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头陀草册十四 第 x 页
头陀草册十四
[杂著]
[杂著]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52H 页
东游录
东游记。盖是未结撰者。如龙渊丛石诸记。未免草草。想是行时略述颠末。以备日录。而未及十分修润。十分摸写者。恐不必传后。如以尽删为歉。则百塔须弥万瀑。三记可取。而百塔重在攀陟艰难之状。具些塔剧向月。终不如全删之为精耳。
东游记。盖是未结撰者。如龙渊丛石诸记。未免草草。想是行时略述颠末。以备日录。而未及十分修润。十分摸写者。恐不必传后。如以尽删为歉。则百塔须弥万瀑。三记可取。而百塔重在攀陟艰难之状。具些塔剧向月。终不如全删之为精耳。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53H 页
甲午三月十九日。早饭发行。向枫岳李惟发及灵水庵僧三稔清潭僧信淑从焉。踰倒马峙历三升村。是李东相所居。李常称溪山之胜。无减金溪。以余所见。不及龙亭远矣。午刻到阴城。县监李世机率其子默来见。夕宿于柳谷别将叔家。
二十日。早发行三十里。访尹学甫于可兴。学甫适出不在。其子出待留饭。饭罢别去。渡青龙津。午饭板桥村。夕宿白云山下。
二十一日。冒晓雾向原州。行五十里日始出。马上见雉岳山。势甚雄伟。如崇墉巨堞。屹立天畔。雉之为名。或由此得之欤。朝饭于营下申姓人家。州人尹起河即二十年前旧知也。邀与相见。道故欢然。仍盛称上元庵之胜。令人驰神。李圣和德淳方来此。闻余至。亦来见稳话。并辔出楼门。至圣和陶瓦所又少坐。别圣和行十馀里。见路傍有村舍。依山临溪。长林古木。晻映如画。不知何人居也。夕宿横城邑底。主人姓名申仁方。曾住农村云。待之甚款。
二十二日。饭后行十馀里。少憩碧玉亭。又行二十馀里。秣马苍峰驿。山深谷阻。壤地肥沃。清流古木。在在
二十日。早发行三十里。访尹学甫于可兴。学甫适出不在。其子出待留饭。饭罢别去。渡青龙津。午饭板桥村。夕宿白云山下。
二十一日。冒晓雾向原州。行五十里日始出。马上见雉岳山。势甚雄伟。如崇墉巨堞。屹立天畔。雉之为名。或由此得之欤。朝饭于营下申姓人家。州人尹起河即二十年前旧知也。邀与相见。道故欢然。仍盛称上元庵之胜。令人驰神。李圣和德淳方来此。闻余至。亦来见稳话。并辔出楼门。至圣和陶瓦所又少坐。别圣和行十馀里。见路傍有村舍。依山临溪。长林古木。晻映如画。不知何人居也。夕宿横城邑底。主人姓名申仁方。曾住农村云。待之甚款。
二十二日。饭后行十馀里。少憩碧玉亭。又行二十馀里。秣马苍峰驿。山深谷阻。壤地肥沃。清流古木。在在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53L 页
有之。令人欣然有卜㞐之意。夕到洪川。留宿于家奴海生家。卞自立辈闻余至。率其子颠倒来见。至于握手堕泪。余去此已二十年。中间人事嬗变。自有无穷之感焉。亦不觉潸然出涕。
二十三日。平明迂路过故居。乔木无存。绿畴弥望。当时邻曲。亦皆散亡。沧桑互易。真朝暮间事耳。使人怆然。四十里至原昌驿秣马。踰一岭。名松星。是春川界。终日行深峡。过领始见野色。旷然可喜。十里到府下。馆于哨官黄有河家。府使闵纯闻而来见馈饭。略助入山之资。其庶叔海棹亦来见。
二十四日。府伯邀饭于闻韶阁。阁在州衙东垣外。颇华整。下临昭阳江。平远可喜。别府伯行五里。登昭阳亭。江山清丽。烟树微茫。真如画啚。前辈以为远胜寒碧楼云。是足迹所未到处。未知其果然也。忽忆少时与载方兄步往清平时事。恍然如梦。渡江历普通,水晶二迁。俱极危险。盖东俗谓栈为迁也。到一严驿秣马。渡母津江踰马岭。十里取支径西北行。是入华阴路也。前得一岭陡峻名桀其。到史吞仓下宿。
二十五日。畏虎不得早发。日高行向华阴。十里到笠迁。此地人盛称其险。而远逊于水晶迁。行数里水石
二十三日。平明迂路过故居。乔木无存。绿畴弥望。当时邻曲。亦皆散亡。沧桑互易。真朝暮间事耳。使人怆然。四十里至原昌驿秣马。踰一岭。名松星。是春川界。终日行深峡。过领始见野色。旷然可喜。十里到府下。馆于哨官黄有河家。府使闵纯闻而来见馈饭。略助入山之资。其庶叔海棹亦来见。
二十四日。府伯邀饭于闻韶阁。阁在州衙东垣外。颇华整。下临昭阳江。平远可喜。别府伯行五里。登昭阳亭。江山清丽。烟树微茫。真如画啚。前辈以为远胜寒碧楼云。是足迹所未到处。未知其果然也。忽忆少时与载方兄步往清平时事。恍然如梦。渡江历普通,水晶二迁。俱极危险。盖东俗谓栈为迁也。到一严驿秣马。渡母津江踰马岭。十里取支径西北行。是入华阴路也。前得一岭陡峻名桀其。到史吞仓下宿。
二十五日。畏虎不得早发。日高行向华阴。十里到笠迁。此地人盛称其险。而远逊于水晶迁。行数里水石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54H 页
渐佳。踯躅方烂开。与溪终始。如行红锦步障。又五里有白石陂陀。清流注之。下成小泓。左右峰壁。皆削立千仞。询诸土人。称为小洑插。(谷云金九曲是青玉峡云)溯溪而行。累得佳处。溪流往往成长潭。渊沦滉漾。颇有江湖意。稍前里许。到大洑插。石平铺如大筵席。色若截肪。水由石中行。为激湍下坠。有石承之如颏颔。水拗怒喷薄。如万斛雪花。飞舞崩腾。甚奇壮。旁有巨石数四离列。状亦殊诡。类龟龙俛饮于水。距而俯之。溪中鱼可数。但无松树荫翳可恨。又前二里许。有亭翼然。即谷云金公笼水亭也。正对华岳山。下临卧龙潭极清幽。亭前又有老松数十株。苍翠森蔚。尤为可喜。壁有尤翁诗及公诗与记。庭中竖小石碑。上刻尤翁记朱夫子卧龙潭诗。公以汉隶书之。尝见公所著华阴洞志。公宰平康时。始得此地。栖息往来者殆四十年馀。晚后又筑不知庵松风亭于白云溪。而其台榭楼观之胜。视此尤倍蓰。农岩亦尝称之曰妆点如仙家。可一玩。噫。公之名位虽逊于其弟两相公。而能超然尘垢之外。得保清净之乐者。又非两相公所及。其轻重取舍。世必有辨之者矣。士人方道昌来见。此人是谷云祠宇斋任也。略道山中故事。问清寒子遗址。在于内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54L 页
仓云。偕方君瞻谒公画像。还饭亭中。日已昳。要方君为道向不知庵。行未数里。忽见绿棂朱槛。缥缈林表。问之即松风亭。据大石为址。仅安三楹。其一参以石柱。制度极奇巧。下有盘石如布白玉。泉声潺湲可听。枫栝桧柏。晻映左右。幽森清绝。令人忘归。但上下绝无潭泓可欠。水东又有人文石。刻太极啚,河洛图,书先后天卦象。旧闻三一亭,有知堂俱在其上。前年山水暴至。未免崩压。閒来往桥又以碎砾。改筑殊不雅。妆点如仙家者。意亦减半矣。不知庵在亭西数十步。公常燕居于此云。庄奴五十同延坐室中。开清梦楼。请观藏书及画厨。其中有诸葛武侯梅月堂画像。是曾奉于有知堂者也。伴睡庵僧胜天一性来谒。庵在华岳北麓。由亭后取路。南行五里为庵。庵东有台。正好观华岳。此山虽乏秀峭之态。穹林巨木。上干云霄。烟霏云岚。朝暮万状。亦一胜也。夜与方君同宿于庵。胜天自言曾住白云山。出入农岩门下。农岩往槽溪时。渠亦陪往。又道君山少时事。闻之怆然。
二十六日。今日欲作七仙之游。又请方君道焉。早饭离庵一里。所有水石颇佳。下马少坐。历路再登松风亭。胜天随至此告别。出洞循溪而东。数里田畴交错。
二十六日。今日欲作七仙之游。又请方君道焉。早饭离庵一里。所有水石颇佳。下马少坐。历路再登松风亭。胜天随至此告别。出洞循溪而东。数里田畴交错。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55H 页
桑麻翳然。殊无深峡气象。折而北二十里。踰小岭。又折而东三里。有村负山带溪曲。有幽致。是为孟男村。昔有孟男者居此。故因以名云。溪水有二支。一出鹤岭下南流。一出七仙洞东流。至村西合流。行盘石上。下为小潭。石有纹蜿蜒如龙。爪角悉具。名曰卧龙。跂石观鱼。临流濯足。意甚适。少顷方君招村民使之道。盖方君尝一至而未能穷源。路径亦不熟云。稍前数百步。忽见青林中雪色皓然夺目。急趍视之。石色鲜洁。一川俱明。已令人魄动。余即箕距其上。无意前行。方君强余曰此上八九里有三直。(峡人谓瀑为直)是洞中最胜处。盍先往观。下流诸胜。来时细加搜访。如此小小水石。便尔留连。恐日力不足矣。余犹不应。累迫而后行。溪右石磴甚危。往往路绝。以独木接之。乍步乍骑。二里许有村家。临水新刱。茅屋松篱。亦极幽寂。由村后北行三里。得癈寺址。舍马杖策。并溪而行。古木寿藤蒙密交络。迷不知所入。下有溪水溅溅悲鸣。似与人诉。左右青峰。见客迎送。皆剑立千寻。望之凛然。又行五里。始抵所谓三直。以全石为底。清流被之。随势为水帘者三。长各六七丈。辄承以小泓。绿净可鉴须麋。旁有老松数四。大皆十围。偃蹇蔚跂。布影委潭。时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55L 页
有山风漻然。与潭光摇漾。亦一奇也。俯仰赏玩。不觉山日已昳。始寻归路。回头恋恋。如别意中人。从溪中行乱石间。每遇会心处。辄植杖凝睇不去。同行往往窃笑。余不恤。如是者屡。到寺址始骑马行。日晚饥甚。入村家。主妪供粟饭当敀菜。味极佳。又行一里。到玉帘泉少坐。盖一洞石皆莹腻。如玉琢成。又多潭濑。绿色澄澈。岩壁奇峭。金碧交辉。壤地肥衍。可耕可屋。农岩尝品题置诸华阴之右。信然。洞旧号妙峰。谷云改以今名云。别方君北行十馀里。抵鹤岭。险危殆平生刱目。登颠歇马。下岭行古木中十里。路旁有村舍。奴辈已先到。具食略啜。又东行十里。抵蚕谷村。星已满天矣。
二十七日。晓行四十里。到金化馆驿吏家。通于本倅李秉渊一源。一源来见曰始吾来时。人皆曰迎接游客。是此邑之一弊也。莅邑已五年。亲旧过此者。只是金景明与吾君耳。以此知入山者绝少。又言山中固多遗胜。如九歧潭亦其一也。在圆通庵西数十里。其胜无减于九龙渊。山僧讳甚。人鲜到之。仍苦留要往七松亭观鱼。饭已偕行。历登二乐亭。是银溪驿馆也。眼界颇通阔。察访适赴京不在。庭宇阒然。梨花如飘
二十七日。晓行四十里。到金化馆驿吏家。通于本倅李秉渊一源。一源来见曰始吾来时。人皆曰迎接游客。是此邑之一弊也。莅邑已五年。亲旧过此者。只是金景明与吾君耳。以此知入山者绝少。又言山中固多遗胜。如九歧潭亦其一也。在圆通庵西数十里。其胜无减于九龙渊。山僧讳甚。人鲜到之。仍苦留要往七松亭观鱼。饭已偕行。历登二乐亭。是银溪驿馆也。眼界颇通阔。察访适赴京不在。庭宇阒然。梨花如飘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56H 页
雪。约行二里。到溪边柳林。一源忽下马。余谓一源曰所谓七松亭者何在。一源曰此即是耳。余笑曰何滥冒至是。此固一世风习。渠亦不免耶。一源亦笑。是日风日妍和。柳阴中新莺清嫩可听。席地而坐。亟呼一觞。次杜律韵各赋数诗。官人网得数百溪鲜。斫脍佐酒。又设鱼羹饭。风味殊不恶。欢饮至夕而罢。座客龙仁人姓李字士谦者及邑人尹进士,谪客郑姓人而皆忘其名。士谦是月山大君远裔。方为一源衙客云。县南一里所。有柳琳破虏处。地名柏田。行遽未及往。近民堂在衙内。前有小池。中设五石峰。周遭植花木颇幽洁。园后有茆亭。颜以学圃。亦佳。
二十八日。一源出示所藏画卷。其中有郑㪨山水。笔法摹唐人。乏骨气。用墨又枯燥。远逊于尹孝彦矣。饭罢别一源行。风日甚恶。气颇不平。四十里到直木驿秣马。历憩披襟亭。清川翠樾。亦自可意。又四十里宿昌道驿。主人朱贵英者是驿吏。年将七十。为道枫岳之胜。此心飘飘然已在香城万瀑之间也。是日微雨。入夜始止。
二十九日。自昌道行二十馀里。至麦阪。两山束起。大川贯之。色沉黑。俯视戄然。上有浮桥以济人。土人云
二十八日。一源出示所藏画卷。其中有郑㪨山水。笔法摹唐人。乏骨气。用墨又枯燥。远逊于尹孝彦矣。饭罢别一源行。风日甚恶。气颇不平。四十里到直木驿秣马。历憩披襟亭。清川翠樾。亦自可意。又四十里宿昌道驿。主人朱贵英者是驿吏。年将七十。为道枫岳之胜。此心飘飘然已在香城万瀑之间也。是日微雨。入夜始止。
二十九日。自昌道行二十馀里。至麦阪。两山束起。大川贯之。色沉黑。俯视戄然。上有浮桥以济人。土人云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56L 页
夏秋间潦水涨则行旅多淹滞。尤以是其险名于国中云。至新安驿。闻淮阳府使李公徵夏往雪岳未还。欲自此直趍山中。得村人前道。十里踰芦谷领。山■谷深邃。古木参天。又行十馀里踰马龁占方二岭。僧俗自山中来者络绎布路。表训僧秋藏为人可爱。仍偕至泥桥村同宿。问九歧潭之胜。为余道之颇详。盖一源亦闻于藏矣。此地人虽带索担粪者。亦能谈山之胜。可知去山迩也。
三十日。犁明作行。十馀里到墨喜领。土人云领上望枫岳诸峰。甚了了。其胜无愧于正阳寺云。是日适昏霭不能夬睹。但见数三峰影。隐隐云气中。如水墨画为烟煤所薰。依微略卞耳。有牵牛而荫树下者。意思甚閒。余亦歇马其旁。少顷下领。树阴蔽日。泉声夹路。心乐之。殊不觉其险峻也。十里踰铁伊领。洞壑宽敞。南有苍壁削立。溪水滑滑流其下。上有杂花斑驳可爱。一僧出林中。见客如惊鹿。问其名双勋。住表训。使之道。约行十馀里。有飞桥跨溪。即万川桥。高可三百尺。俯视怖懔。长安寺在其西。过桥登山映楼。先有人坐楼上。见余起迎。问其名姓。是保閒斋八世孙申轼敬夫也。寺再燬于火。今方改刱。农岩记所谓金碧宏
三十日。犁明作行。十馀里到墨喜领。土人云领上望枫岳诸峰。甚了了。其胜无愧于正阳寺云。是日适昏霭不能夬睹。但见数三峰影。隐隐云气中。如水墨画为烟煤所薰。依微略卞耳。有牵牛而荫树下者。意思甚閒。余亦歇马其旁。少顷下领。树阴蔽日。泉声夹路。心乐之。殊不觉其险峻也。十里踰铁伊领。洞壑宽敞。南有苍壁削立。溪水滑滑流其下。上有杂花斑驳可爱。一僧出林中。见客如惊鹿。问其名双勋。住表训。使之道。约行十馀里。有飞桥跨溪。即万川桥。高可三百尺。俯视怖懔。长安寺在其西。过桥登山映楼。先有人坐楼上。见余起迎。问其名姓。是保閒斋八世孙申轼敬夫也。寺再燬于火。今方改刱。农岩记所谓金碧宏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57H 页
