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x 页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附录
附录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9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490H.gif)
显宗大王十三年壬子闰七月十四日(巳时)。先生生于仁同府西若木里第。(先生先世。居开京。中移汉师。至五世祖察访公。从仲父健宰仁同。因赘而家焉。子孙遂为仁同人。)
十四年癸丑。(先生二岁。)
十五年甲寅。(先生三岁。)
肃宗大王元年乙卯。(先生四岁。)五月。随母夫人全氏。往参判公平山任所。
二年丙辰。(先生五岁。)
三年丁巳。(先生六岁。)四月。往参判公长湍任所。
四年戊午。(先生七岁。)秋随母夫人还乡。(先生幼。豪纵不羁。当街。鞭笞人。人皆畏避。群儿之从游者。皆受其指挥。不敢少违焉。)
五年己未。(先生八岁。)冬。始入学。(时参判公帅岭南左阃。伯氏兵使公。亦游宦京师。教课无常。既学旋止。○同里。有朴公蕃。有文行。性甚严。有学徒数十人。先生时与之游戏。一日。朴公自外而至。见群儿方设优人杂戏。无不惊散。而独先生不少挫挠曰。宁受策于长者。吾所志为之事。当了却乃已。蒙以肖像天然。作傩者状。朴公注目良久曰。异日成就学业者。必此儿也。)
六年庚申。(先生九岁。)
七年辛酉。(先生十岁。)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9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490L.gif)
九年癸亥。(先生十二岁。)
十年甲子。(先生十三岁。)
十一年乙丑。(先生十四岁。)冬。以参判公命。受学于朴公。(朴公尽心教诲不倦。先生自是。专意受业。不复为前日遨放事。数年之间。文藻大进。同学者。莫之先也。朴公因手书夙兴夜寐箴以勉之。未几。朴公移居湖西。无复有师友之助。然亦能自知勉励。穷日夜不怠矣。)
十二年丙寅。(先生十五岁。)
十三年丁卯。(先生十六岁。)十二月。丁母夫人忧。(先生痛早失慈颜。又恨平日不能曲循义方。于是益折节为恭谨。日从事修身饬行之方曰。士生斯世。大有事在。岂可甘为人下。而不自贵重乎。哀慕之暇日。劬书不掇。)
十四年戊辰。(先生十七岁。)
十五年己巳。(先生十八岁。)正月。参判公解官还乡。(先生以志学之意。为书白之。参判公教曰。吾岂禁汝为。但恐不量力。而或中废。徒惹人嘲謷也。且黜而倨傲。务而谦卑。虽有所知所能。退然若无有。为尤善。先生于是。恪受弦韦之戒。惟以不克负荷。为大惧。)四月。参判公卒于京邸。(先生以不克临为至痛。昼夜奔赴。感毁成疾。几不能支。及奉榇而还。因病岁馀少愈。然不能刻意读书。而于书已成癖。未尝一日或释手焉。)十月。葬参判公于善山石积里巳坐之原。(与贞夫人双封焉。)
十六年庚午。(先生十九岁。)
十七年辛未。(先生二十岁。)六月。服阕。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9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491H.gif)
十九年癸酉。(先生二十二岁。)二月。省试报罢。(时季父兵使公在京。考官谓之曰。必使令咸所制。无失初试文体。先生心鄙之。遂塞白而归。识者韪之。○自是。知科举之坏人心术。遂决意废举。杜门读书。字求其训。句逆其意。未尝一字放过。遇肯綮难解处。俯读仰思。期于有得而后已。或至眼睛浮疼。犹不知止。自经传百家。以至稗官杂记。无不淹贯。见辄不忘焉。)四月。游松都五冠,天磨山诸胜。(先生性好佳山水。遇一水一石稍异处。辄啸咏忘归。是时。伯氏节度公。任长湍。先生往拜之。因遍游诸胜。)八月。敬斋箴集说成。(先生以为学者治心之要。莫切于敬。而持敬之方。又莫要于是箴。遂因临川吴氏分章摭附朱程及后来诸儒论敬说疏于各章之下。又间有论断。名之曰集说。有小序弁首。)十月。游伽倻山。(有游山诸作。)十一月。长子瑊生。
二十年甲戌。(先生二十三岁)春。作养静斋诗。(诗见集中。○时党议乖张。儒林屏息。先生私为之叹息。遂无当世之念。于是手书养静二字。揭之斋壁。题诗以见志。诗中。梁燕樊蝇之句。略可见微意焉。)夏。往拜伯氏于清州任所。(先生从先祖护军公自敬之墓。在木川县北梧南里。失于兵燹。先生从叔父牧使公为清州镇将时。搜问封植焉。先生是行。操文往祭。因记其事。)冬。谒陶山尚德祠。(是行。转入川城。游青岩石泉而归。)
二十一年乙亥。(先生二十四岁。)二月。送伯氏于庆源任所。(有别诗。)四月。游修道山立岩洞。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9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491L.gif)
二十三年丁丑。(先生二十六岁。)春。往哭内舅全公(圣翊)于湖南之灵岩郡。(因展省外氏先世坟茔。)谒谷城德阳书院。(始祖壮节公享于是。)游无等,月出诸山。
