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x 页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行状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16H 页
王考节度府君行状
公讳璞。字子售。礼安县人。上祖高丽太师讳棹。居全义。子孙因贯。有号东岩叟讳仟。中书侍中门下平章事。蒙庵讳混。佥议政丞大词伯。谥文庄。是尤其昌大者。自文庄再传。至宝文阁提学讳翊。始移籍礼安。寔公十世祖也。是生祭酒讳昪。祭酒生判中枢讳竦。判枢生判军器监事 赠吏曹判书讳韫。始入 本朝。判书生讳恃。大护军。生讳成干。司直。以布衣负时望。当 中庙改玉之日。举义诸人。议与同事。公曰。以臣伐君不可。事定后廷臣拟以重律。 中庙教曰。必罪此人。无以励臣节。不妨崇奖以存伯夷之风也。 特赐靖国原从功券以表之。是生讳埏。中司马两试。 宣陵参奉。公高祖也。曾祖讳嗣宗。禁火司别提。因丧去官。不复仕进。选胜搆亭。娱乐以终身。公之婿崔东皋岦作记以美之。祖讳耑。不仕。考讳振门。佥知中枢府事。妣淑夫人坡平尹氏。进士讳覃庆之女。以 万历庚戌二月十一日。生公于通津凤翔村。公少读书通大义。气豪早习弓马。捷丙子别试。未几。虏兵深入。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16L 页
变生仓卒。未及扈 驾。闻林川郡守李恪起义兵。往属焉。虏之斥候入鸿山。恪募将士曰。谁捕此贼者。公奋挺独往。馘二虏而归。不受军赏。恪壮之。上功体府而褒典不及焉。丁丑。 昭显入沈。被选侍卫。时 孝庙以大君在行邸。亲遇将士。公以胆勇。特受 眷知。累蒙 锡赉。戊寅。东还。庚辰。拜宣 传官兼备局郎。迁都总府都事,训鍊院佥正。壬午。全罗左水虞候。甲申。通判庆州。六载连居上考。尤尽心军务。器械溢于原簿。节度使褒 闻。上赐内厩马奖之。庚寅。都总府经历,训鍊院副正。俄升本院正。是时。 孝庙方奖用武臣。公名苟在注拟。辄蒙 恩批。人以谓沈中之遇也。自授总府训院。连带内乘。名荫择官之徒。以久兼华要。屡加讽切。公呈告蒙递。一日。 上于夜对。留兵判朴遾。话沈中事。因 教曰。近日内乘李某。图避职事。予深过之。此意卿须及某。自是以后。两铨连拟升迁之职。凡经年不蒙 批。甲午。仕满。政曹例请资给。朝 启而夕始 允下。翌日。以副拟授庆源都护府使。连上五考。瓜熟而归。旋授吉州牧使。己亥递还。又授宁边大都护府使。寻罢。庚子。洪州营将。壬寅。佥知中枢府事兼羽林卫将。癸卯。宣 传官。旋拜漆谷都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17H 页
护府使。俄为土豪搆罢。李相国浣惜而荐之。拜忠清水使。丁未。丁内艰。庚戌。全罗右水使。乙卯。泰安郡守兼防御使。以 崇祯后戊午十二月二十三日。卒于汉师乐善坊第。春秋六十九。用明年二月二十六日。与夫人丁氏。合窆于定山治东北十里许鸡凤山都井洞负子之原。公早孤。事偏母无违。自少负气谊。磊落不群。而温厚朴直。得于天性。处人绝去畔岸。居官廉公有惠。事上抗直不挠。立 朝凡四十年。前后履历。皆武选之华膴。惟以资望叙迁。于世资时好权门倖路。不啻若浼焉。晚年益龃龉。仅获水帅。罢官家食。菽水屡匮。而处之晏如。人或告之为身计。辄曰。吾沾寸禄。亦足自资。不义而富。非吾志也。夫人罗州世家赞成应斗之玄孙。宣 传官讳彦球之女。参奉新平李公昌其外祖也。以 万历壬子正月七日生。十七。归于公。生质贞淑。秉德慈顺。佐公事太夫人。孝谨俱至。公累守边地。未奉板舆。夫人独任甘旨。未尝一日不得其欢心。承接内外姻亲。下逮妾媵僮使。曲有恩意。施惠赒恤。无贵贱远迩。恒如不及。仁声仁闻。洽于邻里。及丧之日。村妇店妪。咸为糜粥而至。哭之如私亲曰。仁夫人亡矣。先公五年。以癸丑八月初三日。寿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17L 页
六十二而卒。是年十一月襄。有三男三女。男长泰亨生员。次泰长武科通政府使。次泰贞武科郡守。早卒。女长适金尚镒。次适金圣渊宣 传官。次适尹隆济。侧室男泰徵夭。泰观,泰夏。皆武科。女婿。辛范武科,申泌,任溶,尹实万户,柳长民。生员无嗣。以郡守子为后。即不肖孙柬。府使子汇。郡守子夭。白尚友,成希龄,金泳。郡守女婿也。金尚镒子弘鼎,弘履。婿尹泰道,赵琠,李泰兴,李命载。金圣渊子稹,稷,穳。婿洪禹锡。尹隆济婿姜梜。泰观,泰夏。有子俱幼。辛范子大远,大逵。任溶子定远,宇远,最远。馀幼。尹实子尚质万户,尚文。柬有女幼。汇子道炳,仁炳,义炳。内外孙曾。凡六十馀人。呜呼。公之英伟器识。固自杰然于兜鍪中。当 圣祖铁柱弧矢寤寐英豪之日。深蒙 睿知。超叙方隆。而偶失 天意。连补边邑。逮自吉还。 仙驭遽邈矣。呜呼。岂非命也耶。柬未离襁褓。公已弃背。几席晨昏。未及逮事。今承严君口授。敢次姓系官阀事行梗槩若子孙。将以请于当世立言之君子。以表墓道。而严君之言。以为有美不扬。固为不孝。无美而称之。亦是诬也。况先君有厚德清操。敛而不耀。未尝求知于人。某实不肖。不足有以敷扬。而亦何敢厚饰非实。以越先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18H 页
志也。柬于是不敢有以己意僭附其间。而末亦不胜追远感慨于当时遭逢之盛。有志未伸之痛。玆以一言私识状稿。欲以寓悲慕之万一云尔。伏惟财择焉。崇祯纪元周甲后乙酉十二月日。不肖孙柬。谨状。
外王考佥知中枢府事柳公行状
   本贯。全罗道全州府完山县。
 曾祖考讳永成。军器寺副正 赠承政院左承 旨。
  妣 赠淑夫人晋州姜氏。户曹判书暹女。
 祖考讳秩。通政大夫铁原都护府使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提学,艺文馆提学,五卫都总府副总管, 世子左副宾客。
  妣 赠贞夫人清州韩氏。工曹参议寿民女。
 考讳孝昌。成均生员。
  妣孺人全州李氏。阳川县监敬义女。
府君讳㬅。字长卿。丽季宝文阁直提学讳克恕。其远祖也。自是蝉嫣。至大司谏讳轩。燕山朝。坐直道。被窜而没。 中庙改玉。首加褒赠。录其清白。事载 国乘。是生讳世龟。宗亲府典签 赠吏曹判书。判书生讳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18L 页
均。三和县令 赠司宪府执义。即府君高祖也。参判公当丁丑虏变。立慬于铁原任所。 朝家录节赠官。泽堂李公植。实铭其墓。盖自大谏公以下。至府君凡七世。连中司马。间阐大科。而生员公又文雅绰裕。不第早卒。人惜之。府君恬静简穆。得于天分。幼而成性。长益充然。喜怒不形。言笑有时。神情冲澹。德宇凝远。望之翛然。可知非富贵声利中人矣。早失怙恃。计在禄仕。旋登上庠。晚而始第。其未得之。未尝躁眊。既得之。未尝营苟。关门击柝。米盐簿书。卷舒屈伸。一听于天。世传清白。穷约已甚。居止不蔽风雨。孥累不继疏粝。即其未仕而无可损。已仕而无所增。观者代愁若不可为生。而府君处之泰然。不以为意。其守义安命也有如此者。平居。日必早作。盥栉衣冠。端拱一室。讽咏经传。不拘课诵。有时兴到。辄觉舞蹈。虽下第之日。从仕之暇。一此不改。傍人常怪其何乐能此。生于世阀。长于京辇。诸父堂从。金玉辉映。而翳然深扃。不事交游。人有来访。则诚心应接。而既去之后。未尝报谢。世所谓偏党朋私。荣利声名。自绝心口。物我两忘。形色俱泯。人之知者。以为守静君子。其不知者。谓之无用迂儒。而府君听之。邈然若不闻焉。其自乐无慕也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19H 页
