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x 页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诗
  
儿辈避忌患。久住卢伯春傍舍。病馀往省。仍宿伯春草堂。
踏雪化宁山。摆病仍担舆。儿曹惊喜迎。左右任牵裾。尔辈窜奔久。得赖孰喣嘘。是谊虽传远。世情惟见初。我非拘恋情。为子归踌躇。文雅可钦子。厚责还愧余。一笑转款曲。遂抽满架书。山深晚开旭。物意颇涣如。句引郭北社。幽期莫抛虚。
舍弟新 除蔚山。府人持酒逆候。遂留之。邀圣白,敬止共饮。
蔚山之酒紫霞流。负致使君过尚州。尚州羁有息山翁。翁乎无以宽春愁。兄留弟酒方自矜。急走清童延友酬。城北城东洪与吴。肯扶筇竹剥扉投。
鹤城衙。送吴敬止先归。
客送客先归。鹤城季冬夕。雨阴连晦朔。冻泥隔五百。莫问我归期。但报春意复。商岭春生吾可归。紫草新芽可共斲。
又送洪圣白先归
我酒不复斟。我诗不复吟。如何衰暮别。共临沧海浔。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02L 页
沧海波无极。日月互升沉。人生这里忙。惟有一片心。
死生吟
   是年闰月二十八日感疾。第九日尤笃。气绝三日复苏。身自经历。圣人论死生之说。有信及口呼书之。
聚散为死生。死生有始终。变化无穷纪。体物一理通。丁宁原反说。今焉验我躬。
移病村庐。卧而不起。略有心思。随感呼草。
茅檐漏明短。下日还如年。奚为丈夫身。衾枕长颓然。但闻鸟乱噪。邻人皆出田。为问此何时。云是四月天。
  
其二
宿昔自洛归。天地忽冥漠。委身床席上。形骸如土木。燋火起五内。熏焰涨屋极。可耐二竖子。恣意日相迫。
  其三
我儿延医来。亲朋会中堂。良医技无施。蹙頞归去忙。环坐人一体。群儿泣在傍。满室皆冤号。人莫不嗟伤。
  其四
平生学古道。此时讵可易。命迁席东首。妇女挥而斥。心体静如渊。一理洞不隔。万缘俱烟消。得正乐莫乐。
  其五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03H 页
抚琴一浩歌。凄断不成声。浊秽如蝉蜕。倏举上紫青。中有霞衣流。执手笑相迎。人世六十年。可笑一梦惊。
  其六
我儿有孝思。冠带祷山泽。我妾抱至冤。沐浴诉辰宿。冷灰忽复然。荣卫一线续。莫非天所命。微诚讵上格。
  其七
吁嗟复为人。异哉始有之。躬验死生说。圣人不我欺。日月西复东。晦明各有时。毫毛皆听天。智巧无所为。
  其八
念我孤露馀。一弟宦海国。诸父年高深。杳杳滞东北。星散数十载。聚集恨难得。临死未告诀。今幸接书牍。
  其九
念我有小妹。遥家在月滩。人传兄已殊。然疑任情难。忽有隔世音。辞意悲且酸。汝兄还为人。容颜会相看。
  其十
念我子之妇。法家学阃则。殚诚护我病。号泣守我侧。贞顺而孝恭。况复怀双璧。所祈昌吾家。死犹瞑吾目。
  其十一
念我有小女。鞠育兼母职。今春延夫婿。仍值忧煎迫。叩擗诉苍穹。哀哀声断续。我既延一缕。愿尔加餐食。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03L 页
其十二
念我平生友。渊澄迹已空。仲兮名不磨。叔兮辨不穷。沧老识时透。密翁学有宗。新也继二兄。撤疑如拔蒙。
  其十三
峨嵯稍后出。知正行且方。藏庵要自胜。做处不郎唐。清台默自修。何用不可臧。慇勤各勉旃。后生尽难当。
  其十四
昔我游蓬莱。锦绣装幽壑。拔地白玉峦。一万二千矗。紫霞饱襟袖。香风送筇屐。可以谢尘臼。恨不灭我迹。
  其十五
昔我入方丈。体埶何嵺嵑。日月为经纬。乾坤为轩辖。道老清风远。儒园修祀洁。坌集阅千士。遗俗亦可悦。
  其十六
清凉十二峰。浑浑倚天石。伽倻八万经。整整充厦积。四郡揽舟溯。处处玉笋簇。三洞倚筇遍。曲曲泻珠液。
  其十七
西蹑野羯墟。东望岛夷窟。北略阴山雪。南弄锦湖月。区域浪迹遍。宇宙豪气逸。俛焉昔何强。嗟哉今何薾。
  其十八
平生好记述。辞直理要圆。其名曰志书。自成一家言。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04H 页
不如敛波涛。渊冲会其源。何须待子云。将欲举付燔。
  其十九
历探贤圣训。三省与四勿。中和及性情。皆从心上说。只此方寸间。滚滚万化出。游骑可追还。裘领自在挈。
  其二十
著处无一事。坐视鼻端白。虚灵一段体。莹莹旷而廓。物来顺应之。物去还自若。吾今死复生。毕命日就约。
商山四皓图歌
   俗师四皓图。必摸围棋之象。余遇秦师再奚。请写采芝象。
俗师画商皓。石枰围四老。著棋岂是最高事。赏画虽多还懊恼。秦君绝艺得 天褒。曾摸 龙颜不差毫。穷冬邂逅沧海上。炉筵促膝话滔滔。太守扇纸大如席。腻理脂滑色雪白。展来华堂请一挥。所贵凡物传本色。秦君知我感遇深。停毫不语经营得。墨花淋漓随手指。古意苍茫起尺咫。翠壁千丈劈为敌。中抽老松凉石畤。松下厖眉俨双对。孰为园角孰黄绮。仙童侧立亦无语。煌煌筐里三秀紫。此物永为资。何曾念粉餈。疗饥或尝芝。将歌或把芝。披衣岩背露两膝。玉瀑飞沫珠玑垂。欲将尘染付清流。知是归自汉廷仪。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04L 页
黑白落子倦不收。手中蕉尾摇暂休。我作商颜一衰翁。与世相违无与俦。归来寂寞揭图看。清风飒飒生幽关。讵知吾身不是画。画亦不可与吾班。沉吟往事长叹息。更起开户望商山。
洪翊卫(相民)
虚白旧有家。衰季乃见君。固学主忠信。杞樟不露文。选士二百人。声华尽后群。晚计关时运。泌水有衡门。天地菀喑噫。未解与夺分。
  其二
木翁吾祖执。执礼卫 宗祊。晦采拔茅辰。诸老共嗟伤。未供门庭役。晚滞周南乡。受君弟畜我。典刑依末光。浮脆适后死。中夜起彷徨。
  其三
君子信悃悃。不失惟口色。党遂倾士林。舒卷在宁极。细琐不足陈。纲领有旧式。 东僚急正人。清洁苦茨棘。纵有华阴土。精光难再拭。
  其四
气叶虫类我。歌阕凤将雏。有积会当发。屈伸久不诬。诗书况在堂。我即持契符。只恨恐惧日。无处容拙迂。意多言未尽。秋风临歧衢。
自以为非穷
人言我甚穷。自以为非穷。食恶心犹泰。衣恶气益冲。超然万物上。参乎三才中。
金郎圣瑞(麟采后改宅东)告归。过春围复来云。
此翁无定处。将为浣花堂。溪上虽多花。所少芙蓉香。君须搴一朵。馀彩流我旁。
无题
木朽春难荣。竹枯寒自直。春荣亦几时。寒直清风足。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05H 页
夜赋
久病惯凭几。耿耿欲彻辰。月来如昨日。鸟聒忽今春。屋白千山雪。灯残二竖邻。天心幽且远。何复贷陈人。
画蒲萄
   家人以画蒲萄屏。展壁防风。