丽者。无复旧观。洞口之杉桧挺立者。寺僧亦剪伐殆尽。东北诸峰。果耸扷(一作拔)秀峭。亦非纯骨。其最尊者为长庆峰。馀为观音地藏。无普贤。亦与记文少异矣。夕后僧辈运入大木。邪许之声。震动山谷。亦一壮观。是夜与申君同宿。僧载会来谒。即金景明记中所称住持载会也。为人颇淳谨。
四月一日。约载会将游百塔洞。洞在大藏峰下灵源洞北。自长安相去仅四十里。山僧惮蓝舆劳讳甚。人无知者。近时或有告朗善君侃。侃尝一至。自是稍稍有知者。亦以其深险。往者绝罕。僧徒闻余行。多沮挠。余不听。早饭偕申君步过万川桥。登舆溯溪而上。溪中石往往有可坐处。色皆青。间有白晕。历地藏庵。东北行入百川洞。岩壁奇秀。溪流澄澈。已觉神思勃勃。行三四里。有大石隆然。上平广可容数十百人老树荫之。是为明镜台。去台数十步。有潭广可数亩。形正圆如展大镜。色澄绿见底。旁刻玉镜潭三字。潭东一峰拔地卓立。状若植剑。甚奇伟。申君至此告别向表训。余坐玩良久。乃从潭右行。有癈城门甚庳。偻而可入。世传新罗亡后。有王子耻之。逃隐筑城以居。即此城也。南折数里。更迤而东。磴路■险甚。崎崟侧塞。几
四月一日。约载会将游百塔洞。洞在大藏峰下灵源洞北。自长安相去仅四十里。山僧惮蓝舆劳讳甚。人无知者。近时或有告朗善君侃。侃尝一至。自是稍稍有知者。亦以其深险。往者绝罕。僧徒闻余行。多沮挠。余不听。早饭偕申君步过万川桥。登舆溯溪而上。溪中石往往有可坐处。色皆青。间有白晕。历地藏庵。东北行入百川洞。岩壁奇秀。溪流澄澈。已觉神思勃勃。行三四里。有大石隆然。上平广可容数十百人老树荫之。是为明镜台。去台数十步。有潭广可数亩。形正圆如展大镜。色澄绿见底。旁刻玉镜潭三字。潭东一峰拔地卓立。状若植剑。甚奇伟。申君至此告别向表训。余坐玩良久。乃从潭右行。有癈城门甚庳。偻而可入。世传新罗亡后。有王子耻之。逃隐筑城以居。即此城也。南折数里。更迤而东。磴路■险甚。崎崟侧塞。几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57L 页
不可足。垂萝巨木。干霄蔽日。奇花异卉。遍地罗生。境界幽邃。气象森沉。迥与城外不侔。夹溪石峰。攒为剑戟。横为屏障。皆飞舞生动。其端皓然雪白。或有脩纤独秀。旁石附丽。亭亭如塔者。会指而谓余曰此洞之所由名。余笑曰造物小儿。求何福田利益。作此伎俩。以媚黄面老子耶。会瞠目不喻所谓。又数里有溪南来入之。是十王川。自此路益巇。舍舆杖策。蓦涧蹑石。若拾级而进。涧深石齾。乃缘崖旁攀木侧行如猿狖。至崖陡绝。复取涧道。如是行十数里。耳化为水。眼化为石。毛发呼吸。俱欲化为草木云岚矣。行已半洞。得峰以百计。塔半之。帘泉又半之。塔奇于峰。泉奇于塔。泉之最奇者。石壁侧立几数十仞。瀑从其颠直泻下。有巨石仰而障之。如人吐舌。若欲折其横骛之气。瀑与之斗。久而乃逊。从两旁喷出如舞雪。余始见骇甚。徐而玩之。又未甚(甚字下有奇字)。终乃叫呼跳跃不去。从僧多窃笑。泉旧无号。其亦不幸而未遇名贤也。肇锡以喷玉。由瀑左行。谷中一里所。又右转行崖腹数百步。踰一麓崖。忽峻削无可为径者。缀小木如彴半已朽。下临绝谷。深昧不见底。余目眩足心酸不敢度。令载会它从者先之。去上衣冠屦置崖广中。即属耳于壁。寄足于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58H 页
木。曲腰而寸进。石发又在手心。摇摇然犹未定。忽念袁中郎死在冷石语。胆始凝。乃得度。又诘曲行古木中数里。忽见大玉石嵌空唅呀。琼帘百尺。从中下垂。不觉惊叫。疾趍至前。盖积冰中空。瀑流泻出。真天下奇观也。洞口见杜鹃花已落尽。至是绝无开者。可测山之高寒也。循傍壁跻颠。前行百馀步。有朗善君题名处。距石箕坐。南面而视。有峰三四。离立缥缈。玲珑如玉琢浮屠。奇丽不可状。会曰洞之胜尽是。东南间尚有隐隐数峰。巉秀可爱。意其下有佳处。会日晚惫甚未能穷。少选循旧路至十王川。又登舆南行。入灵源洞。五里登沃焦台。十王峰罗列于前。见客若将拱揖。又有牛头马面二峰。厥状极肖。从东南迤下一里。有灵源庵极幽绝。一僧守之。名净心。䫉古心静。阶下有草。茎叶与莲相类。僧谓之刚莲。极欲留宿。从人多。且无粮。未果遂行。又少坐玉镜潭。至百川洞。长安僧持火来迎。到寺已二鼓矣。夜宿灵光殿。枕席之下。水声激激不绝。益觉嘉州夜宿水声中之语。高妙矣。
二日。夜睡美。不知有雨。朝起开户视之。前峰浓绿欲滴。宿云助其姿媚。尤可爱。庭际洁净如洗。树木苍茜。流泉㶁㶁于古松之间。境既幽寂。心和气恬。便觉登
二日。夜睡美。不知有雨。朝起开户视之。前峰浓绿欲滴。宿云助其姿媚。尤可爱。庭际洁净如洗。树木苍茜。流泉㶁㶁于古松之间。境既幽寂。心和气恬。便觉登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58L 页
峰度壑之为太劳也。终日与僧辈。焚香闻话。僧祝坦宜宁人。略解文字。为人淳实。其师觉元。是枫潭义谌弟子。精于经律。与自澄辈齐名。去夏示寂云。朴高城泰远入山。遣人相问。且馈鱼鳆。
三日。饭已离长安向表训。夹路皆苍杉老桧。踯躅方盛开。照烂山谷。雨后泉声。益琮琤可听。历弥陀庵。居僧方阖户昼寝。见客出迎。巾屦白净。意象安閒。使人翛然有遗世之想。少憩从庵西取路。北折行一里。有磴路颇艰险。即农岩记所称线路悬崖。过者掉剽者也。视百塔若康庄。其下为鸣韵潭。内山诸洞之水。至是合流。键以潭。形椭如槽。色沉黑若有神兽閟焉。时新雨雪喷雷吼。尤可壮也。左有石壁削立亦壮伟。僧传昔有金同者习外道禅。与普济斗法不胜。济仍挤之潭中。自是水常幽咽。如人哀号。称为鸣韵潭。又名金同渊。盖济是如来现化。而同之前身为波旬。故如是受报云。其言极荒诞。循溪行数里。过三佛岩。岩有刻佛三𨈬颇精巧。又前数百步有白华庵。庵据平地极宽敞。有海松万株。森立环围。反觉幽趣媚人。三渊金丈爱其胜。前冬来栖。至春乃去云。居僧致雄是自澄弟子。仪象魁然。博通经典。能诗可与语。出示十地
三日。饭已离长安向表训。夹路皆苍杉老桧。踯躅方盛开。照烂山谷。雨后泉声。益琮琤可听。历弥陀庵。居僧方阖户昼寝。见客出迎。巾屦白净。意象安閒。使人翛然有遗世之想。少憩从庵西取路。北折行一里。有磴路颇艰险。即农岩记所称线路悬崖。过者掉剽者也。视百塔若康庄。其下为鸣韵潭。内山诸洞之水。至是合流。键以潭。形椭如槽。色沉黑若有神兽閟焉。时新雨雪喷雷吼。尤可壮也。左有石壁削立亦壮伟。僧传昔有金同者习外道禅。与普济斗法不胜。济仍挤之潭中。自是水常幽咽。如人哀号。称为鸣韵潭。又名金同渊。盖济是如来现化。而同之前身为波旬。故如是受报云。其言极荒诞。循溪行数里。过三佛岩。岩有刻佛三𨈬颇精巧。又前数百步有白华庵。庵据平地极宽敞。有海松万株。森立环围。反觉幽趣媚人。三渊金丈爱其胜。前冬来栖。至春乃去云。居僧致雄是自澄弟子。仪象魁然。博通经典。能诗可与语。出示十地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59H 页
论。即天亲所著。遽甚未及阅。朴使君观玉镜潭还表训。历见少话而去。其子弼履,女婿李圣兴木川人李道一从焉。申君敬夫自正阳向长安。闻余在此。亦来见。午饭已。步至庵后。观休静诸名僧舍利塔及碑。静观斋所撰义谌碑颇可观。穿松林迤至表训寺。有楼跨溪。■扁以山映。闻榆岾寺亦有山映楼。未知山映二字有何妙义。而三寺共之。僧辈之陋至此。且山之峰峦岩洞。俱以佛书佛号名亦可厌。壁有栗谷先生五言长篇诗。儿时读是诗。颇得山之胜槩。此非先生手笔。盖后人追书以揭者也。此寺不经兵燹。制度精致。金碧烂然。又有懒翁袈裟古铜钵盂。但所供昙无竭像西向立。此与它寺有异。与朴使君稳话。至夜分乃罢。座客有张震明者。出入尼山门下。而方为使君衙客云。
四日。朝微雨作。晚而开霁。朴使君向外山。余向松萝历白华东。行二里所。山益深路益险。怪石犬牙错出。夹以巨围之木。藤萝蒙顶。阴厚如幄。其下涧声甚悲。篮舆僧十步一遆。肤汗如雨。喉间作拽钜声。忽念彼亦人哉。心甚怜悯。遂下舆挟策以进。余则五步一休。随泉声辄止掬饮之。洒然若甘露。又上数里。当途有
四日。朝微雨作。晚而开霁。朴使君向外山。余向松萝历白华东。行二里所。山益深路益险。怪石犬牙错出。夹以巨围之木。藤萝蒙顶。阴厚如幄。其下涧声甚悲。篮舆僧十步一遆。肤汗如雨。喉间作拽钜声。忽念彼亦人哉。心甚怜悯。遂下舆挟策以进。余则五步一休。随泉声辄止掬饮之。洒然若甘露。又上数里。当途有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59L 页
老树根迸出石罅。蟠屈若伏虬。踞而四顾。远近峰峦。如翔如舞。如腾如跃。如拱如揖。雨后碧鲜尤媚人。稍前有癈城。亦新罗王子所筑也。由城上折北而行。径忽绝。编木架空。下俯幽壑。履之窸窣有声。使人眩悸。攀援旁壁。侧足仅得度。少北为松萝庵。室空无僧。梨花满庭。笕泉淙淙。幽夐寥阒。殆不似人间矣。自此去望高台不远。新雨石滑不得往。复从旧路至癈城。又南行五里。有一庵极潇洒。背负大石壁。壁上又出一石峰。耸立数千丈。若俯压人。僧曰此为三日庵。昔有高僧居庵中。三日能订道。故仍以名云。又行未一里。有安养庵。前对一峰。峭秀可爱。名曰天官庵。以此有少致。壁有 先君子题名。辛未八月。同崔孝伯来游。其明年春又来游。此则初游时所题也。览之怆然。东有佛殿。刻岩石为佛像极精细。仍覆瓦椽。亦可观。登舆自庵前迤下。忽闻水声如雷。飞沫溅舆中。惊顾视之。已抵鸣韵潭。而所见比潭右尤觉奇壮。又坐玩揭而西趋一里。入神琳庵。亦无僧。荒落殊甚。庭中有小塔。石色黑润。类蓝浦砚石。塔面有刻记。是皇统二年僧怀正所撰。文颇可观。僧言塔中曾藏世尊舍利。有行脚僧毁塔偷去。寺亦因是癈云。少憩遂还白华。夜宿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60H 页
雄师房。忽见新月娟娟松表。欣然起行。至浮屠台。于栝翳然。碑塔相向。如人俨立。亦一奇也。罗州僧载聪前年从三渊来庵。师雄不去。为人颇开敏。盛称船庵须弥台之胜。且怂恿约以明日往访。
五日。僧告日出。急就舆。使载聪前道。至表训双勋。又从沿溪北行。溪中巨石。磊砢相依。水行其间。奔腾激射。转为轮曳为练拂为雪。声如轰雷。震撼山谷。心目为之俱骇。稍进数十步。两旁壁立积铁可万仞。沉昧杳窕。如行甬路。仰头惟见天光。狭青如一绵。聪指壁下小泓曰此即青龙潭也。余戏曰所谓万瀑洞者。果止是邪。聪答曰待明日至碧霞潭上试看。郎君亦作此语否。相视大噱。折而西入圆通洞。洞口有大石盘陀。可坐数百人。上刻杨士彦蓬莱枫岳元化洞天八大字。几欲化龙飞去。左为金刚台。峭锐插天。旧有青鹤巢颠。鹤去巢空。僧指点誇人。溪流循其趾。遇陡崖横泻为瀑。下有大石受之。中陷为潭如槽。右有磴路颇艰。过此地渐坦夷。茂树夹涧如簇。篮舆徐行绿阴中。花气醉人。莺声砭耳。咏子瞻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语。宛然实际。无何到圆通庵。曾经 光陵御幸。朱甍画槛。尚存旧制。又东北行二里。渡一略彴。舍舆缓步。遇
五日。僧告日出。急就舆。使载聪前道。至表训双勋。又从沿溪北行。溪中巨石。磊砢相依。水行其间。奔腾激射。转为轮曳为练拂为雪。声如轰雷。震撼山谷。心目为之俱骇。稍进数十步。两旁壁立积铁可万仞。沉昧杳窕。如行甬路。仰头惟见天光。狭青如一绵。聪指壁下小泓曰此即青龙潭也。余戏曰所谓万瀑洞者。果止是邪。聪答曰待明日至碧霞潭上试看。郎君亦作此语否。相视大噱。折而西入圆通洞。洞口有大石盘陀。可坐数百人。上刻杨士彦蓬莱枫岳元化洞天八大字。几欲化龙飞去。左为金刚台。峭锐插天。旧有青鹤巢颠。鹤去巢空。僧指点誇人。溪流循其趾。遇陡崖横泻为瀑。下有大石受之。中陷为潭如槽。右有磴路颇艰。过此地渐坦夷。茂树夹涧如簇。篮舆徐行绿阴中。花气醉人。莺声砭耳。咏子瞻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语。宛然实际。无何到圆通庵。曾经 光陵御幸。朱甍画槛。尚存旧制。又东北行二里。渡一略彴。舍舆缓步。遇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60L 页
石则坐。逢泉则漱。从僧戏摘山花。散掷溪流。至泓处旋舞不去。以为笑乐。约行三四里。又绕山胁。曲折蛇行。愈上愈嶬。回顾来路。只是一道苍岚。崖径忽断。一木横空。心惯险无怖。贾勇而度。望崖广间有小屋如悬磬。问诸僧。乃船庵也。稍前有僧具袈裟出迎。䫉类有守。是主僧神普。道至庵。出松荼(一作茶)沃喉。与之语。语皆閒澹。顿涤人浮想。出前楹。下皆千丈巨桧。但见头抄𧤏𧤏如稚笋始萌。由庵西行一里所。危壁当面。孤搴直上。攀援路绝。同行皆作退转。心勋仅缘壁罅先跻。悬絙垂下挽以登。从者亦皆鱼贯而上。至颠始咋指相戒。右转一里。抵须弥庵。茅屋新搆。草草可爱。翠壁四环。间有幽花点缀。面前一峰。形如覆钟。尤亭亭峭秀。其奇胜足可眉宇一山。居僧适出不在。庭户萧然。更觉有趣。泚笔题名姓。又书曰天下第一名山。山中第一庵子。题毕聪供汤饭。食已登须弥台。台正对永郎岾。万石丛立。霜铓雪锷。不减景延广十万横磨剑。其下又有天然石塔四五。皆插地而生。如以银环累成。晶荧璀璨。光气四烛。如百塔者堪拜下风。石之奇幻如此。天公亦太狡狯。目饱乃下。小疲卧室中。有人在洞下呼僧。声与谷应。反绕出庵后。若从峰顶来。亟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61H 页
启牗视之。乃李君道一也。余笑曰此中乏桃花流水。何得引渔郎来。答曰摩诃老僧。作迷津慈航。为此两只眼孔。几折杀老脚耳。李君年六十。自南海匹马入山。不惮深险。皆步往。其老勇可尚也。李君问塔所在于聪。聪戏指前峰曰此即是也。李君有不信色。余指示路径。李君偕聪往。少选还。遂偕行。自庵前迤逦而下。行垂藤古木中。渡溪而西。入真佛庵。腐瓦断椽。纵横乱草间。殊败人意。独庭际三石。峙立如人竖指。差可破颜。又南折行。得一泉一石。辄坐玩。抵暮还圆通庵。(此以下缺)此以下文未脱藁。从乱草中誊出。文多脱略。