有如此者。府君以支宗祭止祢。大小祀享。必宿齐预戒。事无纤钜。克敬克诚。虽薧䐹草果之微。新得则辄藏之蠲洁。不以他用。故生者朝夕缺食。而粢盛则未或废阙。且不至甚病。则年已笃老。未尝委之子弟焉。子女自能言。教之有方。头面必澡洁。衣襟必整理。行止必检饬。言笑必禁戒。稍长。课以内训若诗书。于彝伦必深明。于利欲必痛戒。承而学者。未必能尽体其意。而男则忠敬。女则顺祥。教之谆谆。自有成法焉。其奉先训子也。又有如此者。呜呼。德行必有根本。根本立则枝条自畅。观人必先大致。大致举则馀者可见。府君以如此之根本。有如此之大致。处之衰世。流品绝峻。求之古人。步武瞻忽。而顾世方骛于华竞声能滔滔者薄夫。皮相是眩。至淡之味。至希之音。赏之或鲜。孰识其贵。然府君本不求知。于知不知何哉。独柬之所深悲者。我舅氏四丈夫。府君在时。几尽沦谢。惟季舅茕然最幼。独奉晨昏于晚暮。其盛年以前。幽光潜德。可纪可述之事。已无以详知。况后季舅而生者。虽子姓诸孙。何以得其万一哉。人而有善。不知犹可。父祖懿美。子孙而不知。则其可悲孰甚焉。幸我慈氏。在昆季。年最大。且其诚爱。为能深得父母之性行。故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19L 页
季舅要余一受其指。第以录之。俾我后昆。粗识其梗槩。且虽未必使不知者尽知。而亦不可使知者而不知。欲谒当世有德有言之人。显刻于其隧。柬极知蒙昧不足以奉承。而惟得齿与季舅相先后。亦尝逮事者几数十年。顾于慈氏之言。窃自隐之于心。庶几无差谬。故有未敢终辞。而亦窃惧言有所浮。以失府君平日谦牧之意。即其一二大致之外。宁略而不敢详焉。呜呼悲哉。府君生以 崇祯癸酉十一月十六日。卒以戊子六月二十五日。享年七十有六。以其年九月三日。窆于维杨之内松山庚坐之原。府君以癸卯生员。甲子及第。即授司宰监直长。乙丑。成均馆典籍,司宪府监察,礼曹佐郎。丙寅。 宗庙署令,礼曹正郎,全罗都事。丁卯。礼曹正郎,镇岑县监。庚午。文川郡守。癸酉。成均馆直讲。甲戌。成均馆司艺,蔚山府使。乙亥礼宾寺正,承文院判校。戊寅。升堂上副护军兼五卫将。又佥知中枢府事兼五卫将。此其生卒宅兆。履历官阀也。府君配淑夫人李氏。系出璿派。孝宁大君八世孙承文博士讳昌馨之女。十六。归于府君。天资颖悟德性宽仁。而勤敏过人。尤长女红。府君读书静坐外。未尝以事物经心。凡百家务。夫人实独自经理。通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20H 页
工易手。夙夜勤劳。使府君无与其有无焉者。皆夫人之力也。奉蘋蘩极敬。事夫子甚谨。与人和而惠。处物公而廉。平生未尝有骂詈。虽子弟婢御之失。不忍以声色加之。盖其生质之粹。秉执之纯。有足以配德而无违云。后府君二岁乙亥正月三日而生。先府君二十三岁乙丑五月二十一日而卒。享年仅五十一。以其九月廿五日。窆于松山先茔内庚坐之原。北距府君墓约五百步许。有四男三女。男长春元。次春蕃。次春根。夙悟有文行。人皆以昌大期之。而于伯仲最先夭。次春植。婿长郡守李泰贞,次士人尹东相,李喜昌。侧室男春生,春东夭。春丰,八童。女为进士金致大妾夭。春元三子。𪣡,塾,壆。女婿尹最,宗室昌善正楣。春蕃一子至夭。女婿▣▣▣。春根一子在进士。春植二子。悫,懿。女婿宗室昌恩正权。一女幼。郡守一子。即不肖孙柬。婿进士白尚友,成希龄,金泳。尹东相一子炯。婿安奎。李喜昌二子。观海,寿海。婿郑复天。曾孙男女。又若干人。并幼。此其妃匹事行若内外子孙也。伏惟财择焉。外孙奉直郎前行 庄陵参奉李柬。谨状。
亡室安人尹氏行状
安人讳■■字■■氏出坡平。我 成庙国舅右议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20L 页
政平靖公讳壕之嫡长孙曰坡平君讳巩。即安人高祖也。曾大父曰禁府都事讳商衡。配南阳洪氏。吏曹参判 赠领议政湜女。大父曰 赠左承 旨讳源庆。配林川赵氏。掌乐院正 赠都承 旨希进女。父曰通德郎讳㦥。配青松沈氏。通德郎之瀛女。此安人三世考妣也。安人幼而端重。其父母诸兄。皆期以享福安德之器。稍长。女红中馈之事。靡不精通。十六而其母积病而殁。忧哀咸致。观者感叹。二十而归于夫家。其舅姑盖始无子女。晚得从子为嗣。其为妇者设无良。即其舅姑。固当慈而怀之。而安人之深爱至诚。出于性分。左右承顺。敬谨无替。其舅姑故绝爱而深重之。然其夫本酷贫而性甚迂。于家事一未尝以经心。凡祭先养老。干家百职。安人实独自担当。竭志殚力。日夜劳悴。困苦之极。或时有戚嗟之言。而其心则实不欲以门内琐细。世间俗务。妨夺其夫志。故每察其夫眉有忧愁之气。则辄慰解之曰。有无饥饱。惟我在矣。丈夫固无与也。是以其祭也。固未克致其丰洁。而不至于废阙。其养也。固未克致其甘温。而不至于冻馁。皆安人之力也。然其恒言曰。祭而不致丰洁。何异于废阙。养而不致甘温。何异于冻馁。其夫或体无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21H 页
完衣而不以为耻。其幼常病。不滋味而不以为忧。其身虽冬不絮夏不葛。食无敦寝无具。其首无剃。其足无屦。甚或几于不能出门户。而未尝以一毫自病。顾早夜汲汲。惟以亲有饥色为至恨。昕夕之供盘。有一味则辄稍自安。否则屏身房闼。疾首顿足。若无所自容。如是斤斤者二十年如一日。而安人遽没矣。呜呼戚矣。何其穷也。安人至性之外。又有高识。其夫粗涉文墨。希觊名利。安人固愿其荣达。而其言常曰。自古世路多巇。君子不容。若老亲有养。孥累吃粟。则不愿丈夫之进士及第也。自荷长镵。深入高山。朝饭夕饘。不干于人。则此当为至乐云。噫。其夫之愚。固有愧于斯言。而妇人之识。其及于是难矣。安人生长京辇。又其堂从诸姊。皆嫁富贵巨室。自幼耳目。皆绮绣侈靡。而一入夫门。弊衣俭服。处之甚安。未尝有愧羡之色。亦未有儗效之志。斯已难矣。而至于妇人之有无。须索在本家兄姊。人情为然。且其兄若姊。固能友而力可以赒。则以啬资丰。亦必至之势也。安人固穷二十年。未尝以一言干其兄姊。且姊妹之聚。悲欢苦乐。纤细倾倒。此妇人之常态也。安人则以为虽同气之间。彼如无待我言而相悉。则不必有隐。而至于异居之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21L 页
后。或时之会。矻矻尽言。有若乞怜之为。则吾甚厌之矣。故其前后归觐及兄弟相聚之行。必先戒女仆曰。尔于若辈。慎勿及家间零琐也。及后追闻一二传说。则辄不乐曰。闻人窘窒。周则不逮。否则不安。此吾不欲人详知。而尔何不谨吾戒也。是以虽其兄姊乎。于安人之苦情实境。容有不尽知者。噫。凡此在丈夫或难矣。岂俗间庸妇之所可几者。傍人或及兄弟析财之说则曰。吾家素贫。若而田民。不足于奉祀。岂有可析之财也。吾夫有命。则虽无外至。可以无死。吾夫无命。则外财岂复足以救死哉。其夫自谓有志。妄谈义理。而每闻安人之言。未尝不愧且叹曰。资性见识。愚夫愚妇。固有得之于天者矣。安人于待人处物。其诚蔼然。自尊老卑幼。以至于微细酬应。凡可以尽吾心者。自尽而已。未尝为应文塞责。以欺己心。又未尝为过情浮辞。以适人情。故人之知之也。深者深知。浅者未必尽知。而安人无与焉。其真实端的。有如此者。安人上老下累。馀二十口。而一岁所入。未调数朔。百尔假贷。以充朝夕。嫁衣既尽。继以田获。居平。遑遑如在患难。而于世俗鄙琐料理经营之事。一未有所屑。尝曰。贵卖贱买与约施厚敛者。不无间别。而系是细人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22H 页