无窍土壁。忽看生蒲萄。屈蔓皱叶。颠倒一尺高。叶间团团。个个垂结子。甘汁淋漓。欲滴如醅醪。娇儿却顾惊且叹。跳梁踊跃以手捞。捞之不得。徒觉口生涎。携朋指点声嘈嘈。人间万事尽如此。鲜不见画蒲萄朵颐思馋饕。
郑寝郎(万阳)
春云载欲煦。畅言怀鹿鸣。蕙草茁何长。连根空谷馨。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05L 页
馨远不可掩。岂慕桃李荣。托体谅深厚。伫观岁晏情。云胡中夜霜。凄恻断雁惊。零芳无处拾。怅望徒盈盈。
敬字吟(九绝句)
   敬之一字。乃从古圣学终始之要。无有二言者。然今之学者。口能道而未见有实用力焉。老人近甚病惫。颓卧不能起。志气日觉委靡。死期不远。初志廓落。发慨叹而不自已。卧思前训。随得占句。以示吾党诸君。作一鉴戒云。
敬字前贤说特详。今人习见作寻常。讵知主一而无适。万法千门总是纲。
  
其二
姚姒钦恭大禹孜。汤文栗翼一于玆。武王更受丹书戒。铭刻盘盂勉自持。
  其三
内直外方孔传垂。曾三颜四总无歧。更看邹圣发挥处。忘助都休秖在斯。
  其四
格致元无不在敬。中和养察关情性。丁宁反覆曾思篇。止善思诚由是竟。
  其五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06H 页
整严唤却主人翁。收敛毋令物少容。南北东西惟有一。三方之入在其中。
  其六
须正冠衣尊视瞻。九思自与九容兼。虽非是敬能为敬。制外存中一显潜。
  其七
诵来一遍晦翁箴。条理分明随起钦。动静地头兼表里。方知得下顶门针。
  其八
肃然而恐泰然居。于皇上帝赫临初。床前袅袅清熏起。澹澹澄渊印月虚。
  其九
一病经旬万虑灰。雪窗终日对寒梅。颓然七十年来事。输视鼻端未自裁。
洪国宝挽
岭南人物世不数。力能屠龙仍环堵。矧子不愿论簪笏。颓然自保毛发古。分外荣辱何曾知。空使鸱吓趋夸毗。荠麦虽茂独自守。衣非无锦袭有絺。呜呼先谊属后嗣。讵可不体二祖志。愿言其阻开口迎。石玉之攻季昆视。子入元化曾逶迤。物外清游我亦奇。灵境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06L 页
处处烟霞迷。筇屐超超天脱羁。归来共论岩中趣。火燥水湿无一忤。馨兰萎折忽先秋。散樗孤植当岁暮。哭尽贤良年复年。久寄欢少悲空缠。党遂即今谁为士。恨不复赋鹿鸣篇。
孙绫州重百挽
何关赫赫世簪绅。家法相传最笃仁。末路谁能知友道。联床惟喜露天真。古来栗里有归令。今日商山无老人。残郭闭门秋雨里。十年回首一沾巾。
感兴续篇(并序)
   朱子尝赋感兴二十首。自以未能探索微妙。而谓切于日用之实。夫丹砂空青。金膏水碧。虽称绝世之宝。又岂若布帛菽粟补养生人。不可一日而缺者乎。况其措辞节韵反覆游泳。自然合乎词人之兴趣。而义理之精微。工夫之缜密。非自托仙佛者所能及也。平生诵而味之。潜居寂寞。时缀心思。敢效其体。著之篇而自警。又与朋友證之。
昊穹生物意。浩浩不可御。本体无声臭。阴阳以为舆。化幻分形色。俱非刻雕与。浑然不赢欠。文章粲宣著。先觉体道真。即此诚饱饫。随处得天游。何思复何虑。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07H 页
其二
鬼神有屈伸。造化殊捷妙。终始无端倪。聚散焉度料。实体常不息。灵鉴俨临炤。莫慢说有无。徒然资炫耀。
  其三
贤圣垂训谟。要人收放心。是心不似天。运动邻兽禽。古镜埋尘埃。光照何处寻。讵知拂磨出。万象来俱森。渊深自含景。流波惟恐淫。
  其四
日月西复东。四时行不息。仰观玄元化。云胡不自力。嗟哉至灵贵。反受众形役。漏釜水易涸。焦原草又绿。珍重一言钦。最关姚姒德。伊洛重指南。炳若昏衢烛。万法从此正。研几惟在独。
  其五
理乱资献替。编摩括寰宇。自信忠恳笃。与夺托尼父。炎光纵云微。如何息漳浒。更将枉寻直。遽拟假仁辅。嗟彼煌煌志。孙于不自树。玄默空尔为。美刺竟何补。传心紫阳笔。严霜忽变煦。天讨明千载。美玉不混珷。
  其六
乱极方一治。宋德颇隆盛。主不穷贤良。朝廷多忠劲。如何夸毗子。独应黄牛正。智小谋则大。不疑授魁柄。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07L 页
附丽理馀绪。长德辄四迸。天下几无邦。何以新旧命。炳炳春秋义。只付空言评。
  其七
浊河时自清。圣应千一期。衣冠扫虏秽。文明奄四陲。峻命归于代。舆情久怀夷。忠良竞菹醯。伦纲赖不隳。既丰日见斗。无人佩安危。中华复左衽。乾坤含疮痍。齐狂蹈海志。殷仁过墟悲。
  其八
河龙毛旋圈。洛龟背坼文。皇矣诱神衷。抽绎何慇勤。陈列如辰星。变化如风云。谁言法象异。经纬互氤氲。万化从中起。无微不自坟。验我虚灵地。知为百体君。
  其九
物外更无道。随处何欠缺。污隆在斯人。一源常活活。三圣受授后。洙泗有传诀。一贯由三省。克复躬四勿。珍重忘助喻。不芸与自揠。集义直以养。鸢鱼共泼泼。岂忧力不足。只恐息行辙。
  其十
大哉忠信地。至哉无声域。修身以为本。至诚以成德。涂辙惟有一。烛照方中的。车转推双轮。鸟飞矫两翼。幸赖表章勤。万古明道学。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08H 页
其十一
恭惟邹孟氏。齐梁有环辙。杨墨祸仁义。陈许纷鴂舌。巍巍功跻禹。好辩息邪说。率兽以食人。天下幸断绝。未纯况与雄。讵可强引列。董相论道谊。文中说恳切。晚得原道篇。䕺蔀颇开豁。愿将三子书。卫道存拾掇。
  其十二
文王没已久。兴者一何绵。天意未丧文。五星集奎躔。濂翁初建图。道人不敢言。受用皆是理。河南起两贤。静观颜氏乐。一统群圣传。斯文翼整顿。订贬双牖镌。复有空中楼。风月浩无边。于斯不有作。孰知王道尊。
  
其十三
圣神既有作。宣尼集大成。诸贤更起骋。岂可无权衡。考亭继孔业。烬馀理前经。群言入称锤。毫忽不差星。人文大朗开。长夜廓始明。吾今得依归。勉勉趱前程。
  其十四
江西务顿悟。永康尊事功。复有苏程室。并启来群蒙。凿枘自不合。薰莸竟难容。不直务独善。何以抑讻讻。所以武夷波。百泉共朝东。
  其十五
达摩虽近理。髡衲犹殊伦。最患朱紫乱。名是实非真。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08L 页
金溪大拍头。恣意超只轮。涓涓及怀山。洪流更迷津。哿矣沙庐辈。右袒自作蠙。僛僛道一编。装点徒苦辛。田地都已谬。名德宜缁磷。尺刃锄丛棘。明辨诚钦陈。
  其十六
大地空见相。自詑如如识。都收众万生。涅槃俱降伏。密传头面改。幻出良知学。无中起光光。权数来相翼。邹训为致曲。如何重自托。运搬非是性。所贵惟合则。申申剔奸赃。伟哉困知得。惟恨大源头。还自设膈膜。
  其十七
