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录
目录 第 x 页
头陀草册一
 诗주-C001
   樊墅秋早(甲子○系童丱录)
   春日(二首○丁卯)
   采莲曲
   禁中春日。金翰林(时杰)呼韵。(己巳)
   题画(庚午)
   送金通判之镜城(德基)
   平丘驿。拜送 仲父向杆城。(辛未)
   江南曲
   春日闲居
   伏闻 上祈雨南郊。于心有感。率尔著颂。(有序)
   端午祥帖(代家大人作)
   题洪道长(世泰)所藏钓雪图。次朴修撰(泰淳)韵。
   枫岳歌。送别从大父尹高城(坪)
   秋夜山斋
   走笔送朴士厚(弼重)之新昌(壬申)
   林原君宅。同诸君赋。得归字。
   幽居
   渡新滩
   全义途中
   秋夜。喜尹君襄(思赞)见过。同赋得光字。
   将向东峡。出青门有感。(以下系花山录)
   夜过月溪
   晓渡龙津(二首)
   洪川途中
   过马脑驿(一名万义)
   登咏月楼
   宝林窟。访眼长老。
   将归洪川。次泽卿韵留别诸君。(时在杆城)
   到马脑驿。得一诗奉寄仲兄载方。
   送赵丈(大寿)之任龙冈
   将还峡寓。赋短律奉呈娉丈玉吾先生。
   客路
   闾阎
   溪边
   晴
   过南山庵
   酌酒
   家大人偕邑中数子。游水堕寺。适病卧未能陪往。殊觉怅然。
   奉寄玉吾先生(三首)
   卜筑
   即事
   洪之人俗犷悍。与京洛绝异。用子美异俗吁可怪为起。戏作排谐体。
   怀归
   有感
   对酒示邻友
   客居
   除瓜架
   悲秋
   九日登后园
   东庵过雨长老(庵在天吼山)
   同李兄尚辅。(光佐)夜泛骊江。(时善琴文生彦建从焉)
   雪中次子美韵
   夜会宋丈汝成▣▣宅。同诸君赋得灯字。
   喜雪。奉和玉吾先生。
   除夕
   挽人(代作)
   春寒(甲戌)
   喜李兄汝来(泰望)过访
   下峡
   临津舟中。同李益之(夏英)赋得明字。(丁丑)
   花潭
   朴渊
   金川途中。别崔兄孝伯。(昌大)
   水钟寺。奉次农岩金先生韵。
   过颖上(戊寅)
   道明庵(庵在落影山。僧传金塔藏石中。影落中原。遣使破石出塔。因号曰落影云云。)
   赠瑛师
   送尹养直▣▣之陕川(养直将自四郡踰岭。求卜居之所。时余亦作海西行。)
   送族叔禹卿甫(廷夏)归堤川
   惠阴领(以下系海西录)
   松京途中
   金川途中。少憩五泉洞感怀。
   闻前路颇多窃发之患。令人悸甚。(时有请粟清朝之议)
   叹息
   晓发
   道多饿莩者。见之悯然。
   游许亭
   入神光寺
   杨柳曲。赠金生万最。
   李华国(尚观)今年忽生子。以长语贺之。
   自碧澜溯月。至江西寺。
   重过神光寺
   夜登西楼
   芙蓉堂月夜
   盐州朴使君(泰淳)至。夜宴芙蓉堂。
   月色甚佳。同诸季出芙蓉堂。
   晚渡临津
   海州途中有感(时下试归觐)
   楼望
   雪得佳字(七首)
   翌日又往广石赏雪
   十数日出寓杏湖宋汝奎(徵五)亭舍。同诸弟读书。殊可乐也。(己卯)
   湖上晚望
   送泽卿从 仲父之安岳(时泽卿从余读书于杏湖。忽作此行。三句及之。)
   早春闲㞐
   渼阴道中
   夜喜权君(▣▣)见过。同金君山(崇谦)赋得寒字。
   石室院。与君山同赋。
   夜坐有感
   院斋晚望示君山
   送伯温至江上。得岩字。(伯温李友玮字)
   夜汎前江
   月夜望前江。清旷可喜。
   聘君得湖节将辞 陛。夜陪 家大人往会北谷第。时赵正郎(正万)亦至。得西字同赋。
   洪君汝宽(裕度)将赴新溪。苦索别语。书此赠之。
   今年
   冬夜书怀
   答君山见寄韵
   呜呼
   月夜有怀
   幽居
   腊月二十四日夜梦。与吴明仲(晋周)会一小閤子。有大梅树。花方盛开如雪。坐其下相对赋诗。旁有人颜面依俙。类黄君溍而亦不分明。诗先成。余继吟曰终南山色雪重重。无语登楼看夕峰。明仲阁笔嗟叹。篇未完而遂觉。仍足成之。
   苦寒行。赠金生择甫。(万最)
   晚望(效百年地僻柴门迥体)
   寒食雨中(庚辰)
   幽独
   春晚
   得君山同宿
   又得云字同赋
   林下
   过柳实山居
   夜宿三洲。得寒字。与君山同赋。
   又得游字
   夜宿三洲。得游字。与君山同赋。
   途中送季弟载昌。登尹家亭子。
   归路怅怀未已
   携仲弟载天,季弟载昌。访宋汝奎杏湖江居。
   次汎虚亭壁上韵(二首)
   同汝奎过道以(金时佐)观澜亭
   过仁庆宫故址
   流头日。同伯堂兄金太仆(致龙)避暑广兴仓楼。限韵各赋。(以下系南谷录)
   七月二日急雨
   夜
   寥寥
   夜卧有感
   月
   喜君山见过(时君山自三洲拿舟西下)
   闭门
   晓起书怀
   秋夜有感
   延进士圣辉(世华)见访同赋(当在上春晚下)
   秋夜会崔兄孝伯(昌大)宅。同洪道长(世泰)赋山字。送孝伯赴北幕。
   送姜书状(履相)赴燕(姜之祖子孙三世。连为书状。)
   渡汉江(以下系南行录)
   龙仁县(丙寅间。伯父宰此邑。时余年十。亦来在衙中。十馀年间。王母下世。伯父继逝。每过此辄欲泪下。漾碧池堂边有手种数株柳。今皆扶疏槎牙。令人有庆仲金城之感。)
   寄宿渔庄村
   直谷途中
   午憩金梁村
   征衫
   暮过许村
   阳山书感
   高原村
   途中望竹山城有感
   宿迦谷农舍
   阴城途中(是日君山绝命之日。乃十月二十日也。)
   冬雷有感(十月二十二日)
   定安途中
   沉牛潭在镇川县南十馀里。大石陟起数十丈。上平旷作台。金溪石滩之水。合流汇于台下。成巨潭。色沉黑。深不可测。若有神兽秘焉。人莫敢俯视。谚传昔有村民放牛于潭上。有物蜿蜒自潭出。掣牛而去。盖龙云。仍名曰沉牛潭。自是岁旱。县官祷雨辄应。余爱其山水清绝。尝有卜居之意。庚辰十一月四日。同金寿宝(寿宝于余为庶从姑之子。居潭下二里所磻溪之上。)往游。令渔者设网捕鲤。斫脍佐酒。至夜乃还。亦客中胜事也。
   槐山途中
   宿槐山鹤岘。此地多宗人。携酒来款。书此以示。
   发怀川
   渡东津(在燕歧。上有独乐亭。颇爽垲。是林氏物也。)
   白石村赠赵君(白石村在牙山)
   题尹保宁晢閒閒亭。啁主人不在。(尹方以求仕入京)
 诗○断金录(录庚辰秋后与君山酬唱诗什及悼亡诸作。名曰断金。)
   九日欲登南山。君山以诗期会于新门。和韵答之。
   君山因风雨无憀。以三律见寄。次韵回示。
   又示君山
   九日。同君山明仲李伯温(玮)顺甫(▣▣)会含春苑。饮酒极欢。月出而罢。(庚辰秋后。与观复斋酬唱及悼亡诸作。名曰断金录。而选中多见删。)
   又和君山寄示韵
   自闻君山之死。余不忍作诗。此正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之意也。夜来霜月皎然。怀殊耿耿。灯下读翠轩容斋诗。情触于中。仍成三律。或有览其辞而悲其意者尔。庚辰至月十七日旦。小金山樵。垂涕而书之。
   宿白石之夜。梦拜农岩先生。握手相恸。已而惊觉。霜月如画。潮声方至。不胜怆然。遂成三律。以寓悲怛之意。是日即君山之引日也。
   春日怀君山。不胜怆然。(辛巳)
   辛巳九日。闭门孤卧。独有黄花数枝。相对如故人。忽忆去岁南苑之会。便一沧桑。不觉流泪满面也。
   秋雨中忽念亡友。不待邻人之笛。而令人不觉潸然也。(时樊墅读书)
   雨夜有感(癸未)
   夜起观彗(辛巳时在樊墅)
   申判书(汝哲)(代仲父作)
头陀草册二
 [诗]
   夜过李君馨草堂(壬午○金潭录)
   溪阁(癸未)
   题金寿鸣池亭。和壁上韵。(二首)
   邀崔兄宿清潭精舍
   癸未正月十四日夜大雪。崔兄孝伯自龙亭过余于潭上。族兄君瑞,再从弟汝顺,李侄君馨皆在。夜深月色甚佳。遂群起徘徊楼中。远近村落树木。涵漾于雪光月影之中。望之如远烟积水。有列星数十。累累倒垂。明灭动摇。盖村人灯影也。余谓孝伯曰昔东坡语张怀民何夜无月。但少閒人如吾两人耳。吾辈今夜真不愧坡翁此言矣。相视而笑。灯下设棋观之。外舍有比丘尼寄宿。叩竹拂子。终夜诵佛。户外涧水。为松风所韵。泠泠作琴筑声。令人恍然。殆不能寐也。
   和崔伯几(守哲)寄示韵
   阳山途中
   晓发龙仁
   寒食
   浇花
   灵水庵(二首)
   看耕
   沿溪
   晚至金塘
   玉溪汎舟。限韵各赋。
   楼夜
   入俗离。赠金三容秀才。
   次金秀才三容韵留别
   临别示金光麟
   叠群字韵。赠崔汝极。(锡保)