殖利则均。吾不敢以此累吾夫名。凡人有所赠遗。不计多少。辄怀愁叹曰。平生未尝遗人。而每受人遗。是岂人心之所安者。如是寒乞无偿还之日。则九地之下。当为负累之鬼矣。其心痛楚。不啻若疾疢。噫。其狷介洁濯有如此者。而安人今亡矣。半生苦心。谁其赏哉。黔氏之敛也。单被不能掩足。而其妇不听其横敛。此夫妇间知己也。今安人之亡。生时所服。无一领完洁者。不免以一家所赗苟充以敛之。自傍人观之。洁帛净絮。视单被不为不厚矣。未知安人已自蝉蜕于血肉躯壳之中。不滞其平素若浼之志耶。不然则汗垢敝袄。粗绵单裳。即其无斁之服。而同纳于柩中。其必挈此褴褛。超然整理其旧时寒俭矣。其夫平日未必以不相知者自处。而当事急滚。何乃远出黔妇之下哉。吁可愧矣。安人失恃远嫁。其父老而不能终养。故其孺慕次膺。寻常言发泪随。见人发白而面渥者。则虽丐人。必敬之。问其年甲。同于父母。则待之尤厚。己虽未食。辄推以饭之。又恳其复来。凡于老人。必加敬加爱。而夫党则特谨事之。晚而始育。育而又多夭㧻(一作椓)。故于子女。爱之固踰人。而至有过误。则不少假以色辞。且言其夫而痛戢之曰。儿有过而不使其父知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22L 页
之。其终驯致难教之境。吾见多矣。此岂爱子之道哉。至其事夫。则入门以来。畏谨恬穆。燕私之意。不形于言笑。夫意所勿欲。谨避如法令。夫意所欲。即不计其身之劳佚。家之有无而力为之。盖其心必欲其夫之以令德自植也。故于及人为义之事。竭蹶而无少惮怠。且其夫有过失。箴谏亦切至。尝曰丈夫性气过刚。虽事亲之际。其愉婉之色。常不胜劲直之气。此而有所未谨。则恶贵于学哉。其夫亟服而深惕。常患其不能受用。而然未尝不赏其言而加重焉。噫。凡此在妇人。类非疏节细行也。安人多产以来。固常善病。而元气沉实。性又耐辛。非至甚笃。则未尝一日委卧。六月之晦。猝中暑暍。针石并下。屡窒而苏。越二日夕。竟至不起。嗟乎哀矣。寒饿迭挚。心血内耗。人固不觉。而病乘其会耶。死生之变。何其遽也。生于 崇祯后丙辰三月二十七日。殁以乙未七月初二日。得年仅四十。有一女三子。女议行而未及焉。子之最幼者。甫过晬矣。将以九月廿二日。窆于温阳治南松岳之山庚坐之原。即其夫先祖别提府君之同冈也。安人之殁。其夫悲而叹之曰。先民之言。善必福仁必寿。今如安人者。其志行非不仁且善矣。在幼而失其母。在远而哭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23H 页
其父。有舅姑甚老而不能致养。有良人甚愚而不能偕老。晚有子女。长者未行而幼者在乳。穷饿廿载。未衰而遽先朝露。所谓福者果何物也。寿者果安在哉。其神定。其视端。貌丰而满。耳郭厚而珠重者。在术家非夭死法。而今其左矣。所谓相者妄耶。然则其父母诸兄之所期望者。不过蔽情之见。而其夫之从而疑之者。同归于昧理之言矣。从今以往。虽其舅姑日享安乐。其夫砥砺名行。不坠晚节。其女若子各成嫁娶。不失其所。而安人则亡矣。不见不知而其谓之福耶。子女之识其面者。未必知其事实。而又固有不识其面目者矣。玆不得不槩举而历记之。以遗其人。且念其区区志行。诚不可以无传者。若复不托立言之君子。遂湮灭而无闻。则又何以慰长逝者魂。而泄后死之恸哉。此仁人之所宜动念者也。是以辄写一通。以俟当世作者。嗟夫。为幽明释憾地者。独有此而已。其夫礼安李柬。盗窃虚名。方以 世子侍讲院咨议承召未赴 命。柬之父曰生员讳泰亨。比以寿职。阶堂上。其生父曰行郡守讳泰贞。其祖曰节度使讳璞。其外祖曰副司正庆州李公讳濈。是年八月日。李柬谨状。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23L 页
竭诚奋威振武功臣嘉善大夫平宁君兼平安黄海咸镜江原等四道副元帅 赠资宪大夫兵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申公行状
公讳景瑗。字叔献。系出平山。高丽太师壮节公讳崇谦。其上祖也。自是蝉嫣。宰辅相望。历十五世。始入我 朝。有讳槩。相 英陵官左议政。文章,事业。与黄翼成喜并埒。谥文僖。配享 庙庭。是生讳自准。观察使。是生讳叔平。汉城庶尹。公高祖也。曾祖讳锤。顺天府使 赠承政院左承 旨。祖讳克胤。 赠户曹参判。考讳确。翊卫司翊卫 赠纯忠补祚功臣议政府左赞成平林君。三代封典。用公贵也。赞成公以吏曹判书文节公讳鋿之孙。郡守讳匡国之子。出继参判公。娶工曹正郎郑耆女。生二男一女。再娶 赠吏曹参判金厦女。以 万历辛巳八月丁酉生公。公自幼岐嶷如成人。年十二。遭壬辰倭乱。仆隶尽散。公手御父母所乘。崎岖间关。始终不懈。癸巳。 大驾还都。公陪赞成公入城。时 天将刘提督綎。住兵隔垣家。见公状䫉。大奇之曰。异日主兵东国者。必此儿也。遂日给空马。偕出练兵处。指示奇正之法。辛丑。遭赞成公忧。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24H 页
执丧无违礼。公长于离难。仍通武艺。 万历乙巳。登庭试丙科。旋戍北关。期年而归。荐授宣 传官。戊申。升六为武兼。寻出为稳城判官。为政清白。吏民咸戴。 朝廷嘉其异绩。有升授本府府使之议。时柄臣承宗不悦公。谓万户亦升品窠。乃移授阿山镇。公不以庳微为嫌。鍊甲兵。抚士卒。秩满而归。时昏朝政乱。掌铨者以负才望有声绩者。例拟首窠。外循公议。而实则拟末副者。率以贿得之。公亦首拟州牧。前后凡六七窠而止焉。丙辰。带舟师从事之任。戊午弘立败降后。两西骚然。守令人皆厌避。公除永柔县令。时朴烨为监司。张甚管下。无不受辱。公冰檗自持。治绩益茂。烨遂褒 闻。升通政阶。邑人铸铜碑去思。癸亥 仁庙改玉。自在潜邸。素知公才略。由永柔擢授黄海道节度使。时都元帅住兵本道。庙堂 启以元帅兼带。移公授咸镜南道节度使兼北青都护府使。公湔涤宿瘼。搜括游丁。得军千馀。御史褒 闻。 上特命加阶。台臣嗛私防 启。只受熟马之赉。甲子。逆适称乱。 大驾南狩。公适巡到安边。领见兵七千。径出间道。至平山葱秀站。则都元帅张公晚。既败于薪桥。防御使李重老。继衄于马滩。而贼已突过向京师矣。 王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24L 页
师屡溃。吏士无人色。元帅所部。不能成军容。势将无可如何。张公见公至。握手谓曰。今日遇公。此 社稷之福也。公即与张公追贼。至惠阴岭。则适犯京已二日。翌晓。张公持重不登阵。公独与元帅幕僚。率所带兵。进阵鞍岘。始贼兵奔突。如入无人。及闻南道兵至。乃有惧色曰。是何神也。即出交锋。公冒矢石鏖战。日未㫾而贼大衄。公即以捷闻 行在。时贼入京仅三日。南道军献捷。实出不料。且张公以不登阵。未及捷报。 朝廷莫知其由。疑信之际。元帅露布踵至。众心始释。然适既授首。 大驾未及回銮。公以为闻难赴义。事定还镇。藩臣之职也。乃以此 启闻。遂振旅北归。是岁录讨贼勋。策竭诚奋威振武功臣三等。第二名阶嘉善。封平宁君。 赐书褒美。肖像麟阁。赐田六十结。甲第三十间。臧获三十口。盖当初变生不虞。元帅见兵甚零。守宰镇将。或带军校数十。或率官僮六七兵。总不踰数千。而薪桥一败。士卒殆尽。及公来会。军声始大振。鞍岘之捷。全赖公力。而公绝口不言。超然而归。时人莫不韪之。咸以为大树将军。元帅张公。亦言公当为首功。而录勋之日。元帅以物议引入。从事官金起宗等。辄自专擅。以公名置第三等。盖深忌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25H 页
