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x 页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疏劄(上书附)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394H 页
辞待教疏
伏以臣年少识昧。未了公事。猥厕荣班。恒积懔惧。日昨以成均馆摘奸时事。至速台章。既负径出禁扃之罪。又犯违慢召命之科。罢遆薄罚。不足以少赎愆尤。杜门循省。一味惶霣。不意数日之内。叙命遽下。华贯仍旧。庚牌复临。臣诚惊感罔措。汗泪交迸。含恩畏义。不得不趍诣阙外。而顾臣情迹。决不可徒恋荣宠。抗颜冒进。不敢以推缄之未勘。有所泯默。冒万死。略陈委折而请谴焉。臣于伊日。祗承内摘奸之命。驰往泮宫。先索朝食堂到记。则诸生一齐出迎。守仆辈皆言自前摘奸时。例有举案之事。臣窃意摘奸之规。当从即目所见。曾前已行之例。亦且如此。故即捧举案。则或有参朝食堂而仍留者。或有参朝食堂而出去者。或有朝食堂后入来者。而食堂后出去者。既不可与仍留者混录。食堂后入来者既参举案。则亦不当擅自删去。就其中一一区别。分条悬注。并与到记及举案。一体封进。仰备睿览。以俟处分。至于捧举案后。追到儒生。其数亦多。而臣据理言送。不为载录。玆事颠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394L 页
末。不过如斯。举案。本遵前例。而终为不审之归。书启。务欲明晰。而反抵混录之科。回玆一事。狼狈至此。中心愧讼。已不可言。至于多士激劝之举。未免缘臣而停辍。臣之罪戾。益无所逃。诚无颜面复入禁密之地。咫尺天陛。终无趍谢之势。席藁悚缩。无地自容。伏乞圣慈谅臣危迫之恳。亟赐镌免。因治臣前后负犯。以肃朝纲。以安微分。不胜万幸。
辞待教疏[再疏]
伏以臣坐罢属耳。遽膺牵复之恩。情地危蹙。实无趍承之势。猥陈一疏。冀蒙谴何。旋承再招。竟未祗赴。臣罪至此。万殒难赎。勿罢之命。出于意外。两日之内。三蒙恩召。臣诚惊惶感泣。罔知所以为计也。夫以参外小官。再三违命。臣亦岂不知其决不敢为也。况玆格外异数。又岂如臣微末所可承膺者哉。在臣分义。惟当竭蹶入谢。它不暇顾。而念臣所遭既非寻常。公议迄今严峻。其不可徒恃荣宠。苟然冒没也决矣。宁被终始违傲之诛。断无抗颜复出之理。进退路穷。惶陨无地。不得不冒万死。复控血恳。伏乞 圣慈谅臣危迫之情。亟命镌罢臣职。因治臣前后违慢之罪。以严邦宪。以安私分。不胜幸甚。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395H 页
辞待教疏[三疏]
伏以臣前有当事不审之罪。后有冒没强出之失。群非交沓。情迹危迫。顷日之径出禁庐。复违严召者。诚出于万不获已。而论其负犯。宜伏重何。 圣度宽恕。只许例罢。才经一旬。又命牵复。臣诚惊惶感激。罔知所以为措也。臣以眇末参下之官。三罢而三蒙特叙。七牌而六犯逋慢。臣虽昏顽无识。岂不知恩贷之可感。分义之可畏哉。第臣之顷日径出。专由于公议之咎责。则到今难进之势。实与前无异。其何敢复为冒出之计。自取再误之讥哉。昨承庚牌。竟未祗赴。臣罪至此。一节深于一节。席藁私次。万戮是甘。不意勿罢之命。又出格外。两日之内。召命复辱。臣于是惶怖骇惑。五内俱爽。不得不趍诣禁扃之外。而伤弓之鸟。馀悸犹存。触藩之羊。进退俱穷。臣之狼狈。更无馀地。设令臣贪恩畏威。蒙愧忍耻。从他笑骂。扬扬复出。则不但臣廉义扫地。作一患失之鄙夫。朝家亦岂可使如此无耻之人。苟然充厕于近密之列。以贻搢绅之羞乎。臣情蹙矣。臣计决矣。即今所望。惟在于速伏违傲之诛而已。至于崇尤宠辜。督令强进。则虽日被十召。终无可出之势。祗益偃蹇之罪耳。到此地头。宁欲溘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395L 页
然而不可得也。玆敢悉暴血恳。仰干鈇钺。伏乞 圣玆谅臣情势之万分难强。察臣罪状之决难容贷。亟命有司。勘以重律。永刊朝籍。以为人臣之戒。千万幸甚。
辞待教疏[四疏]
伏以臣情穷病痼。无望供仕。曩蒙严召。竟未趍承。幸荷宽贷。止命例罢。臣自屏江郊。分甘投闲。不意玆者。又蒙叙复驲召之命。至及乡村。恩荣所暨。蓬荜生华。臣诚且惶且感。汗浃涕集。不知措躬之所也。在臣分义。所当竭蹶入谢。顾臣情地。终难冒没径进。玆敢不避烦。猥仰暴衷恳。以冀 圣慈之矜察焉。臣之所遭台议。不比寻常弹劾。则毋论内省之如何。不宜复出而苟冒。非但臣之自画如此。 圣明亦已垂谅。而徒以名在史馆。辄烦收叙。循例付职。视同它僚。臣之踪迹。转益狼狈。既罢则惟恐其或叙。既叙则思所以必辞。辞之以道又无他焉。毕竟自陷于逋慢之科。臣之情不已戚乎。夫翱翔显列。密迩禁闼。乃臣子之至荣。违傲 君命。自速罪何。非人情之所欲。则臣难愚迷。夫岂厌彼而乐此哉。诚以廉义情势。有不可以强进也。臣于是职。理难复出。而史局之规。异乎他司。一隶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396H 页
本馆。更无别歧。虽或罢解。终必还入。有同维絷。莫可转动。则臣未去馆之前。长是撕挨之日。今之随罢而随叙者。祗以伤朝家之事体。而增微臣之罪戾耳。且臣之前后违召也。右僚辄引馆例。必踵臣而罢。臣每念以己之故。无故同僚。亦至罢去。致令左右载笔之班。常至不能备员之境。而本馆凡事。缘臣而妨碍者。又不止此。则臣恐馆中掣肘之端。无时可已。到底难处。臣身穷蹙。有不暇虑也。噫。惊弹之雀。过故巢而增逝。见阱之兽。违旧山而不入。惩前慎后。物性亦然。臣念及曩事。尚有馀悸。其何望复冒冥埴之戒。重就颠沛之地哉。且臣自夏涉秋。重患毒疟。百日寒热。几殊而苏。羸形败气。不复如人。腰瘘而不能久坐。脚战而不能行步。长时颓顿。莫可振作。少失调将。喘喘欲绝。虽微情势。疾且难强。伏闻园陵行幸。日期已迫。而顾臣以臲杌之踪。癃苦之疾。百尔思量。万无趍谢恩命。奔走陪从之望。臣罪至此。万殒难赎。伏乞 圣明亟命削臣职名。仍令勿复检举。且治臣前后慢命之罪。以肃朝纲。以安私分。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尔其勿辞。上来察职。
辞待教疏[五疏]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396L 页
伏以臣前后坐罢。至于再三。又蒙恩叙。庚牌临门。臣感激惶陨。靡所容措。而情穷理极。又不免自速违傲之科。不料格外只推。荐降召命。臣于是一倍震悚。五情失守。不得不来诣于禁扃之外。而顾臣顷日所遭。实非一时规警之比。情实莫暴。踪迹危蹙。百尔思量。终难冒进。违逋之外。更无他道。分义之都隳。亦不暇顾。诛罚之亟加。实所甘心。此岂臣所乐为哉。顾其势有不得不然者。臣之情可谓戚矣。玆又陈疏径退。伏乞 圣明俯谅疾痛之呼。亟命镌削臣职。仍令有司勘臣负犯。以肃朝纲。以靖私分。不胜万幸。
