明玉。无一事苟焉。固无可以获罪者矣。谓之见忤乎 君上也。则先生常超然于朋比波荡之际。淡然于进取荣利之涂。 圣上亦知其如此。故前后累畀之用人之柄而不疑。末又责之以保护 储宫。其委任可谓隆厚。寄托可谓重大矣。又无可以见忤者矣。夫然则先生之至此者。其孰使之然哉。呜呼。先生虽不获罪乎天。而犹未能折疑者之心。又不见忤于 上。而亦未能柱毁者之口。先生之一言才脱口。而丛矢已集于躬。既使之不安于 朝廷。又使之不自适于田亩。又使之颠顿流离于炎荒涨海之间。先生纵不以区区外至者。以溷其灵府。然六气之沴。独不足以伤其生而夺其算耶。虞仲翔所谓生无一人知者。死以青蝇为吊客者。殆先生近之矣。由此观之。而先生至此者。其果无使之者哉。夫今之案先生者。其说有二。曰矫诬也。曰嫁祸也。勒之以罔赦之罪。挤之于不测之地。而先生卒不敢吐一辞以明其本心。怡然就死地如赴乐土。此岂非先生所谓事之无可奈何。而应之以无可奈何者欤。呜呼。矫诬不忠也。嫁祸不仁也。夫不忠不仁。自非奰慝狼戾之人。人犹且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64H 页
知所羞恶而不为之。而况先生之方正白直慈良恺悌而为是欤。彼党人者虽急于排击异己。搆诬先生也。又何忍为此说以加诸人乎。夏坤窃观自古君子之事君也。其言虽不中。其平日心事。光明磊落。如青天白日。则特不用其言而已。未尝以言而罪之也。假使先生之言。虽或不中。其心事之如青天白日者。可以晓然见矣。今则不特不用而已。反以为罪者。抑何哉。噫嘻不亦太甚矣乎。夫人事之至此者。先生亦且奈何乎哉。然而以夏坤愚虑。犹不无期待于天道者。或冀于衷赤之少白也。 王明之少察也。诬谤之少弭也。罟擭之少宽也。曾不知天道与人事。互相贯通照应。而无可奈何者。又复如此也。向谓先生之寿算无穷。先生殆将北归云者。乃亦妄想也。乃亦错料也。呜呼岂不痛哉。呜呼岂不痛哉。虽然惟其先生之心事。先生自知之矣。夏坤亦知之矣。上苍又当知之矣。鬼神又当知之矣。然则安知百世之下。又不有知之者乎。既有以知之则必有以辨之。必有以辨之则又未知使先生至此者。为何如人哉。荀卿之言曰皓天不复。忧无疆也。千秋必反。古之常也。苟必反也。又何足为先生忧也。为先生悲也。呜呼。自其外貌而视之。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64L 页
先生自先生也。夏坤自夏坤也。自其肝胆而视之。先生即夏坤也。夏坤即先生也。固何待乎言矣乎哉。然而生死之判也。幽明之间也。又不能无待乎言者耳矣。此夏坤之所以告先生者乃如此也。然夏坤之所当告于先生者。亦不过如此而已矣。夏坤复何多言哉。呜呼痛矣。呜呼痛矣。
霹雳琴铭
绀岳山有桐生绝壁上。自枯死。人莫敢取之。辛亥间。为雷所击。坠壁下。野人拾而藏之。后归于宗室南原守。斲以为琴。其声清壮。崔翊汉请铭之。遂作此。
绀岳之山。危壁插水。上有孤桐。千岁枯死。霹雳摧击。中断为二。斲而琴之。絙以朱丝。鼓之泠泠。其音则希。众籁之作。孰非天机。声于无声。不繇指弦。神融形释。思入太玄。山空夜静。月照幽泉。谁为我弹。松风飒然。
李颐跻墓志
完山李君敬日跻。有弟曰颐跻字季养。十八忽得奇疾。病三日而死。君敬久而悲之。与人语。语及季养。未尝不汪然出涕也。尝谓余曰吾弟年十一。先人见背。吾抚养之。吾弟视吾犹严师也。吾所言者。无不曲意
霹雳琴铭
绀岳山有桐生绝壁上。自枯死。人莫敢取之。辛亥间。为雷所击。坠壁下。野人拾而藏之。后归于宗室南原守。斲以为琴。其声清壮。崔翊汉请铭之。遂作此。