   又叠群字。赠李芳叔。(必远)
 诗○俗离录
   赠瑛师
   和白轩韵。赠兴长老。
   赠玉心上人
   大法住寺(二首○是日佛躯出汗。居僧云壬辰丙子之乱皆出汗。)
   宿本俗离(庵名)
   经行
   滞雨
   别本俗离诸长老
   赠坦玉长老
   福泉庵
   读金乖崖福泉庵记
   珊瑚台
   出山别林德辉(凤举○二首)
   远祖高丽文忠公益斋先生。文章道德。闻于天下。至今四百馀载。学士大夫诵之不衰。公从忠宣王在江南。王命杭州画史陈鉴如写公真。汤北村炳龙为之赞。其后失而复得。公作诗以识之。即公集中所云此物非他物。前身定后身者也。今藏于十四世孙报恩士人李覃庆家。 曾王考碧梧公摹一本。藏之于鸡林书院。且有和诗一章。覃庆尚今藏弆不失。 王考华谷公持湖节时。又作祠奉安。四方之士过是邦者。亦必摩挲太息而去云。余自幼时。闻公像尚无恙。愿得一过祠下瞻拜之。今年春作俗离之游。归路访覃庆于长山里。焚香盥手。谒公之庙。则公广颡隆准美须髯。骨格秀耸。一见可知其为伟人杰士也。所着冠服类深衣幅巾。坐镂花胡床。左右置一香炉一玄琴一部周易。精神奕奕。溢出楮墨之外。虽在千载之下。望之凛然有生气。陈之笔法。亦可谓绝世也。噫。自公之没。不知其几经兵燹水火之祸。而画犹完好若是。岂非公之精忠大节。足以感动天地。而得有鬼神者阴为之呵护耶。仍与覃庆相对嗟叹。谨和元韵。以寓余平生爱慕之意云尔。癸未孟夏。后孙夏坤再拜谨识。
   黄涧般若庵。次李东馣同字韵。示宗人李天瑞。
   临别示诸宗人
   永同县衙杂咏
   池阁
   晚
 [诗]
   病起书怀(以下系梧亭录)
   再叠前韵
   急雨(当在上)
   南岸
   暮归
   重阳前一日。风雨凄然。
   重阳日。步清泠台。
   秋怀。次挹翠轩韵。
   倚
   九月二十日。陪家大人往灵水庵。乡人设泡以邀故也。时从游者大兄,仲兄,戚兄李国宝,族侄命赉,君馨。琴人笛师俱从焉。
   再叠裾字
   秋日。喜姜侍郎(铣)兄弟见过。
   晚立
   夜与延进士圣辉同宿
   又示圣辉
   昨夜月光。从窗隙中射入。风吹庭下。积叶摵摵有声。来诗击案一读。令人如闻楚关之歌燕市之哭。不觉涕淫淫下也。嗟乎。士复有如此才。顾坎坷挫阏。埋殁尘沙。以无限冤恨不平之气。直抒之于长歌短咏。作一穷诗人而止焉耳。嗟乎士复。(时士复自马江入京)
   甲申三月二十九日。风甚狞。无云而雷可怖。(俗人日必云。头陀山鸣不数大雨连日。是山鸣。○甲申)
   夜步西台。示成子由。(道揆栖清潭)
   朝起书怀(甲申)
   喜雨
   月夜感兴
   雨后步西台
   清潭杂咏
 诗○沁洲录
   洗心斋月夜
   朝发凤翔浦。次崔兄孝伯韵。
   登鼎足山城(城是藏史处。中有传灯寺。元时送八万大藏经藏于此寺。今则几将颓废。)
   挽权判书(愈。○代 家大人作。权于大人为从甥。)
   挽宋杆城(光涑。○代 家大人作)
   挽尹大将(就商)母夫人(代 家大人作)
   悼亡儿凤锡
   代人挽
   城晚
   灯下读苏文数篇。少倦遂步出南楼。天海微茫。星月下垂。殊奇观也。澹轩居士书于积石寺。
   奉和 农岩先生韵。赠翕然长老。(翕然今改号为道原云)
   又悼亡儿凤锡(乙酉○当在下)
   陪 家大人。同延进士圣辉守岁。次竹阴韵。(甲申)
   元旦。次大复韵示圣辉。
   同圣辉夜坐。次明人韵。
   次曹进士韵。别曹进士。(曹名遇字时会。有能文声。)
   晓起书怀(当在上)
   上元夜。登南门楼口占。
   往访普门石屋之胜。舟中有述示同游。
   题普门庵赠翕公
   敬和 御制大报坛韵
   次士复赠别韵寄示
   从 家大人巡海之役。发舡于疏雨墩。舟中有述。
   泊宝音岛。下船寄宿。
   乙酉暮春。将访普门石屋之胜。路过安君成叔。成叔一笑相候于柳阴之中。出黄蛤浊酒以馈之。意甚勤厚。所㞐临小溪。又有松栝榆柏数十株。掩映庭户。令人翛然有尘外之想。余欲以一诗记其事。久而未果。余将东还。与成叔别。念成叔顾惓惓于我。今当远离。无一言以为赠。岂平日相厚之意哉。追述前意。寄成叔。使之藏弆。噫。人生如转蓬。东西南北。固无定所。安知余之不重来此地也。聊以此纸。作他日拊掌之资也。
 [诗]
   有感(乙酉秋○以下系明谷录)
   次士复寒字韵
   过桂鹤洞。赠许斯文烑。(甲申夏。○系金潭录。)
   夜坐
   再叠寒字주-D001
   夜宿权汝玉(镇)家。相待甚厚。留诗以谢。(是夜与权论潜夫元包太玄诸书。第六及之。)
   夜宿驹城馆(丙戌)
   午憩阳山
   阳山途中。见临水村舍。幽意可人。(丙戌)
   晚过高原村。书触目。
   途中送朴兄(圣汉)之开宁。奉次 家大人韵。
   閒㞐杂咏(二首)
   赠别崔汝大(锡泰)
   阳山途中
   有感
   旱日(自阳山归路旱甚热剧有作)
   夜梦亡女凤惠诵六如偈。觉来不胜悲痛。以诗记之。
   一笑
   又得时字
   渡汉江(当在上)
   雨后步至金塘
   送尹子诚(显教)省亲之醴川
   还山
   沙潭
   暮自万碧潭归
   空林寺
   步至极乐殿
   仁上人房早起
   晚步西涧(在极乐殿西。幽静可爱。)
   雨中过瑛师房
   经行
   宿白莲庵
   溪行
   入石门洞
   感怀
   题赵处士(硕运)幽㞐(二首)
   省亡女坟怆怀
   秋夜宿灵源庵有感(庵在阳山楸下)
   重阳登竹山山城(城中有宋将军庙)
   是日过白云寺
   宿奎上人房
   早起
   雨中有感
   途中逢僧。次人韵。
   江上晚行
   次昆崙咏雪韵(四首)
   三十日夜雪
   敬次 家大人寄松崖徐相公(宗泰)
   过三洲有感(丁亥)
头陀草册三
 [诗]
   次明仲寄示韵
   秋夜步过一源。值圃直不遇。怅然有述。
   仲秋夜月色甚佳。以一年明月今宵多为韵赋此。
   秋窗
   自汉皋。舟上鸥湖。
   将赴仁川从母葬。晓发梧里村。
   樊圃夜坐。同诸子赋。得宵字。(时朴圣适新自鸥湖至)
   将罢归。书示诸友。(时圣适又追到。才留二日罢去。)
   雪日小集李青山(叔谦)家。拈明律韵口号。(戊子○同尹仲和赋当在上)
   途中逢金君仁叟书示(金即业武)
   敬和玉吾先生赠别韵
   又赋一首。以述馀怀。
   南谷雪夜。喜君馨见过。(丁亥○当在上)
   朴高城 (戊子)
   三清宴席上。次座主姜尚书韵。
   翌日复会三清洞。与诸同年联句。次前韵。
   联句又得君字
   秋怀
   独坐
   复叠君字。寄示诸同年。
   更叠前韵。示尹一之。
   次李君敬毡字韵
   梅山叔父今年七十五岁。吾家希有之庆也。自宗契设宴以寿。从侄锡禄席上献贺诗。仍次其韵。
   送人之郡湖南
   李夫人挽(代 家大人作)
   载天年三十。始得男。志喜有作。
   腊月三十日。坟庵书怀。
   阳山除夕。守岁有感。
   宿板桥店(己丑)
   汉江途中
   朴判官(世集)(代 家大人作)
   往桂阳观洪叔(万迪)葬。归路同李一源(秉渊)诸人。登蚕头有感。(二首)
   一源寄示三绝。讽诵之馀。不胜怆然。仍次其韵。
   同道长,一源,金道以(时佐),金士修(时敏)诸人。游景福宫。次杜子美韵各赋。
   次道长韵
   梦渔亭。次杜律韵。陪韩丈▣▣同赋。(内外俱叶)
   送申内翰正甫(靖夏)考史太白(并小牍)
   中秋夜。道长适过。得秋字同赋。(是夜无月)
   出城示洪汝宽(时余往分院燔志。与洪偕行。)
   斗尾途中(二首)
   分院雨中。独坐悄然。
   晓起
   得村人菊花数枝插瓶中。与伯亨(朴宗阳)对酌一杯。客中风味。亦自不恶。
   晓起书怀
   送汝宽先归
   岑寂
   夜坐即事
   雨中示朴伯亨(宗阳)
   复用前韵戏作
   住分院二十馀日。无聊中效杜子美夔州歌体。杂用俚语。戏成绝句。(七首)
   戏书酒壶
   南汉杂诗(八首)
   自南汉向分院。途中即事。(二绝)
   往牛川。省息庵公墓有感。(二首)
   途中见输米柴官者有感
   自笑(时南归金溪)
   新院途中
   板桥村
   忆昨
   险川
   直谷村
   柏栈岭
   途中即事
   乘负院逢雪(旧有院今废)
   竹山山城
   小憩凤德寺。怀尹令(以经)有感。(寺在竹山山城)
   驻车岭
   途上望陀山(是日乍雪乍晴)
   长板
   新归喜甚。是夜宿清潭精舍。
   经权驸马墓(在清安途中)
   暮过圆通村
   清州府주-D001(当在上)
   道傍有双松。夭矫盘屈。可荫数十人。
   早行
   少憩路傍松林。隔溪见一草亭极萧洒。匆匆未果登眺。意甚怅然。
   过镇岑县
   龙驮村。与李生志仁兄弟对宿。灯下盛称鸡岳之胜。仍记其语。吟成一诗以示。