辞待教疏[六疏]
伏以臣积逋严召。万殒难赎。 圣度涵贷。不加诛殛。五朔之内。三罢而四叙。臣诚感戴如天。不知死所。乃者。恩召之命。出于牵复之馀。所当竭蹶趍承之不暇。况伏闻顷日筵中。以臣僚之违牌纷纭。 圣教极严。臣以微末新进。前后慢命。不知其畿。若论逋傲之罪。臣实为首。当此申饬之日。尤何敢一味固拒。以速罔测之诛哉。顾臣踪迹万分危蹙。百尔思量。终无可出之势。分义亏阙。进退路穷。臣情至此。其亦戚矣。噫。劾臣者。欲臣之必去乃已。爱臣者。劝臣以宁死无出。至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397H 页
于筵臣之辄请收叙。此不过徒循旧例。 圣上之每降恩命。亦谅其终必违牌。随罢随叙。反归文具。一违再违。长事撕挨。臣身负犯。死固甘心。国体损伤。莫此为甚。每念及此。直欲钻地以入。而不可得也。仍伏念本馆凡事。缘臣而废阙者。非止一二。近来僚寀位甚不齐。不幸右僚新遭大故。只有下番独自入直。记言记动。不得备员。至于诸处史库宲录曝晒。皆有年例之限。而无推移可往之人。未免一并废阁。即今急务。唯在速完新荐。以之充左右载笔之班。检累年未晒之史。而第史局之规。同僚在罢。则例不得议荐。以臣每每坐罢之故。荐事无时可成矣。荐事不成。则左右史无时可备矣。左右史不备。则诸处曝晒。亦无时可为矣。凡玆数事。但极可虑。苟究其由。皆以臣故。而臣之情势。终不可复冒虚縻职名实妨公事。今而如斯。后复如斯。此事了当。恐无其期。臣于本馆。既无复入之理。反有贻害之端。则为今之计。莫如去臣。诚宜早赐鉴谅。亟命刊削臣名于史臣之列。勿复检举。毋俾史局凡事。每有空碍难处之端。今之议者。或言史局事必以前例为准。史官削荐之外。遭劾而去。曾无是例云。此则有不然者。在前为史官者。曾无被劾如臣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397L 页
者。若有之则其人必不忘廉丧义忍辱而复入。朝家待之之道。亦必不强之以必不可强之事。勒令复入于决不可入之地也明矣。今臣所遭。宲是非常之僇辱。则其所以处之者。宜不可以常格论之也。臣情穷势迫。玆又恭诣阙外。悉暴血恳。疾声仰号。伏乞 圣玆俯加体谅。亟准上请。使公事无废。私义获全。不胜万幸。
答曰。省疏具悉。尔之引嫌。太涉支离。须勿撕挨。从速察职。
辞奉教疏
伏以臣于前月辞疏。伏蒙优批开释。臣诚感激。殊私欲死无地。而区区私义。终不敢冒进。又犯逋慢。止获例罢。敛迹江峡。自甘跧伏。不意叙复之命。不日下降驲召之旨。远及穷乡。臣拜受恩书。荣动蓬荜。且感且惶。罔知攸措。臣之难冒之状。前后无异。每以一㨾辞说。长事控吁。 圣教既谓之支离。臣心亦惧其渎猥。不宜更有所覼缕。以益臣罪。第职名在身。不敢一刻自安。今若徒嫌烦复。不一鸣号。则虚縻引日。解免无路。若欲悉暴衷恳。以冀鉴谅。则所欲言者。皆是前疏之所已陈。 圣明之所已烛者。今臣又何敢架叠为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398H 页
哉。情地危隘。辞意穷竭。闷塞陨迫。五内熏灼。今之所祈祝。只在于早蒙处分。速伏刑章而已。虚辱宠旨。竟未趍承。席藁俟命。万戮是甘。瞻望云天。但有涕泪。伏乞 圣慈俯察危悃。曲加矜怜。亟令遆罢。臣所带之职。仍令有司。勘臣前后负犯。以为人臣违命者之戒。不胜幸甚。
辞文学疏
伏以臣之情势。决无复玷清班之理。日昨除命之下。自犯违召之科。勿罢之恩。出于意外。一日之内。庚牌再临。亲祭隔宵。不敢偃伏。不得不黾勉出肃。连因斋戒。控辞无路。泯默就直。今已数日。而廉义所在。断不可因仍蹲冒。玆敢悉暴衷恳。疾声号吁。伏乞 圣慈俯加矜察焉。臣向在史职。酷被台劾。诋辱非常。情实莫暴。在臣自靖之道。惟思绝意荣官。敛迹退避。不敢为冒耻复进之计。经年撕挨。罪积逋慢。律以邦宪。万死甘心。而 圣明曲察。不加诛谴。格外升六。以罪为宠。臣心感愧。曷有其极。朝家之所以变通臣者。盖谅臣之终不可抗颜荣次。则臣虽得解史职。其一身之僇辱。固自在耳。向者。国子骑曹之随除随出者。盖以职异华膴。义当奔走。含恩感激。欲谢前慢。而若其臲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398L 页
杌之踪。危苦之情。未尝以时月之稍久。官司之冗散而辄敢自安也。至于清路显列。本非滓秽者所可忝叨。亦不料铨地之不待郎议。猝然充拟于万不近似之职也。顾此胄筵劝讲。责任甚重。苟非学识淹通才望兼优者。莫宜居之。况闻顷日儒臣以各别慎简为请。则如臣鲁莽空疏。百不犹人者。尤何可腼然猥厕。以招当世之讥议也哉。揆以情地。既无冒没之势。自揣才分。又蔑承堪之望。百尔思度。终难苟据。恳乞 圣明谅臣危迫之忱。亟遆臣所叨之职。以重官方。以靖私义。不胜万幸。
答曰。省疏具悉。尔其勿辞。从速察职。
辞正言兼辨金德基等查事疏
伏以臣于前夏。猥叨宪职。思效一日之责。不慎三缄之戒。乃将平日稔闻之事。窃附有怀必陈之义矣。一言脱口。群嗔满耳。沮挠之论。首出于金万谨之疏斥。掩护之说。踵发于李晚坚之筵奏。毕竟查谳之曲庇。果若臣避中所料。置三人于白脱之地。驱臣身于诬陷之科。臣既遭斥去。卞暴无路。缩首囚舌。分甘屏锢。而怨怒方兴。责罚垂及。灾荒岭海。是臣茶饭。而惟 圣上恢天地之仁。垂日月之明。察臣于众嫉之中。拯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399H 页
臣于群挤之下。臣之得免大谴。秋毫皆 圣上赐也。顾以稚昧之臣。偏荷特达之殊。知自念无状。何以获此。匪臣殒结所可上报。不意久废之馀。乃有谏院新除之命。驲召之旨。下及乡村。臣诚感激恩私。欲死无所。揆以义分。合即趍承。顾臣情迹。有不可但恃 上眷。径犯众怒。冒没复进于荣次者。玆不得不悉暴危悃。以俟处分焉。夫今日之咎臣而辱臣者。一则曰诬人也。二则曰陷人也。噫。诬者。人无是事而搆捏虚罔者之谓也。陷者。人不当罪而欧纳罟阱者之谓也。今臣之言。有何一毫近似于诬与陷者乎。三人者罪状。业已 圣明所洞悉。而今不必一一胪卞。而既谓之诬陷。则臣又安得默而息乎。金德基等元情。虽皆有修饰抵拒之辞。而其所自服。亦可谓狼藉难掩矣。米袋庄钱。籍曰送馈于亲庭。而事不光明。人滋疑惑。八件锦衾。既难尽诿之遗亲。则讳其一半。自是遁辞。而渠乃自托于为亲而受污。议者。又许以观过而知仁。至于课督茧丝一事。以德基自招见之。亦无与于孝养之节而谳奏之臣。混谓之为亲。此其罪犯中至微者。而亦且曲为之傅会。况其大且重者乎。臣闻韩愈之言曰。法吏一断于法。经术之士。得引经而议。彼子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399L 页