주-D004六日。饭后与僧辈步行。行五里。由天德庵旧基。一里踰普贤岾。自圆通至此。皆行老枫古杉中。不见天日。气候清凉。无异深秋。右折得支径二里许。到安心少憩。登开心台。望众香城。掩映岚气中。如隔青罗帐见玉博山。亦一奇也。历开心净心二庵。三里到正阳寺。直抵所谓八角殿。制作极工巧。壁上皆佛画。世传为吴道子笔非是。要之亦非新罗以后笔也。年前僧辈悯其剥落。邀庸工改加丹彩。无复旧观。其无识至此。良可痛也。佛殿天板上藏大藏经。令僧辈取来。皆曾所未闻者。丽文宗时设局镂板。各印一本。藏诸名山。
주-D004六日。饭后与僧辈步行。行五里。由天德庵旧基。一里踰普贤岾。自圆通至此。皆行老枫古杉中。不见天日。气候清凉。无异深秋。右折得支径二里许。到安心少憩。登开心台。望众香城。掩映岚气中。如隔青罗帐见玉博山。亦一奇也。历开心净心二庵。三里到正阳寺。直抵所谓八角殿。制作极工巧。壁上皆佛画。世传为吴道子笔非是。要之亦非新罗以后笔也。年前僧辈悯其剥落。邀庸工改加丹彩。无复旧观。其无识至此。良可痛也。佛殿天板上藏大藏经。令僧辈取来。皆曾所未闻者。丽文宗时设局镂板。各印一本。藏诸名山。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61L 页
此其一也。此等经文。皆是六朝间文士名僧辈。伪托佛名。造作异说。以乱吾道。以惑众心。而人君世主迷而不悟。宝之若拱璧大贝。至于糜费财用。剞劂梨枣。以啚不朽。岂不慨哉。午饭已步出歇惺楼。遂至天逸台。昏岚始褰。夕阳照映。香城一带。如银城玉壁。熀耀夺目。令人不觉心醉。若季札之观乐。虽有复进于此者。亦不欲观矣。请开益上人略说禅理致。雄自白华来。是夜同宿。
七日。早行历三日庵。(即益师所居也)入表训海藏殿观经板。入万瀑洞。由青龙黑龙两潭行数里。到真珠潭。潭在普德窟下。盘石横亘有层级。溪水被之。迸落。如珠玑故名。从溪左取径。上普德窟。石磴萦纡几数百步。磴尽复有石级。循级下又数十步。始得窟。中安沙大士像。上覆以二层屋。如燕巢。前楹下临虚空。承以数十尺铜柱。复用铁锁维络之。居僧慧观去厅板。引余俯瞰。眩慄不能久视。从西北迤下。复到潭上。坐玩久之。又前百馀步。至碧霞潭。比诸潭益伟丽。旁石平铺。如张筵席。其前为断厓。水自上坠下为飞瀑。长可七八丈。矫如玉龙倒挂。山风时来吹之。飞沫四溅。烟雪满壑。(缺)又前数十步为龟潭。潭有石类龟故名。又有船
七日。早行历三日庵。(即益师所居也)入表训海藏殿观经板。入万瀑洞。由青龙黑龙两潭行数里。到真珠潭。潭在普德窟下。盘石横亘有层级。溪水被之。迸落。如珠玑故名。从溪左取径。上普德窟。石磴萦纡几数百步。磴尽复有石级。循级下又数十步。始得窟。中安沙大士像。上覆以二层屋。如燕巢。前楹下临虚空。承以数十尺铜柱。复用铁锁维络之。居僧慧观去厅板。引余俯瞰。眩慄不能久视。从西北迤下。复到潭上。坐玩久之。又前百馀步。至碧霞潭。比诸潭益伟丽。旁石平铺。如张筵席。其前为断厓。水自上坠下为飞瀑。长可七八丈。矫如玉龙倒挂。山风时来吹之。飞沫四溅。烟雪满壑。(缺)又前数十步为龟潭。潭有石类龟故名。又有船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62H 页
潭火龙潭。船取其形似。火龙水色沉黑。似閟神物。故亦以是得名。盖此洞为一山之最胜处。而所见稍不如所闻。潭形皆偏侧。不能圆满如镜。石色不甚明洁。大逊于龙游仙游诸处。独碧霞一曲。最为奇丽。亦不能远超巴串而过之也。闻摩诃衍游客填满。无可着足。欲往登白云台。择一幽洁庵子留宿。遂舆行历摩诃万灰二庵。始舍舆。踰小领。右折行一里。有路陡峻。编木为梯。两旁各系萝蔓下垂。扳萝侧足而上。即下白云后麓也。左右石壁。削立皆千仞。其中线路如剑脊。视之懔慄不果登。北折行到中白云少憩。从庵后一里到上白云。庵在众香城下。奇峰秀峦。错罗互峙。如入群玉之府。璀璨晶荧。不可名状。比之正阳所见尤奇。盖远眺与衬观。色态不同故也。此山之奇胜。当以此庵为第一。明日欲上毗卢。不能留宿可恨。夕还宿中白云。
八日。早饭至万灰庵。篮舆僧已来待。遂行至摩诃衍少憩。李君道一自此向外山。仍作别。向毗卢。由万瀑上流行二里。有岩矗立。刻佛𨈬极壮伟。并溪而行。树阴翳然。踯躅方烂开如锦。山鸟鸣声。恍可入耳。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实有应接不暇之意矣。北折得支径。
八日。早饭至万灰庵。篮舆僧已来待。遂行至摩诃衍少憩。李君道一自此向外山。仍作别。向毗卢。由万瀑上流行二里。有岩矗立。刻佛𨈬极壮伟。并溪而行。树阴翳然。踯躅方烂开如锦。山鸟鸣声。恍可入耳。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实有应接不暇之意矣。北折得支径。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62L 页
入深谷中几(缺)里。累涉一溪。至圆寂庵旧址。踰一麓。自此地势渐高。远近峰峦。了了可见。数里到峰趾。犹俯视穴望诸峰。如抚婴儿。临溪而饭。行百馀步。路渐峻急。扪萝而上。至下石磴。乱石堆积。层叠如梯级然。十步九息。艰难扳拊二里许磴始尽。南折蛇行百馀步。为中石磴。视下其险少逊。又一里许磴尽。行侧柏中数十步。至上石磴。峻急十倍于下。一步一息。直若登天。如是者几二里。从峰北稍低处南行。始至峰顶。盖峰形缭如雉堞。行其上如从城上行。草木皆拳曲着地而生。亦可见其风气之高凛也。僧云可以望海。而是日适昏霾。天海相接。极目微茫。但见西南诸山。累累日扑地。如波涛起伏。亦不知为某某山也。晚后始下。行数里饥甚。临溪又饭。肩舆行十五里。还摩诃衍留宿。夕后淮阳有书相问。略助行资。
九日。终日困惫。闭门昏睡。夕后与聪也步至碧霞潭。坐玩久之。风甚乃还至船潭。雄师追到。遂偕至摩诃。奴辈自九龙归。甚言其艰险状。心怯欲径趋榆岾。雄师曰内山已尽搜讨。所馀者独此耳。岂可惮险。未了此一段清债耶。余意遂决。约以明日往观。表训僧三彦者来谒。是 先人入山时陪行者。为人淳谨可喜。
九日。终日困惫。闭门昏睡。夕后与聪也步至碧霞潭。坐玩久之。风甚乃还至船潭。雄师追到。遂偕至摩诃。奴辈自九龙归。甚言其艰险状。心怯欲径趋榆岾。雄师曰内山已尽搜讨。所馀者独此耳。岂可惮险。未了此一段清债耶。余意遂决。约以明日往观。表训僧三彦者来谒。是 先人入山时陪行者。为人淳谨可喜。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63H 页
孝伯有赠诗。
十日。早饭向九龙渊。行二十里到永郎岾。舍舆而徒。五里始下岾趾。又五里至狮子项。悬厓万仞。往往路绝。编木为梯。拚命得度。循溪而行。奇峰迭出。白石平铺。水行其上。或散为縠文。或垂为琼帘。令人可喜。殆忘其危险也。五里始到初渊。大石陡为断厓。瀑泉悬焉下而注。潭形正圆如钁。水色深绿。旁壁皆峭削不可着足。独潭左稍可扳援而上。令僧辈(以下缺)行数百步。有树盘屈。据而俯视。如剖大瓮。水自上汩汩入之。色黝黑不见其底者。第二渊也。形类初渊而稍杀。色类二渊而稍澹者。第三渊也。自此至诸渊。路尤危绝不果往。僧言上东狮子峰。可俯观第九渊。遂还自初渊行登其巅。巅有大石冠焉。靠石下瞰。云气蓬葧(一作勃)。不能了了。但见数百丈素练横空下垂。真壮观也。晚后乃还。登永郎岾。白云浩㳽如大海。远近峰峦。只呈半体。或露数尖如岛屿然。
十一日。早起向榆岾。过李许台少憩。二十里到内水岾。榆岾僧已来待矣。自岾以东。山皆舒缓纡馀。少无峭削秀耸之态。此内外山之别也。行数里抵七宝台。饭于台下。又数里到隐仙台。磴路颇峻。僧辈以大索
十日。早饭向九龙渊。行二十里到永郎岾。舍舆而徒。五里始下岾趾。又五里至狮子项。悬厓万仞。往往路绝。编木为梯。拚命得度。循溪而行。奇峰迭出。白石平铺。水行其上。或散为縠文。或垂为琼帘。令人可喜。殆忘其危险也。五里始到初渊。大石陡为断厓。瀑泉悬焉下而注。潭形正圆如钁。水色深绿。旁壁皆峭削不可着足。独潭左稍可扳援而上。令僧辈(以下缺)行数百步。有树盘屈。据而俯视。如剖大瓮。水自上汩汩入之。色黝黑不见其底者。第二渊也。形类初渊而稍杀。色类二渊而稍澹者。第三渊也。自此至诸渊。路尤危绝不果往。僧言上东狮子峰。可俯观第九渊。遂还自初渊行登其巅。巅有大石冠焉。靠石下瞰。云气蓬葧(一作勃)。不能了了。但见数百丈素练横空下垂。真壮观也。晚后乃还。登永郎岾。白云浩㳽如大海。远近峰峦。只呈半体。或露数尖如岛屿然。
十一日。早起向榆岾。过李许台少憩。二十里到内水岾。榆岾僧已来待矣。自岾以东。山皆舒缓纡馀。少无峭削秀耸之态。此内外山之别也。行数里抵七宝台。饭于台下。又数里到隐仙台。磴路颇峻。僧辈以大索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63L 页
系舆曳之。遂到颠。北对十二瀑。状若垂绅。东望大海。如在履底。亦伟观也。下台行十里为大寂庵。庵极华整。无僧久矣。东折数百步。有双彦,义谌,懒白诸名僧碑。倚杖一读。遂行至榆岾。直登山映楼。楼旧跨大溪极宏丽。僧辈惑地家言。移建。只有涓流出其下。楼亦倾圮。无复旧观矣。辛巳年间。寺被燬。佛殿新刱。金碧烂然。以香木为假山。象灵鹫。安五十三佛。佛像大小长短不同。形䫉俨若生动。制作极巧。浮海东来之说固妄矣。似是新罗时良工所铸也。寺僧出示观音亲笔贝叶经,指空所书佛经。又有银字弥陀经。是 仁穆王妃在西宫时。亲写此经。追荐父母。卷端有小跋。辞旨极悲惋。
十二日。今日欲往观九渊洞中内院。以脚疲未果。晚后杆城倅李叔谦率其子入山。客中相见。殊可惊喜。
十三日。叔谦向内山。余向船潭。妙彦从焉。(即本寺僧也)行三里。南折入深谷。已觉水石清佳。此是船潭下流也。稍前数百步。大石窿然中陷。(缺)泉注焉成潭。色颇澄。比万瀑之船潭。纵几倍之。其状之酷肖。殆不及焉。农岩记中谓水与船之四隅等然后下坠云者。亦不然矣。自潭以上为潭为瀑者甚多。亦有佳处。妙彦云可
十二日。今日欲往观九渊洞中内院。以脚疲未果。晚后杆城倅李叔谦率其子入山。客中相见。殊可惊喜。
十三日。叔谦向内山。余向船潭。妙彦从焉。(即本寺僧也)行三里。南折入深谷。已觉水石清佳。此是船潭下流也。稍前数百步。大石窿然中陷。(缺)泉注焉成潭。色颇澄。比万瀑之船潭。纵几倍之。其状之酷肖。殆不及焉。农岩记中谓水与船之四隅等然后下坠云者。亦不然矣。自潭以上为潭为瀑者甚多。亦有佳处。妙彦云可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64H 页
与万瀑相伯仲。余曰洞壑之开张不及。峰峦之映带不及。只堪作奴儓耳。彦也颇以为不然。以脚疲不能穷探。少顷即还。有智眼者自俗离来。是雪霁高足。博通经典。为南方大宗匠。招与之语。言论颇辨博。少有夸诞之病矣。
十四日。风雨大作。独坐无聊。招智眼谈禅。夕后稍霁。步过彦上人房。
十五日。雨未夬霁。遂冒雨作行。由寺北踰一岭。行十五里。登佛顶台。危岩斗起作台。西望十二瀑。东望大海。可与隐仙相伯仲矣。少顷下台一里许。圆通僧持舆来待。遂行数里到博达串。石磴峻险。无减于永郎岾。舍舆而徒。七八里得一溪。问之乃声闻洞也。虽无盘石澄潭之胜。石色皓白如珂雪。亦自可意。渡溪南折一里。为松林窟。窟中安五百罗汉。东有松林庵。极潇洒可爱。外山唯此庵为最胜云。有参禅僧七八人。方居住香山。僧密机在摩诃时始谒余。同往白云台。余到榆岾。机待余留数日。今日又与余偕到松林。盖欲结夏于此也。其情有可嘉者。留诗以别。午时至圆通庵。饭后舍舆而骑。一里许路右有澄潭颇佳。下马少憩。以日晚不能久留也。行十馀里到七松亭。直趋
十四日。风雨大作。独坐无聊。招智眼谈禅。夕后稍霁。步过彦上人房。
十五日。雨未夬霁。遂冒雨作行。由寺北踰一岭。行十五里。登佛顶台。危岩斗起作台。西望十二瀑。东望大海。可与隐仙相伯仲矣。少顷下台一里许。圆通僧持舆来待。遂行数里到博达串。石磴峻险。无减于永郎岾。舍舆而徒。七八里得一溪。问之乃声闻洞也。虽无盘石澄潭之胜。石色皓白如珂雪。亦自可意。渡溪南折一里。为松林窟。窟中安五百罗汉。东有松林庵。极潇洒可爱。外山唯此庵为最胜云。有参禅僧七八人。方居住香山。僧密机在摩诃时始谒余。同往白云台。余到榆岾。机待余留数日。今日又与余偕到松林。盖欲结夏于此也。其情有可嘉者。留诗以别。午时至圆通庵。饭后舍舆而骑。一里许路右有澄潭颇佳。下马少憩。以日晚不能久留也。行十馀里到七松亭。直趋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64L 页
双碧川上。此是南江上流。水色极澄绿。上有石矶。可坐数十人。长松被之。极潇洒幽夐。沿江一带。白沙如雪。海棠方烂开。亦一胜也。主人权絿出见。自少出入尼山门下。亦佳士也。少话作别而行十里。由高城东门抵海山亭。主倅女婿李圣兴仲麟方与妓辈作乐于亭上。余戏谓曰君处甥馆。乃敢作此风流事耶。李笑而不答。(以下缺)
十六日。朝自带湖亭放舟。观赤壁出海口。登七星岩。历群玉台。游海金刚。晡时还。以日晚不能作三日浦之游。
十七日。自夜风雨大作。晚后始有开霁之意。欲往观钵渊。出西门。江水大涨不得渡。沿江而上十馀里。至花田。溪水亦涨。厉而仅渡。又十馀里到钵渊。瀑布之胜。无减船潭。以水深不能历观诸处。入瀑布庵。与自澄少话。午饭于钵渊寺。寺甚朴陋不堪处。寺后有短碣。岁久漫漶。亦不可读。行十馀里。到新溪寺。寺在外九龙下流。处地极宽敞。面前峰壁。苍润可爱。颇与正阳相类。但癈久。今方新刱。房寮皆盖茅矣。
十八日。今日往观外九龙。以雨后石滑未果。欲先观丛石。发向通川。行二十馀里。历瓮迁。危厓削立。几百
十六日。朝自带湖亭放舟。观赤壁出海口。登七星岩。历群玉台。游海金刚。晡时还。以日晚不能作三日浦之游。
