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录
目录 第 x 页
希庵集序
 [序]
   希庵集序[蔡济恭]
希庵先生集卷之一
 赋(蔡彭胤仲耆甫著)
  (御题)静后见万物皆春意赋(辛未四月廿一日。湖堂应 制。赐虎皮。说书时。)
   病驹赋
   听笛赋
   拟招哀睦尚书
   破水滴赋
   留别子羽邦瑞,永伯子和。
   次归去来辞
   太平楼次登楼赋
   春可乐辞
希庵先生集卷之二
 诗○瀛洲录(蔡彭胤仲耆甫著)
   出上东门马上吟呈仲氏
   过辞秃音先垄有感吟呈
   踰平丘岘
   午到龙津。吟呈仲氏。
   朝。仲氏得一绝索和。敬次。
   题菩萨蛮一章
   丁未。入丹丘馆。吟呈仲氏。
   逾松峙
   溟州篇古风一章
   午次鲁城村。登环翠楼。
   玄都峡古诗
   神异窟(五言排律)
   金刚渊
   江陵府伯闻余将游五台。命送吹笛者。奉谢。
   夕。李上舍百源自京将觐江陵府。闻仲氏与余在月精。历路来访。
   过菩提崖
   鹤巢渊
   乙卯。余尚留月精。疏雨未霁。因归僧奉书仲氏。
   清上人闻余将向江陵。以笺求别语。乃题古诗一章。
   晓饭发向江陵
   横溪驿
   赋登高丘而望远海一篇。次李太白韵。
   夕还到舅氏宅。以镜湖辞一章。书寄百源。
   夜往见百源于梅竹堂
   偕仲氏入梅竹堂。命妓秉烛。出彩笺呼韵同赋。
   唤仙亭
   自寒松亭至白沙亭
   寒松亭呼韵同赋
   自镜浦台回泊镜湖堂
   归路作
   登大岭回望瀛馆。胜游已如梦矣。惘惘有恨别之心。以一小绝寄重,会两从氏。
   自恒阳郡。舍陆就水。船中得十韵联句。
 诗○上尘录
   [上尘录序]
  (御题)勒兵单于台(十韵。○前直长 赐暇湖堂。庚午正月十七日。初度应 制。是日 赐金莲烛。)
   冰合滹沱河(十韵○庚午正月十七日)
  (御题)南薰弄五弦(二十韵。○庚午十月二十四日。应 制宾厅。 赐帽掩。)
  (御题)万壑千峰独闭门(庚午十二月初十日。湖堂应 制居首。赏 赐马妆。)
   玉箫清转鹤徘徊(庚午十二月初十日)
   青山明月梦中看(庚午十二月初十日)
   夕阳长送钓船归(庚午十二月初十日)
   菜传纤手送青丝(庚午十二月初十日)
   雷声忽送千峰雨(庚午十二月初十日)
   醉把茱萸仔细看(庚午十二月初十日)
   山意冲寒欲放梅(庚午十二月初十日)
  (御题)出饯龙江(二十韵。○辛未▣月初四日应 制。赐虎皮。说书时。)
  (御题)赋诗柏梁台(十韵○辛未十一月十三日湖堂应 制。赐虎皮。说书时。)
  (御题)雪冒台逵似连璐(辛未十一月十三日)
  (御题)春和议振穷(二十韵。○壬申三月初五日。湖堂应制。 赐虎皮。说书时。)
  (御题)萃试映花堂(二十韵。○壬申八月。湖堂应制。 赐虎皮。翰林时。)
  (御题)出郊回天心(十韵○癸酉。赐帽掩。)
   次杜工部茅屋检校收稻(癸酉)
 [诗]
   长安夜
   湖堂与李学士启商(玄祚)呼韵同赋(庚午)
   舟中醉次权道一(重经)韵。赠别诸学士。
   端午日 内赐节箑。感 恩有述。
   寄赠族弟崔才子庆堂。勉其业。
   自江行至青坡。自嘲戏成。
   李生宅戏赋鹦鹉以调主人。和其韵。
   奉寄海西伯李令公(湜)
   江楼客夜述怀
   仲氏有前江泛舟之约。以雨不果。来走笔仰呈。
   明日仲氏与张友子精来临。
   子精明将南归。呼韵索别语。醉吟以赠。(名鏶旅轩从孙)
   都门客夜。奉送仲氏岭南亚使兼掌试敬差官。
   江楼月夜。次唐人韵。
   长歌。谢湖南伯李令公(玄纪)惠青红两笺。
   走笔奉柬韩永叔病中寓榻
   策蹇还江。戏述所怀。(五绝句)
   奉送伯氏携季弟南归
   赠送舍弟宏胤随伯氏还乡
   赠送舍侄陪伯氏季弟同归
   十月应 制。内赐鼠皮帽掩。感 恩有述。
   奉寄青松府伯姜令公(世龟)
   江上坠马。戏作长歌。
   题柳公权书帖。赠李中丞伯起(震休)
   腊月十一日 赐乐湖堂。途中口号。
   奉谢成川使君见讯。仍求玉书镇玉砚滴。
   辛未元月。寄谢飞仙督邮见和前诗。(并序)
   元月十六日。访游斋李令公。
   湖堂送从氏洪学士(墩)咸从使君
   将随从氏咸从使君游关西。旋陪仲氏襄阳使君为洛山之行。有述。
   将赴洛山。病又未果。有吟。
   仲氏襄阳使君饯筵。次李学士伯起韵。
   又次权学士道一韵奉呈
   李尚书(元祯)迁葬挽(六韵)
   别咸从从兄追至弘济院。执马惘然。口号。(二绝)
   无花无酒过清明短歌
   重寄仲氏襄阳东阁
   奉寄季兄时在襄阳府(季兄讳贞胤进士)
   暮春为候家君行旆。舟下铜津。仍携乐府丝竹。与俱醉后。次杜诗泛舟韵。
   舟中绝句
   行旆不至。回舟有吟。
   乌山古琴歌
   暮春次酬从兄咸从使君见寄
   四月二十一日。强赴湖堂之制。晓起戏吟。
   奉谢咸从使君兄寄惠青唐鞋
   奉和咸从使君兄恋 阙韵
   仲夏漫吟
   奉赠江原监司安(如石)令公
   观涨
   赠送书状官李学士伯起
   赠送北评事赵学士持正(湜)
   奉寄闻韶黄使君(应一)
   秋夜江楼雨中
   直中投示李学士君则(东标)问经书
   叠前韵戏答君则学士
   君则学士恩暇归觐。临行五叠前韵留别。复以四绝赠送。
   九月初四日。蒙 恩暇归觐定山县果州。途中漫兴有述。
   过竹店
   晓发振威
   朝渡通复浦
   暮过温泉
   于险岘
   晓发洪阳
   华山方丈。走笔次酬舍弟仲贲赠别之什。
   丘岘与兄弟分路
   温昌晓发值雪
   途中次仲兄韵
   竹店走笔谢水原李使君伯春(万元)令酒馔之惠
希庵先生集卷之三
 诗(蔡彭胤仲耆甫著)
   感恩歌
   暂出江楼
   春坊夜直。用颜延年直东宫韵。赠李博泉(沃)台丈。
   至月与权道一伴直春坊。明日有湖堂应 制之役。戏拈霁峰诗稿先试之。口号。
   赋鹤
   次李学士(日井)十九年重入春坊感怀见寄韵
   崇贤门候月蚀
   复圆
   寄赠李侍郎游斋闲居
   用东州韵。同伯起,子维二学士口号。
   次晦谷韵。寄题山阴村重修永慕楼。
   壬申孟春。赠别安东府伯金令公(元燮)
   直庐走笔述怀。次杜律遣闷韵。寄洪修撰权中丞。(十二韵)
   两学士见和。复用前韵演成七言。奉希斤正。
   寄别平安都事柳君休(以复)
   戏赠丁员外圣功(思慎)
   东掖直庐。寄西掖洪侍读从氏,李检讨伯起。
   复叠前韵。与伯起同赋。录示洪兄。
   调许璩措大
   冬至正使李尚书(宇鼎)
   书湖堂粉牌。示洪从氏玉堂直庐。
   走次权应教玉堂直庐八日见示
   中书月夜
   权应教见和两诗。复叠求教。
   道一承旨见和。复叠求教。
   仲氏龙冈之行。锁直不得追别于白门。谨赋三律呈上行轩。以泄悽惋之思云尔。(时仲氏经仲嫂氏丧。故专城之行。甚无欢悰。诗语如此。)
   以喉病不能作言语。书怀示道一承旨。
   寄李吏部君则孤山归轩
   道一承旨被 严旨遆职。诗以慰之。
   寄别富宁府伯金舜卿(一夔)
   徐斯文宗愈将觐临瀛府。以书徵别语甚勤。仆烟波旧徒也。闻其行。不任黯然。赶投二长律。以替河桥之别云。
   八月二十七日。夜对熙政堂。应 制。
   敬次寿春府伯李台(玄锡)金刚录韵
   西街感兴
   夏阳柳
   三 召不进。俟谴司败。特蒙 恩罢。感而有述。
   至月十六日。将发定阳觐行。次洪兄见示韵。
   马上吟示洪兄
   道一令闻吾辈出江。相别许赴不果来。以书致讯。怅然同赋。用唐韵。
   戏吟奉示洪兄
   夕。士会,启商两令至。琴笛随其后。遂乘月登南楼。戏次洪兄韵。
   同洪兄次柳州韵口号
   登蓬莱岭。回望湖堂。怅然口占。
   沙川途中
   野鹤
   大梁川见异鸟
   腊月六日。还向京第。行次维鸠驿。寄和舍弟仲贲。
   鼎林途中
   夕次莫移村
   果州途中。闻以待教有 召旨。漫述。
   乌臼树歌
   走笔奉酬梧隐洪学士见寄。仍谢送骑。
   癸酉人日闲居。 恩赐人胜。感述奉示梧隐从兄。
   洪兄见和。复叠求教。
   三叠奉詶
   复叠前韵奉詶
   六叠奉詶
   洪参议夫人挽
   角弓歌。奉谢仲氏乌山使君。
   赠别朴参判(庆后)按湖南
   闻有 恩叙之命。将归定阳。行次铜湖。寄示梧村。
   奉家君。同伯兄督邮公,仲兄乌山使君,季兄进士。游白马江记事。
   拱北楼。留别湖西伯朴令公(绅)
   牙山县斋。次板上韵赠赵大哉使君。
   奉寄梧村问药炉修稧之计
   李善甫哀歌
   闻有 恩叙之命。出向高阳村舍。途中寄梧村。
   水村书怀。奉寄仲氏乌山使君。
   水村端阳雨中。效柳州体。
   水村对雨述怀
   郊居。诵柳州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之句。分韵作十绝。
   三叠前韵。奉詶梧村。(自水村移冰江)
   齿岘
   梧村邀我湖堂。先以诗见示。走笔奉和。
   汉口与梧分路
   次梧韵
   与梧村理艇江口。梧以诗督。余笑和以谢。
   舟中吟示梧村
   回舟
   次韵谢梧村幽期更待晴之意
   种竹
   六月六日。入城陈疏不赴 召对吏。八日被 严旨削职出城。归湖上旧居。仍忆前冬三召后特罢时感 恩之作。遂用其韵以赋。
   岳君闻余乘月出城。赠诗相慰。敬次。
   梧村见和名字韵见示。复叠奉詶。
   梧村亡矣。余不忍复吟诗。然其悲思郁悒无所泄。遂吞声以题。
   七夕。寄呈李谏议启商。
   病中谢申上舍见示所著索和者
   奉次聘君见寄江上漫兴之什
   李谏议启商见和余悼洪兄二诗。复惠二篇。谨叠前韵。
   洛水三章。为李正言(汉宗)薤露之曲。
   分津葬梧村。将归感怀。
   同李侍读士亮感怀(为梧村也)
   茂朱李使君伯起翩然南下过。江路不顾。诚恨之。今为秋思所苦。谨奉诗一章以申起居。
   十月晦。归觐定阳。初渡桑湖。闻 恩赦。
   在定阳日。伯兄察访公卜居扶馀之龙田。将弃官归。就问起居。马上口号。
   至月晦。返洛宿维鸠驿。风雪满山。离亲心事不能自聊。遂有述怀之作。