绀岳之山。危壁插水。上有孤桐。千岁枯死。霹雳摧击。中断为二。斲而琴之。絙以朱丝。鼓之泠泠。其音则希。众籁之作。孰非天机。声于无声。不繇指弦。神融形释。思入太玄。山空夜静。月照幽泉。谁为我弹。松风飒然。
李颐跻墓志
完山李君敬日跻。有弟曰颐跻字季养。十八忽得奇疾。病三日而死。君敬久而悲之。与人语。语及季养。未尝不汪然出涕也。尝谓余曰吾弟年十一。先人见背。吾抚养之。吾弟视吾犹严师也。吾所言者。无不曲意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65H 页
受之。吾不甚教督。然已自不懈书。事吾母又孝。吾母常曰儿善事我。能使我忘未亡之痛者儿也。吾弟之至性如此。使吾弟而无死者。足可为善士也。今不幸死矣。岂不哀哉。子毋惜一言以慰吾弟也。吾亦有以藉乎慰吾母之悲也。语已又泣。余甚悲君敬之志也。呜呼。君敬之志。不特悲季养之早死也。重悲其贤而死也。然则季养之为人可知也。季养眉眼明秀。言语进止安详。绝不为少年轻薄态。戊戌秋。君敬会余于崔稚行孤松轩。同治举业。每朝季养挟书来。先自开卷朗读。不错一句。君敬略说大义。辄起去不再问。余戏君敬曰季养决不作四十措大如君敬耳。相与一笑。至今念之如昨日事。季养之墓草已三宿矣。尤可悲也。君敬今以幽堂之志见属者。匪谓余之文真有可以慰季养也。盖以余平日视季养如弟也。其意何可孤哉。季养之先。出自 英陵别子宁海君瑭。其后有赠户曹参判讳时苾,户曹正郎讳圣麟。乃其曾祖祖父也。考讳彦纯。博学工文词。文科沃沟县监。前岁君敬又擢谒圣科。用原从勋追赠承政院都承旨。母海平尹氏。监察垿之女。月汀先生根寿之玄孙也。季养娶于沈。才数月耳。死时其妇尚未髻也。哭请于君敬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65L 页
曰吾不知夫子颜状何如也。迨未毁也。愿一识之。揭衾而孰视者久。闻者莫不哀之。季养以癸未某月生。殁于庚子某月。其岁某月日。葬于广州治南五龙洞负卯之原。去承旨公墓数十步云。
告 先墓文
儿在戊子。获忝进士。 大人素严。动色以喜。儿所悲者。不逮 母氏。来展于墓。宿草承泪。今玆季弟。又擢庠试。门阑之庆。后先奚异。孰为季喜。如儿戊子。十六年间。人事至此。维仲及妹。骨朽于地。顾我同胞。四又去二。较今于昔。昔多乐事。昔犹为悲。今悲何似。坎坎之鼓。震于 墓隧。九原茫茫。何以有慰。荣不知荣。哀哉儿志。
题郑润卿(来侨)所藏武陵诗卷后
余往在都下。闻沧浪洪道长。要同志十数人。春日游武陵溪。为赏花会。飞觞赋诗。风流照映溪山。闾巷传以为盛事。余后从玄德润得见诸人之诗。其中虽不无工拙高下之殊。然亦足以识一时文酒跌宕之乐也。余仍窃叹今世士大夫。不讲此事久矣。盖其党论科举之习。沈痼症结于藏识中。不知风雅唱酬之为韵事。山水游遨之为清致。今吾辈虽欲效道长作此
告 先墓文
儿在戊子。获忝进士。 大人素严。动色以喜。儿所悲者。不逮 母氏。来展于墓。宿草承泪。今玆季弟。又擢庠试。门阑之庆。后先奚异。孰为季喜。如儿戊子。十六年间。人事至此。维仲及妹。骨朽于地。顾我同胞。四又去二。较今于昔。昔多乐事。昔犹为悲。今悲何似。坎坎之鼓。震于 墓隧。九原茫茫。何以有慰。荣不知荣。哀哉儿志。
题郑润卿(来侨)所藏武陵诗卷后
余往在都下。闻沧浪洪道长。要同志十数人。春日游武陵溪。为赏花会。飞觞赋诗。风流照映溪山。闾巷传以为盛事。余后从玄德润得见诸人之诗。其中虽不无工拙高下之殊。然亦足以识一时文酒跌宕之乐也。余仍窃叹今世士大夫。不讲此事久矣。盖其党论科举之习。沈痼症结于藏识中。不知风雅唱酬之为韵事。山水游遨之为清致。今吾辈虽欲效道长作此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66H 页