十七日。自夜风雨大作。晚后始有开霁之意。欲往观钵渊。出西门。江水大涨不得渡。沿江而上十馀里。至花田。溪水亦涨。厉而仅渡。又十馀里到钵渊。瀑布之胜。无减船潭。以水深不能历观诸处。入瀑布庵。与自澄少话。午饭于钵渊寺。寺甚朴陋不堪处。寺后有短碣。岁久漫漶。亦不可读。行十馀里。到新溪寺。寺在外九龙下流。处地极宽敞。面前峰壁。苍润可爱。颇与正阳相类。但癈久。今方新刱。房寮皆盖茅矣。
十八日。今日往观外九龙。以雨后石滑未果。欲先观丛石。发向通川。行二十馀里。历瓮迁。危厓削立。几百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65H 页
馀丈。上有线路。仅通人马。下则风涛舂撞澎湃。如数百雷鼓轰震。令人甚觉怖懔。过迁三十里。午炊于云岩驿。李君道一自通川还高城。路中相逢。殊觉惊喜。夕宿通川邑内。
十九日。主倅李蓍徵送人先讯。遂即来见。其子李宽齐亦踵至。一见如旧。言语无表襮。极可喜人也。约往丛石。饭后偕行。登唤仙亭少坐。步至丛石亭。以风甚不能久留。下观埋香碑。择冈头稍稳处。对话良久。还坐于浦边岩石上。讨午饭遂还。今日欲往游金烂窟穿岛。风涛大作。不能放舟可恨。
二十日。微雨。饭后发行。还到云岩驿午饭。夕抵新溪寺。李道一又来待。盖欲偕我访龙湫也。
二十一日。雨色尚未夬霁。欲发向龙湫。僧辈皆苦口阻搪。余不应。偕李君及僧辈十馀人遂行。历船潭踰一领。乘肩舆十馀里。未至玉溜洞。以路险始舍舆。杖策而行。少憩路旁石屋。其盘石之平广莹洁。十倍于碧霞潭。但水从帘泉。不能直泻如霞潭矣。坐玩良久。取道涧中。西折行危厓上数里。路急陡断。悬絙而下。如是者三。到龙湫。其雄伟奇壮。比自狮子峰观时。不翅百倍。真天下之壮观。未知香炉雁宕之瀑。与此果
十九日。主倅李蓍徵送人先讯。遂即来见。其子李宽齐亦踵至。一见如旧。言语无表襮。极可喜人也。约往丛石。饭后偕行。登唤仙亭少坐。步至丛石亭。以风甚不能久留。下观埋香碑。择冈头稍稳处。对话良久。还坐于浦边岩石上。讨午饭遂还。今日欲往游金烂窟穿岛。风涛大作。不能放舟可恨。
二十日。微雨。饭后发行。还到云岩驿午饭。夕抵新溪寺。李道一又来待。盖欲偕我访龙湫也。
二十一日。雨色尚未夬霁。欲发向龙湫。僧辈皆苦口阻搪。余不应。偕李君及僧辈十馀人遂行。历船潭踰一领。乘肩舆十馀里。未至玉溜洞。以路险始舍舆。杖策而行。少憩路旁石屋。其盘石之平广莹洁。十倍于碧霞潭。但水从帘泉。不能直泻如霞潭矣。坐玩良久。取道涧中。西折行危厓上数里。路急陡断。悬絙而下。如是者三。到龙湫。其雄伟奇壮。比自狮子峰观时。不翅百倍。真天下之壮观。未知香炉雁宕之瀑。与此果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65L 页
何如也。余则以上白云之峰峦。外九龙之水石。为此山第一奇胜。非但我东所无。虽中国似难为俪。(以下缺)
二十二日。还高城邑内。宿海山亭。(以下缺)
题李一源所藏郑㪨元伯辋川渚啚后
此卷是元伯极得意笔。大有衡山华亭意思。比海岳诸啚。更觉秀雅。
近日诗画。果如三渊正甫所云有胜似前辈处。但雕镂太甚。反乏前辈真朴气味。此意正甫元伯不可不知也。
正甫跋中。一源不知画不合有此卷。一语极妙。吾与正甫能知而不知有。正类仁者不富也。一源见此。想更绝倒。乙未仲夏雨中。澹轩书于远志堂。
一源之宰花江。有两个好因缘。见金刚面目一也。得郑君此帖二也。一源之为吏而能事事不俗如此。
金三渊谓近日工诗者多。远过曩时一番前辈。余谓绘素家亦然。若郑君此帖。岂懒翁虚舟辈所梦见耶。
余自幼病于嗜画。人家所藏。必自蓄之后已。近颇不然。意谓嗜好已退。今见是帖。甚使人欲之。始知
二十二日。还高城邑内。宿海山亭。(以下缺)
题李一源所藏郑㪨元伯辋川渚啚后
此卷是元伯极得意笔。大有衡山华亭意思。比海岳诸啚。更觉秀雅。
近日诗画。果如三渊正甫所云有胜似前辈处。但雕镂太甚。反乏前辈真朴气味。此意正甫元伯不可不知也。
正甫跋中。一源不知画不合有此卷。一语极妙。吾与正甫能知而不知有。正类仁者不富也。一源见此。想更绝倒。乙未仲夏雨中。澹轩书于远志堂。
一源之宰花江。有两个好因缘。见金刚面目一也。得郑君此帖二也。一源之为吏而能事事不俗如此。
金三渊谓近日工诗者多。远过曩时一番前辈。余谓绘素家亦然。若郑君此帖。岂懒翁虚舟辈所梦见耶。
余自幼病于嗜画。人家所藏。必自蓄之后已。近颇不然。意谓嗜好已退。今见是帖。甚使人欲之。始知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66H 页
前所谓不然者。乃以世无佳画。非余病之瘳也。
余观此帖。其用笔极不俗。遂当为宝藏。以一源之不知画不合有此帖。特以其诗之妙。堪配此画耳。
(正甫)
余非谓正甫元伯真有雕镂之病。近日习气大抵如此。欲两君于此尤着眼也。
余家宛委阁。只有数十帧古缣。如近日诸人笔绝无存者。可知余蓄画无多。且廉于取画也。正甫今以富而益贪啁我。又冀一源爱弛。欲全收渔人之。一源非三尺童子。焉能堕其云雾中。正甫则宿恙果发矣。一笑。载大又书。
载大所谓乏前辈真朴气者固善矣。此非直雕镂之失也。正以其眼太精格太备。反累真气耳。余于载大仁者不富之语。不觉捧腹。余于书画。固贫俭者。如载大所藏弆。何尝不富哉。当其撤还常山也。牛马之辇载书画者。尾相续不绝于路。盗以为货也。而欲取之。至相守连夜不得寐。家人辈恚骂曰此何物无益而怖我如此。欲投之爨火。载大苦争仅得免。此事盛为洛下所传。而今于斯卷闯然有欲得之意。此真富而益贪者。不类于所自道矣。一
余观此帖。其用笔极不俗。遂当为宝藏。以一源之不知画不合有此帖。特以其诗之妙。堪配此画耳。
(正甫)
余非谓正甫元伯真有雕镂之病。近日习气大抵如此。欲两君于此尤着眼也。
余家宛委阁。只有数十帧古缣。如近日诸人笔绝无存者。可知余蓄画无多。且廉于取画也。正甫今以富而益贪啁我。又冀一源爱弛。欲全收渔人之。一源非三尺童子。焉能堕其云雾中。正甫则宿恙果发矣。一笑。载大又书。
载大所谓乏前辈真朴气者固善矣。此非直雕镂之失也。正以其眼太精格太备。反累真气耳。余于载大仁者不富之语。不觉捧腹。余于书画。固贫俭者。如载大所藏弆。何尝不富哉。当其撤还常山也。牛马之辇载书画者。尾相续不绝于路。盗以为货也。而欲取之。至相守连夜不得寐。家人辈恚骂曰此何物无益而怖我如此。欲投之爨火。载大苦争仅得免。此事盛为洛下所传。而今于斯卷闯然有欲得之意。此真富而益贪者。不类于所自道矣。一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66L 页
源它日于此卷爱衷。固宜施与如我贫俭者。不当轻许载大以继其富。如此方是仁者事。未知一源以为如何。正甫又书。
题一源所藏海岳传神帖
枫岳如馺娑,建章诸大宫观。披襟即其金马,公车尔。元伯最初下手。宜其在是矣。
金城披襟亭
烟雨空濛。叶舟横江。虽非访岳行色。此亦堪画。前年过昌道驿。景色极相彷佛。但乏一源之诗元伯之画以识之也。
通沟暮雨
人言墨喜领。了了见枫岳。枫岳非枫岳。领是山面目。何必入山中。然后乃快意。我初闻此言。此言颇有理。譬如饮水者。满腹便即止。游山见真面。此外复安希。子猷真吾师。兴尽当返敀。及我登玆领。眼如合琉璃。四顾了无见。焉卞山容姿。得非言者妄。令我恍惊疑。
此余墨喜领诗也。向使老子得快睹此卷中所描。此半白半黑数千百个发根。恐芟净都尽。一笑。
断发领
山映楼前。只有二三峰巉秀可爱。此幅微似攒叠。岂
题一源所藏海岳传神帖
枫岳如馺娑,建章诸大宫观。披襟即其金马,公车尔。元伯最初下手。宜其在是矣。
金城披襟亭
烟雨空濛。叶舟横江。虽非访岳行色。此亦堪画。前年过昌道驿。景色极相彷佛。但乏一源之诗元伯之画以识之也。
通沟暮雨
人言墨喜领。了了见枫岳。枫岳非枫岳。领是山面目。何必入山中。然后乃快意。我初闻此言。此言颇有理。譬如饮水者。满腹便即止。游山见真面。此外复安希。子猷真吾师。兴尽当返敀。及我登玆领。眼如合琉璃。四顾了无见。焉卞山容姿。得非言者妄。令我恍惊疑。
此余墨喜领诗也。向使老子得快睹此卷中所描。此半白半黑数千百个发根。恐芟净都尽。一笑。
断发领
山映楼前。只有二三峰巉秀可爱。此幅微似攒叠。岂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67H 页
元伯兴到时。信手挥洒。只求其趣。不求其形似欤。此乃画家相马法。骊黄牝牡。略之何害。
长安寺
山河大地。本一空界耳。元伯此笔。如李嵩髑髅啚。深悟本来面目。或嫌其当面不着万二千峰。痴人前说梦难矣。
正阳寺
霞潭之清壮。炉峰之峭秀。乃欲以笔力争雄。元伯固不凡。使云林,石田辈作此。另具一种澹逸风致。不至此太密塞也。
万瀑洞
余平生与元伯不交一面。今因此卷。不独得其画法。兼得其为人。写景设色之工固可喜。其操纵杀活。正自难及。正阳前若排却万二千峰。不过为一幅盆景啚。故作烟云晻蔼状。还它空界本面目。特于此段。匠心布置。幻出无限玉芙蓉。以逞其雄秀之笔。此正元伯操纵杀活处。唯知者知之也。余最爱任文仲红锦步障语。但少此光景。元伯能更为我下笔否。
内山总啚
余登佛顶台。有诗曰只将侧面看西瀑。此着应须让
长安寺
山河大地。本一空界耳。元伯此笔。如李嵩髑髅啚。深悟本来面目。或嫌其当面不着万二千峰。痴人前说梦难矣。
正阳寺
霞潭之清壮。炉峰之峭秀。乃欲以笔力争雄。元伯固不凡。使云林,石田辈作此。另具一种澹逸风致。不至此太密塞也。
万瀑洞
余平生与元伯不交一面。今因此卷。不独得其画法。兼得其为人。写景设色之工固可喜。其操纵杀活。正自难及。正阳前若排却万二千峰。不过为一幅盆景啚。故作烟云晻蔼状。还它空界本面目。特于此段。匠心布置。幻出无限玉芙蓉。以逞其雄秀之笔。此正元伯操纵杀活处。唯知者知之也。余最爱任文仲红锦步障语。但少此光景。元伯能更为我下笔否。
内山总啚
余登佛顶台。有诗曰只将侧面看西瀑。此着应须让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67L 页
隐仙。隐仙长处正在正面看瀑。佛顶固让一筹。隐仙只一山麓。不成台形。且危侧不使人乐。佛顶不然。奇岩轰立作台。独木桥极有韵致。此则隐仙更输一着也。不以全巧与物。自是化翁戏剧处奈何。
佛顶台
上白云之峰峦。外九龙之瀑布。非特眉宇一山而已。自是天下瑰玮绝特之观也。不得元伯好手貌出。极缺陷事耳。倘有好事者。拉元伯再东写得。此时若此纸不妨茶毗。
出山啚
海山妙在观海。带湖妙在望岳。海山阔大。以气象胜。带湖秀丽。以风神胜。大较二亭。未易轩轾也。世多辐凑海山。而带湖则冷眼看过。噫。名区胜地。亦有幸不幸欤。元伯笔意。微见抑扬。恐亦为名压倒也。
海山亭
三日湖如绝色美人。意态种种具足。所欠者白沙一带。亦太真微肌处。若得香山,雪堂辈以楼台花木妆点如西子湖。亦足补缺也。
三日湖
二十年前烈山途中观日出。大海忽作红锦世界。一
佛顶台
上白云之峰峦。外九龙之瀑布。非特眉宇一山而已。自是天下瑰玮绝特之观也。不得元伯好手貌出。极缺陷事耳。倘有好事者。拉元伯再东写得。此时若此纸不妨茶毗。
出山啚
海山妙在观海。带湖妙在望岳。海山阔大。以气象胜。带湖秀丽。以风神胜。大较二亭。未易轩轾也。世多辐凑海山。而带湖则冷眼看过。噫。名区胜地。亦有幸不幸欤。元伯笔意。微见抑扬。恐亦为名压倒也。
海山亭
三日湖如绝色美人。意态种种具足。所欠者白沙一带。亦太真微肌处。若得香山,雪堂辈以楼台花木妆点如西子湖。亦足补缺也。
三日湖
二十年前烈山途中观日出。大海忽作红锦世界。一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68H 页
座火山涌出其中。真天下奇观。未知门岩所见。与此何如。秋晴后登毗卢顶观之。想更快也。
门岩观日出(门岩在三日湖东)
瓮迁。画亦可不画亦可。第其萦云石栈。拍天银涛。开卷便是。始觉良工苦心。正在阿睹中也。
瓮迁
门岩在内山。固为奇物。忽于海滨平沙中得之尤奇。吾诗曰丛石未到果何似。门岩亦足豁吾眸。吾之待此丈。亦自不薄也。
通川门岩
余游丛石日。风涛大作。不能泊舟其下。仰视奇伟之势。极可恨。然傅岸一着。终为丛石短处。安得巨灵神掷置海中。如七星石耶。
丛石
观山水如观美人。所阅虽多。而或闻名未觌其面。则柔肠所牵。正复在是。此实人情可笑处。去岁余东游。上毗卢探龙渊。舣舟三日之湖。披襟丛石之亭。可谓极天下壮观也。归后恋恋。只是侍中湖一曲。老子于此。亦不免情痴。真堪一噱。且斫巨螯佐酒。聆主人公好诗。是快活事。一并失之。此亦可恨耳。
门岩观日出(门岩在三日湖东)
瓮迁。画亦可不画亦可。第其萦云石栈。拍天银涛。开卷便是。始觉良工苦心。正在阿睹中也。
瓮迁
门岩在内山。固为奇物。忽于海滨平沙中得之尤奇。吾诗曰丛石未到果何似。门岩亦足豁吾眸。吾之待此丈。亦自不薄也。
通川门岩
余游丛石日。风涛大作。不能泊舟其下。仰视奇伟之势。极可恨。然傅岸一着。终为丛石短处。安得巨灵神掷置海中。如七星石耶。
丛石
观山水如观美人。所阅虽多。而或闻名未觌其面。则柔肠所牵。正复在是。此实人情可笑处。去岁余东游。上毗卢探龙渊。舣舟三日之湖。披襟丛石之亭。可谓极天下壮观也。归后恋恋。只是侍中湖一曲。老子于此。亦不免情痴。真堪一噱。且斫巨螯佐酒。聆主人公好诗。是快活事。一并失之。此亦可恨耳。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68L 页
侍中湖(侍中湖蟹。为东国第一。主人即赵毅仲。有能诗声。)
余尝爱摩诘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元伯此幅。宛然此诗也。自古工诗者多善画。盖诗情与画意相通。品格自然清高。意者元伯亦工于诗者耶。
龙贡寺(在通川)
凡画传神则难。能得七八分形似。斯亦高手也。元伯海岳诸啚。其妙处几乎传神。其平处又皆得其形似。吾所见者已如是。则所未见者自可反隅。他日挟此卷以东。庶免禾渊生客也。
禾积渊(在铁原)
三釜渊奇甚。一源此诗更奇于三釜渊矣。诗曰上釜落中釜。波涛下釜悬。仰看全一壁。谁得窍三渊。太始思龙攫。千年验溜穿。无由问造化。倚杖独茫然。反复讽咏则绝壁天悬。飞流喷薄之状。凛然在目。便觉丹青绢素。又一赘疣也。