岁暮空搔首。叹息临周道。歧路亦无人。孰复此来造。眷焉吾党子。转成愁懊恼。前禽飞不已。诡遇争颠倒。亘天更弥地。巧丽起文藻。青紫苟斑斓。可奈负明昊。孰使惩荆舒。世无云台老。
  其十八
利欲日纷挐。浮诞相拱抟。祇缘蒙养乖。高材尽斲刬。圣教贵其豫。少习若性安。诵诗读书功。入孝出弟间。周旋洒扫节。惟在日用间。丁宁小学篇。照耀不曾刓。世之父与兄。盍于此谛观。
  其十九
静观乾坤体。虚实各著象。实为诚所存。虚因敬以养。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09H 页
大传揭明训。原从羲画昉。执中与求仁。孰非是物仗。制外而存中。有如兼修攘。
  其二十
肃恭正衣冠。俨恪尊瞻视。居处克整顿。送迎谨拜跪。隐微莫显见。暗室神相尔。既云一体用。何为分表里。箪食与万钟。是物俱非己。四运长嬗变。遨歌乐无已。
南风(并序)
   古者有采诗之官。王巡狩。陈诗以观其风。察其俗。知得失焉。春秋之末。孔子取古诗三千。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三百馀篇。皆弦歌之。盖其出于闾巷者。谓之风。出于公卿大夫者。谓之雅。用于宗庙郊社者。谓之颂。而其义则有比赋兴焉。诗者。人心之感于物。而动诸形。咨嗟咏叹。感有邪正。言有善恶。可法可戒。故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皆所以为教也。离骚为诗之一变。五言诗为再变。而朱子犹取其怪神怨怼激发之辞。既定著楚辞辑注。又欲取汉魏以来古诗。以附楚辞之后焉。朱子之意。其必有所在也。噫。维我东之有岭南。以地埶观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09L 页
之。犹中国之巴汉关中。隔以崤函。而带以江汉。以民物风谣。礼乐教化言之。亦犹中国之邹鲁。圣贤继开。先王遗风馀教犹在者。此即我 祖宗三百年培养深厚。作一国之根本。弘儒硕辅忠孝贞烈名行之人。代不乏者也。老人遂述古今沿革。山川阻隘形胜。物产道里与夫人物习俗。政理得失。祯祥灾异可鉴于后者。得数十馀篇。窃有附于贡诗之遗意。故曰南风。体裁凡鄙。辞理俚野。虽不足称。然吾党之士。或有取而讽咏之。则亦可以考古徵今。奋发自新。追先民之遗轨。若其用此。察古今之变。敦教化之源。以复其善俗。而为国家深根固本之计。又只在方伯牧守之取舍而已。愚何敢责必也。
东土九域初。君长始桓因。(上古东土始有桓因。桓因后有神市,檀君。)檀世终娄蛙。(檀君之后。有解夫娄。夫娄之后。有金蛙。金蛙子朱蒙。朱蒙子温祚。为句丽百济祖。)旧鲜戴殷仁。(武王既平殷乱。箕子不臣。乃去之朝鲜。武王因封之。檀君之世。自唐尧二十五年。历虞,夏至商武丁八年。是为檀君朝鲜。箕子之后。是为箕子朝鲜。)满土建革威。不曾渐南垠。(卫满据朝鲜旧地。至子右渠。汉武帝平右渠。置乐浪临芚玄菟真蕃四郡。孝昭时。更置平州东府二都。督府。权阳村并南北分四郡二府。而韩久庵以为四郡二府。自辽东及于汉北。汉以南。未尝浑入。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10H 页
其言有据。)并立三部韩。(有马,弁,辰三韩。君长不可考。)辰聚亡隶秦。(辰韩。本秦亡人来居。故亦曰秦韩。)洪荒史阙文。惜哉难悉陈。
  其二
上古生民祖。其生多异迹。杨山剖大卵。六部来尊辟。(辰韩初无君长。有六部大人。杨山罗井傍林间。有大卵。剖之。婴儿出焉。稍长岐嶷夙成。六部大人。共立为君。是为罗祖赫居世也。)号曰居西干。(方言。尊长之称。)创基旧蕃域。(开国真蕃地。即今庆州也。)鸡怪换西伐。朴蒙存沿革。(初称国号曰西罗伐。后始林。有鸡怪。改国号曰鸡林。)新罗定有号。疆土日开摭。(赫居世初真蕃之地。后临芚夷貊并有之。而终定国号曰新罗。)建官十七等。(儒理王。始置官。其等十七。)钦恤先茕独。三姓迭揖让。(新罗。朴,昔,金三姓相传。)共传千年国。
  
其三
卒本与慰礼。二祖初芟薙。(句丽祖朱蒙。自卒本扶馀起。百济祖温祚。奔慰礼城起。)桀骜兼弱昧。强战以自起。山河等瓜分。丽济共鼎峙。(马韩。为百济所并。乐浪并于句丽。为三国。)世雠思一雪。攻伐无时已。(三国时。战争不息。)强弱纵殊形。宽仁有积累。多事数百载。遗泽惟有庇。
  其四
荒矣夷毗诃。南溟感神女。(崔致远作利贞传。释曰。大伽倻厥初。有神女感夷毗诃。生脑窒朱日,脑窒青裔。朱日者。大伽倻主。伊珍阿致。青裔者。驾洛始祖金首露云。)朱日青裔作。奄然俱有旅。元君初起东。嘉配送自许。(首露。既开国。许国之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10L 页
君命女浮海曰。东方有驾洛元君。女往从之云。)次第五龟玆。胥宇分所处。(首露开国。其次五人各为五伽倻。一曰。阿那伽倻。今咸安郡也。二曰。古宁伽倻。今咸昌县也。三曰。大伽倻。今高灵县也。四曰。碧珍伽倻。今星州牧也。五曰。小伽倻。今固城县也。)世远事兼并。兴亡等凡楚。(驾洛及五伽倻。后皆为新罗所并。)金官作新封。神明扫馀绪。(新罗法兴王元年。驾洛君仇衡降以国。为金官郡封之。即今之金海也。)
  其五
忠勇奋东国。天意会倾覆。征讨仗皇威。率厉成掎捔(一作角)(新罗金庾信。从唐将讨百济句丽灭之。统合三韩。)一统数千里。威仪焕述职。(新罗真德王。始用永徽年号。定百官冠服。文武王令国中男女被服。皆从唐制。)怠荒生富庶。兴亡本相续。牝鸡祸司晨。㬥横割邦域。(新罗末。女主曼立。是为真圣王。淫乱无纪。佞倖用事。政大乱。弓裔叛据北原。甄萱叛据全州。)不料城复隍。燕饮酣鲍石。(景哀王三年。王与群臣宴乐于鲍石亭。甄萱陷王城执王。令自尽。取其子女珍宝兵仗以归。)降王促西辕。公子倚岩屋。(新罗末王金溥。以国弱不能立。降于高丽。王子谏不听。遂入深山。倚岩为屋。以终身云。)千载北地谌。高义可并卓。
  其六
坤轴互蹙纾。白山势重盘。(太白小白。岭南之祖宗山。)奔腾壮二峤。跨绵涨巑岏。(鸟竹二岭。来自二白。)天意限南北。讵能铲叠峦。南溟未了青。方丈霄汉干。(二白大干。西迤南走。至海上为智异。)湖岭绣错壤。垤穴衽席间。穿川泻灵源。蓄黛千里寒。(洛江源。有穿川。)转输挽下土。鹾错散区寰。形胜古初生。安危颇相关。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11H 页
其七
沙海獩貊墟。峻峤弁马疆。崇墉西北卫。大泽东南洋。中开千里壤。往往君子乡。五种无不宜。楮漆与麻桑。竹箭巨节参。海鱼峡黍粱。穴冰泉候潮。(闻韶。有冰穴。闻喜。有潮泉。)北岳松蘖苍。(月城北岳。有笋松。)月影亿万尺。直通玄阴光。(合浦。有月影台。月影九千七亿三万八千尺。)记异传旧籍。造化看歙张。
  其八