   温阳雪中。访西峰姜丈(世龟)幽居。
希庵先生集卷之四
 诗(蔡彭胤仲耆甫著)
   沈判府事(梓)(八韵)
   洪川丁使君圣功贻书告别。就访不利。以诗留赠。
   叠前韵奉詶睦太仆见和
   二叠詶太仆见和
   三叠
   赠别忠清都事金天与(甲戌)
   奉次游斋,博泉两台丈韵求教。
   奉次博泉台见詶前诗。复用詶游台韵寄示之作。
   二月旬。叙拜奉教。宣 召入院。口占寄道一。
   直庐走次玉堂睦,丁两学士见赠韵。
   李谏议勉叔(允修)
   甲戌端阳 赐扇歌
   仲氏正言公摈居洪州之鱼村。作见一轩。为之赋八景。奉助六伟之颂。
   杨子渡。送李元方令南迁之行。舟中吟示李夏瑞台丈。
   金司谏圣起来会江楼。醉用石淙韵同赋。
   将之莲城鹭湖途中作
   鹭湖舟中
   莲城村舍俳谐体
   莲村晓起
   闻新林可居。将往观鹭湖。舟上奉次聘君韵。
   过衿阳三贤书院
   新林记事。用莲村俳谐韵。
   俞参奉(命宣)
   水村奉酬博泉丈前惠古风。用其韵。
   寄怀道一令
   游斋李台丈夏瑞出宰清风。奉赠四十六韵为别。
   奉次季兄上舍见示三十韵。兼示弟侄索和。
   仲氏正言公览余所次季兄三十韵。步韵述怀见示。辄复再叠。兼替见一轩梁词云。
   前次季兄三十韵。盖兼索阿弟阿侄之和者。人来无一字见示。又走笔三叠督之。
   洪校理(万遂)(公再中科。官校理。既而两目失明不得用。)
   韩上舍永叔蒙放于大霈。诗以奉贺。
   李奉朝贺(观徵)(二十韵)
   李佥知(寅宾)(公之二子。余所丈事者也。雪玉楼所居也。十年玉堂。官不进。晚乃与余同直春坊。篇内并及之。)
   七夕放歌
   述近日招寻之乐呈韩上舍
   从侄膺祖孝彦冠赠此(君之始悬弧也。从嫂氏置君膝。伯父命余为贺序。十年前后。人事有足悲者。篇末致意。)
   八月二十五日。偕仲氏归觐。次汉江有述。
   板桥夜行
   板桥早发感怀。用州字韵。
   九月同仲氏之保宁乡庄。过廿岭作。
   过东川旧居
   鱼村洞口望见一轩作
   奉次仲氏见示。时奉亲移住金井驿村。
   离庭下还向南山弊庐。途中不胜黯结。口占八长律。次素桥录呈三兄。兼示舍弟仲贲犹子膺万。
   谢赤城使君李伯起惠蜜
   夜坐次老杜有感韵
   端居遣闷。次老杜。十韵
   十一月病夜遣怀
   仲季两兄和素桥八律。季兄复叠五首。辄步呈。
   江日如春即事口占
   恩窝病起
   乙亥岁除。奉次仲氏见怀。
   丙子元月。寄谢安东李使君启商。
   权上相(大运)自海南蒙放归田。谨上五言排律六十韵。邀致起居。(公始蒙放。台章争之。既停复发。至今春果复停云。时公年八十三。)
   江上谒聘君移居。用皇华韵奉呈。
   郭外
   对雨
   李翰林(寿仁)(君未及修史而逝。 朝家例以余曾忝上番。故属余代修。)
   霖雨中放笔。用老杜赤云西三首韵。
   霖雨书怀寄权道一令(三十六韵)
   古意和南崖
   南斋座上。用宗方城韵同赋。
   归觐洪阳之杻村。果州途中。吟示李泰尔。
   素沙晓发
   见一轩会话
   十月四日。返于洛任存道中次仲氏示韵。(时仲氏并辔)
   葛院述所见。奉次仲氏韵。
   钟悬店舍。奉次仲氏韵。
   别仲氏后感怀寄上
   留西湖六十日。归得南阳李使君书于尘壁间。盖有两种秋味之惠。而过时不见在。戏述一律寄谢。
希庵先生集卷之五
 诗(蔡彭胤仲耆甫著)
   晚晦堂八景。为申承旨道源(泶)丈作。
   寄候柳尚书黑山谪居
   鹭湖阻风。宿韩宅汝江亭。即事留赠。以塞前日题壁之请。
   翼日风浪不止。用前韵。
   向晚登舟。风浪有馀怒。吟示同舟者。
   仲氏之留弊庐也。手谈奉戏。今承来诗。有棋兼八个之语。谨次韵以申见抑之枉。兼寓瞻慕之诚云。
   沈正字(得天)(正字未离槐院。年三十一。以沈痾不起。盖余司马同年也。其尊公参判方持丧。故篇内并及之。)
   端居对雪。放笔遣闷。用老杜韵。寄怀道一令。
   李夏瑞台丈见示寒碧录。书此奉还。(诗多游戏。颇涉长庆。故并论之。)
   郑麻田(善弘)(江汉亭郑玄谷之子也。亭废公重修。且以少失怙恃。遗命托葬先丘云。)
   安佐郎挽(以荫仕登第。堇为春部郎。五十病渴不起云。)
   金修撰(汝键)(君与余俱丁卯进士。其年君仍登第。于后与君兼官春秋。并直禁中。故具云。)
   闰月晦日
   鹤折其左脚。嗟惋有述。
   丁丑端阳 赐扇歌
   端阳书事
   微雨中用茶山韵。在南麓闻明日将行桑林之祷云。
   越一日复用前韵(时才过桑林之祷。而云霓之望邈然。故述此以酬韩上舍桑林之句。)
   睦上舍见投五百四十言。谨拾其馀韵酬焉。
   龙湖。同李台丈文若(沃),权台丈仲章(瑍)。送权台丈皆玉(瑎)。次皆台丈卷中韵赠别。时皆台新受恩环。自岭南过龙湖。留数日还向岭南云。
   又次文若台丈韵。赠别皆玉台丈。
   又用别韵奉赠皆台丈
   又次文若台丈韵
   龙湖送别后。录唱酬诸作。奉呈博泉台丈。
   古意
   朱弦琴
   睦监司(林儒)
   寿聘君周甲生日(三十韵○聘君初度丁丑七月望。家君初度丙子八月晦。)
   秋雨中寄竹西使君李君则令丈(前惠诗中有与洪天叙同和之语。故落句云。)
   自鱼村还杜陵。秋寒即事。(时归觐洪阳)
   九月初六日。之贞海高川。马上口占。
   九日在杜陵夜。仲兄自鱼村送骑见招。
   丁丑除夜
   上元日朴佥枢丈寿席。次其胤参判(庆后)台丈韵奉贺。
   正月晦日。次博泉丈见寄韵。以谢不能赴邀状。(博泉到游台所。欲邀与战诗云。)
   敬次从祖湖洲先生江西赦还时寄李观海铁城谪居诗韵。奉投博泉,游斋二台丈求和。
   正月送宗兄加平使君(呈夏)
   三月之初。奉送仲兄高山督邮公于松山。席上吟呈。
   送别仲氏后归路感怀
   过道峰书院有感
   奉寄高山仲氏行轩
   次韵奉送博泉老台丈商山之行
   寄李骊州伯起令道湖幽居(闻起解绶归田。且有东山之妓。故及之。)
   次韵寄题隐翁李台丈圯桥山亭
   崔献纳(恒齐)(公以备局郎。晓赴衙禁中。与诸僚谈话未了。昏窒不起云。其子登第见拔。故末句云。)
   戊寅端阳。蒙 赐扇志感。
   谢安边任使君士举(舜元)见讯
   积雨初晴。谒聘君江上。呼韵同赋。
   赠别万顷郑使君(宇柱)
   奉谢清道韩使君(宗建)丈惠四十笺
   赠别龙湾尹任士章(胤元)
   金司谏(文夏)(五十韵)
   赠别商山李使君(湜)丈。兼柬博泉台丈(十韵)
   杨子江期权上舍不至
   八月二十五日。陪仲氏高山督邮公归觐杜陵。途中作。
   冠岘值雨记所见
   重阳后六日。乘月奉慈闱。自杜陵往鱼村仲兄家有述。
   越二日作后重阳。复乘月奉慈闱还杜陵。
   龙凤寺(寺在小雪山。己巳年余随伯仲氏过此寺。题名庵壁。今于五年后更寻。则庵易新壁。唯老僧能识之矣。)
   回途记行
   将还洛栖。前一夕。同舍弟乘月赴鱼村饯席。
   十月初十日。陪仲氏还洛。途中奉示仲氏。(仲氏将还高山邮)
   十四日。乃余初度日也。旅次龙仁村。
   感兴奉上仲氏高山邮轩(末章致意金医。金时随仲氏往高山。)
   终南雪中即事
   嘉平前一夜感怀
   览古(己卯)
   龙岩
   清明拜王父墓志感(保宁榛坪)
   火后至龙岩
   重有感
   四月初十日。自洪阳亲庭将归洛舍。弟仲贲适赴科期。遂并辔过哭第三兄新阡于中山。感恸有述。
   嘉山道中
   丁谷志感
   寄上伯仲二兄
   过葛川
   曙霭
   板桥
   己卯端阳 赐扇志感
   洪正字(克济)
   赠别咸悦使君韩太叟丈(丈西平相公之孙也。丈之先及其从皆经咸守。而先碣尚在云。)
   朴应教(万鼎)大夫人挽
   谢商山李使君(湜)惠柳河东集
   江涨口号用杜诗韵
希庵先生集卷之六
 诗(蔡彭胤仲耆甫著)
   送咸平使君权子定(以镇)
   长安道
   新院访李松坡(瑞雨)台丈呼韵同赋
   复用前韵。留别松坡丈。(是夜行酒。令有曰天下空言易。人间好句难。私径今时易。公心天下难。)
   奉次柳判府事(命天)台丈恩退堂韵(台丈自谪放还。卜筑于槐安。送诗索和云。)
   次韵酬隐屏李丈(弘益)见寄
   李舍人(济民)
   仲兄季弟及犹子膺万膺一。时趍觐。余独以事留。不胜缺悒。是夜风雨搅人。感怀有述。录上仲兄行轩。阿弟阿侄可共和之。
   寄东京尹李仲玉(衡祥)令公(中篇述离合。下篇自叙。)
   禹生(鼎来)(生居绮里。学于郑东溟。自称四美堂主人云。)
   十月初六日归觐杜陵。次露梁。用老杜一年居梓州韵。
   舟中用吴门兴杳然韵
   中村记所见。用阆州山行韵。
   在道三日。不遇京国人。不审 玉候近复何如。忧虑之诚。窃不自抑。谨用忆昨逍遥供奉班韵。
   素沙院楼。用沙边待至今韵。
   鸺洞用卷幔逐回滩韵
   山日用北风天正寒韵
   宫坪访姜参判台丈
   华山访权霞溪丈
   自鱼村还杜陵
   立岩哭季兄墓(时伯氏先过。仲氏偕行。)
   东台
   至月初四日。离庭还洛。用老杜恨别韵。
   立石苦寒
   新阳院市沽酒
   华山重访权丈
   宫坪重访姜丈
   素沙遇李郎万夏奉亲归田之行
   极寒过四日。三寒四温之理安在。聊赋。
   板桥遇洪侄康侯落魄南归。语及时事戏赠。
   奉别三陟使君沈台丈(檀)
   权领相(大运)(公七十八 赐几杖。八十三谪南四年。放归衿川三年卒。 上下 教褒清白。)
   将开卷索灯无油戏吟
   次韵奉詶隐台古意
   庚辰元月第二日夜大雪。隐台丈见寄。次韵呈上。
   晚晴再叠奉詶
   复用前韵演为六韵。奉隐台。
   次韵奉和隐台纸鸢
   再叠奉詶
   纸鸢三叠奉詶隐台。用变律。
   上元夜韩永叔见访。拈韵同赋。(是夜月蚀)
   奉寄西伯洪台丈(万朝。○台上章请解任。庙堂不可。 上遂不许。)
   俞判书(夏益)
   次老杜醉时歌
   许奉事(顗)(服竹沥病不起)
   奉别仲氏顺兴使君
   追别仲氏杨子江上
   春思用东坡韵
   西郭寻黄处士
   有怀
   牛耳郊
   回至东大门登城楼
   慎壮元(尔益)(去年三月权窆今年三月改葬)
   奉寄仲兄顺兴府
   药名体寄别江原监司柳君休
   庚辰端阳 赐扇椒志感
   韩成叔再期江楼志感