三釜渊(在铁原)
白云红树。秋色方佳。正好骑驴入山。而况彩服与岚翠交映。埙篪共泉声迭鸣。一源此行。何减杨州鹤耶。
入山图(写于卷末)
余尝爱摩诘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元伯此幅。宛然此诗也。自古工诗者多善画。盖诗情与画意相通。品格自然清高。意者元伯亦工于诗者耶。
龙贡寺(在通川)
凡画传神则难。能得七八分形似。斯亦高手也。元伯海岳诸啚。其妙处几乎传神。其平处又皆得其形似。吾所见者已如是。则所未见者自可反隅。他日挟此卷以东。庶免禾渊生客也。
禾积渊(在铁原)
三釜渊奇甚。一源此诗更奇于三釜渊矣。诗曰上釜落中釜。波涛下釜悬。仰看全一壁。谁得窍三渊。太始思龙攫。千年验溜穿。无由问造化。倚杖独茫然。反复讽咏则绝壁天悬。飞流喷薄之状。凛然在目。便觉丹青绢素。又一赘疣也。
三釜渊(在铁原)
白云红树。秋色方佳。正好骑驴入山。而况彩服与岚翠交映。埙篪共泉声迭鸣。一源此行。何减杨州鹤耶。
入山图(写于卷末)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69H 页
余一宿近民堂。清池古柳。极有幽致。恨不得数日留连。未知一源以何福力。能享得六载閒卧耶。池中五拳石一切椎碎。毋污元伯笔端可可。
近民堂(在金化)
柏田不过一顽阜。果如毅仲语也。昔■龙门生记(魏东)门为一老抱关而已。顾此万柏森翠中。尚有忠魂毅魄倘佯不去。则其可画耶不画耶。
柏田(在金化。是洪巡察命耇战死处。)
李一源宰金化时。挟郑㪨元伯东游。遇海山奇处。辄拈笔模写。凡得三十馀幅。既要金丈子益,赵使君毅仲逐段作跋语。又俾余武着。不获辞。遂书此塞白。载大书。
[后识]
胸中须有一副金刚山。槎牙肺腑者。俱为云岚木石。然后方可谓善观金刚山矣。然则此等绘素文字。并属蛇足。一源欲作善观人。须以此卷与我。一笑。澹轩居士又戏题。
题项仲昭画卷后
中州人难及处。正在似嫩而实苍。似淡而实浓。仲昭画亦多此意。不似东人一味裍缚。笔墨之外。不见其有馀趣也。
近民堂(在金化)
柏田不过一顽阜。果如毅仲语也。昔■龙门生记(魏东)门为一老抱关而已。顾此万柏森翠中。尚有忠魂毅魄倘佯不去。则其可画耶不画耶。
柏田(在金化。是洪巡察命耇战死处。)
李一源宰金化时。挟郑㪨元伯东游。遇海山奇处。辄拈笔模写。凡得三十馀幅。既要金丈子益,赵使君毅仲逐段作跋语。又俾余武着。不获辞。遂书此塞白。载大书。
[后识]
胸中须有一副金刚山。槎牙肺腑者。俱为云岚木石。然后方可谓善观金刚山矣。然则此等绘素文字。并属蛇足。一源欲作善观人。须以此卷与我。一笑。澹轩居士又戏题。
题项仲昭画卷后
中州人难及处。正在似嫩而实苍。似淡而实浓。仲昭画亦多此意。不似东人一味裍缚。笔墨之外。不见其有馀趣也。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69L 页
送申正甫佐北幕序
申君正甫由前校理。出为北评事。士大夫咸相顾语曰如正甫者。金马玉署之间。何可一日去其人。而今乃撤之迩列。远去为北兵使幕佐。能无介然于中者乎。又曰正甫平日。未尝有数千里远役。猝然一朝。去妻子离亲爱。劳顿驰驱于关塞风霜之域。能无介然于中者乎。于是同口一辞。所以嗟惜其行者如此。余谓斯言可施之常人。而不可施于正甫也。其施于正甫者。其知正甫也浅矣。夫正甫平日所嗜好。独文章与山水耳。故其平居。读书赋诗之外。不以一事自累。或兴至则骑一驴出其石湖精舍。倘佯啸咏于山颠水涯。而旬月不返。其与人接也。面䫉冷淡。言语简静。漠然若不相关者。及至论文章山水。辄乃眉宇轩举。谈说纚纚。几欲忘寝食。虽富贵禄利。殆无以夺其乐也。前年奉使往领南往湖西。皆于公务之暇。出游其名山水。所至又为歌诗以记之。归而与人言。每詑其游览之壮。而至于行路羁旅辛苦之状。无一言道及。此正甫之所以为正甫者也。然而正甫常恨足迹未遍于关东北。而凡其言语文字。无非东北山水也。正甫之慕想东北山水者如此。亦安知东北山水之不
申君正甫由前校理。出为北评事。士大夫咸相顾语曰如正甫者。金马玉署之间。何可一日去其人。而今乃撤之迩列。远去为北兵使幕佐。能无介然于中者乎。又曰正甫平日。未尝有数千里远役。猝然一朝。去妻子离亲爱。劳顿驰驱于关塞风霜之域。能无介然于中者乎。于是同口一辞。所以嗟惜其行者如此。余谓斯言可施之常人。而不可施于正甫也。其施于正甫者。其知正甫也浅矣。夫正甫平日所嗜好。独文章与山水耳。故其平居。读书赋诗之外。不以一事自累。或兴至则骑一驴出其石湖精舍。倘佯啸咏于山颠水涯。而旬月不返。其与人接也。面䫉冷淡。言语简静。漠然若不相关者。及至论文章山水。辄乃眉宇轩举。谈说纚纚。几欲忘寝食。虽富贵禄利。殆无以夺其乐也。前年奉使往领南往湖西。皆于公务之暇。出游其名山水。所至又为歌诗以记之。归而与人言。每詑其游览之壮。而至于行路羁旅辛苦之状。无一言道及。此正甫之所以为正甫者也。然而正甫常恨足迹未遍于关东北。而凡其言语文字。无非东北山水也。正甫之慕想东北山水者如此。亦安知东北山水之不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70H 页
无企待于正甫者耶。而今而后正甫始乃与东北山水相遭遇。而可以偿其未偿之债。又以其文章。角胜争长于泓峥之间。而如子美子厚夔永以后诗文。则吾知正甫于是行也。如脱笼之鸟。纵壑之鱼。方且以镜城会宁为房闼。磨天磨云为限阈。饕风虐雪为茶饭。有何介然于中者哉。若使正甫秪如今世俗所称名士者。缚冒束带。扬扬出入馆阁间。自以为能事已毕。不知文章山水为何物。或有数百里行役。惘惘作可怜色。如退之所云者焉尔。则人之视正甫者。不过今之名士而已。孰肯以正甫为正甫也哉。由是言之。向之为正甫嗟惜者。未可谓之深知正甫也。嗟乎。正甫行矣。正甫曩与余会子雨第。闻余谈枫岳诸胜。心乐之。赠诗曰多觉今朝为赐厚。合将山舌与君名。其羡于我者若此。今则龙渊毗卢。已为正甫杖履下物矣。至如鹤浦七宝诸名胜。亦先我着鞭。则余于是羡正甫者。又当何如哉。它日待正甫归。过其槐轩。焚枯酌醴。聆正甫山水之谈。余复以山舌归之正甫可乎。
与正甫别纸
百塔洞在长安寺东四十里。自百川洞南折入癈城门。又东折行。左右峰壁。皆戌削巉秀作塔形。帘泉往
与正甫别纸
百塔洞在长安寺东四十里。自百川洞南折入癈城门。又东折行。左右峰壁。皆戌削巉秀作塔形。帘泉往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70L 页
往多奇处。僧辈以路险讳甚。至朗善君题名处辄止。使不得穷源。其上盖有七宝塔尤奇云。或曰由灵源庵东麓行。极是捷径。
自圆通庵北行十里。有庵名真佛。前对须弥峰。庭中三石离立。长各数丈许。俯仰位置类人为极奇巧。但荒癈无僧。不可久留。
又自真佛东折渡一溪。直抵须弥峰下。须弥庵在焉。奇岩四围若屏。前有一峰。亭亭如塔。望之奇甚。庵亦新创。覆以白茅。楚楚可爱。
须弥台在庵北数百武。东直永郎岾。群峰矗立。若植霜戟。下有天成石塔四五。状极殊诡。但自上临观。不能尽其缥缈之势。闻自真佛北行。可达塔下。溪谷深昧。又多穹林巨木。不可入云。
众香城下有上白云中白云二庵。中白云无可观。上白云亦癈久矣。近有游方僧建茅屋以居。奇石四面环峙。嵌空玲珑。其状类太湖。石瑰丽当为一山之最。山僧牢讳。至者甚鲜。
内水岾西去五里。有七宝台。此亦一石林也。奇峰拱列。如莲花之敷萼。台则如花心。上有庵今癈。其胜足为白云之亚匹。
自圆通庵北行十里。有庵名真佛。前对须弥峰。庭中三石离立。长各数丈许。俯仰位置类人为极奇巧。但荒癈无僧。不可久留。
又自真佛东折渡一溪。直抵须弥峰下。须弥庵在焉。奇岩四围若屏。前有一峰。亭亭如塔。望之奇甚。庵亦新创。覆以白茅。楚楚可爱。
须弥台在庵北数百武。东直永郎岾。群峰矗立。若植霜戟。下有天成石塔四五。状极殊诡。但自上临观。不能尽其缥缈之势。闻自真佛北行。可达塔下。溪谷深昧。又多穹林巨木。不可入云。
众香城下有上白云中白云二庵。中白云无可观。上白云亦癈久矣。近有游方僧建茅屋以居。奇石四面环峙。嵌空玲珑。其状类太湖。石瑰丽当为一山之最。山僧牢讳。至者甚鲜。
内水岾西去五里。有七宝台。此亦一石林也。奇峰拱列。如莲花之敷萼。台则如花心。上有庵今癈。其胜足为白云之亚匹。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71H 页
九歧潭在熊虎峰。西去真佛三十里。传者或曰奇胜过九龙渊远甚。僧三彦者尝一至。谓余曰此言非是。盖大石中陷为潭。广几数𤱈。色沉黑。前有一石障之。若竖幢潭。畔刻皇甫二字。馀皆漫漶不可辨云。
枫岳诸峰。毗卢最高峻。九鼎居其西北。悍然有争长之意。峭秀则过之。峰顶各有泉眼。形圆如钁。世传九龙自榆岾为五十佛所驱。移住于此。后又移于毗卢峰下。即今九龙渊是也。
中内院在太藏峰下。外山诸庵中最深僻。游者罕至。僧云俯临大海。可以见日出。
明谷崔先生哀辞
明谷崔先生既卒之一月。其孤孝伯走书头陀山中。以告夏坤曰。吾先子之葬。已卜吉矣。子可无一言以相执绋者乎。夏坤不敢以不文辞。窃自私念曰。小子之言。顾何足轻重先生也哉。先生以清德雅量。高文邃学。柱石于 邦家。冠冕于士林者。殆四十有馀年。施诸政事。见于言语者。焯如日星。虽穷徼遐陬之人。莫不趍其风慕其名。仰之若泰山北斗。小子之言。顾何足轻重先生也哉。然而先生当大事处大变。而能炳几烛微。回斡乾坤。使 宗社阴受灵长之福。而其
枫岳诸峰。毗卢最高峻。九鼎居其西北。悍然有争长之意。峭秀则过之。峰顶各有泉眼。形圆如钁。世传九龙自榆岾为五十佛所驱。移住于此。后又移于毗卢峰下。即今九龙渊是也。
中内院在太藏峰下。外山诸庵中最深僻。游者罕至。僧云俯临大海。可以见日出。
明谷崔先生哀辞
明谷崔先生既卒之一月。其孤孝伯走书头陀山中。以告夏坤曰。吾先子之葬。已卜吉矣。子可无一言以相执绋者乎。夏坤不敢以不文辞。窃自私念曰。小子之言。顾何足轻重先生也哉。先生以清德雅量。高文邃学。柱石于 邦家。冠冕于士林者。殆四十有馀年。施诸政事。见于言语者。焯如日星。虽穷徼遐陬之人。莫不趍其风慕其名。仰之若泰山北斗。小子之言。顾何足轻重先生也哉。然而先生当大事处大变。而能炳几烛微。回斡乾坤。使 宗社阴受灵长之福。而其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71L 页
苦心危衷。可以贯金石质神明者。世或未能尽知。不幸有一二奰慝不正之徒。孽芽其间。雄唱雌和。又欲以此藉手甘心先生焉。则是不可无辨也。呜呼。当辛巳巫蛊之狱。 天威震薄。人心疑惧。难言之忧。罔极之祸。迫在眉睫。在廷臣僚。相顾媕婀。莫敢抗一言。先生身为首辅。血心殉国。虽刀锯鼎镬之当前而不慑不沮。于是三上劄请毋穷其根株。欲以折祸萌于冥冥之中。其事有难于壶关之上书。而其诚尤切于伏蒲之泣谏矣。当是时不知先生者。固疑其轻发伤勇。而小人则所以诋诬者何所不至。特以先生之仓黄去国。未暇下石焉耳。及后主张毁经背圣之论者。即诋三劄之人也。捏成 侍药不谨之罪者。亦诋三劄之人也。三劄之前。先生固无得罪于此辈。而三劄之后此辈之必欲加罪先生者如此。诚未晓其何故也。虽然卒之措国势于磐石之安。而至于今无事者。非三劄而又谁之力欤。呜呼。先生之苦心危衷。于此庶可见矣。盖其志以为与其啚之蔓延之后也。曷若遏之于将萌之初。与其救之溃决之馀也。曷若防之于未形之先。汲汲然唯以匡 君父便国家为己任。而至于私身之利害荣辱。有不暇顾焉。曾子曰可以寄百里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72H 页
之命。可以托六尺之孤。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欤。君子人也。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此岂非先生之谓欤。余故曰小人之愠先生者在此。君子之知先生者亦在此也。彼之势焰。虽可以阨先生之一身。而未可以敚公议于千百世之下也。夫然则其必有谅先生之苦心危衷。而亦知斯言之非妄者矣。复何足多辨乎。抑余又有感于中者。及先生之再枋国也。其所同心戮力。夹赞 王室者。唯吾 先大夫一人而已。是故群壬之欲歊撼先生者。未尝不推锋于吾家。齮龁吾家者。又未尝不张网于先生。使不得一日安于 朝廷。以展布志意。有所猷为于其间。呜呼。自古小人之败人国者。每急于击逐君子。而不念国家之先中其害。彼小人者抑何心哉。先生今年七十。用 国朝故事。又入耆老所。孝伯累徵余祝嘏之词。顾余抱病穷山。无意笔砚。久而未果。亦不料人事之至斯也。今孝伯之勤托又如是。余何忍重孤乎。遂推其欲寿先生者。作此文以复焉。不亦悲夫。辞曰
昆仑之气顺以祥。钟出异人佐我 王。灵麟瑞凤灿文章。精镠浑璞温且刚。吞林吐朴绝辈行。配古神童
昆仑之气顺以祥。钟出异人佐我 王。灵麟瑞凤灿文章。精镠浑璞温且刚。吞林吐朴绝辈行。配古神童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72L 页
晏与扬。彖系幽眇杂服详。春秋微婉尽发皇。抒为文词抉三光。琼琚玉佩鸣铿锵。致身青云夙翱翔。历踏金门上玉堂。正言硡议挟风霜。即之温然如春阳。乃执牛耳主词场。乃调盐梅居岩廊。陈厥嘉猷日赞襄。欲以只手挽颓纲。狂澜稽天浩渺茫。公则屹然作巨防。彼谗之口巧如簧。道直不容庸何伤。归欤林皋恣相羊。苍颜白发体康强。公视浊世如秕糠。驾风鞭霆归帝旁。穹林大泽龙虎亡。百怪睢盱纷跳梁。如水在地神洋洋。西届流沙东扶桑。眷然下顾怀旧邦。乘彼箕尾照煌煌。呜呼我公不可忘。头陀山高玉溪长。
祭明谷崔先生文
呜呼。公之夫人。我呼曰姑。我知慕公。自其胜趋。西郭之阴。我李攸止。公来省我。王母尹氏。长幼倒屣。延公于右。众目不瞬。咸属公口。公出一言。孰不解颐。我弁于颠。拜公为师。闵我颛蒙。无所晓知。推其馀波。以沾润之。譬彼萌甲。若时雨滋。秋游南山。来献以诗。公曰可教。喜溢须麋。得此于公。千金可易。余则仰公。嶞山钜岳。公我覆帱。有如厦屋。辛巳之冬。公谪常山。时吾先子。亦乞屏閒。玉溪金潭。隔一水间。朗月之夕。素雪之天。轻舠蹇卫。来往翩然。苍颜白发。望之若仙。纵有歧