为父复雠。春秋之所深许。法吏犹且曰。杀人者死而已。不敢为引经之论。则借令德基所犯。悉出于为亲。为法吏者。只当明其罪拟其律。以俟 上处分而已。况其种种罪目不亶为。为亲之事。则何可与胶东啬夫持衣自首者。比而同之耶。诚如法府之议谳。则贪污之吏。以此籍口黩货无厌。而自诿曰我为亲也。则其将人人而贷之乎。广州民人之不受移转。及其再来。取去他库之谷。万人所睹。焉可诬也。各仓还上分给之际。轻轻斗量。每石取剩之说。众口一谈。且载查案。其所谓以其剩谷白给饥民云者。文书全没。无可凭信。去处之不甚明白。于此可知。衿川庄舍。泛称以小小添买。而十目难掩。抱川私遗。反谓之万不近理。而一境公诵。渠虽急于自明。独不念天日之不可欺乎。若其抱事肯綮。只在于柳姓两吏。而元无绣衣等五。大是违端。则查官之姑请仍囚。事体当然。而道臣之即令放送。极是怪事。至于议谳之重臣。亦以元无廉问等语。至有疏卞如是。而其能望查事之得实乎。至于马屎甓堤堰草之事系轻微者。并皆首实。如曲中银倭馆货之罪关重大者。辄必牢讳。岂臣所闻轻微者皆实迹。而重大者皆虚语也耶。自前倭人之致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00H 页
书莱府。例书东莱府使大人閤下矣。德基贪黩狼藉。怨谤载路。倭人之处馆者。乃于往复书牍。辄去大人二字。蠢彼殊类。尚知贱恶其贪污。羞用例书之尊称。乃以清朝激浊之典。不得加诸如此之人。此所谓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朝永徽事。臣又未见其白脱也。害及僧徒一款。永徽之所不能卞对。而查状中。乃以加给纸价。为称冤之端。假令加给纸价。一如查状。加价之惠细。横惩之政虐。僧徒安得不怨且苦哉。当初道臣之覈得四百馀隐结也。人皆谓永徽难免重何。毕竟幸而无事。人之疑怪。愈久愈深。至于今番查状中道臣结辞。有曰。四百馀结之隐漏。出于亲病忧挠。不能致察之致乎。出于用奸隐漏。欲为肥己之资乎。其间实情有难钩得。而疏漏之罪。诚为可骇云。向使道臣。明知永徽真无用奸肥己之迹。则岂肯以此等疑晦之辞。为此两歧之说乎。况其邑婢潜奸。自有当律。乃以今既年久。且尝居忧阕服。不可追罪等语。曲为弥缝。夫国家轸念忧服之人。使之勿罪前事则有之矣。未闻有事发于阕服之后。而亦用丧前罪勿论之例也。且其年久云者。尤所未晓。苟其罪可罪则罪之。顾何问于年数之久近耶。官妓事。查状中。厥妓之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00L 页
将上京也。官门下直。适与永徽遆归时相值。人之致疑。盖由于此。而下直之后。不即上京。此言人虽致疑。实不即上京云。而南中游宦往来之人。莫不言厥妓之丧服上来全砺之间。至以妓哭婢布罗兀之说。狼藉传播。有同歌谣。谚曰。薪苟不燃。突不生烟。苟无可疑之迹。人之为言。何至于此耶。夫道臣查状。虽甚未快。亦不能全然隐讳隐结潜奸之状。既据实以闻。而或以两歧之说。或以遆归时相值等语。置之疑信之间。法府议谳。虽甚末减。自有当勘之律。而今乃一并清脱。虽薄微罪不忍相加。卒置之全然无过之地。如是而其能服众情乎。辱及其家。庙事永徽之招。谓之辱渠之一片木。无粉面旁题。此又不成说。果无粉面旁题。则道臣何由臆知其为永徽家神主。而密付郑麟瑞。使之潜传于永徽乎。其时实状。道臣之所目睹。今若下询于其时道臣。则必不敢有所容隐矣。闻麟瑞亦尝明言于士夫家。而置对之际。模糊为说。此不过怵于威制而然矣。道臣尚在。而麟瑞乃敢如此。他馀各人之诈不以实。又何足怪也。印信事。凡遭丧守令修重记。用套署。不用印信。虽童孺皆知之。曾谓永徽之奸滥而不识此例。全州人吏之众多。而无一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01H 页
人引例告知者乎。此果一毫近理之言乎。藉曰。讲定踏否。此不过一言可决。奚至于一旬留置。使兼官至有累度催促耶。此不过就其各厅文书。减其钱谷之数。而用踏印信。乃于重记都录修整之时。独着套署。所谓重记。既着套署。送印稍迟何害等语。岂未能尽烛其奸状而然耶。闻永徽遭丧之后。至于差出乡所云。印信之不为使用。其谁信之。至于新起大宅一事。村力自辨之说。可欺以其方。争地阋墙之事。非摘奸可知。而独怪夫通衢大第。万目所见。虽使暗中摸索。亦可知其宏丽。而摘奸郎官。乃以不宏不侈等语。恣意瞒告。此事而如此。它尚何论。至于李东彦查事。尤极无据。臣请悉陈焉。朝家既以台启之所胪列。或虑其差爽。囚人之所抵赖。有不可取信。故所以有行查之举。而自古行查之规。必以台启胪列之言。发为问目者。盖将以问于囚人者。又问于各人。以观其所对之异同。以验其事状之虚实。而未尝有以囚人供辞为问目者。岂不以查覈传旨举台启而不举供辞故也耶。查官非不知此。而顾乃不有规例。刱出别意。传旨中所举台启措语。全不提论。一以囚人供辞。作为问目。此其意无他。盖虑各人所对之言。或有蹉跌。先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01L 页
以囚人发明之辞。曲为开导。及其捧招之际。全无盘诘之事。只令各人书呈所怀。古今天下。安有如此查覈乎。夫囚人。即各人旧倅之子。各人又囚人所援之人。虽使严问而穷覈之。彼方拘于颜情。迫于威势。直告则有怨毒之必至。牢讳则无刑讯之可畏。其不肯从实而直告也。势也。无足怪也。况此查官之蔑法如此。按事之不严如此。其所发问。适以资其所对。各人之逞诈讳实。安得不至此乎。查官曰。东彦刺臂出血之说。是乎。各人曰。唯唯。查官曰东彦衙客在。衙奴亦在之说。是乎。各人曰唯唯。一事而如此。二事而如此。所问者皆东彦自明之辞。所答者不过就其问而增衍之耳。臣之启辞中一言半辞。终无提及之事。虽曰已查。所查者。非臣之启。亦非传旨中所令。查者如是。而谓之行查可乎。查事之纵恣无状如此。而道臣视以为常。法府因以覆启。其所奏谳。无非周遮幻弄之语。国家三尺。任自低昂。而乃反谓臣以诬陷。举措如此。而何能服臣心而厌物情乎。噫。东彦坡州之事。可胜言哉。三千七百户。户捧五十孔方。其间虽或有流亡疠疫不能出钱者。而其所收者。亦不知其畿何矣。邑民赙助。诚有其例。循例治丧。谁曰不可。而因丧横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02H 页