   江楼暮归
   次东州韵。赠枫岳长安寺归玉上人。(时长安寺火后重刱。佛像亦再造云。)
   李庆州仲玉在临皋寄书问我。惠我昌黎集一帙。辄用昌黎詶崔少府游湘西寺二韵走笔谢之。
   庚辰八月十二日归觐杜陵。出城作。
   露梁渡
   衿阳过权上相旧寓有感
   自耕村
   明皋
   素沙
   要路院
   经李忠武公墓
   新店
   马上得梦
   杜陵
   将返洛之东川。别伯兄。(时仲兄已还竹溪)
   还过立岩哭季兄墓
   草谢主倅李正叟惠行资
   金大司谏(梦阳)
   九月二十四日发杜陵
   午次注乙怀圆通旧游
   自华山至温泉作
   发五龙洞
   访松坡
   汉水(三章)
   送别申士普(君有疾末句勉之)
   次老杜缚鸡行
   次老杜莫相疑行
   李同知(恒)
   吕持平(圣举)
   庚辰十月二十一日庚辰。大雷雨雪雹终日。(乙未夜大雷。去今十六日。)
   寄谢庆州尹韩君燮(命相)。因柬仲玉令公。
   寄韩宗焕秀才
   奉别宗兄夏山使君(呈夏)
   南厓对雪。次聘君韵。
   寄韩宅汝(宗揆)献陵斋所
   谢宅汝惠镰(颇钝故第五云)
   夜寒吟示南厓
   俞翰林(世重)
   郑伯起挽
   次韵寄题江汉亭(辛巳)
   秋滩八景。为金国子命衡赋。即席走笔赠之。
   访曹溪
   送湖西观察使李伯起
   咏恩窝八景
希庵先生集卷之七
 诗(蔡彭胤仲耆甫著)
   辛巳二月十一日。读东坡集有感。
   李仲玉令用昌黎会合韵见寄。次韵奉詶。
   金进士(铨)
   权信川(𠋈)(丈之孙。从余问字。故落句云。)
   又代家君作(丈之大人公。即先祖父疏中联名者也。)
   谢忠清监司李伯起台见讯。是日春尽。
   洪佥知(万最)
   赠别咸兴通判郑宇柱
   熊渊泛舟图。敬次眉叟先生韵呈权参判(瑍)
   恩退丈重修孤山亭。季台丈往会有诗。退堂和之。并以见寄要和。亭即台之从祖西坰公所创。而皆山公脩之者也。退台后于皆。盖三世堂搆云。
   江上呈聘君
   南楼暮发。赠李秀才。
   顷者暴雨檐堕。棋局拆裂。闲中无以消长夏。悄然有述。奉呈仲氏竹溪铃下。
   茅山次儿辈韵
   过鱼村见一轩戏题(仲氏顺兴使君别业也)
   辛巳十月十五日大雷雹
   重有感
   十八日昏星霣
   月夜用侄辈韵
   次栖字韵
   杜陵夜不寐。用杜诗属夜者韵。
   遣兴用杜诗五首韵
   留杜陵
   行人
   梦
   十一月十五日发杜陵
   南巷书怀
   除夕终南奉次聘君示韵
   壬午元朝。奉次聘君示韵。
   谢丹丘金督邮(命衡)惠讯(来书问江汉卜居事。且说月精寺拙诗。篇内并答之。)
   寄呈退台智岛谪所
   寄呈静台南海谪居
   寄权道一令古君山谪居
   寄呈沈台海南谪居
   题李令公仲玉奕世三纲卷
   次采莲曲韵
   寒食前二日夜。同诸生呼韵赋之。
   尹瑞兴(恒美)(葬三年迁厝于长兴云)
   寒食日柬南厓
   后夜同诸生坐。次唐人韵。
   春思。奉上仲氏竹溪铃下。
   季弟仲贲下第归庭赠之(贲。愤发抱经而归。前有科事而不顾。故篇中并及之。)
   权措大偕仲贲还乡。题扇为别。
   寄怀耽罗牧李仲玉令
   郑礼基(䎖)
   四月初吉南厓花下。次退溪先生集韵。
   明日又次退集韵
   露梁过李谏议灵筵志感
   露江舟中
   龙湖感遇
   明日复过龙湖
   寄怀李校理士亮(允明)龙津幽居
   花近高楼伤客心
   重过龙湖感遇
   壬午端阳。伏蒙 恩赐椒扇志感。
   金生挽(圣起学士季子。学士没六年。子女死丧不绝云。)
   雨中韩永叔分送紫苏红蓼有诗。次韵奉谢。
   东城李斯文见访。索诗甚勤。谨草一律以塞其意。
   申承旨(泶)(公吾乡东山之晚川主人。午而无疾。须臾而逝云。)
   枯竹复生。次权生韵。
   和李上舍君实(万秀)感梦见寄
   赠权生德益
   重和李上舍
   次韵谢尹咸昌(以礼)携诗见过
   光州使君洪天叙(重夏)惠扇。为霖潦所浸坏。名是而实非。遂用戏语以谢。时余适料检旧稿有怀。并录以寄。
   同诸公西湖观涨。次东坡集韵。
   又次退溪集韵
   闰六月
   和诸生南岳观涨十韵
   朴佥知夫人(参判母)
   孟秋有怀。次朱子拟古。(八首)
   李承旨(元龄)大夫人挽
   延陵君李公(万元)大夫人挽
   南斋秋雨
   寄简仁同蔡使君(献徵○八韵)
   壬午仲秋后一日。归觐杜陵。临行口占。留别三童子。
   汉江途中书寄三生
   舟中
   松坡李丈发余行箧。出诗稿读之。临发用余前此往访韵赠别。索和甚急。立马草谢。
   新岘复用垄字韵
   清淮叠垄字示从侄
   晓过振威
   素沙桥功德碑
   阿胶桥同行之马。失脚于坏板致折。伤惋不忍见。口占二律。
   平泽县前寺
   廉井里访从妹韩高灵(载)室。历叙向来怆恸之情。遂书所感。
   新炭幕
   禾谷叠垄韵戏述
   华山访权尚书
   晚川哭申承旨
   阳谷观陶
   青萝旧居。复叠垄韵。
   牛首岘(六韵)
   吾三田问医迷路归述
   冠浦(时骑驴)
   访珠村仲贲弟寓庄
   杜陵秋思
   重阳。次杜诗旧日重阳日韵示万侄。
   得权吴三童子书
   陪仲兄竹溪使君。候伯兄五视斋。途中奉示。
   壬午九月立冬后大雷雨述怀。下篇奉怀仲兄。兼致意三犹子。
   秋尽
   将返终南。寄别洪州李使君(文兴)
   留五视斋四日而还杜陵。翌日将北归。不胜兄弟情。复向五视斋。途中书怀。
   十月初三日辞杜陵
   任存东山村夜。回忆庭闱不寐有作。
   晓过金谷
   过姜三休堂旧亭
   平泽南村堕桥
   廉井赠韩高灵
   渡插津向葛院
   有臂鹰人云从洪原来。遂用前韵。
   清淮逢洪阳人
   新岘访松坡
   松坡别席联句
   将赴松村约。患耳病夜吟。
希庵先生集卷之八
 诗(蔡彭胤仲耆甫著)
   壬午十月十九日。雪中访松坡。
   叠呈松台
   留松坡第。以雪夜舟。分韵得舟。(六韵)
   奉次松台雪字韵。答舟字见和。
   演舟字韵为七言。奉示松丈。(六韵)
   回到汉江。无舟不得渡。转憩桑岛。唤冰湖船。
   邻富鸡长去。用权生韵。
   雪满长安酒价高。次诸君韵。
   于项岘
   至后夜。次诸生韵。
   睡意次憎铁韵
   次韵赠诸生
   屏间见亡友李善甫画竹。次诸君韵志感。
   寒威次德益韵
   次韵和诸生待吴憎铁不来联句之作
   独倚营门望秋月。次诸君韵。
   尹益山(以复)
   待德益生戏之
   诸君尽去。独与乐君相对。次其示韵赠之。
   除夕赴南麓别诸生
   除夜南崖次韵
   重题
   癸未元日。次壬午除夜韵。
   第十夜。次权生德益韵。
   冰湖奉次聘君示韵
   鸡笼次老杜鸡栅韵
   上元风雪。次吴生憎铁韵。
   上元夜雪止。月色颇佳。次权,吴诸生韵。
   韩文义(景愈)
   癸未元月二十日。归觐杜陵。留别权生德益诸君。
   权生涕泣请追别江头。复以一绝勉留。
   吴生憎铁来别垂涕。遂携至其家留赠。
   铜雀渡。寄书斋诸君。
   宿果州夜。怀权,吴两生。
   弥勒岘
   柳川
   素沙院
   阿胶桥(去秋同乡之马。折脚于此桥云。)
   新昌早发值风(八韵)
   注乙岘望杜陵
   到杜陵
   仲兄竹溪使君。过阿侄膺一醮礼还官。奉此以别。
   仲兄既登途。余趍东山谒伯兄。雨中口占。
   黔岩值雪(十韵)
   翌日留东山。积雪如冬。(十韵)
   雪后还杜陵途中作
   龙岩过季兄故居感怀
   上田访舍弟仲贲寓居
   将返恩窝。奉别伯兄。
   将买骑未果。奴亦不至夜坐遣怀。
   杜陵晚晴
   复雨
   二月十三日发杜陵
   任存途中谣
   曲桥川
   新幕
   盲桥圮。步趍成欢桥。
   心村早发
   果州旅次(十绝)
   果州岘
   果州晓起
   渡铜江
   到弊庐。诸秀才皆集。用别时韵。
   奉上仲氏竹溪铃下
   次韵岳丈江上
   哭姜三休堂(世龟)台丈次韵识哀
   闲居春尽。次香山韵同诸生赋。
   端午 赐扇。次诸生韵。
   东壁坛(为诸生筑诗坛于壁之东。因以名之。)
   朴佥知(尚郁)
   李士亮挽(七十韵○汉阴相公曾孙官校理。偶饮一杯。病三日卒云。)
   将赴士亮葬新川舟中感怀
   广陵阴枝洞感怀(士亮所葬。而亮之从兄李谏议勉叔之墓在一山之内云。)
   药名体。送江陵李使君伯起。
   权琛舟溯骊江。东坛对月。与诸君有怀。次唐诗武溪别人韵。
   月夜次诸生韵二首。一怀睦上舍。二怀权琛。
   夜坐次三君子韵
   秋夜雨中。次诸君韵。
   次诸君韵即事
   塞下曲。和诸君韵。
   八月十二夜即景。次诸君韵。
   翼日夜坐。又次诸君韵。
   又翼日夜坐。次诸君韵。
   癸未八月十七日。将觐杜陵。留别书斋诸君。
   又赠从侄膺祖留别
   南郭途中。草寄书斋诸君。
   铜江舟中。复寄诸君。
   犹子膺一。携其妹期会于沙斤院。不至。
   喜侄行至
   太平郊庄。留赠尹来之。
   吟示一侄索诗
   李教官(道根)
   茅山雨中。叠前韵。怀诸君录寄东坛。
   九月初六日。将之芙江。登馀子岭。吟示万侄。(时万将还竹溪云)
   南山洞
   炭谷迤上。临水有岩。小憩观鱼戏。
   定阳县村
   过嘉亭子。虹见雨作。
   水田访韩庆州君燮。风雨不止。
   水田早发。晓雪满山。是日重阳。
   九日过独乐亭。风势犹甚。示万侄。
   复次万侄韵
   芙江
   芙江与万侄分路。是日霜。
   盘滩
   定阳张吏家壁。有第三兄遗墨。感涕书赠张。
   过大峙
   馀子岭
   经李教官冠头故居
   东溪见月
   杜陵杂诗
   癸未十月一日。离杜陵感怀。
   西峰过三休堂故居感怀
   归弊庐。次吴,睦二君怀子羽,德益韵。
   子羽来归。诸君拈唐人韵志喜。次和。
希庵先生集卷之九
 诗(蔡彭胤仲耆甫著)
   吴生憎铁冠命名重运字兴祖。诗以引之。(后改光运。字永伯。)
   次子羽八音歌
   次永伯八音韵
   次阙闻八音歌
   至日得德益书。次诸君韵。