光岳钟灵秀。贤豪有间作。东都尚武勇。干戈满三国。口议经训晰。(薛聪。以方言解九经。训诲诸生云。)墓谏忠精激。(真平王。好田猎。金后稷谏不听。将死语其子曰。我死瘗于游田路侧。其子从之。他日王出田。有声曰。王毋去。王问之。从者曰。金后稷墓也。遂陈临死之言。王潸然出涕。不复田。人谓之墓谏。)孤云才超夷。文藻华夏服。(崔致远入唐登第。从高骈讨黄巢草檄。后为翰林学士。中华之人服其文章。有文集行世。)岁晏总自伤。高举汗漫隔。(致远见天下将乱。思本国东归。新罗亦政衰。自伤不遇。遨游方外。仍携家隐遁。)名胜世相望。屈指多巨擘。文猷与勋业。松京历五百。(高丽人才。亦太半出于岭南。)
  其九
鸡林黄叶枯。鹄岭青松茂。(罗末。有鸡林黄叶。鹄岭青松之谣。)瓶山成伯图。一举剿残寇。(高丽败甄萱于瓶山。萱败走。东方州郡。皆降于高丽。)古昌送沛志。为报韩恩旧。(罗末权幸。守古昌郡。甄萱入新罗。弑王。幸谋众曰。萱不共戴天。盍归王公。以雪我耻。遂降高丽。太祖喜曰。幸能炳几达权。赐姓权。升安东为府。)乐浪用文进。讨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11L 页
叛躬介冑。(高丽肃宗朝。金富轼直翰院。仁宗即位。妙清与赵匡柳旵等。据西京叛。富轼为元帅讨平之。录勋进爵。后封乐浪郡。开国侯。)异徵云生口。奇勋海凯奏。(金方庆母有娠。梦餐云霞。尝语人曰。云气常在吾口。及长。仕高宗朝。征珍岛,耽罗,日本。皆有功。)彬彬万卷堂。才俊无复右。赢得子长游。西南散绘绣。(李齐贤忠烈朝登第。忠宣留燕邸。搆万卷堂。齐贤,姚遂,阎复,元明善,赵孟頫等游。皆称叹不置。奉使西蜀。所至题咏。脍炙人口。忠宣之降香江南也。亦从之。王每遇楼台佳致。寄兴遣怀曰。不可无李生也。著栎翁稗说。行世。)否泰相嬗运。毐(一作毒)毓一代富。攀龙附凤起。亦多邦之秀。(国初佐命之臣。多是岭人。)
  其十
乌川任扶颠。崧山王气歇。纲常重一死。丹衷照白日。(郑圃隐相丽末。以死徇国。)金鳌更兀兀。万古树风节。(吉冶隐。以前朝注书。退居一善之金鳌山下。我 恭靖朝。授太常博士。上书言从仕非其志也。 太宗以为义难夺志。遂全节以终。)随遇各遂志。不诬有传诀。(冶隐。受学圃隐。)我 祖德隆盛。培根枝益达。赫世仪 王家。历历数巨阀。(庆州之金,朴,孙。安东之权丰山之洪,柳。晋州之姜,河。尚州之金。东莱之郑。碧珍永川之李。皆大姓。多出硕辅名人。其他世家名阀。不可胜记。)
  其十一
文章世相关。污隆载治忽。𠌫翁始起衰。 王猷焕黼黻。才俊于斯盛。嗣兴蔚群哲。矧尔道学传。源流未通彻。(我东道学之传。始自圃隐。冶隐学于圃隐。佔𠌫父子学于冶隐。而犹未大明。)寒蠹奋而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12H 页
起。刿采归本实。(寒暄堂,一蠹斋两先生。受业于佔𠌫。而其学全以躬行心得为主。)廉贪复立懦。千秋犹激烈。
  其十二
亭亭紫玉山。标立无群偶。(紫玉山。在庆州。晦斋先生讲道之所。)中藏继开业。道义何富有。衍经大规模。论极开丛蔀。(晦斋尝衍中庸九经。为衍义。又答忘机堂。论无极太极。)集成终在陶。文礼自善诱。私淑诸考亭。有如亲授受。正值中畴荒。无复辨苗莠。是知武夷波。东注犹浏浏。
  其十三
陶山讲道馀。兴者日踔励。猗欤 明宣理。不庸武砭剂。野有幽贞吉。朝有作金砺。用舍进退间。政化关隆替。国称中华小。乡与邹鲁俪。谣俗盍观斯。礼乐为根柢。
  其十四
升平戎未除。岛蛮忽脱羁。飘然一帆风。直举当南陲。
   此曾祖先生采南方风谣。欲著之于二十篇者也。历代因革及人物山川事变。悉载无遗。亦三百篇之遗意也。至十四篇。作四句而绝笔。篇未成焉。玆岂非遗憾也耶。不肖欲续成之。操觚属思者累。而终未能成之。非但见闻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12L 页
为孤陋。笔力实有所未逮。体裁亦有所不敢效者。编次全集也。因旧本付之于续集诗卷之末。曾孙敬儒。谨识。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铭赞
  
扶老铭
扶老清洛水中。毋学蛟龙。扶老紫芝山下。与之长终。
旃檀枕铭
其形尰。其德馨。乐在中。代曲肱。
止定窝铭
   吴致重新构小窝。扁曰止定。请余铭。
孔经曾传。纲三目八。明新分领。期善乃达。惟是善者。恰好之实。恰好而止。过欠俱窒。不止于止。体用功蔑。明不能尽。新不能悉。何以止之。亦有两节。苟欲得止。先知以察。知无攸及。适秦反越。既知所止。定向莫夺。善与未善。辨如折铁。心静身安。无所摇扤。有进而虑。周途砥阔。修齐治平。次第无阙。竹厓吴子。爰有筑结。不斲之椽。欠丈之室。左图右书。尚自矻矻。晼晚其岁。聊可以卒。止定二言。特署其闼。曰止曰定。厥有旨诀。居穷处约。守义无失。安土敦仁。秉志不佚。是其所止。庶几靖谧。瞻彼黄鸟。止于岑蔚。人可不如。止哉钦栗。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13H 页
姜孝子赞(并序)
   茂林姜生载虎。蹐予门。以其先公遗事状。愿得一言。有若待以为重者。予病伏久矣。其何以收召精思事笔砚。况其先公服于身者。即百行之源。而有所感格神明。此实理也。何用文为。若必有资于外乎。方伯既上其行。旌其闾矣。好德者之撰述歌咏。又盈橐充箧矣。即何以有加诸。然君实以礼之三耻为惧者。以吾党诸公言徵之。则君之诚有不可孤。于是作孝子赞。以附于下云。
赞曰。白华鲜矣。谁其如之。维孝维则。方无不宜。显允姜公。殷烈为祖。逖追移忠。爰于家努。技力何庇。服田备养。志匪畜古。行自伊仿。庸晨庸昏。既喜既惧。堂上信誓。二章盈数。式举夙仪。啧啧起公。公感助之。辞腆物丰。鹤发对筵。衣斓若矣。筵咏排箱。珠编若矣。事死尤难。曰惟无违。实理孚达。有格听卑。彼澌不舍。遽划无濡。尉谓可已。悉牒棠伯。棠伯曰吁。其在范俗。扬言缕缕。 天眷孔嘉。乃旌乃复。耸斯迩遐。棹楔亭亭。荫华表珉。嗣孝且孝。先美惧湮。历谒君子。发挥之罄。有徵慎书。非敢效佞。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书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13L 页
答河应瑞
顾此世禄遗氓。老而不死。数年间。再见 天崩之变。其为恸陨。奚但惟均之悲也。岁晏相思。李君至致近问满幅。皆情实所形。虽合席把手而谭。若徒取于色辞者。何以及此。蒙求者颇多云。是亦閒中一事。然不知日间功令。在何处耳。此自江阳归后。尤欲潜伏无所涉。以送馀生。而所寓当都会。人士枉顾。应接不暇。殊违素志。恨不遂头流计。以巨节作篱。香茗润喉。为究竟法也。李君负笈半千里。古人义也。然独愧反循无一可及人以相负也。其志笃。其气厉。能自脱縳束出坑坎中。为可尚。但于义理无入处。故劝读大学。相与讲讨一过。若于此。得些滋味。庶可渐次向前寻路脉。充广得去矣。前冬江阳云者。重玉误传也。德裕未酬之债。为往复胸中物。待和欲一行。且印先稿之役。欲设于海印。其时幸冀得一会耳。