祭明谷崔先生文
呜呼。公之夫人。我呼曰姑。我知慕公。自其胜趋。西郭之阴。我李攸止。公来省我。王母尹氏。长幼倒屣。延公于右。众目不瞬。咸属公口。公出一言。孰不解颐。我弁于颠。拜公为师。闵我颛蒙。无所晓知。推其馀波。以沾润之。譬彼萌甲。若时雨滋。秋游南山。来献以诗。公曰可教。喜溢须麋。得此于公。千金可易。余则仰公。嶞山钜岳。公我覆帱。有如厦屋。辛巳之冬。公谪常山。时吾先子。亦乞屏閒。玉溪金潭。隔一水间。朗月之夕。素雪之天。轻舠蹇卫。来往翩然。苍颜白发。望之若仙。纵有歧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73H 页
舌。讵夺林泉。谓言此乐。庶可百年。离合悲欢。万事如云。残生煢然。秋发已纷。公又大归。我其焉托。人世沧桑。在手反覆。亭台萧瑟。溪山寂寞。有陨如泉。洒此陈迹。槩公平生。巍巍赫赫。通天之学。贯古之识。发为文章。玉洁日光。亦有伟烈。福我宗祊。人生如是。在公奚憾。然后死者。抱有万感。巨厦将颓。又去其栋。而不悲公。其谁之恸。我辞虽短。我怀则长。公灵不远。毋弃我觞。呜呼尚飨。
祭明谷崔先生文(代载中作)
呜呼先生。有德有言。前后苦心。真文忠孙。百世之下。可俟定论。卓然者名。孰閟九原。陀山矗矗。玉溪沄沄。想像风仪。终古与存。
祭明谷崔先生文(代朴伯亨作)
立德立言。兼有者鲜。岂惟叔世。盖自古然。公于二者。则无愧焉。六经之道。其大如天。笺注纷挐。千凿百穿。公入其中。钩微抉玄。既耕而耨。又溯而沿。抒以为辞。混混渊渊。羽翼斯文。百世可传。出其绪馀。以育材贤。有来如云。咸被陶甄。然在公者。为其一偏。卓有伟烈。转坤回乾。挽此缀旒。磐石之全。汉良唐泌。庶可比肩。彼嚣嚣者。宁为我瘨。畀以优閒。十载林泉。浩然乘化。
祭明谷崔先生文(代载中作)
呜呼先生。有德有言。前后苦心。真文忠孙。百世之下。可俟定论。卓然者名。孰閟九原。陀山矗矗。玉溪沄沄。想像风仪。终古与存。
祭明谷崔先生文(代朴伯亨作)
立德立言。兼有者鲜。岂惟叔世。盖自古然。公于二者。则无愧焉。六经之道。其大如天。笺注纷挐。千凿百穿。公入其中。钩微抉玄。既耕而耨。又溯而沿。抒以为辞。混混渊渊。羽翼斯文。百世可传。出其绪馀。以育材贤。有来如云。咸被陶甄。然在公者。为其一偏。卓有伟烈。转坤回乾。挽此缀旒。磐石之全。汉良唐泌。庶可比肩。彼嚣嚣者。宁为我瘨。畀以优閒。十载林泉。浩然乘化。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73L 页
其归翩翩。日驭星骑。在帝后先。唾涕尘浊。喷欱云烟。公之于世。奚足恋牵。栋梁之折。大厦其颠。匪哭我私。有涕则涟。九原如作。百身可捐。公在于天。参赞化权。福我东民。于千万年。
祭沙潭神文
某年月日。鸡林李某。谨告于沙潭之神曰。夏坤谋置屋于兹地者。二十年于斯矣。尚无一把茅可以荫庇游者。使潭之胜。不能益阐于世。此非独夏坤之羞也。亦神之羞也。而潭之上巨石错列。虽欲安础竖柱。而有不可得焉。则是神之悬疣结瘤也。神亦岂无意于所以去之之术耶。今兹锥凿之役。实亦为神而去其疣决其瘤也。神之德我而毋咎我者较然矣。然而神则主也。夏坤宾也。宾将有事。而不告于主。则近于慢。此夏坤所以具文而相闻者也。神其鉴玆。
祭俭丹山文
维年月日。鸡林李某。敬告于俭丹山之神曰。兹山之灵异奇秀。实与俗离相伯仲。而又有俭丹师崔孤云之遗迹。是为幽人逸士之所栖息者宜矣。自孤云没后。至今数千载。未闻有一人来往栖息者。斯固灵区胜境。天悭地秘。不以轻与俗子。而亦由于高蹈长往
祭沙潭神文
某年月日。鸡林李某。谨告于沙潭之神曰。夏坤谋置屋于兹地者。二十年于斯矣。尚无一把茅可以荫庇游者。使潭之胜。不能益阐于世。此非独夏坤之羞也。亦神之羞也。而潭之上巨石错列。虽欲安础竖柱。而有不可得焉。则是神之悬疣结瘤也。神亦岂无意于所以去之之术耶。今兹锥凿之役。实亦为神而去其疣决其瘤也。神之德我而毋咎我者较然矣。然而神则主也。夏坤宾也。宾将有事。而不告于主。则近于慢。此夏坤所以具文而相闻者也。神其鉴玆。
祭俭丹山文
维年月日。鸡林李某。敬告于俭丹山之神曰。兹山之灵异奇秀。实与俗离相伯仲。而又有俭丹师崔孤云之遗迹。是为幽人逸士之所栖息者宜矣。自孤云没后。至今数千载。未闻有一人来往栖息者。斯固灵区胜境。天悭地秘。不以轻与俗子。而亦由于高蹈长往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74H 页
之士。世无其人而然也。夏坤虽不敢当幽人逸士之名。尝爱兹山之胜。又慕丹师孤云之风。谋筑一亩之宫。以为偃仰之所者。二十有馀年矣。世故推迁。久而未果。未尝不瞻岳色而怀惭。聆涧声而发嘅。今幸赖神之灵。身閒无事。鸠材伐石。经始土。而夏坤自此庶将无负于神矣。唯神亦且垂佑于冥冥。克相斯役。使夏坤获遂山居之乐。优閒毕老焉。则是神终始之惠也。
息影亭上梁文
蠖屈龙蛰。乃君子全身之良啚。岩居川观。亦幽人出尘之高致。是以商岭有高歌茹芝之客。鹿门有尽室采药之人。唯恐入山之不深。可谓遁世而无闷。溯千载而仰挹馀韵。起九原而愿与同归。澹轩居士。疾痼烟霞。梦断轩冕。性情甚拙。人笑杜甫之迂疏。骨体可憎。谁怜虞翻之肮脏。乘下泽御款段。味少游平生之言。羹莼丝脍鲈鱼。叹季鹰通达之识。求田问舍。欲拂衣红尘紫陌之中。漱石枕流。将息驾青山绿水之外。眷兹沙潭一曲。实是左湖奥区。水自三派之渊源。山连九峰之秀峭。多碧川松影潭则映带于左右。小金山飞来峰则缥缈于东南。八九家鸡犬桑麻。依然桃
息影亭上梁文
蠖屈龙蛰。乃君子全身之良啚。岩居川观。亦幽人出尘之高致。是以商岭有高歌茹芝之客。鹿门有尽室采药之人。唯恐入山之不深。可谓遁世而无闷。溯千载而仰挹馀韵。起九原而愿与同归。澹轩居士。疾痼烟霞。梦断轩冕。性情甚拙。人笑杜甫之迂疏。骨体可憎。谁怜虞翻之肮脏。乘下泽御款段。味少游平生之言。羹莼丝脍鲈鱼。叹季鹰通达之识。求田问舍。欲拂衣红尘紫陌之中。漱石枕流。将息驾青山绿水之外。眷兹沙潭一曲。实是左湖奥区。水自三派之渊源。山连九峰之秀峭。多碧川松影潭则映带于左右。小金山飞来峰则缥缈于东南。八九家鸡犬桑麻。依然桃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74L 页
源之景致。三十里水竹林木。宛是兰亭之风光。皓若雪霜。楼林之奇岩诡石。润家金碧。木皮之绝壁峭崖。长槽通泉。溉腴田者百亩。孤矶插濑。竦危台之三成。既邃阻而旷夷。又潇洒而爽垲。群胜会萃。众美兼并。而况孤云俭丹之遗躅。未湮。华阳仙游之灵境相接。自绝俗士之轨迹。允合隐者之盘旋。传卫公平泉之庄。已过三世。营晦庵芦峰之筑。殆近廿年。兹运心中之经纶。遂见眼前之突兀。宿梦果验。息影著漆园之书。永矢不谖。考槃取风人之旨。揭为亭上之新号。庸备山中之异闻。临涧而开幽轩。盟鸥狎鹭。凿翠而抗危榭。纳月招风。苟合苟完。居处甚适。不侈不俭。体制得中。果园后而场圃前。仲长之所论者靡不毕备。嘉木列而奇石显。子厚之所记者于焉具存。筦簟取便则宴坐于隐几轩水月楼。杖屦乘兴则纵步于抱琴台松风石。幽泉隔竹。送风佩之泠泠。遥峰入帘。挹岚翠之滴滴。无愧弘景浊界清都之称。远过乐天庐阜草堂之胜。欲复恢拓洞壑。芟除榛芜。拟议乎唐亭峿台之标题。仿像乎竹里文杏之规制。泠然之亭金山之阁。固已位置而经营。梨花之馆芙蓉之庄。亦将次第而修举。然则辋川岂独专美。浯溪堪置下风。雪月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75H 页
风花之娱赏无穷。晦明凉燠之居止有所。侣木石而友麋鹿。己分终老于云边。栽花竹而养禽鱼。永期自适于林下。人间之骇机远矣。吾生之乐事毕焉。宜辍郢斤。试听巴唱。
儿郎伟抛梁东。幽萝窈窕小溪通。閒花细草沙边路。无限春光杖屦中。
儿郎伟抛梁南。危台百尺倚松楠。忽看黑云生一缕。老龙行雨起前潭。
儿郎伟抛梁西。望中秋稼黄云迷。夕阳溪路荷锄去。隔水村鸡时一啼。
儿郎伟抛梁北。古木苍苍云雪色。不见空林寺在处。时闻钟磬风中落。
儿郎伟抛梁上。一天星月光昭朗。更向楼头捲帘坐。此间谁敢着尘想。
儿郎伟抛梁下。卧听琮琤石间泻。始识希音元在此。纷纷丝竹何为者。
伏愿上梁之后。青山无恙。白云自亲。钓水采山。永享丘壑之趣。饵松服朮。且养草木之年。共麛犊而幽閒。并邻曲而欢宴。象外之乾坤不老。壶中之日月长新。
上聘丈书
儿郎伟抛梁东。幽萝窈窕小溪通。閒花细草沙边路。无限春光杖屦中。
儿郎伟抛梁南。危台百尺倚松楠。忽看黑云生一缕。老龙行雨起前潭。
儿郎伟抛梁西。望中秋稼黄云迷。夕阳溪路荷锄去。隔水村鸡时一啼。
儿郎伟抛梁北。古木苍苍云雪色。不见空林寺在处。时闻钟磬风中落。
儿郎伟抛梁上。一天星月光昭朗。更向楼头捲帘坐。此间谁敢着尘想。
儿郎伟抛梁下。卧听琮琤石间泻。始识希音元在此。纷纷丝竹何为者。
伏愿上梁之后。青山无恙。白云自亲。钓水采山。永享丘壑之趣。饵松服朮。且养草木之年。共麛犊而幽閒。并邻曲而欢宴。象外之乾坤不老。壶中之日月长新。
上聘丈书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75L 页
夏坤再拜。日者以洪世泰事。有所仰告。而颇有落落之意。不敢毕其说而退。窃自思念曰。以执事爱才之心。方操用人之柄。小子又深知其人之可惜。而其人又在乎穷饿垂死之中。而以干渎崇听为嫌。不为之一开喙。以赞其爱才之心恢公之政。则是小子自外于执事。而亦非执事之所求于小子者也。兹不避烦猥。复此开陈焉。世泰今年六十馀。又无子。只有二女。前年丧其一。白首俜仃。固已可念。而且其平生性拙。不治家人产业。亦未尝向人言贫。以是人实不知其家之穷窭。而或至累日不举火也。日前过其北麓。所居破屋数间。蓬蒿塞庭。宾主两人。萧然相对。抽架上书。时一讽咏。日稍晚。有小婢持两碗葵菜粥各置前。此外盘中无它物。小子举碗近口。味苦恶不忍下咽。世泰则啖之如饴。小子试问曰道长平日奉养。果止是而已耶。世泰笑曰此亦为客设别味耳。常时不敢吃午饭矣。闻之不觉悯恻。自古诗人。例多穷阨。如孟郊,贾岛,梅圣俞,陈无己者何限。而孟郊作尉溧阳。贾岛为长沙监。至于梅陈辈。官亦不卑。而世泰则不然。半生穷苦畏约。累滨危死。而老而幸得一邮。则诸公又力尼之。使世泰终不得一快活。彼诸公者。果何心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76H 页
哉。诸公者本无爱才下士之心。固无足论。执事素非诸公者之为。而今乃不为拯济于沟壑之中。以终始其惠。而使之赍恨而死焉。则异时或有读世泰上执事书者。宁不忼慨悲吒于千载之下。而窃议执事爱才之道也哉。且今之通仕籍者。不下数千人。其文辞得与世泰比者。能有几人。其中亦多遐方远裔之人。门地极卑微。而至典郡邑者。此无它。以其居在僻远。易为掩覆。而幸至此耳。世泰特以生长京辇。且有时名。故人之訾毁者百端。而又必欲挤之坑阱而后已。噫嘻宁不冤甚乎。曾闻其任部官也。处事详明平恕。所部人至今称之。此又非徒工诗。而不晓事者也。且其所望非有一毫过分。而不过欲添斗禄。以活其妻孥而已。真所谓引仪可也。主簿亦可也。今政则此等阙窠。不至太窄。似有容手之地云云。伏乞加意陶甄。令世泰毋至饿毙。则此非独世泰之幸也。亦有光于执事爱才之德恢公之政也。昔韩文公荐侯喜。苏子瞻荐董传。至今以为美谈。小子不及两公万万。其言固无足采者。然其视受人之嘱托而游说者。亦有间矣。幸恕其狂愚而采纳焉。
祭岳母文
祭岳母文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76L 页
维年月日。故贞夫人漆原尹氏之灵輀。引自汉师。次于天安。女婿鸡林李夏坤。自镇川迎哭。略办酒果。草草为文以告之曰。呜呼。去秋南归。往辞夫人。夫人告我。语多悲辛。曰违我女。草木再春。孟冬之月。天未甚寒。君其尽室。迨此北还。俾我母女。获遂团栾。余拜而诺。有感其言。此见慈母。至情之存。余独何人。不识斯恩。归则病作。未北其辕。孰谓一旦。遽以疾闻。同我妇子。晨夜驰奔。承讣于途。惊嗥坠鞍。入门不见。夫人笑颜。素帷丹旌。陈设俨然。念昔夫人。儿女满前。欢笑为春。溢于门阑。独念吾妻。沦落穷山。生离之恨。寤寐为叹。以母之思。推而反观。亦知其女。情则一般。执手之别。归而抚棺。吾妻此恸。贯乎九原。人事至此。我实有愆。俯仰悔怍。尚复何云。迎哭于次。告哀以文。但有涕泪。沾落斝樽。呜呼尚飨。
媚狐说
狐。媚兽也。恒媚于虎。虎悦其媚。以其啖之馀啖之。狐利其啖。益媚虎。一日进言于虎曰称吾君者。皆曰山中王。王固尊也。王之上又有帝焉者。其尊莫尚焉。吾君盍称帝。以示尊乎百兽也。虎曰辞。麒麟仁于我。未闻其帝也。狻猊勇于我。亦未闻其帝也。王于我足矣。
媚狐说
狐。媚兽也。恒媚于虎。虎悦其媚。以其啖之馀啖之。狐利其啖。益媚虎。一日进言于虎曰称吾君者。皆曰山中王。王固尊也。王之上又有帝焉者。其尊莫尚焉。吾君盍称帝。以示尊乎百兽也。虎曰辞。麒麟仁于我。未闻其帝也。狻猊勇于我。亦未闻其帝也。王于我足矣。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77H 页
而帝以何德堪之。狐又进言曰麒麟虽曰仁。勇不及吾君。狻猊虽曰勇。仁不及吾君。夫仁与勇。吾君兼之矣。然则夫二者。乌足以望吾君也哉。以吾君之德之全。而不以帝。而孰帝焉。虎于是乎悦。遂称为山帝。百兽闻之。率往贺焉。虎于是乎益以狐为爱我而尊我也。又称狐曰山相。辄遇物不食。尽以啖狐。夫狐之媚虎。由乎利虎之啖而已。使虎乃曰爱我也尊我也。狐可谓善媚也耳矣。
见山轩记