   至后五日。乐君至自里驿。喜示一律。
   李判书(玄锡)
   复叠去年舟字韵。奉酬松坡四叠寄示之作。上二篇述前夜之会。下二篇自叙。
   次诸君韵
   复叠舟字韵。奉谢松坡。
   甲申新正二日。子羽,永伯先报来会。既而夜深不至。(时余从城外归)
   子羽至。永伯不至。怅然示子羽。
   次韵答子羽感遇之什
   权生德益自中原负笈来会喜赠
   早春夜集。占韵同赋。怀两生。
   次酬子羽用沧溟集韵见示
   次韵酬德益春雨行
   书赠益君解嘲
   洪著作(万通)
   小,晦诸君皆去。唯羽,益见留。夜拈沧溟集韵八首。走笔同次。
   三月一日小雪
   子羽病起来会。志喜书赠。
   诸君赏春南岳却寄
   张进士(鏶)
   寄题咸宁杂记后
   送旧地主同年李正叟之任绫城(李曾以官行。屡道湖中云。)
   甲申四月二日寒
   夜坐次德益韵
   戏次弇州韵。走笔赠益君。
   甲申端阳。 赐扇志感。(并 赐椒)
   送宁海权使君汝久
   德益秀才初度日晚始觉知。诗以谢之。
   柳监司(以复)
   幽居杂咏书示
   次韩子送澄观韵。书以赠性能大师。
   八月二十八夜题东壁坛
   九月四日。将偕家弟仲贲归觐杜陵。同竹溪两侄及诸生会别东邻。时在座者皆观司马解。而将次第分散云。
   铜江舟中寄怀诸生(权生先已上峡)
   渡铜江
   富谷
   采玉吟怀诸生
   访松山
   别甥女朴郎妻
   雨发石溪(时贲弟将赴嘉林试。日迫不得少留。)
   雨甚投村。去南阳府十里。
   武侯祠
   早发海村
   大串津
   访韩高灵廉泉精舍
   闻权生德益得解
   高川谒姊氏
   甲申十月二日夜大雷雨
   林进士(国柱)(家住碧松亭。当京城往来之路云。)
   伯氏修撰公得结城
   初九日携仝儿发杜陵
   仝儿诗
   宿任存
   浊川
   杨州伯阳谷。寻成三问先生所撰碑。
   赠天得
   病中惜别睦道能秀才
   寄济州牧使(时海舶出没异常。朝廷忧之。自吕州择移云。)
   重叠前韵寄上松坡
   乙酉春帖
   权生德益冠命名赆字邦瑞。诗以勉之。
   权生赴瑞山昏期赠之(一首五解)
   尹左相(趾善)(八韵)
   韩生员(命桢)
   巴陵赴金相葬期。途中书感。
   次韵奉和茅山台丈见寄白鸥歌(言数长短并如之)
   奉次茅山丈枕海亭韵
   仝儿以笺请书数字。笑草一绝与之。
   重题
   乙酉端阳 赐扇志感
   书与仝儿
   五月二十四日仝儿生日
   德海老上人自石门远来见访。且投灵岳碑刊本。于其归乞诗。草赠。
   雨中仝儿得笺请诗。笑而书与。
   灼艾微痛。仝儿闻之。自外投业而趍。甚怜之书此。
   赠仝儿
   北伯洪台丈(万朝)刊我从祖湖洲先生集。见示近体二首。谨次韵以谢盛意。
   秋思寄怀山南亚使李泰尔
   赠送梁山金使君(锾)
   韩开宁(宗运)
   隐峰李台丈挽
   八月既望。归觐茅谷。仝儿牵衣请诗。草此勉留。
   留赠戚孙权基龙
   露梁舟中寄仝儿
   复寄诸君
   莲城途中。次邦瑞示韵。
   振威晓起示邦瑞
   忆从侄膺祖
   忆李甥道隆
   忆基孙
   忆仝儿
希庵先生集卷之十
 诗(蔡彭胤仲耆甫著)
   独亭村梦仝儿
   酬邦瑞
   留茅山雨中。得仝儿基孙及权生喜甲书。
   广川晚憩
   净庵寺
   秋兴
   九月十二日。家君赴佥枢之 命。余与仲氏顺兴公随后。途中口占奉示仲氏。(时伯氏结城公遣官人具行李)
   真木店。闻十三日政。余拜龙冈令。亲老不可赴。戏吟奉示仲氏。
   柳判府事(命天)
   李丈(灌)
   李上舍(梦旭)
   犹子膺孙奉其慈氏自结衙来会。旋入洪峡。归路复来别。草此赠之。
   次儿辈韵。寄权生赆瑞山寓舍。
   南洞除夜。次韵咏梅。
   丙戌元朝雪中
   春寒悄坐。书寄睦生圣能。
   韩三登(世谦)
   题吴一卿(尚纯)画屏
 双城录
   发恩窝(丙戌仲春辛丑晴)
   示三侄
   宿楼院
   晓过险川(壬寅晴)
   忆仝儿
   忆基孙
   金谷
   飞石岘
   抱川亭子野
   万世桥
   樱桃隅见猎鹰搏雉
   梁门驿
   都川岘(癸卯晴)
   丰田驿
   丰田驿舍假寐梦庭闱
   生昌驿
   直木驿(甲辰晴)
   南大川亭子(十韵○金城)
   昌道驿逢歙谷申太守(厚轼)
   来时伏闻 玉候有愆。东行以来。不逢京国人。夜坐昌道舍。不胜望 宸之忱。敬题。
   发昌道至麦坂(乙巳晴)
   麦坂歌
   新安途中得双城使君书。戏草长歌却寄。(余与使君常对棋。故篇中戏之棋法鱼腹不如边。结又戏及。)
   过淮阳(府伯拒候书不达)
   银溪晓发(淮阳以北雪又盛○丙午晴)
   铁关岭
   奉寄北伯洪台丈(万朝)
   龙水院观野火
   访释王寺
   圆山(丁未晴)
   文川驿舍。闻郡有从祖湖洲先生诗板。敬次。
   泥岘逢咸营审药官(戊申晴午后阴)
   箭滩
   高原旅次吴郡守(伯周)来访
   留双城(己酉雨)
   奉谢北伯台丈耑价还答。申以赆行。敬叠前韵。(庚戌晴留双城。行侄儿昏礼。)
   题寓壁自嘲
   晚发双城镇北轩(辛亥朝阴夕风)
   暮谒 浚源殿。次杜少陵重经昭陵韵。(六韵)
   将取道东迤。转入金刚。马上闻今月十五日有关东佐幕之 命。不敢迟留。直向京都。怅然有作。(壬子朝阴晚晴。发高原。)
   姝城席上。口占示使君郑年兄海尚,高山孙督邮德升。是日寒食。(使君新病起)
   圆山夜坐。阅仝儿书。闻其恋慕啼泣。甚怜之。书此。
   李知申伯起驿书问我去就。且劝乘便为金刚之游。诗以奉谢。
   圆山晓起
   高山旅次。寄怀三侄。(癸丑晴)
   银溪旅次。淮阳洪使君(重周)来见。(甲寅晴小风)
   新安
   过麦坂(一名连松浦○乙卯朝阴晚晴夕风)
   重峙岘
   花江
   礼田驿。逢镜城朴半刺(澄)。口占为别。(丙辰晴)
   抱川场巨里。逢四比丘。云自信川入皆骨山。(丁巳阴乍雨乍晴)
   还渡险川
 [诗]
   奉赠平昌李使君(滢)
   改修东壁坛夜和邦瑞韵。仍怀二三子。
   吴生光运来会。拈韵同赋示诸君子。
   草谢郑中郎惠鱼卵
   丙戌端阳。 内赐椒扇志感。
   谒岳丈江上
   五月二十五日。有蓝浦 除命。六月十七日入肃志感。
   赠送湖南方伯洪天叙
   二十五日 陛辞。大雨终朝。
   留别禹生廷圭
   留别权孙基龙
   重别吴生永伯。次济南别吴明卿韵。
   邦瑞。我行君留。世间事也如此耶。诗以见情。
   留与仝儿
   冰湖渡头。仲兄来别。
   江头别从侄膺祖,吴生永伯,权孙基龙。
   余之为蓝浦。为亲老也。伯兄方涖结城。而保宁吾水丘也。蓝为御营把总。而余带湖堂赍图书而赴任云。
   振威途中
   过葛院
   到新昌
   华山过权太学士故居
   去茅山五里。溪水暴涨。天且黑。不得达。
   早到茅山。伯兄已自结城衙来待。蓝县人亦具酒候行。
   七月三日上官
   官斋雨坐怀诸子
   新安
   海仓雨中
   伯氏结城使君以修撰赴 召。驰迎结衙。
   伯氏赴 召。径还水南旧居。
   访圣住古寺
   白云庵洞口
   白云庵
   廿峙途中暝吟
   官斋秋思。奉寄松坡台。
   中秋赴水营。夜深雨作。不得觞永保亭。怅然作。
   望海楼设白日场
   访老松亭
   丙戌八月二十七日 进宴日也。不胜瞻天祝圣之诚。敬书一律。
   九月二日。略设寿酌于茅谷。
   方丈山性能上人千里访我于蓝水官斋。至意可感。诗以识别。
   官斋九日
   殷山驿
   锦江
   玉山官斋。奉寄湖南巡相洪令公。
   秋怀奉寄李知申伯起
   次韵詶睡堂见寄
   赠送家侄膺万还京
   仝儿夜啼。问其所思。曰子羽也。遂以思字为韵。寄示子羽。演以为三分。寄邦瑞,永伯。
   赠别从侄膺祖还京
   望海楼。次五峰三滩韵。
   寄权秀才天得
   玉山八弊。戏题客舍屏。(丁亥)
希庵先生集卷之十一
 诗(蔡彭胤仲耆甫著)
   书祭屏
   李晋州(翼年)
   百年歌
   洪监司(重夏)大夫人挽
   柳参判挽
   金参议(声久)
   姜正郎(柍)
   百感
   滩声
   陪许使相(墀)自寒山寺放舟出大洋
   送基孙
   寄上岳丈候七月十五日初度
   七夕感怀
   李襄阳(浚)
   山夜
   邦瑞生日。感怀题赠。
   秋泉
   将往浇妻坟。泣别仝儿。
   八月十三晓
   中秋玉山途中感怀。书与仝儿。
   八月二十二日将赴堤川试局。大兴途中书怀。
   忆仝儿
   华山顿谷闻莺
   温阳西峰。经姜参判故居。
   天安井项岘
   壮交岘
   镇川夜雨
   阴城后岭
   阴城县
   法王川夜行
   木溪
   发堤川
   常山客夜感梦
   闻儿病感怀
   九月八日还衙
   重阳
   旧方伯李左尹伯起。邀话新城赠别。
   家侄膺万告还弊庐。感怀赠别。
   七感
   九感
   十月十四日乃余初度也。感怀对雨。
   稚儿
   十二月九日。以御营左司兼把总。巡点管下兵于锦水。迤左留别仝儿。
   留别基孙
   圆沉岘
   夜过九折坂抵飞鸿馆。邑吏不肯出迎。
   南塘访朴舍人巨源(涏)
   暮过七山渡鼓岩津
   鲁城途中值雪
   鲁城被主人使君丈留话。因待令郎载元。
   公州戏吟
   定山武学堂
   青城郑使君(寿期)要与谈诗戏赠
   戊子人日感怀。示金生得铉。
   奉酬李左尹伯起见寄
   郑沃川(祖甲)
   戊子正月十九日巡点内浦。用前韵留别仝儿。
   结城早发
   沔川客舍
   经小金刚暮投大莲寺。洪州沈使君(樘),任存姜使君(琂)同宿。仲兄顺兴公亦自鱼洞来会。
   海仓
   二月七日。发县寓向京口。留别仝儿。
   踯躅
   渡冰湖
   咏恩旧窝。书示权上舍子羽。
   少陵别安东使君李伯起
   是闲亭八景。为伯起赋。
   寄兴阳金修撰(世钦),海南权持平(斗纪)谪所。
   寄安边李使君启商
   寒食省榛坪松楸暮归
   权尼山(㥔)
   玉山杂诗题屏
   小雨
   奉投岭南伯洪丈(万朝○四十韵)