公不世之劳也。录勋 教书曰。集四方之疲兵。事犹未就。领七千之义旅。卿实先登。此实录也。而起宗等之作西征录则只曰。南道兵八百云云。其讳功爽实。几于无忌惮矣。公终不为意。而论者不平焉。乙丑。移拜北道节度使。兼巡边之任。 上特念南道时政绩。赐熟马。 下教谕之曰。卿为南兵使时。搜得闲丁。尽心国事。任怨不避之状。极为可嘉。盖当时因台 启。虽寝加阶之命。而 圣心识有久而不忘。故有是 教焉。丙寅。病递。两道皆勒石。颂公清德。寻为副总管。丁卯春。金虏蹂躏两西。都下大震。 上入江都。以公为平安黄海两道巡边使。公闻 命即行。收兵得千馀人。至谷山。闻敌人请成撤兵。未及还。庙议以平安兵使南以兴。败死兵燹之馀。必藉干局之人。乃以公代。兼安州牧使。仍带巡边之任。公当败乱之后。悉心招集。百姓按堵。本府城池。狭小颓圮。公募兵拓筑。不挠民力。戊辰。遭金夫人丧。庚午。忧吉。拜庆尚右道节度使。兼晋州牧使。辛未。移授三道统制使。兼庆尚右道水军节度使。时西陲孔棘。以公尝深得兵民之心。且谙敌情。复授平安节度使。按旧镇抚。秩满而归。甲戌。又拜咸镜南道节度使。冬复移镇北道。丙子春。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25L 页
朝廷斥虏和。中外恟恟。危乱之机已著。以公擢授平安黄海咸镜江原等四道副元帅。自北关移镇宁边。时庙谋玩愒。不以虏为意。添戍之丁。仅一百五十额。体察使符分之兵。皆在远地。未及团束。冬十二月初十日。虏骑猝至。势若疾雷。三昼夜直捣京师。 大驾入南汉。公即檄召四道兵。而贼已横截。道路不通。只率本府老弱及添戍兵。入保药山城。十七日。贼游骑来抄城底。公使别将李克华。自募军。李士立等击斩十馀级。夺被虏人六十馀口。牛马六十馀头。十八日。贼大至。结阵十二处。翌明。虏使人持檄招降。公奋然欲击。则强弱甚悬。乃斩其使焚其书。虏知公坚守难拔。遂去。公以城孤兵弱。难以久守。且 大驾方在围城。欲与都元帅合势勤 王。使前郡守郑宾侦贼势。自率所部兵三百馀出城。未几。遇敌大队。矢石如雨。公仓卒排阵数处。身自督战。已中数矢。略无动虏。肉薄益急。俄顷。我军无遗类。公知事不可为。遂引剑自刎。公所亲军校。横驰而夺之剑。刃不直入。而血已遍体。虏矢又从以中𦙞臆。公遂坠马。虏急拘公以归。时冻血被面。衣甲洞湿。虏欲更其衣。公拒不受。虏急索军中。得公寝箧。遂出其素着而易之。自是昼夜守困。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26H 页
以诣虏主。盖公久于边阃。虏人素詟公威名。故先是约其下。必要生致。至是虏主露刃以䝱曰。速降尔得生矣。公怒骂曰。宁边之战。众寡不敌。为尔所擒。且尔紧絷。我不得自裁。苟延至今日耻矣。何不速杀我乎。神气勃勃无怖色。虏主知不可屈。使健胡恒警卫。公自被执。不食已数十日。去死才一间。俄而 大驾下城。即丁丑正月也。虏主以公进曰。此将独力战而为吾所得。且舍生而终不屈挠。吾甚义之。拘执至此矣。遂解送公。公遂随 驾入都。时颔下金疮犹未合。见者莫不嗟愕。贼退。台议以偾军。请置公重律。 上下教曰。申某以无军之将。虽则败衄。而终始不屈。至于自刎。则不可深论。只令削职。台议逾激。弥月不止。遂配公晋州。九月。 上谓筵臣曰。今日危亡在朝夕。脱有事变。无掌兵之人。顷日筵臣以被罪中可用者。为宜贳罪责效。申某罪轻。南汉亦配所。予意欲移此地。临时取用矣。领事李弘胄曰。缓急可用之人。不宜以罪废才。况如申某。此时实难得矣。特进官李时白。亦言南汉亦甚疏虞。使之贳罪立功。极合权宜。 上曰。予意如是矣。特 命移配南汉。喉司以台 启未停。覆逆。 上教曰。时平无事时。则何必移配。今国势如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26L 页
许。莫重大计。难待停启。且不独外寇。设域中有变。亦无主兵之人。岂不寒心哉。又谓廷臣曰。申某足当一面之人。而台议未已。若有人才优于此人则可矣。当此乏人之时。岂可如是论执耶。府院君具宏曰。申某初非偷生。其自刎未殊。是求死而不得者也。 上深以为然。未久台 启亦止。公在南汉数月。有 特旨叙复。以总戎中军召还。 上意盖将大用而有是 命也。己卯。升拜总戎使。兼捕盗大将。公自丙子积伤。居平欧血。日渐沉痼疾笃。 上遣内医赍药物。问讯络续。以 崇祯辛巳六月十二日。竟不起。享年六十一。讣 闻。上震悼撤朝。遣礼官赐赙祭如例。 特赠官兵曹判书。用礼葬于高阳食寺洞乙坐之原。先兆也。公丰姿美髯。德宇英毅。沉机善断。器识迈远。于夷险缓急。才无不该。而至于事亲孝。与兄弟友。天性然也。弱冠。失所怙。事金夫人。极其愉婉。伯仲季三人。迭为连帅令长。荣养备至。而公以 王事。多在边阃。常恨不得亲甘旨。戊辰之艰。自巡边任所奔讣。以未得面诀。终天茹痛。庐墓三年。哀号如一日。古之善居丧者。无以踰之。长民。则约己奉公。苏残补弊。民受实惠。留爱口碑。制阃。则绸缪区画。管辖机要。而号令申明。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27H 页
恩信孚著。公私倚仗。隐然有虎豹在山之势。鞍岘之役。智不及谋。勇不及断。 宗社存亡。势在呼吸。公独奋然。出万死不顾一生之力。刻期迅扫敛。然而不居其功。视彼贪天之徒。不啻若浼焉。呜呼。何其伟哉。丙丁之际。实天地一阳九也。大数已去。人力难容。泰山鸟卵。势固不支。而一死殉国。则公志贯日。 主辱身全。平居以为至耻。独 圣主知臣。 睿眷特隆。悉总戎政。进涂方辟。而公已病矣。呜呼。天欤。抑人欤。公负抱才器。沉屈县邑。遭遇 明时。升擢不日。一时舆望。无不以主本兵典机密期公。而公直己秉正。不事权贵。时边圉日耸。执政者率以锁钥干城处公。实则疏之也。公宰二邑莅八镇。秩视贰棘。爵分茅土。官位非不隆赫。而家业萧条。孥累不免于饥寒。且例赐田民。一不以经意。公之处富贵而不淫也。又如是矣。公配贞夫人礼安李氏。讳耑之女也。宽毅深静。慧识过人。公恒在边上。不得携孥。夫人持家御众。甚有法度。常命家人。善喂一快驹曰。君子在边。虽妇人。岂可无不虞之备乎。后公三岁甲申正月而降。先公五岁丁丑四月二十二日而卒。葬与公同原。无子女。取伯兄兵使公讳景珍之子司直讳晖。为嗣。以功臣嫡长。屡次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27L 页
照望而未蒙 点。早卒。公之侧室子。昕,晊,映,暾。司直娶南原尹氏。佥知讳衡正女。生三男二女。男长楠寿司果。次台寿。次柏寿。女长适参判南致熏。次适通德郎李箕龄。司果有一子五女。子湜。女婿参奉安寿相,郑锡命,任斗夏,郑震佐,宣 传官李重泰。台寿有二子。■(氵奭),泽。柏寿有二子二女。子润,洵。女婿韩杓。进士李明会。参判子辅明,遇明,弼明进士。婿任信元。通德子蓍泰进士。婿俞汉明,柳▣▣。内外曾玄。凡若干人。窃观世之有大勋劳于 王室者。必其子孙。亦有显宦高位。以世其家。然后纪述表章之道。始辉映竹帛。焕烂金石。理势然也。若公则其孝友之德。忠勤之诚。抗直之节。廉白之操。固皆可纪可述。有足以砥砺衰俗。而至于敛不世之奇勋而终身不言。办鸿毛于性命而之死不屈。此其器量见识。非大过人者难强。而精忠志节。非素所蓄则不能也。人有幸不幸。天有成败利钝。而之行之节。则卓荦奇伟。真能敦世教于当时。植人纪于无穷。而惜乎。公子姓不振。既不能铺张发挥。纪之太常。又不能纤悉载录。勒之贞珉。岁月悠邈。闻见渐远。使不可刊之事。不可泯之迹。终止于湮没而不称焉。则此岂独公后昆之所悲恨哉。诚志士仁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28H 页