答河应瑞
四月十四日书。今月初落手。虽甚倾泻。传非归便。久未复勤意。怅恨无已。敲赫煎熬。服履诸节增迪否。院中文会颇盛。后生辈必有提省之效。为之嘉尚。然两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14H 页
倅作兴。亦不过程式文字间。只是博奕之贤乎已而已。应瑞以我不往为介介。此人于当日事。便是山僧与宴。虽八珍在前。而不知其味者也。且头流体势。前已领略。宿债独在德裕三洞。而久未得酬。若使应瑞易地。则未知其取舍果如何也。行十数日。穷三洞源头。多接傍近士友。归来不无开放处耳。伽倻之期。竟未克成。盖如心事自不易得也。和韵意勤趣雅。讽咏久不释手。前有自赋一篇。今用博粲。鄙意所存。亦可领会矣。
与李世卿
暮春游三洞。既归。闻令责配得安阴。为之慨怅悢悢。奚但燕鸿之违。令于今日过岭。非异事。不必强作辞以唁。唯自西塞。贯重峤。撼顿数千里。体度幸无致损伤。益自冲裕否。素知雅操。内而自胜。不受外侵。况君子所务。要自俯仰无愧怍。随时随处。孰非充然可安之土耶。安阴是山水之区。可以优游卒岁也。弟昔年访枫岳。其明年春。游头流。饮药泉于会原庐岳。今春。又为三洞之行。盖数年来以此事自宽。馀无足喻者。地步稍间。不得即就以叙多少积襞。临纸不禁惘然而已。
答李世卿
裁得一书。拟远候。无便未果。乃于舍弟书袋中。敬受先施缄教。忙手坼封。满纸郑重。槩有一般怀绪。如得亲接色笑。依然有不任情者。且谂极热。静中节宣加卫。辞气安閒。果副所望。忻慰万万。无以为喻。三桠裹藏。数千里惠贶且优。非眷念勤挚。何以及此。方闾里疫疠兼炽。老少朝夕凛凛。此其惠无以异刀圭之分也。感拜感拜。秋间有更访伽倻之意。此计得遂。可不一鞭驰进。做得数日稳耶。但老人事。不可预断。又未知能无魔儿戏剧耳。
答李致和
仓吏所传客月念三书。眷此孤寄甚勤。馀以静中玩索出者。肯相评證。此岂止不愚愚而然。笃工正在将开未开之境。而有此枉询。敢不竭其鲁莽。但恐吾辈俱在一套暗窠里。无所相开发已。来喻以朱子理气动静之说。谓不过气动而理在其中云云。然则便是气有动静而理无动静也。便是气有为理无为之说也。似非朱子立言之本意。未论退陶先生之言之同不同。而自家见解已不得十分精当也。盖朱子之意。则谓凡动者静者是气。而使之动者静者则理。若无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15H 页
理之所以使气。安能自动而自静云尔。濂溪既言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故朱子说亦如此。下所引二条所谓本然之妙。无他。妙即所以动静者极妙也。所谓人跨马。人之跨马。非若木偶。其之东之西马。而使之之东之西人也。然则理非枯燥磊磈。空搭在气上之物也。以此意观退陶之说。则其云理自有用。故自然而生阳生阴者。正是祖述周,朱之训。未见其有异。至于气动理显云者。虽非正解图说。然其于理气之终始。极分晓。盖理有所动而气随而动。便是气随理而生也。气既动则理无往而不在。便是理随气而显也。如一元之气初生时。以有元之理。而元气既长。则元之理渐著于物物上。此岂非发明朱子之言。尤有力也。又如邵子之说。亦是此意。体立天地后。即气动理显之意也。用起天地先。即理动气生之意也。幸以此更加体究。则三先生之言。未尝有异。不须遽生疑贰。妄加较量。沉潜涵泳之久。则当恍然有见及处。自不觉欣欣耳。未知如何如何。
答李致和
顷在鲁谷时。一札远辱。慰譬勤盛。感荷殊深。惟是风便所传。经日坼缄。未付答幅。其后奉季氏屡次。俱忙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15L 页
扰亦未修谢。至今茹恨。如鱼之中钩。初炎始赫。侍馀进修益无愆否。生支离人世。所遭至于人理所无之境。前贤欲无生之言。乃亦性情之正。而非过语也。奈何奈何。九皋之寓。今已撤还耶。近日所做。不知何事。秋围。例夺儒士实地工夫。想亦然矣。然其中亦有用力地头。何必深恶也。自鲁还州寓堇一旬。而离群之恨。亦切矣。馀望益勉大业。副此区区期望之怀也。
答李致和
别纸示教。谨悉雅意。甚善甚善。朱子既以或原或生。分性命形气。正是八字打开处。盖欲孝欲忠之发。虽有所制而未达。是私欲之害而知觉所原者。自是性命也。饥食寒衣之感。虽不过越而得中。是道理所裁。而知觉所生者。竟是形气也。故道心之未能充者。可曰气胜而理微。不可谓理还为气。人心之中其节者。可曰理胜而气顺。不可谓气亦为理。此所以三圣授受。以精一。为执中之要。而序文结之以道心为主人心听命者也。以此言之。则贤之致疑于胡说。不是过矣。然饮食男女之欲。虽形气所生。而得其正则不害为道心。云峰之意。盖亦如此。而特其语句差率略不备。此正孟子所谓以意逆志处。若驱之以打并二作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16H 页
一片。则恐太刻厉。凡读书含胡苟且。诚无所益。然得古人一点罅隙。便即弩眼张拳。诟骂压倒。殊非尊敬先辈之义。亦不可不戒。然非以此奉疑贤者。而此亦学者通患故云耳。昨于致重处。略见两家往复。生谓致重曰。我无明的见到。然若使我决此讼。恐长者见输。一判于少辈。致重云。苟得至当。见输何伤。盖其无计较求实得。甚可敬也。
答李致和
季难战艺之行。虽未即相对。惠书颇悉。审隆炎。诗礼清裕。泻此恋恋。与舜举长笺。荷此寄示。未论其得失。朋友讲磨之义。复见于学废道微之日。足令摧残志气省发。艳叹无已。蔡君元书未见。姑以左右所斥二句言之。似侵过气边太重。此非但左右力辨之当。而昔贤之所深忧而正之者也。虽然。所云所从而发者。实亦由于理。由于气之不同。及原于性命。发于四端者。道心也。根于气禀。发为七情者。人心也。此数语。实欲祖晦,退。而以愚揆之。似于晦,退明训。认得过重。不觉其浸浸蹉却。蔡君之恶左右分析。如左右恶蔡君浑沦者。未必不由乎此也。大抵心者。合理气。统性情。贯动静。而三圣相传。欲其允执乎中。故专以心之觉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16L 页