二十四年戊寅。(先生二十七岁。)四月。撰王考参判公行迹记。○五月。往拜葛庵李先生于光阳配所。(李先生自钟城移配于湖南之光阳。先生平日景慕之诚。不啻饥渴。时伯氏兵使公适帅晋州。晋之距光阳。且数日程。先生亟往候之。李先生特为之倾倒。留一日。有所发难。因及四端七情理发气发之辨。犹未契而罢。及归。具书质问者数四。前后面论者再。然后始脱然悟前见之非。尝语人曰。微葛老救拔之力。吾其终为迷道擿埴人矣。)六月。上禀目于李先生。(权参判瑎于论语集注。设为问答。名曰。鲁论集注解。而其言往往多可疑处。先生遂为书禀之。)秋。又上禀目于李先生。(先生以退溪,栗谷四七说。不害并存。又疑栗谷,沙溪格致说。累累书禀。李先生还书辨之。俱见集中。)
二十五年己卯。(先生二十八岁。)春。哭外舅朴公。(朴公尝以先生所居嚣杂。不堪肄业。闻灵州之玉山。前临伽川。极有佳致。乃欲为经营田宅。为十数年之计。至是。公值痘。客逝于京邸。计遂不果。)八月。往拜李先生于岳阳。(时李先生有放归田里之 命。既离光阳。渡蟾津。闻两司犹争 启。遂留岳阳。未敢归。先生自头流往候之。旋以游山。疾惫不能久留。极意讲质。临别。李先生甚缺然。送至门外。)游德川书院。(谒南冥曹先生庙。有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9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492H.gif)
二十六年庚辰。(先生二十九岁。)正月。夫人朴氏卒。(夫人性行端淑。居室之间。常致规谏。先生尝曰。吾得于内助者甚多云。)四月。往拜李先生还乡之行于中路。(时台 启始停。李先生发岳阳。路由本乡。留宿于栗里。先生与二兄。就拜之。陪行至嘉乐洞而还。)
二十七年辛巳(先生三十岁。)三月社仓成名其堂曰同乐(先是。社仓议既成。而又因 朝令。遂立仓构堂。谷则春粜秋籴而取息什一。水旱全减之。每月朔望。齐会讲信。令有司抗声读约。以兴孝弟。习礼义。明纪纲。正风俗为务。又春秋。以洞人各具壶酒。行乡饮礼。堂成。取上下同乐之意以名之。)八月。往伯氏黄州任所。因游海西诸胜。(有纪行诸作。○先生少从父兄。游四方。所历皆雄州巨镇。耳目所接。繁艳佳冶。一切外物。澹然不以为累。闻某处有好书。辄请俸馀购得。以故致书之多与中州文献旧家等。馀外。家无长物矣。)上李先生书。(论金东冈,郑寒冈两先生书院位次。)十二月。聘继室夫人。坡平尹氏。(弼善㻩之孙。处士晢之女。○尹公尝见先生。称乔岳大川。甚敬重之。至是。以女妻之。)
二十八年壬午。(先生三十一岁。)六月。伯氏节度公卒于北兵营。八月。迎丧。至永兴。扶榇南归。
二十九年癸未。(先生三十二岁。)四月。往拜李先生于安东之锦阳。(李先生自光阳归。寓居于锦水之阳。先生为留二日。多所讲质。李先生曰。前日四七之说。已有归一之幸。可谓始参差而异序。卒烂熳而同归者矣。但来说中。七情发而中节。便是理发一段。与吾见犹未尽合。此本高峰说。而退溪先生不以为非者。然七情对四端看。既是气发。则中节者。亦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9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492L.gif)
三十年甲申。(先生三十三岁。)有卖羊裘诗。(轻暖端宜护病身。百钱相易岂缘贫。他时把钓沧江上。恐有风尘物色人。)十月。闻李先生讣。为位哭之。(先生痛失依归。益自奋励。)十一月。往哭李先生于锦阳。(比葬。又往哭。有挽诗及祭文。)
三十一年乙酉。(先生三十四岁。)云谷陶山徽音成。(先生尝取李龟岩所编云谷徽音增删。又附陶山杂咏及陶山十二曲。每值花辰月夕。倚壁讽咏。音调响亮可听。跋文。略曰。朱子之世远矣。其地且绝矣。然读其书诵其诗。百世而朝暮。万里而跬步。况如李先生。今其声光之接人者犹近。而彼溪山一区。亦可以岁月而累至之矣。固将抽身决去。徘徊歌咏于天渊玩乐之间。庶几溯洛川而达九曲。以求得夫天下之至乐。而忘吾好古生晚之忧云云。○先生又尝就朱子大全及退溪先生集中。掇取其栖息讲道处诗文事迹。别为一帖。名之曰两先生栖息讲道帖。有跋文。)撰就正录。(先生于师门。薰炙有年。契悟特深。梁摧之后。乃备述其前后观感之意。难疑问答之语。为此录。)
三十二年丙戌。(先生三十五岁。)四月。游金乌山。(凡十日。有游山诸作。)秋。被将荐。( 上教五军门大将。各荐将才一人。总戎使金重器以先生应荐。)八月。第二子琰生。○撰伯氏节度公行迹记。○十月。闻朴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9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493H.gif)
三十三年丁亥。(先生三十六岁。)七月。兵曹 启请促赴试才。不就。(先生以不闲军务。难于膺 命。辞不赴。)答李来卿(复焕)书。(论太极图说疑义。)撰朴龙潭先生遗事。○闻丁愚潭(时翰)讣。