人。旷百世累欷而不能于己者矣。公之所抱。第二公。收拾家庭旧闻。兼采 朝政日记。俾柬稍为第录。将以请于有德有言之君子。显刻于墓隧。柬极知眇末。诚不足执役于公之后昆。而顾以姻戚家后生。义不敢终辞。且以获睹公本末为幸。敬受卒业纂次如右。呜呼。观于当日 天将之赏识。 圣祖之褒衮。一时诸公之所推重。足以槩公之人物器业矣。其英猷壮烈之外。凡平日言行德美。宜不止如是寂寥。而记载所徵。仅克一二于十百。吁其惜矣。伏惟览者财幸焉。
晦谷申公行状
公讳愈。字伯谦。号晦谷。申氏之谱平山。自壮节公崇谦始。累公累卿。代有名人。入 本朝。有讳晓。当 太宗朝。以正言。言事忤 旨。弃官归隐。自号西湖散人。自是三传至夷简公讳瑛。以己卯名贤。事载原录。又二传至参判讳鉴号笑仙。清名雅望。与其伯象村文贞公并埒。即公高祖也。曾祖讳翊隆。号濠梁。早登上庠。筮仕至侍直。祖讳㬅。号舟村。丁丑江都之难。濠梁夫人韩氏及舟村前夫人洪氏。并立慬。仍父子痛愤公私。遁迹不出。遂与一队儒贤。契好甚深。自笑仙以下三世。事行气节。尤庵宋文正先生。并有撰述于墓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28L 页
隧若文稿。舟村公再娶丰壤赵氏。即世号沧江公讳涑之女也。无子。以伯父观察使讳翊亮之孙讳日华为后。寔公皇考。而母八溪郑氏。桐溪文简公讳蕴之曾孙女。其考社稷令讳岐寿也。公以 崇祯四十六年癸丑十二月初三日。生于镇岑治北舟村之第。夙悟颖异。自能言便知文字。十馀岁。词理已骤达。所次归去来辞及诗文。文正先生。见而亟称之曰。奇才奇才。十二岁。随郑夫人之安阴。岭外素多匪人。群少中有斥呼文正先生名者。公辄正色叱之。公之外翁郑公。心嘉其已有树立之操。甫成童。便志学。遍读洛闽群书。十七岁己巳。闻文正先生谪绝海诗以伤之曰。北阙浮云暗。南州谪路赊。茫茫岭海外。何处是耽罗。六月。闻先生讣。为之举哀。冬行冠礼。公尝谓丙丁以后冠屦倒置。况吾家至痛未泄。世无阳复之几。而士何可苟进乎。至是见 国有废立之举。继又闻楚山之变。遂绝意当世。专事经学。定省之暇。惟课率二弟。并令早喻门路。甲戌。始具书谒遂庵权先生于江上。公每以未及逮事文正先生为恨。遂拟服勤遂庵。冀闻先生之统绪。盖公于文正之门。实有秋阳江汉之思焉。丙子。会先生缅礼于万义。有祭文。与李教官行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29H 页
泰书。辨其学术之颇僻。丁丑。为睡翁宋公事。著说辨诬。又以书上遂庵。斥郑齐斗,朴世堂侮圣毁经之罪。略曰。述孔,孟,曾,思之旨。以垂教于万世者。朱子也。骊镌(一作鑴)以狗彘之肠。敢肆訾侮。得罪上天。肆我老先生。明目张胆。顺天正罪。使朱子之道。日星乎乾坤。此其继往开来辟邪距诐之功。真不下于孟子矣。不幸今者。圃老之后人。反背其祖之正脉。而推尊王陈之说。以攻于朱子。又有当世之名宰。尽改四书集注。思有以易天下。此实向来贼镌(一作鑴)之种子也。今日辞辟之责。其不在门下耶。每诵楚山此后惟恃之教。不觉抆血。况门下思之。当作何如怀也。和靖之赴召也。有毁程氏者。辞以为学程氏者某也。然则门下之所尝受于先生者。岂非朱子之学耶。当今日朱学之被诬也。门下安得不一言以辨之哉云云。戊寅。入鸡岳读朱子大全,语类等书。攻苦食淡。夜以继日。缁流之精进者。皆不及其勤苦。庚辰。筑精舍于晦谷。遂庵名其斋曰雷天。并有小记。先是。文正先生家状。先生孙校理公。属稿未半而殁。至是。遂庵命公续成。而校理公半呇(一作沓)只如家乘例。公禀于函丈。从头直自编成。记实状德。该贯炜烨。遂庵大加称赏。因略指一二修润处。壬午。谒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29L 页
遂庵于清风之雾岩寺。时遂庵以书催家状校役。公偕妇翁郑公缵辉而至。则府伯李公箕洪亦来会。相与对勘而罢。癸未。述文正先生辨诬疏时。有李厦成者。称以为其祖辨诬。上疏丑诋先生。罔有纪极。而引同春宋先生骇叹之说为公案。于是门疏道疏。相继投进。而皆甚阙齾。公之妇翁郑公。与同门诸公。又将申辨。倩公手为文。公以为彼辈之诬。积渐传受。非今日陡起。若不明白痛陈。以为根极之论。则初不如不为。遂首陈先生道德出处之懿。次及前后受诬之源。而至辨骇叹之说。则其略曰。厦成之缕缕胡说。无非诬罔。臣不欲与之污口相辨。而惟其间有曲成义理。足以疑乱一世者。臣请略辨之。其言曰。当时烈之丑辱臣祖也。时烈方领袖于儒林。其言议是非。一代士类。莫敢难之。而其疏一出。举世哗然。宋浚吉亦对臣祖骇叹云。噫。景奭本以乡愿之人。务为依阿之态。以合乎世人之耳目。而又挟虏人之势。以号令一世。此举世之所奔走承顺。而时烈之尤痛疾攘斥者也。夫举世承顺。时烈独斥之。则无怪其哗然。而浚吉之骇叹。干时烈何事哉。昔明道,伊川。同气间知己。而其所以处安石者。和严悬殊。胡文定,杨龟山。以程门高弟。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30H 页
皆不绝秦桧,蔡京之奸。今浚吉之处景奭者。亦如是而已。然安石,桧,京之徒。曾不敢以明道胡杨为其嚆矢。而今厦成以浚吉为口实。浚吉所遭。吁亦苦哉。疏凡万馀言。疏厅诸人。以禀议于遂庵。盖郑公之意。欲藉遂庵一言之重。以齐疏厅不齐之口而已。非以其疏有所可否而问之也。遂庵于上下文句。偶失检考。遽答以春翁一款。或者混归于承顺之科乎。愚于二先生义分俱深。似此贬议。不欲与闻云。于是疏议瓦解。郑公孤雊力争。竟不得上彻。而独春翁一款语。截去头尾。大播中外。传说之际。又讹误变乱。绝无伦理。于是群非众怒。作一閧场。举以侵辱春翁。为公罪案。盖遂庵则旋觉听莹。力为调柔。而流波已远。蔓不可图矣。彼猥琐无识乘时逞憾之徒。则本无足可说。而惟春门后昆。既闻遂庵开说之论。而平心并观于公之原说全段。则公之所以抑扬分疏。几于刺骨透髓。而严截宛转。各有精义。其于二先生之道者。闲卫廓清。可谓一言而两尽之矣。其辞可恕也。其义可绎也。而其功真不可诬矣。何人我不似之际。全不恕究。持公馀吻。上诬旁及。为当世识者之所悯笑耶。时浮议日炽。郭师傅始徵。书问其源委。公有答书。甲申正月。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30L 页
遂庵率多士。创万东祠于华阳。享 神 毅二皇帝。盖文正先生遗命也。时公翳然却扫。不以外至为意。及闻缛仪将举。公以为生逢涒滩回甲之日。自不禁匪风下泉之思。遂与宋一源伯纯。联镳往参。遂庵对公屡叹公所遭之非常。公仍欲陪函丈行。消详近事。而有故不果追为二书。殆各数千馀言。盖自疏事以来。论议噂𠴲。枝节层生。遂庵独诚心忧叹。非不欲极意消融。而其言每主和平。于彼此得失是非之归。未尝根极本末。痛快打叠。故末流诋诬。至于上及文正先生。而若夫舟村公。则直加诟辱。蔑有馀地。公至是不胜冤痛疑郁。遂作前后两书。以附无隐就正之义。而宋公伯纯。一皆力止。以为徒添纷闹。不如姑待可出之日云。故并不果上焉。乙酉夏。公袖前书。往拜江上。公以为十年函丈之地。久抱疑阻。不一面暴。非自尽之道也。遂以二书。缕缕诵闻于座。则遂庵涣然开纳。以为吾将立一文字。以开士友之惑。公归后。噂𠴲如前。而遂庵立说之教。竟亦差池。公居平慨然曰。今日之事。更无可为者。惟自修吾义。无愧于后世可矣。秋冬。又约宋伯纯同进江上。适以病故未行。而遂为丙戌之春矣。二月。遘痘疹。时太府君躬自看护。公于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31H 页