载青弟新搆茅屋数楹于生谷里。以为读书燕息之所。请余以名。余名之曰见山轩。载青问余曰吾轩虽处乎群阓之中。而清川绕其后。长林拥其前。西有鸾岩之绝壁。东有广坪之平畴。可名者众。而吾子独以见山名之者何也。余应曰头陀为吾邑之望。而舍人峰又其最秀者也。余尝登轩以望焉。众屋鳞鳞扑人眉睫间。不见其所谓清川长林与绝壁平畴。而独其南有一麓。稍出于篱落林木之上。环之如带。峰又自其上崒然直临窥轩中。如颀人长者岸帻踞床。将延客而相揖者。又其烟云之兴灭卷舒于峰顶者。朝暮缕缕然若生于茅檐之下。噫。使兹轩而胜者谁欤。峰
见山轩记
载青弟新搆茅屋数楹于生谷里。以为读书燕息之所。请余以名。余名之曰见山轩。载青问余曰吾轩虽处乎群阓之中。而清川绕其后。长林拥其前。西有鸾岩之绝壁。东有广坪之平畴。可名者众。而吾子独以见山名之者何也。余应曰头陀为吾邑之望。而舍人峰又其最秀者也。余尝登轩以望焉。众屋鳞鳞扑人眉睫间。不见其所谓清川长林与绝壁平畴。而独其南有一麓。稍出于篱落林木之上。环之如带。峰又自其上崒然直临窥轩中。如颀人长者岸帻踞床。将延客而相揖者。又其烟云之兴灭卷舒于峰顶者。朝暮缕缕然若生于茅檐之下。噫。使兹轩而胜者谁欤。峰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77L 页
也。使名之者。不因其实而名之。岂非失其所以胜者耶。载青幸为我治轩前方丈地。遍植陶家花。至秋高木落。天气澄清。酾桑落之酒。掇露英而泛觞。相与酌乎兹轩之上。击壶呜呜而歌渊明见南山之诗。又不为玆轩之一佳致欤。载青欣然而笑。请记之。余遂次其言以为见山轩记。
澹轩记
王考华谷先生事 孝庙显庙。官至左议政。立朝三十馀年。持身廉洁清约。所至不规规于事。而事无不治。又不为矫激之行。以沽时名。而守素任真。表里盖粹然如一。以此士大夫莫不重之以为表式。或有举南公九万之语者曰唯精可以成天下之务。 先生闻而笑曰非精可以成天下之务也。唯澹可以成天下之务也。夏坤自幼获闻斯言于家庭间。心爱之。因扁所居之室曰澹轩。窃尝推其义而论之曰呜呼旨矣。 先生之言也。可谓默契道妙也。夫循其自然而无思无为之谓之澹。天下之事物。莫不各有自然之理。治之者可以因其自然之理而治之。不可以一毫私智穿凿其间。苟以私智穿凿其间。而不循其自然之理。则天下之事物。将颠倒错乱。其害有不可胜言
澹轩记
王考华谷先生事 孝庙显庙。官至左议政。立朝三十馀年。持身廉洁清约。所至不规规于事。而事无不治。又不为矫激之行。以沽时名。而守素任真。表里盖粹然如一。以此士大夫莫不重之以为表式。或有举南公九万之语者曰唯精可以成天下之务。 先生闻而笑曰非精可以成天下之务也。唯澹可以成天下之务也。夏坤自幼获闻斯言于家庭间。心爱之。因扁所居之室曰澹轩。窃尝推其义而论之曰呜呼旨矣。 先生之言也。可谓默契道妙也。夫循其自然而无思无为之谓之澹。天下之事物。莫不各有自然之理。治之者可以因其自然之理而治之。不可以一毫私智穿凿其间。苟以私智穿凿其间。而不循其自然之理。则天下之事物。将颠倒错乱。其害有不可胜言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78H 页
者。故尧舜之治天下。大禹之理洪水。后夔之作乐。周公之制礼。皆一循其自然之理。而未尝用其私智焉。虽天地之所以行四时育万物者。亦不过若是而已矣。然则欲成天下之务者。舍是何以哉。虽然彼所谓精者。亦综事核物之本。独不足以成天下之务欤。然而 先生以为唯澹能之。而精则未能者何也。呜呼。此 先生所以默契道妙。而非他人所可及者也。盖精则有意于事为之间。欲以其聪明智慧。察察然事事而治之。物物而裁之。不能任其自然之理而已无与焉。是故吾之神思。固已苶然为事物所役。殽然交错于前者。卒无以汎应曲当。各尽其理。而澹者不然。惟其无思无为。故常超然乎事物之外。而不为事物所囿。虽其事物之来者。至烦至夥。纷纭万变。而吾所以待之者。至简至易。不过顺其自然之理。以事处事。以物应物而已。吾则泊然无所与于其间。而事莫不得其理。物莫不得其所焉。此澹之所以能成天下之务。而非精所可为者也。夫无意有意之间。相去若是其远欤。故如孟子所谓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大传所谓无思也无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云者。唯澹足以当之。由是观之。 先生之言。又与孟子大传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78L 页
之旨相符。而 先生之高情远识。亦可因此而想见矣。夏坤之不肖。固无以继述 先生之志业。而且夫天下之不能澹者。亦无过于夏坤者。欲以是作为一字符。终身佩服。以警其谬妄。它日临事之际。不至昏惑失措。而庶无愧 先生之言者。此夏坤之志也。夏坤文辞浅拙。虽不能发挥 先生言外之旨。姑记其名室之意。朝夕观览。以自省云尔。
悦云亭记
自镇川县而东十五里。有山嵬然。特秀于众山之上者曰头陀。金溪之水。出于山之东北。南流入于磻滩。经纬于长林古木之中。随山趾曲折。往往为澄湾为浅渚。居民数百。皆临水家焉。望之如画。往在壬午。 先君请暇南归。周览溪山之美。于是喟然叹曰此固吾 先祖衣冠之所藏也。又吾童子时所遨游也。吾今老矣。吾将归休于斯矣。乃作亭于溪水之上。以望头陀诸峰。其胜遂为一县之最云。亭始名双梧。其后先君自沁都归。有会于陶隐居诗语。乃改以今名。即悦云是也。呜呼。以名亭者观之。 先君之有慕乎隐居者可知矣。以慕乎隐居者观之。 先君之雅志。又可知矣。盖隐居志厌世纷。栖心物外。挂朝服于神虎
悦云亭记
自镇川县而东十五里。有山嵬然。特秀于众山之上者曰头陀。金溪之水。出于山之东北。南流入于磻滩。经纬于长林古木之中。随山趾曲折。往往为澄湾为浅渚。居民数百。皆临水家焉。望之如画。往在壬午。 先君请暇南归。周览溪山之美。于是喟然叹曰此固吾 先祖衣冠之所藏也。又吾童子时所遨游也。吾今老矣。吾将归休于斯矣。乃作亭于溪水之上。以望头陀诸峰。其胜遂为一县之最云。亭始名双梧。其后先君自沁都归。有会于陶隐居诗语。乃改以今名。即悦云是也。呜呼。以名亭者观之。 先君之有慕乎隐居者可知矣。以慕乎隐居者观之。 先君之雅志。又可知矣。盖隐居志厌世纷。栖心物外。挂朝服于神虎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79H 页
门。浩然长往。栖止盘旋于华阳句曲之间。其所朝夕怡悦者。唯是岭上之白云而已。其视人世轩冕圭组之荣。不翅若太虚中一浮尘耳。 先君之所慕于隐㞐者。盖以此也。虽然以山间四时之景言之。风花雪月之色。猿鸟叫嗥之音。无非可以悦目而娱耳者焉。而隐㞐独深悦乎岭上之白云。至曰不敢赠君者。抑何哉。噫彼风花雪月。与夫猿鸟之叫嗥者。富贵有势者亦得以取之。以为娱玩之资。此非山林之士可得以独专也。至于云。悠然起乎东峰之上。入于西山之中。其来去也无迹。其卷舒也无心。倏忽变化。朝暮万状。而云亦不自知其何为而来去卷舒也。不亦有类于君子无意乎进退出处之际。而自适其适者欤。此唯高举遐蹈。超然万物之表者。可以深解其閒远幽澹之趣而以为己乐。又非酣豢富贵者可得以有也。故隐㞐能真知云之可悦而以为悦者。 先君又能深知隐居之意而悦其所悦也。其托兴之远。则 先君与隐居。固未始不同也。然 先君特以 主恩隆厚。国事多艰。眷顾迟回。不忍便诀。终莫能归卧兹亭之上。望岭云而自怡。若隐㞐之为也。又其隐见之迹。则 先君与隐居。不能无少异焉者耳。嗟乎。此岂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79L 页
先君之志也哉。故见于言辞。发于吟咏者。殆甚于欧公之思颖。不幸皇天不吊。奄至大故。呜呼欷矣。不肖等所以尽室而南者。亦唯当日之遗志是追焉耳。时复曳杖于古松之间。见前山云起。未尝不泫然出涕。先君之高情远韵。无愧于隐居。而其寿考閒逸。反出隐居下远甚。岂不悲哉。于是略记其名亭之意。揭诸壁间。以寓不肖等罔极之思。且使来者。有以识夫 先君之雅志。盖如此云尔。不肖孤夏坤。抆血而书之。
申韩出于老子论
于乎。夫人于其所慕也则尊之。所悦也则推之。既已尊之推之也则又不敢轻加訾毁者。人情莫不然也。然而尊其道悦其术。终身慕之。而又敢游辞饰说。阳示讥斥者。是果不悖于人情邪。夫如是者。其心必有所恶忌。将欲讳其情隐其迹。而不得已游辞饰说。以示讥斥之意。外掩天下之耳目。而使天下之人。莫之疑而已矣。然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使吾无是心则可。■有是心则人莫不知之。使吾无是事则可。有是事则人莫不见之。所讳者愈彰。所隐者弥著。虽匹夫匹妇。亦得以窥吾之浅深矣。是以君子之论人。可尊者尊之。可斥者斥之。如画工之写真。其妍媸老少长短
申韩出于老子论
于乎。夫人于其所慕也则尊之。所悦也则推之。既已尊之推之也则又不敢轻加訾毁者。人情莫不然也。然而尊其道悦其术。终身慕之。而又敢游辞饰说。阳示讥斥者。是果不悖于人情邪。夫如是者。其心必有所恶忌。将欲讳其情隐其迹。而不得已游辞饰说。以示讥斥之意。外掩天下之耳目。而使天下之人。莫之疑而已矣。然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使吾无是心则可。■有是心则人莫不知之。使吾无是事则可。有是事则人莫不见之。所讳者愈彰。所隐者弥著。虽匹夫匹妇。亦得以窥吾之浅深矣。是以君子之论人。可尊者尊之。可斥者斥之。如画工之写真。其妍媸老少长短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80H 页
肥瘦。各随其人之定形。而不可以私意有所增减变易也。若以私意增减变易。则非徒失人而已。亦将失吾论人之道也。夫申韩之于老子。虽三尺童子。亦知其非伦也。司马迁作史记。既为之同传。末又断之曰其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使马迁无所知识则愚不敢知已。使马迁少有知识则夫三尺童子之所易知者。马迁岂有不知之理也哉。然而马迁乃敢为此说。以斥老氏者。亦出于心所有恶忌。欲以讳其情隐其迹。游辞饰说以示讥斥之意而已矣。何以知其然也。马迁之父谈。尝习道论于黄生。专以老氏为宗。论六家要旨。欲尽黜百家之说。使天下之人。一趋老氏之学。其所以尊之者。可谓至矣。家庭间师承渊源。盖尝如此。故马迁于自序中。备述其父之言。缕缕反复者。亦无非右老左儒之意也。此非所谓尊其道悦其术终身慕之者邪。是故班固以先黄老绌儒学。又为马迁之失。由是观之。斥老氏者。岂马迁之本意哉。盖亦有不得已焉。武帝以猜忍好名之主。专尚儒术。以此进退天下之士。于是天下靡然从之。上自卿大夫。下至闾巷之人。莫不诵法孔子。讲习六艺。以求中人主之心。张汤奸吏也。卜式牧竖也。奏狱进言之际。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80L 页
亦必文之以经术。彼岂尽知儒术之可贵也哉。盖上有好之者。下必甚焉。一世之风俗习尚固如此。当是时马迁若固守己见。则将无以见容于君上。自立于天下。其势不得不讳其情隐其迹。游辞饰说。以示讥斥之意也。然马迁之失。正在于灼知申韩之非出于老氏。而强为之同传。以为讥斥之资耳。传曰拟人必于其伦。言不可以非伦拟诸人也。彼申韩者。言其人则非老氏之伦也。言其学则非老氏之道也。马迁乃引而拟之。其可谓拟人于其伦。而不失君子论人之道也欤。呜呼。老氏虽以清净虚无为宗。因循自然为用。而其道玄远深妙。卓然非诸子所可及。故夫子适周尝问礼。曾子问称老聃云者非一二。孟子辟异端廓如也。老子则未尝有一言之斥。且夫庄周列御寇学其道者也。皆以冲虚恬漠。汪洋自恣。不数数乎事物以为高。至于文帝曹参。又得其糟粕者也。或玄默无为。或清净自定。而天下刑措。齐国大治。观此数者。老氏之学。槩可见矣。此与申韩之覈事情崇法制。缴绕乎刑名。奔趋乎功利者。宁有一毫近似者哉。今乃不以庄周列御寇曹参辈比絜而论之。特引惨礉之申韩。以为老氏之嫡传者。马迁之意以为斥老氏者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81H 页
非吾之本意。而于此不能深斥焉。则或恐天下之疑其非情也。欲以是以见其深斥老氏之意也。夫其所以深斥老氏者。乃其所以讳其右老左儒之迹也。所以讳其右老左儒之迹者。乃所以求中于武帝也。夫斥老氏者。虽出于不得已。而斥之以申韩之伦者。亦岂所不得已者欤。故马迁以其所得已者。欲施于所不得已者焉。愚故曰马迁于是乎拟人于非伦。而失君子论人之道也。噫。假令马迁真知申韩为老氏之伦。而道德流而为刑名也。其父之尊信若彼。则虽置而不论。固不害于义理。而马迁急于求中武帝之心。今乃阴慕阳斥。自欺欺人。而其真情实迹。至此而彰著无馀。虽欲掩覆。有不可得者。所谓欲巧而反拙者非欤。惜乎。马迁果欲斥老氏。则岂患无说哉。彼崇道德而卑仁义者。终诡于圣人中正之道。执此而斥之。夫谁曰不可。何必创为新巧亿逆之说。拟之以非所可拟。讥之以非所可讥。以招天下之疑乎。或曰韩非有解老喻老等篇。其祖述老氏之意。于斯可见矣。曰是则不然。李斯学于荀卿。荀卿学于馯臂子弓。馯臂子弓又学于夫子。然则李斯果可谓之祖述吾夫子者耶。且墨翟之兼爱则曰原于仁。杨朱之为我则曰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81L 页
原于义。然则杨墨亦可谓之学仁义者耶。又曰程子东坡亦尝以马迁之论为是。而何子之深咎也。曰东坡所云庄周以猖狂浮游之说。鼓天下。轻父蔑君之习。驯致惨礉少恩之术。此固蹈袭马迁之馀论。无可言者。程子以若欲取之。必姑与之一言。以为苏,张捭阖之祖。此则或如程子之说。战国策士不无得窥其一端。以为藉口之资也耳。马迁不知引此以斥老氏。而乃引彼于此。又见马迁疏谬之失也。
孔明不死礼乐可兴论