   邦瑞自瑞山来。不多日告别。留之不得。赠诗。
   次子美寄李白韵。奉寄花山李使君伯起。
   奉别伯氏检讨公赴 召
   重赠邦瑞别以任安犹谢卫将军为韵
   四月十日感怀
   伏闻伯氏检讨公于四月十日诣 阙下陈疏。任学士(守干)继而上章。仍请复余集贤旧录云。
   因副提学泰耇疏。任学士见罢。乘时附丽之徒。群起而噪。伯氏径归水南。余亦投状将去。谨以一律呈伯氏。
   戊子五月十日离蓝浦
   归遁村
   遁村
   别家侄膺一之京
   次韵示仝儿
   戊子七月四日。以待罪事发遁村向京。
   无限城和申先达兼济
   新昌道中。戏示申君谢见待。
   青淮道中
   书赠敦诗
   吴持平(尚友)(居母忧不胜丧。尊公尚书时在耽罗谪所。其内子上言云。)
   李清州(德老)
   韩江陵(命相)
   李都事(遂大)
   送严泰来(庆遐)赴北幕(先沧浪公之赴西幕也。我从祖湖洲公四篇诗实在帖首故云。)
   寄仝儿
   寄孙侄
   梨堂叙别。次睦大叔韵。
   沈参判(檀)药峰新居
   水村感怀
   水村中秋
   权生绩持笺请书前诗。漫赋以赠。
   权生邦瑞自中原来见旋归。感而识别。
   权生世圣追别江浒。立马草赠。
   次唐人蓝田诗韵
   磻溪
希庵先生集卷之十二
 诗(蔡彭胤仲耆甫著)
   戊子九月二日。自遁村将向程子洞。遁之父老拥马请留。遂以一律谢之。
   秋思寄从侄膺祖。同我怀者知我诗也。
   石滩八景。为观水堂主人赋。
   步归孤山吟示基孙
   程谷秋思。赋长相思。寄诸生。
   程谷秋雪。书敦诗笺却寄。
   同儿辈赋示变律
   林居十五咏。敬次两先生韵。
   次老杜别舅韵。奉送三舅还江陵。
   早归程谷。吟示仝儿。
   暮归值雪
   玉溪金君顷过林居。今又委书。副以百柿双雉。厚意可掬。信笔为韵语四十言以申谢。
   暮归记兴
   水南候伯氏
   用前韵和示犹子膺一
   崔德山(世庆)(二十韵)
   己丑元月三日夜。还自林川。
   赠别基龙随仲氏砺山使君归洛
   奉送仲氏壶山使君
   南塘
   渡南塘
   高山悬岘
   南塘舟中两马相踶。一马落水。马泅而渡。舟亦无事。
   邦瑞远来相寻。至意蔼然。余适南徂。不可以久留。书以识别。
   次韵酬青阳郑使君(寿期)
   郑使君诗。有今世安知儿大小。平生欲破路东西之句。且告西笑之期。戏答之。并叙离合。
   次韵和西昆体
   暮渡南塘
   权进士(后徵)
   己丑二月三十日。仲氏壶山使君奉两老亲赴衙。伯氏修撰公暨余从。季弟亦俱。途中奉和仲氏见示踏青之什。
   发壶山访咸悦之桥项村寓舍。仝儿从。
   桥村(仲氏送米)
   三月十三日感怀
   叹老
   三月二十一日。奉两老亲离壶衙还桥村寓舍。奉示两兄。
   罗州郑措大道渊远来见访。诗以谢之。
   桥村寓居。有怀邦瑞。仍次前惠六十韵。历叙离合以见意。
   五月二日。仲氏壶山使君课邑子于挹清亭。余陪伯氏修撰公往会。席上吟奉仲氏。
   花山伯李参判(震休)(十四首)
   草赠麟侄
   三乐堂八景
   郑君道渊见访。携过壶山。走笔赠此为谢。
   罗州郑生彦复,廉生处敬。袖所业见访。仍赴试。走笔赠此。
   赠送家侄膺一赴试
   南塘
   秋夜
   喜白发歌
   金生得铉下第来会草赠(变律)
   麟侄求草书戏赠
   李安边启商归南塘。折简见招。吟呈求和。
   二叠
   三叠求和
   四叠
   李令和章不至。复以五叠六叠促之。
   六叠
   壶山途中
   谢李令顷临壶山之席。仍理萧寺重阳之约。
   奉酬仲氏壶山使君用来字韵见寄
   辉字再叠奉酬李令
   三叠
   四叠奉酬李令
   五叠
   晓闻慈闱有不平候。忙赴壶山。遂失重阳之期。亲候既平。四日而归。李令和章在案。聊复扳赓。仍约望日山门之会。
   七叠
   九月十四日将赴萧寺之会。先酬李令。八叠
   普光寺途中。日黑雨作。马上吟示李令。
   重用前韵示李令要和
   三叠
   四叠
   五叠(乘月而归)
   延陵君李公(万元)
   登尧山
   仲氏壶山使君用九月二十八日设寿席。举家往会。敬次李公启商席上韵。(因雨退行)
   自壶山还寓。具秀才凤采书见留。有绛柿乾柴之惠。遂以韵语草谢。
   李令送书见招。走笔次老杜寄高岑三十韵却呈求和。
   送仝儿趍壶山。怅然作。
   再叠谢李令见和。仍叙别。(三十韵)
   北辰寺叙别犹子膺万,从侄膺祖将还洛。权侄世衍将向南原云。
   携仝儿,基孙还寓居。
   夜雪
   携孙侄还寓舍
   奉寄姜太学士(鋧)
   次酬权子羽
   南原惠明上人袖平康家谱见访乞诗
   戏谢湖南黄亚使见借纲目一帙
希庵先生集卷之十三
 诗(蔡彭胤仲耆甫著)
   松坡李参判(瑞雨)(七言百韵)
   庚寅元月初八日。送权孙基彦往任存转向京都。追别于南塘舟中。
   走笔谢沃沟使君致馈
   尧山寓夜。有怀基孙。
   重忆基孙
   次韵詶韩永叔见寄
   次韵詶权上舍子羽见寄
   得山南李灵光仲玉令公书
   希庵八景
   赵顺天(九畹)
   沈掌令(得元)
   三月三日。将还洪阳之程谷。途中望桥村。
   三月十五日。奉老亲还鱼村。
   暮还程谷。次仝儿韵。
   珠村八景。为舍季仲贲作。
   喜基孙自京来会
   吟示仝儿
   南原慧明上人去年访我尧山。今又远来于月山雨中。意甚勤。于其归诗以赠之。
   郑教官(世甲)
   权生埙自京远来。将谋数月会。适不利径归。临发留诗。遂次韵赠别。
   元都正(振洙)
   寄贺青阳郑使君(寿期)复己卯科
   俞上舍山甫见惠新蟹。戏为长歌谢之。
   幽栖
   赠送基孙还京。用李白韵。
   果州闻雁
   青坡留别
   冰湖书感。奉示岳丈。
   中秋离京还程谷。途中记所见。
   赠别
   尧山(十绝)
   次九日送别韵。送权生邦瑞。
   次儿辈韵
   谢权子羽上舍远访林居。兼申别意。
   为农
   庚寅十月三日。奉两亲再赴仲氏壶山任所。行次黄山。示兄弟子侄共和之。
   寄别平安都事李(万维)
   赵生挽
   戏草长句。谢箕山使君惠赆。
   晦叔上舍告归。聊次嘉州送费子韵以赠。
   寄东坛诸子
   书赠犹子膺孙。徵近业兼勖阿仝。
   壶山书所见
   催诗示学子
   次王元美韵。和赠孙侄仝儿。
   再用送费子韵。寄怀韩上舍。
   安万户挽
   癸巳暮春。送仝儿往省水村墓感怀。
   南溪濯足
   擎雨斋八咏
   孤山途中
   戏次儿辈韵
   闻孙侄能示人以朴。因以诗为贺。
   与尹生趍鱼洞呼韵占示
   喜一侄来课。呼韵赠示。(风水家指吾屋前岑曰挂榜纱。故戏云。)
   竹笋呼韵
   李河阳(复仁)
   赠送李正言高山之行
   代书草谢洪牧权汝久(世恒)见讯
   送君宝族侄归安阳。次仝儿韵。
   权载元乞揭堂三十六字。以小律玉连环应之。
   暮归次儿辈韵
   送朴生万济随举子南归
   戏次儿辈韵
   李君重焕既以其先君子参判公家状乞铭。今又走人数百里告迁兆。且送文房三具为贽。感怀草谢。
   戏次儿辈韵
   谢人惠新稻
   奉简汝久使君
   山影洞暮归
   进脩斋八景。为申上舍文济作。
   韩秀才秉周来别。草赠(八绝)
   草赠尹必万
   送罗锡朋(时余有锦水移家之计)
   青武途中谢裴同甲弘弼书存。仍馈一雉称士相见币。
   邦瑞自中原委伻相问。以糖雉见饷。
希庵先生集卷之十四
 诗(蔡彭胤仲耆甫著)
   次老杜谢严中丞枉驾二韵。奉谢宋巡相(正明)见过。
   再叠走笔。却呈子和巡相年兄。
   三叠求和
   登拱北楼谢巡相三叠见和。辄复四叠五叠却寄。
   五叠
   六叠求和
   权进士(琛)母夫人挽
   七叠求和
   次老杜弊庐遣兴寄严公六韵。却寄巡相。
   次和拜笺八叠韵
   又次盘字韵
   灵隐寺夜集。九叠。
   三叠村字韵
   赠别权载元归洪阳
   巡相靳和。复叠村字韵督之。
   巡相见和。且惠十叠。辄复奉酬。
   至日巡相行望 阙礼有感
   谢赵戚兄(世墩)惠柴。是日冬至。
   谨用昨夜所拈沧溟韵。奉谢巡相枉过之盛意。
   朝来病起有怀。戏成演雅三首求和。凡七叠。
   演雅八叠。奉答巡相前篇之意。
   演雅九叠次漫兴
   十叠谢惠历日
   谨用前夜放翁韵述事。书怀奉谢巡相令公词案。
   感怀奉别中表崔老兄(中立)
   李正言(孝根)
   东郊哭睦平父圣能墓。归示敦诗。
   留别敦诗
   冰湖感旧
   水村感怀
   天安道中
   三高斋移居后。投示子和巡相。
   暮趍公衙
   暮还高阳寓所。却寄子和巡相。(十二月望)
   叠前韵。戏答子和巡相。
   德岩樵歌。敬和武夷棹歌十章韵。
   次韵题翠兰轴(二首)
   次韵题半轮月轴
   公山衙轩。寄怀邦瑞。谢顷日惠访之勤。
   子和巡相将巡海邑督赈。以书索别语。立马草奉。
   鹫岭
   甲午元朝
   过是闲亭有感
   德岩八景
   待犹子膺一
   寒食趍觐公衙。途中风雨寒甚。
   枕流亭八咏
   枕流亭
   近因 药院直宿。具僚起居。日夕忧郁。遂孤江城之春赏。忽承巡相索诗。走笔录呈。因證五松亭并屦之约。
   同二犹子自拱北楼下。并舟至熊津别。还寓却寄。
   到公衙即事书怀
   德岩送春。有怀子和巡相。
   次韵酬巡相喜雨见寄
   东邻李大雅而玉惠然垂访。且袖佳什见视。倒屣之馀。不胜飞扬。谨步十韵以谢盛意。
   同巡相登南楼观灯。席上索诗。信笔吟视。
   公山小星斋怀万侄
   北楼赴会席上。记欢奉示巡相令公。时闻 玉候平复。
   七月三日。子和巡相约过德岩。村人为之先搆射亭于玉女峰头以候之。至期巡相得暴下不果来。以书见谢。遂草此以呈。(时名亭曰按使。滩曰使君云。)
   子和令传筒之乐只馀一日。寓次对雨。不堪怅然。谨草三篇呈上。
   北楼别席。重用前韵演成七言。别旧巡使。
   巡相离营。自拱北楼乘月泛江。舟中呼韵同赋。
   北楼雨中。重用舟中韵赠别。
   玉栏怨
   八月六日。同右营令射于按使亭。有怀宋令公子和。兼上仲氏使君。(和时为礼部侍郎)