病中。必询所膳之多少。寝处之安否。无异平日。又与郑公及宋伯纯。论说讲评。而时或太息。谆谆如梦呓者。皆忧道伤时之言也。及疾病曰。祖考文稿中。不无一二消详处。欲与家弟商订。今其死矣。恨未及焉。是日。侍疾者筮得蛊之上九。郑公又得谦之君子有终之辞。相视错愕。已知其不可为矣。二十七日辰时。遂卒。得年仅三十四。讣至。远近知友。莫不痛惜相吊曰。斯文不幸矣。曾不相面而至有举哀不肉者。虽平日不悦者。亦莫不同声惊嗟焉。五月初三日。窆于礼山治东濠梁公墓左枕丁之原。士友门人。题其圹曰晦谷先生。公娶延日郑氏。癸未倩公疏本而官前县监者。即其严君也。生三子一女。男长大一进士。次大规,大来。大来出后公之仲困村公。女适崔道观。公为人深厚严重。而天分豪迈。器局峻整。聪明才魄。自俯一世。盖其奇伟卓荦。负带渊源。已自舟村公而然矣。自在童幼。习闻家庭。已知文正先生之为当世大贤。尊慕师法。得所依归。则发轫伊始。准的克明矣。于是潜心大业。日肆其力。贯穿经传。研究百家。会元宗统。归宿于全闽。则千门万户。堂宇自辟。甫逾弱冠。杰然已通儒矣。实大声宏。休闻日播。斩伐之馀。士林耸观。势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31L 页
位之忘。先辈折行。宗主斯文之地。谓吾道不孤。而后老先生状文。始完于公手。崇山钜海。实体难究。淫辞诬说。波澜已阔。则张皇阐明之义。非俗儒可闻。迅扫廓清之辞。非拙工可代。而后郑妇翁疏本。继出于公笔矣。公既人地甚高。门路甚正。而其才学之盛。事业之伟。俱在古人左右冠娶之岁而已。足以轩举衰俗。震耀一世。率是以往。天假之年。气逾逊而理逾实。道日凝而德日聚。则建明斯学。表准方来之责。公得以辞诸。而惜夫。间世一值之材。天既降之。旋又阏之。造物之意。何其多剧也。自古德学之士。孰不以圣贤自期。而豪杰之才。清明之姿。世不常出。则勤劬到老。类安于小成。吕氏所谓愚不能明。柔不能立者。滔滔皆然也。公则才姿出类。志豪力雄。探赜钩深。手眼锋颖。担荷振奋。跟脚壁立。夫所谓必明必强之路。坦然已在前矣。又圣门传道器业晦翁。以刚毅二字。列数曾思以及邹圣。而子贡以下则不与焉。盖其自家力量气燄。真能越世而相符。故有德之言。屡发于斯。近世惟文正先生。宛然其遗矩也。公于先生宏纲大用。靡不究观。以为循蹈之地。而独其尊君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之论。未尝不硬着脊梁。三致意焉。此其规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32H 页
模拳踢。盖亦有隐约而几及者矣。夫以公如此之才姿器业。使在先生之门。则其臭味所同。必有如针芥之相契。宫商之相宣。朱门老友之奖。当不在他人矣。而生世后。既失利见于大人。则凡其特立独行之操。刚方正大之论。反为末路之所仇嫉。使后之人士。尚论于公世。则抑谓其何如耶。余与困村公先熟。盖其问学德义。真公之难弟也。故于公抱负大致。已不啻蛰虫之闻雷。甲申冬。始识公于飞鹍山中。即其威观燕谈之际。自不觉肃然起敬。惘然自失也。自是游从于莘峡晦谷。仅止一再。凡公为学本末。不能深扣细抽。而独其穷格之绪。粗闻一二。则其精深微密包罗博大之论。或入于造化之原。性情之德。日用彝伦之实。或出于事物之繁。典礼之薮。天地鬼神之奥。凡所抽端启钥。盖皆出于平日积累充阐之馀。而其指几于发微诣极矣。其所自见独至之境。则必有充周不可穷者。而要非短绠所汲也。若夫存之而虚静。发之而果确者。则此反身实体之大关聚也。其所屡省自验。日进其机者。固未得其浅深生熟之分。而惟其自办于实心。自任于一身。充然发于气貌。伟然见于酬酢者。则盖皆本之于奋兴建立之志。而沈骎乎仁义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32L 页
礼法之场。浚之于疏通高旷之识。而持循乎规矩准绳之中。故其所存之实。足以扶正脉而抗华嵩。所发之机。足以倡斯文而竖赤帜矣。此岂世之埋头荏苒于陈言死法而卒无归宿者所可冀及也哉。噫。程门吕与叔。有学无年。大为一时师友之所共惜。而比公齿发。则其所得已过十数岁矣。自非明睿邻于生知。则成始成终之学。固不可骤议于妙龄。而夫所谓矜持者纯熟。严厉者和平。心不待操而存。义不待索而精者。则此在大贤皆属晚年语也。故晦翁之称与叔也。只曰大段有骨力。惜其早死。曰大纲立得。若有寿必煞进。曰程门高弟。与叔所造。尤深粹。又论其文集则曰。他文字极是实说。得好处。如千兵万马。饱满伉壮。凡此数说。皆极据实称停。发挥嗟赏。靡有馀憾矣。若公之所得所至。则未知与与叔孰为高下。而其短则盖益甚矣。前既不及于程门。夫所谓俨然敦笃妙达义理之褒。既无徵于其师与友。后又无晦翁范围之大。其锱铢斤两。不少槩见于分金之秤。抑公不幸之甚。又何与古人。若是相辽欤。公之所蕴。盖皆得之于性。性之所妙。扩之于心。心之所知。体之于身。致于爱敬而父母顺之。制于和毅而室家刑之。严于训诲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33H 页
而子弟率之。推之于朋友而朋友信之。达之于士林而士林宗之。若其疏节细行之略见于家乘者。并皆可纪可述。而非公之大致矣。公之文章。亦发于天才。气力宏厚。波澜老成。下笔数千言。滔滔不匮。而其沉郁顿挫之辞。浑浩流转于平实典则之中者。皆本经术而出也。顾世之役文誇能。自谓有登山驯虎入海观龙底手段者。其不瞠乎后视乎。公未及著书。有若而书疏杂稿。并多散逸。公之诸胤。裒为一帙。又一二问答于师友者。自为一册。而皆甚草草。间有未定之论。独全鼎一脔。在文正先生状文及癸未疏一通耳。金大提镇圭。尝见公状文而曰。其人所至。据此亦可槩见云。惜乎。使晦翁而观之。则兵马伉壮之谕。独出于与叔否乎。呜呼。楚山衣钵之托。既有所归。而才经大祸。举世讳学。岿然上游。人无有宗师者。公独奋然不顾。首登门屏。寻溯渊源。唱而和之。舂容大音。始振于洪钟矣。其风声韵气。桴鼓于湖海作兴之士。数年之后。中外儒林。翕然知尊于丈席。其俄顷之间。功化之及于上下者。为如何哉。公之通才邃学。局于短期。百不一施。而只此一脉。已足以扶接士学。导扬元气。而阴受其功。人不觉知。岂不可悲也哉。公自任甚大。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33L 页
眼无当世。而独其推重之论。每发于丈席曰。老先生型范。今日一人而已。公之于师门。其所尊尚。盖亦至矣。而不幸昭阳一疏。偶为世人之齽齘。虽以师门之盛德。卒不能动化于人人。此实关时参造。有不容人力于其间耶。每读公甲申二书。未尝不三复而有馀慨矣。公之胤进士兄弟。谓余尝忝在公游。猥属以公状。余于公。年辈则比矣。而公实嶷然先觉也。渊然大海也。以余之蒙然陋拙。顾何足以蠡测其涯涘哉。独念公伯仲旧日情义。有不忍终辞者。则谨据其家乘。附以耳目于当时者。第录如右。以俟知言之君子。而顾今一世衰落。山林无主矣。龙亡虎逝。狐狸日兴。呜呼。九原不可作。噫。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墓铭
  
孝子绫城具公墓铭
湖西之月明山大兴峰下枕卯之原。有封若堂。故孝子绫城具公之藏也。其孙进士镡。具礼币谒余以墓铭。且曰世非无文而负位望者。而惟吾子一言是须。余亟谢非其人。卒不得辞。则谨据公状而为之叙曰。公讳健元。字大始。上世有上将军讳存裕。即其鼻祖也。赫世蝉嫣。比颇不振。高祖讳祯。曾祖讳思谌。祖讳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34H 页