于乎。礼乐未尝亡于天下。而天下之亡礼乐久矣。何也。其实亡也。曷为之实。名正言顺是也。故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礼乐不兴。然则名正言顺而后礼乐可兴也。名不正言不顺则虽欲兴礼乐。其势有不可得者。是故三代之前礼乐常兴者。名正而言顺也。三代之后礼乐常坏者。名不正而言不顺也。王通独称诸葛亮曰孔明不死。礼乐其兴乎。孔明虽曰人杰。而制作礼乐。自是圣人之事也。非圣人则莫可。而通遽以是称之。岂不可疑也哉。然而大儒如程子者。亦以通言为是者何哉。噫。此通之所以深知孔明。而程子之所以亟许通者也。夫孔明之平日行事。
孔明不死礼乐可兴论
于乎。礼乐未尝亡于天下。而天下之亡礼乐久矣。何也。其实亡也。曷为之实。名正言顺是也。故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礼乐不兴。然则名正言顺而后礼乐可兴也。名不正言不顺则虽欲兴礼乐。其势有不可得者。是故三代之前礼乐常兴者。名正而言顺也。三代之后礼乐常坏者。名不正而言不顺也。王通独称诸葛亮曰孔明不死。礼乐其兴乎。孔明虽曰人杰。而制作礼乐。自是圣人之事也。非圣人则莫可。而通遽以是称之。岂不可疑也哉。然而大儒如程子者。亦以通言为是者何哉。噫。此通之所以深知孔明。而程子之所以亟许通者也。夫孔明之平日行事。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82H 页
名正言顺。盖三代后一人耳。虽未尝规规乎礼乐。而礼乐之实。孔明固已得之矣。曹操汉贼也。挟天子令诸侯。而天下矇然莫知其为汉贼。如荀彧,陈群,华歆辈。皆负当世之重望。而亦且甘心服事。为操之心腹爪牙。而孔明独曰操汉贼也。操不可不讨也。于是乎天下之名始正矣。及曹丕纂汉而立也。天下环视。莫敢北向而发一矢也。孔明独曰丕不讨则大义无以伸。丕不灭则王室无以兴。与其坐而待亡。孰若仗义而伐之。于是乎天下之言始顺矣。三代之后。夫岂有名正言顺若是者乎。由是论之。汤武之所以为汤武者。不过曰名正言顺而已。孔明之所以为孔明者。亦不过曰名正言顺而已。孔明生乎汤武之世则足可为汤武。而汤武生乎孔明之世则又不过为孔明也。然则三代之后。可以兴礼乐者。非孔明而又谁欤。然而当孔明之世。而礼乐终不得兴焉者。是非孔明之过也。特其年寿有以局之也。岂不惜乎。噫。若使孔明少假之年。则曹睿可戮也。孙吴可吞也。汉室可以重恢矣。天下可以大定矣。孔明必能偃武修文。讲治论道。挽回三代大猷之治。而至于区区绵蕞之仪。房中安世繁哇之音。固将一切扫除之矣。如是而不能折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82L 页
衷人文之盛。道迎天地之和。以复三代之旧乎。于乎。夫汤武虽有礼乐之实。而亦皆寿考康宁。深仁厚泽。洽于人心。然后礼乐之盛。能比肩乎唐虞也。假令汤武不幸中途而死。若孔明焉则礼乐之兴。又可必乎哉。然则使孔明中途而死者。是天不欲使斯民复见三代之礼乐也。天何待三代之厚。而待后世之薄欤。虽然凡天下之事。既得其实。则虽略于文。固无害也。孔明之平生事业。无非出于礼乐之实。而其所未复者。特其仪文声容之末而已耳。虽曰礼乐未兴于孔明也。愚则必曰孔明之兴礼乐已久矣。善乎朱夫子曰孔明自是礼乐中人。斯言也。尤可谓深知孔明也夫。
祭李子有(▣▣)文
朋友于人。则犹一身。凡有痾痒。无不与均。古道则然。参乎五伦。世趋之下。斯义日湮。友而不面。能有几人。惟我知君。非旧即新。窥所存者。意先貌亲。君之失官。不归都闉。挈孥来寓。此地之春。萍水之欢。慰我隐沦。肝肺不隔。倒其廪囷。交臂谈笑。殆忘昏晨。惟修及和。共接床茵。尊酒跌宕。湖山之滨。仰聆林莺。俯玩藻鳞。清诗互酬。萧然绝尘。分我金溪。与欲卜邻。期以皓首。
祭李子有(▣▣)文
朋友于人。则犹一身。凡有痾痒。无不与均。古道则然。参乎五伦。世趋之下。斯义日湮。友而不面。能有几人。惟我知君。非旧即新。窥所存者。意先貌亲。君之失官。不归都闉。挈孥来寓。此地之春。萍水之欢。慰我隐沦。肝肺不隔。倒其廪囷。交臂谈笑。殆忘昏晨。惟修及和。共接床茵。尊酒跌宕。湖山之滨。仰聆林莺。俯玩藻鳞。清诗互酬。萧然绝尘。分我金溪。与欲卜邻。期以皓首。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83H 页
无相淄磷。孰谓一旦。凶祸荐臻。夫妻继殒。曾未及旬。闻者惊叫。莫不酸辛。况我朋俦。恸怀曷陈。我往沙潭。君病而呻。归而后闻。念之蹙嚬。殚我瞽术。往复纷缤。死生之际。岂敢逡巡。潢潦𣽋漫。欲涉无津。永违执手。皋复之辰。临绝之托。一何谆谆。君不我鄙。我则不仁。逝者有知。宁不我嗔。抱此惭悔。没世难伸。磻水沄沄。陀山嶙峋。旧游如梦。有泪盈巾。清言臞貌。欲接莫因。雪松霜月。尚想精神。单斝告哀。鉴我情真。呜呼恸哉尚飨。
李子有哀(哀衍字▣▣)哀辞
余于子有晚交也。尝从士友间。闻子有名甚熟。久而未识面。岁庚寅。邂逅于杨州之旅舍。草草数语而别。其后余遭先大夫忧。子有在平康任所。驰书相慰。且致赙。余固感其意。仍南归镇川。屏居金溪之旧庐。与子有不相闻者四五年。乙未余患消中。就医入𨜞。子有闻余至。过余所寓。从容移日而去。余于是益感其厚。始知子有笃于友谊如此。是秋子有由工部郎出守沃川。廑一岁。以非罪。为言者所诬。竟失官欲北还。时方天寒。妻又病未果。今年正月。遂来寓于镇。镇守又尹君伯修也。其弟仲和亦从留衙中。皆与子有素
李子有哀(哀衍字▣▣)哀辞
余于子有晚交也。尝从士友间。闻子有名甚熟。久而未识面。岁庚寅。邂逅于杨州之旅舍。草草数语而别。其后余遭先大夫忧。子有在平康任所。驰书相慰。且致赙。余固感其意。仍南归镇川。屏居金溪之旧庐。与子有不相闻者四五年。乙未余患消中。就医入𨜞。子有闻余至。过余所寓。从容移日而去。余于是益感其厚。始知子有笃于友谊如此。是秋子有由工部郎出守沃川。廑一岁。以非罪。为言者所诬。竟失官欲北还。时方天寒。妻又病未果。今年正月。遂来寓于镇。镇守又尹君伯修也。其弟仲和亦从留衙中。皆与子有素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83L 页
亲密。于是四人者日聚首谈笑。间则出游山水。所至饮酒赋诗以为乐。三日不相见。辄折简招呼。非有疾病急故。未尝不相赴。或至联床剪烛。信宿留连而罢。自余归乡以来。杜门萧然。无与过从者。盖至是极朋从文酒之乐。而殆忘其穷寂焉。余劝子有毋遽敀。买田筑室于磻溪之间。相依来往。以追渊明南村之故事焉。则子有不无意焉。未几遘疠。其妻先殁。又三日子有亦不起。呜呼。子有与吾辈。追随欢乐者。不过五阅月。而祸故之酷至此。可不悲哉。子有为人。高洁峭直。见人不善。若将浼己。尤严于阴阳淑慝之辨。每酒后抵掌忼慨。论议风生。听者凛然。与朋友交有信义。或有过失。辄面斥之不少假借。改则待之又如初。以此人莫不畏而爱之。少孤家贫。攻苦力学。早岁举进士。旋补荫仕。前后历二郡。皆以清白称。及其死。无衣以敛。其廉可知也。方子有病时。余入落影山中。及归闻之。作一诗相问。子有手书答曰吾病四日而汗。今则已快矣。余喜其病之亟已也。后二日仲和书报曰子有之病复作矣。即驰往县中。论症候药。方以书往复。而竟不敢就视。留数宿以事归家。翌朝仲和又报曰子有俄作书告诀。病益不可为矣。急持人参来。会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84H 页
天大雨。溪水暴至。不可行。乃募善泅者。付人参去。意忽忽靡定。至夕去者还报曰子有逝矣。余不觉失声长嗥。明日亟走伯修许。索其书视之。乃子有手笔也。作诀于三人者。且属其后事。其言悽恻。有不忍再读者。呜呼。交友之道。不在早晚。顾其气义相与之如何焉耳。子有则属托于死生之际者如此。其视我犹弟也。吾所以视子有者则不能如子有之视我。余之负子有者多矣。使子有有知。宁不愧乎。今其葬也。余不忍无言。作哀辞略叙余悲悔之意。而九原难作。果何益哉。呜呼悲夫。辞曰
窃悲世之骫骳而媕婀兮。愿一睹夫刚者。自孔圣已叹其难遌兮。矧叔代之污下。唯夫子之耿介兮。蜕尘垢而潇洒。琢良玉而离璞兮。鍊精镠而出冶。谅天赋之本然兮。匪内荏而饰假。夙闻名而倾慕兮。托晚契而追游。罄廪囷而无隐兮。比针芥之相投。覵操履之端洁兮。表与襮其若一。怀直道而如弦兮。烱襟期乎冰雪。虽刀钜鼎镬之在前兮。苟非义焉莫屈。愤时俗白黑之错糅兮。羌扼掔而慨慷。别泾渭而不淆兮。凛言议之挟霜。俾冠颠以豸角兮。立殿陛而飏言。庶风采之可观兮。讵 负君而辜恩。卒沉困于下僚兮。又
窃悲世之骫骳而媕婀兮。愿一睹夫刚者。自孔圣已叹其难遌兮。矧叔代之污下。唯夫子之耿介兮。蜕尘垢而潇洒。琢良玉而离璞兮。鍊精镠而出冶。谅天赋之本然兮。匪内荏而饰假。夙闻名而倾慕兮。托晚契而追游。罄廪囷而无隐兮。比针芥之相投。覵操履之端洁兮。表与襮其若一。怀直道而如弦兮。烱襟期乎冰雪。虽刀钜鼎镬之在前兮。苟非义焉莫屈。愤时俗白黑之错糅兮。羌扼掔而慨慷。别泾渭而不淆兮。凛言议之挟霜。俾冠颠以豸角兮。立殿陛而飏言。庶风采之可观兮。讵 负君而辜恩。卒沉困于下僚兮。又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84L 页
限之以中身。修姱节而莫售兮。何彼苍之不仁。被阘茸其青紫兮。畀黄馘于顽嚚。盖自古而则然兮。夫何怪乎吾君。凤悲嗥于鸾铩兮。蕙悴色夫芝焚。物情同于惜类兮。孰禁余涕之浪浪。柏山嶾嶙以造天兮。牛川汩其流长。子胡为乎来此兮。奄埋骨乎异乡。嗟天命无奈何兮。使我心不可以忘。
祭俭丹山神文
某岁月日干支。鸡林李夏坤。告于俭丹山之神曰。夏坤既以畚锸之役。虔告于神。神亦有以俯听之矣。幸赖神之助佑。梓人墁夫次第讫工。自此不独夏坤有庇荫之所也。其亭榭楼观之美。亦足令溪山增重。岩壑生色。山之名将益显于世。夏坤可谓无负于神矣。夏坤今与神约。使夏坤身无疾心无忧。居无虫蛇之畏。出无虎豹之惧。看山听泉。咏歌诗书。得保山居之乐焉。则神之所以不负夏坤者亦在乎此。神其惠之。
答崔君(守一)书
日者过访。殊慰倾仰。立谈之顷。虽未能罄竭彼此底蕴。雅志所存。亦略可窥矣。钦叹嘉悦。弥日不已。及获所惠书。辞意勤恳。向学求道之诚。溢于言表。至于条录鄙人说话。纤悉不遗。其所论卞。又皆精笃。仆固知
祭俭丹山神文
某岁月日干支。鸡林李夏坤。告于俭丹山之神曰。夏坤既以畚锸之役。虔告于神。神亦有以俯听之矣。幸赖神之助佑。梓人墁夫次第讫工。自此不独夏坤有庇荫之所也。其亭榭楼观之美。亦足令溪山增重。岩壑生色。山之名将益显于世。夏坤可谓无负于神矣。夏坤今与神约。使夏坤身无疾心无忧。居无虫蛇之畏。出无虎豹之惧。看山听泉。咏歌诗书。得保山居之乐焉。则神之所以不负夏坤者亦在乎此。神其惠之。
答崔君(守一)书
日者过访。殊慰倾仰。立谈之顷。虽未能罄竭彼此底蕴。雅志所存。亦略可窥矣。钦叹嘉悦。弥日不已。及获所惠书。辞意勤恳。向学求道之诚。溢于言表。至于条录鄙人说话。纤悉不遗。其所论卞。又皆精笃。仆固知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85H 页
左右之才志有以自拔于庸众人丛中。而亦不意其聪明见识。乃至于是也。数年来屏蛰穷山。所与往还者。不过山叟野老。而所与谈说者。又不过桑麻耕稼之事。是以耳目日益昏聩。志气日益堕落。窃自悲叹于穷庐之中。一旦得此药石之言。时自观览。以警其懒惰。于仆可谓厚幸矣。以左右论之。以如是之美质笃志。不求诸当世之厚德君子。以为日新富有之大基本。而反求之如仆之鲁人。此岂非明者之过欤。此殆左右以名求我。而不以实求我也。左右若知仆之实之枵然无所有。则将唾鄙决绝之不暇。岂复谦辞卑言求教请益。如后学小子之于先觉者哉。昔有人身有奇臭。其父母妻子皆厌恶之。远迁之海上。独其邻人某子甲深悦之。以为芝兰脑麝之不若。移家往从。终身不少离。左右今日之为。无乃类是邪。然而自古圣贤君子。莫不取于人以为进德修业之方。如大舜之好察迩言。颜渊之以多问寡。以能问不能。皆是也。仆固无舂容之实。可以待左右之所叩。而左右特以一饭之先。不鄙夷之。谆谆俯问若是之勤。仆于是默然无一言以复左右。则岂不有负于左右好问之盛意哉。唯是之惧。不揆浅弊。略就别幅中论列其一
头陀草册十四 第 485L 页
二。以毕前日未毕之说。幸左右去取之。统惟照察。
与三渊金丈书
夏坤再拜。日昨临过。出于积阻倾向之馀。叨陪杖屦于山光水色之间者。又是十数年来所未有者。欣幸感激。不知所喻。况又宠之以华什。托意郑重。引而进之。欲偕之大道。自顾顽钝浅劣。何以得此于大君子也。承诲以来。稍自感奋。欲专意向上一事。以为收拾桑榆之计。而素性凡下弛缓。前此或于开卷时见圣贤格言。不无警惕之意。及至应事接物之际。旋复忘失。因循悠泛。以至今日。未知此心又能存得几何时也。自抱山颓之恸。环顾斯世。可以执业请益者。唯是门下一人而已。一南一北。相望杳然。加以祸衅馀生。神思销落。疾病缠缚。不能以事明道者事伊川。如杨尹诸先生。惭叹奈何。归期的在何时。轩驾之重临。不敢望矣。若行次西原。使之相闻。当以一骑驰谒。而官府纷挠。终不若山间之静寂。华阳沙潭之间。择一幽僻僧庵。订期相会。更邀重谦仁老诸人。尤为佳事也。昨欲走伻仰候。时祀才罢。家人适又分脕。扰扰未果。不敏之罪。何可逃也。途间万万自爱。不宣。
与三渊金丈书
夏坤再拜。日昨临过。出于积阻倾向之馀。叨陪杖屦于山光水色之间者。又是十数年来所未有者。欣幸感激。不知所喻。况又宠之以华什。托意郑重。引而进之。欲偕之大道。自顾顽钝浅劣。何以得此于大君子也。承诲以来。稍自感奋。欲专意向上一事。以为收拾桑榆之计。而素性凡下弛缓。前此或于开卷时见圣贤格言。不无警惕之意。及至应事接物之际。旋复忘失。因循悠泛。以至今日。未知此心又能存得几何时也。自抱山颓之恸。环顾斯世。可以执业请益者。唯是门下一人而已。一南一北。相望杳然。加以祸衅馀生。神思销落。疾病缠缚。不能以事明道者事伊川。如杨尹诸先生。惭叹奈何。归期的在何时。轩驾之重临。不敢望矣。若行次西原。使之相闻。当以一骑驰谒。而官府纷挠。终不若山间之静寂。华阳沙潭之间。择一幽僻僧庵。订期相会。更邀重谦仁老诸人。尤为佳事也。昨欲走伻仰候。时祀才罢。家人适又分脕。扰扰未果。不敏之罪。何可逃也。途间万万自爱。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