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x 页
巍岩遗稿卷之九
书
书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39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392H.gif)
去岁相见。君我生世后。一初面目也。惊喜感嗟之馀。恩理情爱。不禁其蔼然浚深。而奔走悲挠中。不能痛叙积畜。而遽成弦矢。中肠恋嫪吞结。汔今作一饼子矣。不审别后侍奉凡百。一向珍福未。嗣音之道。无异燕越。每引领东矫。不能不慨然滴泪。居诸遄迈。外祖父主祥事奄迫。追慕摧痛。去去维新。不知君无疾故。已赴祭所否。柬奇疾婴身。伏暑挟感。或至委顿。或不委顿而药饵无效。转入苦海。挠悯何涯。无路自力。不得进参祀事。感痛益自难胜。一见既晚。再见未易前期。至亲伦谊。兄弟友道。无以相尽相勖。草草远书。岂能叙悉无限心曲也。观君材质颖敏。志操端洁。苟无陷溺戕败。而培植于义理。则克家之望。都在君身。寻常冀祝。何可涯量。勤实做业。决科禄养。是悦亲心持门户之所不可已者。笃信圣言。开明心识。是奉遗体行孝敬之尤不可忽者。于斯二者。苟能实用其心。实见其功。则虽各在涯角。不能数相团合势也。亦复何恨。然二者之中。上面所云。则亦命分已定。得不得。终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39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392L.gif)
答伯用圣学辑要疑目(壬辰)
胡季随戒惧慎独分动静。
胡氏说。朱子以为甚善。且先生章句。已自分晓。其曰自戒惧而约之。至静之中。无所偏倚。自慎独而精之。应物之处。无少差谬。及次言存养(戒惧)省察(慎独)之要等语。可更深考也。盖专言涵养。则通于动静。而与省察对言。则不可不分属于静也。戒惧是涵养也。慎独是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39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393H.gif)
天命之性。明德之所具。
详大学章句及虚灵不昧四字说。明德意已足等语。分明皆主心而言。栗谷说。恐未可易也。辑要所引卢氏说。先生又岂泛取也。
天飞属喜。渊沦属羞。焦火属怒。凝冰属惧。
大槩近似。而未必尽然。心志之沈溺。何独羞情。而情欲之炽煽。独不谓焦火耶。升降寒热。盖极言其任情纵欲驰骛放肆之失也。必如是节节分属。终涉牵强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39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393L.gif)
壤树。
出檀弓。其注曰。封壤为坟。而种树以标之。周官冢人用爵等。为之丘封之度与其树数。故观其封。知位秩之高下。观其树。知命数之多寡。
见文王知者。武王周公不与焉。见孔子知者。颜曾不数焉。何欤。
武王,周公之于文王。父子也。颜,曾之于孔子。师生也。父子。一体也。师生。亦一体也。一体中。举其尤盛者而言。故馀不必历数耶。鄙尝疑之。而未及质问于先觉矣。
答辛梦与问目(庚寅)
理气疑有先后。
原其未然而言之。有此理斯有此气。就其已然而言之。有此气方寓此理。盖天地万物。则有未然之时。谓之先有理而后有气可也。元气则元无未然之时。先后字。恐不可下得也。如何如何。
理疑有天人之辨
涉于人为者。便疑其与天理之自然者有间。此恐有未详者。穿牛络马者。人为也。穿络之理。则天理之自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39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394H.gif)
太极未发。指何境界。
太极之阴静。是天地之心未发也。太极之体也。阳动。是天地之心已发也。太极之用也。此朱先生千言万语之本领也。延平说。自为延平说。恐阙疑可也。来谕。以人心未发。为太极已发。而主张作用底属阳。无所作用底属阴。恐非小错。安有已发而为阳为阴。未发而独为太极乎。况无所作用。则谓之已发者。何事欤。乞更商量。
阴阳疑有端始。
此于首段所复未然已然之说。深玩则可究其根窟也。所谓元气。若果生灭。则阴阳。亦有端始矣。
正蒙云云