宗淡。考讳湒。二昭有军阶。二穆并不仕。妣。罗州大姓佥枢朴成坚女。公其季子也。生有至性。长益笃厚。孝友之推。群行绰然。子弟服其化。乡邻感其懿。而公实深自谦晦。常若不足。谆谆厚德。天植盖然也。公未壮而孤。既耆而永感。其养之也。为废举业。躬自劭农。甘旨温凊。亲极欢愉。其丧之也。羸毁柴立。不脱绖带。歠粥终丧。老不改少。其祭之也。遇忌不出。齐沐屏饮。号慕穷屈。无异袒括焉。伯氏亡而圣善在堂。则未尝敢以戚容见。而枕席之恸。观者感涕。宗侄继殒。其孤尚幼。则公尝自奉考妣祠版于家。治命乃戒诸子曰。此非礼意也。日后宜即还奉。而宗家素贫弱。汝辈须各自尽心焉。于乎。公之孝德。可谓不懈于始终。不匮于后承。此其所以为公也欤。公考尝疾笃。宜用野鸭。公适见在水中者。仰天而欷。忽有快鹘横击而失坠。公遽前抱得之。用之果效。又朴夫人寝疾。甚思霜桃。而冬深不可得。则公泣之而已。俄梦有告之曰。桃在尔园中。公惊寤。即树下扫雪。果有数枚在积叶中。宛如时物。夫人喜甚。因复常膳。当时人咸叹异。莫不以冰鲤冬笋啧啧。而在公所存。则不过为冥感之一端而非大致矣。晚筑小斋。扁以梅竹。置酒留客。不言丰约。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34L 页
每值俭岁。倾廪赈贷。恒如不及焉。公既行修善积。享有大耋肤神清。令人拟地仙。兰玉满庭。并皆顺祥。长子趾美。以至行闻。噫。世固有寿矣。而苟无德以将之。则陈人已矣。无福以绥之。则劳人已矣。公则其德不爽。寿考维祺。自天申祐。介尔景福。凡诗人所颂祷。盖无所不备。而一皆公自致。猗欤其休哉。公生以 万历丙辰。卒以 崇祯后壬午。春秋八十有七。晚以寿职阶通政。配坡平尹氏。爰聘女。事君子无违。教子女甚严。妯娌之间。恩意常洽。凡女红中馈之事。勤谨无缺。可谓克配公德矣。举三子二女。长房廷斌。有女适李奎运。次房廷奭。二男。长即谒文者。次鋧。女幼。三房廷弼。三男。长镗。馀幼。长女婿李祥龟。一男升。而方显命,尹炜,权准衡,柳星耇。其四婿也。次女婿金尚重。三男埏,壕,㙫。而权再澄其婿也。进士有二男。明承,明兴。公之侧出又二子廷一,廷三。而曰钾,钇,鈵,铿。即长房之庶出。曰鍴及李亮运妻。次房之庶出也。尹氏。先公没。以是年四月日。扦其穴而同窆。铭曰。
士或求道。匪近资性。名夸实枵。有愧质行。繄公所得。不假修为。纯气所钟。克全秉彝。纲纪百行。足范衰弊。我铭盥手。用告来世。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公牒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35H 页
论报怀德军政状(乙巳)
本县积弊巨瘼。顷日驰进现谒时。略陈梗槩。使道(教是)特轸民隐。至有随所报 启闻变通之教。此实一邑生灵。庶几再生之秋(是在如中)。大槩县监到任后。逐日盈庭。自朝至暮。凡其哀怨疾痛之辞。茕羸愁惨之状。有不忍耳目者。盖莫非军政也。县监汲汲取考帐籍及各㨾军额数。则大槩元户二千二百三十八户内。除两班私奴及杂色户后(同)。良户元数。只二百三十户。而昨今年流亡。又已五十馀户。则所存实数。不过百六七十户(是遣)。本县骑兵二百九十六名。步兵九十九名。兵营新选九名。忠翊卫二名。水军三十八名。烽燧军保并八十六名。药夫保三名。驿卒保三十四名。御营军三十四名。资保三十六名。收布保一百七十三名内八十五名(段)。己酉加设(是遣)。京骑兵四十名(段)。癸丑加设(是遣)。炮保一百六十五名内八十名(段)。癸丑加设(是遣)。禁卫军保并四十六名(段)。乙丑加设(是遣)。禁保馀丁四十八名(段)。去乙巳年。以人吏保移定(是遣)。乐工十二名(段)。己酉加设(是遣)。唱准三名(段)。庚辰年加设(是遣)。司仆诸员四名(段)。己酉年加设(是遣)。京驿保二名(段)。戊寅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35L 页
加设(是遣)。良人马兵十八名(段)。壬辰年加设(是在如中)。合以计之。则军额元数一千一百四十七名。而其中加设之军。至于三百三十八名之多(是乎所)。以一百六七十户之民。欲充一千一百四十七名之军额。则一户所签。殆过七八名。然后乃充其元数矣。一户七八名闲丁。此岂非天下无理莫甚之政乎。目今各㨾久远逃故。未充定之数。至于六百七十二名之多(是遣)。所谓时存者堇四百名零数(是乎矣)。其中老羸及生发未燥者(除良)。近年以来逃故未颐者。又参半于其中。则是乃举一县军籍。殆尽鬼录也。以鬼录徵布。此实目今通国巨瘼(是乎乃)。本县即其尤甚中尤甚者也。县监到任后。窃考其徵布之规例本末。则所谓一族者。三四寸近族。则未满一二于十百(是遣)。或是同姓。或是异姓间。其寸数则已踰十寸者久矣。无知常汉。逐日辨诘。终莫知其寸数。而该吏所执言者。只谓此辈前年已应一族之役。前前年亦应一族之役。既已累年责应(是如可)。奚独今年而可已乎。则其为民者。亦疾首含冤。惟求死不得之说。咄咄于口头(是遣)。又远近间。初无可指为一族者。则乃侵其邻里(是乎乃)。所谓邻里者。亦初非五家为一邻之邻也。烟火相望。尽一洞所见。而谓之邻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36H 页
里。而次年所侵。常倍蓰于初年。积至七八年。则邻里亦尽空(是遣)。邻里既空之后。则又寻其逃故者旧日土地之所在。不论即今耕食者之买卖久近。传来脉络(是遣)。惟以受侤音督捧。为目前办事之资(是乎所)。县监矇不解事。不谓为 国家者之㧻(一作椓)丧邦本。至此之酷。为字牧者之不恤同人。至此之忍也。噫嘻岌岌乎甚哉。军政。本 国家捍御之计也。有民然后有国。有国然后方可论捍御(是乎所)。目今民将尽刘矣。国将空虚矣。设令此一千一百四十七名。尽是生存丁壮之卒(是乎良置)。实于空虚之国。尽刘之民。已无所捍御(是去等)。况非生存而鬼簿乎。又况不用丁而用布乎。实在用布而名假军丁。既极大失王政之本(是遣)。又其用处。上不在国。下不在民。而太半屑越销磨于闲冗不急之官。丽亿胥徒之手(是乎所)。为闲冗丽亿之费。日事荼毒生灵。此岂仁人之可忍而不思所以变通者哉。岩廊夙夜之地。藩臬旬宣之任。其权与位。足以上下言议。变通于此。而因循担阁。至今未闻有所变动之举。此无乃 国家大数有不容人力于其间(是乎喻)。变通抑有大小。其大者则县监诚不敢越樽而为言(是乎乃)。独其小者。则即县监所受刍牧之当前者也。试以目前救急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36L 页
最下之策。不敢深说。而略陈其一二(是在果)。元来乙巳己酉以后。逐年加设。九色军丁。总三百三十八名者。自国用言之。则当其未设之时。初无所不足。而既设之后。实无所有益(是遣)。自民力言之。则只此三百三十八名之害。不独遍一境。而流毒实亦积累世而遗祸(是乎所)。此使有识虑者闻之。决不待辞毕而更张。仁爱者闻之。亦不当顷刻而隐忍(是齐)。窃幸使道(教是)即此一着。从头理会。筑底论 启。右项九色加设。直以革罢。为出场之地(是乎)。则此其死中求活之一大端(是遣)。至于逃故六百七十二名之数。则 朝家既不能大变通之前。全数减削。则固不当轻议(是乎矣)。就其中。依备局题辞。善为推移。则亦不无参酌变通之道(是在)。曾于癸卯年。以此实状。枚报备局。则书目题送内。本县逃故堆积难支之状。曾已稔知。不可不别为变通。移送有裕邑(是乎矣)。此非本曹所可举行(是置)。枚报本道巡营。可以移送处。直为磨鍊。 启闻施行。(亦)题送(叱分不喻)。往在壬辰。备局 启下关内。各邑民户与军额。或有多寡悬殊处。监司详察形势。 启闻变通。以其民少而军多者。参酌移送于民多而军少处。似涉便宜(亦为有卧乎所)。使道(教是)顷日县监面禀之时。其所忧念慨叹。必欲变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37H 页