三十四年戊子。(先生三十七岁。)春。相亭基于柏浦之南。(所居下流。有断麓临江。景致殊绝。暇日辄徜徉遣怀。欲构数间屋子。为晚年栖息之所。)七月。 除庆基殿参奉。呈病不就。(时 朝廷有搜访人才之教。左道御史朴凤龄,右道御史李颐晚及三道绣衣皆以先生应荐。故有是 命。而先生病不赴。该曹久不出代。行关本道。催促赴职。先生于是呈病力辞。○朴公凤龄素性高伉。于人小许可。尝一见先生。大加敬重。以为泰山乔岳。至是。以绣衣荐之。)设讲会于观善斋。(先生尝曰。诚身莫善于明善。明善莫切于读书穷理。于是与诸生讲定规抚。严立条贯。既日有常业。又以每月朔望。行相揖礼。因各执经史。诵读于前。先生为之开释义理。商确古今。申之以体验服行之实。其约条则仿郑寒冈先生学规。○斋即仲氏通德郎公别墅。而先生就居之。因名观善。盖取相观而善之义也。)
三十五年己丑。(先生三十八岁。)作斋居学规。示诸生。(序略曰。天地之所以与我。圣贤之所以教我之意。其可忘乎。天地之生物也。有草木焉。有禽兽焉。有人类焉。人类之中。又有华夷贵贱之别。男女轻重之分焉。天地之生我也。不为草木禽兽而为人。则已厚矣。为人而又不为夷狄而生此礼义之邦。不为妇女而为此男子之身。其所以为形之气。则阴阳五行之秀也。其所以为性之理。则无极太极之全也。其厚于我也又如何哉。天地之所以与我者既如是矣。而我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9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493L.gif)
三十六年庚寅。(先生三十九岁。)七月。著家塾杂训。(序略曰。古人教子弟以义方。如颜之推,柳玭家训。余虽未见全书。然其一二条节散出于诸书者类多。明白切至。要使子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9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494H.gif)
三十七年辛卯。(先生四十岁。)二月。作主一箴。○八月第四子珹生。○九月。次张南冈(万纪)真率会韵。(诗逸。○张公敬重先生。尝别贮盘器。先生至。则设之。去则藏之。人比之陈榻故事。)
三十八年壬辰。(先生四十一岁。)春。卧游录成。(先生尝好为山水之游。足迹殆遍域中。而惟以不得一上毗卢。极遐眺。荡心胸为恨。间蒐前古名贤韵士游山诸作。联成一巨篇。名之曰东国胜境卧游录。)答李密庵书。(论四七诸说。)
三十九年癸巳。(先生四十二岁。)六月。姜监役(再恒)来访。○与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9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494L.gif)
四十年甲午。(先生四十三岁。)十二月。跋李泽堂(植)初学字训。○撰烈妇郑氏旌闾记。○丁善山(思慎)来访。(愚潭公孙。)○答姜监役书。(论四七说。)
四十一年乙未。(先生四十四岁。)春。游东海。(历观东都,莱,蔚,金官,昌原等诸名胜。有记行诗。)秋。跋丁愚潭先生遗集。○答姜监役书。(论许鲁斋出处。)
四十二年丙申。(先生四十五岁。)答或人心性情分理气辨。(凡三条。第一条。引程朱诸说。以明心性情。皆有理气之分。第二条。引太极图两圈心统性情。三图以明理气。不相杂不相离之妙。第三条。直据二氏指意所在处。反覆辨明之。)○哭权正字。(斗纮。)
四十三年丁酉。(先生四十六岁)秋。升宣务郎义盈库主簿。(时朝廷有别荐人。超授六品之请。故有是 命。先生以累世食禄。终不拜 命。于义未安。黾勉诣 阙祇谢。即日南归。不复有当世之意。日取易大传,通书,太极图,心经,近思录,朱书节要,退溪集等书。益沉潜玩绎。终日俨然端坐。虽或有欢呶戏嬉于侧者。漠然若无闻也。每为学者戒语曰。所贵乎学者。为其有心得也。彼掇拾尘言。渔猎故实。以求合乎圣贤之训者。虽句句同。字字同。皆伪也。又曰。根本不固。无以应事物之变。原头不明。无以究众理之会。大规模严心法。最宜加工。又曰。知与行。不可偏重。然以真知者言之。知有重于行者。孩提之童。不探火以手者。真知其热故也。又曰。周子所谓势轻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9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495H.gif)
四十四年戊戌。(先生四十七岁。)著性理汇言。(上自天人性命理气之奥。下至王霸夷狄异端杂学。排条分门。未及卒业。○又尝恨圣人之门。得传其道者。颜子曾子。而颜子早卒无书。欲蒐辑为一书。及见南轩集有希颜录跋。又潘氏府。孔子通记。有言别著颜子一书之语。而知古人已有此作。遂止不为。)答权退庵书。(论四七。)
四十五年己亥。(先生四十八岁。)七月。跋权退庵锦阳记善录。○冬。患风痹證。(先生季父兵使公。时宦在京。有一宰臣谓之曰。吾以令侄。启于 上前。将大用矣。公曰。家侄素多病。不堪供职。大用非其愿也。先生闻是语。为之蹙然不安。)
四十六年庚子。(先生四十九岁。)四月。作理气性情通看图。(先生尝于人心道心四七理气总辨。既竭心思。而犹虑世之主张气流。而为颜山农何心隐之徒。则曰大传所谓易有太极。一阴一阳之谓道。皆带气说理。至周子太极图。始指其不囿于气。而自具体用者。挑出上面。即此求之。足以破理气。为一物之见。乃于疾病呻吟之暇。作此图。以太极图第一圈。当本然之性情。以第二圈。当气质之性情。引濂溪晦庵说。以明夫理气不杂不离之义。又有诗二绝曰。濂翁图象日星开。错说纷纷亦可哀。若识无中该万法。许君亲见古人来。理气君看对待时。两头相并不参差。穷源已识公私别。莫道流行始有歧。)