敛。至此夥然。阖境怨骂。乌得免乎。闻长湍癸酉誊录。不过三百两。而东彦之招。亦云其时物价。与癸酉翔贵。倍蓰折价。故钱文稍优云。各人等招。节节牢讳。而犹且谓之五百馀两。则金吾回启中。所谓视长湍誊录。殆减其半。未知何所据而云耶。东彦之所自服。各人之所未讳。道臣查启之所不言。公然刱入于奏御文字。臣诚莫晓其故也。神主价三字抹去之说。当时亲听于道臣者。见今尚在。非所可诬。而各人等乃敢称以元无是事。谓之孟浪。此又可骇之甚者也。至于替含一款。果是难言之事。而坡州往来之人。公传道之。曾不讳秘。臣之所闻。亦已多矣。此事尽亦不轻而重。在言者。有先污其口之嫌。在所被者。为终身罔测之罪。臣虽无状。亦有心肠。如其所闻知。有一毫未审。则亦何敢不顾仇怨。不计利害。至达之紸纩之听哉。臣虽不能目击。而其事实委折。得之听闻者。不翅详悉。固无异于亲睹。而乃又参互众说。有以信其必然无疑。而犹不欲遽尔索言。启辞中。亦不能直书。初则曰。有不忍闻之说。又曰。不能无憾于所自尽之地。及夫金万谨谓臣以搆成。然后不得不以所闻之言。略及于避辞中。而其间可骇可怪之说。又不止此。亦不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02L 页
欲毕陈。则谓臣以一笔句断。曾不持难云者。非知臣本意者也。臣之当初所闻。今不必更为提起。以益葛藤。而第闻臣启初发之时。坡州护丧时人。有以臣启辞无一爽实之语。质言于搢绅之间。其言大播。有耳皆闻。且伏闻抱川始查之初。坡人或以为直告为宜。或以为不可直告。论议不一。至成一乡争閧之端。及抱查不严。不以实对之后。又恐有更查之举。至有上京探伺者。臣偶然目见之矣。凡此云云之言。一世之人。孰有不知。特以其事系非细。莫有言之者。而独臣言之。是则臣朴愚之过也。妄率之失也。随闻直陈。不复较量之病也。人或责臣以辞太迫切。亦或戒臣以言人不善。则臣固懑然心服。而若其诬陷不韪等目。无非抑勒臣䝱持臣者。有若彼无此事。而臣乃做出人所不闻。而臣乃刱言者然。臣窃骇然。继之以痛叹也。今之攻臣而右东彦者。亦岂不知此言之狼藉。而特以东彦踶齧搏噬。效劳于当时者为不少。故不忍一朝弃掷。必欲极力伸救。且东彦许多刺举论执。间或有近于敢言者。故时论之爱藉。有加于两人者。而但未知今之救解者。实未知其负犯之如彼耶。抑知之而犹且云云耶。东彦自以为结怨甚多。致有此境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03H 页
而此事喧播。已在于渠未入台之前。则其所为言。尤不满一哂也。噫。自有此事以来。诋臣斥臣之言。前后沓至。左右迭出。三囚人之供辞。极口反詈。恶言不足怒。遁辞不足卞。至于老成重臣。乃因谏臣之疏论。不免移怒于臣身。至以非君子之用心等语。骂辱备至。臣实慨然也。夫重臣之齿爵何如也。欲裁抑一年少妄言之士。则雍容而处之。谈笑而道之。亦足以愧服其心。何必张皇辞气。忿詈相加。然后为快哉。李沆之裁抑梅曾。恐必不如此矣。窃为重臣惜之也。臣虽年少。若其处心。则宁为愚妄。无为屈曲。惟知 君父之前无所欺蔽而已。诚不料以此得罪于重臣也。臣未知外此而别有所谓君子之用心乎。朴权疏所谓伤笃厚之风。长激讦之习云者。尤可笑也。笃厚之风。宜莫尚于西京。而西京之所崇用者。曰孝曰廉而已。今臣之纠劾此事。正恐不孝不廉者之伤败风教耳。必也扶植伤风败教之人。然后方可免激讦之目欤。其他骂詈之言。不可殚记。欲与呶呶。臣亦疲矣。无宁守无卞之戒。避效尤之讥而已。臣之家世世荷隆恩。臣又少年。倖窃科名。出身之初。即玷迩列。昵侍耿光。盖亦有年。区区愿忠之忱。自与疏逖之士有异。宋人有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03L 页
一句语曰。君恩天大。若为报称之图。流侃波颓。常有激昂之志。臣尝有感于斯言。每击节而诵之。愚衷耿耿。夙宵自砺。常以当官尽识。直道无隐。为立身第一义。若夫一身利害与名场得失。盖亦有未暇计较者矣。一失括囊之计。自速如屋之嗔。群排众摈。万矢同的。向非 殿下洞察而曲全之。则臣之一身。其不为齑粉者几希矣。况可望重蹑清路。复列台端乎。臣之沾被宠泽。可谓至渥。而世之怒臣而怨臣者。亦将由是而益激。则臣之今日所蒙。非幸也。亦不幸也。况人方议处置臣黜补臣。则臣何敢以其言之适不行为幸。而扬扬冒没于众所不许之地乎。廉义所在。断不可强进。若其人器之不似。职责之难副。有不暇言。况此三字华衔。尤非不文如臣所可滥竽。自叨此选。中心愧恧。若无所容。而控辞无路。泯默至今。今因乞解之章。兼祈一并镌削。伏乞 圣慈察臣危恳。亟命遆臣新授谏职。仍削知制教之任。且命选部。勿复检举。以谢时议。以安微分。不胜幸甚。
(一作答)曰。省疏具悉。既往之事。不必追提。尔其勿辞。上来察职。
辞司书疏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04H 页
伏以臣特眇末一新进耳。年少识昧。言议无当。一忝台端。妄有论列。遂为当路者所深忤。向非 圣明特达之知。终始曲全之恩。则臣安能保有今日哉。臣之前后所蒙被。可谓不世之殊私矣。方臣之始劾三臣也。台阁傍惎之。筵臣急攻之。而 圣明卒不以臣言为不是。及臣不见容于时议。枳阻旧践。则 圣明至以经年牢寒。殊涉不当为教。继有谏省之命。逮夫秉铨之臣。复申黜补之论。则 圣明又不许焉。俄而有北道评事之除。评事。极选也。自古从两司而膺是任者。指不多屈。臣又见碍于两司。而乃反充拟于两司中择差之地。臣之荣固极矣。臣之不安。亦已甚矣。况中经政院招问之举。情势转益臲𡰈。求遆不得。进退维谷。淹延十朔。但费呈诉于庙堂矣。乃者。许遆之恩。出于千万意想之外。筵席特教。极其优异。眷惜微臣。不翅如慈父之护爱子。臣闻命惝恍。五情失守。不知何以得此。惶陨感激。自不觉泪汪汪而交也。噫。贾谊非无圣主。而绛灌多短。则不免长沙之贬。李泌倚毗方隆。而踪迹太奇。则尚有江西之行。今臣之受嫉于人。见斥于时。又不特昔贤之所遭。而炎荒岭海。初既赖 圣慈而免焉。莲幕荣任。亦以不必出送为教。如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04L 页
臣所蒙。岂惟今世之罕有。抑亦旷千古而无之。臣虽齑粉其身。曷能报 圣恩之万一哉。迩来投闲。随分饮啄。罔非感戴歌咏之日矣。不料春坊新除之命。忽下于此际。日昨召牌。又复俨临。为人臣者获此异数于 君父。虽使之蹈汤而赴火。亦所不辞。况处之以荣次。速之以严召。岂不欲𨃃蹶趍承。而第臣区区廉义。有不可徒恃上眷而突然冒出者。进诣阙下。沥血控辞而疏未上彻。竟犯逋慢。臣之罪戾。合被重诛。只推之恩。又出格外。臣心感激。益复如何。所当一谢恩命。少伸分义。顾臣难进之端。非止一二。玆敢冒死鸣号。以冀 圣明之谅察焉。向之持臣者。甚则斥之以非君子之用心。诋之以非吉祥善事。其轻者。犹且左拳右踢。迭出交攻。揔而目之曰诬陷。拟之以斥黜。虽蒙睿照。得以无他。然臣之所被僇辱。则固自有难洗之羞。今复何心冒没轻进。以自取贪荣丧廉之讥哉。矧今三臣查事。尚未了当。臣之情迹。有难苟冒。抑臣于谏院。请勿钓问言根之启。有大不安于心者。前冬招问之举。虽出于钩覈重狱之意。而朝家之诘问。台阁之现告。大有损于国体台例。亦有妨于日后言路。臣非不知不对之为得体。对之之为失当。而严问之下。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05H 页