通之意。不啻赤心(是乎)。则右项备局题辞。固不待缕缕援引。而凡可以为军民区画之方。必已有所成算定论(教是乎矣)。独未知道内各邑民多军少处。果亦以帐籍及军簿。一一取考(是乎喻)。以县监前后询访。略得其梗槩者言之(是乎)。则本县。处于公清两邑之间。西南距公山界。不过为七八里(是遣)。东距清州界。不过为十馀里(是置)。以四隅接界之民言之。彼此不及。无役闲游之民。十常八九(是在如中)。公山儒城面,山内面,柳等川面,炭洞面,清州周岸面合五面民户。大约数千馀户。而本牧正军。则不过为三百馀名(是遣)。其中不入籍闲游漏户。亦不下四百馀户(是乎所)。右项两邑(良中)民多军少之实。据此可反其三隅(是遣)。此外若沃川,永同,忠州,定山,报恩,镇川,槐山,恩津等邑。俱是素称民多军少之邑。而至于定山县。则称以馀丁。只纳一匹布于本邑。都无身役者。多至一百五十名(是在如中)。民是一国之民。而今者远则一道之内。近则咫尺之地。其苦歇之悬殊。若是其径庭。此岂一视絜矩之政法(是乎乙喻)。本县积年逋欠。自丙申至癸卯。各㨾未收凡七十馀同。而旧未收。既令停捧。则今姑不论(是乎乃)。至于当年条各色军布未收。合而计之。则十八同四十四匹之多(是遣)。此外各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37L 页
司奴婢身贡之数。亦甚夥。然而奴婢与军保。互相为一族。名目虽殊。徵捧则同出于一处(是乎所)。 朝家之逐年星火催督。则不计鬼录与否。只事按名提数于一千一百四十七名之元录(是遣)。本县之终岁囚禁箠楚。则鬼录六百七十二名之邻族(除良)。都是时存四百名零数之悬。鹑持瓢终。亦流亡而后已者(是去乎)。凡此涂炭冤号极天无告之实状(乙)。使道(教是)各别监当(是齐)。所谓六百七十馀名之数。或以其三分之二(是去乃)。或以其折半(是去乃)。右项所报民多军少之邑十馀处(良中)。移其额数。分定播送(是乎)。则此庶为冻足放溺救得一邑生灵数年之命脉(是乎乙可)。县监自受本职。目击心痛。寝食不甘。直据事实。略以此万不得已最下之策(乙以)。备局题辞(并只)。缕缕牒报(为去乎)。使道(教是)凡于文状之生疏。计画之迂拙(乙良)。格外宽恕(是遣)。为 国家根本之计。为生灵命脉之地。刺骨论 启。急速变通事。各别行下(为只为)
论报怀德田政状(七月)
本县巨瘼。军政为尤甚。而田政次之。故军政(段)。既已牒报(为有如乎)。未知使道(教是)已为论 启变通(教是乎喻)。本道状闻之前。直自本县。枚举粘移。则状闻到日。意或为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38H 页
变通张本之一助(是乎乙可)。备局骑曹两处(良中)。各以一通粘移。详陈本末(是乎)。则题送内。皆以自本道善为论 启变通为言(是乎所)。来头庙堂之施行与否则未知。而自本道论 启云云者。则自是事体当然(是置)。救焚拯溺之道。古人以狂奔尽气为言。目今生民之涂炭久矣。未知使道(教是)抑有别般区画。潜周默斡于言语文字之外(教是乎喻)。一纸状 闻。何至今郑重不决乎。县监腹浅。诚不敢窥测于大人之涯涘(是乎旀)。且道内弊瘼。固无非本县之比(是乎乃)。自本邑论报。既不无先后。则随闻随 启。划即变通。自是做事之权舆。副急之钥匙(是在)。此必要邑邑而齐到。然后方欲下手。则西江之水。似无救枯鱼之肆(是乎旀)。至于田政。则庚量时任事者失措。累年陈废之地。皆以起执负。白地徵税者今至五六年。前县监时。亲自逐库摘奸。七十三结零。既已成册论报后。今年正月(分)。兼任沃川官。因本县民呈议送据。更为查报。则使道题送内。待新官到后。境内白徵之地。一并摘奸。粘移户曹。悬颐(亦)。题送(是在如中)。县监今二月末赴任。则适当两税徵捧。一邑民人呼诉中。白地徵税称冤之说。居其五六。或以为青松成林之地。几负几束(是如)。或以为白杨弥望之原。几负几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38L 页
(是如)。冤呼之声。不忍耳目(叱分不喻)。齐民之一口质责之言。以为自上司查正之说。今已数年。父母之官。何至今不为变通乎。其辞甚苦。其情甚急(是乎所)。县监亦疾声应诺曰。此事即今则势未及矣。前官既有所报。前使又有论题。秋到后敢不竭心变通乎。既以此应之。旋又自念曰。前使虽有论题。而自庙堂听施与否未知(是遣)。且新使道。则上项军政一款。已不啻持难矣。田政。(耳亦)其果关听乎否。方私自商度。一味纡菀之际。前使道量后陈查正关文。自营门递到(是去乙)。县监不觉心开意豁。以为此邑生民。庶蒙一分之惠也。当日内七面面任处。以及时查正身自摘奸之意。既写传令后。更检关文。则所论只举左道。而右道则不入焉。县监嗟讶数日。更加审思(是乎)。则此不过其时右道守令不为论报之致也。同是一道内。同是一条贯事。今若牒报。则新使道。(耳亦)亦何必事事而持难。终无所变通乎。于是试乃草草论报。颙俟其德音(是如乎)。书目题辞内(节该)。右道各邑。想尽如此。而前使状闻中。只举左道未入状闻中。右道一邑营门。不可擅断(亦)题送(教是乎所)。县监读之未终行。自然眉蹙。自然心痛。噫。 国家三百年景命。专在生民。而嗷嗷水火。今几年所。直缘守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39H 页
令不得其人。凡系利害。终不能刺骨论到。使在上之人。无所开寤动听者。故言之陈烂。听之寻常。不过成就一场誊录公事而止矣。此何独寄湖山千里之命者位高势尊。不察夫民情之缓急而然哉。抑县监文报格例之外。别有所欲暴者(是在)。县监以五十寒儒。得一令长。辞 陛之日。亲承 圣教。则盖无非轸生民休戚之意。不啻眷眷(教是乎所)。县监自来。无履历不经事之人。至于州县物情。则尤所昧昧(是遣)。愚衷感激。意或可以一分致力(是乎乙可)。自莅官以来。凡于邑弊。不论细大。必欲审其头绪。挈其要领(是乎)。则自按簿书。趁期会一着(乙以)。已不啻上拘下掣。十分辛苦。恒患不及(叱分不喻)。若夫所谓及民之实惠。则羁绊四体。手足无所容措矣。县监为官五朔。当食忘匙。中夜失寐。毕竟归宿。只上负 君恩。下愧素心而已(是乎所)。先儒所谓抑心屈志便发狂疾之训。事到手头后。方知其真境说话矣。县监愚妄。窃所未喻。使道(教是)以今日为何等时势(是乎喻)。 国家不幸。新经大祸后。 圣明孤立。腹心无寄。 君诬雪乎。国贼讨乎。乾道日亢而不能下济。坤道日卑而不能上行。天地不交。阴阳失和矣。大官媕娿。百职尸禄。国计民忧。置之度外。亿万生灵。同载漏船。
巍岩遗稿卷之十六 第 539L 页
操柂者谁欤。襦袽者谁欤。土崩瓦解。鱼烂河决之患。匪朝伊夕(是在如中)。使道与县监。同入波澜。适在其位。而又不得竭其心膂。效其涓埃。随众随例。餔啜是事(是如可)。他日逋窜山谷。流离语难之时。虽自悲叹悔愧。何益于既往(是乎乙喻)。凡此所报。不惟不合文报格例。实涉深忧过计。失理不中(是遣)。又其孤愤所激。语多不择(是乎所)。使道(教是)以不存事体。触忤上官(乙以)。县监为先论理 启罢。以严体统(是乎)。则县监当与乡里七友。杜门自讼其草野迂怪误出世路之咎。终身忻然乐而忘得丧(是乎乙可并只)。牒报(为去乎)(以)参商行下(为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