景宗大王元年辛丑。(先生五十岁。)筑柏浦江亭。(先时。先生拟筑已久。至是鸠财募工。区画粗成。而又病甚。不能就。)
二年壬寅。(先生五十一岁。)六月八日。易箦于观善斋。(先生之疾累岁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9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495L.gif)
英宗大王二年丙午。行状成。(密庵李公撰。○先生天姿魁伟。风度峻整。英毅温粹。德容兼备。密庵公尝曰。先大人之门。一时名硕坌集。而惟申克斋为第一人物云云。)
四十一年乙酉。 赠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子琰贵。推 恩。)
四十四年戊子九月日。改葬于岐山甑渊上丙坐之原。(与贞夫人朴氏,尹氏。同茔异坟。)
正宗大王十九年甲辰二月。士林奉安位版于昆山书院。(先生曾王考真静公并享。○先是。结契。壬辰。构书堂。辛丑。建祠奉安。至是改题版。丙午。升号改祝。)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9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496H.gif)
府君讳益愰。字明仲。其先盖出平山。上祖曰崇谦。为高丽太祖功臣。尝用纪信诳楚计。脱主危于桐薮之难。追赠太师。谥壮节。自是。代有名臣。班班见丽史。入 本朝。有讳孝昌。官至户曹典书。谥齐靖。齐靖生敌忾功臣 赠左议政讳自守。世居汉阳。后四世。有讳寿遐。 赠军资监正。于府君为五世祖。少从仲父宰仁同。赘而居之。子孙因家焉。曾祖讳祐德。 赠户曹参判。早游旅轩张先生之门。以沉默自饬。世之称厚德者归焉。乡人仿贞曜先生例。私谥曰真静。祖讳漌。通训大夫漆谷府使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事亲孝。奉公谨。牧民惠。葛庵李先生尝铭墓。以著其美。考讳命全。嘉善大夫京畿水使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三世亚卿之 赠。皆以亲子贵故。人多以为荣。妣贞夫人全氏。司宪府监察泽之女。有闺懿壸范。至今乡里称之。府君以 显宗十三年壬子闰七月十四日巳时。生于府西之若木里第。生而俊爽。异凡儿。及稍长。斥弛不羁。常当街。鞭笞行人。人多畏避。与群儿游戏。皆受其指使。不敢违。八岁。始受学。是时先大夫游宦在京师。不能课督。仅岁馀而止。乙丑冬。就同里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9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496L.gif)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9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497H.gif)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9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497L.gif)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9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498H.gif)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9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498L.gif)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9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499H.gif)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9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499L.gif)
行状[李栽]
公讳益愰。字明仲。本贯黄海道平山府。
曾祖祐德。 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兼同知 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妣贞夫人李氏。
祖漌通训大夫漆谷都护府使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兼同知 义禁府事。妣 赠贞夫人李氏,宋氏。