不敢不对。私心惭赧。久犹未已。公议咎责。愈往愈深。目今臣名。果入于白简之中。至谓臣失之于前。辞意截峻。臣诚懑然愧服。无以自解。顾以坏了台体。现告言根之人。方且缩伏俟罪之不暇。何敢冒出于台启方张之日乎。且李东彦击铮供辞。反骂丑诋。罔有纪极。至欲更诘言根。迫䝱备至。臣于朝家招问之日。不能固守初见。轻有指陈。故终使被查之家。亦从而随意所欲。苛诘而督问之。缘臣疲劣。贻辱朝廷。一至于此。此亦臣之罪也。其所诬悖。固多可卞。而臣虽无似。亦忝侍从之后。何可与东彦孽弟。争较是非。以重伤事体乎。况 圣上既斥其放肆。天鉴至明。臣又何言哉。虽然。既被其无限搆辱。则亦何敢晏然而已乎。臣之所遭。如上所陈。有一于此。犹难抗颜。况兼有之者乎。伏乞 圣慈俯谅危恳。亟命遆臣职名。以重台议。以靖私义。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且悉。尔勿过辞。从速察职。
春坊联名陈戒书(文学时。辅德崔启翁,弼善李熊徵,兼弼善李㙫,司书李台佐,兼司书李肇,说书李世德,兼说书李泽。)
伏以日昨进宴之举。惟我朝三百年所罕有之大庆也。夫以我 主上殿下盛德至善。垂衣御极。于今三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05L 页
十有馀载矣。虽尧潦汤旱。时或不免。而疆埸无虞。邦内又安。覃恩普惠。洋溢远迩。草木昆虫。均被化泽。升平之休。古亦鲜匹。而惟以不自满。暇之 圣心。常怀临深履薄之至戒。剽剽(慄慄)祗惧。不遑宁逸。一游一豫。罔或不慎。矧玆宴礼。系是稀旷之盛曲。苟非我 邸下出天之孝爱日之诚。连章祈请。冀伸情礼。至再至三。恳恳不已。则以我 殿下退逊谦挹之志。岂有肯许勉副之理哉。虽以礼成后备忘辞旨观之。我 殿下初未尝有乐为之意。而特以 邸下三疏之请。有难固拒也。噫。我 殿下。暨我 殿下。止玆止孝之道。于是乎两尽其美矣。天临黼座。百僚感造。欢声所及。跛躄亦抃。而我 邸下亲捧玉觞。拜献冈陵之寿。婉容充然。和气蔼如。是日群臣。孰不欢欣感悦。手舞足蹈动色而相贺哉。猗欤盛矣。是岂特我朝所罕有之大庆。实是汉唐以来史牒所未见之盛事也。臣等但以无似。滥厕宫僚。获登御筵。与睹盛仪。私心庆幸。百倍恒品。区区爱戴之诚。益切于中。玆将加勉之说。用附颂祷之义。冀幸 邸下之垂察焉。呜呼。 邸下感格天心。克举缛礼。其孝何如焉。抑臣等闻之。君子之孝于亲。有大有小。养口体为小。养志为大。今 邸下之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06H 页
所当孝者。岂亶止于宴飨供奉之节而已乎。固当以养我 殿下之志为先务尔。夫人之爱其子。无不欲其子之为贤也。为圣也。万善之咸具也。众美之必萃也。寻常匹庶之所以责勉其子者。犹且如是。矧乎帝王家所以期望于储副者。果何如耶。以此推之。则可见我 殿下之责孝于 邸下者。不在其小。而在乎其大者也。 邸下诚宜以此自勉。一动一静一言一行。必以圣贤自期。圣贤之道无他。孝悌而已。必也行无专制。事无由己。问寝之时。视膳之际。柔色以温之。先意而顺之。敬 殿下之所敬。爱 殿下之所爱。馀力学文。一以不懈。夙夜其惟曰。我之事亲之节。或不若文武之大孝乎。进修之业。或不若商宗之时敏乎。安肆之心或胜。而庄敬之工或忽耶。官官宫妾之或昵。而贤士大夫之或疏耶。前代治乱。古人得失。我不可以不鉴戒也。稼穑艰难。民间疾苦。我不可以不周知也。日夕孜孜。常自点检。如有一念之或差。一事之或失。则辄自猛省而亟治之。毋以过小而忽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务必底乎义精仁熟。道成德立之域。而一以毋负我 殿下期望之心为心焉。则 邸下修己事亲之道。于斯尽矣。传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盖谓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06L 页
其以武王为子也。为人子而使其亲无忧。是为孝之至也。此岂非 邸下所当勉者乎。凡人父母见其子之有一能片善。莫不色喜心悦。况 邸下信能光明缉熙。日跻圣敬。则我 殿下所以喜悦之者。尤当如何。其视一时称觞献寿之孝。大小轻重之别。不翅较然。惟 邸下勉之。且内宴所陈。或多伎乐玩戏之具。固知 邸下宅心湛一。物莫得以挠之。而第念心是活物。走作无常。况当血气方壮之年。得无有一毫出入之念耶。古人于幽独得肆之地。必下戒惧工夫。惟恐其以小累大。伏愿 邸下深留意于声色。不留聪明之训。克加省察焉。臣等所言。固涉陈腐。虽无可采。若其眷眷之愚。宲出忧爱之忱。伏乞 邸下恕其妄僭。而澄心垂纳焉。
答曰。览书具悉。今玆上寿之礼。宲是千古罕有之庆。其为欣忭。曷可尽谕。而向无诸臣之陈请。其何能回天心而伸余之至情乎。至于缕缕训戒。敢不服膺焉。
辞副校理疏
伏以臣于馆职。新命万无承堪之势。沥血哀吁。冀蒙处分。而疏未获彻。竟犯违慢。席藁私次。诛罚是俟。不料勿罢之命。出于格外。两日之内。召牌荐降。臣诚惶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07H 页
悯抑郁。不知所出。含恩怵义。不敢不祗诣禁扃之外。而反覆揣量。终难冒进于匪据。玆敢申暴衷恳。仰首哀鸣。以冀 圣明之垂察焉。臣特是瞢经蔑学之一孤蒙耳。少而偷惰。未甚读书。不幸早年忝第。遂至抛放简编。如科儒学子之寻常讲习者。亦多不能通晓。只就即今经筵所讲春秋一书言之。诸传文字。曾未一窥。经义笺解。宲所昧昧。殆同瞽者之于丹青。其何以抗颜称讲官。出入厦毡。以待顾问乎哉。噫。论思献纳。责任甚重。非若庶僚凡官之可以筋力智虑勉强而及之也。臣若不自揆度。徒恋华膴。不顾不称之讥。惟以趍承为恭。则是便自欺而欺天也。朝家亦何取于臣哉。况臣之门户。盛满极矣。同堂五六兄。并列通显。无官不做。有选必与。天道忌盈。理宜招损。一家胥忧。凛若渊冰。如臣湔(一作谫)劣。百不犹人。犹且凭藉门荫。猥厕荣涂。从前履历。辄居人前而騃不解事。毫无报答。三缄失戒。百镝丛身。向来之十颠九踣。毕竟免为齑粉。繄 圣恩是赖。然而仇怨溢世。踪迹奇危。诚无意绪。及于声利。非分宠荣。往而愈新。每一念来。毛发洒淅。为今之道。惟在于避远清显。务自谦牧。一以为持盈戒满之啚。一以为息黥补劓之计。区区素心。正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07L 页