处言之。而其觉处有不同。故曰道。曰人。即是辨别之于动。以为工夫主使轻重之决也。若其知觉未发时。则只是理气浑然无间而已。非道在此人在彼。为两本而出也。四七之训亦然。四七皆是情。则乃是已动。已动故有四七之分。若其未动时。则无分矣。无论道与人四与七。发之时。不知分理气。则不能主理制气。不能主理制气。则学必差。故圣贤立训如此。而朱子亦以或原或生。训道人。以理之发气之发。论四七。是皆以已发者。推而上之而言。岂谓是道人一左一右。四七一南一北。心之本有两般耶。退陶之意亦然。而惟其下语务为简约直截。故直云理发气发。无他旋转之语。则其末流反有分门互诋之患。今右袒者直驱以两本之误。而左袒者。则或反谓之元有两本。以累我老先生。而实彼之所疵。可胜痛哉。高明所以为说。亦似不免于此个意思。此所以姑置蔡君之病。先贡疑于左右者也。蔡君所谓道心不外乎人心者。整庵之关键也。四端抱在于七情者。栗谷之宗旨也。殊怪其向别处去。而盖其平日。极有心计。必是因两本之嫌。而不觉其说之误。反有所甚也。如何如何。
答李致和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17H 页
即接本月望日书。审大霖馀老炎。閒中启处平吉。更承有永久潜养之计。一意探讨之图。深副所望。幸甚幸甚。所示诸说。谨悉。拙修书来。亦举此问之。今略答去。贤必目之也。前闻愚潭公。峻斥栗说。此必不出于祖其意。而只此二句。则不能无疑。似是因两心两情之嫌而发。然从古圣贤必分言者。岂是心有二用。情有二途之谓乎。只为其知觉则同。而所以为知觉处不同。如何不分而混之也。拙修寻常于先儒定论。信之甚笃。今此未免挠夺。何也。无乃朱子所谓一个胡文定作祟耶。试问曰。此与朱子说合乎。则必将曰合。复问曰朱子则以或原或生。分两心。以理之发气之发。分两情。是果与不出包在之意同乎。则未知其所答更如何也。且前者左右与致重辨论也。致重主意。似亦近于不出底意。拙修书以鄙书。为恰好可破致重谬见云云。而反以道心不外人心。为无病何也。致重又何独肯服耶。叙述误处。传写者失之。今蒙揭示改正。幸幸。
答李致和
承拙修濯去旧见。当初所争非私。以此友转环之美。务实之诚。岂终吝滞不改也。可喜可敬。人心七情之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17L 页
说。姑置退陶与门下诸公之言。先将经传立训之本旨。观之可也。盖心本一无二。至三圣授受。始有道人之二名者。以为一心知觉不同。必也主此制彼。而可以执乎中也。至于七情。乃心之用也。平说七情。则无善恶之可言。故子思取其中节者为和。以对乎未发之中。是以朱子论道心人心。断然以性命形气分之。而训中和。只云性也情也。是其名义。各有所指。而朱子又尝谓七情于四端。横贯过了。七情之不可全属人心。似较著矣。每读人心七情。四端道心之训。不能无未得躬质之恨。而今以所示答李平叔之说相准。则相左有如南北。未知其两言孰为定论。而区区之虑。则实有信及未信及之异焉。今既云少异。而又谓善观则同归。异之所以同。何也。窃意贤者因妄僭之嫌。作此依违之论。为弥缝之计。而于讲学之务。恐有吞枣之失。此尤可畏也。况程朱之言。前后彼此之不同。不一二。老先生之训。有此两般。亦岂异事。学者就其中。所得自有浅深焉。大小焉。易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是也。何可见其仁而谓同乎智。见其智而谓同乎仁乎。后书中庸说。若泛以性与情言之。分理气看。未为不可。惟传文主意。恐未必然。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18H 页
章句释性命兼气言。释中和合理言。盖命者。天之所以生物也。性者。物之所以禀受也。中者。心之静而理之所存也。和者。心之动而理之所行也。命与和则理乘于气者也。性与中则理盛于气者也。其可析理气以各据一边乎。不知致重之说。为如何。而愚意如此。不敢自隐于切问。更愿平心徐究。毋徒以先入为主。幸甚幸甚。
答李致和
示喻云云。前书入乱帙。不得更寻捡看。鄙答说亦久远。全文思不起。鄙所见斥于贤者大。而久不知愧惧而已。然曾读中庸首章章句曰。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云云。又曰。人物之生。因各得之理云云。反复于此。以为天命之性。是性之本体。而不及夫不善所由生处。而理与气元不相离。自是浑全也。孟子亦于浑全中剔出言之。本然之性与天命之性。乃一性而亦非超脱气之外。别占地位也。大抵理气不相离而不相杂。欲知天命本然之性。则须于不相离之中。见其卓然不相杂之体。欲知相近气质之性。则亦须于不相杂之外。见其浑然不相离之情。如此然后始无窒碍处。愚意本如此。前说大意恐不出此。若辞未达之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18L 页
累。则未可知也。先儒之说。各有所主。有主不杂处说之时。有主不离处说之时。而学者得乎一则废其二。主乎此则斥其彼。此最大患也。窃见近来理气见解。多从不相杂处偏重。而于不相离处。则似未免背却。将至不相管摄之境。此本因斥混理气者发。而其失反为鲁卫也。每为台仲不能无闷菀。今贤者虽不如台仲。而意向疑有相近者。又此唐突。其为呵斥。必甚于前书。然何敢嫌此而不言也。恕其狂妄也。索居钝滞之叹。近又深切。思得一稳叙以开发之。人事不如意。极可叹也。
答李致和
客月望间。来栖露阴山寺。惠书因家便追至。深荷不遗。然寻便付答。尤未易。是为怅然。所教开发甚多。幸甚幸甚。惟有一大不安者。所谓海阔天高四字。是何等语也。不量而轻施之。非但见施者为可惊怪不安。其施焉者亦岂不或至妄率也。古人以一言之得失。决其知不知。况失言之大至此乎。幸今而后。不须虚加奖嘘。惟以讲究实事为务。如何。理气之论甚善。凡人之见例。必有程子所云不备不明不是三病之一。故多据一而攻二。其以不是。欲了不备不明之实者。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19H 页
即台仲见解。而高明前书。亦有此意。今所云则似不至滞泥一隅。极为尚叹。须复沉潜于理。见得性之本于理。而知得气之用。俾无向者三病。然后义理方活泼周遍。无少窒碍。触处朗然矣。几字义。致重。近亦自疑前斥台仲之说太过。盖以意为缘情计较底物。似在情之后。而古人又以几字属意故也。今贤所示之疑正相似。然以意之计较。专在情之后者。却不是。盖情有一定名目。而几是善恶初分界处意。则自分界时已然。何必待七者头面毕露。然后计较耶。此所以大学慎独章句。以审其几言。而退陶亦云云矣。致重方对床。以此意商量。亦颔可。幸更涵泳体验。示其可否也。季难近住邻比。其资材不易得。惟于文字言语。意向偏重。胡不与之左右。俾转脑实学。而傍及文艺也。因其书询。亦以此意少摅。未知能相入否也。
答李致和
书辱慰甚。水月珠吟。老拙亦甚疑之。顷对致重。举似以质。谓劄说可疑。诗则无病。盖其意本如是也。然非心好其说而然。每于事少剖判处。以其气质温雅周慎故也。然来教所谓与运水搬柴同者。亦未知何意也。幸更示破也。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19L 页