父命全。嘉善大夫京畿水军节度使兼三道统御使,乔桐都护府使 赠嘉善大夫兵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50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500H.gif)
申氏世为东方著姓。高丽赠太师谥壮节,封开国公崇谦。其上祖也。入 国朝。有讳孝昌。官至户曹判书 赠左赞成,谥齐靖公。于公。为十世祖。名臣硕辅。前后相望。齐靖以上。多居开京。以下居汉城。至公五世祖黄山察访 赠军资监正讳寿遐。少从仲父健宰仁同。因赘而家焉。子孙为仁同人以此。曾祖参判公少师事张旅轩先生。以浑厚寡默。甚见器重。年八十三而终。乡人私谥曰真静。祖参判公以孝友谦谨。见推乡邦。父参判公。又以睦亲勤上。世其家。世之谭家风者。必先焉。而连三世推 恩。皆以其亲子贵。世又益以为荣。全夫人司宪府监察泽之女。壸范克修。著称宗䣊。以 崇陵十三年壬子后七月某甲。生公于府西若木里第。幼豪纵不羁。喜当街鞭笞人。人多畏避不敢近。群儿从之游。皆受其指麾。莫敢少有违者。八岁入学。以无常师止。乙丑冬。从塾师朴公蕃学。始专心一意。不复为子弟傲放事。数年间。艺识骤进。同学者以十数。莫之先也。未几。朴公归宗湖右。无复师友琢磨之益。然渐知力学不倦。丁卯冬。全夫人没。公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50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500L.gif)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50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501H.gif)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50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501L.gif)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50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502H.gif)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50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502L.gif)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50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503H.gif)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50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503L.gif)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50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504H.gif)
神道碑铭(并序)李象靖
公讳益愰。字明仲。平山之申。肇自丽太师壮节公崇谦。入 本朝。有讳孝昌。户曹典书 赠左赞成,谥齐靖。于公为十世。自是世有闻人曾祖讳祐德。 赠户曹参判。游旅轩张先生门。乡人私谥真静。祖讳漌。漆谷府使 赠兵曹参判。有忠孝至行。考讳命全。京畿水使 赠兵曹参判。以睦亲勤上。世其家。妣贞夫人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50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504L.gif)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50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505H.gif)
克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50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69A/ITKC_MO_0469A_A185_505L.gif)
理气之辨。肇自圣贤。舜分二心。孟剔四端。后儒偏见。喜合恶离。不有明者。孰觑其微。于惟我公。天畁聪悟。脱略世习。寤寐前古。从师难疑。反复精研。积累既久。洞观昭原。言汇性理。图著通看。祖述濂闽。辞辟何颜。玩理既深。反身完养。偏用四克。工在一敬。束帛贲园。谷驹遐心。箪瓢乐在。刍豢悦深。公归在天。案有遗书。不朽有三。二乃公居。斗峦之原。(甑渊之上。)有崇四尺。载诗于石。用谂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