正蒙误处。朱先生盖尝不一言之。其言曰。横渠辟轮回之说。然其说聚散屈伸处。其弊却是大轮回。释氏是个个各自轮回。横渠是一发和了。依旧一大轮回云云。然则正蒙此等处。恐当商量。朱先生所谓气之已散者。既化而无有者。此似指人物所受之气也。根于理而日生者。此似指天地元气也。一般元气。祖考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39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394L.gif)
阴阳五行
一变一合而五行生焉。则生之为言。有甚可疑。一只生水。二只生火。所疑者何。理相生是流行。其无先后之序乎。流行只贴四时云云。四时之外。复有流行者乎。先言有是物。而后言其流行。又何可易也。本原对待字。俱不衬着。若言其定质。则非惟金木。水火其可相易乎。以气之盛弱言。则莫盛于水火。而以质之坚脆言。则金木为坚矣。各是一气者。各具之太极而理之万殊也。禀则一也者。统体之太极而理之一本也。统体各具理通气局等字。看得精深。则所谓错综理会者。无出于是矣。
西铭
程,朱及诸儒氏。已论其纲领条理。无复馀憾。读者当善读而不失其宗旨可也。来谕所论。未免有多少牵强。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39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395H.gif)
既观启蒙。又观本义。则未必专主卜筮之意。于何见得耶。或问蓍是伏羲设。朱先生曰。想自有一物如蓍。未可知。然则伏羲求卦之法。不传明矣。但其求之之方。则要不出于龟,筮之类耳。卦变图。先生自言发先儒所未发。此岂尽伏羲之心也。纵横反复。无往不值。方见其妙。不可言涉于安排。非鄙见之所及也。况参两老少挂扐。是求卦之方也。于考变占。已是剩矣。
大衍之数
圣人说数。不只是一路。自然有许多通透去者。既是先生定论。则当姑依其说。实见其通透与否。或有不通之路。然后发于疑问可也。何必为此径自分别于一彼一此。自不免于纷纭耶。真个见其许多通透。则自不当有此去取耳。置一不用。以象太极之义。先生答赵说中。不外不杂字看得分晓。则似无此疑矣。
挂扐奇偶
挂扐奇偶。与河图奇偶不同者。何事欤。乾坤二篇之策。以过揲之数数之者。蓍法然也。而西山所谓此阴阳自然之数。圣人立大衍之法以倚之者也。其用处则明于天地之数者。能尽其说矣。此何敢容易论到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39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395L.gif)
期三百
于气盈朔虚。既究其说。又于日月行度。分明算得其实数。则三百六十之为一岁常数及其有大小之不同。有何可疑。强名等说。恐欠思量。
用九用六
二用之占。与之卦彖辞。若相径庭。则六十二卦。亦当别有二用之辞矣。圣人于乾坤。发二用之通例。特因此题目而系之辞焉。惟其所从而言者。各有脉理。故辞象微有不同。而其占则未尝有彼此之异矣。一二爻则于本卦。占其变爻。四五爻则于之卦。占其不变爻。盖占者主变。一二自静而动。其变在动。四五自动而静。其变在静故也。乾之初九。本义。只于六画内外卦。说其逐爻变例也。何尝发本卦之卦变不变之例耶。
前十卦后十卦非图难明
若知一卦变而为六十四卦。而其中又自有相为首尾之序。则虽无图。其前后可明也。然此正先生引伸触类之能事。而所谓其条理精密。则先儒之所未发者也。吾辈于此。其可草草致思乎。卦变序例。此有所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39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396H.gif)
伏羲教人云云
不相应与无不应。真个推验见得而后。论之未晚。且伏羲之巧密与否则未知。而果无卦体卦象卦变主贞主悔。则安可谓之易也。羲易所未备者。特辞耳。
栗谷四七说
农岩之立异。遂庵之欲删。凡此曲折。皆曾所未闻。而但李先生四七说。发前圣所未发。其可易评乎哉。大抵读书会疑。诚吾辈一项难事也。试以来谕三书言之。只合将正文及本注。不计近功。久久熟读。于原句原字。不添着一意思。不拖带一说话。白直晓会。其正意间。不免有窒碍难通处。则虚心善思。毋卒急求解。而必加浸涵反复。以俟其自见。如终不通而发于疑问。则又不须入了许多文字。翻得许多议论。先自主张。而亦只白直单说其语句可也。窃观来谕。其所询不过十数条。而其言不下屡数万。又详其所询。则未见有的实沉潜。经意读得。真个见其可疑而发者。而往往出于绰略窥见于涉猎看过之馀。故其言未免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39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396L.gif)