自如此。左右思惟。终不敢承当。且伏闻坡狱诸證。又有移送禁府之举。查事有同更发。则臣之难安情势。又复如初。尤何敢晏然冒进于迩列乎。伏乞 圣慈察臣危恳。亟命镌遆臣职。仍令刊名新录。以重荣选。以靖私义。不胜万幸。
答曰。省疏具悉。尔其勿辞察职。
玉堂联名陈戒劄(副校理时。校理李台佐,修撰郑栻,宋正明。)
伏以天人一理。显微无间。有感必通。影响斯捷。灾沴之作。本无不应。而近年以来。咎徵叠见。殆无月无之。指不可胜屈。乃于孟冬之月。又有震雷之异。夫孟冬。纯阴之月也。震雷。阳气之发也。纯阴用事。阳气潜藏。而轰轰之声。烨烨之光。虽盛夏。亦所罕有。则二气之愆错甚矣。上天之告戒切矣。臣等相顾惊▼(马+(口/咢))。达夜靡定。及睹 殿下答大臣劄批。至有忧惧无寐之教。有以见 殿下遇灾祗畏。不遑宁处之至意也。虽然。人情莫不儆动于有灾之日。而此心鲜能常存于灾过之后。臣等又安敢以 殿下既已惕虑为幸。而不思所以加勉之方。以裨我 殿下应之以实之道乎。噫。天道玄微。未易测度。虽不敢妄有傅会指为某事之应。但冬雷之变。多在于东京两晋南宋危乱之世。岂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08H 页
噫。 圣明在上。天之谴告至于此极耶。臣等谨按易传曰。震。其象则为雷。其义则为动。故古人以雷震之异。多归于时君动作号令之失。是以君子观荐雷威震之象。以恐惧而修省也。始必有虩虩顾虑之计。然后终必获哑哑言笑之吉。苟或徒存恐惧之心。而不有修省之宲。则虽曰恐惧。犹无惧也。顾奚益之有哉。故人君修省之道。当于动字上加意着工。惟 殿下试加澄察焉。噫。今日国事可忧者多矣。凶歉荐仍。而民生之饥困已极。论议崩溃。而朝著之寅协无望。狱讼稽滞。而冤郁之未伸。盗贼窃发。而搜戢之乖方。关防则有疏虞之虑。弊政则无厘革之效。而山海折受之害。闾阎奢侈之习。无非敛民怨而坏风化者。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况危兆乱象。毕萃而骈臻者乎。顾瞻四方。无一可恃。而在廷之臣。无以仰体 圣意。挽回世道。独使至尊忧劳于上。此固群下之罪。而其所以救正之本。亶在于 殿下之一心。 殿下其可不惕然警省于此乎。呜呼。 殿下聪明冠古。睿智出天。勤于典学。频御经筵。其于义理之源。得失之卞。非不讲之明而察之精矣。气质犹有所未化。喜怒或患于不节。发于政令事为之间者。常多轻遽暴发之病。有乖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08L 页
圣人中和之道。或 殿下涵养之工。体验之诚。有所未至而然耶。先儒曰。克己。须从性褊难克处克将去。伏愿 殿下益笃践履。克懋在养。凡于幽独得肆之地。造次急遽之间。常存是心。勉勉不已。以至一疵不存。万理俱明。物来顺应。动辄中节。则子思子所谓戒惧省察。而至于天地位万物育。董仲舒所谓一正君心而四方正。至于阴阳调风雨时者。庶畿可致。而上所陈数者之弊。不过转移中一事耳。朱子曰。人主一心。为万化之原。为今答天弭灾之道。舍是而奚求哉。臣等伏睹前后下药院之批。辄以心火为教。臣等于此。亦有区区所献。夫心君不宁。化而为火。即医家之论也。故心火之病。多由于思虑烦恼。不能慎摄。外物触激。奋怒乘之。转辗炽发。重损天和。此岂陈根腐草所可责功而奏效者。古语曰。治心之术。兼可以治疾。盖主静则悠久博原。自强则坚实精明。操存则血气顺轨而不乱。收敛则精神内固而不浮。此固持敬之要道。而亦是摄生之妙方也。 殿下于此。苟能十分存念。必以澄心净虑。为吃紧工夫。则非但有益于治理。其于保啬节宣之道。未必无少补也。呜呼。庆礼才行。霈泽旁流。妇孺跛躄。莫不忭跃于和气之中。而曾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09H 页
未几何。遽有此非常可愕之变。臣等实莫晓所以致此之由也。当此之时。君臣上下政宜惕然奋发。协心共济。以为倾否回泰之图。而窃覵 殿下之接遇臣邻。有欠于诚信相孚之道。盖 殿下识虑超诣。明习庶事。固已有轻视群下之意。而朝臣愦愦。亦未有当圣旨者。奉令承教。一有过差。则 殿下不少容忍。辄施威怒。加膝坠渊。举措判异。前之所是。后或非之。昔者所厚。今乃薄之。雷霆震薄之下。士气摧沮。风波忧畏之际。习尚委靡。大小臣僚。慄慄惴恐。惟救过之不瞻。欲言则趑趄嗫嚅。或恐棱角之稍露。遇事则左右牵掣。但以姑息为事。徒怀旅进旅退之心。未有着力担当之意。曾不能大开眼看了。亦不能大开口说去。顾安有展布四体。共做国事之望哉。噫。君之于臣。犹父之于子也。一时诲责。固不害为振刷敕励之道。而或至于上下暌阻。情志不通。则甚非国家之福也。惟愿 殿下深念一体相须之义。克尽以礼使臣之道。俾尽和平交泰之域焉。呜呼。 殿下励精图治。今已三十有馀载。而岁月荏苒。治象日远。回顾茫然。无一事可酬宿志者。 殿下于此。反而思之。可不慨然兴叹耶。先正臣李珥尝献言于 宣祖大王曰。明王之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09L 页
作。千载一时。而世道之降。如水益下。臣等每诵斯言。未尝不三复太息也。 殿下春秋已过不惑之年。仰瞻天颜。渐觉非昔时矣。语曰。人不再壮。岁不我延。进德修业。如得及时。于今玩愒。更恃何日。惟愿 殿下毋曰圣学之已高而缉熙罔间。无恃邦内之粗安而兢业自持。罔或满暇而怠忽焉。噫。景公善言。星徙一度。成王祗悔。反风起禾。此皆已然之明验也。一念之微。天实降鉴。才动于此。便应于彼。转灾为祥。寔在今日。惟 殿下勉之。臣等俱以颛蒙。猥忝论思之列。值此瘅怒之灾。不胜忧爱之忱。不揆狂僭。冒死仰陈。言虽刍狗。诚则芹曝。幸 殿下勿以人废言而少察焉。取进止。
答曰。省劄具悉。天谴非常。忧畏方切。反覆陈戒。罔非出于忠爱之诚。予深嘉尚。可不服膺焉。仍 传曰。此劄子留中不下。
因掌令李裕民疏陈所怀疏(修撰入直时)
伏以臣伏见掌令李裕民为陈一疏。请上 殿下尊号。臣窃以为不可也。夫尊号非古也。唐虞三代之所未有也。唐之高宗刱而行之。史氏书诸策而诋之矣。至文宗时。群臣请上尊号者再。而初纳韦温水旱为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10H 页