   柳川村。夜闻雨声有感。
   归鞍
   拱北楼前逢雪(在清州)
   行吟
   大人自云亭启旆之日。风雪大作。忧闷之馀。成七言长句。以抒陟岵之怀。
   雪后对月怀旧游。赋诗一律。寄示崔兄。
   閒居书怀
   次韦轩见示韵(韦轩载方兄号)
   雪后月色甚佳。步至清泠台得一律。示君馨圣望诸人。
   忆弟行
   同韦轩,君馨,圣望(从侄锡老字)夜会。次国朝诗删韵。
   潭上书怀(是日望)
   云亭夜饮。赠君馨。
   圣望入汉师。书赠二首。
   同林直夫(柏)诸人观猎。过宿灵水庵。阻雪不归。酒中戏作长句。以示同游。(林两弟▦櫶,朴承阳,朴𠎑,郑俱从。)
   有感
   冬至书怀
   冬至后一日。夜坐溪楼。悄然有思家之意。
   斋夜
   二十四日。日气颇暄和。独坐小斋。意甚欣然。得迟字。
   夜坐感怀
   次韦轩
   澹叟
   发金溪
   栗峙
   九老村
   后颖里
   云谷庵
   沙潭
   小金山
   空林寺
   自潭上将归汉京。君馨,圣望诸人夜饮。用国朝诗删韵。同赋述怀。
   李大来。(泰跻)邀正甫道长诸人作观梅。余适患眩不能赴。次席上韵寄示诸君。(庚寅)
   哀梁老
   暮向清州途中(此诗及此下芙蓉村诗当在新归下)
   客途见村居临溪。萧然可喜。述怀口占。
   芙蓉村
头陀草册四
 [诗]
   雪后过崔处士(行昌)山居有作(二首○壬辰)
   往灵庵。马上口号。(六言○癸巳)
   灵庵次儿辈韵(癸巳)
   喜雨。又次儿辈韵。
   自潭上向灵庵。得寒字。
   雨后还潭上。途中有作。
   夏日。同李使君,(齐尚)朴伯亨,(宗阳)闵向叔(景洙)往游沈牛潭。载昌,泽卿,岩儿亦从。席上口占。示诸君求和。
   又叠干字。奉寄东阁求和。(三首)
   书怀。又叠干字示伯亨。
   叠前韵寄向叔
   吹篴台。又叠前韵。(吹篴台在牛潭上。谚传昔有仙人吹笛于其上。因以名焉。余方欲卜筑于其下。)
   有感。又叠前韵。
   怀君馨不胜怆然。又叠前韵。
   读寒山诗有感。又用前韵。
   山居即事
   李使君又寄诗来。次其韵奉呈。以订后会。
   雨中斋居
   又叠开字。寄李使君。(二首)주-D001
   使君又寄一律。兼馈醍醐。次其韵以谢之。
   述牛潭之游。又叠开字。寄使君。
   用前韵寄向叔
   寄伯亨。又次前韵。
   又用前韵赋吹篴台(二首)
   叠前韵又赋(二首)
   十六日夜。月色佳甚。偕泽卿步至柳湖。载昌亦自阳村来。席地而坐。至夜深乃还。
   见水中月光树影。互相荡漾。景色甚奇。
   前诗不足以形容其奇处。又赋二绝。终不能摸写万一。恨不携来太白,子瞻辈。使之传神也。
   次泽卿韵
   归家夜已深矣。月色尤佳。不忍入睡。徘徊楼上。又成一绝。
   次载昌韵
   后夜月色又佳。有怀昨游。
   又叠林字。寄使君。(二首)
   自笑
   斋居
   与牛潭会 诸人。约以明日观渔于柳湖。雨声终夜。恐将败意。怅然有赋。
   翌朝颇有开霁之意。又用前韵志喜。주-D001
   柳湖席上。口占长律。以谢使君枉临之意。
   小筑
   书怀
   有感(当在上)
   触目次东坡韵
   镊白发有感
   雨中坐东轩
   李使君又叠筵字寄示。次韵奉呈。(二首)
   使君赋钓台之胜。又示一律奉和。(二首)
   使君寄示一律奉和
   又次绝句韵
   使君寄瓦盆二枚有诗。次韵以谢之。
   出城有感
   可笑(浮世一作风尘)
   秋来无一诗因以自啁
   洪君夏瑞(龟祚)忽寄二诗。辄次其韵以示。
   雪后閒居
   赤滩途中
   山木(三章章五句)
   雪后閒居
   十七日夜。雨雪大作。俄而晴霁得微月。
   忠州途中
   志喜示君叙
   柏栈途中
   冬至已过。梅花尚无开意。诗以催之。
   书怀
   数日稍暖。雪后寒意又严。吟成短律。
   立春(五绝勾)
   夜坐有感
   复用前韵
   金三容忽然见过。有诗志感。次韵赠之。
   除夜(甲午)
   除夜风雨凄然。独坐无聊。又成一律。(甲午)
   溪上晚望
   元朝戏作誂谐体(七首)
   閒居书怀
   有感
   春来
   病起
   午坐
   早春杂兴
   晓起有感
   春兴
   灯下读放翁梅诗。爱其高妙。因用其语为起。足成之。
   山斋即事
   客来
   今朝欲过石滩。怕寒未果。怅然有述。寄示石滩主人。
   见溪边新柳。娟娟可爱。遂赋五言长句。
   石滩主人。次昨韵相示。又和二首寄似。
   梅花才开旋落。意甚怅然。以诗饯之。(当在立春诗上)
   又用门字韵效诚斋
   山居
   戏题诗稿
   朝起书事
   许君(烑)次诚字韵寄示。又和四首。
   访伯亨村居
   元夕(十二首)
   晓来风雪大作。深几数寸。朝看已消尽无痕矣。
   十六日夜
   次许君寄示韵
   寄赠李进士(世完)。以谢累过之意。
   閒居即事
   二十一日夜。风威甚猛。
   复用前韵。又寄李汝承。(世完)
   汝承游平霅,牛潭诸处。寄示一绝。次韵答之。
   感怀(九首)
   挽柳宣传(元华)
   移花
   寒食对雪
   始见杏花
   斋居杂咏(前)
   溪斋夜雨
   晚春书怀
   斋居杂咏(后)
   向叔以一绝赆枫岳之行。和韵答之。(二首)
   草坪二十五咏
   许斯文又次诚字韵寄示和之(当在上)
 诗○东游录
   发向枫岳。马上偶吟。(二首)
   途中见观稼者有感
   发金溪
   马上喜甚又赋
   通谷村
   过三升村。是李东相所居也。
   大小两大峙之间。水石颇佳。歇马少憩。
   途中望雉岳
   横城途中
头陀草册五
 [诗○东游录]
   午憩苍峰驿
   敬次农岩先生苍峰驿韵
   少憩路傍苍壁下
   记途中所历
   春川途中
   午憩原昌驿
   松星途中
   终日行深峡之间。踰松星领。见野色旷然可喜。
   闻韶阁。次朴定斋韵。
   昭阳亭。敬次农岩先生韵。
   又用前韵
   普通迁
   栎迁
   入华阴洞
   绝句(三首)
   笼水亭
   次笼水亭壁上韵
   松风亭道中
   华阴行
   拜诸葛武侯,梅月堂遗像。即有知堂物也。
   过伴睡庵。有胜天上人者自云曾住白云山。出入农岩门下。仍及公一二事闻之。怆然书此以赠。
   入七仙洞
   三叠泉(俗名三直。峡人谓瀑为直。)
   先师农岩先生尝评七仙洞水石之胜。置之华阴风佩之上。仍教曰他日君须一至。可知老夫此言不虚矣。及来此中。先生之评果然。先生于山水。可谓具只眼。而顾念墓木已拱。无可更受教矣。俛仰今昔。不胜怆悢。遂成长语二百二十字。
   入洞时。方君道昌亦从焉。临别书赠。(方是此地士人)
   史吞村
   鹤岭歌
   同一源登二乐亭。口占次板上韵。
   一源邀往七松亭观渔。次杜律韵同赋。(七松亭即溪边柳林中也)
   观渔歌。赠一源。
   近民堂。又用林字示一源。
   次壁上咏池中五峰韵
   又叠林字赠李君士谦(李即龙仁人。月山大君后裔云。观渔歌所谓李家公孙者也。)
   次一源学圃亭韵
   次一源观音寺韵
   墨喜领
   登长安寺山映楼
   玉镜台
   入灵源洞
   灵源庵
   沃焦台
   百塔洞
   入山顿无诗兴自嘲(当在长安寺诗上)
   弥陀庵
   鸣渊
   白华庵(是致雄所住。有西山诸名僧浮屠。)
   次三渊金丈韵赠雄师(雄是自澄,高足枫潭传云。渊丈一号檗溪。)
   表训寺(寺在金刚台南。台上旧有仙鹤来巢。一名鹤台。)
   松萝庵(在望高台下。无僧久矣。)
   至松萝欲登望高。雨后石滑未果。殊用怅然。
   三日庵 僧传昔有高僧入居此庵三日。能悟。故以此名庵云。
   安养庵(在三日庵南。有 先君子及崔兄孝伯题名。)
   神琳庵(庵有丽僧怀正塔记。文颇可观。寺废已久。)
   宿白华。又赋一律示雄师。
   圆通洞
   舡庵(二首○在须弥峰下。处地极高绝。僧传玆山为海所沈。曾泊舡于庵下。以此得名云。语甚诞妄矣。)
   须弥庵(庵在须弥峰下)
   登须弥台。俯观须弥塔。
   真佛庵
   圆通庵月夜
   自圆通至正阳。记所见。
   正阳寺
   又赋
   老僧开益年七十。犹诵楞严金刚诸经。精进不辍。余悯其老而嘉其笃志。书此戏之。
   三藏庵(即益师房也)
   万瀑洞歌(十首)
   普德窟
   摩诃衍。用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为韵。
   摩诃衍睡起
   万灰庵
   中白云
   上白云(在众香城下。是山中第一胜绝处。山僧甚讳。往者甚罕。)