答辛梦与(庚子)
别纸及与人酬答数纸。一一奉悉。或于零文琐义。不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39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397H.gif)
别纸
今日君臣服制。可谓一洗千古之陋矣。 先王盛德大业。亦可见万一于此。而惜乎仪曹举行之目。犹有未尽致详者。以其大者言。则衰绖之制。限于入仕以上。而生进以下儒士。则不得用士礼。只与白丁常汉。缟素而已。此何谓哉。仪礼齐衰三月条庶人为国君注。不言民而言庶人。庶人或有在官者。谓府史胥徒云云。盖经意。庶民中据贵者言。而其贵者。不过府史胥徒。则即我国吏胥之流也。(不在官者。即白丁常汉耳。)我国儒士。虽不被君命。而曷尝有为府史胥徒者乎。从头庶人二字。混称于儒士者。名分等威。已极淆紊丑差。而况儒士平日。吉则冠昏祭礼。凶则五服丧制。一并用士礼。而今独于君丧。不得用士礼。不敢具衰绖。此绝不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39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397L.gif)
独士友之言。未及亲扣其详。其说若据仪礼。则周时庶人。与今之儒士。其体貌名分之悬绝也如右。若据朱子答余正甫书。则其所谓选人小使臣。(劄疑如今掖庭使唤之类。)既祔除衰者。即是檀弓繐衰七月之说也。其与仪礼三月之说。同乎否乎。况此书。则本只就当时礼制中。略加整顿。不过一时之酬酢也。至于服议。则此乃先生斟酌古今。定为百王不易之成典也。而今反舍此而取彼。则此非几于择焉而不精者乎。
传者又谓服议中斩衰三年。为父为君。彼又以为此本主父子而言。而君臣则不过略略带说。以其下文寝苫枕块。岂尽若父母之丧。及昏姻一事观之。可见臣民之不尽为三年云云。传者之说无误。则若友讲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39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398H.gif)
杖条。虽达官而非长则不得杖。此经意。而服议所训。又如此分晓。则岂可以士而得杖乎。侍从固达官矣。曷尝有不计尊卑而皆杖之文乎。
冠条三梁。本士礼也。自天子杀至于士。则更无可杀之礼。故朱子九七五三之说。亦止于三。而其下庶人。则只用纱帛裹髻云云。今仪注。何不深考经训。而只因六朝以下之陋乎。此虽似小小节目。而仪章度数。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39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398L.gif)
卒哭后白衣冠。在易月之时。通变之不得已者。今用于通丧。复古之后。恐甚无据。
带条。白笠而麻带。既非缟素之旧俗。又非所复之经礼。可谓进退无据。来谕百步五十步。终背于朱子之议者。极是。
燕居布带。义理虽正当。而得失间。仪注。即一令甲也。何敢不遵令甲。而私自行之于一己乎。闻官高者行之。似甚未安。
网巾用布。窃意花潭寒冈之论。当为不易之定论矣。今既复古礼之后。则事理尤自别矣。如何如何。
殡殿及 山陵。用素膳夫人。可知其不经矣。栗谷先生正祀典之论。恐本并包此意。而特未遑于条说耳。若果虑弊而不之论。则其何以异于流俗之见也。
朝夕哭临。仪礼之文。既明白。大臣所谓拘碍于职务。则未可知。而何可谓初无经据也。
凡此数条。朝绅中识者。若果一一建白。以釐正之。犹可及 启殡之期而行之。则不独数千载不讲之典。焕烂于一朝也。实于先 大王高出百王之遗志。庶几无丝豪馀憾。而其如来谕所谓恐无任之者何哉。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39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399H.gif)
与韩仁夫(德全○癸巳)