灾之说而不许焉。后因中使薛季棱闾阎凋弊之言而不许焉。因以通天犀带赏季棱。朱子于纲目。特书而备录之。以表扬之。先儒胡氏。又谓文宗可以为后世法。并与季棱而褒与之。由是观之。玆事之得失。史牒之予夺。亦略可见矣。惟其予夺之若是者。盖有说焉。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盖赞扬之言。人主之所喜闻。崇美之举。人臣之所乐为。苟不谨为之防。则上易流于骄怠。下必趍于谄谀。尔近数年以来。以尊号上请者前后继起。而我 殿下深怀冲挹。一味退让。既以御制四韵诗。宣示中外。又令政院。毋捧如此疏章。夫以我 殿下鸿功盛烈。有足以光前掩后。而不自满暇。终始兢畏。使颂美之辞。毋敢近于轩陛之侧。此奚但 圣性之谦抑。亦由见道之高明。诚超出千古。卓越百王之盛德事也。是将太史书之。野乘笔之。后王得有所监而为法。后贤得有所据而为證。垂之万世。永永无极。其贤于加数字之徽称。作一时之观美。岂不远甚哉。伏况 殿下不惟自谦于己。又尽继志之孝。不许宗臣之疏请。以光 先王撝谦之德。此又前世所罕闻之盛节。虽武王周公之达孝。何以加此。万代瞻仰。亶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10L 页
在是矣。为 殿下臣子者。稍有知识。则莫不钦仰感叹。万口同辞。一心悦服。人情所在。天意亦可见矣。孔子曰。君子乐成人之美。曾子曰。君子爱人以德。在凡人犹尚如此。况于 君父乎。今日在廷之臣。惟当仰体 圣意。同心将顺之不暇。而今裕民身居谏诤之地。而敢发此言。殊非爱吾 君以德者。甚矣其不乐成 君父之美也。其疏盛言春秋之义。专以大报坛事。欲为归美之端。噫。惟我 圣上念皇朝罔极之德。追 列圣事大之诚。抱神州陆沉之痛。切匪风下泉之思。乃于涒滩之岁。亲祭 毅宗皇帝。又筑大报之坛。岁祀 神宗皇帝。于戏。 殿下此举。明义理于万古。励忠节于一时。是可以克绍我 孝宗大王尊攘之大志。而亦可以永有辞于天下后世矣。虽然。以此为揄扬显号之资。则臣以为断然不可也。何者。呜呼。皇朝天禄之告终。今已六十馀载矣。宗社墟矣。子孙绝矣。天下不复宗周矣。颠木之㽕孽。更无望矣。弱国之畏约。无穷时矣。乃 殿下兴思于寝远寝忘之日。尽诚于无可报效之地者。非以求知于天下也。非以徼名于来后也。惟其炳炳之义。断断之心。真可以争光乎日月。孚感乎鬼神也。先儒曰。君子有所为而为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11H 页
善。则其善必不诚。无所为而为之者。真是义也。 殿下此事。真所谓无所为而为之者。邦人观感。可以激厉颓俗。史臣大书。亦足垂声不朽。而今之言者。乃欲以此请尊名号。此殆非 圣上之本旨也。倘或此论渐盛。终如言者之所请。则向所谓炳炳之义。断断之心。无所为而为之者。不几于晦而不章乎。且裕民以宣庙朝故事为言。至以名臣硕辅为證。而臣谨按故名臣郑经世所撰 穆陵志文。则有曰。谦冲之德。出于天性。未尝以贤智自居。功业自喜。戊子甲辰徽号之请。发于一国臣民归美之至诚。而严辞固拒。阅月不许。虽众情难遏。终不免俯从。而中心则不乐焉。虽以此观之。始初之挹损。即 圣祖之本志也。末后之勉从。由于有司之强请也。古人有言曰。欲法祖宗。当法其心。今往何监。是惟当以 圣祖挹损之本志为法。何必以当时有司之强请为例哉。与其欲援 祖宗时例。不若克法 祖宗之志也。至如文忠公臣李恒福撰人碑碣之辞。文贞公臣申钦答时相之书。具载遗集。主意可见。焉可诬也。裕民又以 春宫再疏为言。夫 春宫邸下之疏。亶出于出天之诚孝。而我殿下靳固之教。益光谦虚之德。圣人之孝。以志为养。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11L 页
春宫邸下之不敢敦请。亦合于斯义。为臣子者。乌得引重而为言哉。夫 殿下前后靳许之教。固已播人耳目。入人心脾矣。举国之人。皆曰。大哉王言。一哉王心。臣每诵御制中。但自夙宵懔之句。未尝不击节庄诵。有以见 殿下慄慄寅畏慎终如始之至意。昨日答裕民之批。以有辞后世。岂系于徽称为教。尤可见殿下洞见义理处。光明正当。出寻常万万。而至于牢定之志。断无变改之教。尤极丁宁明白。无复馀蕴。呜呼至矣。 圣德何加焉。虽使裕民之言。日陈于前。固知 圣意之无挠。而所可痛者。裕民以台谏为名。任人主之耳目。主上下之规劾。凡今衮职之阙失。朝政之乖舛。天灾时变之可畏。民忧国计之可言者。非止一二。彼裕民亦岂全然不知。而曾无一言及此。今乃以请上尊号之说。显然卒发于章奏之间。彼薛季棱。特一刑馀之贱。尚能因事警告。纳其君于无过。登诸史策。臣主俱荣。岂料清朝台阁之臣。反有愧于衰唐之一阉竖耶。重可羞也。噫。世道日下。人心不淑。一种邪枉之辈。或怀挟杂之心。乃以此事。谓可以悦 君上之听。而图自己之利。殊不知圣人无我之心。不喜夸张。明王好察之世。难以容媚。而假托尊君之名。实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12H 页
有希觊之迹。此等情状。良可切痛。臣恐日月之明。或有所未烛也。裕民虽甚无状。问其官则台谏。设令 殿下过听他人之言。欲为此举。为裕民者。职当明言直谏。廷争之不暇。而今乃身自倡言。从他笑骂。不职人间有羞耻事。使三百年台阁事体。一朝扫地无馀。其罪可胜言哉。裕民之愚騃不文。人孰不知。今日此疏。虽未知孰主张是。谁使令是。而若其非渠所自辨。则灼然可知矣。如裕民者。若不早赐斥退。明揭是非。则臣恐䲡鳝狐狸百怪层出。转至于国不为国之域矣。伏愿 殿下益究昭旷之原。洞察忠佞之分。显加罪黜。昭示群下。毋使有见不肖不能退之失也。臣以眇然新进。过蒙不世之恩数。历顾朝中以微末而承眷私者。盖无臣比臣而不尽忠于 殿下。厥罪尤倍于人矣。况今忝在经幄。职是论思。凡有所怀。理合无隐。此又大事。不容泯默。玆敢罄吐所蕴。以备察纳。而言狂计愚。僭越是惧。然亦恃明主之在上耳。臣无任激切祈恳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顷年备忘。辞旨本非出于一时撝谦。则今玆宪臣之疏。岂非未安之甚者乎。尔职在论思。有怀无隐。忠爱之诚。深用嘉尚。而第假托等语。殊涉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12L 页
太过也。
因掌令李裕民避辞辞修撰疏
伏以臣职在论思。目见台议之舛谬。不容泯默。妄有论列。而言狂计愚。僭越之诛是俟。不料虚受之量。曲加照察。奖之以忠爱无隐。诲之以殊涉太过。臣诚感激惶愧。不知所以自措也。臣昨伏闻。李裕民行呼唱于道路。扬扬入台厅。抗颜引避。臣固已骇然。及见其避辞。张皇胪列。语不成说。喷簿反詈。略无顾忌。臣虽疲劣。何可与此人。更有所卞说以自辱哉。第其避辞。用意阴险。措语叵则(一作测)。有不可以其人之不足与较。而遂无一言。玆忘溷渎。又此陈暴。臣又死罪。裕民目臣疏为回互。夫臣疏之回互不回互。自有一世之公眼。臣不欲自卞。但其避辞曰。媚者无实德之可言。而强请揄扬之谓也。噫嘻。是何言也。臣谨按。虚书曰。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笺注家曰。此美舜之辞。朱子卞之曰。此赞尧也。未应极口称舜之德。不见其有劝勉规戒之意。恐唐虞之际。未有此谀佞之风也。夫以大舜之至圣。其臣之赞扬盛美。宜不至于大害于义也。然而朱夫子所以出力费辞。明卞其不然。至目以谀佞者。诚以人臣事君之义。惟以勉戒为贵。以舜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13H 页