答李致和
承谓水月珠与运水搬柴及作用之说。同一关捩。可见高明觑破紧切。然运搬作用等语。本是粗浅。不足惑人。此水月珠见到较颇深奥。盖其人用工极深。此必自体验困顿中出来。若遽与彼粗处。作一科。恐无甘伏之理也。独恨其用心太苦。作此话头。终近想无成有之法。以心观心之病。其为心术之害。或至并误后人。是可叹。别纸俯询略疏一二。未知果合于高见也。
  别纸
 
各一其性云云。
各一其性者。言五行之性。各不同。不同者。气质也。其所以然之故。则亦一本。是为本然耳。
 妙合而凝云云。
虽则理与气元不相离。然以其生物处观之。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然后有是形而方有是形之。理其合凝之妙。尤可见也。
 妙字之义云云。
气机上。可寻其本然之妙也。
答李致和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20H 页
前书未复。方用歉恨。季方袖传手笔。多少苏豁。此近颇修理房室。列寘书籍。閒居其中。以眼视渐昏。不得终晷看字。然无杂事作挠。可以作究竟法也。惟是家众时时馁卧。见闻甚不佳。可叹。季方远来。虽是乐事。第恐蔑裂负勤意。可愧可愧。正衣冠尊瞻视。非方伯所创说。程朱法门。莫不以为学者初下手处。苟忽于此。虽欲慎独。亦无所据矣。所谓赵是何人。李友之学笃实可畏。而因其源头少差。其流之弊。至于损贤者之志。可惧可惧。
答李致和
日昨忽承近问。苏慰恋恋。然不知何人所传也。此一向蛰伏。宿疾不至大发作。少能自遣耳。然眼昏耳聋。穷庐之叹。乌得免乎。累书拙修辄被挥斥。固宜依教而止。然终有所眷眷者。明知其无益。而聊以尽吾诚耳。
答李致和
大学说。前见季方乐斋问答。今俯询者则其说也。知至云者。固是致知之效。然巡相所谓致字。但有工夫而无功效则可疑。贤者之意与此同耶。变致作至。似不为致知之无功效而云。则当有所以变文之义也。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20L 页
且物格知至。固无截然之分。而所据而言者。自有之。恐不可谓之一致也。程子曰。才明彼即晓此。此言于物格知至之分。最分晓。试以此加之意而究竟焉。书屋之计。甚善甚善。安身得所。亦不无助于致专也。
答李致和
数日前。手书之辱。不知何人所带来。然乃是新年第一书。侍庆蔓祐。亦可献贺。静里讲论大略。尤令人警省。第彼中朋友。理气见解。自来好分恶浑。惟恐或相干涉。其发于言议者。每每推排两间。一左一右。大源头已如此。虽喙长三尺。何以责合于言句上也。若以言證之。则致和所举语类说已明。的无可疑。犹不免挥斥。正朱子所谓无说可话者。若天命流行之初。惟理孤行。则各正性命之时。不知气自何处突出。做成人物也。太极说曰。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无极之真理也。二五之精气也。中庸章句曰。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天即理也。阴阳五行气也。此亦以人物未生之前言者。其可曰著气不得乎。程子曰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朱子释之曰。自理而观之。理为体象为用。而理中有象。是一源也。自象而观之。象为显理为微。而象中有理。是无间也。程子,朱子的见道体。称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21H 页
停立说八字。打开明白如此。盖曰体曰用。则虽一源而不混。曰显曰微。则虽无间而不杂。今因贵理贱气之太过。不觉至于体用之异源。显微之有间。岂不误哉。此于诸贤。常有未究之恨。故偶因及之。不但为来质一条而发也。未知以为如何。生存没之感。睽离之恨。抚时益难遣。衰朽矇聩。细字低言。不见不闻。朱子盲蔽后专于涵养。今亦欲自力而本原处素薄。不成下功。深可惧闷。
与李子新
前春尹从奴自江阳归。付复札。不揆愚陋。颇尽底里。仰塞俯咨。其果即彻赐察。自后经二岁。来往断绝不嗣音。临风怀想。若隔世人而已。即日秋气已深。晨夕兴处一般清裕否。子新用心用力。不倦二年。日累月积。必有说与人。而可订愚磨钝者。凡吾所以向𨓏深者有二。一即幸续二仲断弦。一即愿得其糠秕。以资秉烛之工也。然一南一北。阻阔如晨星落落。奈何奈何。此中贫窭衰病之添症也。忧患流落之剩难也。惟乘春秋少暇辄出。奥如旷如。随适搜访。以此事颇自遣。但本原田地不厚。难得合内外之体。亦可愧已。西山文字。其敢不勉。前年夏间。仅收召弊耗。搆出草稿。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21L 页
以无信便未付。迁延至今。而臣民无禄。 龙驭再飞。初祥倏过。痛陨深深。亦不暇于私事也。文成后。时事又大变。 先王褒忠旌直之典。亦不免党人挠夺。此一节似宜添入。而窃惟是文有不可遽尔显刻。如其姑深藏而待之。又何必苟削 先朝美意。以增幽明之恨乎。是故。今因豚儿入京。以元稿拜呈。未知子新以为如何。前书所复。无他申叙者。惟格物说。朋友间多有未定之疑。若得高明之不深呵斥。庶可益自信矣。儿子观光当即归。幸赐复。以拔此吝滞之积也。
答李子新
南北落落。一年一信。不得相续其迈往。如高明则固无待远求穷陬。若此老而无闻之人。所以亲胜己资警益。尤为执烛之要。然卒亦惰慢。事不从心。此乃病根所在。不但地远便稀所坐。每为之慨慨焉。乃者。乡中黄生行。带传三月二十七手书。三复以来。觉鄙吝撤去。敬把七幅圈子。略窥一二。槩知年来。玩索深到。进修益光。开发昏耄。慰泻兼切。拙陋丧病馀喘。又遭家叔丧背。先行凋零。风树感切。情理罔极。前冬累经毒疾。矇聩痿咳。朽败无馀。惟欲省事存养。庶不为事物侵乱。以毕馀年。本原功夫素薄。卒难得力。只甘为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22H 页
抱羞入地之物也。前春为先代志石事。戾止分院月馀。以木道一泊西湖。拜家庙即归。卒卒未及相报。至今怅失。七图布置。出于研精。非乍见所可究竟得到。然远辱盛意。不可终孤。略疏别纸仰质。元图则留之几壁。作晨夕玩味之资耳。李敬叔水月珠。得见否。闻此其绝笔。晚来空将此劝其门下人。盖有独得之妙者。而素甚钝鲁。无深造之功。竟未领得其要。想子新明睿。亦有所看破者。幸追后见教。少开茅塞也。
  别纸
小学图。尽好。兼排列其目。附纲下。尤似详尽耳。