   登毗卢绝巅
   毗卢峰歌。戏效长吉体。
   内九龙渊
   临别口占赠双勋上人(勋是入山相识者。自白华从游。至是始别去。)
   走草别聪上人(聪是湖南僧人。方来栖白华。)
   登雁门岾。内山诸峰。一览无遗。
   七宝台
   隐仙台(西望水帘十二叠甚奇壮)
   大寂庵(庵废无僧久矣)
   榆岾寺
   舡潭
   次轴中韵赠彦师(即妙彦)
   佛顶台(三首)
   松林窟(庵居极萧洒可爱。是外山第一精篮。窟中安石佛数十躯。)
   赠密机(机是妙香山僧人。方约参禅者数人。结夏于松林。自摩诃从余。留宿榆岾五日。至是告别。怅然赠此。)
   海山亭看月歌。赠太守朴君兼示李(圣兴),张(震明)二生。
   山中见木莲花盛开有感(当在上)
   高城杂咏
   带湖亭
   汎海观七星岩,群玉台。至海金刚而还。是日观鲸鱼喷浪。甚奇壮。
   钵渊
   钵渊寺
   瀑布庵。又用前韵。(是自澄大师所住处)
   又赋一绝
   新溪寺。又次钟字。(寺方新创。未及盖瓦。)
   通川途中
   马上望九鼎峰
   观海
   门岩途中
   唤仙亭
   丛石歌
   雨中过门岩
   外九龙渊
   出山
   次张君圣哲见示韵
   雨中次杜律韵。与仲麟诸人同赋。
   海山亭闷雨
   四仙亭。次泽堂韵。
   以四仙亭上四仙游为起。四人各赋。
   次仲麟赠示韵
   权生德缵示 先君子诗。有感口占以赠。
   敬次 先君子赠权生纬韵
   烈山途中望海
   李君贯之。木川人也。木去余所居金溪不过一由旬。实有同乡之谊焉。贯之今年年六十。一仆一马。自南海入枫岳。与余邂逅于白华庵。一面如故。及余登须弥台。贯之亦踵至纵观。仍步过圆通庵同宿。与订鹤浦之游。余至摩诃。贯之又在焉。其明日余向毗卢。贯之向榆岾。及到高城。问贯之所在。仲麟诸人皆不知。意其先向鹤浦。心殊怅悢。往通川秣马于云岩驿。有老人自外至者。视之乃贯之也。惊喜握手。问其所由。则云自丛石而仆马疲倦。鹤浦则不果往矣。少顷仍别去。余自丛石还。欲访龙渊之胜。历过新溪寺。贯之又先至留二宿。盖闻余入龙渊。欲同往以了鹤浦之债也。雨中遂偕入玉流洞观水帘。三悬絙度绝崖。临龙湫望瀑布。斯亦天下奇伟绝特之观也。虽曰失之鹤浦。此不足以偿之耶。今将自此。余则踰岭而西。贯之遵海而南。分离之际。怀有所不能已者。况且后会难期。能不怅然。聊为长律。抒此区区之意云尔。
   过杆城有感
   登咏月楼
   圆通驿途中
   雨中过蕃昌迁
   闷雨
   麟蹄县吏李玄奎。即旧主人也。不相闻者二十年。今来又接于其家。玄奎初不相识。久乃知其为余。仍相对道故。意殊怆然。
   雨甚未能发去。终夕昏睡。殊可闷也。
   少晴往登合江亭。次三渊金丈韵。
   简仪津
   过马脑驿有感(往来杆城时。主于金甲家。今来问之。甲死已久。有子四人。皆不能省记。)
   泉甘驿途中
头陀草册六
 [诗]
   雨后睡起(甲午)
   夏日即事(甲午)
   闲居
   闻道长竟不赴松萝。慨然赋此。
   哭郑统制(弘佐)
   下第后南归述怀
   有感
   自梅山晓归
   见盆竹有感
   病起即事(乙未)
   次柳下见示韵(柳下。即道长号。○以下系塔谷录)
   又用前韵寄道长
   读正甫诗。又用前韵寄示。
   正甫次前韵相示。又和寄。
   又叠柯字。示具晦仲。(熺)
   伏日会太华亭。同道长赋得亭字。
   又得霄字
   同伯温,敬所,明仲,正甫,明▣。会话子雨宅。归后得长律。示诸君求和。
   伯温书示车字诗要和。口占寄之。(三首)
   六月十九日。同伯温,明仲,士复。会正甫槐轩。次放翁韵。明仲(申昉),起夫(车亮徵),润卿(郑来侨)亦在座。
   夜与君叙访懒轩。又用轻字同赋。(懒轩。晦仲轩号。)
   同道长,益之。会昆仑宅。次杜诗苦热韵。(二首)
   次懒轩寄示韵
   夜坐有怀懒轩(懒轩晦中轩号)
   六月二十三日。道长至。适小雨雷。得雷字同赋。
   又赋短律
   直夜
   次宅中韵。留别诸君。
   途中又用前韵寄君叙
   次道长送别韵。寄示道长。
   途中逢雨
   马上见陀山。喜甚书怀。
   长坂又逢雨
   尹仲和(淳)见访溪楼。为书数十纸。皆精妙可喜。以长语谢之。
   溪亭月夜
   秋斋
   新归有感
   溪楼夜坐
   夜坐有感
   九日。与载昌登凤凰台。泽兄纪卿(金世绩),李始振,岱坤,锡祜,锡裕,李配垕,任守刚,岩儿从焉。
   入山(以下系俗离录)
   沙潭
   宿空林寺(俗离录)
   僧院即事
   十五夜。乘月步至南涧。夜深乃还。
   馀兴未已。又赋一诗。(四言)
   题空林寺
   入三瀑泉
   自三瀑泉。历探多碧洞至沙潭。记所见。成五绝句。
   沙潭有感
   送泽卿访上弥勒
   再往多碧洞。观霜林。
   栗峙途中。次伯亨韵。
   瓶泉(四绝句)
   过兜率庵(在华山。庚寅重创。僧妙敬方讲经于此云。)
   望岳(七绝句)
   禅房晚晴
   秋山
   喜载昌至。得开字。兼示诸君。
   又用前韵示向叔
   龙华村
   咏路傍苍壁
   路傍石上。有松同根而歧干者。其阴婆娑可爱。
   法住寺
   怀玉心上人。用宿本俗离韵。(心公即旧游时相识者)
   夜坐
   次放翁东林寺韵
   患腹疾。欲登水晶峰自嘲。
   登水晶峰
   福泉途中
   福泉寺
   东台望欢喜庵有感(曾滞雨留此庵二日)
   东台行
   前后入俗离。欲登文壮台。怵险未果。怅然赋此。
   仙游洞
   巴串
   焕章庵。奉玩 崇祯皇帝御笔。
   万东祠
   戏作六绝。啁同行诸子。
   龙湫(在龙生洞去后颖十里)
   曾子川途中(是日即秋尽日也)
   归后菊花正烂开可喜
   雨中独坐
   十月四日夜
   会灵水庵。纪卿次佔毕斋韵以示。即于坐席和之。
   偕俗离游伴。会灵庵设软泡。次简斋葆真池韵。时泽卿,五庄已归。金世绩(纪卿),李始振,朴泰和,朴后揆。皆非游伴。亦来参。
   八日夜。又雨次简斋夜雨韵。
   溪阁即事
   夜坐有感
   冬夜偶吟
   十三夜月色皎甚。倍于常夜。
   杂感书事(十首)
   晦仲以二诗相问。次韵寄之。
   雨中即事
   夜坐偶书
   雪后书怀
   次韦轩赠仲和韵
   至月八日又雨。弥日不开。
   雨中独坐
   月夜有感
   雪后月色皎甚。载昌及岱坤,锡裕,李始振,金必殷适会。南生鹤声亦至。以长语记之。
   仲和冒雪见过。赋示一绝。依韵答之。
   别载昌(二首)
   二十九日夜有雪。松声甚悲。(时阳至才二日)
   又次赊字邀仲和
   哭赵翁(硕运)
   梅花。用暗香浮动月黄昏为韵。
   朴子龙书索近作。书此寄示。
   送明谷返虞。归时不胜悲缺。口占一绝寄孝伯。(丙申)
   广惠院途中(时向阳山)
   途中逢暮雨
   夜会族侄锡圭家呼韵。令金垕,金禹铉辈赋之。追次以示。
   新治小径。名曰萝月径。观上人为我刻诸崖广以识。(笔则仲和所书)
   去秋与伯亨辈入山。遍游俗离内外。今无一人来者。殊觉怅然。用杯字韵赋怀。
   金山下黄梅方烂开。令人倍忆去秋霜林也。
   僧斋夜坐
   过道明寺
   南庵过昙公
   过云住庵
   哭金寿鸣
   登文藏台。奉呈李清州(徵夏)丈。
   入俗离。次仲和韵。
   沙潭次仲和韵
   飞来峰次仲和韵
   多碧洞次仲和韵
   空林寺次仲和韵
   白莲庵。次仲和赠瑛师韵。
   法住寺。次仲和韵。
   又次仲和韵
   入福泉。用去秋催字示仲和。
   九日次仲和韵
   福泉僧房夜坐
   晓起次仲和韵(走草)
   上欢喜(庵名)
   次仲和豪字
   小憩石门
   清凉窟
   次仲和寻字
   中狮子庵。次仲和鱼字。
   又次分字
   上狮子
   又用前韵
   文藏台
   次和中字
   出山联句
   仙游洞次仲和韵
   次仲和咏船岩韵。戏反其意。
   焕章庵次仲和韵
   万东祠次仲和韵
   次仲和流字咏盘石
头陀草册七
 [诗]
   焕章庵月夜。示仲和。
   又得期字
   路中别仲和
   途上得山字
   晨行园
   有感
   晚望
   永济院途中
   过朴伯亨
   县斋小集。用仲和山中九日韵。示三秀主人兄弟求和。
   走草送李君平叔之黄池(李自黄池转向三陟)
   九月二十五日夜梦。与李友厚卿往游枫岳。留连徜徉于正阳摩诃之间。厚卿脱帽发秃。余戏曰君之头胪。可谓非常矣。厚卿笑答曰吾发如此。非久作仙去也。颇有自负之色。已而惊觉。幽月满囱。菊影婆娑。追理梦事。历历在眼。遂吟成一绝以记之。他日使厚卿览此。亦当一笑也。