为君。亦不当专事颂美也。然则朱子之意。岂以大舜之实德。为未足当圣神文武之名而然哉。今乃敢以无其实德。强请揄扬等语。肆然笔之于章奏之问。吁其危怕之甚矣。裕民身居台阁。既不能将顺 殿下之谦德。反欲使 殿下徒受尊名。反掩实美。此岂直有爱君尊君之心而然哉。臣之所耻者。正在裕民坠落三百年台阁事体。而今裕民乃曰。我欲显扬君父。人以为羞耻事。截头断尾。凑合抑勒。欲驱臣身于罔测之科。此正千古宵小网打士类之手段。此其造意。不但止于一时反詈而已。至于交媚二字。臣疏则但言容媚。无所谓交媚者。不知裕民于何承受而有此错误也。若其举唐,宋四臣而为言。尤未满一哂。姚崇,裴度。固是有唐之巨擘。而沿旧袭谬。不能匡救。可责而无可法。王朝之德望。富弼之见识。岂不诚一代之老成。而只此一事。未免为孙奭,刘敞辈之罪人。则此何足援据而为證乎。噫。亚圣非尧舜不陈。昔贤以稷契自比。今裕民必欲以唐,宋群臣上下胥失之事。为今日之准则。尤可见其无诚也。裕民疏出之后。溢世公议。无不唾骂。臣职责所关。不得不言矣。今裕民隐然以论议歧贰等语。欲为荧感疑乱之计。重可骇惋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13L 页
也。臣又伏见谏臣之疏。以臣之攻其事。兼攻其人。大失相敬之道为言。臣窃惑焉。孟子曰。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今谏臣不责裕民之自侮。反欲咎臣之不相敬。未知谏臣则以裕民为可敬也欤。虽然。规责之言。至于如此。 圣批又以臣言为未得当。臣安得一刻晏然于荣次乎。伏乞 圣明察臣情势之难强。亟命镌削臣职。以安微分。以快人心。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尔其勿辞。从速察职。
辞副校理疏
伏以臣每当炎暑之节。辄患注夏之症。逐年增加。今岁尤甚。湿热遍身。脾胃虚弱。厌却食饮。殆至全废。强有所啖。呕吐必作。元气渐轹。日就澌薾。眩晕之症。乘弊兼发。少有劳动。辄至昏倒。委身床席。不能自振。以此病状。宲无旬月间差可之势。不得已寻单。请急为必遆之计。而喉司不谅。一向退却。臣诚闷蹙。不知所出。此际得伏见掌令尹会之疏。以近来评事之任。人皆厌避。或有未赴而畿至瓜熟者。设官之义。果安在哉为言。臣不胜瞿然之至。臣于乙酉秋初。忝叨是职。臣上无父母。一身甚轻。筋骸虽孱。年齿方壮。奔走四方。此正其时。夷险远近。本不计较。寅命卯行。顾何难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14H 页
之有哉。特以臣方得罪于时议。经年见枳于宿践之地。猝然猥充于极择之任。廉义所关。情迹臲𡰈。欲进未可。求解不得。荏苒之间。遂及十朔。虚縻久滞。臣自知罪。毕竟恩遆。出于特命。臣之本情。非出厌避。宲是圣明之所洞烛。而到今年久之后。台言之严紧。至于如此。使臣果有一毫厌避之意。如言者之言。则臣之罪。宜伏重何。尚何敢一刻晏然于荣次乎。伏乞天地父母。俯谅臣情病之难强。亟命遆臣职名。仍治臣厌避边任之罪。
答曰。省疏具悉。当初未赴。非出厌避。尔其勿辞。从速察职。
辞副修撰疏
伏以臣于日昨严教之下。不胜惶悚。冒死陈章。乞伏重诛。喉司退却。未获上彻。旋因玉候违豫。不敢言私。连日进参于起居之班。而区区情势。终不可仍冒于荣次。玆不得不仰首鸣号。以冀 圣明之处分焉。向日筵中。同僚因文义演陈方岳久任之效。转及罪死人朴烨按西关时事。臣继之曰。朴烨性甚残酷。杀人如麻。毕竟渠亦枉死。此人何道哉。仍举故相臣李元翼诸人声绩而陈达。则臣之本意。以为李元翼诸人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14L 页
固可尚。而如烨者本不足称说。其斥彼予此之意。固自如此。而枉死二字。亦取古人枉死市之语。其本文主意。非谓枉屈。乃凶死之谓也。与世所谓冤死等文字旨意迥别。烨既伏法而死。则臣之以此为言。正是證明其罪死之意耳。烨之生也。国人皆曰可杀。及其诛也。舆情无不为快。到今八十馀年之后。臣独何心。敢欲归其人于冤死之科乎。臣所达上下语脉。无非斥烨之意。而只此二字。偶引不分晓之句语。冲口猝发。辞未达意。有若为烨称冤者然。致勤严教。此实臣昏愚谬妄之罪也。推缄未勘之前。宜不敢径先陈控。顾臣所叨。即论思之地。而做错至此。听闻俱骇。其不可一刻晏然以重伤廉义也决矣。玆敢悉暴血恳。以干鈇钺之威。伏乞 圣慈亟命遆臣职名。仍治臣罪。以靖私义。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尔其勿辞察职。
辞修撰疏
伏以臣待罪铨郎。重被宪臣之诋斥。格例有拘。控辞无路。蹙伏俟谴。虚带旷日。才因亲嫌。得以解免。不意玉署新命遽及于杜门省愆之中。惊惶闷缩。不知置身之所也。而以本馆下番阙直。召牌俨临。不得不祗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15H 页
诣于禁扃之下。而顾臣难冒之势。非止一端。宪臣之疏。专攻铨地。至以通塞不循公议为言。夫居铨地者。通人塞人者。苟或有一毫不公者。则其罪可胜言哉。近者。两堂上一并引咎。至于胥命金吾。则臣以秉笔郎僚。何可自同无故之人。扬扬出入于近密之班乎。况洪重休之顷日末拟于馆职。虽出于更通既久之后。而适在臣入参政席之日。则臣之情迹。已涉不安。且其论李东彦事一款。臣尤有所骇怖者。夫东彦之有罪无罪。自有公案。臣不欲更费呶呶。而宪臣乃以仇敌满朝。终陷不测。敢言之祸。至此之酷为言。噫嘻。是何言耶。臣于东彦。本无一分嫌怨。而国人之所知也。而今此为言。有若臣挟私怨。而搆捏敢言之士。加之以酷祸者然。虽其急于救解东彦。而独不念告君之辞。全不择发之为未安乎。臣之论东彦。今已四载。人之齮龁。迄可少止。而今玆疏论。最为深紧。诚如是言。则臣有贻祸敢言者之罪。揆以国体。宜被重何。臣何敢一刻晏然于荣次乎。不得不陈疏径退。违慢之罪。实合万殒。伏乞 圣慈亟遆臣职。仍治臣罪。以谢台议。以安私分。不胜万幸。
答曰。省疏具悉。意外诋斥。不必深嫌。伸救东彦。尤为
谦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15L 页
无严。尔其勿辞。从速察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