蒙兄不鄙。猥以古道相期爱。实理相切磨。顾穷乡究学。此义何可易得。甚欲一处团聚。早晚相观于简编糟粕看见界至之外。凡志气心识。资性行义。大体小德。生熟新故。靡不浸涵。反复周匝。详悉而后。慕效感奋之端。循省箴警之方。方有真勘契实受用处。此辅仁实事然也。消得旬月。以遂志念者素矣。而弟实汩没忧病。兄亦分用功力。荏苒差池。竟失好会。不知自此参商聚会。又在几时。端居感念。良以耿耿。向来与晦甫寻常说此意。而但兄居官衙。弟在穷阎。形势已涉非便。且念凡事。自我发愿。其几方亲切。而被人告语。意已缓歇。窃听吾人言下。非无此意。而第其真情实心。烂熳切至者。则此未有端的见及。故自愧浅陋未敢遽尔紧紧请益矣。到今思惟。无或吾辈谅兄未悉。径自疏外。便却自失其好几会耶。若尔则追思不忠。尤可愧怍。前月惠书。如对言面。汔今感慰。且得江上安信。何幸何幸。未即修复。常切竦叹。性命之说。大抵为学。以知为先。而但粗辨其名目界分。初无反躬实体。则正亦干己分何事哉。近日深觉此弊。实欲回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39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399L.gif)
与韩仁夫(丙申)
下询微著二字。皆以理言者。顷年函丈之教。正自如此。故愚尝根究程,朱之言。数年奉质。终未归一。此则比五常未发等说。不过一名理一文义也。本未足深辨。而亦窃惧鄙见浅陋。无一理相契于先觉。故正欲洗濯旧见。温理前言。不限年数。期于自见而后。徐拟更禀于师友矣。毕竟旧见未易洗濯。前言未易温理。而盛问遽及于此。愚诚愧无以为对也。然前日所考程朱之言。则未尝奉禀于高明。今以是请教可乎。程子曰。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此微著二字。本出处也。而朱子又一生承用。未尝或改其旨。故于此书总论曰。以至微之理言之。冲漠无眹。而万象昭然已具。以至著之象言之。即事即物。而此理无乎不在。其他汪尚书,何叔京等书。又不啻详恳明备。而盖此总论。则直此书之总论也。其文句言语与此注。又枝枝相对。叶叶相当。其无二指。尤岂不章章乎。其出处也如此。其承用也如此。其此书之总论也又如此。而独于此注。偏以理为言。则不论义理。其事体果何如耶。且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0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00H.gif)
与韩仁夫(己亥)
所谕垂警云云。真是警语也。顾玆尸居馀气。疾病荼毒。有甚心力。可及于是也。索然之中。久未请教于知友。及承先施。令人感愧。殊讼自家之不敏也。然此求之前言。则方册备矣。求之自家。则来谕中。惶汗二字。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0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00L.gif)
答赵光仲(观彦○甲午)
圣人无怒。语意本无艰晦。而来谕过于谆复。鄙窃惑焉。程子曰。天地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情顺万事而无情。此所谓无怒云者。正是一语意也。今若执无心无情之辞。致诘天地圣人之无心情。则不几近于痴人前说梦欤。人之一心。万理咸备。而七情其大者也。晦翁曷尝谓圣人本无七情哉。虚心善思之训。乞更加意也。又窃思惟。论语一书。渊奥博大。痛理会血战处。宜不止此。而缕缕见教。独在此句。而其所致疑。则反疑于不当疑者。区区于此。正不能无郁于贤者。力学之方。此果又如何如何。
答赵光仲(庚子)
孟哀安否。近何如。其襄事。已有定计否。 君父在殡之日。臣民之先营私葬。此不待高识而知其未安矣。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0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01H.gif)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0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01L.gif)