   仲和见过。袖示花字三诗。皆清丽可喜。辄复次其韵以寄。
   又用前韵。奉寄使君座下。
   十月初吉日夜梦。与尤翁金三渊丈会于山间一精舍。剧论尊周之义。而尤翁诵其逢虏避乱之作。只记得天光八月入茅斋之语。终未晓其意义。尤翁又曰党论皆由于不满沙溪之故。气色不胜愤惋。此极异事也。余平生不识尤翁之面。梦中所见者。与华阳影子极彷佛。但鼻差小色差黄。髯子班白耳。
   腊月二十二日。延君圣辉来过云亭。仍留宿。同次元人诗韵。
   又次遗山韵
   次圣辉砥谷新舍韵
   日来诗兴顿减。今日晴佳。吟成一绝。
   仲和寄示一律。次韵答之。(丁酉)
   成君溟翼来诵藏春窝韵。请赋一诗。藏春即其叔堂号也。只占示之。
   有感
   上元日子有见访。乘月而归。翌日以一诗见寄。依韵答之。
   载澄偕载青,锡祜辈夜过稳话。送后悄立溪头。吟成一绝。
   次锡裕朋字
   又次违字
   十八夜。乘月往见山轩会话。次岩儿韵。
   次毕斋韵
   又叠朋字
   挽李熺(方持服庐墓失火。欲救出神主。因以烧死。)
   同伯修,仲和,子有诸君。设泡于灵水庵。子有寄示一律。和韵答之。
   雨中偕君叙赴县斋同宿之约。又叠微字。
   子有又叠微字寄示。又赋二首以寄。
   郑生有亿挽
   又叠微字寄仲和
   子有又叠微字寄示。复次寄之。
   挽朴君振采
   金三渊丈不意临过弊庐。赠以长语。不胜感幸。谨次其韵。以谢访问之意。
   又次渊丈滩字
   懒不作诗者已复月馀矣。今朝偶坐东轩。见前山甚佳。遂欣然吟成一绝。
   林亭闲居。听黄鹂声有感。
   月夜乘兴。步至南涧。
   夜深月色愈佳。起步中庭。
   十三夜阴云蔽月。光景与昨顿异。草间又有虫声切切。遂感而述怀。
   栗峙途中
   喜水月楼落成
   东楼雨坐
   小阁
   新居渐次就绪。喜而赋之。
   潭上幽怀
   楼上
   闲来
   出山忆新楼。更觉依依。
   晚过农村
   夜坐得微字(是日适买一緉草屦)
   闻子规有感
   幽居即事
   又得诗字
   夜坐有感
   感怀
   睡起
   溪亭夜坐(六言)
   溪居终日之间。光景触目各异。随见即赋。以备闲居故实。
   子有遘疠。虽少可。吾辈嫌忌。不得往见。念之悯然。枕上口占一律寄去。以慰病怀。(其女与妻先痛。子有继卧。)
   雨
   溪楼雨后
   雨更作
   喜雨(当在上)
   喜晴
   楼夜
   又得楼字
   雨中感怀
   苦雨写怀(时室人上京)
   雨不歇
   晚来雷雨大作
   暮晴
   夜闻溪声。极似雨声。
   入夜又有雨意
   久雨闲居
   雨苦不晴。殊令人闷也。
   晚霁闲坐
   夜坐月色为云所蔽。乍明乍暗。
   十日夜雨快。月色佳甚。纵步至南涧。
   归后幽兴未已
   夜深月色尤奇。爱而不寝。又步庭中。
   感怀(八首)
   溪上晚事
   溪阁夜坐
   晚坐小阁书事
   晚林蝉声极清。令人洒然。
   月乍出。忽有黑云蒙羃山顶。月为云吞吐。光景奇绝。一色皓洁。反觉无味也。
   爱月未寝。纵步至清泠台。又戏赋长句。
   中夜雷雨大作。令人极惊怖。次放翁韵。
   晚向农村。马上有赋。
   七夕之晓。雷雨大作。(时在沙潭)
   伏枕
   圣望归辈后。怀甚无聊。怅然有述。
   有感
   溪斋秋兴
   得近报有感
   夜卧书怀
   秋夜感兴
   秋斋雨后
   滞雨竹山得一诗。归后寄示圣望。
   斋居即事
   暮临溪水有感
   夜坐
   哭子有归后。不胜悼亡之怀。又用微字赋一律。
   子有室内挽
   秋雨夜坐
   送子有返虞之行。极怆然。来时马上口占。
   近以室人之病。绝不作诗。对菊花有感。
   沙潭途中
   秋晚
   次岩儿韵
   早行
   秋尽(当在上)
   新归
   还家
   溪斋暮坐
   薄暮
   暮天
   溪上晚望
   夜雨有感
   即事书感(三首)
   雪中独坐有感
   入夜雪霁。风声殊萧瑟。
   空山
   向沙潭马上偶成
   栗峙途中
   宿第谷村
   次申生庆浚韵
   赵君公琰。委访于云亭。留二宿。又从游于息影清晖之间。临别不胜怅然。次岩儿韵以示。
   夜坐闻泉声。飒飒如雨有感。
   与儿曹晚至清晖亭
   斋居即事
   雪夜感怀
   次韦苏州韵
   雪后登清晖亭。有怀仲和。
   锡裕有事出山。临别示一诗。次韵答之。
   登水月楼。望前峰雪色。极可喜。
   暮归(时往槐山还)
   月夜登清晖亭
   出山见梅花已尽。怅然有感。
   夜过清潭庵访载澄
   腊月二十七日夜。锡祜辈与岩儿。会宿云亭。拈唐律各赋一诗。追次其韵。
   又次杜律韵
   守岁夜。次戴叔伦韵。
   春帖(戊戌)
   儿辈次后山韵示之。走草和之。(戊戌)
   溪上晚雪
   儿辈次后山韵赋示一诗。复和之。
   朴泰和见过。儿辈同赋一诗见示。和韵。
   雪后溪斋即事
   早春幽居。用韦苏州韵。
   复用韦韵
   春日闲居书怀(十二韵)
   二月十日夜。月色颇佳。岩儿指曰此玉馒头也。亦妙解。以一诗记之。
   日来风色甚恶。寒凛如冬。
   春夜喜纪卿见过。同宿得春字。
   闲居即事
   寒食日有感(时在阳山墓舍。是日大风而寒。)
   竹山途中
   数日来花事稍妍。有诗记之。
   早起即事
   溪斋睡起
   雨后坐南轩。对花有感。
   十四夜。月色稍晴佳。时将往沙潭。
   栗峙人家
   出山后追咏十绝句
   早夏即事
   士复寄示一诗。次韵答之。
   早夏闲居
   溪斋雨夜有感(明日即子有亡日也)
   见榴花开尽有感
   夜坐
   六月晦日
   金君昌彦累索归岩草堂诗。和原韵赠之。
   七月一日
   晚步松间
头陀草册八
 [诗]
   七月四日苦热(戊戌)
   秋夜书怀
   六日小雨热又剧
   七夕有感
   月夜感怀
   月出闻蝉
   雨中溪阁独坐
   夜坐读书。次放翁韵。
   夜闻雨声凄然。得凉字。是日风色甚狞。
   复用前韵。非次韵也。
   雨夜月色稍佳。喜而有赋。
   仲和有书相问。以长律寄示。
   月色佳甚。至深夜不寐。
   读书有感(三首)
   闲居述怀。用山月晓仍在林风凉不绝为韵。
   雨夜独坐有感
   宿板桥之夕。梦与数人同会赋诗。有闺中看月江湖看月之目。余赋得闺中看月。先成首句。只记其桂影团绣衫寒六字。下句心下了然。不失一字。觉后仍补成之。
   侨居闻夜雨有感
   侨居阛阓若拘囚。今日往阳山。出郭欣然有赋。
   十五夜月色佳甚。席地至夜深不寝。
   宋子和(正明)
   尹判书(趾仁)
   夜坐书感
   后夜月色又佳。独坐书怀。
   侨居书事
   雨夜读柳下诗有感
   九日独坐有感
   过柳下会朴士宾。终日谈诗。得一诗寄道长求和。
   仲宽,纪卿,士厚。一时告归。怀殊怅然。书此以示。
   桐湖舟中。同孝伯,尚辅,大年,载方,尹养直联句。(己亥)
   斋居即事
   雨中赴健之南园。看花得浓字。
   送 李季通(明彦) 使日本
   郑罗州(复先)(郑公卒于官次)
   李尚州(徵海)
   夏日会四宜亭拈韵。同君则,一源各赋。
   雨夜书怀
   后夜风雨益复凄然。令人殊不任故山之思也。
   题金君锡大所写山水障子
   早秋书感
   君则,一源见过。次空同韵同赋。
   又叠前韵。寄示君则,一源求和。
   送洪道长监牧蔚山。用竹西小集韵。
   十四夜。偕一源,祈仲宿君则宅。次东人韵同赋。仍送主人赴任石城。
   道长别席。次林字韵为赠。
   夜过道长。又用前韵作别。
   过庆福宫有感
   病中试气力。暂出前轩。
   雨夜感怀。时病犹未已也。
   题元伯画
   题申莹画为一源作
   题仕女障子(庚子)
   送洪道陈之任清风
   题李松老扇头(元伯画)
   李尚泰挽(代判官兄作)
   君则同李君子野。复次前秋林字寄示。和韵答之。(子野是妙轩之子名莘)
   又用林字。寄示君则,子野。
   即事书怀
   子野寄示短律。走草以答。
   春日同子野。会君则南园。
   寄道长(当在上)
   再叠歌字。寄示君则。
   雨中即事(时仲宽自镇川至)
   雨中示仲宽
   君则寄一诗。依韵答之。
   又叠歌字
   题石田画。效石田体。
   金兵使(重九)
   睡起书事
   月夜书感
   雨中书怀
   道长有书相问。书此寄之。
   哭君叙墓
   东出
   忽忽
   宿板桥村
   途中书怀
   思家
   守岁(二首)
   除夜书感
   除夕独坐。风雪悽然。只与寒灯相对。有怀亡妹。不胜悲怛。遂和泪书此。