   中秋前一夕。还访程谷旧居。圆通途中作。
   从闲谷夜归
   权相国(大运)迁兆挽
   李大司成(玄纪)
   韩高城(宗老)
   李都事(梦烨)
   取园柯理床之阙足。戏题。
   士恢数百里来访。将归诗以赠别。
   德岩邻社吴君来访阻雨留博。既感其勤。又因并州之想。诗以见情。
   乙未暮春十三夕。次耕山送家侄膺孙归。
   水村感怀
   有以素绢画鹰乞诗。戏题。
   崇也乞屏书。草赠(八绝)
   睦敦诗新捷进士两试。袖笺觅诗。
   走笔留塞主人之请
   草士恢笺留别
   草赠李童子
   谢姜上舍思卿必慎来访
   留别吴上舍永伯
   过青萝旧庄
   李直长(谦著)
   次韵酬李督邮(潍)见寄
   次韵重酬李督邮
   金进士(益刚)
   重访德岩
   锄于岘。送刘奉事之公山转还都下。
   题权载元所藏郑堤川维升画
   即事
   自京夜归
   次韵李督邮秋夕有感(十二韵)
   赴华鼎寺会。次朴生韵。
   奉寄金井督邮行轩
   代柬寄睦上舍敦诗
   李金堤(斗龄)
   李绫州(龟龄)
   李东莱(明俊)
希庵先生集卷之十五
 诗(蔡彭胤仲耆甫著)
   次东坡龙尾砚韵题李使君(万成)蒲萄砚阴
   寄别洪济州(重周)
   寒泉斋八咏
   守吾堂八咏。为黄斯文道河作。
   斜川金生以笺乞诗。戏草以赠。
   谢赵进士(翊祚)惠枣栗
   赠送仝儿出栖和鼎山堂
   柬一侄兼示仝儿
   病里谢上人袖诗来访。次其韵。
   倚筇
   赠送仝儿之京
   郑结城(栋隆)
   洪监司(重夏)
   权参判(瑍)(代家尊作)
   邦瑞数百里相寻。携至华鼎寺叙别。(二十韵。)
   权同知挽(代家尊作)
   郑龙安(重朝)
   寄务安郑使君(来周)行轩
   郑来仲见徵九感旧诗。以一近体替呈。
   丙申至月十八日。 恩除洪阳。将以见住辞作。
   李龙安挽(代家尊作)
   蓑衣歌。谢李督邮见赠。
   朴生万济与其妇翁。送惠竹沥膏。草谢之。
   寒食翌朝书怀
   松都留守宋子和。惠书送笔求诗却寄。
   赠别金井李督邮
   晚川访申上舍(命济)。语次索诗草赠。
   李佥知(以材)
   姜安阴(植)
   李虞候挽
   朴应教(万鼎)
   次韵谢葭湾韩上舍永叔见赠
   朴进士(禹祥)(十四韵)
   金进士(鎤)丈挽(十韵)
   申参奉(𪼛)
   秋雨亭
   畏垒庵次辋川
   丁酉十一月十五日之京。赴子妇引期。十七日到浊川。终日下霜。不可以行也。强取前路。仍以韵语记异。
   子妇返哭后将复路。崔都事(庆馀)以一绝慰圣徵。余亦次韵留别。圣徵即儿子妇翁也。
   洪校理(重休)
   庵居
   崔君(灌)
   戊戌踏青日。被舒川除 命赴都。
   无限城早发望新礼院。马上书怀。
   三月十五日辞 陛
   水村
   四月十日奉家君赴郡
   辞程谷松楸
   酸梨途中志感
   龙岩隐晴台。遇蓝浦诸父老。
   扶风海仓
   渡锦江
   过鹫岘望德岩村径
   龙塘
   七月十九日反仓。只有二十斛米。戏述。
   八月初二日。亡内祠堂自程谷来。志感。
   畏垒庵夜坐
   送进士侄膺一赴柑制
   辛丑早春。从苧谷暮归。途中怀尹生。
   庵居书示仝儿
   重步前韵
   青萝吊七家感怀
   恩赐端阳椒扇志感
   申进士(命济)
   辛丑六月八日。入洪阳馆过 国练。以疮转浴德山温泉。主牧李侯(廷济)命吏护行。吏回草谢。
   李侯见和二绝。一叙苍梧之感。一申盛夏浴泉之难。走笔叠酬。
   辛丑暮春过梅岳
   走笔次酬金井李督邮(行敏)示韵。兼谢见访。
   考槃轩八景
   追送仲氏钟城公行于任存席上。次裴上舍韵。
   次酬李督邮
   秋兴八首。次老杜韵。
   至月十三日。携尹生世复结社于月山村。归示伯儿。
   雨过赵上舍。仍奉怀仲氏愁州公。
   忆仲氏。用送后独归时五字为韵怅然作。
   论语集句
希庵先生集卷之十六
 诗○岘山录[上](蔡彭胤仲耆甫著)
   将赴岘山任。过辞茅谷先庙志感。
   半溪途中遇风雪(余阶尚卑。故用黄绶语。)
   新礼院岘
   乌木川(江陵外乡也落句云)
   铜雀津
   水村
   东关王庙驻马。寄别吴注书永伯。(永伯颇好两陈故第四云)
   龙津舟中
   娱宾江岸。逢权都事邦瑞草别。(方待病儿消息。须发为之化云。)
   砥平道中
   新酒幕。踰新多玉岘至阳德院。
   洪川途中
   泛波亭次板上韵
   鹜岘驻马
   九万村
   合江亭
   三峙
   蓝桥
   弥时岭
   清涧亭次板上韵
   永郎湖
   道村俞家亭子
   寄上仲氏愁州铃下
   寒食日访义相台
   顷次蓝桥。见寓舍新屏草书。有蔬笋气。问谁所书者。主人以洛山寺僧释谦对。到府召至与语。遂赠一绝曰。
   谦上人袖诗见访次赠
   洛山寺候月。祥云督邮先起。桂妓随之。戏附一绝。
   督邮见和。再叠戏答。(来晓要观日出故戏之)
   桂妓闪还。督邮次前韵送示督还。三叠戏之。
   四叠附桂。并与霞妓送之督邮。仍许驮去。
   兼摄江陵府
   题东轩壁
   东轩戏题(一作岘山东轩)
   将向江陵。用湖堂故事。徵骑于祥云。云丞以诗见嘲。却步答之。
   祥云途中
   祥云松林。间以杜鹃。红绿交映。真画图中也。云丞追余至河赵台。先赋一绝。其落句曰使君应羡督邮閒。次韵戏答。
   河赵台示云丞
   洞山亭次企斋韵
   过洞山
   江陵新村斋舍。行外王父讳辰祀事。志感赠外弟权君。
   竹岛泛海(命渔夫叉鳆)
   回过祥云亭(初与云丞约煮花。余适先一日还。故未果。)
   送伯儿还洪乡怅然作
   送伯儿后夜坐有怀
   李安东(益著)
   永伯次关庙寄韵见惠凡六叠。依数答之。
   德山高生来从乞诗。戏草与之。
   寄怀金井李督邮。兼送金生还乡。
   岘山馆小集叙别
   抄课卢,李,高,崔,尹十措大于校宫。肩舆往访。赠诗以勖之。
   李掌令与席见和。复次酬之。
   愁州伻回。仲氏俯惠近体。次韵上答。以付来使。(仲氏涖玆时。有观德之亭。今废云。)
   将祷雨食堂山
   夜发神兴寺入食堂山
   飞仙台
   继祖窟
   杆城途中
   仙游潭
   过洛山
   元一川观进供银鱼楸打
   渡南大川登三钵岘
   积雨川涨。楸打不得鱼。
   京使至。祗受端阳 赐扇。志感敬书。
   登礼门岘
   次韵酬谦上人
   重过洞山亭。次企斋韵。
   秋射太平楼(令妓唱画)
   重课诸生于乡校。携酒往访。复用前韵示高,卢,李,崔,全诸君。是日七夕。
   渭川访崔进士逵泰吟示
   水洞
   高生将还伽倻。以笺请别语。草赠。
   与杆城宋使君(徵奎)。合两邑人士。观德于沙汀。
   观德会席上。示杆城使君。(昨日大风。今日风定。时宋君移拜青松。余兼杆城。戏云。)
   讫射计算。襄阳贤于杆城一百馀纯。戏述。(两邑此会。每缘公冗。约日未果者殆近百年。今始得谐云。)
   永郎湖途中。督邮索诗戏答。(有石自湖心转出沙渚云)
   暮发清涧亭过仙游潭。将赴咏月楼射会。
   九日太平楼。送杆城宋使君移拜青松。仍集二郡人士设邹峄会。盖答月楼礼也。
   次李督邮白月楼韵
   崔上舍送梨有诗次韵
   清涧亭月夜。卧闻涛声甚壮。
   同吕巡相,祥云,平陵二督邮。泛镜浦。
   暮还洞山。风涛接天。诚壮观也。
   吕巡相设族会于临瀛馆。席上吟呈。
   奉次使相镜湖舟中韵(是会也。不佞实主张。故戏云。)
   宁海洪使君(尚寅)东游见访。携至洛山寺同宿。时孟冬五日。大风寒甚。
   出杆城试局值雪。咏怀示云丞。
   扶安使君邦瑞千里委伻。诗以谢之。
   高斯文翼明初举礼书赠(是日既望。堂亦新搆未讫功云。)
   李生汇升,汇恒初举礼书赠。(乘平声用)
   岘山霁月堂
   自开云寺沿月川踰万景峰入鱼城田
   题明珠庵碧玉楼
   草赠麟蹄金生绝句
   岘山八弊。书诸屏以示观民风者。
   尹生世复千里来访。临别以笺乞诗。夜草十六绝。走笔赠行。
   次韵詶北汉总摄能上人见寄
   洛山寺夜集
   义相台
   偶得海䑋。奉寄亚使李持国(万维)
   亚使见和。复叠奉酬。
   洪舍人(万遇)
   送巡使还 朝
   寄酬睦上舍敦诗
希庵先生集卷之十七
 诗○枫岳录(蔡彭胤仲耆甫著)
   洛山途中口占(癸卯三月十三日壬辰朝晴。闻仲氏钟城公递归。将往迎于中道。先走一力。约会于淮阳之间。取路枫岳。以偿宿昔愿游之债。)
   青草湖
   夕过土城坪值雨
   花津浦遇杆城使君姜(圣复)还自枫岳(癸巳朝晴寒威甚峭)
   明波驿
   过猪岛缘崖行数里。望见东北有一峰削立。从者指认曰金刚之内圆通峰云。
   小蓬莱
   鉴湖杨蓬莱飞来亭旧基
   悬钟岩
   南江
   同高城使君沈(凤辉)泛三日浦。次简易韵。(甲午晴寒意犹峭)
   百川桥(此是入山初程)
   自中台踰上台
   榆坫寺次李泽堂韵(排律)
   隐身台。次老杜阆山歌。时有吹箫者。(乙未晴入山以来风缕倍紧)
   隐身台口占示同来僧
   中水坫
   登内水坫。次老杜丈人山韵。
   雁门峰。次朱子祝融峰韵。
   仙游洞
   妙吉祥
   自仙游洞至妙吉祥。水石益奇。诵朱文公尚恨忝符竹。未惬栖云房之句。次其韵。
   过妙吉祥一里许。石壁横立百馀尺。镌刻大弥勒逼真。前有坛横纵四五十尺。佳树清川极幽缭。遂诵东坡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之语。檃括而为之偈。
   摩诃衍。咏谢眺敬亭诗中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之句。仍次其韵。
   火龙潭
   真珠潭
   碧霞潭
   坐云文石。吟赏久之。诵朱文公岂知朱墨暇。乃适山水愿之句。次其韵。
   普德窟
   洗头盆
   手巾岩
   万瀑洞
   观杨蓬莱所书蓬莱枫岳元化洞天八大字。次李白元丹丘歌韵。
   金刚台
   表训寺
   天逸台。次老杜望岳韵。(丙申晴向夕微雨)
   天逸台歌。次李白庐山谣。
   正阳寺东楼