冠峰承诲。何日忘之。意外惠书。远被穷山问讯寒暄之外。诲谕切至。此虽顽弊。敢不藏之中心。图所自励乎。从审春和。侍履整暇。玩乐有相。慰喜感叹。无以名言。书后有日。近候复何似。弟三亲年病益深。一味懔挠。看读无日。流年不待。真可忧惧。奈何奈何。虚名日驰。误 恩荐被。惭惶感惧。靡所措躬。声闻过情。固人深耻。而万万侥冒。孰甚于此。公议所在。合有驳正。泯默静俟。卒未有指挥。才不免陈章冀免。而前头出场。姑未定其早晚。尤以悯挠。心与气质之辨。高见则十分洒脱耶。明德本体。则圣凡同得。此即心也。天君也。血气清浊。则圣凡异禀。此即充于百体者。所谓气质也。天君主宰。则血气退听于百体而方寸虚明。此大本所在。而子思所谓未发也。天君不宰。则血气侵汩于方寸。而清浊不齐。此善恶所混。而德昭所谓未发也。彼此纲领本末。如斯而已。然德昭非故有意于不同也。盖于心与气质之辨。全未有见。故其说不得不然。老兄江行。当在何时。乞须以此数句。从容奉禀于函丈。如何。于此或有万一之契。则正是吾党之福也。馀非远书可尽。惟祝益自振励专静。以副朋友之望。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0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02H.gif)
恋仰方切。意外忽被惠书。何慰豁如之。以审书时。侍学万福。尤喜尤喜。比日舒惨异常。谨问近候。又何似。玉溪之行。今虽蹉过。早晚有期否。弟亡妇。堇堇掩竁于先陇侧。而老幼病忧。不离门内。琐细种种关心。势也如何。坐此看读。几于全废。此为真忧患耳。即今 上候加减。又若何。辞疏奉禀丈席后。前月念间。已付县道。到院入 启与否。姑未可知已。洪事及亲病。果未暇入说矣。来教如此。殊幸鄙见之不谬也。成仲已入地。万事已矣。怆念可涯。 朝著风波。今已出场否。此中无仕宦家。大小 朝报。一未有闻。闻之无所用。而不闻则纡郁。幸须槩示也。何以则一处团聚。期以旬望。极意讲学耶。若而同志。未及中身。沦谢殆尽。其存者盖无几人。而各汩私计。各坐实见。草草名理。烂熳无期。久视无穷。终古无其理矣。寤言念至。宁不慨然而太息乎。传闻兄近计舍命决科云。其传误则幸矣。无误则无乃有再思者耶。料兄决科。不过做栗翁仕宦。而其十不一施之。经纶则又极有未易议者。若止避荣途。趋禄仕而已。则兄何必汲汲于是也。倘来外至。终亦有招麾不得者在。恐非人力之所可前却。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0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02L.gif)
答尹瑞膺(丙申)
山隹之疏。此真朱先生所谓自写诬悖。不易之公论也。己酉书。昔其子若不发之。则其父令名后世。容有尚论者。辛酉书。今其徒又若秘之。则其师宿奸。天下何以尽暴也。此实天道之所深恶。故必皆自其手发之。而两世奸藏。无复隐情。造物之意。奇矣奇矣。孰谓天心或有不仁者哉。但渠以墓文。为背师之题目。犹为可执之言。而世人之识不明者。容亦以是瞒之可也。今欲讳挟私憾之名。乃别为本原心术之论。而丙辰之礼说。辛酉之拟书。据其言皆在墓文后四年。或九年之久矣。其不挟私憾之实。虽有喙三尺。恶得以明之。申不害,韩非,曹操之骂辱。同发于呼先生称门人之口。其心岂人之心。而其言岂人之言哉。骊台所谓荣辱祸福。判于目前如是。而拯尚得以安于心乎者。可谓刺骨之论。而此犹据己巳而言。则其在背悖后事。亦何足道哉。甲寅凶徒。幽其师于海岛。而擢渠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0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03H.gif)
答尹瑞膺(己亥)
晦甫才自江还。闻函丈以草痁。神气大损云。伏不胜惊虑之至。此有数条疑问于函丈矣。以病患。姑未蒙下答。而晦友先以言语。再三辨禀。终不得开可之旨。此正非小小忧悯。疑目以别纸录呈。兄须一览。而所见如不至纬繣。则自兄所从容辨禀。期于回听。至幸。此丧制极重关节。又从古圣贤所未发之义。而其事又非失于厚之类也。设沙翁真有定论。姑当存以疑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0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03L.gif)
答尹瑞膺