   又怀庶妹
   新年(辛丑)
   晚眺
   元旦夜有感
   喜朴生(圭)夜至
   又得藏字
   志感
   早发阳山
   金梁途中
   过金梁驿。复用阴字。
   途中记所见
   直谷途中
   马上口号
   板桥店
   宿吴家
   二日见月
   悬云途中
   汉江
   题郑元伯四时屏画
   又题秋景一首
   君则寄示除夕叹一篇。和韵答之。
   子野寄示一律。和韵答之。
   去冬子野寄一诗。懒不能答。今始和去博粲。
   送元伯之任河阳
   夜坐
   斋夜
   灯下
   月夜
   寄子野
   宋参判徵殷挽
   药泉南相国(九万)迁葬挽
   春日即事
   夜读石湖诗
   春晚闲居
   夜坐风气甚冷。极似深秋也。
   睡起即事(是日小雨)
   闲居杂兴
   雨中春望
   送春日。君则冒雨见过。尽日而归。赋此寄示。
   又用前韵(二首)
   白虹行
   眺晚有感
   初夏即事
   连日风色极不佳。损麦可虑。(时客来言三南两麦。未免大歉云云。)
   灯下读遗山诗。有清晖亭上倚新晴之句。与沙潭亭名相符。遂用其语为结。仍次其韵。(二首)
   夜读某公文有感
   后夜又读遗山集有感
   过君则(时君则患胸痛。对瓶花。临归索诗甚急。口号塞白。)
   夜读三渊金刚录有感(效渊体)
   斋居有感
   老去
   月夜(枫岳僧霜勋。来言峡中虎患近甚。)
   悯旱
   早起
   此日(春夏以来。连有星虹之变。)
   夜
   明朝雨
   晚晴
   明日大风
   霁夜
   柳知事(重起)改葬挽
   君则寄示鞭龙行一首。和韵答之。
   国祥奄过。痛怀弥新。君则忽寄一诗。怆然和之。
   池生(瑞玉)南归。留一诗告别。和韵答之。
   雨后即事
   闰月七日夜。月色极佳。泠然有秋意。
   月夜书怀
   谢锦城俞使君寄五色笺
   子野忽寄一诗。和韵答之。(是日即七月初吉也)
   夜坐
   后夜月色极佳。令人颇有怀乡之意。
   閒居杂绝句(十首)
头陀草册九
 [诗]
   夜闻虫声有感
   哭俞判书(即姨母夫)
   雪后书事
   夜坐
   夜读唐子畏诗
   江头奉次玉吾先生韵(壬寅先生疏论两宦宫人事。言者以矫诬 慈旨为案。谪康津。)
   送行至果川。归途口占短律。奉寄玉吾先生。
   雪后夜坐
   有感
   追叙别怀。赋十绝句。奉寄玉吾先生。
   上元书事(是日大雪)
   闻雁有感
   徐君祥徵累诵药泉,存所两相国诗。索和甚勤。走草以赠。
   闲居述怀
   得康津书有感
   礼卿宅小集。同曹伟叔,(夏奇)君则,曹雅仲(夏望)联句。送君大使君之锦山。(世谓锦守为坐仙)
   叹息
   早春书怀
   十二日书怀(是日即庭试。余自今年不赴。)
   往阳山。晚出汉江有感。
   新院途中
   宿板桥店。闻晓雨。
   雨中早发
   晚来雨益急。泥路甚恶。马上口占书怀。
   过龙仁县
   阳智县前。又逢雨。
   次秦系献薛仆射韵。系自注曰家于剡一纪。薛公奏系为卫率府仓曹参军。意所不欲。自献斯文云。系之此言。正类余今日之意。仍次其韵以见志焉。
   寒食日。丙舍书事。
   夕望有感
   书怀
   归途过内新仓
   金梁途中
   过直谷村。马上偶吟。
   乐生驿途中有感
   马上望太华有感
   春日过晦隐南丈(鹤鸣)郊居(南▦▦▦药泉相公子别业。在东门外朴舍人洞。)
   三月一日。往仲兄江舍。尹仲和兄弟,李囿和亦来会。欢笑终日。(是日小雨)
   夜坐
   次三渊丈临绝心字韵(二首)
   閒居即事
   春日会饮太华亭。时在座者具汝临,(赫)李子寿,(喜聃)崔仲润,(昌演)洪君则,赵英叟,(泰耆)具晦仲,具性五,(命奎)洪道长,李子野。即席走草示诸君。
   春望
   即事
   白发
   远目
   閒居书怀
   晨起
   道长寄一诗。和韵答之。
   宋正字(翼长)
   春晚书感
   夜坐
   閒居咏怀
   雅仲君敬见过。联句得来字。(是日小雨)
   又叠前韵
   又联句
   又用前韵
   杖几
   春晚有感
   三月小晦日有感
   权天卿见过示一绝走次其韵
   渡汉江
   月川途中
   马上偶吟
   宿阳山有感
   悯旱
   竹山途中
   检书
   望头陀山有感
   闲居即事
   夏夜喜赵济博(泰万)见过同宿
   哭安君弼(时相)(安官至正言。左迁理山。卒于官。)
   新秋閒居(时旱甚)
   秋雨叹
   送慎绫州(惟益)
   晓窗有感
   忆云亭
   闲居写事
   汉北
   贞谷小集。限韵走草。赠别尹伯修。
   见路傍石佛有感
   早发板桥
   过金梁村
   新归
   月夜有感
   即事书感
 诗○南行集[上]주-C001
   栗峰道中
   拱北楼颓废已久。独有败础数四。立于斜阳衰草中。令人不胜俛仰之感。
   清州
   得近报有感(二首)
   朴君敏雄闻余至。见访于州衙。稍慰客中无聊。书此以示。
   清州使君郑显甫(赫先)夜设小酌观妓。席上述感得一百四十字。
   持卿氏投示玉吾先生次柳子厚韵。意甚怆然。和韵示之。
   霁月堂感怀。示主人圣章。
   九峰途中
   过开泰寺旧址有感
   病滞连山书怀(时寓金德操家)
   夜坐怀归
   思家
   淹留
   发连山途中有作
   马上口号
   过皇华亭有感
   砺山(府出名酒壶山春)
   参礼驿
   全州
   全州。甄萱旧都也。土人尚传其一二故事者。感而又赋。
   述本州风俗土产。戏为吴体。(进退格)
   往谒 庆基殿志感
   寒碧堂次壁上韵
   登南高寺万景台。用圃隐韵。
   金沟途中
   夜饮金沟衙轩。口占长律。示主人使君丈。
   溯濂堂次朴讷斋韵
   归信寺
   自归信向金山。磴道极峻。览尽海山之胜。殊觉快活。
   金山寺
   西碑殿有真应大师碑。从竹林取径往观。归时少憩怀琼上人房。
   丈六佛(铸铁为之。长几二十馀丈。下为铁钁。以承双趺。)
   僧房即事
   出山(寺西二里许有龙湫)
   披香亭次石川韵
   壁有佔毕翁一绝。下句云千载吟魂何处觅。芙蕖万柄万孤云。语意极妙。遂用芙蕖万柄万孤云为起。戏成此诗。
   登披香亭(二十六韵)
   马上偶吟
   宿井邑有怀
   梦归
   望笠岩山城
   泉源驿
   芦岭歌(三首)
   古长城
   岭下气候顿异。书所见。
   马上口号书怀
   长城
   又赋得长城
   马上望瑞石山
   过北仓村
   罗州(二首)
   灵山浦(一名锦江津)
   南游
   马上得春字
   访双溪寺
   双溪寺
   康津渐近。喜而有赋。
   夜坐风雨凄然。口占一绝。奉呈玉吾先生。
   雪中登镇南楼(是兵营城楼)
   又用楼字
   雪后过竹林寺
   雪后往游天冠。马上口占。
   过白羊村
   长兴途中
   富春亭 在长兴北汭阳江上。潇洒可爱。
   月夜步竹林(是夜宿金夏龟家)
   月色佳甚。起步庭中。竹影萧森。令人颇有怀家之思也。
   与金夏三诸人。围灯而坐。谈天风之胜。夜分不寝。
   金砺山寿河三十年旧知也。今于天风之行。过其居。金已殁。独其孤在耳。相对一恸。不胜怆然。书此以示。
   谒老峰祠(屯村亦配享)
   长兴府
   向天风道中逢雨
   入天冠寺。用摩诘香积寺韵。
   天冠寺
   向九精庵道中望海
   九精庵月夜
   宿九精之夜。月色如昼。四山俨若群仙相对。真天下奇观也。
   塔山寺(寺前有楼极高危。大海在眼前。见汉挐诸山如掌中。果阿育王塔在檐后。望之极奇伟。)
   赠德玄上人(是圣聪高足弟子守缘门人也。稍解经旨。中年患奇疾。乃退居药师殿。)
   道澄索诗甚勤。书此以戏之。(澄是寺住持也)
   又反前诗之意作一绝。为澄解啁。
   夜步中庭。月色竹影。甚可人意。明日即冬至也。殊不免客怀之悄然也。
   玄师次迟字来示。又次之。
   临行万圆又索诗。走屮以示。
头陀草册十
 诗○南行集[下]
   康津县
   登听潮楼
   宿南塘村
   月下步出潮岸
   居民能道 先君子暗行时事者。不胜怆然。赋成一绝。
   前湖望月书怀
   南塘歌
   向海南。马上偶成。
   绿雨堂感怀。作五绝。示主人尹敬伯。(孝彦子)
   绿雨堂怀孝彦
   大芚寺
   北弥勒(庵名在寺东峰顶极高峻。可以望海。有石刻弥勒。仍覆以栋宇颇华侈。)
   大芚寺逢峻极上人。是同庚也。稍解经旨。可与语。书示二绝。
   宿白浦。赠主人。
   早发白浦(望见珍岛)
   石城领。望九十湖。
   道中望见。潮水初退。山日欲落。光景甚奇也。