   前秋吴正字光运闻余理屐金刚。寄惠十绝。盖传之者误也。然诗语爽朗。若在碧霞潭上。纵看跳珠喷玉。留诸箧久矣。今者始登正阳寺楼。步其韵以谢之。
   放光台次李白韵
   国望峰
   永郎峰
   明镜台
   地藏庵
   长安寺
   前二十年。余为长安寺归玉上人。应募缘文字兼次轴中东州韵。以證早晚入山之约。今余到寺。玉已归双树。文与寺俱火矣。为之一嗟。遂用其韵而识之。时寺有重建之役云。
   枫岳诗。次昌黎南山韵。
   步月登长安寺山影楼
   逢香山僧至禅书赠
   留长安寺。既晡急脚。自铁岭至得钟城。褊裨所报仲氏已自安边取歙谷路。明日当抵高城。遂趣装出山。涉百川洞下流。两岸鹃花方盛。小雨斜阳。映带于清流白石之间。天然画图中也。(丁酉雨向夕晴)
   至淮阳泥浦村。昏黑不可进。涉一川投宿民家。夜未分。仲氏自通川登老驿走人来报。朝将合并。且传从子膺万新擢第。迎觐仲氏于岘山。喜而成诗。村去长安寺四十里。仲氏所宿朝真驿亦四十里。
   晓发泥浦村。东北驰二十里至琐郎岭。栈道险绝。百盘岭尽峡坼。玉峰银瀑。爽朗幽缭。便一万瀑洞也。驿人曰是名外金刚云。(戊戌晴)
   外金刚洞口迎拜仲氏
   过养真驿。吟奉仲氏。
   重泛三日浦
   入山时春寒峭甚。所着无重絮。高城使君借惠羊裘。回到海山亭卸还。即席戏草一绝。以申谢意。
   向宿表训寺也。权监役絿来访。语次出所著以见示。颇拳拳不已。既还海山亭。闻其所居七松亭去官门十里。遂草一札留附郡吏。书末并录韵语使传之。
   世之游金刚者。必穷高极深以为快。以余观之。盖皆冒险而不自爱者也。聊赋一绝示后游者。
 [诗]
   仲氏自愁州还过岘山铃斋。注书兄弟迎觐。喜赠注书。
   叙事奉别仲氏
   洞山馆待月
   少顷月复出。已而大雨。
   香浦
   归途
   松卵醢十部呈巡相
   金生胤曾挽(故司谏文夏子。今三宰姜丈婿也。)
   酬亚使李持国
   大关岭枫叶方浓。最高处尤奇。
   访月精寺
   月夜登月精寺梵钟阁
   月精寺逢赦差使南别检(近明)戏赠(南昨年以赦差入金刚。今又自江陵还。与余行相先后故戏云。)
   祗谒 先大王御制䌽舆志感
   横溪
   洛山寺同亚使,云丞夜集。即席次亚使韵。
   即席叠酬亚使
   枕上口号。次唐人赠别韵奉亚使。(是夜风甚)
   向日洛山之会。诚浮世不易得之胜事。盖逾久而逾不能忘也。谨次谢宣远九日戏马台韵奉寄。
   扶安使君邦瑞专人致馈。仍送银光玉色纸求诗兼拙书。走笔应之。
   又草五言八绝。谢诸种之馈。
   洞山归路。雨霁风生。海涛壮甚。吟示云丞。
   七叠秋字韵。寄亚使南关行轩。
   李进士(相采)东游见过。临别书示二律。次韵赠行。
   亚使见和工韵古风兼示蓬莱阁唱酬中见思及元岩旅次绝句。谨次韵奉谢。
   至后
   仲氏判决事公见寄次韵奉上
   香浦晓行
   伏擎 内赐 先大王汉都八景诗御制御笔。感泣有述。录呈沈左令公直閤求和。
   十二月十五日庚申。乘月访李掌令鹿门幽居。次主人示韵。
   酬李掌令再叠三叠
   江陵东村。赴金上舍炡庆席。夜归郑上舍熙采并辔。
   洞山值雪。次昌黎春雪韵。
   上元夜。乘月登汉水楼。次伯儿韵。
   权奉事内挽
   奉呈亚使
   江陵途中。仓卒值大风。春寒彻骨。衰病当此。几欲僵仆。径投逆旅。拥衾取温口占。
   将向大和。岭路雪塞。回到经方村。
   江陵途中
   自祥云驿至洞山馆。杜鹃花特盛。
   沈承旨(樘)
   伯儿之妇翁载元挈女来会。将还索别语。草赠。
   次韵答吴司书永伯见寄
   仲氏承宣公之赴连珠也。适公私忧冗交掣。不能往别于都门之外。寻又水潦。阻阂旷月。而伻人不得发。窃惄然不敏。情结于中而形于言。谨韵之录上铃下。
   书将发而雨不绝。更步前韵奉上。
   送伻绫州。转问扶安使君。
   次韵寄贺沈尚书(檀)登耆老司
   次韵寄贺沈尚书司马回榜宴(唐杏园宴。谓之初会。)
   次韵酬杆城李使君(德寿)见寄
   二叠
   奉酬李仁老使君。叠前韵见寄。
   四叠
   五叠
   酬李仁老六叠见寄
   七叠
   八叠
   酬三陟姜使君(必庆)见寄
   九叠酬仁老使君
   十叠
   赴三邑观德会。示江陵,三陟二使君。
   次谢临川九日戏马韵。演成洛山歌。
   景宗大王挽
   干支体(二篇)
希庵先生集卷之十八
 诗(蔡彭胤仲耆甫著)
   银台直夜感怀
   银台直庐除夜
   扶安使君邦瑞为民陈疏。报闻黾勉还任。书赠。
   赠别镜城申通判(𣷯)
   叠酬邦瑞和前韵见寄
   西湖志感(时以五卫将呈辞)
   赠送金生俊庆归洪乡
   奉次洪尚书(万朝)晬席诗
   杨州沙老里。拜伯父长城公墓。(公讳时龟)
 赤城录
   乙巳五月二十五日。雨中辞 陛赴茂朱志感。
   渡铜江偶诵从祖湖洲先生句语有述
   果川德藏洞。拜先族祖任真先生墓有感。
   振威道中
   新昌道中
   过南塘
   过薍桥旧寓
   锦山前岘
   富里村
   六月初十日。茂朱上任。簿牒方闹。适仲氏绫州公委书至。遂走笔次惠诗韵奉上。
   赤城馆设白日场
   为瘗夭往返程谷。感怀录上仲氏绫州公。
   闻有出处间齿舌。叠前韵上仲氏。
   仲氏有绫州 特仍之命。将取路赤城。不胜喜跃。谨以一律奉候。
   仲氏见和横字韵。以槐亭观德俯詑。且戏弟拙射。敬叠以申愧伏之意。仍辟射亭。奉候行期。(弊府兼守城将。故第三戏云。)
   八月二十五日。以玉果东堂考官发行。宿长水踰北峙至南原。
   南原途中(儿病民忧五六及之)
   镇安马耳山金堂庵
   金堂窟
   赤裳山城按廉台
   奉次仲氏绫城 特仍后志感见示韵
   监司巡到日。督刷州妓。过巡即令还之。戏付一绝。
   陪仲氏绫城公宿唤睡亭。奉次下示韵。
   睡亭陪欢。暮境胜事。草草奉别。下情何极。谨以一百八十言录上绫城铃下。
   谢长溪金上舍来访
   谢南原安措大来访
   驾牛峙步过
   铜乡暮发逢候吏
   至日圆通寺席上。口占别注书侄趍觐绫州。
   仲氏绫州公以灾状忤巡使。驰价急候。仍上一律。兼次顷日省野见寄韵求教。
   次官居秋兴韵
   赠吴久之走笔
   赠送伯儿先归
   上元夜。南桥观月。
   题赤城寝屏
   荆山玉诗轴
   柴桑之计宿矣。因女病未及发。仲氏绫州公已先之矣。不胜艳耸。奉上求教。兼致意赵,黄二君。
   流霞醉仙轴
   山丹猩猩红轴
   梅娘一枝春轴
   鸭水洞
   叠前韵。奉上仲氏一轩静几下。
   春尽日重上
   龙城安士则来访。且袖其先祖思斋公诗札见示。于其归。谨次朱文公集中酬黄子厚见访韵。书赠叙别。
   戏题将官厅轴
   漫兴
   小童尹弼衡摹成古文易一帙。嘉以赠之。
   唤睡亭春兴
   梅真白胜雪轴
   任可信轴
   儿妓梅仙轴
   丙午四月十五日。乞由将归程谷。卧辙者数百人。相持不得发。翌日午后始登道。仍诵短李野老拥途知意重。病夫抛郡喜身轻之句。遂次其韵。
   唤仙楼(在沃川阳山江上)
   凤山书堂。访李处士祖德。
   途中次韵谢洪正字景辅见寄
   增若驿感怀
   增若驿村闻子规
   独乐亭
   登馀子岘望见乌栖山。白云片片而拆。遂率口吟曰乌栖山上白云开。时进士侄膺一在后。于是左顾而笑语之曰。此七字天然写得出。吾乃今知池塘生春草之所以妙也。仍足成一绝。
   鱼洞谒仲氏绫州公(公之乞由后于弟。而归田先之。)
   丙午五月十四日。 掖隶驰驿而至。伏承 内赐白贴扇一把,油别扇一把。
   六月十四日。因龙儿患痘。宿止窗外。厅直至蓂厌连夜不能寐。
   崔泰仁(守庆)
   四状乞递。七月初九日巡营 启罢。二十五日邸吏赍 特仍有 旨下来。不胜惶感。录上仲氏。
   郑生员(柏龄)
   仲氏和示閒字韵。三叠奉上。(仲氏之还绫也。以重阳日先到赤城。故篇内云。)
   丙午八月二十七日将还赤城任所。月山途中。谨叠前韵。奉别仲氏。
   仇郎桥。叠前韵上仲氏。
   南塘乘潮放舟至江镜
   九月三日到府
   九日阅兵
   所川途中
   茂礼村晓坐。念儿不能寐。是日进士会试。
   叠前韵。是日还郡斋。夜雨尤耿耿不可寐。
   柳加院候敬差官
   西仓途中
   姜安陵必慎慈堂挽
   十月四日夜雨书怀
   将往九千洞。半道因儿病径归。
   访九千洞
希庵先生集卷之十九
 诗(蔡彭胤仲耆甫著)
   弃马岘
   纸匠村
   以庆基殿献官赴完山
   郡望姓名字离合诗
   赠潭阳宗人蔡生必徵别
   被疾六十馀日而起。为丁未元月之既望也。吾仲氏览揆之辰迫近。滞卧铃斋。不任悬结。录上二律。病昏中笔路芜甚。伏乞莞留之。
   周生庆八挽
   赤城八弊题客舍屏
   尹晋州(基庆)
   洪承旨(重禹)
   金黄州(梦瑞)
   三月晦日。游岛岘。伯儿及幕僚与俱。
   李进士(兴运)
   孤山八景
   权从孙基彦擢第来会。临归留诗。信笔次赠。
   丁未五月十二日。掖隶驰驿而至。伏承端阳 宣赐白贴扇一把,柒别扇一把,胡椒二升。外官无此例。而犹尚以东湖旧衔故也。不胜惶陨谨述。
   茂丰权生重熙以笺乞书。草赠八绝。
   寄题玉果使君晚翠堂
   清性师以碑文添删事来扣。书此赠别。
   落齿。次昌黎韵书示伯儿。
   李进士(锡祚)
   龙城安士则来访。于其归拈唐诗韵同赋。
   检狱龙潭途中
   大古亭
   丁未八月二十日。离赤城。次白香山遥飞一盏贺江山韵。留题东轩。示交代赵使君(裕寿)
   桥村
   孤山秋思
   山居漫次老杜伤秋六韵
   沈生(得万)
   十月一日。过赵君池堂。晚菊方盛开。口占一绝。
   洪应教(廷弼)
   茂朱赵使君(裕寿)和卧仙堂留韵见寄。并示游前后岛一近体。辄复再叠前韵奉答至老不得一当之语。兼和二岛韵。以泄湖边难别之思。
   伏闻仲氏承旨公请暇归庄。驰逆于耕山。不至值雨而还。
   步候仲氏于鱼洞五儿从
   奉次仲氏示韵
   奉叠前韵
   八月六日。伏承七月晦日左副承旨新除 谕旨。旋闻已遆。志感。
   海南法明上人见访。于其归赠之。
   奉次仲氏昨夜对月漫兴之什
   草谢赵谦甫惠柿
   九日茅山途中(是日菊未花夜霜陨)
   锦城李使君(衡坤)寄扇索诗。次昌黎韵用谢至意。
 趍朝录
   [趍朝录序一]
   早发孤山