大学图。极稳。每看阳村图。不能无糊涂之叹。今此图分明新两纲。止至善当中。又以知止能得。列于下面。以相照应。此意最当。实章句本意也。甚善甚善。曾观大学,中庸。与太极图有相发处。有所摸画。与此局㨾不相远。庶有所自信。尤幸尤幸。
敬箴之有图。实因朱子地头之说而作者也。表里动静。固各有地头。至于主一无适。则窃谓一地头不可分者。程子本说曰。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是转以解之。而非分开说也。恐为箴语。东西南北。是横说也。贰二参三。是竖说也。作文之体。自当然也。若排布作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22L 页
图。而左右分列。有若别其地头者。然窃恐学者观图用功。将谓无适主一功夫有二途焉。是以每于旧图。不能无惑。今贵图亦似一套。敢以素畜之疑。仰质焉。四箴图意亦好。惟言箴图。易烦忤违之引拖而上。而挟之左右者。何意也。
答李子新
居常滚汩。作书讨便。有意未遂。每鸡鸣无睡。思虑之驰。有时远及尊边。意外承奉惠书及三别幅副焉。只此为迎新后好事也。仍审閒居诸节。福履来绥。进修益光。喜耸万万。如老物。丧病延缕。万虑都灰。七十年人世支离。既聋闭不闻细语。惟视官不甚损。遮眼残书。少自聊遣。冬春以来。亦渐昏瞀。悄然清坐而已。静中反省。少长不可谓无志。而今都廓然。将无以凭据老死。岂不怆悢。大抵寻常考较文字。不至弛废。而本原处殊浅薄。少沉郁展拓之实。此最害事。天夺聪明。似欲其反本。而亦已晚矣。俱不能自力。甘为抱羞入地之物也。望于朋友。尤不得不深且远。然此中来往者。不为无人。又颇肯信向。少辈亦有之。而难得其久远可望之人。此所以区区驰仰于高明益切。而形骸之阻不说。书疏亦不得以时相续。每诵亲胜己资警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23H 页
益之训。而慨恨不已也。前投言箴图。谨悉所示。此义初亦揣量及而凡作图之法。尤宜平顺易直。若过于形容。则反致人疑。程氏章图所以见非于后之儒贤。此也。易烦肆悖。连吉凶荣辱排列。亦岂不稳耶。至于主一无适。程子本说。以主一解敬。以无适解一。其言意之转辗发明。初不难知。况以此用功。此心主一时。则自无所适。心无所适时。则自然专一。岂先事无适。然后复用主一之功。又岂一边为无适工夫。一边为主一工夫乎。若两下工夫。则窃恐用心烦琐支离。无以致一而直内也。朱子作箴。为发明其说。分句立言。作文之体。自不得不然。岂谓其用功本有两项耶。想旧图。亦仍惟一靡适之语。依上表里动静之例。分之而已。亦非欲学者工夫分两地头也。惟其布图。截然分左右。恐致学者之疑。故前书略及之。今承分明两下云云。以高明之邃识深造。其所不合。至于如此。则抑无乃愚鲁自初误解。欲强合不可合者乎。撤去初见。更为白地消详。而终不成分下其工。亦难强听尊命。未知如何。三图略疏别纸。辄以草率浅见。论列玩索深博之下。愧惧愧惧。
  别纸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23L 页
中庸一书。自蚤岁受读。今老且死。而竟未到朱先生恍然之境。何以可否于来教也。其精者。尤不敢知。姑据其粗以献疑。庶几少答好问之盛义也。大抵中庸之作。实本于三圣授受之言。故序文亦云推本尧舜以来相传之序。是则图宜先列危微精一执中之说。以著子思作传明道统之意。而今不然。其疑一也。首章性道教为纲领。而本于天命。致中和为极功。而由于养察。图有所漏。其疑二也。合而言之。中庸之中。实兼中和之义。然首章下十章。杂论中与不中。而和圈旁注。只云孔子中庸。都在此字。似少曲折。其疑三也。第十二章费隐之说。朱子以为申明首章道不可离之意。其下八章。杂引孔子之言以明之。以此逐章按过。井井不乱。有不可易者。上节遵章句。而此节变其例者。不知何所据也。以诸章所言观之。圣人所不知不能。似高远。而夫妇之可知可能。则卑迩矣。十三十五十六章之说。推究则皆然。而必以卑迩高远分之者。何也。其疑四也。十四章素位而行。固为时中。然反覆论列。其义自与二章相发。恐不必为释二章。而为此言。如大学经传之例。况三四五章。则皆言未能中者。而总引归宿于素位之说。恐似不伦。其疑五也。十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24H 页
六章鬼神之说。非但兼说费隐。包上下之大小。实始言诚。作以下论诚之张本。是不可不表揭。而只用高远字蔽之。以与他章比。其疑六也。凡一章。必有其立言主意。六章八章十章。以舜颜渊子路事言之者。所以明智仁勇之为中也。十七章十八章十九章。以舜文武周公事言之者。所以序道统之传行于天下也。今图于十七章云释舜之用中。苟谓至此而申释上章。则十八章。宜释颜渊事。十九章。宜释子路事。而不然者何也。舜,文,武,周公。行于天下。故此三章。序列其制作。夫子诵而传之。故二十章。以夫子论政之说。备载结之。其义不啻丁宁。而图于此反似胡涂。其疑七也。二十一章以下章句。以天道人道分之。有不可易者。而图变其例。以二十一二三章。作入诚次第。入诚云者。诚之者之事也。自明诚与致曲则当矣。而自诚明与尽性。不可言入。况三章所言浅深颠倒。尤不可言次第。其疑八也。二十四章至诚前知。固是智之极。二十五章自成自道。虽兼仁知言。其体则亦仁之功。而二十六章至诚无息以下。以天地之道。推及于圣人之德。出没反覆。宏博浩荡。未见一句语近于勇者。而图谓诚所以行于勇。其疑九也。二十七章二十八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24L 页
章二十九章。所谓三释者。亦恐无义。尊德性道问学。不全为在下者言。议礼制度考文。又未见有遁世之意。三重之说。尤无可疑于不见知处。其疑十也。三十一章三十二章至圣至诚。虽不独指夫子言者。而分承上章大德小德之言。则图所表识亦备一说。而末章与首章。所以相发者。为一篇之关键。尤宜致详。以明复合一理之妙。而反似忽略。其疑十一也。凡此十一疑者。只胶守章句定说。不敢以一毫私意。参错其中。想于超常独造之下。必不满一笑而投之。然窃覵模画大体。过于裁节。或近新巧造作之病。又敢以此妄测本原所存。似有厌常好异。压过前人之意。根底隐微之中。而不觉形之于外者。此不可不猛省。一就平实处作田地。未知以为如何。老物于贤者。有断弦复续之感。而期以强艰之责。今不敢自外。言颇及深。只切罪悚。更愿休咎而谅察之。幸甚幸甚。
心统性情图外圈。以古文心字模之耶。血肉心。以医家五脏之心言之耶。神明心。以儒家虚灵之体言之耶。请闻其说焉。
夙夜图所以分排十二辰者。虽似新奇。然箴句排列。殊欠整齐。纵横多寡不一。而循序用功。亦有拘碍之
息山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125H 页
患。恐未若旧图以夙夜乾惕分之之平稳。如何如何。