吾兄曾闻柳处士。磻谷其号者乎。闻公本以洛人。丙,丁之际。逃难于扶安绝峡中。因不复出。已于癸丑年间。作古人云。其行藏。已煞高矣。近从人偶得其所著书名随录者十三册。则宛然是一副经世典章也。自其学识才器精神力量。何杰卓非常也。此外自有原集四十馀卷云。不知其平日操履及凡于发明根本义理者。亦能如此完粹否乎。此书则盖备论均田,正赋,养士,选贤任官,制军之制。而上则根极领要于皇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0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04H.gif)
答尹瑞膺(庚子)
春间。堂侄自座下归。声信颇详。又承有浴温之期。彼此虽俱在衰麻。难于越礼相吊。而中于道途。邂逅一值。亦人事之所宜相谋云。故区区窃感吾人相爱之谊。常出度外。如得行信。则固拟驮疾相聚。逢人辄访其行止迟速矣。顷于旬间。忽被抵晦友书尾存。始审从者径由德山。往返已数日矣。所慎是湿疮。则日炎有妨之说。未知果为经历之言。而由黔村一宿温泉。则不枉一程。而前言可践矣。积蓄可叙矣。无故时相聚。固非恶事。而忧苦险衅中。一遭面诉。岂非人生难值之会耶。刘元城七年乃成之工。固知非易事。而积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0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04L.gif)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0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05H.gif)
稽颡言。昊天不吊。 先王弓剑遽遗。攀号之痛。朝野普深。而草土贱臣。尤益陨割。奈何奈何。 先王圣学高出百王。今日君臣服制。可谓一洗千古之陋矣。何幸何幸。而惜乎。仪曹举行之目。于朱先生所定君臣服议。犹不无未尽讲者。冠绖之制。限于入仕以上。而生进以下则不及焉。此一也。三梁之冠。乃本士礼也。自天子杀至于士。则礼已穷矣。虽欲复杀。更没去处。故古今士民吉凶之礼。只得通用士礼。仪注当自此节次。增加其梁数可也。今杀三而二。杀二而一。古今安有一梁二梁之冠哉。此二也。(九七五三等杀之言。已有语类定论。六朝以下一梁二梁之制。既无经据。又非朱子之论。则盖不足据以为说矣。)且我国名分截然。生进以下生徒。虽未入仕。而其不可与吏胥常汉。滚为一途。亦较然矣。今一并。只以白笠麻带。全然无别。已极不审。而至于笠用白笠。带用麻带。则既非前日缟素之旧俗。又非今日修复之经礼。其不伦无已甚乎。此三也。而三者之中。服议所谓自天子至于庶人。不以贵贱而增损云者。当用于儒士以上。(我国儒士。吉而冠昏祭礼。凶而五服丧制。皆用士礼。而独于君丧。不用士礼成服。此绝不成义理矣。)所谓独无责乎其全。虽以白纸为冠。但去红紫华盛之饰者。当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0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05L.gif)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0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06H.gif)
别纸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0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06L.gif)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0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07H.gif)
答尹瑞膺
古礼。则虽尝禄仕。实有三年三月之别。况儒生乎。
鄙说在答辛友书。故玆不复云云。而所谓三月。则是本府史白丁之礼耳。兄所谓禄仕二字。岂滚指士夫之禄仕也哉。
虽主复古受衰之论。而故设此燕居一条。以便于见行。不然。何必于服斩中。又有此布带耶。
服衰三年。方于父母。而起居饮食。不真若父母。此先生析理极精处也。居亲丧者。苟非疾病。则宜不脱衰绖。而居君丧者。则虽非疾病。燕居似不宜常服衰绖。此先生所以别为燕居之制。其义亦至精。恐未可易矣。况临丧自临丧。燕居自燕居。为救临丧红紫之弊而故设燕居布带之制云者。高见无乃为少疏乎。馀见答辛友书。