   万德寺月夜
   登寺楼
   万德寺
   题海师房(住持僧明海解经旨极醇厚)
   次东坡门字韵。与信甫,圣章同赋。
   又叠前韵。呈玉吾先生。
   三叠前韵
   访宝林寺
   宝林寺
   老僧澈閒累问余所住。书此戏之。
   戒淳大师居东浮屠庵。稍解禅旨。示余无字颂。余又作此以示。亦禅机也。
   临别作一偈以示
   淳目余以老庞。书此解啁。
   归路
   淳师临别笑曰老僧欲烧却宝林寺。但恐寺僧阻搪不果。余归路更下一转语寄去。渠见之定当呵呵大笑。
   康津杂诗
   信甫示一律。述宝林之游。和韵答之。
   登脩因寺。次信甫韵。
   上石门庵西台(庵在寺北。前有石台极高。可以望海。)
   李虞候(舜佐)偕登脩因寺。索诗颇勤。书此赠之。
   玉吾先生次示馀字韵。奉和。
   奉和留字
   奉和眠字
   马上又用眠字书怀
   白云洞(故正字李彦烈别业也。庭中引泉为流觞曲水。今废。冬柏方盛开。)
   安静洞李氏亭(李徵龟参奉别业也。在白云洞西二里许。)
   无为寺(寺壁有观音像。笔法极奇。世传为吴道玄非是。亦罗丽间名笔也。)
   崔君致完送至无为寺。临别书赠。
   自无为向道岬登后岭。道极陡峻。见海了了。殊壮观也。
   道岬寺。次文谷韵赠玄应上人。(应年六十。住在道岬已五十年。为人极有气槩。非庸僧。)
   道岬寺
   道岬寺
   向龙岩寺。以冻泉依细石为韵。作绝句。
   龙岩寺
   九井峰歌
   赠识师(坦识居龙岩。粗识文字可与语。)
   上见性庵。次榜上韵示静师。
   又用前韵。走草别静师。
   上见性庵
   登会社亭。口占长律。示主人曹处士一龟。
   宿茅亭村。示主人曹润身德甫。
   次信甫韵又示主人
   信甫赋得鸠林四章示余。余亦和之。(四言)
   别郑梦说
   赵万瑀送至灵岩告别。不胜怅然。书此赠之。作他日面目。(赵儿尚未加冠。每夜为余展衾打脚。)
   谒鹿洞书院有感(是烟村崔先生书院。文谷,农岩俱跻享。文谷又有影子。)
   前诗只道文谷农岩两先生。而不及烟村崔先生父子事。又作此诗。并举四先生本末。而末寓山颓之感。以示余志云尔。
   灵岩郡(欲取道城中。阍者拒门不纳。多苦状。 郡有对月楼颇胜。)
   马上书怀
   道中逢雪示信甫
   雪甚
   渡灵山江
   登柳色楼
   登永慕堂(在会津林氏亭)
   南平县。示李使君佐伯。(匡辅)
   夜饮李使君衙轩(轩下因山泉循徐㶁㶁鸣。极可听。)
   少憩道傍松林。用松字。
   遗碑行(在绫州。是静庵先生毕命之地。碑刻静庵赵先生谪庐遗墟追慕碑十二字。闵参判为牧时所建。)
   绫州
   夜饮州衙。示主人使君慎汝谦。
   花姬。绫州官妓也。年二十馀能琴歌。为人清淡有韵。余过绫州。喜其如此。因戏姬曰昔乐天有樊素。子瞻有朝云。吾之风流。虽不及二子。汝独不能为樊素,朝云耶。姬笑曰郎君既不及乐天,子瞻。则何独责妾为樊素,朝云乎。其才韵盖有如此者。余遂演其意。戏赠此诗。使之藏弆。俟亲友之过州者出而示之。夫览者亦知余之此诗出于一时游戏之馀。而毋曰风流罪过。可也一笑。姬旧名贞。今改为花香云。
   登快碧亭
   石门洞
   同福县
   同福旧使君李孝伯出示其诗。次韵赠之。
   赤壁歌
   赤壁奉次农岩先生韵
   勿染亭
   勿染亭。敬次农岩韵。
   夜过瑞峰寺
   瑞峰寺次信甫韵
   宿瑞峰寺。赠极长老。
   临别次赵济博韵示极师
   出寺
   潇洒园。口占长律示主人。
   次三渊金丈韵
   潇洒园感怀。又得长律。
   环碧堂
   息影亭
   昌平县
   访玉泉寺
   余自金陵北归。取道于同福昌平之间。遍览赤壁,勿染,环碧诸名胜。暮过玉泉寺。宿来上人房。潭阳金八华进士偶来相访。初时不知为何许人也。及通姓名。金君恍然惊喜曰童时在金道以家。累识余面。仍诵余抵道以书中语。余闻其言谛视之。面貌亦有依俙可记者。盖余与道以有异姓昆弟之义。若见其门客。则虽素不识面者。犹见吾道以焉。而况金君为二十年旧知耶。今忽邂逅于古寺寂寞之中。蒲团禅灯。相与话旧。此可谓一大奇事也。余固欲作诗以记是事。金君先作一诗示余要和。余遂书此赠之。明朝一别。南北杳然。不知何时。又复邂逅如今日也。
   玉果县
   清溪峡
   鹑子津
   广寒楼歌
   广寒楼次简易韵
   獒树驿
   闻义獒事有感
   夜闻雨声愁甚
   滞雨书怀
   发獒树驿
   碧云楼(北有高德山极峭秀)
   任实县
   冬雨行
   岁暮
   阳山除夕
   夜坐书怀
   冒雪早发
   途中逢风雪甚恶
   向夕风势尤虐。几乎堕马。
   险川途中
   夕后风雪稍息
   北归
   月川途中
   马上见太华终南。喜甚赋此。
   新归
 [诗]
   闭门
   雪夜无灯独卧
   过尚辅龙山宅。同道长次刘梦得韵。
   早春闲㞐
   郑知事(履祥)(代兵使兄作)
   近以病忧废诗。忽见墙西杏花有感。
   题孝彦竹里琴床啚
   闲㞐即景
   夜会平甫宅。次道长韵送平甫之燕。
   李佥知▣▣挽(掌令李太元大人)
   閒㞐即事(余新以为农岩卞诬参疏遭台抨)
   仲和忽寄一诗。次韵答之。
   仲和将移住麻浦。又用前韵赠之。
   代人挽
   送金衍之(宗衍)之任绫州(三首)
   雨中往子厚新舍赏荷花。会者曹雅仲(夏望),李子渊(真洙),李君敬(日跻),李叔谦(寿益),朴景鲁(师洙),宋圣宾(寅明),朴成甫(文秀),柳叔瞻(俨),杓儿及郑生禹宾亦从焉。余之父子有故先起。诸人有诗。追次其韵。
   喜雨成霖。闭门闲居书怀。(五首)
   六月十七日。与郑舜年(寿期),李仁老(德寿),尹伯修(游),金子直(东弼),尹仲和(淳)。会于风月亭。仲和方侨居亭中。时积雨新霁。江山尤觉清胜。风帆纵横江中。水村烟树微茫。真如画中。凭栏纵目。不知三伏炎蒸之为苦。可谓天下之绝景。世外之胜事也。余诗先成。诸君以次和之。(是日微雨晚晴)
   仲和又示一诗。同诸君和之。
   登风月亭旧址。平临海门。落景尤奇。令人意思尤觉快爽。亭是月山大君家物。今属洪万宗于海云。
   郑令公舜年次仲和韵。为余赋一诗。作此以酬其意。
   石室院志感
   翌日辍享痛甚。情见于诗。
   闵监役(龙见)
   更用声字寄仲和
   又叠开字
头陀草册十一
 [诗]
   又叠秋字
   道长追悼昆仑。作一诗寄示。和韵答之。
   次宋圣宾寄瑞娘韵
   追次朴景鲁(师洙)饯席林字韵
   闭门
   雨中閒居
   悼玉吾先生(四首)
   沧翁寄一诗和之
   次任忠简(铉)延谥诗帖中韵
   十四夜。月色甚佳。至数鼓不寐。徘徊庭中。虫声唧唧。尤令人不胜秋思也。
   秋日过道长。归得一诗寄之。
   月夜感怀(二首)
   秋日过北营(是训鍊都监新营 大报坛。在营北数百步。)
   洪道陈(重畴)赠一诗。次韵答之。
   金士修(时敏)又次君字寄示。书此答之。
   道陈又叠君字寄示。口占和之。
   又叠君字寄道陈
   洪道陈(重畴)赠一诗次韵答之
   风雨悽然。甚有秋意。又用前韵。
   又叠前韵示道陈
   又用前韵送金莘老(相履)入峡
   客夜书怀
   有感用东坡韵
   哭玉吾先生
   竹山途中
   渔庄途中
   送吴子长(遂元)监瑞兴
   次尹伯修(游)韵。送仲和归萝溪。
   悼孙儿
   夜集尹士净(滢)宅观伎。赠别仲和。
   十二夜月色佳甚。平甫兄弟,尹受甫(容),曹天卿(命宰),曹彝甫(命教),李君敬(日跻),从弟载休,洪弟寿尔(重一),南子正(格)俱来会。盖余明发将欲南归故也。为留一诗以别。
   板桥店。送赵慎汝(骏命)之任咸阳。
   尹玄度(尚喜)次示前韵。马上口占答之。时尹新捷进士。往忠州荣坟。相遇于板桥店中。两日同行。
   大桥途中(以下系锦江录)
   到公州(是日是主人兄设弧之辰。金郎广渊新擢进士。适又到门。)
   县斋书怀
   雨后阁望
   双树亭(锦江录)
   前年至月。余在南康。雪中同李令公舜佐游修因寺。今年至月。又与李令登拱北楼。风雪极似前年。此诚奇事奇会也。不可无诗以识。玆用前韵作此。寄示令公。男儿聚散元无定。莫遣哀歌𢞓别筵。即前诗语。故结句及之。
   夜泛锦江。次延圣辉韵。
   又赋(一律)
   叠前韵
   又得长字
   锦江行
   熊津怀古(即新罗伐百济时。唐将刘仁轨,仁愿驻兵处。)
   麻谷寺次圣辉韵
   使载青拈杜律韵。口占示圣辉。
   又拈杜律韵口占
   麻谷寺
   访上院
   上院庵
   次圣辉韵
   又次圣辉时字韵
   上院庵
   台上院
   庆喜席。次赵季良(最寿)韵。
   夜饮次季良韵
   公山城