事。未必致人如此之多。虽致人如此之多。未必其人皆有诗。虽其人皆有诗。其诗亦未必远胜于此。此岂非可羞之甚者乎。呜呼。道长以诗老。诱掖后进。其残膏剩馥。靡不沾被。故卷中之诗虽最下者。亦不无一语一句可观。其作成之功。岂少也哉。然而使道长坎壈平生。今将枯死蓬荜之下。是谁之责哉。余每读其诗。未尝不悲其志焉。今过怀川。郑润卿出示此卷。请题其后。余遂书其所尝慨然者如此。润卿他日持以北归示道长。未知道长以余言为何如也。
与尹仲和(淳)书
西城执手之别。忽忽已复数月矣。岁月真不可把玩者若此。吾侪俱是白发。此其势固将离多合少。每深夜无寐。灯火青荧。风雪凄然。念及此事。心头便觉邑邑不自得。平日自谓善能驱除诸累。到此不免为情根所牵挂。此无乃情钟正在我辈而然欤。抑年衰心弱。有未易排遣者而然欤。沈隐侯所谓及此同衰暮。非复别离时者。殆妙解也。窃想栖息粗定。文史有趣。即日履用更如何。虽当寒节。旧恙能不发作否。河山间之。便信杳然。疾病休咎。亦无由相闻。此尤难堪处也。顷接邸报。 除命联翩。庐阜之丹炉。破坏者累矣。
与尹仲和(淳)书
西城执手之别。忽忽已复数月矣。岁月真不可把玩者若此。吾侪俱是白发。此其势固将离多合少。每深夜无寐。灯火青荧。风雪凄然。念及此事。心头便觉邑邑不自得。平日自谓善能驱除诸累。到此不免为情根所牵挂。此无乃情钟正在我辈而然欤。抑年衰心弱。有未易排遣者而然欤。沈隐侯所谓及此同衰暮。非复别离时者。殆妙解也。窃想栖息粗定。文史有趣。即日履用更如何。虽当寒节。旧恙能不发作否。河山间之。便信杳然。疾病休咎。亦无由相闻。此尤难堪处也。顷接邸报。 除命联翩。庐阜之丹炉。破坏者累矣。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66L 页
想当作数番皱眉也。仆前月往熊州。留数十日。月夜尝泛舟锦水。北望熊津。西望马江。想像刘仁轨功烈。金万弩英勇。把酒临风。为之慨然。忽忆苏定方领数十万楼舡。破万里巨浪。旌旗蔽空。笳鼓震海。投白马饵龙事。又不觉起立船头。仙仙欲舞。足以洗却胸中无限峥嵘。而湖山佳丽。尊酒歌舞。极风流跌宕之乐。但恨官妓面目可憎。琴声如析木不堪听。座中又无识趣人。不能识老夫俛仰感慨之意也。以此尤令人转忆吾仲和耳。吾辈此后结局。只在穷经一段。而仆今年消尽光景于鞍马道途间。尚不得静坐寻理旧业。近日欲看春秋。新归人客纷纭。应接多事。无开卷时。想彼中能免此扰。而已破得几卷书耶。鲁论其已了当否。此书如嚼牛心炙。愈嚼愈有滋味。不可草草究竟。更须拚得一二年工夫。以为进德修业之根本。如何如何。落影以雪深不果往。闻清晖亭下林木蔚然可观。山中景色。大胜于昔。不知何时携得仲和。以竹杖青鞋。徜徉于松风萝月之间如曩时也。儿子顷往安城见和甫。和甫谓儿子曰仲和甚厌长湍。移住此地之意。已有八九分矣。吾叔若以一纸劝成。其计必坚定无疑矣。仲和果有此意。与和甫有所云云耶。
头陀草册十八 第 567H 页
安城凡事极便好。有胜似西原处。但去鄙居为二由旬。又踰一大岭。是可叹也。虽然比之长湍。不翅比邻也。岁色欲尽。相望落落。前期姑未卜。临纸尤觉耿耿。适得一诗寄去。语虽芜拙。亦可见倾向之意。俯和如何。自馀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