五礼仪。卒哭前停废。乃指 国家祀典。私家祭祀。无所参论。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0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07L.gif)
来谕。大葬前不可行二祥。老先生之论。已极截然矣。函丈所引虞卒之说。则于二祥之问。似属不当举之条而必引之。何欤。闵相国及洪公友颜。当初问所不当问之礼。求通其无可通之理。故老先生不报虞之引。亦不过出于难于质言之义也。以义理言之。则无渴葬而不报虞。此成礼义乎。今详来谕。兄意盖亦主略设。惜乎。以兄详密之识。何独于此不加徐思而深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0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08H.gif)
程子曰。天下事无可极之理。惟朋友讲论。其悦虽过于悦。无妨也。此义。兄曾已深讲否。然顾今一世。惟哀可以闻此义。而惟愚亦可以此说进之矣。如何如何。
答尹瑞膺(辛丑)
德山之计。何以不成。而春夏以来。看读在何书。虽被事挠。专静或未易。而随分玩索。紧要用心处。则路陌头绪。日有现成家计者否。近年若而同志。不论有故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0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08L.gif)
答尹瑞膺
稽颡言。 宗社大计。发于台章。赞决于 二圣及大臣。举国含生。谁不欢呼感泣也。太平之庆。其自今日矣。日者便回。虽未得书。而闻仆夫口传。则兄新得文化云。此固外至得失。而俛仰之间。不洎之悲。便养之喜。想交集于中。亦令人感叹无已。未知戒辖在科前后否。自此遥望嗣音之道转阔。临纸不堪怅然。尝闻此心有全体运用。学问有全体工夫。故闲里有闲里人事。忙里有忙里人事。凡到手头目前。孰非事也。随时随地。划即应接。无忽略差池。此即是学也。若闲时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0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09H.gif)
答尹瑞膺
柬稽颡再拜。吾徒无禄。老先生奄启手足。俯仰斯世。此恸何极。终鲜是有生之憾。而得二三朋友而后。此心几减五七分。求名是慕君之阶。而得大人君子为之依归。而后此心无复存者。尝谓君臣则有遇不遇在耳。从古道谊。固难十分通融。惟师生。即万法本原也。愈愚愈下而陶镕有恃。愈隆愈尊而问辨益裕。则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0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09L.gif)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1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10H.gif)
答禹执卿(丙申)
别纸诲谕。诚甚感怍。此非不欲随分省治。而受气已偏。病痛已痼。恒患知之未易真。反之未易力。奈何奈何。然以其工力之难而自甘暴弃。则又非本心之所安也。敢不惕然感励图补万一于将来乎。
答禹执卿
别纸垂诲。一句有一句箴警。噫。真药石也。三复感叹。深令人发省。外间风色。千闹百怪。当都付悠悠一听于命物者矣。但寂寞之滨。师友讲论。自世人观之。虽极枯淡不干事。而自家这里无上欢喜者在是。从上圣贤抵死分付者在是。而古人又谓千秋在前。万世在后。其言又大故有味。要不可草草商量。草草了当。而只自家精力有限。己私难克。而一言先入。万理俱碍。此区区中夜而思之。平朝而念之。积至三五来年。终未得一线下手处。即此一着为当面真忧患耳。奈何奈何。扶持正脉。使师道益明。世自有其人。自愚闻之。奚啻夏冰。老兄于此。恐不免失言矣。读一册窥一理。辄出气尚口。无益于实得。有害于世道等语。何令
巍岩遗稿卷之九 第 41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77A/ITKC_MO_0477A_A190_410L.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