   仲氏九峰公追送于大兴。临辞奉呈。
   铜津闻复拜银台戏吟
   以谏长赴武所监台途中
   礼洞前街感怀
   新门月夜
   辞递谏长南归
   还渡铜江
   狐岭(时未及付西且得顺归马)
   新酒幕
   发新酒幕。逢京畿都事侄膺万觐还。口号赠别。
   还到孤山。录上仲氏。兼示进士侄膺一要和。
   [趍朝录序二]
   闻乱奔问。口占示尹道贯。(时余新得子未四日)
   贼平后将还山。登崇礼门楼。
   柿田奉次仲氏口号示韵
   乱定陈贺后还孤山。次老杜北征韵。
 [诗]
   海南明上人来乞诗书赠
   吴右议政(命恒)
   孝章世子挽(二十韵)
   白云上人来访终南寓舍。遂用长安寺前韵书赠。
   重用前韵
   崔正郎(柱岳)惠示六近体督和不已。次韵奉谢。
   六叠方酬。四叠又至。草草并谢。
   终南寓居
   总府直庐。口占和崔佥正。
   送谢恩副使宋参判(成明)
   送尹学士(光益)书状之行
   秋怀赠别
   重用前韵
   尚衣崔佥正(柱岳)监刈龙门山下。次赵玄翁鸭岛监刈韵见寄索和。遂以二篇奉詶。一和玄翁意。一和简易,石洲答玄翁之意。
   次詶崔佥正监刈后登白月楼见寄
   仲氏左尹公归田。无马不得并辔。谨上一律。
   李判官(锡仁)
   谢益山金使君见讯
   晓起
   权弼善(顈)赴咸兴半刺。书此识别。
   永慕堂八咏
   赠别权承宣元伯之光州任
   戏投李大司成仁老
   思乐堂八景
希庵先生集卷之二十
 诗○奉使录(蔡彭胤仲耆甫著)
   [奉使录序]
   以艺文提学同知春秋趍 召
   奉实录七函出敦化门
   松坡津
   夕次广州府
   阴竹夜坐。重用前韵。
   自可兴至月滩右岸
   问弹琴台
   过达川
   中原馆李检讨(万维)袖示赆什次谢
   上芼驿馆示湖西按使
   鸟岭
   鸟岭高。次李白蜀道难。
   兔栈
   龙宫梦仙阁。次板上韵。
   醴泉大堤
   赠醴泉使君
   赠咸昌使君(君有岫云亭在别业云)
   觉华寺。再叠酬咸昌使君见和。
   信笔三叠。戏詶咸昌使君。
   实录奉安后志感
   史阁
   到奉化。录呈赵承旨。
   自凤城转入清凉山。敬次退溪先生韵。
   御风台。敬次退溪先生十二咏韵。
   松鹤亭(在清凉山洞口。前有大桥。)
   温溪访退溪先生清吟石。村人云曾于潦涨时漂失所在。怅然敬赋。
   自退溪先生旧宅。转谒陶山书院。诸生请以韵语书于寻院录。辞以不敢。请愈固。黾勉敬草。
   寻汾川书院。登聋岩爱日堂。用陶山韵志感。
   安东望湖楼。次板上韵。
   花山值雪
   由安东深谷踰细岘夜抵荣川
   凤凰山途中(顺兴地。仲氏左尹公曾为是州)
   浮石寺聚远楼
   夜登白云洞景濂亭。敬次板上韵。
   竹岭
   丹阳至日(晓行望阙礼)
   丹丘峡
   黄江
   马项岘望中原邑治
   雪城途中
 [诗]
   郑进士(天柱)
   洪谷山(景辅)母夫人挽
   分总府直庐春寒
   次李使君(时恒)保晚堂韵。寄德川郡斋。
   赵都事(九鼎)
   洪令(尚容)
   洪承旨(廷相)
   权献纳(贽)(十韵)
   李襄阳(世柱)
   沈判书(檀)奉朝贺宴席。口占奉贺。
   次李郎(孟休)秋夜诗韵
   仲氏九峰公还鱼村。谨草一近体奉别。
   过龙巷有感
   得闲亭十咏。为邦瑞作。
   敬纯王大妃挽章(二十八韵)
   权修撰(斗经)追挽
   金知事(尚铉)
   送固城金使君
   次詶李学士仲晖。追理洗砚旧话。悼三学士见寄。
   药名体。寄谢江原监司李令(真淳)
   谢洪丹阳(重圣)见访
   奉酬晚谷令丈立春见示韵。兼呈元日遣怀之什。
   奉酬晚谷词丈初度感怀韵。兼叠前韵求和。
   次酬晚谷再叠
   次詶晚谷三叠
   酬晚谷次招隐诗见寄
   奉酬晚谷叠前韵俯示之排律(八韵)
   奉詶仲氏九峰公寄示韵
   奉酬
   春寒
   尹长湍(光益)
   次酬晚谷春寒风雪(三十四韵)
   春思。投晚谷丈求教。
   漫兴。叠酬晚谷令丈。
   晚翁枉过陋止。以答昨日之候。迤访芸窝。窝翁以二律申谢。转示求和。谨步递呈。
   尹生挽
   奉酬晚谷叠前韵
   病起春尽。不任悬结。谨步递示欹字韵四叠求和。
   绝笔
希庵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疏(蔡彭胤仲耆甫著)
   辞同副承旨疏(甲辰)
   辞右副承旨疏(丁未)
   辞大司谏疏(戊申)
   进八箴疏
   东宫薨逝后。与仲兄联名陈慰疏。
   辞加资疏
   辞都承旨疏(己酉)
   辞都承旨疏
   辞艺文提学同春秋筹司堂上疏
   辞同义禁疏(庚戌)
 书
   上博泉李参判(沃)
   答李上舍(万秀)
   与权童子书
   答权进士(琛)
   答郑使君(寿期)
   重与伯起使君书
   答赵尔昌书
   伯兄奉殡后。示子侄论代服书。
希庵先生集卷之二十二
 序(蔡彭胤仲耆甫著)
   送洪从氏咸从使君(墩)
   赠送从侄膺祖序
   赠从子膺万别序
   寄呈博泉,游斋二台丈诗序。
   奉送仲氏九峰公讳(成胤)督高山邮诗序
   赠咸兴判官郑大卿序
   送江陵李使君伯起(震休)
   关东录序
   从祖祖父湖洲先生集序
   休翁集序
   水村脩稧序
   赠李伯容(宬)
   己酉甲稧序
   临瀛族会序
   枫岳录序
   洛山寺 御制诗板序(四六)
希庵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记(蔡彭胤仲耆甫著)
   卧游亭记
   咏恩窝记
   晚晦堂记
   两宜堂记
   枕海亭记
   圆山小记
   观德楼记
   凌虚阁记
   卜勿移丘小记
   是闲亭记
   节爱堂记
   君子亭记
   晚翠堂记
   赤城衙舍重修记
希庵先生集卷之二十四
 碑铭(蔡彭胤仲耆甫著)
   昆阳知异山灵岳寺重建碑
   忠臣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闻庆县监申侯碑
   升平府曹溪山仙岩寺重修碑
   梁山通度寺释迦浮图碑
   海南大芚寺事迹碑铭(四六)
 碣
   进士李君墓碣铭
   丹城县监李公墓碣铭
 志
   通训大夫益山郡守权公墓志铭
   宜人韩氏墓志铭
   殇女瘗志
   亡儿次得瘗志
   高君志铭
希庵先生集卷之二十五
 上梁文(蔡彭胤仲耆甫著)
   望宸楼上梁文
   希庵上梁文
   二忧堂李延陵君(万元)影堂上梁文
   金水亭重建上梁文
   丁先生(时翰)愚潭书院上梁文
   黄厖村(喜),全沙西(湜)白玉洞书院上梁文。
   孤山尹公(善道)白莲洞书院上梁文
   梅鹤轩上梁文
   智异山华严寺丈六殿重建上梁文
   朱溪书院上梁文
 募缘文
   金刚山长安寺重创后水陆募缘疏
   九峰山九峰庵劝善文
   壶山南岫制马寺重创劝善文
   德山县温泉馆舍创建劝善文
 [续山书]
   续山书(庚午十二月晦湖堂课制)
   续山书[其二](是年冬无雪)
   续山书(辛未二月朔湖堂课制)
   续山书[其二]
   续山书[其三]
   续山书[其四]
   续山书[其五]
   续山书[其六]
希庵先生集卷之二十六
 祭文(蔡彭胤仲耆甫著)
   祭梧村洪应教(墩)
   祭韩成叔文
   祭第三兄上舍公讳(贞胤)
   祭博泉李参判(沃)
   祭金同甫文
   祭三休堂姜参判(世龟)
   赠司谏院大司谏朴公(鼎元)书院祭文
   四月十日祭亡室宜人韩氏文
   秋夕祭亡室文
   练日祭文
   亡室小祥祭文
   亡室禫日祭文
   亡室大祥祭文
   祭妇翁韩副正(后相)
   祭亡弟仲贲宏胤文
   祭伯兄五视斋先生讳(明胤)
   祭侄子膺麟文
   祭李掌令(东根)
   祭李进士(兴运)
希庵先生集卷之二十七
 诔(蔡彭胤仲耆甫著)
   梧村洪应教诔
   三休堂诔
   宜人韩氏诔
   权进士(琛)
 辞
   再从叔父安峡公(时谦)挽辞
   权尚书(愈)哀辞
   李秀才辅仁哀辞
   朴参判(庆后)哀辞
   李参奉(泽)哀辞
   权参判(瑍)挽辞
   姜安阴(植)母夫人挽辞
 告文
   亡室韩氏发靷到安山。因山事不利。将向水村。告文
   返哭后告文
   亡室韩氏墓立石告文(后移韩山。与先生合窆。)
   告宜人韩氏墓文
   告子妇李氏墓文
   孤侄受服告文
希庵先生集卷之二十八
 题跋(蔡彭胤仲耆甫著)
   题赵仪伯卷
   题苍雪权修撰(斗经)行录后
   书逊志斋集后
   书逊志斋集后
   书逊志斋集后
   石阳正画梅竹兰后跋
 论
   留侯论
   魏齐论
 说
   盗说
   竹亭说
   絷鹤说
   过白鹭洲说
   怀儿说
 杂著
   僮喻
   胤征
   湖阴对
   寒泉子
   悔
   谕鼠文
   书姜参判窜事
   适原纪行
希庵先生集卷之二十九
 遗事(蔡彭胤仲耆甫著)
   从祖祖父湖洲先生集后遗事
 状
   观察使巡到时远礼状
   近礼状
   正朝巡营礼状
   秋巡时礼状
   吕巡使秋巡时远礼状
   巡相到界公状
   秋巡时远礼状
   近礼状
 祈雨文
   龙湫祈雨文
   舒川社坛祈雨文
   龙塘祈雨文
   食堂山祈雨文
   土王城祈雨文
   玄谷祈雨文
   土隍城祈雨文
   雪岳山再次祈雨文
   东海庙三次祈雨文
   茂朱玉渊祈雨文
   龙渊祈雨文
   社稷坛祈雨文
   祭井文
   孤山开基祭文
 赞
   二忧堂李公(万元)画像赞
 铭
   床铭
   床铭
   五面彩砚铭(花山使君李启商所赠也)
   衡铭
 策
   策题(四首)
 笺
  (御题)拟鲁僖伯请勿矢鱼于棠笺(赐豹皮○庚午三月廿八日。命会湖堂应 制。承宣金声久率禁漏官出来。午时捧入。)
 志
   朱溪讲堂志
希庵集跋
 [跋]
   希庵集跋[蔡弘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