   十六夜。月色佳甚。同主人兄李营将,尹中军。重泛锦湖。表弟德山守赵伯修(明震)适至。亦与会延圣辉,舍弟载昌,锡勉,载青俱从。舟中次圣辉韵。
   泛湖(十首)
   锦城歌(十首○此地有峨嵋山锦水。与蜀地相似。故号曰锦城。)
   发公州
   过韩君(德弼)幽居(在孝家里)
   夜至甲寺
   甲寺
   新院寺
   镇岑途中逢冬至。用子美年年至日长为客为起。足成一律。
   过九峰山有感
   次空同韵。口占赠郑润卿。
   次润卿赠别
   临别尚有馀意。赋此赠润卿。
   清州途中有感
   余尝爱林子顺十五越溪女一绝。语意超绝。但恨其太爽朗。乏幽远之致。试演其意作此。未知见者以为何如也。
   过昆仑墓有感
   岁暮
   金生良器。龙川人也。从汝顺于宣川谪中。及汝顺南迁。生亦从而南。又从至镇川。好学勤读。其意可嘉。又学作诗颇可观。生慕余甚。示以一诗。意颇勤挚。次其韵以答之。
   徐止叔(命渊)寄一诗。次韵答之。
   斋居书怀
   次放翁韵寄仲和
   郑润卿又次前韵寄示。口占答之。
   又次期字
   次杓儿韵
   又次杓儿韵
   即事书怀
   夜中风声甚壮。独坐书怀。
   十月十二夜。徐平甫(命均)诸人。为别余来会载昌宅。遂步登南门楼。夜静无人。月色如昼。楼台烟树。参差微茫。又一奇也。座中有诵登山临水送将归之语。余意忽动。不觉怅惘。欲以一诗记之不果。独卧空斋。岁色将暮。风声终夜飕飕。令人不寐。回念旧游。茫如梦事。聊赋长律。以识余感。
   朝来阅石田画。次卷中莫云卿(廷韩)韵。
   次杓儿悼载中韵
   志感
   次岩儿韵。送沈生子固(㙂)
   又次岩儿韵
   又赋五律赠子固
   又次岩儿韵
   次儿辈游灵水庵韵
   又次寒字韵
   又叠述惜别之意
   又次岩儿韵
   赋五绝句送子固
   又次岩儿韵
   近颇无客。终日闭户闲居。
   无客
   次岩儿怀子固韵
   余与汝大邂逅于公山月夜。泛舟锦湖。风流照映湖山。亦客中胜事也。至今不能忘。汝大今忽见过柴门。其意郑重。追述旧游。作此以赠之。聊作别后面目尔。
   夜坐书怀
   忆南海旧游。吟成长律。以志余感。
   次仲宽韵
   次岩儿韵
   六载久滞汉师。今秋始尽室南归。余则又奔走于公山怀川之间。近日稍有居闲之乐。作一诗以志其喜。
   次仲宽韵
   斋居
   润卿又叠前韵寄十首。走草答之。
   又叠五律
   又次两绝
   閒居书事
   次锡祎韵(仲宽近改名为锡祎)
   哭子野
   次杓儿韵
   次杓儿韵
   又次杓儿韵
   杓儿次翠翁韵示之。亦和之。
   晚望
   次仲宽韵
   次清字
   又次春字
   杓儿次放翁韵示之。余亦和之。
   夜坐至数鼓不寐。书怀。
   归来
   有感
   今日颇有雪意
   叹衰
   岁行已尽。独坐悄然有感。
   次杓儿韵
   次杓儿韵
   次仲宽韵
   又次诗字
   又次三绝
   任君德舆(弘纪)为其大人佥枢公设庆寿宴。走书数百里。示以诗韵乞和于余。其意不可孤。书此以复焉。
   斋居
   茅斋
   次杓儿韵
   又次五律
   元朝试笔(甲辰)
   奉寄韦轩
   送载澄入都(时载澄新除 永徽殿参奉)
   立春日次杓儿韵
   晚望
   病起试笔
   尹卜国衡晚抱一子。请得一诗以侈之。书此赠之。
   病中忽见桃花。触动诗情。吟成一律。
头陀草册十二주-B001
 [杂著]
   与李华国书(尚观○丁丑)
   赠鹏上人序(戊寅)
   送李子深序(己卯)
   与朴洛翁书(龟徵)
   与赵季禹书(文命○庚辰)
   祭尹叔(世宪)(代作)
   题童子朴厚载所庄诗轴后(为李凤龄作)
   梦二僧记
   山形紫石砚铭(小序)
   竹叶石砚铭(小序)
   孺人金氏哀辞
   送崔兄孝伯赴北幕序
   祭金君山(崇谦)
   题君山手书同苦录后
   书渔庄村(辛巳)
   君山小祥日祭文
   祭君山墓文
   祭仲父樊圃公文(壬午)
   书极乐殿(癸未)
   题李虚舟澄桃源啚后(甲申)
   珂雪斋文抄跋
   亡儿凤锡圹铭
   赠道原长老序(乙酉)
   游普门庵记
   祭伯舅默轩公文
   题李德益山水帖后
   金母南阳洪氏墓表
   匪懈堂真迹跋
   亡女凤惠圹志
   哭凤惠文
   与圆敬长老书
   益斋先生画像记
   李休休哀词(丁亥)
头陀草册十三
 [杂著]
   哭从弟载静(运坤)
   答黄进士昌述书
   告先妣文
   临漳书院通文(戊子)
   祭农岩先生文
   送金士宽(▣▣)南归序
   书李台老知旧手笔帖后
   祭贞敬夫人黄氏文
   送权锦山(▣▣)
   祭李参判(喜茂)(代作)
   贞夫人李氏哀辞
   祭临湖洪公(万迪)
   吴季直哀辞
   画僧赞
   与画师书
   观音庵记(一名外观音)
   祭伯姑贞敬夫人文
   祭季姑文
   祭君馨文
   朴洛翁(龟徵)哀辞
   答聘丈玉吾斋书
头陀草册十四
 [杂著]
   东游录
   题李一源所藏郑㪨元伯辋川渚啚后
   题一源所藏海岳传神帖
   题项仲昭画卷后
   送申正甫佐北幕序
   与正甫别纸
   明谷崔先生哀辞
   祭明谷崔先生文
   祭明谷崔先生文(代载中作)
   祭明谷崔先生文(代朴伯亨作)
   祭沙潭神文
   祭俭丹山文
   息影亭上梁文
   上聘丈书
   祭岳母文
   媚狐说
   见山轩记
   澹轩记
   悦云亭记
   申韩出于老子论
   孔明不死礼乐可兴论
   祭李子有(▣▣)
   李子有(▣▣)哀辞
   祭俭丹山神文
   答崔君(守一)
   与三渊金丈书
头陀草册十五
 [杂著]
   与权黄江丈书
   空林寺重修募缘疏
   跋王献之鹅群帖
   祭四舅赵公文
   世子嫔教命文(代作)
   答尹仲和
   金刚山正阳寺药师殿重修募缘文
   送日本上使洪士能(致中)
   送日本从事官李季通序
   曹亮卿(命寅)哀辞
   送洪道长之蔚山序
   与洪道长书
   题郑元伯(敾)画卷
   题紫阳朱夫子书帖后
   与洪道陈使君
   书二王帖
   怀归文
   与三渊金丈(昌翕)
   题李松老所藏三藏圣教序后
   题柳汝范所藏尹孝彦扇谱后(柳名时模)
   尹文伯(敬龟)哀辞
   麻田郡守 赠参判赵公(▣▣)行状
   书李寿长所临圣教帖
   喻或
   赠朴生敏雄序
   祭崔文学(守范)
   哭亡妹文
头陀草册十六
 [杂著]
   息影亭记
   清晖亭记
   水月楼记
   锡杓字说
   崇祯皇帝御书记
   四书提要啚说序
   题白沙先生手简后
   洪沧浪诗集序
   书 万历百官表后
   题崔翊汉所藏尹孝彦画帖后
   伐木说
   答溪神
   书贞女尚娘事
   敦宗契帖序
   书宫猫事
   书归熙甫叶裕母墓铭后
   金君山诗集序
   与洪道长书
   送泽卿序
   删补古文集成序
   题沈叔平枫岳录后
   书 先祖再思堂先生手书佔毕斋谥号后
   送金固城命衡序
   饶白发文
   答洪道长书
   寓云轩记
   读唐荆川文
   答某人
头陀草册十七
 [杂著]
   送李令来初(仁复)赴任安东序
   孙儿重庆圹志
   代安山儒生等。请建尹相国(趾完)祠宇疏。
   代清州儒生等。请额松泉书院。追配三贤疏。
   送洪君则(重圣)之任金化序
   送郑健之(健一)赴任星州序
   哭庶妹文
   祭昆仑崔兄(昌大)
   尹孝彦(▣▣)自写小真赞
   代杨根儒生。请迷源书院宣额疏。
   答玉吾先生
   书尹孝彦画马
   天摩山奉印寺募缘偈
   恭悯王画马跋(上方又有申范华女侠啚。作障子。)
   赠郑生(梦说)
   南行集序
   南游录[一]
头陀草册十八
 [杂著]
   南游录[二]
   策问○[稗官小说]
   送徐平甫(命均)赴燕序
   题金君(光遂)所藏郑元伯辋川啚
   致祭庆安夫人文(代作不用)
   祭李安山叔谦(廷益)(代加平兄作)
   上明谷别纸(当在上)
   南行记序
   题清人杂画小卷
   书洪君则(重圣)枫岳录后
   书任忠简公(铉)延谥宴诗帖后
   题赵锡汝(龟命) 御赐孟子后
   题一源所藏宋元名迹
   题一源烂芳焦光帖(李景芳画漫漶。孟永光画间有烧火处。名之以此。)
   祭聘丈玉吾先生文
   霹雳琴铭
   李颐跻墓志
   告 先墓文
   题郑润卿(来侨)所藏武陵诗卷后
   与尹仲和(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